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会计基础技能实训总结

会计基础技能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03 10:09: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基础技能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会计基础技能实训总结

篇1

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知识来解决财务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会计基础课程实训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方式能否完成上述使命?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基于ERP沙盘模拟对会计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传统会计基础课程实训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训教学实践中,笔者曾有针对性地对实训效果做过调查与思考,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

1、实训教学内容不丰富

实训教学内容主要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以巩固和理解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训中忙于对业务案例进行数据处理,反复练习会计核算职能,大部分学生在上实训课时感觉和理论课差不多,对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和财务理念体会不深,感受不到从事会计工作的氛围。

2、实训资料不仿真

实训中缺少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资料,一般采用现成的企业经济业务模拟题,让学生完成从凭证――账簿――报表的整套业务核算流程。整个实训过程就是处理财务数据,会计政策、方法的选择是既定的,最终每位学生得到一致的财务报表数据。

虽然这种模拟实训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做了相对完整的归纳总结和技能训练,但它毕竟是对真实会计的高度抽象,模拟的经济业务已经发生,原始数据已经齐全、完整,这不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经济业务在实际工作中要相对复杂得多,其影响因素众多,不可能完全具有理论知识中的假设前提,不能反映现实中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等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因此,实训后学生还是停留在静态的数据处理状态,只熟悉教材中的会计核算,当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变化时,学生不能自如地对经济业务做出适时的会计判断和处理,造成许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实训成绩不一致。

3、实训锻炼的能力不全面

从上述实训内容和实训资料中可以看出,会计基础课程实训以一个工业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会计模拟业务为例,要求学生从技术层面上练习从凭证到报表的一整套会计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技术能力。实训中通常采用分小组实训或者由个人完成全套业务处理。其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处理会计业务,属于会计内部合作和交流,所强化的是如何在会计小组中分权和划清责任;而由个人完成全套业务处理,没有合作和交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部门需要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在企业内部要与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互通信息,在企业外部要与银行、税务等部门进行交流。因此,这种实训在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4、学生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传统会计基础课程实训以做模拟业务题为主,以会计处理方法为工具,以掌握和补充理论知识为目的,强调的是会计核算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实训要求进行知识的运用,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局限于会计之中,无法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难培养出具有发展潜力的综合型会计人才。

二、ERP沙盘模拟与会计基础课程实训的融合

目前,我国一些高等学校的教师已经接触到ERP沙盘模拟课程,多数教师认为这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战方式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交流及团队协作等能力。如何将ERP沙盘模拟这一培养模式与会计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进行融合?使学生从企业整体资源配置的角度去理解会计,摆脱会计就是核算技术的思维约束,而以全局的观念在企业竞争发展的动态环境中理解会计与企业运作的关系,并理解团队协作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一问题的思考在现阶段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训教学中具有现实意义。

1、ERP沙盘模拟介绍

ERP沙盘模拟借助沙盘道具,设定一家已经营若干年的生产型企业,基本再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使学生更易形成对企业经营过程感性上的认知。具体操作是将学生分成6~8组,每组5~6人,各组分别代表存在竞争关系的不同虚拟公司,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担任公司管理层某一角色(总经理、财务总监、采购总监、生产总监、营销总监等),整个过程一般模拟企业经营8个会计年度左右,每年末用会计报表来体现经营结果。该沙盘操作的内容包括企业的采购与仓储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融资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涉及到企业的全部经营过程,并以企业业务流程为线索,将各相关部门、各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模拟商业实战,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企业环境中,深化学生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理解。

2、ERP沙盘模拟在会计基础课程实训中的应用

在完成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教学之后,将ERP沙盘模拟引入到会计基础课程实训中(见图1),具体实训组织过程如下:

(1)将学生分组成立各个模拟公司,6~8人一组,分别担任模拟公司的总经理、财务采购、生产、营销总监及助理等职。

(2)介绍ERP沙盘模拟经营背景与规则,将企业背景资料与运营规则发给学生,要求其在模拟经营前对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进行全面预测、分析和规划,对企业的运行环境和运营规则充分把握。

(3)各小组模拟企业正式运营若干年(根据实训教学时间安排运营的年数,建议在3年以上),在经营过程中,ERP沙盘模拟中的各运营中心(财务中心、采购中心、生产中心、营销中心)对模拟企业发生的筹资业务、采购业务、产品生产业务、产品销售业务、财务成果结算业务进行会计记录,编制相关的会计凭证。

(4)根据模拟企业已发生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并编制出各经营年度的会计报表,以判断每组的经营业绩情况,作为实训成绩的一部分。

图1 ERP沙盘模拟与会计基础课程实训的融合

三、基于ERP沙盘模拟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训效果

在会计基础课程实训教学中借鉴吸收ERP沙盘模拟的理念,能够解决传统会计基础课程实训的弊病,达到如下几个实训效果:

1、 弥补了实训内容的不足,扩大了财务视角

通过ERP沙盘模拟体验,学生可以形象地认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运行状况,熟悉企业筹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体验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理解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促使学生从全局的视角审视企业财务活动,认识其发展规律,深刻领悟财务理念,以更为精准的进行会计处理。

2、提高了实训资料的实践性

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训模式是固定、静态、封闭的,ERP沙盘模拟经营是开放、动态、互动式的,通过两者融合,让学生模拟职业岗位,进行角色扮演,将枯燥的各专业知识点和职业技能,综合地融入到企业的“产、供、销”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ERP沙盘模拟经营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经济业务做出适当的会计判断和会计处理。这种实训模式类似于让学生对一家虚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动态会计处理,使学生在实战中掌握会计处理方法。

3、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技能

实训中,每组学生分别在采购、生产、营销、财务等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到职能部门间沟通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当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产生不同观点时,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和协调,学会换位思考。在这种沟通交流中,培养学生从公司整体运作角度审视企业的业务和经营,能帮助学生学习、建立、掌握商业运作的共同语言――财务语言,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财务结构,掌握财务技能和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全面的财务思维能力以及沟通、协合能力。

