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9 06:01: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四个不认真剖析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认真做好反思评议工作,是巩固和扩大第一阶段学习成果,打牢整改提高工作基础,确保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为了把此阶段的工作做好,我校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参加的转段工作的动员大会。校长就我校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对反思评议阶段的工作做了总体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动员大会,使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反思评议阶段工作目的意义的认识,明确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同时打消了思想障碍,端正了态度,增强做好照检查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严格按照要求,切实抓好反思评议的各项工作。
1、自我检查,自我剖析。
全体教职工紧密联系各自的实际,对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基本要求,全面总结自己近几年来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认真查找个人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自己在常规教学、工作纪律、师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自己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进行深刻的个人反思。
2、认真开展谈心沟通活动。
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之间,校长与班子成员之间,教职员工和教职员工之间积极开展了与人为善,坦诚相见的谈心活动。谈心活动中大家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通过谈心活动,继续征求和听取意见,及时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
3、认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向学生发放师德师风问卷调查表。
我们及时的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并印发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问卷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学生对学校及每一位教师和班主任在师德师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做了梳理汇总。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和班主任,督促其认真整改。
4、重视民主生活会,做好三满意五比五看评议工作。
为使这项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有充足的时间保证,结合我校的实际,本着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原则,召开了自查评议会,会上,逐人剖析和评议,大家广开言路、直言不讳,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纠正错误、增强团结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学校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对职工反映出来的学校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汇总和认真的研究,并制定了措施,落实了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
三、认真查找问题,拾差补缺。
我校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以前从教的实际情况,找出不足和差距,根据大家反思的情况,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缺乏事业心。个别教师由于受到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换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利用教师这具崇高的职业,以教谋私。有的上课心不在焉,使用通讯工具,没有把心思放在本职工作上。有的对所带学科不负责任,不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不认真,有的上课醉意浓浓。
(2)、缺乏进取心。有的教师不思进取,不思学习,凭老经验办事,不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观念陈旧教法呆板。
(3)、缺乏爱心。有的教师偏爱尖子生,冷漠中下生,歧视后进生。有的教师体罚学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4)、缺乏师表。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言语脏污。有的在社会上参与赌博。有的教师自由主义泛滥。
通过学习反思,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唱响了一切为了学生的主旋律,大家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四、撰写师德师风教育个人反思材料,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一、未认真看完,便开始答题
由于学生平时复习已做了大量的题,高考中难免有类似题,就按照平时的要求和经验去做,没有去扣字眼,殊不知题目已稍有变动。
对策:高考是选拔人才的途径,同样会考查人的态度和细心情况,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题,一定要仔细,越是简单的题目越要认真、仔细,争取不丢分。
例如:2010年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综4题
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时污染了青霉菌,发现在一个青霉菌菌落附近还残存一个带金属光泽的深紫色的菌落,其余区域内都没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青霉素使大肠杆菌不能生存
B.这个残存的菌落是大肠杆菌菌落,因为大肠杆菌能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金属光泽。
C.这个残存的菌落,其拟核DNA很可能发生了抗青霉素的基因突变
D.培养基中青霉菌与大肠杆菌数量的增加都是二分裂来完成的
分析:本题是一个极简单的题目,抗青霉素的抗性基因不在拟核,而在质粒。青霉菌是真核生物,不进行二分裂增殖,C和D均不对;许多同学选B答案,因为书上有这个例子,殊不知少了四个字“代谢产物”,应为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能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金属光泽。故选A.
二、对实验设计题目,答题不规范
实验题是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题目上以及材料和用具会暗示答题的方向和要求,如不按要求答题会被扣分。
对策:首先看清楚该实验的类型是验证类还是探究类,找到变量,然后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题目,材料和用具中会提供实验结果的检测方法,别添油加醋,答题时尽量模仿出题者的方式答,能用原话的尽量用,对于实验原理、结论(结果)、名称等,尽量从原题找。
比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二)32题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试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和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试管、37度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
(2)实验步骤
1.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2-------------------------------------------
3-----------------------------------------
4-------------------------------------------
(3)结果预测-------------------------------
(4)结论----------------------------------分析:这是一个验证类实验,变量是不同的酶,根据材料可知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结果预测应只有一种:反应底物与酶相对应的2支是砖红色,其他2支则没有。这就是实验结果。结论则是实验的目的: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另外材料中的两个水浴锅,37度的是酶催化反应的用的,沸水的则是加入斐林试剂后用的,这样实验步骤中的2和3就应该知道了,4是观察试管中的现象。
三、看曲线图时,不认真、仔细
曲线图是高考的必考题,这是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综合考查,这不仅丰富了卷面,也增加了难度。
对策:首先看清楚曲线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关系,其次是看清楚曲线变化的大致状况、起点、拐点、交叉点,再分析拐点、交叉点出现的原因。
例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理综(二)31题
(1)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据图判断在CO2浓度为 ? (接近大气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
(2)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横坐标是CO2浓度,纵坐标是CO2净固定量,在400ul/l时曲线交叉,说明此时两者的净光合速率相等,400ul/l以前,植物A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显示大于植物B,所以(1)选A植物,(2)题中密闭的玻璃罩内CO2浓度低,而在低浓度CO2 条件下,400ul/l前植物A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显示大于植物B,所以,首先受影响的是B植物,原因的回答也顺理成章了。
四、题目复杂,因紧张看不懂题意
现在高考为了增加难度,题目故意设置过长,转弯较多。这不但需要理解归纳能力,还要耐心,
对策:要静下心来,相信题目并没有超纲,只是增加难度而已,多读几遍题目,还可以在草稿纸上简要画出题意的转变过程。
例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理综(一)5题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 B.3/8 C.1/16 D.3/16
分析: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 ,则有芒为b。只要根据题意转变过程写出流程图,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时间分配不合理
对策:平时多做题目,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先做自己平时有把握的或者见过的类似题,不要先在自己本来就掌握不好的知识的题上纠缠不清。这既浪费时间,又使自己大脑变得不清醒,收效甚微还会使自己变得紧张。力争把自己能拿的分数先拿下,避免后悔。最后再做你认为难的题,能攻下就是突破,若失败也没什么后悔的。尽量先做同学科的题,减少思维转移。
比如:有的同学本来生物学得不错,但由于时间安排不恰当,导致位于试卷最后的生物填空题没有时间做或者随便做。
六、缺乏抓分意识
对自己不会做或者认为难的题目,完全放弃,一字不写。若改卷宽松,你会失去得分的机会。
