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05:04: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民航毕业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社会交往的频度也在不断增强,对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高。民航运输由于具有快速省时、机动灵活、安逸舒适、国际性等突出优势,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在对航空运输需求不断增大的同时,人们对航空运输的安全性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和北航“5・7”空难以及“6・29”新疆和田劫机事件的相继发生,对空防安全的重视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航安检系统是保证民航系统得以安全有效运转的重要屏障,是确保民航运输体系安全运行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安全防线。
一、我国民航安检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航安检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封闭时期,当时中国对乘坐飞机的人有严格要求,这一时期中国的空防形势保持了不错的局面,我国机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多年来一直也没有建立起来。
1980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公安部、民航总局的报告,同意对国际航班实施安全检查。1981年3月15日,公安部了关于航空安全检查的通告,并决定自4月1日起对民航国际航班实施安全检查。11月1日,又开始对民航国内航班实施安全检查,从此我国的安检工作开始了新的发展。
安全检查工作刚开始,只对国际航班实施检查。所以,检查工作就由边防检查站负责。从1981年11月1日开始,全面的安全检查工作展开,此项工作就由民航公安保卫部门负责,但这一时期安检工作还不完善,有漏洞。到了83年7月,武警安全检查站成立,安检工作由武警部队全面负责,这一时期,安检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进入九十年代,由部队负责这项工作已不适应形势了,1992年4月,安全检查工作移交民航,民航机场组建了安全检查站。
二、民航安检的作用
随着国际反恐形势加剧以及国家对民航安全的日益重视,全国各大机场、飞机的安全成为了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民航系统安全的各个环节中,机场安全技术检查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机场安全技术检查,是为防止劫、炸飞机和其他危害航空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旅客、机组人员和飞机安全所采取的一种强制的技术性检查,是保证空中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措施,是航空安保的基础和核心。安检工作不仅事关千千万万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声誉和安全,是国际反恐的重要前线。
民航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对乘坐民用航空器的旅客及其行李,进入候机隔离区的其他人员及其物品,空运货物、邮件等的安全技术检查;对候机隔离区内的人员、物品进行安全监控;对进入飞行控制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安全监控等。
三、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现状
随着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国际恐怖活动和国内违法犯罪分子对空防安全影响不断加剧,国家航空安全已被提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高度,民航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民航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就被突显出来。目前我国各大机场的安全检查工作相当繁重,以我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机场为例,它的安检部门每天检查出港旅客人数近8 万人次,监护国内外进出航班近420架次。面对目前复杂多变的航空安全形势,民航安全检查工作质量的保障最终要依靠一支具有高超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的安检人员队伍。民航各大机场以及航空公司对能够熟练掌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民航安全检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专门为民航机场、航空公司安检岗位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是受到了广泛的青睐,甚至出现了各大航空公司、机场争相抢定的火爆场面,成为了中国高校毕业生中的极缺人才。
为满足民航一线对安检专业人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先后开设了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适应民航安全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空防安全,民航安全检查政策法规和民用航空知识,具备安检人员所需要的基本警务专业技能,熟练使用各类安检器材和设备,具有应对和处置民航旅客通过安全检杳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能力,能为国家民航空防安全事业服务的具有高等教育学历和自我提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航空港安全检查人才。目前各高职院校设置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都为高职专科,学制三年。
四、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需求分析
2012年9月12日,国际民航组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总部召开为期三天的高级官员会议,为全球航空业寻求更有效、更可持续的保安措施。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主席冈萨雷斯在大会开幕式上说,随着各种威胁的演变,国际民航界必须继续调整保安战略,加强安保措施,改进协作水平,以继续保持航空是一种安全、高效、经济实惠的人员和货物运输方式。会议提出要对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的航空安全保卫工作进行评估,不合乎国际民航组织规定和要求的将被取消国际航线的运营资格。因此,当前世界范围空防安全形势要求必须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素质的航空港安检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大量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航空港安全检查人才。
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航空港安全检查人才目前主要来源于各大高职院校培养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场和民航运输服务部门的安全检查服务行业,从事安全检查、安全监护、安全监控、安全护卫等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服务和管理等工作。同时随着机场、车站、港口、展馆等设施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增建和运营,对安检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据统计,在未来3到10年间,全国各大中城市将需求安检专业人才近20万人。由于各大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能力有限,而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又很大,所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作为新兴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专业,在民航安检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有越来越多的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设建设这个专业。
五、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民航安全技术检查工作。民航安全技术检查是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授权的专业安全技术检查,是民航空防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障航空安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乘坐民航班机的中、外籍旅客及物品以及航班货物、邮件进行公开的安全技术检查,以防范劫持、爆炸民航班机和其他危害航空安全的行为,保障国家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强制性和专业技术性。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要求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一)业务能力
1.掌握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必备的安全检查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
2.掌握民航安全检查有关法律法规、国际公约以及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3.了解安检设备的原理知识,掌握安检设备软硬件的操作技能和运行维护方法。
4.掌握各种危险品的基本常识以及应急处置方法。
5.具有证件检查、物品检查、人身检查、隔离区监护、飞机监护、控制区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安检工作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基本能力。
7.具有安全防范、治安事件处置和重大事故临危应变的基本能力。
8.能够取得民航局安全检查员初级以上职业技能岗位资格证书。
(二)应用能力
1.具有制定完善工作计划的能力。
2.具有独立收集文献、资料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能够了解本专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善于自学,不断更新知识。
4.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5.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工作胜任能力。
(三)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4.具有民航安全检查工作所需的英语听说能力。
5.具有较强的安全、服务、责任和质量意识以及勇于开拓创新能力。
六、总结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安全技术检查也不断趋向专业化,对安全技术检查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安检人员成了相关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依据安检作用、人才现状、社会需求及核心职业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参考文献]
[1]宋晓燕.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中国成人教育[J],2012
[2]林泉.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中国民航学院学报[J],2003
[作者简介]包姝妹(1978-),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航空法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王凤珍(1964-),女,吉林洮南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天津3003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88-02
一、民航院校法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在民航领域,目前我国专门的航空类院校中只有中国民航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了专门的法学院。但这几家民航类院校的法学通常没有将学校的民航专业与法学相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民航领域中对于专业方面法律知识运用的需求,不能很好的解决民航资本运营、民航市场与调控监管等方面的各类法律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民航院校的法学专业更应该利用自身的行业院校优势和特色,进行跨学科多元化的法学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民航实务的多元化复合型法律人才。
二、民航特色与法学结合的跨学科多元化教育改革
