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老年护理

老年护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02 07:58: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老年护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老年护理

篇1

1 老年人心里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基本对策

1.1 孤独: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1.2 健忘: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因此应首先让老年人具有好奇心和上进心。好奇心是追求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动力,启发好奇心的有效措施是组织老年人学习。适当的脑力劳动,能锻炼神经系统并延缓记忆衰退的进程。

1.3 抑郁: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因此应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感觉是一种主观东西,而生活就是一种感觉。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感觉它、对待它,它就以什么样的姿势回报你,只要你热情、积极、乐观、进取、你的生活就将充满阳光。” 老人可做一些力所能及、自己擅长而又不很紧张的工作,使精神有所寄托,人生价值得以体现。一些健康有趣的爱好,如书法、绘画、摄影、集邮、钓鱼等,都能使人做老有所乐。

1.4 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2.1 患病初期或新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医院陌生的环境加上受疾病的煎熬,病人首先易产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焦虑,担心工作和经济负担,而病人的“角色”使病人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病人变得拘谨、沉默,而病人此时需要安慰。老年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旦被打乱会影响老年人情绪,因此要为病人创造舒适优美的环镜:病房宽敞,光线柔和,安静,安全。病床要低,被褥要轻、保暖,增加病人的舒适感。住院环镜要逐步家庭化,以减轻病人的不适应性。要创造条件,种植花草,在病室的墙壁上可挂贴优美的字画,以美化环镜,使病人心情舒畅。病室的设备要维持病人的独立性,如准备轮椅、手杖等。走廊、厕所等处要设扶手,便于行走,保证安全。应帮助老年人正确面对疾病和各种生活问题,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照顾能力,友善热情接待老年人,教育老年人树立坚强的信念和正确生死观,经常与患者交流,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患者信任。

2.2 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一些病人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仍不放心下床活动和出院,我们就应通过适当的科普宣传和交谈给病人指导,鼓励其恢复病前的生活习惯,减少依赖性,增强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我们也应该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情的恢复。

2.3 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在危重病人中焦虑和恐惧是极为常见的心理反应。一般我们给予简单的心理安慰、适当的保证使之减轻痛苦,切记要心平气和地与病人谈话。告诉病人患病的事实及其可治疗性,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帮助老年人获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教育家属密切配合,维持家庭关系和谐,多关心体贴老人。

篇2

1 老年人心里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基本对策

1.1 孤独: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1.2 健忘: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因此应首先让老年人具有好奇心和上进心。好奇心是追求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动力,启发好奇心的有效措施是组织老年人学习。适当的脑力劳动,能锻炼神经系统并延缓记忆衰退的进程。

1.3 抑郁: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因此应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感觉是一种主观东西,而生活就是一种感觉。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感觉它、对待它,它就以什么样的姿势回报你,只要你热情、积极、乐观、进取、你的生活就将充满阳光。” 老人可做一些力所能及、自己擅长而又不很紧张的工作,使精神有所寄托,人生价值得以体现。一些健康有趣的爱好,如书法、绘画、摄影、集邮、钓鱼等,都能使人做老有所乐。

1.4 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2.1 患病初期或新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医院陌生的环境加上受疾病的煎熬,病人首先易产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焦虑,担心工作和经济负担,而病人的“角色”使病人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病人变得拘谨、沉默,而病人此时需要安慰。老年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旦被打乱会影响老年人情绪,因此要为病人创造舒适优美的环镜:病房宽敞,光线柔和,安静,安全。病床要低,被褥要轻、保暖,增加病人的舒适感。住院环镜要逐步家庭化,以减轻病人的不适应性。要创造条件,种植花草,在病室的墙壁上可挂贴优美的字画,以美化环镜,使病人心情舒畅。病室的设备要维持病人的独立性,如准备轮椅、手杖等。走廊、厕所等处要设扶手,便于行走,保证安全。应帮助老年人正确面对疾病和各种生活问题,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照顾能力,友善热情接待老年人,教育老年人树立坚强的信念和正确生死观,经常与患者交流,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患者信任。

2.2 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一些病人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仍不放心下床活动和出院,我们就应通过适当的科普宣传和交谈给病人指导,鼓励其恢复病前的生活习惯,减少依赖性,增强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我们也应该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情的恢复。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71-02

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为:疼痛是非愉快的感觉体验和情感体验,通常在发生或引起各种组织损伤乃至继续组织损伤时的一种特殊表现。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膊、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1]。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5亿人左右,占到了总人口的11%,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人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中约80%患者至少有一种慢性疾病,较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更易诱发疼痛,各种疼痛的发生率增加,研究显示[2],老年慢性疼痛发生率为25%-50%,其中45%-50%疼痛症状明显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护理。疼痛护理是疼痛诊疗专业的重要组成,近几年来,疼痛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在疼痛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1 疼痛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疼痛不仅给老年人病人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持续的疼痛还能引起失眠、体重增加、便秘、高血压、紧张和抑郁[3]。对呼吸的影响:剧烈疼痛可导致呼吸浅而急促,甚至呼吸困难直至呼吸停。对功能锻炼的影响:病人因怕疼痛而不敢活动,而延迟愈合时间,甚至造成关节僵硬。对植物神经的影响:疼痛刺激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分解代谢增加,导致高血糖,负氮平衡,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跳加快,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严重疼痛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消化能力下降、食欲减退以及影响睡眠等。对心理的影响:疼痛常引起老年人恐惧和焦虑,长期疼痛的折磨还容易使病人产生悲观绝望,甚至轻生的念头。

2 老年人疼痛评估

评估是老年人疼痛护理关健的第一步。积极准确地评估疼痛,不仅可以识别疼痛的存在,还有助于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价[4]。

2.1 评估方法

美国卫生保健政策与研究署关于疼痛处理指南指出“关于疼痛存在及其强度评估的唯一可靠指征是病人的主诉。”国内外的研究者普遍认为,疼痛完全是病人的主观感受,而不能被他人证实或否定。病人的行为、生命体征、亲属的估计、医护人员的意见等都不如病人的主诉可靠,不能代替病人所言,老年病人疼痛评估方法病人的主诉应该是疼痛评估的第一步[5,6,7]。全面的疼痛护理评估包括对疼痛强度、频率、性质、部位和使其增强或减弱的任何因素的详细描述 老年人经常有多发疼痛的报告, 每一个都应该被仔细评估,因为基于每一种疼痛的病因不同,其治疗可能也不同[4,7]。疼痛的全面评估既包括疼痛强度的单维测量,也包括将疼痛分成感觉强度和不愉两个维度来测量,以及对疼痛经历的感觉、情感及认知一评估方面的多维评估。所有评估还应包括疼痛的心理健康评估,慢性疼痛时最常测抑郁和/或焦虑。由于老年病人经历过多种伴随的医疗状况和多种药物的使用。所以,对疼痛用药史的评估也是必要的[8]。