4、 激发了学生实训的积极性

ERP沙盘模拟经营,能激发学生对企业经营的兴趣,这种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教学为辅的实训教学方式,以有趣的竞技游戏方式实现企业经营的真实再现,让学生按照既定经营规则将所学的会计知识运用到ERP沙盘经营过程中,全面复习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调动了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及驱动力,激发出他们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121-001

会计技能训练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对接会计就业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由于会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实践教学呢?笔者认为:

一、完备的实训教学体系与设施是开展立体实训的基础

财会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针对本专业与现时经济发展紧密性性强、难度大、操作性强的特点,学校应制定专业主干课程的单项实训课,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实习等一整套实训教学制度。实训教学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在本校形成本专业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以完善教学大纲为切入点,明确本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以及重点、难点问题,以科学、严密的教学大纲统驭教学内容。根据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实务的理论和我国现有会计制度的基础工作规范,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确定并丰富教学内容,以理论适度、够用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调整等,使之整体更加优化;利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实施仿真性的实训教学。通过与金碟软件和用友软件公司建立相关的培训、考核、实训,引进“ERP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基地,构筑学生就业实训的平台。

二、夯实会计基础技能训练,融理论为实际操作

会计基础技能训练即会计单项实训是针对技能课程设置的专项训练,其目的是熟悉内容、流程,掌握会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包括:

1.点钞与传票

学生掌握点钞的指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单纸、单张、多纸、多张的点法;会用点钞仪器辨别人民币的真伪;掌握键盘录入的指法。

2.会计基础实训

规范书写数字,熟悉各种凭证的基本要素、填制、装订及账簿报表的使用。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启用、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各类明细账、总账,对账、结账等,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

3.初级会计实务实训

注重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使学生学会:货币资金结算、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等的日常核算;各种方式对外投资、借款与债券的取得、计息、偿还等业务的核算;所有者权益取得、各种结算方式下收入的确认及收入实现的账务处理;利润总额和利润分配的核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能胜任中小企业出纳、会计工作岗位。

4.成本会计实训

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掌握直接材料费用、工资费用、其他费用归集与分配程序及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熟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具体计算程序,具备成本会计的能力。

5.财务管理实训

以案例贯穿整个环节,掌握资金筹措方式、投资的预测与决策、财务预算的各种方法,具备财务管理工作能力。

三、强化会计综合技能训练,融训练为项目实战

会计综合技能训练是在会计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将会计岗位群所有技能的集中训练,是多学科的综合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1.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分岗位实训是一个学习型小组,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仿佛真正置身于真实的企业中。实训步骤为(以制造业为例):熟悉制造业生产的特点及财务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建账;经济业务核算;编制报表;写出实训报告。在此期间,要同时注意会计的审核和监督。

会计分岗实训训练后,虚拟小型组织财务部门的会计设岗模式,若干会计岗位集中于一人的业务的实训。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套实训资料。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会计综合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2.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根据社会的需求,把从设计账套、设计科目和账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编制报表的一整套流程,用手工做完后,在电脑上再进行一次实训,实验内容、步骤、结果均是相同的。通过手工模拟和电算化对比训练,领略到二者的异同与优劣,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操作技能。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现代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3

《会计基础》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基础》这门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流程, 为进一步学习后继会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是《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失去学习兴趣, 难以实现高职《会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为此,我结合多年的《会计基础》教学经验, 认为实施项目教学法对高职《会计基础》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何为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课程中的知识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师生共同实施完成项目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完成,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只是起咨询、指导与答疑解惑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二、在《会计基础》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步骤

1、精心设计项目

在《会计基础》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项目”的设计是成功的关键。如何让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转换成一个个具体实施的项目是值得我们专业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一个很好的思路就是结合会计实际工作流程进行,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就是先讲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即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企业基本业务会计处理,然后讲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理论与实际完全分开,而会计科目与复式记账由于理论性太强,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枯燥,完全没有兴趣,而企业经济业务的介绍是已经用文字描述好,而实际工作中会计并不是直接根据文字描述进行会计处理,而是一些单据即原始凭证,会计人员需要自己进行原始凭证的识别,自己将原始凭证转化为经济业务,因此,怎样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恰如其分”的划分为若干个具体的项目这将是留给我们专业教师的难题。

2、项目实施前的准备

(1)理论准备。高职教育是以为培养“理论够用”为目的的,但这并不是说不讲理论,没有理论作支撑的实践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在进行项目操作之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否则学生也不清楚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因而在进行项目实施之前,教师有必要讲授必须的理论知识,为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2)项目分组。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分组前, 教师必须对教学对象的特点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组, 分组时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 然后再进行适当的调整。一般每组3-5 人, 最好不要超过8人。每组选定一名小组长,好、中、差的学生合理搭配,男女比例进行调配。

(3)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项目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因此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项目教学就没有办法顺利的开展下去, 教学效果可能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项目教学才能有达到真真的效果,专业技能才能得以实实在在的提高。

3、组织项目实施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内的分工及小组成员间合作形式后, 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方案和程序工作。教师应在一边作指导,当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一方面鼓励学生自行解决,另一方面估计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给于一定的提示与指引,促使学生能顺利完成项目任务。

4、项目成果展示

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 一定要及时交流、讨论并展示形成的项目成果。首先可以让每个项目小组的组长上台讲解自己在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 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5、项目评价总结

教师的评价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学生在项目实施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教师在评价中要指出学生在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以改进和提高自己, 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价中得到提高。评价的过程既是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 提出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也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三、项目教学法在《会计基础》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项目教学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老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完全融为一体,其中学生参与度,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决定项目教学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而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白《会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利用学生干部的带头性;最后该课程考核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弱化期末理论考试。总之,想尽一切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4

一、《基础会计》教材体系构建过程

(一)确立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由于当前中职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低,而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把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符合中小型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

结合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实际情况和国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重庆会计上岗证认证的目标要求,主要从三个方面制定了基础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思想道德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与团队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2)具有从事会计专业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3)能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

2.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1)具有独立认识、解读、判断原始凭证的能力。

(2)能够熟练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填制记账凭证的能力。

(3)能够选择、合理组织会计账簿并登记账簿的能力。

(4)能够正确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

(5)能够正确编制科目汇总表的能力。

(6)能够正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7)能够正确填制抄税、报税的纳税表格。

(8)能够灵活对会计错误进行更正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能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2)具有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

