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信监管论文

电信监管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01 08:28: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信监管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信监管论文

篇1

由于VOIP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语音通信的主流,关于VOIP的监管政策成为各国电信监管机构的关注议题。

从国际上看,电信市场发达国家的监管机构多年前已开始注意到VOIP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VOIP的管制主要有三种监管模式:

第一种模式放松管制型,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基于促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立场,为不妨碍互联网的发展,欧盟和美国尚未对互联网上提供的VoIP服务(或称网络电话服务)进行直接管制,但都表示将密切注意其发展,必要时将其纳入电信业务管理。

欧盟和美国对VOIP不实行直接管制,是与其电信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讲,多年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后,固话业务市场竞争已较充分,话音业务价格已大为下降,对新进入者而言纯VOIP话音业务的盈利空间不大,用户选择VOIP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价格。例如,目前在芬兰,固话的包月费仅为10欧元左右,在德国提供VOIP话音服务的经营者为竞争需要只能将资费定为较低的1-1.5欧分/分钟。对原有运营者,如德国电信等由于其对原有网络投资较多,也不愿意马上折旧完全用IP技术替代原有网络。据了解,多数运营商准备2008年后才开始IP网络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对于欧盟和美国而言,由于已完成了企业转型和市场转型,其发展VOIP更多是技术驱动,其定位为促进宽带业务发展。

当然,这里说的不直接管制主要是指对许可和价格不管,而对涉及资源和公众利益和安全的还是管的,比如欧盟在号码使用和承担的义务方面对VOIP服务实际上也是分类管理的,2005年6月3日,FCC命令要求基于VOIP提供者提供增强的(Ehanced)911紧急电话服务。这一决定标志着FCC在对VOIP的监管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随着VOIP的发展,对其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是必要的。当然,现阶段美国还是将VOIP作为区别于传统电话而对待。其在VOIP监管政策的发展动向将会对其他国家的监管政策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种模式是适当管制型,以日本、香港及新加坡为代表,这三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分别于1998年至2000年间将VOIP纳入电信业务,采取较为简单的许可方式,并对VOIP进行“轻手管理”。

对于新生的事务,日本等国家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政策选择,将VoIP(至少是部分形式的VoIP业务)视作传统的电话服务进行管制。不过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传统的电话服务的管制也是日益放松,因此对VOIP的监管可谓“轻手监管”。以日本为例,对VoIP业务实施许可证制度,在提供业务前要首先获得日本总务省的许可,提供业务后需定期报告VoIP收入和业务流量;对于VOIP质量,日本也有一定要求。日本的VOIP管制政策不同于欧盟,重要一点就是为日本的宽带用户数量巨大,VOIP服务发展迅速,存在如互联互通、网络和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权益保护等诸多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在日本,有1/10的家庭,即大约490万用户在使用VoIP服务;相形之下,VoIP的用户在法国只有22万,在德国是11万,而在英国不过5万。VOIP市场规模是导致各国监管政策不同的重要因素。因此,日本等国家/地区在VOIP管制上持慎重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种模式是严格管制。代表国家是俄罗斯。该国政府于2005年2月21日立法对IP电话服务提供商实行许可制,要求提供IP电话的公司申请许可证。有关分析认为,俄罗斯这一立法使对所谓的IP电话运营商的许可复杂化,这是政府为保护大的国有公司,限制来自独立的IP电话公司竞争的步骤之一。因为这些独立的运营商已经在蚕食原有运营商尤其是国有的长途电话垄断者OAORostelecom的市场份额。下一步,政府还将通过一系列法规来规范IP运营商与Rostelecom的网络连接。新的法律使独立提供IP服务的运营商很难合法化,还有些运营商可能由此出局,而这些运营商在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网络投资,支付了大额税款。俄新的立法的目的是帮助原有运营商,尤其是Rostelecom,因为它正在失去其市场份额,而政府仍希望Rostelecom保持长途电话的高资费以补贴本地电话。

不同国家对VoIP的监管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监管理念,美国、英国强调鼓励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而俄罗斯则显得更为保守,维护传统国有运营商的利益,而日本等国则由于本国特殊的市场情况处于中间状态。这也是VoIP发展中新旧两股不同势力相互争夺的缩影。

在中国,目前对于VoIP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这一方面促使一些公司在政策的空白点中寻找发展空间,开展不同形式的VoIP经营,另一方面也使VoIP的发展处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之中,妨碍了其健康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营着VoIP。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运营商都在试验VoIP。铁通希望通过VoIP技术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竞争,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分别掌控南北两张固定电话网络,而双方要想进入对方的经营领地最好的办法也是拓展VOIP服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新铺设电话网络的成本,解决入户网络垄断的问题。因此,运营商一方面害怕VoIP,对其尽量采取打压的策略;另一方面,面对模糊的监管政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商又不得不把VOIP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武器。在VOIP市场上,各种互联网新生势力希望在语音市场分得一杯羹,主营电信数据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进军语音市场。263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就将战略重点投放到了“多媒体综合通信新业务”上,就是通过其“E话通”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PC到PC的可视通话功能。在经过一些技术升级后,还可实现PC到固定电话、到手机的通话功能。

按照我国现有立法规定,PCtoPhone和PhonetoPhone属于基础电信业务,不对非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开放。而PCtoPC的VoIP服务,对70%以上收入都来自话音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个运营商来说,将有很大的影响。IP电话的出现已经让运营商的长途业务逐步衰退,VoIP将会对固网运营商产生沉重打击。但作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电信和网通最终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评估。

篇2

由于VOIP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语音通信的主流,关于VOIP的监管政策成为各国电信监管机构的关注议题。

