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业企业实训总结

工业企业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02 02:10: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业企业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业企业实训总结

篇1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训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一个事件当中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特殊作用。通过文献分析和调研等方法,分析各高校在工业工程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根据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开设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5-8]。课程实验主要为基础工业工程课内实验,包括人机操作分析、动作分析、双手操作分析等;各高校会根据各自不同的学分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设计,如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设施规划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等,时间在1~3周不等。实习环节主要包括,工业工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最后是毕业设计环节,不同高校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或者工业生产环节的工业设计。

课程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时少、内容单一,主要目的为加深对于理论理解和方式方法的简单认知;部分教指委规定的核心课程未能开设部分实践内容,仅有理论教学部分,缺乏实践运用过程;课程设计方面,各课程设计相对独立,多为具体的课程服务,无法同时针对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型的科学实践,设计内容与理论内容缺少衔接纽带,缺乏有效的综合实践;实习环节由于目前各高校所处环境不同,能够接触到的校外企业差别较大,对于统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帮助有限;毕业设计环节更是在很多时候,由于学生就业压力的冲击而缺乏系统性,不能完整体现对所学的总结和再认识。对于解决以上问题,尤其是在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方面,有必要在立足培养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的目标下,以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增加校内综合实训环节,形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过程。

2开展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实训教学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的最佳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应聘的高校毕业生取消见习期,能直接上岗工作,而且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由原先的专业单一型转向复合型。无论是工业企业的基础工业工程工作还是工业工程师资格,不但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更注重从业人员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更好地与企业实际衔接起来,中国机械工程分会工业工程分会开展了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普通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新进入工业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从业适应能力,强化这类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此为指导,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理论和完成单项课程设计等环节之后加入综合实训环节,通过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将一个个独立的知识、技能进行

融合、提升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用以完成实际工作中的任务。这样可以更好地让毕业生融入企业生产实践,提升学生上手工作的能力。综合实训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特殊的地位,开发综合实训环节更加有效地实现就业导向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在内容上,就是建设好实训内容与岗位的密切联系,努力实现毕业就能上岗的目标。综合实训环节是教学与时间最近距离衔接的桥梁。

3工业工程综合实训模式的建立

综合实训环节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专业课程知识的协调统一、相关教师密切配合。对于这项工作必须做好总体设计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确立以校内实训为主,校外实训为辅的原则。重新整合校内实验实践条件,在整个实践环节中增加综合实训环节,建立新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9-10],如图1所示。综合实训环节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多方面综合运用工业工程相关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包括:基础工业工程方面,人因工程学方面,生产计划方面,设施布置方面以及质量管理方面。按照我校的教学培养计划,综合实训环节开设在完成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布置与物流分析等课程结束后,把质量管理方面的课程放在实训环节之后进行学习。这种设置方式是为了在实训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真实感受到质量的重要,自学相关质量控制统计方法,并运用到实训过程中。按照这种思路,我们编写了综合实训教学大纲,为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供保障。我们把实训环节分为5个阶段来实施,并且在综合实训结束后鼓励学生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对自己的在工业工程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进行初步的认证。

(1)实训的前期准备阶段。对如何进行产品在流水线上的装配设计,学生在之前的理论学习和课程设计中并未接触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个过程,完成整个实训过程,我们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所给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这些案例,来自于教师多年的科研实践和对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提炼总结。我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一直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生产系统的设计或优化,不允许采用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环节。这个要求,不仅全面检验了学生在4年中对学习工业工程,也收集了大量的企业真实案例。这些资料通过总结提炼作为很好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组装设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建立对综合实训这个环节的整体认识,便于进行其后的工作。

(2)产品组装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分成8~15人的小组,集体讨论确定对一种产品,由于校内条件的限制,我们对产品的选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①尺寸大小合适,不能超过流水线传送尺寸;②结构上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③产品及其各个零部件足够牢靠,要能够满足多次拆装而不易损坏的要求;④具有可检测性,用以检测装配结果;⑤考虑实验的性质,产品价格要合适[11]。因此,我们选择小型阀门、继电开关、锁具等产品作为本环节的主要装配产品。选定产品后,学生要完成对产品的结构分析、零部件装配顺序的选择、工序工位的确定、流水线速度的选择、节拍的分析以及相应的人因工程学问题。

(3)流水线装配改善阶段。确定好产品装配设计以后,学生要把自己的设计落实在小型流水线上,分派小组人员工作,实现装配加工过程,检验组装设计。自主完成人员工作空间的确定,各工位工作人员的动作分析,双手操作分析等内容,通过不断实践修改,形成最满意的该产品流水线装配设计,并确定各工位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工时定额和生产过程的各种参数等内容。

(4)系统仿真阶段。本阶段,根据教师指定的工期和产量等约束条件,以修正的装配线设计相关参数为依据,运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生产过程进行仿真,并完成对生产线的布置和生产计划安排,计算具体结果[12]。