(二)《基础会计》教材体系构建过程

1.编写《基础会计》系列教材解决学生基础会计入门难的问题

由于认识的局限性,2004年所编写的《基础会计》校本教材没能解决基础会计入门难问题。从2007年起探索的实践性教学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所用《基础会计》教材系高校教师所编,其知识难度、知识架构都超越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和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因此,结合中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目标的制定和试点班级不断深化的课程体系改革,积极组织并着手重新编写符合中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目标的《基础会计》教材。

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重庆会计上岗证认证的目标要求,根据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剖析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项目教学法为基础,以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个小型工业企业的财务核算”这个大项目为目标,以学生能完成实践操作任务为需要,引导学生展开理论学习编写的《基础会计》教材,通过2010年在特色班试行以及2011年在学校会计专业、物流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普遍运用中,能很好的解决基础会计入门难问题。

虽然《基础会计》教材加强了实训训练,解决了入门难问题,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要求略显不足。因此,为了弥补教材理论知识训练和要求不足的缺憾,随后又组织老师编写了《基础会计配套习题集》,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目标。

2.构建《基础会计》教材体系的模块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全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解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力度不够的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持续向纵深发展,中小型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要想提高中职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除进行恰当的职业能力目标定位外,还需要有恰当的培养素材为载体。通过在班级不断的试点、总结、分析、比较,与行业、企业的不断深入合作,逐步编写并构建起《基础会计》、《基础会计习题集》、《会计基础技能训练》、《公司业务实训资料》基础会计教材体系,形成3个模块课程。

模块课程一: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以《基础会计》、《基础会计习题集》2门教材为载体,在以实践操作任务为需要的引导下,完成理论与实训学习。

模块课程二:以《会计基础技能训练》教材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法,仿真模拟企业,学生完成企业一个月的所有会计事务,从而实现全面理实一体化。

模块课程三:以《公司业务实训资料》教材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企业一个月的真实任务为基线,学生完成企业一个月的所有会计事务(包括报税),从而实现有效理实一体化。

因此,立足工作过程,构建《基础会计》教材体系的模块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全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解决中职学校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力度不够的问题。

3.企业真实会计事务进课堂,解决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首先教师将企业的会计事务以代账的方式带回课堂,编写成《公司业务实训资料》教材,学生在学校实训室完成企业一个月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事务,然后填制相关的报税资料,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企业的报税事务。企业真实会计事务进课堂,真正实现了有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达到与企业会计工作零距离对接的目的。

二、创新点

(一)《基础会计》教材体系与模块课程、教学方法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全面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首先,编写并构建起《基础会计》、《基础会计习题集》、《会计基础技能训练》、《公司业务实训资料》基础会计教材体系。

其次,以基础会计教材体系为载体,形成3个模块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完成不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工作任务,保证了教学与实际工作的统一,从而实现全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首创企业真实会计事务进课堂的教学方式,形成有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将企业的会计事务以代账的方式带回课堂,编写成《公司业务实训资料》教材,学生在学校实训室完成企业一个月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事务,然后填制相关的报税资料,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企业的报税事务。企业真实会计事务进课堂,真正实现了有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达到与企业会计工作零距离对接的目的。

篇5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高技能会计人才,不仅应具有必要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除了优化会计专业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根据我们学校会计专业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情况及对浙江省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调查了解,虽然实践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如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实践课时比例提高、实训基地以及双师团队建设得到重视,但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现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项目缺乏层次性

从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进程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学校设置的实践课程往往只有典型的几个实训课程:《会计基础技能实训》、《财会综合模拟实训》、《电算会计实训》等,这些实践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仅仅只是会计专业技能的一小部分,不能涵盖全部会计专业技能。而简单设置的几门实践课程也谈不上层次性,无法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得到训练,更不可能实现专业技能的迁移和提升。

(二)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

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施情况看,大多数是集中在课堂内进行,学校统一安排一周或两周时间集中进行实训。但课堂内实训毕竟时间有限,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欠缺自我思考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只能完成一些基本层次的训练,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也就无从理解会计循环中的勾稽关系,因此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任务就无从下手。因此必须要加强课外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弥补课堂实训的不足,因此重视会计技能创新性也是高职会计改革的重要手段。

(三)实践教学中的实习环节缺乏有效性

多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与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签定了学生实习协议,但是由于会计资料是企事业单位的机密资料,学生很难进行实际操作,再加上很多企业不愿意成为高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即使愿意也总是敷衍了事,造成实习环节往往没有实质性效果。

二、“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方面,依据会计职业能力分析表,将会计职业所需的技能分成“四个层次”,即专业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提高技能层次、专业综合技能层次、创新层次,并相应地开设各类实训课程,以实训周的形式在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展开,体现技能训练的阶梯渐进。“两维”指的是在每一层次设置“实训、实习”两维模式,在每个学期开展学科、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如下图所示:

三、“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四个层次的阶段训练

1.专业基础技能层次

主要包括认知实习与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其中认知实习是要求学生在学完《会计实务入门》这门课程之后,利用一周时间到企业感知企业财务;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以及点钞、珠算、小键盘输入等技能的培养。如在会计基础技能实训中,要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简单会计报表等训练,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训方法与手段,培养基本的实践技能,为以后的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专业提高技能层次

在学生掌握了企业的基本账务处理之后,进入专业技能提高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是专业核心能力实训与跟岗实习,其中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具体包括:成本会计实训、外贸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等。这个层次的训练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学期,采用“分岗、轮岗”模式来完成各个实训项目。跟岗实习就是在训练完上述课程之后,利用暑假时间到企业跟着师傅具体操作,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个月的跟岗实习,提交实习报告与总结并汇报,从而加深对企业岗位流程及工作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专业综合技能层次

专业综合技能层次是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其内容涵盖会计实务入门、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实务、税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课程,可安排在第五学期,安排4周课时来训练。主要包括ERP沙盘演练、小企业ERP系统实训及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等。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属于综合性实习。通过这个层次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4.创新层次

会计岗位作为一个管理类的岗位,培养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就是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不是从事简单、机械、重复工作的人才。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非常欠缺。因此为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创新层次的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大赛、财会信息化大赛、手工、电算做账大赛及大学生科研课题竞赛等学校的各种财经活动类竞赛。

