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院学科科研工作计划

学院学科科研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27 19:19: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院学科科研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院学科科研工作计划

篇1

二、 基本情况

我园教科研组共有教师38人。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加强。

上学期大家出色的完成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活动组织认真,活动质量保证。还多次为我区教师、古林幼师展示公开教学活动,深受广大教师好评。

科研方面也有新成绩。有两项课题在我区教科所立项。周敏芬、李明妃老师的文章在市《教育科研》和《课改与教研》中发表。

教师学习培训不断加强。除自身的学历提高与进修外,我园多次邀请幼教专家来园做现场指导、讲座与课题研究辅导。教师外出学习听课的次数也有所提高。

经过大家的共同合作,我园教科研组的声誉与影响也不断提高。我园成功的承办了区幼教科研培训班,受到区教科所一致好评。

教科研工作的可喜进步为我园逐步形成教科研特色打下了基础,但“路漫漫兮,需上下求索”,离品牌与特色我们还要不断的找出差距与不足,进一步提高与改进。提高我园保教质量。

三、 本学期中心工作

1、贯彻《纲要》实施新课程,对我园现有的课程进一步改进与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建设我园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

2、抓实教研日活动,开展有主题,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3、改进对幼儿的发展评价,每阶段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跟踪与评价,更客观,更公正的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

4、开展更丰富的各类活动,如:节日庆祝、实践活动、竞赛活动、兴趣活动等为幼儿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提供机会与条件。

5、做好市教坛新秀的开课与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6、做好各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加强对课题中期的跟踪与指导。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定时、定量、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7、搭建教师信息服务平台,选送优秀论文、案例等参加区比赛。编印幼儿圆教师论文辑。

8、做好青年教师的帮教与带教工作与自我培训计划。

9、进一步搞好幼儿园网站的建设。

四、 分月安排

九月

1、 制定各年龄段教研组计划。

2、 古林见习。

3、 环境评比

4、青年教师座谈与师徒接队。

5、 教师节、中秋节幼儿实践活动。

6、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xx年度课题申报。

十月

1、 举办“我与新课程”、“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征文活动。

2、 浙江省20xx年规划课题申报。

3、 幼儿国庆、重阳节日实践活动以及小主持人比赛。

4、 汇编教师论文(三)。

5、 广泛开展以创新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最佳一堂课评比活动。

6、幼儿园网站建设改进。

十一月

1、 继续开展以创新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最佳一堂课评比活动。

2、 期中检查,幼儿素质发展测查。

3、 送教活动,片、镇教研活动,幼儿趣味运动会。

4、 立项课题中期成果展示。并邀请有关专家来园指导。

十二月

1、 市公开教学活动。

2、 第十二期《园报》编辑。

3、 元旦幼儿素质表演。

4、 教师外出学习。

5、 教师教玩具活动器械展示。

一月

1、 家长开放日。

篇2

作者简介:潘志宏(1970-),男,湖北武汉人,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张家港 215600)谢凌燕(1973-),女,湖南洞口人,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编辑。(江苏镇江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28-02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扩大规模,在这种快速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高校研究生教学资源紧张和硕士生就业不如本科生的状况。[1]从高校的教学资源来看,导师人数、科研经费、设备条件等一时无法充分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教育资源短缺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瓶颈,尤其是师资力量的瓶颈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如何解决规模迅速扩大与资源缓慢增长的矛盾?如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些不仅是研究生教育和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高等教育进入以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的发展背景下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是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趋势,它是研究生培养模式自身完善的结果。[2]与此同时,创新型大学的建设对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3]国内在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开展了较多研究,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提出了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沙龙、产学研合作、课题制、导师组等新型模式。[4]在各种模式探索中,普遍认为采取与行业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不但使研究生教育由高校得以向社会延伸,还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尤其是有利于培养行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达到产学研三赢目标。产学研联合培养是解决高校研究生培养资源瓶颈的有效方法和必由之路。[5,6]

目前,国际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主要有以项目为依托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设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建立经济实体培养研究生、引进企业人才兼任大学研究生导师、校企联合开办专业培养研究生、创业大学科技园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模式。[7]国内在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联合培养复合型研究生的典型模式[8]、校企产学研联动培养机制、培养基地建设[9]、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导师队伍建设[10]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和共识。在立体交叉培养新模式中,研究生的纵向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实验研究技能)和横向培养(工程技术创新实践)并举、内涵(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和外延(管理才能和社会应变能力)兼修的综合素质培养。[2]实践证明,在研究生教育超常规发展的新形势下,它对提高研究生培养的综合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保证作用,是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合作培养研究生的一种好模式。

