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31 21:08: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篇1

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作教学活动,担负了诊断教学、激励师生、调控教学过程的任务。这些评价通常是学习者学过程中历次考试数据的分析与对比,以报表图表的报告形式展现给管理者及师生。如何采集、保存海量的考试数据;如何从多视角分析、对比这些数;如何快速、体系化制作统计分析报告。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教学评价工作的瓶颈。

以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中考试分析报告生成为研究对象,根据目前大数据分析的研究,将元数据模型、数据立方体、多维度数据分析报表模型、数据挖掘算法相结合,设计实现了一个大数据分析的通用考试统计分析报告生成系统。

一、适用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学测量评价数据的存储结构

系统采用三层数据库结构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考试信息分布在不同层次的数据库上,以解决数据集中所带来的海量数据问题、基础编码冗余及针对性问题。其中:顶层公共库(TOP公共库),用于存放各类型、各层次考试的基本信息,以及跨不同类型及层次考试的统计数据。第二层公共库用于存放某种类型的考试基础数据、统计数据。第三层为考次库用于存放某次考试的试卷、成绩等数据。

二、报表技术

表就是用表格、图表等格式来动态显示数据,可以用公式表示为:“报表 = 多样的格式 + 动态的数据”。

报表可分为如下几类:列表式:表内容按照表头顺序平铺式展示,便于查看详细信息。一般基础信息表可以用列表式体现。多用于展示客户名单、产品清单、物品清单、订单、发货单等单据或当日工作记录,当日销售记录等记录条数比较少的数据。摘要式: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报表形式,多用于数据汇总统计。如按人员汇总回款额、客户数等;按日期分组汇总应收额、回款额等。.摘要式报表和列表式报表唯一的差别是多了数据汇总的功能。矩阵式:主要用于多条件数据统计。如:按照客户所有人和客户所属地区两个值汇总客户数量。矩阵式报表只有汇总数据,但是查看起来更清晰,更适合在数据分析时使用。

表的绘制方式,大致可以分为SQL画布方式,Cell单元格方式和两者结合型:SQL画布方式报表工具的特点是将报表水平分割成若干个区域,在各个区域上放置报表组件,报表组件位置可以是任意的,各组件可以互相重叠。画布式报表工具的优点 是可以做到可视化数据绑定,组件位置自由。缺点是插入列、组件对齐困难,画表格线经常出现线与线之间的错开现象。这种报表只是很好的解决了"报"的问题, 但对于"表"的问题依然存在。CELL单元格式报表工具,是将报表看作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单元格组成的区域。要改变报表组件(一般是文本或图形)的位置,只能通过改变行高列宽方式进行,组件之间 不能重叠,单元格可以合并。单元格式报表工具的优点是画线,插入列,多行列标题绘制非常方便,但格子中的动态数据绑定,往往需要手写公式来进行。这种报表 只是很好的解决了"表"的问题,但对于"报"的问题依然存在。

两者结合型报表工具,融合上面两种报表工具的优点,使用户可以可视化地动态绑定数据,也可以象Excel一样来画线,从而大大提高了报表设计的效率。

三、基于维度的报表设计、生成方法

维度:用于确定参与统计计算的对象范围

属性:用于统计计算的对象属性

指标:维度+属性+统计方法

数据字典:描述属性的存储信息、维度定义信息

维度和属性,从概念上讲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从实现上讲(表字段)有交 叉。例如分数字段,在进行平均成绩统计时是属性;在进行一分一档统计时 是维度。维度和属性要分别定义。

属性,从概念上讲与维度信息无关。他们都是对事物的某种特性的量化描述。任何事物的不同特性之间不具有函数关系(一个特性无法决定另一个特 性),否则这些特性应当合并。属性在系统中不应有重复存储,换句话说任何属性只能唯一地存储在系统的某一个表的某一列中。

属性与维度在实现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于关系数据库的局限,在数据结构设计时,不得不将信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数据表中。例如成绩信息我们根据考次、科目维度信息将不同的考次、科目的成绩存储在了不同的表中。

我们认为报表的行与列及表头是观察与分析数据的维度;行列的交叉点上的单元格代表了若干维度的所确定的数据集及其上的集聚计算(我们称数据集及其上的集聚计算为指标)。根据维度可以确定指标,用户只需要了解业务中维度的概念,无需了解数据集的概念及数据的存储结构就可以完成报表的设计生成。这大大提高了本系统的可用性、易用性。

四、结束语

采用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原理和方法,对考试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提供自定义报表,自适应指标分析方法,教育工作者无需具备专业信息处理的能力就能够自定义分析报表、图表,进而生成服务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学校、学生的各层次学业评价报告,具有很强的可定制性、灵活性、可重用性。

参考文献:

[1]栾丽华,吉根林;《决策树分类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

2004

[2]QuinlanJR.Discoveringrulesfromlargecollectionsof-

examples:Acasestudy[C].MichieDExpertSystemsinthel-

ectronicAge,Scotland:EdinburghUniversityPress,1979

:168-201.

篇2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起步较晚,又由于业务对象单位性质的特殊性,改革难度大,发展还不够完善,存在不少值得研究解决的问题,例如存在收支压力大,结余缩小,基金安全度低的问题;与企业待遇差距过大的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个人账户不健全,缴费比例低的问题等。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影响我们的工作顺利开展,影响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科学严谨的做好统计工作,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好数据资料,是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前提。

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统计是一门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已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统计工作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中,特别是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其一,统计工作是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的科学手段。通过统计报表,各经办机构,各期参保人员数、离退休人数、单位数据、基金收支数据及各数据的内部构成等具体数据,能够以固定格式、全面系统逐级向上提供;其二,统计工作是进行政策决策的重要依据。无论是上级部门还是具体经办机构,对政策进行分析决策离不开对统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其三,统计工作中,科学的指数、指标能够反映事业发展的健康程度,也可以对基金运行风险进行预警,例如各期基金收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指标,能够揭示业务工作开展状况;结合物价指数分析基金总量对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做出判断。其四,好的统计工作作风,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保险事业科学系统、高效运作的体现和前提。

二、统计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中的现状。

在实际工作中,统计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不能够很好的为事业发展提供支持,根据本县统计工作基本情况以及笔者在统计工作中的认识,概括一下,主要存在以下基本情况。

(一)重形式、轻利用。

我们日常的统计工作,主要以全面统计报表的形式开展,统计报表是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在每月月初按时将月报、季报、年报按固定格式报出,几乎就是基层统计工作的全部。统计工作忽视对统计数字利用。

