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06 05:46: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

篇1

时间长、科目多还只是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反映出来的问题之一。这次自1952年高考以来第一次出现的高校集团作战在打破了高考旧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大堆新问题。

早在2003年,自主招生就已在部分试点高校实施了。而自主招生的经济成本以及考生在不同省份高校间奔波应试的尴尬,让高校联考走上了前台。于是数所高校组成联盟,统一出题,统一考试。目前形成三大联考联盟,分别是以北大为首包括13所大学的“北约”、清华为首包括7所大学的“华约”,还有同济为首包括8所大学的“工盟”。

如果只是从高校自主招生联考的制度设计来看,似乎无懈可击。比如:学生通过学校推荐或网上自荐报名,报完名之后,高校会对学生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学生参加笔试,笔试将用统一考题,同时进行,科目分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政治、物理、化学。成绩出来后,联盟内各学校将依据各自的特色确定考试成绩的使用方式,例如复旦大学强调文理综合,就要求报考复旦的考生提供七科成绩。而北师大则要求考生除提供语、数、外成绩外,文科考生还要提供历史成绩,理科考生提供物理成绩。面试时各校还会对考生进行特色测试。

但为什么这样一种合理的设计,在执行时,却引起人们的争议呢?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告诉《北京科技报》,这是由于人们对高校自主招生目的理解偏差。“自主选拔录取,是作为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的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主要招收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考生”,这是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中明确指出的高校自主招生的目的。也就是高校通过自主招生招到自己想要的学生,学生通过这个方式找到自己想去的学校。但现在这种联考方式并不适合高校选拔适合学校的人才。

有媒体报道,某中学推荐参加高校联考的都是年级排名前5的学生,而这个排名是以综合成绩为标准的,这种推荐方式在很多中学都存在,很显然,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变成了抢夺尖子生生源的战场。

中学为了增加推荐学生考中联盟高校的比例,只能选择综合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推荐。在储朝晖看来,高校自主招生联考的报名制度设计,是导致只有综合成绩尖子生才能参加考试,而特长生无法进入理想高校的主要原因。他建议联考报名由学生自己选择并申请,高校可以进行资格把关,这样才能让真正符合高校特点的学生有可能进入选拔的范围,也能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应该给偏远地区中学一些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项贤明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忽略贫困地区是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问题。现在整个高考对西部贫困地区都是不利的,无论是教材还是师资、办学环境,东部发达地区都比西部地区要优越得多。只有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缩小,教育资源平衡时,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而这次高校自主招生联考的内容也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过去几年,北大自主招生试题风格鲜明,出现过“曲解成语”、“对对联”、“用歌词韵脚造句”等题型。前年的作文题是:“有腐败分子说,腐败能促进和谐,经济发展,购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要求批驳这种观点,并在文中恰当运用5个古诗词句”。而今年,高校自主招生联考的试题在题型和命题角度上都偏向常规。

对此,储朝晖指出,自主招生既然是为了选拔适合本学校的人才,让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进入理想的高校,考试内容就应与普通高考有所区别。如果还是考语数外等科目,无疑是变成了又一次小范围的高考,这样选拔出的学生仍然是综合成绩靠前的,这种简单的考试累加也会增加学生负担。

他还谈到,美国中学生毕业后先参加SAT考试,大学会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和研究发展方向选择有潜力的学生,选择过程中,SAT成绩只做参考,而不是起决定因素。

篇2

自主招生,减负还是增负?

自主招生揭开了高校“象牙塔”的神秘面纱,让家长和考生在高考前就深入关注和研究高校,更早地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然而对于自主招生的质疑一直不绝于耳。自主招生考试渐成另一项负担,准备高考之余,许多学生还要另外准备多所学校的自主招考,“小高考”、“增负”、“掐尖”等各种非议不断。一些教育学者认为其延缓了教改的步伐,使“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愿景化为泡影。

今年是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实施的第十个年头,阵容发展到80多所高校,“北约”、“华约”、“卓越”等联盟的建立,更是将高校自主招生推向战国时代。“华约”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七所高校;“北约”的“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包括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香港大学11所高校;“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合自主选拔录取学业能力测试”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九所高校。

联考使高校招生形成集团化作战,高校“抱团”联合考试如同“圈地选羊”,不仅加剧了生源竞争,更是将“自主招生”演变成“小高考”。学生不但要奔波于各地参加各学校招考,家庭也要为此付出高额的开支,原本以“减负”、“打破千校一面”而设置的自主招生反而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自主招生,真的自主吗?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的重要措施,由高校自行组织,以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然而,高校自主招生10年,遭到的最大质疑之一,就是没有给“偏才、怪才”创造更多破格录取的机会。

各高校自主招生形式如出一辙:先是各自为政举行笔试增加学生的赶考负担,接着是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可却不同步推进自主招生信息全面公开,再接着推出联考却把联考变异为“搞结盟”。高校拥有的自主招生权,不过是给学生几十分的录取优惠,学生参加高考后最终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而不是像国外学生那样,可以拿到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学校的办学声誉、录取专业、提供的教育服务进行选择。有专家指出,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目前还并未向公众展示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主招生”。

此外,近年的自主招生被指名校“功利化”地“掐尖”,同时因操作程序不公开、不透明,权力寻租及少数内部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各高校单独组织的自招考试,每年都要耗费上百万元考试经费,繁冗的招考过程也让考生、家长甚至中学校长苦不堪言。而高校单独命题的自招,无论结果的公信力还是命题的科学性,也频受质疑。

自主招生设立的初衷是在除了招收到普遍意义上成绩优秀的学生以外,招到具有特殊才能和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应该延伸到高校与中学在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的衔接,通过针对中学的教育拓展活动,发现高校的理想人才。而今的自主招生,并未脱离以考分评价学生的桎梏,堪称前景不明的“伪自主招生”。这两年北大等高校又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但推荐生仍是在各项考试中名列前茅的“尖子生”,忽视了“偏才”、“怪才”等具有特殊潜质的人才。对大多数参与自主招生的考生来说,没有摆脱这样一种“功利化”选择:只是想由此享受降分录取的优惠。高校自主招生,演变为一场戴着镣铐跳舞的狂欢。

自主招生,路漫漫其修远

目前的高中阶段学习,“应试化”风气严重,即主要是通过研习教材、大题量演练以提高成绩。但高校自招考试,一方面尚无成熟模式;另一方面,高校的种种“创新”让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考生往往“摸不着头脑”。

篇3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和扩大高校招生自,我国从2003年开始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华中师范大学自2004年开始实施自主招生政策,那些通过该渠道走进大学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课外实践等方面的状况如何,与统招学生相比,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各体现在哪些方面,后期培养是否到位。我们就此对2007年至2009年自主招生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全面的调查,并选取一定量的统招学生作为研究参照,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获取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力图深入探讨符合华中师范大学实际情况的自主招生培养政策,并为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有关自主招生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自主招生学生共发放问卷353份,回收324份;对统招学生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88份。通过自主招生入学的学生与统招生相比,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评估:

2.1 自主招生学生的学习效能状况

自主招生学生的学习效能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科研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学习态度方面,被调查的自主招生的学生中有12.7%的人认为自己自己学习态度非常端正,71.6%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一般的占11.6%。总体认为学习比较重要或者非常重要,学习动力比较大;在学习效果上,通过自主招生方式入学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效果非常好的占调查人数的2.2%,认为自己的学习效果比较好的占46.0%,而47.1%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效果一般。他们自认为比较好或者一般,说明大多数学生都了解自身的学习的优势和不足,并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在科研能力上,具体体现在获得科研实践方面,自主招生方式入学的学生有10.8%的学生获得过学校的科研经费支持。通过学生群体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自主招生学生获得学校科研经费支持的比例比统招学生的比例相对要大。

2.2 自主招生学生的课外活动状况

自主招生学生的课外活动状况是指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利用和安排,主要包括课余时间的学习、参与学生工作、参加文体活动、课外兼职四个方面。

课余时间的学习主要包括学习专业课、学习英语或者辅修第二专业课程。通过这些学习第一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就业资本,其次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再次是获取自己渴望的知识。

参与学生工作主要是指担任学生干部和参加社团活动,担任学生干部侧重的是班级学生干部和院级学生干部,大多数学生都参加了社团活动。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原因主要是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其次是锻炼交际能力,结交更多的朋友。自主招生学生参与文体活动比较积极,并获得一定的荣誉和奖励。自主招生的学生有特长的居多,个人才艺比较出众,乐于参加文体活动,展示自己。

