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信息化系统

企业信息化系统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05 19:19: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信息化系统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信息化系统

篇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IT系统得到有效的应用,并让信息系统绩效最优,最根本的不是取决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而是要向管理要效益。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IT 管控理念和方法的问题。探索一套操作性强的思想或方法,用来有效地规范、指导和管理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提高信息化实施成功率,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在企业建立和运行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信息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和管控,解决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无章可循,无法有效控制的问题。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

根据ISO9000对管理系统的定义,可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理解为: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的过程为控制对象,以提高信息化项目实施成功率为目的,由信息化建设方针和目标驱动的一个标准化的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建立一套指导、控制和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的运作程序,与企业其他标准化管理系统一样,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各种过程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

在借鉴IS0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划分为4大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测量和改进”。这4个过程并非相互独立,而是按照顺序形成内循环。每个大过程又包含很多子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由这些过程组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职责”过程规定了企业决策层的活动,其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针和目标;明确部门职责;主持管理评审;系统的策划等。系统文件主要包括: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件。系统文件作为企业标准(包含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是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及管理工作的指导和依据。

“资源管理”过程保障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源,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中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硬件、软件、数据、信息和政策。

“测量和改进”过程涉及企业系统改进和过程改进两个方面。其中,通过“内审”进行系统的运行控制,评价系统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和绩效。其中“信息化绩效评价”能促使企业采用正确的方式和合理的依据,主动评价信息化的绩效或重视信息化产生的价值,帮助企业走出“IT黑洞”,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应急准备和反应措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为改进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以及信息化建设持续、有效地进行提供保障。

3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种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按系统思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事务,以达到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率的目的。为了适应系统化的管理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了戴明模型,即按照PDCA循环思想,通过识别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监控和测量,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实现管理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

4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

4.1 系统策划

系统策划的实施步骤,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和编制系统文件6个步骤。

第1步:企业战略规划。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是做什么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何将企业的要目标、方针、策略和行动信号构成一个协调的体结构和总体行动方案

第2步:企业信息化规划。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的优势、弱点、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信息化水平所处的层次。开展企业信息化瓶颈分析,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找到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增加决策的准确性,决策者根据企业信息化现状和瓶颈分析来确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第3步: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其内容包括确定信息化管理系统适用范围、确定方针、目标设定与分解、所需资源分析等。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确定系统适用范围,以指导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确定系统方针,以它作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推进原则;设定系统目标,以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总的目标,明确各个阶段每个部门的目标,以保证企业总的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第4步: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方法,对识别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进行分层归类,建立3层结构,分别为系统层、过程层和活动层。

第5步:编制系统文件。根据建立的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文件也分为3层,其内容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的编制。系统文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并为员工学习和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第6步:系统文件的评审。由企业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文件进行评审,然后正式。

4.2 系统运行

在系统文件完成评审和后,系统运行的步骤,包括宣传、培训、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4个步骤。宣传、培训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部门领导和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骨干人员。其主要内容包括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理念、技术和方法。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是根据企业战略规划中制定的企业业务模型以及信息系统规划中对组织、资源配置的需求,对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解决企业旧体制对信息化工作的阻碍。

4.3 系统评价

该阶段主要是对系统运行过程的监控,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审核、过程测量和监控、信息化效益评价、应急准备和反应。通过对运行过程的评审和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使企业决策层清楚地知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需要改善之处。

4.4 系统改进

根据系统评价的输出成果,制定一系列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系统运行过程提出过程改进意见,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螺旋上升,业务流程越来越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5 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运用过程方法,通过系统文件指导企业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避免出现缺乏监管、控制不力、运营不善等现象,有利于规范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行为,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朱瑜庆,张根保,任显林.标准化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8(02).

篇2

2企业信息化的系统集成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企业内部使用信息系统管理的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企业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有不同,比如制造业企业就主要运用PDM、ERP、MES系统等。企业系统的集成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大多数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在使用某个应用系统时,往往是以实现某个特定应用、满足局部要求为目的,这些应用系统仅仅处理着企业特定职能部门的工作,缺乏各部门间的联系,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应用系统多处于独立状态,企业部门间不能有效共享信息[2]。除此之外,企业系统在开发时多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实现平台,采用的数据交换格式和通信协议都存在差异,这样企业在不同系统间就很难实现信息的相互传递与共享,这样一来原有的系统与新应用系统也就不能实现有效集成,由于它们缺乏统一的用户界面,数据通常都被保存在企业的不同主机、数据库和服务器上,只有个别有特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到这些数据资源,独立的应用系统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形成了“信息孤岛”。

3企业信息化的系统集成改进方法

3.1基于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集成。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需要建立在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随着近几年我国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发展,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也由企业信息化平系的更加密切,因此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集成需要建立在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信息化平台作为一种应用集成框架,可以将原本相互独立的不同系统组织起来,整合企业的异构系统,使用户可以在使用系统获取数据时变得更加简洁方便,只需要通过信息化平台就可以完成信息的搜索工作,避免出现信息孤岛[3]。基于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集成使原本分离的系统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支持业务过程的连续系统,这极大程度上地满足了企业发展对业务的需求,用户在信息化平台上能够进一步地协调合作,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的高效。

篇3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客户需求多样化、及时化的大量涌现,使企业面临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国内企业逐步面临市场、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挑战。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为了降低综合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企业管理层必须转变管理思维方式,采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企业实施低成本、高效率管理。2012年8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的重点任务是,“着力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着力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提高信息化对主要业务的覆盖面”。 可见国家也非常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企业信息化作为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已经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产业结构、劳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

二、现状

目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越发激烈,对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和对外部的客户需求迅速响应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如还是一味的延续以前落后的管理手段,企业发展终会遇到瓶颈而难以逾越。许多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运营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纷纷引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但近年来,许多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上马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一种误区,单纯的以为投入巨资购买设备和软件就能轻易的实现企业信息化,结果发现买回来的信息化系统与公司现有业务流程配合不够紧密,各信息化系统之间集成度不高,相互独立不能交互,反而导致了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使得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流程繁琐复杂,严重影响了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各层级之间的有效管理工作,不但没能满足公司业务上的需要,甚至还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耗费巨资引进的信息化系统被束之高阁。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前期没有对企业信息化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做好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详细战略规划和企业内部信息化人才匮乏等。为了在激烈市场的竞争中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必须根据企业现状应用一批适合自身发展的、量身定制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来保障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然而,如何借助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企业在服务质量、业务品牌、运营经验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发挥出来,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再创佳绩已经成为企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

三、效用

那么企业信息化系统能为企业带来哪些效用呢?通过本人在工作中不断研究和总结,发现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为企业带来如下效用:

