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7 17:50: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实验室质量改进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工作要求,提高工作能力,提升服务质量的循环活动。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实验室应该按照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稳定运行,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采取内部监督和外部审核等手段,通过对不符合工作的纠正措施或对潜在不符合工作的预防措施来完成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改进分为维持性改进活动和突破性改进活动。
1维持性改进活动
维持性改进活动是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发现不合符工作事项或潜在不符合事项,确定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最后验证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效果。
2突破性改进活动
2.1分析和评价实验室现状
从提高效率、提升品质、改善服务、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和市场需求扩展项目等方面识别改进需要。
2.2 确定改进目标:
(1)管理体系运行的信息: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情况、日常质量监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如实验室认可评审、计量认证评审)的结果;
(2)检测活动信息:通过合同评审对检测程序和方法的评价、记录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结果分析、能力验证/比对活动结果、检测成本和风险的分析结果等;
(3) 满足市场需求开展检测业务,增设项目对环境条件、仪器设备的需求等;
(4) 完善实验室环境条件和安全设施、确保操作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员工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5) 客户的反馈:投诉(抱怨)、建议、希望;
(6) 通过向国、内外同行实验室交流学习。
2.3选择改进方法
动员实验室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寻找可能实现改进目标的解决办法,选择合理、有效的改进方法。
(1)使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四类管理体系文件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切勿“两层皮”将文件化的规定和执行情况脱节,加强日常质量工作监督,对重要质量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用程序来规范全体工作人员的各项检测活动,减少随意性、克服人为性、提高科学性。
(2)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力度,树立职工的岗位责任感,权责分明。在监督活动中要突出选择、识别质量环节的重点、难点、疑点,把握易错环节,做到全面监督、重点控制好检测活动的关键点,使人、机、料、法、环、抽、测等均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要求[1],起到预防潜在不符合事项、纠正不符合事项、确保操作规范、数据准确。
(3)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是实验室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手段,如空白实验、平行双样、加标回收率、标准样品测试、实验室内部的仪器比对和人员比对。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手段可以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和国家标准样品所组织的协作定值活动等完成。通过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手段保证数据质量、通过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手段提升检测能力。
(4)加强内审、管理评审,重视外审。内审是实验室自己进行的一种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活动,内审的结果是衡量和评价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通过内审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好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通过管理评审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和持续有效、是否满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适应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变化,着重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达到改进优化体系,提高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等外审活动,从外部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2],既对实验室有督促检查作用,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一次“会诊”,指出不足,找出差距,通过改进,使实验室从环境条件、仪器设备、人员技术、检测水平都能上一个台阶,提高市场竞争力。
(5)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促进实验室检测业务、能力水平不断改进。在实验室的实际工作中,可以从顾客调查、互访、投诉等方面进行实验室持续改进工作[3]。实验室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检测方法、检测质量、服务态度、检测周期、顾客意见和建议等方面。收集客户意见,通过根据客户要求开展新检测项目、改进检测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改进工作流程、改进检测报告格式等方法进行持续改进。
2.4实施改进方案并验证改进效果
识别出改进目标、确定改进方法后,提出改进活动申请,制定实施方案,按照方案执行。由质量管理部门监督实施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价。对改进项目效果的评价可以采用对比分析、观察分析等手段。
3结语
全体员工都应主动寻找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的机会并积极参与改进工作,从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更好地为客户服务。通过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不断改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并通过其有效运行,实现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持续改进可以保证在现有水平上不断提高实验室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等。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市场新的需求要求我们要“变”,更要好,只有自身不断改进,进步,才能拥有更多的客户,更广阔的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张蓉,刘海礼. 实验室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几个关键点[J]. 职业与健康,2010,5:185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对人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实践教学环节。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人才质量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近年来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特别是从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讨,大大提高了电类各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满足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使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率大大提高。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根据基础理论的进程,分为电工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和专业综合系统实验三个层次。这种层次符合人的认知过程。但在每个层次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法上存在着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方法单一等问题。如授课模式基本是沿袭老一套的方式: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等。这种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空间的发展。实验的内容则是过于紧贴理论教材,验证性实验居多,特别是过多地研究分立器件构成的电路,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如分立元件的电路设计起来公式繁多,计算复杂,调试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满足目前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对实验教学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
(1)以学生为本,建立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
