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0 00:14: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根据金融办《关于如何为外来投资者做好服务建立绿色通道提出工作思路和建议的通知》的相关要求, 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开展了调研,现将本行思路和建议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班,实行责任分工,通过收集资料,下乡调研,征求意见,开门问策,进行科学谋划。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思路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以“6个提高”为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2、提高产业效益,3、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农民素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民收入),以“十大举措”为抓手(1、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2、实施高效种养业发展行动。3、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4、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5、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6、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行动。7、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8、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9、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10、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十四五”规划初稿已出,全局集体讨论了2次,征求意见稿已改了3次,初稿紧密结合《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结合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乡镇、村、干部群众的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初稿共分五个部分(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方向(6化
1布局区域化,2生产标准化,3经营规模化,4发展产业化,5方式绿色化,6产品品牌化);(四)发展十大举措;(五)保障措施;共计谋划58个项目,其中动植物保护工程7项,农业生态环保工程1项,蚕菌业1项,人居环境8项,水产品2项,农业病虫害防治2项,菜蓝子工程2项,中药材1项,现代农业7项,发展集体经济2项,高标准农田2项,农产品冷链物流1项等,总投资xx亿元。
以关于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重要指示为遵循,围绕“绿色产业、绿色生活、绿色村庄”的绿色体系建设,创新示范村发展模式,通过打造“五个一”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即:一村一社、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网,促进全镇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二、目标任务
全力打造“五个一”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利用三年时间,使全镇6个行政村均达到“五个一”示范村建设标准。具体是2021年完成2个村;2022年完成2个村;2023年,完成2个村。
三、工作思路
以绿色崛起、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一谷一城”建设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三产融合,统筹推进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绿色加工、绿色旅游协调发展,把镇建设成为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示范乡镇。
四、工作内容
(一)村、村:
(二)村、鸡冠砬子村:
(三)村:
(四)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绿色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示范村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具体负责指导、调度、监督、考核等工作。
(二)抓基层打基础。加强民主管理,保障群众对建设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建设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尤其是示范村建设要在村“两委”领导下,做好发动引导、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2021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仙河镇立足区域实际,整合油地军港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推进现代畜牧业、海洋渔业提质增效。现代畜牧业方面,继续保持仙河澳亚、神州澳亚两大万头奶牛牧场满栏生产,实现存栏奶牛2.5万头,泌乳牛1.1万头,上半年累计产销鲜奶7万吨。奥克斯—澳亚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项目进展顺利,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各项指标持续提升。富友联合乳制品加工厂正式投产,酸奶、布丁等高端乳制品陆续下线销售,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高端乳品基地初具规模。海洋渔业方面,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上半年南美白对虾、海参、贝类共计投苗养殖12.8万亩,工厂化养殖55000立方米,预计水产品年产量可达到5000余吨。二是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依托澳亚两大牧场、周边万亩青贮地及乳制品加工厂资源,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项目位于仙河镇镇区东部,孤北干渠以东,长江路北,兴港路以南,项目计划总投资1.49亿元,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景区出入口、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奶业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目前总体规划及道路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三是支持各村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渔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渔村进村路两侧,占地面积700亩,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正在招商和做详细规划;实施海星村经济林项目,项目位于海星村东养殖场路两侧,占地面积300亩,规划建设苹果、桃、杏、无花果等经济林带,在林下发展特色种养殖,目前已种植果树150亩。整合辖区军地资源,依托济军基地九分场玖红林果合作社,打造“军垦小镇”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标准化果园500亩、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葡萄大棚10亩、特色民宿12间、农家乐1处,建成集采摘、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点。
(二)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推动人才振兴。
一是开展培训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以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抓手,统筹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不同人群,突出培训重点,开展各类人才培训25期、1753人次;针对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党员,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服务、当先锋的党员人才队伍;结合镇域实际和群众需要,着重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技能,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外来流动居民,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文明素质。
