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6 18:19: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汽车检测与维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国内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作为汽车消费后市场的汽车维修业从车源、车型、服务对象到维修作业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已经或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目前,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有一、二类企业30多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河北省省汽车维修业户目前已达5000余户,按全国平均水平测算,河北省未来三年对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总量在5万人以上。近几年来,由于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开办汽车维修专业,特别是大量的中职学校都新增了汽车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在社会调研中得知,目前汽车检修企业中等层次以下的维修人员的紧缺状况已趋于缓和。但是,随着高新技术产品和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和普及,汽车产品及其维修技术高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汽车维修工作的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正从注重数量向注重高素质、高技能转变,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能在汽车维修生产过程中独当一面解决技术、质量、业务等问题的人才是当前最为紧缺的人才。同时汽车进入家庭也使汽车用户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服务质量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维修业高技能人才不足的现象近年来日益严重,极大地制约了汽车维修行业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了汽车维修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因此,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传统技师学院汽车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填鸭式”教学,技师学院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缺乏想象力,要掌握PLC应用技术所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填鸭式”教学从头讲到尾,照搬书本;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把原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虽有变化,但教学内容和效果并没有本质变化;理论与实习操作分离,不重视专业训练。由于理论和实习操作相脱节,学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培养;理论课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度加大;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操作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与实习操作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以专业理论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产生偏重理论教学而轻实习操作的不良倾向,教师很难完成机电一体化专业PLC应用技术编程的教学任务,也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三、技师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改革探索
1、转变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建设优质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进一步采取学做、讨论等灵活教学方式,把实际工作状态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学校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的零距离,也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有力保证。在实训教学课程的设置上达到“教学能做到,企业也需要”,在设置基本教学任务和知识点上,注重培养学生技能训练、强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时“出炉即成钢”是职业技术院校育人的最终目的。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体现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理论和实践分开教学的模式。构建企业工作环境教学场地,打破传统实训教室单一的教学模式,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融入到企业实际工作环境里。3.课程上以企业岗位真实情景与专业实训课程融合,培养学生技能的发展,并以实际工作过程构建实训教学模式,融教学与实践为一体,可以把每一工作流程的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教学环节的考核,及时检验掌握教学与学习的效果,更加体现出教学的实效性。
2、完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根据汽车维修岗位内容设立课程,要求使学生掌握汽车结构知识和对汽车进行正确、熟练的拆装和调整;培养学生基本的汽车维修能力和车辆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技术管理及创新的综合能力。对每一阶段的能力培养标准可分解为项目式的形式融合到课程和实习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操作训练体系,符合汽车维修企业用工需求。形成较合理的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理论与实训教师进行整合互补,因为专业理论教师有较深的基础理论,从而学习操作技能上会比较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加上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的互融,提高了“教”与“学”的能力。对外聘请“双师型”专职或兼职教师。因为大部分这类教师都是来自于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来指导学生如何全面地处理好实训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使学生所学知识予以延伸和拓展,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3、应用多媒体提升汽修专业课教学效果。汽车修理行业是很重视操作经验的,尤其是近年来汽车检测设备在现代汽车维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汽修专业教学设备有限,根据本修专业课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尽力贯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的直观性教学原则:通过学生观看汽车多媒体仿真教学软件,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通过各种多媒体感性、形象地展现具体知识,加以教师语言的形象解说,引导学生对各零件、部件及工作原理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汽车理论及原理,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减轻学习过程中理解抽象理论的困难,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汽车各大部分的结构、相互关系,发展本专业学生认识能力。只有认识到更好地深化认识和运用实用的知识原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才能在随后的实践中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检测与维修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蓬勃,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这种形式下,不但使汽车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对汽车进行检测维修的技术也逐渐被重视。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与汽车是否能够正常运作有着一定的关系,与人们的生命安全也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汽车检测维修技术的重要性极为突出。然而在现阶段中,我国汽车检测维修中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在维修中使用零件以次充好、夸大维修故障等,使车主在支付更多费用的同时还无法确保汽车的维修质量。通过一定解决方案的实施,不但能使汽车检测维修技术能够更好地发展,还可以确保汽车的正常运作和人们的生命安危。
1汽车检测与维修现状
目前,通常都是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检测和维修,不但能够确保一定的安全性,还能提高检测维修结果的可靠性。例如排气分析仪、车轮定位仪和非接触时车速仪等机电一体化检测设备。国外现已将相应汽车检测制度和维修体系建立,使汽车检测维修更具专业化。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已经普遍具备标准化,其发展趋势也在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前进。
在我国,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有关汽车的交通事故或是安全环保问题出现的频率也逐渐升高。为了使社会公害减少,如何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进行改善和创新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内容。现阶段中,在对汽车进行维修时通常都是事后进行,当问题出现后才检查问题环节,未能构成预防意识,使交通事故有着很高的发生率。因此,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急需进行完善和创新。而将现代化科技技术融入到汽车检测与维修中,能够将事故诊断结果更加精准,从而将人为操作不合理造成的安全事故风险降低。
2汽车检测与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检测维修中使用零件以次充好
我国汽车维修市场目前处于较为混乱的状况,各类伪劣假冒产品在市场中十分泛滥,导致消费者在对汽车维修时,不但汽车维修质量得不到保障,还经常出现高价购买到劣质产品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不但会发生在维修市场中,部分汽车维修厂也时常会有该类情况发生。维修厂工作人员为了获得更多利益[1],通常会在维修中采用质量较差的零部件,却在对消费者报价时说维修过程中使用的零部件为高质量。在汽车维修中使用这些劣质产品无法使汽车性能得到保障,使汽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消费者构成生命威胁。
2.2技术人员谎报故障
