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级经济论文

高级经济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04 22:01: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级经济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级经济论文

篇1

二、完善高校校办企业管理机构。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需要按照经济法要求组建科学的管理机构。高校校办企业,应按照经济法中公司股东代表、董事会、监事会的产生办法组建好股东会、董事会与监事会,完善高校校办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资产单独管理。

由于产权不清,企业长期无偿占用大量高校资产,使高校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混淆,产生核算不科学、投资效益低、产权隐形流失等现象。一些学校和部分企业对投入到校办企业的资产疏于管理,使这部分资产游离高校“大财务”管理之外,学校不但难以按期收回投资和应得的回报,还有可能牵扯到企业与其他单位发生的经济纠纷中,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并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企业对这些资产又缺乏具体的管理办法,个别校办企业利用“公有财产”为自身利益服务,导致“企业负盈学校负亏”现象。在资产管理上,学校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要分别建账管理。严格规范学校和企业的关系,在收入、支出和收益上要做到各自核算,不能一本糊涂账,将学校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混淆。

四、依法建立健全的校办企业管理制度。

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明确界定董事会、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分工,并协调好这两种监督之间的关系,使两个机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公司治理结构得以完善,促进校办企业在重大事项决策上保持科学先进性。此外,要明确校办企业各部门的职责,明确校办企业的决策、监管、运营、管理、收益等关系,建立科学的校办企业管理体制。

五、人员的分开管理。

要在人员安排上做好政企分开,不能将校办企业的管理关系当成是高校的下属部门。学校的党政领导不应该兼职企业职务,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联动机制下的企业法人制度是行使校办企业管理权的机构。鼓励学校科研、教学人员向企业流动。由学校进入企业的人员,原则上应调出学校,劳动人事关系转入企业,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由企业和个人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终止与原学校的劳动人事关系。学校教学、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工作,执行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高校应建立科研、教学人员重返学校竞争上岗的管理制度。

篇2

2.阻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世界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导致竞争力的不断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增强自身在世界市场当中的竞争力,企业科技能力的提高和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将会对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重要的威胁。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经济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再加上现阶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中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会造成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同时这也是我国现有经济难以适应和面对的局面。因此我国必须正面面对问题,及时找出适合我国发展的策略,跟上时展的步伐。

二、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影响下我国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下,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然而当今世界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只有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不断促进其发展,才能够增强我国的对外贸易,在竞争中占得优势。为了更好的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必须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才能够抓住资本的溢出效应[3]。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仪器和设备,从这一方面,我国的共新技术产品进口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扩大。

(二)完善对外贸易机制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都会给我国经济造成重要的冲击,然而,我国要想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跟上时展的步伐,就必须适应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对外贸易机制来保障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的种种手段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国应加强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发展跨国企业,增加对外的投资;其次,产业结构方面必须做出重要的改变,将剩余劳动力进行充分利用,促进经济的发展;最后,有效利用世界各种资源,将外贸结构进行优化,在当地进行融资。

篇3

2012年全县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模式546667hm2,占烤烟种植面积的686%。其中,烤烟/玉米/油菜268667hm2,烤烟/大豆/油菜2780hm2。2013年全县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模式616667hm2,占烤烟种植面积的769%。其中,烤烟/玉米/油菜337333hm2,烤烟/大豆/油菜279333hm2。2014年全县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模式609333hm2,占烤烟种植面积的857%。其中,烤烟/玉米/油菜3080hm2,烤烟/大豆/油菜301333hm2。2012~2014年腾冲县共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种植模式1772667hm2,共实现经济效益523208万元(表1、2、3)。

2“一耕两套三熟”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据调研,三熟制套作的油菜与“烟—油”两熟接茬复种下的油菜产量、产值、效益几乎无差异,所以新增效益中可以不考虑这一因素。“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与传统的“烟—油”一年两熟栽培模式比较,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烟—油”之间套种玉米或大豆增加的经济效益,因此,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腾冲县201~2014年推广实施“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分别为139268万元、160205万元和223735万元,3年累计为523208万元,2013年较上年增长15%,2014年较上年增长40%,经济效益显著(表3)。其中,2013年“烟—大豆—油菜”套种面积较上年增加1333hm2,增长048%,实现经济效益113025万元,较上年增加5126万元,增长475%;“烟—玉米—油菜”套种面积较上年增加68667hm2,增长2556%,实现经济效益47179万元,较上年增加1581万元,增长504%。2014年“烟—大豆—油菜”套种面积较上年增加220hm2,增长788%,实现经济效益131871万元,较上年增加18846万元,增长1667%;“烟—玉米—油菜”套种面积较上年减少29333hm2,实现经济效益91864万元,较上年增加44685万元,增长9471%(表1、2、3)。根据表1和表2,2012~2014年“烟—大豆—油菜”模式累计经济效益352795万元,“烟—玉米—油菜”模式累计经济效益170413万元,前者是后者的207倍。虽然套种玉米的产值高于大豆,但套种玉米的投入成本也远高于大豆,因此,“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套种大豆比套种玉米经济效益更为明显。同时也说明,“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应更加重视和发展套种大豆的推广。

篇4

在传统观念中,一般把经济管理学科归纳为文科范畴,认为正常授课只需一教材、一讲台、一支笔就足够。所以,国内高校一般只为工科、理科开设实验教学课程,很少会考虑到要开设经济管理专业学科的实验课程,导致很多综合院校都出现了大力投资理工科实验室,很少愿意把资金投向经济管理实验室的普遍现状。由于传统理念的影响,导致人们对经济管理学科出现认识偏差,在实际教学中,更倾向于重视理论性、学术性和应试性,而忽略了实践性、技术性和综合素质,对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造成了该学科专业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比如在实验经费的实际使用方面,很多高校为经济管理学科所建立的实验室,里面基本上只安装有少量的普通软件,而没有根据经济管理学科的实际教学需要配置ERP、银行会计实务、证券投资模拟等针对性的学科硬软件设施,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实验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随着经济管理学科在社会上的持续吃香,一些综合高校也意识到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开始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并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但是,因为这些担任实验教学课程的讲师基本上还是由过去擅长传统理论教学的教师担任,因此,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因为受到长期的理论授课习惯影响,基本上还是沿用原先的理论课堂讲解法、问答讨论法、PPT演示法以及参观法等,而没有应用投资模拟、决策仿真、沙盘推演等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即使是在实验室上课,但却和在普通教室上课没有太多的区别,依然是以看为主,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真正锻炼他们的自主动手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盲目建设硬件,实验室利用率低

