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舞蹈课程总结

舞蹈课程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12 22:39: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舞蹈课程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舞蹈课程总结

篇1

进入知识经济的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当代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艺术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注重和强调艺术感受与想象、艺术创造与思维,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层次发展,艺术教育已层层渗透到全国各类高校教育体系之中。近几年以来在体育院校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而其开设的艺术类舞蹈编导学科课程尚属于起步阶段。因此,体育院校特色的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建设与开发迫在眉睫。目前舞蹈编导学科建设在艺术类院校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摸索中渐趋成熟。但其针对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目标与体育院校的现状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的学生与一般艺术类院校舞蹈专项的学生在艺术知识功底、艺术素材、舞蹈素材的掌握上有很大的差异;其次,体育院校与艺术类院校对舞蹈编导的培养方向各异。必须将舞蹈编导的知识运用于体育舞蹈及社会流行舞蹈的领域,将舞蹈编导课程作为各舞种编创的基础,并与体育类、社会流行类舞蹈相结合。而现有的舞蹈编导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适应于体育院校培养目标的舞蹈编导课群。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体育院校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海图书馆、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国际互联网GOOGLE搜索引擎等的检索,并查阅了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主导的,以舞蹈创作教学为中心的《中国舞蹈编导学研究》《舞蹈编导教学》以及国外的如:·黎达的《舞蹈编导与舞蹈编导学》等数十篇与舞蹈编导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本课题寻找理论依据。

访谈法。对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师生进行访谈,了解其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相关动态想法。

实验法。对上海体育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舞蹈编导核心课程的改革实验试点教学。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编导基础能力分析

(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高考生源以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专业学生为主,其次才是中国舞或当代舞、健美操专业学生。而通过对其即兴编舞考试的现场观察以及对其考分的查询发现,专业高考的即兴编舞考试中,是以中国舞或当代舞的学生的即兴编舞能力为最强,而体育舞蹈学生受其专业特性的影响节奏感较强,但动作编创能力及思维能力过于局限,编舞自信心明显较差。健美操的学生则对编舞完全无概念。

(2)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在校学生绝大多数在进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编创活动。而通过与进校前参与过舞蹈作品编创的学生交谈得知,其所参与编创的舞蹈也只是一些简单的伴舞等小舞蹈,没有专业性可言。

(3)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大部分对艺术作品的了解还太缺乏,更不要谈艺术底蕴、艺术积累了。而一个好的艺术编导首要的是要懂得审美,对美有了概念才能尝试编创出美的作品来。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思想家、教育家贾作光老先生在《舞蹈编导的专业职能》一文中写到:“舞蹈编导的专业职能是指编导创作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主要有三个方面: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摹仿能力……舞蹈编导应用‘舞蹈的眼睛’,要求对生活的分析感受始终透着动作感……”而舞蹈专业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对舞台上的艺术还缺乏基本概念。生活、艺术的积累还很有差距。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改革分析

(1)舞蹈编导学科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结构研究

传统的艺术院校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为纯理论的舞蹈编导基础课程;或者纯实践性的舞蹈创编法课程。而结合体育院校的生源现状、现场教学观察以及课后对以上两种相对独立结构的课程教学方法调研的数据分析,简单分割的纯理论或纯编导实践的教学方法结构均不能适用于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要求以及实践需求的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因此,必须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进行合理改革。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结构改革研究

根据以上对传统的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结构的研究,以及与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分院、上海体育学院等艺术院校及体育院校资深教师的深入探讨,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应适当调整,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或纯实践的课程教学方法结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授课地点转换到舞蹈技术课教室,一是将编导理论的内容通过对相应编创场景或作品的观看、讲解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析、理解;二是将编导理论的各技法内容先进行理论讲解以及教师或个别同学的示范编创,继而要求同学们以课堂或课后作业的实践编创形式来完成。

综上所述,该课程采用新的教学结构方法以后,学生对编导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在编舞中的实践运用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3.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1)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核心环节——课后编创实践研究

舞蹈编导的核心即一个字——编。每一个舞蹈作品都要经过大量的思维劳动以及动作编创的体力劳动反复交替进行而编创完成。无疑作品编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完成之后的幸福感、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而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完成也必须经历这一从艰辛走向幸福的历程。课后单元编创作业的完成即是这一亘古不变的编创规律在教学中的最核心、最缩略的体现。

结合对该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编创过程的基本规律可知:几乎完全没有舞蹈作品编创基础的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同学们在完成该课程的核心环节“编创实践”——即课后编创作业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畏难、不自信等心理,以致出现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现象,影响课程教学进度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用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不正确的教学评价也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不良后果。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总分100分的学科,平时成绩(也就是过程性评价)为10分或20分,考试成绩(也就是总结性评价)为80分或90分。这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的教学评价方式。

而采用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的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下的作业完成是以同学们的主观学习态度为主导因素的,状况极不理想。由于编导学科课程每一教学单元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其中一个单元的编创实践练习不完成,就将导致后续的单元都无法完成,最终影响到整个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

针对上述研究,应将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作出调整,加重课程核心环节——课后编创实践的评价比例,对每一单元的课后编创实践都进行回课与评分,直接计入平时成绩。增加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的比例为总成绩的40%或更高;而降低总结性评价(考试成绩)的比例为总成绩的60%或更低。在教学实验中实施了新的教学评价手段以后,同学们普遍都能完成编创实践作业,可见舞蹈作品编创的过程虽然艰辛,部分同学的畏难情绪依然存在,但同学们的能力通过教学评价方式的合理运用被有效激发。在与学生们的交谈中得知,在一段时间的单元编创能力训练之后,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编创学习的成果,对自己的编创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编创实践的主观学习态度从被动完成逐渐转化为主动完成,并且大部分同学对舞蹈作品编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总结与建议

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普遍舞蹈编导基础能力较差。为利于该专业的发展,每年招生中可适量配置专业较好的中国舞学生比例,降低或取消健美操学生的比例,以带动整体舞编学生编创专业能力的提高。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是以编创实践为主导的课程,每一单元的理论学习必须通过实践编创来理解、消化。将坚实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编创实践,使学生能较快地将编创理论转化为自主编创实践能力,建议将纯理论的舞蹈编导基础课程或纯实践的舞蹈编创技法课程的授课方式转换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3.舞蹈编导的核心即一个字——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出现畏难、不自信等心理,作为教学者必须理解并从各方面着手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让不敢编的学生编得更好,挖掘每一位学生的编创潜能,帮助学生突破课程进行中的这一瓶颈。

4.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舞蹈编导的学习规律,必须坚决实施增强过程性评价,将编创实践实时考评并计入平时成绩的教学评价方式。并且要进一步研究拓展适用于该专业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5.体育院校舞蹈专业针对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培养方向与艺术类院校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体育院校特点开发适应于其发展目标的舞蹈编导专业课群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卡琳娜·伐纳.舞蹈编创法[M].法国:巴黎维戈特出版社,1993,8.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篇2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1-0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课程中以儿童舞蹈创编课程最为重要,儿童舞蹈创编作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儿童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又因本课程属学前教育专业较为年轻的课程之一,参考教材相对较少,教学模式趋于单一。因此,近年来教育界同仁都励志于探索出一条最适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思路。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实践教学中总结的经验,结合儿童自身的心理特征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对儿童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期望笔者的拙见能为未来儿童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有据参考。