(1)通过企业自动化办公系统可以实现企业信息高速共享,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企业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实施可以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合作伙伴间的快速流动,实现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使企业的内部资源易于共享、外部资源易于获取。还可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级,将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逐渐转变成为反应敏捷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可对企业办公系统进行技术创新,将办公系统移植到手机等通信终端上,使其变成移动办公系统,可以使企业的员工在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公文查询、审阅和批复,可有效的提升办公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经常需要召开一些紧急会议。而采用传统的会议方式,将参会者集中在一起很不方便,非常耗时耗力。通过在办公系统中引入视频会议功能,就可以采用异地的高清晰度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协同办公,将快速的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和流转,提升办公效率、节省因开会产生的大量差旅、会务费用和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2)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清楚全面的掌握客户信息资源,便于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企业根据客户的业务使用数据信息,如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等,可进行业务的深入推广活动,分析总结出客户的潜在新业务需求,并安排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跟进服务,可更加便捷地促成销售,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业务粘性和客户满意度,增进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甚至拓展出新的业务需求。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市场活动推广,做各种分析报告,完善内部管理等,都将带来良好的效果。

(3)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加强对应收和应付账款的监控管理,增强了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对企业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有效保障。ERP系统建立起来的集生产、销售、供应、项目以及财务为一体的综合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信息全面、准确、实时的动态管理,不仅杜绝了管理过程中人为主观意识对企业决策造成的风险,还有效的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显著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4)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者需要随时掌握企业厂区内外的详细情况,首先做到知己。通过传统的安保人员反馈厂区情况,不直观且容易出现纰漏,实时性差。通过在企业相关场所部署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清楚的看到厂区内外的实时情况,使管理者对企业内部了如指掌。一旦厂区内出现工人工序错误而引发事故或是发生火灾、偷盗等紧急状况时,相关部门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现场实际情况,迅速的采取应对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为企业减少损失。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但可以减少企业安保人力成本的支出,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5)通过通信运营商为企业提供的企业一卡通系统,可以方便实现企业内部的消费、门禁、考勤及外部的小额购物支付,公交、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刷卡支付等功能。以往,企业内部的消费系统、门禁系统、考勤系统都是相互独立,自成一体。企业员工使用时会感觉到流程复杂繁琐,给员工带来诸多不便。而且由于上述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交互,对企业在员工的管理方面也带来了很多不便。随着RFID射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将企业内部的消费、门禁、考勤和外部的小额支付、公共交通工具刷卡支付及手机通信等功能应用分别集成在一张手机SIM卡的不同扇区上,统一整合在企业一卡通系统之内。可以方便实现一卡多用,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6)随着手机的普及和迅速发展,企业短彩信互动系统可以轻松的应用于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日常管理中。通过短彩信互动系统可实现对外部的市场营销信息推送、市场需求调研、客户意见反馈等功能和对内部的会议短信通知,公文流转催办,业务产品知识普及,内部调查问卷收集以及员工生日关怀等多种功能。企业短彩信互动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营销活动的知晓度,丰富了销售渠道,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篇4

一、信息化发展

信息管理就是指信息传输的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信息管理是通过对各个系统、各项工作和各种数据的管理,使建筑企业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地获取、存储、存档、处理和交流。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

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2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 3 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框架

1 框架总体结构

建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它应包括如下4个方面的内容: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已有软件的利用以及系统评估准则, 如图1所示。在上述4个方面的内容中, 前3个方面对应于建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时所需考虑的不同侧面, 最后一个方面即系统评估准则代表前3个方面所需达到的目标。

2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

为了使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以便适应不同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有必要分析、总结目前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方面及其主要形式。

项目管理要求管理者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规律, 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 以实现项目的总目标。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主要由项目的管理组织、管理活动及管理对象3个方面决定, 如图2所示。这3个方面相对独立, 相当于一个3 2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

为了使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以便适应不同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有必要分析、总结目前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方面及其主要形式。

2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要求管理者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规律, 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 以实现项目的总目标。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由项目的管理组织、管理活动及管理对象3个方面决定, 如图2所示。这3个方面相对独立, 相当于一个3维管理空间的3个不同的维度, 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在该空间进行。

图2.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结构

2.1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可分为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机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如图2所示。按其执行者来划分,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可分为企业层管理活动和项目层管理活动两种。根据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的内容及执行者建立的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每个模块用于处置一类相关的管理活动, 以下分析将深入到模块内进行。

图3.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块组成

3 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

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以下将简述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用到的关键技术。

(1)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工作流等方式实现远程用户的协同工作。它不仅可以便于项目层的管理人员之间共享信息, 也可以便于企业层和项目层之间的协同工作。例如, 当项目层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向企业层管理人员报告信息时, 企业层管理人员只要在线, 就可以及时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回复。特别是因特网使网络的连接日益方便经济, 网络技术可以应用于项目管理之中。

(2)工作流管理技术。工作流管理技术支持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流进行定义和管理。由于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很多较为固定的工作流程, 在系统中采用工作流管理技术, 可以加强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3)工程数据库技术。工程数据库包含了几何的、物理的、技术的(或工艺的) 以及其他技术实体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由于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涉及大量的文档、图形等数据, 因此有必要采用工程数据库系统。

(4)XML文档标准。在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中, 将存在大量的信息数据交换, 为保证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可读性, 信息数据必须符合一定的数据交换标准。XML通过标记的内容和标记的相互包含来表现文档结构和内容, 可以支持对XML文档进行类似数据库进行的操作, 从而大大地方便了对文档信息的管理, 并适合用于建立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系统的文档数据交换标准。

除此之外, 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出发, 管理工作项可以分为程序化工作和非程序化工作。其中, 程序化工作需要进行信息输入, 如制定成本控制计划, 这种工作一般具有较为固定的信息处理流程, 如提交、审核、审批; 而非程序化工作不需要信息输入, 例如项目监控。但是, 非程序化工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程序化工作, 例如, 在监控中发现了问题就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处理。

(5)电脑技术。手提电脑体积小, 重量轻,便于携带, 适合作为施工现场信息终端, 除用于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外, 它还可以利用无线联网技术, 使管理人员在现场及时地访问项目数据库信息, 前提是将其集成到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

4 已有软件的利用

尽管现实中存在开发“大而全”的集成化施工项目信息化软件, 但是,没有必要那样去做, 因为有一些软件已相当成熟也很便宜, 可以拿来直接利用。目前较为成熟并广为应用的已有软件可以分为以下3个主要方面:

(1)日常办公业务软件。主要是Microsoft Office系列这样的办公应用软件, 可进行文字和一般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如公文、信件、表格的打印, 月、季工程结算报表的编制等。

(2)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和资源管理软件。主要有Microsoft Project,具有进度计划的动态管理功能以及资源管理及优化功能。

(3)通用图形软件, AutoCAD,用于绘制施工详图、施工设施布置图等。

系统与已有软件的集成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数据的集成, 例如, 直接对Microsoft Project的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另外一种是基于程序调用的集成, 例如在系统中直接调用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