护士要积极评估老年人的非语言性疼痛指征,如:不安、紧张、身体扭曲、面部表情异常、大汗、强迫性、血压升高等表现 ,及时对老年病人的疼痛给予正确的处理[9]。 最后,用于评估病人生活质量的其他指标包括功能状态、情绪、营养、睡眠和对参加社会娱乐活动的乐趣。

2.2 评定量表

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的评估量表有:直观模拟量表(VAS)数字评定量表(NRS) 词语描述量表(VDS) 面部表情量表(FPS) 疼痛问卷表(MPQ)。然而对于各种量表应用于老年疼痛评估时的信度效度方面的研究却仍没有定论。

Herr的研究表明,语言描述量表(VDS)和数字评定量表(NRS)对老年人是最好的选择。最早在儿童中应用的面部疼痛量表(FPS)用于老年人的评估也有,由于FPS不要求读、写或表达能力,对语育和表达能力受损的病人可能特别有用。

王敬茹的研究指出,词语描述量表(VDS)应用于老年人时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许多老年人认为VDS是所有疼痛强度量表中最容易使用且最能描述疼痛的工具。数字评定量表(NRS)是临床最常用的量表,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也是首选 。

由于老年人疾病的复杂性,老年人常伴有多种疾病,其中任何一种疾病都可以解释老年病人的疼痛症状。另外老年人在指出恰当的病变部位的时候存在困难,特别是病变发生在腰部以下的时候[6]。老年人中感觉及认知损害的发生率高,这可使疼痛的评估复杂化[7]。总之,在具体的应用中,为了更好地评估疼痛, 护士应注意影响疼痛准确评估的因素,根据每位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疾病、文化、认知及对量表的完成情况、首选等使用合适的量表评估其疼痛,这样既可满足老年人的首选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率。

3 老年人疼痛处理

3.1 药物镇痛

WHO推荐阶梯用药止痛法治疗疼痛。临床上通常应用的镇痛药分为以下三大类:非阿片类药(nonopioids)、阿片类药(opioids)和镇痛佐药(adiu~,ant anal―gesics)。非阿片类药多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及阿片类药的补充,包括扑热息痛和非类固醇抗炎药。阿片类药用于缓解中至重度疼痛,给药途径多样,多可口服和胃肠外给药。镇痛佐药指的是一类有特定的适应证,但又可有效治疗某些类型疼痛(如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性疼痛)的药物。

需要指出的是,阿片类药的副作用有便秘、镇静、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对除便秘之外的大多数副作用将产生耐受,长期用阿片类药可能发生身体依赖或耐受,而成瘾却极少发生。然而,临床上却普遍存在对阿片类药物副作用及成瘾性的恐惧和夸大。国内外的研究普遍指出,护士对阿片类药理作用缺乏了解,就会造成家属及病人对药物应用知识的宣教缺乏指导,而导致药物使用不当。由于对阿片类成瘾性的恐惧,医生开药量减少,而配药量也相应减少[10] 。

3.2 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慢性疼痛多病程长且影响因素繁多,特别是老年慢性疼痛使用一种方法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而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则可达到较好的疗效。多重疗法定义为在一名医师指导下,联合使用不同疗法以获得疗效相加或降低副作用的目的。包括联合神经阻滞和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如理疗)与神经阻滞或药物治疗、不同类型药物的联合治疗。如果某项治疗存在不能接受的副作用,应考虑多重疗法。多重治疗还可减少单一疗法随应用频率或药物剂量逐步上升而引起的副作用[11]。

3.3 非药物干预护理

老年人疼痛的护理干预采用非药物措施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能有效提高疼痛缓解的效果,这一点已得到国内外的普遍赞同与应用[12]。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法有:冷、热疗法, 放松技巧,针刺疗法等[13]。非药物方法单独应用对中重度疼痛常常无效,但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可提高疼痛缓解的效果。研究发现,让病人参与控制疼痛计划的制订,从主观上达到镇痛的目的。应用多种疼痛控制方法,允许逐个使用,观察疗效,采用多方面的治疗方法会比只使用一种方法更易取得成功。积极的言语可干扰消极言语加剧疼痛的恶性循环 ,利用暗示的力量使病人感到治疗措施有希望取得成功。

3.4 评价疼痛的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标准按WHO评价标准给予评定。完全缓解无痛;部分缓解: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能正常生活: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缓解或仅有轻度改善,但仍有明显疼痛,影响睡眠。对疼痛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能为医生调整用药提供充分的依据。

4 心理护理

老年人与外界联系较少,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难以得到及时的倾诉和理解,因而许多老年疼痛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杨丽等指出,易怒、精神过敏、多疑是很多老年患者共有症状。由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从而形成心理一疼痛一病理一心理的恶性循环。因此除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外,心理护理极为重要[14]。心理护理也属于辅助疗法的范畴,通过应用理疗、生物反馈、行为调整或其他社会心理学技术等多学科治疗技术可减少或消除药物治疗。治疗前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状况评估,并予以适当的治疗。尊重病人的人格,相信病人的感觉,耐心倾听病入的主诉有助于病人减轻疼痛。

4.1 减轻心理压力

护士应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患者情绪的稳定,良好的心境,精神放松,可以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首先要建立相互信赖的医患关系,同情和信任是心理治疗的基础,患者的疼痛反应是很不愉快的感觉,护士要有同情心,显示出理解患者的痛苦,安慰患者,耐心听取他们的诉说,对强烈克制疼痛的患者给以鼓励,并许他们,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

4.2 分散注意力

把重点放在一个活动上,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强度。可采用的方法有:(1)组织参加有兴趣的活动;(2)选听音乐:疼痛患者通过欣赏自己喜欢的乐曲,以缓解疼痛,运用音乐分散注意力是有效的方法之一;(3)按摩:疼痛时,让患者双眼凝视一个定点,引导患者想象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同时在疼痛部位或身体某一部位皮肤上作环形按摩。

4.3 深呼吸指导

疼痛患者进行有节律的深呼吸,用鼻深吸气,然后慢慢从口将气呼出,如此反复进行。

4.4 松弛疗法

疼痛时,通过自我意识集中注意力,使全身肌肉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可减轻疼痛强度,增加耐痛力。有规律放松肌肉对消除由慢性疼痛引起的焦虑及紧张情绪效果明显。

4.5 暗示疗法

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使患者感觉疼痛加重,而采用良好的暗示疗法,可使患者感觉疼痛减轻甚至疼痛消失。对疼痛患者进行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使患者全身心放松,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或止痛的效果。

4.5 行为自我控制疗法

主要适用于慢性疼痛伴有行为障碍的惠者,护理人员通过宣教改变患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状态,通过自我放松、适当活动、分散注意力等来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如对患者正确看待疾病的行为给予正面鼓励和关心,对患者不适当的疼痛表现不予鼓励和关心。这样可帮助患者培养健康有益的行为,以利于纠正不良行为或症状。

【分析与总结】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完善,护士在疼痛的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用,广大护理人员应加强老年人疼痛护理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把握好疼痛处理方式、方法,注意影响疼痛准确评估的因素,针对老年人的个体特点,适当应用疼痛评定量表,对老年人进行全面有效的疼痛评估,熟悉药物与非药物疼痛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减轻老年人疼痛之苦,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梅芳,吕振琪.有关病人疼痛处置时新观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21(7):311.