随着国家对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重视和经费投入的增加,各高校都纷纷建立起专门的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实验室,以迎接国家教育部的评估。由于这种为评估而建的实验室一般建立时间短,所以很少会经过事先的科学论述,普遍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并不符合实际的教学需要。事实上,虽然大部分的实验室都配置了较为齐全的实验设备,但是因为师资力量不足,容易造成大量实验室的闲置。加上,高校的实验室一般都是分别建设在不同的院系,很难实现各学科实验教学硬件资源的共享,利用率低下,而且同样的设备常常重复购买,显然十分浪费。

(四)实验教学管理手段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

国内高校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改革起步较晚,因此,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还有待提高,才能满足现代化实验教学的真正需求。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高校受认识偏差的影响,不重视实验教学管理,不设置独立的管理部门负责。二是实验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性,没有制定出规范的管理制定,存在不少管理漏洞。例如,无法有效监督实验教学质量,缺乏完善严格的考评机制等。此外,在教学管理手段方面,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手段,而没有借助高效率、高信息技术含量的现代化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因此,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客观需要[1]。

二、促进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科学建议措施

(一)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国内高校对于经济管理专业一直都是一种轻实践、重理论的观念,这种错误观念长期制约着实验教学的改革步伐,造成资金投入少、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大高校应该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在现代教学体系的重要地位,重视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具体表现在:一是高校必须真正做到对实验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地位的一视同仁,必须改变原来“可设可不设经济管理实验室”的错误认识,必须坚决树立平等对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新观念。二是不但要稳步推进实验教学的创新改革,而且必须促进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互动性

过去的理论教学,普遍都是采取教师课堂讲授的单一方法,相对而言,现代实验教学则有着各种多样化的灵活的方法。现代实验教学必须以当今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真正需求为基础,创新教学内容,增加实验的实用性、创新性、综合性和设计性,重点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整体素质的培养。具体的方法措施如下:一是改变过去简单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应更多的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给予学生进行实验的自由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探讨、敢于创新、自己动手。二是实验教学应做到因材施教,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教师在开展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时,同样要从个体出发,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才能在突出学生个性的同时又能促进全面发展。三是实验内容必须以人为本,必须能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校老师必须结合实验教学的基本特点,丰富实验模式,主要表现在将过去单一的传统实验模式变成基础性模式、综合性模式以及创造性模式。其中,基础性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的基本素质,教学方法为“老师带着走”;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学方法为“老师看着走”;创造性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为让学生“自己走”。

(三)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传统的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一般都普遍重视教材的作用,讲师在授课时也大多都是安装教材内容的重点来安排课堂教学,因此,在创新发展方面比较欠缺,无形中打击了教师们的课堂授课热情和激情,反过来,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努力跟上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主动把新型实验教学和传统理论教学加以结合,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角色转换,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并掌握到课堂知识应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高校老师还应根据社会发展对专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慢慢探索出独立有效的实验教学体系,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四)加大建设师资队伍,以满足实验教学的改革发展需求

师资力量是现代化的高校实验室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其地位超然,因此,要发展高校的实验教学,则必须同步建设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只有实验教学团队足够优秀,才能保证教育水平的高质量,才能保证实验教学改革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然而,在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展经济管理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很少能够配备专业水平的师资队伍,大部分都是需要借助原先的理论师资力量,必须通过加强培养这些理论教学讲师的实验教学技能,同时大力引进专业的专业实验人员和指导老师,来确保实验教学队伍的专业素质,科学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首先,优先安排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各级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公司学习和锻炼,通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其次,向高校引进一批企事业的专家学者,定期举办相关的实务讲座,并组织实验任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验教学技能水平,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再次,应着力组建一直技术精湛、年轻活力、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科研工作队伍,重视中青年骨干的培养。此外,还应坚持按照“按量定编、按需设岗”的管理原则,为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制订明确的职责以及工作目标,并定期考核其技术技能水平[2]。

篇5

二、“法学+经济学”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法学+经济学”复合应用型人才是旨在探索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条件下培养地方应用型、复合型,主要从事经贸、金融、法律等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的新模式。现代经济的特点是包括人才在内的各种资源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流动空前加快,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则呈现出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趋势,这就要求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学科和专业调整,促进学科和专业交叉、融合,创建多学科,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体制下,经济、和法律是两个独立的学科和专业,我们进行的经济和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验,就是一种跨学科、跨专业的实验,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对现有的经济学专业、和法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设计一套覆盖两个专业,具有内在联系的新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借助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教学手段和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实现培养地方特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二)分层培养模式

首先,精英班教育与大众化教育。以我校法卓班为例,每年在法学新生中考试,从中选出考分排名前30的优秀学生,专门收入法学卓越班,以法学卓越班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培养精英化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其他的法学本科生则实施大众化法学教育模式。其次,现在社会需要的法学人才是具备综合知识的人才,在对人才培养上,可以采取分层培养的模式,但出发点还是围绕地方院校的特色,培养适合地方单位用的应用型人才。从法学人才培养层次可以分为三个层级:一是高素质法律理论人才,主要从事法律教学科研工作,这类人才需要精通法律和经济综合专业知识;二是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主要从事法律职业工作;三是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社会管理人才,主要从事非法律教学科研和非法律职业的工作,如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企业的管理者、或其他一些与法律没有直接关系的经济类工作。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人才,都不是单一的人才,他们都需要在法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经济学、财务管理知识,才能称之为各领域的高端人才,只是分层培养目标的确定,可以让学校有所侧重发展他们某方面的能力,但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方面的能力,这几个方面能力相互促进并使其重点更加突出,将来就业可以有所优势。再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注意在分层培养中,相应的设置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例如司法考试专题课,国际贸易业务员资格专题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题,专利人专题课,或者在专业或选修课之外,开设面向校内外的各种培训班,有助于学生就业,例如,可以与校外知名的培训机构联合做培训,目前我校法商学院已经联合万国教育集团做了司法考试培训,每年本学院学生的过关率均在40%以上,这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在未来就业中更顺利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另外,还可以开设公务员考试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外贸会计、营销员、物流师等的培训。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理论知识,还需具备专业知识,在实践课程及实践基地实习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学习。

(三)以地方人才需求为基础,构建地方特色的培养模式

玉林师院位于广西的东南部,与广东接壤,具有特殊的地缘区位优势,是我国内陆地区经北部湾走向东盟的最便捷的通道,又是东盟各国进入我国内陆腹地的捷径,现代化的主体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并不断扩展延伸。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随着经济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对既懂法律又精通经济管理知识的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这就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在今后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还需进一步探索如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培养“法商双肩挑”的法学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在社会上将会是“香饽饽”。