(5)演示交流阶段。学生最后完成一个综合实训报告,对实训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总结实训过程的收获。以小组为单位用答辩的形式评定小组方案的实用性和效率性。充分调动参与同学的积极性,通过演示交流中,各小组交流方案,分享成果。经过这5个阶段,作为一个实践体系的延续,在学生完成整个综合实训环节之后,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工业工程分会的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和全国性的工业工程应用大赛,多渠道的拓展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4结语

通过综合实训教学锻炼,学生们学会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理论知识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学生们在实训过程中发现自己哪部分理论环节薄弱,就自觉自动地去学习,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2)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经过实训锻炼,使学生有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3)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实施实训教学中,所有的实训内容,实训课题都要求按照小组的形式开展,这就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篇2

1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情况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训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一个事件当中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特殊作用。

通过文献分析和调研等方法,分析各高校在工业工程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根据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开设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5-8]。课程实验主要为基础工业工程课内实验,包括人机操作分析、动作分析、双手操作分析等;各高校会根据各自不同的学分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设计,如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设施规划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等,时间在1~3周不等。实习环节主要包括,工业工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最后是毕业设计环节,不同高校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或者工业生产环节的工业设计。

课程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时少、内容单一,主要目的为加深对于理论理解和方式方法的简单认知;部分教指委规定的核心课程未能开设部分实践内容,仅有理论教学部分,缺乏实践运用过程;课程设计方面,各课程设计相对独立,多为具体的课程服务,无法同时针对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型的科学实践,设计内容与理论内容缺少衔接纽带,缺乏有效的综合实践;实习环节由于目前各高校所处环境不同,能够接触到的校外企业差别较大,对于统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帮助有限;毕业设计环节更是在很多时候,由于学生就业压力的冲击而缺乏系统性,不能完整体现对所学的总结和再认识。

对于解决以上问题,尤其是在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方面,有必要在立足培养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的目标下,以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增加校内综合实训环节,形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过程。

2开展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实训教学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的最佳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应聘的高校毕业生取消见习期,能直接上岗工作,而且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由原先的专业单一型转向复合型。无论是工业企业的基础工业工程工作还是工业工程师资格,不但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更注重从业人员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更好地与企业实际衔接起来,中国机械工程分会工业工程分会开展了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普通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新进入工业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从业适应能力,强化这类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以此为指导,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理论和完成单项课程设计等环节之后加入综合实训环节,通过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将一个个独立的知识、技能进行融合、提升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用以完成实际工作中的任务。这样可以更好地让毕业生融入企业生产实践,提升学生上手工作的能力。

综合实训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特殊的地位,开发综合实训环节更加有效地实现就业导向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在内容上,就是建设好实训内容与岗位的密切联系,努力实现毕业就能上岗的目标。综合实训环节是教学与时间最近距离衔接的桥梁。

3工业工程综合实训模式的建立

综合实训环节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专业课程知识的协调统一、相关教师密切配合。对于这项工作必须做好总体设计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确立以校内实训为主,校外实训为辅的原则。重新整合校内实验实践条件,在整个实践环节中增加综合实训环节,建立新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9-10],如图1所示。

综合实训环节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多方面综合运用工业工程相关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包括:基础工业工程方面,人因工程学方面,生产计划方面,设施布置方面以及质量管理方面。按照我校的教学培养计划,综合实训环节开设在完成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布置与物流分析等课程结束后,把质量管理方面的课程放在实训环节之后进行学习。这种设置方式是为了在实训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真实感受到质量的重要,自学相关质量控制统计方法,并运用到实训过程中。按照这种思路,我们编写了综合实训教学大纲,为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供保障。我们把实训环节分为5个阶段来实施,并且在综合实训结束后鼓励学生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对自己的在工业工程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进行初步的认证。

(1)实训的前期准备阶段。对如何进行产品在流水线上的装配设计,学生在之前的理论学习和课程设计中并未接触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个过程,完成整个实训过程,我们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所给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这些案例,来自于教师多年的科研实践和对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提炼总结。我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一直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生产系统的设计或优化,不允许采用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环节。这个要求,不仅全面检验了学生在4年中对学习工业工程,也收集了大量的企业真实案例。这些资料通过总结提炼作为很好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组装设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建立对综合实训这个环节的整体认识,便于进行其后的工作。

(2)产品组装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分成8~15人的小组,集体讨论确定对一种产品,由于校内条件的限制,我们对产品的选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①尺寸大小合适,不能超过流水线传送尺寸;②结构上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③产品及其各个零部件足够牢靠,要能够满足多次拆装而不易损坏的要求;④具有可检测性,用以检测装配结果;⑤考虑实验的性质,产品价格要合适[11]。因此,我们选择小型阀门、继电开关、锁具等产品作为本环节的主要装配产品。选定产品后,学生要完成对产品的结构分析、零部件装配顺序的选择、工序工位的确定、流水线速度的选择、节拍的分析以及相应的人因工程学问题。

