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27 04:54: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篇1

二、实践:且思且行有序推进

1.前期准备

基于以上的认识,学校教研处召集35周岁以下的教师,开了一个关于说课比赛的交流会。一方面倾听教师们的想法,另一方面对活动内容、过程进行讨论,让大家统一认识。在交流中,有的教师说:工作好几年了,还真不知道如何说课!有的说:以前参加过说课比赛,比赛结束了,也没有反馈。有的说:不管怎样,参加了总要有所收获。其实,教师们也希望通过活动,让自己能有所提高。我们逐步形成了共识:先全员参与说课活动,再挑选几位会说课的教师进行展示,让教师们了解怎么说课,并开展研讨:为什么这么说课。让每个人带着思考来,让每个人都有收获。对说课还没过关的教师,跟着师傅学习,再练习、考核,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会说课。我们分成语文、数学、综合三个组分头开展,并联系了市教研室相关专家来校进行指导。

2.展示现场

“各位亲爱的同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狮子和鹿》……”面对着讲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滕老师的一声亲热的问好,拉开了本次语文组青年教师说课展示活动的序幕。全体语文组教师早已齐刷刷地在会议室坐定,仔细聆听,不断思考……

在语文组的43位教师中,有的刚踏出师范院校的大门,有的已是驰骋教坛几十年的老将,有的是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的骨干教师。今天的教研组活动是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的基础上进行,其他学科组的教师也前来学习。

四位教师大方的仪态、流利的表达、对教材独到的见解深深吸引了大家。在互动交流的环节,现场气氛达到。大家各抒己见,围绕着如何把课说好的话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多角度的讨论。

朱老师第一个站起来,他旗帜鲜明地指出,说课能帮助自己在专业领域更快地成长。他指出以前对于说课的流程与重点都不太把握得牢,对于说课的框架都是比较生疏的。经过这次专业研讨,他对于说课的形式与内容的把握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二年级的项老师迫不及待地表示,她对滕老师《狮子和鹿》一文的说课特别有收获,比如教师的教态特别亲切,笑容令人如沐春风,语气语调上抑扬顿挫,娓娓动听;目标制定层层深入,最后一层“读活课文,辩证认识事物本质”更见功力;将一个大的理念细化为一个个小的观点,恰当引用教育家的名言;教学流程既有板块的粗略展示,又能结合精彩问题,具体细节的呈现,等等。最后项老师感叹说:说课能让我们的思考更清晰,更能看清自己教学的本质性问题,能让年轻教师成长得更好。

市教研员毛老师作为本次活动的嘉宾,结合文本对说课内容和基本框架及校本教研的方法进行了引领,这更是令大家豁然开朗:原来说课的学问大着呢!在实践中思考,思考后继续实践,只有经历这样的历练和沉淀,才能实现真正的提升。

3.组队培训

各组根据前期的说课情况,结合专家的意见,一共有20位教师没有达标,学校从优秀教师库里挑选几位教师担任师傅,一位师傅带2~3名徒弟,定期、有主题进行说课培训,学期末进行达标考核。

首先,规范说课内容,虽说前期有讨论,中期有展示,但为了将培训落实到位,我们对说课作进一步规范。一是说课说三方面: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要求教师必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等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理论水平,经常注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以及实践寻求理论的支持,养成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习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是说课的基本框架。包括报题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设定、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理念、教法和学法,可以结合教学流程展开说,也可在教学流程前强化说明,但要与教学流程相一致。其次,细化培训要求。每一位师傅至少对徒弟进行4次以上的指导,并记录在校本培训记载册上。记载内容包括:培训内容、时间、目的、过程和体会。

三、启示:真“研”才有实效

1.关注需求,让教师主动参与其中

校本教研从实际出发,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难点、困惑为重点,将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师的需求之中,以教师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研究的“突破口”。由于一部分语文教师说:自己不知道怎么说课。我们通过比赛,挑选几位说课优秀的教师进行展示,让教师们了解怎么说课,并开展研讨:为什么这么说课。接着,让说课还没过关的教师,每人跟着师傅学习,再练习、考核,使每一位教师都会说课。

2.同伴互助,让教师之间相互促进

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为了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学校要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这次说课活动,通过展示说课,让教师们了解怎么说课,并开展互动研讨:让大家把教育教学研究看作自己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通过开展听“同课异构课”“推门课”等活动,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独到的教学经验。

3.及时反思,让教师在思考中发展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每开展一次活动,我们提倡教师积极反思,及时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如夏老师听完课后这样写道:由说课之前的忐忑,之后满满的幸福到听他人说课展示的恍然大悟,深感参加一次活动让自己成长得更快。说课教师对理论解读的高度,对文本吃透的深度,对环节设置的细化都让我收获颇丰,特别是把学生放心里的人本思想,让我深受感染。

篇2

教师在上《比轻重》这一课时,出示狮子、小鹿、马、小鱼四张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动物,你觉得谁和其他三种动物不一样?

