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3 19:08: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实习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会计实习论文

篇1

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没有意识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有些学生在人际关系、工作纪律等方面有时存在问题而影响到实习工作。有的学生实习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顶岗实习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对顶岗实习失去兴趣。有的学生不守企业纪律,对实习工作缺乏敬业精神。

1.2学生对毕业顶岗实习进行专业学习有问题

顶岗实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的学生认为参加顶岗实习只是为完成实习环节的学分,对实习工作存在应付态度。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真实在单位进行实际实习;到实习结束,只是叫单位盖章了事。

1.3学校对毕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缺乏实际管理或有效管理。一些学校不能适时地掌握学生在企业实习状况。有的学生没有真在在单位进行实际实习,学校也没有发现;发现了也没有及时处理。

1.4学校对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专业要求存在问题

有些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专业要求过低,也缺乏实际专业指导或有效专业指导。一些学校没有详细的专业要求,对学生专业要求仅仅限于毕业论文。

2毕业顶岗实习改革情况

毕业生顶岗实习被本校视为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会计专业学生职能培养上。因此,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2.1强化了安全与纪律教育

要求学生学习安全知识。顶岗实习安全生产知识学习材料,有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应急预案知识、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知识、预防焊花引发火灾知识、使用危险化学品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知识、《安全生产法》所明确的从业人员的义务、安全色、灭火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火灾类型和灭火器的选择知识和使用方法等,还有施工安全手册。要求完成安全作业试题。学生《安全生产知识学习》作业-试题,题型分为简答题(60分)、论述题(40分),简答题内容有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救、发生火灾事故报警、在施工现场中行驶走、上下“五不准”是什么等,论述题有请列举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条款;请调查一下实习单位目前关于安全生产要求方面的有哪些制度,结合安全生产知识和岗位要求谈谈你将如何做来确保在顶岗实习中的安全。强调顶岗实习纪律要求。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按实习单位的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实习教师和班主任请假。尊重实习指导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学校的声誉。积极收集资料。查阅资料要注意爱护,不损坏、不丢失,并注意保密。实习期未满,不得擅自离开或调换实习单位。个别学生确因特殊情况,需中途调换实习单位时,须征得指导老师、所在系及原实习单位同意后办理相应的手续。如果自己的联系方式发生变动,要及时告诉班主任和校内指导教师等有关人员,并且确保提供的联系方式正确有效等。

2.2细化了顶岗实习专业要求

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按系统要求逐项填列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实习期间,每周于周末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认真记实习周记。实习周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每天(一般是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实习内容,工作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等。周记字数要求在300字以上,周记篇数会计方向不少于12篇。要求按时编制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并上传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开题报告”项目;按时编制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并上传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实习报告”项目(后来为方便统计,改为“毕业论文”处);还要求登记本顶岗实习手册所要求的顶岗实习日志等。请校外指导教师填写本顶岗实习手册所要求的有关表格(含实习月度评价表、成绩评定表、实习单位鉴定等)。实习结束,上交本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等。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的字数不少于10000字(其中专业调查部分不少于2500字)。毕业顶岗实习专业报告装订要求:左侧装订,封面要求采用塑封。上交安全作业等有关其他要求。

2.3改革了开题报告与毕业论文等要求

开题报告方面。开题报告改为毕业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内容目前包括封面、毕业顶岗实习单位介绍、主要工作岗位及职责、主要工作任务及时间安排(分月或周)。笔者建议可以包括毕业顶岗实习目的、实习岗位及职责(实习单位、实习主要岗位、职责)、实习工作任务(指主要实习工作任务、内容)、具体安排(总时间段、分月或周具体工作安排)、遵守纪律承诺等方面。毕业论文方面。要求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而不是毕业论文。毕业顶岗实习主要书面成果是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毕业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分封面、目录、正文,正文由四部分组成:实习单位介绍、专业工作情况、专业工作调查、专业工作体会。专业工作调查先要选定题目,选定调查对象,确定什么调查方法,调查哪些问题,统计调查数据,分析调查结果,给出合理建议。专业工作调查由学生根据实习实际情况来选定,系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选题。计划和报告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毕业顶岗实习完成后,请将专业工作报告制成电子文本(用word格式),并根据要求放入顶岗实习系统,还要打印装订成册。

篇2

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没有意识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有些学生在人际关系、工作纪律等方面有时存在问题而影响到实习工作。有的学生实习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顶岗实习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对顶岗实习失去兴趣。有的学生不守企业纪律,对实习工作缺乏敬业精神。

1.2学生对毕业顶岗实习进行专业学习有问题

顶岗实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的学生认为参加顶岗实习只是为完成实习环节的学分,对实习工作存在应付态度。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真实在单位进行实际实习;到实习结束,只是叫单位盖章了事。

1.3学校对毕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缺乏实际管理或有效管理。一些学校不能适时地掌握学生在企业实习状况。有的学生没有真在在单位进行实际实习,学校也没有发现;发现了也没有及时处理。

1.4学校对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专业要求存在问题

有些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专业要求过低,也缺乏实际专业指导或有效专业指导。一些学校没有详细的专业要求,对学生专业要求仅仅限于毕业论文。

2毕业顶岗实习改革情况

毕业生顶岗实习被本校视为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会计专业学生职能培养上。因此,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2.1强化了安全与纪律教育

要求学生学习安全知识。顶岗实习安全生产知识学习材料,有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应急预案知识、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知识、预防焊花引发火灾知识、使用危险化学品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知识、《安全生产法》所明确的从业人员的义务、安全色、灭火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火灾类型和灭火器的选择知识和使用方法等,还有施工安全手册。要求完成安全作业试题。学生《安全生产知识学习》作业-试题,题型分为简答题(60分)、论述题(40分),简答题内容有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救、发生火灾事故报警、在施工现场中行驶走、上下“五不准”是什么等,论述题有请列举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条款;请调查一下实习单位目前关于安全生产要求方面的有哪些制度,结合安全生产知识和岗位要求谈谈你将如何做来确保在顶岗实习中的安全。强调顶岗实习纪律要求。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按实习单位的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实习教师和班主任请假。尊重实习指导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学校的声誉。积极收集资料。查阅资料要注意爱护,不损坏、不丢失,并注意保密。实习期未满,不得擅自离开或调换实习单位。个别学生确因特殊情况,需中途调换实习单位时,须征得指导老师、所在系及原实习单位同意后办理相应的手续。如果自己的联系方式发生变动,要及时告诉班主任和校内指导教师等有关人员,并且确保提供的联系方式正确有效等。

