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3 00:48: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化工企业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整体审计水平,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功效,继而形成高质量审计效果,最终为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下就是对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作用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带动其不断完善自身审计手段,达到最佳的审计状态。
一、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作用
(一)规范审计管理
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其审计管理逐渐趋向于规范化的管理状态,而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传统的审计方法,继而导致其在审计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审计水平较为低下等问题,但计算机技术在审计管理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模式,即以电子数据包的形式取代了传统审计过程中红头文件等纸性材料,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部分审计环节,达到了高效率的审计状态;第二,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作用亦体现在实现了审计工作的合理分工,即将各项工作职责落实到相关工作人员身上,并明确其职责范围,继而达到规范化审计管理状态[1]。
(二)规范审计作业
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作用亦体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审计作用。即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运用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实践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计算机审计程序来执行相关审计项目,最终形成了规范化的审计状态。其次,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对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背景下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且应在审计过程中做好审计人员编制及主审复核内容,继而由此提高整体审计质量。此外,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为企业领导提供了一个新的监督路径,即促使其通过对审计报告内容的查看实时了解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现状,继而在其出现相应问题时及时对其操作展开纠正行为。
(三)规范审计文档
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有助于审计文档逐渐趋向于规范化,而其优势的凸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审计过程较为复杂,因而在审计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及信息,但是由于传统的审计方法无法实现对其信息的有效分类,因而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审计文档管理中可实现文档的系统化管理模式,但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文档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应依据审计文档管理现状规划出审计方案、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等模板,继而促使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标准来执行审计项目。另外,计算机技术在审计文档管理中的运用要求审计部门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功效来构建相应的模板编制文书,最终为审计文档管理行为的展开提供有利的基础保障[2]。
(四)规范审计质量监督
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将提高整体审计质量监督水平,而其具体优势主要体现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企业各领导实现了实时监督行为,即领导层面可通过对计算机中权限控制功能的运用来监测审计人员整体工作质量,并促使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且提高整体审计水平,达到最佳的审计状态。此外,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作用亦体现在其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审计人员的作业行为,继而促使化工企业领导在开展实践管理的过程中可随时了解到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且对方其实践工作期间存在的问题展开指导行为,避免操作错误行为的发生影响到整体审计水平。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因而应提高对其的关注度[3]。
二、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建立审计数据库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了审计数据库的建构,审计数据库的建构有助于审计机构审计资料存储的规范性,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此外,审计数据库的构建为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数据信息,即促使其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审计数据库的渠道来获取自身所需的数据及信息,达到规范化审计状态。同时,审计数据库的构建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审计时间,为此,应将审计数据库构建措施落到实处,最终达到高效率的审计状态。另外,审计数据库的建立也为审计人员提供了查阅历史资料及历年审计报告的平台,最终满足了当代化工审计工作开展条件[4]。
(二)构建信息化审计系统
信息化审计系统的构建也是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对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审计部门在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依据审计工作开展现状构建相应的审计工作专用的计算机平台,继而促使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可通过此平台高效率的完成相应的审计工作项目;第二,信息化审计系统的构建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并促使审计工作人员从原有的单一静态审计模式转化为静态到动态结合的审计监督过程,提高了整体审计质量。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信息化审计系统的构建有助于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因而应将其落实到实践管理中,达到最佳的审计状态[5]。
(三)进行日常审计管理
计算机技术亦可应用于日常审计管理中,首先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来进行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工作,提高编制内容的精准性,且实现审计工作环节的有效划分,并促使审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严格按照审计计划来执行,达到高效率的审计工作状态。其次,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还具备记录审计执行情况及安排审计工作任务的功能,因而应强化对其的应用,继而由此形成规范化的日常审计管理状态。再次,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审计工作中的应亦体现在其实现了对审计档案的有效管理,因而在此背景下当代审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提高自身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且将自身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中,提高整体审计质量[6]。
(四)采用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
