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30 04:05: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连锁经营现状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世界上第一家近代连锁店——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于1859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正规连锁公司。此后不久,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了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了连锁经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连锁业不仅在量上发展很快,而且从零售、餐饮等行业渗透到各种服务业,并且经营趋向国际化。
我国的连锁业起步较晚。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我国拥有连锁体系5000多个,是世界上连锁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各类连锁门店约10万家,占零售业和餐饮业总额的20%,并且还在以年递增35%的速度持续发展。然而连锁业的发展速度还是难以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现实。
但与连锁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由于行业发展过速而人才培训机制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按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人才荒,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望提供人才补充。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目前来看,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而开设连锁经营管理这一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所以说专业建设成为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科技含量高是连锁经营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能懂得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以适应现代连锁经营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人员需求过猛,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学校教育或培训,不少管理人员虽然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但远远适应不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近年来,连锁经营的迅猛发展给高等院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以指导连锁经营管理实践。就目前来看,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且以专科院校为主。由于是新增专业,毕业生人数也相对较少,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现在还很少,这种状况与连锁业急剧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专业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连锁经营所需人才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培养:一是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培训,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二是鼓励先进企业采取国外连锁企业的办法,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根据连锁企业的实际需要,对原有企业的员工进行连锁经营实用技术的培训。三是依托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种方式是最切实可行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这也就对我们院校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强化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建立连锁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基地,有条件的院校应考虑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见,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
正是因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高校应当发挥其优势,培养更多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企业服务。下面拟从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实验实训室建设四个方面分析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订单式”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式”,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企业定期派资深人士指导校方教学工作和提供实习指导,校方则按照企业要求有选择地录取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式办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有效地解决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需矛盾。这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理论教学在学校,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实践教学在企业,充分发挥现场和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在培养学生技能上的作用,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获得操作能力;企业对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录用。
订单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跑“订单”,其次是按企业人才“订单”开设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加大实践操作训练,做到“少理论,多实践”。在师资建设上,也可以考虑按“订单”要求组建,保持文化课教师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合理流动,学校需要的专业教师可在社会上、行业中聘请。推进订单式培养思路,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形式必须更加灵活。在教学实施中,可以采取学分制培养,扩大“订单式”办学规模,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3.2“2+1”培养模式
“2+1”培养模式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模式是顶岗实习“2+1”或“2.5+0.5”,简言之,就是高职三年学制,用“2”(“2.5”)年完成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学习,“1”(“0.5”)年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
“2+1”培养模式将会实现“多赢”,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实习上,还体现在与企业、各地政府、行业组织的联系上。在实习生驻企期间要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保证学生的利益,让实习生有不同的“冷暖”体验,为就业积累经验。同时避免只顾学校自身利益而损害它方利益的短视行为,要积极协调各方的关系,积极探寻完善的相应方法与措施。
3.3“弹性学期制”培养模式
“弹性学期制”是将一学年分为几个学期,利用灵活弹性的学期实现工学结合。此类模式的目的不是直接解决学生的就业岗位问题,而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对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由于受市场季节性波动的影响,连锁企业对学生顶岗实训的需求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段有较大波动。连锁企业均对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表示欢迎;受春节、中秋、国庆、“五一”等节假日的影响,企业希望的顶岗实习月份多在1、2、10、12这几个月份。学校既要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利益。只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利益,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使参与者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实现“多赢”,工学结合模式才能顺利实施。基于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将传统的3学年、6学期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的周期要求改革为弹性学期,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置学期起止时间,这就是“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
3.4实验实训室建设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企双方利益,校企双方共赢是建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的基础,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机制保证,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最终目标。
校企双方应关注对方利益,满足双方的合理需求,实现校企共赢。对于学校而言,在确定企业实习基地时,应着重考察该企业基本条件是否符合实践教学的要求。只有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才符合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实习基地的宗旨是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十分突出,应当有所改革。
4结论
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建设这一专业的时候,应采用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1 岑丽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探讨[J].商业经济文荟,2006;(4).
一、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分析
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其中的特色专业,主要的目标是为一些连锁经营企业、门店的管理和技术岗位输送高素质、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一般来说,该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展时间较短。连锁经营企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有一定的背景,与国外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是分不开的,但是我国在引用连锁经营的理念上时间比较短暂。(2)技术要求高。结合连锁经营的特点来说,连锁经营企业要有成百上千的连锁门店以及小的分公司。(3)需求量较大。近年来,连锁经营企业发展速度较为迅速,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更是缩短了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时间,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连锁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加入到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中。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改革途径探究
1.明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只有具备明确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目标才可以有效地指导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工作,使之打破传统的改革理念和思想,在引进国外的先进的专业改革理念的同时加入自己的特色。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勇于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改革道路。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制定好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岗位的不同需求设置实践性教学课程,并且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要对实践教学的质量做好监督,在整个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实践教学中,这是值得深思的教学改革难点。应该打破传统教材内容的限制,对整套课程进行全面的专业配套教材设置。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材设计更加科学
在经营连锁管理专业的改革中,教材的科学化、专业化是重点。目前,就教材的设置而言应该是在结合多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国外的连锁经营管理理念,结合我国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全面建设更具有专业理论的教材体系。同时,教材的编订应该遵循实践性、专业性原则,引进当今最新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力求打破传统的基础课程教材中的理论体系,更加追求经营连锁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另外,应该注重经营连锁管理专业课程中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加入更多的实践性内容。
3.壮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能否实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重要保证,要建成一支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师资队伍,切实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质量。充分利用现代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地完善和调整师资队伍建设结构,以便建成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适应连锁职业人才培训要求的专业师资队伍。也就是说,要提高经营连锁管理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教学内容更现代化。旨在通过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教研和教学改革实践中,鼓励培育专业的教学骨干教师。可以聘请在该方面资质较高的专业教师,同时每年还要组织有资质的年轻教师进修,建设一批批具有高专业素养以及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下,鼓励教师利用好现代的科研技术成果,例如多媒体、仿真模拟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帮助教师可以提升教育业务水平,利用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除此之外,要做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实时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在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的刺激下,不断优化教学环境。在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最终建成符合专业教学实际情况、高素质、专业性极强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
4.创造良好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校内和校外环境
2)专业现状.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163人,目前每年计划招生70人,近2年来,第一志愿上线率均在80%以上,报到率超过85%,就业率均超过95%.培养和输送了160名毕业生,但60%以上的毕业生暂未从事与连锁经营管理相关的工作.因此对在校生就业尚未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2专业剖析及定位
2.1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学生学风不佳,就业差强人意.学生对专业认识迷茫,学习主动性差,过多依赖学校和老师.毕业后未能从事连锁经营相关工作,示范效应不够.2)师资队伍建设严重不足.连锁经营管理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5人,理论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社会实践经验比较缺乏.3)实习实训工作有待提高.近年来,我校为商贸系建立的实训室,能够提高学生的一些操作技能,但是无法取代学生走出去实习.而且,认识实习对学生的作用有限,学生实习基地的建立应提上议事日程.4)专业建设与本科教育有差距.我校多年来志在升本,为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出专业特色,我校连锁经营专业应重新审视.