对策:争取卷面不留空白,即使不会做,根据自己的理解能扯多远就多远,说不清楚、具体的可把范围说大一点,简要一点;能套步骤的题可说步骤;开放性试题更是不能留空白。
比如:实验设计题中的实验步骤是有规律的
1.分组编号。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
3.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反应)一段时间。
教师通过全收、全批、全改,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已讲授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续章节的教学,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虽然近些年有很多文章质疑全批全改是否必要和合理,但是在普通中学目前的学情下,我个人认为全批全改不仅必要而且必需。
在全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学生拖拉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情况。针对这些现象,我在做作业之前就开始“盯”人,先特别提醒部分课堂不认真作业不及时的同学,并在课堂时间许可的情况下走动批改,他们做几题批改几题,并及时进行讲评和鼓励,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后剩下的内容他们基本也就不愿再拖了。如果遇到老师不在就不写、继续拖拉并逃避作业的学生,我会在向习课上再到他们身边,继续督促他们写作业并进行走动批改和讲评。如果是抽改的话,一定会有部分学生的作业有遗漏。而这样坚持全改下去学生就不太容易遗留下太多的问题,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反馈过程上基本平衡,他们之间的差距也就不会太大,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增强,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面批面改、互动合作研讨
所谓面批面改,就是指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批改他的作业,它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互动合作研讨,共同捕捉作业的闪光点,共同剖析作业问题的根源,共同谋划解决问题的对策,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注重因材施教,让老师和学生在此期间互相进行学识上的发展和感情上的交流,老师和学生都学会反向思考的模式。这种面批方式有利于分层次教学,无论是对于优等生,还是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都能给予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高中学科多,作业多,加上历史学科本身文字阅读量大而课时又有限等原因,面批面改全面落实也有困难。而个别学生确实又需要针对性的批改,同时有些孩子也因为家庭的变故原因或者自己的心理原因对学习倦怠。若老师找不出时间来找他,或者找到了又因为要赶下面的课也说不了几句,长期下去孩子得不到疏导和纠正,感受不到老师的学习帮助和感情温暖,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并且越难解决。于是我在改作业的过程中如果能面批的尽量面批,如果实在实现不了面批的就在批注和点评时进行重点的解说和拓展引导,并力求改变大众式的鼓励方法,而转换成偏爱式的赏识方法,如:“这题如果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思考,以你的能力肯定可以做出更完整的答案”“我发现你身上有种少年身上难得的成熟和睿智哦”“宝贝,你今天给老师送块糖,你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很欣慰……”
这些欣赏和疼爱及时通过文字的表达隐性地传递给他(她),既鼓励和温暖了每个学生的内在敏感的神经,又体现着公平公正;当然对部分抄袭作业、胡做作业和直接不做作业的同学,也一样在作业批注时进行引导甚至批评,同时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在课堂上公开批评而让他们感觉受伤,如“你今天的作业太马虎了,题目都没读就写答案,字还不认识,想想看,这真的应该吗?”“你最后一题为什么不做呢?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可以平心思考吗?”“不做作业真的就很心安吗?”等,通过向思想深处发问促进其内心觉醒。事实证明有很多的学生伴随着年龄的成长和老师对他的启发,内心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态度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师生之间并不需要激烈的思想和语言冲突就能达到,心交神往的互动效果。
还针对现在高考历史中踩点和踩意得分的现实需要,对材料问答题部分的作业也进行踩点或踩意的批注。每答到得分点我就在文字下面画直线,并打上这个点的分值,这样每道题每个问学生都能非常明白自己答到了哪里,答到了什么程度,对以后的做题就会非常有方向感。远比改个对错了事的方法见效。
三、做到“改”与“评”两者兼容
1.答非所问、分析不到位、要点不全——源于学生思维目的不明确,缺乏灵活性
思维的目的性是指思考和解答问题具有明确而清晰的目标,能从全局考虑并作出明智的选择,有目的地去探求问题的答案。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的灵活程度,能围绕目标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思维目的不明确表现在:答题抓不住问题的中心,甚至答非所问。思维缺乏灵活性则表现在:在思维的起点上,不能将问题朝着自己熟悉的方向作相应的转换;在思维的过程上,不会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和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思维的方向上,答题不能在材料信息和教材基础知识之间自由链接和转换。
就本题而言,从思维的目的看,学生不明白题目的要求是对“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进行“正向的价值分析”,且“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这一整个模块的知识要求更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不可能在材料信息与对应的必修III知识间建立起正确的联系。从思维的灵活性看,在思维起点上,学生不能把设问中的“合理性”准确地转换为“为什么是正确的”的问题形式,也就答非所问。在思维的过程上,学生无法从正确性(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重要性(“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必要性(“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三个层面加以分析,答案要点不全势在必然。在思维的方向上,既要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也要考生分析材料二,思维要在如下材料信息与其蕴含的文化生活观点之间进行多次的正确转换,这绝非易事。可见,学生思维目的不明确,缺乏灵活性,将自己的思维局限于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这一显性信息的本身,仅仅只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或“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本身的时代性文化意义展开论述,分析不到位、表述不全,只言其一,不及其它等,就无可厚非了。
2.表述零乱、教材观点简单罗列,理论与实际两张皮——源于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不强,缺乏广阔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推理准确,论证充分,论据确凿,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既能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考虑、多角度观察、多主体寻找解决的思路,又能着眼于事物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本质。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思维的逻辑性不强,缺乏广阔性表现在:一是答题层次不明,条理不清,推理不严,论证不充分,“有话说不好”,表述零乱。二是不能把问题放在教材知识和情景材料的背景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主体、不同方面来加以分析。
就本题而言,首先,思维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审题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从“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的设问中,剖析出其中所包含的三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方面:一是“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合理的;二是“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应建立在分析材料二的基础上;三是“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合理性是要通过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来论证。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是无法作出这样层层递进的剖析。其次,思维的逻辑性和广阔性要求学生在作答本题时,根据设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形成过程作严谨的思维推理(如下图)和充分的论证。形成:①中国传统社会的节约观、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当代中国人的新节约观都是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相联系,由当时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当代中国人对勤俭节约的新的认识是在对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和对中国传统节约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坚持和弘扬“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进而对应地联系、搜索《文化生活》整个模块的知识,以确定调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发展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坚持“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理念”的时代性文化意义三个层面的知识回答问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不强,缺乏广阔性,答题表述零乱,教材观点的简单罗列,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等在所难免。
3.答题丢三拉四、抓不住问题的本质、照搬材料——源于学生思维的综合性不强,缺乏深刻性
思维的综合性是指学生全面、综合分析事物的各个部分、环节和要素及其联系的能力。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学生善于深入钻研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事物间的关系和联系揭示规律,从而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能力。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思维综合性不强表现为:纵向上把握不住自己思维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流,横向上不能完整把握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特别是不能在自己的思维中构建符合自己学习实际的知识体系。思维缺乏深刻性则表现在:设问、材料分析不全面,断章取义,找不到、弄不清设问与材料间的正确联系,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事物联系找规律。