生:狮子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因为狮子吃人。

生:小鹿不一样,因为它有角。

生:马不一样,因为它可以被人骑。

……

【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中教师提了一个很开放的问题----“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动物,你觉得谁和其他三种动物不一样?”学生运用的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五花八门。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分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从数学课堂上来看,问题的设计有没有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有没有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服务呢?很显然,没有。这样的问题完全是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思维才有动力,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学习,思维是否得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设计了好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率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所提问题毫无思考价值,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二是问题指向性不明确,让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云。

【反思】

教师的有效教学是一种对话的教学----高度互动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而不是由教师来主演。要想形成一种对话的教学气氛,教师有效使用问题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问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并形成答案。提问是教学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互动的中心。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给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学生做些什么、如何做的暗示。提问能力被视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是一种有智力参与的心理特征,它不太可能达到高度的自动化水平。1912年,美国的H・史蒂文斯第一次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系统研究。郭华曾观察了19节长度为40分钟的课,在这19课中,教师共提问387次,平均每节课提问约20次,每2分钟提一个问题。尽管提问在学校教学中是如此的普遍,但并非所有的提问都是有效的。姚利民教授的调查表明,教师提问在15类教学行为中的有效性是最差的。

有效使用问题联结了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反映,它将焦点由教师转向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弱化了教师的角色霸权和话语恒真。有效使用问题的功能在于:从学生方面看,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数量、质量、水平和学业成就;能促进思考,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欲。从教师方面看,采取有效的提问,便于教师监控学生理解程度并提供反馈,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作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提问,究竟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预设----有效提问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预设。“我们常常是先在想象中做什么事,然后再在现实中做那些事;先在想象中经历什么事,然后再在现实中经历那些事;先在想象中设想,我们需要什么,预设些什么,再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那些事物。”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筹划设计。教学预设就是教学主体的筹划和设计活动,而我们平常的教学预设最主要的是“备问题”。

二、清晰----有效提问的必备条件

所谓清晰准确的语言,就是指导学生时语言清晰明确,能让学生准确理解,不需要进一步澄清,学生听后能明确的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有效的清晰准确的语言应该是没有含糊的、有歧义的或不明确的语句,

清晰就要求教师提问目的明确,清楚分明,教师使用简洁自然的、明确的与学生认知中水平相符合的语言,让学生一听就了解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学生也马上能根据老师提得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操作。只有老师的问题清晰、明了,师生双方互动和谐,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

三、启发----有效提问的重要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之时,启发式教学的意义愈发重要,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主动地,积极地探求新知,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精简----有效提问的保障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而多而细碎的问题无思考价值。问题的数量少,质量高。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合作,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以教师要注意一次问少量的问题,有时一两个就够了。要尽量做到少而精,那些理解、记忆类问题,大多数可略去不问。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思维,所以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一是因为多则易滥,出现“满堂问”,二是因为问题一多,答问时间必然缩短,那么即使教师提出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时间上也不允许学生深入思考,结果或者学生做出简单反应,或者教师代之回答,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不能达到。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老师必须在课堂提问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预设问题,问题的设计做到清晰性、启发性和少量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必将和谐愉悦,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导入新课要激起兴趣,优化教学手段,拓展学习空间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关键因素,学习发生的深层次来源是主体的认知需要,这种需要的激发有赖于外部条件的刺激。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力求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展活动的空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思维。

现在多媒体的应用已深入到教学中,我们学校的教师每次课前总会查阅教学资源,这包括教育局为我们小学配备的农远工程资源、网络资源,教具资源等。

二、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一)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二)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三)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西方学者德加默说过:“提问得好即教的好。”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讲的方式在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已经被大部分教师所摒弃,起而代之的是课堂提问这种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怎样进行提问,怎样提问才有实效,尤其是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启发式提问就成为我们要去探究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有实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主动去学习。设计较好的课堂提问,有时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课堂提问也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过多提问,学生容易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只是在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所提问题过于简单,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有的问题几乎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样就很难见到学生主动发问;所提问题太难,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所有这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联系实际,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适时、有效地提问,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具有实效性。

四、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这种知识,而学生往往也只知道去“做”数学,而不懂得去“用”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

如:在一年级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首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动物园的画面,画面里有猴子,大象,小鸟,长颈鹿,狮子等等动物若干只,要求学生数出各种动物的只数,由于动物种类多,只数也多,学生们数出的结果也不一致。这时让学生讨论数的方法,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分小组数,每小组只数一种动物,最后得出了结果。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现实情境的体验中经历了统计的过程,还使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身边,统计是很有用的。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

篇4

一、精心备课,为优化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要在有限的40分钟里完成教学任务,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就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备课时除传统的教材研究、教学设计外,结合新课程的特点,还要把很多心思花在教学具准备、课件准备上。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强调过程与方法,尤其是低年级数学这个特点更为突出。另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情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中要体现这些特点,课前就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如各种卡片、挂图、常用的实物教具、课件等等。例如:在上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一课时,课前我下载了动画片并适当做了剪辑,上课时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积极尝试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在课堂上能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展现自己的才华。当然,对于教学课件,并不是为用而用,关键看能否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目标,实现更好的育人价值。

