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手术期护理论文

手术期护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1 17:28: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手术期护理论文

篇1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4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并接受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ueresectionofprostate,TURP)。患者年龄64~76岁,平均(69±3.7)岁。患者均为单纯前列腺增生,无长期心血管疾病史,无运动障碍及其他生理系统疾病合并症。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年龄、BMI指数、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内容包括:①术前护理。术前1d下午由手术室护士进行访视,发放术前访视卡,使患者了解术前自身准备内容,术中配合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同时,手术室护士术前阅读病历,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病情、健康状况、过敏史、术前准备情况及身体状况,以便充分做好准备,使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②术中护理。手术当日进行早会,访视护士汇报病历,并列出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准备膀胱镜、电切镜等常规器械,并提前温水加热冲洗液。术前与患者做好交流,适当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在手术过程中不谈论无关的话题及患者的病情,避免影响患者的自尊心或加重其疑心。在手术结束前认真清点纱布和器械,保管好手术切除标本等。③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2~3d内,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持续冲洗液颜色及进食情况等,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收集术中护理带来的后续效果信息,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客观评估。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进手术室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术后出血等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与进手术室后心率、血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前、术中心率及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术中心率及血压相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11.54%,与对照组21.15%相比更低,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越来越多的男性患者因排尿困难加重而接受TURP术,该手术本身技术成熟,应用普遍。由于此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为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给予一些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首先,尽管TURP术为经尿道的微创手术,但是手术失败所带来的真性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难免会引起男性患者的心理恐慌和焦虑,造成患者术前心理不同程度失衡,并产生一系列身心变化,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同时,经历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应激,且术后长达数日的膀胱冲洗及留置导尿,对患者来说耐受程度不一。患者术后拔除导尿管,多数伴有尿频、尿急等下尿路刺激症状,亦或下降,必要时需口服药物治疗。此时,术前、术后针对性的适当心理疏导以及护理指导尤为重要,若只给予常规护理,忽略了患者本身的感受,这些生理上的创伤与心理上的恐惧都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围术期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入手术室后的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即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使患者减轻术前焦虑、恐惧的心理,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初步掌握一些围手术期的自护方法,从而降低其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使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另外,可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手术室整体护理标准,使手术室护理有其独特的模式和规范,从而不断丰富手术室护士的理论知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身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逐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篇2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人的身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对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护理人员应针对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目的制定出心理护理措施,实施整体护理,往往能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特殊疗效,从而提高外科手术患者的疾病康复率。作者对本院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适时进行心理护理,起到良好的效果,体会如下。

1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

1.1手术前

患者入院后,就盼着早日手术,而一旦安排了手术日期,有的患者就惶恐不安、焦虑紧张,表现在对将要实行的手术的害怕,疑虑自己是否被注意重视和厚待,担心自己在术中会不会出现意外,对自己今后有什么影响等,甚至对年轻的医务人员有不信任、排斥的心理趋向,而青睐于年资高的医务人员给自己治疗、手术及护理,较大手术或癌症患者心理负担过重,他们非常注重医护人员对疾病的态度,担心能否精心的手术治疗,还会考虑医生能否将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是否复发等问题。

1.2手术中

手术室是陌生而可怕,但又必须经过的地方,患者来到手术室将单独面对一次令人迷惘又害怕的经历,常常会感到自己丧失了身份,任人支配,表现为冷漠、寡言又无奈的心情,但对关于自己手术的医护人员任何言语、举措特别敏感。

1.3手术后

患者经过手术,从麻醉中醒来后,知道自己手术已做完,回到病房,这时患者就想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伤口疼痛,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盼望疼痛早点缓解、伤口尽快愈合、不出现意外、早日康复的心情非常迫切。

2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2.1手术前

护士应多巡视探望病人,讲解手术环境,手术的经过和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手术中可能有的感觉及需配合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详细耐心的解答,采取尊重、同情、理解的态度。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及语言增进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减少或消除对手术的紧张心理,有利于手术质量的保证。对癌症患者必须态度和蔼,给予耐心解释和安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以便配合手术,还要给患者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等,说明对手术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讨论,制定了最佳手术方案,让患者深感医生护士十分了解他的病情,对手术负责,在患者面前树立手术人员的威信,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2手术中

护士应热情友善地将患者接进手术间,并用几分钟专门照顾,担当起患者利益的临时保护人,让患者感到他是这里最重要的人。减少手术室内噪声,尊重患者,让患者感到舒适。手术开始后,巡回护士在工作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陪在患者的身旁,应适时与患者交谈(非全麻),有利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提高其耐受力,交谈时注意既不能给患者以漫不经心的感觉,又不能加剧患者的紧张情绪,在出现问题时应沉着镇静,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和处理,不可惊慌失措,严禁进行与手术无关的交谈。

2.3手术后

密切观察,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并且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对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和劝慰工作,告诉患者手术做得很顺利,只要忍受几天的不适或疼痛就恢复健康,必要时可以给予抗焦虑药物,并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少量进食,伤口是不会感染裂开的。对于治疗效果不佳、情绪较低落的患者,应用现身说法、转移疗法、树立目标等心理护理技巧适时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往往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心理学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无论是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无论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不安、抑郁、消极、悲观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接近手术日期时,患者的忧虑达到高峰。由于患者的这种心理变化直接影响了机体神经交感系统,神经兴奋作用加强,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不能正常的休息睡眠,处于焦虑不安的痛苦状态。皮质类固醇分泌明显增加,从而减低机体对病毒、细菌、过敏物质的抵抗力以及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3],因此手术前对患者行心理护理非常必要。

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理反应,寻找时机,适时进行心理护理,护士与患者交谈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应充满自信,但自信必须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心理分析理论、较广的知识面、娴熟的技术、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交际的各种技巧等。为此,真正做好、做实心理护理工作,还有漫长的路,还需要我们临床护士不断地学习和努力。