一、分析学前儿童形体特征,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特点

按照国内外现行的医学以及心理学的分类,通常把人从出生到幼儿期(0-6岁)统称为儿童期,即把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学前儿童舞蹈教育通常以幼儿园阶段的儿童为教育对象。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头大四肢短,腹部较突出”的形体特征,这形成了学前儿童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差的现象,因此在创编作品时要注意这一因素的影响,在动作上尽量要求舒展,短促有力,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让舞蹈作品更贴切地反应儿童的童心和童趣。本阶段儿童具有好奇心强、喜欢蹦跳、乐于模仿、好学好玩的心理特点。由此特点出发,学前儿童舞蹈创编应注重开发学前儿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挖掘艺术潜能,让儿童树立自如、快乐跳舞的新型理念,提高学前儿童舞蹈的兴趣。

二、学前儿童舞蹈语汇和素材的积累是儿童舞蹈创编的基础

通过前面几学期的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已掌握基本的芭蕾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及古典元素训练,这对儿童舞蹈创编课程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和舞蹈素材;除此之外,儿童舞蹈还拥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创编课程学习之初,需要学生熟练学习和掌握。例如:儿童舞蹈常用十五种步伐、经典儿童表演组合、歌表演组合。这些都是经过归纳、整合,总结出的儿童舞蹈时常用的步伐和表演形式,学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即可感知到儿童舞蹈作品所需的活力和意境;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多体验儿童的心灵世界,尝试用儿童的视角来洞察生活、观察社会。这些都构成了学前儿童舞蹈创编语汇和素材的积累。有了丰富的语汇和素材,儿童舞蹈创编的内容才能更加充实。

三、循序渐进练习创编技法的教学思路

儿童舞蹈大致分为自娱性舞蹈(律动、歌表演、集体舞)和表演性舞蹈两类。儿童舞蹈的分类由简到繁,创编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扎扎实实的练习好每个类型的创编技法,从单一节奏律动入手,层层递进。表演性舞蹈是儿童舞蹈中较难的部分,它要求编创者具有很强的作品整体驾驭能力和舞台调度能力。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竟没有接受过舞蹈专业系统化的训练,在创作一部有情节有主题的表演性作品的时候并不能够真正驾驭。表演性舞蹈创作的过程主要分为:、确立主题、进行构思、设计形象、把握结构、创造环境等几大步骤。在这部分的创编练习中,笔者采用“分析-模仿-自主完成”的方法进行教学训练。循序渐进的第一步从分析经典儿童舞蹈作品开始,教师带领同学们观看、分析经典作品,掌握经典作品的结构脉络,深刻认识表演性舞蹈创作的几大步骤;二是根据个人语汇、素材掌握内容和方向的不同,仿照经典作品A创编出与其主题、结构、环境相类似,但形象语汇有所不同的舞蹈作品A′。三是在“分析-模仿”训练之后,要求学生总结规律和方法,教师加以示范和指导,使学生能够逐步编创作品的各个环节,最终达到独立创作的目的。

四、在实践中寻求创编能力的不断提高

实践是较快提高创编能力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创作技法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成熟,最终使编创者可以灵活运用,但要达到这一效果需要师生在创作中勇于尝试,大胆实践。因此课堂中“布置作业-回课-点评-修改”的教学流程更有利于创作能力的提高,实践是对学生回课内容的检验,实践的过程更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创作现状,从而帮助教师找准学生创作误区,更好的帮助学生改造缺点,完善不足,更快更好的完成作品的创编。

篇3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啦啦操运动自2000年在我国开展至今,已渐渐成为了一项风靡全国的体育文化运动。在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啦啦操这一观赏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身的运动项目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啦啦操项目包括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两种。舞蹈啦啦操更适合于青少年体育课程。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青少年啦啦操课程内容。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参考与青少年体育与啦啦操相关的文献和书籍,作为本文理论依据。

(2)访谈法。对多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体育及舞蹈教师进行访谈。了解现今青少年体育的课程内容。

(3)综合分析法。通过访谈和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给出青少年啦啦操课程内容的相关建议。

3舞蹈啦啦操课程内容构建

经分析研究,青少年舞蹈啦啦操课程内容可包含:准备部分、热身、舞蹈基本功训练、素质训练、新动作的学习、组合的连接、表现力练习。

3.1准备部分

可进行韧带的拉伸(杆上),舞蹈基本功训练(站姿、坐姿)、音乐冥想(轻松舒缓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与学生有肢体接触,以便于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和课堂状态)。

3.2热身部分

3.2.1韧带的拉伸、柔韧性训练

韧带的拉伸和柔韧性训练有区别,韧带拉伸主要防止运动损伤,增加关节活动幅度。主要包含肩带部位、髋关节周围等。柔韧性训练是指除韧带以外的肌肉、肌腱等其他组织的弹性和活动范围。所以我们主要锻炼的是肩带柔韧性训练、下肢柔韧性训练、腰背柔韧性训练。除相应关节部位韧带拉伸之外,主要肌肉拉伸包括:颈肩部位肌肉、肩带肌群(三角、肱三、肱二)、腰背肌群、大腿肌群(前侧、内侧、后侧)、小腿后侧肌群。

3.2.2关节灵活性训练

舞蹈啦啦操动作想在完成的同时要有力度和美感,首先关节要灵活。所以在课程当中要有关节灵活性的练习,同时通过不同的速度、力度、数量及节奏锻炼相应的关节周围肌肉的控制和爆发力。主要包含:颈部(上、下、前、后、左、右、平移)、肩部(上、下、前、后、绕环)、脊椎(含腆与复原、波浪、横移)、髋(前、后、左、右、绕环)、上肢(波浪)、下肢(蹲)。

3.2.3路线练习

将本学期所学内容较重要或较复杂的动作融入到斜线当中,进行路线训练,进行加强训练。同时练习学生方向感及舞台掌控能力。

3.2.4本节课需所学新动作

在热身中提前进入课程内容,让学生对动作有初步了解,提高学生学习新动作速度。

3.3舞蹈基本功训练

舞蹈啦啦操对舞蹈基本基础要求很高,同时舞蹈技巧能提高学生基本身体能力、舞蹈感觉以及身体的直立感,蹲、半脚尖、擦地、单吸腿、各种旋转及跳跃、软开度训练。

3.4素质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素质训练能提高学生在舞蹈啦啦操时的完成。

3.5新动作学习

将组合中较困难复杂的动作进行筛选,进行单独的学习。将需单独教授的动作运用不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完成。

3.6组合的串联

将组合进行串联,同时要保证完成。

3.7气场及表现力训练

可通过走秀、摆pose、表演组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及自信心。舞蹈啦啦对青少年的自信和表现力也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8结束部分

要有结课总结,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所学内容。要有课下练习部分和复习部分的作业。

4结论与建议

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对啦啦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和运用,对于青少年啦啦操课程的更好完成起到了有效帮助。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青少年啦啦操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备部分、热身、舞蹈基本功训练、素质训练、新动作的学习、组合的连接、表现力练习。

篇4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30-01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育要立足于生活,术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到民间采风,开设民间采风课程,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民间舞文化和民间舞风格,通过民间采风,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促进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采风对于舞蹈创作和课堂教学的意义

目前,许多地方院校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本地区原生态民间舞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对于民间采风的思想认识。其实,田野考察、田野采风对民族民间舞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将原生态民间舞蹈融入专业舞蹈教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田野采风是以感受为主,获取创作灵感,要深入到研究对象生活背景中,并且采用模仿复制的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动作等,它既是采集素材、了解相关历史,感悟特定民族精神的方式,也是了解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以及特定区域人民的民族历史,获取创作灵感,建构一种艺术理论的方式。在舞蹈创作和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田野采风,带领学生深入到民间观察、调研,了解民间的活动,感受、学习民间艺术,更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进行田野采风,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非课堂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深入到民间直接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采风对舞蹈创作和课堂教学的价值