[2] 苏秀萍,王美荣.慢性疼痛的治疗和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 2000,19(1):17.

[3] DoddM ,J ansonS ,F acioneN ,e ta l.A dvancingt hes cienceo fsym pt om m ana gement[J].AdvN urs,2001,33(5):6 68一676.

[4]李漓,刘雪琴.老年人的疼痛及评估.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29-131.

[5] 王敬茹.老年人疼痛的评估及处理.护理研究,2006,20(5):1139-1141

[6] 张雷,高竹林等.老年病人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国外医学护理册,2005,24(11):661-662.

[7] 张立籁.对老年病人疼痛的评估.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6):272.

[8] 李漓,刘雪琴.老年人疼痛的处理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12-215.

[9] 王卫军,王欣然.老年病人慢性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护理管理杂志,20055(6):14-16.

[10] 韩洁,刘欣梅.老年人疼痛的评估与处理.中华护理志,2004,39(3):210-211.

[11] 门民爱.对护士关于老年病人疼痛护理知识的调查[J].国外医学 ;理学分册,2003,22(1):35.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86-02

根据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的建议:我国以60岁以上为老年人。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6%。据预测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40年将增加到3.74亿[1],更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不断的延长,人口老龄比例会越来越高,尤其妇女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高4~5年,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女性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修复能力的下降,器官功能的衰退,免疫功能的低下,且痛觉、触觉阈值下降,以及长期接触并积累一些外界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导致其更易患妇科疾病。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妇女愿接受手术,而且接受手术的年龄逐渐增大,如何使老年人更好的得到治疗术后护理,提高生活质量,成了医护人员的追求[2]。妇女进入老年后其手术耐受性较差,且术后的并发症也复杂又存在着合并症、营养、经济、信仰等诸多的特殊护理问题。因此加强老年妇科的术后护理十分必要。

1 术后护理服务

1.1 术后一般护理:护理的重点是早期发现异常症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血压、脉搏、呼吸及肢体皮温情况间接了解潜在的病变在生命征方面的表现。护士应帮助病人穿好衣服,将病人送到休息室休息,认真写好手术记录单,注意患者外阴阴道流血及腹痛等情况,阴道流血量不多、腹痛好转、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正常方可离院。阴道有纱布填塞的患者要向和患者本人和家属强调在术后12~24小时内自行取出纱布,不能遗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除了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老年妇女外,门诊多数老年患者进行小手术都是为了取标本送病理检查以明确疾病的诊断。故在留取标本时要千万注意查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标本来源部位,更要保护好盛标本的容器,以防打翻、洒漏,防止差错的发生。术后常规进行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必要时行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1.2 情感护理。老年人护理有其特有的特殊性,从病人一进院时应主动热情接待, 老年病人多数由于已不工作,退休后社会地位转变,子女远离照顾不周,以及同辈人亡,故引起孤独寂寞及无聊感。再加上病理、心理因素的影响,住院后环境的改变,甚至产生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无用感”,感到人情淡漠,世态炎凉。在护理中更应该注意对老年病人的称呼应有尊敬之意,用温暖的语言安慰病人。多巡视病房,对病人的语言亲切,善于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实施关爱性抚触护理,让病人感到温暖和被关怀[3]。加上部分老年人医疗知识的局限性,会产生情绪低落,万念俱灰的消极心理。比如妇科老年病人由于对卵巢和子宫的功能认识不足,对妇科手术存在误解,认为切除卵巢会使身体衰老得更快而表现出情绪低落,顾虑重重。且对医务人员和家属的言行和表情特别敏感,怀疑对自己不讲真实的病情,这是护士应注意语气温和,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言语及神态和表情。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经济问题,常感到前途曙光黯淡、悲观、失望,表现为沉默寡言,暗自泪流。这是更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和周到的态度服务,缓解老年病人的不适心里。用亲情、友情唤起病人对生命的热爱,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改变其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

1.3 术后专科护理:护士要完成好妇科的一些专业护理,比如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做好尿管护理,尿管拔除后协助督促及时小便。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根据阴道分泌物的改变判断妇科疾病的变化, 阴道填塞纱条者,于术后24 h内取出,切口有引流条者,外敷湿透时随时换药,保持敷料清洁。双侧腹股沟部有负压引流管时,应观察引流量、性质,每日局部伤口换药一次。根据医嘱及时完成治疗及输液。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妇科老年病人抵抗力下降,器官功能减退,储备力降低,使药物代谢血药浓度偏高,用药剂量应酌情减少,机体内环境稳定失调,适应能力减退,水电解质平衡易失调;老年病人全身情况比年轻病人差,免疫力低下,常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因此护理过程中也应按照不同老年妇科患者的病情给予一定的护理,提醒老年人按时按量吃药[4]。

1.4 健康宣教:根据老年人记忆力差和听力下降的特点,健康教育时语速要慢,音调稍高,距离保持在1m内,分开多次进行,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进行可增强记忆效果,宣教后进行提问,直到掌握为止。为保证宣教效果,同时对家属和陪护进行宣教。知道患者术后注意休息,增加营养,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按医嘱口服抗生素3~5d。禁性生活及盆浴一定时间,如有阴道流血量多,腹痛剧烈等情况随时就诊。1周后需要到门诊复查恢复情况及了解病理检查结果。定期到门诊作体格检查作好健康保健。护士可以安排病人在适合病房,或者安排相当年龄的老年人住同一病房,解除其孤独感[5]。这样也便于请手术恢复良好的老年病人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等,既可以加强与病人的病情联系,精神有所寄托,又可从另一侧面减轻病人的顾虑,增强对手术的信赖。

1.5 感染护理:年人由于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目减小,腺体分泌功能减退,因此抵抗力及全身反应较之低下,尤其是免疫反应低下,容易感染炎症。所以预防和及时发现各种感染十分重要。除了内在的因素导致的典型疾病外,多数妇科疾病都是由于外在的因素导致的,如外阴炎、宫颈炎等。要提倡老年妇科病人术后要长期及间断护理并且一定要预防感染的发生。医治妇科疾病最先进行的是清洁护理,清洁护理不单指用清洁药剂对局部进行的一种操作技术,它还在礼仪、心理、宣教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有的疾病术后瘙痒、异味可以通过医治护理短时间内痊愈,有的则比较顽固,需要长时间的护理,应嘱患者不要用指甲搔抓,避免划破患处皮肤而感染。有的患者长期患有尿遗症,还有由于不注意医嘱导致旧病复发的现象,所以护理中应提醒患者小便后注意清洗,保持尿道阴道周围的清洁。也要注意外阴清洁护理,由于妇科肿瘤病人常有阴道出血症状,而老年妇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性激素缺乏,常患有老年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多[6]。除可通过阴道用药增强其抵抗力外,应指导老年患者每天清洗外阴,勤换内裤,保证外阴清洁干燥。