5 系统评估准则

评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指标有多种, 如系统的实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同样, 也有必要建立一些准则来评估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适用性。基于上述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的3个方面,列出如下9个主要的功能测度,用来代表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特征。

(1)考虑主要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2)考虑项目总承包商在项目管理方式中主要类型。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制度的变化。

(3)允许对管理工作流程进行设置。系统能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管理工作, 设定该工作的开展包含哪些步骤, 每一步由哪个部门(组) 的哪个人来负责,以及每一步应该产生什么样的成果。目的是确保系统能适应工作流程的变化。

(4)可以集成已有的成熟软件。如办公自动化(Microsoft Office)软件等,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使得已有的成熟软件能得到应用。

(5)能通过集成已有的软件进行各方面的管理,包括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屋子管理、机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目的是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包含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方面。

(6)能够设置信息交流文档的内容和格式。例如, 各地方规范中关于文档格式的规定可能不一, 目的是便于对文档格式的修改。

(7)包含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目的是确保主要的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应用在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 以便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8)提供必要的外部接口。目的是适应外部信息化环境。例如, 工程参建各方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数据的来源仍是基于纸介质, 或者仍需按照特定格式提交纸介质的文档。

(9)对信息进行集成化的管理。目的是便于信息的再利用。系统可以使项目管理信息沉淀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 可以根据信息重用的需求, 正确地输出信息。

篇5

1选题依据

沈阳金杯车辆制造有限公司隶属于一汽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以生产轻型载货汽车为主,业务面覆盖全国。近几年,与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面临着资金短缺、生产滑坡、亏损等问题。如何在三年内扭转这一局面、将企业搞活,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在向外盯住国内外市场的同时,向内转向了向管理要效益、以高科技求发展上。尤其是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特别是信息网络化程度已成为各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各企业集团公司在国内外竞争实力的形象标志。因此,实现企业信息化网络系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2要因分析

企业实现信息化网络系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既需要相当的时间和各方面的合作,还需要较大的投资,更需要周密细致的筹划。虽然过去在计划经济和人工管理模式下,已初步建立了产品管理模型,初步形成了企业自己的管理模式,但却很难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管理MRP管理模式的需求,因此在实现企业信息化网络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合理设计企业网络规模,满足企业需要,技术先进,有一定的扩展能力。企业必须具备科学管理的基础。建立好适合信息化管理的产品管理模型。培养和锻炼一支信息化的队伍。

3实施方法

3.1网络设计的基本要求

建立一个水平先进、切合企业实际的网络环境,必须以经济、实用、为原则,根据企业经济情况,确定企业网络工程的目标。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工程经验,将企业先进的汽车生产、销售体系和企业管理经验与目前先进的硬件、软件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结合起来,建成一个一流的综合性的现代化企业网络信息平台。

3.2网络结构

目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网络产品层出不穷。我们经过广泛细致的调研,企业网采用先进的快速交换以太网技术构造平台,网络拓扑结构为星形,骨干网采用光纤。

3.3网络布局与设备选型

在网络设备的选择上,我们在确保其功能满足需要的同时,力求其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足够的带宽、较快的网络速度、极好的技术服务水平和技术支持能力,并综合考虑网络设备公司的整体实力,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

3.4网络运行情况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测试,整个网络连通状态较好、系统运行稳定正常,已实现企业软、硬件资源的共享。由于本网络系统采用水平先进的双工热备份技术,性能稳定可靠、容错能力强,各项功能满足了实际需要。本网络系统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确保了系统的安全。并充分考虑了汽车行业信息量大、传输率高等因素,网络结构可以拓宽带宽,改善了系统的性能,系统响应速度较快。

4效果评价

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应用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局面,使原来单纯、离散、冲突的信息管理方式发展成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方式,实现了企业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共享,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运行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树立了良好的现代化企业形象,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所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对企业、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4.1社会效益

系统的应用使原来单纯、离散、冲突的信息管理方式发展成为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方式,实现了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1)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强了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培养锻炼了企业自己的人才。

(2)使企业物质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得到进一步理顺,实现资产增值。

(3)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企业减员增效创造条件。

(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ISO9000和QS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

4.2经济效益(以冲压车间为例)

篇6

一、引言

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关键在于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和管理人员。许多省开发了中小企业在线培训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但目前大多数培训平台未考虑学员个体存在知识水平、学习需求等个性化差异,课程内容组织是线性的,缺乏导航系统,造成学员“知识迷路”和“学习迷航”的现象;缺少对学员学习进度的记录和实时跟踪服务;缺少测试,学员无法评价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系统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且学员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效率低下。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基于B/S多层结构的个性化中小企业在线培训系统模型,可以避免以上问题。本文探讨了该模型的几个关键模型和模块的构建方法。

二、中小企业在线培训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

本系统采用基于B/S的多层体系结构,客户端用户分为企业学员、专家、管理员三类角色,使用Browser访问服务器。服务器分为四层,由上至下依次为:表示层、应用服务层、公共服务层和数据库层。

1.表示层提供个性化的界面和内容,即导航首页。不同用户的导航首页是不同的。

2.应用服务层提供与培训应用直接相关的功能,包括学习和交流两大类功能模块。学习类模块是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交流类模块是平台用户之间的交流渠道,是支持学员协作学习、小组学习讨论的重要功能模块。

3.公共服务层位于应用服务层之下,和应用服务层共同组成服务层。公共服务层为应用服务层提供基础的公共服务,与教学应用不直接相关。

4.数据库层用于存放各种数据。包括存放用户库、学习档案库、资源库、题库、知识库、答疑库等。

三、个性化在线培训模型的构建

如图所示,当学员通过身份确认登录后,系统的信息收集模块开始跟踪学员的行为,收集学员学习信息,送到学员信息库进行信息的预处理。然后个性分析中心根据最新采集的原始数据结合学员个性数据库进行个性分析、产生结果,更新学习者个性数据库,并把结果送往个性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根据个性化信息和学员请求对原有数据库群发出调度命令,把学员最需要的信息反馈给学员,安排合适的内容给学习者。

该模型主要由几个主要的模型和模块相互作用彼此协调,下面分别介绍:课程知识库模型、学员模型、信息采集模块、个性化推荐引擎模块。

1.知识库模型

(1)课程知识的表示。教学内容的组织通常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知识点是保证教学内容在局部上相对完整的知识的集合,是教学的最小单位。

知识点间的联系划分为以下三种主要关系:①辈份关系:儿子的知识点是否可学习,取决于父亲知识点是否学习过二者分别处于知识树的高层与低层。②依赖关系:一个知识点当前是否可以学习往往取决于另一些知识点是否学习过,或者说后者是前者的预备知识。③兄弟关系:指上述知识点划分过程中某一复合知识点的所有兄弟关系的子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子知识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畴围绕某一局部领域知识阐述的,所描述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学员学习时,应该考虑密切联系的知识尽可能地同时依次学习。