(二)“习训融合、阶梯渐进”实训过程

高职院校会计实训过程基本上都是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的,而真实的企业接触比较少。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都是校外实习的有效形式。

首先是认知实习与基础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实习基地的经营现场、会计机构,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及相关会计资料,能使学生在对专业岗位进行实质性接触之后,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为会计基础技能、出纳技能等基础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跟岗实习与专业核心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在这两个学期中,要完成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电算会计等核心技能实训。而跟岗实习是学生利用第四学期暑假或校外实习的机会,跟着企业的师傅操作,主要是做一些凭证的填制与输入、凭证的黏贴、账簿的登记等基础工作。通过一个月的跟岗实习可以巩固对专业核心技能实训的掌握,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是顶岗实习与综合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五、六个学期进行,第五学期学生要完成综合技能的实训,然后进入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形成实习报告。当然为了保证校外顶岗实习的质量,应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

综上所述,“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中,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提高技能层次、专业综合技能层次、创新层次四大模块融合实训与实习,呈递进关系,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提高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性,综合技能强调综合实践性,创新层次体系实践技能的创新性。

四、“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快“1+1”校本实训教材的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最终落脚点是企业,担负着企业一线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因此实训教材应该立足于企业实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1”校本实训教材的建设,是指本着校企双赢、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使会计实训教材建设处于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具体来说,学校应选派理论知识丰富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教材开发小组,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各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等一系列内容,结合相应理论知识编写教材大纲,规定人员分工、校企双方权利与义务、共同开发完成时间、教材鉴定与审核等内容,校企双方共同确认,然后进行教材编写工作。

(二)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校内教师一般都拥有较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而企业则可以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舞台。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采用两条途径:一是“走出去”,即派骨干教师利用假期或脱产深入到工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了解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生产工艺流程,账务处理整个流程,审计过程,财务软件操作系统等,当然学校应该专门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计划与制度,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二是“请进来”,教师队伍中可以适当地请一定比例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中、高级会计师或者是财务经理来学校做实践指导,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学校兼职,承担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建立仿真性的校内实训室

构建“四层两维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一般情况下该环境应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室、出纳技能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室等,各个实训室要做到“三个仿真”,一是“环境仿真”,实训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资料仿真”,要逐步收集完备的实训资料,实训资料不能采用传统的教材模式,要与企业加强合作,能够采用企业的实际会计数据进行实训;三是“操作仿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要按照会计工作的流程来操作,采用“分岗、轮岗”的模式,真正达到与企业会计工作同步。

(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让“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得到有效落实,除了要保证高质量的“校内仿真实训”之外,还要加强“校外实习”,因此必须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顶岗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到企业进行有效实习。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一是与生产企业建立联系;二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三是与会计公司建立联系。如认知实习就可选择在生产企业,因为学生的主要实习场所一般不是安排在会计部门,而是在生产车间,让学生认识企业整个生产流程,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在实习中也可以邀请会计部门专业人员给学生讲解会计流程,并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会计凭证,增加学生对会计工作的了解。

总之,“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然而,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实训教材及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是该模式有效实施的基础,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是该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兰自珍,徐文杰.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17-19.

[2]李玉珍.会计“三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28-30.

篇6

关键词: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创新;提高          

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如何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开这门课———准确的课程定位               

找准会计基础的课程定位须从两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理清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1. 正确的课程理念                    

《会计基础》的课程目标直指就业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因此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双证制”的人才培养要求,也就是说,会计专业的学生来学校学习,不是仅仅拿到毕业证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更高的会计职称证书,只有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叩响会计职业的大门。

2.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必须明确会计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资格考试体系中的位置。鉴于职业特点,会计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应设置素质基础课、毕业论文职业基础课、会计职业课和职业拓展课,核心是会计职业课。会计职业课又分为三大部分:专业主干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和社会实践课。专业主干课共设 8 门,其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考科目,《财务会计ⅰ》《财务会计ⅱ》《成本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是取得会计初级、中级必考的内容。专业技能训练课包括《会计基础综合实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是 8 门主干课的综合应用延伸、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社会实践锻炼,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取得职业资格所必需的。

 

二、这门课教什么———明确的课程标准      &n会计毕业论文范文bsp;    

明确的课程标准是指要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的课程目标、明确的课程内容。

1. 明确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有三个基本理念:(1)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形成课程目标框架,将能力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体现课程的价值追求。(2)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课程考试大纲)直接衔接。(3)建立课程标准的更新机制。

2.明确的课程目标        

按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双证制”人才培养要求,本门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能够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具体要求:(1)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假设和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档案管理等;(2)能够运用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会计基本操作,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的实务操作;一般账务处理,即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会计的本质和意义,为会计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打下良好的基础;(4)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

3.明确的课程内容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依据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更新机制为若财政部的大纲内容或相关法律规定变动,教学内容应随之更新。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 会计从业资格必考内容       

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此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 职业能力训练必要的内容           

包括复式记账运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包括资金筹集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和账务处理程序综合应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训练职业能力。

(3) 其他内容        

包括成本计算和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的教学内容根据复式记账运用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会计工作组织部分旨在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衔接。

 

三、这门课怎么教———科学的教学设计         &n

--> bsp;       

要教好会计基础这门课,就必须贯彻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遵循高职课程职业性(专业教学与职业融合)、实践性(教职业实践中实际要做的事)和开放性(固有内容的“打散”重组和更新,课与课之间相互渗透,知识技能向运用的延伸等)的要求,搞好教学设计。

1. 科学的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教学内容组织采用排列组合思路: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教学实施策略思路:遵循职教教学规律,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采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和“温故知新”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模式选择思路:继续探索、总结和完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思路:采取校本评价(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所进行的评价)和外考评价(参加由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两种评价办法。校本评价应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以促进教学。

2. 合理组会计毕业论文织教学内容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设计三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各有侧重,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项目一:××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账会计核算,采用真实的证账表操作。项目二:教材实例制造业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例”会计核算,完成制造业的一个完整业务过程的核算。项目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备考。本项目为实证会计综合,旨在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全面准备。

 

 

