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02 03:45: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职业道德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

篇1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来临,意味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面临了挑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就会受制于人,仰人鼻息。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

然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江书记曾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的,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正如托马斯﹒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

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与空洞的说教不同,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鼓舞一个人,他给人一种潜移墨化的影响,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讲,眼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会无意识的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生与他们身边教师的行为模式就会非常接近。这正如许多昆虫呈现出与它们所吃树叶一样的颜色一样。因此,教师的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一些看似细小的行为,也不能等闲视之,因为这些细小之处对于学生的品性的好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教师谆谆教育的东西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教师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有关情感方式、纪律观念、勤劳风范和自我控制等具体行为仍然存留在学生心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一位作家在晚年时曾无限感慨的说起他的一位老师对自己深深的影响:“每当他来到教室里时,那种祥和的道德氛围立即会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句话的语调都给人一种心灵空洁、浑身舒爽之感。在这种庄严却宽松的气氛中,心灵就象在洗澡一样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每当他在身边时,我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良好的师德对一个人品格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啊!也许,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改善和提高自己。

篇2

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历程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正逐步迈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制度规范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趋于丰富、实效。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只有吸取传统师德的精髓,借鉴他国师德教育的先进理念,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伦理,打造出高水平的教师专业队伍。

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发展

(一)从经验到法规:第一个十年

党的之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被重新提上日程。1983年,全国教育工会召开老教育工作者座谈会,讨论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对各地学校开展师德教育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1984年,在总结各地学校制订师德教育规范、开展师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该试行草案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六点要求,规定了教师个人在处理与国家、社会、家长、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时理应遵循的道德规范。[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尝试吸取各地方院校师德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次以明确的法规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规范的文件,对推动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范的明确和完善:第二个十年

1991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在总结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基础上,重新修订、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的基本精神与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保持一致,但也反映了新的时代要求。1997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产生重大冲击,一部分教师受到“全民经商”浪潮的影响。这种新形势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1991年,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修订并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增“廉洁从教”条目,旨在引导教师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的师德内容已经逐步渗透到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次修订的规范成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三)凸显专业性和务实性:第三个十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师德规范逐步凸显其专业性和现实可操作性,对各类不同性质的学校提出了各自的师德教育规范。2000年,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进一步完善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该规范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提出六项要求,特别突出强调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及其教育机制受到重视。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关于师德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热议。同年6月,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被首次纳入其中。新修订的《规范》增强了可操作性,这正是过去的《规范》薄弱的一环。其中的条目是教师经过努力可以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且每一条目的最后都列举出教师不应该做的行为。“如在‘热爱学生’条目中,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2]

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演进

(一)对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的认识逐步清晰

第一,从强调政治性到凸显专业性。在我国为师者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是古代重要的师道思想,以教至治是教师的神圣责任,教育与政治的贯通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义务。[3]我国的人民教师被赋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教师一度被认为是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传递者”,政治色彩浓厚。相应的师德规范、师德教育偏重于从政治上、思想上对教师提出要求,而不仅仅是从教育这一特殊而又相对独立的专业领域来看待师德教育。然而,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性随着教师专业化越来越凸显。“在教师专业化的运动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转换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线索。教师质量与专业精神不能分离,因此由抽象、模糊、未分化的师德走向具体、明确和专业化的伦理规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教师越来越被认为是专业人员,其道德建设逐步与国家政治相剥离,教师职业道德被认为是其专业领域内的事。

第二,从强调德行到关注人性。教师曾经一度被推向神坛,人们期望教师理当“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忽视了教师首先也是一个“人”,有其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新世纪以来,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等问题。如,有的学者从“为人师表”的时空范畴和行为范畴切入,认为“为人师表”作为教师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应限制在教师从事职业活动的特殊时空范围内,而不应当把它扩展到一切时空范围,也不能泛化到教师的一切言行中去。有的学者从法治的视野认为,多年来社会领域存在着以“灵魂的工程师、蜡烛”等赞誉性、感彩浓重的描述代替对教师切切实实的社会地位现状加以理性分析的倾向;呼吁用理性的、法治的精神改造我们的教育管理思想和行为,既不把教师妖魔化,也不把教师神圣化,还教师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身份。月从这些观点可以发现,教师的身份不再被泛化,教师的角色不再被“神化”。只有给予教师最大的尊重与爱护,才能挖掘教师人性中的德行。

(二)师德教育方法趋于实效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传统教师教育体系下的师德课程教学一般只限于课堂理论讲授,而缺乏其他教学渠道和形式,所以只能讲解关于师德厉测、师德规范、师德范畴等理论知识,与此相应的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陈旧落后的灌输方法。”当前,随着我国对师德教育实效性的关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也不断趋于多元和务实。