民航类院校法学教育的跨学科多元化模式改革就是将法学与其他学科,如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航空工程学、航空自动化等学科专业进行交叉融合,实现跨学科的联合授课。通过多个学科专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借助院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和合作培养体系,民航类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具有民航系统性知识以及法学专业知识,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扎实的法学基本功,实现民航领域中的法律功效。
(一)跨学科多元化教学模式
目前各国在进行跨学科多元化教育改革上经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主辅修复合型模式”,简称主辅修模式。即学生以一个学科专业为主修学科,以另一个学科专业作为辅修学科。主修和辅修的专业课程经考核合格,达到国家、学校有关规定要求即可在毕业时获主修学科专业的毕业证、学位证与辅修学科专业证书,或者获主辅修毕业文凭与主修学科专业的学位证。学生成为掌握两个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辅修复合型跨学科人才。
2.学际型模式。“学际”就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联系的边际,主要通过学校的选课制度进行。学院之间设置合理的课程选项,允许不同学院的学生进行跨学科之间的学习。除此之外还有双主修制模式和第二学士学位制度模式。基于民航类院校的现实情况,可采纳主辅修模式或学际型模式。如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推行的学际型“四加一”课程,允许法学院的学生通过选拔考试进入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学习相关民航交通运输课程,将空中交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法律纠纷问题与法学理论知识融合。
(二)制定符合多元化教学改革要求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为了配合民航类院校法学教育跨学科多元化教学需求,各院校还应当立足自身特点,制定具有民航特色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1.培养目标。立足民航服务界,结合民航院校特色和优势,注重强化航空法和民航法律实务基本技能训练的学习,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知民航运输业务知识的复合型学生。
2.教学理念。民航类院校以工程专业为主,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设有航空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航空自动化学院等。在这样的学校开设法学院,要发挥资源优势,把握特色发展法学教育就应开展CDIO理念下的法学教育。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CDIO理念下民航类院校法学专业的跨学科多元化改革主要包含下列四个方面:(1)C——构思。即将工程理念下的民航院校法学教学进行全盘构思,搭建内容结构。(2)D——设计。即根据各民航院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精心设计法学教学改革,实行项目化实践教学。(3)I——实现。即将法学专业教育与民航特色教育涉及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融为一体,按照多元化跨学科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贯穿在教学行为中。(4)O——运作。即通过具体实践操作将上述构思和设计转变为学生个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使项目化教学的效果变成学生以后工作就业中受益的知识或能力。
具体而言:(1)从学校角度,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就业,教师的培训以及学校的发展整合起来。(2)从管理者的角度,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习场所、为教师提供适合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并为教师提供适当的民航行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法律部门挂职锻炼的机会,从而寻求符合学校发展的特色法学教育。(3)从教师角度而言,就是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体现工程教育的方式方法,与民航业界的专家人员进行法律科研和教学项目的合作,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进行研究开发。(4)从学生角度而言,CDIO法学教育理念下的学生必须具备民航与法律的基础知识、个人分析解决案例的专业知识与推理能力、团队合作与人际沟通表达能力以及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四个层面。
3.课程设置。依据民航院校的不同特色和优势开设不同方向的课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优势不同,发展方向各异,因此课程应依据各校的特色和发展目标来设置。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第一,基础理论课程。16门法学基础课: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商法概论、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法、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
第二,专业特色课程。各院校应根据本校特色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法学人才。如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学科齐全,包括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安全航空电子等,所以法学专业可以重点将涉及航空公司法、航空运输法、航空保安法航空电子服务平台的法律以及民航行政课程作为其重点内容;而北航和南航是以我国航空航天、宇航、信息化等高端科技专业为其主要特色,故在法学教学方面可结合相关的国际法、知识产权法,以外层空间法、国际航空法、航空航天知识产权法为特色课程。
第三,实践技能课程。主要包括民航案例演析和民航法律实务两大类。民航法律实务主要包括模拟法庭、法院实习及选派学生到民航实务部门实习,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帮助将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实践。
4.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法律理论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辅以案例教学、实地教学、课堂讨论等多元教学方法。在现代化多功能的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仿真模拟实验室进行授课,穿插案例,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设计制造、仿真、模拟案例研究。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演示、提问、学习后反馈能够在现场充分领会航空法的内容。除此之外,考虑到民航特色,需要聘请民航业界的专业人士,如民航法律师、民航法务部门和各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兼职授课、举办讲座,结合各自的实践经验和研究优势选择自己熟悉的部分与学生进行讨论。
5.构建法学跨学科多元化教育模式的考核与绩效评价机制。教学考核改革传统的闭卷考试方法,对于实行跨学科法学教育的学生,应结合所跨学科专业的特点、难易程度等方面灵活处理。因为不同专业学生,理解法学知识内容的能力和角度不同,一律采取统一的方式考核太过单一,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学生的专业知识。具体考核标准如表所示。
法学跨学科多元化改革是将管理学、经济学、民航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等学科知识引入商法学、经济法学、工程法学、刑法学以及其他部门法学的教学当中,从整体上构建法学教育的立体多元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教师、学生和院校的整体配合,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因此它的实施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制度以及对应的绩效考核方法,既便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也便于对教师的资格能力进行考核,同时也是对学校改革措施的一个评价。
三、总结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将空管、航空工程、航空自动化等多个航空专业学科与法学融会贯通,形成以航空法为中心,涵盖民航安全法律、民航电子服务法律等鲜明民航特色的法律学科。这样民航类院校不仅可以培养兼具法律与民航专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法学学生,提高其在社会中的创造性、适应性以及自身的就业能力与竞争能力,同时也可以构建行业院校独具特色的办学方针,落实“文理交叉、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民航系统从业人员的综合法律素质。
[参考文献]
[1]郑群.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构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2]郑世保.工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3]王永全,金惠芳,刘琴.关于“计算机”与“法律”复合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和培养途径的探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
[4]黄锡生,陈德敏,曾,等.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5]冯秋燕.文理交叉背景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
[6]陈莉.高等农业院校法学专业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7(1).
[7]饶艾,李永泉.利用工科优势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21世纪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12).
[8]史卫民.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2).
[9]陈文琼.论高校法学教育的跨学科多元模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4).
在民航领域,目前我国专门的航空类院校中只有中国民航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了专门的法学院。但这几家民航类院校的法学通常没有将学校的民航专业与法学相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民航领域中对于专业方面法律知识运用的需求,不能很好的解决民航资本运营、民航市场与调控监管等方面的各类法律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民航院校的法学专业更应该利用自身的行业院校优势和特色,进行跨学科多元化的法学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民航实务的多元化复合型法律人才。
二、民航特色与法学结合的跨学科多元化教育改革
民航类院校法学教育的跨学科多元化模式改革就是将法学与其他学科,如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航空工程学、航空自动化等学科专业进行交叉融合,实现跨学科的联合授课。通过多个学科专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借助院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和合作培养体系,民航类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具有民航系统性知识以及法学专业知识,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扎实的法学基本功,实现民航领域中的法律功效。
(一)跨学科多元化教学模式
二、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
1.航空危险品运输涉及航空运输方式的众多内容和环节,具体教学内容在国内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能满足教学内容要求的教材很少。同时,国际航协出版的《危险品运输规则》即DGR每年更新一次,因此航空危险品运输这门课程要想始终站在理论及实践的最前沿,单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材永远没有更新那么快和频繁。因此必须是教材和当年有效的《危险品运输规则》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这门课程教学始终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的最前沿。从设置航空危险品运输课程的初衷出发,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应分为三个模块:理论、操作和实践。其中理论模块是基础,操作模块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实际操作,实践模块是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实践。其中的实验,学校如果有实验条件可开诸如:易燃液体的闪点测试、易燃粘稠液体的粘度测试这样学生可操作实验。如无此条件,可结合自身特点做成实训。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36~44,可适当增加实训课时。本课程作为民航特色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有较强理论性和非常强的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宜采用课堂讲授理论的讲授教学法、课后自学完成作业的指导自学法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讨论教学法,中间穿插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同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增加案例教学比重。本课程涉及较多的法规、标准条文,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觉得枯燥。