艺术采风课程,对于落实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价值。首先,艺术采风课程开发,是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对于落实加强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舞蹈创作和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非常关键。例如,培训采风方法、设计采风方案、实施采风活动、查询采风相关问题的文件、采风总结等,都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活动,使学生在调研、资料收集、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我们都知道,进行舞蹈创作,开展有效的舞蹈教学,首先,都要提炼、总结已有动作知识技能,继承前人的优良品质,在前人流传下来的舞蹈技能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所以,舞蹈教学也要注重学习前人,提炼总结先辈们所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有把所学的知识有所应用,知识才会发挥其价值。艺术采风与课堂教学相反,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走入民间,进行民间采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采风在舞蹈创作和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现当代舞蹈发展,田野采风发挥着重要作用。田野采风不仅孕育了一大批舞蹈经典,还成就了一大批艺术大家,让一批批舞者走向了成功的艺术殿堂。田野采风所得资料,衍生出全新的文化视野,许多还被记录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实践性课程,田野采风,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以便于创设独具特色的实践课程,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舞蹈教学中,我们除了重视艺术实践、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还需要发掘和利用本土民间艺术,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田野调研,充分利用本土民间舞蹈教育资源,通过民间采风,引导学习者不断强化自我,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民间舞蹈采风模式,是将民间舞与舞蹈创作和课程教学相结合,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舞蹈创作和舞蹈课程教学,不能缺少民间文化内涵知识。因此,在舞蹈创作和舞蹈课程教学中,引入民间舞蹈采风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了解民间舞原生态的精神,理解当地民间舞蹈风格,进而学习借鉴民间舞蹈精髓,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舞蹈动作,促进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志涛.舞动记忆历史回眸――回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二十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4).

[2]李雪梅.地域舞蹈与生态环境――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地理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2).

篇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时代对我们中职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不确定性需要智能型的高素质应用人才,需要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和具有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人才。中职的课程直接影响到中职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又是课程最重要的出发点,因此中职课程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到当前课程改革的成效。

对于幼师和学前教育来说舞蹈课是必不可少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有的中职舞蹈课程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一、教学专业特色不突出,没有把握幼师专业特征

中职幼师专业的舞蹈课程,不能把艺术高考或成人形体舞蹈课程训练模式照搬过来,如果照搬造成幼师的学生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幼师专业的特征“按需施教”,开设适合幼师专业特征的舞蹈课程。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长期以来我们中职舞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地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仍然显得十分陈旧、单一,具体表现为: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轻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视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三、缺乏对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在舞蹈专业技能技巧准确掌握的方面,忽略了学生自身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创编出的舞蹈作品只能满足基本视觉的需求缺乏艺术教育思想方面的精髓。

四、课程考评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整体的综合性考评

一直以来我们只凭学生跳教师课上教授的舞蹈作品或组合就算完成了对学生学业的考核,考评重点放到了掌握专业知识的准确程度,没有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标给我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并将这种新型教学理念应用于教法改革实践过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同仁们共勉:

一、明确目标,培养能力解决要素问题

中职幼师的舞蹈课程不能只单一地教授适合高中成人阶段的舞蹈知识,要把幼儿舞蹈的教学也加入到舞蹈课程当中,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体系。在强化教授专业的技能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和舞蹈创编能力。所谓的能力诸要素应在职教舞蹈课程内容中都得到反映。

二、以学生为主导 ,改变单一教学方式

幼儿舞蹈教学要“教”与“编”相结合。如让学生在课上表演自编的舞蹈动作或舞蹈组合使其亲身参与,学生在亲身体验或模仿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习;或者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用幼儿教学的方法给学生授课,让学生更能切身地体会到如何为幼儿授课;或者用各种启发的方法教授学生,如语言启发式、联想启发式、观摩启发式等,让学生充分感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核心

在以学生为主导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如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对创造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活动过程不能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实际上,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就是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同时,教师要在学生的创编过程中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小老师”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教学能力。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提倡注重个性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要以她们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提供适合于她们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因材施教。如何培养学生自觉的职业意识呢?首先在教学中要把幼儿舞蹈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幼儿舞蹈的基础知识与方法,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懂得教幼儿跳舞可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制定舞蹈动作的难易度,循序渐进地教授,科学的运用舞蹈专业术语。培养学生耐心地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和组织幼儿舞蹈活动的能力。

五、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电视电影作品,尤其是加大中外舞蹈经典作品欣赏课程的投入力度,使学生们逐步接受和感悟舞蹈美的特有韵味。这种赏析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入发现美、了解美、诠释美的审美意识的升华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悟美”能力和舞蹈美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表达美、展示没的意识,启发学生的舞蹈创编意识,提高学生舞蹈的创编艺术水平。

六、完善考评机制

教学考评是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认定和评价。考评不应该是单一的,不能只着重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教学的考评应该以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机制。

如舞蹈考核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考核:

(一)考核学生课上所学的舞蹈组合或作品。

课上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是基础性考核,考核内容以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技巧为主,使学生在专业方面有扎实的根基。

(二)考核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学生教学能力的考核要强调学生自我总结和归纳科学的教学步骤,以及创造出更多的教授幼儿的教学方法。

(三)考核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

篇6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ANG Junjuan

(Yunnan Jiangcheng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Center, Puer, Yunnan 665900)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art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appearance, shape, styl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tudents have an irreplaceable role, so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rt of danc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art education,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omoting art education research significance. Danc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s an important basic part of art education, but also a comprehensive art,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primary school danc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promotion of school quality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art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dance teaching; dilemma; strategy research

中小?W舞蹈课程正是学生们学习舞蹈的基础,为日后学生们的艺术风貌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舞蹈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这样使得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在理论研究上也没有得到理想的成果。本文首先结合当前中小学舞蹈教学的策略,归纳在当前中小学舞蹈教育面对的困境,最后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解决对策的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舞蹈教学参考策略,共同促进中小学舞蹈课程的进步。

1 中小学舞蹈存在的意义

舞蹈拥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具有着极大的文化传承价值。以人体为工具,以音乐等因素为背景,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丰富人的肢体动作。舞蹈教育主要表现为对舞蹈教育的培养和舞蹈艺术的感受,能够让学习者通过对舞蹈的认知与学习丰富文化生活,在了解舞蹈艺术文化、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能将艺术修养与精神境界得到提高。舞蹈教育的普及,对提升全民舞蹈水平非常有利,对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素质、审美水平、创造能力等方面以及开发广大青少年的多种智力潜力具有着重要意义。

2 中小学舞蹈教学的自身价值

2.1 对中小学生肢体发育、气质培养的价值

何为肢体发育?肢体发育包括体能与体格的发育,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体格是指人的形态结构。促进体能与体格的良好发展,能够为身体形成较好的气质提供基础。而我国的素质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一些国人的气质的确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应该从小注重形体、气质的塑造以及优美体态的培养。通过舞蹈形体的训练,可以进一步纠正不良体态,塑造优雅气质。长期而系统的进行舞蹈训练对人的生长发育十分有益,从生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了解,青少年处于发育的黄金阶段,通过长时间的进行舞蹈训练,有利于保持理想的体重与形态,对优美体型的塑造十分有利。

2.2 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的价值

舞蹈教育可以使得学生的意识指向性与集中性得到培养,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的记忆与理解,可以让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变得细致,扑捉事物与接受事物的能力变得敏捷。教师在向同学们讲解舞蹈动作时,学生为了记住每一个舞蹈动作,就必须专心致志的听教师的讲解,包括动作、规律、节拍、流动路线等。学生通过专心的听课过程,捕捉舞蹈教学信息进而输入给大脑,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表达。