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相关生产和技术领域培养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产学研合作对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到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地方高校在地域上处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联系密切,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能起到更直接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对地方高校工科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已由学术型转变为工程应用复合型,[11,12]以硕士学位作为工程师职业的入门水准已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地方院校由其特点决定,对于优势尚不明显的学科在如何建设和发展上,在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上面临的困难大、任务重,这些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改革问题,同时也是事关地方院校全面发展、整体上水平的核心难题。当前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关于校际合作联合培养的研究课题不多,特别是地方院校在这方面的探索较少;多元化培养主要停留在概念层面,可操作层次的研究不多,实践探索很少。因而,立足于应用型工科为主地方院校的特点,基于校际合作进行产学研多元化联合培养方式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一、校际合作产学研多元化联合培养方式的主要任务

笔者承担了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进行了校际合作的产学研多元化联合培养方式的探索,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学校外部优质资源、缓解校内科研资源不足、探索富有弹性的、多元化的工科研究生培养方式。经过论证明确了以下主要任务:结合校际和校企之间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的探索,以具有互补性的地方院校为主要合作对象,初步形成具有应用型工科地方院校特点的校际合作模式;结合教改实践,探索基于校际合作、以项目为依托的工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和方法;多元化培养的实现过程包括产学研各方互动机制和责任的明确、学研合作指导中多师型的导师团队的建立和协作方式等关键问题和构建研究生的管理和激励办法等。

二、校际合作产学研多元化联合培养的实施

1.实施思路

通过实际的大型工程或技术创新研究项目强化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拓宽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拉近校内导师及研究生与优势高校、企业的距离,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辟新路。

产学研联合能够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满足企业对科研人员的需求,这种开放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能够促进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促进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实施中的重点问题

(1)校际合作基础上,以合作发展为核心的产学研联合对地方高校科研条件的改善和科研环境的优化作用。

(2)加强与同层次具有互补性高校的校际合作,形成高校间、校企间、导师组联合的对研究生的多元化培养,激发灵感和创新。

(3)重点研究以项目为依托和培养基地为平台的多元化培养模式,突出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培养的特色。

(4)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工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5)开展校际合作,进行多元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

3.以合作发展为核心,以项目为依托的校际合作方式的实施过程

(1)通过校际合作的指导教师进行联系沟通,探索以合作发展为核心、以项目为依托的校际合作方式。

(2)通过与优秀企业进行沟通,不仅把企业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平台,还要为他们提供较好的科技服务,使企业实实在在感觉到研究生的价值,真心实意地参与合作,学校从中获得进一步的研究机会,企业从获益中为校方提供支持,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前景。研究基于校际合作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互动机制,对联合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明确各方责任,形成校企合作互动的办法。

(3)采用“高校课程―基地研究―校基答辩”三段式培养进程,对课程学习、中期检查、开题、论文答辩培养全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探索建立创新奖学金、研究生科研成果突出奖等方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4)基于校际合作的产学研联合在合作、交流和实践中研究提高导师专业素质特别是专业实践指导能力的方法。探索改变导师重学术、轻实践的倾向,形成考评对导师专业实践水平和研究生培养水平的评价办法。

(5)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措施,引入质量控制的方法,在联合培养教改实践中对联合培养质量全过程进行跟踪和控制,并对研究生的研究内容进行产学研三方联合评估。

三、校际合作产学研多元化联合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优势和有效性

笔者课题组指导的研究生通过校际合作联合培养的方式进入大型企业,参加和完成了多个工程检(监)测鉴定项目,参加了抗震加固工程设计,与国家大型综合勘察设计单位合作,完成了某大型风洞工程技术攻关中的节点关键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初步探索,校际合作产学研多元化联合培养方式是实现地方院校研究出成果、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导师队伍得到建设等多赢目标的有效途径。

加强联合、优势互补是实现科技创新最有效的途径。校际合作能使得高校间优势资源互补;合理利用地方高校的科技资源及地理优势、企业的行业优势,有利于缓解高校资源限制的瓶颈;校际、校企之间的互动可以同时解决“找米下锅”和“有米无锅”的问题,充分利用了高校外部优质资源,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培养规模,通过服务区域经济以体现自身的学科特色。

以项目为依托的联合培养中,通过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并为研究生创造好的研究条件,在完成研究成果的同时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突破传统的单一导师负责制培养方式,发展导师团队负责制。导师联合指导组就是利用指导教师团队成员间的学缘结构、学术背景的异质性和思想上的差别,发挥导师集体培养研究生的辅助作用,使团队成员共享其团队的智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研究生在团队指导下可以学到不同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利于实现研究生由学习者到创造者的转变。此外,由于企业导师的引入,可以充分融合兼职导师的社会资源,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可能。

有利于面向社会需求培养科研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提高培养质量,获得竞争优势,实现研究生教育、课题研究和就业三过程的顺畅衔接和过渡;有利于研究生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发展;有利于研究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结语

目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组成及与科研机构的关系等都存在于学校这个“小社会”系统之中,高校在与社会的合作、与同行的交流上呈现出一定的半封闭性。应探索富有弹性的、多元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是本文研究的特色,其主要特点有:

区别于地方高校与强校合作的常见方式,本文重点研究同层次具有互补性的地方高校的校际合作,在校际合作的基础上发挥跨学校导师团队、跨地区产学研的多元耦合作用,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创新性。

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使得本文研究能成为“走出去”的研究。

在本校导师为第一指导人的基础上,将来自不同高校和企业中不同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导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研究生,提倡导师个体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强调校际、校企师资共享,突破了目前我国传统的以导师个人培养为主导的培养模式,能克服其不利于研究生学术思路的开阔、不利于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形成以及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的缺点。

参考文献:

[1]张新厂,钟珊珊.“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57-60.