2.教师应尽量联系法规产生的背景、目的和作用,采用案例教学形式,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案例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法规的由来及其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认识。因此案例收集和设计尤为重要,这需要老师平时下大力气才行。二是化理论为实际。本课程涉及较多的化学知识,教师应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特别是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工作岗位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品,注重化学反应的理论与现象比较,让学生从案例中总结掌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对其危险特性和事故特征有明确的认识,了解如何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掌握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处置方法。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化学基础不同(文理科)因材施教。三是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精心挑选合适内容,提供相应资料及网站资源,采用指导自学法,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过多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应作业,老师课上再进行讲评,这样能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学生是主角。采用讨论教学法时,教师应认真设计、组织好课堂讨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是配角,学生才是主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气氛,开拓思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危险品运输课程的参与度,教师不要马上评判学生的观点或方案,让其充分阐述,同时加以适当引导,使其意识到问题所在,让其自己主动修改方案和纠正不正确观点,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化的大潮流中,中国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例外。在2007年教育部的学科目录上,全国具有英语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有899所,相对应的具有其他外语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分别如下:日语380所。俄语109所,法语78所,德语72所,西班牙语25所,阿拉伯语16所[1]。每一年求职就业季,英语专业的学生如何成功求职都是一场流血流泪的硬仗。
时隔5年,如今是2012,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丝毫不容乐观。现实状况要求英语专业的高等学校教育从内涵到外延都拿出有力的对策。或者是学习双学位,或者是考研究生,或者是出国深造,或者是自主创业。每一条路都布满了鲜花和荆棘。
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索,认为坚持有效的三语习得,也不失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强势的第二外语优势,可以帮助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抢占先机。
那么,帮助英语专业学生树立第二外语优势抢占就业先机这一具体的教学理念是否具有可行性?针对这一问题,从学习动力和学习环境两方面入手,笔者展开了相应的调查研究。
通过2012年笔者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学生中做的问卷调查发现:
在收回的42份有效问卷中,有40份问卷对于“是否有兴趣再学习一门外语”这一问题给出了肯定回答。换言之,在参与问卷调查的42个同学中,95.2%的同学都对再学一门外语表示出兴趣。由此可见,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英语专业的低年级学生中,学习第二外语的学习动力是充足的。
针对具体的学习环境问题,作者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进行了相关具体调查并发现:在2012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针对英文专业学生第二外语只有日语和法语两个选项。同时全校公选课也只有法语电影欣赏一项与第二外语相关的课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校内部第二外语的学习环境与学生的教学需求量未达成平衡,也与社会的刚性指标要求有明显距离。这也是全国绝大多数设有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的现状,并没有任何的特殊性。
在普通的环境中实现有效的三语习得的教学理念,要求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
作者根据自身的学习工作时间,归纳总结了以下六个关于三语习得和具体就业市场的特质,仅供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朋友们参考。
第一: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是现实的必然。英语专业如同计算机专业一样,经历了前期的不科学的跟风甚至重复建设,已经呈现全国遍地开花的局面。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过多而质量良莠不齐。对市场而言,只具备单一英语语言技能的人才已经趋于饱和,此类人才供过于求是不争的事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朋友必须认清这一残酷的现实。
第二:强势的第二外语人才相对短缺。相对于英语专业的大规模扩招,其他强势外语一直处于小语种的地位,在招生规模上未出现过明显的井喷。而当今中国政治经济的国际化趋势,使得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处于一种相对饥渴的状态。如中国大陆方兴未艾的非洲投资务工潮以及中国大陆成为法国奢侈品第一大市场等经济动向都对法语人才有大量的需求[2]。中日两国的合作,日方投资向中国大陆内陆的转移,对日语人才也有相应的需求[3]。其他如俄语,阿拉伯语,韩语等语言背后都意味着机会,对此类专门语言人才有一定需求。总体而言,此类外语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第三: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把英语作为专业学习从而积累的经验和养成的习惯,使得其具备较其他专业学生更容易学习第二外语的良好主观条件。如果其所处的院校能从争取学生三语优势突破的角度出发,在课程设置资料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教学成果应有理想中的改善。如果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勉为其难,那么学生也应树立三语习得的优势概念,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朝这一方向努力。
第四:自学绝对是三语习得的核心。对英文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对第二外语的选择有相当的兴趣分散现象。如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42个参与三语吸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21个同学希望学习日语,10个同学希望学习法语,5个同学希望学习德语,2个同学希望学习韩语,2个同学希望学习西班牙语,1个同学希望学习俄语,1个同学希望阿拉伯语。而这些语言也都是当今世界的大语言和较强势的语言。针对这一兴趣分散,校内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情况,自学就成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三语习得方面的自学应该得到鼓励和保护。
第五:大学生朋友对毕业后的工作不要过于挑剔,可先找好平台,再徐求发展。在单位与就职者双方无法成功磨合的情况下,跳槽也不应改成为现代社会的禁忌。不见得学什么就要做什么,现代的大学生,完全可以进入其他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合法行业。只要能先谋得一职,就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了解所处行业和机构的组织架构及内部流程,熟悉相关产品的性能和特质,可以向管理,销售,市场等依托企业的职业方向发展。
第六:对于三语习得,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三语习得比二语习得的难度更大。掌握一门语言,做好一份工作都需要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不要奢求一蹴而就。对于学习和工作上遇到的挫折要有较强的抗打击能力,保持乐观,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成就优势,最终做到学有所长,成为一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一、 教员首先要做一名德艺双馨的管制员
优秀的教员首先要具备过硬的管制技能。教员练好自身武艺才能使在一旁观摩的学员心悦诚服;在带教时也才能确保空中交通安全。此谓之“艺”。
另一方面,所谓“德”是指教员的品德。毫无保留地带教是“小德”,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是“大德”。默默奉献,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仅是一个教员应具备的素质,也是所有一线管制员应有的工作态度。
二、 反复提点知识点,帮助学员加强记忆
一名合格的管制员是要掌握很多航空的相关知识的。比如:一些常见的航空器机型性能;飞机的基本构造;各种气象条件对飞行的影响;管制设备的使用;特情的处置程序等等。它们有的只需要记忆几个数字,有的却像计算机程序员编程那样繁复,并且各知识要点之间大多没有什么联系,记忆起来很有难度。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通过大量实验绘制出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下图),
它的横坐标是识记之后的时间,纵坐标代表记忆的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适当的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更好。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如学习四遍后恰能背诵,则再学习两遍效果最好,但再学习效果则适得其反,对人的身心造成危害。所以,为了帮助学员快速牢固地记忆知识点,教员应该在带教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员梳理知识,前期多次提点,明确学员记住之后延长循环提问的时间,以此循序渐进,直到相当的时间,当学员不再遗忘的时候,才能达到记的深刻用得灵活的效果。
三、 因材施教,视空中情况和学员能力决定放手量
简洁准确地运用各种管制术语;规范地处理各类特情;复杂天气、复杂情况下制定出安全合理的管制预案……一个合格的管制员应具备的能力不胜枚举。教员要了解各阶段的学员应该掌握哪些技能,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引导学员由浅入深,有侧重地见习,使得学员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稳扎稳打,坚实地迈好见习的每一步。
同时,教员也应该明白每个学员都是不同的个体,不可能有一套教学方法适合所有的学员。教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当多用心观察自己的学员性格,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帮助他们培养有益于工作的习惯,教他们摈弃那些不利因素,针对每个学员的特质对自己的教学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教员还应该看到,就算是一同开始见习的学员过一段时间后进步也会不一样。当然,我主张多鼓励学员,在不真正影响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每个学员的能力和当时的状态适当放手,席位上让他们自己多体会,过后再对之前发生的状况一一讲评。如果一遇到复杂或者特殊情况,教员就接手,学员不能亲历,每次都得不到相应的锻炼,即便这个人以后放了单,当他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我们就只能祈祷他不要处理得太糟糕了。所以,我们宁愿在还没放单之前多经历一些“大风大浪”,这时候有教员在一旁做“保险”,有教员根据你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提醒、建议,哪怕是最后教员接手,学员也都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了,这种宝贵的经历必能促进学员早日成熟。
四、 尊重学员,注重增进师生感情
