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青少年心理辅导

青少年心理辅导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02 03:23: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青少年心理辅导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青少年心理辅导

篇1

经历过这次大灾难,孩子们不论在心理、生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变化、反应。灾后青少年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震惊、困惑、否认。安全感极度丧失,对人会非常依赖、依恋,最需要成人陪伴。

第二阶段:会出现一些情绪反应,如焦虑、愤怒、恐惧、无助、悲伤等,也有些孩子会出现自闭倾向,常一个人独自呆着闷声不响。

第三阶段:出现心理行为障碍和性格改变。

除了心理上这三个阶段的变化,这次灾难还对孩子们产生其它方面的影响。如:

1、生理出现异常:失眠、做噩梦、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发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等。

2、行为出现异常: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喜欢独处、过度依赖他人等。

由于青少年对灾变事件的想法与成人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反应也稍异于成人。以下所有年龄段青少年的共同反应:

害怕将来的灾难;

对上学失去兴趣;

行为退化;

睡眠失调和畏惧夜晚;

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

这次地震来得十分突然,很多孩子还没有从心理上接受这个事实,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它的伤害性比成年人要大得多。而且,这个伤害是剧烈的,突然的,甚至是长久的。

这种巨大的打击是无法料想到的事件,本身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弱的,在遭受这么大的变故的时候,他们的无助感就会出来,所以他们就会有呆滞、惊恐的状态。一些孩子心理的能力还不是向外的,他们不会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发泄出来,自己在心里一遍遍重复那些想法,又不说出来,把很多东西埋藏在心里,这样的孩子以后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隐患。有的孩子好象特坚强,他不哭,也不闹,承受力好像特别强,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他没有一个有效的管道,来宣泄内心负面的东西。这样积累下来的话,对他今后的人生,肯定是副作用特别大。

其实,大灾难之后出现心理问题,在各国都是个普遍现象。据调查,“9・11”事件之后,约1/5的美国人感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地抑郁和焦虑,约800万美国人说自己因为“9・11”事件而感到抑郁或焦虑,八个月后,纽约的很多孩子做噩梦。也正因如此,灾后青少年及时的心理重建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美术治疗的界定

美术治疗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是美术与心理学的整合。它是利用美术媒介、美术创作以提供非语言的表达与沟通机会而做的一种心理治疗。美术是表现自我、描绘梦想、宣泄烦恼、交流情感等方面的有效工具,美术治疗则恰是利用美术工具性的精髓对有心理障碍者进行矫治。通过充分挖掘美术的治疗功能,使当事者解放思想、消除封闭、增强自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美术治疗在欧美先进国家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医疗与教育界之中,尤具对于青少年因意外伤害所造成的心理问题,更是有显著的疗效。

美术治疗领域的主要取向:

1、美术创作便是治疗, 即美术创作的过程本身就已经是治疗了。因为当一个人专注于创作时,生理、心理都会产生变化,肌肉逐渐放松,情绪得以缓解,身、心、灵亦同时得到了统整,在这样的过程中,语言的诠释与探讨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此,有学者认为美术创作的过程就是治疗,甚至创作与治疗可以同时完成。

2、利用美术创作而做的心理治疗,美术作品是从潜意识流露出来的一种象征性符号,必须再透过语言的诠释与探讨,才会有治疗的效果。把学习美术应用于心理治疗,学生的作品与关于作品的一些联想,对于维持个人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平衡 、一致的关系有极大的帮助。

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前者着重于创作的过程,信任当事人内在自疗的自然发生,当创作结束时也就是治疗的完成。后者主张利用作品去做更进一步的诠释、解读、分析,创作只是治疗的一部份。

三、美术治疗的相关理论支持

有关美术治疗最早的西方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柏拉图。他认为艺术具有治疗疾病、改善身体和心灵状态的功能。这种身体和心灵的两元论假设,被认为是美术治疗的哲学基础。

荣格充分肯定美术治疗的作用,把它看作比谈话更有效的方法。荣格从来不强调作品的艺术性,他认为,作品对患者本身的意义远远比它的美学价值宝贵得多;绘画可以使患者探索来自无意识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对患者的心灵起着调节作用。

20世纪中期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创造与心智成长》中提出“透过美术教育的治疗”的主张,视美术创造为一个行为和情绪的表现工具,透过美术教育的治疗的本质是使用创造活动作为自我认知的方法。他提出了以美术为中介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促进自我成长和创造的观点。这不仅对健康的人有益,而且对有心理障碍者的治疗也有重大的贡献。这一观点为美术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学者尹少淳先生认为,强调过程和娱乐性的美术活动,由于不必顾及结果,有助于自闭儿童恢复信心,重新投入生活的怀抱,有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他强调了美术的娱乐功能对治疗自闭儿童心理的作用,这与罗恩・菲尔德所提倡的透过美术教育的治疗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的研究也涉及了艺术治疗与美术的关联。阿恩海姆认为,绘画作品是内心斗争及其结果的反映,患者总是竭力将自己依稀把握到的各种“力”以及它们之间的正确关系转为清晰的视觉形象,使之得到最终解决。这意味着,理想的艺术治疗同时是一种美术教育。阿恩海姆不仅强调了绘画在个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面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他明确提出“艺术治疗同时是一种美术教育”的观点,指明了艺术治疗与美术教育融合的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钱初熹教授长期从事儿童绘画的研究工作,她指出“将创痛的经验转化为深刻的美术学习”。她认为绘画在治疗心理障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泄他的不满、压抑和烦闷的情绪,可以尽情抒发他的思念、兴奋和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工具。