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呼唤,触动了我们对教育深层次问题的思考,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这些教育观念已逐步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的方向。本科培养体系应由过去的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转变,应由过去的专业知识教育向工程基础教育转变。应以学生为本,建立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三级能力培养体系。
三级能力培养体系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系统设计和应用能力培养,综合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依据三级能力培养体系,设置了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室、专业综合系统实验室和综合创新实验室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又有多个实验分室组成。
(2)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改革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总目标,加强专业基础实验技能训练,注重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合,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工程和社会应用的成功案例融入实验教学内容,重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具有主动性、创新性、系统性、高效性、科学性。
经过多年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建立了一个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多层次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实验分为四个层次: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实验项目与工程应用和科研紧密结合。根据学生层次不同,实验项目又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入相应实验室,完成自己确定的实验项目,或进入综合创新实验室,进行创新项目的研究,使学生学会资料查找,实验数据处理,综合设计,创新设计,以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经过长期不懈地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思考和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多层次教学实验体系为基础,同时实施多层次实验内容,多样化实验形式,多样化考核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层次能力培养,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学实验课程体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条件和保证。
(3)建立教学平台,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①基础型实验教学平台:将现有的基础实验课程予以重组和整合,实验内容涵盖学科常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包括常用的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重要原理的验证,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等,从而实现学生的“基础性”共性的培养。该平台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各专业实验必备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重在训练本科生的基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②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将现有的专业课程实验课程予以重组和整合,实验内容除了反映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以外,增设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紧密相关的实验。在实验类型上不仅逐年显著提高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选做实验的数量,而且内容不断改进、充实、丰富和提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扩展的余地。突出办学特色,实现学生的“专业性”和“特色化”培养。
③技能强化与创新实验教学平台:一种较高层次的实验训练是根据本院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针对学生各人的志趣而设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实验题目来自于教师科研和教改项目及学生自主立项课题,选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到实验室,直接参与科学研究,实地参与科研实践,学生自愿组合,自由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加科研项目,完成实验设计、研究、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受到科研的全程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Research on improvement of servic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based on lean six sigma
Zhang Ying, Zhang Wenbao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Fuyang, 236047, China
Abstract: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service quality of our gener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the application of Lean Six Sigma activities in an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quality of service case. Through the satisfaction survey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project of Lean six sigma collected data, analyzed index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ce coefficient and satisfaction index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each index in the index evaluation map,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of need for improvement, and follow its effect so as to achiev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Key words: Lean Six Sigma;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service qualit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1 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研究状况
从2005年开始,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各类高校纷纷建立,这对加快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推动实验室高效运行管理机制的建立,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新兴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管理方法是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的。近年来,许多专家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涉及的方面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模式、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的研究;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改革实验教学研究[1];教学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研究[2,3];提高实验队伍的综合素质研究[4];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5];提高仪器设备利用效益研究[6];药品、试剂、小型仪器的管理[3,6]及实验室文化建设研究[7] 等。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改革完善,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心各个方面的管理状况,发现管理中的问题,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以某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探讨如何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持续改进管理质量[8]。
2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改进的精益六西格玛流程
“精益六西格玛是一种将精益思想和六西格玛管理有机融合起来的新方法,它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生产与经营成本,从而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效率”。下面以某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管理项目为例,探讨在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提高管理及服务质量的流程[9,10]。