第一,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策略。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职业道德认识和发展阶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其师德水平与需求并不相同,需要不同的策略。所以,在师德教育中,我们将师德水平与教师需求进行分类,对促进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采用榜样学习与反面事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师德教育。运用榜样示范、教师故事、视频电影、真实人物现身说法等方式,在师德教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比如,历年举办的“全国十杰教师”评选活动及“十杰教师”在全国范围内的巡回演讲,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教师们的共鸣。

第三,加强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注重反思学习。通过反思培训模式,教师对自己的师德活动进行评价与思考,是师德培训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使教师遵从既有的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教会教师如何应对多元道德价值观的冲击,教会教师作出选择,避免理论上的高调和实践中的迷茫。(三)师德培训职前职后一体化

师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重要的一环,其发展与教师教育系统密切相关。我国自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以后,逐步确立了定向型、封闭型的教师教育体系,新师资的师德培养主要靠师范院校在职前教育阶段进行。但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贯彻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虽然职前师德教育能培养师范生对教育工作的理性认识和一般的工作情感,但教师职业道德成长的土壤在于职场的锤炼,在教育教学的生动、丰富而复杂的情境中。因此,以各级各类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为主要渠道的职后师德培训得到迅速发展。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等教师培训机构要积极承担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任务。《意见》对职后师德教育也做了相关规定,要求建立职业道德教育制度,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三、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到师德教育模式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师德教育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不断走向专业化和实践领域,真实的教育职场越来越成为教师师德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方面零散的经验也逐步被更为系统规范、更具操作性的制度所代替。

(一)从“职业”走向“专业”

教师道德从传统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化是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内在构成和重要标志。在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往往是一般道德规范在教育行业里的简单演绎与应用;而没有从专业特点出发讨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导致师德建设经常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和实施。“专业性”实质上是指某一行业行为主体和主体行为的“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转换首先意味着教师应被当作特殊的专业人员来对待,要有其特定的行业道德。其次,我们应当从专业生活的角度理解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解为专业生活的必需。当然,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或专业伦理的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教师职业道德从“职业”走向“专业”是我国师德发展业已出现的新趋势。从“职业”走向“专业”预示着“通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将落幕,“不可替代”的教师专业道德逐步建立。

(二)从课本走向实践

多年来,我国师德教育主要是在职前培训的课堂上完成的,其主要方式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的师德知识进行集中说教和灌输。“道德教育具有的实践性是与知识教育的本质区别,关注教育实践是重塑师德教育的必然选择。”师德教育从课本走向实践,首先是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与养成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产生职业道德需要,并逐渐地转化为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其次,师德教育从课本走向实践意味着教师要勇于接受新的理念,通过教育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实践+反思”的教师职业道德成长模式。再次,教师最重要的道德实践表现为与学生的交往。教师作为大众预期的道德楷模,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有深远的影响。要培养良好的师德品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过程是最好的道德实践。

(三)从经验走向制度

“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转变是人类教育生活历史性进步的一个重要表征。”同样,将零散的师德教育经验上升为制度层面,是克服师德缺失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师德建设要努力达成的目标之一。合乎伦理的师德教育制度是加强道德他律的重要措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确立为师德教育从经验走向制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仍有不少制度急需建立。从美国等西方国家教师伦理建设的经验来看,我国在师德建设方面,操作性强的制裁和惩罚制度一直比较缺失。一些师德规范,由于缺少奖惩制度的保障,在实践中难以落到实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例,其条例主要以提高教师道德水准为着眼点,属劝诫性的寻条,充其量可以对有德行的教师起作用,而缺乏对“缺德”教师的鞭策力量。同时,科学的师德评价制度也需要建立和完善。

[本文系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子项目“教师教育评价与管理制度创新”之“教师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篇3

现阶段,我国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对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有着强烈要求,并对教师拥有高尚职业道德有着高度认识。在教育系统内外都在强调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何为教师职业道德呢?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道德比起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自觉性、更强烈的典范性和更为深远的影响。教师往往被社会上的人看做最有教养、最讲文明、最有德行的人。教师的言行所体现出来的社会道德,往往成为人们判断是非、善恶、荣辱的标准,并因而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和社会风尚。同时,教师的道德面貌还直接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的品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道德的这种影响将更为广泛而深刻。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在社会性质上,从属于社会主义道德范畴。它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根据教育过程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特点,向教师提出处理这些关系的具体道德规范和要求,使之带上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它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关系,是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具体和一般的关系,是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和发展的。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教育劳动的教师。使其在从事塑造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灵魂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与教育事业,教师与教育对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注意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从而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和职业信誉,以获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一)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道德水平集中体现在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上,这既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的道德要求,教师应该把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的天职。因此,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动力。如果对教育事业本身就不热爱、不热心,没有坚定的信念,当然谈不上尊师爱生,勤于进取,精通业务,为人师表,忠于职守了。热爱教育事业,要解决职业认识的问题,也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理解。理解是热爱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一种放眼未来,勇于献身的职业;是一种热爱学生,童心永在的职业;是一种辛勤耕耘,乐在其中的职业;是一种精心雕刻,不断创新的职业;是一种为人师表,催人上进的职业的时候,才算对教育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理解其伟大和神圣之所在,进而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忠于职守,要求教师坚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人民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谋取私利,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化为春雨浇灌幼苗。