(3)流水线装配改善阶段。确定好产品装配设计以后,学生要把自己的设计落实在小型流水线上,分派小组人员工作,实现装配加工过程,检验组装设计。自主完成人员工作空间的确定,各工位工作人员的动作分析,双手操作分析等内容,通过不断实践修改,形成最满意的该产品流水线装配设计,并确定各工位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工时定额和生产过程的各种参数等内容。

(4)系统仿真阶段。本阶段,根据教师指定的工期和产量等约束条件,以修正的装配线设计相关参数为依据,运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生产过程进行仿真,并完成对生产线的布置和生产计划安排,计算具体结果[12]。

(5)演示交流阶段。学生最后完成一个综合实训报告,对实训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总结实训过程的收获。以小组为单位用答辩的形式评定小组方案的实用性和效率性。充分调动参与同学的积极性,通过演示交流中,各小组交流方案,分享成果。

经过这5个阶段,作为一个实践体系的延续,在学生完成整个综合实训环节之后,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工业工程分会的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和全国性的工业工程应用大赛,多渠道的拓展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4结语

通过综合实训教学锻炼,学生们学会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理论知识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学生们在实训过程中发现自己哪部分理论环节薄弱,就自觉自动地去学习,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2)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经过实训锻炼,使学生有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3)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实施实训教学中,所有的实训内容,实训课题都要求按照小组的形式开展,这就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223-02

《基础会计》是国家规划的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它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会计核算方法,让高一学生能够了解会计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建立一个模拟公司,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公司环境中借助于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

实践导向教学法,就是在这个仿真的企业经营环境中,设置特定的仿真场景,并配备相关的实物,借助于前面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现场扮演企业财务人员的实际角色,从而完成整个企业会计业务的操作过程。这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善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可以熟悉真实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从会计感性认识到实际操作的升华,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实际的会计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理论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多传授操作技巧,为社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具有相应会计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中职毕业生。

一、专业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对实务课的求知欲

(一)初学阶段,专业术语生活化的解析

在《基础会计》这门专业基础课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第一课的教学。因为,第一次和新的学生面对面,很容易通过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对课程的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会计》中必然会涉及许多会计专业术语,比如:会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凭证等等。解读这些抽象晦涩的专业名词,通常可以适当地运用生动形象化的生活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学生理解其含义。

(二)具体业务学习阶段,设计生活化的通俗案例

现代教育观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通常,《基础会计》以工业企业经济活动来说明会计核算,在理解了会计的基本概念以后,就会学习具体经济业务的核算。但是工业企业中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具体是怎样的过程,货币资金怎样变成原材料,再变成产成品,最后再变成货币资金,这一系统的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没有具体框架的,而书本上的内容只是教会他们将会计事项做成会计分录,再登记入账。因此,在设计的教案中,运用生活化的事例将会计事项变得通俗易懂,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让学生的思维与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相联系,从而进入会计的角色。

二、创设情境,开展“模拟公司”实践导向教学体验

(一)会计教学中模拟公司的设置

将班级40名学生分成4组,每组9人自由搭配,其余4人作为考核组成员。学生自主地组建公司(图1),包括部门名称——新柳公司,在总经理下设有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后勤部。仿真的模拟公司主要以财务部为主体,组长任财务主管,下设三个小组——材料组、工资组及成本组,每组配备若干会计人员。同时,建立财务部工作章程、工作岗位职责以及相关制度,每一岗位上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素质和数量的会计人员。建立健全会计机构,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会计职能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模拟公司的工作效率。

(二)会计教学中模拟公司的运作

篇4

当下,我国会计准则的构建以及更新工作基本完成,会计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就此,各个高职院校对针对与财经类科目的教学突出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的教学研究,着重培养集理论与实践与一体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和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要充分的建立联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确定我当前教学的两大基本途径,高职院校教师应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开展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达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1传统模式下成本会计教学状态

1.1没有着重开展实践教学

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是技能,在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设成本会计教学实训课程能够让学生对成本核算的方法运用到实际账务处理中来,提升学生的财务专业技能,为职业生涯顺利的开启做好积极的准备,而在成本课程理论教学的部分,存在着大量的知识点以及核算准则,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而高职院校对于时间教学普遍不够重视,通常情况下安排了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活动较少,有的也只是在形式上开展一下,并没有单独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例如,一学期成本会计课程的课时为64节,理论教学占到49节,实践教学占到15节,有的院校甚至将实践教学的时间直接划给理论教学,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沦为应试教育的产物,专业技能没有得到更好的培养与提升,而成本会计岗位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较弱。

1.2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开展的模式较为单一

目前,在成本会计的理论教学环节中,各个职业院校应经纷纷采用了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教师言传身受的模式,虽然在形式上有所改观,但是实质上,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提高,虽然在学习成本会计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这种基础仅限于理论层面的,学生普遍没有对社会上会计岗位的观摩与学习的经验,只是会运用会计科目作出简单的账务处理,而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与经济业务和理论知识很难被学生充分的结合起来,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步骤,很难辨别从材料采购到产成品入库的相关过程,进而影响了学习成绩。