2.1 界定阶段
该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管理及服务质量满意度方面有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该“中心”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首先对典型的“中心”管理项目进行重点调研。通过实际考察、问卷调查及对“中心”人员的访谈,找出目前“中心”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2.2 测评阶段
设计问卷调查表(采用李克特量表),对“中心”各项管理服务指标满意度进行调查。设定:非常满意—5分 ;比较满意—4分;一般—3分;比较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测量和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师生对“中心”管理指标中的实验教学一项最满意,对实验人员项次满意, 但对实验药品材料管理项和环保与安全项不太满意,对实验室文化最不满意。
2.3 分析阶段
测量所用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见表2。
进行抽样充分性指标KMO测量和巴利特(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见表3。
结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几个指标的相关系数比较大,且很显著。其近似卡方值为73.913,显著水平达到0.000,抽样充分性指标KMO测量值达到0.549,显示抽样效果较好,但也说明数据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选择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由主成分分析法获得该项目各项指标的权重(即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表示为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系数[11]。
然后再将每个指标满意度平均分和重要性系数进行标准化并列表对比(见表4)。
以每个指标满意度为横轴,每个指标重要性程度为纵轴绘制该“中心”管理及服务各指标评价象限图(如图1所示)。
“中心”管理各项指标评价象限图可以直观反映出该“中心”管理和服务质量的优势在哪里,哪些地方存在不足,从而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确定“中心”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改进的着力点。
第I象限:高度关注区。指标X1(实验室硬件建设)、指标X2(实验教学管理)和指标X8(实验人员)落在这个象限上。这个象限标志着满意度与问题的重要性成正比例,即师生对“中心”提供实验管理和服务的满意程度与他们所评价合理的重要程度相符合。“中心”对这个象限的3个指标应该继续保持其现有水平,维持其发展的良好势头。
第II象限:属于重要性高但满意度低的象限(优先改进区)。指标X5(开放实验室管理)和指标X7(环保与安全管理)落在这个象限上。这个象限标志着有机会改进,表示师生是关注“中心”管理服务的这些指标,但目前“中心”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所提供的服务距师生的要求较远, 师生对此评价较低,需要重点修补、改进。
第III象限:机会区。指标X4(药品材料管理)和指标X6(实验室文化管理)落在这个象限上,表示这两项指标不是师生目前所关注的,不是现在最需要改善的服务项目,对此暂时可不多考虑,但应该保持关注,适当的时候还是要加以改进,因为这里是可以挖掘出提升师生满意度的机会点。
第IV象限:维持优势区。指标X3(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落在这个象限上。这个象限标志着满意度评价较高,但并非师生最为关注的方面,属于次要优势。虽然它们不是很重要,但维持现在的程度,对于师生而言,还是十分重要的。
2.4 改善阶段
通过对该“中心”管理服务评价指标的分析,开放实验室和环保与安全管理这两个方面处于需要优先改进的位置, 其次是药品材料管理、实验室文化管理两方面,该“中心”需要按照精益六西格玛的实施要求,由中心负责人积极推动,相关人员积极行动,对需要优先改进的开放实验室和环保与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再实施二级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组织有关人员分析梳理找出问题所在,探讨解决办法,制定解决方案,并尽快着手实施。
在环保与安全管理方面,把师生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考虑,把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与绿色环境、安全稳定等因素统筹考虑,增加购置环保与安全的实验设备,同时坚决做到实验室环境设施建设安全化和环保化,尽力做到实验过程绿色化,“三废”处理绿色化,危险化学物品使用安全化,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经常化。
开放实验室管理优化方面,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旨,继续坚持探索“因材施教 , 讲究实效 ” 的教师指导模式;学生自主创新模式,毕业论文 (设计 )带动模式相结合,调整修改开放实验项目,修改开放实验管理办法,试行网络选项目、约实验室、约实验指导教师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开放实验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药品材料管理方面的问题应尽快解决。药品材料仓库内部安排调整,升级药品材料管理软件,修改完善药品材料管理和领用办法。同时对师生进行节约与绿色化教育,使化学药品和材料领用快捷,药品材料节约了近一成。
实验室文化方面的问题解决。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该“中心”通过加强对学生追求真理、崇尚学术、严谨求实的教育和影响,修改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改变实验室环境布置等,有效改善了该“中心”人员的精神面貌,提升了实验室文化品位,优化了实验室人文环境和工作环境,提高了实验示范中心的管理服务质量水平,提高了师生的满意度。
2.5 控制阶段
实验室硬件建设是“中心”得以运行的基础,实验教学是“中心”工作的核心,实验人员是“中心”运行的关键。在前面分析中获得的信息说明,该“中心”在以往工作中这三方面都做得很好,这是需要继续保持的,同时还要根据新的情况作出新的应对。对上述分析提示需改进的项目,要在最后的控制阶段中,通过对相关师生的不定期访谈和对实验室各项指标的定期检查评估,了解师生对改进后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并对改进结果跟踪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对新的问题再次使用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流程,持续改进,精益求精,达到更高的质量目标。
3 结束语
通过对化学实验中心管理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案例,探讨了精益六西格玛改进方法在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中对于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应用。通过满意度调查、数据收集、统计处理和分析,得到师生满意度和重要性4个象限评价图,以确定需要改进的方向。在改进后,持续跟踪回访,实现对改进内容的控制,并循环使用精益六西格玛的DMAIC流程,实现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媛,蒋福宾,欧阳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88-90.
[2] 张媛,蒋福宾,欧阳津. 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的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5-96.
[3] 蔡毅飞,薛来.MSDS在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88-90.
[4] 沈秀,张黎,戎红仁,刘春林,龚方红.普通本科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20-122.
[5] 刘广伟.建设开放型创新实验室,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1):108-110.
[6] 强洪,王玉贤.化学实验课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试剂及仪器的科学管理[J].化学教育,2005(7):55-56.
[7] 张原,李鑫,杜兴号.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5-19.
[8] Michael L. George.Lean Six Sigma[M].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49-01 近年来各实验室都加强了质量控制管理,分析中的误差大大降低,分析前、后的误差也在引起高度重视。然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牵涉的面较广,问题错综复杂。有许多问题容易忽视或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现就一些常见的分析前误差及质量控制改进措施,提供给大家作为实验参考。
1患者准备问题
1.1空腹超时采集样本
许多患者会因天气、交通等原因上午9点以后才能抽血。一般空腹的定义是禁食12-15小时,由于禁食时间过长,许多生化指示和激素指标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血糖、泌乳素会降低等。解决方案:血液样本采集应尽量在上午7-9点进行,若有超时,应在检验结果单备注中注明“空腹超时采样”。
1.2患者匆匆赶到即刻抽血
在患者晨练之后或匆匆赶至立刻抽血,由于患者比较兴奋和运动量的增加处于低水平的应急状态,许多物质代谢增加和释放增加,如C反应蛋白、红细胞、血清钾等指标会升高。解决方案:让患者休息10-15分钟后再采血,提前告知患者采血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3X线扫描检查会引起血常规三系下降和血钾升高
前列腺穿刺和按摩会引起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大幅上升。解决方案:在其它检查和治疗前采血。
2样本采集问题
2.1止血带绑扎时间
止血带绑扎时间太长,用力拍打手臂让血管充分暴露等。解决方案:进针后立即松开止血带,找不到静脉血管时及时更换部位。
2.2乙醇浓度检测标本
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消毒皮肤后采集乙醇浓度检测标本。解决方案:采集乙醇浓度检测样本用不含酒精的消毒剂消毒皮肤。