二、认真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认真上课,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上课铃声响起,教师准时进入教室,全体起立,师生问好,行注目礼;课堂上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励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如遇疑惑大胆质疑;课堂教学中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树立优质高效的理念,不随便浪费课堂上的一分一秒,既认真按照自己的教学预设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好教学活动,同时又要及时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让学生多读书,多实践,又要做好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高;还要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避免泛泛地读,浪费宝贵的时间。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依照学习所得,努力围绕以下四个环节结合实际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备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整体感知,扫清障碍)――品读(抓住重点,精读感悟)――延读(适当拓展,体现创意)。还是以《咕咚》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开始上课时,我播放了这个故事开头的精彩动画片断,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儿呢?”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读时,主要让学生大致了解内容,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把重点放在了“会认字”的认读上,通过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活动进行认读巩固会认字。接下来,由几个问题作串连,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既达到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语言文字训练。例如,在理解“狐狸、猴子、小鹿、松鼠听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这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找一找有关的句子,用“――”划出来,然后指名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让他们先说说什么是“慌张”,自己有过慌张的时候吗?再让他们想想什么是“乱哄哄”,生活中自己见过哪些乱哄哄的场面。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体会到了小动物恐惧、惊慌的心情,朗读得也更有味儿了。在学生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练习:“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小动物说些什么呢?可以对小兔说,也可以对狐狸、小猴、松鼠说,还可以对狮子说。”孩子们各抒己见,说得很精彩,而且大都能抓住要点,揭示了故事蕴含的道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来,我还让学生自制课文中的小动物头饰,表演了这个有趣的故事。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质疑、独立思考和想象的时空,为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努力。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扬长补短。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经验+反思=成长,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这一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例如,在执教了教学研讨课《我在家里贴字卡》(语文一年级上册)一课后,我根据专家的点评和指导及时进行了反思,找出了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值得总结应用的几点经验:(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进行识字训练;(三)练读形式多样化,避免学生产生泛味感;(四)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到生活中识字;(五)重视写字指导,典型字例可按这样的程序指导:读帖(观察笔顺)――书空――再读帖(观察占格)――示范书写――描红――带写――临摹――评议。当然,在反思中也注意到了自己在组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弱点,如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有的教学术语不够规范等,这与自己的教学经历与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是相关的。进行这样的教学反思,对促进自己的业务成长作用是很大的。

再如,在上一年级下册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教学中,我重点训练了“破十法”,先用小棒进行演示和实践,再用各种实物图帮助学生理解,结果学生掌握情况挺好,正当我沾沾自喜时,一位有经验的老师给了我提醒,“想加算减”也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好办法,一方面可以提高速度,另一方面也有利加法的复习和巩固。听了她的话,我一下子意识到了算法多样化的重要性,一不做二不休,又把“破十法”、“想加算减”和“平十法”都做了比较和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总之,通过及时的反思与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能够促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四、精心设计作业,培养良好习惯。

不管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常规和习惯之外,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是一个重点。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作业更多是在课堂上完成,家庭作业仅仅是一些口头作业或少量的动手实践活动,养成良好习惯的意义比作业本身更大。对于学生课堂上的书面作业,必须坚持认真及时批改;对于回家的一些口头作业,还是应该想办法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并做一些检查督促,使之有效落实,避免让孩子产生可做可不做的错误认识,进而形成一些拖沓应付、随心所欲的不良习惯。对于书面作业,教师可充分利用记错本,记录下常见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还应该把作业问题突出的学生名字记录下来,面改面批,及时进行辅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1、阅读型。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主要有预习读课文,复习及背诵要求背诵的篇章片断等;课外阅读如读同步读本,读课外书等,以求巩固识字效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外书内容相对宽泛一些,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2、实践型。如语文学习了拼音以后,鼓励学生自制拼音卡片;自制识字卡片等,此类作业不做硬性要求,以鼓励为主。另外,还可结合教材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如一年级上学期制作树叶贴画,同学兴趣浓厚,制作出了一些比较漂亮的作品,有可爱的动物,也有美丽的风景画。再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之后,让同学回家拼一拼、贴一贴、做一做,效果都挺好的;还有,一年级下学期的语文百花园六上有一个“看谁想得妙”,课堂上画了,说了,但学生意犹未尽,我让他们回家画在一张美术纸上,结果有的学生竟然画了20多种,好几份作品还挺漂亮;学习了《咕咚》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练习讲故事,并自制文中的小动物头饰,排演课本剧,学生也是兴趣盎然。对于高年级来说,规定主题做一份精致的手抄报也是他们展示才华的好机会……这样的实践作业还有很多,只要多花一些心思,还是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孩子,又能一举多得的实践作业的。

3、个性化作业。学生存在差异,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鼓励他们发挥特长(有时也是弥补缺漏),适当完成一些个性化的作业。如有的学生喜欢观察,写一点小日记,她就设了一本“我的心情”日记本,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还有的学生喜欢阅读,他们就设立了美词佳句采集本,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完成那种作业,都要特别注意强调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我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时时强调书写姿势,包括坐姿、握笔习惯等。2、强调养成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课堂作业可以少做一点,做慢一点,但一定要努力把字写工整。3、教育学生爱护书本,保持书本的整洁,杜绝乱涂乱画的现象,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评比,表扬先进。总之,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事认真,是会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5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虽然开始自我觉醒,但是自我认识尚不足;很关注同伴对自己的看法,期望得到肯定,却不善于自我欣赏;渴望被尊重,时常为自己的不足而感到自卑,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因此,引导学生勇于自我开放,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优点,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悦纳自己,关系到健康个性的形成。

【活动目标】

1. 通过体验活动感知自我的特点,形成合理的自我概念,体会正确自我认识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激发学生勇于开放自我。

2.通过课堂的实际行动,掌握初步认识自我,欣赏自我的方法。改善个体的行为体验。

3.协助学生正确全面地剖析自我,正确地欣赏自我,并帮助学生转换角度,悦纳自我。

重点难点:正确认识自我,学会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不足,欣赏独特的自己。

【活动方法】

游戏、体验活印⑿∽樘致邸⒉煞谩⑿郎褪悠

【活动准备】

音乐《try everything》,剪辑过的视频《你如何定义你自己》,不同颜色的卡纸,教学PPT

【活动对象】

小学高年级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热身游戏体验,初步感知自我

课前热身:听音乐《try every-thing》。课前播放音乐,邀请学生全体起立边唱边律动,拉进学生和课堂的距离。上课铃响由此导入课堂。

1. 导入: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心理课堂,一首《try everything》,让我们想起了一部好评如潮的电影,那就是(课件:电影封面)――疯狂动物城。瞧,影片中的主角们都来了。(出示图片)他们分别是――(让我们大声呼唤他们的名字)兔子朱迪、羊副市长、闪电、豹警官、狐狸尼克、狮子市长。

2. 游戏:疯狂动物大转盘

他们被我请进了我的动物大转盘,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游戏即将开始,谁愿意来玩一玩,(可邀请三到四名同学)。请你轻轻点击鼠标,转盘起动,指针指向哪一只动物,你需要转换角色,为他做个自我介绍。你是朱迪,请你自我介绍。谢谢朱迪,请回。下一位,请你点击转盘。

3. 小结:谢谢大家的参与,在疯狂动物城里,每一只动物都个性鲜明,我们每位同学也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你的心中,在家长、老师的眼中,你就是你,独一无二!