1.3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相关资料没有得到更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成本会计教学活动不但形式单一,而且有些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教学资料繁多的现象,这样教学所涉及的资料,只能够解答教材的课后习题,不能对学生的实践发挥出指导作用,不能够对成本核算的程序与步骤作出详细的讲解,难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

1.4没有针对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构建专业的师资团队

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任职本专业教学的教师由于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社会工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教学工作的不能够实时与社会接轨,因此教师实践教学的专业技能匮乏,很难对学生成本会计的专业技能的提升起到更好的帮助。

2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策略

2.1注重开展成本会计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完成学业之后就要投入到社会工作岗位当中,因此高职教育要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就应该着重开展实践教学,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本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应用性为主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充分的意识到实践教学的作用,调整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时间,增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比重,独立开设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

2.2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需要进行拓展

为了能够实现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因此在注重开展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对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作出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例如,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采用情境设定法进行角色分析等,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与社会上工业企业建立充分的合作,积极安排学生到工业企业进行观摩学习,掌握实际的制造流程,运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对所观摩的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演练,将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环节当中,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其账务处理的流程作出进一步的学习,明确其岗位职责,样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校内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改掉传统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模拟的账务处理环境,模拟真实的账务处理,从原始凭证的构建,到账簿的登记处理,让学生能够掌各个成本加工环节的相关单据的填写,遵守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核算规则,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3让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完善

篇5

1、内容:借金子塔结构,传学员用功之深

塔基,第一手的访谈纪要汇总,料要足。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四个城市的访谈纪要,于洪光、李晓峰、杨司晨、周寅等四个学员负责,整理完毕后,以word形式统一交给杨司晨,而他正是塔中的市场认知板块的负责人。

塔中,word版实训报告,三个步进式结构。它分别包括市场认知、市场感悟、角色理解。市场认知,看学员是否用力;市场感悟,知学员是否用脑;角色理解,感学员是否用心。叶敦明认为,用力、用脑、用心的“三用”学员,才是一等一的市场经理的好苗子。

A、市场认知,分成五个要素,包括销售流程、经销商、厂家销售人员、终端用户、标杆4S店。每个要素,突出重点,言简意赅,逻辑清晰。

B、市场感悟,是对应市场认知五个要素的“有感而发”。这对于市场经理新手而言,有难度,也是一块市场智慧的试金石。看得见,看得到,看得清,看得真,这四个看,挺折腾人的。要想有感而发,最起码要升级到“看得清”阶段。感悟不能是信口开河,不能是花拳绣腿,不能是指鹿为马。感悟,最起码是营销沙盘的关键方向和做法。

C、角色理解,身小动,心大动。市场经理角色,对于大型工业品企业而言,用处多多,空间大大。叶敦明发现,但凡万金油式岗位,若是自己准备的不充足,容易造成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杯具。市场经理学员,要在模拟演练、实弹训练、真实战争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踏足市场的一小步,也许就是你营销人生的一大步,迈入的姿态很重要。

塔尖,PPT版实训报告,演绎知行合一。报告要写的好,更要呈现的好。撇开PPT报告如何撰写,下文自有交代。演讲者对总体脉络的把握,对细节问题的了然于胸,对现场气氛的调动与把控,格局大小,自见分晓。

2、撰写:重点突出、节奏舒展。

前言要出彩,破题得用力。叶敦明与市场经理学员,总结了三个方面。第一,独特点,比如,为什么苏南地区没有4S店? 第二,实训过程的心情写真:听说下市场,兴奋;遇到阻力,郁闷;有了发现,激动;面对现实的重围,压力大,喘不过气;分析、总结和集体讨论后,感觉有突破口。

第三,新兵实训的心态。市场实训,犹如即将上战场的新兵,看到的不是英雄气概、彩旗飘扬,进入眼帘的是流血的伤兵、敌人的凶暴、战友内心的恐惧。实训之后,要么做逃兵,要么就做一个好兵。市场经理,有时你是将,有时你是兵。以将的眼光、兵的执行,也许你就能在市场资源整合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

总结有高度,追求余音绕梁的效果。市场经理的两种工作方式。第一种,大服务、大品牌、大销售,向公司要的多,自己给予的少,我们不认可。第二种,能给公司急需方面贡献什么、自己要实干些什么、公司给予什么支持,先干实、再干好的态度,我们认可。叶敦明建议,市场经理应该先从资源创造的角度考虑问题,尽量避开资源依赖症。否则,一开始就会失去立足之地,成了闲云野鹤,要知道,没人待见的市场经理,很快就会被淘汰了。

3、呈现:进入角色、以实代虚、以用促学

团队合作、分工明确。市场经理的重要能力之一,便是沟通协调。市场实训的成果汇报,就应该是团队作业、集体呈现。市调经验相对丰富的王鹏,担当小组汇报的主持人,负责前言、角色理解和总结等三个部分,保证过程的协调性。