就本题而言,由于学生思维综合性不强,缺乏深刻性,对文化生活整个模块知识未能按考点和教材的逻辑结构扎实把握,更没能形成(如下图)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解题时,没能从整体上全面准确理解设问的要求,没能根据设问对材料二信息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分析和提取;没能透过对材料二的正确分析准确地从上述文化生活知识结构中搜索到与之对应的知识观点;没能将所获得的材料信息与教材观点间建立起正确联系;没能就搜索到教材观点与材料二信息间的正确联系根据设问要求作出准确的解答,只能丢三拉四、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教材观点大包抄、照搬材料、甚至用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述。
二、学生答题失误的教与学矫正策略
1.实施自主学习“单元学案”导学教学。从深入课堂听课往往会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还是有很多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复习课教学只是“新瓶装旧酒——教师满堂灌”,新课教学往往是将教材知识掰开、甚至揉碎了给学生,学生获得的大多是零碎、无序的知识,基本没有独立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复习课教学往往是按考点顺次对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学生缺乏应有的主动和创造性;绝大多数的主观题讲评,教师只是一味地展示正确答案,忽视学生在整个解题过程中的“潜意识”(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暴露,特别是学生的“相异构想”(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和暴露,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学生思维的障碍没有得到有效的清除,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课堂的现状——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貌合神离”,学生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没讲透,学生背起来“口若悬河”,遇到新情境,似曾相识,用起来则“茫然不知所措”。
叶圣陶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孜其如,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可见,教师教学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实在学生知识、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真正从传统的教学中摆脱出来,实施“示案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总结评价”的自主学习“单元学案”导学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扎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思维能力和品质。在主观性试题指导上,要精选高考真题或创设有相当质量的试题,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自主完成对问题的审题、解题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主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主动思考,真正弄清题目在问什么?怎么问?怎么答?让学生的“潜意识”真正暴露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结构和能力的欠缺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在对话与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结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重热点主题性时政背景材料(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搜集),让学生自主或组织学习小组成员尝试根据文综39题(福建省)的结构形式自主创设主观性试题,形成自主性参考答案,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思考与老师、同学交流并在分享中完善,让自己在主观性试题的创设、答案的组织中学会揣摩命题意图,提升自己的思维结构和思维能力,培养主观性试题的审题、答题能力。
2.实施结构性教学。解答以能力立意为根本特征的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学科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科知识的基础,学科知识的积累所追求的更多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结构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规律性。思想政治课实施结构化教学就是通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具有普遍意义的主干知识建立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使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张“知识网”——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让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综合复习将面广量大、繁琐冗杂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而牢记于心;在知识结构化——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寻找联系的过程中培养、提升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筛选与解读等能力;在审题、做题中抓住题眼、拎关键词、分清材料层次、概括中心内容、建构材料与教材知识间的正确联系,提升多角度、全方位、逻辑思维和按序作答能力。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答题结构的不断优化有赖于教师平时扎扎实实的点滴强化。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Students' Honesty Analysis in New Times
SHI Lei
( College of Eastern Liaoning, Dandong, Liaoning 118003)
AbstractHones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virtue,it is one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 which the new times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still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However,it has been caused society much concer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onest crisis in these years.The essay points out the phenomenon and the caus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honest crisis,and also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by analysis in detail.
Key wordsnew times; college students; honesty; analysis
诚信是新时期大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针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也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大学生诚信问题表现
(1)学业方面。大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诚信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旷课、早退、迟到现象严重。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大学不用学习,因而出现迟到早退或逃课。二是伪造试验数据。有些理工类大学生敷衍了事,将实验数据调到理想的状态蒙混过关。三是考试作弊。大学生作弊行为比较普遍,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作弊的现象不但存在于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中间,还存在于较好的学生之中。
(2)经济方面。一是助学贷款还款率低。助学贷款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部分学生不讲信用,使得这项政策难以为继。二是在申请助学金、困难补助时,蓄意夸大困难程度,甚至家庭富裕的学生谎称家庭困难,有的学生找人托关系,增加了补助发放的难度。三是恶意欠缴学费。一些学生的学费不按时交纳,大吃大喝,挥霍殆尽,既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又给学院解决贫困生问题带来困难。
(3)社交方面。部分大学生在社交中以自我为中心,与人交往时,希望自己当红花,他人作陪衬,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凡事有利才行,在评奖评优等活动中,找关系拉选票等时有发生。许多大学生在网络中互相谩骂攻击,在论坛中发表不负责的言论,大肆传播虚假信息等。
(4)就业方面。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在就业等材料上造假,或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同时与多家单位签订合同。他们通常把所签的单位当作跳板,当找到更好的单位时,就单方面撕毁合同。以至于企业和用人单位失去对大学生的信任。
2 大学生诚信问题原因
(1)历史原因。历史告诉我们,每当社会转型时期,就会产生一定的思想混乱,导致行为秩序混乱。当前的社会信用缺失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伴生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生道德体系还没有马上建立起来,社会的变化发展与道德规范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反差,形成道德真空,造成人们的社会行为失范,从而产生了诚信危机。所以说,诚信危机问题具有深厚的历史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资本主义的糟粕也乘机进入中国,而校园是接受新知识的先锋,但是我们相应的抵御措施却缺少变化。道德建设的滞后,让众多国人坚定的信念轻易输于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拥护金钱至上的人越来越多,诚信的地位越来越低,这种状况不可避免对校园产生冲击。
(2)教育原因。学生成长于家庭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重大影响。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百般呵护中成长,且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较少顾及别人感受,做事不守信。这些问题是当今独生子女的通病,进而导致大学生诚信意识不强。纵观当今高校教育,德育培养不够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只管教不管育,教只是传授学生知识,育则是帮助其培养健全的人格。教育里只有知识教育,而无情感教育,那又如何培养诚信?