参考文献:

篇3

1临床资料

6例患者,胰头部肿瘤2例,胆总胆中下段肿瘤4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50~72岁。临床表现: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无明显腹痛,进行性消瘦,乏力,食欲不振,上腹部饱满不适,部分有发热表现,腹部肿块未触及,血清总胆红素,直接或间接胆红素转氨酶明显升高,其中4例减性磷酸酶升高,肿瘤相关抗原因无条件未做。B超:胰胆管扩张100%,并发现占位性病变95%,CT对4例胆总管病变诊断准确率为60%,胰头部2例诊断100%,这6例患者都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er术式),其中2例有并发症,但在细心地护理和治疗下痊愈。

2术前准备

2.1心理护理适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大部分是胰头部,胆总管中下段恶性病变,因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术后长期生存率不高,患者心理状态比其它恶性肿瘤术前心态还要差。由于手术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之外,腹胀痛、食欲差、频繁呕吐、皮肤瘙痒,使患者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向病人及家属谈清楚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风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手术后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赢取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同时也是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随时和医生、家属三方面联系沟通,随时掌握病人的心态,尽力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悲观情绪,尽力做到使病人相信医护人员能够给他第二次生命。

2.2营养支持6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黄疸,肝功能差,凝血功能差,补充能量、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凝血机能,改善肝功能,是提高手术耐受力,降低并发症的关键之一。①术前要进行1周的充分准备,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补充维生素K1,输白蛋白、新鲜血浆以改善凝血机制,纠正低蛋白血症。如有贫血,输血纠正贫血。②对于进食差的患者,应用长链氨基酸,脂肪乳剂等。③血糖检测及控制,胰头部及胆总管下端占位性病变患者,血糖值往往增高,一旦证实合并糖尿病,应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7.1~6.3mmOL/L范围内,使用胰岛素期间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2.3呼吸道的准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术后病人卧床时间长,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机会多,所以,术前应采取预防措施。有吸烟史者,最好戒烟2周以上,教会病人进行胸式呼吸锻炼,训练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有利于防止术后肺部感染腹部切口痉挛,呼吸困难现象。

2.4训练卧床大小便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躯体带管多且时间长,卧床时间长,训练床上大小便是很有必要的。否则术后易发生尿潴留、便秘等并发症对病人造成精神上不必要的痛苦。

3术后护理

病人回病房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神志清醒者可取头部抬高20°~40°度半坡位。24小时心电监护,妥善固定鼻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并随时保持各引流管通畅,有效引流,保证静脉通道通畅,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此外,还要做好以下护理。

3.1腹腔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手术范围大、创面大、吻合口多,易发生腹腔内出血。早期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液,胃肠减压物的性质和量、颜色,但应注意腹腔内出血往往是不能通过腹腔引流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依赖腹腔引流,必须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一旦患者术后出现脉搏增快、烦躁、结膜苍白、表情淡漠等低血压,失血性休克表现时,虽腹腔引流物不多,但首先考虑腹腔内出血的可能,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是最简便有效的手段。一旦明确诊断,首先要加快输液速度,输血、补充血容量,给予止血药物,挤压腹腔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经保守治疗仍出血不止,立即行手术探查止血。

3.2应激性溃疡观察及处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7天,最易出现的并发症是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的出现与手术创伤大,病人应激性较差,体内激素分泌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术后应常规应用洛赛克20mg静滴1次/d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第三天后如胃肠减压物呈显咖啡色,足以证明是应激性溃疡发生,可另给予云南白药,1.0+NS40ml胃管注入,3次/d,有条件可应用施他宁3mg持续静滴,我们因术后常规应用洛赛克,6例病人均未出现应激性溃疡。

3.3胰瘘的观察和护理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胰瘘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偶有不同程度的胰瘘发生,小量短时间的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见并发症。6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仅发生了1例胰瘘量较多,持续16天,此例患者因病程长,胰头部肿瘤合并胰腺炎,术中因胰腺肿胀体积大,吻合时做了胰端修整。胰瘘一旦发生,必须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感染,保护引流口周围皮肤,防止化学性皮炎发生.可用氧化锌软膏涂抹引流口周围皮肤每2小时一次,凡士林纱布衬垫引流管口周,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干燥,防止皮肤糜烂,造成病人的痛苦。禁食、水,肠外高营养,施他宁3mg,24小时持续泵入,合理应用有效抗菌素。警惕腹腔内因胰液腐蚀致大血管破裂,再次大出血,观察引流情况及体温,白细胞计数,防腹腔脓肿形成,如引流不通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使其通畅。

3.4腹腔内感染的观察和护理腹腔内感染大都继发于胰瘘,积液引流不彻底,其次于患者体质差,低蛋白血症,术中由于胃肠胆道细菌感染所致。故除做好手术准备外,手术时将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关腹前,反复大量冲洗腹腔,术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高效广谱抗菌素,术后给予足量合理抗菌素防治感染。

篇4

36例脑垂体瘤患者中男性17例,平均年龄(39.4±12.5)岁,女性19例,平均年龄(35.3±14.8)岁,患者均为成年人,发病时间15天至2年不等。就诊病例中,9例出现头痛,18例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14例出现闭经溢乳或不育,9例出现阳萎不育,3例出现面容改变或肢端肥大,1例甲亢。患者术前均实施了脑垂体MRI检查和内分泌激素检查,证实为脑垂体瘤。手术方法均为单侧鼻孔蝶窦方式切除手术。术后对脑垂体瘤病理分析确诊为脑垂体瘤。

1.2临床表现

就诊病例中,9例出现头痛,18例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14例出现闭经溢乳或不育,9例出现阳萎不育,3例出现面容改变或肢端肥大,1例甲亢。