从国际上看,电信市场发达国家的监管机构多年前已开始注意到VOIP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VOIP的管制主要有三种监管模式:

第一种模式放松管制型,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基于促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立场,为不妨碍互联网的发展,欧盟和美国尚未对互联网上提供的VoIP服务(或称网络电话服务)进行直接管制,但都表示将密切注意其发展,必要时将其纳入电信业务管理。

欧盟和美国对VOIP不实行直接管制,是与其电信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讲,多年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后,固话业务市场竞争已较充分,话音业务价格已大为下降,对新进入者而言纯VOIP话音业务的盈利空间不大,用户选择VOIP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价格。例如,目前在芬兰,固话的包月费仅为10欧元左右,在德国提供VOIP话音服务的经营者为竞争需要只能将资费定为较低的1-1.5欧分/分钟。对原有运营者,如德国电信等由于其对原有网络投资较多,也不愿意马上折旧完全用IP技术替代原有网络。据了解,多数运营商准备2008年后才开始IP网络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对于欧盟和美国而言,由于已完成了企业转型和市场转型,其发展VOIP更多是技术驱动,其定位为促进宽带业务发展。

当然,这里说的不直接管制主要是指对许可和价格不管,而对涉及资源和公众利益和安全的还是管的,比如欧盟在号码使用和承担的义务方面对VOIP服务实际上也是分类管理的,2005年6月3日,FCC命令要求基于VOIP提供者提供增强的(Ehanced)911紧急电话服务。这一决定标志着FCC在对VOIP的监管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随着VOIP的发展,对其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是必要的。当然,现阶段美国还是将VOIP作为区别于传统电话而对待。其在VOIP监管政策的发展动向将会对其他国家的监管政策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种模式是适当管制型,以日本、香港及新加坡为代表,这三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分别于1998年至2000年间将VOIP纳入电信业务,采取较为简单的许可方式,并对VOIP进行“轻手管理”。

对于新生的事务,日本等国家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政策选择,将VoIP(至少是部分形式的VoIP业务)视作传统的电话服务进行管制。不过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传统的电话服务的管制也是日益放松,因此对VOIP的监管可谓“轻手监管”。以日本为例,对VoIP业务实施许可证制度,在提供业务前要首先获得日本总务省的许可,提供业务后需定期报告VoIP收入和业务流量;对于VOIP质量,日本也有一定要求。日本的VOIP管制政策不同于欧盟,重要一点就是为日本的宽带用户数量巨大,VOIP服务发展迅速,存在如互联互通、网络和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权益保护等诸多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在日本,有1/10的家庭,即大约490万用户在使用VoIP服务;相形之下,VoIP的用户在法国只有22万,在德国是11万,而在英国不过5万。VOIP市场规模是导致各国监管政策不同的重要因素。因此,日本等国家/地区在VOIP管制上持慎重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种模式是严格管制。代表国家是俄罗斯。该国政府于2005年2月21日立法对IP电话服务提供商实行许可制,要求提供IP电话的公司申请许可证。

有关分析认为,俄罗斯这一立法使对所谓的IP电话运营商的许可复杂化,这是政府为保护大的国有公司,限制来自独立的IP电话公司竞争的步骤之一。因为这些独立的运营商已经在蚕食原有运营商尤其是国有的长途电话垄断者OAORostelecom的市场份额。下一步,政府还将通过一系列法规来规范IP运营商与Rostelecom的网络连接。新的法律使独立提供IP服务的运营商很难合法化,还有些运营商可能由此出局,而这些运营商在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网络投资,支付了大额税款。俄新的立法的目的是帮助原有运营商,尤其是Rostelecom,因为它正在失去其市场份额,而政府仍希望Rostelecom保持长途电话的高资费以补贴本地电话。

不同国家对VoIP的监管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监管理念,美国、英国强调鼓励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而俄罗斯则显得更为保守,维护传统国有运营商的利益,而日本等国则由于本国特殊的市场情况处于中间状态。这也是VoIP发展中新旧两股不同势力相互争夺的缩影。

在中国,目前对于VoIP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这一方面促使一些公司在政策的空白点中寻找发展空间,开展不同形式的VoIP经营,另一方面也使VoIP的发展处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之中,妨碍了其健康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营着VoIP。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运营商都在试验VoIP。铁通希望通过VoIP技术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竞争,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分别掌控南北两张固定电话网络,而双方要想进入对方的经营领地最好的办法也是拓展VOIP服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新铺设电话网络的成本,解决入户网络垄断的问题。因此,运营商一方面害怕VoIP,对其尽量采取打压的策略;另一方面,面对模糊的监管政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商又不得不把VOIP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武器。在VOIP市场上,各种互联网新生势力希望在语音市场分得一杯羹,主营电信数据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进军语音市场。263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就将战略重点投放到了“多媒体综合通信新业务”上,就是通过其“E话通”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PC到PC的可视通话功能。在经过一些技术升级后,还可实现PC到固定电话、到手机的通话功能。

按照我国现有立法规定,PCtoPhone和PhonetoPhone属于基础电信业务,不对非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开放。而PCtoPC的VoIP服务,对70%以上收入都来自话音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个运营商来说,将有很大的影响。IP电话的出现已经让运营商的长途业务逐步衰退,VoIP将会对固网运营商产生沉重打击。但作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电信和网通最终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评估。