2012年审计信息化工作要围绕“全面转型,提升价值年”活动,继续全面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五个转变”,不断深化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融合。继续推进金审工程二期核心应用系统国产化示范项目分项目的建设,探索和实践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继续加强审计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强信息化工作管理,提高审计工作信息化水平。
二、工作重点
2012年全市审计信息化工作要统一领导、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加强研究、重在应用,切实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成效上发挥作用。
(一)深化计算机技术应用,促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融合
1、继续推进数据式审计,提高审计项目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覆盖面和实施能力。深化AO运用,扩大AO联机版在大数据量审计、业务数据审计、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关联审计等项目中的应用,促进从帐套式审计向数据式审计的转变。市局将根据省厅要求,继续组织征集AO应用实例,参加省厅和审计署的AO应用实例评比。
2、继续推进联网审计系统建设和应用。市局将以国产化示范项目为依托,着力做好“联网审计监测服务子系统”的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住房公积金的联网审计分析,逐步推动其他部门和行业的联网审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探索联网条件下新的审计模式和审计技术方法,促进由运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向运用AO和联网审计系统审计相结合转变。
3、继续推进信息系统审计。在总结去年信息系统审计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落实今年的信息系统审计项目,进一步促进由仅审数据向既审数据又审系统转变。市局将组织一次信息系统审计案例编写培训班,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案例编写能力,并按省厅要求,组织信息系统审计实例上报。
4、继续推进数据规划和审计技术方法体系建设。完成住房公积金审计数据分析系统建设,实现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积极开展对审计署尚未审计数据规划和方法体系的行业的探索与研究,系统整理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审计事项、审计方法和审计数据结构。继续组织开展计算机审计方法、方法体系的编写上报工作,参加省厅和审计署组织的计算机审计方法、方法体系评比。
(二)积极探索审计管理数字化工作模式,努力提高审计管理水平
1、探索数字化审计质量管理系统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全面落实新审计准则的各项要求,从而保证审计程序的规范、审计证据和信息资料的完整,建立数字化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2、按省厅要求完成统一组织项目管理系统、审计信息共享交换系统、RTX即时通讯系统等部署应用工作。开展新系统的使用培训和管理工作,要将这些新系统与已经建成的移动办公系统、视频会商系统,以及AO、OA、网站等系统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全面加强审计机关对审计项目的远程化、实时化和信息化管理。
3、加强网站建设管理,提高网站应用水平。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对已经建好的审计专网网站、审计外网网站,要确实加强管理,及时更新信息资源,充实网站内容,提高网站通达率,为审计人员提供本地化、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服务。要加强推行网上政务公开,发挥对外宣传窗口的作用。
(三)继续抓好计算机审计交流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继续强化应用培训。积极选派技术骨干参加省厅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市局将组织AO应用案例和信息系统审计案例编写培训班,组织一期AO认证培训考试,以培训促应用,在应用中不断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切实提高计算机审计的能力。
2、继续开展交流评比。市局已经下发了计算机审计优秀成果评比标准,全市审计机关在计算机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对照执行,在应用中加大计算机审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市局将继续组织计算机审计技术应用交流会和评选活动,开展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市局攻关小组成员要主动发挥计算机审计技术骨干带头作用,研究解决计算机审计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四)强化安全意识,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
1.对审计线索的作用
在传统的会计记账中均采用纸张的形式对各种会计资料进行登记及存储。审计人员通过对这些纸面信息的查阅搜集审计线索、完成审计工作。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只需要将会计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就能完成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对于大多数审计人员来讲,由于作为审计线索和凭证的原始数据经过了计算机的数据盘查和信息处理,从而大力加强了漏洞查找、查错、防弊等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对审计内容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环境十分复杂,使得审计内容相应改变。审计的顺利完成需要流程图及数据测试,而执行数据文件中主要依靠计算机软件的运行和审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等方面。
3.对审计人才的作用
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审计基础性理论知识,而且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及会计处理系统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部门应该兼具审计人才、计算机人才、系统分析人才、系统操作人才等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建议
1.不断健全审计准则和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审计制度的约束。时展变化快,旧的审计准则难以满足新形势的会计需求。因而不断健全相关审计制度势在必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过程中对审计线索的保留和存储也极为重要。例如: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应该详细记录并保留下来;系统中的某些暂存文件,超过一定时间段后就应该立即处理;对于审计需要的文件,应及时进行备份等。
2.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
会计电算化以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作为衡量标准。基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不仅审计中要对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考虑周全,还要重视对系统设计、开发阶段的审计。通过对事前、事中审计的落实,有利于协调审计与会计职能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审计人员应该进行软件开发应用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对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监督。保证审计和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之间的协调性。事前和事中审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是否严格按照相关开发控制标准进行整个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信息提供的管理制度和安全保密措施是否健全;信息系统是否建立了及时防止会计人员对信息有意的舞弊或偶然失误情况下的相应措施;信息系统的操作是否实用合理、功能是否完善、能否满足用户管理及数据处理的要求;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应该与我国会计纪律、法规的规定相符合等。