2.2专业基本定位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立足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实际,培养具有与现代连锁经营企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创业精神,精操作、会营销、能管理,能够胜任连锁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全国己经有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其他高校几乎都是基于以上岗位群进行专业定位.但是,这种笼统的定位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我校,从专业建设的目标清晰化角度出发,我校的专业基本定位应重新梳理.我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应基于以下4类职业发展系列:
一是门店营运管理类:第1阶段(营业员、收银员、理货员、客服人员)第2阶段(柜组组长,楼面主管(经理)第3阶段连锁店店长)第4阶段(区域经理,总部经理).二是配送管理类:第1阶段(一线操作技术人员)第2阶段配送中心基层管理)第3阶段(配送总监).三是物流企业管理类:第1阶段(助理物流)第2阶段(分部门物流主管、业务经理等)第3阶段(区域物流经理,物流企业总经理).四是总部或管理咨询公司的连锁加盟、销售策划与促进类:第1阶段(企业策划、质量管理)一第2阶段(连锁管理培训,特许经营管理师)第3阶段(连锁店总部高级管理人员,连锁店店长)
2.3专业特色定位
我校要想建设有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从配送中心的配送与物流管理角度进行专业特色定位.
第一,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加快流通领域的改革,大力推进连锁经营,国家经贸委办公厅早在2002年就制定了《全国连锁经营“十五”发展规划》特别强调了要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逐步提高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的比例.大型连锁企业要重视配送中心建设,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合理确定配送中心规模,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体系.积极发展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满足各类连锁企业的需要,形成社会化的高效运转的配送网络.
第二,配送对于连锁业的重要性.统一配送是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部分.连锁商业物流相对于工业物流和商业零售物流的特点有.一是变价快.即商品的进货价格变动快:通常连锁超市经营的快速消费品的价格随着市场供需的会有较快的变化,同时生产商或零售商的促销频繁引起经常变价.二是订单频繁.连锁零售的店铺多,订单频率高、同时有时间要求、有些小型的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三是拆零.供应商大包装供货,配送中心需要按照店铺的订货量进行拆零、分拣.四是退货.配送中心还有处理诸如赠品、退货(正品、残次品)等问题.五是更换.商品新増调换的频率也很高,増新品,调换滞销品.六是保质期.消费品通常有不同的保值期,需要有针对性的保质期管理.这些特点使得商业零售的物流要求更快的反应、更复杂的技术和信息支持.
连锁商业物流的主要方式是大型零售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以大零前沃尔玛公司独立投资建立的配送中心有200多家,专售商为主导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企业是沃尔玛为本公司连锁店按时按需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家乐福、麦德龙、西尔斯、吉西膨尼等国际大零售商,都建立有本企业体系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1".
第三,国内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所需.物流配送中心配送规模小,统一配送率低;物流配送设施不匹配,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物流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协调和一体化程度低;物流配送中心标准化程度低,运营效率低;专业人员缺乏,员工素质低12.我国配送中心的起步比较晚,参与研究的专业人员不多,在制定物流方案、实施管理、开拓物流市场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十分欠缺专业人才,而就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物流业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运输、仓储的概念上,还没有上升到物流服务的理念.我国部分大型连锁企业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但大多数信息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配送效率和对店铺的反应速度较低.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功能不仅仅仓储和运输,而且包括采购、运输、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及信息反馈等服务功能.目前,我国物流中心一方面缺乏对商品的深加工能力,限制了配送商品的品种;另一方面缺乏信息处理及反馈功能,对流通加工的导向作用不明显.由于物流信息系统薄弱,使各项功能的协调和一体化程度低.连锁经营“质优价廉”这一商业竞争的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第四,广州物流业发展的契机.2003年广州市政府颁布实施的《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3+5”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要求,重点建设黄埔、南沙、广州空港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芳村、白云、増城、番禺、花都五大区域性综合型物流园区.打造布局合理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131.
2.4学生就业的行业甄别
我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感到迷茫,究其原因就是对连锁企业到底有哪些?到底做什么不甚了解.因此,对该专业学生就业进行行业甄别.或应聘,或自主创业,本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有以下路径:一进零售企业.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式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社区购物中心、市区购物中心、城郊购物中心、工厂直销中心等.二做商用设施设备供应商.主要经营:超市货架;冷链设备;照明设备;安防设备;称重设备;職包装设备;其他设备.三做T技术设备供应商.主要经营:条码设备;PS软件;超市耗材.四做日常商品供应商.主要经营适合超市各种商品等.五进商业地产公司.为连锁企业提供商铺和物业服务的企业.六进物流货代公司.为边锁业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七进连锁类管理咨询公司.提供与连锁特许行业相关的咨询、调查、研究、法律服务等机构和中介组织.