2.3样本溶血
用真空管采血却未抽足量,真空管内还残留部分负压,引起样本溶血。解决方案:真空管采血量不足时,应开盖平衡试管内压力,然后再盖上。
324小时尿留取问题
3.1尿液总量计算误差
24小时尿液总量过少或过多,此类检测结果都需通过尿量计算得出,24小时尿液总量太少或太多会引起计算上的误差,一般24小时尿液总量应控制在500-2500mL。解决方案:尽量不采用尿液总量过多或过少的标本,请患者重新留取。若一定要检测,则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尿量过多(少)计算结果会有误差,仅供参考”。
3.2样本检测容器
样本未充分混匀 24小时尿液留在2个容器内,未经一起混匀,随意取一瓶中的尿液作为检测样本。 解决方案:选用较大的容器3000-4000ml留取24小时尿液,若采用2个容器留取的,应将尿液倒入大的容器中混匀后,现取小样本检测。
4样本测试前处理问题
4.1采血后的样本没及时检测
大部分的检测项目都应控制在采血后2小时之内检测,若放置时间过长因红细胞代谢还在继续。会导致代谢增加和生物活性物质下降,也会导致细胞内外物质的重新平衡使血浆成分含量发生改变和溶血。解决方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尽量减少样本的搁置时间。
4.2离心前用水浴方式加速血液凝固
许多实验室会在离心前将样本放入37度的水浴箱内孵育,以促进血液凝固,这样会加快细胞的代谢和酶促活动,使血清中的成分发生改变,许多活性物质降低,如补体下降等。解决方案:室温控制在18-25度,将样本放置30分钟后再离心,严禁用加热的方式加速血液凝固。血液凝固不完全时,可轻轻摇动试管,但严禁大力敲击试管。
2.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能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1.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锥形瓶、双孔塞、注射器、导气管(带止水夹)、气球。
2.实验药品:
稀盐酸、碳酸钠溶液。
三、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天平未画出)。
四、实验步骤及说明
1.实验步骤
(1)在锥形瓶里装Na2CO3溶液,注射器里装稀HCl,针头一端插入到双孔塞上和锥形瓶相通,气球绑在玻璃管上,固定在双孔塞上,关闭止水夹k,把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
(2)把注射器中的盐酸注入锥形瓶中。
(3)打开止水夹k,生成的气体导出,天平不平衡,分析不平衡的原因,突破难点。
2.实验现象
步骤(1)中,天平平衡,指针在分度盘的中间。步骤(2)中,气球涨起,但天平仍然平衡。步骤(3)中气球变扁,天平不平衡,指针偏右。
3.实验现象分析
学生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就测量过肺活量,知道用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肺活量的大致方法和步骤,部分学生仍然记得当时测得的数据。但是学生普遍不知道肺活量测量仪的测量原理,也不知道这个指标究竟意味着什么,肺活量的高低对人体的影响。
本实验在学生了解呼吸过程之后,学生已经知道呼吸过程伴随肺体积的改变,也就是说,肺容积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这是检测肺功能的最直观也是最客观的指标。所以在教学中,在这里安排这个实验很及时;学生通过自制的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得到数据,通过比较,大致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健康情况,为以后的生活提出一些建议。
二、教学组织
1.明确概念,从原理上引导
肺活量与人的呼吸密切相关。胸廓的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胸廓的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体就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过程。肺容积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肺的容积,了解人体的肺功能。在此,我们明确一下“肺活量”的概念: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也就是说,我们只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能测量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体积,即测得肺活量。关于气体体积的测定方法,学生有很多想法。此时,教师也可问问学生是否还记得自己以前的肺活量是多少?现在发生变化了吗?
2.小组合作,完善设计,动手制作
关于气体体积的测量,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细节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商量出确实可行的制作方案,然后动手制作肺活量测量仪。
据统计,一般有以下几种比较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①实验材料:塑料袋(容积在4000mL左右的)或纸条、吹管、细线、直尺等。②取容积为4000-5000mL的长条状塑料袋(有些学生往往以手边较易获取的纸条代替),根据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塑料袋的体积。用笔在塑料袋上做好记号,标出体积数值。③然后先吸足气,再向塑料袋中呼气,直到不能再呼出气体为止。测量3次,取最大值。
方案二:①实验材料:气球、度量烧杯、小水桶、笔。②测量者深吸气后向气球内深呼气,然后扎紧球口。③将气球全部按入水中,用笔画出水面上升界线,然后用度量烧杯测出气球所占水的体积,即为被测者的肺活量。
3.现场展示,测量肺活量
各小组代表,上台演示使用自制的肺活量测量仪,其他同学当评委,在展示结束之后,现场点评各组的测量仪的效果、可行性及操作性等。
劳动成果的展示,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感悟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用评选出来的较好的测量仪进行多位同学的测量。教师在黑板上统计呈现这些数据,请同学观察这些数据,做一些分析,尝试得出一些结论。如比自己五六年级的时候要高,普遍男生的肺活量要大于女生,分析个别男女生的特殊情况,尝试总结出肺活量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的肺活量的大小与其年龄、性别、身材、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5.补充介绍,开阔视野
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提高肺活量,譬如可以经常性地做一些扩胸、振臂等练习,坚持耐久跑、游泳、踢足球、打篮球、折返跑等,像中长跑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哪一种方法,都要持之以恒经常练习才能有效。因为体育锻炼可以明显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弹性,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机能。
本实验通过让学生测量肺活量,了解肺活量的大小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促进中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背景 本次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持续质量改进系统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具体效用,在具体实验中,强调加强服务能力以及护士专业水平,同时注重护士护理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与提升,重视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的评价方案。
1.2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2年2月~2013年2月院内手术患者200例,护士20名,所有患者和护士均为随机抽取。其中患者对象均为精神状态正常、无语言认知障碍并有稳定生命体征的,能够保证问卷调查的准确性;护士均为手术室为患者直接提供服务护士,调查护士为自愿参加,不存在负面情绪。
1.3方法
1.3.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方案分别作用与两个阶段,即调查周期起、始两个阶段,在调查前进行100例患者和20名护士的随机抽取调查,经过为其12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系统实践后进行再次调查,调查方法与前期方法即内容一致。
其中问卷部分主要针对患者进行,用于调查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整体评价;护士评价则通过业务考试形式代替。问卷调查设计见表1。
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2006年冯志英设计的护理工作调查方案,选择了其中的8个问题,同样符合了其中对于服务水平与工作技能、服务态度、护理环境和关怀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评分分为七个等级,依次递减。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进行相应处理,对特定指标进行描述统计,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1.3.2简单CQI系统构建 CQI系统实施计划由笔者及同事在2011年年底向院方提出实践申请,与2012年2月份起进行实施。具体实施中由手术室护士组护士长以及手术室主管进行一对一结合,构成两个改进小组,由组中护士长即主管共同负责组内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护士技能培训与检验、护士基础理论学习、手术室工作质量评价、法律及个人保护意识培养课程开展等几个方面。寻找手术室护理工作突出问题的基本表现与类型,并讨论总结具体的改善方案;依据对原有的制度、规范进行修订完善,制定工作质量标准。
2 结果
2.1护理人员考试对比结果 在12个月的实践期前后,随机抽取护理人员各20名,对两组人员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和职务进行统计,P均>0.05,说明两组人员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2。
基于上述基础对实践期前后护理人员技能水平考试结果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3。
由上表可知,经过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实践后,实施后的护理人员技能考试成绩有显著提升,由此可证明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实施对护理人员工作技能、安全知识、服务态度认知等方面的教育效果有明显的提升效果。