  2.2细化了顶岗实习专业要求

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按系统要求逐项填列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实习期间,每周于周末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认真记实习周记。实习周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每天(一般是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实习内容,工作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等。周记字数要求在300字以上,周记篇数会计方向不少于12篇。要求按时编制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并上传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开题报告”项目;按时编制顶岗实习专业

工作报告,并上传在顶岗实习系统网上平台“实习报告”项目(后来为方便统计,改为“毕业论文”处);还要求登记本顶岗实习手册所要求的顶岗实习日志等。请校外指导教师填写本顶岗实习手册所要求的有关表格(含实习月度评价表、成绩评定表、实习单位鉴定等)。实习结束,上交本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等。顶岗实习专业工作报告的字数不少于10000字(其中专业调查部分不少于2500字)。毕业顶岗实习专业报告装订要求:左侧装订,封面要求采用塑封。上交安全作业等有关其他要求。 2.3改革了开题报告与毕业论文等要求

篇3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通过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的学习,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单位情况

由于会计这一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不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演练,而只是凭着书本上的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去从事会计这门行业的话,那么你的工作将会非常不适应,以至于在工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这也就是所谓的会计专业从业的谨慎性了。所以找一个好的单位实习显得尤为重要。

靖边是陕西最北边的几个县城之一,县城紧挨毛乌素沙漠而建,所以气候很恶劣,加之道路不好,以前县城很落后,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这一政策的带动下,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靖边已是拥有着“中国的科威特”称号的西部强县。这一飞跃式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在这片黄土高原上蕴藏了丰富的天然气和煤炭等自然资源。而我的实习单位也就是源于这丰富的自然资源。

延长油矿管理局靖边石油钻采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是根据中、省石油行业清理整顿精神,由原统万公司、运销公司、石油钻采公司归并重组而成的,主要从事石油钻探、原油销售等。是集生产开发、技改勘探、修理修配为一体的国有石油企业。

公司机构健全,成立了党委、纪委、工会、团委、党办五个党群组织,内设8个职能科室、4个采油管理区、28个采油队、174个采油班、9个源油计量检查站,下设2个分公司(1个原油运输公司,1个加油站)。现有职工3802人,(其中:正式职工602人,临时雇用采油工3200人),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有油井1703口,其中:开井1468口,关井188口,注水井47口,日产原油1000吨左右。

三、主要实习过程

2008年7月25日,经过熟人介绍,我来到延长油矿管理局靖边石油钻采公司的财务科实习。我被分到财务科张会计下当了一个“小徒弟”。到了财务科,师傅把公司及财务科的一些基本情况给我介绍理一下,我也把自己的大学生活及学习情况简单的汇报了一下。师傅很热情,这让我拘束感一下放开了。

第一天我没有什么任务,师傅就是让我跟在他后面看,说是熟悉一下环境。

2008年7月26日,也是我实习的第二天,从这天起我就正式开始实习。我按照上班的时间早早地来到单位,把办公室的地板、桌椅打扫干净。师傅也准时来到办公室,给了我一些公司已经作废的账本和公司以前所制的凭证,让我了解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然后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等等。

由于假期离校时,学校刚组织了会计手工模拟实习,所以对建账、填制、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记账本等还是很熟悉,所以师傅给的资料只有少数的看不懂之外,其他的都没问题。对我所提出的疑难困惑师傅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甚至是会计的一些基本操作他都耐心的给我讲解。

2008年7月27日,我实习的第三天,从这天起,师傅就带着我一起完成一些原始凭证的填写和公司日记账的处理。虽然实习不像正式工作那样忙,那样累,但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了,因而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觉得收获也不小。在他的帮助下,我迅速的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并开始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

2008年7月28日以后,在接下来的日子,我所作的工作就是一边学习公司的业务处理,一边试着自己处理业务。

在每天的实习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除了问师傅之外,其他一些本应该自己在学校掌握的东西就只能带回住处晚上自己解决。我把《会计学原理》搬出来,认真的看,又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理论联系实际,明白了很多以前课堂上不是很明白的东西。特别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填制好凭证之后就进入了记帐程序。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简单,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不像在学校,错了还可以用刀片把它刮掉,在公司里,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比如:

1.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子,这样才能作废。而我们以前在学校模拟实习时,只要用红笔划掉,在写上“作废”两字就可以了。

2.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在学校模拟实习时,对摘要栏很不看中,认为可写可不写,没想到这里还有名堂呢!真实不学不知道啊!

3.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的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而不能乱写,否则总帐的借贷双方就不能结平了。

所有的帐都记好了,接下来就是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师傅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在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之余,我还和出纳员学了一些知识。出纳员一般除了跑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操作税控机。说起税控机还是近几年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成果,什么都要电脑化了。税控机就是打印出发票联,金额和税额分开两栏,是要一起整理在原始凭证里的。其实它的操作也并不难,只要稍微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就很容易掌握它了。可是其中的原理要完全掌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超级秘书网

2008年8月25日,这一天是我离开的日子。我带着实习鉴定表离开了延长油矿管理局靖边石油钻采公司。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却教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道理。我的虚心学习和认真的态度得到了公司的认可,由于要还要返校上课,我不得不结束我的这次实习。

为期近一个月的实习就此结束了。

四、实习心得

实习是一种经历,但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

篇4

    教师按照企业实际材料,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流程,按照会计循环独立操作。要求准确运用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等。为确保实习效果,要求整个模拟实习真实、具体,并尽可能地发放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编写、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除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外,还能锻炼实践技能的目的。

    2.会计电算化

    结合专业特征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按照会计流程处理相应的会计实际工作,并打印出凭证及报表。

    3.总结

    会计流程从月初到月底,在总账试算平衡以后,会计便可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然后将编好的会计报表,经过装订后交给任课教师,进行验收。此时,会计流程基本完成。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经验。任课教师指导评价各组的“工作业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不足。对存在的通病,任课教师统一指导,重点强调,力争改正错误,以利下一步共同提高。