(二)热爱学生是衡量师德水平高低的标准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是教师的使命所决定的。高尔基说得更明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教育中,高尚纯洁的爱,是一座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灵深处的金钥匙。有了它,一个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让科学真理像甘露注入学生的心田,从而开出朵朵绚丽之花。

(三)热爱教师集体,团结互助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为了搞好教育工作,教师不仅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教师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协调一致地活动,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师集体才能给学生集体良好的道德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还必须为建设良好的教师集体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教育过程本身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体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在教书育人活动中,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注意将动机与效果有机结合。辩证地看待教育活动中的动机和效果,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看动机,这样才能公正地、准确地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在评价中还应注重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呈现形式。口头评价具有随时、随地、及时根据素质教育的善恶观或批评、或表扬、或鼓励对某一教师或某教师群体的教育行为作及时评价。这样做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是非,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并按照这些准则和规范来调整与安排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

(二)提高教师自我培养意识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繁重、复杂、见效较慢的工作,长期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师德及它的主要内容在人们的头脑中淡薄了,有个别教师甚至道德沦丧(腐化、拜金)。因此,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培养意识,提高教职工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实践,这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篇4

近几年来,青年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比例逐渐扩大,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当前社会环境、高校体制、成长环境等因素,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不够,奉献意识不浓,业务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转型期大环境的冲击。近二十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正是社会转型加快引发的矛盾冲突,为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今年来出现了多起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教育和学术腐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知识分子因发现真理、传授真理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也基于这种尊敬而获得雄厚的心理支持。作为世俗化的商业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金钱主义等人生观对中国社会影响日渐突出,教师职业道德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2.学校管理体制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各高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中引入了一系列竞争机制,这对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有的高校在考核中,过分强调了科研经费、研究项目、获奖成果、的数量,将这些量化为硬指标,而将个体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育人状况视作软任务,没有衡量和考核的可操作性标准,因而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常常被忽略。这样的政策杠杆让一些教师只注重硬指标的实现,教师关注较多的是职称晋升、学历提高,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投入。而将师德修养视作可有可无,将不计量的工作或公益活动视作额外负担而不愿意承担。

3.教师自身因素。部分教师对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不足,不能从自己所担负的特殊历史责任的角度认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当前的教师主体大都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多数人没有经历过艰苦岁月的磨炼,优越的成长环境使相当一部分教师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力薄弱。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按照社会道德的普遍原则与教师职业规范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道德活动,同时也是一个接受他律并经过内在良心调整达到自律的过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带有教育工作职业特点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有其渐进性和相对稳定性。教育工作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从高校整体建设的特殊性出发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要求,从履行教书育人的角度研究高校教师品德形成的方法和途径。

1.努力学习道德理论,树立高校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道德认知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这就启示我们,要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知教育,努力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让他们接受现代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并使之与自己的观点、信念融合,从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然后外化为个体的行为以作用于社会。教师学习职业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与教育部门组织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但由于受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组织学习,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教师的道德理想。一个人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道德中凝聚着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常以祟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的目标,正确处理好理想信念与行为选择的关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的高校教师。

2.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以条文的形式,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做出的规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体现;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也是广大师生员工进行自我规范的依据;是学校持续发展和创办一流学校的制度保障。学校规章制度对形成个人的自律习惯,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若没有规章制度,学校管理就无从谈起。然而,规章制度不是摆设,要重在实施和落实。高校职能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及工作纪律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如明确无故迟到、早退、缺旷如何处罚;挖苦辱骂学生,体罚学生,以不适当的方法处理学生而影响上课如何处罚等等。而后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让他们都清楚哪些行为是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是与之相悖的,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深化高校教育改革,营造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一个时期以来,教师队伍中的少数人之所以职业道德水平下滑,行为失范,除了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个人放松了对自己的修养和要求以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高校内部承袭多年的人事、分配、考核评价制度,缺乏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客观上提供了不良现象继续存在的土壤。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当选在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中国高校教育实际的人事、分配、考核、奖惩制度上,真正做到在用人制度上废除教师职业终身制,实现优秀分子进得来、留得住,不适合从教或者师德缺乏者出得去;在分配制度上改变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都一个样的做法,实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考核评价制度上,通过务实、公正、公开的考核评价,营造“恪守师德光荣,不讲师德可耻”的舆论氛围,从而形成对教师行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是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乃至整个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篇5