(3)现实原因。目前,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发展越快,诚信要求也就越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运行机制也存在不够完善之处,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社会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现实社会中存在许多不法分子或企业趁机钻空子牟取利益,进而导致一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不诚信现象的存在。而大学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中此种现象猖獗,学校也难不受其影响。
3 大学生诚信问题对策
(1)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首先,完善市场信用制度,促进人与人之间诚信交往,增强人们遵守诚信的信心和积极性。其次学校要做到全员育人,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到实处。三是打造信用政府,确保各级干部诚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全民树立诚信的榜样。在全社会倡导言行一致、有信无欺的道德情操,把诚信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从而引导社会成员共同遵守诚信原则。最后,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共同承担起培养四有新人的责任。家庭和社会不诚信助长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紧密配合,共同形成诚信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考核方式问题;创新
应试教育的弊端,往往在于一考定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而我们立足于课程考核模式的创新,倡导高效,实用创新的模式去检验学习成果,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深刻理解与合理应用。应用于《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考核模式的创新,实效的促进学习的科学合理性,把握主题教育思路,引导学习,向更高的应用性实践性发展。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以下简称“教程课”)是新疆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五观”、“四个认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程课作为一门地方性课程,在考核方式上沿用了其他思政课的考试方式,如:开卷、闭卷、课程论文等。新疆农大采取的考试方式是闭卷考核,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但由于《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理论性比较强,体系结构庞大,一考定胜负的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教育体制的改革。
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考核方式存在问题
1、不符合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
教程课是一门带有浓郁新疆色彩的地方性课程,范围涉及基本原理、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及实践,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综合性强,包括新疆历史、民族、民族政策、宗教、宗教政治、一体多元文化等多方面。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新疆地方史、民族理论、宗教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它贴近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更贴近了新疆的实际,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然而,目前的考核方式仍然比较单一,考核内容依然比较死板教条,贴近学生实际不够,贴近社会热点不足,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2、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教学相长,达到教学目标不仅需要教师的全心讲授,还要求学生的全力参与,师生共同促进。教程课教学不应仅仅是教师单向的“灌输”,更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目前的考核方式过于片面,仅仅通过一次考试来确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法全面给与学生综合性评价。且考核方式中对平时考察的侧重点较低,考察效果不全面,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仍然以被动接受为主,缺乏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考核方式创新思路
1、突出课程特点,增强考核的灵活性
目前单一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教程课教学的要求,不能满足新疆区情的变化发展,这就要求考核方式不但要加大考察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更要从实际入手,考察学生全面理解、综合分析、深入思考的能力。考核内容涵盖的范围可以适当放宽,选取贴近新疆发展实际的社会热点、热门话题等,同时加大材料分析题的考查力度,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积极思考,达到以考促学的效果。考核过程上,改期末一大考为平时多次小考的方式,以实现全面综合考核学生的目的。
2、加强过程考核、强调知行合一
提升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素养应同时进行,自觉践行法律规范,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旷课、早退、在课堂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等现象大量存在,甚至有一些学生认为只要期末考试前,背诵、复习即可取得高分,学生存在着“知行分离”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考察。在平时成绩的评定方面,应当改变仅仅对出勤率、日常任务等行为进行考核,还应该对学生上课发言、课堂表现,课堂讨论等内容进行评定,同时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方式,给与平时成绩。
3、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学生对于教学教程的选择,通常以是否考试为前提,如果所学学科的考试不计入其最终学习成绩,那么学生大多选择“弃学”。因而对该学科没有足够重视,不能主观上积极对待,导致课堂纪律涣散,主动学习性差,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综上原因,如果教师将课堂内容略作改动,并将本节所学做出随堂测验,以此来激发学生主观上积极对待,并开卷测试,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观上积极对待课堂教学,使学生自己去了解社会热点,自己去剖析社会学科,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程课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总之,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变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蒲丽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7).
[2] 滕星,张俊豪.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4).
[3] 代燕军.新疆高校民族观教育机制构建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4] 张玉祥.《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3.46-47.
[5] 阿不来提・艾合买提.新疆高校民族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文教资料,2014.12.156-157.
二、目标任务
开展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整顿校风、教风和学风,使教育系统干部和教职工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工作效能明显提高,教育行风建设明显改观。
在局室机关干部中,认真贯彻执行《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贯彻意见》,着力解决少数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指导基层工作的力度不够,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调研工作不扎实的问题;缺乏学习,不深入研究业务,开拓创新意识不强,自身素质不高的问题;工作预见性不强,能力欠缺,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责任意识不强,重权轻责,做事不认真,敷衍应付的问题;组织纪律性差,上班上网打游戏、聊天、看电影,迟到早退,无故脱岗,工作行为失范等问题。
在校长队伍中,认真贯彻《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校长管理八条规定》,着力解决政治敏锐性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的问题;法纪意识淡薄,违规收费,财务管理混乱,铺张浪费,行为失范,律己不严的问题;工作不深入,不按要求带课、听课、守校,作风漂浮的问题;管理不民主,班子不团结,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工作思路不清,安稳工作不力,教学质量滑坡,学校工作滞后等问题。
在广大教职工队伍中,认真贯彻执行《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十条禁令》,着力解决不注重政治学习和业务研究,政治意识淡化,业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从教信念不坚定,自由散漫、思想浮躁,敬业精神差的问题;小病大养,无病,在编不在岗,出勤不出力的问题;乱收费,乱办班,强制或诱导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搞有偿家教,排人情座位的问题;工作无耐心,歧视、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穿着不得体,言行不文明,酒后上课,课堂接打手机,有损师表形象等问题。
三、方法步骤
整顿活动从3月11日开始,4月10日结束,共30天。具体分为学习动员、对照检查、深入整改、检查验收四个阶段,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学习动员阶段(2013年3月11日—3月17日)
一是要层层召开动员会。县教育局召开全县教育系统思想纪律作风集中整顿动员大会,各单位也要召开相关的动员大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进一步统一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二是开展多种形式学习教育。各学校要将学习贯穿整顿活动始终,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制度,加强学习考核,使干部学习做到“四个有”:有学习内容、有学习笔记、有学习体会、有学习交流。要广泛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党的十八精神,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县教育局制定的教育教学一系列规范要求,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全面整治校园环境。各学校要集中开展校园卫生大清扫,开展“美化校园、净化心灵”主题活动。要集中开展校园安全大排查,协调相关单位开展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全面排除安全隐患。要集中开展安全知识大宣传,组织安全教育报告,召开主题班会,举办安全应急演练,切实增强师生法制意识和防护能力。
2、对照检查阶段(3月18日—3月24日)