3.培养复合型财务审计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复杂性和技术性,审计工作的开展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审计、财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当下,应该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软件操作、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知识及能力的培养,促使审计人员能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环境,快速、准确的进行信息查阅、提取、审核,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学校方面应该注重复合型财务审计人才的培养,在会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日常教学计划中,应该加入计算机内容的教学,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会计电算化的实质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应用,其目标是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的一场技术革命,对会计科学本身以及对国民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使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先预测,事中控制转变,为管理信息化奠下基础。2、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3、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和理念的更新,进一步促进了会计工作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传统的审计方法渐渐无法跟上现代审计的步伐,满足不了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的要求,由此可见,计算机的发展对传统的手工审计意义十分重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内容和范围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的内容却有了一定的变化。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所有的会计事项都是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处理的,这样因手工会计的失误而造成的错账几率就会下降很多。但如果出现计算机系统运用程序出错或被人用非法手段篡改,而计算机只会按既定的程序以错误的方式处理相关会计事项,使不法分子有机可趁,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不可预测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审计人员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来认识和检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让其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进行。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
在传统的会计处理的情况下,审计主要用顺查、逆查或者抽查的方式来完成。审查工作也不过是通过人工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不但费时费力,也容易造成遗漏或者出错的现象。在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下,审计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传统的审查方法依然重要,但不可否认计算机辅助审计也同样重要。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既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又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就进行审查,利用计算机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更迅速、有效的完成各项审查工作。
(三)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审计条件下,审计线索很清晰,财务处理的每个过程都有专门的人员来完成,每一步都有负责人的签字和记录,想要追踪和查询也比较方便。而在电算化系统中,由于磁性材料作为计算机的存储介质,这些磁介质上的会计存储资料也不是肉眼能识别的,它的处理过程都是在文件内部进行的,无法追踪。虽然在有关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中规定所有凭证、账簿等仍需打印输出,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些打印材料是否与会计软件正确的处理结果一致,仍需进一步证实。为此,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要留下充分的审计线索,让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四)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新特点,使会计处理工作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对审计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审计内容和范围、审计技术、审计线索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已经无法适用。因此必须有一套新的审计标准与准则来与其想对应。然而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计算机审计工作起步时间短,而经济立法往往要在经济事项充分发展之后进行,所以目前的标准和准则还远远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需要。因此新的准则和标准制定十分重要,而这些也将构成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条件下新的审计依据。
(五)会计电算化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会计电算算信息系统的环境和审计对象都比人工会计系统要复杂,审计人员仅仅依靠原来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对审计人员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能够进行有效的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等。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审计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应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而使审计信息更加的真实有效。
1.系统控制风险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以机械控制为主,人的控制为辅,这种审计系统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发生了改变,会计软件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审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系统的测试对于审计人员来讲确实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大多数的审计人员缺乏计算机知识,一旦在测试中没有发现系统的漏洞,等到软件系统正式进行审计工作后就会造成很大的风险,降低审计效果,使审计结果失真。
2.财务数据风险审计的控制风险包括财务数据风险等,是指电磁性财务数据被篡改所造成的风险。电算化会计中,审计线索发生了改变,一些不法分子可不留痕迹的篡改数据。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来源、编制结果等都采用文件形式,一旦有人篡改了审计的公式、报表等,审计人员很难发现问题,导致数据的失真。
3.人员操作风险计算机审计系统的操作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会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一定的风险。审计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处理系统没有充分的认识,不够了解电子数据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和对审计程序的施行产生着什么样的影响,这样就会造成因为知识不全面而遗漏了审计证据,造成审计风险。软件系统的技术人员需要全方位的了解审计软件的开发背景、功能等,通过与审计定制人员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设计出满足他们审计需求的软件系统,不然审计软件功能就会有局限性,带来审计风险。
4.网络安全风险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舞弊的犯罪案例越来越多,对受害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利用计算机窃取资产,这种犯罪对于会计师和审计师来说较难察觉,一般都会造成巨额损失,是最为严重的犯罪。