2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脑垂体瘤切除手术前,要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脑垂体瘤疾病及切除手术的宣教工作,宣教工作主要包括脑垂体瘤病症的介绍,切除手术的具体方式方法、手术风险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同时还是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通常来说,脑垂体瘤患者病程长,各种临床表现,如视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都容易引起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患者与家属及时沟通想法,当患者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时,如烦躁、害怕等,护理人员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疏解不良情绪。

2.1.2术前准备

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一定要预防感冒,感冒会使鼻腔充血,并且会有大量分泌物,会直接影响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的切口愈后。在进行脑垂体瘤切除手术前要进行术前适应训练,手术前三天开始训练患者尽量完全用嘴呼吸,而不使用鼻腔,这是因为肿瘤切除手术后需要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以防手术切口感染。脑垂体瘤切除术中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术后初期病人无法控制排泄,因此在手术前要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仰卧排便,以适应可能出现的后遗症。适应术后用口呼吸。术前1d剪双侧鼻毛和备血等。嘱患者术前12h禁食水,保证充足睡眠。在进行手术时,一定要保持鼻腔清洁干燥,无充血发炎的症状,这一点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前决条件。同样在手术前三天,用氯霉素擦拭患者鼻腔,或直接服用抗生素。手术开始前,先剪去两侧鼻毛,以免在手术中损伤鼻腔,造成伤口,引起感染,然后还要用医用酒精擦拭鼻前庭。要求患者注意饮食营养,多补充高蛋白高能且易消化的食物,在手术前12小时不要吃东西和饮水,保证充分的睡眠。

3术后护理

3.1常规护理

手术后两周内,患者宜采取仰面平卧的,并抬高头部20°左右,若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的情况,要求保持平躺,不使用枕头。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手术后,患者仍然使用口插氧气管进行呼吸,注意调节氧气流量,氧气流量在3.5L最佳,告知患者及患者不能随意取出氧气管,并及时处理患者口腔鼻腔中分泌物,保持氧气管的清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脉搏等。观察鼻腔情况,切勿用鼻呼吸,定期用无菌棉签蘸医用消毒液擦拭鼻腔,保持鼻腔干净,采用流食进食,多食用高营养,富含纤维物质的果蔬,多喝水,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并注意排便。要求患者戒除不良饮食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等,要求患者及其家属一旦出现任何不适反应,要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和医生。

3.2尿崩症

一般每小时尿量超过300ml?每日总尿量在4000ml以上,尿比重在1.005以下,应诊为尿崩症。护理人员要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小时总尿量,如果患者确诊为尿崩症,可以根据医生意见,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并及时补充营养液。

3.3视力恶化

视力术后恶化,往往首先表现为视力下降,多为术后出血,压迫视神经、视交叉等情况。注意患者视力变化,当患者视力出现明显降低时,要及时报告医生,由医生给予诊断。特别是注意观察瞳孔的对光反射是否恢复。

3.4脑脊液鼻漏

当鼻腔出现明显渗出物时,要密切观察渗出物的性状特征,如果渗出物为无色水状时,可能是脑脊液鼻漏,要及时告知医生,将渗出物送检。如果对渗出物进行尿糖测验的结果呈阳性,那么渗出物很可能是脑脊液。如果确诊为脑脊液时,尽量绝对卧床,避免一切剧烈活动,特别是会增加颅压的动作,可通过引流治疗脑脊液鼻漏。

3.5电解质紊乱

篇5

(一)术前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一般资料年龄、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

(2)既往史有无反酸、吸气、上腹饱胀及类似发作史。

2.生理状态

(1)局部疼痛部位、性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放射痛;有无腹膜刺激征、有无包块等。

(2)全身有无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腹腔积液等症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情况。

(3)辅助检查胆管系统相关检查及血生化检查结果。

3.心理状态

(1)认知情况病人对疾病的进展、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程度。

(2)心理承受能力病人对本次发病的心理反应,对手术过程、术后不适、预后所产生的焦虑、恐惧反应及程度。

4.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社会对病人的支持程度,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协助病人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选择舒适的卧位,有腹膜炎体征者宜取半卧位。

2.进食可以促进胆囊收缩,加重胆绞痛,因此,急性期指导病人禁食,病情稳定后,宜食用低脂、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疼痛的护理

(1)观察腹痛部位及性质变化如出现寒战、高热或腹痛加重,波及全腹,应考虑病情加重,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2)诊断及治疗方案明确后,遵医嘱可给予镇痛剂,以减轻疼痛。

4.高热的护理

(1)高热病人遵医嘱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加强营养。

(2)及时更换潮湿被褥,增进病人舒适。

(3)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

5.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静脉补液及抗感染药,防止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6.评估病人对疾病及手术的心理反应,耐心解释发病原因、医护措施、手术目的、预后及注意事项,给予鼓励、安慰以取得配合。同情、关心病人,减轻焦虑及恐惧心理。

7.术前常规备皮、置胃管、药物皮试、配血等。

[护理评价]

1.病人对疼痛的处理是否满意,有无疼痛加剧或反复发作。

2.病人的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3.病人是否情绪稳定,是否护理合作。

(二)术后护理

[护理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中各器官系统情况、引流管放置情况。

2.生理情况全麻者是否清醒、是否躁动、心电监护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呼吸情况;伤口有无渗血,各引流管引流液量及性质的变化:出入量的情况。是否舒适。

3.心理与认知情况病人及家属对本次手术的满意程度,能否适应监护室环境,对手术后各种不适的心理承受程度,对手术后及康复出院后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并记录。

(2)观察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体液平衡。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腹腔引流管引流液性质及量的变化,如果短时间内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应立即通知医师,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4)观察病人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有无四肢发凉、出冷汗等休克症状。

(5)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腹痛等表现。

2.维持腹腔引流管效能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堵塞及脱落,每1~2小时挤压1次,避免逆行感染。