课外兼职也是自主招生学生课外活动的一个主要方面,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做兼职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同时也为了赚取零花钱和补贴家用,减轻家庭负担。

2.3 自主招生学生与统招学生的对比分析

通过自主招生录取进来的学生质量如何,一直是自主招生学校关心的首要问题。学生的质量一般通过专业学习和课外实践这些方面来考核和测量,同时我们需要将其与统招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中看出自主招收学生和统招学生之间的异同。

从整体来看,第一,自主招生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优势是学习计划性更强,学习动力相对较足,学习效率更高,另外,他们在科研领域的创新能力更突出。第二,自主招生学生在课外实践上的优势体现在他们参与了较多的社团活动和院校文体活动,同时他们对自己的参与目标比较明确,不仅能够从中活动快乐体验,而且能够收获一定的经验,不足之处可能体现在不能很好的权衡学习和实践的时间。第三,在就业预期方面,自主招生学生的优势体现在他们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对自身的竞争优势比较清楚,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有较强的信心面对就业压力。不足体现在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有独特的想法但是在行动上尚待加强,这一点对统招学生来说也是如此。

3 关于改进和完善自主招生学生后期配套培养体系的建议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0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内容来看,国家推行自主招生政策的目的是:创新统考统招的考试招生方式,促进中学素质教育,促进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结合调查结果以及对自主招生政策的理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和改进自主招生学生的后期培养体系:

3.1 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政策的价值目标

作为特殊渠道招收进来的大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相对比统招学生的要高一些,但是目前高校自主招生的现状是重选拔、轻培养,自主招生学生与统招学生处于同一种培养模式下,他们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完善培养体制,这样才可以凸显自主招生政策的价值。对于我校而言,自主招生选拔应着眼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通过加强对自主招生学生后期配套培养体系的完善,以期培养出特殊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

3.2 整合资源,对自主招生学生实行“跟踪式”培养

篇4

此项计划名额不超过15名,所有参加2012年内地高考的学生都可申请。获选的内地考生将进入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学习一年,此后,港大将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及英语能力安排面试,成功通过考核的学生将赴英国剑桥大学修读4年,毕业后可拿到剑桥大学的工程学硕士学位。

今年港大将开设7个新的本科生专业,包括中文、城市研究、教育学与社会科学、工学、教育学及理学、生物医学、建筑文物保护,新增专业也将接受内地学生申请。

12所港校

将招1400余名

内地学生

今年香港不少高校都将增加内地招生人数,12所港校将在内地共招收1400余名学生。

招生数量增加较为明显的是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2011年,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计划数是300人,最后实际招收了291人,而2012年该校预计招生400人。香港理工大学2011年在内地招生计划为230人,最后实际录取了约240人,而2012年,该校预计在内地招生280人。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等院校的招生人数也有小幅增加。

虽然到香港就学有很多优势,但竞争压力也不小。香港大学透露,2011年,港大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内地本科生入学申请10362份,最终,港大只录取了291名内地学生,相当于每36个人中录取一个。被录取的学生中有11名学生为省级状元,6名学生为市级状元。

另外,高考仅仅是香港高校接受内地学生的一种途径,这几年来也有不少内地学生通过参加外国高考报考港校被录取。以港理工为例,其2011年就录取了约100个这样的内地学生。

内地63所高校

免试招

香港学生

201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3所内地高校将免试招收香港学生。内地高校招收香港学生不占学校当年招生计划名额,每校计划招收30至50人。

据了解,这63所高校分布在京、津、沪、苏、浙、闽、鄂、粤、渝、川、滇等11个省份,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

具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或非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及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者,只要是2012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应届生,或是2012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应届生,且愿意按照内地高校要求完成相应学制学习的考生均可报名。

每位考生可在内地63所对港免试招生高校中选择4所学校,在每所学校可选择4个专业。高校可根据香港考生报考材料组织面试形式的复试,除个别特殊专业需进行专业加试外,不再进行其他笔试。高校可根据考生复试情况、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或高级程度会考成绩,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以及招生计划决定是否录取。

国内百所高校

将免费

网络授课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3所高校宣布加入“高校课程资源向公众开放项目”。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在家学习这些高校的专业课。

据介绍,该项目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建成较为完善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有数千名优秀教师参与、数万门课程开放的这一项目,希望探索建立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与服务的模式与机制。103所高校免费向社会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既包括专业性课程资源,也有大众化学习资源。

高校自主招生

考生字漂亮

更吃香

在流行“握着鼠标忘记笔杆”的今天,写一手好字似乎变成了“稀缺品”。能否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已悄悄纳入大学自主招生考察申请学生的法眼。

据了解,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简章要求,个人申请由考生本人手书,通过个人申请全面展示考生本人的申请理由、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学习能力、未来规划等各方面情况,字数不超过1200字。北京理工大学对此的规定简明扼要:“个人自述材料,1000到1500字,学生本人撰写,并手抄。”北京邮电大学自主招生简章规定,考生个人陈述应说明申请理由、爱好特长、性格特点、学习能力、自身成长经历及体会、进入高校的努力方向及设想等方面情况,必须由考生本人手写,字数1000字以内。

北邮招办有关负责人分析,通过个人陈述,大学招办既可了解考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还能直观发现考生的报名态度和部分素质。他举例说,两份自荐材料,一份字迹潦草,错字不断,一份字迹工工整整,这肯定会带给高校自主招生专家不同的印象。

北航

对飞行学员

劝退了事

经过历时10个月的4次身体检查和层层筛选,17岁的刘顺天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级飞行学院新生。然而,入学仅两个多月,他就因心率不达标被要求退学。后刘顺天重新进行心脏检测,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负责体检的民航总医院表示,复检结果不能替代异常心率检测,学生不合格的体检结果不可变更。

篇5

自2001年起,我国开始实行自主招生考试,至2010年,拥有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从3所增加到76所,由拥有5%的招生自到部分高校20%的招生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正逐渐走向成熟。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各大高校公布出2010年的自主招生简章之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先是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五所国内名校宣布,在2010年自主选拔录取中将展开合作,通过联考方式进行自主招生;接着是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以及北大、北航、香港大学的三校联考;然后是四川大学推行的“双特生”政策。自主招生形式也趋于多样化。纵观高校自主招生这几年的发展历程,我将我国的自主招生政策进行对比,从而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一、自主招生的含义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03]1号),“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自主招生是高校在教育部及其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下,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从自身教育教学资源的条件出发,独立自主地拟订招生计划和组织选拔录取的招生制度”[1]。

自主招生与统一高考不同,不是以高考分数为唯一参照的招生录取制度。高校可以录取那些文体特长生、优秀学生干部,在几个学科大赛中获得奖励者,在科技创新、文学等方面具有突出特长的学生,甚至在某方面特别突出的“偏才”或“奇才”[2]。这些偏科的学生如果参加全国统考,肯定会被高校拒之门外。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体现出“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科学人才观。另外,高校自主招生相比全国统一高考,还具有其他优势:①降低分数线录取。一般来说,大多数高校对被确定为自主招生对象的学生会降低一定的分数线录取。学生就可以通过这种优惠的录取政策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②提供一个互相了解的平台。在高校自主招生的过程中有面试这一环节,正好给了学生和高校教师了解对方的一个平台。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优秀学生报考自己的学校;学生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向高校教师展现自己丰富多彩的才艺,让高校教师充分了解自己。③自主招生在时间上安排合理。高校自主招生一般是在每年的1月中旬进行,为期两天。就算学生没有通过自主招生考核,对学生未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也没有太多的影响。④创新能力。有些学生单科成绩非常优秀,科技创新能力非常强,具有较强的培养潜力。高校愿意自主招收这样的学生。⑤招生范围扩大,实行双向选择。只要是高三学生就可以报名,高校可以选择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高校。

高校自主招生是对统一高考和招生的一种补充,可以让一些在某方面突出的学生比较早地摆脱高考的束缚,调整好状态,准备迎接更高层次的学习。随着教育的发展,统一高考和招生的弊端日益显露。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给高考改革带来一定的活力,但是高校自主招生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也正原因如此,公众才会对高校自主招生存在诸多质疑。

二、高校自主招生摆脱困境的对策

近几年,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这对高考制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高校自主招生不但担负着我国考试制度改革积累经验、探索道路的历史使命,而且担负着促进素质教育和不拘一格选人才的重任。然而,公众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的质疑,这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想消除公众对自主招生的质疑,就必须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