(2)知识库的建立。知识树的主要数据结构包括知识点表和知识关系表。知识点表用于存储知识点的属性描述。知识库主要有以下字段:知识点编号、所属课程标识号、关键子集、知识点的说明部分、难点、重要度、阙值对。

知识点关系表有以下字段:ID号、被关联的知识点编号、关系性质三种、关系系数、与主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点的知识号。

(3)课程库、章节库、单元库的建立。课程库用来存放课程信息及课程之间的相关性的信息。课程信息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介绍、重点难点、培训目标、适用人群、总体教学策略、进入和通过本课程应达到的阙值以及难度和重要程度等。其中重要程度用矩阵表示。重要度不同和要求掌握程度有对应关系。

培训学员来自不同的企业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层级,学员的培训需求、层次有所不同,因此课程的重要程度是有区别的,主要由学员所属部门和在部门中的层级决定,用矩阵来表示。由于中小企业覆盖行业分布广泛,不同行业职能部门设置有所不同,而对中小企业培训主要涉及的是基于计算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信息化类课程,所以只考虑了几个重要的部门,市场部、销售部、技术部、企划部、渠道部,其余部门用其他部门来代替。L=,横向表示学员在部门的层级,纵向表示学员所在部门。lm,n表示该知识点对m类层级n部门的学员的重要度。L{1,2,3,4,5}(m=1,2,3,n=1,2,…6)。

课程之间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本课程的前驱课程、后继课程、以及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度。章节库、单元库的建立方式和课程库类似。建立课程库、章节库、单元库从而清楚的描述知识点之间的组织关系,方便学员查找知识点,使培训系统导航更精确。

(4)试题库。题库的字段如下:试题编号、试题类型、试题内容、试题所属知识点编号、试题说考查知识、试题答案、试题难度、试题分析、试题考察目标、试题分值、学习建议。

2.学员个性化模型

本文建立的学员模型以覆盖模型为基础,也加入了偏差模型和认知模型的部分优点,建立了学生偏差库,记录了每个知识点和题目在认知能力上的属性,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综合型的学员模型。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

(1)学员基本信息:学员编号、姓名、登录口令、单位、所属部门、层级、行业等。

(2)学习历史信息:知识点编号、学习此知识点日期、学习此知识点时间、学习此知识点所用时间、学习某此知识点的URL地址、点击次数等。

(3)学习/测试断点记录:记录学员上次退出系统时所完成的知识点或所做习题的编号。

(4)测试历史:测试所属知识点、测试题目总数、本知识点测试总得分、平均得分、总时间、平均时间、通过状态。

(5)学习偏差记录:记录学生做错的题目、错误类型、所属知识点、复习建议等信息。

(6)学员水平档案:学生在每一个知识项中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所得分值。

(7)学员其他信息:BBS疑问情况、最近登录时间、登录次数、在线总时间、在线学点击数等。

3.学员学习行为信息采集模块

系统对学员的学习活动实时追踪,主要是学员的学习行为“点击流”和采集测试的结果,以掌握每一个学员学习的范围及进度等情况和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测试收集策略主要采集了学员每一次测试信息,记录学员每次测试中暴露出的知识薄弱点。同时,也记录了学员对某一知识点的总体得分,通过分析,可以判断学员的掌握情况。

4.个性化推荐模块

本文采用基于规则、内容的推荐。基于规则的推荐方式可根据测试成绩和用户浏览日志生成规则,向用户推荐学习方案。基于内容的推荐是指通过比较资源与用户模型的相似程度向用户推荐信息的方式。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学员个性化学习数据预处理和分析;(2)学员测试数据转换;(3)个性化教学内容推荐。

推荐模块进行二项工作:一是将学员有效“点击流”与课程固有知识体系相匹配,及时向学员提供学习进度和遗漏的知识点;二是对学员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向学习者提供学习薄弱知识点。通过课程的章节体系加以展现。同时将图中的已标记的知识点,按章节体系加以展现,即为学习者学习进度。

四、结论

本文建立了基于B/S多层结构的个性化中小企业在线培训系统的模型,并且详细论述了知识库模型、学员个性化学习模型的、信息采集模块和个性化推荐模块几个重要模块的构建。该模型可以对不同培训对象进行个性化培训,实时跟踪学员学习进度及知识掌握情况,并提供建议和指导,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知“知识迷路”和“学习迷航”的问题。

篇7

石油供应是现代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关系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和交通的正常运行,而随着城市采油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其内部管理和外部协调事务都日渐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采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于采油企业管理能力的加强和综合竞争实力的增强,也有助于实现企业向着信息化、规范化方向的转变,对自身的业务和内部人力资源做出更加科学的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信息化管理系统受到了现代企业的高度重视,而关于现代采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采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现状

(一)硬件建设与软件改革的缺失

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信息化的技术和硬件支持,更需要信息化的管理理念,而目前我国的采油企业在内部管理与企业体制方面与信息化建设还不是十分适应,许多企业往往只是“跟风”采用信息化管理,而缺乏对其本质的认识,大量的信息化管理最终流于形式。

(二)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够完善,目前我国采油企业管理系统中还基本没有采用系统平台整合技术,对于ERP/EAM为核心,并与SCADA系统对接的技术,以及GIS对接技术等都还比较缺乏,这使得我国采油企业的管理系内外部关联性不高,没有形成设备运行维修的实时监测以及实时在线的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城市石油信息化水平还未得到全面提高。第二是管理系统的不够完善还表现在信息化建设“只完成了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还远没有实现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的目的;虽然建设了基础数据库、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是尚不注重数据的整理和挖掘”。

(三)缺乏国家的统一引导与调控

由于石油行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民生等重大问题,因而其与一般企业存在显著区别,需要国家的统一引导与调控。但是目前我国的石油行业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各个石油公司各自为政,这一方面企业内部和各地区之间的石油信息难以共享,同时也使得在紧急情况时政府的统一石油调度比较困难,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

二、推进我国采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途径

(二)建立并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模块

这是现代采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的基础,其核心在于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功能与相关职权进行细致的划分,而“功能的不断细化也有助于发现管理工作中的盲区,同时也可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规范性”。通过对每一个模块的功能填充,不仅可以将管理的体系与流程明晰化,便于规范和引导后续的管理工作,同时也便于发现设置上的不足,以期后续的改进。一般来说,现代采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模块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的对象在于信息化管理中生成的各类数据,同时也需要对管理过程中的数据流进行监控,一般包括了“数据库配置、数据库备份、数据库还原、监测数据用户数据、管理数据等”。涉及到的要素有管理员日志、用户使用信息记录、机房运行数据库等。

2、城市石油系统管理

城市石油系统管理指的是对企业在城市布置的石油系统的线路、管道、设备等硬件设施进行的维护和检修,管理涵盖了管道埋设、布网、事故救援以及综合调度和对石油设施的养护维修等。不仅如此,还应该对石油系统的运行进行全程的监控,对当中的异常信息能够及时上报。