由于部分消费者对汽车的维修知识不了解,汽车一旦出现故障,消费者通常会将汽车送往维修厂进行修理,给了部分维修人员牟取暴利的机会。部分汽车维修工作人员在对汽车进行维修的过程中,通常会将汽车存在的故障问题夸大,导致消费者付出的维修费更多。例如由于汽车内部某个零件损坏,导致声音无法发出,而部分汽车维修人员会告知消费者由于汽车内部出现故障,需要进行全面修理;在维修汽车的过程中,仅需要对汽车进行清洁便能将故障解决或是故障其实十分的小,但是维修人员却将故障说大,告知车主必须更换部分零件,或是拆卸并不需要拆卸的零部件,以此进行更多工时费的收取。这些情况时常发生,而由于车主对维修知识并不了解只能选择接受。
3汽车检测与维修发展趋势
3.1信息化汽车故障检测
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传统的汽车检测维修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将信息技术融入汽车检测维护中,利用网络将维修诊断信息传递,并整理、总结各类车型的维修资料。信息化汽车诊断技术能够将原本效率慢、不够准确的限制打破[2],在各个维修企业间还能将资源共享实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能将维修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和各类维修设备结合成一体,能够与其他维修企业共享维修软件和硬件。
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能提供给用户热线咨询的方法,便于用户询问汽车故障诊断的指В获得最佳的维修方法。同时,通过汽车故障远程诊断服务,维修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中心将现场诊断信息数据传回并处理,然后反馈到现场,便于对现场故障诊断的指导。
3.2规范化检测与维修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检测维修技术的进步,部分检测维修企业逐渐加大了对检测维修技术规范的重视。由于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对汽车最基础的部分维修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大部分汽车在检测维修时都有一定不足存在,从而使汽车检测维修质量降低。因此,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必须对使用的检测维修技术基础严格进行规范,确保检测维修技术的科学、合理和规范。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可以根据汽车修理规范和汽车检测维修原则,制定出更科学、更合理、更专业的汽车检测维修方案,为汽车检修提供更好地保障。
3.3智能化检测与维修技术
目前,国内部分汽车检测维修企业都引进了一定数量的科学设备和技术,从而将汽车检测维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水平都提高了一定幅度,促进了汽车检测维修中的光管工作进一步的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根据现阶段中国内现有科技发展成果能够看出,将集光电机一体化运用到汽车检测维修过程中,能够使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检修设备朝着智能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同时[3],由于目前信息化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信息技术、网络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中普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将各类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入到汽车检测维修工作中,能够使汽车检修企业借助互联网监控系统的全面性和共享性对汽车进行监控,并且还能通过智能化发展的网络推动技术和设备朝着智能化发展方向前进,使汽车检测维修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使汽车检测维修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3.4综合性检测站建设
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可以将对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作为基础,进行汽车检测站的建设,便于检测汽车存在的故障并明确汽车故障的类型,并对汽车使用的各类型参数和汽车使用性能情况进行分析。综合性汽车检测站的建设,不但能够使每个汽车检测站能够实现独立检测的任务,同时又可以形成系统、快捷、高效、精准的数据提取体系,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共享,使得到的数据能够共享于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实力和各个城市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加强了对汽车检测维修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汽车检测维修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因此在检测维修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足,而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加强对汽车检测维修的改进和创新,通过对先进技术的使用从而提高汽车检修质量,促进我国汽车检测维修行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的实训教学现状大多数教学模式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由于没有大量配套的教学模具,学生学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模糊,没有更深的了解其原理结构,还有的在台上以半剖视台架,边讲解边指出零件位置,使大多数学生围着一个看,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场地上固定于教室,使得学生技能能力不能有效的拓展,失去了创新能力,再加上与目前汽车维修行业所使用的设备设施脱轨,使学生在毕业后不能被企业所适用。
1.教学模式单一
实训教学模式单一化实训教学方式单薄,采用的是“教师教着做,学生跟着学”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机械式的模仿操作,不能拓展学生实训的创新操作能力,至此降低其学习兴趣,应该要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自主操作学习,教师从中指引的新实训教学模式,不能还是只注重“教”而缺失了学生的“学”。
2.教学素材单一
实训指导书缺少有效性指导书编写内容上指导操作图片太少,不够直观,并没有突出指导书的有效性。应对照实训室设备型号,并以篇幅式的指导图示进行指导书编写,使学生清楚了解步骤,提升学习积极性,并促进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3.教师资源不足
“双师型”实训教师匮乏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中,“双师型”实训师资存在很大缺口,在实训教学中时常存在一个老师同时指导20-30人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指导人数过多,从而衍生学生动手能力锻炼的匮乏。另一方面现有师资队伍的参差不齐,及一些职业教育单位从教人员本身技能的不过硬,教学上只能是插科打诨。
4.教学模具不足
实训场地教学情境氛围不够实训场地教学情境布置建设,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整摆放。实训室按照功能分区,布置上过于教室化,设备上过于陈旧,既不实用又不美观,没有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失去学习积极性。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教学改革探索
改革目标在实训教学模式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建设优质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进一步采取学做、讨论等灵活教学方式,把实际工作状态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学校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的零距离,也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有力保证。在实训教学课程的设置上达到“教学能做到,企业也需要”,在设置基本教学任务和知识点上,注重培养学生技能训练、强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时“出炉即成钢”是学校育人的最终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汽车4S企业实际操作工作过程或流程为教学主线,在实际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体现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理论和实践分开教学的模式。还可以构建企业工作环境教学场地,打破传统实训教室单一的教学模式,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融入到企业实际工作环境里。
2.转变教学模式
课程上以企业岗位真实情景与专业实训课程融合,培养学生技能的发展,并以实际工作过程构建实训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可以把每一工作流程的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教学环节的考核,及时检验掌握教学与学习的效果,更加体现出教学的实效性。
3.完善课程体系
完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根据汽车维修岗位内容设立课程,要求使学生掌握汽车结构知识和对汽车进行正确、熟练的拆装和调整;培养学生基本的汽车维修能力和车辆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技术管理及创新的综合能力。对每一阶段的能力培养标准可分解为项目式的形式融合到课程和实习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操作训练体系,符合汽车维修企业用工需求。形成较合理的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4.充实教师队伍
比如对专业教师的整合,对理论与实训教师进行整合互补,因为专业理论教师有较深的基础理论,从而学习操作技能上会比较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加上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的互融,提高了“教”与“学”的能力;或者聘请“双师型”专职或兼职教师。因为大部分这类教师都是来自于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来指导学生如何全面地处理好实训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使学生所学知识予以延伸和拓展,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5.完善实训考核
实训考核改革对实践教学或教学成果的检验,是构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可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学校的检验,既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程度,又考核职业技能、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创新能力的初步形成情况,为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分细则,全方位考评;二是社会的检验,由学校创造条件建立职业技术考核鉴定站或让学生到社会上参加相应的职业岗位技术等级考核,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取得“三证书”(学历证书、学力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6.配置实训场地