(二)重数字、轻分析。

对各项指标数字的值、逻辑性过分关注,而轻视对数据的分析。统计分析报告质量不高,仅仅重复罗列数字或是做简单收支状况说明,不能深入揭示问题、预示风险。

(三)重整体、轻结构。

统计报表各项指标中,整体性指标多,结构性指标少或是不全面。

例如“参保职工人数”分机关、事业的整体性指标有,而根据单位性质划分的结构性指标缺失。如我县2010年7月“参保职工人数”12196人,其中机关2073人,事业10123人,而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单位各有多少人?我们的统计报表中没有这些指标,各单位人员的缴费能力不同,缺少这些结构性指标,一些问题没法分析;再如“本期应发养老金”,仅有整体性指标,没有“基本离退休费”、“补贴”等结构性指标,如我县2010年截止7月份“实支养老金”9237万元,这9237万元中,“基本离退休费”、“住房补贴”、“津贴补贴”等分别是多少?我们的统计报表中也没有这些指标,这就不利于我们对基金支付进行分析。

整体性指标能总体上把握收支状况,却不能像结构性指标一样,能够揭示收支状况的深层次原因。例如“本期应发养老金”增长过快,导致基金结余减少,是由“基本工资”还是“补贴”类增长过快引起的?“本期实缴额”少于“本期应缴额”是由“全额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还是“差额事业单位”新增欠费引起的?各性质单位的缴费能力有何差距?

仅凭整体性指标无法分析这些问题。

(四)重上报、轻反馈。

统计报表上报制度严格,月报必须于每月2日前准确上报,季报、年报也必须在月初准确上报。然而报表报出后,上级不能将数据分析情况反馈给统计人员和基层经办机构。缺乏反馈易导致统计工作人员积极性低,也易导致经办机构业务工作目标性差、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

(五)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不达标。

统计是一门科学,对从事人员要求很高,而基层经办机构统计工作人员存在素质偏低的情况。虽然现在干部职工队伍中不乏大学学历人员,但真正系统接触过统计知识的很少。缺乏统计法律意识、统计技能知识、业务生疏;人手不足、经常换人换岗;检查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等多种原因易导致数字的偏差。

三、统计工作思路探讨。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有其自身特点,一是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统计数据分析支持;二是存在开篇所提到的结余缩小、基金安全度低;个人账户不健全,缴费比例低;缴费与离退休待遇不挂钩等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风险系数、严重性、影响程度都需要进行科学严谨的统计与分析。笔者认为,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中,统计工作应按以下思路进行改进。

(一)提高重视,求精求细。

将统计工作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评优指标,落实统计工作责任人制度,摆脱形式主义,切实提高各级经办机构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统计数据的利用率。在提高重视的基础上,求精求细做好统计工作。

根据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特点,统计指标应进一步细分,增加结构性指标,增强与事业改革发展需求信息的关联性,满足决策、管理和研究的需要。统计数据质量应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数据准确性、精度,高质量完成统计报表及分析工作。

(二)增强统计报表工作的反馈性。

反馈的对象有二,其一是指对统计报表质量的反馈,其二是对统计数据分析处理结果的反馈。

其一,统计报表工作是一项结果导向非常强的工作,工作过程难以考核、量化,工作结果的质量好坏却可以一目了然。增强统计报表工作的反馈性,经常性通报或是分析讨论统计报表质量情况,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对工作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其二,由于受条件及能力的限制,基层经办机构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质量不高,上级机构在收到统计报表后,经过分析处理,将结果反馈给下级经办机构,更有助于对基层养老保险事业发展提供建设性依据。

(三)努力提高基层经办机构统计工作人员素质。

加强对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一是加强统计法的培训,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基层单位向统计部门报送报表是其应尽的义务,不按时上报、屡次迟报、拒报就是违法行为,但在一些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甚至极少部分领导的脑海里并没有这种法律意识,他们缺乏应有的统计法律法规知识,觉得迟报或不报报表也不会有多大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二是加强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从统计工作所需要的方法和技术层面来看,经常开展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统计部门或是上级经办机构利用年报或统计人员进行培训的机会,系统地讲授统计基本知识和机关养老保险基础报表,对基层经办机构报送报表和提高报表质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统计分析报告质量。

统计分析报告是对统计数据整理、分析的总结性文件,是统计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好坏对统计整体工作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看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统计分析报告应着重描述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基金安全分析。通过各期基金收支、基金结余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的时间序列分析,对基金安全性做出分析。

2、结合业务开展情况分析说明基金收支增减变动原因,特别对增减变动较大的部分作出说明。

篇3

统计报表主要分为基层表及台账和综合表两大类。基层表及台账指《公共机构基础信息》、《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以上三报表是分类汇集、整理和积累能源资源消耗原始信息的账册,是填报能源资源统计报表的依据,由局机关和下属单位逐月按时填写,并将统计数据报局机关办公室统一汇总;综合表主要指《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由局机关填写汇总本系统能源资源消耗数据,并按时报送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统计数据采集办法

(一)公共机构基本信息采集

局机关与各下属单位应会同相关部门(编办)全面梳理、摸清行政管辖范围内或本部门(单位)的公共机构设置数量、编制情况、单位性质及管理层的关系,以及所属公共机构的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等基本信息。同时在填报统计数据时自行填写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等其他信息。

(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采集

1、电耗数据

电耗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电力部门获取数据,二是逐户调查各用户公用电耗,然后累加获得总电耗(以各单位的账务支出给电力部门的票据为准)。

2、水耗数据

水耗数据采集是从自来水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以付给自来水供应部门的票据为准。

3、公用车油耗数据

逐车调查单车油耗量,累加获得油耗总量。(以单位支出油款发票为准)。

三、统计要求

(一)数据填写要求。各单位应指定专门的统计人员负责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的采集、报表的填写和按时报送。统计人员应具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各单位主管节能工作的负责人应对本单位能源资源消耗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在确认无误后,加盖单位公章报送。

(二)数据报送要求。局机关及下属单位应按季分月填写《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并逐月上报局机关办公室;半年、全年汇总填写《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分别于当年7月15日前、次年3月15日前由局机关报送(电子和纸质报表)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篇4

关键词:

铁路;统计工作;劳动统计分析

目前,铁路正在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既保安全,又有效益”的双赢目标。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应适应铁路改革发展形势,在完成劳动统计信息、计划进度监督及辅助财务核算等传统职能的基础上,重点发挥劳动统计咨询职能,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为完善工资分配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铁路企业劳动效率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为铁路的发展当好参谋和助手。