1.6 心理护理:大多数老年病人对手术存在顾虑,有会因文化程度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充分评估老年病人的身心需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病人,了解其心理状态、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有的放矢地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手术后的老年人及家属常有沉重的思想负担,实施关爱性触摸护理,能给病人及家属提供情感的支持,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爱,更好配合治疗。文化程度低的病人,认为只有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听从他们的安排,疾病就容易好,相对心理负担比较轻。而一些受教育较高的病人,对所患疾病比较注意,通过阅读此方面书籍,知道此疾病的预后从而产生迷惑。对不同的文化及不同的认识程度应灵活处理,提供不同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解决不同阶段疾病带来的不适应,同时要关心鼓励病人,使其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老年护理不仅局限于生活护理和疼痛的护理,还有重视心理层次的护理。

1.7 饮食护理:老年人的基础代谢逐渐降低一般比成人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4h内进食少量流食, 48h进半流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逐渐增量,以高蛋白、低脂肪、同时多吃水果蔬菜;以保证维生素及无机盐的供应,对进食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及电解质。

2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1 尿潴留的预防:有些手术后为预防术后尿潴留需要留置尿管,术后留置尿管的机械性刺激,或因麻醉性止痛剂的使用减低了膀胱膨胀感等也是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对于留置尿管的护理要注意老年女性尿道纤维化变硬,括约肌萎缩、松弛,使尿流速度减慢,易引起留置尿管的脱落和堵塞,因此护士应注意在术后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和尿量,保持尿管通畅。老年人的膀胱肌层变薄,纤维组织增生,收缩无力,易发生排尿无力、不畅,因此在拔除尿管前应先夹紧尿管, 2h开放一次,反复3~5次,可避免拔管后小便自解困难,引起尿潴留[7]。 2.2 腹胀的预防:手术麻醉后患者胃肠蠕动减弱,伤口疼痛,术后早期活动又少,加上老年人胃肠功能恢复缓慢,是老年患者易出现腹胀,影响伤口愈合和营养的吸收。为预防腹胀的发生,术后及时应注意观察排气情况,协助翻身,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以有利于伤口愈合,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预防腹胀及肠粘连。如出现腹胀不易排气,可于胃部放置热水袋和热宝, 或采用生理盐水低位灌肠,或使用胃肠动力药物或促排便药物促进排气。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改善胃肠功能,预防或减轻腹胀。

2.3 跌倒的预防:护士应有意识的对老年患者的卧床时间、活动方式及活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调整的时候注意防止老年人因变化引起血压不稳定,突然起床时发生跌倒的情况,随时提供必要的扶助,特别需要耐心反复交待相关事项,直到确定其完全掌握为止,例如呼唤开关的使用等。

2.4 伤口血肿、裂开:少数患者,尤其年老体弱或过度肥胖者,可出现伤口裂开的严重并发症。多数伤口是清洁封闭创口,能迅速愈合,甚少形成瘢痕。如果创口上没有引流物,直到拆线都不必更换敷料。创口出血甚多,或切口压痛明显、肿胀、检有波动感,应考虑为切口血肿[8]。护士在通知医师同时,立即用无菌手术巾覆盖包扎,送手术室协助缝合处理。

参考文献

[1] 范凌云. 妇科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5)

[2] 付熙梅. 妇产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03, (09)

[3] 冯秀芳,黎兰芳,黄小莲,冯丽萍. 妇科高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学杂志, 2005, (03)

[4] 谭晓珍. 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剖析与整体护理体会[J].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3, (07)

[5] 苏玉萍. 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对策[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 (04)

[6] 方云霞,侯元华.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化疗的心理护理[J]. 实用全科医学, 2004, (03)

篇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54-02

作为一种老年常见病和多发性,脑血栓具有发病急、恢复慢、易导致身体功能障碍的特点,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对于老年脑血栓不仅应坚持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还应认真做好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现对老年脑血栓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70例老年脑血栓确诊病例,患者年龄为65-87岁,平均年龄71.4岁,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8例,70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能力,其中有18例患者出现失语,有52例患者出现运动障碍。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老年脑血栓发病后,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减退,很多患者会出现语言及运动障碍。患者身体功能的变化,必然引发患者心理上的一些波动。临床中老年脑血栓患者多表现有抑郁和烦躁症状,一些患者甚至会失去治疗信心。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疾病的康复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真诚的沟通,了解其心理情况,对患者给予认真的心理疏解。主动向患者传导脑血栓医疗知识和疾病的预后情况,最大程度地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另一方面,用以亲人般的关怀,用更加周到热情的服务真诚地帮助患者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尽力满足患者的各项合理要求,与患者建立互信关系,确保老年脑血栓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接受治疗。

2.2 监测病情。一是要对患者血压进行严格控制。高血压是脑血栓的主要诱因,在患者入院后,应对其血压进行密切监测,并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给予合理的治疗及护理。二是要加强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减弱情况较为明显,如气管内分泌物无法自行排出,有导致窒息的可能。为此,在呼吸系统护理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了解患者呼吸道情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三是要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进行认真监测。对于患者呼吸、心率、体温、脉搏等变化情况要进行密切观察。随着准备好各种急救医疗器械。

2.3 药物护理。老年脑血栓患者用药时,医疗护理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好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对患者用药剂量进行严格控制,在进行输液时应注意输液速度,特别是给予脱水剂时,更应注意控制滴速,避免给患者的心脏增加负担。用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是否出现异常情况,是否有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因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要立即向医生进行报告,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2.4 生活护理。很多老年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初期的病情并不严重,但随着患者血栓的逐步变化,有病情逐步加重的可能,患者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对患者进行细心的生活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在环境选择方面,应为患者提供光线充足,通风性好,温度适中,无噪音的住院环境。在脑血栓急性期患者应进行卧床休息,选择上,头部不宜过高,以确保患者脑部供血,患者病情平稳后,可进行适当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在运动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出现废用综合征。同时要做好患者压疮的护理。应随时保持患者病床的整洁卫生,防止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协助患者建立更加舒适的卧位,帮助患者进行定期的翻身和叩背,并应坚持为患者进行温水擦身,在保持患者卫生的同时,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摄取易消化的食物,并养成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对于便秘患者应对其进行下腹部按摩,促进患者肠蠕动,对于便秘严重的患者可给予必要缓泻剂及开塞露等药物帮助其排便。由于老年脑血栓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可能造成口腔内菌群失调,因此医疗护理人员应坚持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5 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应进一步向患者灌输坚持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学会必要的康复知识,并使患者对脑血栓发病的危险信号有更深刻的认识。指导患者进行规律性的饮食起居,和医院建立长期联系,随时进行进行咨询和回访。

3 结果

70例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肢体及语言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偏瘫患者肢体活动情况也较好,均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4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近年来,老年脑血管疾病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由于老年脑血栓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因此必须引起临床上的充分重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脑血栓患者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系统护理,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通过个性化综合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和机体恢复能力,全面提高脑血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品质。积极的康复护理还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张月青,陆风清,赵文波,等.脑血栓患者的整体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21):125