3建设思路
3.1教学模块与课程建设
在新专业定位导向下,教学模块和课程设置应更加强化对于学生物流配送管理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培训,从源头上让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特色可循.
3.2实习实训建设
1)实训室建设.应将实验室分为:连锁经营项目任务实训室;连锁企业智能配送中心实训室:和实训内容也将围绕着这些岗位进行设计与展开.
2)实习基地建设.寻求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发挥我们学校处于广州的区位优势,联系国美集团、百佳、华润万家等连锁企业,宝供物流、邮政物流、联邦快递等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以及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等机构,力争建成几个本专业的定点实习基地.并建立健全实习管理机制.
3.3师资队伍
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讲解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鼓励专职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完成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协助企业解决日常营运管理问题,参与企业应用项目开发;聘请连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实习实训指导.
3.4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为社会人员以及合作企业的各类员工提供职业培训;实现企业与学校师资、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共享;鼓励老师带领学生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发连锁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加强同广州连锁经营协会、广东连锁经营协会等的联系,不断为我国连锁业的发展做贡献,形成独具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得到社会认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30-03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流通业态,产生于美国。由于它不受区域、文化传统、商业习惯的限制,很快传遍了世界,在一切具备条件的地方和领域都产生了连锁经营。在沿海等发达地区,连锁业的超常规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据调查,39.29%的连锁企业需要营运、采购、收银、市场策划、防损、仓储物流等人才,有82.14%的企业需要中层管理人员,而且扩张越快的企业,人才缺口越大。这种矛盾不仅仅是体现在量上而且是体现在质上,作者所在学校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于2003年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该专业十几年的建设过程中,作者曾调查了解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很多用人单位反映普遍的问题是,人才缺口很大,但不缺少一线的员工,最缺乏的是中高级管理人才,而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成为中高级管理人才,所需过渡的时间比较长。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就是,刚毕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高职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与就业岗位“零适应”,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仅靠学校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大量的社会实践教学。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技能分析
按照连锁经营管理职位分,连锁经营管理的初级职位有收货员、收银员、理货员、导购员等,中高层管理人员有品类经理、部门经理、店长、营运经理、采购经理等。各职位所要求的技能也不尽相同,具体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销售、促销、收银、收货、理货、盘点等技能,掌握了这些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零距离上岗,稍微高层次的专业职业技能包括门店开发、商品陈列、物流配送、门店运营等技能,掌握了这些,学生既有了在基层工作的技能,又具备了向中高层管理岗位提升的技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需要的众多技能足以说明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这些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只能靠实践教学来完成,实践教学必不可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按职业技能层次划分课分为: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见图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图。)连锁专业的实践教学按其性质划分两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其中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主要由校内实践教学部分完成,综合技能训练由校外实践教学部分完成。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实施过程
1.校内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1)制定教学计划。校内实践教学计划由课程主讲教师根据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和实践教学安排课表编制。主讲教师将校内实践教学计划(一式三份)于开课一周前送交专业教研室,审核后由教学科研处、教研室、主讲教师各存一份。(2)教学形式。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技能训练,其过程依次分为基本功训练、综合训练和独立操作三个阶段。(3)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过程分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现场总结四个阶段进行。组织教学主讲教师要记录考勤,填写教学日志、实训室使用登记表、分组、岗位安排和纪律教育。入门指导阶段,由主讲教师明确实践任务和要求、主要的岗位技巧、工具和软件的使用等。巡回指导阶段,主讲教师应主动逐个工位检查学生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耐心解答学生的提问,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场总结学生汇报操作情况和岗位技巧掌握情况等。(4)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从业能力,除了在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训练课题方面贴近职业化要求外,在实践教学全过程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以下职业观念的教育:安全生产观念、吃苦耐劳观念、团结协作观念、努力创新观念和劳动纪律观念。(5)撰写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应包括实训课题名称、实训目的或实训原理、过程记录实训结论或体会、指导教师评语、成绩评定等内容。实践报告由系教学管理办公室存档,实践成绩登记表送教学科研处存档。
2.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1)校外实践教学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由学校“校外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企业共同制定实,教学内容按企业岗位需求设置,教学环节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实施,并按企业需求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岗位技能、技术规范、作业流程、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规范教育。(2)校外实践教学形式。校外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顶岗实习和轮岗实习两种。顶岗实习时间是两个月,实习对象是本专业大二学生。每学期安排两个班学生到超市顶岗,助理店长和学生顶岗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的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实习学生都是从一线员工做起,实习过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回到学校,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践的重要和理论的不可或缺,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轮岗实习时间是一学期,安排在大三学生第一学期。进行岗位轮换。同时,采取阶梯式培训,对每一个岗位的训练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测评,合格后进入下一个岗位训练。根据学生训练情况,经过相关9个岗位测评,成绩优秀的学生岗位轮换可达到九个,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至少可轮换到六个岗位,充分体现企业通用的竞争上岗机制。(3)校外实践教学的具体执行。每学期结束前二级学院汇总下一学期实习计划,上报校外实践教学指导委员和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审核通过之后,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汇总全校学期实习计划并编制经费预算并下发;指导教师提交实践教学任务书,教研室主任落实实习单位、填报实习执行计划报二级学院领导审批签字。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审批通过后,实习执行计划于实习前一个月报实践教学管理科,再由教务处汇总形成每学期全校实习执行计划;同样,指导教师也于实习前一个月向实习单位报送实纲、实习执行计划、学生名单,落实具体实习安排情况;领取实习文件、材料等;邀请二级学院领导、企业领导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企业培训等。实践教学指导工作,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实践教学结束,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要指导学生完成学生实习报告,并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及给出成绩。学校指导教师还要填写实习教学情况登记表,并由实习单位签署意见报二级学院和实践教学管理科,同时完成实践教学总结、教学指导资料归档、实习用品归还等工作。
三、建立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
考核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法是由教学的目标来决定的。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实践考核方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一张试卷”的考核方法,我们是按以下评价原则来操作实训作业考核的。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结合起来,以技能考核为主。
1高校连锁专业学生面临问题
根据对近年连锁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的跟踪调查发现,连锁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门店基层管理岗位、门店基层运营岗位、营销管理岗位、采购管理岗位等。从目前高校连锁专业对连锁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能力培养来看还不够深入,特别是针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职业迁移能力相关的关键能力培养很少研究。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迁移互相影响,为了学生具备工作岗位迁移能力,应把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及迁移作为重要的问题来考量。
2现存问题原因
目前高校连锁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公共课等,其中与连锁专业相关的课程占总课时比例达到75%以上,由此看出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具有片面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整体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但这不仅关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行业发展的需要。