1.加强高校民主管理,实行透明化操作。

高校应建立健全自主招生的组织机构和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程序。高校的招生录取是一项非常认真严肃的事业,关系到学生、中学、高校、政府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面人的利益[3]。在自主招生选拔录取的工作中,高校应该向全社会公开自主招生的整个过程,这样能使自主招生的过程处于公开、透明状态中。如果高校自主招生没有透明化的操作,可能大多数人仍然会更愿意相信以高考分数作为录取的标准。另外,高校自主招生的不透明,可能会给有“暗箱操作”想法的人方便,出现腐败的现象。因此,自主招生的标准、规则、程序一定要公开,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只有这样,录取才能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合理。

2.建立公平与诚信制度,创造良好的招生环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的差距仍然很大。高校在自主招生的过程中,考虑的生源大都是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生,有的甚至只有重点中学的学生才有资格去申请参加自主考试,这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有些优秀的学生因经济条件不好,不得不放弃参加自主招生。因此,高校应该考虑给那些贫困学生在经济上提供一定的帮助,让他们能享受自主招生带来的好处。同时,高校应该建立诚信制度,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使中学推荐的学生是名副其实的优秀生或有特长的学生。对那些弄虚作假的中学采取取消推荐自主招生资格的惩罚,而对滥竽充数的学生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处罚。

3.建立明确的法律或法规,加大自主招生监管力度。

当以往“清晰的分数选拔”变成“相对模糊的面试选拔”后,高校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保证制度的公平与公正,确保招生部门不滋生腐败,是确保自主招生能够稳步健康推进的重要前提。从理论上讲,自主招生可以保证高校选拔到优质生源,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偏才、怪才因高考发挥失常而名落孙山。但由于自主招生的标准是“不唯分数”的综合指标,实际上降低了分数在招生录取中的决定性作用,制定规则的权力向哪部分人倾斜,哪部分人就会大大受益,教育公平问题势必就会更加突出。正如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所言,恢复高校自和腐败的增加必然是一个共生的过程。在长期缺乏自主和自律的情况下,高校很有可能出现招生腐败。学校内部没有形成健全的民主管理体制,社会监督机制也还不完善,在现有体制和诚信环境中,确实很难从根源上杜绝招生腐败。因此,要保证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仅依靠高校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是不够的,应该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由政府、社会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途径的监督机构,进一步规范。

4.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设想。

目前的自主招生改革没有完全达到改革的目的,而且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进一步改革和进行政策调整。

(1)自主招生改革的价值目标。我国高考和招生改革的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应是:人人有机会,获得机会靠个人。这就是说高等教育和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对所有人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但每个人要把机会变成现实只能靠自己的努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就意味着高等教育向所有人开放,不分出身和地位,无论阶级、肤色、民族、性别、年龄,但接受高等教育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学力,即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和能力。高考和招生改革必须坚持这一价值理想和基本原则。

(2)制度设计。根据这一价值目标,并针对目前招生考试制度和实践中的问题,我们设想了两个自主招生改革方案:一是一步到位,对现行的高考和招生制度进行整体改革,建构一个理想的考试和招生制度;二是保持现行的高考和统招制度架构,只对现有的自主招生制度进行完善。这两个方案的制度设计是一样的,即统一考试,自主招生。

所谓统一考试就是: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分。只有统一考试才能提供一个共同的标准衡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所有人都是公平和客观的,而且统一考试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减轻考生、中学、大学的负担,节约社会成本,提高考试效率,更重要的是能保证考试的质量,有利于宏观调控考试,并能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教育质量的比较,提高效率和信度。考试不应多元化,多元化的考试无法进行比较,没有共同的客观标准,容易导致不公平。统一考试下的科目、内容、考试的性质可以多样,但也不可太多,以十几门为宜,这样可以全面衡量和评价学生。统一考试可每年实施两次,为大学、中学和考生提供多一次机会。

自主招生表现在两方面:在考试上,设置多种考试科目,有的科目可设两类或三类卷,也可设不同性质的考试,而各大学有选择考试科目和类型的自,自己本校招生的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统一考试的实施机构分别向考生和所报考大学报告分数,以及分析报告。在招生上,高校可自主设立分数线,甚至可以要求单科成绩;更可以将统一考试作为资格要求,划定某一基准,在基准成绩之上的学生都可自主申请,高校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免面试,或要求面试。

两个方案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全国统一考试,后者是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联合组织考试,但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的考试因为另有高考,而高考考查学科知识,因此自主考试可以是能力测试,重点考查学生的学术倾向,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论何种设计,其目的都是希望能全面测评学生,最终都要有利于大学选拔多样化有特色的创造性人才。高校招生可根据学校性质、人才培养目标、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科技发展要求来确定自己选拔人才的标准,择优录取符合自己标准的学生,并可在面试时,再对学生进行特定的评价,这不但有利于大学选拔符合自己办学目标的人才,而且可以让不同系科专业挑选到有专长的学生,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综上所述,虽然人们对高校自主招生有着种种困惑,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新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曲折的。高校自主招生的这条路必定会布满荆棘和障碍,还可能出现与先前预期相反的结果,高校必须正确地处理改革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篇6

1.军事类院校志愿

考生填报军队院校,要注意招生院校的相关要求。军队院校仅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专业分为一类专业、二类专业,一类专业原则上参照特殊类型资格考生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录取新生,二类专业在普通本科批次控制分数线以上录取新生。军队院校招生专业又分为指挥类和非指挥类,指挥类专业主要为部队基层单位培养指挥军官,非指挥类专业主要为军队院校、科研单位及部队的技术岗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强、善于沟通的考生比较适合报考指挥类专业。

填报志愿工作结束后,军队院校根据本市普通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提前本科录取院校第一院校志愿考生填报情况,按招生院校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分文理、分男女、分指挥类和非指挥类,确定面试军检分数范围。

2.公安类院校志愿

公安院校对报考考生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如年龄一般不超过22周岁,仅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须参加公安院校组织的考察、面试、体检和体能测评。

高职(专科)提前批次的公安类院校,因工作需要,须与提前本科批志愿同时填报。公安院校根据本市普通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提前本科录取院校第一院校志愿考生填报情况,按招生院校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分文、理和男、女分别确定面试、体检分数范围。

3.航海类等其他院校志愿

提前本科录取院校中,除军队、公安院校外,大部分招生院校都明确规定了招生专业对考生的特殊要求。如航海类专业不招收色盲(弱)考生,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专业对考生的身高、双眼裸眼视力都有具体要求。请考生认真参阅招生院校公布的章程,根据自身条件选报志愿。

二、填报天津市公费师范生需注意的问题

天津市公费师范生是指本市在天津师范大学招收的公费师范生,由市财政承担其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入学后须签订《天津市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由天津师范大学按照天津市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进行教育培养,在校学习期间和毕业后须按照有关协议约定,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天津师范大学今年首次在津招收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为汉语言文学和学前教育,每个专业各招收30人。天津市公费师范生仅限参加本市滨海新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蓟州区组织的就业双选会,确定毕业后接收区;各接收区负责落实天津市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任教学校和岗位。

一般回接收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6年。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由学校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在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期间仍然享受派出学校原工资福利待遇。要严格履行协议,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须退还已享受的公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违约情况记入诚信档案。

天津市公费师范生因生病、应征入伍等原因不能履行协议的,须提出中止协议申请,经区教育行政部门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暂缓履约。待情况允许后,经区教育行政部门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实后,可继续履行协议,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按照专项招聘程序落实任教学校和岗位。因身体原因需终止协议的,按协议约定解除协议。

除特殊原因办理休学无法正常毕业等情形以外,未按规定时间取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按违约处理。

三、填报天津市“农村专项计划”批次录取院校志愿需注意的问题

天津市“农村专项计划”批次录取院校为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5所市属院校的部分本科适农涉农专业。仅限具有宁河区、武清区、静海区、宝坻区和蓟州区高中三年学籍和我市户籍制度改革前的农村户籍,并且在宁河区、武清区、静海区、宝坻区和蓟州区报名参加当年我市普通高考的考生填报。

四、填报普通本科批次A阶段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志愿需注意的问题

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试点招生院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

高水平艺术团考生是指符合试点高等学校年度招生规定确定的报考条件,具有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特长,并经试点招生院校测试合格的考生。