三、地方高校“法学+经济学”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地方特色和地方人才需求为出发,对人才培养采取分层培养的模式,具体的分为法学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和选择平台学习阶段,平台共有三个,第一个平台是特殊培养平台,第二个平台是就业为导向,侧重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培训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辅修。第三个平台是精通东盟法和经济专业知识的地方应用型复合人才。但无论是哪个平台的人才,都需要掌握法学的14门核心课程,所以14门核心课程是必修课,由于学分是有限制的,所以要开始更多的课程,则可以将必修课程的课时相应减少,这一阶段即是前面提到的法学专业基础学习阶段,法学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安排为大一大二两年的法学专业学习,完成14门核心课程的学习,并且同时应该进行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应的专业限定选修课程的学习以及参加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学术讲座等,修完两年课程后,大三再进入平台选择学习阶段。第一个平台,也称特殊培养平台,包括高素质法律理论人才培养平台、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平台和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社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平台等三个小方向平台,学生可依兴趣选择侧重参与大平台其中一个方向平台。学生的选择性较强,自由度较高。以玉林师范学院法商学院12年开始设立的法学卓越班为例,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帮助更多的同学考取法学研究生,班级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的学风培养。从大一新生中考试后挑选30名优秀学生,对学生进行有别于普通法学的教育培训模式。实行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双轨制,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在思想上、学业上、实践上,就业全面负责,直到被指导的学生毕业。因此在大一进入法卓班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班级做了几个规划。第一,定下卓越目标,首先要理念超前。其次,实践老到,理论实践结合强。第二,做好考研规划。第三,考职规划。第四,司考规划。通过做好这几方面的规划,在后面两年的时间,同学们可以自主选择一个平台发展自己的其他专业能力,有侧重地学习专业知识,成为自己理想的既能精通法律又能掌握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卓越人才。目前我校的卓越实践班正在成长中,不断进步,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提出的分层教育模式希望对进一步改革有所帮助。第二个平台是就业为导向,侧重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培训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辅修。这个平台主要针对的是非法卓班的普通法学本科生。在经过两年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后,学生可以选择法学的限选和任意选修课程。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想进公检法司,或做证券经济类工作,则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选修一些专题课,当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适时修订,课程设置要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让学生有课可以选修。另外,专业教师要自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能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变成一条大河”。第三个平台是精通东盟法和经济专业知识的地方应用型复合人才。东盟法相对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因为除了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不同外,法律体系的不同也更难让学生掌握相关法律。还有一个更大的难点,语言障碍导致东盟法专业知识理解难。目前研究东盟法的专家还比较少,市面上可以买到的都不是教材,是个人专著。而专著是个人的见解,并且是不系统的、零散的、有的是简单的罗列。语言的翻译也可能因人而异,最后做出的专著也许由于个人理解的不同而不够准确。语言障碍还体现在,如果学生想自行找一些东盟各国的部门法学习,但由于每个国家的语言都不同,要看懂这些语言,并且翻译准确非常难。也正因为有诸多难度,目前这种精通东盟法和经济专业知识的人才非常的紧缺。对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相应的语言课以及东盟各国部门法的课程,可以请外国语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师教授越南语和泰语,并且每个学期这些选修课的学生可以有机会与这些国家的学生进行语言交流。东盟各专业的选修,则有所侧重地选择一些国家的法律,做到从某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背景去真正掌握这个国家的法律。

篇6

二、公共艺术讲究材料的创新语言的运用,商业广告也可以将创新材料运用到设计中,传达给受众各种新信息与新理念

任何艺术作品形式都是要通过某种材料来实现和表达其形式效果的,公共艺术也不例外。我们经常看到艺术家们利用自然材料、人工材料以及高科技含量材料来表现多种造型效果,尤其突出以废旧材料作为可再利用的材料语言,向受众传达了生态环保的生活理念。另外,公共艺术设计讲究结合多种手段,跨界打造艺术作品。可以通过某种商业广告的材料的特性去传达或倡导某种理念,例如,在WINMAX品牌服饰店里,在品牌促销活动中,全部的店内广告材料用到的是废旧的纸板,而且运用很少的广告语言,这就减少了广告成本,而且暗示这种打折季的宗旨,就是减少消费成本,更多的是向受众传达了一种理念,那就是废物利用,节约环保。在芬兰赫尔辛基的建筑物顶部装饰了一些大品牌的金属材料标志,以循环转动的闪亮形式来表现产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方面打破了灯箱广告的单一形式,另一方面这种材料使用和设计形式的突破也烘托装点了城市的美丽,更重要的是这种单一的广告形式,既醒目明了,也减少了制作过多彩喷广告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三、公共艺术语言强调与环境融合或利用实际环境来营造作品,商业空间中的广告也应善于巧妙地结合实际环境展开设计

公共艺术作品的营造是离不开环境因素的,环境诉诸于人的视觉、听觉感受,要突出强调和表现某种主题思想或在特定环境下的主题构思。环境背景是首先要研究的问题。公共艺术语言善于利用环境营造气氛,而不是破坏环境。它是利用已有的环境作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或是利用环境作为自己作品的铺垫和补充,从而展示出符合时代脉搏和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作品,在艺术与环境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而商业广告设计作品也与公共艺术作品一样,同样存在于公共环境中,也同样需要与环境的完美融合。而现实商业环境中出现了很多杂乱无章的广告设计形式,这主要表现在有限商业环境中的大量广告的出现和广告的,未考虑环境因素而产生了不协调的效果。这一方面造成了我们的公共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广告的效果。北京的大型商业空间比比皆是,但最能够代表北京地域特色,云集商业、休闲与观光于一身的空间之一,莫过于南锣鼓巷。这条胡同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每个商铺宅院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新世纪以来,不经意间,许多特色店铺与酒吧在这条古老的街巷里逐渐出现,这里的门面和橱窗广告,在设计之时完全考虑了胡同的原始环境和北京的地域文化,使人们在这里走过,就能体验出一种古今交错的感觉。

篇7

广告可以使企业利用较小的成本向更多的消费者传递信息,从而促进产品销售。这样,就产生了广告经济效果。广告的经济效果体现在广告能促进产品销售,增加企业收入和利润;扩大产品销路,推动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奠定稳固的市场地位;树立优良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高于一般产品的销售利润率。研究广告经济效果测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广告效果的含义