[2]肖劲,李劫,赖延清,等.立体交叉模式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实践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91-193.

[3]张勇,邵松林.走出象牙塔开辟研究生教育新天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32(9):113-115.

[4]杨晓丽.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3):22-24.

[5]莫建文,张顺岚,林基明.产学研合作提高工科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西部科技,2010,(9):70-71.

[6]陈舜蓬.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建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6):47-49.

[7]刘娟.国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及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8):84-87.

[8]丁芸,鲍燕宁.关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9):300-301.

[9]许斌,高才,牛玉超,等.新形势下硕士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1):86-90.

篇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各高校在借鉴中外教育督导经验的基础上,自发地引进和建立了教学督导机制,教学督导制成为整个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不尽如人意之处,尤其是两级督导机制的科学构建更是需要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一、深化两级督导研究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主管部门尚未颁布有关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有学者将其称为自主式教学督导[1],根据“自组织理论”,高校督导工作具有自发性、自主性的特点,需要遵循教学督导普适规律并切合各校校情进行理论研究、策划实施,方能发挥其实效。高校两级督导主要由基于学校管理平台的校级教学督导和基于院级管理的院级教学督导组成,校级督导由学校直接领导,院级督导由校院双重管理,以院系管理为主,既有“统”,又有“分”,“统”“分”有机结合,形成网络状系统[2]。在推进教学督导制的最初,高校普遍实行校级教学督导的一级管理模式,督导成果显著,但随着学生人数的迅猛增长、教学日常监督内容难度和跨度不断加大、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仅靠校级教学督导已难以为继,必须发挥院级督导在学科针对性方面的优势,调动学院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两级督导机制应运而生。从目前已实施两级督导制度高校的实践效果来看,各高校在推行两级督导制度上各具特色,但普遍存在着偏重校级教学督导工作及其作用的发挥,而院级教学督导工作及其功能发挥相对偏弱,各二级学院间督导工作实效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我认为,缺少成熟的理论支撑和深入的实践,是制约两级教学督导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化两级督导工作研究有其必要性。

二、两级督导工作中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两级教学督导运行机制需进一步规范完善。

由于督导工作运行中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责、权、利等方面制度的科学合理性,会影响到督导工作受重视程度和工作效率,因此,构建协调、灵活、高效的两级督导运行机制是深化督导工作的核心所在。从高校两级督导运行现状看,校级教学督导机制相对健全,由学校督导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有完善的研学、培训、检查、研究计划,经费有保障,各项检查有标准、有手段、有反馈分析机制;院级督导多由学院负责建设和管理,经费由学院承担,当责、权、利关系等实质性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学院负责人、院级督导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影响。院级督导本身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如果对从事督导工作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在业务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督导工作就会缺少主动性、缺少研究和创新精神。

院级督导的管理往往以“校院共管”之名,而行“学院自管”之实,如有高校在督导工作条例中规定“学院督导工作职责由各学院自主制订”,本意上是体现了督导工作自主性、灵活性的特点,但学院自主制订的督导工作职责、督导工作计划的科学性、督导工作实施情况如何呢?我认为,应该将院级督导纳入学校督导机构的指导之下,在选聘、培训、管理等各环节对院级督导工作加以关注。

2.督导选聘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教学督导素质是影响教学督导工作实效和权威性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教学督导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又要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更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及工作协调能力,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能力。新建本科院校高级职称专家人数较少,兼具专业权威、个人权威、管理权威的专家就更少,选聘优秀的督导是新建本科院校对教学督导工作提出的新挑战。相对而言,校级教学督导队伍受重视程度较高,在选聘中能注重督导员专业、年龄、管理经历、权威性等综合素质,督导队伍具有较高的职业权威。而院级督导的聘任,选聘范围相对更小,更侧重于专业性,督导队伍组合较为单一,从职称、专业结构、职业权威、教学管理经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较少,这就从源头上影响了二级学院督导后续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界对二级院级督导人选是否需要学校督导机构把关存在着不同看法。