由于管制工作的特殊性,教员几乎算是学员进入社会启蒙老师。很多单位的学员家都不在本地,毕业后只身来到陌生的环境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大部分人一开始都会有很多不适应,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无依无靠孤立无援,从而影响到其见习工作的开展。生活中教员可以多观察学员的表现,以朋友的姿态适当从生活上思想上给予学员帮助,让他尽早适应新环境,感受到单位大家庭的温暖。这也有利于增进教、学之间的感情,学员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导。
有一段关于教育的话我很认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做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做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做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大多数管制预案只能做到较优而很难做到最优。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教员可以先倾听学员的预案,等见习结束,讲评时教员再跟学员提出其他的解决方案,大家一起来探讨其优劣。在带教模拟机时可以让学员尝试体验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让学员多体验,学会自己总结。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只有教员们既快又好地带出更多学员,使得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到中国民航管制的队伍中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民航的飞速前进。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28-03
空中交通管制(以下简称空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航空器运行安全,维持快速高效的空中交通流。[1]空中交通管制属于特种专业,其从业人员――空中交通管制员(以下简称空管员)需要具备特别的素质和能力。[2]目前,我国开设空管专业的高等院校有中国民航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民航广汉飞行学院三所高等学校。
空中交通管制又是一个国际化特点非常鲜明的行业。空管人员的教育培养需要与国际标准要求一致,这样才能适应国际民航发展的需要。因此,空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对人员培养现状进行分析,还需要研究国外航空运输发达国家的管制员培养模式,找出存在的差距,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从而为进一步制定空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和院校评估管理指明方向,提供依据。
一、世界航空运输发达国家的管制员培养模式
根据世界航空运输发达国家空管专业基础教育的不同,可以将空管人员教育培训分为三种模式:学历教育模式、职业培训模式和混合教育模式。学历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为法国、瑞典和俄罗斯;职业培训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英国、德国和新西兰;混合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以下分别进行分析。
(一)法国的高等学历教育模式
法国的空管教育培训体系采用了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基础技能培养并行的模式。法国的管制员主要分为两类:军航管制员和民航管制员。管制员赴岗位之前的学历教育阶段都由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培养。[3]学生要进入ENAC学习,首先需要参加高中会考。成绩优秀者进入科学类预科班学习两年,然后再参加“法国高等工程师学校”入学考试。在经过航空基础知识、数学、语言能力考核及身体情况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ENAC就读。法国每年招收管制员180名左右,一旦被选中,作为学员就可享受正式的公务员身份和待遇。
ENAC的空管专业的学制为36个月,学生在此阶段内轮换在ENAC和各空管运行单位分别接受教育。ENAC和空管运行单位各自负责不同的教学模块,一般来说,ENAC承担初始管制员的基础教育,空管运行单位承担见习培训。培养出来的民航空管员成为空中交通管制工程师,毕业后拥有工程师资格和相关的高等教育学历。ENAC负责的教学内容包括:空管基础知识教育、空管法律法规、基础管制技能、英语和实习等,历时18个月。管制单位负责的教学内容包括:陆空通话、管制设备使用、区域管制、终端管制和机场管制实操,负责具体的管制技能的培养,直到管制执照的考试。
(二)英国的职业培训模式
英国的空管教育采用了职业培训模式。目前,英国民航局认证的培训机构有NATS培训学院、资源集团公司和国家航空培训服务公司。这些培训机构在开展培训之前须向民航局提交培训计划,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管制员的选拔由国家空中交通服务公司委托职业心理测试公司完。选拔程序充分考虑了空管工作的具体需求,主要包括机械理解记忆力、速度感知能力、空间理解能力、心算能力、注意力分配和警惕性等。
NATS的空管基础培训学制为一年半。培训的规格是根据执照标准制定的,执照等级由低到高划分为:机场管制、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在每个执照等级培训后都有部分学生被淘汰:在第一个执照等级淘汰的学生就终生告别了管制职业;第二个执照等级被淘汰的学生只能作机场管制员。以此类推,其累积淘汰率在60%左右。
教育培训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教育,分为机场管制员培训和区域管制员培训。机场管制员培训内容包括机场塔台管制、进近管制和雷达管制;区域管制员培训内容包括区域管制、区域雷达管制和雷达数据自动化处理技术。第二部分是为在职人员提供的进修培训。
(三)美国的混合教育模式
美国国家空域系统内的空中交通服务统一由联邦航空局(FAA)提供,所有军民航飞机的运行管制服务均由FAA签约的管制员负责。由于美国空域辽阔,飞行繁忙,需要数量众多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因此,美国管制员的选拔有多种途径,主要包括:1.拥有管制经验的申请者,如拥有管制经验的退伍军人;2.无管制经验的已获得学位的美国公民;3.参加AT-CTI项目学习,考试合格的申请者可以成为FAA的管制员。
AT-CTI项目是FAA为了招收合格的、数量众多的管制员而与36所航空类高等院校合作培养管制员的一项教育培训项目。这些学校提供两年或四年的空中交通管制基础知识,合格者授予非工程类民航学位。[4]这些学校负责两年或者四年的空管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必须通过空中交通管理基本课程考核才能毕业。毕业生可以进邦航空局培训学院,学习管制技能。学生入校后,根据与FAA签订的工作方向,全面接受工作岗位强化训练。其中的内容主要有:1.37天的终端管制初始资格训练。2.62天的区域管制初始资格训练。在结束培训并考试合格后,管制学院才能进入一线管制运行单位成为见习管制员,接受岗前见习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课堂理论教学,以管制模拟机操作训练为主。培训中注重实践环操作节,按照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
概括起来讲,36所签约高等院校进行空管基础知识教育,联邦航空培训学院统一进行初始管制技能培训和考核。这种混合教育模式整合了教育资源,达到了提高培训质量和统一考核标准的目的。
二、国外空管员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
大多数国家采用非学历教育,即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管制员培养与培训,从学员初始选拔、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直至毕业获取初始执照,整个过程表现出了鲜明的职业技能培养特色,课程设置完全以国际民航组织(以下简称ICAO)标准为依据。只有法国等少数国家与我国相似,为“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但其培养过程中仍与空管运行一线岗位联系紧密,职业教育的性质同样非常突出。
(二)统一的培训规范标准
如对于美国的AT-CTI院校,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针对空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制定了统一的教学目标,此教学目标与FAA学院提供的空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从而保证了各AT-CTI院校与FAA学院之间的无缝隙对接,使学生获得进入下一阶段培训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使整个空管员培养过程得以有序进行。每年由FAA下属的空中交通技术培训部负责对FAA学院和AT-CTI院校的课程和培训等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院校教学和技能训能够达到FAA制定的相关标准。
(三)明确的培养目标
空管员培训课程安排以“专业基础课程+管制岗位课程”的模式开展教学,按照学生的目标管制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这种定向培养的优势是人才培养效率高,专项学习效果好,但也存在学生对其他岗位工作方式不甚了解,只能胜任单一的工作岗位,不利于在工作岗位上与其他岗位管制员进行协调安排任务。
(四)极高的培训效率
ICAO关于空管员初始培训有一条重要建议,即课堂理论教学应与单位岗位实习培训紧密联系,穿行。通过分析发现,以上国家几乎都采纳了这一建议,这些国家在管制员初始培训过程中,先教授学生理论知识,随后将学生送到单位进行岗位培训,如此往复穿行。这种做法能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可以验证理论,培训效率很高。
(五)良好的校企合作
如美国AT-CTI院校的空中交通管制模拟实操课程都是聘请在职管制员或管制教员来校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学院与FAA的合作极为顺畅,保证了模拟机课程的教学质量。FAA学院的模拟机实操教员同样来自一线管制单位,并且均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经过学院的考核、面试,合格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听课才能独立担任模拟机教员,这充分体现了学院对模拟机实操教员聘请工作的高度重视。其他国家院校机构在管制员培养过程中也都与管制一线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理论学习与岗位实习可以保持良好的交叉与对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六)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
学生进入到FAA培训学院以后,在学院期间的所有培训费用均由FAA承担。其他国家的民航局也都意识到管制员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提高经费投入的必要性,因此,他们都建立了合理的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如在购置先进的模拟机设备、开发CBT软件、聘请运行一线管制教员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经费支持,从而提高了管制员教育培养的质量。
(七)科学的选拔机制
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建有科学、严格、复杂的管制学员选拔机制。虽各不相同,但一般包括基本条件、能力倾向性和面试三道关口,特别是能力倾向性测试,很多国家都采用科学的测试软件,测试题目丰富、类型多样,充分保证了选拔的科学性。科学的选拔机制保证了空管员初始培训的高成功率和高成本效益。
(八)严格的淘汰机制
严格的淘汰机制是高质量“出口”的保证。这些国家在管制员基础教育过程中,均有较高的淘汰率。例如美国的累计淘汰率约为40%,德国的累计淘汰率约为50%,而是英国的淘汰率累计高达60%。在严格的淘汰机制下,教育培训机构对教学管理也更加严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力也得以端正和保持,这种精英式教育培训为高质量空管人才的输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完备的软硬件培训设备
各国管制员培训机构都拥有种类齐全、用途明确、功能强大的培训设备和系统。除了高逼真度的空中交通管制模拟机以外,还配备大量、先进的CBT软件,从而满足各种课程、技能的培训需求,为管制员的进阶式培养提供了科学的训练平台,对于管制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严格的教员指导
模拟机操作是管制员培养的核心课程,各国的教育培训机构在组织模拟机课程时均采用“一对一’的指导方式。模拟机教员均为具有多年运行一线工作经验的资深管制教员,这样充分保证了操作指导的质量和效果,学员可以获取最大的收益。
三、我国管制员培养与国际对比分析
(一)我国管制员培养模式与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的管制员培养是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融合职业教育,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管制员培养模式。总结我国民航管制员学历教育模式下的培养经验,可以发现我国管制员的院校培养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学历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必须经过高考筛选才可以进入院校学习。这样,可以保证进入管制行业的人员都具备较高的文化基础。在四年本科学习中既要完成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学习,又要完成民航局对管制员培养所要求的全部课程,因此毕业生能够达到本科学历的各项要求,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与单纯职业教育下的毕业生相比,我国的空管员培养有明显的知识和能力优势。