四、美术治疗的可行性

美术治疗强调视觉符号或者意象,即创伤记忆“图像性”的视觉特性,是人类经验中最原始、最自然、最有效的交流形式。尝试通过让当事人在与美术辅导者建立一定信任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绘画、雕塑等各种美术创造活动,同时围绕作品开展多维度的互动活动,以此达到协调、整合当事人身心的治疗目的。当美术治疗团体中的团员进行作品分享时,常能唤起旁观成员的情绪反应,加强团员的参与动机,也增进团体的凝聚力。

与让当事人直接把心事说出来相比,美术创作让他们多了一份参与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当事人较能投入于事件的主体,降低防卫心理,而让潜意识的内容自然浮现,还可以培养参与者的社交能力,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有效方法。以此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要传达思想和观念,语言是最好的手段,而要传达情感,绘画则是最好的方法。其实,绘画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最初的语言,是最自然的方式,也是最直接的信息传递。人在孩童时就会涂鸦,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着不同的绘画时期,但是不管是哪一时期,都是最自然的内心情感的流露。借着绘画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与问题,适时地给予协助。美术治疗因具非语言沟通的特质,治疗的对象也比一般心理治疗要广。一般辅导或治疗上常用的方法,不是面对面的谘商就是访谈,但是人们都自然的会有防卫的心理,也无法将心中所有的问题完全呈现,如此很容易就错过真正的问题和辅导的良机。以“艺术创作的过程即治疗”的角度来看,当心灵受伤的孩子愿意动手创作时,即开始了心理治疗,由于创作本身就有释放情绪,达到放松的效果,因此不论孩子的创作是什么,即使只是任意涂鸦,只要孩子能专注与投入,他便暂时忘却了伤痛,而内心也自发地开始疗愈的运作。

五、美术治疗如何帮助灾区青少年进行心理重建

1、美术治疗所需的工具及环境

为孩子们提供所需要的绘画材料,但不要贪多,只要适合就行,藉以能很成功地、很尽兴地图画、塑造和建构他们心中的意象和情感。绘画材料的摆放要安全,不用的工具材料要放好,不要妨碍当事者,以免分散其注意力。让他们了解、熟悉绘画材料(可先进行预备活动如画线、涂色、探讨材料的物理性质等),然后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

美术治疗所需要的环境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新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是心理治疗的首要工作。实施美术治疗的地方应该保持安静、清爽、不受外界干扰。创设宽松的环境有助于治疗的进一步成功,如教室的布置,可从教室整体气氛、色彩用具摆设、座位安排等方面都力求体现平等、民主、自主。当然宽松的环境还包括:允许孩子自由地选择其所爱或不爱的活动、材料和主题、独处或合作的自由,尊重其任何作品的呈现。不管是奇异的或写实的、退步的或进步的、消极的或积极的艺术表达,都需被给予接纳。保护孩子面对任何来自外在或心理上的危险,在活动进行中是很重要的。当我们希望与孩子做深层的沟通时,必须先有安全感的建立做基础,在适当时机慢慢导入针对孩子的状况而设计的活动,孩子无法说出来的种种情绪,通过美术创作,孩子才有机会轻轻碰触他那伤痛的心灵,去经历他的恐惧、自责、愤怒或担忧,透过这样创作的历程,慢慢地去释放隐藏的情绪,去探索、去整合,最后再回到现实里来,这便是一个创伤心灵走向复原的必经之路。

除此之外,美术治疗还应有充裕的时间做保证,孩子们有了足够的时间,才能保持其相当的兴趣,而逐渐涉及其创作过程。

2、美术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治疗辅导过程中,美术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问题。在美术治疗的不同阶段,教师的任务也不一样。美术治疗能够让教师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表现性技法,达到与孩子们心灵上的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治疗者、辅导者,而且还扮演参与者与分享者的角色。教师要想通过美术教育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首先应做到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用心灵去感化学生,从对孩子的爱和美术创作中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和希望得到什么。这样,治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其次,施以美术,结合疏导。帮助学生宣泄情绪中的不快和因紧张造成的压抑。给学生以心神领会与支持性的态度,来了解孩子透过艺术活动的任何创作和挣扎,适时地给以沟通更可以加强其表达上的发展。

在美术治疗中,教师是在为孩子创造出一个最适于疗伤的环境,多半时候也是把自己化成这安全环境中的一环,悄悄地参与其中,并分享孩子心灵的创伤和情感的宣泄。

对于孩子来说,美术教师可能具有多重身份:美术老师、心理治疗师、榜样、助手。他们对这些角色的要求通常会适时地变换并相互重叠。然而,美术教师最重要的角色是:全然的接纳与陪伴受伤的心灵,为它神奇的、令人敬畏的自愈能力做见证。

3、教学场景下的治疗原则与措施

美术治疗的原则:

(1)针对青少年的美术治疗重在心理救治而不是为辅导而辅导;

(2)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认知能力、动作协调能力、感觉能力均有差异,不能一刀切,要有层次性。应该谨慎地搜集相关数据,以求得更真实的诊治信息;

(3)以创作为主并使之与写生和临摹有机地结合起来;