篇3

应用电子邮件进行个人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电子邮件对个人信息管理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运用电子邮件进行个人信息管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Whittaker和Bellotti等人的研究,我们总结出电子邮件中个人信息管理功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信息碎片信息碎片的产生是因为通过电子邮件传递信息后,信息保留在邮箱里,而不是重新定位于PIM应用软件(如一个联系管理软件,日程表、计划表或用户的文件系统)。收件箱中信息碎片的残余主要有两个可能的原因,要么是因为将邮件信息存于专用应用软件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要么是因为用户觉得将电子邮件信息留在收件箱中更方便获取。这一点得到了Bellotti的认同,他指出,电子邮件最显著的检索线索通常是发件人,但如果这封邮件是存储在用户的某个文件夹中,那么这个线索就很难获得。电子邮件缺少对PIM功能的直接支持造成这种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电子邮件并不是一开始就作为一个PIM应用软件而被设计出来的,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邮件越来越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因而PIM能够在电子邮件中得以应用。例如,用户想用Gmail来为会议或约会制定一个日程计划,但是邮箱本身并不提供这种诸如日程安排、提醒等功能的支持。信息超载信息超载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邮件数量的增多;第二,邮件没有得到合理的归档、整理和删除。电子邮件是我们日常交流的一个最主要的工具,每天都会有大量的邮件消息从四面八方涌入我们的电子邮箱,且我们自身以及周边的同事朋友可能都会经常抱怨广告邮件和垃圾邮件太多,这就会造成我们的邮箱超载。如果我们不及时对邮件信息进行整理,那么会造成信息冗余、混乱等现象的产生。这几种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邮件中个人信息管理的功能,但并不是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Whittaker和Bellotti等人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前两个问题的技术方法[14]。第一,集中化方法。这种方法旨在电子邮件内公开建立PIM功能来支持电子邮件中PIM的应用。例如,微软的Outlook就是采取这种方法,目的是利用单个的应用软件来提供任务管理、联系信息管理和日程安排。但是这种方法还只是试用阶段,还没有大范围的普及,其利用效果还需今后进一步的检测以便不断的更新完善。第二,信息提取技术。这个方法持有和集中化方法相反的观点,主要是通过将PIM功能和电子邮件的信息整合至一个专用的应用软件来提供直接的PIM支持。采用这种信息提取技术,可以通过专用的应用软件来直接提取电子邮件内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解决了信息碎片的问题。针对信息超载问题,作者认为在当前的电子邮箱环境下,可以具体从这几个方面来尽量减轻邮箱压力:对邮箱信息进行分类归档、取消一些广告信息的订阅、定期清理删除一些不必要的邮件、选取存储空间相对较大的邮箱(如Gmail)等。

电子邮件与PIM的未来

篇4

电力企业后勤工作既保障企业生产办公秩序的有序运转,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又为企业职工的生产、生活创造部分条件,是服务保障员工的平台,是企业工作全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传统资源分散、管理分散、封闭式自我保障的后勤发展方式,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转变后勤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以集团化运作为核心,由分散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已成为电力企业后勤工作的重大发展战略。

1.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特点

后勤管理工作应用到电力企业则具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服务性。服务是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主旨所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为保障企业生产办公秩序的有序运转提供服务;为企业员工生活和健康提供全方位的后勤服务;为电力生产、应急抢修、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应急服务。②保障性。后勤是电力企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只有在日常运转和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才能够体现出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通常这些运转问题的发生都是随机的、不可预知的。后勤保障覆盖的范围广,通常都是一些小事,也较容易被人所忽视,但实际上往往是这些小事影响和阻碍了电力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一旦出现失误或纰漏,就很容易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后勤保障体系就更加有必要。③后勤管理工作具有复杂多样性。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既包括了人际关系,又涵盖了人与物的关系。电力企业后勤管理:(a)应该为生产提供安全、能源、物资、环境等方面的保障;(b)要考虑到职工的生活情绪、物质需求等。另外,后勤管理还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要做到处理好本单位与外单位的协作工作。总之,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

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2.1科学规划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结合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管理能力。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创新既是利用科学、规范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又可体现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新,体现在后勤管理业务流程的整合,以及管理界面的规范等方面。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整体规划,应尽可能考虑到后勤管理的每个业务领域,覆盖到全流程的每个相关部门,以实现企业后勤管理上的统一,提高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等目标。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应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共享资源,避免信息过于冗余,同时还要保证各项数据源的准确与唯一。

2.2细化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平台的具体功能,必须结合新形势下后勤管理的工作内涵,针对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分析现有业务流程、工作界面、相关部门职责划分等因素,采取职责清晰、效率优先的针对性措施,对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根据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其信息管理平台应当实现以下功能:①办公楼宇管理:包括土地信息管理、办公楼宇信息管理、大中修管理及工程建设项目督察大纲。土地信息管理涉及土地基本信息、房产基本信息及使用情况查询。办公楼宇信息管理实现对楼层、房间结构、房间相关的人、物、维修等信息查询和维护,尤其是通过可视化技术对楼层各房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直观描述。②办公运转保障:包含办公物资设备、办公用品管理和公务用车管理。对物资基础信息实现分类管理,对物资的入库、申领、归还、维修、报废相关信息进行维护。公务用车管理主要管理公务车辆的信息维护、用车申请等。③员工生活保障:包含员工信息、证件管理、入离职服务、用餐管理、健康体检、周转房管理等。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将与员工正常办公需求、住宿申请、健康信息管理有关的个人需求整合在一起。④物业服务管理:功能涵盖物业内务管理、物业考核和资源消耗管理。将物业公司内务事务管理、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考核评价、后勤资源消耗信息、日常安保消防数据等有机的整合在一个平台,提高的物业服务和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⑤后勤应急保障:包含应急预案的制定、审核,以及应急装备的信息维护、使用情况等功能。实现对应急装备物资的储备,加强对应急装备物资的管理,提高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的功能。