3高校连锁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迁移力影响要素分析
3.1构建知识结构要素
第一,专业知识基础化。通过对连锁行业全面深入的调查,对连锁岗位的所需技能,根据连锁专业毕业生未来职业迁移的需求,梳理出各岗位的工作任务,明确各个工作任务的核心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明确学习内容,从而确定连锁专业的课程体系。第二,知识综合化。知识的综合化是指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网。基于连锁专业职业迁移力的角度,知识综合化包括知识结构和内置内容两方面,本质是要从被过度细分的知识、不成体系的知识中转变成整体化的知识体系,并运用到解决连锁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
3.2构建能力结构要素———连锁专业学生需具备的关键能力
(1)自我学习能力。提升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要从这几点着手:首先,使学生意识到自我学习及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其次,院校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习惯;再次,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度引导,透过外部引导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的行为;最后,借由参加各类比赛等活动再一次延伸,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快乐的满足感,自然就会把注意力转向学习,从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实感、满足感,从而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2)沟通表达能力。在未来的职场中,连锁专业的毕业生将要与同事、上司、客户进行不断的沟通,因此沟通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连锁专业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授课过程中和组织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完成。
3.3连锁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职业能力
基于职业迁移能力角度,连锁专业的职业能力是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在专业岗位上发挥职业技能、处理岗位事务所需要掌握的技能。第一,货品管理能力。货品管理的能力是从分析货品组合、货品采购开始,对货品进行陈列、销售、定价、促销、配送、储存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管理工作的总称。货品管理业务是连锁企业的核心业务,体现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货品管理能力是连锁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第二,信息管理能力。信息管理的能力是利用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搜集及分析企业经营各项指标,掌握各商品销售信息。作为现代连锁企业的员工,必须对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了如指掌,熟练使用现代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第三,仓储物流管理能力。仓储物流管理的能力是连锁企业对仓储配送岗提出的要求,包含了对仓储的计划组织及操控能力。仓储配送是现代连锁企业运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是连锁企业能够进行有效品类管理的基础。第四,供应商管理能力。供应商管理的能力是现代连锁企业针对采购管理岗员工提出的要求,管理对象包含对供应商供货数量、质量、服务水平、配合程度等。这种技能已成为现代连锁企业员工的管理必备技能,高效的供货商能够及时供货,对货品质量、促销计划完成度及成本控制性等,不仅为连锁企业提升工作效率,也是现代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门店开发选址能力。门店开发选址的能力是在现代连锁企业不断拓展的过程中,需要前期调研、确定门店位置、新店开业布局及实施的能力。门店开发能力则更需要连锁专业的毕业生随着职业进阶,具备职业迁移能力。第六,系统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的能力是连锁企业员工能够根据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其中的关联,透过数据挖掘,得出货品销售的规律。及时调整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策略,有效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第七,运营管理能力。运营管理是对连锁企业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连锁企业运营管理能力是连锁企业员工的基本管理能力,统领其他各职业能力,体现连锁专业毕业生对连锁企业部门管理的综合水平。
3.4创新能力
高校教育不仅仅是对高校学生知识、技能的教育,更是对其职业素养、职业迁移能力的培育。在引导学生发挥其个性特长的同时,也要让其意识到与社会企业融合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但能够让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创造潜力,也有助于其在毕业后有较强的职业迁移力,能够迅速融入新环境新岗位。
3.5构建素质结构要素
第一,社会素质。这种后天养成的社会素质在整个素养体系中起到调节作用。社会素质需要生理素质及心理素质来打底,同时,社会素质又给另两种素质打上社会的烙印,既引导高校学生成人,也引导高校学生成才。第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这几种素质中最易产生问题的,其中包含个性、情感、意志、认知等方面。在这些素质中,意志、情感影响一个人的成功欲望及管理情绪的能力,而认知能力则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个性素质则影响人的气质和人格。一个人的心理如果产生问题,直接影响个体发展,还有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划分是在不断变化的,不断使用的知识形成技能,知识经过不断的内化过程也变成素养。伴随整个社会及行业的不断变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不断迭代。
参考文献: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6.168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使我国商业业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连锁经营异军突起,其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增长速度较快。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相对比较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而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对该方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期更好地提高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水平,为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连锁经营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管理工作几乎涵盖了连锁经营运行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全面性、系统性的连锁经营管理不仅可以确保连锁经营的高效性、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准确地预测连锁经营阶段潜在的风险,从而实现连锁经营发展的条理化、系统化。在连锁经营管理阶段,需要对各个时期的运行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记录,这些信息和数据不仅能够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为连锁经营方案的制定和未来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大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正在面临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不仅会导致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地开展,而且还会影响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此时作为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教学方案和培养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效率,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交换模式
交换模式在高职院校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通常是指经营内容相同的连锁经营机构采用交互式来对连锁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以确保连锁经营管理人员学习其他机构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并对其优秀的地方进行吸收。交换模式下,连锁经营机构需要根据对方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并签订相应的合同,避免管理内容及管理技术外泄,对于培训结果与预期结果差距较大,还需要提供相应的金额培养,如果所培训的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促进该连锁经营机构的发展,则需要该连锁机构为培训方提供额外收益的10%~20%。因此,交换模式不仅可以增加连锁经营机构的交流与沟通,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水平。
2.2定期模式
定期模式通常是指阶段性培养,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一般分为5个阶段进行培养。第一阶段: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进行吸收和巩固,从而对其有个系统化、完整化的了解,在大脑中构建连锁经营管理知识框架,以确保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在该阶段能够对经营管理的基本技术、基本技巧及基本操作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为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短时间的实践操作,有效提高管理人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效率;第二阶段:注重对各个方面的操作技术和专业性的经营操作进行培训,主要包括管理的方案制定、管理的流程、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注意事项、管理的重点等,并注重对管理技巧的传授,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管理能力水平;第三阶段:对连锁经营管理新研究内容进行培训,主要包括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保证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背景下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应对更为细节、更为复杂的问题,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提高连锁经营管理的整体质量;第四阶段:综合性培训,主要是对各种管理成功的案例进行展示和讲解,并引导和鼓励管理人员对案例进行分析;第五阶段:对管理人员进行测试,以实践效果作为评价的关键指标,根据测试结果来判定其是否胜任连锁经营管理工作。
2.3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该模式通常是指高职学生在完成大部分专业課、基础文化课及校内实验实训课后从事校外实践性教学的培养模式。实际上,通过顶岗实习培训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了确保顶岗实习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则需要高职院校尽可能实现与企事业单位开展“零距离”培养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可以使他们亲身体验连锁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亲自体验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要求等,更好地检验自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弥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顶岗实习培养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意识。此外,顶岗实习培养模式还能够使学生注意相关工作细节,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水平,使他们更好地胜任连锁经营管理工作。