    二、分析会计流程实践出现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会计科目运用不够准确,容易混淆,方向经常记错,造成账面不平衡,没法结账,给月末会计结账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二是会计格式填写不够熟练,不注重细节。会计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制的和企业的原始凭证,有些原始凭证一式多联,各联都有各联的用途,而有些则是单联。对此,在实习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看到只要与某一项经济业务有联系,也不核对每联原始凭证的用途,就全部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这样,有的原始凭证只有一联单,学生不熟悉其余各联的格式,影响了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三是会计环节混淆,权限不分。四是由于涉及税金比较单一,到社会中这方面有些匮乏。

    三、改进会计实习教学的办法

    1.指导学生多学多练

    教师利用理论课多讲实际例子,让学生多熟悉会计科目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准确把握借贷方向。将每张凭证的用途讲解清楚,在模拟实习时尽量贴近实际。

    2.增加实践学习资料

    教师多联系企业及税务部门,了解会计税务更新知识,增加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了解税务登记方法,到企业可以顺利适应岗位要求。

    3.改进模拟实习教学方式

篇5

二、职业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社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并不过分强调专业理论,而更注重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实上,有些企业一开始会让新手从事一些不太重要的岗位,一个岗位做下来,可能就是十年八载。进行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的操作常常是很多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为此,要让学生熟悉所有的会计流程,熟悉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以适应不同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教学法实践证明:以下的做法对于完成职业教学目标、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试算平衡的重要性

所谓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帐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帐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方法。根据实习资料,我们选择了余额试算平衡法,即根据所有帐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查本期所有帐户记录是否正确。这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决定的。公试为:“全部帐户的借方余额合计=全部帐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根据上述公式,我们让学生在进行经济业务处理之前,对所给实习资料的期初数进行了试算平衡。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左方并不等于右方,相差1000元。此时,最简单的方法是告诉学生这是印刷错误,改一个数就可以了。如果这样做的话学生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于是,我们假设是会计工作失误,漏记一次帐簿的登记工作。现在,让我们想想如何来祢补这个差错才能尽量对其他经济业务的影响最小,解决试算平衡的问题,同时避免一但年末不平衡很难查找原因的尴尬。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我们将1000元的金额记入了“资本公积”帐户,对往来帐户没有发生任何影响,愉快轻松地搬走了这个“拦路虎”。通过这个例子,同学们知道了做会计工作,需要高度负责、仔细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对试算平衡,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2.审核原始凭证的意义

原始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填制记帐凭证的依据,其种类繁多。在以往的理论教学中,同学们只是在书中见到过一部分,印象不是很深刻,也没有引起特别注意。在进行帐务处理的练习中,老师通常都是用语言描述有什么样的经济业务发生,如何进行帐务处理等等。在会计模拟实习中,一切都是以凭证形式表现,面对陌生的、大大小小形式不一的原始凭证,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至于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经济业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揣摩逐渐学会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比如,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是会计信息的质量源泉。其真实性的审核包括凭证日期是否真实、业务内容是否真实,数据是否真实等内容的审核。对外来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单位公章和填制人员签章;对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部门和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等。此外,还要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及时性等。任何原始凭证都必须经过有关人员的严格审核并确认后,才能作为记帐的依据。这是从源头控制开支、堵赛漏洞的最好途径。像实习资料中,通过银行转帐时,均没有转帐支票存根,而是在实习题后面附加了空白转帐支票,可谓独巨匠心。在学生懂得了审核原始凭证的重要性的同时,又练习了转帐支票的填写,增加了许多趣味性。对大多数毕业后就从事出纳工作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及时的模拟练习。

3.填制记帐凭证,登记会计帐簿

填制记帐凭证是登记会计帐簿的前提条件,真实、准确地填写记帐凭证,据此登记会计帐簿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资料。如果在此环节出错,会计帐簿的登记也很可能出错,甚至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也将因此受阻。为了使经济业务的时间顺序清晰地反映在帐簿记录中,对于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尤其是现金日记帐,还要逐日结出借贷方发生额合计及余额。业务量大,稍不留神,就会出现登记差错,必须小心谨慎。对于对总帐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明细分类帐,可根据管理需要,依据记帐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记帐凭证逐日逐笔或定期汇总进行登记。如材料核算中,入库单、出库单、发出材料汇总表的填写,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的应用。在成本费用核算环节,成本项目的确定、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的选择、产品核算方法的选择等,都让学生有了一次难得的思考学习机会,知道了针对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要选择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当我们还不能明确自己末来能够到什么类型的单位从事什么具体的会计工作时,学会每一种方法并灵活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4.编制会计报表

篇6

这种计量模式认为只有交换的商品,其价值才能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交换中投入价值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增值,而只有在对投入价值补偿保全的基础上,才算得上增值。针对不同的会计对象,选择不同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可供选择的计量模式,例如: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名义货币,现行市价/名义货币,可变现净值/名义货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名义货币,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市价/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可变现净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

(二)介绍几种常见或可能运用的会计计量模式的特点

1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依据了货币计量假设,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它的优点在于它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可验证性,有利于资产保管责任的履行。缺点在于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动,不能较好的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不适于制定经营与投资的决策。

2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它考虑了一般物价变动水平,但没有考虑个别物价的变动,而且一般物价指数的选择也比较困难。

3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这种会计计量模式否定了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所依据的货币计量假设,计量的收益中包括了资产置存的收益,属于按投入价值计价。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正确计量企业的收益,并做到计价在时间上和方法上的一致性,它的缺点在于现实成本很难予以确定,而且报表项目之间也缺乏纵向的可比性。

4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这种会计计量模式试图通过现行成本计量属性来消除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通过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的调整来消除一般物价变动的影响,从而全面的解决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问题,不足之处在于取得会计信息的成本较大,缺乏客观性与可行性。