3、业务和客服系统

针对采油企业的业务,设置相应的业务流程,在采油运输等传统业务之外,还应该设置投诉建议和咨询反馈等与客户交流的双向平台,对用户管理系统、用户求助系统等进行集中开发。

4、办公管理

对企业日常运行的财务、人力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OA(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在满足各自系统的运行之外,还应该加强信息的整合月分析。

(二)大力推进业务办公的一站式服务

通过网络系统把企业各部门接入业务大厅,各窗口人员和其他岗位 (远程)使用同一套审批办公系统,“实现了部门内的流程协作办公;同时各部门通过统一审批办公平台和业务系统集成实现了部门间的流程协作,如并联审批、一条龙服务等。部门内的流程协作和部门间的流程协作使得网站一站式服务得以实现”。

为了实现信息化建设的一站式服务,除了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改进之外,还必须根据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办公地要求对政府内部传统的行政管理和运行模式以及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促进资源共享和数据的链接。

(三)完善管理系统的服务功能

从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来看,系统是给采油企业用户个内部员工提供服务的具体技术平台。这些单点 Web浏览器接口用于促进搜集、共享和传播信息以及为感兴趣的群体提供服务。作为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关口,系统的目标是为信息产品和服务提供直觉上集成的外观。常见的系统功能包括:

(1)信息目录的分类方案,它帮助组织信息,以便于检索;

(2)到内部和外都网站和信息来源的链接。

(3)强大的搜索引擎和企业职员目录,以帮助用户定位信息;

(4)个性化机制,以修改系统接口来满足个人信息需求、使用和偏好;

(5)信息类别的广泛分类方案,以帮助改善信息的组织和访问能力;

(6)合作应用程序,例如共享的文档空间和进行共享讨论的通信区域。

采油企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体,其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虽然当下存在不少问题,但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相信我国现代采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水平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篇8

ERP系统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整合与分析,为企业在计划、运营、控制与决策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了企业对信息的利用率,将信息与管理有效地融为一体,使企业管理更趋于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尤其是大型企业,通过ERP实施与应用可以提升成本控制管理水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ERP系统在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合理应用应受到管理者重视。

1大型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1.1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

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庞大,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企业内部机构庞大,层次复杂,冗员较多,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影响工作效果;其次是领导者比较注重日常的业务性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督导,造成部门人员虽多但实际工作效果较差;第三是企业生产与市场脱节,企业不能深入的实时的掌握市场需求情况和发展情况,难以做出有效的产品结构调整和生产科学的目标定位,缺乏新型产品和技术创新,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第四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资本投入较少,使很多企业出现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的现象。

1.2信息传递与方案落实过程存在的问题

除了人员设置方面的问题,大型企业在信息传递与方案落实过程同样存在问题。首先是大型企业管理层级较多,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会经过多个部门、多道程序和多个审批环节,这虽然加强了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严谨性,避免一些管理漏洞的出现,但是企业管理者和基层人员之间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效率受到影响,导致沟通效果较差,存在不及时、不准确和缺乏真实性的现象;其次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竞争力是信息技术的竞争力,信息化规划与方案落实不到位,对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第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协调性较差,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和基层人员之间的沟通较少,导致难以有效的获取基层意见,这就导致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能及时进行优化和整合,形成各部门之间“信息孤岛”,降低了工作的实效性。

1.3企业资金管理与流动中的问题

大型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还体现在企业资金管理上,首先是以利润指标考核作为主体的内部承包责任制,只考虑了短期利益的获取,缺乏长远规划,导致经营者耗费大量内部资源,获得的仅仅是暂时性的表面利润;其次是利用现有资源获取资金,增加了企业的负债率;第三是企业在对每个部门进行业绩考核时,经常出现表面的利润和现金的实际支出不符的问题;第四是一些单位为了快速达成业绩目标,没有对项目投资进行详细的、准确的判断,致使项目考核无法有效进行,导致项目投资过于盲目,即使获得一定的效益,也是微乎其微,没有实现资金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得不偿失;第五是无法对企业的实际运营、资金的流转过程、资金链的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控,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除此之外,大型企业关系复杂,决策者较多,意见不统一、部门协调较差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企业快速发展。

2ERP系统在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

ERP系统有效地整合了企业的资源,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科学管理,将企业的产品链、成本链、价值链、管理链等方面有效的融合,形成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集成共享的新型管理系统,促进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1ERP信息平台管理措施

(1)以ERP系统的信息平台作为支撑,将人员管理进行责任划分,将各部门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增强交流和彼此间的协调性,及时的、动态的掌控各部门之间的作业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管理过程的透明度;将生产、采购、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等环节整合成一个价值链,可以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和高效。(2)利用ERP系统合理的分配员工工作,并且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自动化评价,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注重年轻人才的引进,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保持企业的年轻状态,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运行;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一些理论的学习和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深度思考,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对信息化的ERP的概念都要进行详细的理解,从意识上增强该方面学习和使用的积极性。(3)ERP系统能够将产品技术信息及物料供应、库存、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生产能力平衡、销售分配等信息进行集成,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化和系统化更好;进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增强企业外部与内部之间的协调性。尤其是在处理客户对产品的反馈意见时,能更直接的给出解决办法,进行意见的搜集,改善原有的不足之处。(4)ERP系统将每个部门科学的组合在一起,加强了企业内部的联系,实现了企业一体化,有助于企业团结统一,通力协作;各部门之间也可以相互了解,促进彼此间的合作和理解。ERP系统无论是对内或者对外传达信息时,都能更直观的观察到信息的内容,提升了工作效率,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优质高效进行的前提。

2.2资金管理更加科学

资金的良好管理能促进大型企业的成本降低,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销售过程和资源引进过程变得清晰透明,使管理者明确资金的走向,把握资金的动态,为企业决策制定提供依据;资金作为一个企业的血液,它的流动情况决定了企业成本管理情况,企业的生产与发展需要良性的资金流动作为支持。ERP对资金方面有着明确的分类,将其分为总资产、负债、收益和盈亏等不同类型,并形成《现金流量表》,减少人工输入带来的难度,且准确度较高。与此同时,该系统还能够进行资金流向分析,对资金的具体流动方向进行专业化的标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IT行业的产物,ERP系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障。ERP系统将人员、产品、资金等进行了融合,通过物资运转情况,评价资金流状态的好坏,通过资金产生效益的盈亏来判断企业目前的发展状态,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ERP系统消除了传统资产管理中的弊端,实现了降低成本扩大生产的目标,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损失,让企业管理者能够更有效的掌控内部风险,消除隐患,科学决策。

2.3ERP在时展中适应性较强

物联网、工业4.0新型技术崛起,企业信息化刻不容缓,ERP作为信息行业的先进业务管理思想,更加专业和智能,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ERP系统的实际价值在不断提升,认可度在不断提高,发展趋势良好。ERP对于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互联网社会,让ERP系统与互联网更好的结合,更好的服务于新领域,比如机械制造行业,ERP系统可以与机械制造行业采用的PLM、MES、资产管理等软件的数据接口相结合,徐工集团等国际知名公司均是在使用ERP系统作为企业数据的后台管理工具。我国企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使企业更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ERP系统所具有的信息共享功能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将企业内部信息与市场信息及时的进行整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中国企业在提高自身生产力的同时,要注重借鉴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注重本土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运行,改善企业生产运营、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生产力离不开技术,技术离不开管理,而信息化建设大大完善了企业的管理制度。ERP作为先进的管理平台,将先进管理思想和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该系统的使用还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3结束语

为了保证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优质高效地进行,我们将ERP系统引入到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这一过程中,要保证ERP系统应用的科学性及高效性,企业管理者就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解决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相关的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沈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ERP系统的实施[J].财会月刊,2016(16):92-93.