2.有效的空管“通才”教育。由于用人单位选人机制的原因,学生在院校期间无法事先确定未来从事的管制岗位,因此学生要在院校把三大管制课程(机场、终端和航路管制)全部修完。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培养模式相比,这种方式增加了培训周期,但此方法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空管知识面,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空管运行体系知识。这不仅增加了学生毕业进入空管单位后可以从事管制岗位的选择余地,也为今后工作中的管制协调能力打下基础。
(二)与国外管制员培养的差异分析
1.管制员培养模式的差异。国外空管人员的培养模式多为职业教育,其主要优势是针对性强、培养效率高。而我国目前以学历教育为主辅以职业教育的模式必将导致毕业学生的空管职业化特点不强,与用人单位毕业生高素质、高技能的要求存在差距。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增加、工作压力和难度的提高,这种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管制员培养人数的差异。近年来,民航运输快速发展,我国三所民航院校每年培养管制学员也逐年扩大,目前年毕业生共约1000余人,占世界管制员年培养总量的25%。[5]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师资力量和管制模拟教学设备数量却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目前,仅三所院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无法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为学生提供精英式的职业教育,造成了管制模拟机实际操作课程时数有限,师生比偏低等问题,无法做到“一对一”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直接影响了学生管制技能的提高。
3.管制员培养机构体制的差异。我国三所民航空管院校与空管用人单位之间并无直接的隶属关系,高等教育特色更为明显。因此在招生招聘、协调协作和培训对接等方面势必存在一定的“缝隙”。然而,国外大多培训机构隶属于民航管理当局,这种机制保证了从管制员选拔、培训直到上岗工作的整个流程可以顺畅进行。
4.院校之间的差异。由于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广汉飞行学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历史背景、资源条件和发展历程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长期教学过程中缺乏规范标准的情况。国外大多数国家只有一家培训机构从事管制员的培训工作,即使同为学历教育的法国,也只是由一所学校(即ENAC)实施管制学员的教学与培训,因此培养规范体系的制定和施相对较为容易。
四、结束语
民航运输是国际性的事物,空管人员的培养需要从国际化的视角,按照国际标准开展空中交通管制专业的教育和教学。本文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管制员的培养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旨在以国际视角,认清自身、寻找差距、探究根源,为下一步制定我国空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和院校空管专业评估管理办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
[ 注 释 ]
[1] 董襄宁.空中交通管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
[2] 王凯丰.浅析管制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华东科技,2012(6):44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52-01
随着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民航单位对飞行、机务、空管等方面的人才的需求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作为培养民航人才的主力院校,如何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以适应和满足民航的大发展的需要,如何建设好各专业,实现学生的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培养,将是我们长期思考和摸索的问题。通过全面总结和分析近年来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和漏洞,我们认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优化学生管理方式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需要我们着手解决的突出问题。
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存在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所以我们要做到科学有效的开展工作,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现优良性、成效性。通过现状调查和分析,民航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同时也是民航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重点所在:
一、学业为主,学以致用
伴随着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各方面均有显著进步,同时也非常渴望成才。但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还是最根本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必然。当今社会更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全面性,当代社会的发展,各学科、各行业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交叉和界限模糊的趋势。只有不断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优化组合,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的迫切需要。同时,针对民航类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专业技能。其行业特点要求其必须要具有扎实的航空理论基础,突出的岗位技能和英语能力。同时,民航属于高技术行业,对相应的管理、维护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才能争取更多的机会。
同时,大学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走出高考,进入大学,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离开家庭,独立生活,自由安排生活、学习。同时也是大部分学生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的成长历程。
由此可见学习在大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
二、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除了决定于自身的智力因素,还有其他因素。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决定着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过渡和转变,确立自我,摆脱依赖。加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总计超过2100万。现今在校和即将迈入大学的青年,在今后二十年的发展机遇期,他们要在投身社会、建设社会中担当突击队、主力军。历史和现实昭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证国家稳步发展的希望所在,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需要三者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教育失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发展工程、希望工程、责任工程。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等学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同时,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端正心态,优良就业
民航专业培养民航运输所需的专门技术人才,绝大部分是通过民航系统院校定点培养、定向就业,再加上这些专业投资大,专业性强,因此民航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一直较好。但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民航单位、航空公司对飞行、机务、空管等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从数量、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对学校的就业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民航人才的素质结构必须与行业特点相适应。民航类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专业技能。其次,民航专业人才培训的法规化建设提高了民航的就业门槛。要求民航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符合学历教育的要求,还要符合行业法规的要求。另外,民航单位人才选用标准不断提高,注重来源多元化,重视优化队伍结构,注重人才的层次搭配。
而针对专业特殊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专业优越感强,择业心理期望高,缺乏竞争和危机意识;第二、就业视野局限,导致求职空间狭小,向外发展意识淡薄;第三、部分学生“等”“靠”思想严重,主动性不强;第四、部分学生综合素质锻炼不够,就业竟能比较欠缺;第五、渴望实现自身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准备。
面对目前不断改变的就业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多个方面采取对策,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第一、正确定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掌握就业的基础知识,并建立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第二、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把其作为一门学科加以研究建设,缩短就业指导的供给能力和学生日益增长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探索出一套符合当前形势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第三、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和正确的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王欢(1977-),女,山东泗水人,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空乘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冷思考”(编号:CC201315279),主持人:王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6-0042-04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空乘专业已有近十余年的时间。从最早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开设专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到2003年南昌航空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始招收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学生,直至后来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了空乘专业之后,在各级各类的本科学校中,开始逐渐出现了开设本科空乘专业的热潮,截止到青海师范大学于2013年开始开设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为止,全国共计已有320余所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这十来年的办学历程中各高校紧跟市场变化进行教学改革,不断积累专业建设经验,在教学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由于空乘专业建设时问比较短,各高校在招生就业、课程安排、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学生管理等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国内民航业呈现出的繁荣景象,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院校想在这个诱人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因此纷纷争先恐后地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但是如此盲目扩张也导致了空乘专业的在办学热潮下衍生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空乘办学热潮的成因分析