2.2患者护理评价问卷结果 实施前后两组(各随机100例)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值均>0.05,说明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实施前后两组调查问卷各100份,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后使用SPSS进行分析,对患者总体评价进行比较,其中有明显差异的有以下几个项目:术前介绍、主动观察并解决问题等,而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几个项目方面并无显著差异。部分护理评价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对比见表4。
由上述对比结果也可以发现,实际上患者对于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感知是相对较低的。
3 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证明,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有利于降低手术室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对于服务质量管理的改进效果更多的集中在院方的管理角度,对于患者的本身认知改变并不明显,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应用就是一种更注重医院内部、机构内部的自我改良和发展方案。
4 讨论
对于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构建,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研究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①必须构建统一的护理管理组织,其中以护理安全管理为首要任务,提高护理安全管理员对本科室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和干预的能力;②应当遵循"目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及时的弥补管理上的缺失;③注意对护理工作者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加强法律意识教育、责任-奖惩挂钩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需要学习掌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执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该课程都占有相当比例,并且此门课程还为医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奠定坚实基础[1]。由于生物化学存在概念较抽象、内容相对枯燥、知识点比较分散等客观现象,导致长期以来被医学生认为是最难学习掌握的课程之一。面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医学教育改革潮流,我们迫切需要改革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课的教学方式。TBL、PBL和CBL等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在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该文以作者所在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为例,探讨多媒体教学、思维导图和TBL教学模式联合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经验。
1基于创新能力培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很多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手段已经陈旧,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实验教学内容要进行重新设计,优选实验教学内容。针对各专业的教学特点,设计满足各专业的教学实验,实验中要重点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内容上要选择生活中实用性强并且操作性强的实验项目,例如针对各专业开设精氨酸激酶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纯度检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技术内容学习上要选择对学生日后科研能力培养有帮助的项目,例如低温离心技术、分光光度技术、蛋白质电泳技术等。同时还需要增加本领域的前沿领域实验内容,例如质粒DNA提取,该内容属于基因工程的常用检验技术,针对蛋白质、染色体等内容,涉及到变性、分离、纯化、提取、染色等内容。在设计性实验内容涉及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实验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实验方式进行设计,并且要求学生独立准备药瓶、试剂等材料,教师予以相应的指导。通过开设上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在掌握好基本实验技能的前提下,学生更掌握了新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技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更加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意识。
2结合生活经验讲解生物化学的应用
生物化学原理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作为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此认识比较薄弱。因此在课堂讲解实验原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此进行讲解。在该校开设的实验中,应注重此点,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测定”实验[3]中,给学生设问为什么馒头咀嚼会产生甜味,为什么发烧时人的胃口不好等问题,让学生对酶促反应的机理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血清γ球蛋白纯化及鉴定的实验”中,讲解硫酸铵沉淀在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在“双缩脲测定蛋白含量实验”中,讲解三氯氰胺造成的“毒奶粉事件”。
3针对专业和教学内容,采用合适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大学教学中广为普及,但在实验课方面,如何准确使用尚需优化。多媒体具有感官刺激优势,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4]。在生物化学实验中,需要用到紫外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器、摇床和离心机等的使用。在以往教学中,往往安排第一次课时讲解使用。实际情况表明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容易出现操作事故。通过录制讲解视频,通过软件剪辑在重要步骤处标注注释、提醒学生注意。将视频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其进行预习。这样有效解决了教师指导设备使用时需要反复操作的问题,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来熟悉设备,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5]。在“pEGFP-N1质粒提取及鉴定实验”中,由于涉及知识点是分子生物学水平,利用传统板书和PPT字幕进行讲解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微观的过程也不能清晰地展现出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教学效果会有很好的提升。另外,对安排这一实验模块的意义,可以通过播放2008年诺贝尔奖和钱永健的资料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运用思维导图,协作学生把握知识体系
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覆盖面广,所用设备和实验方法也较多,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梳理思路,掌握生化知识体系[6]。仍以“血清γ球蛋白纯化及鉴定的实验”为例,“纯化及鉴定”为中心主题,围绕此中心列出蛋白质化学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及实验方法,并进行合理串联,构建成图谱,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对蛋白纯化和鉴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把握。并且对理论课学习和实验进行结合,有助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5TBL教学模式在生化实验中的应用
在实施生化T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同理论课教学,教师讲解任务变少,工作重心是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7]。以“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测定”实验为例,教师导入实验项目、目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按实验分组为单位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由学生自行选择实验耗材,配制实验试剂,操作相关的实验仪器[8]。实验结束后首先组内讨论,自评结果,教师再引导整个实验班级学生互评,并进行反思分析。综上所述,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促使其主动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衣同辉 李淑艳 张春晶 王宏兰 郭红艳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生化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宋志宏,任明,高国全,等.构建TBL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13-114.