篇9

1 ERP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优势

1.1 对企业进行内部整合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常规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就不得不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命题。如果不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残酷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21世纪毫无疑问是一个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信息化的世纪,而一个真正意思上的电子商务则必须包括网上商务(B to B)、客户管理(CRM)、供应商管理(SCM)、企业内部管理(ERP)四大系统,因此企业当前首要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与ERP系统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信息充分有效利用、运作效率提高、成本的降低和准时交货承诺的保证。在拥有了ERP“后台”这一核心的基础上再与“前台”的网上商务集成在线实时运作,跨进电子商务时代。所以,企业要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则ERP的引入是必然趋势(在美国,90%以上的企业都是采用ERP系统进行运作,“客户--企业--供应商”通过互联网在线实时运作,紧密联系,故其电子商务的应用比较普及,目前国内实施ERP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电子商务平台这一大环境也正逐渐成形。)虽然对国内多数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在现阶段还是有些不现实,但企业信息化已是迫在眉睫,无论是从管理、生产、销售、服务、还是从行业竞争、世界经济趋势来说,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造,是无法适应发展需要的。ERP的实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1.2 完善管理水平

各部门及时获知准确唯一的信息,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 在没有ERP的时代,企业都是手工作业,订单、报表等等数据都是通过一张A4纸,打印出来,如果遇到改单,加单,再通过电脑打印,或者手工修改,如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间距特别远,员工拿着这些单据跑来跑去的,会造成以下几点情况:浪费了不必要的成本;传真、纸张、人力、电话费;单据数据常发生错误,精确度不高,导致误产、少产、出货不对、数量不对等情况;工作效率不高,假设有一张销售订单来了,员工要核对好具体数据,然后到生产部门核对生产需求仓库查看物料是否够,计算耗时间,不精确如果仓库不够物料生产,要去采购部门下达采购订单再跑回生产部门做生产计划。这样耗时,耗力,耗成本,数据的不准确,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运转效率; 应用上ERP系统后,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优化管理流程,可以完全避免以上的不足之处。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

1.3 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如果在没有ERP管理系统的时代,企业的整体流程都是通过纸质和电话来完成;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企业的信息共享方面并不快捷,而且会经常出错;ERP系统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在ERP系统里面录入一个销售订单,采购部、生产部就马上看到了这个订单并且做相关的工作,这样的一个流程,手工作业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但是ERP仅仅需要一两分钟;在没有ERP系统的时候,管理者在把控企业的成本和管理上的问题,都是通过财务把相关报表提交后才了解的具体情况,如果想要即时了解企业的状况,我想,只有ERP信息化系统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了ERP系统,管理者就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运营状况,所有报表和数据都是即时共享。一套ERP信息化系统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企业数据共享性;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实现了即时性企业状况分析;提高了企业员工工作的质量;缩短产品交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使用ERP系统,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质量,通过ERP即时共享数据解决了企业的数据准确度问题。从而加快了企业产品交期,提高了客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1.4 让管理精细化,提高企业透明度

ERP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数据的共享,实现同一数据在同一个地方录入,所有地方共用,有效地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实时共享所有数据(在员工规定权限范围内)。上ERP后,与ISO9000一样,对每一个数据的变更,就必须要以全局的观点去考虑问题,数据的透明化,杜绝黑箱操作中的种种弊病,为公司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1.5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ERP系统是一个帮助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从细节数据中解放出来的工具,有了这一个工具,高层管理就能从琐事中走出,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心战略性的问题,中层管理跟据系统中的能力分配情况,用最多的精力去把握生产中的瓶颈问题,以达到最佳的投入与产出。 同时对于一些看似能赚钱,但是实际上根本无法赚钱的订单,通过ERP系统的分析,就可以在接单之前避免这种损失。

1.6 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

在ERP标准成本体系中,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均以标准成本计价,并同时记录成本差异,可以大大减少期末成本计算的工作量,简化日常账务处理。同时,采用ERP成本管理,在通过库存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取出相关成本数据或手工录入数据后,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成本计算,生成完工产品成本报表、在产品成本报表、成本差异分析表等报表,并保证各种数据来源的唯一性,确保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正确性,从而避免了手工做报表的繁重工作量。

2 ERP系统优势总结

ERP系统给领导提供了管家、参谋和工具。有了系统,领导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只处理例外事件,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做战略规划、见大客户等领导应该做的事。系统使流程和知识得以固化、沉淀,使职能和责任分得更清、更细。总的来说,ERP就是通过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全面竞争优势,它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可有效推进企业资源的整合,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国内大中型企业的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王云峰,李杰,丁明磊.从ERP成功要素透视中国企业信息化之路[J].管理世界,2005.

篇10

当企业拥有的认证产品达到一定数量时,一张证书可能覆盖着若干的产品,每一个关键零部件又从属于多个产品和与之关联的多张证书。认证证书的管理、有效期的监控、证书与产品之间的关联、产品与关键零部件之间的一致性就变成了一项庞大的工作。特别是伴随着产品设计的变更、供应商的替换、关键零部件(特别是通用零部件)的升级,以及执行标准和认证规则的修订,就使得这种本就繁复的管理工作变得不再是静态管理,而成为一种存在多重交联关系的复杂动态管理工作。同时,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下,上述各种变动因素的信息可能掌握在安规、技术、采购、生产等不同部门之中。这时,建立通畅、迅速、准确的信息传递渠道成为企业认证管理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和关系信息,以及采用以往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必然会加大失误发生的可能性。这些小的失误却很有可能带来例如:违反产品一致性要求、证书过期、不符合新版国家标准等违法的严重后果,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营风险。因此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特点和产品特点,依靠现代化的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认证管理系统平台势在必行。

 

1 认证管理系统平台的任务目标

 

我们建立一个认证管理平台,期待完成这样三个主要任务 :

 