二、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所谓理论依据是指在不考虑会计信息本身所代表的经济利益及其可能的经济功效与影响,纯粹从理论角度来推定应选用的会计信息加工、生成操作手段的主要内容———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会计目标对会计计量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会计目标是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石,不同的会计目标理论会产生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另一方面,会计计量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环节,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的侧重点不相同。由此,决定了会计系统运行的终极目标不同。目前,有关会计目标理论存在两种最基本的学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1受托责任学派。它是在公司制盛行的时期发展并逐步完善的一种思想流派,是以资源的“委托———受托”的形成为经济前提的,而资源的“委托———受托”关系的建立又是以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基础的。只有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发生以后,作为经营者主体的受托者才有义务对所有者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所有者主体的委托者才有必要对受托者受托经营责任的过程进行监督,对受托责任的结果进行评价,受托经营责任主要包括对委托者财产的保管责任,以及有效使用委托资源并使其保值增值的责任。受托责任学派主要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因此,认为历史成本是以资产取得时的交易价格并经交易双方认可为基础,能够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正性,主张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2决策有用学派。它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发展的,即从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思想流派。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发达的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建立,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大量而且相关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供给又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因此,会计系统必须以提供会计信息,服务于投资者决策为目标取向。由于会计持续经营假设的存在,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依照时间序列表现为: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历史成本用来衡量经济活动的历史状况,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用来衡量经济活动的现实状况,因此,决策有用学派在会计计量上主张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以便为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相关的且有用的会计信息。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受托责任学派是倾向于事实性基础的,是从信息提供者的利益关系出发的,而决策有用学派则是更倾向于目的性基础,是考虑从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要求出发的。

(二)现实依据

所谓现实依据是指计量模式的确定并不是纯粹理论的推理与演绎所能完成的,在计量模式的选择,确定过程中,各种非理性因素往往会影响以至决定这一选择过程。

总起来看,影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来自经济的、政治的、技术的、环境的等多方面的因素,这其中,又以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

1经济因素。由于会计信息代表的是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并且会计信息因公开披露,还会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一些具有经济后果的影响,因而,各种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例如,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的标准会计惯例公告第十六号《现行成本会计》要求用现行成本代替历史成本,但后来因遭到公司经理阶层的普遍反对,最后不得不予以放弃。

2政治因素。政治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但相形之下,它对会计的影响不是很直接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对会计准则委员会只允许采用“递延法”处理投资贷款项目进行了干预,使得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并用。

3技术因素。这里的技术因素是指会计职业的发展水平,如果现实中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则影响复杂的计量方法与计量模式的选用。

4环境因素。会计计量模式的选用一般应以能够符合经济环境的规定性为其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十分恰当的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科技和知识起主导作用的新经济时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也显现出来,采用新的计量属性如现行成本、公允价值,也就成为可能。

三、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会计计量包括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两个部分,这儿我们集中讨论资产计价的模式选择问题。就目前来看,世界各国的资产计量模式的主流是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计量的对象和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货币币值的波动、资产价格的升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新经济事项的出现使历史成本的计量不再适用,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的计量使会计计量对象扩展,这些都冲击了传统的会计计量观念。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应选择以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的计量模式,其理由如下:

(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当前上市公司的数量只占其总数的极少部分,且其中占大部分的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企业大量资本的取得仍用直接方式,委托与受托关系广泛存在,所以,受托责任学派的观点普遍适用,应采纳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

(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讨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时,概括出两个基本的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其中可靠性就是施加在会计计量上的现实限制,可靠性一般由客观性、中立性和可验证性三个要素组成。尤其在我国国有企业占主体的经济体制中,会计信息更是关乎社会的稳定的重要因素,因而会计信息质量倍受关注,而在五种会计计量模式中,历史成本又是最客观的信息,最容易取得。

(三)除上述因素外,计量模式在付之于实施时,还必须要满足可操作性的要求,目前,我国会计职业的发展水平和会计人员队伍的素质不高,会计操作手段也不十分完善,使得采用一种全新的计量模式会遇到各种困难,并增加了工作量,显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四)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用其他的计量属性作为一种补充和完善:例如,对于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用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值计量属性,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对于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用现行成本来计量。

参考文献:

〔1〕陈今池。会计理论与方法〔M〕

〔2〕财会月刊〔J〕。2001,(8)。

〔3〕上海会计〔J〕。2000,(11)。

篇7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使得有关核算资料不真实,掩盖了某些矛盾,国家宏观调控失去了可靠的基础,政策制定失误,干扰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低劣化,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造成大范围的国家利益受损,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二)会计信息失真,破坏了投资环境。由于企业对外界提供的信息失真,给投资者、债权人带来重大损失,也导致他们对企业失去信任而拒绝与企业再次合作,市场筹资功能受到严重挑战,最终危及整个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从而使企业失去市场机会,造成经济资源浪费,破坏了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这与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三)会计信息失真,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程序。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及时准确的各种会计信息。如果会计资料不实,企业必定难以制定科学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四)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偷逃税现象更加严重,不仅造成大量国家税收流失,还会形成不良贷款,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

(五)会计信息失真,将引发会计信息信任危机,危及会计服务业的生存和发展。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诚信”是会计服务业的生命,会计造假必然使会计组织体系和工作规范体系崩溃、行业秩序混乱,严重地阻碍整个服务业的发展。

(六)会计信息失真,助长了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使会计内控系统秩序失控,助长了诸如、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和违法行为的滋生和蔓延,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和价值危机。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1.会计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虽然《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相继颁布实施,初步克服了无法可依的状况,但由于“会计造假犯法”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全建立,对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造假的处分太轻,在现实生活中,因弄虚作假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微乎其微。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在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有些费用超过会计核算范围的开支,无法按正常情况入账,就采取做假账等办法。随着新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也难免有漏洞和不足之处,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有了“政绩”就有可能被提拨,企业的生产业绩与企业负责人的收入挂钩,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与企业负责人的业绩、收入有着密切联系,而经济效益必然通过数据表现出来。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本应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企业负责人,为追求个人或小集体不正当的政治经济利益,指使和纵容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甚至强令会计人员作假。会计人员如不按其意图办事,往往被调离会计岗位或遭到其不公正待遇,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屈服于单位领导,难以依法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有随意处置权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因而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