设计意图:用游戏导入,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每一只动物特点明显,才会令人印象深刻,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特点,为下一环节的认识自我做好铺垫。

二、展开阶段:动物情境比喻,了解重要特质

1. 小小动物园,让我们说说自己吧!

走进小小动物园,这里有勇猛的老虎,霸气的狮子,调皮敏捷的猴子,机灵的小鹿,小兔,还有憨憨的熊、聪明美丽的狐狸等等。如果让你选择,你觉得自己更像哪一种动物?为什么?先思考。再和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 小组交流

要求:小组同学轮流说,听的同学要全神贯注,保持目光交流,但请先不要评价。句式:我觉得我像 ,因为 。

3. 全班交流。(略)

4. 教师小结

在刚才的分享中,我发现,你们每一个人都很丰富多彩,并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描述自己。如果再多一些角度,你对自己了解吗?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体验,引导学生把目光从他人拉回到自己身上,关注自己,发现自己的重要特质,学会一种认识自己的方法。

三、深入阶段:寻找我的词语,剖析、欣赏自我

1. 寻找属于你的词语

在你的桌上,有一张词语表,请同学们分别从外貌、性格、才能、与人交往四个分类中,找出和你对应的词语,并圈出来。(这四个方面分别代表自我的三个层面: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

2. 欣赏自己――贴一贴

请选择一个你最欣赏的自己的特点,写在便签纸上,写好后贴到黑板上的爱心卡纸里,并邀请一位同学上来读读这些卡片。并谈谈感受。

3. 欣赏自己――开火车大声说

小结:老师也很欣赏这些特点,小小的我们身上拥有这么多积极、阳光、才能与智慧,多为自己自豪呀!那就让我们充满自豪地开火车说出自己贴的特点。(学会欣赏自己的方法,并感受自我肯定带来的影响和积极情绪体验。)

4. 折飞机

选择一个你最不想要的特点,折成飞机,飞到老师身边来,代表你想改变或者是想摆脱这个特点。完成后,谈谈感觉如何?

教师小结:这些不喜欢的特点,通过努力我们是可以让它们离开你的。记住你刚才的感受,努力去实现哦!但是,我们有些特点是与生俱来的,无法远离,我们该怎么办?就如这个女孩。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体验,剖析自己,掌握欣赏自己的方法――大胆地自我肯定,并体会自我欣赏带来的影响和正面的效果。体验感悟,鼓励积极行动消除不喜欢的特点,大胆设疑,对于无法改变的特点如何行动?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深化阶段:转变态度,合理接纳自我

1. 出示照片,教师简单介绍

有这样一位少女,她因为得了一种世界上罕见的脂肪病而瘦骨嶙峋,面容萎缩,同时一只眼睛失明了。她甚至遭遇到网上的语言暴力,称她为世界上最丑的女人。还有人说,给你一把枪,你去自杀吧!

师提问:这样的她该怎么办?她该如何看待这样的自己?她的生活该如何继续?请看视频。

2. 播放视频《少女的演讲》

交流:看完这个视频,你想说什么?对于这个女孩,她不喜欢瘦骨嶙峋,她能改变吗?她不喜欢面容萎缩,她能改变吗?她不喜欢眼睛失明,她不喜欢被人冷眼相看,她能改变吗?难道听之任之,难道让自己消沉?她的选择是什么?

3. 请学生说一说 你觉得她的选择是什么?

(略。)

4. 教师小结

对,面对!换一个角度去面对,(出示两可图)如同这个两可图,乍一看,你觉得好像是可恶的巫婆,换个角度你发现她又是个美丽的少女。对于自己不喜欢不接受的部分,我们首先尝试着改变,当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去思考。学会欣赏自己,把那些无法改变的存在,披上一件五彩的外衣。

5. 行动深化

现在,老师想拾起几只纸飞机,看看这些纸飞机中的特点可否换个角度来看,让它们变成可接纳、可改变的特点!孩子们,认识自己,接纳各具特色的自己,在成长的路上,去欣赏那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自己!记住,你的精彩你可以做主!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感悟,思考如何面对自己的无法改变的“特点”,并用行动去落实,学会用悦纳与欣赏的眼光重新定义自己,总结本课。

五、结束阶段:用歌词话深意,行动深化认识

好了,孩子们,请上来,随意拾起一只纸飞机,到小组里面和组员一起讨论,如何帮助飞机的主人转换角度。(放音乐,学生上来捡起飞机。)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请继续美化你的纸飞机,回去后,放飞它,让它带着你的期待与欣赏飞翔。

篇6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开始教学前的计划和设想,是顺利完成教学实践的必备条件,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反映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风,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发展从只注重教师的“教”,向重视教师教学,突出学生学法方面转变,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意识。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操作性

再精美的教学设计,不具备操作性都是纸上谈兵,无法实施的设计没有任何意义。教学设计的操作性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方面落实。