二、2000~2012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的热点探析

2000~2012年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热点领域主要是热爱学生和师德建设几个方面。通过CNKI检索系统检索2000~2012年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关键词的全部文章,发现这12年间含有该关键词的文章出现频次有一定的波动,整体来看12年以来都有上升的趋势。2002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达到175篇,为近些年的最高值,是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文章提出“师爱”、“尊重学生”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同时这一时期在师德建设方面也有许多建设性的文章出现,从上可以看出“热爱学生”、“师德建设”为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2002~2005年,在这期间一些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突显出来,如高考舞弊案,提高了公众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关注度,这也使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与出现的问题相吻合并呈现出增长态势。进入2006年以来,这一阶段的文章数量与前一阶段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增加。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出现了“范跑跑”事件,将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间引起热议,人们将更多的视线转移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关注上。因此,这一时期关于重塑教师形象、重建师德方面的研究显著提高。2010~2012年的文章数量有所下降,这提醒了我们在近几年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方面应该有所加强,不应该放松对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国家应该鼓励学者从多角度、多方面来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并寻找出新的研究热点,为我国师德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篇6

二、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出现了错综复杂的问题,逐渐影响到教师集体形象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健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制度。健全师德制度既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本身的内容,也包括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制度。高校应该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现出来,科学地监督约束,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为高校教师养成良好职业道德提供制度保障。另外,要改革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其中,学生打分的操作方式和所占比例应该更科学,应该避免教师迎合学生及其类似弊端的产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人,教师只有自己学得好,才能教得好。学习不仅指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教师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学习“三个代表”的理论,要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这些理论知识都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责任感,经常自我反省,自觉地遵守各种行为规范,经常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自律。除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靠外在规范强制约束、提升教师道德修养的同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更多地要靠自觉,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是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要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因此,教师道德行为的规范离不开教师这个主体的自觉。主要依靠自我磨练、自我熏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有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奉献精神,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反省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优秀的品德。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要从点点滴滴、一言一行做起,对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缺点错误都要认真对待,用一个合格高校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严以律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是短期的,而是永无止境的。高校教师应当一生都执著追求职业道德修养,生命不停,职业道德修练不止。

篇7

一、前言

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着教师的行为、敬业水平、教学态度等,对学生更是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小学学生是性格养成,心理发展、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一些不恰当行为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尤其是心理伤害,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保证教师队伍的纯净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不断有中小学教师打体罚学生,侵害学生等问题的发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至关重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敬业水平不高,职业认同感低,不够敬业是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教书育人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但是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备课、讲课等,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职业认同感,产生疲劳感,从而出现不够敬业等问题,敷衍了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学生出现的一般问题不予关注,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阻碍学生学习的进步。第二,师表意识欠缺,当前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利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依据职务之便,收取礼物,家长送礼,就对学生加以关照,家长不送礼,就对学生进行冷处理,不关注,不冷不热,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形成,阻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此缺乏师表意识,不仅不能够作为学生的表率,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生活,打击学生自信心,为学生提供错误的示范。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典型,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中小学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措施就是建立典型,通过榜样作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因而,建立典型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可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敬业、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组织学校教师进行学习,树立典范,有效建设师德师风。例如,对敬业教师进行全校奖励,组织敬业教师分享经验。第二,选择具有亲近性的典型榜样,亲近性典型榜样能够拉近与教师间的距离,有效的进行沟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强化中小学职业道德建设。

(二)增强教师意识,使教师自主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意识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态度行为,因而,增强教师意识十分重要,是促进教师自主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手段。增强教师意识,促进教师自主提升自身职业素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教师会议,组织教师学习等方式,可以有效进行宣传,使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自己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敬业程度,使教师产生职业认同感,自觉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第二,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通过培训与外出学习,能够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意识,促进教师进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例如,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外出考究学习,体验其他学校教师的工作态度,取其精华,引为己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建设机制

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是保证教师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基础保证,因而,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建设机制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实现教师的长远发展。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建设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考核机制,将师德考核作为一种硬性考核标准,通过设计特定的考核问题,制定完善的考核内容,能够尊重师德考核者的主体性,保证考核的有效性。第二,完善奖惩机制,通过完善奖惩机制,可以有效规范教师的行为,对敬业的教师进行奖励,强化教师行为,使教师产生荣誉感,再接再厉,自觉遵守相关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不敬业的,违反规章制度的教师进行惩罚,严重者给予开除,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至关重要,是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篇8

(一)强烈的责任性

(1)把人类世代创造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认真负责地传授给下一代。

(2)主动、积极努力地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他们的思想和品德,激励自身在提高人类素质中起表率作用,在提高人的能力上起引导作用,在促进社会发展中起推动作用。

(二)鲜明的继承性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教师的职业劳动和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书育人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是世世代代的教师调整与学生、同行、上级、学生家长等关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和结晶。

(三)独特的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本身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同时还是一种教育的手段。 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作用,无论是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还是教师的集体风貌,都具有独特的示范性。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明显标志,对学生行为转变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引导作用。

(四)严格的标准性

教师劳动的性质和特点,不仅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因此,对教师职业道德应具有更严格的标准。