(4)针对孩子的特点,以个体为主,并结合群体治疗,从而取得一定的效果;

(5)美术辅导教师应帮助孩子抛开伦理、美学上的价值判断,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从而使创作成为心灵体验和运用的本能流露。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孩子才能放下自我判断和自我意识的包袱,完全融入到正在进行的创作当中。

(6)艺术家追求的是技术,美术治疗却不是。创作出来的作品艺术性多高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者如何在创作过程中掌握表达能力,建立感情。 钱初熹教授认为“由于美术治疗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审美经验,而是治愈心理疾病,解放身体痛苦。因此与结果相比,过程更为重要。”

(7)对孩子绘画的诠释虽然是引领我们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但并非每个治疗或美术教学活动的必要过程。美术治疗无论治疗的对象是谁,这种诠释都必须相当慎重。过度的解释只会增加学生对于治疗的抗拒,过度的赞美与追问,都会让孩子感受到威胁而退缩,甚至放弃;

(8)心理上的创伤需要时间慢慢地修复,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治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更是一种持续的关怀。

美术治疗的措施:

(1)引导孩子愿意跨出创作的第一步:有效引导孩子愿意动手的方法有许多,原则上是要先考虑孩子的肢体功能、手眼协调能力、体力与耐力,然后再为孩子设计出难易度适中,能引发高度兴趣的活动;为他们准备容易操作且完成后的满足与成就感较大的一些媒材,尽量让孩子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受限于预设的模式。引导应因人、因时、因地而不断创新与变化,例如:一个孩子可能喜欢用蜡笔进行创作,这就跨出了第一步。但同样的媒材对另一个孩子来说,或许是幼稚而无趣的,他可能需要别的自己认为更富有表现力的媒材。不过,只要孩子愿意动手创作,跨出第一步,他便已进入到美术治疗的领域。

(2)并非每个孩子在一开始都会愿意动手创作,可能他不习惯这种表达方式,或许他在经验上排斥这种方式。但是,不管孩子拒绝的理由是什么,我们都要先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强迫他。

(3)在孩子运用媒材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做一些指导,让活动能够促进孩子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以及体验和意向的展开。

(4)有时透过团体的力量更能激励孩子的创作欲望,让几个孩子在一起创作可以增进彼此学习的机会,尤其在不同的创作方式、互动与分享当中,孩子不再感觉到孤单,并且学习从各人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可以有更宽广的视野,提高容忍挫折的能力,这种团体治疗的效果有时是个别美术治疗所达不到的。

(5)除了倾听孩子的描述之外,更要用心观察孩子的画,画中有哪些部分是特别强调、夸张的?又有哪些部分是刻意削弱、避开的?孩子在画中的构图、笔触、用色、内容等无不透露着内在的信息。教师应做到鼓励孩子去创作与描述以达到美术治疗的效果。

(6)围绕作品附以开展多维度的互动活动:在学校开办美术展览、美术竞赛、美术讲座、美术墙报、美术兴趣小组等活动,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拓广阔的天地。在这些活动中,增多了学生交往的机会,协作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增强群体意识。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信任、同情、责任感等社会性情操内容得到极大扩充,同龄人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集体活动与学生个人感情相结合,这些对学生跨越心理障碍同样是大有裨益的。

六、结论

篇2

虽然国内外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早已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单中删除,提出了同性恋非病理化,不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变态;到目前,也无从查到有何种证据表明何种治疗能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同性恋欲望。但是,以上的情况都是针对成年人。青少年正处于性取向的不确定期、探索期,对那些有同性恋倾向的青少年,学校心理教师不能无所作为,而应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科学、适宜地开展心理辅导。

学生有同性恋倾向是指学生本人认为自己“喜欢”或“爱上”了某位同性同学,这种感情不是同性间的友谊,是“早恋”,即爱情;这种感情让他们心里有幸福感,想和对方在一起,还有诸如和对方接触时脸红、想身体亲近等身体性反应。

笔者结合接待过的三例有同性恋倾向的中学生情况,谈谈在中学对有同性恋倾向的青少年开展心理辅导的思路和方法。

一、创设安全、接纳、真诚的辅导环境,打开同性恋倾向学生的心扉

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由于外在压力,不会轻易说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心理教师要想打开同性恋倾向学生的心扉,就要创设安全、真诚的心理辅导环境,同时对来访学生提到的和性有关的信息采取接纳、开放的态度。只有在他们确信获得安全感、保密承诺后,才会说出心中最隐秘的同性恋倾向。

小A,女,初二学生,班主任介绍来咨询学习问题。在第一次交流的后半程,她开始询问:“老师,您结婚了吗?”之后,又开始说“我喜欢上一个同学”,再后来,才说“她是女的”。

小B,男,高一,因为想和同班一位男生在一起,遭拒,后通过锁对方的自行车、写信等方法要和对方见面、表达心意,后被对方家长知晓,找到学校,班主任介绍来访,但小B起初不愿谈自己的心事,后来表达自己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如果对方不接受自己是男的,自己将来为他可以做变性手术。

小C,女,高三,一直咨询人际焦虑问题,在第七次交流时表示,她喜欢上一位同学,一直想不要早恋,可高三了竟然发生了这事,觉得很不应该,她常写那位同学的名字,很担心被别人看见。在第九次见面时,她说:“以前说喜欢的那个人是位女同学。”各类接待过的来访者起初都未提及自己“喜欢同性”,当心理教师真诚、平等、耐心的倾听、共情让他们感觉到安全,认为心理教师值得信赖时,他们才逐渐打开心扉。