5.职业道德风险注册会计师具有独立性,是指他能够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提出与事实相符的审计意见。会计发展的主流已经是电算化,增加了审计内容,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由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环境和关系的影响,其独立性遭到破坏,审计结果就具有一定的失真。审计行业比较特殊,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行业,审计的越多,就越有经验,审计效果就越好。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比较缺乏,为了顺利进行会计电算化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往往需要聘请计算机专家协助他们开展审计工作,一旦聘请的计算机专家不能遵守或不能完全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就会导致审计风险。
二、产生会计电算化风险的原因
1.传统审计线索逐步消失在手工会计系统中的记账凭证、账簿以及财务报表都有纸质资料,都通过了每一位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显而易见。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由于会计系统采用了计算工具、存储介质和网络技术,绝大部分的纸质资料消失了,所有的会计信息都存储在磁盘上,导致审计限速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存储的数据很容易被认为不留痕迹的加以修改、删除、隐匿、转移,审计人员无法用肉眼进行辨别,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察会计档案数据。这些都削弱了审计线索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使得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就更加艰难,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2.被审计单位内控不完善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是依靠人和计算机的双重控制,而且主要是计算机为主。这样就导致交易缺乏轨迹,职责分工不明确,在特定的方面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比较大。大部分的计算机控制措施都是以程序的形式,是计算机系统中肉眼无法觉察的。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控功能是否恰当有效,审计人员是无法通过肉眼看出来的,这就会导致计算机输出的信息不准确,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缺乏会计电算化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我国目前的审计人员在这方面的总体水平还不够,其主要就是因为会计人员队伍偏老龄化,大部分人员具有良好的审计经验,但其中大部分人没有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因此,他们缺乏计算机系统设计和编程的检测能力,不能够分析软件系统的结构,在审计过程中无法独立完成,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员的协助,这就导致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减弱,带来审计风险。
4.现行会计软件存在缺陷发展至目前,会计电算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我国审计署也指导开发了包括审计作业类软件、审计支持类软件以及审计管理类软件等三种软件。然而,国内的这些软件主要侧重于软件功能的构成要素和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忽视了对线索的保全性,忽略了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导致审计结果与事实存在偏离。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在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历程中,各种各样的会计软件开发并投入使用,为了适应会计软件的快速更新,审计软件的研发、更新必须加快脚步。此外,可以通过对国外审计软件的引进,对适合我国审计工作的软件进行组织推广,促进审计软件的商品化。
2.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想要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必须拥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需要通过对软硬件的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等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企业的审计过程中,要实现企业职能的分离控制,根据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原则建设相应职责分工。
3.提升审计人员素质会计电算化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计算机处理环境下,审计人员应对计算机系统、审计系统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因此,审计单位应多举行员工培训,促进审计人员的知识积累,以适应电算化审计的需求。审计人员培训中应强化他们对数据库程序的学习,让他们能够采集和转换数据库原始数据,并直接分析和整理财务数据。
参考文献:
(二)对审计内容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会计信息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那些手工会计中常会发生的记账、算账差错几乎不会发生,但系统的应用程序若有错误或被人非法修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程序以错误方法处理所有有关会计信息,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内容应包括对其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
(三)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从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每一步工作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从经济业务数据输入到会计报表输出,这中间的全部处理都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完成,各项处理再没有直接的责任人,会计信息主要存储在磁性介质上,谈吞口计电算化审计只留下磁性的审计线索。
(四)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各国审计界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显然,应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五)对审计技术的影响。在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对会计资料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这些审查工作基本都是由人工进行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会计信息主要存储在磁性介质上,计算机审计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同时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的控制功能进行审查,更是要运行计算机系统。
(六)对审计作业手段的影响。在手工会计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一般都是手工操作。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的作业手段也由手工操作向电子计算机转变,即审计人员应掌握电子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把电子计算机当做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
二、面对会计电算化审计应对对策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则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较系统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水平。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不懂得电脑的审计人员因审计数据的异化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计算机,就无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会计电算化不断在向前发展,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式下新技术应用的企业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引进审计电脑辅助软件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归集和反映与手工处理系统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内部安全控制方式有所减弱,这就要求引进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职能。