3.呼吸道管理

(1)全麻未清醒者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

(2)指导并协助有效咳痰及深呼吸。

(3)病情稳定后可取半卧位,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

(4)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吸入后协助拍背排痰。

4.及时评估病人舒适状况。协助取舒适卧位并定时翻身;向病人解释疼痛原因及应对方法,必要时,应用镇痛剂以减轻疼痛。

5.制定活动计划,预防并发症,最大程度地恢复自理能力。

(1)卧床期间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生理需求。

(2)指导病人行床上功能锻炼,如足背伸曲运动,预防术后并发肌肉废用性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

(3)术后视病情指导并协助病人早期离床活动。

6.加强营养,促进康复术后禁食,肠蠕动恢复后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饮食。肝功能不良者给予适量蛋白饮食。:

[护理评价]

1.疼痛是否缓解或能耐受。

2.病人排痰是否有效,肺部呼吸音是否清晰,血氧饱和度是否正常。

3.病人是否自述舒适感增加。

4.病人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保证,自理能力是否逐渐提高。

篇6

我科使用的是日本FUJINONER—270T型电子喉镜,连接JVC彩色监视器,配电脑图文工作站,耳鼻喉科综合治疗台。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我科共对132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进行了表麻电子喉镜下声带肿物摘除术,其中男性65例,女性67例,年龄11—78岁,平均年龄45.5岁,术后经病理证实声带息肉91例,声带小结41例。

1.2.1麻醉

患者取坐位,利用耳鼻喉科综合治疗台上的高压喷枪,对鼻腔喷洒1%麻黄素及1%丁卡因,各喷鼻2次,两次喷鼻时间间隔为3—5min,口咽及喉咽的麻醉用1%丁卡因喷2-3次,间隔时间和喷鼻法相同。

1.2.2手术

术中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肩下垫枕,头略后仰,下颌抬高,用75%酒精棉球行颈前区皮肤消毒,用5ml注射器抽取1%丁卡因2ml行环甲膜穿刺,回抽有空气,表示针尖已进入声门下区,迅速注入药物1-2ml,拔出针头,用棉球压迫皮肤穿刺点片刻,令患者坐起咳嗽,将咳出的药液吐出,此时病人的声带、室带、会厌喉面粘膜均被充分麻醉。然后经鼻腔插入电子喉镜,尽量吸尽咽喉部分泌物,当窥清病变部位,配合医生采集图像,再递送活检钳,放入喉镜侧孔,钳头伸出镜头约0.5cm,张开钳口,使钳口平行或与声带呈45°夹角,将声带肿物纳入钳口,一次或分次取出病变组织,钳取时勿过深,以免伤及声韧带,致术后声音嘶哑改善不明显,然后修平声带边缘粘膜,术毕取出活检钳及喉镜。

2护理

2.1术前护理

术前患者常有紧张情绪,担心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复发等心理问题[1],同时缺乏对电子喉镜的认识,我们需热情接待新病人入住病区,做好入院宣教及电子喉镜下声带肿物摘除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的顾虑与恐惧,加强护患沟通,以得到患者的支持及理解。术前4h禁食禁饮,以免造成术中误吸,术前半小时遵医嘱肌注阿托品、鲁米钠那,有利于病人术中镇静,减少咽喉部分泌物。

2.2手术中护理

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在手术床旁,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垫肩,头后仰,使下颌抬高。对于老年人或颈椎有疾病的患者,可不用垫肩,平卧头后仰即可。嘱病人与医护人员配合,护士应分散患者注意力,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配合医生抢救。本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消除其恐惧心理,术中手术顺利,无出现任何并发症。仅1例因声带息肉较大,未能一次性切除病变而改行全麻支撑喉镜下手术获得成功。

2.3手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嘱其卧床休息,2h后可进软食,不可太烫,术后一、二日如有痰中带血或涕中带血,不须特别处理[2],术后2周内尽量少说话,戒烟酒及辛辣饮食,给予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雾化吸入,一日一次,静脉滴注抗生素和激素,注意口腔卫生。

3.电子喉镜的清洁、消毒

3.1一般清洗

从患者喉腔取出喉镜及活检钳,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用流动水彻底冲洗管道,拆下活检入口阀门,通过管道抽水5-10秒钟,用随机提供的刷子插入喉镜侧孔,刷洗整个管道,再将管道空吸以求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将擦干后的喉镜及各部件放入1:200酶洗槽中,用注射器从喉镜侧孔注入多酶清洗液,冲洗整个管道,将喉镜各部件及活检钳浸泡在多酶清洗液中3-4分钟后,用注射器抽取清水彻底冲洗管道、喉镜的外表面。然后空气冲洗残留在仪器管道中的多酶清洗液,最后用纱布轻柔的擦干。

3.2严格消毒

将清洗干净的喉镜、活检钳、活检入口阀门放入2%戊二醛消毒槽中浸泡,用注射器将管道内灌满戊二醛溶液,30分钟后取出。用无菌水对喉镜及部件、活检钳等进行彻底冲洗。安装抽吸控制阀,吸入空气去除管道残留水分,用无菌纱布轻柔的擦干目镜及物镜,将喉镜悬挂于无菌柜中备用,同时活检钳送消毒室高压蒸汽消毒。

4讨论

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良性增生性病变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使用电子喉镜对其进行手术摘除具有准确、彻底、微创、术后反应轻等优点,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电子喉镜的严格消毒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术后感染的关键。

护士在围手术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语言交流,以减轻其紧张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术前4h禁食、禁饮以免造成术中误吸,肌注阿托品可减少唾液分泌,肌注鲁米那钠及术前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对手术的恐惧感,更好地配合术者完成手术。环甲膜穿刺给药,使喉腔粘膜被充分麻醉,术中患者声带处于静息状态,是整个手术中关键的步骤。