3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率的对策
3.1注重培训效果和模式创新
作为高职院校,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对高职学生的初次就业给予考虑,而且还需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给予考虑,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多开设一些实践环节及选修课程,以确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课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创业,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效果。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注重对培训效果和模式的创新,通过社会实践、互动教学专题讨论等教学方式,来更好地提高培训的效果。当然,高职院校也需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他们构建互惠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更好地提高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质量。
3.2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可以适度介入人才培养之中
实际上,连锁经营和高校教育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在连锁经营过程中,行业、企业掌握了工作环境和岗位对高职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等要求的第一手信息,此时通过在企业、行业与高职院校之间构建平等的合作关系,并鼓励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可以适度介入人才培养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
3.3重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安排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到连锁企业进行现场实践,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连锁经营管理流程,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同时,构建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定期聘请连锁经营企业的管理专业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和课内实践课指导教师,将一些管理经验、管理技巧和管理理念直接地传达给学生,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提高连锁经营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进而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江霞,蔡春江,何武香.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医药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药房,2017,5(9):89-9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机遇,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又一契机。该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应该在高职教育阶段启用“学历证书+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不仅要掌握好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专业操作技能。“1+X”教育模式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善了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为我国建设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助力我国早日实现“中国战略2025”的计划。目标已经明晰,如何实施“1+X”证书是高职院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合理的计划是成功的关键。在我国各大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是“1+X”证书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X”证书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招生生源质量普遍较低
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职业教育被当做是层次教育而存在的,这就导致了职业教育的生源素质和能力是比较偏低的,在国家统一的中考和高考中分数都比较低,考不上普通高中或大学才会退而求其次选择职业教育,所以这就使我国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偏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高职院校招收都是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度比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所以高职院校想带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掌握职业技能是比较困难的。我国的高职教育是和中等职业教育相连接的,可以达到对学生技能的一贯式培养目标,但就是因为中、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层次性教育,所以生源质量确实是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现状和难题,如果能够改变职业教育是层次教育的现状,生源质量就能得到一定提升。
(二)技能培养模式较为落后
“1+X”证书培养模式就是要改变现有的弊端,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专业技能培养与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相连,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的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能在短时间内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职责。从目前看,我国高职教育不是十分重视实践技能,虽然也开展实践课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校内实习,校内实习都是仿真的,而且实习教具更新的也比较慢,另一种是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实习,但企业为了不影响其正常生产,所以基本上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观摩。这两种现有的实习方式都是形式主义,而“1+X”证书培养模式则能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
(三)校企合作水平不够深入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在高职院校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如果学生只会理论知识而没有动手操作的能力,那么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是合格的。一般来说,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会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但我国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多数是走形式的,并没有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目的,企业愿意成为学校的实践基地主要是为了能够提升企业的名誉,企业并不会真的让学生们有太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是怕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进度,二是怕学生因为没有经验而受到伤害,所以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多数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工作,其他时候就只能观摩,并没有达到实践的目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多是在销售门店工作,风险相对较小。在“1+X”证书培养模式提出后就要求学校和企业要深化合作,学校可以全方面的培养学生,企业也可以优先挑选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学生能学习真正的技能,一举多得。
(四)专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近些年来国家开始逐渐重视高职教育,在各方面都会给予资源支持,师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现在的老师数量仍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而且现在大多数老师实践经验也很少,在技能实践方面并不能传授的更多,对“1+X”证书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影响。在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进行一定了解后发现一些“双师型”老师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在的高职院校老师都是理论教育比较好,实践教育相对较差,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外聘老师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外聘老师本身就是在读研究生,所以授课老师几乎没有实践经验,学生又如何能掌握实操技能呢。“1+X”证书培养模式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要求的老师就更加少了,所以国家一定要重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尽快的提高老师的数量和质量。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X”证书的实践机制构建
(一)提升招生生源的质量机制
教育质量问题离不开老师和学生,老师的专业技能和学生的综合能力都非常重要,就我国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提高生源质量是尤为重要的,是“1+X”证书培养模式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高职教育是层次教育,都是分数较低的学生才会上职业技术学院,他们普遍学习能力较弱、综合素质也不高,很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有这些问题,所以提高生源质量是重点工作。
(二)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机制
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职业资格证书质量参差不齐,社会上对职业证书认可度较低。所以在施行“1+X”证书培养模式时高职院校应该控制好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问题,对现有职业证书进行梳理和区分,并参与到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工作中。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应该梳理出与之相关的职业资格认定书,然后把含金量较低和实用性较差的证书取消,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去重新规划职业资格证书,选择资质符合要求的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证书,这样高职院校就可以与培训机构通力合作,培养出合格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三)深化校企合作水平沟通机制
“1+X”证书培养模式的提出后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相互联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要掌握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市场学等多学科知识,所以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多到连锁企业去进行实践。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也有校企合作,但是这种合作大多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企业只是想获得良好的名誉,并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成本去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新的培养模式下,想要深化校企合作就要让企业得到实惠,比如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可以优先获得招聘人才的机会,在实习期间为本企业物色合适的人才,减少企业的招聘成本。