1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现状

铁路劳动统计分析通过研究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构成、分配、使用及其再生产等经济现象,为铁路各级领导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政企分开,要求统计工作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统计资料,加强统计监督,做好统计分析。但是,统计工作仍然没有摆脱以运输生产统计为主的传统模式,重填报、轻分析、轻预测;劳动统计分析超前性、预测性信息比重小,缺乏动态的评价、分析、监督和预测,难以满足铁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与铁路进入市场后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的要求存在差距。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工作应积极适应铁路建设现代物流企业的新目标,特别是通过加强劳动统计分析,准确、及时地反映铁路运输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供具有预见性和先导性的劳动统计分析,为铁路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铁路安全效益双赢的目标提供决策支持。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铁路劳动相关理论,研究描述铁路劳动经济现象,揭示铁路劳动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铁路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经营管理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服务。目前,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铁路运营模式主要以保证运输安全和完成运输任务为导向,在制定人力资源调配及工资分配方案时,对人员配置是否最优、工资激励效果是否最佳等关键因素缺乏科学评估。因此,铁路相关管理部门对统计分析的需求不足导致劳动统计分析内容仍然以提供数据为主,劳动统计人员对统计分析的认识不到位[1],缺乏对铁路运输经济问题的深入挖掘剖析。

(2)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铁路劳动统计人员在业务素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劳动统计从业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统计专业的培训,学历低、年龄大,专业素质不高,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利用优化统计方法欠缺。二是劳动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新的劳动统计人员大多是临时换岗,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统计业务培训,劳动统计分析质量受到影响[2]。三是统计队伍大而不强,目前全路92.8%的统计人员都分布在基层一线,全路有超过一半的劳动统计人员没有技术职称,大量劳动统计人员以工代干。

(3)劳动统计指标体系有待完善。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要求统计及核算指标应积极与市场接轨,应建立健全劳动统计指标体系,采用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指标从多角度考核,进行全面、准确的衡量与评价。现行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以有关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劳动统计报表为基础,重生产统计和数量统计,而反映运输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指标不足,难以适应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要求。

(4)分析报告质量有待加强。一是统计分析方法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统计人员在开展劳动统计分析时,较多采用比较法、分组法等一些基本分析方法,但应用多元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预测法等分析方法较少[3]。二是分析目标不明确。很多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对经济现象的成因挖掘不深入,与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效率效益结合得不够紧密[4],不能及时反映铁路运输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事物,以及存在的问题。三是劳动统计信息采集范围较窄。统计人员只重视对铁路内部劳动统计资料的收集,对外部市场数据,以及和劳资管理关系密切的生产经营数据关注不足,缺乏与外部市场的比较分析[5],难以发挥劳动统计分析的管理决策支撑作用。

(5)劳动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全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仍然以报表管理为重心,以统计台账作为基础数据的载体,数据颗粒度较大,统计分析不精细。例如,工资台账中的基础数据登记的是财务凭证的支出信息[6],该信息很难细分到车间、班组及个人;主要工种台账由基层劳动统计人员通过手工方式由本单位其他信息库登记加工而来,不仅耗时耗力,其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障。数据颗粒度大导致报表数据仅能满足开展宏观分析,很难适应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2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对策

2.1提高对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认识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劳动统计管理,以劳动统计分析工作为支点,提升工资分配效能,激发广大铁路职工增收创效的积极性,优化劳动生产组织,促进铁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铁路企业应加强对劳动统计工作的领导,把加强劳动统计分析与提升劳动统计数据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一是高度重视,借助各类谈心、座谈、调研等活动,提高统计人员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在工作考核中的力度,从制度上保障劳动统计分析的重要地位[7]。三是组织铁路基层单位优秀的劳动统计人才,选择热门课题加强研究,加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专题分析,以点带面,促进各级劳动统计人员开展劳动统计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强化铁路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基层劳动统计人员岗位变更频繁是长期以来影响统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重要因素,新岗人员较多,业务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提升。因此,铁路劳动统计主管部门应坚持不懈地抓好劳动统计基础管理。一是加强既有劳动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及后备劳动统计力量的培养,解决劳动统计人员频繁变更带来的工作质量不稳定问题。二是通过对劳动统计人员开展递进式指导和帮助,全力提升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解决劳动统计人员分析能力欠缺的问题。三是加强劳动统计分析评比工作,在劳动统计人员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以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四是积极采纳优秀的劳动统计分析意见和建议,切实改善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充分体现劳动统计人员的工作价值,提升其开展统计分析、服务经营管理的能动性。

2.3建立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长期以来,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以满足国家对铁路行业统计需求为导向,虽然也根据铁路企业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细化,但总体上看,反映铁路企业效率、效益的指标不足。铁路在向现代物流转型过程中,应加强投入产出管理,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铁路企业运营效率及收益最大化。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而言,需要在满足国家对铁路行业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结合铁路劳动力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反映人员使用效能、工资分配效率、投入产出效益方面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如增加反映时间利用程度、企业员工素质、职工健康状况、职工流动情况等方面的指标,不断完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反映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用情况。

2.4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应具备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逻辑性等特点,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紧跟热点问题,选好分析题材。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选题关系到劳动统计分析报告是否具有实用性,应结合铁路运输经济发展的热点、焦点,为铁路运输生产决策提供分析依据[8]。二是建立有效模型,多维度分析问题。当前对铁路运输经济发展规律的分析大多依靠劳动统计数据挖掘,仅依靠历史数据的增长比较很难反映运输生产实际,应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按不同时期对劳动统计数据进行多角度、高质量的分析,如在铁路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分析中,通过建立适当的分析模型,可以分析得到各铁路局劳动生产率和当地不同劳动力素质对铁路运输经济产值的贡献度,为铁路劳动力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三是关注数据时效性,确保分析效果。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既要重视基础统计数据质量,同时也要重视数据的时效性,应多渠道关注铁路劳动统计数据及内外部市场数据变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四是紧跟政策变化,深入调查研究。劳动统计人员应及时、全面地掌握国家、地方政策变化,以及铁路运输经营政策,把握劳动统计分析的工作重点。此外,还应深入基层单位进行劳动统计调查研究,多看、多听、多分析基层情况,选择熟知的、可掌握的内容开展分析,写出有价值的劳动统计分析报告。

2.5加强铁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工作应根据铁路管理的实际需求,加强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是认识到劳动统计信息系统既是铁路统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与其他业务系统、统计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必须站在全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上,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开发建设劳动统计信息系统。二是在劳动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上应摒弃以往报表汇总上报的模式,直接由信息源点获取数据,即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运输生产系统,以及其他统计专业系统中获取与人员、工资、劳动生产率有关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各类统计分析。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并与传统的抽样调查获取的小数据相结合,对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中与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情况、问题、成果、经验进行统计分析,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质量。

3结束语

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铁路劳动统计人员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开展劳动统计分析,切实提高数据生产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全面服务能力,把握精准的方向,创造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精品,真正使大量的统计成果通过劳动统计分析工作为铁路各部门所共享,提高咨询服务水平,为铁路效益、效率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参谋服务。

参考文献:

[1]柏永勤.加强铁路统计分析工作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31(9):43-44.