二、接纳、理解同性恋倾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倾诉心事、释放压抑

同性恋倾向学生常常是情满于心却又不敢告人,处于压抑的状态,尤其当他们的感情不被对方接受,还被对方冷落时,更有着不可言的痛楚。因此,当学生表达他们的同性恋倾向情感时,心理老师要耐心倾听,引导他们把郁积于心的情和痛释放出来,而不能评判或急于教导。引导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进行表达,有利于释放他们长期压抑的能量,降低负向情绪;也有利于心理教师了解详情,对他们的状况进行评估。

三、澄清青少年性取向特点,鼓励同性恋倾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性取向持开放态度

当学生表达了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后,心理教师不能用主流社会文化对同性恋的不接纳和排斥向学生施压,以期望学生能因惧怕而止步。学生有同性恋倾向并不是故意而为,不是意识层面的自主选择。当他们发现自己“喜欢”上同性时,内心会产生自我认同的混乱,他们疑惑自己怎么会喜欢上同性,但又有着无能为力的无奈和焦虑。所以,讲述未来生活中的艰辛不仅不能让同性恋倾向学生因害怕而止步,还会增加同性恋倾向学生的自责和压力。与之相反,将适用于成年人同性恋的态度应用于未成年学生,对学生“选择何种性取向是一个人的基本人权”“同性恋在许多国家已经合法化”等观点认同、合理化学生的同性恋倾向,会过早地给学生贴上同性恋的标签。这很可能会关闭学生在性取向上的自我探索。

合理的做法是当学生倾诉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后,心理教师在表达出对学生感受的接纳和理解时,要澄清未成年人在性取向上还处于未定型期、探索期;未成年时的同性恋倾向不能定性为同性恋;同性恋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个人的个性发展状况、青少年时期的友伴关系都会影响青少年一时喜欢的是同性还是异性。然后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性取向采取开放的态度,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扩大交往范围。之后,要澄清成年人同性恋也可以过有价值、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澄清,能够消解学生内心自我认同的混乱,引导学生以开放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性取向、确立自我发展目标。

四、促进同性恋倾向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扩大交往范围,获得积极的人际交往情感体验

总结笔者接待过的同性恋倾向学生的情况,发现同性恋倾向学生的苦恼一是来源于外在,他们爱慕的对象一旦发现他们的特别情感,不仅不接受还常疏远他们,使他们产生“求之不得”的痛;而更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他们在个性发展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某些阻碍因素或痛苦经历。

例如,小A性格特别内向,交往范围窄,喜欢看爱情小说,但很少与男生说话,活泼的同桌是她唯一的好朋友。

小B性格外向,但有听力障碍。小B戴着助听器,近距离、读唇语才能听懂、听全说话内容。上高一后,同学间不熟悉,他常贴着别人追问或大声地表达但又得不到的积极响应,尤其难以与女生顺畅沟通。当他感到同学不友好时,有一位性格温和的男生总能耐心地给他解释、听他讲话。

小C小时候经常因为父亲不满意她的学习成绩而遭到父亲打骂;初中时因告诉了班主任同学们的一个秘密而遭同学们的冷落;上高中后对分数、人际关系非常敏感,学习努力但总觉得自己考得成绩太差,人际交往小心翼翼但总怀疑自己是不是惹别人不高兴了;为了能专心学习,一再告诫自己高中期间绝不能早恋,但没想到却在高三“喜欢”上一位同性朋友。

三位同性恋倾向学生的状况反映出个体的个性特点、成长经历、青春期同性和异性关系的状况都可能是同性恋倾向的影响因素。当他们同性人际交往受阻,异往很少时,他们的所有情感都投射到身边某位让他们感觉温暖、亲密的同性身上。这种同性恋倾向其实包含了少男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同性友伴的依恋。可见,要促使同性恋倾向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在性取向上自我探索,除了上述澄清青少年性取向特点的方法外,更要以促进同性恋倾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获得与同性和异性同学交往的积极情感体验为目标。没有个性的健全发展难有健康的人际关系,没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就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不能打开同性恋倾向学生对自我、对异性的新认识。

五、积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同性恋倾向学生同性、异性人际关系健康发展

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良好的环境、充满友爱的班集体的力量总是大于心理辅导室中心理教师的引导。为了确保同性恋倾向学生个性和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心理教师还需要和同性恋倾向学生的老师、家长进行交流,提出建议。交流中,出于对同性恋倾向学生隐私的保护,心理教师不可轻易告诉他人学生的同性恋倾向。即使对家长,也要与学生协商而定。否则,会给同性恋倾向学生带来更多的压力。与教师和家长的商讨可以以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如何搭建平台促进他们与同性、异性的友好交往为主题。获得教师、家长的帮助和支持,营造宽松、友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利于放松同性恋倾向学生的身心,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使他们能在经历、成长中探索自己的性取向。