篇7

《基础会计》是高职财会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按照以往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无疑是行不通的,必须进行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

一、《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实践操作为考核依据,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记帐凭证登记――帐簿登记――编制会计报表”等模块群设计学习单元,以夯实专业基础、能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会计岗位专业技术、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高职教育层次决定了该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课程在第一学期开始学,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批大部分错失高中升学机会的新生,理论接受能力原本较薄弱,更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可言,等待他们的却是陌生的知识、全新的课程,这是教学的现实,传统的与实践脱离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2.《基础会计》课程地位决定了该课程必须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后续的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可看作是它的延伸、扩展与充实。学生通过课程的实践性学习,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掌握会计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操作技巧,初步具备会计业务的动手能力。

3.《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在我国,对大部分将流向会计职业界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来讲,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应是高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而且高职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了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在学生学习期间就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基础会计》的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动手能力。

4.《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管理课程,特别强调运用会计理论解决会计实务中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执业环境复杂多变,会计的专业教学要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职业而服务,离开会计实践性教学,就难以进行会计人才的培养。但从当前情况看,传统的会计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如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到适应今后工作需要的技能极为重要。为此,我们设想通过设立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室,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达到边学理论、边实践的目的。因此,《基础会计》的教学采用实践性教学显得优为重要。

5. 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了该课程要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高职教育的学历层次决定了毕业生就业的弱者地位,只有既有理论知识、更有扎实的实践性技能的优势,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有自己的领地,学校办学才得以可持续发展。当前社会条件下,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下企业参加实践不切实际,因此要加大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力度,强化学生会计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

三、《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教材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划分两大模块:

(1)会计基础知识模块

① 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必要调整,把“财产清查”的内容提前到“复式记账”之后,“会计凭证”之前,这样与前面的会计概述、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公式账户和复式记账等内容连成一片,形成会计业务基础知识模块的基本内容,便于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考核

②如果教材中的文字表述的题目用原始凭证的样式来替代,这样更便于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实践性操作模块

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处理程序”“会计报表的编制”划归为会计实践性操作训练模块,这样便于会计实践性操作的学习训练与考查;对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仅作为一般要求,这样整个课程就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性教学过程。另外,在讲解业务时,如能直接参照相应的原始凭证作相应的业务处理,而不要根据文字的题目来做,那样更接近实际,也可以自然而然地了解到原始凭证的相关知识。

2.《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1)运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我们教师基本脱离了“三一工程”,即一枝粉笔,一个教案,一本教材;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内容,讲解清楚。有文字 ,有图表,比较生动地将枯燥的会计内容表达出来。对于概念、凭证、帐簿,则结合实物来演示,直观地增加理解和印象,当然有实物投影效果会更好。

(2)注意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功能开发,充分发挥会计模拟实验室的作用

在进行会计凭证的教学时,领学生参观会计模拟实验室,检查过去学生实习作业,了解学生是如何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粘贴,装订的,教学方式直观,学生便于理解,容易有新鲜感,从而产生学习情趣,教学方式直观,学生便于理解,容易有新鲜感,从而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3)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作为初级阶段的启蒙课程――《基础会计》,由于教学对象是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的初学者,传统上很少运用案例法。然而,《基础会计》又是一门最需要用案例来阐释的课程,尤其是对于会计一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案例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广泛查阅资料,寻找适合初学者分析的案例。对初学者进行案例教学,一般适宜采用在理论阐述后举出案例佐证。即在讲解完有关的知识以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相关的案例,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自由发言,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则从中进行指导、启发、总结,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充分运用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方法

①单项实训:要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即在基础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及时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的问题 。

②综合实训:集中安排四周左右的时间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操作,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现金和银行存款等一些简单又基本的会计核算业务,初步了解和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5)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

在开课前可由老师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的财会部门进行参观,了解实际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及会计核算借助的工具――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观摩实际单位会计核算处理程序,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3.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改革以 “实践性”为中心,突出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考查,通过增强对会计实际操作内容的考核,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耐心、严谨、规范、整洁的职业习惯的养成。

(1)会计基础知识模块可采用卷面形式,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践性操作模块可多采用业务为主,每学完一个模块,即对该模块进行系统检测。

(3)期末考试可以全都是业务题,基本覆盖了本课程所遇到的基本业务。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与课改同步的教材目前比较缺乏。

2.进行实践性操作时,与题目配套的原始凭证的取得有一定的难度。

3.按照课改的要求上课,学生们动手的时间较长,该课程的授课时间会更长。

4.部分教师直接由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对单位的工作流程并不是很了解,对会计工作方面的具体操作的能力还经验不足。

《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是财会专业课改的重要内容,理论上觉得并不是很难操作,但真正去实施,也许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以上仅是我对《基础会计》课改的一些看法,是否能实施,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篇8

2《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实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实训项目设计有待完善实训设计的主要问题是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没有落实到实处,教学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设置一些财务会计实训,比如每学期安排10-20学时的实训课程,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财务会计实训贯彻落实,导致会计实训形同虚设。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单位没有对实训的具体内容、实训方式以及实训标准制定详细的准则和规划。解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实训的具体教学内容、要求以及目标,制定一套有机嵌入《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系列“企业典型经济业务核算单项仿真实训”项目(。2)对会计实训课程科学合理安排,采取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深入的模式,提高会计实训的覆盖面积以及其仿真性,利用先进的手段严格要求,设计好每一个实训项目的具体环节。(3)任职教师需要根据会计实训的要求和标准,开展单项仿真实训,在进行嵌入式企业典型经济业务单项仿真实训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

2.2师资队伍实务能力有待加强目前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任职教师基本都是专业的会计教师,实训教师都具备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却相对缺乏实训经验,实务知识比较欠缺,对企业实际的业务操作程序不熟悉。针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学校需要加强对会计教师的实训培训,鼓励会计教师利用放假时间去相关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定岗培训,熟悉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的背景,增强教师自身实际业务能力,实现会计专业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从而保障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际会计业务操作能力的提高。