如今的神州大地上,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各级各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了一股空乘专业办学的热潮。造成这股空乘办学热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民航业飞速发展造就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通往“中国梦”奋斗的道路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的发展。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中国民航已拥有160多个民用运输机场,已有固定航行路线1532条,客运及货运飞机共计1259架。而全民航旅客运输量在2010年已突破了2亿人次大关。预计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机场97个,新增飞机1 600架左右[1]。民航业以平均每年10%的增长速率保持着旺盛的发展趋势,以此发展态势,中国在世界航空市场的地位已然举足轻重。目前,除了国内的航空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机队数量的不断增多,需要招收大量的空乘专业人员外,国外有远见的大型航空公司也青睐中国市场,每年都会在我国招收一定数量的空乘服务人员。在航空业这样空前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有航空背景或艺术类专业的高校,纷纷开设空乘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出现了一股空乘办学的热潮。
(二)空乘专业的优越特点造成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许多少男少女心中“空姐”、“空哥”有着光鲜靓丽的外表,是她们所羡慕的职业。另外在收入水平上,空乘人员的收入也非常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众多俊男靓女对空乘专业情有独钟,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各省的高考招生中,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要求起点低,而文化录取分数线又几乎是所有专业录取线中最低的。因此,许多文化成绩不理想而形象气质较佳的学生都选择报考空乘专业。如此的低门槛高回报,使得很多高校在招生面试时经常出现火爆的场面。再者,空乘专业属于特殊专业,在实践教学、服装配置、学生实训实操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专业,学费较高。因此,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也能给高校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由于航空业的巨大需求,充足的生源市场和不菲的经济效益,让许多学校趋之若骛,空中乘务专业遍地开花,目前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热门专业。
二、空乘办学热潮面临的挑战
高校纷纷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繁荣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制约着本专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
目前开办空乘专业的学校,绝大多数都没有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市场分析,并且没有民航系统的相关背景,不了解如何开设适应民航系统的专业知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没有对各院校的申请进行论证,对办学资质进行审核,在没有与民航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的情况下,对大部分申报院校予以批准[1]。空乘专业的盲目开设,开办院校的陡然增加,僧多粥少,其后果是导致各校生源争夺战越演越烈。为了能招到条件好的学生,许多学校只有降低各种硬性指标如:文化成绩要求,降低身体条件等使空乘专业生源质量整体下滑,学校办学前景堪忧。
(二)闭门造车,师资实训缺乏
1.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在师资方面。空乘专业是需要理论和实训两个方面学习和操作的。理论的课程有:汉语、英语、心理学、法规、旅游理论等;实训的课程有:礼仪、化妆、形体、播音、急救、设备操作等。而这两部分的课程知识,必须由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来完成。目前制约空中乘务专业学历教育发展的瓶颈就是师资问题。大部分院校都缺乏有职业背景的教师,关键是学历高的教师没有空中乘务的经历,有空中乘务工作经历而又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少之又少[2]。因此,教师队伍呈现出矛盾的局面,由此可见,高校空乘专业的教师队伍需调整充实。
2.实训条件资源缺乏。空乘专业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实训教学条件是必备的。实训设施价格高昂:从模拟客舱、应急撤离、逃生装备、生理救护实验室,大到各种机型的飞机等,这些实训设备需要大量的投入,后续维护更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许多高校开设空乘专业后在硬件设施上的不愿投入冒险,也有许多学校无力承担的。最后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几乎没有进行过实训学习,这对于高度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空乘专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而,在这样闭门造车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适应不了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的。
(三)沟通不畅,就业渠道堪忧
我国现在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的高校,大多与航空公司缺乏广泛友好的沟通与合作。当前,航空公司招聘倾向于看重学生的外在形象。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以“第一印象”为重心,其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能够顺利地通过航空公司的面试。但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各高校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比起社招人员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们对于空乘职业的艰辛也缺乏了解,因此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选择跳槽。而目前我国的空乘专业开办过多过烂,每年毕业的学生与航空公司真正的人才需求成5:1的供需状况,这导致了空乘人员的培养严重供过于求。真正的话语权掌握在航空公司手中。由于大部分学校与民航业缺乏合作沟通,因此培养的空乘人才没有渠道直接进入航空公司,这样情况下势必走航空公司社会招聘这条途径。而参加社会招聘,不确定因素过多,名额有限,条件苛刻,空乘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不仅要与各高校大学生竞争,还要与其他社会考生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下,就业机会越来越小,许多人多次面试无法通过后逐渐放弃了蓝天梦。而为了达到高就业的假象,银行、酒店、大型企业等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就业目标,大部分高校中的空中乘务专业已经名不副实。
三、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嬗变
这些问题让很多高校如鲠在喉,困扰着高校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限制了高校空乘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空乘教育必须面对嬗变,必须面对现实。高校空乘专业何去何从,确实到了需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的时候。如何改变,如何办好现有的空乘专业,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对空乘专业基本性质有合理分析
空乘专业本质属于服务性质,这个职业的初衷在于更好地为乘客服务。空乘服务人员的基本性质是具有较高服务职业修养和能力,空中乘务的工作特点要求空中乘务员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亲切的外表、宜人的个性、成熟的心态、得体的处事方式、还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娴熟的服务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3]。对空乘人才培养的本质是对高端服务人才的培养。在空乘工作中,优质的服务是获得乘客满意服务的基本,理应成为空乘教学的主要培养内容。冷静合理分析空乘专业的基本性质,才能合理地发展空乘专业。
(二)对空乘课程体系发展方向有理性规划
合理科学的共通性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和实训技能课程是属于空乘专业共通性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包含的内容直接影响到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所以在整个空乘教学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因此,要将共通性课程规划得更加完整、科学,使其更加有利于空乘人才的培养。
结合实际的特色性课程。空乘专业是具有与众不同的专业特点,其课程中也有许多具有航空特色的课程,这些课程体现出了空乘方向的特色和优势的关键。但是这些特色课程应该要能够为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服务,要结合空乘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开设,同时又能够遵循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既有空乘特色又科学实用。
地位稳固的服务类课程。综观现有的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过于偏重艺术性。这首先与空乘方向本来就隶属于艺术类专业密不可分,而空乘方向一般都放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音乐表演或表演专业等范围内;其次空乘专业的招生考试是放在艺术类统考中,考试的内容也大多是艺术为主;还有最主要的原因是担任空乘专业的教师大都是艺术类师资,因此学习的课程大多是艺术科目。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目前空乘专业课程设置的偏差。今后应逐渐改变这种课程教学过于偏向艺术,而实训服务课程欠缺的状况,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心理、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坚持巩固服务类课程的重要地位。而适当选修艺术类课程作为锦上添花的才艺。
(三)对校企合作办学有实质性突破
针对目前高校空乘专业培养计划和目标,适应不了航空公司对空乘人才的需求等问题的现状。学校应积极努力探索校企合作途径,通过与各大航空公司的广泛接触与沟通,寻找空乘办学的最佳模式。
1.邀请航空专职空乘人员来专业培训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一。高校要聘用航空企业的空中乘务管理者、空中服务资深从业人员来进行专业的课堂教学,增加课程特色。让这些有实践经验和工作体验的专家们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等教学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让他们给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课程,从而使空乘教学更贴近工作实际,学生的培养能与航空公司的要求接轨。让航空企业人员参与到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空乘人才的培养满足民航服务专业人才发展的要求,高校空乘办学才能真正变得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2.派遣教师赴航空公司培训实操知识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二。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枯燥教学方式,要打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高校应定期送教师赴航空公司进行培训,学习了解空乘服务的实际操作流程,通过让教师走出去这样开阔视野的方式,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接受航空服务的实际培训,让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效地结合起来。目前国内许多开办空乘专业的院校都采取派遣专业教师深入航空企业学习深造,让教师切身体会了解航空公司的用人需求和实际操作流程,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3.建立稳定可靠的实习基地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三。高校要通过与航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来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各大航空公司都有条件相完善的实习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高校要争取建立与航空公司签约成为人才培养基地,这样对学校长远发展有利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这对于提高空乘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一支稳定的具有特定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的空乘队伍都不无裨益[1]。在此基础上能够保证高校培养的空乘专业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航空公司招收到了优秀的乘务人才,高校也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解决了就业的机会与平台,推进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四、空乘办学热潮下的转型