篇3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容乐观,焦虑、抑郁、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不断增加,青少年心理问题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1]。调查显示,16~25.4%的青少年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另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30万人自杀死亡,200多万人自杀未遂,其中大约2/3是15~35岁的青少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未来我国国民的素质水平,关系到家庭和个体一生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动采用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心理危机是有效的应对策略[2]。然而,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目前尚无统一的模式可循。河南省南阳市搭建以政府为主导的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和平台,开展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1.南阳市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现状分析

河南省南阳市总人口约1100万,其中青少年人口约400万,青少年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在高校、综合医院和中小学校都已经非常重视心理危机问题,一些单位探索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如南阳理工学院从2000年起便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了国内领先的零缝隙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但总体看来,除高校之外的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力量较弱,比较分散,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意识淡薄。受传统观念影响等原因,人们对心理健康、心理危机等词汇较敏感,常把其简单地与精神病联系在一起,在遇见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往往采取找朋友、自己想等方式处理,习惯“隐忍”,回避专业的心理指导,家里有人出现心理问题,不是积极寻求治疗,而是怕传出去难听。

二是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范围小。目前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仅仅局限于某些学校、综合医院等,普及率不高,服务人群具面比较窄,缺乏统一的公共心理疏导的体制与机制。

三是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力量弱、资源整合难。只在大型医院和高校均设有专职心理治疗和咨询专业技术人员,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人员基本上是兼职从事工作,其他单位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几乎空白。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由政府、学校、家庭、社区这四个子系统组成的综合体。缺乏发挥主导、指导、协调作用的一个机制,各种资源难以发挥整合效应。

2.南阳市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践探索

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明确和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是一个由政府、学校、家庭、社区这四个子系统组成的综合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有效实施有赖于一个由政府主导负责的高效的组织管理体制,来承担组织、协调、扶植、推进和监督的职责。医院、高校等专业组织应该负责的是对心理问题的专业处置解决以及对非专业工作人员的培训,这些机构的作用能否得到较大限度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效率和资源整合分配情况。没有其它各个相关系统的设立,无法发挥其整体作用,尤其是政府应当在这系统中发挥其主导、指导、协调等重要作用。

成立市级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机构。南阳市成立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共青团南阳市委书记担任组长。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教育局、卫生局、综治办、公安局、消防支队和驻宛高校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规划和组织全市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及单位落实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任务,为重大的心理危机事件提出化解处置的实施意见。

明确各相关单位职责。团市委:负责全市学校、社区青少年和企业、青工、农村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指导社区、学校、企业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督导检查全市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工作开展情况,协调市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各成员单位加强协作配合。市教育局:承担全市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配置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完成市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交办的相关工作。市公安局:负责全市范围内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应急处理的现场指挥;排查掌握罹患精神疾病青少年底数,做好防范控制工作。卫生局:负责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的医治救护及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指挥;调研、监控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掌握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和数据;加强对重性精神病青少年的规范化治疗,开展诊断与风险评估,对一般的精神病青少年落实村、社区随访管理等。消防支队:协助有关部门处置因心理危机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南阳理工学院:负责开展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防治、咨询、疏导、科普知识宣传、专业培训、工作交流、应急心理救援与指导工作。

成立市级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工作办事机构:一办、一队、一中心。一办即南阳市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市委,由团市委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职责是负责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的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教育培训等。一队即心理危机救援联合专业队伍。由教育、公安、精神卫生机构、综合医院、高校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具体职责为对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提供及时科学的心理救援和心理咨询,避免自杀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协助处于危机中的青少年顺利度过危机。一中心即南阳市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该中心依托南阳理工学院建立,主要职责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防治、咨询、疏导、科普知识宣传、专业培训、工作交流、应急心理救援与指导工作。

篇4

在去年的上学期,因为是五年级了,我决定在网上帮孩子们买常常要用到的《成语辞典》。但我的事务太多,于是我就让班上比较熟悉网络的吴雨轩来给大家在网上定购。这个孩子平时热情,喜欢为集体做事,有一颗爱心,大家都很喜欢他,更信任他,把这件事交给他,真的再合适不过了!既锻练了孩子的能力,又培养和树立了他们从小就懂得关心集体的意识,一举两得,还让班级中的其他孩子懂得在一个集体中担当的重要意义,一举三得!我暗自开心。带高年级就是好,好多事都可以找小帮手了!嘿嘿…….

第二天,小伙子就忙开了――

“吴雨轩,我的50元,别弄丢了!”

“记上我的名字,我是黄帅哥!”

“几天到货呀?你定的哪家书店的呀?”

看着班上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看着吴雨轩胖胖的脸庞上满头大汗,我笑着离开了教室。

过了好几天,吴雨轩到办公室来找我。

“兰老师,不好了。爸爸说我之前定的那家书店卖的好多都是盗版书,里面都是错别字,还是换家买吧!”

“那成,你看着办吧!老师相信你的能力!”

“别家正版的要70元呢,您看?”

“那就每人再交20元吧,明天叫他们交给你,别弄掉了就行了。”我头也没抬。我特别喜欢这孩子,看着就让人放心。

过去的好几天,日子还是那样平常,和以前一样,孩子们都带好多课外书来看,吴雨轩也不例外,下课十分钟,低着个脑袋,看得眼睛眨也不眨。他的书厢,好厚的一沓书,慢慢看吧,小孩,书海宽着呢!