在队伍建设上,学校对校级教学督导素质提高和培训较为重视,而院级督导的管理由学院承担,提升院级督导素质和研学能力的专题培训较少。院级督导往往处于自发、自由状态,这其中有学院对教学督导的工作重视程度的原因,也有学院指导能力方面的因素,二级学院领导无督导评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使重视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校院两级督导间缺少指导和交流,院级督导在督导工作理念、工作方式规范化等方面的缺失,影响了督导工作开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3.两级督导工作职能有待清晰划分。

美国学者托马斯在《教学督导:重新界定》一书中提出:“督导的目标在于帮助学校增加机遇和能力,更有效地促使学生的学术成功。”高校设置两级督导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质量保证力度以提高教学质量,其基本作用也是一致的,即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对两级督导的建构不仅仅是从人数、归属进行划分,厘清其定位、职能也是开展工作的核心。实践表明,基于结构分层的两级督导制度建立后,其功能划分的模糊性是制约工作深化的重要因素。在职责划分不清的情况下,院级督导工作往往缺少总体规划设计、分析总结,在日常工作中多是应付校级督导检查而开展的检查,少了基于本学院教学现状的督导工作设想,或在工作中与校级督导之间有越位或缺位的现象。我认为,校院督导组织在职能上的区分如下表所示:

从督导理论上说,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都应被纳入督导工作,督导工作主要包括“督教”、“督学”、“督管”,从高校督导工作实践看,督导工作主要是更多地偏重于督教,且以听课为主,如有的学校明确在督导工作条例中规定督导的重心是教师课堂教学质量[4],对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等关键性教学文件检查较少,对“督学”和“督管”比较忽略;督导应有的指导功能的发挥较少,以致有些教师抱怨:“突然来听课,听完什么没说就走了。”没有沟通与指导的听课就失去了工作的应有之义,以致教师有了被监督之感。值得一提的是,院级督导多是学院普通教师,有时存在着怕得罪同事、得罪院领导的心理,树立院级督导在学院内的权威感是极其重要的。

三、建议

1.以质量文化建设提升督导工作。

对督导工作的重视来源于学校的体制、督导自身的权威,来源于校内质量立校的文化氛围,应依靠机制的优化让有能力、有权威的专家型督导积极投身督导工作。目前,校级督导的重要性已得到充分的认可,对院级督导的重视首先是学校教学督导管理机构在意识上、行动上将院级督导建设纳入工作整体规划,尽可能为学院督导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而作为院级督导工作主管的各学院负责人要把好院级督导的选拔关,优化督导员素质结构,尽可能为督导工作开展提供方便。以某校为例,2006年建立两级督导机制,在二级学院设立院级督导办公室,为院级督导开展工作提供场所,形成了学院教师信任尊重督导的良好局势,该学院的教学规范程度始终居于各学院的前列。我认为,将院级督导工作的成效纳入对学院的年度教学目标考核,以此激励院级督导工作,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2.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校级督导队伍建设已得到广泛的重视,而院级督导应进一步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加强研学,树立督导权威。一是更新理念,吸收现代教育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在理论上探索教学督导工作方略,在实践上加以深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确立督导工作服务教学的意识、树立“督管、督学、督教”三位一体的督导理念等。二是创新工作方式,督导工作重策划设计、计划管理、合理反馈等。

3.优化两级督导的内在关系,清晰划分工作职能。

本文所关注的两级督导关系是指两级督导间的内在关系,较之于督导分层结构形式的建立,更关注内涵建设和督导效果。实施两级督导的高校对两者关系存在诸多看法,我认为,校院两级督导是统一体,两级教学督导联系紧密,提高教学质量的总体目标一致,只存在结构上的分层及督导范围、职责分工上的区别。建立健全的两级督导运行机制,理清两级督导间的内在关系,在良好机制下,两级督导组织方能围绕各自的督导范围、内容及工作重点和方式进行深入讨论研究,提高工作效率。

在学校教学督导机构建立之初,对两级督导的管理方式、层次定位、工作职能应该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特别强调,两级督导之间应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但不是上下级领导关系,院级督导是校级督导的辅助和补充者。院级督导需要得到校级督导的宏观指导,两级督导间需有交流沟通机制。两级教学督导之间的学习、交流,有利于教学督导素质的整体提高,院级督导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时,可直接和学院教师、负责人沟通;与学校督导机构进行及时沟通,从而真正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督导机制。以某校两级督导工作实践为例,当校级督导兼任学院督导组长时,往往会将校级督导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引入学院督导工作,督导工作开展比较有规划、有方法和有成效;由于身为院级督导组长,对学院常规教学状况了解清晰。同时,让院级督导参加重要的校级督导工作会议,院级督导更能把握学校发展方向,更容易树立荣誉感和权威感。