1.依据标准和学情设置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基础,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课程设计首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有效的目标。

首先,目标要明确。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写字、理解词语为例:甲教师的教学目标为:会写“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蹈、蜻、蜓”12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蓬、翩、蹈、裳”4个生字;会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破裂、翩翩起舞”4个生词。乙教师的教学目标:会写生字并理解生词。甲教师目标直指靶的,便于从操作系统中优选出方法。乙教师目标盲目,一旦操作起来,难免脚踩西瓜皮,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其次,目标要具体。以《掌声》理解内容为例:A教师理解课文内容。B教师理解课文中“掌声”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情感,从小学会关心、爱护朋友和亲人。A教师目标显然太模糊。B教师目标具体,标得清楚,技术路线也好预定,提供了目标保证。

2.依据内容和环节设置过程

每堂的教学内容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会不同,课程教学设计不仅要在过程环节中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和主动性,更要让整个过程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落花生》这课教学的设计片段:

师:我姓武,“武则天”的“武”(写“武”)。谁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介绍给大家?(生上讲台写自己的姓名。)

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我的名字叫刘诗乐。

师:什么意思?

生:“诗”呢,因为我爸爸希望我像诗人一样出口成章!“乐”就是我爸爸也很喜欢音乐,他也希望我喜欢音乐,所以取名叫刘诗乐。

师:既能写诗,又懂音乐,多么了不起的人啊!给她掌声!(生鼓掌)(可以多增加几个学生名字的分析)

师:回去问问你的父母,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好不好?

这个“好不好”,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整堂课孙老师都用商量、鼓励、亲切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了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老师的尊重、信任中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3.依据教学实际设置手段

教学手段不仅仅为了热闹,而是应该采取最有效的辅助完成教学目的。我们现在最常用的也是最滥用的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了。如一位农村的教师,在教学《坐井观天》的生字时花了半天时间制作了一个很有创意的课件,点击绿色的荷叶,其上空出现音节,接着音节下方出现汉字,音响发出汉字读音,使学生跟着音响读三遍,紧接着一个青蛙张开大嘴,“呱、呱、呱”地叫喊着跳出来。青蛙形象、音响的强烈刺激,使学生刚才记住的读音有可能全变成“呱”音了。课件制作虽然很美,但是对于农村的孩子青蛙再熟悉不过了,这样做不仅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的识记。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设计不是盲从,什么样的内容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学法,针对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个性差异等不同选用不同的教法、学法。

例如,教法就是教学的方法,这是课程设计所要设计的重要内容。课程设计时,教法的选用要灵活,或多种教法渗透并用。教学有关环保、社区活动等内容的课文,可选用“案例教学法”,如进行《狮子和鹿》的设计,可以设计一份关爱动物的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形成报告。设计教学内容离现实生活较远,语言文字又比较抽象的课文或片段教案,宜选用“情境教学法”。

三、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灵活性

课堂教学永远不可能如教学设计一样一成不变,应为设计师预设,而教学是真实的进行,是动态的,时刻存在生成。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例如,人教版《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教学预设:

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民族小学的美丽吗?(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教师可以这样处理:

1.老师指导读:“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启发: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

2.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那么“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固定成某种格式,而是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设,充分考虑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学困、思维、习惯等问题,顺学而导,随学处置,灵活机动。

篇7

综观当前的语文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探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念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某些教师唯书至上,不管学生的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降低了语文课的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从新理念的语文教学着手,构建适应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如集体读、自由读、几人互读、组织朗诵会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对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

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谈出自己的看法、认识,并不仅仅在于讨论是否达成共识,抑或达成率的高低,更应看重的是激活师生的思维。在讨论过程中,师生、生生共同参与讨论,人人都有得有失。在听他人发言时,自己的思维常常被打乱,需要时时思考他人的观点,评价自己的想法。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讨论,直至“结论”的形成,师生、生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活跃,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狮子和鹿》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要以自己的优点为荣,以缺点为耻。他的回答激起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让学生展现一个全面的自我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点拨学生的思路,努力引导学生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如在教学《玩出了名堂》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如:“名堂是什么意思?谁玩出了名堂?怎样玩出了名堂?玩出了怎样的名堂”等一系列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四、拓展学生课外作业的延伸

篇8

一、鼓励质疑,主动探究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鼓励质疑,其实是在“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而只有能想,才能创新。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的,要在疑问时创造和更新的。上课时,教师如果按事先准备好的教案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对学生的质疑不理不睬,甚至“当头一棒”,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积极设问。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使其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生在提问中表现出的心态一般有四种类型:1.胆小型――心中有疑惑,就是胆子小,怕说错,不敢举手质疑;2.自卑型――认为自己成绩较差,提不出好问题,因此,坐在那里低着头,不发言;3.大胆型――只要有疑,不管是否有价值,就举手发言;4.沉着型――沉着稳重,提出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无论哪种类型,教师都要鼓励学生“敢问”的勇气,要爱护、扶持学生的热情,不要泼冷水,以解除学生的思想负担。尤其是对自卑型的学生要热情鼓励,优先给其质疑的机会;对胆小型的给其鼓励,增其勇气,使他能大胆地把心中的疑讲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深究、质疑问难、主动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变教为引、变灌为帮,才能促使学生发表不同寻常的见解,在众多假设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二、发散思维,标新立异