这天晚上八点过,我却接到他爸爸的短信――“兰老师,词典已到货。一共50本,每本50元,请您查收,会寄到学校的。”我一下子蒙了,小孩弄错了吗?多的钱到哪去了呢?我回了短信,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玻璃杯砸碎的声音,小孩大声的哭叫声……

怎么办,怎么给家长交代这多付的20元钱?如果不好好教育吴雨轩,他以后会不会还要撒谎?1000元哪!孩子,你的胆子可真不小呀!这一夜,我难以入眠。

作为班主任老师,最怕说谎的孩子,况切,这次,这个孩子平时是多么好的学生呀!

我反复回想,他怎么了,他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在我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遇到了无数个爱说谎的孩子,但吴雨轩是这么特殊,他的家教很严,人也很乖,这次,他到底怎么了呢?我还是信奉我的教育准责――相信孩子的可塑性,用智慧和宽容换来孩子的自我成长。

第二天.我告诉大家,兰老师真不该偷懒,吴雨轩毕竟只是个孩子,他把价钱弄错了,老师先把每人多付的20元退给大家,还是要谢谢雨轩为大家付出的时间,下次要细心点欧!我分明看到孩子低垂着头,眼里满是泪水…...

回到办公室,我发现我的桌厢里多了一张纸条,上面有方方正正的字体――老师,我错了,平时爸妈对我的管教很严,不怎么给零用钱,看着别的同学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羡慕极了,您知道,我特别爱看书,可又没钱,于是,我才想到这个歪点子,谢谢您在全班同学中保护了我。

词典到学校的那天,我正好出去听课,回到学校,班上同学已人手一本了,大家正翻得起劲呢!我了解到――中午,吴雨轩早早到校,厚厚的词典,整整两箱,孩子一个人硬是从值班室搬到了四楼我们班,跑了好几回,汗水把他的校服都湿透了。

当吴雨轩来办公室把1000元交给我时,他似乎在等着我说什么,我仍然低头改本子,没看他一眼。

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自己,相信学生的优秀,如果每天和他在一起的老师都不愿意花时间来了解他,给他成长的空间,甚至再相信他了,那么这种有意或无意的否定就会伤及他们的自尊,甚至会给他们的心理埋下难以平复的障碍,有时甚至是终身的阴影。

我仍然没找他谈话,我在坚持着对他的信赖,学期结束的奖品我仍然请他在网上给大家买来好看的记念品,在最后的那天,他仍然作为“最爱集体奖”获得者在大家的羡慕眼光中接过了大红的奖状。

“不能让这件事成为他的思想负担,如果孩子能将这件事写出来,那么,他才真的释怀,才真的成长了。”我在自己的教育日志中这样写到。

在今年的给老师的一封信的习作中,不出我所料,吴雨轩在作文中写道“老师,谢谢您相信我不坏,是您带我走上了一条阳光大道,宽广的大道,两旁不仅有文学的树阴,让我的心灵沉,更有道德的太阳,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篇5

一、青少年科技大赛对培养学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的创新实践

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知识的不断充实而不断地进行增长,随着对化学知识的不断掌握和积累,就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并呈现出主动性和现实性的趋势,抽象的创造性思维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在化学的创新意识上也得到极大地提高,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主要是在中学时期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青少年科技大赛的辅导能够促进学生在化学的创新方面的能力。[1]

2.学生通过比赛增强阅历,提升创新的实际性

对于一个新的作品的判断,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新颖的创意和良好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而所谓的社会价值也就是作品所代表的意义和对人们的社会观起到的积极作用,好的作品的社会价值要与生活息息相关,而化学也是如此,化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中学的学生在进行自主创新时,其想法和创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能够得到肯定的,但是由于生活的阅历较少,很难具备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举行,不仅仅只是创意的较量,更多的还是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得到锻炼,通过比赛的过程,能够学习到一些好的知识,让作品更加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通过辅导学生创新科技大赛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

1.质疑求异,激发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需要学生多多进行思考,多提出一些问题,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而中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也非常需要学生们多提出疑问,多对化学实验进行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得到拓展,进而培养学生们的化学创新能力。另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需要学生们对问题进行一步步的推理、分析,直至到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才算结束,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的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学生中学化学所必须的能力。例如,在对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进行测定实验过程中,书本上讲的是用玻璃棒来引燃红磷的,教师可以问学生们有什么疑问吗?这是让学生们多多进行思考,充分发挥思维,问学生们:“在空气中将红磷点燃放进集气瓶中的那一瞬间,瓶内的空气会空气膨胀,总有一部分空气会排出,从而引起实验的误差,那么该怎样避免呢?有学生提出用将红磷用白磷来代替,那么白磷又怎么才能在瓶中燃烧呢?有学生会说可以用放大镜来进行聚光,从而引燃白磷,那么要是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怎么办呢?又有学生会说可以用热水浴来加热集气瓶。所以,中学化学教师可以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拓展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化学创新能力,使学生们对学习化学充满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2]

2.发挥想象,提升创新欲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是鼓励学生们大胆进行想象,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中学化学学习也需要学生们多去想象,而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们化学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尽可能地发散自己的思维,通过大胆的想象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可以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和反应实质”这节内容时,所涉及到的离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非常抽象,因此,学生们要想学会这节内容,就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自己的脑海里绘制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从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够理解的更深。因此,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们的想象力又是学生们创新能力的重要先导,对培养学生们的化学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能够促进学生在化学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学生进行创新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作品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师要在辅导学生的科技创新大赛时,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充分的调动起学生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化学创新能力。