(1)教师在工作中,不仅要用自己丰富渊博的学识教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质去影响人;

(2)教师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不仅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而且以自己的品格去陶冶学生的品格。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2.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义务权利。

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敬业”是所有职业对从业者的共同要求,“爱岗”是人们在职业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前提条件。

【例题】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是( )。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教书育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敬业”是所有职业对从业者的共同要求,

“爱岗”是人们在职业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前提条件。

1.对工作高度负责。

2.认真备课上课。

3.认真批改作业。作业批改是教学相互沟通的重要形式之一。

4.认真辅导学生。

5.不得敷衍塞责。

【国考2014上-中综-职德-单选-15】迟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出现了不少错误,遭到同事的质疑,迟老师说:“这不过是一本校本教材而已,没必要那么认真”迟老师的做法( )。

A.不合理,违背了终身教育的师德规范

B.不合理,违背了勤恳敬业的师德规范

C.合理,精心用于校本教材编写不值得

D.合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课上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教师编写教材态度不端庄,还敷衍了事,违反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国考2013上-幼综、小综-职德-单选-15】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优秀教师总是耐心地进行个别辅导,支持他们这样做的关键因素是其( )。

A.敬业精神

B.教学水平

C.知识水平

D.教学风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是对于工作的奉献精神,也就是敬业精神,所以选择A。

(三)“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核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本质和真谛都是爱。教师只有充满爱心,才会热爱教育事业,才会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无私奉献。“关爱学生”是本质性的要求。

【国考2012上-小综-职德-单选-3】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 )。

A.爱岗敬业

B.依法执教

C.为人师表

D.关爱学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本质和真 谛都是爱。教师只有充满爱心,才会热爱教育事业,才会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无私奉献。“关爱学生”是本质性的要求。所以选择D。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2.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

3.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5.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是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禁止性”规定。

【国考2012上-中综-职德-单选-14】小宇上课时经常插话,老师生气地说:“管住你的嘴,不然我就封住你的嘴。”老师的做法( )。

A.错误,应该杜绝当堂批评

B.正确,应该严格要求学识

C.错误,应该尊重学生人格

D.正确,应该加强课堂管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教师应当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应该批评

的时候还是需要批评的,但是不能侮辱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所以选择C。

【国考2014上-小综-职德-单选-14】小丽考试不理想,发卷子时,刘老师对她说:“你还穿‘耐克’,赶紧回家换‘特步’吧。”耐克的标志是√,特步的标志是×。小丽顿时羞红了脸。这表明刘老师( )。

A.教学语言有失严谨 B.无视学生人格尊严

C.批评学生严而有格 D.教育学生严慈相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老师不能侮辱和挖苦学生,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所以选择B。

【国考2013上-中综-职德-单选-11】刘老师很少留意那些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刘老师的做法( )。

A.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B.有助于教学任务完成

C.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D.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老师应该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所以选择C。

(四)“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目的。

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教师,要注意层次性,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讲究智慧,充满热情和耐心。

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国考2013上-幼综、小综-职德-单选-5】对于课堂上有的能引发争议的问题,高老师总是事先进行试验,检验各种假设,这突出体现了高老师具有( )。

A.求真务实的精神 B.团队协作的意识

C.独立自主意识 D.人文关怀意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高老师对待课堂上有可能引发争议的问题,事先运用试验、检验假设请教学者等

方式以求得到问题的正确解答。这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

【国考2012上-小综-职德-单选-4】要做到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要( )。

A.一视同仁

B.实事求是

C.宽宏大量

D.以书为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实事求是是教师严谨治学的基本原则。

(五)“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1.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2.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3.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4.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5.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国考2013下-幼综/小综/中综-职德-单选-14】有位学生将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A.廉洁奉公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热爱学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认识。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语

言得体,举止文明。

【国考2014上-幼综-职德-单选-14】朱教师一边要求幼儿安静地玩玩具,一边和同事聊天说笑。该教师的行为( )。

A.正确,应该培养幼儿习惯

B.错误,应该小声聊天

C.正确,利用融洽同事关系

D.错误,应该以身作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错误,教师不应该聊天,应该以身作则。

(六)“终身学习”是教师行为规范中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提高内在素质。

2.提高教学水平。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教学发展的需要。

5.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6.累计专业知识。

【国考2014上-幼综-标准-单选-4】李老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并制定了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

A.终身学习的理念

B.先进的管理策略

C.良好的沟通能力

D.高超的教育技能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行为规范中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积累专业知识,是终身学习的理念。

【例题】“活到老,学到老”,要求教师坚持( )的职业道德规范。

A.为人师表

B.关爱学生

C.终身学习

D.教书育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行为规范中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之主观题

如何阅读材料

1.认真仔细逐句阅读材料

2.人——找出关系

3.动词

4.情感态度

【国考2013上-中综-职德-材料分析-31】材料:

莉莉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直在班上借读。订教材时,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以及马上要转回老家读书的实际情况,我没有为她订新教材,而是帮她找了一套用过的教材。有几个同学看到她的教材,不禁问道:“怎么新书上写了这么多字?”“你的教材怎么是旧的?”她也以为是我弄错了,跑过来换新教材,我没多想,就当着大家的面讲明了原委。她嘟囔了几句,用力把教材扔进了课桌。我心里有一丝不高兴,但也没计较。

没想到,下课后,她气冲冲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当着许多同事的面,把教材甩到了我的办公桌上,并说道:“我不要你的怜悯!”我非常尴尬,一气之下,说了她“不仅不知恩图报,还不知好歹”一类的话。她当即哭了,一口咬定我歧视她,嫌弃她是农村来的,是在想方设法赶她走。 摘自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学札记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

【答题思路】

1.开门见山表明观点

2.逐件事情进行分析

(1)积极——赞同,意义

(2)消极——不赞同,不赞同的原因(违反师德的哪一条),(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指出正确做法。

3.结论或结合自身进行表述

『正确答案

1.在这则材料中,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手段欠妥,因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2.(1)在本则材料中“我”考虑到莉莉家里的经济条件以及马上要转回老家读书的实际情况,我没有为莉莉订新教材,而是帮她找了一套用过的教材。体现了“我”关爱学生,对学生有仁慈之心。

(2)材料中“我没多想,就当着大家的面讲明了原委”体现了“我”虽然关爱学生,但是并没有注意学生的的身心发展特点,中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教师当着大家的面讲明了原委没有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在莉莉听来就是讽刺挖苦。“我”的正确做法应当是在发课本前单独跟莉莉说明;如果在课堂上发生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表扬莉莉环保、节约资源才用旧课本,课后找个无人的地方向莉莉说明原委。

篇9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教师的职责为“传道授业解惑”,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其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关注教师的师德现状,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对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素质,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2013年10月,我们对本校部分教师进行了职业道德抽样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为今后高职院校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研究提供现实参考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电话咨询、电子邮件等形式对本校计算机系、建工系、环化系、电子系等十多个教学团队教师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64份,回收有效卷148份,回收率为90%。

三、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对回收的148份有效教师问卷统计显示:本次调查的教师中男性占20%,女性占80%;年龄在21-30岁的占12%,31-40岁的占49%,41-50岁的占28%,51-60岁的占11%;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26%,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占74%。

四、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为八个方面,分别是:(一)关于教师职业良心方面。1.您对您现在的职业投入了多少分的精力?2.您对教师职业的喜好?3.您认为您对工作的认真是出于?4.您愿意为学生的事情腾出您的休息时间吗?(二)关于教师职业责任方面。5.您在任教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履行职业道德吗?6.比起周围的同事,您觉得您在职业上的投入与付出更多还是更少?7.您会为适应教学需求而改进您的教学吗?8.你每节课都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吗?(三)关于教师职业理想方面。9.您对教师职业的喜好?10.您认为您的工作是否是您的一种精神追求?11.目前如果有机会,您想变换职业吗?(四)关于教师职业荣誉方面。12.您怎样看待表彰师德先进个人?(五)关于教师职业态度方面。13.您能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吗?14.您对学生采用体罚的看法是?15.在您眼中学生是可爱的吗?16.您会偏爱优生而忽略差生吗?(六)关于教师职业纪律方面。17.上课时有没有接听电话现象?18.您认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需恪守特定的教师职业道德吗?19.您能自觉抵御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余谋取私利吗?(七)关于教师职业技能方面。20.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你认为最迫切的是?21.您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中哪条最重要?22.您认为有必要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进行专门教师职业道德调控吗?23.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24.您认为造成某些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最重要因素是?(八)关于教师职业作风方面。25.您关注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吗?26.您认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7.您对当前的师德师风建设状况最不满意的方面是什么?28.您觉得当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高校的师德师风状况?29.对于树立教师公众形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吗?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于教师职业良心方面:98%以上的教师在职业上愿意投入70%以上精力;70%以上的教师愿意为学生腾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并且表示非常喜欢这个职业。

(二)关于教师职业责任方面:90%以上的教师都能够认真地履行职业道德,愿意为适应教学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地备课、认真批改作业。

(三)关于教师职业理想方面:90%以上的教师把现在的职业当成一种精神追求;但也有23%的教师希望有机会能变换一下职业。

(四)关于教师职业荣誉方面:95%以上的教师认为表彰师德先进个人是有意义的,对教师以后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五)关于教师职业态度方面:84%的教师的教师能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同时认为对学生采用体罚没有必要;但是还有16%的教师在对待时“优生”、“差生”有一定的差别。

(六)关于教师职业纪律方面:90%的教师认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需要恪守特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够自觉抵御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余谋取私利,同时认为讽刺、挖苦学生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