审计电脑辅助系统较之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审计电脑辅助系统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二者的服务对象不同,但二者的内部功能是有联系的,并且是相互影响的。比如,二者既可以使用共同的数据库,但又有不同的软件包。二者既可以调阅、查询某些相同的数据资料,但又有不同的软件接口和不同的操作权限。都重视凭证数据库、明细账库、总账库及报表数据库等数据结构和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可靠性。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审计电脑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同样,审计电脑辅助系统的软件水平越高,越能及早发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
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
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三、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也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
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
5.分析审计风险;
6.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
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a.“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审计人员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b.“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审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
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审计人员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
(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
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
随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我国电算化审计得到较大发展。但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核算工具、信息载体、账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与手工方式存在差异,只有全面深刻地认识审计工作面临的诸多新问题,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审计人员是追踪审计线索来审核相关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在手工会计记账条件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审计线索非常清晰,审计人员通过查阅纸质的会计资料,加上经验判断,取得相关审计信息。但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大部分纸质资料被磁盘、U盘等磁性介质材料取代,大大减少了肉眼所能看到的审计线索,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审计工作的要求。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实行电算化会计以后,虽然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审计工作的内容却受到了影响。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把重心放在对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使用会计软件程序质量是否满足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软件程序是否具备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输出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因此,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测评、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程序、数据以及输出的信息真实性、正确性等。
3.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内部控制一般体现为对人进行控制,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利用纸质会计资料进行手工的核对和检查,责任比较明确,结果也比较直观。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原来的内控方式部分被取消或是改变,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器相结合的双重控制,并且侧重于对计算机的控制。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计算机内存储的数据和程序的就会很容易被不留痕迹地进行删除或是篡改,这增加了内部控制的难度,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4.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会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账簿进行大范围更改,而且可以不留痕迹。因此,如果继续采用手工审计的方法,可能会在操作技术上存在局限性,会导致效率和效果不高,从而很难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及审计工作的时效性。
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这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现代信息处理方法和技能,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和审计软件有一定了解,还要对有可能发生的舞弊情况有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所以,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创新审计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计效益,降低审计风险。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技术方法比较落后,使得审计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目前我国审计工作中,大部分工作是绕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阶段,即审计人员不审查机内的数据资料和程序,只对输入和打印输出的数据资料内容进行审查。这其实是手工审计的方法,由于不对计算机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审计,其审计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而且审计对象受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控制,他们完全可以只提供愿意被审查的数据信息,一些较敏感的信息可能会被人为的隐匿,导致审计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2.专业审计软件市场不健全
目前,电算化在我国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而审计软件在市场上却处在被冷落的尴尬局面。市场上有限的商业化审计软件,较少能够真正与各种会计软件相互配套使用,这严重阻碍了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
3.数据输出的接口不统一
在运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必须按审计软件的格式将会计核算系统中的输出信息重新输入到审计软件中,既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也产生了重复操作可能带来的错误。而且,由于审计软件与会计软件数据格式不一致,会计输出数据不能直接输入到审计软件中必须变换其格式,致使隐蔽的审计线索更加难以搜寻而风险加大。
4.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还不能完全达到要求