篇6

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的活动,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和出现各种心理困扰或问题,有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还会使青少年出现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因此,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或困扰的出现,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健康辅导的首要目标。而一般说来,同一年龄层次的青少年,心理发展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平上,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基本上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因此,完全可以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来促进同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在心理素质的整体发展水平上得到提高。可见,团体辅导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推动同龄青少年心理素质积极发展,预防因缺少关注、引导而可能发生的心理困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种功能是其它形式心理健康辅导所难以承担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当前我国的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学校,其实都很缺教师,不单体现在教师总量上,更体现在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上:老教师多,年轻教师少;基础文化课教师多,艺体、心理教师少。很多学校尽管名义上配有心理辅导教师,但往往名不副实。有些心理辅导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不愿找教师倾诉,教师也不会积极主动关心学生,久而久之,这一岗位就形同虚设。某些地区对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时间过短,培训效果不理想。许多学校,包括心理咨询室在内的九大功能室都建起来了,但往往使用效果不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功能室的指导教师专业技能跟不上。

篇8

二、继续推进学校心理卫生活动周活。在水东学校举办讲座和活动;

三、积极筹备并且开办市家长大学。召开筹备会议7次,准备家长课程32场,已经讲课7场,使300多名家长受到教育培训,并受到欢迎;

四、积极开办传统经典教育课程。在家长大学的基础上开办传统经典教育,拓宽了培训内容;

五、推广阳光心理服务团对工作经验。给全市委主任举办心理卫生讲座和阳光服务团对工作报告,指导县市区阳光心理服务团工作;

六、在新闻网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开拓了阳光团的服务领域;

七、主动联系劳教所给其青 。 少年进行心理辅导5次;在水南学校举办中学生心理卫生讲座1次;

八、继续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义诊活动;

九、继续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大约服务200人次;

十、指导帮助县市区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工作;

年工作计划要点:

一、继续举办家长大学,提高质量,扩大影响,增加人数;

二、继续做好市广播电台成长悄悄话青少年心理健康节目;

三、继续选择1-2家学校举办心理卫生活动周,并且争取和团市委合作,到县市区举办活动1-2次;

四、继续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义诊活动;

五、继续办好青少年心理咨询,提高知名度;

篇9

社会快速变迁和青少年自我成长交织在一起,使得部分青少年出现了叛逆、恐惧、自卑、孤独、猜疑、嫉妒等心理,因此,带来的抑郁症、离家出走、自杀、犯罪等问题见诸报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学校、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预防和干预,怎样构建一个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核心,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党的十八报告中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承诺,关怀着青少年的成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魂强健、意志坚强”,党和国家正以积极的指导思想和策略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这为新常态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到了何种程度?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抓住契机又好又快的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点。全国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也促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较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以欠发达地区为研究样本,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对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社会化,推动全国素质教育的平衡性发展。本文利用观察法、访谈法对苏北地区S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解答目前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研究方法介绍与调查样本选择

本文观察的场所是学校和课后辅导机构。考虑到研究的可行性与便利性,研究者通社会服务关系进入到学校和课后辅导机构,选择了1所中学、1所小学、1家课后辅导机构进行观察,主要观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内容等,同时在机构内观察学生的心理等。观察完毕后,撰写观察日志,并汇总和梳理分析相关日志。本文还采用深入访谈法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途径、方法等教育体系。秉承聆听、开放、干预服务的方式深入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访谈对象采用立意抽样方式进行选择,总共选择了12位访谈者,其中学生10名,老师2名,每次的访谈或提供干预服务的时间在1小时左右。每次访谈进行了详细记录,记录的同时还对部分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在访谈记录中,以便于数据分析。

二、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地位边缘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组织,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完善人格、适应社会。在推广素质教育的时代,应试教育仍是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主要方式,从学生到家长,甚或学生本人都比较重视应试教育,所以在应试教育中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尚不清晰,应试目标是中小教育的根本,家长关注的也是学生的应试成绩。被访谈的中学老师直接简单明了地说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访谈者直言不讳地谈到,学校过于重视文化课成绩,以文化课教学为主,把学生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心理调适等心理健康教育放到次要位置。因此导致学校心理教师被边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被文化课侵占,使得心理健康教师无事可做,不得不借调到其他部门从事非专业工作。部分领导和教师还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错误认知,认为小城市的学生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大城市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且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城市生活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是评价学生的核心标准,而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被应试教育目标所取代,重视语数外等主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较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略好于中学,原因是小学没有升学的压力,偶尔也会围绕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开展一些心理素质训练、心理辅导等活动,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多以非正式方式进行,甚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被访谈的小学老师谈到,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目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一般不安排上课时间,主要在课间或者其他时间开展。被访老师说,如心理测试、心理训练等活动是我们学校开展的一种娱乐活动,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疲劳,他们始终认为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次要的,学生有了心理健康问题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和研究团队的其成员在三家机构进行观察时,主要观察到了学习类的活动,很少看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活动。看到最多的是海报栏和黑板报上关于心理健康内容的展示与介绍。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被边缘化,重视心理健康仅停留在思想和理念上,理念转变为行动还需一段时间。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日趋形式化。有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学校也不得不开展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但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出现了形式化趋势。笔者在两家学校中发现他们都设有心理咨询室或者小组活动室之类的空间,但经过一个月的驻点观察发现,这些活动室要不大门紧闭要不就是用作它途。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研究团队对10余名学生开展了深度访谈,他们普遍反映自己从未去过心理咨询,也没有听说同学去过心理咨询师,只知道有这样空间,不知道怎么使用,甚或认为去心理咨询室的人都是心理有疾病的人。除了心理教育空间的形式化,心理活动也日趋形式化。某些心理测试活动和心理训练活动被其他教学活动挤占,观察期间曾经看到某中学把一些心理测试和心理训练活动放在课间,给学生发一张表格随便填写完就可以,没有进行专业的指导与训练。未进行专业训练的学生错误地把心理测试看成是一种形式活动,心理健康的答案可以进行百度搜索。当问及这些被访者时,他们都认同学习是第一位的,没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第一位的,自然而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被形式化了。心理调适、心理辅导、抗逆力培养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能容和方式,但学校很少开展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学校和学生都把心理咨询疾病化认知,师生都把心理咨询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这种认知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片面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的根源。