实训教学场地布置构建维修企业式的汽车总成维护和修理等工作流程的实训教学环境,布置按照汽车4S维修厂标准,墙面设立汽车厂商的企业文化,打破以功能式分类的实训室,实行功能一体化实训室,从而可以显现教学设备的相继整合,提高设备利用率,杜绝了资源浪费。场地布置要求符合汽车市场中各主流汽车厂家的维护规范及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在实训教学改革中更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进一步采取学做、讨论等灵活教学方式,把实际工作状态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学校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的零距离,也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有力保证。从而加强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性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二.地点:桂林市公交集团公司
三.公司简介:桂林市公交集团公司以城市公共客运为主体,形成了集城市公共汽车、出租车运营、旅游车、船经营、旅行社及酒店服务,汽车修理,物业租赁,广告为一体的跨行业经营公交企业集团。该公司以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为主,建立安全,快捷,舒适,方便的城市公交网络;加快酒店、旅游、住宿、餐饮、广告为一体,多元化集团公司。
企业精神:团结、拼搏、务实、创新
企业宗旨:创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做一流的企业
服务理念:让服务与山水同美
员工价值观: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四.实习内容
在这几天的实习期里,我们遵照公司的意思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师傅们修车,很少动手,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学不到什么,相反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如维护安全技巧、大修竣工的检验过程、汽车轮胎的拆装、发动机排烟异常的原因、发动机自身熄火的原因等技巧和故障原因。
第一天主要学习了轮胎拆装的操作,车间的所有客车都是用专用举升设备顶起.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分清螺纹是正转还是反转。
2.连接好气动枪,并调好挡位。如果螺纹为正转,则的气动枪调为反转,挡位为四挡;反之,调到正转四挡。也就是说分清旋转方向后,大小为四挡.
3.拆下轮胎螺母,要放在清洁处,并逐个检查有无损伤,损伤严重的应更换.
4.拆下的轮胎,要记请原装胎位和车号,使其放在清洁、干燥、没有油污的地面.对于需要拆卸轮辋进行检查的轮胎,以及应进行二级维护作业的轮胎,应作好拆下后解体和轮胎胎位的标注,对需要修补的要及时取下.
在轮胎的拆装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端枪要有力,否则套筒可能会迸飞而伤人.
第二天主要学习了发动机的维护.
第一天去的时候就看到一辆23路公交车停在车间等待维修,现在才知道那辆车的发动机出现故障,专业人员将发动机拖弄到2号车间,然后将发动机拆卸..具体步骤为:
1.换机油,同时更换机油滤请器.用专用扳手松开机油滤清器(逆时针转动),在新机油滤清器的橡胶垫圈上涂上一点机油,拧上新机油滤清器,用手拧紧。加人机油,然后盖好机油加油盖,并起动发动机,检查机油滤清器和放油螺塞处是否有渗漏现象。
2更换空气滤请器空气滤清器外形较大,壳体呈盆形,装在化油器的上端,或者是汽油喷射装置的空气进口,更换方法:
1)旋下蝶形螺帽放在一边。有的还需要拆开几个卡夹子,取下滤清器的盖子。
2)取下旧的空气滤清器。如果脏得厉害的就要换掉。
3)检查曲轴箱小的通风管滤清器,是脏的就要换掉。
4)拆下夹子、曲轴箱弯头和滤清器。
5)装上新的曲轴箱滤清器。将弯头重新装到滤清器颈口上。
6)将空气滤清器的罩子里面擦干净,装上一个新的滤清器,盖上盖子,上紧卡夹子和蝶形螺帽。
3更换燃油滤清器和油水分离器。
⑴、拆下燃油滤清器和油水分离器总成,并倒出里面的燃油。
⑵、用虎钳夹紧总成,拆下燃油滤清器和油水分离器。
⑶、更换新的燃油滤清器和油水分离器。
⑷、装回该总成,并接上进油管路,不接出油管路。
⑸、手动泵油,直至有油溢出为止,目的是排除管路中的空气。
⑹、接上出油管路,并检查油路是否有漏油现象。
4研磨气门
⑴、清洗待研磨气门、气门座和气门导管。
⑵、在气门工作面上涂上研磨膏。
高级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汽车医生”的艰巨任务,但由于受普通职业教育模式的影响,现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不仅教材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而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和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维修工职业技能的考核仍停留在老东风、老解放货车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汽修行业的现状而言,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需要。一是从业人员文化基础落后,技术素质不高,大量未经任何培训或学习的人员从事汽修技术岗位。调查表明:汽修行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为38.5%,高中阶段 51.5%,专科及以上10%,而发达国家的这种结构分别为20%、40%、40%。并且目前我国现有的技术工人中,有22.4%无任何技术证书,且技师和高级技工比例偏低,仅为8%,具有汽车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所占比例为:我国20%,日本40%,美国80%。二是传统维修业观念陈旧,设备落后与技术缺乏等严重束缚着维修业的发展,其中适应现代汽车维修需要的人才奇缺,是制约维修业向高科技领域迈进的最大困惑。因此,在办学规模、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与高技能人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亟待改进。我认为,加强汽车检测与维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改革传统技校课程设置,实行新的模式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技能人培养的是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汽车医生”,因此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时,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其中应掌握三个基本原则:
1、专业基础课应突出为专业服务的特点。例如:材料力学中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以及流体力学应充分和汽车紧密结合,材料学结合汽车生产及使用中所使用的材料讲解,汽车中用到的部分讲透,汽车中根本用不到的东西坚决不讲;电工电子方面讲解的内容应紧密结合现代汽车电器元件及电路的特点设置课程内容;液压传动,重点讲解汽车中应用的液压元件及液压装置;机械制图及CAD应培养学生测绘和能读懂汽车零件和装配图;机加工应体现汽车机修中的工艺性和特点。此类课程结合汽车专业的特点,可以编写出汽车材料力学、汽车电工电子、汽车液压、汽车制图、汽车机械基础等讲义或教材。
2、职业技能课程应紧跟汽车制造技术和检测手段的发展。首先,在我们的概念中不能再有传统和现代之分,对汽车应有一个整体概念。比如这样的课程内容:在讲汽车发动机构造内容时,就应该把常规发动机和现动机新技术,如:可变配气机构、电控喷射系统、废气再循环和增压技术等糅合为一体去讲;在讲汽车底盘内容时不仅讲普通的变速器、制动系、汽车悬架、转向系等,而且也应详细介绍无级变速、自动变速、ABS、电控悬架等;同样汽车电器也应该把自动空调、车身电器、全球定位、卫星导航、巡航等内容一气讲完。其次,我们的课程内容,一定要紧跟汽车技术的发展,现在汽车上已经使用的装置,在我们的课程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出来,把汽车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比如:讲安全气囊时不仅讲一般的安全气囊系统,而且也要讲OPDS乘客检测系统和帘式安全气囊;讲解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也要介绍现在汽车上已经应用的连续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的内容;讲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时,柴油电控喷射系统一定要讲;柴油机增压技术和汽油机增压系统对比去讲。再次,汽车专业课程一定要体现实用的特点。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检测方法之外,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如何利用数据流分析故障、如何利用波形分析故障、如何根据发动机尾气排放检测仪分析故障、如何进行车辆四轮定位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试等等。 3、职业技能课程应强化实践教学。
高级技工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三个方面: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但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课时数普遍偏少,所以,必须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合理设置实验课程,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技能训练时间。另外,职业学校要走产教结合之路,拓展校企之间的联系。各级政府和教学行政部门要为职校学生的实验、实习创设条件,开辟基地,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应用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要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全面发展人的个性,要充分尊重和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潜能,注重对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文化基础知识、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身心素质诸方面的提高,并给每个学生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提供前进的动力和个性发展的机会。
职业学校必须牢牢把握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工作、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实验设施建设
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模块式一体化现场教学等,能清楚地层示汽车各零部件结构原理及内部运动关系,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汽车构造课的教学,可使用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用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各种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汽车检测与维修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应加大实践培养的力度(实践培养课时应达到50%左右)。保证每一位同学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