[2]洪奕东.对基层单位劳动统计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118-119.

[3]王焕香.浅议如何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J].统计与管理,2015(10):10.

[4]李粤.论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4(8):135-136.

[5]褚春阳.写好统计分析的几点体会[J].中国统计,2012(2):42.

[6]彭怀涛.铁路工资总额统计有关原则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12):45-48.

篇5

一、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文化统计通过完善统计制度、优化统计软件、规范统计流程等工作,在统计制度改革、统计信息服务、统计基础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文化统计工作反映文化发展、服务文化决策、引导文化实践的作用。

(一)指标体系更加完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化、信息化等新兴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普遍应用,对现行的文化统计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在20__年、20__年和今年分别开展了三次文化统计制度的修订工作,在统计制度中增添了美术馆、动漫企业、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等统计报表以及电子图书、实际拥有产权面积等统计指标,使统计制度基本涵盖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指标体系更趋于科学化、系统化,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全貌。

(二)调查模式更加多样

为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时效性,有效提升统计数据服务文化管理决策水平,20__年在现行文化文物统计制度中,增加了7张文化文物主要统计数据快速调查表,数据实行半年度报送,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动漫企业以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内容。同时,结合业务工作需要,相继组织开展了全国美术馆、剧场等专项调查,形成了以年度调查为基础、快速调查和专项调查为补充的文化统计调查模式。

(三)技术手段更加先进

统计信息化是实现统计工作规范化、便捷化的根本,也是提高统计数据时效性的保障。为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完善文化统计软件功能,20__年,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研制开发了“全国文化文物统计系统软件”。该软件操作界面简洁,极大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管理水平。今年,我们还将在单机版的基础上研发网络版,将会实现数据的在线传输与储存,有效提升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四)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为进一步规范文化统计工作,加强文化统计管理,保障文化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20__年我们以部长令的形式正式颁布《文化统计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管理体制、统计机构、数据质量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重点对统计项目的制定和审批、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统计人员的设置与培训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文化统计工作,为我国文化统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数据质量更加准确

数据质量是文化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文化统计工作水平的根本标准。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我们在工作中采取设置审核公式、加强审核力度等措施,将数据控制重点前移到基层填报单位,并在年报数据会审过程中,采取按文化发展情况分组交叉审核的方式,将一些经济情况类似、发展水平相当的地区分为一组,相互交叉比对审查,有效地确保了各省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文化统计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统计服务更加优质

通过创新性地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和统计产品改版,形成了以《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文化统计提要》、《中国文化统计手册》、《中国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为主打的系列产品。这一系列统计产品内容翔实,观点明确,形式美观,可读性强,在各部门统计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对文化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是文化系统第一本正式公开发行的统计分析报告,引起了业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相关宏观管理部门的高度肯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今年,我们又在年报数据中选取部分核心指标,试编了《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用数据向全社会直观解读文化改革发展成就,进一步提升了文化统计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七)统计影响更加深远

近些年来,文化统计数据在体制改革、规划编制、经费测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统计工作也受到了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近期,我们依托历年统计数据,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演艺设备协会等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了“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在文化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中,《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还得到了刘延东同志的重要批示,极大拓展了文化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体制机制、历史沿革、思想认识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突出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不适应。随着统计工作任务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统计部门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统计经费欠缺的问题越发突出;二是统计需求和统计水平不适应。随着文化内涵不断扩展,文化统计调查范围不断扩大,当前部分领域的文化统计数据还存在着范围不全、口径不一、质量不高的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三是统计责任和统计服务不适应。当前统计服务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年度比对分析的层面,没有对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难以充分实现统计数据研判发展阶段、预测发展趋势的作用。

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

文化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指导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 由于统计观念和统计意识淡薄,一些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认 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字加加减减,实质意义不大,甚至把统计工作定位为“闲职”,可有可无。

(二)队伍建设薄弱

据了解,在全国文化统计人员中,基本上均是兼职从事统计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下,兼顾统计工作,且不少文化统计人员工作变动频繁,专业素质欠缺,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很难保证,统计报表存在迟报、缺报、误报等现象,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三)业务经费欠缺

近年来,随着文化统计工作量不断增多,文化统计工作任务逐渐加大,文化统计工作专项经费不足的问题越发突出。据了解,目前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统计业务活动基本上均无专项预算,相应统计经费的落实也极其困难,严重制约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数据分析不足

由于各级文化统计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在统计分析能力方面较为欠缺,目前的统计分析多停留在统计数据的文字描述层面,深度分析、能够提出观点和建议的分析较少。而且,受编制少、软件对比分析功能欠缺等因素的限制,统计人员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在数据审核汇总上,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对数据进行挖掘,致使大量的数据失去了生命力。

(五)考核机制缺失

目前,文化统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地方各级统计人员报送数据、撰写分析仅仅凭借自身的工作责任心,容易形成“报不报送一个样,早报迟报一个样,数据好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想法。加之目前各基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上均已合并,文化统计人员还要负责广电、出版和体育统计工作,据了解其他部门均已对数据报送情况、数据质量和统计分析撰写等内容开展考核评比工作,致使统计人员工作重心很难放在文化统计工作上,严重影响文化统计工作水平。

三、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文化统计工作的主要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文化统计管理办法》,继续努力实施“文化系统统计能力建设工程”,通过建设文化单位名录库系统、文化统计信息化系统、文化统计分析监测系统和文化统计人才保障系统等四大文化统计系统建设,高质量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新时期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保障。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力量