所谓广告效果,是指广告通过媒体传播之后所产生的作用,或者说媒体受众对广告的结果性反应,亦或说广告活动中通过消耗和占用社会劳动所产生的有用结果。狭义的广告效果就是指广告活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广义的广告效果,是指广告活动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心理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研究的是广告的经济效果。

传统的广告经济效果测评

广告的经济效果,是指在投入一定广告费用及广告刊播之后,广告引起的产品销售额、利润、市场占有率等经济指标的变化状况。经济效果集中反映了企业在广告促销活动中的营销业绩,是广告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是评价一项广告活动成败的关键指标。

广告的经济效果测评,也称广告的销售效果测评,它是指在广告以后用产品销售量增减的幅度作为衡量标准来测定广告效果,销售额和利润额是衡量广告经济效果的两个基本指标。基于此,传统的广告经济效果测评用广告费用指标、广告效益指标和市场竞争力指标等来反映广告经济效果。

(一)广告费用指标

广告费用指标用以表示广告费与销售额之间的对比关系,包括销售费用率和利润费用率:

式中E1,E2分别表示销售费用率和利润费用率,C为本期投入的广告费用,Y、L为广告后产品销售额和利润额。销售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反映获得单位销售额或单位利润额要支出的广告费用,可以用来评价企业的广告总支出对产品总销量(或总利润)的影响,该指标的值越小,广告销售效果越好。

(二)广告效益指标

广告效益指标用以表明广告计划期内,每支出单位价值的广告费能使销售额或利润额增加的数量,包括广告销售效益(单位费用销售增加额)和广告利润效益(单位费用利润增加额):

式中E3,E4分别表示广告销售效益和广告利润效益,ΔY和ΔL分别表示本期广告后销售额和利润额的增量,其它符号同上。广告效益指标反映广告费用与广告后销售增加额或利润增加额的对比关系,其值越大,广告销售效果越好。

(三)市场竞争力指标

市场竞争力指标一般通过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率来反映。市场占有率是企业某种产品在一定时期内销售量占市场同类产品销售总量的比率,即:

式中E5表示市场占有率指标,∑Y表示一定时期内本企业产品销售量,Y总表示一定时期内行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总量。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意味着产品竞争能力的增强和产品销售量的增加,因此还可以用市场占有率提高率来评价广告的销售效果:

市场占有率提高率E6是一相对评价指标,它表示单位广告费用销售增加额与行业同类产品销售总额的比率,市场占有率提高率取值越大,说明广告的市场拓展能力越强。

长期目标的广告经济效果测评

从广告的,到消费者看到广告、理解广告,到最终决定购买产品等一系列的过程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且前期的广告也有可能影响到本期的销售量,因此单纯的以本期销售量来计算,将会使计算出来的结果失真。因此为了真实地反映出广告的效果,本文引入了修正系数λ、θ来修正上述公式,这样公式变为:

其中:λ代表了前期广告对本期销售量的影响;θ代表了本期广告对后期销售量的影响。

在这里本文规定λ、θ都是大于0小于1的数值,具体数值的确定根据产品的属性、媒体的属性、广告作品的内容以及本期、前期广告的强度不同而不同。例如对工业用品和日常消费品来说,工业用品的λ、θ的数值较日常消费品的数值要大,从媒体方面来说电视、报纸、广播、因特网的λ、θ的数值较杂志的λ、θ的数值要小,而λ、θ与广告的强度成正比关系,一些具体的数值可根据行业的具体数据而得。

随着品牌意识日益深人人心,对广告的品牌效果测评也成为广告投放者关心的重要问题。所谓品牌意识,是指消费者通过接触到广告或产品而加深的品牌印象。而品牌根本价值在于其联想的集合,即对消费者的利益和价值,联想常常代表着消费者决定购买的基础。消费者是否因这种差异化的利益和价值而产生或增加了品牌忠诚和偏好就是品牌态度。

形象的提升是长期的效果,形象力提升对销售额的影响也是远期的,因此本文中形象力提升对销售额的影响可通过上述各个指标进行计算。

(一)品牌知名度提高率计算

由品牌知名度提高率引起的销售额计算可以通过上述公式和调查问卷共同计算得出,计算公式如下:

A=B×C

其中:A表示由品牌知名度提高率引起的销售额的比率;B表示品牌知名度提高率;C表示与品牌知名度提高有关的销售率。

关于C的计算可以通过企业长期的数据跟踪得出。假设,通过计算可以得出B=10%,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通过品牌知名度提高10%之后打算以后购买的比例是20%,则由品牌知名度提高率引起的销售额的比率A为:

A=B×C=10%×20%=2%

这就是说,通过广告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对后期的销售额的提高应该是2%,其实在这里本文应用的2%并不是非常确切,真正的对后期影响的比率应该是在后期购买的数量比上一后期的总销售量,因为后期的销售量是个未知数,所以在这里我们只是为了计算方便而采用。

(二)企业知名度提高率计算

企业知名度提高率引起的销售额,其计算可以通过上述公式和调查问卷共同计算出来,计算公式如下:

D=E×F

其中:D表示由企业知名度提高率引起的销售额的比率;E表示企业知名度提高率;F表示与企业知名度提高有关的销售率。

关于F的计算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出来,F的数值是在调查广告引起品牌知名度提高的人当中有多大的比率打算以后购买的。

假设,通过计算可以得出E=20%,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对企业知名度提高20%时,打算以后购买的比例是30%,则由品牌知名度提高率引起的销售额的比率D:

D=E×F=20%×30%=6%这就是说,通过广告提高了企业知名度,企业知名度的提高对后期的销售额的提高应该是6%,同样的在这里应用的6%并不是非常确切,真正的对后期影响的比率应该是欲在后期购买的数量比上一后期的总销售量。

(三)企业美誉度提高率的计算

企业美誉度提高率引起的销售额,其计算可以通过上述公式和调查问卷共同计算出来,计算公式如下:

G=H×I

其中:G表示由企业美誉度提高率引起的销售额的比率;H表示企业美誉度提高率;I表示与企业美誉度提高有关的销售率。

关于I的计算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出来,I的数值是在调查广告引起企业美誉度提高的人当中有多大的比率打算以后购买的。

假设,通过计算可以得出H=30%,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通过广告增进了对企业的评价打算以后购买的比例是40%,则由企业美誉度提高率引起的销售额的比率G:

G=H×I=30%×40%=12%

这就是说,通过广告提高了企业美誉度,企业美誉度的提高对后期的销售额的提高应该是12%,同样的在这里应用的12%并不是非常确切,因为真正的对后期影响的比率应该是欲在后期购买的数量比上一后期的总销售量。