市场认知、市场感悟等两块内容,分别由杨司晨、周靖人汇报。在市场认知、市场感悟、角色理解等三个内容模块中,各设一个主讲、二个辅讲,如此,苏南小组9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展示机会。40分钟左右的汇报过程,有主有次,有点有面,浓郁的团队合作精神,自此洋溢。

篇6

收稿日期:2006―09―13

项目来源:本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整体构建的研究”(项目号DFS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马慧颖,女,汉族,哈尔滨市人,黑龙江东方学院,管理学部,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成本会计教学及研究。

一、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主要方式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目前会计实践性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建设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二是建立校外会计实训基地,让学生直接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操作。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难度较大。其原因有三:会计信息具有保密性,企业一般不愿接受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财务科实习,学生即使进入企业也很难接触到实质性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具有连续性,学生的短期实习未必能接触到年终决算及编制报表的工作。会计工作具有整体性,学生进入财务科通常只能实践一个岗位,学习到的只是整个会计工作的一小部分,因此缺乏对会计知识的整体性认识。这样来看,校外实训只能作为会计实践教学的补充。真正能使学生掌握会计操作技能的还是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因此我们要加大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力度,完善模拟实验教学体系。

会计模拟实验带有仿真性质,它将实验室模拟成一个财务科,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实验的范围一般是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开始,然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样能使学生独立完成整个会计循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实验的内容一般是工业企业12月份的全部业务,这便于学生了解年终对会计工作的总结。

二、会计模拟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不足

现今高校会计教学基本都配有较成型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会计模拟实践教学。

有些财经院校已将其列作与其他会计课程同等地位的课程,成为会计教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见大家对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还是很重视的。但经过我这几年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研究,我认为会计模拟实践教学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 会计模拟实验资料内容较粗,涉及面较窄。从目前许多高校现有会计模拟实验教材来看,内容较粗糙不够精炼,业务量是不少可是缺少推敲及精加工,业务的类型不够丰富。另外涉及的内容往往是一个工业企业某一个月份的经济业务。工业企业是一种典型的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对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模拟实习,可使学生对销的核算、对成本的计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但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再单一,特别是集团公司的组织形式,往往包括了工业、商业、外贸及房地产经营等。而这些形式模拟资料大都不能反映,以致实验不够完整。

(二) 指导教师业务水平有限,使得实验内容得不到升华。试验指导教师通常由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担任,而这些任课教师通常都没有会计实际工作的经验。俗话说,理论来源于实践,我们这些教师理论知识通常很过硬,但实践等于零。所以在上实验课时往往会感到很吃力,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只能具体解答,很难举一反三。

(三) 会计手工模拟还没有与计算机会计模拟相结合。近几年将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呼声很高,但很少有人真正付诸实践。通常都是手工试验与计算机会计实验分开进行,使学生学习计算机会计时往往一头雾水,很难理解账表之间的关系。

(四) 过分强调真实性。有许多人认为会计实践教学应强调真实性,学生应分派角色,分配任务共同完成实验。我认为这一点是不可取的,我们进行实操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的、直观的、全面的了解会计核算的程序,强化动手能力以便今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而给学生分派角色恰恰违背了这一实验目的,如让学生在各个角色中循环,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理论上可行但成本颇高,实行起来不现实。

三、完善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 科学设计会计模拟实验教材。设计一套全面的、真实的、综合的、精炼的模拟实验教材是会计模拟实验达到其目的的根本要求,这也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需要掌握大量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详细地分析推敲,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切忌照搬照用。另外实际资料要能反映我国最新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的变化,使学生在实际的过程中既更新了自己的知识,又扩大了知识面。

(二) 指导教师应具有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经历,具有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下处理不同会计业务的经验。校内会计理论教师可通过适量的社会兼职获取经验;也可聘任社会在职会计人员或退休老会计作为会计实验指导教师。这样指导教师就可利用自己在以往会计工作中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解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设置不同的会计环境提出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和职业判断,借此增强模拟实验现场的真实感,提高会计模拟实验的效果。

篇7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连续5年汽车产销位列全世界第一,这就给汽车制造类中等职业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职业教育的实训结构、模式与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工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为此,实训教学的改革就成为必然。

一、汽车制造类专业校内实训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在企业面试中,学生对企业岗位能力的认知是学生能否面试成功的关键一环。因此,汽车制造类专业学生在上岗前进行的实训项目对他们职业生涯能否成功迈出第一步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而我们目前的实训教学却很难达到上岗前的培养目标。

首先,现在的实训课堂是三四个老师带领四十几个学生在实训车间进行,其组织分组、学生管理、实训教学全靠老师来实现。一名实训教师往往管理十几名学生,这样,学生实训经常是爱学习的学生听讲,不爱学习的学生懈怠,因此造成了只有几个学生动手,大多数学生休息的现象。老师也经常是顾东顾不了西,成了“牧羊人”。