2.3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有待建设许多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课程的实训场地仅限于实训室,并且只有在进行建账实训时采取相关企业参观。在参观过程中,由于耗费经济成本较高,所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高职院校可以尝试成立一个记账公司,主要进行会计咨询、记账、报账等业务活动。在进行财务会计实训时,教师可以领导学生参与企业记账业务,以“做”代“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接触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可以尝试建立现代物流学院,成立物流企业,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会计实务实训》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参与物流企业的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篇9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21-02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院校的定义,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必须具有理论与实训双重性,这样才能保证从高职院校走出的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在此基础上能将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会计”一词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总称,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与其他课程一样,存在着理论与实训的双重性问题,在会计教学中既要重视会计理论的教学又不能忽视会计实训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既具有良好的理论素质,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的学生。而在长期的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训脱钩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情况是学生理论学得头头是道,实际操作起来要么不知从何做起,要么错误百出。另一种情况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很快进入“角色”,但是因为缺乏系统扎实的理论学习,后劲不足,在业务能力上很难有大的发展。笔者认为,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而言,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训教学具有双重性,而且这种双重是叠加的,系统扎实的会计会计理论学习为会计实训学习创造了条件,经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会计实训会使学生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下面就会计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两方面能力培养,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注重会计理论教学,适时引入必要的会计实训内容

首先是要抓好会计理论教学,通过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会计有一定的理性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将会计法规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实际工作中必备的知识,穿插于会计理论教学中,在理性认识的阶段增加一点感性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兴趣。

1.抓好基础会计教学。基础会计教学是会计理论教学的基石,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的牢固程度对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应特别重视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对会计概念、会计要素、会计假设、记账规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核算程序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这种首次的理性认识非常重要,是会计入门的钥匙,它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其所从事的业务,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强化财务管理教学。专业会计人员与非专业会计人员的最大区别,是专业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对一个单位的会计业务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检查、总结、分析。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加强财务管理的教学尤为重要。现代企业对会计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账做平,表报出,而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将收入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财产物资管理的方法讲深讲透,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灵活运用,对企业财务状况作出准确及时的、具有较高质量的财务分析。

3.引入会计法规教学。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行为的指南,一切会计活动都必须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下进行。但是,目前的会计教学对这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在有些学校的教学计划中还是空白。笔者认为引入会计法规的教学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对于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防腐倡廉,自觉抵制各种诱惑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国的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包括以下层次和内容。第一层次:《会计法》。在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中,它的权威性最高,处于最高层次。是指导和规范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也是制定其他各层次会计法律规范的依据,学生通过《会计法》的学习,能够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和权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能对“法律责任”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二层次:会计法规。包括会计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是会计法律的补充和具体化,其法律效率仅次于《会计法》。属于这个层次的有《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各行业会计业务的一些基本知识。第三层次:会计规章。它是财政部以及其他相关部委就会计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属于这个层次的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会计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等。它们是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工具和尺度。在会计理论的教学中,应将这三个层次的会计法规,贯穿于基础会计教学和财务会计教学中。

4.增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学。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首先是要懂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才能真正上岗,所以在会计理论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内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企业要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和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以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开展会计实训教学,进一步强化会计理论知识要点

从一定意义上说,会计实训是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一阶段,不能就实训教实训,而要在实训中不断地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课内容,以达到同时强化学生会计理论知识的目的。会计实训是多方面的,而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学校开展会计实训教学,是将学生的会计理性认识转变为会计感性认识的最简单的途径。为了方便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应建立与会计理论教学相配套的会计模拟实训室,模拟会计的实际工作环境,锻炼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会计工作方法。

手工记账是初学会计的必要阶段,手工记账不仅能锻炼学生仔细严谨的作风,更能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会计的职场气氛,增加学生对会计环节、流程的感性认识,所以要搞好会计实训教学,关键是要做好手工记账的以下的几个模拟实训。

1.模拟会计岗位及会计工作流程。通过直观图表的形式,展开会计分工和会计工作流程教学。会计基本岗位应包括现金、银行出纳岗,明细账、总账岗,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还应增加电算化维护和管理岗。会计的基本工作流程是:会计凭证的审核和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核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学生在实训时按组确定会计岗位,按会计流程顺序练习,做到人人有岗,个个有事。

2.模拟会计凭证的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形式。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会计的基本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就需要运用一些模拟凭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一,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在模拟教学中,首先按照原始凭证的取得和来源渠道的不同,分别对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的审核程序和填制方法,从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示范,并设法运用实物教具,如:“支票存根”、“销货发票”、“收款收据”、“入库单”、“领料单”等主要票据给学生演示,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掌握各类票据的要素,而且能辨别票据的真伪,检验各类票据的合法与否。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第二,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在模拟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经济业务:(1)正确地选择收、付、转模拟凭证;(2)用复式记账法在模拟凭证上正确地填写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3)按照会计数字的书写要求,准确地填写模拟凭证的借贷方发生额和合计数;(4)正确填写附件张数和日期;(5)凭证摘要的填写是模拟练习的难点,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说清业务的内容,所以应要求学生反复练习,逐步掌握,将做好的会计凭证连续编号,进行科目汇总。在模拟账簿登记结束后,要将模拟会计凭证分类编号,按会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加上封面、封底装订成册。

学生通过这种多步骤的模拟凭证练习后,能够对一些简单的经济业务,准确地掌握其编制方法,为今后的实际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模拟会计账簿的登记和核对。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采用一定的记账程序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记录,账簿又是编制报表的依据,可以说账簿既是在模拟凭证练习的基础上的模拟深入,又是编制报表的模拟准备。因此,账簿的模拟实训是整个会计模拟实训的关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教学。

第一,模拟设置账簿。设置账簿,就是针对一个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根据账户名称应选择的那些账簿。指导学生选择订本账或活页账;选择三栏式账页、多栏式账页、数量金额式账页;选择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

第二,模拟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是一个细致的工作,应指导学生按部就班地练习。(1)模拟账簿的启用。账簿的启用即填写账簿启用表,应重点指导学生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账簿的页数在订本账、活页账中填写的差别。(2)模拟账簿的登记。在模拟中要求学生一律,按照正规会计的登帐步骤,根据模拟会计凭证,在模拟总账、明细账进行登记,准确填写期初余额,本期借贷方发生额。