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黄河三角洲学者以及河口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奖项申报工作。对接镇域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各类人才的吸引作用,紧紧围绕全镇石油化工、畜牧养殖、海产品养殖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参加省内外各类大型人才招聘洽谈会、主动上门等形式招揽各类急需人才,加大现代农业领域高端专家引进力度。
三是招才引智并举。树立“借脑”发展理念,突出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通过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技术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国内外智力,大力引进“候鸟式”人才。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参加各类招才引智会议暨人才高峰论坛3场,达成初步意向1个。
四是强化人才平台建设。以“人才强镇”战略为支撑,强化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了重要依托。今年来,澳亚人才团队利用“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体外胚胎生产实验室,测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牛头数达到5000头,种子母牛群规模达到100头,开启了优秀种质规模化精准培育新模式。澳亚(中国)牧草检测中心为各类组织机构开展实验检测1000余次,出具检测报告72份。两大人才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达350万元。
(三)强化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
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提高村支部书记境界水平。组织召开镇级层面乡村振兴培训6次,邀请专家授课2次,组织赴江苏、青岛、寿光等地学习乡村振兴和农村供给侧改革3次。
二是实施强本固基工程。强化农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研究制定《仙河镇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实施方案》,利用“党员主题活动日”集中学习方案内容,并签订《知悉书》。各支部根据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条件分类管理,建立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台账,明确考核标准,利用各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得分情况公示栏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带头服务群众等情况公开公示,规范党员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素质提升。
三是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制定《仙河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联合包村组、各站所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探索制定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探索发展路子,聘请农科院统一规划设计,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加文化加旅游”的发展模式,构建大旅游与大生态、大健康、大服务、大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仙河镇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生态振兴。
一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上半年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公里,完成天然气“村村通”改造93户,新建海星村综治中心1处,完成渔村文化广场、振东村、卫东村文化大院建设,村居环境及配套设施显著改善。
二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对镇区、各行政村、三团棚户区及渔村周边插花地卫生保洁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招标,新购置洗扫车、洒水车4台,安排专业保洁队伍不间断清扫卫生、清运垃圾,上半年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排名较去年显著提升。
三是强化水气污染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推进镇村两级河长制建设,辖区6条主要河流全部明确镇级、村级河长及河管员,及时巡查、制止向河道倾倒污水、垃圾及沿河私搭乱建行为。实施农村污水集中收集改造,目前全镇4个行政村,其中3个村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渔村通过旱厕改造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开展镇区燃煤小锅炉专项整治,拆除10吨以下燃煤蒸汽锅炉23台。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辖区至今未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开展土小企业集中整治行动,与公安、土地、油区以及济军基地成立联合执法检查队伍,定期对镇区外围、辖区边界以及油田空置院落进行巡查,今年来共查处小化工、小作坊5家,现已全部拆除设备并予以关闭、取缔。
(五)树立正确导向,推动文化振兴。
一是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结合仙河镇实际,从宣传教育入手,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在各村宣传栏张贴《“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倡树文明新风尚”倡议书》,下发《关于清明节文明祭扫的倡议书》、《关于提倡文明节俭制止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倡议书》等文件,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发动。各行政村均建成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办事程序等,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新风尚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德”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评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做好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好人线索推荐工作,及时挖掘、发现好人线索120条。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网上祭英烈”及“小手拉大手—致家长的一封信”等系列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营造浓厚氛围。
三是提升文化内涵。利用农村文化大院、电子书屋、学校道德课堂等载体,通过理论宣讲、知识讲座、评议交流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文明礼仪、公民思想道德规范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新建海星村村史馆1处,绘制文化墙400㎡,将村规民约、法律法规、村民移风易俗文明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上墙,进一步提升村文化内涵。
四是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目标要求,对镇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乡村剧场等基础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康器材室等进行更新维护,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五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海星村春节晚会,参加全区元宵节活动,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活动,与孤东、桩西、社区等部门结合,组织消夏晚会,开展篮球、乒乓球联谊赛,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
二、存在问题
总结上半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仙河镇作为一个油区工矿小镇,农业产值占比不高,农村建设长期滞后于镇区发展,部分党员干部认为仙河的优势不在于农业农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满足于被动应付上级安排,等靠思想严重。
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制约。仙河镇无集体土地,除海星村依托海星集团有较为稳定收入外,其他村集体经济均较为薄弱,农民创收渠道单一,各村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流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村产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和长远打算。