其次,学生操作没有目的,缺乏实训目标,实训时要么一起动手,要么不知从何下手。学生对实训往往停留在表面,对实训过程或实训设备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再加之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就导致出现了典型的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的现象。这样,学生在实训车间坐不住,时间长了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第三,如果要全程仿制汽车制造生产现场,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场地,这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承受不起的,所以很多学校只是利用几辆汽车进行拆装实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缺乏生产现场氛围,难以进入实训角色,因此就更不愿意动手练习了。

二、汽车制造类中职学校采用任务驱动式校内实训的尝试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我们在总结多年校内实训经验的基础上,对沈阳市内的汽车制造厂和汽车维修厂进行调研,提出了任务驱动式汽车制造类校内实训方法,并在最近的实训教学中进行了实验。

首先,构建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汽车制造类“基于岗位需求”的实训项目。

我们结合沈阳市汽车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需求,构建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基于岗位需求的任务引领型”实训项目。重新设计汽车制造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一小段生产线,生产工位采用独立式设计,在需要时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就保证了既能进行独立操作也能进行连续操作。实训项目的内容是前期调研时根据制造厂和维修厂的实际内容进行设计的,其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和修理中常见的部位。项目内容有汽车车门拆装与修理、汽车空调拆装与检修、汽车前大灯拆装与检测、汽车座椅拆装、汽车仪表板拆装与检修、汽车外包围的拆装和雨刮器等附件的拆装。

其次,以“有用、实用、够用、有效、先进”十字方针为实训宗旨。

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分析,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或模拟企业环境下按工艺流程的各个工序依次进行训练,加强专业实训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即“以岗位要求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汽车制造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该实训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专业与职业一体。

第三,实训车间实行企业化管理,感受企业管理氛围,养成职业习惯。

篇8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2期.

篇9

1.基于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没有特色和不被社会所认可的问题,当前国家在大力推广国家中等示范中职院校,所以很多的中职院校都开始设立会计实训教学,不过教学的内容过于侧重理论教学,并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一般的中职会计实训教学都是教师讲解,等到讲解了很多的知识后才开始进行会计实训,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太过虚无和抽象,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兴趣,而且当前会计实训一般都是机械重复或者是生搬硬套,所谓的实训课也只不过是倾向于应用的理论教学而已。

2.会计实训的内容与实际操作无法密切联系

进行会计实训的时候,其实训的内容一般只是会计日常操作的某一个部分,导致学生每次只是学习一个很小的部分,尽管所有内容学完,学生也很难把这些所学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应用。而且实训过程中也没有注重进行会计法规、税务方面的教学,所以导致学生并不具备实际解决实务的能力。很多中职的会计实训课程为了能够保证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教学内容侧重工业企业,尽管内容涵盖了会计的所有方面,但是却没有增加工作程序以及内部控制,导致会计实训并不能起到很好地效果。

3.中职院校的实训实力较差

中职院校的会计实训教学教师普遍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却没有实际操作能力。因为很多教师都是在年轻时候就进入学校教学,并没有机会参加会计工作;其次是日常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没时间进行会计实际操作,导致影响了会计实训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且企业会计内容普遍是保密的,教师很难有机会进入大、中性企业进行工作和学习。进而使得教师普遍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4.中职学校会计实训硬件设施不足

尽管绝大部分中职院校都会设立会计实际操作模拟室,但是实际看来,首先是配置方面太过简陋,其次是与实际操作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第三是实训的内容与实际操作相比太过落后和简单。

5.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尽管不同院校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来看,会计实训教材的内容都脱离了实际,只注重账务的处理程序,资料太过简单,实训内容倾向于核算,忽略了审核和监督工作。

二、针对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从本质上加强会计实训的教学工作

进行会计实训教学法工作,需要将理论结合实际,实训的过程中进行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简单的认识相关的记账工具,通过实地观察、网上观看等方式了解相关工具和材料,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知识,并且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提高教师自身的会计实际操作素质水平

进行会计实训教学,就必须要保证教师能够熟练的进行会计相关实际工作。对此,学校可以注重建设实训教学硬件,为学生提供实训操作机会,同时也帮助教师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身会计操作能力,及时接受新的知识、工具和软件。学校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参观会计实训教学效果较好的中职院校,集百家之长,寻找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3.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实训教学环境

在进行会计实训教学的时候,需要为学生分配好工作岗位,让学生扮演着对应的角色,在此角色中学习和实训,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会计工作规范流程。

4.及时编写选择贴近实际的会计实训教材

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会计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所以我国也在持续的修改相关准则和制度,对此,实训材料也需要按时更新,避免出现实训与相关规定法规冲突或不符的情况。中职院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就业方向进行对应材料的选择或者编写。

5.联系企业,与之合作,定期安排学生进入实习

篇10

一、引言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岗位需要的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即能在企事业单位,尤其能在中、小、微型企业经营管理第一线中从事会计核算、财税协管、统计、仓管、财经文员以及收银等相关岗位的操作性工作。但目前中职会计教育实践性培养远不能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依旧采用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

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实施的是以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概念、原理等陈述性知识为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没有摆脱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