1)认证数据的信息化和系统化。通过搭建系统平台,收集认证相关及影响认证的信息数据,从而达到快速、准确检索认证信息的目的。并且在分散的产品信息、认证信息、标准信息、制造商信息、关键零部件信息之间建立系统的联系,能够实现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能够立刻响应到与之关联的整个系统,实现认证管理的体系化、信息化。

 

2)实现风险预警。利用认证数据的信息化平台,自动实现对证书有效期、工厂审查时间、法规标准实施时间进行监控,主动进行提醒,杜绝人为遗漏造成的重大风险。

 

3)广泛的信息共享。利用网络平台使得认证相关的设计、采购、制造、检验、评价等各部门之间实现无延迟的信息共享,以突破交流阻碍、缩短信息传递时间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失误。

 

2 数据库与关键字段关联

 

建立认证基础数据库是整个任务的基础工作,数据库建立的准确、完整、合理是达成系统平台目标的保证。

 

数据库中要包括全部与认证相关的信息,以及对认证产生影响的全部信息。数据库应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数据表 : ①产品数据表;②认证数据表;③执行标准数据表;④关键零部件数据表;⑤制造商(供应商)信息数据表。

 

在产品数据表中,至少应当含的字段有:产品型号、产品类别、产品状态、执行标准;在认证证书数据表中,至少应当含的字段有:证书号、证书状态、证书类别、有效期限、持证人、制造商、生产企业;还可以包括以下字段:发证日期、产品规格分类、实验报告编号等;在执行法规标准数据表中,至少应当含的字段有:执行标准编号、名称、实施日、替代标准;在关键零部件数据表中,至少应当含的字段有:零件型号、关键零部件认证证书号(如果有)、制造商、执行标准。此外还要在各数据表的相关字段间建立关联,使得整个数据库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各数据表间存在多重关联,所以还需要建立如下三个关系表:关系表 A,建立认证证书号和产品型号之间的关联;关系表 B,建立认证证书号和执行标准之间的关联;关系表 C,建立产品型号和关键零部件型号之间的关联。认证证书和试验报告可以扫描成电子文档,需要阅读时通过相应字段的链接获取,这样更方便于信息化管理和网络间的传递。数据库信息量很大,数据可以采取录入或从以往的电子表格记录中导入,但无论哪种输入方式,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为此可以在数据输入时采用“录入—校验—审核”的机制进行管理。各数据表的字段构成和数据表间的关联关系可以参考的示意图。

 

3 功能模块的搭建

 

建立了合理的基础数据库,就有可能在此基础上搭建实现系统任务目标的功能模块。

 

3.1 模块一:产品查询功能模块

 

产品型号一般是企业中对每一种产品的识别标志,该模块目的在于通过已知的产品型号,迅速锁定该产品的认证证书、执行标准、关键零部件及所属生产部门。

 

3.2 模块二:认证证书查询模块

 

该模块功能目的是通过已知的产品证书编号,进行全部认证信息的查询,同时也要实现通过证书编号查询证书覆盖的全部产品以及实现证书电子文档的打印等功能。

 

3.3 模块三:执行标准查询模块

 

该模块功能目的是期望当公司产品的执行标准发生修订等变化时,迅速的锁定哪些产品执行了该标准,以便对这些产品进行确认或改进,避免因应对时遗漏某些产品造成其违反新标准的失误发生。

 

3.4 模块四:关键零部件模块

 

该模块旨在迅速的确定某型号关键零部件被使用在公司哪些产品上。通过关键零部件型号,查询其使用产品的型号以及产品所属的认证证书。其目的是当关键零部件发生技术改进、制造商变更等情况时,可以迅速判断哪些产品需要进行认证变更,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遵守条例规定的产品一致性的要求。

 

3.5 模块五:制造商管理模块

 

在现代制造体系下,OEM/ODM 方式的产品生产日益增多,对 OEM/ODM 供应商的认证管理成为了刻不容缓和面临挑战的课题。同时对关键零部件制造商的管理也是制造商管理的重心。该模块旨在通过系统迅速锁定哪个制造商生产了我们的哪些产品或关键零部件,该制造商的认证审查状况如何,需要哪些改进和协助。该模块可以通过制造商分类来纵向管理我们的认证的相关产品。

 

3.6 模块六:风险控制模块

 

该模块对三个方面进行预警:

 

①证书状态预警。旨在当证书有效期临近到期时进行更新证书预警。不同认证都有其认证期限,例如 CCC 证书有效期是 5 年。5 年的时间中,产品情况、认证情况、甚至认证管理人员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如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就会造成认证证书过期,公司的产品必须停产的失误。并且,往往在证书到期前 3 个月至半年就要提前开始证书更新的试验和认证工作。风险预警模块中的证书状态预警可以在登录系统时提醒系统使用人员证书的实时状态。

 

②执行标准或法规更新的预警。随着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日益完善和与国际标准化的接轨,新标准的颁布以及现行标准的更新越来越频繁。当有新标准颁布时,就面临着需要对相应产品进行符合新标准的确认或改进。从标准的颁布到实施一般为半年至一年时间,在新标准实施前必须完成产品的应对。该模块旨在某项新标准颁布后至实施前的时间段内进行状态预警,以提示相关部门及时的确认产品与新标准的符合情况和合理的安排产品改进的日程。

 

③认证审查的预警。根据条例和认证规则的要求,对认证产品的生产企业要进行定期审查。本企业和各 OEM/OEM 制造商理应做到健全认证管理制度,严格进行产品把关,达到可以随时接受审查的水平。但在国家认证机构审查前进行全面的自检和充分的准备,以期望更好的配合认证机构顺利通过审查还是必要的。因此该模块的设立旨在根据以往审查的记录预测当年度审查的大致时间,提示曾经发生的不符合情况,为企业定期自检和有效的进行审查前准备提供方向和提示。

 

上述各模块都是根据认证系统平台的基本目标设立,并可以依据基础数据库和其中的字段关联,通过编写比较简单的查询语句函数或程序模块来实现。

 

4 系统界面和应用

 

为实现各模块的基本功能,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使用者的习惯建立不同的人机交互界面以实现功能的应用。下面以其中一种形式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1) 产品型号查询界面。

 

通过产品型号迅速锁定该产品的认证证书、执行标准、关键零部件及所属生产部门。在图中复合列表框(A)中选择或输入产品型号,会查询出该产品的认证证书(B)、该产品的执行标准(C)以及该产品的关键零部件清单(D)。

 

2) 认证证书查询界面通过在复合列表框(A)中选择或输入认证证书号,可以确定证书上的全部认证信息(B)、该证书包含的所有产品列表(C)以及可以通过点击链接查看和打印证书电子文档及试验报告电子文档(D)。

 

3) 执行标准查询界面(图 4)通过在复合列表框(A)中选择或输入公司产品相关的执行标准,可以查询到标准的及实施等信息(B)、确定公司的哪些产品执行了该标准(C)以及哪些认证证书与此标准相关(D)。

 