篇6

1 糖尿病的诊断

1.1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有调查表明,老年人DM患病率达12.7%,糖耐量减低患病率高达20.3%[4]。积极开展对DM的筛查及对DM高危人群的普查,有助于检出处于高血糖状态的隐性DM和糖耐量减低患者。目前筛查试验是标准条件下75g OGTT。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行75g OGTT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达52.4%。溶解葡萄糖的水温20~30℃,水量300ml,加入柠檬酸0.25g,3~5min缓慢服下,可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1.2 血糖监测:DM诊断的确立以血糖为标准。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一直用静脉抽血取血浆(或离心取血清)测血糖,近年来袖珍式快速毛细血管血糖计的应用日趋普遍,这种方法只要操作正确,可以准确反映血糖水平。国外医院内设有专门的DM教员,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文献报道:在新诊断的老年DM患者中,若按空腹血糖进行诊断,漏诊率竟超过70.0%。老年人DM多属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体内尚存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空腹血糖可能稍高于正常,甚至正常,但餐后血糖显著增高。因此,诊断老年人DM应注意查餐后血糖。建议对老年常规健康查体时,宜将空腹血糖检测改为餐后血糖检测。

1.3 尿糖监测:尿糖测定是老方法,不十分可靠,但由于测定方法简单、无损伤、价廉,所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仍一直沿用尿糖测定作为监测DM的一项指标。尿糖定性测定传统的多用班氏还原法,现在有用尿糖试纸法。尿糖定量测定传统法是留取24h全部尿液,次日混匀送检10ml,亦有24h分4次留尿,按比例依次从4段尿标本中采集尿液,混匀送检,其结果与传统法无显著差异,因此,使尿糖定量标本留取法得以简化。

2 饮食治疗护理

饮食治疗是治疗DM的基本措施之一,是重要的一环。70~80%老年人的病情靠限制饮食,增加纤维素和适当的轻体力活动即可控制。凡新诊断的老年DM患者,葡萄糖糖耐量降低及NIPDM应立即开始饮食疗法,饮食疗法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理的营养达到最佳健康状态[5],对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者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6]。临床上老年DM患者的膳食应根据其健康状况来确定,并从多方面评价老年DM患者的营养状况,如临床实验室监测有无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D、钙、锌缺乏等营养不良的潜在危险等。美国仍沿用对成人2DM患者的建议,即蛋白质为总热量的10~20%,脂肪30%,碳水化合物占50~60%;国内则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及特点制订不同类型和DM饮食,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60~70%,蛋白质15~20%,脂肪30%以下;而日本DM协会推荐的食品交换法是将食品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产生的总热量及重量有机联系在一起,找出其中的规律,便于复杂的计算简单化,容易掌握[7]。因此食品交换法是目前最合理的饮食疗法。

3 用药的护理指导

3.1 服用降糖药的指导: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有三大类:即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8],磺脲类服药时间选在餐前30min左右,优降糖降糖作用最强,易引起低血糖,老年DM慎用,第二代脲类药物,用于老年DM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3.2 胰岛素的应用指导:约30% 2DM患者OGTT结果显著升高,提示体内胰岛素、β细胞功能衰竭或极度胰岛素抵抗,这类患者用减轻胰岛素抵抗措施,合并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需外用胰岛素治疗[9]。

3.2.1 胰岛素的用法 如全日胰岛素总量分2次注射,则总剂量的2/3应在早餐前皮下注射;如分3次注射,早餐前剂量应最大(40%),午、晚餐前各30%[10],注射胰岛素要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注射胰岛素后0.5h之内进餐,防止低血糖发生。预防低血糖的方法及相应处理措施,各种并发症表现及护理等。

3.2.2 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由于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温度及运动等因素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与注射效果,而各部位皮下组织胰岛素吸收率的变化是引起血糖浓度波动的重要因素[11]。但须指导患者经常检查并更换注射部位,用指尖轻触每一个注射部位,如触到硬结、肿块或表皮凹陷,感到痛楚及颜色改变应在症状消除前暂时避免在该部位注射胰岛素[12],目前推荐患者使用先进的注射器,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诺和笔,对机体创伤性小,修复快,带来的痛苦小,用药剂量准确。

3.3 用药的依从性:DM病程长,往往需要终生治疗,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得十分重要。而老年DM患者遵医嘱用药的情况往往较差,即用药依从性较差[13],因此,应采取有利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对策,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4 运动疗法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运动可以预防DM的发生,每周至少运动1次的人,患NIDDM的危险性比每周运动不到1次的人低36%。运动又能提高老年NIDDM患者的糖耐量,并增加其胰岛素敏感性。运动疗法是指DM患者长期规律的运动锻炼而言,主要适用于NIDDM患者,尤其以肥胖者效果更佳,但必须慎重确定运动的对象,老年患者进行运动时应严格掌握指征,因年龄大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DM所特有的微循环障碍,心、脑、下肢的动脉硬化。故正确掌握运动疗法及其护理已成为广大DM患者的迫切需要,刚开始的运动量不能过度,运动方式以散步为宜,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运动的强度可以心率作为指标,应控制在该年龄所达到的最高心率的60~80%,运动前应用5~10min的热身和放松,每周散步3~4次,每次30min左右。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及时停止运动。

5 并发症的护理

5.1 低血糖反应的处理:磺脲类药物是治疗老年DM的首选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研究发现,老年DM患者严重低血糖的年发生率约为2%,说明许多年龄较大的DM患者能安全地应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但体弱多病的高龄及平时应用多种药物及经常住院治疗者,其发生降糖治疗相关的严重低血糖症的危险性较高。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有关的致命性低血糖的危险性随增龄呈指数性增加,故低血糖是老年DM患者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14]。应告诫患者常备一些含糖的零食,还应携带指示患有DM的身份卡,以备失去知觉时能得到及时救治。

5.2酮症酸中毒的护理:由于胰岛素的合理应用,目前虽然有降低病死率1%的报道,但也有报道老年人病死率可达50%以上[15]。老年人DM高渗昏迷病死率高,对老年患者突发昏迷,必需进行血糖监测,如为高渗性昏迷,应即给低渗盐水,胰岛素滴注,神志恢复后改用等渗盐水并注意控制液体量,以防引起脑水肿而使病人再度昏迷;酮症酸中毒时,即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同时早期补钾,并观察临床表现。静滴胰岛素的速度4~10U/h,可稳定血中胰岛素在100~200μmol/L,此浓度能最大限度抑制体内脂肪的分解,从而抑制酮体的生成,改善末梢组织对酮体的利用[16]。

5.3 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足坏疽(DF)多发生于有严重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患者,尤以老年DM患者多见[17],其周围血管病变致患足动脉狭窄和闭塞者高达78~92%,使之不能对创伤和感染作出适当反应;而周围神经病变更重,致使足的感觉严重减退,甚至丧失[18]。因此,指导患者穿鞋的大小以超过大拇趾半寸为宜,要宽松,鞋底要有弹性,同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外伤、电力伤等。DF是DM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需要截肢治疗,严重威胁着DM病人的健康,以往多采用外科彻底清创手术,但很难奏效,应给予全身和局部综合性治疗与护理。DF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局部组织缺氧,可用提高组织供氧的治疗方法,局部氧疗较常规换药效果好[19]。有人用高压氧仓治疗,有效率达86.4%。