1.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业务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使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业务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其职业判断能力,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还有些会计人员由于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为了企业利益做假账,为了个人利益而编假证、假据,化公为私,一味地顺从领导的意图从事,丧失了一名会计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会计人员身份具有双重性,同时担当经济活动的主体与客体,这实际上是将会计人员置于左右为难的两难境地。虽然会计法中明文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企业一员的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3.会计基础工作的弱化。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有些企业无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晰,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和会计监督机制。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资料不完整,会计业务处理手段落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不高,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

4.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的负责人在经营活动中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

搞活经营,而放松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削弱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各种经济监督之间监督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无法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5.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现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实际上很不具体,人人所有,而人人都没有,这样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形成了事实上的缺位,因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会计核算以企业负责人的利益为核心,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6.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侧重于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结果,而不关心产生这种结果的程序或过程是否合理。只强调企业的经营结果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与过去和相关单位比处于何种水平等,而忽视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或采取哪些过程来达到这种结果的,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7.审计结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审计结构是由国家审计部门和单位审计、社会审计三者组成。国家审计只对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和部分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审计,不可能对所有企业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监督。部门审计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不能进行有效地监督;单位内部审计则受制于企业经营者,无法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社会审计的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出于商业的目的,给企业虚假的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不仅监督职能丧失,反而滋长了会计造假的风气。

8.会计违规的执法不力。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使得会计违规的机会成本很小。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差,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企业的监督和管理部门在执法或依法行政时和处置企业违纪违规事件时,未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条款进行处理,往往是象征性地处罚一下了事,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的造假。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明晰界定产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企业产权进行明确。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是因为许多管理者未能认识到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的差异,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经营责任不明,且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致使所有者的所有权得不到保护,同时又使经营者的经营权不能完全施展。只有产权明确,才能财务清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能解决。

(二)改革会计管

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

改变会计人员隶属关系,变企业单位所有为社会所有,将会计人员全面推向市场,实行社会化管理。会计委派制就是通过稳定会计负责人的地位,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受干扰地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和制度,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维护正常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企业财务人员“双重身份”的尴尬境地,为最终实现会计目标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一套统一的、具有刚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

(四)明确界定企业负责人会计责任

企业负责人的指导思想不端正,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明确企业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新《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要求,强化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督促其加强会计管理;有关机构要定期对他们的业绩、行为进行考评,对于经营者的劣迹要随时公布,从而迫使他们放弃短期行为转而追求长期利益,有利于防范经营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五)改进企业业绩评价机制

改变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不应再将企业经营者的业绩与其政治待遇挂钩。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应当注重过程的合法性和科学性,考核方案设计和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中应加强对会计信息产生全过程的考核,避免对于结果状态的偏爱,以正确引导会计工作的运行,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缓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压力。

(六)会计审计信息网络化

建立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网络,集中处理会计信息,各部门分享会计信息。建立了企业会计审计信息互联网,会计信息资料的来源就变得单一化,企业做假账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企业还必须权衡其所出具的年度会计报表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企业因偷逃国家税收而隐瞒收入和利润、资产,则会面临银行贷不了款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不良印象;反之,如果企业为应付贷款和上级主管部门评审的需要多报收入、利润,多报资产,则面临多交税收的矛盾等问题

。这样,做假报表失去了原动力,会计人员也不会因强烈的压力而被迫做假账,会计信息的质量将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建立会计审计信息互联网,对规范企业行为,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宏观调控均有积极作用。

(七)加强企业监督机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按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法律规范”的思路框架,不断完善“内部约束、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可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外部监督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因此应更加重视外部监督的作用,除了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从各个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以减少和杜绝企业做“假账”的机会;还应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扩大注册会计师的会计监督面,建立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使之与政府、财政、银行、审计、税务、企业等经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再确认,对会计的再监督,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八)完善会计法规体系,营造法治氛围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还必须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使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项法律法规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修改,不断完善,以提高法律法规自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要完善立法,尽快统一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认定,统一量刑依据,从而使制假者不敢以身试法,轻举妄动;健全民事赔偿制度,发挥民事赔偿的作用,以调动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积极性。良好的法律环境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保证。

(九)加强会计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力度

对会计信息做假应出重拳,对检查出的会计信息做假事实,财政部门要根据《会计法》赋予的权力,实施必要的行政处罚,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留情。对做假单位进行处罚的同时也要对企业法人代表以及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直至吊销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对严重做假案可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真正做到严格执法、惩处有力。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使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篇8

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是证券市场的掌舵人,也是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责任人之一,应该积极履行披露义务。但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一部分人和单位不顾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导致信息真实程度不高、信息披露内容不充分、信息披露不及时和不严肃等问题出现。为什么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完善过程中会出现上述问题?是市场经济这双无形的手失效了吗?还是我国的自身制度存在缺陷?还是西方发达国家经也历过这样的局面?这些问题要想得到真正解决,就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此外,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职能和管理上做的还不到位。国家有国家的利益,监管部门也有监管部门的利益,但都应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目前,缺乏立法阶段、行政宏观手段,公司也缺乏治理结构。很多公司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对法律规定不熟悉,或知法违法,比如“内部人控制”使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使公司的“内部信息”和执行命令内容的信息、内容不对称,只考虑公司少部分大东家的利益,而不考虑所有股民的利益;我国审计职业的规范欠缺,一部分注册会计师无法独立、规范执业,执业环境有待改善,很多会计事务所受到外部的压力和利诱,在知法犯法的情况下不得不为了生存而作虚假报告。笔者相信,国家、证券市场主体、有关执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和投资者都希望证券市场合法、合理、公开、公正、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规范和严惩知法犯法者,才能充分保障披露会计信息行为尽可能地不受干扰,保证披露会计信息内容的真实,以及提供优良的职业环境,这有利于我国证券资本市场的优化。

此外,我国对公司的硬性规定不齐全,有关机构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披露行为,比如完善《从业资格法》、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惩戒规则》和解决“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问题。我国的证券行业处于初级摸索阶段,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观察。而对于公司和公司负责人而言,应遵纪守法、严格公司内部审计、树立诚实信用意识、对外公布真实内容、细化各自任务、各司其责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职责,做到通力协作。然而,当前我国没有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民事法律责任体系,应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着手,明确民事责任的主体、实体法救济措施和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等问题。承担信息披露失真民事责任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信息披露失真行为、主观过错、损害后果、信息披露内容失真、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只有存在因不实陈述而导致损害后果的投资者,才可能要求责任人承担民事责任。