三、加强校企联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为保证所培养的人才更能贴近企业需求,缩短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必须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成立以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为主的专业培养委员会,让企业直接参与培养计划的审定和有关教改的课题研究,以利于学校及时将最先进的技术纳入培养领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不断改进学校的培养内容和方式、管理等工作。同时,学校也可与条件较好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联系,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弥补学校实习条件的不足,还可以使学生提前认识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以便毕业后尽快上岗。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构造与原理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液压控制、电子控制、无线通讯等技术的应用,汽车检修诊断涉及的仪表仪器种类繁多、操作与维护各异,现代汽车故障检测诊断工艺更是复杂多样,要想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汽车人才,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改进、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1 高职高专“1+3+2”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长期按前苏联模式举办高职高专教育,基本上办成了本科的压缩型,其症结在于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忽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都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试点,效果不是很明显。高职高专“1+3+2”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期为教学模块,以职业化人品塑造、职业化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训练为主线,达到毕业生上岗即能顶岗,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1+3+2”人才培养新模式具体内涵是:1是第一学期的基础理论模块,3是第二、三、四学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模块,2是第五、六学期的综合职业素质训练模块。如下图:
1.1 基础理论课程。基础理论课程要本着够用为原则,进行课程整合。比如:将力学、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机械基础、机械设计、气压与液压传动等整合为《汽车机械基础》,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原理等整合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侧重点要进行转移,把专业课程涉及到的基础内容作为重点,其他知识作为了解性内容。
1.2 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本模块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验的课时比例,开设次序、紧凑性,课程内容重复、滞后性等问题。专业课程实验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所选教材要求、实验条件设置。像《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课程,有理论、有实验、还有拆装实训,就要考虑开设实施的紧凑性,讲完构造原理后,马上进行结构认识实验,课程学习结束安排整体拆装实训。
课程内容重复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像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EFI)在发动机构造中有专门一章,而在《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中又详细讲授;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中有讲解,在《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中又有详细介绍等。选用成套的专业教材;科学合理、全盘考虑编写教学大纲,任课教师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授课,可以解决内容重复性问题。
1.3 企业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本模块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教学环节,影响此教学环节关键因素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利用人际关系(教师、毕业学生等)联系校外基地,也可以出资费用让学生进场实习;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让企业接纳在校生实习。
2 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的改进
2.1 汽车构造类课程。汽车构造主要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子电器设备》和《汽车车身构造》四方面。此类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各系统总成结构、零件配合关系和工作原理,其特点是结构复杂,内部配合关系抽象,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很难讲解清楚。只有通过多媒体授课,现场教学,集中实训三个环节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结果。借助flas让原本复杂、抽象的工作原理更加直观形象,利用多媒体视频可以使错综复杂的零件结构、配合关系一目了然,使用ppt图片可以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现场教学和集中实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现场教学与集中实训是理论与现实的接轨,是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是理论课堂教学的升华。比如,在讲解化油器时,教师可以利用ppt文字及图表讲授混合气浓度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和发动机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然后讲授化油器的五大基本结构。先讲解系统功用、结构组成、用语言描述工作原理,然后flas演示工作过程,五大系统讲解完进行实物演示教学(分解实物、讲解结构、内部关系及工作原理、装配),培养学生对零件的感知认识,最后分组让学生进行拆装认识。
2.2 汽车理论类课程。此类课程主要包括《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等。《汽车发动机原理》主要讲述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燃烧与排放和运行特性与性能调控几大块理论,《汽车理论》课程主要讲授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等内容。这些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领域广,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像数学、物理、汽车构造等知识。只要学生具备基础理论知识,授课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完全可以达到较好地教学效果。
2.3 汽车检修类课程。主要包括《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案例分析》等课程。《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主要讲授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基础知识,汽车发动机、底盘各系统(包括电控)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汽车构造知识、才行进行此类专业课程学习。此类课程还培养学生汽车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且课程动手操作性强,必须进行实验或实习才能真正培养动手能力。因此,相关测量诊断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测量仪器要求尽量齐全,比如:汽车用数字式万用表,解码器,点火正时灯,气缸压力表,内径百分表,百分表、转速表、尾气分析仪,汽油机喷油器清洗机,柴油泵试验台,汽车万用示波器,四轮定位仪,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等。
3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
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学手段的更新与进步,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必将改变课堂教育教学的模式手段,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讲授汽车复杂的结构原理,培养汽车检修动手能力,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不足,不恰当的使用,结果会适得其反,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3.1 融合多媒体技术、建立汽车维修专业教室。所谓专业教室是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实训室的结合,墙上有挂图,工作台上有实物和模型,地面上有台架和实车,柜子里有工具和仪器,讲台上有计算机,投影仪、VCD。讲构造原理时,使用各种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的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视频动画方式把各种机构的内部结构、结合关系,工作原理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现出来,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3.2 要正确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教学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此,在选材立意时要考虑课件的开发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必要使用课件,要注意选取那些没有演示实验或不宜进行演示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制做课件。如发动机配气机构时,结构复杂,借助多媒体可讲解透彻,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点火线圈的工作原理,主要是电磁感应原理,用传统教学方法可以讲解清楚,就没有必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4 结语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配备齐全的硬件与软件条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汽车类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晓晖.现代汽车维修人才培养[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1(5).