[2]刘小珊.TBL在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0):785-787.
[3]徐晶,李淑艳,张春晶,等.JiTT模式在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为例[J].中国卫生产业,2016(17):106-107.
[4]聂光军,岳文瑾,薛正莲,等.多维视野下的《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探索[J].生命的化学,2015(2):286-290.
[5]李荷,刘彩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32-35.
0 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建筑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是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重心,质量问题和事故的频发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这些凸显出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工程质量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培养工程人才的教育体系和市场竞争诚信体系三方面。总体来说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着与进度、成本不协调的现象;侧重土建主体,忽略配套设备功能性质量;侧重表面,忽视隐蔽部位质量;重视施工阶段的现场质量管理,轻视准备阶段的管理等。
1 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技术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决定施工质量的首要因素,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施工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违法、违规应该受到的惩罚,并在不断的发展健全,但一些施工企业人员仍然不注重法律规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导致施工技术措施不当,引起建筑质量下降,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1.2 分包单位以包代管
总承包单位在进行分包时,会因为经济利益、人机关系等原因不能准确全面的评价分包单位,施工管理时一方面对分包项目的技术、材料等缺乏认知,缺少专业人才,导致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总包单位没有完善的管理办法,形成了以包代管的现象产生。这些问题会使一些资质不够,没有经验的施工单位进场,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控制力下降,分包单位都以利益为中心,对项目的整体性不利。
1.3 材料质量把关不严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基础组成,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施工企业在利益和工期的驱使下可能使用材料程序不严格,中间检测不到位,在材料质量上把关不严,或者偷工减料,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发生。
1.4 质量评价方法不完善
现行的质量验收标准是以检验批为基本单位,一项条件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建筑工程质量就不能验收合格,这样的评价不够合理。对资料和分部分项的要求没有定量化,所以资料的合格与否随意性很大。现行的验收标准没有考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装饰材料的影响等。验收标准也没有对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分析,无法确定各指标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改进对策
2.1 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来进行质量管理控制,以科学的、系统的观点处理和解决问题,依靠全员的参与,以一系列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方法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树立“为用户服务”的观点,各专业施工队伍的交叉施工要相互配合,相互服务,最终达到业主的需求,提高服务目标的满意度;树立质量的预先控制意识,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将影响质量的各方面因素预先进行控制,避免造成质量安全事故;做好文明施工教育工作,合理规划施工场地,落实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以反面的事故案例教育施工技术人员,找到自身的不足,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2.2 优化选择分包单位,强化分包管理工作
建立优化选择分包单位的数学模型,以数学指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单位。首先确定影响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然后确定质量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函数,最后确定质量控制的限定条件,建立多目标控制的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定量的选择出对质量控制最为有利的施工分包单位。
2.3 系统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构配件、成品和半成品,直接构成了工程实体,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施工中由于工期紧张,材料可能供应不足,造成了材料的供货及时性差,质量不能保证,材料进厂验收程序不完善,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对材料的控制要了解掌握材料的供求信息,选择供货质量高、价格合理、能够保证及时性的厂家;合理组织材料的供应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尽量减少停工现象;建立领取和使用制度,合理组织材料使用, 减少浪费、损失现象;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工作,防止不合格的产品进场,所有的供应材料均要根据规范标准由材料员验收,进场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厂家质检报告,重要构件材料可以适当增加抽样数量;进场材料的检查验收内容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检测、化学性能检测等。
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有材料质量验收标准、材料设计要求、建设方对质量价格的要求、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适用范围、施工要求等
2.4 设置质量控制点
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质量管理控制要更加注重关键因素的影响,设置有效的质量控制点是必不可少的,质量控制点一般设在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部位。例如土方开挖质量控制点有开挖边线、基底超挖、施工顺序、边坡坡度等;基础工程中基础开挖包括基坑范围边线、标高、超挖。
2.5 建立QC小组,改进施工质量
QC小组是为了改进工程质量,加强现场管理,以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而活动的。具有科学性、群众性、民主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一个小组一般为4~10人,一个人可以同时参加多个小组,组长须具有组织能力,主要负责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分配成员任务,对小组工作进行督促和跟踪。每个问题的解决不宜超过半年,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小组会议。公司可以成立专职的管理部门,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培训,学习质量管理理论、数理统计方法,对成果显著的小组予以奖励。
QC小组的执行程序可以分为课题选择、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分析原因、确定因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制定措施几个方面。
2.6 建立综合模型评价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中间的每个环节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对于这样的复杂系统,要建立多层次、全面的评价系统,评定的一般顺序为分项、分部、单位工程。
质量等级的影响因素则包括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影响、质量保证资料、工程观感质量、设计质量、环境的影响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有若干个影响因素,逐层细化到每个分项,评价时要确定每个影响因素的权重比例,分清主次。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质量中缺陷的总结,提出了主要结论为强化人的质量意识、优化分包单位的选择模式、系统的管理材料质量、确定质量控制点等。施工质量管理是一个全面的持续的工程管理理论,影响因素较多,还应该对机械的控制管理,分包的日常管理等进行考虑,尽量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姗姗,武建民.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9:13-15