3 中、小学舞蹈教育面临的问题

3.1 舞蹈硬件设施的缺失,教学设备不够完善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的教育中,舞蹈并不处于重要地位,而是扮演着辅助的角色,同时灌输的“学习书本知识”理念使得学生没有对舞蹈树立良好的认识,只有很少部分的学生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学校的舞蹈硬件缺失,导致学生没有足够优秀的学习平台,没有相关的多媒体设备以及学习舞蹈相关的设施,甚至没有一间可以训练的舞蹈教室,一些学校不允许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教室外”的舞蹈课程,只是让学生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而更多的理论学习属于自习部分。这让学生对舞蹈课程可望而不可及,仅仅依靠课间的活动时间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是单一而不可行的。

3.2 舞蹈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

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导师,无论涉猎哪个专业知识层面,都对学生起着引导作用,作为一名中、小学的舞蹈教师更应该具备专业的舞蹈技能,学校在招聘舞蹈教师时,应该树立严格的招聘制度,树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竞聘原则。杜绝“关系门户”的任职现象,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效率。与此同时,对于在校任职的舞蹈教师学校要定期进行舞蹈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舞蹈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加强舞蹈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但是在一些中、小学中,舞蹈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并不明显,一些教??没有足够的资历与技能,只能教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得学生对舞蹈课失去兴趣,身体素质在不同程度上降低。

3.3 人们对舞蹈的认识存在误区

舞蹈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舞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今,舞蹈教学已经深入到各学校之中,但是人们对舞蹈的认知还是存在着误区,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在长期的传统观念束缚之下,并没有真正的和时代进行融合,一些家长甚至学校对舞蹈教学没有正确的认知。这是制约着中、小学舞蹈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们的思想认识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但是在长时间“应试教育”的灌输之下,人们只注重对于专业课知识上的培养,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对于舞蹈课等艺术方向的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无视的情况。这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中、小学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的压抑身体缺乏合理的运动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人们的主观观念主导着对舞蹈教学的认识,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心态,才能全方面的对舞蹈进行认识,而不是片面单一的理解。

4 解决中、小学舞蹈教学问题的策略

4.1 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舞蹈技能的学习主要体现在肢体的模仿与表演的自主编创,这是普通学校中舞蹈教学浅层次的基础教学,因此,为更好的推动中小学舞蹈教学,应该注重动作与内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舞蹈与文化的融合学习。在舞蹈教学中应该不只是依靠教材的内容,在大多数的舞蹈教学中,教材为主要力量的情况屡见不鲜,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实际的操作与训练,学生的肢体得不到锻炼,身体素质也不能提高。因此,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不仅仅是固定的形体课、舞蹈课、艺术课等形式,也可以将舞蹈课程多样化,从不同形式上加强舞蹈的教学,比如在体育课上寻找契机,找到与舞蹈课相关的内容与结构进行结合。也可以将舞蹈更合理的融于课间操,设计课间操的舞蹈游戏等,了解实时动态,尤其当今的中、小学生都属于零零后,那么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更应该了解零零后这群富有生命力的少年,了解学生喜欢听的音乐风格,或者是“偶像”来进行舞蹈的环节安排。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使得大家重新对舞蹈进行认识。

4.2 进行与舞蹈有关的艺术课堂教学

与舞蹈有关的课程教学是指将舞蹈融入到其他相关的艺术课堂之中,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如在音乐中的舞蹈教育,美术中舞蹈教育等,在音乐课中融入舞蹈教学,可以更好的将音乐与舞蹈的艺术性体现出来,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舞蹈,在舞蹈中聆听音乐,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操。如在学习社交舞中的伦巴舞时,可以了解到伦巴舞与西班牙舞有着一定的联系,舞蹈的音乐曲风哀伤而慵懒,催眠曲式的演奏使得伦巴舞更加具有罗曼蒂克的风格与韵味。多种艺术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增加,学习的层面也得到不断丰富。

4.3 加强课间课中的舞蹈教育

加强课间、课中的舞蹈学习,是对舞蹈课程的进一步普及,让每一位活泼好动的青少年都能参与其中。也可以开发出课间的互动舞蹈游戏,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的阶段,好动是每一位青少年的特质,那么教师就应该将“被动”化为“主动”,制定出符合学生喜好的舞蹈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快乐,也能够拉近自身与舞蹈的距离,打破“三大主科”的传统观念,为学生构建出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一个简单的舞蹈游戏,同时也是有氧运动,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加强课间、课中的舞蹈教育,需要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舞蹈环节。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实际情况制定出舞蹈环节,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满足了学生的运动需求,对于中、小学舞蹈课程更是一种全新的突破。

4.4 提升舞蹈教师的素质要求

篇7

舞蹈社团活动总结模板1舞蹈作为一门艺术,以它优美的舞姿诠释着本身的灵魂。院舞蹈协会作为舞蹈爱好者的乐园,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本着“舞动青春,芳菲自我的理念”在校园内外开展各类舞蹈交流和艺术展示活动。力图让每个舞蹈爱好者都能够与舞蹈零距离接触,去体验轻舞飞扬的无穷魅力!--年下学期,我院舞蹈协会本着“以舞会友,共建河蟹校园”的宗旨,在校园内外开展了如下活动:

一、八月下旬师大交谊舞进修活动

为了加深协会成员的舞蹈功底,丰富协会的舞蹈文化、舞种类型,以及回校后对--级新生所要进行的教舞活动。我院舞蹈协会于本年度暑假——--年8月15日,到师大艺语舞蹈培训中心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交谊舞进修。

交谊舞进修各项情况总结如下:

1、在院舞蹈协会校外指导老师彭书敬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将交谊舞中的慢华尔兹、快华尔兹、伦巴、恰恰、吉特巴、布鲁斯、探戈、慢四等舞种学成完毕。

并加深了我们交谊舞基本功,将我们的动作标准化,花样丰富、复杂化了。同时,一并学习了牛仔、俄罗斯等欢快集体舞,学习收获颇多。

2、此次进修活动也使我们真正领略到了交谊舞的无穷魅力和优雅的气质,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增强了我们对交谊舞的热爱,增加了我们对交谊舞的兴趣。

同时,在进修的过程中,我们协会内部成员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交流。使彼此增强了默契,在快乐中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总之,交谊舞进修活动不仅加深我们的舞蹈功底,更重要的是使协会的每个成员都有了进一步的沟通,为协会以后的发展做了坚强的后盾,为培养下一批舞蹈爱好者奠定了基石!