这样,通过计算出品牌知名度提高率引起的销售额的比率A、企业知名度提高而引起的销售额的比率G以及由企业美誉度提高而引起的销售额的比率G,计算出来这三个比率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总的比率,总比率应该为三者之和。即:

λ=A+E+G=2%+6%+12%=20%

本文认为,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目的品牌建设、渠道推广和内容的精益求精,通过媒体品牌的建设,可以在公众中形成优秀的口碑和影响力,让受众各取所需,方便、深切地感受到品牌的力量,这是企业必须予以重视的。

本项研究旨在补充业内目前通用的量化测评体系,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媒体广告销售效果测评体系,但这种测评体系要想成为具有普遍认同性的价值指标还需要不断地深化与摸索。

参考文献:

1.郭子雪,张强.广告销售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J].工作视点,2007

篇8

在经济数学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参与包括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成果的评价等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教师则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中淡出,而是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咨询者。

2、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经济数学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动的说教者,而是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其主要精力应侧重于教学方案的设计、案例的设计和教学项目的设计上。

3、打破课程的单一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重视学生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参照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为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或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在教学评价上也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自身的学习效果。

4、形成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学习形式

主要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

5、出现成果的多样性

经济数学行动导向教学追求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能力的提高。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唯一的,因此说成果具有多样性。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高职高专的经济数学包括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三门学科,其中微积分安排在第一学年,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则安排在第二学年。经济数学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上应始终把握“数学为本,经济为用,数学与经济有机结合”的根本思想,在制定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时,不能一味地考虑书本常识,还应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程的教学内容,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学生能够接受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1、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类型,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建立在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况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它的宗旨不是传统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它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它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我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如何运用导数和微分解决库存费用问题上。“最佳库存”是一个重要的决策问题,库存太多,会造成资金积压或者货物过期;库存太少,又会出现供不应求错失商机。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公司保持一个最佳库存呢?从一个实例出发引出问题。某商场每月需某种商品2500件,每件的成本价为150元,每件的库存费用为150*16%元/年,而每次的订货费为100元,问每批进货多少件时,每月这两项费用之和最低?请同学们确定每批定货量多少时,才能使库存费与定货费之和最小?并求出最小费用?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规定:一般情况下,库存量为批量的一半。对于最佳库存有下面的结论:使库存费与生产准备费相等的批量是最经济批量。根据此规定和结论,同学们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了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通过计算确定出当每批定货量为500件时,能使库存费与定货量之和为最小,只有1000元。经过本案例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明确了学习任务,在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使他们自觉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紧密联系专业实际,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加以灵活运用。

2、团队竞争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团队竞争法是一种让学生事先对教学知识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针对知识点进行设问,小组之间针对所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然后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课后结合已学知识,查找并对该案情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如何处置。最后在课堂上对该案例进行讨论,结合各组的意见得出最终结论。比如我校经济贸易系会计与审计专业在学习概率与统计初步时,把重点放在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升上,有三家公司接受了你的求职申请,愿为提供面试机会.按照面试时间的先后顺序,这三家公司分别记为A、B、C,每家公司都可以提供极好、好、一般三种职位,每家公司都将根据面试情况决定给予何种职位或拒绝提供职位。规定求职双方在面试后需立即签约且不许毁约。问题属于数学期望的最大或最小的决策问题。即对于利润、收益等有利指标总希望数学期望越大越好;而对于成本、消耗等无利指标总希望数学期望越小越好。本例属于计算各种方案可获得工资额的数学期望值,并比较筛选出其中数学期望工资额最大的方案。课前全班同学分为3个小组,课上三个小组代表说出各组的决策,我再根据学生的决策分析并且给出最终的结论,我的总决策如下:先去A公司面试,若A公司提供极好职位而你又很谨慎,则选择A公司。否则,去B公司面试,若B公司提供极好职位,则选择B公司。否则,去C公司面试,接受C公司提供的任一个可能的职位。这个分析过程既体现数学为专业服务,又体现现代社会的团队竞争法在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同学们在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中,学会了如何计算数学期望和方差,如何利用数学期望和方差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学们认为概率问题比较难学和实际不易接轨。通过这一真实的教学案例,既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真正把数学知识学活了。团队竞争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也可以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不同组意见的比较,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法规中的各项内容,并更深入地理解法规,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此外,通过对资料的查找,培养了学生搜索、分析和综合知识的能力,课堂上各组观点。

3、信息技术在经济数学中的应用

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利用计算机教学,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师从重复的教学环节当中解放出来。比如,利用powerpoint软件设计经济数学课程的电子教案,不仅在设计方面更加灵活,而且在文字内容及图表信息的处理方面更加丰富,还可以避免教师在授课时低效、重复的板书过程。在介绍数学工具应用的同时,还应在数学课教学中开设一些实验课,让学生利用数学软件在电脑中进行求近似值、求导数、求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使用数学软件减少了大量计算的过程,不仅节省了课时,而且学生能把大量精力集中用于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验的机会,通过对数学软件的应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

篇9

广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艺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化内涵丰富、情感表达真实的广告设计能有效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大幅提高大众认可度,促进大众与广告作品产生精神共鸣。“意境美”具有极强的对象导入作用,通过营造良好意境能帮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更深刻地理解广告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受众对广告的认可程度。“意境美”的运用将传统美学观念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中,在无形中加强了平面广告作品的文化底蕴,使广告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同时,“意境美”还能为广告设计注入生命力,大幅提升设计作品的活力,进而提高广告的辨识度。

2.提高审美价值,扩大影响范围

“意境美”的构造可提高设计作品的艺术鉴赏价值,引导广大受众在观看广告的同时对其蕴含的意境美进行鉴赏,感受作品中的艺术魅力,使广告所带来的视觉效果转变为精神层面上对美的感悟。具有“意境美”的广告作品对欣赏者具有更强吸引力,从而激起欣赏者鉴赏“意境美”的兴趣,在深入了解其“意境美”后,该广告作品对欣赏者的吸引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加深欣赏者的印象。因此,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营造“意境美”不仅能够加深受众的印象,同时也能够给受众带来美的享受,进一步扩大广告主题的影响力。

3.传达优秀艺术设计理念

为了更好地符合时代特点、满足现代市场需求,平面广告设计在营造“意境美”过程中,应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艺术审美理念,使二者统一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这一设计理念有效实现了广告设计的外在设计形式与内在文化精神的有机统一。另外,传统观念与现念相互弥补、相互促进,使平面广告设计实现质的飞跃。这种结合性艺术设计理念值得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广泛宣传,进而推动设计业的整体发展。“意境美”独特的艺术鉴赏价值,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更好实现平面广告的艺术化。