高水平运动队考生是指符合试点高等学校年度招生规定确定的报考条件,具有体育特长,并经试点招生院校测试合格的考生。

报考普通本科批次A阶段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志愿的考生,须参加相应高校的考核并合格,且经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示无异议。报考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的考生须达到特殊类型资格考生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否则,填报的志愿无效。

五、填报艺术类院校(专业)志愿需注意的问题

1.报考艺术类美术与设计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不含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舞蹈学类专业的考生,须参加艺术类市级专业统考且成绩合格(若招生院校组织校考,则市级专业统考成绩合格的考生还须校考成绩合格);报考艺术类其他专业的考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且成绩合格。否则,填报的志愿无效。

2.报考艺术类本科批次自划线阶段、艺术类本科批次校考阶段和艺术类高职(专科)批次校考阶段的考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成绩、文化成绩和招生院校(专业)的录取规则选择院校志愿。不同的招生院校(专业)录取规则不尽相同,例如,有些招生院校(专业)实行按照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相加后综合排名,择优录取的规则;有些招生院校(专业)实行文化成绩上线按专业成绩排名,择优录取的规则;还有一些招生院校(专业)对单科文化成绩划定最低分数线等。

3.报考艺术类本科批次统考阶段和艺术类高职(专科)批次统考阶段的考生,须参加全市组织的市级统考专业考试,并且成绩合格。美术与设计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不含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学类考生按照综合分进行排序。综合分折算方法:

美术与设计学类综合分=文化总分×40%+专业统考成绩×2.5×60%;

戏剧与影视学类综合分=文化总分+专业统考成绩×3.75;

舞蹈学类综合分=市级统考专业成绩。

计算机根据平行志愿投档规则进行投档。已投档考生由招生院校依据本校艺术类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择优录取。

六、填报体育院校(专业)志愿需注意的问题

1.填报体育院校(专业)志愿的考生必须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体育类专业考试,并且成绩合格。体育类考生按照综合分进行排序(综合分折算方法:体育综合分=文化总分+体育专业统考成绩)。

没有参加体育类专业考试的考生,其填报的体育院校(专业)志愿为无效志愿。

2.各招生院校对考生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考生须认真阅读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

七、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兼报普通类院校志愿需注意的问题

艺术类本科专业、体育类本科专业录取工作,安排在普通高校本科批次A阶段院校录取前进行;艺术类高职专业、体育类高职专业录取工作,安排在普通本科批次B阶段录取结束后、高职(专科)批次录取院校前进行。

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可以兼报除提前本科、天津市“农村专项计划”、高职(专科)提前录取批次外的其他普通院校,其填报办法与报考普通高等院校的考生相同。

八、报考香港、澳门高校考生需注意的问题

今年,香港大学等14所香港高校、澳门大学等6所澳门高校继续在津招收本科生。

1.招生院校

经教育部批准,在津安排招生的14所香港高校为: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岭南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树仁大学、(香港)珠海学院、香港恒生大学、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6所澳门高校为: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旅游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澳门镜湖护理学院。

2.录取安排

(1)高考成绩公布后,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树仁大学、(香港)珠海学院、香港恒生大学、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12所香港高校将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和对考生的面试成绩进行录取。按照教育部规定,以上12所香港高校录取工作须于7月7日前结束;已被香港大学等12所香港高校录取并经本人确认同意就读上述高校的考生,不能再被其他内地在津招生高校(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录取。如考生未被香港大学等12所香港高校录取,仍可参加内地在津招生高校(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录取。

(2)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我市提前本科批次录取,2所香港高校均对考生的外语成绩提出具体要求,请考生认真阅读学校的招生章程。如考生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录取,不能再参加其他在津招生高校的录取。

(3)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城市大学、旅游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澳门镜湖护理学院采取单独录取的办法,与其他在津招生高校的录取互不影响,而是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机会。考生如被内地高校或香港高校录取,仍可参加澳门高校的录取;如考生被澳门高校录取,还可参加内地高校的录取。8月份,澳门高校向被录取的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考生如同时获得澳门高校及内地高校或香港高校的录取通知,可以自行决定在澳门或内地(或香港)高校就读。

3.录取后如何办理手续

凡被香港、澳门高校录取的新生,凭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及本人身份证、户口本、香港入境事务处签发的进入许可文件或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签发的确认录取证明书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赴香港、澳门手续。

学生在香港、澳门学习期间,其内地户口不予注销。香港、澳门高校一般不需要学生的个人档案,考生可以向报名所在单位咨询本人档案存放事宜。

内地学生在香港、澳门高校学业期满,获得高等学校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内地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承认。

九、放弃志愿需要注意的要求

根据我市有关文件规定,考生志愿一经确认以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更改。考生在填报志愿后但未被录取前,如申请放弃提前本科院校志愿或天津市“农村专项计划”院校志愿,只能参加普通本科批次B阶段及以下批次的录取;申请放弃本科批次院校志愿,只能参加高职(专科)批次的录取。

篇7

报名后的纠结

回忆起当初朱猛报名参加北师大自主招生的情形,朱立新说,其实那是个“美丽的误会”。2011年12月一天上班的路上,他忽然接到朱猛的班主任也是他高中同学的电话:“告诉你一件好事,学校推荐朱猛参加北京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了!”“是吗?那我得好好谢谢你!”朱猛并不算洮南一中成绩最拔尖的学生,这次获得自主招生的名额,朱立新以为是老同学帮了大忙,赶紧表示谢意。不料老同学说:“谢我什么,是学校指定推荐的朱猛。”

既然获得了资格,接下来就要准备各种手续了,这一工作便落到了朱立新的手中。原本他只是听说过自主招生,但不是特别了解,于是在准备期间便认真研究了一下,还听到了一些关于自主招生的“小道消息”。比如他了解道,学校推荐了两名平时成绩更“保险”的学生分别参加“北约”和“华约”的自主招生考试,角逐清华、北大,而让朱猛与另外两个文科生角逐北师大。朱猛和其中一个文科生被推荐报名的是北师大“攀登计划”,所以专业固定,没有选择性,只要通过北师大和吉林省教委的审查、公示,即可直接参加第二年3月北师大自主招生的文化课考试、多项能力测试和面试,省了去长春初试的环节。接下来的时间,朱立新和儿子便开始忙北师大报名的各种手续。

当时,网上有这样一个说法:“北师大一类

的重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几乎是大城市重点高中学

生垄断表演的舞台,中小城市中学的孩子见识少,缺乏锻炼机会,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之前,洮南一中每年也都有学生参加自主招生,但从来没有考上过,很多老师私下里都说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纯属浪费时间。于是,朱立新和妻子便开始纠结:朱猛高中三年来,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只有一次低于600分,考上一个好大学应该不成问题;现在,朱猛一旦通过审查、公示,就要在高三复习最紧张的3月份去北京参加一场几乎没有任何希望的考试,要耽误一个星期左右最宝贵时间!所以他们反而希望出点意外,通不过审查。

1月中旬,朱猛的审查公示通过了。朱立新仍很犹豫,他甚至曾想试着和班主任商量,找个感冒之类的借口,不去北京了。结果这个想法首先遭到朱猛的坚决反对,“当初可以不接受推荐,现在难道要白白浪费学校的指标,牺牲别人的机会?”朱猛想要争取一下,哪怕只是看看北京也好。于是朱立新夫妻一商量,孩子愿意去就去吧,就当是一次增长见识、激励勇气的机会。

为了不耽误太多的课,也为了能赶上面试当天晚上的回程火车,朱立新特意给北师大招办老师打了个电话,说高三复习很紧张,洮南和北京之间路程很远,来回路上要用四天时间,车次又少,询问能不能把儿子面试的时间安排得早一点。老师说可以考虑,但要发一份申请传真,北师大要备案。朱立新就及时发了一份申请传真。

亮剑北京

在真正的自主招生考试前,朱猛仍像平常一样学习、复习,没有做准备,更没有进行专项复习。因为一方面要全力迎战高考,另一方面,觉得参加自主招生这样带点拔高性质的考试,还是要靠平时积累。特别是洮南一中的老师也反对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训练,认为效果不大,而且会耽误高考。

3月1日,朱猛放学后,晚上9点56分,才和朱立新踏上去北京的列车。朱立新在卧铺一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相对于父亲的紧张,朱猛却很快进入梦乡――也难怪,高三下学期以来他一直高度紧张,难得尽情大睡一场,而不用担心第二天早晨几点起床。