按照《文化统计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一是督促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对文化统计工作的领导,健全统计机构,并把统计数据作为规划编制、资金下拨的依据,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二是进一步充实统计工作人员。要求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必须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各级地方文化行政部门承担统计职能的有关业务机构应当配备相应的统计人员;三是加大统计工作经费投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保障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将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四是加强对文化统计人员培训工作。着重提高统计人员的数据加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报告撰写能力,全面提升各级文化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五是建立文化统计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具体考核标准和量化指标,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工作,提升文化统计整体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改进文化统计工作手段和方法

一是加强调研,对文化统计的功能、组织方式、指标体系、调查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形成一套既满足国家和地方管理需要,又符合文化发展实际的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二是针对文化领域不同门类的特点,探索运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科学测算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三是拓展文化统计数据来源,加强与国家统计局、工商、税务、民政、商务等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各文化行业协会、文化咨询机构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实现统计数据的共用共享。

(三)进一步加快文化统计信息化建设

篇6

1. 很多隐藏的问题是我们只能通过数据挖掘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哪些时间、哪些地点、哪些客户群、出现了哪些异常状况?同时通过数据深层次挖掘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某呼叫中心的接通率3月份达到了93.70%,但是其人员的在线利用率(座席人员登入系统后与客户通话及事后处理时长占总登陆时长的比例)只达到了53.92%,说明座席人员的工作强度比较小、排班时安排的人员过剩,付出的代价就是人员成本过高(如图1)。

2. 任何一个呼叫中心都要做数据上的统计和分析,数据对于呼叫中心管理者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统计分析应该可以让管理者看到数据背后的信息并且能够给出几套决策方案,这样呼叫中心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得到发展。再如客户针对某个业务拨打的频次非常高,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挖掘真正的原因,为有效降低呼入量、提高客户满意度提供决策依据。

二、提高对数据的敏感性

1. 呼叫中心的指标

呼叫中心包含哪些指标?指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各指标平均情况、增长情况都是什么?一般呼叫中心的各个指标值大概在什么范围?同时了解各个指标在节假日会是什么情况?营销活动时期会是什么情况?一般呼叫中心会包含接通率、平均通话时长、事后处理时长、重复呼叫量、在线利用率、一次解决率等指标,当一次解决率明显提高时客户的重复呼叫量就会随之降低,从而在相同的人员配备情况下接通率也会明显提高,但是在线利用率会有所降低,最终导致人员成本过高。

2. 呼叫中心的范围

需要了解各行业、各地区以及国外一些呼叫中心的指标情况,知道各个指标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不同特征分别是什么,从而不断提高对数据的敏感性以便及时发现统计分析中的问题。用平均通话时长来举例,假如某呼叫中心该月平均通话时长为90秒,有A、B两个呼叫中心,他们的管理人员看完后得出这样的结论:A:90秒的平均通话时长比上个月高出了10秒,需要降低;B:这个月平均通话时长从100秒降到了90秒,客服代表的销售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很明显呼叫中心A一定是成本型呼叫中心,而呼叫中心B则是利润型呼叫中心(如图2)。

三、提高对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

数据的准确性可以说是关乎呼叫中心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个统计上的错误就有可能误导管理者做出错误决策,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如何提高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

1. 准确认识数据

·各个统计数据(指标)分别是什么?分别是怎么定义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例如前面提到的在线利用率——座席人员登入系统后与客户通话及事后处理时长占总登陆时长的比例;公式:(客服代表实际通话时长+事后处理时长)/ 登入系统时长。尽管不同的呼叫中心对于指标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各个指标在同一个呼叫中心内的定义必须是一致的,如此才能让各级人员对指标有统一的认识。

·统计的是哪些业务?哪个时间范围?哪些客户群?哪些地区?在对呼叫中心数据有了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数据的整理。

2. 准确整理数据

·应该先将原始数据进行备份,以备不时之需;

·整理过程中将数据粘贴为数值格式,剔除冗余数据、公式、批注等(如图3);

·整理过程中各个表格中数据需要有一个关键字段,这样可以将数据进行必要的关联。尽量将所有数据汇总到一个工作簿中,方便数据分析时做关联分析;

·整理过程中所用到的公式需要保存,不要粘贴为数值格式,以备分析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 准确分析数据

·分析前需要做出整体的分析框架,分析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调整;

·分析前应该把整理好的数据表格单独拿出来,不要在原有的整理数据表中做分析;

·分析过程中指标的名称、各维度的名称要保持统一;

·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数据的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80/20法则等;

·用合适的图表进行结果的展现(柱状图、折线图、雷达图、饼图等),需标注清楚图表的名称、数据的统计范围、单位等(如图4);

·给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及相应的改善或者是应对措施;

·形成分析报告。

4. 对分析后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核查

·检查分析中所用到的数据是否正确,避免分析此项而错用到其他项数据的情况;

·检查分析中用到的公式是否正确,看公式涉及的数据单元格是否正确(包括单元格是否完整、单元格引用是否正确);

·检查数据明显高于或者低于平时水平的异常点(或者说是不符合日常规律的点)是否正确,此时需要查看是否是整理的数据中有错误,包括时间、地点、业务、客户群等(如图5);

·检查分析结论是否正确,查看结论是否和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篇7

    2 经济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策略现存的问题

    2.1 经济调查中存在的困难

    在调查中,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地区,所有企业的经济都进行一遍盘查,那样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会使得到的调查数据太过冗杂,不便于分析,那么如何正确的进行抽样调查,保证选择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大多数的经济状况,而不具有特殊性就成为了经济调查的难点。而且调查得到的数据繁多,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到有用的数据,成为了重点和难点,由于统计调查人员的个人素质和统计数据的繁多,给统计调查工作带去了很大难度,在数据的统计调查上,如何保证调查得到的数据的正确性也是一个难点,经济的统计调查是一切数据分析的开始,如果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出现错误,将会影响接下来的工作。

    2.2 经济统计分析中存在的困难

    如果说统计是基础,那么对经济的分析就是得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唯一手段,经济分析、就是运用当前所有的数据,把数量上的东西,把一些数字化的东西变成结论,变成指导下一步运作和计划的准则。如何根据现有的大量的数据,得出正确的,对企业,国家经济发展有力的分析结果,就要看分析人员的素质了,分析人员要有超前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才会真正地得出有用的结论。

    2.3 经济统计报告中存在的困难

    经济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上一秒还在盈利,也许下一秒就已经亏损,在得出经济分析的结论之后,有效,快速,及时的送达分析报告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怠慢等原因很有可能耽误信息的送达,导致不能对当前经济已经发生的错误做出及时的改正,造成亏损。