2改善建议

证券发行中失真行为的损害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具有损害的法定性、客观性、可确定性和可赔偿性等特征,我国证券法中没有规定因果关系的证明方法,只在《证券法》第63条和第202条规定了因果关系。在我国缺少理性投资者的情况下,要投资者证明对公开文件的依赖不合实际。笔者认为,应采用特殊侵权责任的举证倒置的证明方法,这样有利于保护弱者和体现社会公平。同时,我国证券法中没有对具体赔偿额的计算进行规定,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对投资者予以直接利益损失的赔偿,以弥补投资者的损失,同时,对犯法者采取惩罚性赔偿。除了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外,还可运用刑事责任约束证券市场,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刑事法律责任体系,主要完善刑事实体法,强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犯罪的严重失真行为的刑事打击。所谓“会计信息披露犯罪”,是指在证券发行和交易过程中,上市公司或中介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真实或不及时地披露应披露的会计信息,给他人造成严重的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对于制裁会计信息披露犯罪而言,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①在适用主体上,采取单罚制与双罚制相结合的原则;②在刑法种类上,采取自由刑与罚金刑相结合的原则;③充分体现罪刑法定、公正、公平的原则。根据上述原则可以看出,法律规范的主体和内容已经很明确,但在实践中很难规范和证明犯罪本身。对于法律本身而言,一部法律的实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不依法办事,则都是徒劳无功。具体到司法实践,要改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状,从而使铤而走险者有利不敢图,望利却步。

篇9

一、核算层面信息失真:集团财务往往因集团规模大、行业多元化、地域广和财务人员素质参差等原因,造成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不能做到统一、规范,时间上不能及时,在资金、债权债务、资产等各环节的核算与管理上和财务管理要求不符,造成核算层面的数据失真;

二、控制层面信息失真:集团财务在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环节,在如何控制、监督、反映资金和预算执行情况方面,在分散管理模式下,根本无法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得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信息,信息失真又怎可避免?

三、财务报告层面信息失真:在原有的财务报告编制体系中,数据采集方式、报告编制体系不规范、不统一、不及时,也会造成财务报告信息失真。

为防止、解决上面三个层面的会计信息失真,我们必须从问题的根源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能否通过任何的方法或途径去全面反映和实时控制集团公司在会计核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财务报告编制等各方面信息,以求达到真实、及时、完整、准确之目的?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能很好地、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会计核算层面,金蝶集团财务解决方案打破传统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顺应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理趋势,在管理模式上支持在整个集团内实现合并账务,进行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核算。金蝶集团财务解决方案中的合并账务首先从集团公司组织机构、会计科目、核算项目等基础资料着手,通过合并账务建立一套账,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核算与管理控制制度等方式来实现集团财务集中,在集团公司的合并账套中,通过从最低层直接获取数据来集中加工处理、合成账套数据。合并账务实现数据流程模式和带来的影响效果如下: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保证会计信息完整实时

采用WEB模式,实现会计核算数据集中存放、直接采集,集中处理整合;

支持集团企业内跨单位、合并查询多单位数据,直接查到原始业务单据;

提供集团级、公司级多种参数选择控制,集中管理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

支持多币种核算,支持单主币、主辅币两种核算体系,满足跨国经营需要;

科学合理的核算数据流程,确保核算数据真实准确

最低层会计核算数据向上层直接汇总,数据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

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人工干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同时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建立完善的数据级别的内控制度

会计信息、业务信息数据动态、实时查询,便于及时监控;

通过严格的权限管理及系统控制参数设置,界定操作员及下属单位的操作权限和范围,加强企业内部监控;

自定义审批流程,界定审批权限,明确岗位、人员的权责;

预警机制便于企业及时对关键业务做出响应。

在集团统一的核算标准和规则下,同时加强对下级单位的约束,实现对下级单位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使集团财务核算变得高度集成,可实现动态的、实时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保证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高度一致性、同步性和完整性,使得集团会计核算信息无论是资金、债权债务核算,还是资产及其他环节的核算,都不会因地域、时空、行业多元化影响而造成数据失真。

在集团资金执行情况的反映与控制方面,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中的资金集中管理方案,可以满足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不同组织形式,报账中心、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对资金管理的要求。根据集团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行业架构、地域因素等,度身订做地设计集团的内部资金流程,集团内公司可统一账户、资金按“一个漏斗”支出,加强监控,防止违规;统一对外结算,掌握资金的流量、流向;集团公司统一进行筹资、融资,统一进行资金调剂和内外投资;对集团资金交易进行实时跟踪、检查,监督整个交易流程的完成情况,实现整个集团对资金业务的统一、规范、实时的处理及资金运作的统一高效管理,对集团资金管理实现跨越时空的全面掌控,确保集团资金在业务结算、融资及投资等各方面活动的信息及时真实、完整准确。

在预算执行情况的反映与控制方面,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中的预算管理方案,可应集团管理要求建立集团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以满足集团企业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的预算管理的需要,提供全面、规范、科学、及时的预算方案,并在集团的预算管理上提供流程控制。主要体现在:金蝶集团财务解决方案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企业的投资、经营和财务等企业经营活动等各个环节,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预算,体现其全面性;预算管理工作始于预算的编制,结束于预算的执行分析,预算管理系统为企业预算的事前编制、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提供了一个平台;设置预警平台,提供计划预算的预警功能,自动检测,生成预警信息自动通过网络传给相关负责人;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预算分析,提供了及时、灵活的预算分析,分析内容包括预算数与执行数比较分析,预算数多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分析等,上级单位能够及时了解到下级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有效促使集团企业经营活动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确保预算执行情况信息质量。

集团财务报告实现层面,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提供的合并报表方案,建立和完善了集团财务报告编制体系。

标准、规范的合并报表处理流程,确保数据处理流程的一致性

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中的合并报表系统,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合并报表处理准则定义了标准、规范的处理流程,从集团组织架构、股权关系、合并方案定义到数据采集、数据核对、抵销调整、合并归档都已由系统明确地、规范地设定,任何合并报表执行的处理流程都是标准的和一致的。