中图分类号:TB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94-01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精神,探索适应黑龙江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我院机电工程系成立调研小组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中职学校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
1、汽车行业背景分析
2013年国产汽车产销首次突破两千万辆大关,创全球历史新高,并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培训已被纳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近几年我校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早早被企业预订一空,也反映出汽车维修人才的紧缺程度。
2、汽车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当前哈尔滨汽车维修业的技术水平已有整体提高,近年来,更出现了汽车远程诊断技术。因此行业对高技能人才也产生了大量需求,提高了对汽车修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大量现代化电子检测设备的运用,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在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尽快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从维修操作程序来说,现代化的汽车维修分为接车、记录、检测诊断、修理等程序,每个工序的分工也不同,对技术人才要求也就不同。调查显示,目前黑龙江呈现中职规模与高职规模之比减少趋势,说明中高职规模之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规律性。因此加强中高职衔接,培养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
3、黑龙江省中职院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根据2013年中考录取情况,目前黑龙江省共有99所学校开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报考此专业的学生4102人。而每年报考三校高职类的考生占中职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仅占5%左右。中职学生有较大部分学生有升学意愿,但报考的比例却很小,反应出学生需求与中职生升学顾虑与预期存在巨大差异的现状。黑龙江如果开展中高职衔接,中职学生升学率会提高到60%,在基础上扩大近10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大,社会、个人(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可行性
(一)我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优势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我院最具活力的专业之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当时黑龙江省教育厅鉴于适应汽车行业对汽车制造和汽车售后服务的迫切需要,于2004年3月批准成立。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成立之初即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德国先进的“双元制”教育教学模式,目前是全国十所示范院校之一,也是东北三省唯一一所。汽车专业共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三个专业组成特色专业群。
(二)我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特色
我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这也是我们的特色。通过找准“双元制”的精髓,广泛深入地实施国际化战略,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汽车专业实施“双元制”教学,国际认证,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对深层教学内容的整合、调整、辅修和拓宽,优化实际工作过程中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行动导向学习方式,创建具有我院特色的“双元制”教育教学模式。其专业特色如下:
特色一: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构建“一主双轨”的教学模式
“一主”是以学生为主体
“双轨”是以学校为主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和以企业为主的职业能力训练。
特色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以企业的“行动领域”构建了“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实现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零距离。
特色三:融合“教、学、做”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采用了“教、学、做”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特色四:体现“工学交替和岗位零距离”的顶岗实习
与30家汽车4S店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协作关系。企业实习与校内教学交替进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是学生,又是学徒工
特色五:“一体化”综合考核方法
考试形式分为理论考核、实际操作考试和专业会谈考试。
(三)目前已合作的中职学校
为了作好中高职衔接,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已同全省45家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工作。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衔接项目合作思路及做法
2011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要做好包括培养目标在内的十大衔接,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提取其中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四个方面内容进行阐述。
1、培养目标衔接
培养目标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前提,也是课程衔接的基础。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既要掌握“汽车护士”所具备的汽车维护、修理和基本检测的能力,还要掌握“汽车医生”所具备的熟练掌握汽车综合故障检测、诊断、分析和修复的核心能力。并具备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2、课程体系衔接
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筛选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避免重复,循序渐进。应由中、高职共同构 建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明确哪些教学内容有中职院校完成,哪些内容由高职院校完成。高职阶段需要做到在中职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的学习,结合考证要求,选取一些课程进行模块组合,克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提高衔接质量。同时,更需要注重知识层次的提升和高端技能的培养,体现对高职学生实践及管理水平的培养上。
3、教学方法的衔接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较强,思维活跃等学习特点,所以中职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更多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就教学方法而言,比较适合采用讲授法、分组工作讨论法、角色扮演、项目化教学等。高职学生就年龄和心理上更加成熟,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有所提高,所以在高职的教学过程中,比较适合采用项目化教学、情景化教学、 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由于不同教学方法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目的一致性,所以不能完全的割裂开来,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综合分析选用适合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教学方法。
4、教学管理衔接
以高职学院为主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方案。介入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应定期督查中职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总结经验、交流体会、分享成果;确保一体化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及技能训练方案、课程、职业技能证书和教材的选定与开发;落实弹性学习和选课制度,完善课程模块的建设工作;加强教师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改革,督促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
四、中高职衔接的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的领导管理机制,据黑龙江省教厅文件精神,以高职学院为主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方案。
2、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将企业的专家和能工巧匠引到课堂上,对我们的教学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范型式的教学结构,或者说是教学要素的一种相对固定的联系。这些教学要素包括: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角色、教学策略、评价。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往往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堂为中心,形式单调,已明显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要求。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又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它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进行的两部分,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专业技能型人才。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各教学要素存在于校企二元环境中,来自校企双方。在工学交替具体实施阶段,工作的时间应安排在企业用工需求的高峰期,专业学习的时间和假期安排在企业用工的淡季。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专业,但它却有着相当蓬勃的朝气。该专业系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其所属教学团队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为了适应现代汽车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近几年来,本专业积极筹措并运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时,需要合理安排企业教学时间和学校教学时间,将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穿插在整个人才培养的工程中,图1为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总体安排。
图1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总体安排
近几年,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常发集团、黄海客车等企业及常州的汽修厂、武进汽车城的4S店进行“工学交替”实习,并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拓展“工学交替”实习企业的种类和数量,对“工学交替”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此模式遵循了高职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实施过程中,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专业课程采用贴近企业实际的施工现场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岗位相结合,学中干,干中学,边讲边练,突出了学生顶岗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构了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密切了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顶岗”能力,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而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可以用图2表示:
图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图具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把教学分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段。在实践教学这个阶段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然后自然地过渡到理论教学阶段。首先,把要学的“知识技能”放在任务中,以任务为“诱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解决任务前要使用一些必需的知识技能,学生使用这些技能来完成任务;最后,面对圆满的任务结果,自然要想一想为什么,明白了为什么,理论教学也基本完成了。这是一个先明确要学的知识技能,再掌握所需理论的一个“探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过程。
该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采用时,以《汽车空调实习》课程的教学为例,实习教师设计的工作任务为:一台桑塔纳3000轿车,由于年代长久,空调系统问题较多,经检查后,需要全面检修和保养。学生从工作任务中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同时制定工作计划,确定报告方式,成立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规程。学生在小组内协作完成工作计划中涉及的工作任务,并进行记录。工作任务完成后需要写出工作报告,检查空调系统中的问题是否解决,故障是否清除。最后,指导教师进行知识的拓展讲解,主要介绍其他空调系统类型及今后空调系统的发展方向。
四、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是指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论基础指导下,遵循“做中学”教学原则,以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学生、项目及教学媒体这四个教学系统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图3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示意图
此模式中,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第一步的工作是项目的选择。对于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而言,进行“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内容的讲授时,针对某一特定车型,打开点火开关,发动机不能起动;第二步的工作是查阅该车型相关资料,根据故障诊断过程中先查油路、再查点火、最后测电路的总体思路拟定总项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案;第三步的工作是分解项目并制定各子项相应的工作计划。例如,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分别检查油箱、油泵、供油管路、喷油器等;第四步是根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情况进行项目总结,并撰写项目报告。在项目完成的每个步骤中,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采用“发现问题文献查阅与思考拟订解决办法尝试解决办法”四步循环法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与项目组指导教师讨论,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项目组自主解决出现的问题。图3给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示意图。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对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用,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精神。
五、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地方,在于学生被置于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挡一面,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起了很大作用。我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岗位特点,熟悉企业环境,认同企业文化,获取就业信息;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实施“无间隙”教育教学。
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顶岗实习的教学目的,同时进行全新的教学设计;其次,要根据社会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置顶岗实习内容;第三,要把握好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工作流程。这当中,在顶岗实习开始时,使学生清楚了解顶岗实习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难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内容的安排情况,具体包括新员工培训、汽车维修工实习、汽车维修电工实习、汽车检测实习、汽车维修前台接待实习、汽车美容维修工实习、汽车维修材料仓管实习、汽车保险与理赔实习、汽车维修班组长管理实习。主要使学生了解企业历史与现状,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和岗位的职责;熟悉发动机和底盘维修的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零件检验方法、汽车总成装配、大修竣工验收标准、维修作业的工艺过程、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熟悉汽车电气设备的线路,汽车音响、空调和防盗装置升级、安装及检修方法;学会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检测项目并对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汽车维修前台接待的程序,与客户进行沟通与谈判,掌握汽车的外观检验与判断汽车的维修项目,掌握汽车维修前台与维修车间衔接流程,做好售后跟踪服务;掌握汽车美容的项目,常用汽车美容护理用品的性能和特点,各个汽车美容项目的工艺规程以及常用汽车护理设备的使用;掌握仓库的管理程序、配件的进出货与登记检验;掌握车辆保险的承保实务及理赔程序与方法,学习汽车消费贷款及信用保险实务和车辆置换的相关业务等;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模式,掌握所在车间与班组的工作流程,学习车间与班组的生产管理、技术质量管理、配件管理的方法。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参考实行“三导师”制,即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企业导师。专业导师负责下达顶岗实习任务书,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并负责与企业导师沟通与联系;职业导师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就业过程中进行思想指导和职业指导,负责维持实习纪律、生活、安全等;企业导师由学生实习单位主管或技术骨干担任,负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日常工作与学习,对学生在工作和技术上进行指导。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成立于2005年,自专业设置之前,就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论证工作,构建了以适应汽车后市场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结构。课程分为四大部分:通识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职业核心技能模块和职业拓展知识模块。在几年来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政策指引下,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
一、重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布局
随着本专业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实验实训条件的不断提高,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和实践论证,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和重组。
1.开设了《汽车概论综合课》。《汽车概论综合课》由原来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汽车概论》理论课和《汽车认识实习》实训课合并而成。整个课程包括四个部分,全课程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课,每班级两周集中授课,实行全年级滚动式教学,设在实训楼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避免了原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弊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改革后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著名汽车厂商及品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教师主讲和穿插《汽车百年》大型纪实视频播放,使学生在了解汽车历史的同时也培养起了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为汽车行驶原理与汽车总体结构。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及时穿插发动机装拆、汽车整车认识实训、底盘四大系统认识实训和汽车电器认识实训,使学生对整车形成了一个整体、系统和深刻的认识;第三部分为汽车的使用性能、汽车安全驾驶和汽车销售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讲解、汽车试驾操作和校外4S店参观实训穿行,丰富了课堂形式,寓教于乐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第四部分包括汽车运动,汽车展会等汽车边缘性文化,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讲解和汽车娱乐视频,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汽车文化知识。
2.开设了学时为三周的《专业岗位认知》实训课,取消原来的《汽车驾驶考证实训》课程。由于各地区对汽车驾照的考试实行了区域性管理,使得原课程体系里的学时为四周的《汽车驾驶考证实训》课程的进行受到限制。并且,驾驶考证在一个月内很难全部通过,这样使得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取消了学生在校考试驾照的课程,让学生寒暑假在家就近考取驾照。
《专业岗位认知》分三个部分:第一周为汽车整车维护和保养,一个班由两个实训老师带,在校内实训车间进行,以全校汽车为服务对象,教师指导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在一周内集中强化学习,进而掌握汽车维护和保养的全程知识和技术;第二周为发动机维护和检修岗位认知实训,第三周为底盘和电器维护和检修岗位认知实训,第二第三周实训课均分别由两位具有多年实训经验的高级技师指导,同年级各班滚动进行。
3.组合开设《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理实一体化课程。由原来《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和《汽车故障诊断仿真实训课》合并组成。《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在二年级第四学期开课,设在实训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发动机电控实训室和汽车故障诊断仿真实训室进行,整个课程学时三周,有主辅两位教师任课,采用任务驱动和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全年级实行滚动式教学。
二、创新课程设计,改进课程教学
1.课程设计体现“三创新”的特点。(1)创新课程设计理念,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和思路进行课程开发。(2)创新学习情境构建,以汽车系统故障现象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3)创新学习情境内涵,充分体现学习情境开放性和灵活性,部分学习情境教学在企业进行。
2.课程教学体现“三为主”的特色。(1)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即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2)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习工作单引导,让学生独立计划、实施和检查,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3)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咨询者、服务者。