6 社会心理干预

DM是常见的老年慢性病之一,往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有时也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出现较明显的抑郁症状,因此,对DM的护理,除了用药物控制血糖外,社会的心理干预是不可忽视的,西方的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慢性病护理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越多,抑郁就越轻,生活质量越高。据报道,对DM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有85.4%的患者血糖平均降低3.02mmol/L,减轻了因病痛引起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提高了生活质量,因此,应充分认识到老年DM患者需求,实行社会心理干预,使患者获得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战胜疾病信心,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7健康教育

随着对DM认识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全面有效地控制DM并非单靠用药可以达到,需要对不同层次老年DM进行健康教育。研究表明:传统卫生宣教或出院指导,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自我监测等方面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并未取得理想结果;而DM系列讲座后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由于缺乏个性,忽视了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身体条件等的个体差异,如仅停留在讲座水平,将有相当部分患者最终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20]。在讲座基础上加以社区护理干预(群体教育,个别指导和跟踪随访),根据老年人特点有计划的教育,不失为目前老年DM教育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范丽风.糖尿病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613.

[2]蒋国彦.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J].中级医刊.1997,32(4):20.

[3]陈丽兰.老年糖尿病的护理[J].衡阳医学院学报.2001,29(5):573.

[4]潘长玉.重视老年人糖尿病的筛查工作.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16(4):19.

[5]刘晓明.糖尿病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2):58.

[6]唐玲玉.浅谈糖尿病的综合饮食疗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9):557.

[7]冯正仪.对460例糖尿病的患者饮食治疗现状的调查报告[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2):543.

[8]胡绍文.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41.

[9]汤正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指征的探讨[J].临床内科杂志.1997,32(4):45.

[10]马学毅.糖尿病时的胰岛素应用[J].中级医刊.1997,32(4):45.

[11]付海英.浅谈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3,19(1):160-161.

[12]夏同霞.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8):603-604.

[13]周谨.老年糖尿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3.

[14]Shorr R I,Ray W A,Daugherty J R et al.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serious hypoglycemia in old persons using insulin or sulfonylureas. Arch Intern Med,1997,157(15):1681.

[15]唐兴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的血钾变化及其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4,9(9):32.

[16]刘连成,孙跃.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4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3):171.

[17]何克芝.1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足坏疽的观察与护理.护理学杂志.1997,12(1):33.

篇7

1.1身体器官的衰退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和反应能力都呈现着下降的趋势。在下肢的运动过程中,该现象会导致老年人摔倒的概率增大,同时由于年老,他们的身体疾病在不断的显现,服用的药剂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会大大降低人的身体平衡力,这无疑也会对他们的骨骼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长期的吸烟与饮酒也是造成老年人骨科问题的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开发力度,研发有效的骨骼治疗方法。

1.2留守老年问题的出现

社会在发展,农村在出现留守儿童的同时,留守老人的问题也跟相继出现,老人得不到照顾已经是普遍问题。而在城市,激烈的职业竞争给年轻人带来巨大的压力,他们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工作中,老年群体逐渐被忽视。根据最新统计,接近3000万的老人还处在贫困阶段,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老年人所居环境处于无水无车的贫困地带,他们的出行非常艰难,因此留守老人中出现失能,骨科疾病的人更是数不胜数。由于我国目前医护科研人员较少,农村、乡镇、社区的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很多患者的后期康复和护理不能得到解决。致使一种老无所医的情况出现。加强病患医护是必然所趋。儿女在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地陪伴父母,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避免因摔倒而出现的骨科问题。与此同时,老年人也应该注意自身条件,不要盲目出行。

1.3车祸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的代步工具,而老年人在年龄增长的同时反应系统与行动能力在不断地减弱。因此,老年人因车祸等意外事故而产生的骨科疾病也在呈现上升趋势。骨科疾病严重影响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对于各种术后情况,应有专业的方式,不可盲目处理。

2老年骨科疾病的术后处理

老年人出现骨科疾病后,由于身体健康处于减弱的阶段,一般需要长期在病床上修养,在此过程中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面对不同的案例,我们应进行针对性治疗。

2.1专业的药物治疗与预防并发症

老年人骨骼受损之后,在长期的卧床过程中,若护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些其他病症,例如并发症。在不少的病例中,老年人由于并发症而直接导致死亡。对于并发症,除了要用药物治疗外,同时还应该做好防御措施,防患于未然。在很多病例中,老年人在卧床过程中还会产生褥疮。这主要是因为长期卧病在床,腰背部、皮下组织较少处,与外界接触过多,不能够得到保护而产生压疮。若护理不当,压疮处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保持床铺的干燥与整洁,在行动方面尽量避免皮肤的擦伤。对于没有自理能力的患者,应停留尿管及时清洗床铺,并且增加按摩的频率,以便增加血液的循环。长久卧床之后,由于运动量的减少,造成消化系统不良,食物吸取量减少,长此以往营养不良,恶性循环,会出现衰竭之症。食物是支撑人体活动下去的必需品。对此护理人员应该提供一些新鲜可口、助消化的水果,饮用适量的水分帮助肠胃的畅通。若出现大便干燥等,适当时候可采用药物治疗。长期卧床的过程中,患者体质在不断下降,抵抗病毒的能力更是减弱,若是天气转凉或是室内温度骤变,都可能导致感冒。若是加上血压和血糖不稳定,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因此在患病房内,在注重通风的同时,保证室内温度适宜。夏季使用空调时候调力和时间。老年人长期卧床,运动减少,肺活量减少,体内痰液较多且没有自己能力的老人痰液长期集聚,可能造成肺部感染,引起疾病直接导致死亡,对此护理人员对于有肢体行动能力的应该鼓励其多做一些上身运动,如扩胸运动。在此基础上,鼓励其咳出,对于瘫痪,没有行动能力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必要情况加以药物辅助。

2.2心理治疗

在医学治疗领域,人们往往会忽视心理的作用。他们认为健康为身体的健康,对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目前,心理疾病也在上升,在这片领域投入的关注与资源也在增加,同时我们也发现,心理治疗对于患者病情好转也具有巨大的作用,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在骨科患者身上也同样重要。老年患者在患病之后,他们通常会产生恐惧、忧虑、自卑、怀疑风心理。在患病后大多数老人对于所要面对的手术与医院环境充满恐惧,有时担心自己的病症会拖累自己的儿女,成为他们的累赘,耽误他们的工作,增加生活负担。对于医护人员的低声说话便认为是在讨论自己的病情可能恶化。这一系列的心理想法都会缓解患者的康复,若严重,可能会加重病情。在医学治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个体要采取特殊化的方式,根据患者患病的原因以及病痛所产生的情绪进行分析,观察入微,细心呵护,努力做好沟通交流的工作,让患者能够足够的信任医师,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子女也应该经常陪伴,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温暖,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爱的一方。对于患者提出的要求应该尽量满足,让他们能在最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院方提供的治疗方案。