第二天下午3点,朱立新和朱猛下了火车,打的直奔北京师范大学。考场在北师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7号教学楼,他们到达的时候,楼前已经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家长。看完考场,他们遇到了洮南一中同样参加“攀登计划”的文科同学和家长,她们前一天到达,提醒他们北师大附近的旅馆恐怕已经没有房间了。等朱立新带着朱猛去找安身之所的时候发现果然如此,他们费了许多周折才在朱立新一位北师大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一家需要步行半个多小时才能赶到考场的旅馆。吃完晚饭,朱立新催促朱猛关上电视休息,而他则准备第二天应该带的东西,把手机闹铃调到了6点10分。朱立新回忆那天晚上,朱猛很快便传来轻轻的鼾声,

而他自己却怎么也睡不着,又不敢辗转翻身,分外清醒。透过窗帘,他看了北京一晚上灯火,无眠。

考试当天,父子两人早早爬起来,6点45分出门,走了很远才打到出租车,7点10分从西门进入北师大,朱立新给朱猛买了一份量很大的早点。赶到考场时已经7点25分了,楼前聚集了不少考生和家长。这时,学生们便陆陆续续进入考场。

2012年3月初的北京,连续几个阴天,寒风刺骨。学生们开考了,家长们则围在楼前,翘首仰望,久久才陆续离去。在儿子考试的时间段,朱立新坐在北师大的报告厅里,听了一场文科自主招生介绍会。10点的“中场休息”,家长们不约而同地又汇聚到考场楼前。朱猛出来后,朱立新只是问他冷不冷,需不需要什么。朱猛回答说不需要,又笑着走回了考场。

由于2012年自主招生考试科目还没有精简,因此要考全天,其中上午的考试12点半结束,下午1点半继续考――2013年自主招生笔试只考半天,并且考试是在3月中旬,天气已经变暖,相形而言,家长和学生则不必再吃那么多“苦头”了。下午考试期间,朱立新又去听了另一场理科自主招生考试介绍会。4点半,朱猛结束了考试,他们简单吃了晚饭,然后准备晚上8点开始的多项能力测试。夜晚的等待十分漫长,朱立新在寒风中等了一阵,朱猛才出来。然后,北师大老师统一公布了第二天上午面试的次序和时间。朱猛是理科第一批第一组,每组6个人,同组个人面试次序当场抓阄。朱立新知道那份申请起作用了,但这时又不由得担心面试的次序太靠前,朱猛的压力会不会太大?

晚上,朱立新提示朱猛面试时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比如如何从容出场,回答问题的语速要慢,声音要响亮,要注意条理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第二天早上,他们到达考场楼前,发现只有头几批面试的学生和家长,显得比前一天更冷。半个多小时后朱猛就出来了,看看时间还早,朱立新便决定带他到清华园参观一下。在水木清华,朱猛很兴奋,常常跑得把朱爸爸落很远。等到看着北京的高楼大厦渐渐远离了火车,朱猛把脸从窗外转向朱立新说:“爸,我喜欢北京,我要考到北京来。”

喜进北师大

对那场考试,记者询问朱猛还记不记得笔试的题目,朱猛笑着摇摇头:“时间这么长了,笔试的具体题目不记得了。但是数学题很深,面很广。”他回忆当时自己对语文、数学比较满意,尤其是数学,出来时很高兴,也很平静,而很多其他同学出来时都叫题目太难。

尽管对笔试印象不深了,但朱猛还记得一些多项能力测试的题目和面试题。比如多项能力测试有这样一道题:

某成人领邻居9岁的孩子去郊外山区野游,孩子走失,成人在找孩子的途中接到电话,回城里办事,结果第二天发现孩子被老虎咬死。对这个成人的过错分析有四个选项:1.见死不救;2.意外事故;3.过失杀人;4.故意杀人。

朱猛选择了答案“过失杀人”。显然,类似这样题目的答案不是从课本上能学到的,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法律常识是无法正确回答的,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虽然2013年以来,自主招生更加强调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但是在面试环节中,依然有不少考察综合素质的问题。在多项能力测试中,注重平时积累的朱猛发挥较好,从满分130分中得到了100多分。

朱猛回忆面试的情形,当时面试小组有一道共答题是:“你赞不赞成文理分科,为什么?”朱猛在与同伴协商准备时,提议回答赞成,因为答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理由充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严密,避免与多数组别回答雷同而降分。回答时,他自告奋勇第一个发言,回答说:“第一,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积累知识越来越多,文理分科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第二,样样通就是样样松,对大多数人来说把时间花费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是种浪费,学生有必要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第三,从某个角度来讲,通才教育对大城市的学生有利,文理分科则为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创造了一定的制胜机会,缓解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还有一道题:“你是什么性格的人,别人怎么评价你,你怎么看待别人的评价?”这样的问题侧重于能力测试和心理健康,朱猛的回答这里就先略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回答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顺利地答好这类看似简单实则回答起来有一定难度的题目。

最终,在面试满分的270分中,朱猛得到了243分。在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60个学生中,折合成综合分数是这样的:有10名学生加40分;15名学生加35分;其余的学生加30分。朱猛得到35分加分后,洮南一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总结这件事说:当初推荐朱猛太对了。

在当年的3月,朱立新从北师大官网上查到朱猛通过了自主招生,并享受35分的优惠政策。然而,让朱立新哭笑不得的是,朱猛虽然通过了自主招生,高考却出现了插曲。从北京回来后,朱猛觉得自己发挥得还可以,心情很好,第二天参加考试就考了年组第二,后几次考试成绩也都挺好,再加上通过了自主招生,不免有点骄傲,高考却来了个大转折,发挥失常,只拿到595分。当年北师大在吉林省的录取最低分数线是617分,如果没有自主招生的加分,朱猛上北师大是根本无望的。9月,借助自主招生的成功,朱猛顺利地开始了在北师大天文系的大学生活。

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朱猛上大学一个月后告诉朱立新,北师大天文系最终录取的21名理科同学中,只有他一人是来自县级市,其余同学都来自直辖市或省会。

朱猛的成功是不是偶然呢?当然不是。虽然不是学校里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但朱猛有自己的优势。他喜欢理科,数学、物理、生物的学习不在话下,同时文科也学得不错,特别是对地理非常感兴趣,分科的时候,地理老师还说他不学文科可惜了。朱猛从小爱好画画、滑旱冰、打篮球,也像别的孩子一样喜欢看动画片,特别是和逻辑推理相关的《名侦探柯南》。天生开朗的他喜欢表演节目,曾演过戴胡子拄拐杖的归国老华侨。这些爱好不像学科学习能给他带来直接回报,但课外的非常经历确实给了朱猛很多的鼓舞,比如他画国画、滑旱冰等都获得过奖励。朱猛还有一点十分幸运,就是他高中期间,每周必玩一两个小时的游戏,而作为父亲的朱立新绝不会像有些家长一样横眉怒对。在公益活动方面,朱猛还时常组织同学去敬老院参加志愿服务等。可见,朱猛在高中的收获绝不仅仅是学科成绩。

篇8

随着我国高考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如何开展自主招生、高校生源竞争、综合选拔机制、法规制度建设等研究,如何使学校作为招生主体在今后招生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目前新课程改革、多元化考试评价体系和多样化选拔录取制度是我国高考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特点是高考录取以统一考试为主,与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评价、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突出了高校选才的主体性。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正逐步实行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逐步建立“三位一体”等多元化考试评价选拔体系。所谓的“三位一体”是指建立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选拔适合高校培养目标的学生,有利于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以浙江省为例,2009年开始实行新课改高考,同时开始建立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高考)“三位一体”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由于高考改革涉及面广,浙江省分阶段推进,2009年、2010年浙江省高校招生录取基本还是按照高考总分进行。2011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高考招生在浙江省内部分高校开始试点,2012年逐步在浙江省内高校进行推广。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其实质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更大程度保证高考选拔的公平、公正、公开,更大限度地满足考生和高校自主选择权,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校发展。在现行的高考选拔体制下,高校招生自还是十分有限,高校招生部门对新课改下的高考改革参与性不高,对其主体性影响研究还比较匮乏,对其相关政策了解也一知半解。对于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对高校招生主体性影响谈及比较少。可以预见随着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地逐步建立、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必将对高校招生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素质教育

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课程标准的原则,以各学科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以科学、公平、准确、规范为目标,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可见,高中课程评价和高考只要真正实现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考查,并以此来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对高校招生工作来说,深化完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招生制度试点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新课改高考方案的深入落实。对于高校可持续发展来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高校招生工作必须尽快适应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自主招生