三是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联动发展不充分。仙河镇城镇人口多,工业、服务业较发达,这些优势条件均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但受历史条件、体制机制等方面限制,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各类要素向乡村聚集效应仍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仙河镇将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抓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级规划编制工作,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实到项目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乡村振兴发力方向,开创发展新局面。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为主线,继续巩固畜牧、渔业高效农业产业地位,提高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渔业产业体系。围绕海洋渔业、畜牧、乡村旅游等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应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学校、农业实体教学点堡垒作用,构建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网络,构筑现代农业体系。通过实施“青年家庭农场主”创业计划,举办“村官班”,加快家庭农场等新业态形成,丰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平。发挥工业强镇优势,明确东营港服务基地的功能定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拉动镇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我是**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现将**村7月份驻村帮扶工作做一简单的汇报:
一、学习和工作开展情况
驻村帮扶队按照近期县乡安排的百日冲刺“3+1”清零行动部署,立足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这一关键,有力推动了帮扶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一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今年以来,驻村帮扶队和村两委班子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和美丽宜居农村建设,努力建设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管理有序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力求满足农村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需要;配备了各类健身活动器材,让村民在闲暇时增进邻里关系,强身健体,特别是让全村的孤寡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二是竭力宣传法规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通过走访农户,了解民情村情,同时认真宣传义务教育、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安全饮水等各项扶贫政策;此外还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大喇叭、村务公开栏、印发传单、墙面广告宣传等方式积极宣传,增强致富动力,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
三是为了推动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成立了《五会》制度。为了强化群众矛盾化解工作,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协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建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选委员会》《村民协商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综治保安会》,专门负责全村一切事务,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保持全村和谐稳定发展。
县级政府投融资公司因政策而生,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天然具有地方政府治理工具与市场经营主体的双重属性,形成了乡村振兴资金供求关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县级投融资客户是农发行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资金投放渠道,是农发行客户结构中的“基本盘”。据统计,安徽省分行2020年末县级政府投融资客户共476户,贷款余额1818亿元,分别占全部国有投融资客户81.5%、68%。同时,地方政府投融资客户目前也面临内外部多重压力。从外部环境看,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举债行为逐渐规范,原有“地方政府信用背书+财政输血式”的传统融资模式已不再适用,政府投融资公司的生存压力陡增;从内部经营看,一般的县级投融资公司资产规模小、资产负债率高,盈利能力弱、依赖政府补贴,筹资渠道有限、偿债压力大,管理制度不健全、治理结构不规范。很多地方意识到,规范发展县级投融资公司对服务乡村振兴十分必要、十分重要,政府部门正在积极探索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对投融资公司转型的支持力度。
二、安东集团转型的实践
安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东集团”)座落于皖南的东至县,该县无论是人口红利、还是经济实力在安徽省104个县(区)中并不靠前。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振兴需要的钱从哪里来?一条重要的出路就是培育市场主体。安东集团从2017年起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适度融资、超前建设”的工作思路,通过3年多的时间,依托政府信用,立足自身发展,开发内生资源,整合外部资源,在市场化经营和实现政府战略意图之间做到有效平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县级政府投融资公司转型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本。截至2021年9月末,安东集团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232亿元、102亿元,较成立之初分别增长95亿元、32亿元,年均增长分别29%、24%,资产负债率56%。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上缴税费分别由2017年的163万元、0.31亿元、0.15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1.98亿元,2.56亿元、1.7亿元。安东集团市场化运作、实体化运营、多元化展业成效明显,成为全县最大的纳税企业。(一)政府扶持,培育市场主体。一是建章立制,提升运营能力。东至县明确安东集团作为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融资、建设、运营主体,将原属政府各有关部门实施的项目全部划归安东集团,主管部门在项目建设中只履行监督、指导职能,实现彻底的政企分离。科学设置经营考核指标,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国有资本收益上缴额、企业信用等级、利润总额、债务偿还履约率、税收入库等方面对其进行量化考核。二是增资减负,壮大资本实力。东至县将政府投资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国有山林场、国有湖泊等优质资源划转集团公司。同时又授予安东集团工业固废处理、天然气配输和参与城乡垃圾、城乡污水等PPP项目特许经营权,进一步充实了集团资产实力。另外,对原平台公司存量债务进行分类甄别,对重组前的所有公司承担的政府性债务进行剥离。安东集团后续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集团的新增举债与政府无关。三是选好团队,激发经营活力。组建时的集团高管层均从县直部门有相关工作经历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中选拔。高管须辞去公职后才能上岗,既符合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得兼职的要求,又让集团高管从思想上“釜底抽薪,自断退路”。同时,根据现代企业委托制度,充分授权高管层做好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建立与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基本年薪由企业按月等额发放,绩效薪酬与年度(任期)考核结果挂钩。(二)企业自强,参与市场竞争。