善于从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的知识,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善于发现事实、现象与问题间隐蔽的联系,是创新性思维的特征。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求同思维的培养,又要注重求异思维的培养。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重前者轻后者,无意中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和主动性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办法来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多思善辨,注重对其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是指一种不依常规,常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设想、探索不同的答案。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瑞普说:“发散思维促使人们改变对生活中种种视而不见的事物的认识,以自我特别的方式来加以重新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集中一个目标,沿着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探求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于发散思维能以问题的关键为发散点,重新组合和应用以往的经验,结合有关信息来思考问题,因此,经过这一过程后,往往会得到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可能的途径。教学中,要从每一课的结构特点出发,努力为学生创造发散思维的机会,鼓励他们打破常规,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学中,教师不满足于让学生直接找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进行思维发散,分别从时间、原因、顺序、目的等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三、放飞想象,激发创新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世界上一切创新都伴随着想象。正如波德莱亚所说:“想象力是大脑一切功能中的皇后。”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由教师主宰着课堂,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课堂提问、统一的标准答案使学生只能被动应答,主体地位失落,学生的想象力变得苍白、贫乏,严重影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自由驰骋在想象的空间中,进行再造性和创造性想象。

篇9

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语言与文化》是一门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异同,学会对比研究,从而能够恰当、地道地使用英语。那么,作为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我们该如何上好第一课呢?该如何做好课程导入工作呢?该如何引起学生学习中西文化对比的兴趣呢?该如何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呢?该如何强调文化学习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给学生抛出问题――将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课来学习,你认为难吗?

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之路进行回顾和反思。有的会说,在高中的时候觉得英语学起来挺简单的,但进了大学才发现学好英语一点也不简单。有的会说,以前自认为英语基础不错,但进了大学才意识到自己的发音和口语表达都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学生对待英语这门语言的态度仍然处于学习语言结构规则的阶段,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学生均表示,在大学里要更加系统地学习英语语音、语法等,要大量阅读,要扩充词汇,要加强听力能力,这些都不简单,都需要长期坚持。用英语来表达就是:“English learning is by no means easy.It takes great diligence,prolonged effort,and sustained hard work.”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一方面是让教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仍处于专注语言结构规则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语言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若发现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尚不扎实,则需加紧学习,多听、多读、多记、多理解、多说、多练,为高年级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给学生抛出第二个问题――当语言基本知识、语言结构规则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做出的表达完全合乎语法规则,说出的句子尽可能接近目的语的发音,这会不会仍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造成对方理解上的困惑或尴尬呢?

面对这个问题,学生继续思考。有的会问,既然用的语法都是对的,发音也是对的,怎么会表达有误呢?怎么会让对方不明白呢?有的则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时候,学生的疑惑和兴趣被引发出来,教师便可通过几个常见又易懂的例子,逐渐引入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进而把学生的学习思路从纯粹的语言结构规则牵引到文化学习的层面,让学生有意识地把中西方文化拿来对比。

第三,恰当的例子讲解。比如,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朗读“How old are you?”这个句子,然后表扬她读得很好,再点评说,这句话不能随便说出口。因为西方人对私事方面的问题是很敏感的,收入、年龄等不宜多问。不论你的发音、语调、语法多么正确,问这些私人问题都是不礼貌的。

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个中英词汇内涵对应的练习。在黑板上成对罗列出以下表达:“chair”与“椅子”、“lion”与“狮子”、“festival”与“节日”、“weekend”与“周末”、“intellectual”与“知识分子”、“high school”与“高校”、“rest room”与“休息间”、“busybody”与“大忙人”、“service station”与“服务站”。经过对比,学生慢慢发现越到后面,前后的表达内涵越不一致了。前三组还能对应理解,后六组就牛头不对马嘴了,有的在感彩上还有偏差。若有同学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差异,可留个悬念或将其作为课后作业,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也可以从具体的动物联想方面引出语言使用中的文化问题,举几个联想相似的例子:“He is as sly as a fox.”“You stupid ass! How could you do a thing like that?”“The Children were as busy as bees.”这三个例子分别用“狐狸”表示狡猾,用“驴”表示蠢笨,用“蜜蜂”形容忙碌,学生对此很好理解。再举几个联想空缺的例子:“a bull in a china shop”,这在西方是指在一个需要举止灵巧得体的场合闯进一个行为粗鲁、会惹麻烦的人。对中国人来说,公牛不会引起什么联想,无非是动物而已。在中国文化中,“龟”可象征长寿,也具有侮辱性,在西方文化中,龟就是行动缓慢的动物而已。再举几个联想碰撞的例子:在中国,“狗”往往被赋予令人厌恶的感彩,西方人则把“dog”看做“man’s best friend”,把狗当做人类的朋友。西方人对“bat”毫无好感,但对中国人来说,“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常与“寿桃”、“鹿”一起出现在绘画作品中象征“福禄寿”。对西方人来说,“lion”是百兽之王,雪莱曾在诗中号召被压迫者像狮子般醒来(rise like lions),而在中国文化中,“老虎”才是百兽之王。再如,“龙”,“龙”在中国具有权利、富贵、吉祥等好的寓意,而西方的“dragon”则是一种长着翅膀、口吐烟火、象征邪恶的生物。所以把“龙”、“dragon”互译为“dragon”、“龙”,从文化对应的角度讲是不对的。

经过这些例子的引导,学生会陷入思考:并不是只要是符合语法的句子,对方就会接受你的表达;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些词表面上似乎指向同一个概念,其实两不相干;而且,一种语言中的有些词或事物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找不到对应的词或事物,例如,“cowboy”、“hippy”、“水饺”、“炕”、“节气”等。

介绍到这里,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思路会拓宽,进而会对中西方文化对比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此时可让学生对一个句子(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进行中翻英练习,以带动她们积极地思考,到底应该填入哪两种动物呢?