2.3完善制度,推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进程

任何一项新系统、新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来加以保障和监督。对电力企业而言,信息化管理在后勤体系深化运用就是一项创新工程,它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在电力企业初步实现后勤体系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之后,更应该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全面落实和顺利实施。后勤信息化管理推进就是将原有相对独立、单一部门的业务流程在整个后勤体系范围内进行整合,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升信息化的落实步伐,还可大幅提升管理的效率,从而使员工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后勤服务信息化的创新和使用当中。

2.4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推广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运用,是一次历史性的进步,对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将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制定好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同时切实做好实施与推行的办法。电力企业可通过内部办公网络、企业宣传报刊、内部通报等形式,来加强对后勤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工作,以提升职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度。另外,企业还应该对相关的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信息化管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后勤信息化管理能够真正发挥其功能。后勤工作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而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构建起符合企业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

篇5

①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投资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但在资金方面,很多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对资金管理不够重视,从而出现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等问题。

②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电力工程管理的工作量大,需要我们借助于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但是,目前很多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依旧以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为主,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工程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③监督力度不够。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的监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质量。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监督部门和工作人员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心,导致日常监督工作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进而影响了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电力工程的建设需要,我们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转变工程管理观念

转变管理观念是实现管理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过去的电力工程管理中,工作人员的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对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工程管理工作混乱。因此,为了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管理人员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具体来讲,管理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对整个电力工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加强各种技术手段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②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控制是电力工程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设方的经济利益。

2.2引入PM管理模式

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工程管理模式也是影响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管理模式方面,业主自建模式和监理模式是过去常用的两种管理模式,在工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两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建设需要,比如,在监理管理模式中,如果监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局面,创新管理模式;可以引入PM管理模式,这是业主按照合同约定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来管理项目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具体的应用中,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管理公司可以为业主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分析,编制报告并进行项目策划;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进行招标、设计管理、采购、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等管理活动,实现对项目安全、质量、成本以及合同等全程管理。总之,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而且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电力工程管理要求。

2.3构建全方位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机制可以为电力工程管理提供保障。在电力工程管理中,我们需要完善以下几种管理机制:

①工程评估机制。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机制,在工程建设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考察其可行性,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②监督机制。监督是电力工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还要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监督,保证施工质量。

③激励考核机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还要制订完善的激励考核制度,一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另一方面依据他们的表现对其进行奖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篇6

软件工程在电信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是系统的重要特点。因为就软件工程本身而言,它主要研究的是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计算机软件,与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密切相关。软件工程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等方面,它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情况下,开发出具有较高适用性、有效性、可调整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利用性、可追踪性、可操作性和满足需求的软件产品。因而将软件工程应用于电信工程管理系统中,利用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将电信工程管理系统的质量和开发效率有效提高,减少系统维护困难的问题。总而言之,软件工程在电信工程管理系统中应用价值极高。

2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应用价值

工程管理系统利用软件工程技术,将电信工程项目的全部信息和数据在开发的软件中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电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得以从难度较大和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解放,避免了由于管理人员的失误造成的损失,将电信工程管理中信息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电信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

篇7

2无线电监测信息网的日常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2.1充分发挥防火墙的屏障作用毋庸置疑,防火墙也应是无线电监测信息网的第一道安全防线。通过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从而有效的实现无线电监测信息网与公众网之间的隔离以及访问控制。目前我国的防火墙能够实现单向控制或者双向控制,且大多数的防火墙对于那些高层协议实施较细的访问控制,已经可以实现从网络层到应用层的自由控制。为了保证网络安全,应在区办与地市之间、监测网与信息网之间设立防火墙,并根据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改防火墙策略,充分发挥防火墙的屏障作用。

2.2严格内外网的隔离我们应对内网系统中所有的电脑彻底进行技术隔离。对确需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将数据从外网电脑拷贝至内网电脑的情况,应施行专用移动存储设备制度。即:将一个移动存储设备只用于内外网数据的交换,且在每次使用时要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和杀毒,方可使用。

2.3使用可升级的杀毒软件

计算机病毒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公害,各种病毒的产生和蔓延已经给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害。在无线电监测信息网的日常安全管理中,病毒的防治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应选择可信任的、能够升级的杀毒软件,对我们的电脑进行病毒的预防和查杀,以提高监测信息网的抗病毒能力。

2.4注重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备份就相当于给数据买保险。一旦发生监测和台站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情况,可通过数据备份与恢复来进行补救。首先是选择备份软件和计划使用的备份技术,备份数据的存储设备、存储介质。其次是确定备份的内容、备份方式、备份时间。根据备份的具体数据采用合理的备份策略进行数据库备份。

篇8

与加工运动关系简单的机械制造业相比,建设施工项目需设备人员围绕作业对象移动施工。水电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更为复杂,工程布置特点的多样曲致使施工的规律曲降低,虽然目前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设备自动化、定位系统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但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尚未实现一元化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依靠密集投入机械操作手和作业工人凭技艺推进项目建设。该管理模式下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孤岛,具体表现为:项目各方孤立运行,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项目相关各方关联互动不足、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互换,信息交流一致曲差;各方各管理层与作业层脱节,生产流程、供应流程和财务流程不能协调一致;项目各方指令与反馈的业务流程相互脱节,上报生产隋况和接收上级的指令和计划流程耗时过长;信息接收方较为单一,有时候得到重要信息的环节,可能会因认识不够而忽略掉该信息从而造成重大损失。

⑵过度依赖个人因素,具体表现为:在作业层面,过多依靠工人的职业素养,如碾压作业中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完全依赖操作手或者是监督人员;在管理层面,过于依赖管理人员的经验,比如在做决策时,有经验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总结、记忆、学习,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效果,但作为基于经验的决策,往往会缺乏必要的第三方质疑或监督,且:S类人员的调离往往给项目带来严重影响。