一是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围绕“一个体系,两个系列,三个层级,十一类基础类”制度体系目标,制定出台了70多项内部管理制度。成立财务中心、投资管理、资产运营等16个职能机构,现代企业组织架构基本建立。二是根据东至县资源禀赋,选择合适产业开展实体化运作。逐步确立了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新兴产业投资引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金融服务四大职能定位,经营领域涉及保安服务、港口服务、旅游开发、环境工程、自来水供应、交通、教育、建筑材料、污水处理、矿业、智慧城市、生态农业、健康产业、新能源、融资担保等多个行业,拥有全资子公司36家、控股子公司7家、参股公司9家。目前东至县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袜业产业生产基地,拥有世界先进的全电脑数控袜机1000余台套,年产量达1亿双。(三)银行参与,适度融资发展。为了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压力、化解政府存量债务、完成政府战略目标任务,安东集团自成立以来,按照市场化方式,打通融资渠道,由原来单一依靠银行贷款,转变为多元化融资。近三年来,累计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租赁、非标债融资等方式融通各类资金52亿元,其中农发行中长期项目贷款20亿元。如农发行支持的东至县汽车客运中心站及道路工程PPP项目。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汽车客运中心站工程、农村道路工程、县城区路网及市政工程等三个子项,项目建成后,可形成经营性资产12亿元,在运营期内每年可获得PPP合同政府付费款1.1亿元,使得安东集团资产实力进一步壮大,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二、总结十以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气象为农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成立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三农”气象服务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通知》,《关于调整气象防灾减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关于成立县气象灾害防御领导组的通知》,《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和《 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实施细则》,《关于印发 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通知》等文件,为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为气象为农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通过加强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强化部门合作和加强社会宣传等手段,使全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成为地方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信息员数量,更新了气象服务短信平台,将全县222个行政村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70余名蔬菜大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和50余名种养殖大户吸收为气象信息员,实现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行政村和蔬菜种植专业户的全覆盖。全县11个乡镇全部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使灾害防御责任主体明确,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同时积极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三)面向需求,进一步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促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深入发展。
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气象为“三农”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仍然是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短板”, 县是全省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县,全县有蔬菜大棚12000余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服务设施农业为重点,树立“减灾就是农业增效、防灾就是农村维稳”的理念,认真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
在蔬菜大棚示范园区安装了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观测站和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实时观测数据、最新天气预报信息和每日气象服务信息。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观测站的建立,使得农业企业和农业大户可以根据天气实况、预报信息和种植品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损失。为实现从关键农时服务向农业生产全程精细化服务转变,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着力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体制
1、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部门联动机制建设,与各涉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气象为农服务的合力。
2017年7月20日, 县气象局、 县农业委员会联合发文《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以共同加强对“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三农”的支撑作用方面达成了以下合作:“联合开展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网建设、联合开展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联合开展为农服务产品制作、联合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联合开展为农服务信息、连个推进农业气象保险工作、联合开展农情灾情调查、联合开展教育培训”。
与县林业局、县文广局、县国土局、县水务局、县民政局、县环保局、县文化广电局等单位已合作多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数据资源和信息共享,组建了县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
2、制定印发《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和《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责任落实到人,开展重要农事季节、特色农业、灾害性天气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主动做好春播、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定期开展农田调查,了解作物生长状况和发育过程,细化、订正省、市两级业务单位下发的农用天气预报等产品,指导农民科学安排农事活动。
3、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科普宣传
统一制作和印发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县气象防灾减灾指南》、《气象科普读物》、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等, 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日等大型科普活动为载体,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科普宣传。
4、通过省市县一体化平台、电视、手机短信、微博、微信、MAS系统、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将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及时传递给重点服务对象。
5、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截止到目前,我局布设增雨焰炉六个,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增雨作业,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五)“三农”专项进展顺利。