空乘办学的转型应该是整体的转型,在教学途径、教学手段、教育模式、学生心理素质和服务意识培养等方面都应进行转型改革。
(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
在空乘教学中,要设置合理的具有现实环节中的情景来开展案例式教学。这种相对以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具有高度的模拟性。在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突出双向互动式教学,突出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运用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新的培养方式[4]。让学生通过仿真的情景模拟,完成民用航空、民航乘务方面等课程的活动环节,有效地将课堂教学转化为职业体验情景,使学生对在航空服务中的突发事件的接受能力和应变处理能力有所锻炼。在这样的学习中将空乘服务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将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二)教育模式上的转型
空乘教育模式应是注重实践教育与实践参与、实践研究,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以实践成果来体现学习的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接触职场环境和空乘服务情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场环境适应能力都有所提高。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养成注重学习的良好习惯。毕业设计是空乘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重视的学生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方案制定、论文写作等环节的训练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实践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应变、沟通、心理承受等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打造学生,使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5]。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教育模式上的转型,使空乘学生的培养具备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三)心理素质培养和服务意识上的转型
空乘服务是一门特殊的职业,空乘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这一特殊的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给予分析、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使学生对空乘这个特殊的职业及工作性质、内容有足够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空乘专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适应性和多变性[6]。笔者针对部分学生缺乏从事空中服务的心理素质,对本校的空乘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表现出目前学生对空乘这个职业的了解只留于形式,看到的是空乘人员光鲜亮丽的外表,对于这份职业的辛苦和付出的努力却少之又少。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慢慢疏导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阳光、健康朝气蓬勃的优秀空乘人才,降低空乘人员的流失率。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上的转型,空乘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来自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自我意识强烈,服务意识薄弱,这于空乘服务的要求是不适应的。综合的服务意识是专业空乘人员必须具备,所以如何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全方位培养空乘学生的服务能力值得研究,而培养出具有服务意识、服务知识和服务能力的空乘人才是高校空乘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总目的[3]。
五、结语
总结与回顾我国空乘专业十余年来办学的发展历程,不可否认确实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和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空乘办学热潮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导致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就业渺茫等现状,势必将影响空乘人才培养教育的健康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依靠教育部门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有赖于民航部门的相互支持合作。从大学生主体来看,要多从明确自我定位,提升就竞争力和调整心态等角度去寻求就业问题的解决[7]。实践证明,只有校企双方默契合作,相互沟通交流协作,才能使我国空乘人才教育朝着健康稳定的态势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民航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是今.对高校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热潮的反思[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10(6):30-32.
[2]黄黎玲.空乘专业学历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0-21.
[3]李广春.空乘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民航学院报,2011(2):18-20.
[4]柴金艳.空乘人才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1(8)26+256.
传统英语教学讲解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难以满足学生对民航知识全面了解的需求。在民航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提供与民航业发展相关的最新资料,展示飞机的内部情况以及机场的设施等。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就可以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作为导入,如某个机场真实、多角度的图片,不但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民航知识的深入了解。同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讲授专业词汇、进行翻译、介绍背景材料等,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总之,多媒体课件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交流探讨性、又能通过时间的节省有效地扩大课堂教学的知识量、信息量,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利用多媒体虚拟实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民航专业高职学生正常情况下毕业后将就职于民航系统,而民航行业在入职时对入职者的英语口语水平的要求比其他行业更高,更严格。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怕开口,难开口,英语交际能力差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是高职院校民航商务英语教学的艰巨任务。在传统教学中,交际性语境的缺乏使课堂口语练习的效果并不显著。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提供模拟的英语交际环境,让学生模仿计算机屏幕中的人物发音,或与其对话,并可及时得到关于自己语句内容、语音语调正确与否的反馈,从而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交际的欲望。因此,在民航商务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提供真实民航案例的情境展现视频,让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真正让课堂更好地贴近民航实际工作环境,从而鼓励学生开口,熟练地用英语恰当地表达相关内容。
二、民航商务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原则
1.不能把多媒体课变成图片展示课
在民航商务英语多媒体课上,有些教师将数张赏心悦目的图片展示在屏幕上,却发现这些图片其实和主题毫无关系,成为仅是渲染气氛的“花架子”。有时,教师也仅仅就某个视频做简单介绍,或者提一个问题,就结束授课。可以说这样的所谓多媒体教学成了简单的图片展示,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毫无作用。在民航商务英语教学中,展示图片是有必要的,但要做到“图以致用”,展示的每一张图都应是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图片的展示应能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对话的空间。例如,在教“securitycheck”这一单元时,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选择描述安检过程的四张图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介绍图片中出现的安检词汇,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接着在图片中加入关键词组和动词,让学生分别扮演乘客、安检人员等不同角色,模拟安检过程,并且要求他们把刚学会的词汇应用于其中。精选的几张图片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反复出现,在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多次练习中,既化解了学生生硬记忆单词的难题,又锻炼了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的能力。
2.教师不能扮演“放映员”角色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Revision,Presentation,Drill,Practice和Consolidation都能用上课件。这样,教师似乎无需太多语言,教学会按照设计好的步骤进行,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课件播放者。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特别是在民航商务英语中,实践操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教师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应用,而不是学生与多媒体电脑之间机械、呆板的信息传递与接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有选择地应用多媒体手段于英语课堂教学中,谨记“课堂可以没有多媒体,但千万不能没有教师”。
3.别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在民航商务英语课上,对于课文的教学,不乏教师用多媒体贯穿一节课的做法。在课堂上,学生有的看似轻松,只顾着看课件,有的则忙于抄写,实际上他们不习惯这种上课模式,学生普遍反映学不好。这说明使用多媒体形式授课会让课堂更出彩的念头是不切实际的。教师只顾着在多媒体课件上做文章,这里插一图,那里加一个链接,屏幕角落还加一些小动画,却没有关注学生在每个环节中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方法。这种做法忽略了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使多媒体的运用流于形式、喧宾夺主、华而不实。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都应该是学生的舞台,教师不能让“多媒体的流程图”恣意泛滥,成为课堂的主宰,而是应该利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手段来帮助创设英语情境,加强视听能力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把课堂还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互动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民航商务英语的积极性。
三、民航商务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路