二、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营造“意境美”的原则

平面广告设计是在电脑技术和创意艺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设计活动,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产品的销售。设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在广告设计中融入“意境美”是为了提高平面广告的艺术性,进而使广告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平面广告设计人员在广告作品中营造“意境美”时,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确保广告设计作品更好地满足产品的销售需求。

1.充分利用广大受众心理

设计人员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平面广告的最终受众是大量消费者,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受众的心理特点,使广告作品更好地引起消费者的精神共鸣,取得良好宣传效果。设计人员应针对受众的心理特点进行调研,利用市场营销学、人类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度分析,得出消费者的一般性心理变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意境构造,使广告蕴含的意境与消费者的心理认知特点相符,从而提高广告的宣传效果和市场影响力。

2.结合产品自身特点

设计人员应始终明确,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对广告产品进行宣传,使之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进而构建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观念,实现广告的经济价值。因此,设计人员应全面了解产品自身特点,在广告设计中突出表现产品优势;针对产品特点进行消费者定位,确定主要消费者群体,并根据这一群体特点制定相适应的广告设计方案,迎合消费者心理需求,让消费者认识到产品的真正价值所在,树立消费观。

三、“意境美”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营造策略

1.运用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是意境美产生的基础,在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对营造“意境美”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可供利用的文化元素种类广泛、数量众多,包括文学文化、诗词文化、书画文化及民间艺术等。广告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总结出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因素,并将其合理运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提高广告设计的文化内涵。我国传统文化中,书法、水墨画、雕刻、剪纸等艺术表达形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表现手法、设计体系已趋于成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设计人员们应深入体会这些传统文化中承载的人类审美思想,将现代设计技术与之结合,形成独有的特色广告设计风格。应多方面地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二次发掘,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自己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艺术底蕴,推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进程。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应用水墨画艺术,不仅能够提升广告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还可以体现设计人员自身渊博的艺术文化知识,形成特色鲜明的本土化设计风格。另外,在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因素,可在传播广告形象的同时,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范围,使传统文化意识深入人心。

2.虚实相生,运用“留白艺术”

虚实相生是“意境”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运用“留白艺术”,可营造更高境界的“意境美”,提高广告作品的审美价值。平面广告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广大受众传达有关信息,这就要求广告作品具有较高的“吸睛率”,在短时间内引起受众注意并留下深刻印象。在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空白部分由于缺少视觉度量标准,往往能够引起人们对“空白”无限联想,产生特有的空间想象美感。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巧妙运用“留白艺术”,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深刻理解广告作品,进而与设计者产生精神共鸣。“留白艺术”能够使整体广告设计造型更加精简抽象,空白部分的适当运用能有效提高人们的新鲜感,增强广告作品趣味性,激起人们的兴趣,从而扩大广告的信息传递效率和影响范围。“留白艺术”在我国的绘画史上应用广泛。例如,齐白石在其代表作品《虾》中,充分利用“留白艺术”,用空白部分表达整个水体,使整幅画的意境达到较高水平。设计人员在进行平面广告艺术设计过程中,可借鉴我国传统书画作品中关于留白的应用,将其中的优秀留白技巧充分应用到广告设计作品中,创造新型视觉表达效果,营造“意境美”,进而帮助人们更好理解广告中传达的信息,使广告的信息传递能力大幅提高。

3.应用抽象符号

抽象符号能够将抽象艺术中的“反叛”特质运用于广告设计中,其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可将有内在联系的对象进行高度概括,对于平面广告的“意境”体现有重要意义。设计人员应全面了解产品的材料、用途及使用对象等相关信息,并利用点、线等基础要素,使抽象符号直观地反映出产品的材料质地和主要用途,实现产品的艺术化。此外,抽象符号的概括性较高,不同的广告受众可从多方面对广告作品进行鉴赏,可实现广告意境的多样化。

4.图文并茂

图像和文字是平面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广告信息表达过程中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广告整体表达效果。图像是对文字的更直观表达,可给消费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文字是平面广告的主体,是对广告图像的详细说明,能有效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理解程度。二者相互呼应,共同加深消费者对广告产品的印象,在消费者的思维体系中建立针对该产品的消费观念。另外,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帮助设计人员对图像文字进行有效创新,使设计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平面广告设计人员应积极培养创新思维模式,将创新意识很好地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利用超常的广告创意打破“视觉常规”,营造特色鲜明的“意境美”,设计出“图文并茂、言简意赅”的广告作品,为广告受众带来极具冲击性的视觉体验,从而取得超乎寻常的广告传播效果。

篇10

(2)以事业方式统筹的干线公路建设。如某省70%的高速公路都是由省公路局管理建设及资金的统贷统还和运营的。这种统一管理的模式能够让管理部门很好地监管公路建设,有利于打造一个较好的公路运输服务体系,方便社会,方便人民。不过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公路局承担了全部公路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等各个方面工作,其管理范围太大,容易出现管理效率不高、事企不分的现象。在公路建设完成的运营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机构臃肿、权责不对应等问题。

(3)从分散到统一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如江苏省采用的模式就是省政府人员提出决策和监管,公司集资,市里提出建设方针,这种统一领导下四分开的格局,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路建设管理的效率。但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其指挥部的指挥模式比较传统,属于建管模式,这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了。再比如,企业为了追求企业利益,使其利益最大化,而政府建设公路是出于社会公益效果,很明显,这两者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并且,在省政府的领导下,高速公路集团企业几乎与省交通厅是同一行政位置,这极容易造成交通行业的监管工作无法开展。

(4)部分集中的企业化公路管理模式。如四川省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大部分是由建设开发的总公司———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川高公司)负责的,其中包括建设资金的筹措、建设过程的管理、管理经营管理、经营资产的管理和公路养护的管理等各项职能。这种模式有一个很大的好处,省交通厅直接管理川高公司,川高公司在管理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具有一些行政管理的权利,如公路建设监督、路政管理等,简单的说,就是将事业性公路管理模式变成企业化管理的性质,这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在实践中对公路的管理控制。

2我国现行公路经济管理模式中的几大问题

2.1管理机构的设置繁琐重复

因为我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和投资建设渠道太多,导致公路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的多样性。如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制的、国有企业性质的。一个公路工程的建设在政府、企业等多种主体的管理下,非常容易出现建设与运营管理不当的混乱局面。因此产生了机构设置不当和重复设置的问题。有一些省或市里不仅设置公路管理局,还设置公路项目办公室,除了这些繁琐的管理机构,还有政府支持成立的通过支配国有资产投资的公路集团、企业等。这些重复设置的机构导致同一片公路地段内出现多个管理公路的管理机构,由于各部门职能的交叉,当交通运营中出现问题时,极容易发生互相推诿和纠纷的状况。