2.3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加快恢复速度

许多患者在术后或者患病之后,会感到束手无策,他们不知道究竟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自己病情的恢复。在这种情形之下,首先作为医师和护士,必须以身作则,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第一,帮助患者分析他们的病情,告诉其病因所在,让患者清楚的了解自身毛病,以便在日后生活中引起重视;第二,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并提高他们治疗的积极性,使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第三,加强自身的医学知识,研发新的治疗方法,为骨骼护理的创新奠定基础。对于患者自身而言,认识到自身疾病所在是首要任务。首先必须坚强,勇于面对自己的疾病,多向医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其次,要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骨骼受损后如果长期卧床会导致身体的灵活度和平衡度严重失调,只有积极锻炼,不怕受累才能加快恢复速度。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医师和护士的指示合理服用药物,运动方式要得当。只有医师和患者一起努力,骨骼护理才会有一定进步。

篇8

Old age constipation nursing discussion

Zhang QiZhou Lihua

Abstract:The constipation is harms one of people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illness.Because the senior citize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declines like the intestines creeping motion slow-down,the mastication difficulty,the unbalanced diet,valetudinarianism moves is limited and so on easily the constipation.The senior citizen sees by the chronic functionality constipation,the functionality constipation refers to the non-organic or the medicine factor result constipation.Often displays for a bowel movement number of times week in is short in 3-5 time,the bowel movement quantity are few,is hard,discharges difficultly.The constipation brings the very big pain to the senior citizen,not only as a result of the excrement in vivo resident time long time,in the intestines the bacterium decomposition,the fermentation and the corrupt toxigenic,the patient has the distension of the abdomen ill,has a poor appetite,the anus falls zhang,loses sleep annoyed and so on the Asian healthy symptoms,the serious constipation senior citizen also may have the excrement to inlay,hemorrhoids,thefissure,even induces the angina pectoris and the blood vessel of brain accident,thus the danger and the health and the life,harm its quality of life.Therefore regarding the chronic functionality constipation,fosters the good habits and customs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Keywords: Senior citizenConstipation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81-01

便秘是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病症之一。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如肠蠕动减慢、咀嚼困难、饮食失调、体弱多病而活动受限等易患便秘。老年人以慢性便秘多见,功能性便秘则指非器质性或药物因素所致的便秘。常表现为排便次数一周内少于3-5次,大便量少、硬,排出困难。便秘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由于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久,肠内细菌的分解、发酵和腐败产生毒素,患者不仅有腹胀不适、食欲不振、坠胀、心烦失眠等亚健康症状,严重便秘的老年人还可发生粪便嵌顿、痔疮、肛裂,甚至诱发心绞痛和脑血管意外,从而危及其健康和生命,损害其生活质量。所以对于慢性便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最有效治疗的方法。

1 危险因素

1.1 饮食不合理。食物过于精细和摄入总量不足是老年人患功能性便秘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膳食纤维可影响结肠传输时间、粪便量和肠蠕动次数[1]。咀嚼功能的减退常使老年人选择缺乏膳食纤维的精细食物,由于纤维缺乏令粪便体积减小,粘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另外,老年人口渴感觉功能下降,在体内缺水时也不感到口渴,这使得老年人肠道中水分减少,粪便干燥,导致大便秘结。

1.2 活动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全身肌肉张力减退。活动量少的老年人便秘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坐轮椅和卧床不起者。缺乏活动可致肌力减退,肠蠕动减少而引发和加重便秘。

1.3 不适宜的排便环境。一些环境因素如:如厕环境缺乏隐私性、卫生间较远、如厕设备不适宜以及不能独立如厕或不习惯于床上解便等均可能与老年人便秘的发生、发展有关。

1.4 不良的情绪。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的老年人多数有便秘症状,这是因为神经调节功能紊乱的缘故。另外,心理障碍尤其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从而排便时直肠矛盾运动,导致便秘。

1.5 药物影响。长期应用某些药物或滥用泻药是引起便秘的因素之一。许多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而一些抗高血压药物可引起便秘。其他药物还有止痛药、抗胆碱药、抗酸药、抗惊厥药、利尿药、铁剂、钙剂及其他重金属。另外,长期滥用泻剂可降低直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抑制排便反射,从而加重便秘。

2 护理体会

2.1 合理的饮食调整。介绍饮食与排便、饮食与疾病康复的关系,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增加脂肪、高纤维素食物和水的摄入,有助于防止便秘的发生。脂肪食物可使大便柔滑,其所含的脂肪酸可刺激肠道平滑肌而使肠蠕动加快。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2]。如牙齿不好,不能进食较硬粗纤维蔬菜水果的老年人,指导其将蔬菜切成细末煮烂,将水果切成小薄片,每日冲服蜂蜜2至3次可起润肠通便作用。每天清晨饮一杯温开水或盐开水,患者饮水宜大口多量。每天饮水2000-3000ml。

2.2 适当增加运动。平时应多活动,避免久坐久卧,增强腹肌力量,促进气血流通。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缓解老年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的疗效[3]。具体方法:早晚饭后行走30-60分钟保持站立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次,然后左右转动腰骶部,上床睡觉前进行下蹲10次训练可有效缓解便秘。对于卧床或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应协助或指导患者按摩腹部,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自然放松,操作者或患者自己用手的大小鱼际在患者脐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10-15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也可于餐前2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以促进蠕动,但此法慎用于腹部术后2周内肠梗阻、肠内肿瘤、急腹症、急性心衰患者。

2.3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的习惯有助于缓解便秘,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要按时如厕。排便时注意力集中,不听音乐或看报纸。排便最佳时间是早餐后,如厕时间一般10-15 分钟为宜。

2.4 正确用药。

2.4.1 避免滥用刺激性泻药。长期使用可造成肠微生态紊乱,肠动力下降致药物性便秘,甚至可诱发心、肾功能不全等,应逐步将刺激性泻药撤除。

2.4.2 调整肠微生态。补充肠微生态制剂,一方面补充了大量的有益菌,纠正便秘时的菌群失调,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另一方面,这些有益菌定植以后产生相当量的有机酸,刺激肠壁蠕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增加食欲,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4]。因此,微生态制剂是目前用于治疗非器质性便秘,尤其是老年功能性便秘的首选药物。

2.5 心理护理。排便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焦虑、恐惧和悲观失望等因素均可造成便秘。向老年人讲述情绪与便秘的关系,帮助他们解除抑郁及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植物性神经功能的相对平衡。

3 结论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措施须因人而异,综合应用,以获得最佳的效果,降低便秘的发病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清,郑文龙,杨溢,等.膳食纤维改善老年便秘作用的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3):108-109