(二)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设置重复

以传统学科为中心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中多数主干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之间存在重复,如《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税收基础》与《税务会计》之间都存在知识重复交叉现象,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

随着中职课程改革的深化,普遍中职学校都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实践教学提到与理论教学并重的程度。但很多学校的做法都是,学期前十几周理论教学,后面几周为专业实训周,人为地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割裂。同时在教学中注重传授会计知识,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缺乏教学情境设计,没有向学生提供企业最关注的工作过程基本工作经验、方法和岗位技能,课堂上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担任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学习兴趣性和主动性不高,难以进行有效的学习。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造成了会计专业毕业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差,分析问题的能力差,缺乏会计职业操作技能,就业上岗时遇到实际会计问题,就无从下手,解决不了。这大大有悖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需要的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三、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课程构建思路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改革,笔者所在的学校建立了由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人员、企业财务总监、课改专家和会计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参与到会计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反复的研讨,专业建设委员会一致提出:要依据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教学,要以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设计课程,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基础、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型课程体系。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架构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课程安排

根据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议,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情境转换——学习情境设计”的思路,全面打破原有中职会计课程体系,以会计实际工作过程为线索,以财务核算与管理岗位真实业务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新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总分为四个模块分为:技能认知模块,技能训练模块、技能证书模块和技能综合模块,如图1所示,具体专业课程安排如下表。

(二)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技能课程体系

1.《认识会计》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会计从业资格标准,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从具体工作任务出发,介绍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将原有《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系统化原理进行重新分解、整合为十个教学项目模块:认知会计岗位、识读会计报表、建立新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清查财产、编制会计报表和装订与保管会计档案。

2.《会计基本技能》课程

本课程以活动为引领,以实际操作为切入点,以技能训练为主,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会计数字书写、珠算、简易心算、点钞技术、电子计算工具的应用、小键盘录入和账表盲打等。

3.《企业创立与沙盘》课程

本课程以完成创立企业的实际工作为载体,分设筹备工作、企业创立、处理经济业务和事项、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四个单元。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企业创立办理流程(如工商注册、税务注册、银行开户等),并且结合实物沙盘模拟企业经营使学生对企业运营有更深刻的理解。

4.《收银员工作》课程

本课程结合收银员日常工作过程,分为收银设备认识、服务礼仪、零钱兑换、伪钞识别、收银设备使用、收银登记、收银交接以及门店协助等模块内容。

5.《会计岗位技能实务》课程

本课程是中职会计技能课程的核心课程,它以企业会计典型工作岗位任务情境为课程项目载体,以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为项目依据,以会计岗位工作技能标准为项目标准,分为3门子课程《小规模商业企业会计》、《小规模工业企业会计》和《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会计》。这三门课程分别以小规模商业企业、小规模工业企业和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连续3个月的模拟经济业务作为教学案例及开展学生实训操作。其中每门课程又细分为十个模块课程:《出纳员工作》、《费用会计核算工作》、《往来会计核算工作》、《财产物资核算工作》、《存货保管与收发工作》、《职工薪酬核算工作》、《产品成本核算工作》、《税费计缴与申报》、《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工作》和《电算化核算工作》。

6.《EXCEL与财务管理》课程

本课程是结合大量财会工作实例,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解决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问题,主要内容包括Excel的凭证设计与应用、Excel的账簿设计与应用、Excel的常用财务报表设计与应用、Excel日常管理统计表设计与应用、Excel常用财务分析和Excel的常用财务决策等。

7.《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工作》课程

本课程结合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方法,内容分为认识统计、企业信息统计的组织和基础工作、企业基本信息统计与分析、企业劳动统计与分析、企业生产统计与分析、企业销售和库存统计与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统计与分析以及企业能源统计与分析等八个项目模块。

8.《企业会计实务(综合)》课程

本课程主要分为小规模商业企业会计实操、小规模工业企业会计实操和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会计实操三部分,这三部分实操应分别涵盖三种企业从创立试运行直至正常营业的三个会计期间(10月、11月、12月)经济业务,让学生仿真连贯地模拟三类企业3个月不同经营情况的账务处理。

9.《企业信息化系统应用》课程

本课程是在学习完《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和《电算化核算工作》两门课程后开设的,是结合《企业会计实务(综合)》实操内容在用友、金蝶等常用财务软件下进行电算化实操处理,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企业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 会计从业证书考试科目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简称会计证),要取得会计证必须通过考试。目前会计证考试目前采用的是无纸化考试方式,达到60分即合格通过。笔者认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必要条件,当前考试题目以客观题为主,知识点内容也基本上以识记为主,因此会计证考证科目即《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建议在第四学期专门开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这门课程,以帮助学生轻松应对考试,学生通过考试即获得该门课程学分。

五、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中职会计课程体系与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的新课程体系相比较,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建立以典型工作岗位任务情境为载体,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岗位工作技能要求为标准,以企业实际案例、项目课程为主的技能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评价方式,强化学生会计技能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缩小课堂与就业岗位差距,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11