即使有先进的电算化审计方法、功能完善的专业审计软件,仍需由专业审计人员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分析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这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熟悉财经法律以及其他的审计准则,还应当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不仅要掌握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还应根据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然而我国目前的审计人员总体上远未达到这一水平。
三、相应的对策
1.利用会计电算化的优势,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
由于利用会计软件修改账簿数据是不留痕迹的,会计人员就可以在审计前对会计数据做任意修改,所以审计部门应调整审计方法:审计的工具可采用审计软件和借助一些辅助审计软件;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在审计前,可不用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时间等有关审计工作内容,从而防止人为调整账目、设账外账等情况,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2.大力培育审计软件市场,推广审计软件商品化
可借鉴推广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经验,大力推行审计软件商品化,是电算化环境下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有效途径。可见,要顺利开展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就需要大力发展专业的审计软件公司,推广审计软件的商品化,培育完善的审计软件市场。把审计软件推向市场并参与竞争,从而促进审计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审计工作的全面快速发展。
3.建立和完善数据接口标准
国家应要求现有的会计软件在开发时预留审计的数据接口,各数据库之间按审计人员的要求设定关联关系,使会计系统的数据能够快速通过接口进入审计系统,有效解决电算化审计系统中输入瓶颈问题,保证审计人员能追踪到审计线索。
另外,由于各主要财务软件的发展近乎成型,若更改其数据存储结构则带来较高成本;而且数据存储结构可能涉及各会计软件开发商的商业秘密,让其公开也不现实。对此,在审批时,可以要求各会计软件开发商在其会计软件中增加数据转化的小功能,将其会计数据转化成符合会计数据接口标准的形式。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电算化得到普遍应用的今天,基础规范化显得越来越重要。第一,它是实现工作秩序规范所必不可少的首要基础。会计工作能够有效的,正常的进行下去的前提必须是规范化的操作。第二,规范化的实现是会计工作质量得以提高的必要保证。一旦没有健全的,完整的规范化的基础核算工作,那么之后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就会失去它本应该具备的规范性,可靠性与真实性,进而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会计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
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化缺失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它不单单影响着企事业单位的日常核算工作,在年终总结的时候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巨大。会计工作的不规范化还影响着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信息传递的失真性更是有可能使得决策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影响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下面我们就普遍性的问题及危害进行系统的总结。
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会计从业人员是影响会计工作是否规范的直接责任人。从业人员的的工作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当中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完整性。当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水平不足以胜任企业的会计工作时就会产生会计处理不一致,不正规,会计信息缺失或者失真等问题,这就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导致信息传递出现问题。
会计核算工作随意性、失真性严重。一些企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没有应有的严谨认真的态度,甚至有些工作人员填写记账凭证过于随便,似的一些记账凭证没有合法的依据。当这些数据被企业用到时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企业内部管理不科学。部分企业内部缺乏应有的会计控制制度和管理机构,从而导致内部管理过于随意,丝毫没有严谨性,进而产生十分松懈的管理局面。很多工作出现了无章可循的恶性局面,由此引发的会计处理违规操作现象十分普遍,人为操控、调节利润的现象屡屡发生。长此下去,将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企业的公信度和社会认可度,进而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
三、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管理层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没有做到应有的重视。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企业的发展走向与高层的领导密切相关。部分企业高层对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没有起到应有的重视,对于规范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而出现了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技能水平不达标的现象。因此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与高层领导的正确决策息息相关,相关部门的领导应该加强对会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视,从而完善相关的体质机构,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会计工作人员缺乏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严谨性。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人员是决定工作开展健康,严谨与否的第一责任人。部分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缺乏本职责任心,对待本职工作没有相应的严谨态度,工作散漫随意,经常出现忽视细节,工作不踏实的现象,得过且过,抵触学习。这样的会计从业人员会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失真,延时,进而影响信息的传递。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个成功的企业内部一定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构,严谨而完整的管理机构可以实现企业工作的系统性整合,是企业的运作更加顺畅。部分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导致很多微小的问题得以不断的积攒,直至成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会计工作机构更是需要这样的管理机构进行系统的监管,通过监管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出现的瑕疵与问题,将错误扼杀在摇篮里,将危机及时的消解。
四、解决会计规范化问题的建议与策略
针对以上所提到的由于会计工作规范化没有得以实施而产生的问题,我们已经分析了具体的产生原因,基于此,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关的解决方案。在此提出本人的一些解决建议和策略。
管理层加强相关知识的了解。企业的高层决定企业的走向,管理层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兴衰,因此从事管理工作的企业高层人员应当经常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关注社会的走向和行业新动态,使得企业永远不会落伍。另外,还需要提高对某些事项的重视程度。目前出现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的一个原因就是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若想彻底解决这种问题,还需要企业高层重视起这一细节。