二、迎新舞会之20--俱乐部

为了迎接20--级新生的到来,感受大学的文化氛围,促进新生与上一届师兄师姐的交流,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我院舞蹈协会于20--年-月-日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快乐迎新之20--俱乐部”的迎新舞会。

舞会情况如下:

1、为成功举办本次舞会,我协会按组织形式分工细致地布置了舞会场地,以求舞会进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2、本次舞会内容丰富,新颖、独特,并穿插了猜灯谜等游戏,为舞会增添了色彩。

3、本次舞会每个成员都能各司其职,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为协会各成员交流提供了另一个平台。

当然,本次舞会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一些成员在跳舞时放不开、宣传力度不够等等。但通过协会所有成员的努力,使本次舞会打破了传统的格局,更加新颖,更加有特色。

三、交谊舞培训班教舞活动

为丰富我院校园文化,纷繁我院校园文化艺术舞台,同时也旨在推广校园社交文化,增强我院学生社交文化礼仪能力。我院舞蹈协会于本学期10月下旬予10级新学员正式开班授课。群体性、正对性地教授交谊舞培训课程。

教舞活动总体情况如下:

(1)教舞过程中的细节总结:

1、教课方式独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2、在规定课时将预计课程量及教授完毕后限度地让新学员跟着节拍实际运用所学舞步。

3、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

(2)教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学员到位情况一般,有些班次不能全到。

2、由于学校运动会及元旦节目彩排,有些学生未能及时赶到学舞。

3、教舞量稍大,学员接受、融汇有待加强。

以上几点都是本次教舞活动中发现的细节、问题,总的来说,本次教舞活动我们按部就班地进行,把预期向新学员教授的舞种都教授完毕。所有成员在此过程中也收获了舞艺、收获了友谊。

舞蹈社团活动总结模板2时间过得很快,只是转眼,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圆满的完成了学校舞蹈、艺术教育教学任务。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下面是我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活动总结,请予以点评。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习是不间断的,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在平时有时间欣赏各类舞蹈的排练和队形等使自己在舞蹈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个学生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外加强基本功训练和舞蹈组合练习,使学生对舞蹈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力求让我的舞蹈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舞蹈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舞蹈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我利用课外活动编排舞蹈,让学生能够充分显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和大型的演出活动,我都能以我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对于舞蹈的学习还不够深入,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对于舞蹈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舞蹈教学的特色点进行因材施教。

在这一年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不能为此骄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把舞蹈专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舞蹈社团活动总结模板3--中学舞蹈社团秉承“快乐音乐,魅力舞台,有你有我”的宗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对舞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从而达到了培养创新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学生社团给学生一片展示自己音乐才华的天空。以下是这次舞蹈社团活动的总结。

一、活动概况

社团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循序渐进式安排。丰富的社团活动打造了舞蹈社团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在一个多月的形体练习活动中社员们能积极的完成各自的任务和计划,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在社团的才艺秀展示中也衬托出了实力。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用身心去感受音乐形象,吸收音乐形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陶冶了情操。

二、社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发现社团的.活动组织还不是很完备,还不是很协调,在组织活动时,有时会产生一定的延时。由于社团是由两个年级的同学组成的,在方方面面差别很大,要针对不同学生特别是个别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在开展社团内部活动中,社员的热情被完全调动起来,经常收不住。这是今后重点需要克服与突破的。

三、社团活动所取得的效果

1、增进了同学们对音乐的交流。

同学们通过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增强了自己的才艺,再者通过学习舞蹈,对音乐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使我社建设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2、增进了我们社内社员之间的友情和凝聚力。

经过我社开展的一系列音乐类活动,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的同时,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并良好发展友情,也使我们社团的凝聚力得到加强,促进了我社以后组织其他活动的协调力。

3、锻炼了社团干事们的工作能力。

我社的骨干同学们通过在这一个多月开展的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交流和实干能力,基本解决了其中所遇到的问题,使自己的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增加了团队工作经验,也对以后开展其他活动拥有了更多的信心。

四、今后的打算和展望

增加活动的多样性,过去的一个多月我社团主要以基本功为主,今后将向其他不同方面发展。增强社团成员间的交流,计划在未来时间里增加社团活动内容和个人展示,并且更大程度地利用网络资源,以加强会员间交流,使社团更加活跃。

舞蹈社团活动总结模板4为提高我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教学分层次,抓特色,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舞蹈社团在校领导的备至关怀下,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特别是这学期--舞蹈社团,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真正做到了,使学生受益使家长满意。以下是这学期的舞蹈社团活动总结。

这学期,--舞蹈社团人数,比往年增加了很多,在我跟授课老师的协调下,研究出了部分方法,如以高年级带低年级、以老生带新生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人多不乱的学习效果。并且在一定课时结束之后,我们会组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比赛,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还可以达到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社团开始之前,我对--舞蹈社团的授课老师进行了请教,了解到少儿--舞蹈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动作外,主要还是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舞蹈是一个需要相互配合的舞蹈,所以,这学期,我们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相互协作能力。我在认真准确的了解了--舞蹈的特性之后,结合我校领导提出的教学精神,大胆的在社团中发展小组制度和团队比赛淘汰制度,这两个制度的实行,重分的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团结协作精神,我这一学期结束时我发现,社团里的学生更加团结互助,并且有时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们也可以不慌不乱,在老生和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去练习所学习的内容。我觉得这是本学期学生们最大的收获。

除此之外,我社团学生在不耽误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比赛,并为我校取得了优异成绩。在--舞蹈比赛的初赛中,经过了两个月磨合的她们一举夺魁,为学校获得--舞蹈奖。并且在接下来的复赛中再次有出色的表现,又一次获奖,在这期间学生们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努力训练,在她们的眼中她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战,而是为了集体,为了学校的荣誉。这也正是我校德育工作教育、和--舞蹈的协作精神深入学生心中最好表现。

这学期我校--舞蹈社团培训虽然将要告一段落,但是我相信--舞蹈社团的团结协作精神,将会在我校领导的精心指导下,随着我校的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更加深入学生心中!使她们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舞蹈社团活动总结模板5不知不觉来到--中学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学校舞蹈社团也已经成立--年了。在今年的舞蹈训练中,我着重注意了在每一次训练前,都要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在愉快的训练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时,也虚心地请其他教师过来观看,并且指出不足之处。现就本学期的舞蹈社团活动作一次简单的总结。

由于刚加入社团的新生基础不同,对于新生的训练就更要严格,而且要抓基础,强调基本功训练。主要有腿部训练、舞蹈组合训练、技巧训练、民族舞基本动作训练。为了参加市里一年一度的艺术节舞蹈比赛,在训练过程中,每个表演动作、每个情节、细节都高标准严要求。

我对舞蹈社团的每一个成员都满怀信,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做到,不能在自己心理上降低了训练标准,不要迁就她们,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和孩子们交朋友,不能一味的板着一副冷面孔痛斥学生。否则训练强度再大也不会有提高。孩子会出现叛逆的心理。在训练中要把自己融入舞蹈音乐的情绪之中,尤其是关键时刻要耐心,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训练休息时间也可以和学生开玩笑、谈心,总之,要让学生舞得尽兴、开心。

由于孩子大多数是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人数也多,基础还不牢固,说实话开始我真的没有信心,我也知道我的难度非常的大。但是没办法,我心理想就当是锻炼吧。没别的办法了。只有付出别人十倍的努力,才会有收获。我坚信!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的人。

篇8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16-02

一、引言

舞蹈教学对于培养儿童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舞蹈可以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提高孩子的生理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专注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教育理论中存在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元分立的情况,具体体现在教学方式的不同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上,前者以游戏切入为主,教学任务相对轻,后者则以专项教学为主,教学任务相对较重。两者的差异性有可能会导致儿童在幼小舞蹈衔接过程中因环境变化、教师变化、学习任务变化感到焦虑甚至厌学,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幼小的衔接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首个衔接阶段,是幼小教学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对整个小学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使儿童能够适应进入小学阶段后的舞蹈学习,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幼小教育的过渡机制。幼小衔接工作一般分两个阶段,一为幼儿园大班,该阶段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二为小学一年级,该阶段的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儿童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要做好舞蹈课程的衔接工作,这两个阶段缺一不可[1]。