高校招生的主体性是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突出高校招生主体性是素质教育、自主招生、生源竞争等迫切需要。强化高校招生主体性能突出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性、科学性、公平性,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又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全国统一的高考模式,在文科、理科两大类和艺术、体育两小类的框架内,所有的招生学校不管其培养模式是否有差异,均实行统一的考试科目。高校的招生自很难得到实现,随着高考投档比例的缩小(有些高校采取1∶1投档)以及远程网上录取的应用,高校招生工作几乎没有自,只要下载电子档案按程序操作就够了。在高中新课改的基础上,高考将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高考模式,其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高等学校招收适合自己培养目标的新生,让适合的人通过合适的考试接受适合自身的教育。

三、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生源竞争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随着高校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招生环节中的竞争是高校之间竞争的重要内容和体现之一。应该说高校间的生源竞争,既是高校办学自的重要体现,也是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如何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报考成为高校招生工作的重点,因为生源质量决定着高校教学工作的起点,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2003年,部分高校开始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国内名校间自主考试有三大联考阵营,实实在在形成“三国杀”。以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人大等7校组织的“华约”,以北京大学、复旦、港大等13校组成的“北约”,以及北京理工、同济、哈工大等9校组成的“卓越同盟”。

近几年,港澳名校也加入内地高校生源竞争中,这种竞争已经成为国内高校经受国际化冲击的一次有益“热身”。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改革的深入,国内高校面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因此,用一种历史、发展的眼光看,港校与内地名校之间、内地各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将更多体现在高校综合实力的竞争以及高校品牌特色的竞争。

四、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自我约束

目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范围还十分有限,学校范围有限定、选拔标准有限定,其最根本原因在于监督体制不够完备,有人认为自主招生可能助长高校招生腐败现象的发生,不利于诚信教育的开展。这样的担心可以理解,改革难免出现问题,改革本来就有一个渐进完备的过程。因此,对于自主招生,高校必须要有一套保障制度,包括方案的制定、实施以及监管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此过分担忧大可不必,因为高校虽然拥有招生的自,可以按照各自的培养目标来制定录取标准,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学校不敢也不愿意做出有损于自己的事情。否则,高校就会面临法律法规的追究以及道德的谴责,学校的办学声誉更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考改革必将稳步向前推进,既然是“改革”,无论其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有人认为名校联合考试只不过是“圈地选羊”,不但加剧了生源竞争,而且可能演变成“小高考”,加重学生的负担;“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入选的中学,都是各地的重点中学,无法惠及农村普通中学,无助于教育公平地推进,基于以上考虑,2011年,清华大学在自主招生中推出A计划和B计划,推出专门针对欠发达地区考生的试点方案。可以看出高校招生工作在逐步完善中,高校招生工作改革推进同样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参考文献】

[1]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杨学为.中国高考史述论[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社,2007.

[3]胡建华.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

[4]徐涌金.大学生素质教育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统独之争[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A).

篇9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招生基本上都是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由国家统一计划、组织和实施,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考制度本身的缺陷也日益显露,使得许多高考偏科的学生或者平时成绩一直都很优秀而高考却落榜的学生无法进入高校深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给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一、自主招生的含义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自主招生是高校在教育部及其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下,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从自身教育教学资源的条件出发,独立自主地拟订招生计划和组织选拔录取的招生制度。

自主招生与统一高考不同,不是以高考分数为唯一参照的招生录取制度。高校可以录取那些文体特长生;优秀学生干部;在几个学科大赛中获得奖励者;在科技创新、文学等方面具有突出特长的学生,甚至在某方面特别突出的“偏才”或“奇才”。这些偏科的学生如果参加全国统考,肯定会被高校拒之门外。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体现出“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科学人才观。另外,高校自主招生相比全国统一高考,它还具有其他的优势:① 降低分数线录取。② 提供一个互相了解的平台。③ 自主招生在时间上安排合理。④ 创新能力。⑤ 招生范围扩大,实行双向选择。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给高考改革带来一定的活力,但是高校自主招生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也正是这样,公众才会对高校自主招生存在质疑。

二、公众对高校自主招生存在质疑

自从2003年自主招生开始,公众对该政策的出台就一直议论纷纷。尽管高校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缺憾,为许多考生提供了更多进入大学的机会,但是高校在招生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能出现诸多腐败与不公平问题,公众对高校在招生的过程中是否能真正做到公正、公平、诚信和择优录取提出了质疑。

(一)高校自主招生在权钱交易上存在质疑

比如说,有些高校教师利用自主招生的机会,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招收一些平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还有些高校教师为了自己的前途,利用自主招生的机会巴结一些领导,招收一些领导的儿女进入高校学习,以换取自己职位的升迁。那些真正需要借助高校自主招生这个平台而进入高校深造的学生却被无情的拒之门外。

(二)高校自主招生在公平与诚信上存在质疑

在地区差异上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如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学生占的比重远远大于农村和偏远地区学生的比重。在自主招生的过程中,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容易滋生腐败、弄虚作假的现象,学生、中学、高校都容易发生诚信危机。此外,有些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发生“另攀高枝”的现象。

(三)高校自主招生在生源上存在质疑

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高校都希望能招收到优秀生源。许多高校不仅面向全国招收高三的优秀学生,而且还把目光聚集到高一、高二的优秀学生身上。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原本是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但现在却演变成了争抢优秀生源的大战。高校出台这样变味的自主招生政策,不但会造成高校间的恶性竞争,而且还会给高中教学、学生家长增添繁重的学业和经济负担。

三、我市高职自主招生形式

天津市自2009年开始实行部分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天津市首批12所高职院校参加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分别是: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试行自主招生试点由院校自主规定报考资格,自主组织专业考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目的是为了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适合高职院校培养需要,适合学生成才发展的选拔模式。自主考试分为:综合能力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两部分,考生须取得本年度普通高考报名资格,同时符合试点招生院校相关规定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自愿参加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报名参加考试。院校方面:制定自主招生的章程,其主要内容包括:院校全称,办学校址,专业情况,各专业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具体要求,身体健康状况要求,专业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入学标准,录取办法,照顾政策要求,学费标准,咨询渠道等。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制定本学院的工作方案、工作时间进度表、安全保密承诺书等一系列说明材料。

例1:学院工作方案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自主招生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监督,院校自主的原则

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天津市招生考试院关于自主招生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深刻领会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本次自主招生工作。

2、坚持依法治招,公平公开的原则

要一丝不苟的执行《招生章程》中的各项条款,向社会公开一切需要公开的程序,真正体现招考的公平、透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3、坚持分工负责,集体领导的原则

要建立高效严密的组织机构,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安排部署周密的工作计划,健全严谨的安全保密措施,落实行之有效的组织纪律。

(二)建立学院自主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学院建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纪检领导、主管教学和招生领导组成的招生领导小组,下设四个自主招生工作小组,具体任务分工及职责如下:

1、试卷命题组:

主要任务:负责自主招生考试的《专业技能考试大纲》的制定,负责考试命题库(试卷)建立。

主要负责人(系主任担任2、考务组:

主要任务:负责自主招生考试试卷的印制、保密管理。负责考试场地的布置以及监考人员的安排。

主要负责人(教务处主任担任):

3、评卷组:

主要任务:负责组织自主招生考试试卷的阅卷工作。

主要负责人(系主任担任):

4、录检组:

主要任务:负责考生资质的审核、校内接待、宣传资料的组织印刷发放。按照《招生章程》中的录取原则组织录取工作。负责与招生考试院协调录取数据信息、向社会及考生公布成绩和录取结果、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等。

主要负责人(招办主任担任):

另外,日常与上级部门(考试院、教委)业务联系由招办负责;领取接送试卷由教务处和招办负责。

(三)建立安全保密制度,确保自主招生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学院要求,凡是参与本次自主招生工作的人员,都要向学院签署“安全保密承诺书”,确保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

例2:考试大纲

天津市自主招生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素质 考试大纲

(一)自主招生专业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设置共个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报考两个志愿专业。

本次考试是面向报考我院八个自主招生专业的考生进行的专业基础技能测试。主要考核考生对相关专业理论基础的掌握程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专业操作技能的熟悉程度。选拔出具有专业学习潜能、毕业后能从事相关岗位的普通高校合格新生。

(二)考试项目及主要形式

本次考试采取面试与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其中面试考试满分为60分,操作考试满分为90分,总分为150分。考生除必须参加面试考试外,还应根据自己报考的第一志愿专业,参加一项专业素质考试。(见表1)