在两级督导的职能划分上,校级督导工作应着眼于统筹和实施全校整体督导工作,更多地对学校层面的总体情况进行调查、检查、评估,更多地采用抽样检查分析、重点调研的方式,更多地侧重于教学结果监控,所开展的听课以研究性听课为主;而院级教学督导机构作为基层督导机构,主要做好所在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工作较为具体、详细,既要贯彻学校总体教学督导原则,又要组织学院督导工作实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认为,院级督导较之校级督导更直接了解任课老师与学生,了解专业课程内容,更了解本学院存在的教学问题及其症结所在;在检查中与教师、学生共同交流探讨,能突出“过程控制”的特点,更能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院级督导是督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构建科学的两级督导信息反馈机制。

督导提供的信息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学工作情况、进行决策的依据,也是教学管理部门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控制的依据,信息反馈须注重反馈的科学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如有的高校采用信息分层反馈方式,通过个别交流、信息反馈卡、教学例会、教学督导简讯、网上等多种形式,将信息反馈到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目前很多高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交流平台,提高信息反馈的效率,这些创新的做法值得借鉴。同时,加强校院两级督导之间的信息交流势在必行。

目前在两级督导工作开展中存在着诸多困惑,比如由于学校教学督导管理机构人力有限,如何对院级督导开展培训、指导检查、评优?对院级督导的指导以怎样的深度为宜?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朱继洲.高等学校教学督导的作用和定位[J].江苏高教,2005,1:62-64.

篇4

中图分类号:G2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7-0117-05

科技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进行操作并做出结论。在课题立项阶段,科技查新报告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准确选题,为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丰富的参考文献,可以判断所选申报项目是否具有新颖性,防止重复研究,提高立项成功率。在课题结题和报奖阶段,可以为项目成果的鉴定、评估、报奖等提供成果新颖性的文献依据,提高科技成果鉴定、评估、奖励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科技查新作为一项深层次的情报咨询工作,对规范我国的科技活动、客观评价科研项目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仅对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近五年来的科技查新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提高查新服务能力和拓展查新服务业务的对策。

1、上海海事大学科技查新服务的现状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开始筹建科技查新工作站,经过几年的筹备。2009年1月21日,上海海事大学被设立“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G12)”(以下简称查新站G12),致力于为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提供科研项目立项、成果鉴定、项目评奖等相关科技查新服务。查新人员由具有港口、航运、物流等相关学科背景的20人组成,85%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全部拥有教育部/科技部的查新员资质,并经Dialog国际联机检索机构培训,获得国际联机检索证书,具有多年的科技查新经验(见表1)。

2007-2011年间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共完成查新报告2190项。在其发展过程中,前面4年完成的查新报告逐年呈直线增加,在2007年51项的基础上每年平均增加近200项(见图1)。2010年完成的查新报告数量最多,为当年上海市高校查新站第一,其712项查新报告中有70项为查新员在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挂职期间完成。2011年我校图书馆在重视科技查新的基础上,尝试开拓其他情报咨询服务,查新数量增速有所下降。

2、基于项目统计的科技查新工作分析

2.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以2007-2011年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存档的科技查新报告、查新委托书等内容为原始材料,按照查新项目的查新目的、检索范围、项目来源、院系分布、委托单位、查新项目月工作量分布等进行分析。

2.2 查新项目的查新目的

科技查新为科技成果的立项、鉴定、评估、验收、奖励等提供客观依据,按照查新目的对受理的查新项目进行统计(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我校图书馆承担的查新项目以科研立项和成果鉴定居多,分别为1168项和892项,两类查新数量合计占总数量的90%。奖励申报和博士论文开题结题次之,为95项和33项,专利申请查新几近空白。2010年、2011年的成果鉴定查新数量比2007—2009年增长了近1倍。成果鉴定查新数量的稳步增长说明查新用户逐渐认识到科技查新在成果定位、专家评议方面的作用,对项目结题验收时进行查新的意识不断增强。科研立项类的查新项目占据的份额最大,这与科研机构对立项前的查新工作越来越重视以及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是分不开的。立项查新不但能避免科研经费的重复浪费、节约科研资金、缩短科研周期,还能帮科研人员明确研究项目的研究现状。便于项目的成功申报。

3.3 查新项目的检索范围

按查新项目的检索范围对委托查新的科研项目进行统计(见图2),可知,5年内共完成国内查新1061项,国内外查新1129项。从图中可以发现,2007年、2008年国内外查新分别占92%、63%;2009年国内外查新比例降低至45%,2010-2011年查新数量有明显的增长,并且稳定在600项以上。虽然国内外查新的数量逐年增加,但目前国内外查新的比例不高。进一步分析可知,国内查新主要为社会科学类课题和“适用课题”,部分中小企业由资金限制和项目级别的原因也只选择进行国内查新。国内外查新项目大多数来源于高校和大型企业,课题来源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其中,高校承担了国家大部分的前沿基础科研项目,而企业重点倾向于科研成果的实施和应用研究。