二、课程衔接的理论依据

心理发展观认为人的心理变化是连续的,但在客观因素的作用下,心理的变化发展又呈现出某种阶段性,而后一阶段则建立在之前阶段的基础上。两个阶段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的骤变,而是系统联系的量变耦合所形成的质变,即彼此之间是存在心理交集的。儿童心理发展显然遵从上述规律,需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连续性过程,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相辅相承的结果。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这是构建儿童内心世界以及实现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儿童舞蹈的学习同样存在连续性与阶段性耦合的问题,因而做好幼小舞蹈课程的衔接就显得十分重要。

对儿童而言,引起幼小衔接过程中阶段性变化问题的客观因素有很多,概括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六点:(1)教学者的身份和形象发生变化。从教学进度相对缓慢的幼儿园教师变为教学进度相对较快且要求更为严格的小学教师。(2)教学方法发生变化。从依靠游戏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快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3)行为规范发生变化。比较而言,小学拥有更严格的校规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另外,幼儿园阶段不规范的舞蹈动作在小学学习阶段将会被纠正。(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进入陌生环境,小学生需要结交新的朋友,在新的集体中重新自我定位。(5)学习要求发生变化。家长、教师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都将发生从无到有或从轻到重的变化。(6)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儿童从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进入约束性更强的小学学习环境。这六点客观因素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幼小衔接中的差异性,因而迫切要求做好幼小的衔接工作,保障儿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更快进入小学舞蹈学习阶段,为未来的舞蹈学习打下坚实基础[2]。舞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儿童阶段的舞蹈教育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家庭开始重视儿童舞蹈教育,舞蹈成为儿童学习之余的重要文艺活动。在儿童舞蹈教育中,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衔接至关重要。幼儿园阶段,舞蹈教学主要以基础体态学习为主,穿插部分汇报演出,例如许多学校在校庆日和家校开放日举办舞蹈表演活动。幼儿园阶段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儿童了解并熟悉舞蹈的艺术形式,而小学舞蹈教育则更重视对舞蹈审美能力的提高,这种审美能力包括对舞蹈动作本身的欣赏、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对艺术特征的分辨。具体说来,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舞蹈教育在目的和形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要想实现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合理过渡就必须做好舞蹈课程的衔接工作。

三、舞蹈课程的衔接思路

幼小舞蹈衔接的关键在幼儿园舞蹈课程的铺垫上,幼儿园在后续开展的舞蹈教育中应当总结儿童前期的舞蹈教育,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迎合小学舞蹈教育的相关内容。如在进行常规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尝试讲解各舞蹈动作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欣赏舞蹈动作之外的美感,帮助孩子初步理解“美”的概念。除此之外,还应当在小学一年级阶段通过课外舞蹈训练巩固儿童在幼儿园阶段接触的舞蹈内容,使舞蹈体态基础训练不至于突然中止而造成再次学习新内容时的不适应性,力求实现幼儿园舞蹈教学到小学舞蹈教育之间的自然过渡[3]。

四、幼小舞蹈教育衔接的实践路径

1.学龄前的幼儿园教育准备。作为儿童学前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园对儿童的学龄前教育有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发挥儿童自身的特长和天分,为小学舞蹈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相比较一对一式的舞蹈教学来说,幼儿园集中式的小班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进入小学教育后的适应能力,快乐学习。幼儿园应当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注重对儿童舞蹈兴趣的培养和舞蹈基础的教学,例如对儿童舞蹈学习态度和舞蹈领悟能力的培养。幼儿的年龄太小,属于骨骼和肌肉发育迅速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幼儿园教育阶段进行舞蹈教学,能够在矫正儿童不良形体习惯的同时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促进儿童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2.改革小学阶段舞蹈教学方法。步入小学教育以后,儿童面临更全面的德智体美劳教学,在做好多方面培养工作的同时兼顾舞蹈培养,舞蹈教学的衔接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舞蹈教学可以发挥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促进儿童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其他能力的培养,增强儿童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学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儿童舞蹈基础能力的深化以及对舞蹈艺术领悟能力的培养,提高儿童的自我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还要注重集体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集体中得到自我能力的锻炼[4]。其次,针对儿童性格和体质等的不同,在小学舞蹈教学中应选取适合不同小学生特点的舞蹈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因材施教,发挥儿童的长处,弥补其自身的不足,激发儿童对于舞蹈艺术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舞蹈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舞蹈教师对儿童舞蹈学习的影响十分重要。儿童步入小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后,离开家庭进入学校,教师成为孩子心中的绝对权威,老师的指导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甚至会大于家长的教导。因此,作为舞蹈初级教育阶段的引导者,小学舞蹈老师应当善于发现儿童的特长,合理安排舞蹈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舞蹈教学工作。同时,对于儿童舞蹈学习的评定工作,舞蹈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过度划分不同学生间的差距,避免对儿童心理上造成伤害[5]。

4.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一年级阶段,良好的师生关系都至关重要,在小学舞蹈教育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幼小舞蹈课程的衔接。良好的师生环境能够激发儿童对于舞蹈艺术的浓厚兴趣,进而提高儿童进入一年级以后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不随意呵斥学生,以温和的态度开展舞蹈教育工作;其次要肯定不同儿童的独特性,做到有针对性的舞蹈培养;最后,多鼓励和表扬学生,不随意批评指责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存在的过错。

5.家庭学校相互配合。对于儿童入学前的教育工作,家长多注重于校规校纪和与人相处的教育,缺乏对于儿童初入小学的适应能力的培养。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后,儿童将面临更多的课程学习,在实行综合培养的同时开展舞蹈教育,小学生将很难适应小学教育的新环境。因此,学校应当充分协调小学生文化课程和舞蹈教学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儿童的舞蹈天赋,同时主动开展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发现儿童在舞蹈学习中的不足,及时纠正儿童在舞蹈学习中的错误动作,引导小学生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此外,家长应当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儿童适应小学教育的新环境,转变教育观念,让孩子更快融入学校的大集体[6]。

五、总结与建议

幼儿园是儿童教育的启蒙阶段,一年级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环节和整个义务教育过程的起步阶段,是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根基,二者的衔接至关重要。幼小教育的衔接直接关系到教育根基的稳定。舞蹈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儿童独特的个性,有助于激发幼儿潜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因此,我们应重视幼小舞蹈课程的衔接,促使儿童顺利踏入一年级的义务教育,适应衔接阶段的舞蹈教学,发挥自身特长,展现自我魅力。相比幼儿园舞蹈教育而言,小学舞蹈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还要兼顾好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好幼小舞蹈课程的衔接工作关系到儿童对于舞蹈的深入学习。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应当充分配合,做好幼小舞蹈教育的衔接,通过三方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发挥舞蹈教育的整体效应,从而实现儿童从幼儿园舞蹈教育阶段到小学舞蹈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许芸芸.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关旗琳.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课程衔接研究[M].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何洪涛.试论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征[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

篇9

目前,全国各个舞蹈专业院校或非专业院校的舞蹈专业,大都开设了《舞蹈作品赏析》这门课程,而且很多高校的舞蹈专业的硕士招生也要求考《舞蹈作品分析》这一科目,因此,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作品赏析》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目前学生针对这门课能够参考的资料和著作虽为数不少,但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著作类对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进行评述,这对于指导学生欣赏和深入了解作品,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对于如何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或者说分析舞蹈作品的方法是什么,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却涉及甚少。这类著作如:刘青弋主编的《中外舞蹈作品赏析》六卷;1冯双白著的《舞蹈鉴赏》;2江玲、陈鸿、毛毳主编的《舞蹈鉴赏》3等。另一方面,目前发表的论文中虽涉及到舞蹈作品赏析课程。但大都关注于舞蹈赏析课程的设置4及美育功能5,对于分析舞蹈作品的方法也涉及甚少。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有关于舞蹈作品赏析课程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帮助学生找出舞蹈作品分析的有效方法。