四、高校自主招生摆脱困境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民主管理,实行透明化操作高校应建立健全自主招生的组织机构和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的程序。高校的招生录取是一项非常认真严肃的事业,关系到学生、中学、高校、政府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面人的利益,在自主招生选拔录取的工作中,高校应该向全社会公开自主招生的整个过程,这样能使自主招生的过程处于公开、透明状态中。

(二)建立公平与诚信制度,创造良好的招生环境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的差距仍然很大。高校在自主招生的过程中,考虑的生源大都是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生,有的甚至只有重点中学的学生才有资格去申请参加自主考试,这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有些优秀的学生因经济条件不好,不得不放弃参加自主招生。因此,高校应该考虑给那些贫困学生在经济上提供一定的帮助,让他们也能享受自主招生带来的好处。同时,高校应该建立诚信制度,加强中学以及学生的诚信教育,使中学推荐的学生是名符其实的优秀生或有特长的学生。对那些弄虚作假的中学采取取消推荐自主招生资格的惩罚,而对滥竽充数的学生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处罚。

(三)建立明确的法律或法规,依法自主招生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的自主招生也不能是随心所欲的,想招什么样的学生就招什么样的学生。政府应该建立相关法律或法规,规范高校的自主招生,尤其是对扰乱正常的中学教学秩序的做法要严格取缔。

(四)学校的自主招生接受社会监督,高校对招生方式有选择权

自主招生程序首先由高校招生简章,学生报名申请,高校组织考核,制定考试方式,学生参加高考,成绩达到所报学校录取规定便被录取。

综上所述,虽然人们对高校自主招生有着种种困惑,高校在自主招生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个新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高校自主招生的这条路必定会布满荆棘和障碍,还可能出现与先前预期相反的结果,但是高校只有正确地处理改革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参考资料:

[1]唐滢.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6.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031-03

一、高校自主招生的背景

“高考不仅是一项教育制度,还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高考是影响千家万户的一项公共教育政策”。长期以来,高考制度改革一直倍受关注。田建荣认为,“今后仍实行大一统的国家高考或纯粹让各高校实行自主招生考试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只有坚持在统一高考基础上走多元化大学入学之路,我国高考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与光明的前景”。为满足这一需求,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2003年,教育部开启了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生的“破冰之旅”,首次批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该政策是区别统一高考之外的高校另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现状。

江苏省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实行自主招生改革的省份之一,2001年起即有三所高校在省内进行了自主招生试点。经过十多年发展,在江苏省进行自主招生的院校数量逐渐增加,已由2003年的22所扩大为2014年的79所;此外,还有11所省属高校在省内进行自主招生试点改革。与此相伴随的是,自主招生的规模也在逐年增长并趋于稳定,从最初的几百人扩展到近年来的3000人左右。

二、江苏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历史

(一)起步阶段(2001~2002年)

2001年,江苏省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等若干问题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三所重点高校宣布参加试点,正式拉开了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帷幕。三所院校的试点规则基本一致,即在本一省控线上,对于奥赛获奖、单科特别优秀、有发明创造潜能、有体育艺术特长、一志愿高分落榜的考生,不受1:1.2调档比例的限制,试点高校可按照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自主提出调档比例,择优录取。2002年,参加试点的高校增至6所。

起步、探索阶段的试点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反响,为高校拓宽了选拔人才的渠道,促进中学进一步端正办学思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积累经验,对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扩展阶段(2003~2007年)

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在全国确定进行自主招生试点,并宣布了参与试点工作的22所高校名单。根据要求,人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与招生高校同批次考生同时投档,招生计划单独公布,单独录取。2004年,教育部将扩大了试点高校范围,从22所扩大至28所,并首次允许考生通过自荐报考院校。2005年,进一步扩大试点高校范围到42所。2006年,试点高校达到53所,同时,为减少生源流失,提高自主招生效率,江苏首次提出自主选拔入选考生在高考前填报自主选拔录取志愿的要求,规定每个考生只能填报一所试点院校志愿。高考结束后,对高考总分达到第一批省控线的考生,按其填报的志愿,在本一批次批量投档前,先行向有关高校投档,由高校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2007年,试点高校增至59所,同时部分高校在优惠幅度上有较大提高。

通过扩大试点院校范围,原本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全国统一高校招生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并逐渐适应世界高等教育管理地方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原则的基础上,为逐步探索建立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新型招生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深化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已达76所。根据江苏省有关文件规定,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满三年、管理规范严格的高校,可申请在本一线下一定范围内破格录取少数特别优秀的考生。2009年,已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满三年的“985工程”的高校,可对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或在试点高校组织的测试中综合排名位居前列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入选考生自行确定高考成绩的要求。2010、2011年,试点院校数量升至80所。从2012年起,根据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新增南京师范大学等省属高校在江苏省内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着力构建高校的综合评价体系,力求在特殊人才选拔机制上有所创新,在推荐录取和破格录取上有所突破,对特别优秀的少数考生,文化要求放宽到本科第二批省控线上,自主招生改革已发展到深水区。

三、江苏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伴随着自主招生的快速发展,其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自主招生过程中各种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使得这项改革呈现以下问题。

(一)高校选拔学生的自主性仍受高考制约

自主招生制度是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试运行”状态,虽然名曰“自主”,但实际上并不能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录取学生。近几年,江苏省自主招生制度规定,考生在参加试点高校组织的测试通过后,根据考生不同的测试成绩,分别给予相应的录取优惠;通过自主选拔测试的考生,还须参加高考,只有成绩达到试点学校的规定要求时才能录取,自主招生再度回归分数线的问题,说明高校仅有限制性的自。以2011年江苏省为例,在高考前被高校确定为自主招生对象的考生共有3415人,最终被所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录取的考生为2125人,其中,因未达试点学校规定的分数线而未被录取的考生有1290人,占所有自主招生对象的37.8%。这一数据显示,高校着意自主选拔培养的考生仍然存在流失的可能性,而造成这种可能性的,除了考生个人意愿之外,统一考试的形式是最大的羁绊。

(二)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

由于高校在制定自主招生政策时受政府影响,加上“以高考成绩选拔人才”的巨大习惯,许多高校在人才选拔方面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个别高校即使对自身特色和人才需求有明确定位,但在面临大量个性特别的学生时,若无硬性的高考成绩作为指标,仍然面临怎样制定和把握软性指标的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将学校的自身定位,落实到每一个考生的考核方式和录取标准中,在时间仓促和经验匮乏的当下,是始终牵制自主招生制度发展的大难题。

因此,大多数高校对自主招生对象的资格要求和选拔标准都是“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而且测评设计的内容和程序也基本一致,甚至与统一考试无甚差别,“唯成绩论”的趋势十分明显。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名噪一时的“北大实名推荐制”实际上也形同虚设,因为在方方面面的强大压力下,校长只能推荐学校最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实力也能够考入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只是免去一道笔试程序而已,而所谓真正有潜质却没有高分数的学生,依然只能望洋兴叹。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也认为:“高校的自主招生本质上是高校按照自身培养人才的要求选拔学生,这与学校是否自主举办考试没有关系。把自主招生等同于自主考试,力图通过考试体现招生的自主性以及学校的个性,这是部分国内高校自主招生存在的严重误区。”正是这种“把自主招生等同于自主考试”的做法,使得“考试”成为“招生”唯一且必须的标准,考试成绩始终是最重要的考评因素。

(三)高校缺乏一定的招生自主性

自主招生受高考制约严重,加上多数高校并没有形成一套具有院校特色的与特殊人才相适应的选拔、培养机制,选拔考试已经成为变相的“提前高考”。部分高校无力承担自主招生选拔考试的巨大成本,参加自主招生有时是形势所逼。高校的“不自主”除了体现在参与动机之外,参与的过程也处处透露出被动的挣扎。“在高校办学自问题(尤其是自主招生)上,政府与高校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博弈的状态,在博弈中发挥各自的作用”。由于政府处于强势地位,拥有决策权和决定权,高校相对弱势,只好遵照执行。在自主招生选拔录取过程中,虽然高校可以自行组织考试择优预录取部分考生,但高校的招生政策、招生计划都是受政府控制,高度统一