(四)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的培训机制
高职院校师资水平是“1+X”证书培养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和质量都需要提升。近些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比较迅速,生源也越来越多,但是老师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这就导致师生比严重失调,再加上老师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所以对职业教育培养有一定影响。为了能够提高高职院校老师的授课水平,应该优化教师队伍,多去引进实践性人才进行授课,同时还要对现有老师做好培训工作。高职院校可以定期请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企业家、专业岗位优秀人员等到学校为老师进行培训,让老师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工作中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在日后的授课过程中传授给学生。“1+X”证书培养模式对老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多学习实践技能,使课堂更加丰富。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X”证书的实践机制途径
(一)优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途径
高职院校要科学化的进行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满足其需求的专业人才。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要先了解市场上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能力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去设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一年级高职院校主要安排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理论课可以分成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主要是政治、英语、数学等内容,专业课主要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比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营销学等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今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及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年级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学习层次更加深入的专业课程,并且要求和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试,做到专业课与资格证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专业技能,为今后工作做好准备。三年级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去参加实习,把学生派到连锁经营的门店中,让学生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把日常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去,并不断的积累经验,为正式参加工作打好基础。
(二)优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考核方式途径
高职院校要把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要了解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能力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去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且要求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尤其是在施行“1+X”证书培养模式后,高职院校要与知名企业及国家劳动部门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证书考核标准,积极开展职业等级证书培训与考试。积极引导学生顺利获得职业等级证书。课程考核方式可以通过“以证代考”方式进行。“以证代考”一方面可以真正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尽早获得职业等级证书。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11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16507.4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8%,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势必需要充足的、高素质的、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相配套,目前高等院校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远达不到市场需求。据统计,2011年我国连锁行业的管理性人才短缺至少65万人,而高职院校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如培养定位模糊、课程设置欠科学、实践环节易忽视等原因,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的缺失。
二、高职连锁专业人才培养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职连锁专业人才培养是输送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以我国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连锁店的需求每年将递增30%。而实际增加的连锁店数量却远远小于这个数字,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很多高职院校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连锁业管理者普遍学历偏低、知识结构比较老化。系统掌握连锁经营管理知识、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尤其缺乏,因此要求高职院校有必要在短时期内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加快理论研究,更要理论指导实践,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
社会上大量连锁企业对连锁专业人才的需求,给高职院校的连锁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如今很多连锁企业对与高职院校的合作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有大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作保障,在连锁专业的教学和建设方面有更多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深度的校企合作能有力推动连锁专业在课程教学、实训体系、社会服务方面的提升,即加速了人才培养的进程。还有中国连锁协会的加盟,每年度对高校连锁专业教师的培训,给予了高校老师学习的平台,提高了教师们的专业水平。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具体培养模式选择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 高职校园从市场人才需求出发,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岗位的人才,并与企业洽谈,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进行个性化的招生,或将在校学生转化为订单式,双方共同培养,保障合格人才供给,学以致用。这种模式具有就业岗位针对性强、学习实效性强、降低培养成本的特点,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订单培养”管理机制,加强与连锁企业的合作,提高教学管理跟踪与服务水平,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多方面的推崇,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
(二)“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弹性学期制模式是把一学年里传统的两个学期变为三个学期,即两个理论学期和一个实践学期,实施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分学期、分学年一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打下基础。这种模式首先实现了“学做结合”,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每个连锁经营项目内容的设计均以完成某个工作任务为目标,要求校内的实验实训和校外企业的实训相结合。其次实现了“产教结合”,高职院校每年配送教师到连锁企业顶岗学习,或者聘请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参与教学。“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比较灵活,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安排上要注意教学过程,在操作过程中,要考虑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要考虑学生的利益。只有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利益共赢,“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才能顺利实施。
(三)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学完文化基础课、大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实验实训课以后进行的校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经验的重要途径,是推行高职院校与就业岗位“零距离”作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顶岗实习,首先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亲自体验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文化等,可以检验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实习结束后,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补足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其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这种模式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相关细节工节,如:做好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注重顶岗实习中的指导协调工作,完善顶岗实习结束后的总结评估工作。
四、结束语
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才缺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人才培养迫在眉睫。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一定要从培养目标入手,根据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计划培养学生。可以选择“订单式”培养模式,“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同时加强和企业合作,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无缝对接,真正发挥好高职院校、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和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使其更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最终解决连锁专业人才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姜士伟.浅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2]宋海宁,曹金华.高职高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39-01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他们步入社会后会参与到管理、生产、服务等等领域,他们也会是将来这些领域的骨干力量,因此,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其基础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因为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涉及的理论深度,高职院校更加倾向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要把握住这一特点来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恰当的方案,对职业定位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1 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1.1 高等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基准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所以人才的培养定为应该是高等性,可是需要和其他普通高等教育进行区分。