一是认真从教育内部查找问题。要通过个人自查、同事互查、组织抽查、召开民主生活会等方式,认真查摆存在的问题。二是主动面向社会征询意见。机关干部要深入基层搞调研,教育局班子成员要带头深入学校、接近教师、走进课堂,掌握实情,研究问题,为学生、教师、学校服务。各学校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调研、开座谈会、公开电话、设举报箱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学校常规管理、教师敬业精神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多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搞调研,集中整顿期间听课不少于20节,采取听随堂课、推门课等形式深入了解教学情况,帮助解决教研教改中的困难和问题。广大教师要认真开展“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短信、网络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努力从本单位、本学校一些经常出现、反复发生的问题中查找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从各自具体负责的工作中查找应负的责任和存在的不足,从工作中的问题查找思想上的原因,从共性问题查找个人的差距和不足。
3、深入整改阶段(3月25日—4月5日)
一是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各单位和学校,要针对查摆出来的主要问题,围绕学校管理制度、年度工作计划、教师管理培训、教学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出整改思路,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确定整改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处室和完成标准、时限要求,并对社会和师生作出承诺。二是狠抓整改落实。各单位要立足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整改,确保取得实效。三是开展专项督察。县教育局将抽调人员组成专项工作督查组,分别对学校财务管理使用、教师从教行为、安全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专项督察。要求学校和广大教师切实做到“十个严禁”,即禁止有违背法律法规、教育方针和学生健康成长有不良影响的言行,禁止组织或参加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罢课等活动。禁止讽刺、挖苦、歧视、侮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剥夺学生上课权利。禁止传播封建迷信和低级庸俗的思想文化、参与赌博活动。禁止组织或参与以盈利为目的的家教、办班补课、开办“小饭桌”、诱导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等。禁止通过任何形式向家长谋取个人利益,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学习辅导资料等。禁止工作时间上网聊天、娱乐游戏、炒股经商等。禁止穿着奇装异服和妆饰不雅进校园。禁止酒后上课、在校园内吸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禁止指责、训斥、讽刺学生家长,随意召唤家长。禁止以弄虚作假手段,骗取荣誉、职务、职称和其它利益。禁止自行调课、停课和无计划、无教(学)案上课。
4、检查验收阶段(4月6日—4月10日)
县教育局将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各单位要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形成总结材料。对活动开展不深入,整改不到位的,整顿时间顺延,直到验收合格为止。
四、保障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思考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一路攀升,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高校毕业生成为继下岗职工之后最受关注的社会群体。这其中既有教育体制机制问题,也有社会经济和学生个人因素。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需要学校、大学生个人和政府三管齐下:政府应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并出台促进就业政策;学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培养方案;学生个人应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强化素质能力训练。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剖析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舆论界争论不休。其实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整体社会就业环境不宽松,二是教育体制不适应社会需求,三是大学生的素质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专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1.专业设置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地调整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而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加之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
2.高校专业培养方案脱离市场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多数学生应职后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适应周期长,一般要经过1年至1年半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仅2个月到3个月。
(二)学生个人素质观念落后导致就业难
1.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创业意识不浓。据2007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行业、假期和专业对口要求等方面。2004年至2007年,中华英才网对大学生择业观进行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期望薪金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从2004年14%下降到2006年的4.3%。
2.大学毕业生整体素质偏低。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加之当前多数大学生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学校缺乏艰苦环境锻炼,学生普遍不能吃苦耐劳。
(三)社会宏观就业环境不理想
1.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是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个人长远发展是最主要的求职动机。但当前大多数私营企业用工缺乏长远规划,只使用不培训;部分私营企业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并且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
2.信息不对称。对大多数求职者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是最主要的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但当前多数企业的招聘信息不能在网上公布,加之一些假信息的干扰(如传销组织的虚假招聘信息),求职者能获取的有效信息非常有限。因此也就出现了招聘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有些企业为了寻到合适的职员焦头烂额。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方法
(一)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产学结合
产学结合是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也是体现高等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高等院校的教育过程与教育目标要立足自身办学要求,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来提炼、整合课程体系,构建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合作,搭建学生实践教学和实训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是推动就业的重要保证。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把课堂传授的间接知识的教学环境与直接获取的实践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了全面锻炼和提高。此外,校企合作不仅为学生参加实践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场所,也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条件。
(二)创新大学生培养模式,变学历教育为能力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模式。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必须以人为本,以知识为载体,以创新为灵魂,以全球为背景,服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服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四个学会”的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个学会”内容相当丰富,它不仅指知识,而且还涵盖了除知识以外的素质和能力。高校毕业生凭借“四学会”定能由专才变通才,由通才变专才,从容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三)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建立和完善就业网络
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采取授课、讲座、咨询等多种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服务,与此同时,高校还应适应市场化就业的需要,努力使毕业生就业工作转变传统方式,努力做到转变观念,实事求是,引导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
加强信息沟通,帮助学生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加强用人单位之间的密切联系,注意建立长期稳定而又不断发展的供需关系和就业基地,注重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动员各方面力量,广开就业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网络设备,给毕业生提供充足而准确的就业信息。
参考文献:
[1]王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7).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1七月降临,阳光学校的阳光格外的灼热,多么希望小雨如期而至啊!我的教学工作已经由“忙碌”转变为“轻闲”,比往年延迟一周的中考终于结束了。本学期我主要承担八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下面对我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教学工作方面
今年是地理学科加入中考大军的第二个年头,去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在全旗三所中学里垫底,让我心里有很大的压力,因此本学年地理教学工作有所改变,初二上学期把所有课程讲完,本学期以复习为主。在复习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教学复习计划欠妥
初二的学生6月29日进行地理科目中考,复习任务非常紧张,打破了常规教学顺序。由于复习时间较少,期间学校的很多活动打乱了复习计划,导致第三轮复习时间偏少,综合型题目训练不足。
2.脱离课本,基础不扎实
与去年的那届学生相比,缺书现象并没有很大改观,初二2班、初二3班有1/3的学生课本丢失,临到考试也没有借到书,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没有以课本为主,而是以复习资料为主,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大多时间是凭感觉做题,手里没有书,不会的题目就直接“拿来”不加以思想和分析,当时是会做了,也记住了,过后又都忘了。
3.教学准备不充分
学校要求初二年级使用导学案,而为了中考,教学容量较大,导学案并不太适用,在资料和导学案同时使用的情情况下,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刚开始阶段运用导学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但是,由于是复习,有些学生对内容掌握的较好,而有些学生则几乎和没学过一样,讨论起来比较费劲,不能同步进行,使教学进程受阻,有好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吃不好,差学生吃不到的困惑。同时,每周课时比较多,在选材料、选题方面不够仔细、认真,没有做到精选。最后,由于初二年级多媒体不能用,在利用课件展示地图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理学科是离不开图的,而学生手里没有书,只靠教师手绘难度较大,时间上也不太允许。