术后电子喉镜的清洗及消毒是喉镜室护士必须掌握的知识,在专用毛刷刷洗活检孔道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多酶清洗液应现用现配,每清洗一条内镜后即更换,同时清水冲净多酶洗液后,应用无菌纱布擦干内镜及各部件,再放入2%戌二醛消毒液中,以免稀释消毒液,达不到消毒目的。喉镜的操作部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酒精擦拭消毒,活检钳可多条备用,消毒后送压力蒸汽灭菌,灭菌后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储存备用,喉镜室要定期空气消毒,专人管理。计算机工作站和打印机应置于检查室外间通风处,以增加仪器的使用寿命[3]。

参考文献

1黄茂华,袁雪琴.浅谈声带息肉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杂志,2002.19(

篇7

1观察

全麻苏醒前,应有专人看护。在全麻完全苏醒前注意监护生命体征、循环、神志的变化。应保证氧气的供给,连接监护仪的各条导线,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开放静脉,监测肛温、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听取麻醉师介绍术中情况。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苏醒,应密切监护[2]。

2护理

2.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要在手术前开始。多数患儿为初次手术,他们对手术缺乏认识,较大的患儿可能有紧张、焦虑,甚至恐惧。较小的患儿也可受其家属的影响表现烦躁、哭闹不安。因此护士应该在手术前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根据患儿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结合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的介绍与其疾病有关的基本医学知识,讲解手术麻醉苏醒期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应措施。取得患儿的理解,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绝望感,使患儿及家属都能积极配合治疗[3]。

2.2预防意外损伤全麻苏醒期常出现躁动、意识不清、幻觉等表现。患儿常会不自觉地拔除氧气导管、胃管、静脉点滴等。因此应对患儿进行保护性约束,双手进行功能位的固定,一旦躁动发生,应明确原因,去除诱因,耐心解释及安慰患儿,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剂[4]。

2.3呼吸的观察及护理

2.3.1手术后带气管插管回来的患儿根据病情及麻醉深浅选择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连接气囊给氧。在未拔除气管插管前,应保证气管插管固定牢固,患儿须安静,以防止患儿因躁动导致气管插管脱出。也应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氧气的供给。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拔除气管插管。

2.3.2手术后未带气管插管回来的患儿应使其平卧,肩下垫一肩垫,头部后仰,下颌抬高,保证气道开放,防止因舌后坠引起窒息的发生。必要时可以放置口咽通气道。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可以去除肩垫,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宜卧位。

2.3.3对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应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注意观察患儿呼吸的频率和节律,有无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的发生,一旦发生应保持患儿安静,减少耗氧量,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和激素类药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2.4呕吐的观察及护理手术后应保证胃管放置位置合适,并开放胃管,定时抽吸胃液。一旦患儿有恶心、呃逆等表现时,应将患儿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抽吸胃液,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

2.5体温的观察及护理术中暴露过久,低温麻醉等可使患儿术后有寒战、体温不升、末梢循环差的表现,应注意保暖,并逐步复温,在复温的过程中防止烫伤,同时注意体温的变化避免高热的发生。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也有一些患儿麻醉后受药物的影响出现高热的表现,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应用物理降温,尤其注意头部降温,以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3讨论

在全麻苏醒期护士密切的监护能预见一些护理问题的发生,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可以降低护理问题的发生的几率,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使得患儿顺利度过全麻苏醒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姜寿葆.外科学及护理.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7-68.

篇8

2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患者返回ICU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肺部,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警惕发生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并做记录,便于每班护士交班时能及时发现气管插管是否脱位。我们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带适度固定好气管插管,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摆好患者后,连接呼吸机并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脏手术后患者多数循环、呼吸状态不稳定,尤其体外循环后肺部分泌物增多,又因人工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量会大大增加[2]。所以,呼吸道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肺部通气,维护心脏功能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吸痰操作是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吸痰不及时或吸痰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并发症,影响术后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频繁或定时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造成患者不耐受和对抗,往往痰液较少,效果不明显及带来不必要的刺激。因此,机械通气期间护士应按时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每30min1次。听诊发现痰鸣音可以及时发现气道内的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最佳的吸痰指征[3]。吸痰前后充分的给纯氧1~2min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吸痰时间要短,控制在10~15s,连续多次吸痰之间要充分地给纯氧吸入以增加氧的储备。吸痰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吸痰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口唇颜色,出现血压下降,SaO2<95%,心率增加、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停止吸痰,接通呼吸机并给予高浓度氧,并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2.3气道湿化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要防止分泌物黏稠及形成痰痂。吸入温热的气体可以减轻气道黏膜的刺激,减少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加强气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防止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障碍,湿度98%~99%,温度31℃~33℃[4]。对于痰液黏稠者可持续湿化,间断雾化吸入,稀释分泌物,利于痰液排出。

2.4心理护理ICU病房患者往往由于环境陌生,且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患者不能说话而感到恐惧和孤独。因此常有着急、急躁或挫折等心理反应。此时要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告诉患者拔管的时间,不能说话是暂时的、病情好转的结果等;及时捕捉交流的愿望与信息提示。机械通气患者常常感到口干口渴。护士应当主动倾听患者口干口渴所诉的痛苦,并及时采取措施。要留心观察与分析眼睛、面部表情、口形和手势所表达的信息,可制作一些图片、词板或会话卡,关心体贴患者,同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患者以鼓励、安慰,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定时做血气分析,我们体会血气分析固然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但并非十分可靠全面,护士应全面观察临床动态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勤查X线胸片,并与前日做对照,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会同医生选择最佳拔管时机,既要把握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时机,又要保证安全。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并且由于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因此不能达到有效咳嗽[2],分泌物易于蓄积而导致呼吸道不通畅,造成二氧化碳蓄积。此时呼吸道给予正确、合理地护理可改善心肺功能,达到促进治疗的目的,也是恢复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00.