1.2水电工裎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

总体来说,水电项目建设管理中,最需要实现的目标如下:

(1)具有凊晰的战略目标,项目各参与方有着明确的目标,各参与人员凊楚自己工作的要求,各项工作有督促管理;

(2)管理者随时可以掌握即时现状,检查各标段的进度偏差、费用偏差、危险源控制、质量控制等;

(3)气象信息、水情信息、安全监测、抽样检测等专业服务信息能够传递到位,物资供应、水电供应、后勤保障到位;

(4)工程建设、工程档案、验收结算全面同步推进;

(5)提供人才培训平台,使新成员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决速掌握项目管理隋况。显然,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是信息化项目管理。

2.水电工程建设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实施

2.1信息化管理的组织与参与

信息化项目管理是在项目管理这一系统工程基础上的全面提升,需要以项目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为载体,以自动化为手段,全面整合现有GPS三维施工机械控制系统、工程机械远程动态实时施工管理系统、监测系统、仿真系统等信息化应用。这一过程涉及面广,从行业现状及发展需要出发,需由水电项目建设方统筹已有信息化成果,结合流域开发规划,积极利用当前有利政策,设计并实现信息化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此外,要在项目启动前期,对设计、监理、施工等各方的信息管理提出要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参建各方提供实时的格式化的数据,建设方根据需要完善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2.2信息化管理架构

结合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信息化管理体系需要包括各标段施工管理,以及水情、监测、试验检测、气象等专业保障,此外还有水电、物资、通信等后勤服务,以及移民、政策等与行政管理部门相关的工作协调。对此,可建立以信息协同工作平台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框架(见图1),各自系统通过管理人员和工作平台,设定数据边界、即时更新状态数据,提供交互式即时数据,系统可以进行自动的对比和预报,管理人员可以进行主动的分析与

2.3信息化管理的效用

通过这一系统,在管理l:n丨以劣现两方面的改进:①最人程度统筹全局,各子系统协调运行,!±1绕项00你相互配介,影响大局的子系统会被自动斲别讣修止;②优化各单位管理层级,全面透明的系统使倍息在各层级之间展7K,丄级可以监督到所以下级,而下级可以将信息推送到所冇I:级,吋冇效消除各级人员不作为的现象。

3.水电工程茳设信息化项H管理案例分析

以水电工程建设屮常见的人坝碾压混凝土施工为例,简述信息化管理的劣现途径和管理效忠V,

3.1信息内容

碾压混凝土在水电工程建设111广泛釆用,貝.冇结构简单、施工快迪、经济令显著特点,但碾压混凝土有若严格的温捽要求,需要连续浇筑。如衣1所示,将碾压混凝土施工相关信息分为技术嬰求、施r愔况、监测数据、试验数据、天气惜况和其他信息技术要求主嬰为设计及规范相义要求,这类信息是工程技术方面的限制条件,nj'以在施工前形成,主要由设计及相关科研单位完成;施工情况"K要足原材料到工程实休过程中的所有信总,检测数锯+:要为混凝土内部观测仪器布置情况及测值;试验数据主要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过程试验结來;大气情况主要足晴雨、气温、风速等信总,这几类信总主要足在施工过稈中产牛,主要巾施I:方、检测、试验等项目参与方形成,项目参与各中位参与;其他倍息主嬰指防洪度汛、工作面移交令影响施工安排的相义事项,这类信息是工程组织方面的限制条件,主要由建设方形成。

3.2信息的动态应用

在参建各方有组织地提供信自的基础上,信自平台按预定模式,处理相关数据,提供统一、标准、实时的边界数据与状态参数。

(1)实现全面的过程数据管理,参建各方按职责录入即时信自,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现场隋况,若有异常系统可报警提示。

(2)可实现基于三维模型的即时可视化进度、安全、温控及各类检测成果,与设计初始技木结果作对比,优化设计技木要求。

(3)数据的可追溯曲,有利于对项目管理的失误和成功进行剖析,检验每一个决策的正确与否和执行隋况。

(4)同步协调施工档案、验收结算、材料供应核销等各方面数据的管控,提供统一的数据口径,降低统计、校核等环节人员投入,让管理人员投入精力于数据分析、优化和决策。

篇9

(1)电子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软件的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项目管理软件P3等软件被应用在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其运用主要包括了施工管理中的投标、施工设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从建筑工程投标书到项目图纸,从项目开展及项目进度到施工结束中关于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些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电子信息技术都得到了应用。(2)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施工人员考核考勤管理等方面。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加快了施工进行的速度,而且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财务监控人员可以知道经费的使用情况做出调整以控制超额支出,这样可以保证项目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从而完善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1)明确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目标。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工程管理系统在建筑企业中逐渐为信息技术所建立的管理系统所取代。我国加强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支持力度,加速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初步实现了工程作图无纸化。在建设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图纸设计、工程实施以及期间关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都用到了电子信息技术,让建设工程的进程变的更加的顺利,这也让众多企业明确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目标。(2)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电子信息系统才可以便于更好的对建筑工程中的工程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分析。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必须要遵循将建设工程中的具体内容与各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的原理来进行,以此实现对于各项业务模块之间的联合监控,调节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从而形成工作与信息技术一体化的工作环境。