2.4 查新项目的来源

完成的查新项目中,校内查新1327项(60.6%),校外查新863项(39.4%)。其中2007年完成的查新项目主要为校内查新(98.1%);2008年、2009年完成的校内查新项目为校外查新项目的2倍;2010年完成的712项查新项目中,校内查新项目和校外查新数量基本相当;2011年完成的校内查新项目数量继续增长,达389项(58.7%),校外查新数量稍有减少,为274项(41.3%)(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的查新用户以校内为主,主要服务于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但由于其拥有丰富的港口、航运、物流等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以及具有相应的专业背景的查新人员,自2007年以来,十分注重为相关特色行业提供查新服务,在业界开展了一定的营销和推广,进而提高了查新站c12的知名度,查新总量和校外查新数量实现了大幅上升,且受到行业用户的高度认可。

2.5 校内委托查新院系分布

通过对查新委托人所在院系进行统计,分析各学院在学校科研中地位,从而为把握学校学科科研的发展方向提供事实依据。2007-2011年共完成校内查新项目1327项,其中行政及其他人员委托的查新项目按内容所属归于相应学院,查新项目按学院进行统计(见图3)。从中可以看出,校内查新实现各学院全覆盖。从查新数量上看,各学院的查新数量都逐年快速递增。主要是由于2009年以前,查新站G12尚未获得查新资质,校内科研人员只能到校外查新机构办理委托,自2009年建站以来,为校内科研人员科研过程中进行查新提供了便捷渠道,查新质量赢得校内科研人员的肯定的同时,科研管理力度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均显著增强。

从图3可看出。校内查新数量较多的学院依次是:商船学院195项(14.7%),经济管理学177项(13.3%),物流工程学院167项(12.6%),信息工程学院164项(12.4%),文理学院125项(9.4%)。这些数据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校科研成果发展情况。2011年,我校共有32项国家基金项目立项,排在前五的分别是:文理学院7项、商船学院和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各4项、信息工程学院和科学研究院各3项。这些科研成果主要分布在以上几个查新较多的学院。进一步分析可知,上海海事大学港口、航运、物流类学科的查新数量最多,体现了学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运经济管理等传统优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海洋学科与工程学科的查新数量也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与我校成立了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和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加大对海洋相关学科方向的科研投入密切相关。

3.6 校外查新委托单位分布

对校外查新委托单位的分析。可以了解委托单位的分布现状以及查新需求,并从侧面反映出查新站G12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现对根据2007-2011年受理的校外查新项目第一委托单位进行统计(见表4)。目前查新站G12的校外查新委托单位来源于中国24个省份及中国香港地区,查新服务在社会上已有一定的影响。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单位的查新项目数量占到校外查新项目总量的60%左右,大部分来源于行业内高校委托的相关课题,查新站G12通过行业协会网站、期刊等媒介科技查新通知以及参加相关行业会议的宣传效应全面凸显。而其他课题的校外查新不多。其原因是很多高校图书馆设有查新站,导致了高校用户的分流。自2008年起委托我校查新的校外单位迅速增多,2010年的校外查新单位达到221个。企业、科研院所等其他单位主要为港口、航运等行业特色鲜明的相关单位,如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2项)、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项)、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8项)等。总体来看,高校用户委托我校办理查新业务的数量比企业、科研院所用户委托的数量相对较多,查新站G12在行业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及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3.7 查新项目月工作量分布

根据每月完成查新项目的统计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查新工作的基本情况。现对2009年查新站G12建站以来完成的查新项目进行月统计分析,对部门合理决策工作计划更有参考性。由于每份国内查新报告和国内外查新报告的完成时间不同,将国内查新折合成半个国内外查新,按每月完成的国内外查新数量进行统计,可以得出2009—2011年平均月查新工作量分布情况(见图4)。图中可以看出,每月的查新工作量有较大波动,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从月查新工作量分布来看,有明显查新工作严重超负荷的集中时间段,如3月、4月、8月、12月。因为每年3月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集中申报时间,4月是上海市级科研项目立项以及行业成果奖励申报高峰期,8月的查新课题主要来源于相关行业机构的成果鉴定课题,12月的查新数量逐年持续攀升,查新任务最重,主要为校内各类立项和结题验收课题提供查新服务。寒暑假(1月、2月、7月)期间同时是各类各级项目申请或验收“低谷”,用户委托的查新数量不多。每年的10月和11月查新工作量相对较小,适合集中开展图书馆其他重大咨询和研究任务。

3、建议与对策

随着用户专业化、个性化专业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加大查新服务能力和拓展查新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述分析,针对图书馆查新工作的现状及查新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对新形势下的科技查新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以期适应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趋势,同时为其他查新机构今后开展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3.1 加强查新员队伍建设