1.问题与原因

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给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机械类实训基地而言,目前普遍缺少类似生产企业的生产安全保障措施,给操作者、仪器设备的安全乃至社会的安全带来隐患。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现阶段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系统的关于机械实训安全保障措施,暂时停留在根据现象、根据经验出台的规定及措施,系统化的实训安全体系及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实训基地的使用部门与分管部门安全责任不清,具体执行时出现扯皮等现象,使实训安全具体落实效率不高。

缺少关于人身、仪器设备、水电火及其它等安全预案。

潜在或产生实训教学不安全行为的四种主要原因是:对实训安全的认识态度不正确;缺乏安全知识或操作不熟练;管理上的欠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环境。

2.实现机械实训安全的基本途径[2]

对设备工作位置的要求:如,设备的位置应安全可靠,使操作者的动作合乎生理要求;设备的工作面高度应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

实训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安全措施:如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对加工区易出事故的因素进行约定。

实训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如,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安全督查;仪器设备的检查。

3.体系建设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存在的问题,宜制订既能符合实训基地的安全实训教学,又能兼顾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安全生产意识的实训安全体系。基于此,宜由实训基地所在部门承担起内涵管理责任;学院根据自身实训条件,配套相应政策及资金扶植,建立起一套专业的保护操作者、设备及环境体系,体系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3.1安全范围的划分

主要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空气污染及噪音环境及其它配套设施,划分责任区域,实行定人、定机的管理制度;空气污染及噪音是多数院校忽略的,应从源头及监控上做起,担当起社会责任。

3.2仪器设备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

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危害及安全操作规程两个方面的内容。仪器设备危害包括:机械危害的因素,机械伤害的形式,机械伤害的结果,机械事故的原因,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等。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使用守则[3]、设备的维护管理等。根据仪器设备操作特点及实训教学要求,制订上述两方面的规章制度。

3.3加强操作者的劳动保护措施

根据各职种的安全操作要点,结合实践教学要求,重点强调与监督“三个要求”,即工作前的要求、工作时的要求、工作结束时的要求,落实三个要求到实训教学过程中。

3.3.1规范各工种劳动保护用品范围

如,车床、铣床及磨床工种:防护眼镜;劳保鞋;口罩;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工种:防护眼镜;劳保鞋;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钳工工种:防护眼镜;劳保鞋;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电切削工程:绝缘鞋;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

3.3.2规范各工种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标准及管理办法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学生自己配备的部分,二是学校给学生配套的部分,并细化学校配套部分的管理办法。如:学生自己配备的部分:劳保鞋(或绝缘鞋);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学校配备的部分:口罩(标准:一个学生一次实训一只);手套(标准:一个学生一周一副);防护眼镜(标准:定学时更换,一副眼镜寿命标准按单个学生累积120学时计;意外损坏由使用者负责,自然损坏不计)。管理方式:购置口罩、手套及眼镜的经费纳入实训耗材费用之中,由学院库房统一管理;或学校统一采购及统一管理。

3.4目视化管理措施

主要是通过视觉传达作用,利用人的大脑对所看到的进行简单判断而产生“对”或“错”的结论的管理方法[1]。图示标识机械实训场所安全提醒及应注意的问题,加强实训现场实训安全的目视化管理主要实施手法包括:示意图形,颜色标识,数字化识别,展示牌及声音提示等。其主要管理的对象包括:整个实训基地的目视化管理,如整体颜色、道路规划、文化宣传及区域划分等;实训现场的目视化管理,如实训班级与实训工种管理、实训教学进程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工具管理及物料管理等。参加5S管理办法,进行目视化管理的推进。具体到机械类实训基地上,目视化管理的内容如下:

机械设备类:设备名牌及状态的标识;电气控制箱的标识;电力安全警示;设备清扫与维护方法;设备注油点标识与管理方法;油供给标识等。工具类:颜色标识不同用途的工具;防尘物品放置方法等;安全规范类:禁止类标识;保护性标识;警示性标识;消防栓标识;消防疏散标识等,如通道、油品存放、用水用电用气等其它提示性标志。

3.5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建设

实训安全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制度及规定要融入到日常的实训教学过程、课程实施中。把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训安全相结合,实训指导老师宜在几个方面重点强调:一是把握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的安全教育与总结;二是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着装符合要求;三是把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与实训操作步骤、产品生产实训结合起来;三是安全有预案机制。

3.6其它配套条件的安全建设

配套实训基地主要仪器设备实训室的,还有其它辅助装置,如空气压缩机房、砂轮房、下料房及油品存放区等。这些辅助装置有压力、噪音、灰尘、异味、电及火等隐患或危险。除了要有专门的存放位置之外,还要与实训教学的仪器设备一样,定期检查及维护保养,对不符合国标安全的,要立即整改。

职业院校机械类实训安全与工业企业生产安全一样,都涉及到人身及设备的安全。要做到无事故或少事故,在参照企业及5S管理的基础上,制订符合自己单位实际情况下的安全责任体系并切实履行这些,是保障实训安全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