(三)电子信息技术于现实的应用。

随着建筑工程在现实生活的高速发展,建立依托于网络的电子信息化平台和办公软件的种类变的越来越丰富,出现了许多大型建设项目,并且这些大型建设项目往往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包含的内容也极其复杂,涉及到国内外设备的使用,这些往往充满了巨大的电子信息量,而且它牵涉的范围也是非常广的。这样就造成纸质文件的传输对给建筑工程的管理增加了许多繁杂的步奏,很容易导致信息出现错误或者遗失,而且其低效率、高成本的运营方式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纸质文件传输的方法就渐渐变的不为大家所采用。所以我们就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方面的电子信息化平台及网络办公系统,这样可以高效快捷的完成项目工作。此外我们可以扩展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在电子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应用职能,利用网络办公系统完成网络招标、网上采购、网络会议及网上资料查询等工作。

二、提高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措施

(一)寻求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支持。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来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援助。通过在资金方面的补贴,以及政策上相应的减少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可以缓解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负担,解决因为资金到位缓慢而导致建筑企业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投入减少的问题。而且在相关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产权,政府应该做出相关的保护措施,以此来维护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对于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只有全面发展和提高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才可以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化的管理的发展。在建筑施工工程的管理中,通常要考虑到工程成本、工程进度、安全施工、等问题,并且在每个方面都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来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而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首先就要让传统的产业模式向着新兴集群产业模式进行转变,进而向信息化产业模式不断发展;其次要将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让其符合我国的国情,加速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

网络技术在当今时代是日新月异的,它的发展与更新的速度极快,所以在建设工程方面的电子信息化技术也因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更新以保证和时代接轨。而且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和数据量的不断扩展,单一的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无法良好的处理建设工程管理所产生的巨大的信息数据,因此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就势在必行了。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中包括了建筑材料的信息、参与人员的信息,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等,通过将所有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机结合、整理分析,研究讨论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以更好的为建设工程管理服务。

(四)提高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

电子信息技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来进行,要加深建设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程度就离不开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用计算机来辅助项目工程的进行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并且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也会减少出现错误的几率,这对于调高施工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也是极为有帮助的。

(五)加快全能型人才培养。

在当今社会人才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是必不可缺的。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他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尤其是全能型的人才。建筑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学历证书方面,还体现在其掌握的各项技术的熟练程度与现实应用上面,需要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能完成多种任务的人才。但是我国对于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却不是很多,所以全能型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水平,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篇10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的一种新体系。

综观“三网融合”精神,最主要的切入点就是要加快推动广电、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论文写作,切入点。也就是广电、电信企业按照国家广电总局“三网融合”总体方案中明确的双向进入的业务范围,开展相关业务。其中IPTV、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业务由广电部门负责,宣传部门指导。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做好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国有电信企业在广电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IPTV传输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

显而易见,随着政策和体制的理顺,广电网的核心—有线电视网络必将在“三网融合”中发挥主导作用,而电信网在广电部门的监管下,从事相关业务。有线电视网有着其它网无法替代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途径便捷,有线电视网从自己的传统的视频传输业务出发,通过双向化改造和业务平台的搭建,实现对数据和话音业务的承载,不仅可以在家庭拥有量最大最普遍的电视机上,而且还能够在多屏(电视机、手机、电脑)之间实现业务切换;其二,信息权威,有线电视网络是党和政府宣传舆论和信息传播的主阵地,是政策法规、公共信息的权威传播者,具有公认的信息公信力,拥有保障信息的正确性、权威性的体制和机制,由有线电视网络主导的三网融合在信息服务提供、利于各行各业和个人有效使用信息方面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其三,安全可控,不同于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等其它基础网络,有线电视网是独立、安全的网络体系,从建网之初就被赋予了极强的政治属性;其四,内容丰富,依靠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雄厚的音视频资源,通过内容和服务的集成和分发平台和海量的媒体资源系统,充分发挥广电内容服务的优势。

广电网虽有独特的优势,但就“三网融合”后的全新一代互联网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目前有个别城市真在试点,但大多数特别县级城市还应加强和加快网络建设的改造和统筹规划,重点是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整合,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就国家管理部门加紧培育和建立合格的市场主体,从而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构建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论文写作,切入点。为了迎接三网融合,零散分布在国内各地的网络需要整合起来。

广电网要进一步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要把确保网络安全、文化安全贯穿于“三网融合”的全过程,要做到同步同进、并重并举。按照属地化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监管机构和技术监管系统,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职责。广电主管部门要将IPTV、手机电视业务纳入安全播出和行业管理范围,切实加强监管。论文写作,切入点。

同时切实推动产业发展,要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网融合”的步伐明显加快,广电要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加快改革步伐,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媒体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积极发展新兴媒体,满足各类终端和用户对广播影视的需求,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使广播影视赢得用户,赢得市场。论文写作,切入点。

广电网要适应“三网融合”后的新体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1)技术创新,就是改造现有的网络,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2)体制创新,就是通过组建的国家级网络公司来打造适应“三网融合”的运营主体;

(3)服务创新,就是在内容方面要开发多种业务形态。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多个层面的,它不光是一个网络的技术和物理的转变。论文写作,切入点。它应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

(1)在网络方面要加快升级改造推动广电网的传播方式,从过去的模拟单向传输向数字双向互动转变,往宽带化、双向化、全程全网方向发展;

(2)在业务方面克服过去的互联互通不足、开放性不够,往开放化、共享化、联通化方向发展;

(3)在终端方面要克服过去网络分散、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加强网络的支持,向具有互相跨平台的多种终端、多种接入、标准化、智能交互化方面发展;

(4)在用户方面要转变过去的单一服务方式,向市场化、多样化的综合服务转变,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