未来科技查新机构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查新机构要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关键在于拥有一批优秀的查新员队伍。因此,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实和提高查新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通过查新相关培训、查新研讨会及行业会议进行学习交流,提升查新工作能力。在日常查新过程中,定期组织查新质量讨论会,并邀请科技查新专家来对查新员进行指导。同时把继续教育纳入部门的发展规划之中,为查新员提供系统的继续教育机会和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如我校图书馆现有3名查新员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位,2名查新员在国外咨询公司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培训交流等。查新机构还需紧跟社会科研活动的动向,及时引进相应学科的查新人员,扩大查新员队伍。

3.2 加大营销宣传,提高社会知名度

科技查新机构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宣传营销,提高社会知名度。可以依靠报纸、杂志、互联网、微博等多种媒介,广泛开展科技查新宣传。通过宣传增强科研与技术创新领域对科技查新的认知度、认同感和重视程度。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查新工作在科研管理、企业技术引进与创新中的作用,让更多潜在用户了解科技查新的意义与作用。通过参加学术交流、科技论坛、专题研讨等与相关行业部门合作,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为其科研部门提供查新服务。我校图书馆近五年来校外科技查新的数量不断增长,与我校查新人员及时关注行业内科研动态,以及通过参加港口、航运、物流类科技会议和展览进行营销是分不开的。

3.3 拓展查新业务范围及深度

科技查新不仅局限于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立足科技查新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为委托查新单位提供多领域高层次服务。目前高校查新站提供的查新报告类型也比较单一,需在当前的基础上,拓宽查新业务范围及深度,构建完善的查新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科研单位的查新需求,如在目前科技查新的基础上,针对重大科技专项的查新,主动利于查新资源优势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开展课题跟踪、定题服务、竞争情报、专题情报等增值。以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同时提升查新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使科技查新工作为更快地出科技成果、提高科研水平、加速科技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6]。如2010年查新站G12派4位查新员在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学习国家一级查新机构科技查新服务模式、服务重点和开展情报分析服务的经验,提高了查新员业务能力,对我校查新站满足不同层次的查新服务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建立查新高峰应对机制

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鉴定、报奖的受理时间都有一定规律可循,建立灵活的查新高峰应对机制有助于保障科技查新质量,有效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因.此,要提前与科研管理部门沟通,尽早查新通知让查新项目负责人提前准备。查新站G12在查新高峰前会召开查新动员以及对查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确保查新报告质量。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查新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查新员积极性,同时联系校内勤工助学学生协助进行查新材料的整理,减轻查新员的负担,有利于保证在查新高峰期保证查新质量。

3.5 重视专利查新

篇5

  一、业务收入及指标

  1、截止10月:全科业务总收入943万元(不含体检费65万),较去年同期增长241万元(去年收入:702万),支出:356万元,余额:587万元。

  2、截止11月:完成临床标本检测人次:生化54583人次,临检99001人次,输血1777人次;细菌培养4841人次;院感监测1166次;肠道门诊76人次;

  3、截止11月:完成结核门诊痰涂片人次:1600人次;痰涂片数:3752次;阳性人数:114人;痰涂片阳性数:221,人次阳性率:7.1%;涂片阳性率:5.9%;免费查肝功能:280人、肾功能:280人、血常规:12人;抽血送疾控中心查HIV:44人。

  4、今年聘用本科毕业检验实践学习人员2人。

  二、工作质量

  服务态度方面为了规避医疗风险,在诊疗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及早与病人进行充分沟通,杜绝生、冷、硬的服务态度,以同情、忍耐、冷静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患者。使患者体验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温馨,通过人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和谐的医患关系。我科每天接待病人较多,工作虽然繁琐但大家都很细致,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包括病人的信息、抽血注意事项、耐心解释病人的各类报告单,病人对我科服务态度比较满意。

  业务学习方面每月以检验“三基”、新技术、新项目为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培训。今年检验科继续以《城乡对口支援临床检验技术标准制定及培训》为学习蓝本,每月学习培训一次,并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以不断更新新理论,吸收新技术、新方法、开创我科医疗技术新局面。

  检验质量方面医疗质量是检验科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检验科质量是医疗安全不可缺少的部分。标本采集程序的规范执行,采集标本的正确等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检验科质量的前提。执行严格室间、室内的检测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根本。检验报告单的分析、签发及急诊检验和危急值的重视,医疗安全知识的培训完善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渠道,保证检验报告质量,说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为提高检验质量、减少检验差错,科室规范了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每天坚持做室内质控,对失控项目分析查找失控原因,及时给予纠正。并记录在案。同时积极参加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在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尿液化学分析、临床微生物、血型、凝血等项目评价中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充分显示了我科实验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在各实验室间的可比性。也为我院的医疗质量循证溯源提供了有力保证。检验科对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既保证服务临床,保证检验科医疗安全,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临床沟通方面加强实验室与临床交流,促进实验室与临床的结合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科共同发展的双赢之举。因此检验科积极与临床科室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把科室的质量管理、开展新项目的论证、检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如何正确解读检验数据、合理使用检验报告等内容与临床沟通交流,以取得临床对检验工作的支持与认可。继续维护和升级检验科科建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LIS系统,做到及时通知、及时报告、及时沟通,为病人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赢得了诊治时间。始终坚持“质量是生命患者是上帝”的管理理念。优化检测流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继续与**检验达成协议,我科室不能开展的及特殊的检验项目交与该检验中心进行检测,不仅解决了病人的看病难,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切工作以检验质量为核心,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坚持要求我科人员具有高度的服务意识,全力搞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工作。针对热点难点问题,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赢得了病人的信赖。