(七)关于教师职业技能方面:91%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道德能力与教学能力,同时认为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进行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调控是有必要的。对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受访教师普遍认为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协调师生关系的技巧;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学科专业素质;创新教育观念;有效的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

(八)关于教师职业作风方面:全部受访教师均能对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保持关注,能够对自己的职业作风自省自查,同时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社会严格监管,制定规章制度;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专题讲座,大力弘扬师德师风典型事迹,定期评议表彰先进;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建设,引入上岗竞争机制,建立考核评估机制等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勤于学习,积极上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就对如何对待“差生”问题的这项调查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在学校中只要学习成绩不好、不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就是“差生”。一少部分教师认为“差生”会给整个班级拖后腿,要以班级整体利益为重,不能让个别“差生”搅乱整个班级前进的步伐,所以对于那些“差生”就没有必要去挽救,索性就放弃了。但大多数教师觉得不应该放弃所谓的“差生”,“差生”这个词是相对的,不能妄加断言一个学生的好坏。这取决于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取决于教师能否从心里关爱“差生”。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想法、说法、做法和习惯各不相同,有些时候很难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尤其是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常常会引起他们反感,觉得老师处处针对他们。其实“差生”的这种反应正是他们心理的另一种真实写照,那就是他们渴望老师的关注。他们很想表现自己,渴望赢得尊重,但又害怕遭受冷落,导致部分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自暴自弃或对老师有强烈的抵触心理。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试着换位思考,用理解、用关爱去体会学生的一切,当学生在困难面前犹豫时,给其积极的心理暗示,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暗示:“我行,我能行!”适时对学生赏识鼓励,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增强自信心。细心观察并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还未踏入社会的学生,我们应该对他们有足够的包容。对待那些所谓的“差生”,要有“四心”,即:耐心、公平心、爱心、尽心。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和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能力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具有很强的职业敏感度,对学生的表现是否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尤其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在实际操作型技术人才,从入校开始就要让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只要学生把心思都放在学业上,就不会出现或者出现很少的差生了。对于部分“差生”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差生档案”。“差生档案”要随时记录差生们的表现。在发现他们稍微有一点表现积极的时候,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以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犯错的时候,不要马上批评他们,要分析出现这种状况是否是由其他的外界因素造成的,学生在这次错误中应承担的责任有多少。即便是学生要为全部的错误负责,教师也应该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其接受,达到教育目的。每半学期要对“差生档案”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成长趋势,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调查问卷中,另一个争议较大的就是当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高校的师德师风状况?47%的教师认为应该通过加强学习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10%的教师认为应该采取引入上岗竞争机制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12%的教师认为应该采取建设考评新机制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6%的教师认为应该采取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25%的教师认为应该采取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建设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涉及范围很广,每一项措施很重要,我们要从全方位引导教师对它们重视。从深层次上看,这几种措施中都包含着同一项内容,那就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并且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提高高校师德建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让广大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师德建设中来。而能够提高师德建设的一个重大前提和基础就是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高校应该把提高师德建设与岗位竞争、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各方面荣誉挂钩,真正点燃教师参与的热情。

通过以上的分析调查,笔者提出以下二点建议:第一,职业院校要以师德教育内容为突破口,开设师德讲堂,说身边人、议身边事,通过现身说法推动道德意识向道德行为转化,进而形成师德习惯;第二,学校要建立师德考评体系,把上述活动与年终考评、教学检查、学生测评以及评优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可行的师德奖惩制度,保障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金祥,杨萌,韩家闯.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

篇10

我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把天、地、君、亲放在同样的地位,表现出了非常极端的尊师思想。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渐发展,这种思想演愈演愈烈,演变为变为严格的师道尊严不容侵犯的状况,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日常的生活处事,都强调绝对服从教师。这也是我国师生之间身份不平等问题的起源。这种思想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也遭到许多有识之士的反对和指正,然而这种思想仍然影响了许多人,许多教师受此影响,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不尊重学生甚至打骂学生的状况时有发生。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使得教师的劳动以商品价值的形式得到了认同,但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看重了投入与回报的比例,为社会和国家默默付出辛勤汗水的人民教师的劳动价值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如收入、地位与其职业价值不符,这使得教师对自己的社会价值、地位产生了怀疑。在没有足够的理性把握和缺乏相应的有效机制约束的条件下,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产生了日益膨胀的功利思想,加上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使得教师很容易陷入狂热追求个人利益实现自我价值的迷途。尤其是在我过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法制与道德等各种调控机制的不健全,市场经济潜伏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潮容易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种种负面思潮的影响下,部分教师的心态严重失衡,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泛滥,师德出现了较严重的滑坡现象。

三、社会政治、法律生活等各种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我国的政治生活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公民意识增强,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表达自己意见与看法的意愿更加强烈。但由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较少,有些愿望得不到合理的表达。再者,现阶段社会上偶有一些腐败行为如,拖欠工资、挪用教育经费等,引起广大公民尤其是教师强烈的不满。这些现象往往被舆论谴责,但往往又容易诱发民众的效仿,会出现连一点点权利都善于利用的现象,我们姑且称为“贫民的腐败”。因此部分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道德或法纪错误。