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不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支持系统,家校合作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目前,这种生态系统尚未理顺,家长关注学生的成绩,很少关注学生的情绪行为,学校以倡议书、家长信的形式向家长开展形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导致单相传达,缺少沟通面对面的沟通机制。学校开展的各类心理将康讲座和心理游戏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很少亲自进行相关活动,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机会减少,知识传达有效程度降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支持系统处于断裂状态。家庭方面,访问的学生多以隔代抚养为主,父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较少,只是一味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认为一切都好,这是一种错误的培养观念。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几乎不与学校进行沟通,家校合作系统尚未有效建构。社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媒体的话语权较重,是媒体在唱独角戏,只是部分的社会团体进行参与,参与力量不足。课后辅导机构主要对强少年进行课后作业的辅导,较少涉及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的辅导。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尚不健全。

三、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对策

从上面问题分析来看,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还停留在表层,且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观念和教育方式。因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从边缘地位走向核心,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团体等教育主体的优势,充分挖掘各教育主体的优势,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成人成才的健康发展。

1.提高重视程度。从思想走向行动,学校、家庭与社会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联着青少年的成人成才,也影响着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积极主动地扭转已有的教育误区,走出唯成绩论范式,使心理健康教育从边缘地位进入教育核心位置,在重视学生成绩的同时,三方也要重视学习能力提升、人际关系调整、情绪调节、社会适应等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实现心理健康促进学习成绩提高的良性循环模式。

2.从形式走向实质,多渠道开展实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实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行动上。发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学校、家庭、NGO等教育主体推动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积极宣传与思想认识,还应从行动上积极推进,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生态支持体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应尽快构建生态支持体系,形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的互动模式,邀请家长、社会成员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鑫强,张大均.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张大均,郭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篇10

――神奇的探索(历奇)教育

张德聪

张德聪教授主讲的团体辅导新趋势-神奇的“探索历奇”教育。以工作坊的方式,借助灵活多变的活动内容,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认识。参会人员都被张德聪先生的富厚积累及专业的程度所震撼。

专家简介: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辅导组)博士。现任国立空中大学台北学习指导中心主任,兼行政院青少年促进委员会委员、中国辅导学会常务理事、“财团法人张老师”基金会董事、台北市青少年心理卫生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要职。

台湾专家张德聪教授(左一)在讲授探索教育课,和学员互动的场景。探索教育又叫历奇教育,意为经历一种崭新的经验的教育。看出两位老师的口型了吗?他们在异口同声地分享刚得的新经验:“Happy everyday! ”从他们生动的神情当中,我们不经意间领略到了探索教育的美。

心理辅导中“房树人”测验(HTP)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周光昭

中小学校心理辅导策略

吴晓蓓

此次主讲同辈团体的功能、形成、对青少年问题的影响和学校的三级辅导策略。

台湾专家吴晓蓓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讲示范课。讲的是“同辈团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与辅导策略。关爱青少年学生,关心他们所受的“同辈压力”,吴晓蓓老师真是善解人意啊!

专家简介:吴晓蓓现任台北市立诚正国民中学资料组长。毕业于彰化师范大学辅导学系。

教师如何掌控心中的气候

韩正雄

此次主讲中小学生情绪【EQ】管理的方式和策略,教师如何掌控心中的气候情绪的自我修炼与应用。不与怄气共舞、要自在又自主。情绪有持续性与感染性,亦有可控制性,情绪掌控的意义,知人之明,人和事通。

专家简介:现任新竹青少年咨商中心督导。美国圣母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从事新竹青少年咨商中心辅导工作三十年。

专家简介:进修于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台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观护协会活动主委、教育培训主委、会员咨询技能培训。

台湾专家周光昭在讲“房树人”心理测验。听课的老师们专注认真地听课

谢月英

介绍辅导模式所依循的辅导理念,五种有效心理辅导策略及有效辅导策略检核表。谈了同辈团体对青少年的重要性,分析同辈压力下的从众行为、团体中的个人行为及相关的因素。

篇11

五月,繁花似锦,生机勃勃。今天,我们迎来了由怀化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举办的心理健康公益讲堂启动仪式。在此,我谨代表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怀化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对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公益讲堂建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儿童青少年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对人际关系的选择、学习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世界儿童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发病率在20%左右,且呈持续上升趋势。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深刻反思,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政府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