4) 关键零部件界面(图 5)通过在复合列表框(A)中选择或输入关键零部件型号,可以查询到该关键零部件在哪些产品中使用(B)以及这些产品的执行标准(C)和产品的认证证书(D)。

 

5) 制造商管理界面(图 6)通过在复合列表框(A)中选择或输入制造商名称,可以查询到该制造商的信息(B)、制造商以往接受审查的情况(C)以及我们有哪些认证产品或关键零部件在这个制造商生产(D)。

 

6) 风险预警界面(图 7)在风险预警界面中,会将临近到期的认证证书列出并提示有效期限(A),可以查询出新颁布或修订标准的实施日期和距离实施天数(B),还列出了各制造商面临下次审查的大致时间(C)。以上预警时间可以根据需要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排列,例如时间最紧迫的靠上显示。风险预警界面可以根据需要在登录系统时强制打开提示使用者。

 

5 认证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

 

理论上,上述认证管理系统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数据库软件平台进行开发。但目前大多数的现代企业已经在长期使用例如 Oracle 等电子系统平台来进行产品的定单处理、生产安排、库存管理等,在这个系统平台中已经建立了详细的产品构成和零部件数据。这样的话,认证管理系统平台的开发就应当尽量在这个生产管理系统平台的基础上使用同一种软件开发工具进行二次开发。这样就实现了认证数据和制造数据的共享,使得认证信息真正融入在企业的开发、制造过程中。可以方便在这两个平台之间建立接口,使得当设计变更引起的产品构成发生变化时可以立刻反馈到认证平台进行一致性验证;也可以做到当产品认证发生状况时,可以立刻通过管理平台对采购过程、制造过程进行警示或处置。

 

例如当一个关键元器件供应商的工厂审查发生严重不合格时,系统会自动的向采购人员发出警示,请求是否暂停对该供应商生产的零部件的采购,入厂检验部门会接到系统指令,对该厂生产的零部件进行加严检验,系统会指示成品出厂检验和制造过程检验部门对上述零部件进行生产日期或批次的确认,供应商评价系统也会依据评价指南判断是否对该供应商进行降级处置等。在某些必要的情形下,系统甚至可以自动停止相应产品的生产安排和出货,请求处置。

 

6 认证管理系统的开发项目管理

 

由于认证管理平台涉及到的信息来源从属于不同的部门,开发完成后也会在不同的部门使用。所以建议采用跨部门的工作小组的形式进行系统开发。根据企业的组织构架,这个开发小组可以包括技术法务、品质管理、采购、设计开发、IT 等部门的人员,力图做到掌握和传递认证相关信息的人员和有使用需求的人员真正参与到软件的开发和测试中来。

 

在开发流程的管理上,采用构想评估开发测试试运行完善的流程模式,其中③软件开发和④数据库建立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同时展开。

 

7 认证系统平台的应用和效果评估

 

企业内的认证系统平台的建立,其重点是根据企业认证管理需求进行系统构架设计和数据库建立,程序编写的难度不大,因此大多数企业的IT部门可以独立完成,整个系统可以在企业内部完结,不会构成额外的成本负担。

 

我公司实施该系统一段时间后,在若干项指标上进行了系统使用前后对比评估,发现:认证管理的人工成本约可节省 50%,信息传递速度提高至原来的 3 倍,信息传递准确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同时系统在各种预警上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违反法规的风险。

 

篇11

可靠性是指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技术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而且软件系统在设计完成后需要经过多次精确的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1.2功能完整。

功能完整是在确保系统实用性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变得更加人性化。如在系统中添加设备的使用年限,维护周期,历史维修记录等。

1.3操作简便。

自动监控系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监控工作简单化,减少人力的投入,增加对机房运行物理环境的控制。系统将网络运行维护工作变为只需要输入Y/N的指令,大大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

1.4安全性。

监控系统涉及到企业的核心技术,所以应对其采取安全措施。对于系统的管理需要相应的权限,在登陆/修改系统、添加/取消某项新的功能时需要输入不同的指令,只有正确输入操作指令才能实行对系统的控制,所以要根据网络运行维护人员的具体岗位给予不同的系统操作权限。

1.5系统的开放性。

系统要为多种软件提供兼容的平台,要使各个软件在其中既能互不影响又能协调统一,共同执行系统的任务。而且要采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交换,实现系统和网络的完美结合。

2系统组成

2.1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开放式的结构,将应用功能分为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客户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方式为符合TCP/IP标准的自定义数据包。

2.2监控主机。

监控主机是这个监控系统的“大脑”,负责对所有的硬件设备进行监控,包括:电力系统、网络系统、温湿度系统等,将其实际的运行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后显示到计算机上,网络运行维护人员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各个设备保持安全稳定的运行。由于主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所以要做好散热工作,防止由于温度过高而烧毁机器。

2.3模块组成。

数据采集、监控模块:将各个设备的监控信号传输给主机,由主机进行信号的输出。一般采用RS485通讯接口。传感器模块:将现场的环境数据上传到存储器,作为历史数据保存起来。协议转换模块:将智能设备、仪表与系统进行连接。2.4监控客户机。是机房管理员的监测机器,机房的实际运行情况将反馈到客户机上,由管理员登陆操作。

3监控系统详细设计

3.1配电系统监控。

在总输入柜装入2台德国西门子全参数电量监测仪,以便对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进行实时的检测,同时对于开关跳闸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即时储存。对于出现的电压不稳现象及时通知网络运行维护人员,以免对设备造成大的损伤。

3.2网络系统监控。

尽量采用离企业驻地较近的网络运营商,能够加强网络信号的接收。监控设备要与网络系统建立连接,接收网络信号,在网络信号不稳定或者是较弱的时刻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3.3UPS监控。

UPS是不间断的电源,可以为主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使主机在发生停电时仍然可以继续工作。将UPS与监控机进行连接,通过转换二者的通讯方式完成信息的沟通,将UPS的系统运行参数上传至监控中心,以进行集中监控。

3.4空调监控。

将空调的智能接口与监控设备连接,以监控空调内部系统的运行状态,将运行参数上传至监控中心,实现对空调的远程遥控。

3.5温湿度监控。

由于机房中的设备较多,而且分布的不均匀,所以温湿度会产生较大的区别。在机房中设置温湿度探测器,并与监控系统相连接,可以准确的探测机房各个位置的温湿度,对于温度过高的地区进行降温处理,而且要防止湿度过大产生积水,造成线路的漏电。

3.6智能门禁管理。

由于机房中的设备、资料比较珍贵,所以需要安装智能门禁系统对机房的出入进行严格的控制。运维人员需要登记个人信息,通过指纹识别系统控制门的开关。智能门禁系统还设置了保安防盗、报警的功能。

3.7消防监控。

采集消防控制器或烟感、温感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当有火灾发生时,监控系统以直观的画面显示报警信息并作报警通知,同时采取应急措施,如自动开门、启动通风设备、关闭其他相关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