2.2交通法规体系不完善

我国现在还没有制定一套专门针对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公路的执法还是根据1997年7月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该法只是规定了公路的建设和收费问题,并没有提出具体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的规范要求。由于没有针对性的实用意义,导致执法过程中的执行力度不足、适应性差等问题,这根本就不能满足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要求。很多地方性的道路交通法规跟《公路法》的法律条例又相互冲突,互相抵制,在遇到交管问题时,应当作出的处理方式却不一样,致使管理混乱。目前,公路管理部门管理路政的主要问题是职责不明、交通执法范围模糊等方面。

2.3路政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没有衔接公路的性质要求公路管理需要做到高效、统一、集中等标准。一段公路的管理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如收费、养护、通信、服务、交通安全和路政等,这些管理内容是一个整体。但是,现在很多省、市的法规都从中割裂了交通安全管理的条例。

3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用性分析

在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用性评价的分析中,公路管理与经营情况作为被分析的主体。这需要处理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结合评价指标的一般原理分析,数值大的作为输出指标,数值小的作为输入指标。所以,将公路工程建设资金、公路收费的收入、公路通车里程设为输出指标,将公路建设的负债、公路经营管理机构的数量经营型公路的收费设为输入指标。通过软件和模型评价分析得出公路经营管理模式的经济适用性评价值。

(1)目前我国公路经营管理模式的经济适用性总体评价值很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国公路暂时还处于建设阶段,在交通网规模扩大的时期,无形中加大了公路运营管理的压力,而有关公路管理的模式又没有统一,各地区在公路建设管理的经验中摸索出来的模式又存在一定弊端。如管理主体繁多、职责不明、服务质量低、路政下达不清、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等。

(2)中江苏省的评价值最高,因为该省的公路管理模式是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适应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所以相对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广东省、四川省采用一路以公司的模式,其中收费经营型公路较多,可以有效引进资金,不过建设阶段造成的负债很重,同时不方便对公路的统一管理,从而降低管理效果。山东省、辽宁省、陕西省主要以事业统筹的方式管理,这样会加大投资资金的压力,不利于社会资金的广泛利用。

(3)评价值和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得出,我国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其他地区的要快,当前东部地区管理经营管理的主要问题是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所以,针对性的采用具有集中性特点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公路的服务体系和规模效益。而对于我国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在公路工程建设方面需要相对减少资金的投入,同时扩大建设资金的来源,适当地用事业统筹的模式来管理公路建设和经营,这样有助于提高集中资金的能力,也可以在保证公路服务效果的基础上实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4公路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4.1法律手段

①立法阶段:市场经济得以安全、快速发展的保障是相关法制基础。只有拥有一套合理的法律保障制度才能使公路管理有序、稳健发展。政府需尽快制定公路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条款。②执法阶段:管理管理的执法问题是其体制改革的首要问题。繁多、低效的执法主体严重阻碍了公路发展的速度。当下,主要是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的行政执法管理问题,第一个需要明确划分的就是公安部门和交管部门的职责问题和行政分工,确保公路管理体制的精简、统一和高效。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公路交通管理模式。

4.2经济和行政手段

因为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需要大量筹备资金,其投资的成本回收又很慢,同时还具有公共性和非盈利性的特点,所以一般企业通常都不愿接手建设管理。这个时候,政府部门可以进行市场干预,给予合适的企业以垄断公路的经营权利,让该企业独家经营指定公路,不过同时通过微观规制对管理该企业进行管理,这样不仅符合公路建设运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体现了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

篇11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讲解与研究工程建筑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做到最佳结合,是经济学知识融入到工程建筑领域的相关学科,具有交叉性与渗透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复杂性与深奥性相结合的特征。随着人类社会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价值观的不断升级与完善,任何一栋建筑施工前进行规划与评估时,人们不仅仅看重这栋设施的建筑价值,更为看重的是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这就给我国工民建专业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每所相关院校都应重视工程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课程教学,着力培养土木类毕业生的经济学思维。这门学科的教学离不开课外实践环节,如何有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发挥实践环节对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就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意义

工程经济学也是一门复合型学科,涉及到工程建设概论、现金流量管理、建设项目评价、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效果评价、建设工程的时间价值与社会价值研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门学科可以实现一些独特的教学目的。

(一)可以培养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经济学思维

传统的土木工程类学科的专业教学中,一般院校和教师都重在传授建筑领域与施工环节的相关知识,学生也重在学习规划、设计、画图、预算、造价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这些学生一旦毕业进入工作领域,都会成为建筑型人才。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人群的审美水准也在不断提升,而且经济领域中投融资体制的不断变革,这就要求我国建筑类人才在进行施工设计、项目建设规划时,不仅仅要评估技术领域的可行性,更要分析每一个项目的经济功能与社会价值,是否能顺利实现盈利并及时收回投资、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与欣赏习惯、是否与社会文化观念和周边人文环境相吻合等等经济与社会指标,这就要求我国一些院校重在培养土木类学生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思维。

(二)可以培养学生满足施工企业多人才多样化需求的能力

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深入进行,我国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施工经营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和建筑企业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主体,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也从单一化的技能需求演变为多样化的复合需求。在这种社会趋势中,我国相关院校在进行建筑类专业的学科教学时,就应及时改革与调整教学安排与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课时,向学生讲授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内容,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学生明白他们不仅仅是在要学习相关施工技艺,更要学习经济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在建筑施工领域中预算、控制、分析、评估、规划等环节中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满足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使这些学生具备提升建筑施工类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理解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学难关

现代房地产公司或施工类企业在开展施工之间,前期的评估、规划与预算工作,不仅仅只考虑技术因素,更要关注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技术指标,对企业而言,如何照顾并对一些经济指标准备好实施预案,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具备一些经济治疗的操作与处理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相关院校在教学中进行重点安排,工程经济学学科就可以学生理解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学难关,理解与掌握一些经济指标的主题内容与实施要求。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如何计算折旧、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构建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编制财务评价基本报表、投资方案比较、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估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影响等相关经济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具备用经济指标处理与分析建工施工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外实践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工程经济学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征,这门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课外实践环节,课外实践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