4.培优补差工作不到位
地理加入中考对我们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既要培养“苗子”,又要抓平均成绩。而班级理学生层次高低不齐,给教学带来困难。为了能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成绩,本人几次制定潜能生辅导方案,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都不幸“流产”,一方面是占用学生活动时间,学生不情愿,把老师的辅导看成一种惩罚一样,积极性不高,迟到、缺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学校今年教室紧张,只能在初二4个班轮流进行辅导,而有些班主任不配合,以占用学生打扫教室卫生为由,把我们的辅导地点一改再改,最后放在会议室,结果三天两头的会议致使辅导活动不得不停止。在优等生辅导方面的主要措施就是“吃小灶”除了课堂上同学们共同要完成的任务外,额外再发给他们一些难度较大的资料和试题,加以拔高,并且只要学生做了的,老师都给予批改,效果还不错,就是有些同学不太主动学习,可能是其它科目任务也很重,时间上不太允许。
二、业务学习方面
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是我一直的梦想和追求,因此工作之余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是少不了的。本学期除了参加学校每周五的教研培训外,更加注重本人创建的“一线地理教师交流群”的组织和交流活动,由于我校地理教师少,不得不想办法与全国各地学校的地理老师进行专业交流。同时为了在今年的鄂尔多斯市初中教师业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人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课程标准》等,通过学习,对教学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本人继续阅读我校订购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从中获取地理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本学期还参加了鄂尔多斯市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仪式,并在康巴什新区一中和鄂尔多斯市一中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三、努力的方向
1.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2.研究中考,把握中考动向,抓住重点、难点。
3.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听同教研组老师的课,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长补短,
同进步。
5.继续教学方法研究,取长补短,形成本人的教学特点。
6.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7.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2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自然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最终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
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地理中的智慧和灵魂。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有效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地理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讲难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上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去理解,去判断谁是对的,谁的方法最简单。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乐与表达并与大家辩论。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地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地理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地理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地理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地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我认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才是重要的。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3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8、9、10三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在下学期接手这三个班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结合安顺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一方面,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4光阴飞逝,转眼间,又一个学期了,回顾__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5本学年我担任八年级的地理课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教导处计划、学科组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积极完成了本学年的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轻视地理学习,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配套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玉树“地震”,火山,嫦娥探月,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尽力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四 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推进素质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流和方向。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成败,且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探究地理概念教学的作用
1.1地理基础知识体系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按照认知层次,地理基础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如表1)。地理理性知识由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四个部分组成。高中地理知识点以理性知识居多,几乎是感性知识的两倍。而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通过对地理概念体系的教学,可以把那些相对孤立、分散的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有机地纳入完整的科学体系之中,使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网络。可以说地理概念是构建地理学科体系的基石。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训练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到充分落实。
1.2新课标的要求
自2004年实施新课标以来,高考地理试题在学科能力考查上继续加强,特别突出了对地理概念理解能力的考查,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制定的地理科高考考试说明中考试能力要求:“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而学生在这类题目上的得分率却比较低。长期以来,许多中学地理教师认为,对于一些名词概念只要背下来就行了,用不着作深层次的分析,照样能对付高考,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如果对地理概念没有准确理解、深刻分析、全面比较、系统综合、灵活运用,单靠死记硬背一些抽象的名词概念是难以达到高考要求的。
2.地理概念及其分类
地理概念是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地理概念和地理表象不同,地理表象反映的只是地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地理概念则是把许多地理事物的具体特征加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因而反映的是同类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地理概念按其外延范围划分,可分为单独地理概念和一般地理概念;按其内涵性质划分,又可分为具体地理概念和抽象地理概念。
3.地理概念教学的方法
地理概念源于地理事物,掌握地理概念是理解地理原理的基本条件。但只记住一些杂乱无章的地理概念,而不真正理解它,就不能说真正形成了地理体系。因为概念这种东西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要真正掌握地理概念,准确无误地解答问题,仅仅靠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必须善于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及时把感知到的地理表象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形成地理概念。地理概念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方法,如何挖掘并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是我们教学训练中的重点。
3.1运用概念地图
概念地图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能够表示、检查、修正、完善知识的认知工具,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但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而形成的关于该主题的概念网络,这种形象化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促进地理概念的学习。
概念地图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通过研究基于教育心理学知识理解的案例而提出的。初级的概念地图包括节点、连线、层级和命题四个基本要素节点表示概念,是指感知到的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同而形成的意义关系;层级表示同一知识领域中的概念的层次关系、概念地图研究的倡导者诺瓦克,开发了一种典型的概念图模型。例如,有关风这一主题的概念可用以下概念地图进行关系区别(图1)从图中可明显看出,“风”属于上位概念,“局地风”、“全球风”和“季风”是并列概念;“季风”属于“风”的下位概念,但却是“冬季风”、“夏季风”的上位概念,概念地图不仅能对同一主题的相关概念进行区别,而且能显示学生对不同概念领域之间关系的理解。
3.2启发讲授法
教师生动形象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是学生感知地理现象和理解地理本质形成地理概念的主要方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把地理事物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讲得愈生动,学生对地理表象的感知就愈深,就愈容易形成地理概念。启发讲授法就是教师围绕某一地理概念事先设计好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边问一边讲,把学生的地理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直达地理概念的内核。
3.3比较法