第四,在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时,教师便可引出“使用规则”这个概念。对应于“结构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一句完全合乎“结构规则”的话若违反了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就拿日常交际中的“招呼用语”来说,若我们按照中国的文化习俗与外国朋友说“Have you eaten?”“What are you going to do?”“Where are you going?”等诸如此类的句子,会让外国朋友觉得我们以为他们没钱买饭吃,或者又在打听他们的私生活了。这样的问候不仅表达不了我们的关心,反而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若明白了西方的招呼用语,我们就会得体恰当地使用诸如打招呼的句子“How do you do?”“How are you doing?”“How are things?”等。

在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目标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以尽量避免因用语不当而带来的种种尴尬和误解。因此,从交际的意义上讲,使用规则比结构规则更重要。

第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什么是“文化”?相关的定义可达几百条。大概来说,文化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质文化,如饮食文化、瓷器文化等;精神文化,如思维模式、等;制度、习俗文化,如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使文化逐渐形成,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有其特有的文化形式,即独特的生活习惯、道德规范、、观念习俗等。

“语言”又是什么呢?语言不仅仅是一套单纯的符号系统,不仅仅是语音、词汇、语法,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拿中文举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新的语言表达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如“高富帅”、“给力”、“我也是醉了”等,西方人也逐渐引用了“Long time no see.”“No zuo no die.”等可接受的中式表达。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反映了文化的方方面面。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的发展,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以社会学家的角度说,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也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语言要放在恰当的文化背景中使用,才有它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们要明白,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不只是学习孤立的结构规则,不仅是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学习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事物的,是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社会风俗的。越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道德规范,越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并用之交际。

通过以上五步法,学生会逐渐拓宽自己的文化素养,明白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结构规则,更离不开语言的使用规则,应多了解语言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注意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无形中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文化的学习,学会文化的对比分析,学会在文化中思考,做一个有深度的人。教师在以后的授课中应深入浅出地渗透中西文化对比、人文思想、哲学理念等,鼓励学生不断培养人文素养,不断深入理解语言和准确地使用语言,达到有效的交际。

篇10

通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思考、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以农村生活事例为背景,让农村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积极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快乐的去应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此,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地面对今天,提出有效的教学点滴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让数学走进生活,进行情感的熏陶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热情的牵着孩子们的手,正确引导孩子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我们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潜在的美,真诚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用媒体展示一台台大吊车,展示美丽、雄伟的杨浦大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神奇与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创设成功情境,启发学生成就意识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很强,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中利用生活中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东西以生活中原有状态呈现,让学生在交流生活经验之中加以理解与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能自觉地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在新课下,伴随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开展,学生由于长时间集中注意,在下课前的十几分钟左右,注意力便开始逐渐减退,学习情趣明显变弱。教学时,我注意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难易适中的生活练习题,创造让全体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一道生活性的习题: 6个苹果、 5个梨、 4个桔子、3个桃、 1个草莓,让学生说出谁的个数是谁的几分之几。学生经过一番动脑后,争先恐后抢答,中下生也能说出三四种答案,优等生得出的答案则更多,把整节课推向了。这样生活情境,给全体学生都创造一个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这种知识,而学生往往也只知道去“做”数学,而不懂得去“用”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

如:在一年级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就这样设计:首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动物园的画面,画面里有猴子,大象,小鸟,长颈鹿,狮子等等动物若干只,要求学生数出各种动物的只数,由于动物种类多,只数也多,学生们数出的结果也不一致。这时让学生讨论数的方法,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分小组数,每小组只数一种动物,最后得出了结果。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现实情境的体验中经历了统计的过程,还使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身边,统计是很有用的。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 转贴于

四、把课堂中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够运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调查和探究性的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各个商店去了解一些文具用品或生活用品的价格,通过对比可以得出怎样一个结论;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全班一起讨论可以怎样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等等。当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亲自收集到的素材组成数学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时,老师加以表扬和鼓励,那学生就产生一种自豪感,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这种实践学习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重视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理解的方式为主,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从中获得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与定律。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便于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的知识,这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它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既体验了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引导学生把圆剪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先讨论一下书上的剪拼方法(把圆平均分成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等份越多,越接近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S=∏R2。教师鼓励学生,问:你还能拼成其它熟悉的图形来计算出圆的面积吗?学生分别回答:我可用这16等份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梯形,把这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学生拼、拿、摆的方式不一样,构成的图形也不一样,但都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结果是一样,师生最后进行评比小结。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程实施的全面推进和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固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们有信心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坚持正确观点并付诸实践;有勇气摒弃错误言论并走出误区,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使学生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就会使学生积极思维,但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利用问题情境把大量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探索中去,推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学而乐之,乐而知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11

学校发展的快慢、好坏,学生参与的“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建设发展中来,主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我们成立了学生议事会,学生议事会有一套详细的管理章程,在民主选举方面也有其一套流程。如,每个班级我们通过竞选方式,孩子民主推荐3~5名学生,成立班级议事会,各个年级在班级基础上推举校议事会成员候选人,最后经候选人竞选演说,全体学生自行投票选举议事会成员,由大队辅导员对议事会成员进行如何开展活动培训。

我们的学生议事会采取项目负责制,一般每月一个议题,议题的内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学生关心的话题,诸如作业量的多少、捐献旧衣物、中餐质量、校园活动。二是来自学校的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中国式接送、校门口家长乱停车、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对议题讨论,学生议事会结合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形成报告,提交学校。