装备试验是装备质量形成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装备试验的质量,试验中心相继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装备试验的后勤保障为试验提供物质支撑、技术勤务和生活勤务保障,其保障质量深刻影响着装备试验的完成和装备质量。目前装备试验的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还存在建设缺乏经验、质量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树立、制度机制不是十分健全等问题,使得体系建设始终处于低水平层次徘徊,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一、装备试验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地位作用
后勤保障是试验中心确保试验任务完成的重要支撑,包含了经费、交通运输、物资器材、卫勤、营房、水电气、伙食等众多专业勤务保障,任一项保障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装备试验造成影响,轻者拖延任务进度,重者造成人员损伤或者设备损坏。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就是确保这些过程受控,帮助实现保障对象满意。
(一)为全面实施装备试验质量管理提供支撑
后勤保障系统是装备试验中心开展装备试验任务的分系统之一,是全面实施装备试验质量管理的重要支撑,影响着装备试验的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和促进后勤保障系统实现保障对象满意的目标,提升保障过程的质量保证能力,获得参试人员及其他相关方的信任。
(二)为严格规范试验后勤运行秩序夯实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后勤保障系统认真分析保障对象需求,识别各项保障过程并使其受控,以便实现保障对象满意的服务产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实施,可以有效避免保障过程中出现的人为问题和专业性错误,消除安全隐患和不确定性问题,确保后勤保障的秩序井然。
(三)为有效提升试验后勤保障效益创新路径
建立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了一套持续改进整体后勤保障效益的活动模式。体系要求监视和测量保障的过程以及保障对象的需求变化,例如人员变动(人员补退、不同厂家人员)、不同试验任务、政策规定(如经费标准变化)带来的变化等,通过采取系统的方法加强重要保障环节的质量管控,从而提升保障效益。
二、装备试验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分析
装备试验后勤保障系统通过运用质量管理体系,增强了持续提供满意后勤保障服务的质量保证能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后勤质量目标设置评测不够科学
下级单位不能有效地分解细化上级单位的质量目标,有些质量目标测评方法不科学,例如对试验任务伙食、卫勤保障满意度的测评内容设置过于简单,全年的测评频次较低,只是按季度进行了测评,既不利于及时动态调整,评测结果的真实性也难以保证。
(二)后勤管理评审标准不高
后勤管理评审输入不充分,后勤部门单独组织质量检查活动较少,对后勤保障过程监视和测量证据收集不充分,培训缺少效果评价,对质量目标或者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思考谋划不深不细,造成评审输出如《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质量不高。
(三)后勤全员参与落实不好
仍有不少后勤人员认为质量管理是质管员的事情,是少数人的事,与己无关思想比较普遍。大多数人质量意识不强,自觉不自觉的不配合行为时有发生,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积极主动。
(四)后勤质量改进力度不够
对任务后勤保障过程的细化研究、风险因素及效率因素的识别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后勤保障的体系文件没有完全实现“本地化”,文件执行起来不好理解、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
(五)后勤质量信息利用与共享不足
后勤保障人员通过质量信息探索分析和改进保障工作及质量工作的能力比较弱,信息利用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运用于推动体系文件优化等。后勤质量信息没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和载体让各方及时共享。
三、加强装备试验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装备试验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需要采取有力对策进行改进。
(一)厘清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思想误区
在“质量观”上求转变。后勤保障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观念,将质量工作视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强化执行体系要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根本点”上出思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编制体系文件”不是为了通过审核,而是给第二方(顾客)和第三方(认证机构)展示装备试验后勤保障的质量保证能力,是为了保证试验后勤保障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规范后勤保障秩序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在“个性化”上做文章。后勤体系文件的拟制要充分考虑本单位后勤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行业专业特点、人员层次特点、任务后勤保障特点,建成“个性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忌不加分析地将标准条款套用或照搬别人体系文件。在“全员性”上抓落实。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离不开全体后勤保障人员的参与,要逐步形成人人参与、岗岗不漏、项项工作都按体系要求开展的局面,实现质管工作“全员上岗”。在“滚动式”上下功夫。后勤系统要随时关注保障对象的需求,关注后勤保障系统自身的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关注存在的风险及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与保障实际不适应的地方,持续进行改进。
(二)完善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健全目标管理机制。后勤保障的质量目标既要与试验中心的质量方针保持有机的一致,又要适宜适度,充分考虑保障人员能力、保障资源提供、顾客期望等实际。后勤保障策划要把既定的质量目标要求纳入到各项保障任务中,目标制定后要形成闭环管理,确保质量目标实现有具体措施。健全检查监督机制。对一些影响保障质量的关键环节如物资采购计划审批环节、特种勤务保障环节等要强化检查监督。建立包含质管办、质管员、保障对象的监督小组,各负其责共同做好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强化按级负责,严格各级后勤保障部门的把关责任。要落实责任到人,确定每一项保障工作都有质量负责人。要狠抓责任追究,一旦发生后勤保障质量问题必须严格追查相关人员的质量责任。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将保障人员的年度考评、晋升考评等纳入后勤保障质量管理的效果评价体系,将个人的评功评奖、考学、职务晋升与质量管理工作挂钩。
(三)探索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发展
探索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内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各管理领域的优势互补,促进保障人员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相融合的管理理念,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和客观地评价后勤保障系统的综合管理水平。探索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智能化的后勤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平台,既可以有效保存后勤保障质量信息,又能提升信息流通速度实现共享目的,还能为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四、结论
当前装备试验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仍然处于上升完善阶段,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有效对策持续改进,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就能不断发展成熟。
参考文献:
[1]GB/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6,12.