三、调整课程内容,夯实学生专业知识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定教学目标,重新设置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开发了围绕“汽车构造与原理”为主线的六模块《汽车机械基础》校本教材,整个教材分为“汽车材料、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汽车常用零部件、汽车常用机构与传动、汽车制造技术、汽车液压和气压传动”六大知识模块,全课程分上下册在一年级全学年开课,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为了较真实地考核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采用了平时学习考核占10%,实践能力考核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70%的考核模式,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突击过关的现象,同时也起到了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拓宽和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四、改进教学模式,彰显工学结合教学特色
1.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7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改为《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这6门(除《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授课,开展以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前的传统模式,采用边理论边实训练习的新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体化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调整综合技能课《汽车中级维修工考证实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课程是对大学三年专业课程的一个全面总结和提高。本实训课程内容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大部分。严格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汽车维修工(中级)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进行。通过汽车维修工考证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达到汽车维修工中级水平,并考取资格证书。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为:理论和实训课时比例为1∶1.5,总学时为4周:前两周在校内实习厂进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汽车各大总成进行系统强化学习;第三周为以进口日本朗逸车整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教学实训为内容进行综合检测技能培训;第四周为校外实习厂实地操作技能培训。
考试分为应知和应会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必须达到60分。应知部分为理论考试,从国家汽车维修工(中级)题库中随机抽题成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应会部分为实际动手操作考核,由三人以上的具备汽车维修工考评员资格的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对考生分项进行操作考评。
五、结 语
培养高职高专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和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要注意专业内涵建设,适时改进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丰富、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针对不同课程采取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为社会所需求的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涛.浅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J].辽宁广播大学学报,2010,(4).
0引言
而微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它充分运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微课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1.1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特点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其实际的教学比较注重对实践操作课程的开展,在满足理论教学需求的同时对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进行重点培养。在课程教学中项目化特点比较明显,也就是将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具体的教学指导,将汽车企业最为常见的工作内容作为工作单制定的参照。任务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外,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还具有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特点,学生人数通常在30人左右,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促进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也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实践操作的学习机会,从而获得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实际操作机会的增多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得更加积极,对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充分的挖掘,激发出其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欲望。
1.2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有些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开设的时间还比较短,在师资力量方面存在不足,很大一部分学校都需要进行教师外聘去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效果比较差,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在维持原有的教学模式,不能进行及时的创新,也不符合现代学生知识学习的需求,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汽车检测及维修专业的教学需要具备较完善的实训设施,有的学校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缺乏相关的实践设备的配置。在现代化的汽车行业发展中,新设备及新工艺不断得到应用,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与先进生产企业的设备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及时。
2微课教学方式的特点
微课既含有“视频课”的功能,还包含多样的教学资料,比如教学设计、习题设计、测试、教学效果反馈等内容,与传统教学资源的单一性、局限性有很大不同。首先,微课教学的特点体现在一个“微”字上,也就是教学时间比较短、教学内容也比较简化。微课时间通常会在8到10分钟左右,最长不会超过15分钟。教学内容因为时间上的限制也会只呈现一个或两个知识点,主要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一般不会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联系。另外,微课教学还具有教学资源情景化、教学结果反馈强的特点。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起到更好地辅助教学的功能,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更加充足。可利用相关的视频与图片、文字使教学知识点内容得到简化,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高速WIFI以及蓝牙技术等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准确、及时的反馈,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3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微课的制作过程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职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根基,而且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微课的应用中,应该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实际应用经验的教师,加强对特色化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促进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微课获得本土化的发展。微课的制作一般包含三个环节。
3.1环节一――主要完成教学目标及大纲等的要求
在微课的前期设计中需要具有计划性地开展,明确教学的基本思路。首先,是对课程的时间及对包含的知识点的引入,其中包括对问题的引入、实际案例的引入,以及复习知识点的引入等,引入的方式有图片引入、视频引入等几种。其次,需要对学生进行预先储备的知识内容进行提示,设计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还需要使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领。最后,就是编写讲稿,主要包括教师的肢体语言、穿插在微课中的文档资料等,教师在正是上课之前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反复演练,以便能够更加顺利地实现教学设计的目标。
3.2环节二――对课程素材进行采集和录制视频资源
在前一个环节已经对微课的基本框架予以明确,然后就需要对框架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充实了,而且要对微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更加细致的设计与优化。这一环节需要由主讲教师与助教共同完成,微课中知识点的内容设计需要去参考大量的信息资料,可以通过学校及网络上的资源,在素材的收集及整理中要确保其清晰及高质量的特点,而且还要遵循原创的原则,使其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微课录制时可将它优秀的公开课视频作为参考。
3.3环节三――对微课进行分类
主要分为展示式微课和交互式微课两种。前者第一种又可细分为录屏式微课、演播式微课、动画式微课,就是教师以各种方式讲解每堂课程内容让学员掌握相应知识。后者的课程不止有教师的讲授,还在课程中加入了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通常,交互式微课的基本结构是微课片头、导入、授课视频、练习测验。
4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微课的发展策略
4.1形成合理有效的微课教学模式
要使微课能够充分地发挥其所具备的教学功能,需要对该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化的平台实现知识快捷、方便的传授,开展实践训练。比如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微课教学中,就可以实行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析学习平台的反馈对教学项目、实训项目等进行及时的调整,协助学生去解决实践操作中的各种问题。比如在发动机故障检测与排除中,有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汽车发动机的相关理论知识,那么教师就可以重点对学生的实践项目训练进行指导。教师能够随机地设定汽车发动机的故障类型,通过不同的故障表现来引起学生的好奇,通过微课视频把故障检测与维修知识生动地传递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轻松的教学气氛,实现知识的潜移默化的传播。