比较法在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使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地理事物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发展的,而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地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同时因受一定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又有各自的特殊性。用比较法可以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及发展规律,在比较中形成地理概念。
如学习内、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时,指导学生阅读两个概念的教材叙述,并找出表面文字差异(能量来源与表现形式)。通过思考教师的提问,学生找到了由于表面差异造成的本质差异――外力在环境中的改造作用显示出极强地带性的规律;而内力则显示出极强的非地带性地质规律。为两种规律的出现打下了物质基础。引导学生找出同时性、矛盾性、共同作用于地表等表象联系,进一步剖析出两者的本质联系――内力决定着海陆分布的大势及地表起伏的格局,而外力则是在内力的基础上,对地表进行雕塑和改造作用(主次分明)。再回到各自的定义中,把握其内涵,强调学法的应用与能力形成的关系。运用比较法应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切忌简单类比或者为比较而比较。
3.4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也叫综合分析法。所谓分析,就是通过对构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背景、因素、过程、结果、作用和影响等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个别特征或属性,弄清楚各个部分在整体概念中的地位,然后综合,即把诸要素的分析结果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地理概念。
比如学习自然带的概念。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自然带概念的综述,并回忆前五章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找出与分析下列要点:自然带的出现是以纬度位置和海陆质量差异、分别有一定热量与水分组合为前提条件的;占有一定空间的大陆带状形式;是地表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气候为主导,植被、动物及土壤为标志,地形为基础;带内充分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带间充分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理论。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要点在概念中的作用,给出概念,并在后面的分布规律与成因中巩固概念,提出学法与能力的要求。
3.5诗词法
我国的古今诗词歌本身包含有大量的地理知识,而且生动形象直观,课堂吟诵起来朗朗上口,如果教师平时稍稍留心搜集这方面的材料,适当地运用于课堂上,学生爱听爱学,课堂的上的气氛会立即活跃起来,而且让学生经久勿忘。特别是在地理课堂的新课导入时,引经据典,教学效果则另当别论。比如我们在讲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概念时,如若生搬硬套地将其定义让学生死记硬背,或略加讲解,相信其教学效果十分欠佳。倘若我们借用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显然无须多费口舌,“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植被呈相应垂直变化”的地理规律会进入学生的脑海,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概念学生便深深地理解了。
3.6歌诀法
比如在讲世界气候类型时,教师如果把每一种气候类型都板书出来,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则学生有如背起石板听戏,既难听又吃力,这样教师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反而不愿听,也不愿意记,教与学双边脱节,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如果运用《世界气候歌》,则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听得舒畅,愉快地记住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判断。
4.加强地理概念教学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4.1要注意地理概念教学的动态性
地理概念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学习地理的整个思维过程都是以概念的运用为主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各种基本的地理概念,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地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反映地理现象的地理概念,也具有动态性。为适应地理概念内涵的变化,地理概念教学也应具有动态性。教师要注意及时导学点拨,积累概念,建立地理概念体系,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地理概念。
4.2要注意防止和克服“概念化”教学
重视和加强地理概念教学是完全必要的,但必须注意防止和克服“概念化”教学。所谓“概念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把生动有趣、个性鲜明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只作简单化的介绍,不认真研究它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忽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孤立地、片面地对待地理概念或以抽象的概念代替或削弱生动具体的地理现象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兴润.浅谈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地理天地网,2008-6-17.
[2]袁书琪.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许国响.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吉林教育信息网.
[4]孙景沂.地理教学中如何区别易于混淆的地理概念问题.地理教学参考,2002,(4).
[5]侯立欣.地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概念地图.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5):35-36.
[6]高晓华.比较法在地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当代教育论坛,2005,(14).
进入高三年总复习阶段,考试和考完后的试题分析不仅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复习效益的重要环节。可是,大多数试题分析课课堂气氛沉闷,毫无生机:一是因为学生没有兴趣。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不需要听;成绩欠佳的学生心情不好,无心去听。二是因为教师没有激情。或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和简单对答案上,只抓住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有透彻的分析,却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情绪依然低落。因此,在试卷分析课教学中,尤其要着眼于寻找激发学生兴趣的生长点,诱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乐于思考,体验成功,心情舒畅地融入教学中,从而使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具有生机和活力。笔者从事多年高三教学,对试卷分析课教学做了许多不同的尝试。下面结合一节省质检试卷分析教学实例,谈一下具体做法和粗浅感悟。
一、具体做法
1、课前准备。①认真阅读并详细分析学生的答卷。不仅要发现、分析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不足,而且要善于捕捉学生答案中的闪光点。②根据试题设问和教学需要,挑选出几份针对性强、有代表性的答卷,用A4纸复印,便于投影。要求用学生的原卷,事先必须征求学生本人的意见并获得同意。③利用投影机、电脑等教学工具把“平潭城关中学2011届高三政治总复习能力测试(三)”第38题投到屏幕上,让学生重新认真读题、审题。(注1:试题附在文后)
2、课堂活动。本节课要完成4个试题设问。针对每个设问,教师相应地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学生答卷,引导学生用矛盾分析法去点评、分析。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教师必要的指点、扶持,师生间广泛的交流、探讨,完成答案的生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保证答案科学性的前提下提倡答案的多样化。(注2:文中斜体部分为学生答卷)
二、教学实录(部分)与感悟
1、充分发挥激励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古希腊哲学家多塔戈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可以点燃的火把。”这启示我们,教师应成为一位“点火者”,而不是成为一名“灌水者”。下面是针对第二个设问的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学生答卷)请同学们阅读这份答卷,围绕审题、答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2)(9分)答: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央政策正确处理好投资、消费、内需、外需的关系体现这一点;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应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中央政策指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是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体现这一点;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有时调整事物的结构也能引起质变,中央政策提出努力优化结构,加快调整国民收入格局体现这一点。
学生A:字写不好看,得扣一分。
学生B:读懂材料,所用原理正确,准确。没有废话,简单。
学生C:分析比较到位,做到点对点分析,原理扣紧材料,分析扣紧原理。
教师:你们发现了他人优点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长处。我们是否请甲同学(这份答卷的主人)说说他的解题思路?
学生甲:读材料二,先抓关键词,比如“关系”、“着力点”、“结构”等,然后,归纳整个材料的中心意思,依据的是辩证法,去找课本原理。
教师:这道题得8分及以上的同学请举手。(90%学生举手)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道题学生得分率高,存在的问题较少。既然学生掌握了,在这里只需“轻描淡写”,进行“冷处理”。这一环节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学生对自己优点的肯定,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唤醒了主动、积极参与的意识,促进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从而发挥了试卷分析课的激励功能。
2、充分发挥补遗功能,提高学生读表读图能力。
学生的发展既不来自于外在的客体,也不来自于主体先天的潜能,而是在交往和对话中的不断批判、生成和创新。试卷分析课要充分发挥补遗功能,通过相互讨论、沟通和相互启发、补充,学生学习别人答卷中的优点,检视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解题能力。下面是完成第一个设问的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答卷一)你认为这份答卷能得几分?得分的理由是什么?
(1)(3分)答:2000~2006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渐下降,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渐上升,消费需求降低,而投资需求过热,所以我国应扩大内需,抑制投资过热现象。
学生:2分,比较准确地读出“2000~2006年,我国投资与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以及现状。”
教师:失分点呢?
学生:忘了读表“注“。
教师:怎么补充完整?
学生: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投资率高,消费率低,投资和消费结构不合理。
教师:(出示答卷二)这份答卷有读“注”,可为什么只得2分,失分点在哪儿?