利用先进网络技术采集数据,确保报表数据真实及时

合并报表系统通过系统客户端,可直接从集团公司中的子公司账套采集数据,编制子公司的报表,使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不被篡改,保证报表信息的真实性。

统一的报表模板格式,保证报表信息采集的一致性

合并报表系统中对需上报合并的各子公司个别报表统一定义报表模板,各子公司只可按统一的报表模板编制财务报表,使集团公司中所有个别报表上所表达的信息内容保持一致,使编制的合并报表信息具有真实性。

完善的外币折算功能,跨国数据实时采集成为可能,保证数据采集的一致性

基于集团存在跨国下属公司的个别公司报表,在合并报表处理系统中,对外币报表提供了完善的外币折算功能,将外币报表折为合并规定的统一的本位币财务报表,或者将本位币报表折成外币报表,灵活轻松的折算功能,将原本烦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提高了合并报表工作效率,使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变得及时、准确。

篇10

Abstractthisarticlebelievedthatdevelopsthebasicrulelookingfromthemarketeconomymovement''''sbasicmechanismandaccountant,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cannotnotaneffectiveaccountantthemarket.Beginfromunderstandingmodernaccountantandthemodernmarket,todiscussaccountantthemarketimplication,ismoreadvantageousingraspsaccountantthemarketessence.Accountantthemarketisreferstoaccountanttheresourcesmarket,istheresourcescarriesontheeffectivedevelopment,thereasonabledispositiontoaccountant,thusachievesthefullusetheoperationalmechanism.Itmayunderstandthatatthesametimeforaccountanttheresourcesflowing,flowsto,theexchangeplaceandthedomain,ontheotherhandmayregardasisaccountanttheresourcesandothercommodityexchangerelationssumtotal.

keyword:Modernaccountantmodernmarketaccountantmarket

引言

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理和会计的基本规律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没有一个有效的会计市场。然而什么是会计市场,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会计市场是指会计信息市场,是会计信息交换的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侯文铿1974年);有的认为会计市场是指注册会计师市场,是注册会计师进行独立审计、提供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的场所(丁平准1997年)。笔者认为,从认识现代会计和现代市场着手,探讨会计市场涵义,更有利于把握会计市场本质。

一、对现代会计的认识

虽然理论界对会计的精确含义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对会计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亦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从目前会计实践和近几年来会计权威机构给会计所下的定义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具有以下意义则是可以肯定的。

(一)会计已成为具有一定会计能力的专职会计人员从事的专业性的活动。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的改变而改变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技术迅速发展,资本大规模积聚和集中,通货膨胀加剧,会计业务与会计方法越来越复杂化,使得会计成为一项专门的技术,会计工作的专业化、独立化已经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项必要分工。现代经济活动绝大部分是从一个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来进行的,而任何一个经济实体的设立,都必须有一定的会计人员,这不仅是一种客观要求,而且已成为包括《公司法》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法规的规定。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力已成为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是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

(二)会计活动不仅包括会计信息的收集与加工处理过程,而且包括会计信息的传递过程和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进行验证、提供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经济决策制定者,经济决策制定者不仅包括主体内部的经营管理人员,而且包括会计主体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国家政府主管机构。由于外部经济决策者所处的地位,以及其会计知识的局限性,必然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独立审计与验证,必然需要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如果没有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活动,则会计信息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必然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发展。所以,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活动是会计活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会计的行为结果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经济决策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个人经验和会计信息。经济越发展,经济活动越复杂,个人经验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越小,会计信息的作用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决策者所拥有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数量不同,经济决策成败的概率必然不同。一项科学的经济决策,离不开必要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对经济决策的重要性,使得会计信息也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

二、对现代市场的认识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市场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而逐步扩大。我国经济学家对现代市场的较全面深入的认识产生于本世纪8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期才有实质性的突破。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实践来看,市场具有以下经济含义:

(一)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商品是用于交换的产品,产品只有处在市场上才成为商品,有了市场,产品才转化为商品。因此,处在市场上的交换物都要有商品的一般特征,即一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社会分工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生产的扩大;社会分工越细,商品交换的数量和范围也就越大,从而带来市场的范围和容量扩大。商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什么样的商品,就有什么样的市场。商品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分工环境下,商品的范围不同。目前不仅人力、财力和物力成为商品,而且技术、信息、服务也已经成为商品。

(二)市场是经济资源的一种配置机制。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大体有两种: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计划机制是以计划为基础,由政府机构给经济单位配置经济资源;市场机制是以市场为基础,由经济单位自行配置经济资源。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功能。由于市场机制是以经济决策者的趋利避害行为,以及对自身的荣誉、社会评价和个人价值的追求为动力,是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下,通过经济资源供求双方的双向选择配置经济资源的,所以市场机制能够使经济单位处于主动地位,经济决策具有自主性、及时性和微调性,是实现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最佳形式。

(三)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那么在市场上必然存在两个相互对立的经济主体,即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这两个主体之间必然发生一定的商品交换关系,这种关系必然在市场上反映出来。市场所反映的本质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或商品与货币的关系及买者与卖者的关系或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处在市场上的经济决策者,虽然具有趋利避害的天性,但也必须在考虑自身得益的同时,顾及到对方的利益以及政府政策和规则的协调,否则商品交换就难以实现,商品生产及其一切经济活动将难以继续进行。交换关系的存在要求培育市场。

三、对会计市场的认识

基于上述对现代会计与现代市场的认识,我们不难推论,会计市场是指会计资源市场,是对会计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的运行机制。它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会计资源的流动、流向、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另一方面又可以被看作是会计资源与其他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篇11

从宏观的角度看,企业(特别是股份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价、政府对微观企业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廉政建设等,都密切相关。因此,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提出的“天下欲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精辟见解,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

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大量存在,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制约效应,已经显现。因而,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乃至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伊始,人们责备的目光就投向了属于企业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以及用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本身。然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和企业会计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却末能根本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反思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顽症的真正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笔者认为,站在理论研究的角度,科学界定会计信息“具真(具有真实性)”与“失真(失去真实性)”的判断标准,是认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前提条件;从不同经济层面分析制约、左右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