问题一:赏析与欣赏的区别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舞蹈作品赏析”的理解仅处于“欣赏”层次,而不是“赏析”这个层次。看完一个作品,学生只是抓住了某些动作、舞蹈中的人物角色、服装等视觉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讨论“赏析”和“欣赏”的区别。“欣赏”,简单的说就是观看,指观赏者对于一个舞蹈作品的视听觉的感受过程,主要是关注舞蹈本体的某些元素。舞蹈的本体指的是舞蹈动作、舞蹈语言,包括姿态造型、步伐、律动、技巧、构图等内容。其次还包括音乐、服装、灯光、舞美、表演者的表演效果、编导所采用的形式、手法等因素。6这些都是视觉感官的直接接受到的审美体验。而赏析则是比欣赏更深一层次的“鉴赏”,其实。它更强调“分析”。它通常是以舞蹈的本体为基础。对舞蹈作品以及表演者专业能力方面去评判,例如作品的选材是否符合内容的表现,是否具有深刻内涵、各要素能否完美地融入舞蹈表演等。不仅如此,还要对舞蹈整体进行细致入微的探讨,对作品和表演者在意境表现、文化语境、艺术特色、形式手法等方面深入地分析思考。从而提出见解。让创作和表演者更好地完善作品。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舞蹈作品。从而创造出优秀的舞蹈作品。指导和促进舞蹈艺术的不断向前发展。

问题二:抓住分析的着重点

我们要分析作品,就需要从舞蹈动作语言的表面层次进入艺术形象的内在层次里去。才能更好地分析并理解舞蹈作品。而对于舞蹈形象的把握,是舞蹈作品分析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舞蹈形象是指由舞蹈动作构成。并在音乐、服饰和舞台美术等因素辅助下。负担着表意抒情的艺术任务,创造着舞蹈之美,并作为鉴赏舞蹈的主要对象而存在。6舞蹈形象是作品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舞蹈形式结构的核心。比如芭蕾舞蹈《天鹅之死》中受伤的白天鹅形象,它是编导和演员要表达的——与命运极力抗争的生命赞歌。这一主题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作品的关键所在。舞蹈表现了一只受伤的天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努力作最后的挣扎。不断地挥动着受伤的翅膀,试图要重新回到蓝天。但是越是挣扎,伤口就越是让它更加的衰弱。一次次的努力之后。天鹅最终还是倒下了,在生命结束的最后一秒,它的翅膀还在微微地颤动。似乎还不甘心这样悲惨的命运。该舞蹈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天鹅形象,阐释了动人的生命主题。

除舞蹈形象之外,围绕主要形象所展现的主题思想,也是舞蹈作品分析的重要内容。“主题思想是舞蹈家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提炼而得出来的思想结晶,也是舞蹈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6比如舞蹈作品《海浪》,是贾作光编导从他长期的生活体验考察中,萌发的创作有关表现大海形象、并借以大海形象抒发时代感,讴歌祖国和人民的舞蹈创作思路。其中的爱国情感和时代主题。也是整个作品中最为打动人心的东西。

问题三:抓住舞蹈作品的“独特之处”

对于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它必然有着它的闪光点或者是感人之处,这也是我们在做舞蹈作品赏析时必须要分析的一个方面。这其中就包括编导或演员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特殊的手法、特殊舞蹈语汇等。如特殊道具、特殊音效、背景灯光的对比变化、音乐节奏的对比变化等,这些都是取得较好艺术效果的有效手段。比如舞蹈《庭院深深》中使用了一把太师椅作道具。象征着封建男权社会对女子的禁锢。而舞蹈中背景灯光由蓝色变为粉色。使得舞蹈表现的意境一下子从冰冷的现实变成了美好的憧憬或回忆。再比如《昭君出塞》中所用的舞蹈动作“半脚尖圆场碎步”和“水袖”就是有效表达人物形象内心矛盾情感的有效手段,也是这个舞蹈的创新和闪光点。而朝鲜男子独舞《残春》则是通过男舞者的反复跌倒复起,以及身体的扭曲,手臂的伸缩,这种独特的人体动态,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逝去美好青春的记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抓住舞蹈作品“独特之处”。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分析舞蹈作品的形象和情感主题。

问题四:分析舞蹈作品的段落层次

要深入分析一个舞蹈作品,还必须对它的基本段落结构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于情节类舞蹈,根据情节的发展。很容易就可以了解各个段落所表述内容。而非情节类的舞蹈作品,我们要对的它段落层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情绪的变化:特别是音乐节奏的变化,是分段的一个依据。一般的舞蹈作品大都是慢板一快板一慢板的节奏变化模式。比如舞蹈《母亲》、《书韵》等。都是以慢板展现主要形象。然后以快板展开,抒发主题情感,然后回到慢板,揭示主题。这也是符合我国传统的渐变的音乐审美观念。2、关注舞台背景灯光的变化:灯光的渲染。一般是处理作品场景变换的有效手段。例如现实到幻象的虚实场景的转化。就可以用不同的灯光色彩来完成。如前面提到的舞蹈《庭院深深》,舞蹈中背景灯光蓝色和粉色的变换。使得舞蹈表现的实景与虚境得以很好地变换,并且符合人物情感的心理变化,也是分析段落结构的一个有效依据。3、特殊音效的使用,一般这种时刻都会出现转折。如舞蹈《胭脂扣》中的钟声,电影原声音乐的出现。表现出情绪、情节的转变,使主要形象从执着追求爱情的幻想中不断清醒、并绝望。而这里特殊音效的使用,使得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楚的分割,因此也是分段的一个依据。

以上,针对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从舞蹈作品分析的实践中总结出几点重要内容。作为学生分析舞蹈作品的有效方法来用。希望能给舞蹈专业的学生一点帮助,对于不到之处,还望同行学者给予指正。最后,还需指出的一点是,要学好这门课程、要掌握舞蹈作品分析的有效方法,还需要舞蹈学员们作到勤看书、勤搜集相关资料、勤观摩优秀舞蹈作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视野:不仅如此,还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不断培养自己对舞蹈艺术问题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青弋.中外舞蹈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冯双白.舞蹈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江玲,陈鸿,毛毳.舞蹈鉴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篇10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0-0081-04

高校特色体育是相对于其它类型高校所特有的校园体育,是同类高校中与众不同的个性校园体育。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在特色体育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域特征、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传统特色及学生兴趣等因素,使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性。通过特色体育课程来建设高校和谐校同文化,是现代化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和重要举措,它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本文就维吾尔族舞蹈在部分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实践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开发和利用维吾尔族舞蹈文化资源,不仅可改革传统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的优化目标,还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的高校特色体育课程体系。

1 维吾尔族舞蹈文化

维吾尔族舞蹈主要包含5种风格迥异的传统舞蹈,其中塞乃姆流行天山南北各地,北疆塞乃姆动作轻快利落,东疆塞乃姆动作稳重大方;刀郎舞流行叶尔羌河畔地区,以两人为一组的对舞形式来表演保存至今;夏地亚纳流行新疆各地,以南疆最为突出,舞蹈的基本步伐以小跳步为主;纳孜尔库姆流行于鄯善、托克逊、哈密等地区,是男性即兴舞蹈,以两人为一组在赛乃姆或吐鲁番木卡姆舞蹈的后半部分表演;萨满舞流行于南疆喀什、莎车一带,舞者沿着逆时针方向前进,随着鼓点起步,部分有连续性跳转等技巧性动作。