工程经济学的只是比较深奥,既涉及到建筑领域的知识,还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而言,有些内容相当深奥,也难以理解,教师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实现预计中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最终掌握相关内容,为运用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课堂上一些知识的讲授、一些习题的解答,仅仅是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在课外实践中,不仅仅到建筑工地上进行实际锻炼,还得通过课外实践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尤其是用一些经济方法来分析某个项目的施工周期、时间价值与经济收益和社会受益等,通过具体运用来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二)有助于学生从事一定的实训操作

工科专业的任何一个学科,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实训,课外实践就是教学实训的一部分,这个环节对工程经济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教学仅仅是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学生的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分组或者独立开展一定的实训活动,才能把一些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操作方式,比如:对于一些固定资产、原有建筑、待建项目的使用价值进行折旧计算、项目资金的时间价值评估、施工进程中不确定因素的评估、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对项目资金和流动资产的影响,等等,这些具体内容只有通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运算、造表、列式、分析等活动,才能加深理解并得以熟练运用,课外实践环节就是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教学实训的有机构成部分。

(三)有助于提升的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土木建筑类的毕业生和而言,积极具备本专业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等等,更需要具备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原理来分析项目施工可行性、社会文化价值等综合分析处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每所相关院校在开展工程经济学学科的教学中,重视课外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率领学生走进施工工地,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出这个项目的未来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情况,让学生走进已建成的标准建筑,尝试开展画图、价值估算、价值折旧等经济分析活动;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制作经济学建筑作品图集之类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书面写作,提升他们的应用文处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三、工程经济学中课外实践环节的实施方式

根据国际具名院校相对成熟的实施方案,工程经济学课程中,课外实践的实践至少需要课时总量的30-40%,时间不够的话,达不到实践的效果,故此,我国相关院校应合理安排课外实践的教学时间,采取一些灵活的实施方式,确保课外实践环节的顺利实施。

(一)鼓励学生从事独立课外实践

针对一些院校课程任务重、教学时间紧的客观现状,授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中,独立从事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弥补课外实践时间的不足。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描述、建立或解决一个来他们自身所学学科的工程经济学问题(例如建筑工程或电气工程);运用软件计算课后习题,并给出答案;阐明每个问题都考查了哪一个知识点;收集可以阐明工程经济学某些方面知识的数据、资料、照片或图表,并在这些数据、资料、照片和图上写上标题等说明性文字;计算分析过程和列示简要评价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等。学生独立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延长课外实践环节的总体时间,每位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对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要点进行反复实践操作,直到完全理解并掌握为止。

(二)合理安排分组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中,最有效的操作方式就是分组实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兴趣爱好相似、学习成绩差距不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布置出模拟投资项目实例,让学生完成财务分析模型和经济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以选择一个社会上或校园中的工程项目或问题,引导学生对一个或多个有建议的解决方案应用工程经济分析。分组实践的时间安排上,教师可以允许一部分实验在课堂上作,另一部分实训内容由学生自己在课后独立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实训作业实行电子版提交,这些内容都有助于课外实践环节的顺利完成。

(三)探索课外实践的新模式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工程经济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训基地应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理论、实践、实训的要求,每所院校都应按照实用型和紧缺型的人才培养方案,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有机结合,边讲边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确保课外实践的顺利进行,学校还应改革考核措施,把实践成绩、实践考核、学生作品成绩等内容和日常表现都纳入到这门学科的期中期末考核之中,彻底改变一卷定成绩的单一考试模式,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双师型实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专业教师承担相关的专业管理和专业实验工作做到授课教师与实践教师的完美结合,使得教学内容与实践安排做好有效统一,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需要,认真总结理论教学与实训技能的有效运行机制,探索出实施新模块课外实践的实施模式,并逐步加以推广,最终实现造价类工程经济学课外实践的新模式。总之,我国相关院校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安排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工程经济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相关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才能强化学生对工程经济的认识,以实现学生对专业课学以致用的目的。

高二经济学小论文范文二:数理时代经济学论文

一、数理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数理经济学在20世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主流方法。然而,在我国却是20世纪末才逐渐开始学习和应用。国内较早对数理经济学进行系统研究的是杨小凯先生,后来他在国外创建了超边际分析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二、对数理经济学的不同理解

如今人们对数理经济学的理解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数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学中的数学问题,其研究方法不同于纯数学的方法(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而是可以通过查询文献,了解数理经济学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然后对它们进行解决。这种观点可称之为经济学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根本算不上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所以说这种理解不可能是数理经济学的合理解释。第二种观点认为:数理经济学与经济控制论并不是经济学新分支,它只是采用更多数学工具来描述的微观、宏观、国贸、福利经济学等经济领域问题的。这种观点是将数学作为工具,使用于经济研究领域,也不能算做是独立的科学研究,所以说这也不是对数理经济学的合理解释。第三种观点认为:由于经济系统的大规模与复杂性,任何定量计算的结果都不可能是十分准确的,采用较为艰深的数学工具,在最宽条件下来定性描述经济系统的行为,则可能更准确地描述经济运行规律。人们常称之为侧重于理论的数理经济学,例如由瓦尔拉斯、阿罗、德布鲁等人创立的理论一般均衡分析等。第四种观点认为:数理经济学要给出具体的即使是不十分准确的计算结果,其主要内容为一般均衡分析或可计算的一般均衡分析。例如在瓦尔拉斯、阿罗、德布鲁、斯卡夫、冯纽曼、列昂惕夫等人创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计算的一般均衡分析,目前已常见于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市场、资源市场、及国际贸易的开放等各类经济系统的分析报告之中,并形成了很多精典的数理分析模型。第五种观点认为:数理经济学就是经济控制论,只是将规划解的存在性与求解方法等问题的研究作为数理经济学的核心,而经济控制论侧重于讨论稳定性、能控性、合理性、一定时空内到达合理位置的能达性等。数理经济学试图以经济系统的确定性关系、随机性关系、经验性关系等方程来描述经济现实,建立看包括决策系统、对策系统、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灰色参数系统、集中参数系统、分布参数系统、精确系统、模糊系统等等各类经济分析系统模型。上述各种认识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是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数理经济学。他们的多数人只是将其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或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独立的进行数理逻辑的分析。很少将其视为经济学发展的重要的历史阶段,或是经济学的成熟标志。这种不从历史必然选择的视角,来观察经济学的演变规律的做法,不仅是保守思想的体现,更说明其对经济学掌握程度。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上观察经济学的发展,自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经济、新古典综合经济学、甚至包括新兴古典经济学都可以看作是数理经济为主流的重要研究成果,也可以说是近代经济研究的主要成果。

三、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