    3 经济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策略

    3.1 经济统计调查策略

    在经济统计调查中,要建立统一的机制,制定一套完整的调查程序,各个部门及时沟通在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根据国家的统计报表制度,建立自己的半年或季度统计报表制度。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培训制度,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调查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使调查工作更好更快地开展。还可以建立考核制度,对调查人员的工作进行及时考核,以监督和激励调查人员的工作。

    3.2 经济统计分析策略

    对于经济统计的分析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再强调了,那么如何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呢?首先要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由于统计分析的复杂性,所以在分析中要用到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现有的统计分析方法有静态经济分析,动态经济分析等多种方法,采用正确的,适合的分析方法是得出分析结果的首要保证。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分析体制,对于不同的经济体按照不同的分析体制进行分析,力求更快,更好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再次,要提高分析人员的素质,正因为分析工作的复杂和困难,对分析人员的素质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分析人员要了解当前局势,要了解各个学科方面的内容,要能够正确运用分析方法,能够变量分析,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很好的运用到一起去,才能统揽全局,得出最正确,最客观的分析结果。

    3.3 经济统计报告策略

篇8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98-02

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模式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统计的分析预测功能也逐渐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被广为运用。统计分析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起步较晚,然而近10年来随着高校办学理念的转变,高校竞争机制的凸显,高校统计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愈加明显。高校统计不仅真实反映学校不同时期的师资、教学科研水平、办学规模,起着为社会提供信息的作用,同时也是主管部门监督和评估高校的重要途径,除此外高校统计还为高校领导层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统计的往往不被重视,造成目前高校统计工作水平落后,不能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的职能。

1 高校统计工作的现状

1.1 观念错误,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统计报表与财务报表性质的不同,财务报表要求报表数据要与原始凭证的账目完全相符,金额一栏甚至精确到单位分,但统计报表在金额一栏却只要求精确到千元或万元。很多人就形成这样的错误认识,统计的数据不需要准确,统计无非就是“统计加估计”。因此,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不能严格控制统计误差,有的单位在完成规定的统计报表时甚至是在去年的报表基础上随意增减几个数字,应付了事。除此之外,高校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认为统计工作不过就是数据加减、填写报表的简单工作,既不是高校教学科研的核心力量,也不能为高校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尽管早在1986年国家教委就颁布了《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各高校配备综合统计,负责全校(院)的综合统计工作,但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设立专人负责高校统计工作,对上级下达的统计任务往往直接分配到各业务部门,造成统计出口繁多,统计数据的质量无法保证。

1.2 统计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统计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人员,他们在负责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兼任本部门的统计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同时,统计工作枯燥乏味,不受领导重视,也没有额外的补贴和待遇,许多兼职人员在担任一段时间的统计工作后往往自谋出路,不愿意长期兼任统计岗位。统计工作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统计人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熟悉和确定每套报告的统计口径,从专业的角度为学校提供全方位的统计分析报告。频繁的更换统计人员,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使每年的统计数据不具可比性,统计分析报告更是没有意义。除此外,目前高校统计人员的素质也不容乐观,绝大多数统计人员都不是专业出身,也不具备统计从业资格证,更没有定期参加统计的相关业务知识培训,统计责任和法律意识淡薄。他们长期处于按自己习惯开展工作的状态,统计数据怎么对学校有利怎么上报,时常有瞒报谎报数据的情况。

1.3 统计工作停留表面,忽视数据分析

尽管目前高校统计工作较过去更加规范,但绝大多数高校的统计工作仍停留在数据搜集和整理的阶段,缺乏对数据深入的分析。高校统计工作的现状是被动开展工作,只有在上级部门或地方政府要求上报某统计报表时才开始自下而上的搜集汇总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工作后形成统计报表上报相关部门,至此统计工作结束。众所周知,统计工作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数据的搜集整理都是为后面的分析做准备,没有深入的数据分析,就无法提炼出数据背后的真正含义,更无法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报表式的统计工作并非真正意义的高校统计,这种机械化的统计已经无法满足高校的需求,作为高校统计工作者应积极主动搜集内部及外部相关数据,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法挖掘数据背后联系,为高校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1.4 统计工作信息化程度低,资源无法共享

随着电脑在工作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统计工作也从手工操作时代慢慢向计算机信息化时代过渡。计算机软件的运用使统计数据的录入、整理、修改变得更加便捷,也使数据的保存更加安全有序。然而许多高校在统计工作中仍经常出现基础数据搜集困难,各部门频繁的重复统计,统计资料滞后等现象。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低,统计工作往往在单机上完成,资源无法得到共享。统计工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整理原始数据,而当这些数据被呈现时已经失去了时效性变得没有意义,整个统计工作也只是徒劳。因此,建立一套网络统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是目前高校统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实现高校统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高校统计工作的现状并不乐观,要实现高校统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从加强认识,转变态度,提高软硬实力三个方面着手。

2.1 加强认识,切实提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作为高校管理层面和统计人员应当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高校统计是了解高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科研水平、财务状况、固定资产状况等的重要途径,是反应高校现状的“晴雨表”“检测仪”,同时也是高校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和高校内部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高校管理层要把统计工作放到与学校基础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转变过去旧观念,在思想上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有利支持。除此外,高校统计人员更应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尽管统计上的错误或者误差不像财务上的错误给学校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但由于统计数据的不准确导致错误的结论致使决策错误,从而给学校带来的间接地经济损失和其他不良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当然,仅仅高校管理层和统计人员重视统计工作是不够的,因为数据来源于各部门各科室,如果数据在源头就出了问题,那么后期无论如何的科学论证得出的也是错误结论。因此,切实提高对高校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需要全校教职工共同的努力,真正把统计工作当成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础工作来完成。

2.2 转变态度,摒弃过去的工作方式

高校统计工作是高校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然而一直以来由于高校统计工作陈旧的工作方式,使其这一重要作用难以得到发挥。高校统计工作长期处于可有可无,应付上级部门各项报表的状态。要实现高校统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认识到其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从转变过去被动消极的工作状态,变被动为主动,把统计分析作为统计工作的落脚点。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统计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除涵盖反应高校内部信息的教学科研、师资、固定资产、财务、学生、就业等的指标外,还应增加外部高校或相关部门的对比指标。统计人员根据指标体系定期从基层搜集整理数据,并针对学校当前发展与改革的热点和难点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导向和思路。

2.3 提高软硬实力,统计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一起抓

在硬实力方面,高校应设立独立的综合统计部门,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并在高校其他部门配备兼职统计员。综合统计部门负责学校统计数据的日常维护、相关报表的上报、统计信息的。兼职统计员负责其所在部门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定期上报学校统计部门。除此外,高校应加大在统计工作的投入,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整合各部门已有的统计数据库,并协调学校各部门建立全校统计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实现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自动网络化。在软实力方面,注重提高统计人员整体素质。高校专职统计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高校还应定期为统计人员提供业务知识和统计职业道德培训的机会,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培养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激发统计人员开拓意识。

3 结语

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与蓬勃发展为高校统计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统计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高校统计人员努力专研、积极进取,更需要发挥高校教育宣传作用,让高校全体教职工从切身做起了解统计、相信统计、依靠统计,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统计在高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品嘉.对高校统计工作的再认识[J].中国统计,2000(12):33-34.