2张会芝.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适时吸痰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6.

篇9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术;肝癌;护理研究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开展了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的手段即用导管经胃网膜右动脉或经皮肤穿刺腹动脉作选择性脾动脉插管后再注入大剂量化疗药物。此法在于直接注药物到病灶部位,随后一部分药物经胆道排入肠道,通过肠肝循环,可再次入肝,形成肝内第2次药物浓度高峰,这样在病灶周围就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浓度高峰。另一部分药物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器官,由于化疗药物特异性低,杀伤作用大,故在整个化疗过程中将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毒副反应,现将TAE术后护理方法研究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本组病人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32~75岁,其中1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水。灌注后6~12天出院,无灌注时死亡,除2例癌细胞转移死亡,存活39例,其中12例做第二次灌注,5例做第三次灌注。

1.2方法根据患者的和肿瘤的部位选择合适的导管,经皮穿刺股动脉到肝固有动脉,或选择插管至患侧肝动脉进行栓塞,然后将低黏度40%碘化油20ml与76%复方泛影葡胺60ml抗癌药物(如5-FU、阿霉素)溶液通过导管注入到肿瘤供氧动脉,观察显影变化情况。治疗结束,穿刺处加压包扎、固定,患肢制动,绝对卧床24h。

2理论依据

肝脏接受双重血运,其中门静脉70%~75%,肝动脉供血25%~30%,但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90%靠肝动脉。肝动脉栓塞后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90%,因而栓塞治疗可使肝癌细胞坏死,从而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3术后护理方法

研究因肝动脉栓塞后使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也减少,故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TAE术后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栓塞后肿瘤坏死及一些正常组织的死亡,患者在短期内可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加强术后护理成为保证疗效的重要一环。

3.1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对“癌症是不治之症”的恐惧心理,以现阶段治疗癌症的方法来鼓励患者接受治疗,消除恐惧,愉快的接受治疗[2],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取得家属的支持配合。

3.2局部渗血及渗液一般术后穿刺部位压迫2~6h,卧床休息24h防止局部渗血,敷料包扎要完好,术后24~48h换药。

3.3下肢动脉栓塞形成术后术侧肢体伸直24h防止穿刺部位有血栓脱落阻塞足背动脉,同时注意观察术侧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并与对侧对比有无差异,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3.4胃肠道反应由抗癌药物对胃肠黏膜的直接毒性损害引起,护理要注意观察呕吐物色、质、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一般术后给予盐酸阿扎丝琼10mg静脉推注,呕吐严重者可在500ml输液中加入胃复安、维生素B6。必要时枢复宁8mg加20ml生理盐水静注,可减轻恶心、呕吐。术后补液1500~2000ml,补钾1~3g,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3.5高热发热是机体对坏死肿瘤组织吸收的反应。多数病人手术后4~8h体温开始升高,发热一般持续3~5天,为低热占90%,不需要特殊处理,只有少数为中等发热或高热持续时间为1周左右,占10%以下,一般常规给予抗生素,采用物理降温,多饮水,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并给病人勤换内衣裤,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

3.6吸氧治疗TAE术后正常肝细胞的血流量减少,若增加门静脉氧含量可增加肝细胞氧的供给。因此,术后常规低流量吸氧24h,使肝功能尽快恢复正常。

3.7腹痛腹痛是灌注化疗术后常见并发症,是由于肝动脉栓塞后肝被膜增大所致。一般为右上腹持续性钝痛,烧灼样痛,持续3~5天,如发现疼痛症状加重,立即报告医生确定无胆囊损害后,方可应用止痛药物,护理应注意观察病人腹痛情况及全身表现。

3.7低血压低血压主要是泛影葡胺过量所致。术后病人回病房后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了解术中情况特别是泛影葡胺的用量情况,给予心电监护并准备好抢救药物,定时巡视病人,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8支持治疗栓塞治疗后应注意补充高渗糖,补充营养,以减轻肝脏负担,减少肝糖原的分解。每日总量给予分段输入,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高渗液对血管的刺激。

4讨论

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整个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全身性毒副反应,如造血功能障碍、胃肠道不良反应、恐惧心理等,这些反应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前应给予支持治疗,纠正并发症,向患者介绍治疗的方法、适应证、注意事项等。术后正确选择饮食,鼓励患者进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高植物蛋白的膳食,少量多餐。在介入治疗前后应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所以,在进行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给予特殊的护理,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篇10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需在科研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护理理论。护理人员只有将5%-10%的工作量用于科学研究[1],才能真正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应用于护理科研管理中,这是一种探索式和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我院自2007年1月采用PBL学习模式对护理科研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改变了以往的科研状况,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科研素质。现介绍如下:

1 一般情况

全院有职称并在护理岗位上的护士119名,其中>40岁有15名,>30岁有50名,<30岁有54名;高、中级职称48名、初级职称71名;现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69名(本科9名、大专60名),中专学历49名。整体情况分析,护理人员年龄偏小,对外界知识接受能力强,整体理论知识较扎实,自我要求较高,是一支充满朝气的年轻队伍。

2 实施方法

2.1 指导科研思路、制定科研计划:①分层管理[2]:科研是护理部管理工作中必抓质量之一。根据护士对科研认识,科研态度与科研水平,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端正,但缺乏科研水平者。第二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不端正,但有科研水平者。第三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不端正,并缺乏科研水平者。第四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端正,并有科研水平者。第三类为最为难管理的人群,尽量避免其消极态度影响他人。第四类是最为优秀的人群,选出第四类人群做组长,尽量让其展示优势,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护理队伍的科研氛围。总之,分别针对不同类人员进行管理。②成立科研学习小组:重视人才培养和开发,培养一批科研能手,成立多个科研学习小组。首先从主观上消除对自身职业的误解的误区,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从客观上尽量创造受教育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护理教育是护理科研发展的基础,只有教育跟上了,护理科研才有学术保障[3]。护理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应用[1]。护理教育提升可采用学历教育,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讨论等各种措施。③制定计划:大组长将研究课题分成几个问题,检索文献,筛选并分类,制定教学科研目标及方法,联系场地,经费预算。科研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4],建立护理科研基金,规范护理科研的管理。院部建立科研基金库,专门为科研提供部分费用支持。使科研的范围能探讨的更大,更深。