除了政府干预之下的“不自主”,自主招生各高校之间的生源战也很激烈,许多高校提前进入中学进行宣传等活动,以至于教育部在最新的自主招生改革中,不得不明令各高校自主招生活动须延至高考后举行。目前,高校自主招生的掐尖行为已经从个别高校蔓延至“三大同盟”,并异化为类似“北约”、“华约”、“卓越”各自划分势力范围的抗衡战,纯属恶性竞争。这种自主招生“集团化”作战,与其说是高校的自主行为,不如说是各高校在形势所迫之下的“随大流”、“跟风”之举,高校的无奈较为显著。

四、切实提高自主招生效果的对策

鉴于此,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改善自主招生面临的问题:

首先,社会各界应达成关于“自主”的共识。自主招生制度推行以来,考生、家长、学校和政府各个行为主体对“自主”的含义存在着理解性的偏差,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自主”究竟体现在哪里?“自主招生”和“自主考试”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自主”的权限如何划定?怎样实施“自主”?这些问题有的被不断追问,有的已被错误地付诸实践,造成自主招生无法实现初衷。社会各界要进行充分讨论,一方面明确自主招生是弥补统一高考缺陷的重要手段,同时要理解自主招生是高校自在操作层面上的科学实现。

篇11

由于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基础知识为考入大学做准备。但这样的教育模式却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大学生出现。为了改善这种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脱节的状况,部分大学与高中合作开展大学先修课以激发学生学学课程兴趣,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他们将来进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参考依据。

一、大学先修课简介

1.何为大学先修课

大学先修课,又称大学先修课程,它是指在高中阶段开设的,达到大学学术标准与学业水平的课程[1]。大学先修课最早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高级中学中产生,由美国大学理事会赞助与授权,其课程难度大致与大学课程持平,而比一般高中课程更深入、复杂和详细。选修大学先修课程的学生在通过考试之后即可获得学分,而这些学分是大学认可的。

在借鉴国外大学先修课的基础上, 我国也提出了自己的大学先修课概念,即指在高中阶段开设的,达到大学一定学术标准与学业水平的课程。这种课程主要面向准备就读国内大学的高中学生。通过考核后,学生修得的学分有可能成为大学入学参考标准并可转为大学学分。

2.当前我国大学先修课实施现状

90年代末,大学先修课雏形在江苏省出现。1996年至2001年,南京金陵中学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教改实验班,规模达70人。实验班取消高考应试课程,代之以微积分、英语等大学课程,学生高中毕业后保送升入这些高校继续学习。应该说这一实验是具有开创性的,但由于未能建立起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最终实验失败。

此后在借鉴南京金陵中学经验基础上,各地纷纷开设本地大学先修课程。2003年,华东师大二附中与上海交大联手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在国内率先将部分大学必修课搬到高三;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附中与上海交大共同制定了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聘请交大的教授专家开设特设课程;2013年1月,北京大学宣布与部分中学合作试点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以供高二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其成绩将作为北京大学自主选拔的重要依据。

在此基础上,2014年3月18日,中国教育学会正式启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全国共有64所高中参与到这个计划中,大学先修课程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

二、大学先修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教育公平问题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大学先修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收到了显著的好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遭受着“有违教育公平”的质疑。

1.合作学校选择上的不公平

这种不公平一是体现在合作高中的选择上。能够开设大学先修课的高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发达地区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比较高的高中,因为这些高中基础好,开课的效果比较理想;第二类是与高校本身关系比较密切的附属高中。如北京大学选择北大附中、清华附中等合作。二是单一地区合作高中的数量不是很多,仍以北京市为例,通过筛选与考量,最终开设先修课程的高中只有30所,占全部高中数量的比例很小。

正是基于以上现状,大学先修课的开设有可能会拉大不同地区之间或者是同一地区不同水平的高中之间的差距,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那些优质高中可以借助大学先修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学习取得提前进入名校的机会,而弱势高中则只能通过常规高中教育让学生进入到高校学习。这种不公平将会加剧高中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进而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2.课程运行中的不公平

这种运行中的不公平首先表现在参与大学先修课的学生的选拔上,因为课程难度等原因,各高中都会只选取一小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一般只有年级排名前5%的学生才能参加。其次学校也严格控制选报某一门先修课学生的数量,导致很多想选该门课程的学生因为人数等原因而不得不放弃选择。这种选拔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具体情况,而是对尖子生有所侧重和倾斜,那些成绩不好但却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就失去了参加先修课学习的机会。此外,大学先修课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而学校的这种选拔走的仍然是培养高分低能学生的路子,这也与开设课程的初衷相违背。

另外,受高校的能力所限,对教师的分配也无法做到绝对公平。基于此,高校在师资分配上就会有所侧重。对于那些合作关系密切的高中来说,高校往往派出比较优秀的教师队伍;对质量稍微差一点的合作中学,就派出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甚至是直接由高中自主安排教师授课的方式来开展课程。

这种师资分配上的不公平往往导致教学效果差距很大,师资质量高的教师教学效果很好,师资质量一般的学校开课效果不是很理想,甚至会出现知识点遗漏、错误等教学事故,这对选修大学先修课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知识上的误导,以后想要再改正这种错误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最后一点是教学评价上的不公平。目前大学先修课的开设都是自行合作。国家层面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没有出台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与细则。在同一地区甚至存在着不同高校与不同高中合作开展的大学先修课。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些学校之间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教学评价体系,而是各自为政。尽管有可能开设同样的课程,但由于评价标准的不同而导致学习效果有所差异。

另外,在同一高校的合作高中群体中也存在着评价的差异,针对有明确招生意向的高中,高校会帮助其建立起明确细致的评价标准,而那些意向不明确或仅仅是为了跟风而参与进来的高中,其评价标准往往流于形式,甚至不做任何具体要求。这种教育评价上的不公平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质量与后续改进,也影响着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专业课的学习。

3.招生上的不公平

开设大学先修课的目的除了让高中生提前感知大学课程,培养他们的兴趣与能力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为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在完成大学先修课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获得相应加分,至录取后免修相关课程,缩短他们的大学学习年限。这些学生与同期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相比占有很大的优势,高校也往往以他们作为优先录取的对象。

但在当前高考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这种做法是难以得到公众信服的。因为这类学生往往会被理解为学校员工或教师的孩子而得到的照顾。再则,高校之所以会和某些高中合作开设大学先修课,是出于为本校选拔人才的考量,而这些通过的学生想要报考其他高校,那他们已获得的成绩便会作废。这对付出了大量时间与精力的考生们来说是一种不公正的待遇。

另外,高校从参与先修课的学生中录取数量过多必然会导致正常统考招生数额减少,这又对那些通过正常高考的考生来说竞争更加激烈,录取的几率减小。这对高校招生的公平性来说又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三、针对大学先修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公平问题的对策

以上种种问题是大学先修课自身所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尽管我们无法完全解决。但可以通过一系列相对公平化措施的施行来削弱先修课程的不良影响,做到相对意义上的公平。

1.树立公平的理念

由于我国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任何一种政策或者措施的实行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而是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尽量做到相对意义上的公平。人才并不仅仅集中在教育发达地区,在偏远地区也有存在。所以在选择合作高中上要照顾各个地区的高中,不能有所偏颇。另外还要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领导与管理机构,能给予大学先修课统一的管理,使得各校开课水平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达到相对意义上的公平。

2.建立公平的机制

首先要做到学生选拔的公平,即不仅考虑到那些成绩优异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要考虑那些对某一门学科有着浓厚兴趣并肯为之钻研的特长生;其次要做到师资分配的相对公平,即尽量分派能力相当并且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符合的教师,对于师资缺乏的高中可以采用远程授课的方式来开设课程;最后则是各学校之间要建立沟通机制,商讨确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做到课程评价标准的统一。

3.进行公平的招生

一方面要做到课程学分互认,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还避免了因为报考不同学校而导致原先已获得学分作废现象;另一方面则要削弱其在自主招生考试中的比重,通过折算或者仅作为参考分数等形式算入到考生总成绩中,尽量缩小与未参加课程考生之间的差距[2]。

此外还要慎重确定自主招录的数量,避免因为自主招生数量过多影响统考招生。

四、结语

作为衔接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一种方式,大学先修课的开设有效地加强了高校与高中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高中课程质量,促进高中发展;还能为高校发掘、培养优秀学生,提供优质生源。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大学先修课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开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违背教育公平的现象。这存在于合作对象选择与课程运行整个过程中。除此之外,大学先修课也是高校自主招生时参考的重要依据,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挑战高校招生的公平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在政策制定和运行中做到尽可能公平以外,也要适当减少大学先修课成绩在高考分数中的比重,从而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