(5)在运营方面要完善广电网的体制机制,要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6)在管控安全方面最终实现在内容、业务、网络上可管、可控、可信的网络。论文写作,切入点。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建设要在上述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提高。建设下一代广电网要达到的目的:形象地说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它可以跨区域、跨网络、跨平台、跨系统去获取他想要的内容和信息,通俗的讲就是在全国的广电网上建一张互联网。

篇11

一、我国电信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电信行业经历了数次变革,历次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打破垄断,促进电信行业健康发展。然而直到目前为止,较为理想的电信行业组织结构仍未形成,垄断仍未消除。2008年,网通和联通合并成立新联通;铁通并入移动,卫通并入电信,此时电信市场三分局面基本形成。

根据经济学理论,在垄断市场上,一个或几个厂商有能力影响或决定产品价格,这会直接导致市场的混乱。目前电信行业垄断所引起的显性后果就是价格昂贵、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隐性后果则更为严重,例如阻碍技术进步、导致寻租、滋生腐败等等。

二、垄断形成的原因

许多专家反复强调,要改变当下的局面,提高电信服务质量,最根本的还是要放开市场。那么电信行业如今的垄断局面到底是有哪些因素引起的呢?为什么放开市场如此困难?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垄断理论,我们可以将垄断的原因分为以下几部分:资源垄断、政府创造垄断、自然垄断。

(一)资源垄断

电信产业属于资源密集性产业,服务对象直接面对国家机会和普通用户,在很多情况下对高质量通信有很高要求。在资源密集性产业中,实力弱小的企业根本无力建立高质量的覆盖的网络,低质量的通信网络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另一方面,根据基本的通信知识,网络信号是以正余弦电波的方式传播的,频率接近的频道会产生交集,交集的点的能力就会因此发生变化,导致其解码的时候出错,从而构成干扰。因此,目前可以使用的通信频道较窄,也不适合多家运营商进行建设。

(二)政府创造垄断

网络通信对国家信息安全的影响很大,所以我国采取行政命令和行政审批制度对其他厂商进入电信市场进行限制。

同时,电信作为传统垄断行业,它所服务的对象具有普遍性,而国内用户使用差异很大。好的高端用户大多数在城市,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且占地面积广,平均每公里建设费用和利用效率远远低于城市,市场的逐利性会让盈利企业专注开发城市用户,放弃农村市场。因此电信行业不可避免地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以保证其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产品质量良好,并且还要把价格控制在多数人承担的起的范围内,保证收取价格的标准要统一。

政府限制民营和外资参与,同时又希望电信业保持良性竞争,促进共同发展,故只能采取设立多家运营商来负责不同的具体业务、规定业务范围、信号的标准等措施。

(三)自然垄断

电信行业自然垄断的体现主要在规模经济和巨大的沉没成本。

第一,规模经济角度:电信行业的基础网络系统被称为“最后一公里”,任何信号都会经过基础网络系统,因此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产品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会随之减小。数据表明,电信服务规模每增加1%,平均成本下降0.6%。因此,电信行业的基础设备一旦建成,其运营成本相对于固定成本来说确实相当小,也就是说,其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然而,要想让电信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显现出来,需要足够的普及率。中国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公里,显而易见,这就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和相当长的回报周期。因此,一家厂商进行垄断反而可以节约成本,并且提高效率。

第二,巨大的沉没成本:电信行业的初级阶段网络和设备的建设耗费了大量的成本,其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也是相当巨大,而这种成本一旦投入就无法收回,也不能挪做他用。一个能供给1000万人口使用的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耗费380亿到520亿美元,而增设一条新路线要2000美元,如此高昂的费用使得其他没有实力的厂商很难进入。如果放开市场让企业进行自由竞争,那么或是两败俱伤或是强强联合,前者会造成巨大损失,后者则会形成新的垄断势力。

三、打破我国电信行业垄断的措施

在研究如何打破我国电信行业的垄断的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他发展较好的国家过往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得出相应的改良之策。为了使案例更有广泛性,特选取亚洲国家韩国和欧美国家美国为例。

(一)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

1、韩国

韩国虽然是我们的邻国,但是在电信行业的发展上却远远走在我们前面,并且一跃成为全球网络覆盖率最广和网速最快的国家。韩国的电信行业发展经验有以下几点:

(1)政府制定宽带发展优先计划,并保证执行

上世纪90年代韩国就有了要发展成信息文明社会的计划,因此在政策上就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去年,在韩国通信委员会(KCC)的《面向未来的互联网发展计划》中提到,韩国政府计划建设比现在网速快100倍的网络,提高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争取10年内发展成为全球互联网的领头羊,同时制订中、短期频谱确保计划,积极推进宽带化。

(2)政府大量投资宽带基建行业

在过去几年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韩国政府对宽带基础设施的投资达到700亿美元,使韩国各地区得以快速布建宽带网络系统。此外,韩国政府还热衷于向宽带行业提供慷慨的政府鼓励措施,例如为发展高速宽带,政府花几十亿美元建设光纤主干线。韩国政府这些大量补贴举措使得上网费用在互联网服务还未普及的初始阶段就可以相当低,为韩国政府致力于个人电脑普和宽带互联网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循序渐进,逐步放开市场

1991年,为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韩国政府推出分级制度,把电信业务提供商分为三个等级,即:一般业务提供商、特殊业务提供商和增值业务提供商。为业务提供商进入市场设置障碍,其目的是限制国外运营商进入电信市场以缓解市场开放给国内运营商带来的压力。韩国的增值业务市场从此引入了竞争。

1994年,韩国政府进行第二次改革,打破一般业务提供商和特殊业务提供商之间的界限,在登记和颁发执照时放宽对业务提供商进入市场的限制。在个人通信服务领域、无线长途(TRS)领域和无线数据领域都引入了竞争。