2.2小组组讨论会及个别指导:小组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包括组员汇报课题进展,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讨论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设计了课题目录,搭建内容框架。还比如在围手术期患者的聊天需求情况调查现场,小组成员共同解决调查中面临的沟通问题。病人学历、年龄、手术情况等都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影响因素,沟通需因人而异。组员先按要求进行独立调查,遇到问题由组长示范,然后讨论,组员再独立调查,组长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再汇总讨论。此外,针对有的组员思路活跃,主动学习兴趣高等特点,组长也进行个别指导。

2.3查阅资料、利用院内网站、资源共享:①建立每周“论文导读”制度:论文导读流程分为六个步骤。首先第一步查阅资料,其次第二步确定“论文导读题目”,第三步宣读选定论文,第四步阐述论文阅读体会,第五步交流讨论,第六步总结。②订阅核心刊物,建立书刊借阅制度: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搞护理科研太深奥的想法。通过阅读文章,对护理科研论文撰写有所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经常超负荷,下班又陷入沉重的家务劳动,造成视野变小,信息量少。通过借阅制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护理人员提供最便捷的信息,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动态。③建立随身小手册:护理论文的选题来自平凡的护理工作[5],在工作中要善于提高科研的意识,培养科研的灵感,随时发现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以“为什么”的形式记录在随身小手册,作为论文立题的依据。通过研究和探索,不断地提升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最终,提高全院护理水平。举例:围手术期患者的聊天需求情况调查有利于小组成员提高沟通交流及调查研究能力。聊天护理是一个新型未成熟的概念,有文献报道是指将朋友聊天、拉家常等沟通方式贯穿于患者住院诊治的全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地将患者的躯体治疗、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技术融为一体,适时适地适度地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6],联想到将之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④培训利用计算机医学文献检索的技能: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已从传统的手工检索发展到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并存的时代[7]。各科室出资购买《中国知网》知识服务卡CNKI,培训护理人员在家也能轻松上网查阅文献。⑤拟建立院网“英语角”:外语水平直接影响护士对外国文献的查阅,影响对国际护理发展动向和本专业情况信息掌握的水平。医院建立“英语角”英语交流的平台,使年轻护士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有提高英语水平的场所。

2.4撰写论文、投稿与发表:①定时督促论文撰写的进程。制定初步撰写论文的进度表,第一季度初步完成“立题”,第二季度完成资料的收集,第三季度完成数据的整理,第四季度完成论文的撰写。②定人管理杂志橱窗内杂志和参考书籍,定期更换阅读橱窗内杂志,保持橱窗内书刊整齐,无积灰。

2.5科研效果评价与考核:①富有竞争力的奖励制度:[Ⅰ]院部有专项奖励制度。分别对科研获奖事项,文章撰写的数量、发表在何类杂志都有明细的奖励规定。每年年终总结将个人科研获奖及情况作为评定的重要指标。[Ⅱ]根据“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心理理论,满足优秀人员的各自理想的实现。使优秀人员能更自觉的积极投入科研工作中。②通过以上工作,科研组每位工作人员树立个人的科研发展目标。年终根据个人计划进行考核。每个人明确自身优点、缺点和存在的差距,自觉地加强自身培养。尽量拉近与第四类人群的距离。而第四类人群再接再厉,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带动全院科研工作和树立榜样。

3 结果

“PBL模式”实施前后论文撰写情况比(表1)

.

*表示P值﹤0.05

“PBL模式”实施前后科研获奖情况比(表2)

.

表1显示,实施“PBL模式”进行护理科研管理后,撰写论文的数量有显著的增加。高学历的年轻护士撰写论文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成为护理科研强有力的新生力量。表2显示,实施“PBL模式”进行护理科研管理后,护理科研的获奖次数明显增多。有些护理单元正积极申报市新技术引进奖,整个护理队伍洋溢着欣欣向上的科研氛围。

4 讨论

4.1 “论文导读”提高护理人员群体科研素质

首先第一步查阅资料。通过各种渠道的文献查阅,既掌握文献查阅的技能,又了解当今国内外护理发展趋势。其次第二步确定“论文导读题目”,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挑选最为适合交流,对临床护理工作又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和研究。第三步宣读选定论文,锻炼口述者在大场合的口头表达能力。第四步阐述论文阅读体会,共同学习回顾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和要点。第五步交流讨论,共同探讨热门话题,寻找是否有可写的新论题。第六步总结。通过每周的论文导读,了解各种论文撰写的“格式”,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通过论文交流,开拓立题的思路,了解护理的最新动态,提高护理质量和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4.2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

护理人员有无科研意识和科研意识的强弱、自觉性的高低,是开展护理科研工作的首要条件。以往,虽也订阅许多护理杂志,但由于部分人员对护理科研的错误认识,护理杂志被作为摆设,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现通过“PBL模式”的管理,了解到科研的选题就是来自平时的临床工作。护理科研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实践工作密切相关的。其实身边有许多可以立题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正确认识到只有科研才能促进护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

4.3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PBL模式”的管理让每个护理人员都有很明确的努力目标,鞭策自己不断往前。只要有空暇就借阅护理刊物,从以前“要我读”到现在“我要读”。 立题方面,从以前“没题可写”到现在“来不及写”。 撰写论文从以前“我不想写”“不知如何写”到现在“我想写” 、 “原来可以这么写”。整个护理队伍洋溢着轻松的积极向上的科研气氛。

5.小结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强调从问题着手,学习者需要去探索哪些是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总之,运用“PBL模式”在护理科研管理中,加强了护理人员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提高整体科研水平,改变了以往的科研面貌。使全院护理队伍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学习气氛。

参 考 文 献

[1]胡江雁,胡文娟. 困扰我国护理科研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护理研究,2006,6(20):1495-1497.