二、理论前提:会计信息“具真”与“失真”的判断标准

1.主要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含义的理解

在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的理论研究,并试图界定“真实性”标准的含义。

为明确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5月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在该公告中,FASB正式将“反映真实性(representationalfaithfulness)”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并确立了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以下观点:①认为真实性“就是一项数值或说明符合它意在反映的现象”。②认为反映真实性与"可核性"、“立性”等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之一。③反映真实性存在“反映真实性的程度”、“精确和不肯定性”“偏向的影响”、“完整性”等问题。该公告分别进行了阐述。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FASC)在1989年7月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真实反映”作为“可靠性”质量特征的首要内容,并认为:①“信息要可靠,就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②由于“所应计量的交易或事项的鉴定,或是能够确切传达相应信息的计量和列报技术的设计与运用,存在内在困难”,所以“大多数财务信息都可能存在不足以真实反映所拟反映情况的风险”。国际会计准则没有正面界定会计信息“真实性”之所指。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1)》将“真实性”作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首要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其并未解释会计核算所要求的“真实性”的实质性含义。

据此可以得出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标准的几点初步结论:①尽管不同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都明确要求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但其各自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含义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含义值得进一步研究。②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者总是将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质量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理解,认为只有具有“真实性”的信息才是可靠的,可靠的信息首先必须是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反映真实”特征存在“程度”问题与“风险”问题。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的真实程度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具有差别,会计信息完全真实地“再现”企业经济活动的要求具有“风险性”。

2.“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概念的存在

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反映真实”的“风险”问题,因而有必要区分会计信息“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不同要求。

会计信息"绝对真实"是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本来面目的"再现"。这种"绝对真实"是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在“百分之百“程度上的原本表现。实际上,绝对真实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真实性“。而且,绝对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一定就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要求的会计信息。

“相对真实”是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基本特征的准确描述,其以“不歪曲”企业经济活动情况为基本判别标准。相对真实是一种现实的“真实性“。在会计实务中,相对真实的判别标准是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是否依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度来进行,是否符合会计标准的要求。因而,相对真实也可称为“合法性真实“。对于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会计信息符合“合法性真实“要求,则达到了”可接受真实程度“。

区分“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标准的意义在于:

第一,对于会计学者、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而言,“绝对真实”是其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终极目标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的最高目标,就是制定出在确保实现会计目标前提下,能够产生“绝对真实”信息的会计行为标准。追求“绝对真实”,正是不断优化会计准则,不断提高会计制度质量的动力。

第二,“相对真实”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的最低要求,也是对会计实务处理的基本要求。就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而言,其制定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必须能够导致“相对真实”的信息。否则,依据其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信息歪曲了“企业经济活动基本特征”,其所制定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

第三,对于会计实务工作者而言,会计信息“真实性”意味着其必须依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要求,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达到“合法性真实”的要

求。实际上,会计人员只要严格而准确地按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规范处理会计业务,提供会计报告,其行为和结果都应当被认为是“合法”的,其会计信息也是“相对真实”的。以“绝对真实”信息质量标准来要求会计实务工作者,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3.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本把握

用量化标准看待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它本身不可能是一个绝对数,而是一个合理的“区间值”。这个区间值的上限是"绝对真实程度",下限是"可接受真实程度"(即合法性真实)。当会计信息质量低于“可接受真实程度”(合法性真实)时,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应当在“合法性真实”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力求会计信息更高程度的“真实性”,这是由会计学者追求真理的科学研究精神、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等所决定的;对于会计实务工作者,则必须便会计信息质量达到“可接受真实程度”,符合“合法性真实”要求,这是由相关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等所决定的。

三、原因分析: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解剖

从逻辑上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都是"失真"的信息。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准则精神、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均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实际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目的出发,有必要确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点”和“难点”。

笔者以为,区分“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和“非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十分必要。前者是指“蓄意造假”或“故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这是我国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需要“追根溯源”的主要方面。后者则是指“非故意的过失”、“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等原因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企业会计系统的存在和运行与企业、与整个市场经济环境等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时,应将企业会计系统置于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将企业置于整个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考察。

从宏观层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判断企业会计系统运行的制度基础和环境状况,这些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往往是根本性的。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判断: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程度。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关系制度的确立,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理念,等等。②市场秩序的规范化程度。包括市场机制、市场规则、市场监管制度体系及其执行的有效性,等等。③投资者行为理性化程度。包括投资者群体的理性投资理念,投资风险防范与约束机制,等等。④法律约束的有效性。包括对资本市场各个参与者行为的法律约束,对资本市场监管者的法律约束,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法律约束,对企业会计行为的法律约束,等等。

从微观层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判断影响企业会计系统运行的各个决定性因素是否以合理的方式存在,这些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从企业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重点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组织管理机制、(现代大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内部产权规制、企业创新机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约束与激励机制等;从企业会计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重点包括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机制、会计核算规范体系、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体系、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等。

笔者认为,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动因在于:

(1)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环境条件。主要包括:①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大量存在;②市场管理者及监管者的非理;③市场参与者的非市场经济意识。

(2)“人的有限理性”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主要包括:①经营者利益与产权所有者利益的矛盾;②经营者约束机制失灵;③经营者激励机制不合理;④企业整个管理控制制度失效或虚设,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3)硬性法律法规制度的“软约束”。主要包括:①执法不严;②执法不及时;③对资本市场各参与者的法律约束失衡和软化。

四、基本结论,建议与思考

对于处于转型期间的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很可能是灾难性的。因此,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刻不容缓。笔者的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其主要根源尚不在会计系统与会计制度本身,而是左右企业会计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为此,遏制和消除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与整顿,以及建立科学、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约束体系。

2.以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出发点,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3.以企业经营者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界定以经营者业绩为基础的经营者权利、责任和利益合理的“制度安排”体系。

4.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包括会计法规)的同时,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

基于正在逐步建立但尚需进一步完善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末能真正规范运作的市场化企业体系,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也是一种意料之中的结果。笔者认为,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而又敏感的特殊时期。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关系,必须予以正确认识。

1.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制度建设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世界各国会计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低水准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环境中,同样也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正如用质量糟糕的菜刀肯定切不出样式好看的菜来,用质量上乘的菜刀却也未必会切出漂亮的菜样。在美国等会计准则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它们也十分重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往往通过极为严厉的法律法规来惩处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