1.2 职业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根本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倾向于企业需求和实践能力,对理论部分的研究没有本科那么的深入,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常常需要在学习阶段就参与到实习中来,所以定为比较倾向于实践。连锁经营管理领域所面对的都是一些管理工作,其需要管理者对于该项工作的所有分支都有所了解,因此,实践是积累的重要过程,是完成管理工作的基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的目标和该项工作的要求是比较相符的。
2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1)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促学生全面发展。
将职业素养培养作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始终贯穿于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定向能力,为其将来的就业提供有力的帮助,培养他们的迁移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提供基础。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一种能力,是胜任这项工作的保证,因此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要将这种职业能力放在本位,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构建来实现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和工作领域后能够适应其环境,能够很快的融入其中,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有所用,这是我们对高职学生进行培养的主要目的。
(3)合理的设置课程,让课程的非知识相关性得到加强,以实践来教会学生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也是符合高职教学的特性―― 倾向于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形成一种知识的转化,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在进入工作后的动手能力就更强。课程的设置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加减,而应该是两者的融合,在理论中融入实践,实践中加入理论,这种课程设置才更加的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实践和理论联系的能力。
(4)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主要是有三个内容: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和上岗实训,三者分布要在校内、校外基地以及实训单位三个场所进行。校内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仿真训练,在校外的基底进行强化实训,到企业中去真实的体验上岗实训,这样能够一步步的加深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工作流程,等到踏出学校就能够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
3 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设计
基于高等性与职业性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其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以培养学生普适性能力与可迁移能力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型课程架构体系。
3.1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所属行业(主要针对零售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确定专业就业服务面向和岗位(群)要求,对岗位(群)进行职责任务分析,在这里的岗位分析对象不是相对孤立的一个个单项能力,而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此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并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根据商科行业背景,最终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为现代零售业的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业态的服务、管理领域,从事的工作岗位有门店的理货员、收银员、超市及专卖店店长、大型综合超市部门负责人及总部商品部采购、配送中心库管等。
3.2 设置逐渐递进的能力培养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来确定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确立专业技术能力结构与要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以通识能力培养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能力型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理论适度、专业技能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实验、实训、实习是体现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将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融于三个环节,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相辅相成,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功能。
3.3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人才培养计划应该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再发展能力,因此,对于学生的初次就业和未来的发展都需要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够为其就业和发展提供帮助。学生的个体性比较明显,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差异,培养过程中要把握住这些个体性,除了依照教育部的规定来进行授课,还应该要灵活的对课程进行改变和设计,使其更加的能够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要注重社会实践,虽然有模拟实践,但是和社会实践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3.4 产学合作,多方介入,共同培育“教育产品”
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和不同的社会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产学合作来提升教学的品质。人才教育要联系企业实践,而企业实践实在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基础上建立的,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要加强产学合作,积极的取得和社会企业的联系和支持,这样才能够在培养人才方案中逐步的完善和改进,企业也能够在这种培养模式中获得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色和能力结构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由于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对零售学和连锁经营有研究的教授学者少,双师型人才更少。师资的严重不足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僵化,使得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作为一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感到有必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研究,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既具备连锁经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掌握连锁经营岗位技能,能适应连锁(行业、企业)从事一线基层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连锁经营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其中商品采购技术包括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的制定等在内;物流配送技术包括企业自有物流配送和第三方物流配送等不同配送模式条件下的配送方案制定和执行;信息管理技术包括MIS基本管理技术、POS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专业特色极为浓厚的经营管理技能。因此,在连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要发挥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为依托,以提高连锁经营能力、连锁物流运作能力和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特色。既注重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注重现代物流运作能力的训练,同时重视信息技术对经营管理的支持作用,以适应当今时代对综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所需职业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结构分析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有设置明确的教学模块,按照职业能力结构建立课程体系。这个教学体系的形成,凝聚了教师们的集体智慧,我们抱着科学和慎重的态度对课程的结构、比例权重、内容衔接等方面进行认真推敲,力争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突出体现抓基础、重实践的特点,所有专业课程都体现着为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而开设的理念。在进行课程改革与调整时,强调“理论以够用为度”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适当减少了难度大、对操作技能影响小的理论内容的教学,加大了实践案例教学和直接进店的实习学时,保证每学期有企业实践,争取三年不断线。每门课程有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调研连锁企业或亲自参与实践,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
二、加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成连锁岗位技能综合实训、财贸岗位技能综合实训、财贸岗位体验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四个模块,形成一个有机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落实这些教学环节,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中实践性教学环境和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境又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1.建立连锁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
(1)实训室建设指导思想