企业内部完善相关的监管机构。企业内部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可以将绝大多数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一个完善的监管机构可以及时的发现企业运转中出现的问题,快速的实施解决方案则会将危机扼杀,从而引导企业健康发展。例如完善企业的相关管理机制可以让员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改善工作风气,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企业内部建立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针对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工作散漫,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内部的考核及奖励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良好的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使得员工会自发的完善自我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工作热情,严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奖励制度还会刺激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不甘落后的思想会使企业内部充满活力。员工水平提高更是可以直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五、小结
我们要看到全面实现会计基础规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规范化的工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向着会计工作规范化而努力。为了进一步促进规范化的进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企业的管理阶层需要提高相关事项重视程度,企业内部需要完善应有的体质,健全管理机制,企业内部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员工应该提高自身水平与素养,认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全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才能更好的实现会计基础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1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及内部审计的现状
1.1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 会计电算化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人员素质逐渐提高,操作水平日益熟练,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加强,显示会计电算化已向优良、稳定、科学的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1.2 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的内部审计建立于1983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并且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审计的重点仍侧重于财务会计、审计手段落后和人员素质、知识结构不全面等。致使我国其他诸如业务审计、管理审计开展较少;很多审计人员面对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时显得力不从心,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比较缺乏。
2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及影响
2.1 对内部审计线索的影响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查账方法已不完全适用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为了更有效地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将审计需求纳入到财务软件的系统设计和开发中,系统的各种数据文件都应留下审计线索,除应保证会计据文件的打印输出外,还应将会计数据文件以可审计的形式进行储存和备份,例如应保留应收、应付款等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余额。
2.2 对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 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和调查等方法,也是由人工完成的。虽然电算化下人工审查技术仍有必要,但计算机辅助审计,效率更高。审计人员在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的前提下,应先对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核查,必要时采用专业软件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并要不断的积累经验。
企业应采用既规范又具有充分保留和提供审计线索功能的审计软件,如 :ERP软件,因为其在初始录入凭证时有一条记录记载,在改动、删除时,并不是在原记录上变动,而是另有记录反映。这样,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同一笔业务有哪些改动,什么时间改动的,由谁操作的,具体在哪项功能中变动的,均可一一查出,每一笔处理都留有痕迹,这就为审计工作提供了线索和方便。
由此可见,新的内部审计已经涉及到信息技术和财务手段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所以,企业应根据财务制度和内部审计的需要,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审计方法和手段。
2.3 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手工系统中,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专业知识,结合运用各种审核检查的方法,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在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审计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线索、内容和技术手段都发生了改变,使得审计人员无法很难实施跟踪审计,并且一些审计人员不熟悉电算化系统,无法识别、审查内部控制,也就无法参与审计工作。因此,审计人员除需具备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且熟悉有关政策,法令法规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舞弊要有清楚的认识。
3 如何推动内部审计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立法工作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货币流通、电子数据审核、电子合同审核、电子签名辨别等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伴随而来的信息系统合理性、安全性保障措施、网络信息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认证、认证中心和数字证书的法律地位等,都需要制订法律法规加以规范。鉴于此,完善计算机审计立法工作,时机已经日趋成熟。
3、继续做好政府采购工作。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扩大工程采购范围。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提高政府采购的刚性。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4、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中央改革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政策,加强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确保乡村运转需要。开展对农村中小学等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和完善配套改革,巩固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5、扎实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深化“票款分离”工作,加强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管理,规范执收执罚单位执法行为。
6、盘活财政资金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两个存量。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合理确定财政供给范围。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借鉴外地经验,研究制定优化配置、科学管理的政策,盘活行政事业存量资产,提高其利用效能。
7、全面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做好全市粮食购销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积极消化老粮挂帐问题,推进市直粮食附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