  院感染监测对全院手术室、治疗室、产房、采血室、供应室相关器械及医务人员洗手等进行定期监测。1—11月检测1287次。为我院抗生素合理应用及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血库工作20xx年,严格按照《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督促和监督医院临床用血,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了血库LIS系统,具有血液的出入库管理,包括报废、返回血站等的处理。输血管理,包括申请单管理、输血常规管理、配血管理、发血管理等功能。监管血库用血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及各项用血制度执行情况。保护血液资源,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与血液中心建立网络平台,对库存储血量及温度控制直接管理,用血计划可直接网传血液中心,可直接办理血费或互助金的报销,改变以往病人需往返的麻烦程序。

  今年至开通网络直报系统以来,共报销血费及互助金12人次,金额:24940元。

  禁止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所有血源均来自省血液中心。积极开展成份输血,成份输血比例100%。20xx年1—10月用血:红细胞悬液:1286μ(257200ml);

  血浆:60950ml;去甘油红细胞:2μ血小板:8治疗量;洗涤红细胞:2μ;

  报废血:1—11月红细胞悬液:37μ(7400ml);

  设备添臵:购买生物安全柜(BSC—1100ⅡB2—X型)1台;

  存在的问题检测项目不够完整,标本外送相对较多。

  总之,20xx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过去。展望20xx年,我们将努力改进,取长补短,始终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我们工作的核心和动力,始终将“提高检验服务质量”作为我们的生命线,按照国标新二甲医院的标准,以更加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去完成明年的各项任务。

  医院检验科年度工作总结

        200_年满载着累累硕果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下,医院创建“平安医院”,带动科室规范有序发展下,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强化和提升医疗质量,紧紧围绕科室的中心工作,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检验科个人工作总结。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工作严谨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急病人之所急,得到病人的好评。严格遵守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及时通知临床医师或者病人,为病人的诊治争取时间。在完成临床检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一部分本科室实习生的实习带教工作,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得到学生的好评,个人总结《检验科个人工作总结》。

  三、严于律已,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在作风上,严于律已,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团结同志,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受到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好评。端正态度,积极参加本学科的各种学习讲座、网上继续教育等,学习最新知识、新进展。团结群众,团结同事,共同学习研究本学科疑难问题,并取得很大进步。

  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只注意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为领导分忧不够,对同事帮助不足。有时工作不够细致,存在急躁情绪,开拓创新不够。

  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迎接新的挑战,争取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医院检验科年度工作总结   检验科在医院党政领导及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有效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理论和中国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年初医院制定的工作目标和本科室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在各个方面均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现总结

  一、医疗工作

  1.仪器设备

  引进两台迈瑞五分类血球仪(bc5300、bc5380),一台最新一代的标准化高通量检测技术平台美国lumine公司的lumine-流式荧光检测仪(又称液态芯片检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仪,更换了尿液生化分析仪,一台化学发光,一台uf50,一台血凝仪,

  2.人才队伍

  招聘成都医学院检验专业本科生一名,已进入专科规范化培训轮转。1人在职研究生在读,5人成教本科在读,3人成教大专在读。1人在xx省人民医院取得pcr上岗证,在xx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所取得hiv上岗证;9人在xx省输血协会取得输血技术操作上岗证;5人在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得省疾控颁发的hiv上岗证。

  3.检测项目

  新增性激素六项、皮质醇。恢复esbl检测。

  4.质量控制

  二、教学工作

  接受了来自重庆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温州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自贡卫校、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共25名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截至目前,实习教学工作进展良好,实习生管理规范有序。

  三、科研工作

  1.获得xx省卫生厅课题立项一项,并获一万元的经费支持。

  2.公开发表b类论文三篇。

  3.申报院内新技术新项目两项,其中一项获得三等奖。

  4.申报卫生局新技术新项目两项。

  5.申报医院创新基金课题两项。

  四、其他工作

  1.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极力克服人手紧张的困难,做好了汇东检验科各项工作,达到除骨髓片、细菌培养、免疫项目外,其他检验都不用送标本的目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急诊标本转送用车频率。

  2.积极与门办、注射室协调建立了门诊静脉采血中心,规范了门诊病人静脉血的采集工作。

  3.将门诊病人检验报告发放收回到门诊检验科,方便了病人咨询检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