4.2搭建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微课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环境筹备评价、教学实施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总结评价等几个方面。在筹备评价中,主要针对教师实施平台的建设、微视频教学资料的完整程度等进行评价。教学过程的互动则可以分析教学平台的访问量、提问量、教师和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比例等数据实行评价,学生也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主体。学生在项目训练后的成果可以对微课教学效果进行真实的反映,对教学中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认可度等进行分析总结,使得教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微课进行改进,使其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微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力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微课的制作工作,加强对特色化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促进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微课获得本土化的发展;要形成合理有效的微课教学模式以及搭建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其微课的发展;同时要善于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微课教学模式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综合素质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实训教学环节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实训教学环节是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启发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它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教学环节更好地落到实处,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是目前实训教学环节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是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随着汽车市场的国际化,汽车维修行业有了一个较为先进的国际环境,汽车电子技术及高科技电子化检测维修设备已在汽车维修业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老的检测维修手段及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新的检测诊断设备、先进的维修观念及技术、现代的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而现在从业人员的素质却参差不齐,很多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或只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充实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种状况已不能满足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WWw.133229.COm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技术较强的专业,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是培养合格的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激发智力潜能使其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现代化企业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操作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实训教学内容单一。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并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生。但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非常注重理论,不太注重社会需求,这样就造成了和社会需求相脱离的现象。以《电控发动机实训》课程实训为例,实训大纲的要求就是要学生掌握电控发动机传感器及执行器的检测及故障分析方法。这些实训要求固然重要,但实际工作过程中原车电路较实训用发动机电路要复杂、隐蔽,在学校实训教学环节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现有实训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和实际工作中的电路存在差距,不利干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2.实训教学方式单一。实训教学环节中,通常是指导教师事先将制作好实训台架,汽车的各部分的分解电路也是在实训之前完成,然后学生按照班级为单元,到实训地点后教师进行现场的简单讲解,然后在教师的操作下,学生作为旁观者或者次要参与者完成实训内容,最后结合实训数据完成相关的实训报告。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只是作为被动学习者,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实训的过程中。因此,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对整个实训检测过程不是很了解,传感器的波形及数据采集无法掌握,实训报告中错误也较多。这样学生失去了实训教学环节中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机会。
3.实训考评方式单一。实训教学环节长期以来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其成绩的评定也是以理论课程考试成绩为主,实训成绩为辅,实训教学环节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有的比例非常小,大都在10 %,没有形成独立的考核方式。另外,实训成绩的评定一般是实训指教教师给出,而且评价的唯一依据就是实训报告,一个班级实训基本相同,实训报告也基本类似。所以,实训教学的成绩考核不能全面衡量学生对实训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而且实训教学环节成绩评定缺乏奖励机制,这就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教学的学习,对实训教学的环节积极性不高,实训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效果非常不明显,更不用说挖掘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1.实训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我校实训教学环节本着”强化基础、注重综合”的指导思想,在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上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开拓了更多的途径。
(1)实践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维修生产任务相结合。实践教学要根据维修企业的生产实际,设计实训项目和组织实训教学,即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又可使教学更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实践开放性和先进性,应该聘请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完成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直接参加企业生产,进行项岗实践。
(2)积极推行多种职业资格考证培训。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特征明显,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后直接上岗;同时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2.实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改善传统实训教学方式弊端,我们采取了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实训的实训教学模式。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以为主要参与角色,教师作为指导角色,以引导为主、授课为辅,即全过程参与实训教学模式。
(1)推广了“讲—演—练—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实训课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项目,我院汽车维修技术实训集体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行了“讲—演—练—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讲—演—练—评”教学模式的创立和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在特色办学和培养“双证书”高技能人才方面,显示出它独有的实用价值和创新价值。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学生知识结构有一个基础平台层后,通过开设多门选修课,开办第二课堂,举办讲座,成立兴趣小组,使每位学生既有专门化的特长,又能熟知各课程间的融合,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加强了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管理上各专业均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场观摩、讲解、实物展示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效率。采用汽车性能参数的测量、调整,车辆故障产生原因的分析、修理方案的选定,故障排除的操作来考核学生。对学生实施“双证书”教育,开展技能比赛活动,培养用人单位适用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3.考评方式的多样化考评是检查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为避免传统考评方式的一些弊端,我们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参与的实训考核的方式,将学生考核成绩里面体现其全程实训每一个环节的表现情况。总体来说考评分为参与表现、实践能力以及提交的实训任务书等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参与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态度、完成情况、团结协作情况以及维修方案制定、任务实施、研讨等方面参与表现情况。
(2)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在各实训教学环节中表现出来的对实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实训操作、测试、数据分析、答辩及研讨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包括了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解、思维、创造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提交资料,主要考核学生各阶段提交的资料、实训报告以及研讨总结,主要根据提交资料的完整度、故障分析的准确性以及问题讨论的深度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实训成绩评定标准为:实训成绩=参与表现(40 %)+实践能力(40 %)+实训提交资料 ( 20%)。
全过程参与的实训考核方式,在成绩的评定中既考虑到了考核本身的公平、公正性,同时又兼顾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表现,给予学生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三、总结
以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实训过程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训环节学习热情得到明显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参与改革教师在学生满意度测评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总之,随着社会对学生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现在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无论从办学指导思想到实训教学的理论指导日渐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日益改善,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实训教学改革中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深知,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教育研究中深远的课题,实训教学的改革也要不断顺应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将教学实训方面的改革深化,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企业欢迎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