[2] 李红梅.论高校统计工作改革的必要性[J].统计教育,2004(3):44-45,51.

[3] 何端慧.高校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统计教育,2005(9):62-63.

篇9

“帝联分析”是对域名进行常用数据分析及展示的系统,包含流量分析、内容分析、访客分析、来源分析、搜索引擎五大功能模块,具有20多个不同类型的分析展示页面。“帝联分析”通过时间、区域、运营商等多层面,对域名的来访、受访等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数据对运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网站访问统计分析的基础数据源于网站流量统计信息,但分析后的数据价值远高于原始数据资料。从大量分散的统计信息中几乎发现不了多少可直接用于指导网站运营的内容,而且面对同样的统计数据,不同的人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大不一样。只有专业人士的深度分析,才能让统计数据为制定、调整网站运营策略提供指导。帝联科技提供的分析报告不是网站流量统计原始数据的简单汇总,而是让数据说话。帝联研发人员的分析、建议可以帮助网站的利益可视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对于引领IT服务潮流的帝联科技来说,它给数据中心带来了强大的安全保障。

帝联科技作为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AAA级企业,重视诚信服务体系建设,安全与人性化的服务获得许多政府类网站、门户、视频及网游企业的一致好评。

在安全方面,上海帝联科技自主研发的“非法信息监控”系统解决了网站面临的棘手问题,受到了他们的青睐。该系统主要是监控服务器、网站,使其不会因为不良信息而造成运行不稳定或经济损失。网管从此以后不再需要人工24小时值班,系统会自动监控。

帝联科技研发的非法信息监控系统可以对网站信息进行过滤检测。该系统架构基于IDC或CDN旁路方式。终端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服务器,当访问信息到达节点机房网络系统时,该监控系统会对请求和响应的数据包进行时时过滤检测,同时不会对访问服务产生任何影响。该非法信息监控系统对文字的监控效率达到98%。

篇10

中图分类号:TN9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6-0029-02

1ZXJ10交换机防瘫准备工作

1.1进行详细的日常维护工作

严格执行交换维护作业的月表和年表,以便及时发现、排除隐患。

1.2建立机房维护制度

1.2.1机房工作制度

保持机房内环境卫生,需做到环境清洁、设备无尘、维护终端排列正规整齐、仪表准确、工具备品齐全。严禁在机房内吸烟、吃东西、玩游戏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不得在机房内乱摆放私人物品。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外来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机房。插拔交换机电路板时应佩带防静电手环。做好保密工作,严禁泄密。保证技术资料和原始记录齐全、完整、符合实际。工作人员在机房值班时,必须严守岗位,发现重大障碍和事故时应及时处理、上报。

1.2.2交接班制度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上、下班之间的交接工作,是保障通信不间断的一项重要制度。

1.3运行数据收集

采集2周前的数据供分析,以便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及时解决或采取预防措施。

1.3.1BHCA、CPU占有率

通过告警客户端【呼叫限制管理】界面,查询逐个模块每天忙时(9:00~10:00)的BHCA和CPU占有率,CPU占有率要求低于70%,BHCA值要求小于200 K。

1.3.2全局各类话务负荷

通过话务统计中的【全局各类接续】的统计任务结果,采集每天忙时(9:00~10:00)的各种呼叫的数值。

1.3.3七号链路负荷

通过话务统计中的【7号信令统计】,按照链路号来设置,查询每天忙时(9:00~10:00)的统计结果,统计每条链路的占用率,统计项目中要有【链路占用百分比】,此数值应小于2 000,即0.2 Erl。

1.3.4中继负荷

通过查询话务统计中的各局向的中继统计结果,查询每天忙时(9:00~10:00)各主要局向出、入中继的统计值,主要统计项目有:电路可用率、每线话务量、应占比、溢出比及网络接通率。

1.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①性能统计数据分析;②告警数据分析;③日志分析。

1.5话务分流及话务限制

1.5.1话务分流

ZXJ10程控交换机能合理分配各局向的话务负荷,以便出现故障时能够紧急合理分流话务。

1.5.2合理设置迂回路由

ZXJ10到各主要局向应设置迂回路由,以便在直达路由不通的情况下,将话务自动指向迂回路由,不影响业务。迂回路由的设置在中继管理中的出局路由链中设置。

1.5.3话务限制

当CPU占有率、BHCA值或资源占有率过高时,交换机的运行会出现异常。为了保证交换机在话务高峰期时MP的工作正常,系统具有根据CPU、BHCA、资源的阀值来限制入局呼叫,以减少MP负荷。

1.5.4话务控制

可以通过话务控制功能来定向限制某中继组的入局呼叫,以便通过限制次重要局向的入局呼叫,保证重要局向的入局呼叫。

2ZXJ10交换机防瘫操作规范

2.1严格禁止的行为、操作

(1)不准将维护终端作为办公平台使用。

(2)不得将服务器和维护终端用于上网。

(3)不得将笔记本电脑或非本系统内的机器经常性或长时间接入局域网或和内部机器对接;如因工作需要,需确保笔记本电脑(或其他机器)没有病毒、黑客探测程序等有害软件,可短暂接入局域网,拷贝文件时,不得在机器上设置完全共享目录。

(4)不得将不明软盘、硬盘、U盘或其他存储器用于本系统中。

(5)不得随意更改各主域控制器用户的登录密码,特别是Administrator和ZXJ10的登录密码。若有需要,需与中兴通讯当地用服处或网络事业部用户服务部联系。

2.2在话务高峰期尽量避免的操作(设备故障时除外)