1.提高民航商务英语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多年来“一只粉笔、一本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英语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方式。许多英语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在教学经验上极为丰富,对传统教学手段运用自如,但计算机技能普遍较差,很难适应和接受新的教学模式。而民航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民航发展的特点是日新月异,速度惊人。因此,民航商务英语教学必须紧密结合民航业的发展变化,在教学内容上不断补充更新,内容呈现形式要趋向多元化。只有对民航商务英语教师进行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培训,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和使用的必备知识,才能使多媒体在民航商务英语课堂中更好地发挥教学优势。
2.更新民航商务英语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
要运用好现代教学工具,必须有现代教学理论来支撑。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民航商务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不仅是教学内容从黑板到投影幕的简单形式转化,而是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认真研究现代教学理论,在多媒体教学的改革上下工夫,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在不断总结他人和自己教学经验的过程中,找到适合民航商务英语多媒体教学的科学方法。
3.开发更多优秀的民航商务英语电子教案
所谓优秀的电子教案,即指借助计算机将教学材料进行有机地归类、链接和合成,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查阅及输出的教案。电子教案能极大地优化英语教学环境,以取得英语教与学的最佳效果。电子教案制作要以内容的宽泛性和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为设计原则。从表达形式出发,可以是文字、图像、动画、音频、民航场景演示、民航案例模拟等等。同时,可以在PPT中插入图片和声音文件,进行超级链接等,实现文件之间的跳转,并引入民航类场景的影音文件。但必须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不离主题。内容要以高职民航商务英语教材为主线,由于多媒体展示的特殊性,可以填充更多、更广泛的教材之外的民航相关内容。这需要广大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民航一线岗位人员的参与,否则就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电子教案。
4.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各个环节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民航商务英语课程不断有多媒体课件推出,这些课件集中了国内许多民航商务英语教师的智慧和经验,从形式到内容都堪称高水准。可是这也带来一大弊端,许多教师在与别人的分享中,直接复制原版课件,不加审阅地在课堂上使用,从而养成了依赖他人多媒体课件的习惯。此外,引入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后,一些教师对传统教学中备课这一重要环节(包括纸质备课和多媒体备课)完全忽视。因此,应该建立民航商务英语教师备课环节的考核机制,也可以在民航商务英语教师中展开教案评比、说课和多媒体课件比赛,鼓励每位教师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设计课件,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也不忽视备课环节。
关键词:影响因素;班组资源管理;对策
一、我国签派和管制班组资源管理发展现状
据统计显示,在2008-2015年间,在中国发生的空管不安全事件中,有24.1%因为管制班组不合理,配合不当造成的。对于签派员来说,除了要考虑安全问题,对运行负责外,更要考虑航空公司的自身利益,所以班组资源的管理发展就尤其重要。如今,也有很多航空公司开始大量引进空管人员,来确保飞行安全和有序飞行。而从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来看,大多都是由于管制班组配合不当造成的,这也对民航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也有一些航空公司发现了这一问题,对班组资源进行了管理,比如对签派员和管制班组进行了培训,各班组合理竞争等方式,但是仍有管制班组配合不当而导致空管事件。也存在一些航空公司仍对此问题表示漠然,严重阻碍了民航业的发展。
二、影响班组资源管理的因素
签派和管制大多都是以组队形式开展工作的,所以两者间的配合十分重要。所以发挥自身长处,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相互配合,团结合作,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民航业的发展。而团队成员也应具备以下几个重要因素,才能更好的组建良好的管制班组。
(一)专业知识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的民航管制员大多以技能教育为主,比较强调管制员的技能水平,而理论知识和学历水平重视程度就相对偏低。很多空管人员懂得如何操作,却缺乏理论知识,学历要求也偏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管制员的培养也从传统的技能培养转变成学历技能培养,逐渐加强了对空管员的学历教育,这对空管员的自身素质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与理论来支撑实践,才能更好的推动管制班组的综合实力的提高。
中国的民航管制员缺乏专业性是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由于中国的民航管制员缺乏专业性,才会使得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同时,就是由于缺乏专业民航管制员,才会使得管理步骤出现问题,而且在出现问题时候,无法很好地根据专业性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突发状况,这也就加大了管理过程的漏洞。缺乏专业的中国的民航管制员,就无法更好的根据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现在状况及时的找出安全控制出现的问题,也无法更好地针对问题解决,这样对于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安全控制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技能
虽然有了专业知识的支撑,但是实践技能也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掌握团队协作的知识,团队协作的技能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团队协作说起来容易,可还是得注重其中的技能要求。比如成员之间的任务分配,成员的能力提升培养,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信息的传递等。班组成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帮助班组工作。除此之外,班组也要对组员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成员技能,以保证班组的技能水平达到平衡。
(三)态度
班组成员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以集体利益来推动个人利益的发展。团结合作是班组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式,所以班组成员要调整好态度,对班组中的其他成员树立一个良好的态度,对工作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去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而班组管理者也要注意成员特点,仔细考虑班组成员搭配和排班问题,对组员进行团队协作态度培训,使其尽量杜绝嫉妒、排挤、不善交流等现象,从而达到最佳合作的地步。
(四)资历
在进行班组搭配和排班时,要注意新老结合,利用老成员来带动和领导新成员,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发挥班组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问题出现。新成员的资历不够,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对于一些特殊问题和突发状况的处理还不够老练熟悉,容易导致问题处理不善,情况加重等矛盾,而新老搭配能更好的避免问题的发生加剧。
(五)性格
空管这一职业责任重,压力大,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必须要有耐性和自我解压能力。空管一般采取轮班形式,在工作时将会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自我休闲时间,陪伴家人朋友的时间就会相对偏少,压力也比较大,使得大多管制员性格都偏于内向。当然,不同性格的管制员在班组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必须要对成员之间的性格形成互补。签派员日常都需要和不同性格的人沟通交流,所以性格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班组搭配时,要注意采取性格互补的方式搭配排班。
(六)经验
对于刚到岗位上的民航管制员,他们往往缺乏工作经验,这也是新时期民航管制员成长的新特点。经验不足就会使得他们无法跟上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的发展节奏,同时也会使得民航管制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经验不足就会让这些民航管制员无法更好地促进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民航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可以通过民航管制员的不断成长来积累工作经验,从而达到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的发展要求。
(七)缺乏信心
缺乏信心也是影响班组资源管理的因素。很多刚进入到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可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又因为他们在学校里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所以一旦进入工作岗位,由于上级领导的职责或者经验不足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他们缺乏工作的信心。一旦他们缺乏信心,那么就无法更加自信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样就阻碍了工作的进展,从而导致了恶性循h。
三、签派和管制班组资源管理对策
1、提高班组成员的专业水平。因为签派员和空管紧缺,易出现迅速上位的问题,这样容易导致成员缺乏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不够。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应该要加强对班组成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尽可能地发挥自身技能。
2、加强班组成员的沟通能力。虽然班组里的成员的工作重点不同,但是只有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团队协作才能促进班组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成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加强交流是十分重要的。组员之间的沟通,与飞行机组的沟通,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协调与沟通都是不可避免的。有效的沟通能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对班组资源进行管理时,加强班组成员的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3、转变班组资源管理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民航业也在不断发展。而班组管理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符合如今民航发展现状的要求。对于班组搭配和排班,要注意新老结合,技能平衡。以往的班组成员大多是资历较深的老员工,这样容易导致管理理念老旧,缺乏创新,也容易出现成员之间互相轻视,班组内部相处不和谐,导致团队协作难以展开等问题。所以要及时转变班组资源管理方式,使其符合时展要求。
四、总结
言而总之,班组之间的合理配置对于航空运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推动民航业发展的关键,所以航空公司应该重视签派和管制班组资源的管理,将班组成员的能力发挥至最大,取长补短,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组员的专业培训,注重对组员沟通能力的培养,应该注意加强班组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研究,进一步减少由于班组配合不当引起的不安全事故,提高民航I的运行效率,从而促进公司发展,促进民航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峰.签派工作的人为因素分析和改善建议[J].科技资讯.2013(11).
[2]熊子晨.航空公司签派员资质管理系统的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13.
[3]李星华.浅析驾驶舱资源管理对飞行安全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