1997年韩国进行了第三次机构调整,当时,电信全球化浪潮席卷各国,韩国为遵守WTO基础电信协议所规定的开放时间表的要求,开放了特殊业务运营商服务。至此,韩国所有电信领域全部开放。

2、美国

美国电信行业改革自1934年《通信法》产生开始,中间有成功也有失误,最终形成较成熟的行业市场。美国的电信行业发展经验有以下几点:

(1)从长途电话业务开始,逐渐放开业务市场

1988年,美国司法部允伎悸窃诘缧判幸抵幸入竞争机制,1996年法院裁决对一家独大的AT&T进行分解,最终在长途电信业务上引入了竞争机制。然而此次改革虽然使一些厂商进入到长途电话业务,但其他业务仍在AT&T管辖下占据垄断地位。1996年《电信法》颁布后,针对美国本地电话市场的垄断性,集中度高且业务量大等特征,联邦通信委员会决定在长途电话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小企业以租借大企业网络设备的方式进入本地电话市场并组建自己的网络。

依据法律,促进竞争,改善局面

1934年,美国成立了联邦通信委员会并颁布了《通信法》,建立了电信监管机构,开始对电信行业进行监管。1996年,美国颁布了新《电信法》,电信管制机构加大了产业融合和鼓励电信行业的全面竞争。新《电信法》的出台促进了美国电信业的飞速发展。竞争者数量大大增加,到2000年,所有业务领域都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运营商在提供服务,已经具有比较充分的竞争;竞争使得运营商不断创新,提供新型服务,同时电信行业的投资增长有了大幅提高。

(3)以技术发展促进竞争

美国的科学技术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电信技术也不例外。如移动电话、卫星传输、宽带、光缆等等。美国政府在制定管制政策时注意保护技术发明创新,对各种电信技术的选择不干涉,让市场决定技术的优劣。

(二)我国电信行业改良的对策

1、坚持循序渐进的改革原则,建立长期规划

无论是韩国还是美国的经验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改革原则,这启示我们,我们不能期待一次两次变革就能完全改良目前的垄断局面,而是要做好长期规划。电信行业的市场放开是必然趋势,但是过度竞争也会造成产业发展混乱,重复投资严重。美国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完全放开的自由竞争,结果是导致了过度竞争、产业亏损。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的投资浪费是无法承受的。因此,必须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控制运营商数量。至于具体的运营商的数值,也不能由完全由市场调节,还需要政府基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基础的宏观调控以谋求竞争与效益之间的平衡。

2、完善电信业的法规政策,建立良好的法律框架

良好的法律框架是保证电信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美国的电信行业改革就离不开《电信法》的修改和贯彻实施。中国在电信行业改革过程中,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的《条例》、《规定》、《指导意见》等文件代替了部门立法,效力不足,成效不明显。与西方发达国家所推行的先立法后大规模改革相比,由于立法的缺位和政监合一,在改革中屡屡出现无法可依,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

到2000年我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然而其规定主要是电信资费、资源和服务,缺乏具体的电信市场准人规范和竞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企业参与竞争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部规范的《电信法》来制定电信互通互联规制、不对称规制、基础设施共享规制等,打破在位垄断者对资源的独占,保证公平竞争。

设立统一独立的电信业监管机构,确保法律的执行和市场公平竞争

美国和韩国都有独立的行业监管机构以遏制一系列不规范竞争的现象,而目前中国电信行业还存在着“多头监管”的现象,电信企业与政府相应监管机构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政府对电信市场结构进行了多次调整,仍然难以实现有效竞争的格局。因此,打破电信的垄断必须要建立独立性的规制机构,比如电信监管委员会,明确电信监管机构的目标、权力和职责,包括反垄断、兼并等管理权限,将电信监管权力收缩到这个机构,并赋予其独立监管的权力,真正实现政监分离。

4、放开技术规制,促进技术创新

电信的运营业和制造业是密不可分的,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我国移动通信设备2014年市场状况及展望》中显示,未来几年运营商对高性能、低功耗、优异图形处理能力、支持多模多频、支持多种连接的终端芯片的需求将日益旺盛。虽然目前国内企业在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方面已经具备一定优势,但通信芯片等核心基础技术仍由高通等国外公司把控。信息安全事件的频发要求国内企业必须加大通信芯片方面的投入,逐步摆脱全面受制于国外厂商的局面。这就需要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技术的创造与革新。我国在通信技术的选择上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的规制和选择偏好,这并不有利于新技术的涌现。因此,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一定程度上放开技术规制,由市场来决定技术的优劣。

四、结语

由上文可以看到,改变电信运营商的垄断局面,政府还需要花大力气。事实上,目前电信行业已经尝试着逐步向民间开放,如长城、东方有线等二级运营商,迪信通、爱施德等虚拟运营商的出现。然而这些企业在市场中还受到许多限制,尤其是依然受到了三大运营商的隐形压制。在此,我们期待政府能够在综合考虑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为打破电信行业的垄断做出有力的新举措。

参考文献:

[1]杨秀玉.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0.

[2]胡珊.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电信网技术,2011.

[3]顾强.中国电信体制改革政策配套效果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2.

[4]周佳.我国电信行业的垄断:原因、影响及对策.东北大学硕士论文,2013.

[5]张淑芳.行政垄断的成因分析及法律对策.法学研究,1999.

[6]常颖.我国电信业垄断问题研究.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中商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电信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2015.

[8]张建平.美国电信体制改革及其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的启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

[9]温丹辉.美国电信改革得失评述及对中国电信改革的思考.世界电信,2005.

[10].美国电信规制改革及其启示.中国科技产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