篇9

1 失眠的分型及危害

失眠即睡眠障碍。临床上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由各种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失眠。根据失眠发生的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短期和长期失眠。短暂性失眠( < 1 周),大部分人在受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生病时,至高海拔地方或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工作等) 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短期失眠持续在(1 周~1 个月),多为应激所致,可随着问题的解决而消失。真正的失眠是长期失眠,时间( > 1 个月),除睡眠时间不足外,还可出现头晕目眩,体倦乏力,心悸耳鸣,纳差口苦,急噪易怒,腰膝酸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工作、学习能力丧失,并有消瘦、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消化性溃疡病、抑郁症、焦虑症、阳痿、减退等一系列身体疾病的发生,甚而能导致自杀,危及生命。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需要的总时间减少,而老年人大多退休在家,白天闲暇时往往睡得过多,夜间睡眠时间自然缩短。且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排尿困难等都会影响情绪,也会影响睡眠。老年人的情绪异常如心境不快、多思多虑、好回忆往事、担忧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等亦会影响睡眠。患者住院后环境陌生、情绪紧张、多位患者同住一室、作息时间改变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

2   护理

2. 1   接待护理  对于老年患者入院时首先予以热情的接待,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管床护士、同病患者、饮食时间、电铃的使用。尽量安排相近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

2. 2   心理护理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发挥团队作用。在医生、护士和家人的帮助下,解除患者对失眠的各种疑虑、恐惧、消极情绪和烦恼,阻断失眠引起的不良循环,使之保持精神舒畅。以达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及由此引起的其他症状。心理治疗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心理护理结合睡眠指导和认知疗法,准确把握其情感变化找出心理问题的症结,体谅患者的痛苦和烦恼,运用沟通技巧和倾听方法,换位思考,耐心劝慰,做保护性解说,使其有安全感,若睡前过分焦虑,也可结合用安慰剂暗示治疗。从而有效改善失眠症,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逐步好转。

2.3 饮食治疗

A香蕉处理能平稳血清素和褪黑素外,还含有让肌肉松弛效果的镁元素;B茶具有适度的镇静效果:C温牛奶含有一些色氨酸(具有镇静作用的一种氨基酸)和钙,钙有利于大脑充分利用色氨酸;D蜂蜜往你的温牛奶中uo香草茶中放入少量蜂蜜,一些葡萄糖能促使你的大脑停止产生进食素,进食素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与保持清醒有关的神经传递素;E杏仁即含有色氨酸又含有适量的肌肉松弛剂——镁。还有很多食物可以促进睡眠,如土豆、燕麦片、亚麻籽、全麦面包、火鸡等。

2.4 药物治疗

篇10

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诸方面都处于衰退阶段,造成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恢复缓慢,常易留有这是思维,表达能力不像年轻人那样连贯和流畅,听力下降、记忆力差,可造成主诉不确切;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降低和疼痛反应不敏感,造成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老年病人器官功能衰退,自理能力差,心理上固执不易接受,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护理人员要掌握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老年病的发病、护理规律;善于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日常中老年病人经常表现出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导致老而无用猜疑、依赖返童等心理。常处于痛苦不堪的状态,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敏感,向医护人员提出质疑,甚至发脾气。因而,医护工作者对老年人更要多理解,多体贴,不厌烦不急躁。多方体贴关心,让病人更多的感到人间温暖,工作中要耐心细致,说话时要态度和蔼,语言清晰准确,平时要用尊称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以满足自尊需要。促其心理平衡。

老年病人的护理要求

篇11

饮食护理:饮食质量影响人体的衰老与寿命,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全身器官一样日趋衰退。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营养上有特殊要求,所以老年人的营养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老年人基础代谢率比较低,对热能供给相对减少,一般比成年人降低10%~15%;老年人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变慢,易出现低蛋白血症、水肿和营养性贫血,故对老年人蛋白质供给不应低于中年人;脂肪摄入不宜过多;碳水化合物是膳食的主要来源,占膳食总量的50%~60%;并要有适量的植物纤维。

合理搭配食物:饮食要五味调和,多样化。主食提倡米、面、杂粮混食,这样可起到蛋白互补的作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证维生素、无机盐的供给,其中纤维素胶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可预防便秘及肠道肿瘤的发生;海带、紫菜等海生植物食品对缓解动脉硬化有好处;多吃大豆及豆制品,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

合理烹调加工:老年人舌表面味蕾减少,味觉减退。烹调时要柔软易消化,色、香、味、形俱佳;由于咀嚼方面的原因,食物制作应适应老年人的特点,应切碎煮烂,并尽量少吃油炸和较硬的食物。

合理的膳食制度:吃饭应定时定量,可少食多餐,每餐不宜过饱,禁暴饮暴食。肥胖者应控制饮食;吃饭要细嚼慢咽,并经常保持口腔清洁;老年人饮食要冷热适当,辛辣和过咸过甜者少吃,以清淡为主;养成饭时较多喝点汤水的习惯,这样利于消化,且补充水分,也可防止便秘的发生。

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开始锻炼前,先由医护人员进行全身体检,对老年人身体状况给予评估,并按医护人员制定的计划,结合平时的运动习惯来进行锻炼,以防发生意外。运动前先做准备工作,运动强度逐渐增加;运动结束前,运动强度再由高峰逐渐减弱,慢慢恢复到平静状态。运动项目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做到健身、医疗、娱乐相结合,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保健操、按摩、钓鱼等等。运动量的掌握应以自我感觉运动后体力充沛、精神愉快、食欲睡眠俱佳为度,同时尽量做到运动保持群体性,以防运动时发生身体不适,互相照应。

老年人的睡眠:睡眠与养生关系密切,良好的睡眠能使老年人免疫力增强,延缓器官功能的衰退。避免一切影响睡眠的不良刺激,睡前不宜多饮水、浓茶及咖啡,不宜做剧烈运动,不过度用脑,保持心态平和。采取促进睡眠的各种方法热水泡脚或饮少量热牛奶,也可重复温和按摩颈、肩、腰及下肢的肌肉等等。正确舒适的睡眠姿势以右侧卧位为宜,使肌肉放松,呼吸畅通,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床铺老年人多伴骨关节疾病,故应睡硬板床。床褥柔软、平坦、厚薄适中,枕高可视老人的自身情况而定。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光线暗而不黑,通风良而无风感,温湿度适宜,减少噪音干扰。

心理护理

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健康、衰老和死亡:身体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家属及护理人员有必要帮助老年人正确看待健康、衰老和死亡,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关键在于做好心理调适,积极就医,并与疾病抗争,实现健康老龄化,这样,仍然可以为社会、家庭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

多与老年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勤与老年人沟通和交流,理解老人的心理,耐心倾听老年人的内心宣泄,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情绪。适当的时候最好带老人出去领略外面的风光,并把一些有益于身心的事情告诉老人,利于其与外界保持通达。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鼓励老年人发挥特长,有意识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提供家庭、社会支持:作为家人,要积极主动提供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学、乐及情感方面的需求。社会要发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咨询及疾病治疗方面的专门机构,完善法律,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解除后顾之忧,实现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