第三,模拟核对账簿。核对账簿是会计实际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模拟实训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严格进行账账、账证的核对。即将模拟总账、明细账与模拟会计凭证进行核对,根据总账、明细账平行登记的原理,进行金额和记账方向的核对,并用正确的方法更改记账错误,结出期末余额。

学生通过模拟账簿的实训,不仅弄清了科目、账户、账簿的概念,而且能够全面把握账簿的设置、登记和核对工作,为今后的实际操作,作了充分的准备。

4.模拟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加以汇总整理,总括反映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编报及时,并要根据会计报表的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因此,对于会计报表的模拟实训,应依据模拟实训课时的要求,选择主要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进行逐一练习,表表衔接,目的是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运用。

第一,模拟“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分析。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也是一份最基础的报表。应以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平衡公式为依据,指导学生用“账户式”格式,根据模拟账簿记录进行编制,并就编制“资产负债表”的难点,如哪些数据是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项目,哪些数据是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后填列的项目作重点练习。对于“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应从报表所列的有关数据,指导学生对所做报表进行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支付能力方面的分析。

第二,模拟“损益表”的编制和分析。“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模拟实训时,应指导学生采用“多步式”的格式,按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形成过程,逐步计算,具体包括: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五个部分。对于“损益表”的分析应从经营状况和获利能力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分析。

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给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使得会计信息系统所潜伏的控制风险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更复杂。在学生的手工记账逐步熟练的情况下,应进入会计电算化教学阶段,在这一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实训教学。(1)强调防范风险意识。加强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管理教育,会计资料每日备份,磁性介质存储的数据异地保存,同时要安全保密,防止非法修改软件和数据。(2)加强控制操作程序意识。学生组成会计小组,对系统操作设置密码实行分级、分类管理。(3)加大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教学。在这一阶段把课堂讲授与上机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掌握各类会计软件基本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既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有扎实的会计实训知识,不仅能够胜任未来的会计工作还要能够有所发展。要完成这一目标,只有抓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训这两个教学环节,并充分认识到它的双重性。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项目编号:09SJD630019】

参考文献:

1.陈.强化会计理论教学提升职业判断[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6)

2.翟金花.对高职会计教育中会计实验教学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16)

篇10

我们主要从会计实践入手,通过运用会计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和实际处理方法的理解,促进学生会计技能水平的提高,实现零距离就业。

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界定

(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在会计基本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传统认知、模拟实训、社会实践三种课堂,并使之在不同阶段不断循环运行,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在教学教程中,以模拟会计实践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会计实务,让学生逐步体会会计基本理论和实际处理方法。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形成螺旋提升的循环教学体系。

(二)零距离就业

让学生通过三年多次大的循环过程,充分接触社会实践,了解企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尽可能地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基本达到“毕业生=熟练工”的目标。

三、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科学整合知识内容,建立螺旋提升式的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文化基础素质不高,特别是对理论学习有一定的畏惧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确立了以技能为核心的思想,在技能教学中需要逐步拓展学生的学科理论知识,加深对岗位、职业的认识,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为今后向社会人的转化奠定基础,从而促使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以“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重点”为思想指导,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将各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排列,逐步形成了以会计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会计工作规范与技能、会计工作观念与技巧为核心的三组递进式的提升系列。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会计基础、会计实务、工业会计、成本会计、纳税实务等主干课程的学科循环教育、教学目标,形成一个以知识、技能、价值观为重点的立体目标体系,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一个以会计模拟实践为主线、以各会计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为重点的螺旋提升、循环递进的教育目标体系。教学的重心向基本技能培训、岗位实际要求等方面倾斜,具有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也利于师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提高。

(二)以递进式的技能训练为突破口,促进教育目标的提升

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拓展常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和专业素养,促进其专业的不断提升;带领学生了解行I操作流程,通过模拟实训、企业实践使学生的岗位技能得以提升,并开展职业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同时我们还着重引导学生养成基本职业道德,形成职业习惯,逐步向真正的职业人转化。

在学生进行模拟实训的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学科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将来的岗位需求,建立起“以会计专业技能学习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形成了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基本职业素养达标制

我们紧紧抓住职业道德教育这条主线,把“敬业、乐业、勤业”精神的培养贯穿育人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懂得要想成才,必须先学会做人,树立敬业精神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同时,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和行业行为要求,严格抓好学生校内行为修养,为实现良好职业行为迁移做准备,缩短学生的思想认识、职业思想与社会、企业需求的差距。通过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业观。

2.坚持基本职业技能达标制

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特点和岗位要求,我们确定了身体素质、书法水平、普通话、电脑录入、办公自动化及会计基础技能等作为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在校期间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基本技能达标考试,符合标准要求,才能正常毕业。这样使毕业生具有一技之长和谋生的本领,成为一个符合社会基本道德、适应岗位要求的应用型的初、中级人才。

3.建立会计专业技能过关制度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为目标,使学生在毕业时就已经具有国家规定的从业资格,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4.坚持合理分流和专业技能提升

在第三年,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和内在愿望进行合理分流,使学有余力者通过补习和强化文化基础,为更高层次的学府继续深造做准备;使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会计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的针对性,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进入学校的学生真正实现了“就业有技能,升学有希望,发展有潜力”的目标。

(三)三大课堂循环往复,促进螺旋提升技能目标的实现

为了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和岗位要求,我们通过传统认识课堂、模拟实训课堂、社会实践课堂的有效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参观、见习等形式广泛接触社会;通过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社会实践,了解各会计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与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会计核算的一些基础资料等。学生在校期间定期到企业实习、由企业进行培训,实现学校与社会、企业的零距离。

(四)会计实践教学法的方法和措施

1.教学准备阶段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见习,让学生对会计岗位分布、各职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各岗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各岗位的薪金情况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准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日常会计用品,让学生以会计人员的身份、按照会计工作的实际要求进入学习状态。

2.教学实施阶段

严格按照各行业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实际要求,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会计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出纳员、仓管员、核算员、对帐员、记账员、会计等不同的岗位要求,对会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进行分解,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分步进行突破,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理论阐述与分项模拟,让学生基本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及一般流程和运作。