(1)按链路或按局向进行7号信令跟踪及对LINK进行去激活操作。

(2)对任何板件的复位、倒换操作。

(3)传送全部数据变化表。

(4)启用话务统计中的即时话务观察,动态数据管理中对电路状态观察时选择动态观察、对电路进行电路闭塞,以及在NO7数据管理中对7号电路进行维护闭塞或硬件闭塞。

(5)重启各类服务器(包括129服务器、计费服务器、鉴权服务器)。

3结束语

值班维护人员必须进行运行数据的收集,并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如发现系统有故障,按故障紧急处理流程进行处理,以便进行故障的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 ZXJ10数字程控交换机客户B级培训教材[Z]

ZXJ10 Switch Anti-paralysis

篇11

统计工作在图书馆中广泛应用,是图书馆各项工作进展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在图书馆的各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的信息时代,以科学化的方式和手段来管理图书馆的理念日渐成为主流,图书馆各项统计工作的作用也日趋显著。

1.1图书馆统计工作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图书馆统计工作在管理图书馆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统计服务[1],图书馆统计要为图书馆管理决策服务,一切统计数据和分析都要从管理的需要出发,有计划、有步骤的统计和分析各种资源数据,准确地反映图书馆运转的情况,让管理者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从资源、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着手,统筹规划、优化配置,从而对图书馆进行科学管理;二是统计监督[1],统计数据是图书馆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任务的数据依据,同时它也反过来监督、检查图书馆各项计划和任务的完成情况。根据一段时期的数据反馈信息以及统计人员对数据信息的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环节加以改善,从而保持各项业务间的相对平衡,以达到既定目标并获取最大的效益。

1.2图书馆统计工作是开展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基础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能客观地反映馆内各项业务工作的基本状况,并通过各种量化分析为领导决策及馆内各项业务工作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图书馆业务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书刊搜集、加工整理、管理保护和书刊利用四个方面。这就涉及到采编、典藏、流通等业务部门的统计工作,包括文献采购数、分编数、入藏数、读者数、借阅量、信息服务、文献开发等等基础数据。这些统计数据为图书馆业务工作的计量及分析提供了依据。相反地,图书馆业务工作本身,也是图书馆统计存在的基础,离开了图书馆业务工作,也就没有图书馆统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3图书馆统计工作是量化和考核业务工作的依据图书馆只有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合理的奖励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各项统计数据正是考核和奖励的重要依据。厦门市图书馆从2007年起就对职工业务工作实行量化管理,首先根据各项统计数据制定规章制度和管理目标,计量出每个部门及工作人员应有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每月月初对上个月的工作情况进行业务检查,量化考核,通过对比分析,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从而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准确的数据为依据,完善业务考核制度,不仅能激励员工端正工作态度、强化服务意识,同时更能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1.4图书馆统计工作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关键以服务读者为先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是图书馆各项工作开展的指挥棒,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首要工作,它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窗口,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图书馆统计工作制度,充分了解读者和馆藏文献信息的动态指标,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开展读者的差异,从而加强和深化读者服务工作。其中动态指标具体包括:图书借阅、读者咨询、信息服务以及读者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第一手资料,它们反映了图书馆整个工作的基本环节,为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工作任务,调整服务内容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

2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实施步骤

图书馆统计工作主要包括:(1)统计调查。这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基础,其目的是有组织地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原始统计数据。(2)统计整理。原始数据往往杂乱无序,这就需要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整理工作是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之间必不可少的环节。(3)统计分析。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收集、整理、汇总数据,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进而对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内在规律加以揭示,并用以提高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2]。图书馆的统计工作如何具体实施,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2.1规范图书馆各项统计制度图书馆统计工作贯穿于图书馆管理的全过程,图书馆的每一个部门,每一项工作环节,都需要用相应的统计数据来反映其工作状态,环环相扣、有序衔接,因此必须完善规范系统的统计制度,使统计工作有章可循,做到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保证统计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连续性。统计制度具体包括统计范围、周期、明确报表要求、参与人员等方面内容。从原始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统计报表的填报、统计资料的积累以及对结果的分析研究再到最后的立卷归档,日常各项工作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同时图书馆各部门要设专人管理原始记录,定期填报馆内统计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厦门市图书馆为例,各部门副主任具体负责本部门的统计与档案工作,每月3日前填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年中和年末对本部门主要工作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向馆领导提交统计报告,次年第二季度前移交本部门包括所有统计资料在内的全年业务档案。另外,日常统计还要与重点调研相结合,定期对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统计调研。常规统计工作按照制定的统计制度有序进行,指标体系完整统一,数据连续性强,易于开展动态分析研究。但它有两个明显的缺陷:其一,灵活性、针对性差。因为统计制度在较长时期内是固定的,当现实中出现或需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时,常规统计资料难以满足。其二,指标性质较单一。常规统计中多数指标是定量指标,当我们要研究诸如读者偏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等定性变量时,常规统计无法体现。此时,需要我们适时进行重点专项调研,开展问卷调查,以丰富统计资料,满足专项课题研究[3]。这两年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建设以及共享工程工作广泛开展,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所在馆及时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厦门市岛内外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研究以及厦门市共享工程建设与发展调研,用科学的数据分析图书馆发展的情况、规律和趋势,向上级领导提交了统计分析与报告,及时甚至超前为上级领导决策及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2.2完善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是指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馆藏类型、服务方式、馆员结构和读者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数量描述[4]。为了说明图书馆工作中发生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及过程,图书馆统计工作常常需要拟订以计划指标体系为基础的相互关联的数量化统计指标体系,以便通过指标体系的数量方面来反映图书馆工作的全过程。一个完整的量化统计指标一般包括名称、目的、时间、范围、计算方法、解释、出处等。不同的统计指标按照其对象又可组成不同的指标体系[5]。图书馆业务统计内容涉及流通阅览、采访编目、日常办公、数字资源管理等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统计人员需要先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统计指标,通过各项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多层次、多方位地表现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图书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的统计指标已经不适应现代图书馆管理的需要,必须根据工作实际,及时增加新的统计内容,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制定新的统计标准[6]。科学的统计指标是图书馆进行评估工作的基本依据,评估工作也反过来指导统计指标的调整和完善。因此厦门市馆近几年根据图书馆的新情况、新发展,不断对本馆统计指标体系作出调整,目前主要依据评估细则中的细项要求设立统计指标体系,制定业务工作月报表,跟踪填报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数据。具体设立的指标体系包括有:基础业务建设指标体系,普通服务指标体系,检索、咨询服务指标体系,信息服务指标体系,读者活动指标体系,社会教育与用户培训指标体系,业务研究、活动、协作协调指标体系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指标体系等等,通过不断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以期达成对当代图书馆科学管理真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