(1)(3分)从2000~2006,①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逐年降低
②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正逐年上升
③我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较世界低,平均消费水平较世界高
学生:没有从数据的变化趋势剖析,没有回答材料所体现的主要问题。
教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通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横比),可以得出我国消费贡献率低,投资贡献率高。通过观察我国投资和消费对GDP贡献率的变化趋势(纵比),可以得出我国消费贡献率不断下降,投资贡献率不断升高。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现阶段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过热,结构不协调。
教师:(出示答卷三)这份答卷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有没有不足的地方?
(1)(3分)经济信息:1、从2000~2006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成下降趋势,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成增长趋势。
2、我国平均消费率低于世界水平,平均投资率高于世界水平。
3、我国存在消费少,但投资过热问题。应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抑制投资过热。
学生A:字迹清楚;内容读全,读准。
学生B:应该把“消费少”改成“消费需求不足”,要使用学科术语。
学生C:从数据到数理,读懂了命题人的意图,就是要优化投资与消费结构,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下一问的作答打下了基础。
教师: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读图读表题的解题方法(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归纳,投到屏幕上)(略)。回去完成一道读表读图题作业(投到屏幕上)(略)
读图读表题是高考的常见题,看似简单,其实得高分不容易。在这一环节引导、启发与思考、评价的轻松对话中,学生存在的不足不断地得到补充,提高了复习效果。
3、发挥纠错功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被发现。”学生在答卷中存在的错误或问题,是一种不可轻易放弃的宝贵的“课程”资源。通过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试卷分析课的纠错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是针对第二个设问的教学实录。
教师:(出示答卷一)怎么给答卷打分?得分点在哪里?
(4)(8分)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换为物质力量。
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提高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会产生深刻影响。有利于促进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提高农民的“两修养”,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
学生A:得2分,有说到文化的总体作用,却又不扣题分析,感觉有点乱,看了很烦。
教师:为什么会觉得烦呢?
学生B:东一句、西一句,设问的主体是“农民”。
学生C:因为没能正确运用课本原理做支撑,后面的分析不到位。
教师:针对这份答卷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它的主人的得分率,应该给她哪些建议?
学生D: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这是挺关键的。他把“两修养”当“万金油”了。
学生E: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审准设问,这是发散型的题型,要弄清不同题型的答题要求。(学生鼓掌)。
学生F:感觉他更像答“提高居民文化水平的意义” ,设问要求答“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对现代农业的作用,关键词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教师:好,请同学们打开必修3目录,运用“扫描法”扫描原理并进行扣题分析。(略)
教师:(出示答卷二——回答第三个设问的)现在请看这份答卷,能得几分?
(3)(12分)①我国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老无所忧,转变观念,扩大消费。
②我国政府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使农民扩大消费,推动消费增长。
③我国政府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农村不规范消费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推动企业搞好售后服务,使农民大胆消费,放心消费,促进消费水平提高。
④我国政府要充分利用宏观调控,鼓励科学消费,调节消费结构,使物质消费同精神消费相协调,确保农民消费水平持续合理的提高。
学生:0分。
教师:为什么?
学生:没有运用“政府职能”的原理,没有按设问要求作答。
教师:我们用掌声请这份答卷的主人——乙同学来说说他当时的解题情况。
学生乙:由于担心答题时间不够,心理紧张,只看到“政府”,没有看到“职能”,匆匆作答。
教师:专家说过,在审题上节省时间是最大的错误。审题不认真的现象在我们班普遍存在,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吸取教训,掌握解题的“慢”(认真审题)、“快”(下笔作答)节奏,提高有效答题能力。这道题难度不大,只要正确运用“政府职能”进行点对点作答即可。那么,能否创造条件,使这份0分的答卷得到满分?(运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可以。
教师:我们同样用热烈的掌声请乙同学自己来纠正。
学生乙:在①②③④点前分别加上“政府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要履行经济职能”、“政府要履行政治职能”、“政府要履行文化职能”。
教师:太好了。我相信同学们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来自于学生本身的错误或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层层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使他们意识到能力的缺陷根源于知识的缺陷,真正理解“以本为本”的内涵,养成读书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平等对话,交流激励,使学生明确了解题思路,领会了解题要求,懂得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日积月累就能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4、充分发挥拓展功能,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其实,高考试题并不神秘,不少题型都是常见的,只是命题人在题设条件、设问方式上不断地推阵出新,体现“以能力立意”。因此,在试卷分析过程中,有必要对原题进行不同角度的转换训练,发挥其拓展功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变能力。下面是一段教学实录:
教师:把第四个设问要求的“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改为“运用经济常识”,该如何回答这道题?
(学生在进行充分的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作答。)
教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①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培育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出。运用行政、法律手段,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规范农村消费市场。(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供丰富的适合农民需要的消费产品,提高农民消费质量。(生产决定消费)
④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
教师:如果把原题的“政府职能”改为“运用经济常识”,再把“政府”改成“农民”又应该怎么答?(略)还可以怎么改?(略)
在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对原题的改造、转换,使学生感到别开生面,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发散,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拓展开阔起来,唤醒引领学生思维的张扬。
三、教学反思
1、本试卷分析法最大的亮点在于注意开发学生答卷——这种现有的“课程”资源,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的教学素材,学生乐学,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同时,学生广泛地积极参与,学生知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获得的,体验感悟。课堂上,学生的生命在涌动,教师的激情在飞扬,氛围宽松、民主、平等、和谐。
2、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有的重点内容重锤敲打、精雕细琢还不够。如读表读图题既然作为教学重点,就必须精选难度大一点的习题,进行课堂训练,一能检查复习效果,二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另外,一节课只能解决一些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反复地实践过程。
3、教无定法,是教学的真谛。贵在得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不在于对教师组织的标准答案掌握了多少,而在于是否掌握了各种题型的解题要领与应对策略。因此,一切有实效的同时又能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快乐的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因为实效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还因为能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快乐的课堂是大家生命的乐园。(作者单位:平潭县城关中学)
参考文献
[1]蒋国和,善待学生课堂上的回答,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7)P16-18,陕西师范大学 ISSN:1002-214
[2]陈初生,用探究法讲解探究性练习题,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3)P13-14,陕西师范大学 ISSN:1002-214
附:平潭城关中学2011届高三政治总复习能力测试(三)
38、(32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2006年我国投资与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较图
注:1990至2005年,我国平均消费率为58%,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平均投资率为391%,比世界水平高19个百分点左右。
(1)概括材料一所蕴含的主要经济信息。(3分)
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当前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2)试分析材料二中中央决策的辩证法依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