四、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因素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的涌入,冲击着传统的社会形态和思维模式,人们一贯尊崇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步改变,对于自己人生的定位及其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泛滥的功利主义和权利寻租使得社会风气浮躁,急功近利现象普遍,反映在学校教师上就是部分教师不甘愿勤勤恳恳地教书,不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学问,通过各种手段去追逐名利实现,通过取得经济效益来实现自我价值。学者急于当官或下海,来获取出书或者科研项目的捷径,形成“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商”的风气。知识分子的急功近利必然导致学术界的规范混乱、道德滑坡、学术腐败等现象滋生蔓延。

五、学校管理上的不完善,人事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失衡

当今,一些地方部门只是纯粹地用考试成绩和升学人数来考核学校,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其他例如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生的思想状况问题都没有得到重视,一些道德问题便随之而来;一些学校的教师招聘工作考核内容单一,只看考试答题以及讲课能力,完全不顾及思想道德状况,致使一些思想道德低下的人混进了教师队伍;一些学校只重视教学工作,评价教师和评职称等只看考试成绩升学率以及等硬性指标,忽视教师的师德表现。现如今教师的招聘及流动都比较自由,这对教师队伍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受到了更加严格的考验,能力较强的教师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教师行业内的一些问题,如教师的待遇低,各地方不平等等问题,造成了有些教师心态的不平衡,再加上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对教师的任用调动等管理手段过于死板,致使有些默默无闻的教师受到不平等待遇。一系列的因素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无法全身心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更加无法顾及其职业道德的履行,极大影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建设。

篇11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教师的德行如何,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在此背景下探讨、研究有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道德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也将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决定了教师要负担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首先有更加强烈的示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位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老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职业关系,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良好的师德是一位合格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我们一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因为它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和内在动力。只有整个教师队伍中形成了职业道德修养的氛围,才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修炼环境。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氛围是积极向上的,教师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切实履行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毋庸讳言,由于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师之间的思想道德素质差距很大,很多学校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够,抓这项不作的力度和措施也不尽相同,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存在一些问题,尤其表现为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违背的现象。所以,我们要认清现状,把握未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 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在岗位上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仅把教学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在教堂上应付了事,得过且过;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学生成绩如何、表现怎样都与己无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主动纠正与改过;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不安心本职工作,在校外从事商业活动,办各种补习班,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影响校内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的教师善于学习,不认真备课,不钻研新教材,上课内容空洞,不能很好地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补充到中,导致教堂方法落后,缺乏现代教育观念,更不能气氛新的要求。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格格不入,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力,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警惕。

二、 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自身因素。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片面追求高分,因此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教书上,忽视了老师的另一天职:育人。只重教书而把育人放在次要位置是某些教师师德的严重缺陷,当教师处理师生关系时,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教育观念对其影响很大,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我说什么你就得听什么,我教什么你就得学什么”的关系。由此引发了体罚甚至侮辱学生等违反师德的现象。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深刻反思。

2.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不健全。学校管理出现盲区,具体表现为:有些学校仍然只注重教学技师,而轻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有些学校在教学管理层面上做得尽善尽美,如每周各个年级组、全校都要开会研究决定近期教学情况,但很少有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作具体要求,有时候只搞一些形式化的活动应付检查或填补此项工作的空缺,很少做到像教学管理制度那样有赏有罚;更有甚者,对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不重视,以至于谁来明确负责此项工作都没达成共识,加之上级领导机关也没有相应的明确机构来管理加强师德建设,只是偶尔搞搞活动,作些检查。教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规行为没有经常性地公示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学生缺乏对教师行为的有效监督。

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加强宣传,树立先进模范。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教师。我们就务必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就是下面引导教育,树立典型模范,以便产生积极影响,最终达到全员提升的目标。可以通过我们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人物来教育我们的教师,使他们感同身受。并努力挖掘教师潜在的闪光点,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从而树立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榜样。要把学校以往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教师筛选出来,总结他们的工作成绩,提炼出他们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通过报纸、广播、校反、标语等强有力的手段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开辟“师德先进人物”专栏,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使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到这场“不追风、不夸大”切实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大潮中去。此外,也要通过家长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渠道加强社会各界人士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支持,用社会舆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巨大的约束力。

2.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和监督评估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建立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要认真贯彻《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从教行为,道德不合格的教师实行“教师聘任一票否决制”。要大力弘扬师德正气,表彰师德模范教师,对各单位涌现出来的师德模范,积极给予肯定。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把职业道德规范的落实与教师的利益联系起来,一方面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意识,使他们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订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了解职业目标,关心教师的物质并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综上,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千百万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的培养和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教师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我国目前约有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事业。而保证教师队伍的与时俱进、保证整个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重中之重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