维吾尔族是善于吸收与融汇各种文化之长的民族,在进入西域以后,不仅继承了西域乐舞饮宴风俗与“城郭之国”的歌舞技艺,而且融入回鹘汗国游牧生活时期的文化习俗与萨满教的思想观念,使西域乐舞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表演形式多样化。村民簇居生活为经常举行各种群众娱乐活动提供了可能,由此产生了集歌舞、文学于一体的维吾尔族重要民俗活动“麦西来甫”(歌舞聚会),集中体现了民族风情、语言特色及社会人文因素。由于大型群众性歌舞聚会的经常举行,维吾尔族的各类传统舞蹈通过聚会表演进行传承和演绎,最终形成了融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套曲――木卡姆。经过发展创新,将维吾尔族舞蹈的不同种类的经典动作融于一支舞蹈中,称为麦西来甫舞蹈。

2 开设维吾尔族舞蹈课程的必要性

2.1 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边缘化与文化危机。从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出发,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大力保护、继承与发展。学校是人类文明和优秀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主要基地之一,青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人,学校可发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有效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之一的维吾尔族舞蹈,其鲜明、丰富、多变的表现形式,舞蹈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以及特有的内涵都是其他歌舞艺术所不能替代的。通过学校教育来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文化,逐步实现少数民族传统表演体育最优化,使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人、全面,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和继承发展。

2.2 特色体育课程结构的优化需要

高校特色体育课程的开发融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如今的高校特色体育课程大体有时尚运动项目课程、休闲娱乐课程、民间游戏和民族传统体育改造项目课程、国外武技课程、文化益智课程、保健体育课程等。课程设置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特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与体育课程的个性化设置相辅相成,形成了健身与竞技、传统与新兴、民族与国际等多层次课程新体系。

现代大学生在追求强身健体的同时,还对个体的审美意识、形象教育、团结精神等内在的精神文化层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艺术类课程深受高校学生的青睐。维吾尔族舞蹈具有典型的西域舞蹈风格,乐曲节奏轻快,舞蹈动作自由奔放,融技艺性表演和娱乐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审美观赏价值,将其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可优化特色体育课程结构,丰富校园体育生活。

3 维吾尔族舞蹈课程实施

3.1 课程内容

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与舞蹈相结合的运动,维吾尔族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进入校园。本课程教学主要以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手型、基本手臂动作和基本步伐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向舞蹈套路组合以及舞蹈技巧性动作组合发展。本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一是指综合性大学的公共选项课,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维吾尔族舞蹈作为体育课程,二是指维吾尔族舞蹈作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类选修课内容。维吾尔族舞蹈必修课属于体育艺术类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针对性地安排和调整课程的内容、方式、授课教师等,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3.2 教学方法

面对大学生的体能差异性较大、舞蹈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在实施维吾尔族舞蹈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课堂化、课余化、终身化的特点。在班集体上课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班内小组教学和班内个别教学,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全班学习质量。

班内小组教学是指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开展小组(2~8人)学习活动,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可将程度不同的学生安排为一组进行舞蹈学习,以便组内学生相互交流促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深入各小组指导和督促,随时解决小组中的学习难题;小组学习结束时,可进行总结和舞蹈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

班内个别教学是指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对班上能力较差或较强的学生分别教学,使舞蹈教学内容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使之在教学活动中受益;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可在舞蹈的单个动作练习、分段组合练习、成套动作练习的过程中,逐步自学和训练独立思考能力。

3.3 教学手段

单个周期的课堂教学手段形式也可多样化,在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也可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维吾尔族舞蹈相关音像资料,通过对华丽多彩、工艺精湛的舞台服饰和道具的了解,再辅以

对该课程的文化渊源与传承的介绍,能够多角度、深层次地深化教学内容,使单调的传统教学课堂形式得以丰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信息量,还能够优化舞蹈理论的有效教学时间。

在维吾尔族舞蹈的技能学习阶段,可对班内小组采用创新合作、展示评价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创新合作手段首先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去收集维吾尔族舞蹈资料;其次是培养学生对舞蹈队形队列的创编能力,学生可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结合组内其他学生所收集的舞蹈表演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的队形队列创编,使学生真实体验到舞蹈技能提高的成功感。

展示评价手段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个性以及自我表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评议成套舞蹈组合队形队列创编是否合理的能力。学生将会在评议过程中,不断地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加对理论的理解,并结合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在评价的方式上,教师应依据不同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和实践能力等实行激励性评价,学生应该重视自评和互评,最终才能提高舞蹈技术水平。

3.4 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让教师初步掌握特色体育课程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组织、课程设计等基本理论,为维吾尔族舞蹈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拓宽其民族体育艺术类的知识领域,重新构建教师的体育表演技能结构,提高体育教师对特色课程的开发能力,形成特色体育“维吾尔族舞蹈课程”开发队伍。再次,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组成员开展维吾尔族舞蹈课程教研活动,实行相互听课和共同备课制度,实现师资的优势互补,快速提高整个课程组的业务水平。最后,要加强科研能力建设。明确该课程组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维吾尔族舞蹈研究,并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做到特色体育课程的教学、科研的双向促进和良性循环。

3.5 教学评价体系

维吾尔族舞蹈课程的开发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确保该课程的健康运行。评价主体有领导、教师和学生,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维吾尔族舞蹈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对课程开发教师的评价,主要从学生选修人数、教学效果、领导与教师听课评价、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五大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第二是对学生的评价应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学时给予不同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平时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情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相应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针对不同的选修和必修课程类别,教师可采用教考分离,聘请专家考评等多种方式考核。另外,该课程负责人应及时对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及教学考核的评价进行反馈,课程组可根据反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改进。

4 课程实施效果

维吾尔族舞蹈课程始终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和团结精神为前提。目前,新疆大学的公共体育选项课中已开设“刀郎舞”课程,经过3年的创新与发展,现已成立由教授负责的特色体育课程组,课程组教师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高超舞蹈技能,2009年该课程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通过对比该课程的学生选修人数呈逐学期增加趋势,横向对比全校公共体育艺术类课程的选修人数,从开课的第2学期至今,该课程人数已超越健美操课程,与拉丁舞课程人数一样多。该课程的顺利实施为大学生提供了集体锻炼的机会,在提高身体机能的同时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篇11

关键词:

音乐教学;舞蹈教学;结合

现在我们国内的小学音乐教学还是比较单一的,所以,整个的课改完成情况就不是很理想。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乐感为主。用实践来证明音乐与舞蹈是可以融合到一起对学生产生影响的。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小学生音乐舞蹈课的教学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对艺术感受能力的点上,以培养为主。比如,现在的小学生普遍都是在一、二年级时开始接触舞蹈课程,这个阶段是他们认识舞蹈知识的初级阶段,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关的教学音乐,来让学生有一个感官上的感受,让他们了解到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让他们有所感悟。教师还可以借助一切能够表达歌曲意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通过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喜欢去了解。教师要学会通过现代多媒体工具来帮助自己更形象地诠释所表现的舞蹈或是音乐的意义。让学生无论是从感官还是听觉上都得到刺激,让他们的印象更为深刻,通过一系列的感受,对音乐与舞蹈课程有更深的感悟。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舞蹈教育教师要学会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很着急地去灌输学生乐理知识,要从基础开始,一点一点地让学生去理解,让他们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重要,通过教师的吸引,让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去感受音乐和舞蹈的魅力,让他们去了解艺术的美,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一个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小扮演、小表演、小比赛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不同的舞蹈的魅力,让他们愿意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让他们拥有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中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更愿意去了解音乐,更愿意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