①_设账户:熟悉会计用品的种类及其作用、填写账户启用、开设会计账户、编写科目目录表、登记期初余额等实际方法,让学生依次完成;并引入科目、账户等理论。

②会计凭证:熟悉经济业务的类别、根据经济业务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讲解账户结构、记账方法、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结构及填制、审核方法等理论。

③登记账簿:根据已经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原理、账户结构、账务处理程序、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与方法等基本会计理论。

④成本核算:组织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引入成本费用归集、分配、结转的基本要求等成本核算理论。

⑤对账结账:让学生进行账证、账账、账实核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按会计规定程序进行结账工作。引入核对要求、方法;错账的判断、查找与更正;结账的规定等理论知识。

⑥编制报表:根据结账的结果编制会计报表。引入会计报表的类别、作用、填制方法等理论知识。

第二步:岗位分析与角色扮演,我们按岗位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促成学生对岗位的充分认识,通过对会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进行分解,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分步进行突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按照一般企业的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分别让每个学生扮演出纳员、仓管员、核算员、对账员、记账员、会计等不同的岗位角色。以单项模拟实训的资料为依据,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分阶段完成各岗位角色的工作任务,形成相应的会计资料。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

①出纳员:现金(资金)流动记录,银行及对外往来的收付业务、日记账等。

②仓管员:材料收发及分类管理、材料明细账的记录、材料成本的基本核算等。

③对账员:应收应付等往来账项的登记、定期核对查询,应收款项的催收等。

④核算员: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及物料流动情况,充分理解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

⑤记账员:根据财会法规和企业经济特点编制会计分录,督促相关人员审核,按要求登记总分类账。

第三步:综合模拟,按照会计主管的工作职责设计综合实训的教学模拟实训资料,组织学生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结合财经纪律和资金运作的规律,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充分体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全过程,提升其全面管理企业财务的综合实践能力。

3.教学升华阶段

让学生对整个实践体验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引导他们归纳各会计环节所体现的会计基础理论,形成对会计知识全貌的基本认识;引导他们总结各会计岗位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技能水平、知识结构,让学生加深对会计人员工作、各职务要求的理解。以此促成学生“爱学乐业――勤学敬业――善学创业”的飞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打破原有的“会计理论―应用方法―实操训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实践为主线,把会计学科中的几门功课重新整合,变单兵作战为团体优势;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工作过程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相关的会计理论,使他们在体验中明确目标、了解实际工作需要,增强学生“我要学”的内在动力,以提高会计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会计实践教学课堂实施策略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对知识接受的情况,结合企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实际要求,老师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实定位,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以用引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练促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以法导学,注重教学对象的针对性”“以趣激学,注重教学思路的多元性”,科学地选取教学内容,通过模拟情境、实践运用、精讲精练、学法指导、兴趣激励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学得入耳、练得开心、用得顺手。

(一)以实定位,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管理人才日趋饱和,单位对会计类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专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声誉,使家长、学生对其宠爱有加。这种看似矛盾的现实,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改造,从而使老专业再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会对该专业教师的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篇11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程;有效教学;课程改革

一、传统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困境

为什么传统的课程会计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原因在于大多数职教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认知倾向。当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情景。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缺乏感性认识时,就往往不知道学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感觉抽象难以理解。不能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

2008年8月份。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编著的《会计基础》新教材,尝试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会计基础是指会计基础工作,有别于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和作用:

1.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而不是孤立地获得会计职业知识。

2.有利于学生将学习与职业实践相联系。有效形成初级会计职业能力。基于对会计职业工作内容有感性认识,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会计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联系。因而技术与专业理论不再抽象。

三、会计基础新课程实施的探索

(一)重新确立课程目标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目标强调了解会计七大核算方法并应用借贷记账原理编制分录。

笔者认为会计基础新课程的目标应确立为:熟悉会计整体工作流程,辨识和填制常用会计单据并理解会计单据反映出的业务关系。掌握借贷记账法在简单业务巾的应用。理解会计数据来源并学会阅读简单会计报表。初步养成会计工作思维及细致严谨的职业习惯。

(二)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重点教授内容是通过各种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会计分录的编制。教材中仅呈现少量的原始凭证样式。几乎不提供相应的习题供学生们练习填制原始单据。

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作为会计基础课程新课改的关键点。应从会计实务工作出发,重视向学生呈现会计职业实践工作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依会计工作各环节形成项目教学模块,据岗位或经济业务类型划分子项目任务。

2.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上。会计基础课程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在呈现方式上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予以呈现。

(三)重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在学科课程模式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以教师理论讲解、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元分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其核心是以会计工作项目为中心来开展和组织教学,“边干边学”,体现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方案设计。目的是建立起学生的工作思维。

1.角色扮演法的应用。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假想自己是实际工作中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形成工作经验,培养工作思维很有帮助。因此也是新课改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本课程教学中,对于“采购业务处理”部分。可将学生分组成为5人小组团队。分饰某食品公司的会计员、出纳员、业务员、仓管员和供应商等角色,然后再自主完成仿真业务的各处理环节。

2.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情境教学是建构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这种教学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会计职业实践,将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联系起来。

3.讲授法的应用。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严密、系统、深刻的特点。

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发了不少人对讲授法的否定观点与态度。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讲授法是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的。不应简单地将其划归为填灌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中也可恰当地嵌套采用讲授法教学。

四、会计基础教学实施的效果

(一)在应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的传统重点内容方面。新课程模式下的实验班与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下的对照班相比。能力更优。在教学时数及教师相同的情况下。笔者选取了六个知识点进行检测。分别为:区分会计要素、筹资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材料采购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生产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经营成果核算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班完成测试题的准确性优于对照班。

(二)实验班相比对照班,综合职业能力更优。实验班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的准确填写、书写的规范性、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等方面。笔者选取了两个知识点进行对比检测:根据简单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格式的准确性、根据采购业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运费发票判断业务类型并填制付款支票和收料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实验班完成测试的成绩更优。学生们在会计模拟实训的总结中写道:“一学期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做实训时可以不看题目,根据原始凭证就会填记账凭证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的能力是形成工作实操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实验班被试者的学习体验更愉悦,态度更积极。当被问到:“一学期的学习中,你是否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与成功”,实验班约4750%表示“是的,我愉快学习,有成就感”。这一数据相比对照班的1429%有了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