我校学生}义事会成立后做的第一项工作是调查对学校食堂工作的满意程度。学生征询了部分家长的意见,自己讨论设计了问卷,调查实施非常顺利,学生会与家长、教师共同讨论后形成了正式报告,提交学校后其中三项建议被学校决策部门采纳:一是校长与学生定期共进午餐,二是让家长成立检查组定期检查食堂工作,三是食堂的两个厨师不能固定,一个为教师服务,另一个为学生服务,要一星期定期轮岗一次。落实学生的提议后,学生家长对食堂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议事会第一个项目获得成功后,信心更足了,接下来,他们讨论的第二个议题是为贵州遵义余庆县龙家小学的学生捐衣物,这个议题来自一个学生,这个孩子在2012年7月去过余庆龙家小学,与龙家小学的孩子同吃同住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他感触很深,那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里生活还是比较困难,很多孩子上学要走两三公里的山路。而我们这里的孩子生活很富裕,衣服买来穿不了几次,由于长个快就太小了,扔掉又可惜,所以他提议是否可以给贵州的孩子捐衣物,并筹建一个希望书屋。

这个议题得到议事会所有成员的积极响应,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他们完成了一份详尽的计划书,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并将在今年“六一”前夕送到贵州。

到目前为止,学生议事会还完成了更换校服款式、学生的校园幸福指数、学生课外作业量是否存在超标现象三个项目的调研,并得到学校校长室的同意,学生议事会的意见得到了有效落实。教师和学生要团结一心,通过学生议事会这个渠道,及时地把他们心中的“喜悦、烦恼”向学校和老师倾诉,学校对学生提出的重要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沟通,帮助孩子们解除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小疙瘩,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教师与大家心连心,他们也是学校的小主人。

二、班级建设,我的班级我做主

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效果。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因此,在现代教育中,必须在班级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1.星级学生——促进学生自治

在德育过程中,一贯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我们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要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我们适时推出星级学生评比制度,根据评选的标准,分为一星高实好少年、二星高实好少年、三星高实好少年……依此类推。每学期末,由学生个人根据考核时间内的表现,向班主任老师索要高实好少年申请表,自我推荐;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自荐情况,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班级候选人的确定和推荐;各班将推荐人的申请表上交学校高实好少年评选小组;学校高实好少年评选小组的成员进行评选。

除此以外,还推出了星级班级的评选,我们要求各班多设一些岗位,尽可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事做,实现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要求学生干部一律竞争上岗,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自己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做人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不少班级还推出了如班委轮换制、班长组阁制、一日小班主任制等,学校也推出一日校长助理制。

2.自定班规——激发学生自悟

各班班规的制定我们通过底层设计,注重过程的教育作用,每学期在学校一日常规的基础上,结合各班实际,放手让学生讨论酝酿,几上几下,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级公约,不少班级还发动学生设计了班徽、班旗、编写了班歌,制定了班级的行动纲领。这种由学生认可并从心底流淌出来的班级精神,也是最能叩击学生心灵的,其效果远远超过了我们教师空洞的说教。每周一次的班级的主题班队会也从学生中征集主题,由学生自行策划主持,这样的内容和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德育作业——氓使学生自省

我校设计并制作德育作业本“生活喜事本”,坚持每日“生活喜事”回忆练习,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让学生在自律中自我完善,健康成长,培育积极阳光心态,做快乐幸福少年。班主任每天利用德育作业及时了解孩子们思想动态,与他们进行心贴心的沟通。每个班针对各自班级的实际情况,自行布置德育作业,从个人琐事到国家大事,从班级建设到学校管理,都成为学生在德育作业中进行思考的内容。此外,在期末评选“全能小先锋”时,我们采取孩子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四结合的方式,在公正、公开的评价过程中,让孩子们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省与反思。

4.人生设计——促进学生自立

我们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引导,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放飞梦想而努力,学校设计并制作了自我人生设计卡,上面写着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人生格言、闪光点和要克服的缺点等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自定奋斗目标、自定人生格言、自选心中榜样”的活动。这小小的人生设计卡就像一面镜子,学生随时可以拿出来对照反思、激励自己,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三、社会实践,我的成长我做主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德育活动不应是散乱的、随性的。它应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过程、有特色的整体构思。我们学校在常规德育管理的基础上,整合形成了“畅想童年”“珍爱生命”“走进自然”“热爱科学”“感恩社会”等五大德育主题系列活动,丰富了学校德育内涵,但这些活动都是学校设计,学生、家长主动参与的比较少,所以效果总是打点折扣,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如何让孩子、家长自主地参与学校德育活动?一次家委会会议让我们找到了答案。

记得有一次家委会会议,有个家长提议说,家委会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在不同领域享有不同的资源优势,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给孩子更多的课外学习体验实践的机会,应该能为学生成长带来一些帮助。这个倡议得到与会家长和学校的积极响应,家长们纷纷结合家长们的社会资源经过充分调度、积极整合后,有法律工作背景的家长给孩子们上法制宣传课,有医院工作背景的家长给孩子们上救护知识讲座,有的带着学生调查城市垃圾问题,有的带着学生走访知名学者……

例如,家委会成员中宋莅宁的妈妈,她英语口语非常好,有好几个老外朋友,在她的牵线搭桥下,成立了英语角,利用双休日,每周一次开展活动,通过与老外的交流,孩子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今年举行的全国希望之星风采大赛中,宁波选送到省里的31名小学A组和B组的选手中,我校占了6位,是宁波地区选手最多的学校。在浙江赛区总决赛中,502班的窦慧宁获得了冠军,陈嘉鑫、俞思凡获得一等奖,王若一、林芊骅获得了二等奖,宋莅宁获得了三等奖,林芊骅还获得了最佳才艺奖。我校也被评为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