[2]纲目编著.现代管理“五常法则”.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179.

[3]刘明.邵薇薇.我国护理科研滞后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0,15(9):646-648.

[4]牛小玲,韩忠福,秦力君,等.抓护理科研 促学科发展[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0(10):686-687.

篇11

 

产妇临产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而临产时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正确护理对产妇顺利分娩,产后母体恢复及母乳喂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即可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同时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本文就初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一简要的分析概述。

1 心理状态分析

1.1 待产期

1.1.1 恐惧心理 自怀孕到分娩这段时间里,她们经常从同事、同学、亲朋好友及书本等处接受到有关妊娠、分娩的信息,而这些人往往将个人的经历加以渲染、夸大,对分娩这一必然过程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恐惧感,常常感到害怕、恐惧和紧张,加之对医院环境不熟悉,更加重了这种感觉。部分年龄较大者认为自己年龄偏大会难产,而一些高危孕妇(巨大儿、骨盆畸形等)需手术结束分娩者,因为对手术不了解,惧怕麻药会对胎儿及个人产生不良影响,另有部分初产妇因对胎儿性别的企盼(多见于独生子或纯女户家庭)以及惧怕胎儿畸形等,导致初产妇产生紧张、恐惧心理[1]。

1.1.2 焦虑心理 产妇入院后都希望尽快分娩,早日出院,但因个体差异,胎位、胎儿大小、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初产妇到预产期时无临产征象,就会认为到期不分娩是一种异常现象,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担心胎儿是否有问题,自己分娩是否会不正常等。还有部分经济困难者,害怕不及时分娩会增加经济负担,因而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复杂心理。

1.2 临产期

1.2.1 烦躁心理 初产妇临产时由于剧烈阵痛,加之疼痛却有增无减,会觉得这段时间漫长无边。尤其是进入待产室后,身边无家人陪伴护理论文护理论文,产妇易出现烦躁不安的心理,常常表现为大喊大叫、哭闹,不由自主的寒战、出冷汗等,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1.2.1 怨恨心理 临产时的剧烈疼痛,会让产妇难以忍受,将这种疼痛怪罪于腹中的胎儿,企望能尽快处理掉胎儿或期望医护人员或家属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或缓解这种疼痛,而这种愿望一旦无法实现,就会认为家人及医护人员对她痛苦置之不理,而产生怨恨心理论文下载小论文。

1.3 分娩期

1.3.1 害羞心理 分娩期因产妇此时宫口已开全,疼痛感稍有缓解,但是因抬头下降,坠胀感明显,产生便意,此时需要用腹压和肛提肌的力量,但是产妇往往因为惧怕大便(害羞)而不敢用全力,导致产程延长。

1.3.2 无助心理 第一产程较长时间的疼痛,会使产妇消耗很大的体力,到第二产程时,助产人员要求产妇配合尽可能地向下屏气,而体能不足而出现疲乏无力,不能很好地配合,有时受到助产人员的呵斥或责备等,产妇往往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产生孤独无助的心理。

2 护理措施

2.1 待产期 首先对新入院产妇,护士要热情接待,态度要和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周围环境、病室的设施及住院的各项制度,减轻或消除其紧张情绪。其次向患者讲解分娩的一些知识及注意事项,使产妇对分娩这一生理过程有一正确的认识。让产妇及家属适当了解一些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细致的说明,使产妇有所了解,主动配合,在进行操作时做到轻、细、稳。在进行交谈时,要使用文雅和气、通俗易懂的语言,态度要亲切、和蔼,使患者对你产生信任,使其精神、情绪都得以放松,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从而平静地过渡到临产期。

2.2 临产期 临产后患者常常有较强的不适感和疼痛感,甚至有些体质较差或痛觉敏感者更是觉得难以忍受,因而心情烦躁,大喊大叫,并产生恐惧、孤独感,甚至怨恨情绪。在此期首先护士要有强烈的同情心,不能对患者的哭闹、喊叫等行为责骂或者是熟视无睹,漠然置之,应针对其恐惧心理进行安慰及心理开导,消除其恐惧心理。其次有意识地与患者多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给予一些生活上的帮助,使患者能用自身的意志克制自己的行为,对部分极度烦躁、恐惧的患者,可酌情让家人陪伴,使患者获得一种安全感,必要时可使用一些镇静剂,帮助患者休息,同时给予安慰,体贴和鼓励的语言和行为引导护理论文护理论文,使患者感到受到了尊重、关心和重视,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证充沛的精力,顺利分娩。

2.3 分娩期 分娩期因宫口已开全,疼痛感相对减弱,而下坠感和憋胀感增加,并伴有便意,此时护士应耐心安慰,告知有便意是正常现象,不必紧张,也不必要害羞,在应该用力时大胆地向下屏气,并告知胎儿在产道时间过长的危害性,讲解分娩时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并询问是否口干,是否需要喝水等,尽可能满足产妇的正当要求,在宫缩间歇期可告诉产妇全身放松休息,适当地应用表扬、鼓励的语言,帮助初产妇解除畏惧、害羞、无助心理,使其放松心情,配合助产人员安全分娩。

3 小结

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产妇的各种心理反应程度。在整个产程中要热情接待孕妇,关心孕妇,做好孕产妇正常分娩知识的宣传,讲解影响分娩的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孕妇各方面的情况,多安慰、多鼓励,消除其陌生、恐惧、不安全感,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平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