[2]一文读懂整合型管理体系及审核[J].微信公众号:质量与认证,2016,11.
[3]刘小方,谢义.装备全寿命质量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6.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169-02
引言
进入21世纪,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因此,产品质量的竞争也就日渐明显与突出。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学习精益生产等新的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才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消耗,使顾客满意,从而增强企业的信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壮大。
一、精益质量改进
(一)精益生产(Lean Product)
精益生产中的“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等。精益生产就是准时化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精益生产是基于成本、质量和提前期的生产方式,通过消除浪费对业务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从顾客角度定义价值,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以最小的投入,及时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持续改善” 、“消除浪费”,使得生产系统和产品尽善尽美。精益生产方式具有如下的特点:(1)以简化为手段消除生产中的一切不增值的工作。(2)强调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3)采用拉动生产系统。(4)不断改善,以尽善尽美为最终目标。
(二)质量持续改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质量的定义也从传统的“满足产品质量的规范要求”发展为“满足顾客的要求”,质量持续改进已成为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地规划,以有计划的、系统的质量改进为基础,从而达到满足并增强质量要求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持续质量改进所遵守的规则,就是针对造成质量波动的两类原因实施控制,把波动限制在一个较小的、合理的范围内。如果做到了,产品质量便会稳定。因此,持续质量改进就意味着持续不断地减少波动。质量持续改进过程如下:根据产品质量特性,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生产过程中质量波动;通过实验设计和统计过程控制,提出质量改进方案,最终到达顾客满意。
(三)精益质量改进模式和方法
生产过程中的波动是无法完全消除的,因此,使波动为零是持续质量改进奋斗的目标。这种向波动为零的目标不断逼近的改进过程,就是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
运用精益生产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相结合形成精益质量管理模式,结合企业产品设计和制造的过程,建立质量改进方法,以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精益质量持续改进体系,并在生产中应用和改进。如图1所示。
二、精益质量改进方法应用
新型永磁电机的特点是可以获得高的转矩密度,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问题之一是结构复杂、工艺性差,不适于工业生产,阻碍了永磁电机的推广应用,针对新型永磁电机的特点,以定子制造为对象进行精益质量改进。
(一)定子生产流程
定子生产流程如下:(1)定子铁心外协;(2)绕线流水线;(3)一次电感测试;(4)浸漆烘干;(5)半成品检验;(6)合格的,进入半成品库;(7)不合格的,进行不合格品控制。
(二)定子损坏原因分析
根据定子生产流程图,经过对流程的仔细研究,对定子损坏原因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定子损坏有两种情况:磁芯碎裂和骨架碎裂。可能产生这些问题的流程步有:绕线流水线、组装流水线、浸漆工序。
定子在浸漆后要进行高温烘干,这是造成磁芯和骨架损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原因造成的不合格有两种情况。虽然这种不合格约占到了总不合格的63.26%,但是这些不合格品一般在成品检验、入库抽检和在线检测环节都可以用目视方法被发现。而顾客提出的不合格一般是由运输中的震动和撞击引起的,或是由于多重因素综合造成。
生产过程中的不严格操作使得定子内部结构松动,是造成定子震动损坏的直接原因。在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生产流程中绕线的紧密度、磁芯的安装、产品内部浸漆的充满程度是造成定子内部结构松动的因素。另外,进一步经过在线抽检将定子拆解分析,又发现有些产品在浸漆烘干以后虽然没有明显碎裂或损坏,但有已经出现骨架轻微变形或磁芯内部裂纹的现象。这种变形或裂纹也影响了产品各部件间的紧密程度,加上搬运途中的撞击造成了碎裂。定子损坏原因分析因果如图2。
(三)改进措施
经过分析发现,造成定子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1)员工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差是造成大部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2)供应商的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问题并不是技术原因,而是员工责任心和员工质量意识的问题。
针对这些原因,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提高全体员工质量意识问题的处理。第一,造成员工质量意识薄弱的关键在于管理人员本身没有高度质量责任心。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对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再教育。第二,加强对员工的现场教育和监督。第三,在工人工资与其质量水平间建立相关关系。第四,采用激励措施。(2)供应商问题的解决。供应商的问题主要是原材料质量。重新确定供应商评价模型,并将相关信息与各供应商沟通,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引起供应商对供货质量的重视。另外应积极寻找其他更为优秀的供货合作伙伴,逐步取代质量水平较差的供应商。
此外,还加强在线检测强度,并且在浸漆和浸漆后烘干几个环节加强了管理和监督,同时提高了这些工序的熟练工比例,而且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加以规范。
三、结论
将精益生产理论和质量持续改进观念相结合,其建立的主要理念就是对过程与波动的理解。生产过程是各种因素的集合,因素的变化导致了过程输出质量特性的波动,波动越小,质量就越好。持续质量改进就是以波动为零为奋斗目标不断地减少过程输出与目标值的偏差。试验设计作为一种应用统计思想来处理过程波动的方法,它不仅能发现引起过程波动的源头,而且能找到这些因素的最佳组合,从而持续改进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Sung H.Park.Robust Design and Analysis for Quality Engineering[M]. London:Chapman&Hall,1996:120-124.
[2] Hoerl,H.and Snee,H.The Role of Statistical Thinking in Management[J].Quality Process,1995,(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