连锁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建设要以培养连锁企业第一线基层业务管理岗位实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宗旨,以岗位训练为手段,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的建设原则,为培养具有基层业务管理岗位实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良好的实训环境。
(2)实训室建设目标
为了突出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与优势,建设“全真型”连锁企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
连锁企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旨在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在实际环境中的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是连接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一座桥梁。
连锁企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承担连锁经营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也可以为教师开展科研提供必要的环境;同时,还可以为连锁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实训室建成后有能力也有条件进行一系列的实训教学体系改革。
(3)实训室建设特点
连锁企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与“机房+软件”的实训式模式截然不同;与一般仿真模拟的实训室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实现模式不同。以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为基础,而不是课程技能训练的简单组合。
第二,培训内容不同。以全真企业的业务流程为内容,进行连锁企业实际岗位技能的训练。
第三,培训目标不同。突出总部群和店铺群两个职业群的全真训练,进行岗位轮换。同时,采取阶梯式培训,对每一个岗位的训练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测评,合格后进入下一个岗位训练。根据学生训练情况,经过相关9个岗位测评,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计划课时内的岗位轮换可达到九个,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至少可轮换到六个岗位,充分体现企业通用的竞争上岗机制。
(4)实训室建设内容
全力打造一个以连锁经营管理实践为基础,以先进标准的连锁经营管理流程为重点,以先进的连锁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设备及完整的实训模拟环境为保证的既符合企业实际又益于教学训练的实训平台。
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以连锁企业物流、信息流、票流等活动为主线,以基础业务管理诸功能最优化设计为框架,进行实训室整体功能总体布局及各项软硬件的设计。
2.财贸岗位综合实训(案头工作模块+公司创建模块)
财贸岗位综合实训分为案头工作与公司创建实训两个方面的训练。
案头工作模块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办公事务的处理,能进行公函写作,熟练运用基本的办公设备。
公司创建模块是通过模拟小企业创建的具体流程,使学生掌握小企业创建过程。
3.财贸岗位实习
通过组织学生在校内商业一条街实习、使学生对企业环境有初步了解,为校外实训奠定基础。
按照以上的思路,校内实训将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活动流程进行系统模拟达到纵横交错、线面结合、系统与功能并举的效果,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连锁经营管理活动有一个全面综合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提高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企业顶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除了提供实战场所外,还提供了富有实战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实现了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已建立了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7-11、易初莲花等企业在内的多个教学协作单位,这些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为保证企业顶岗实习教学创造了条件。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8-0030-03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重要的经营组织方式,在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中普遍应用,由于其强大的复制能力和规模效益,得以向汽车、医药、家居建材等多种行业快速渗透。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2011年立项的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结合连锁经营在各行业中的发展态势及亳州中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学校按商业连锁和医药连锁两个方向同时发展的思路,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贯穿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面向产业及企业需求,确定专业发展定位
根据项目建设方案,专业建设围绕国家及安徽省、亳州市“十二五”规划战略部署,顺应现代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发展方向,对接生产性和生活连锁企业需求,主要为农村、城镇连锁经营发展及中小型连锁企业发展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具体培养规格为: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掌握2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零售企业工作中从事多岗位的复杂性和关键性劳动,能够有效带动和组织协调其他人员完成目标任务,能够将最新的理论、设计、技能要求变成高品质、高效益的服务管理。就业部门为:连锁超市、便利店、连锁餐饮企业、连锁药店、连锁酒店等连锁企业及其总部。就业岗位有:连锁企业的中高级销售人员,中小型商业连锁企业门店店长,连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的技术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大型连锁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等。岗位证书包括:连锁经营管理师、营销师、人力资源师、物流师等资格证书。相关专业群包括:物流管理、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药品经营与管理等。
二、基于校企“四对接”,重构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的课程体系
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要求,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设计学生的基本技能、核心能力、职业素质结构,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具体见图1。
经过长期实践,学校不仅形成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模块,而且逐步形成了“基本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互渗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促进”的课程体系。把第一课堂的公共素质教育课和第二课堂技能素质教育课进行完美结合是本专业建设的特色之一,基本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设计见表1。
三、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构建项目化课程机制及职业技能展示平台
在核心课程开发过程中,把课程分解为各项主题学习任务和作业项目。如对于《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课程,设计了门店店长作业化管理、门店理货员与营业员作业管理、门店收银作业管理、门店卖场的规划与管理、门店营业现场服务管理、门店促销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门店商品管理、门店防损与安全管理等8大项目。
为巩固项目课程实施效果,学校每年均举办POP广告设计大赛、校园购物节活动、营销策划技能大赛、店长演讲比赛及商品陈列等竞赛活动。《连锁经营管理实务》《市场营销与策划》及《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等课程也据此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采取以赛代考模式。
四、拓展实习实训空间,构建专业课程实施资源支撑平台
为保障项目课程实施,规范课程教学,组织任课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编写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同时整合全校优势资源,围绕连锁企业工作过程、工作情景和管理运营的主题,校企共同开发典型案例、模拟动画、视频讲解等为核心内容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学校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在线下建设系列实践基地,使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用。
一是建设校内实训室。建设连锁经营管理综合实训室、物流配送实训室、企业电子对抗实训室、连锁药房模拟实训室等,并配备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软件系统,使学生全过程模拟和仿真训练连锁企业采购、仓储、配送、销售、收银、防损等业务流程,全面提升学生营运管理能力。
二是建设校内实体店和网上商城。在连锁经营管理教学团队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我管理,在校内创建便利店与网上商城相结合的网络实训平台――亳职院商城(http://)。便利店的建设实现了“校中有店、店中上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为超市门店营运与管理、商品采购管理、POS系统的应用、仓储与配送管理、商品采购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顾客服务、特许经营综合实训等课程相关实训模块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
三是增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项目期内,学校与金华十足便利有限公司、亳州盖福祥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连锁企业合作,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制定基地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实践教学考核管理办法等教学政策,制定实习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专业行为识别手册等规定,保障学生实习权益和实习效果。学校还建立了由校领导、专业负责人和企业领导、业务负责人及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组成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计划的审议、实施、监督和评价。在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期间,安排专任教师跟踪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情况。
参考文献:
[1]朱发仁,傅新民.高职院校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建设初探[J].职教论坛,2007(4):22-23.
[2]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6-41.
[3]宋威.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200.
[4]张丽.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广州航海商业专科学校学报.2010(6):62-64.
[5]刘月荣.实用礼仪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8-135.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ain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Ha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WANG Yan, JIANG Xiang-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