我局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把“三农”服务专项工作作为创新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积极探索为农气象服务工作新思路。通过两个标准化乡镇的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县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建立了 县“三农”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指标集和 县“三农”气象服务农业气象工作历,为当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农业保险等提供科学支撑;进一步扩大“直通式”气象服务范围,提升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建立“直通式”服务台账,推广应用手机APP,强化直通式智慧化农业气象服务。
三、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始终是气象服务的重点,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坚持发展农业和生态气象服务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建立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联动响应机制,面向农村有效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建设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方面,采取多种举措着力促进气象为农保障服务水平的提升,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防灾减灾救灾等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高极端天气监测预警精准度,及时准确提供服务信息;强化部门合作和联动机制,细化重大天气应对措施,联合对外信息;加强信息共享,整合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对特种行业开展“点对点”专项服务,做好精细化预报;保障安全生产。
四、 分析气象为农服务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1、县局业务人员严重不足,分工不细,业务能力与素质有待提高。
2、气象预测预报的准确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强。
五、今后气象为农服务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1、加强现代化建设,提升“三农”气象服务的能力。完善现代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综合各类气象信息,强化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提高预报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全县实施有机旱作红芸豆5.5万亩,计划于2018年底前完成 县红芸豆气候品质认证,以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提高 县红芸豆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助推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2、加强服务产品开发,提高气象为农服务针对性。针对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多样化的特点,突破传统、单一的预报服务模式,围绕现代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和观光农业,进一步拓展气象服务广度和深度,深化气象服务内容,开发系列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产品,满足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紧紧围绕全县“一城、两县、三乡、四基地”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再上档更进位的目标。据统计,2014年,全镇农林渔牧业总产值20160万元,比2012年增长 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7.3元,比2012年增长40.9%;近三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年平均增长21%。全镇呈现出政治持续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发展态势。
在镇十三界党代会上,我镇提出了“依托三大优势(广阔的库区水面资源优势、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打造一区两带(一区:__天湖生态淡水养殖产业区,两带:天乐二级公路沿线万亩名特优水果产业示范带和村级公路沿线经济生态示范带),实施五大产业(核桃产业、名特优水果产业、库区生态淡水养殖业、烟叶及食用菌产业、生态养生旅游业),建设美丽__(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建设“美丽__”)”的发展思路,并紧扣工作思路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创建了__县__万亩核桃基地、__县__花果山万亩水果基地、__县__万亩生态淡水渔业养殖基地三大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三区、三园、七基地”的“三特”水果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参与申报自治区“城镇建设百镇示范工程”项目竞选,成为首批自治区“百镇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实施“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造血式“产业扶贫工作,四年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156人。通过全镇人民的艰辛努力,5年前所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不断得以实现。回顾上述历程,我们深刻感知,自始至终坚持科学的发展思路,是我们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关键。
“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将全面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结构继续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这更要求我们认真发展趋势,把握机遇,推进经济的。总结__发展整体形势和新的动能力量,我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机遇: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区深入开展,给__经济带来的成长机遇;下老经__至南丹高速公路建设提上建设日程,给__经济带来的提速机遇;__翻坝系统一期工程、__升船机工程、__电站林佑码头的开工,给__带来的振兴机遇;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进入深化实施阶段,交莲岭风电项目有望在两年内实现上马,给__经济带来的转型机遇。综合分析,“十三五”将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坚持“重大项目立镇(依托交连岭风电项目,抓好百雄电站、巴象电站等重大能源项目,并推动完成百镇建设等项目)、特色产业富镇(大力发展“三特”产业、库区淡水养殖产业、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特色产业,深入创建__5万亩“三特”水果经济示范带,打造环__库区生态经济圈)、精准扶贫兴镇(依托精准扶贫工作,发挥兜底作用,实施产业扶贫及政策扶贫,确保5年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库区移民稳镇(发展库区移民经济,维护库区稳定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主要抓好以下五大工作。
(一)以“三特”产业为主体,突出抓好经济转型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三特”产业,继续按照“镇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屯有示范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深入开展镇级千亩、村级百亩,屯级十亩的产业示范建设,要在今明两年完成新种“三特”水果2万亩,新增20个百亩以上的“三特”示范基地,打造__5万亩名特优水果示范带升级版;加大政策及技术扶持,结合“产业扶贫”工作,发挥整村干部技术员力量到各村屯指导群众发展“三特”产业,形成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和大众创新的新态势;二是继续加强产业基础建设,围绕“一区两带”布局,依托__市__县“三特”水果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规划,抓好巴相至八渡拓展区道路、八福码头、精品区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项目建设,着重加强对农业产区的基础投入,解决在土地整治、灌溉用水、批发交易等基础设施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创建__市__县“三特”水果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奠定基础;三是加大产业融合,继续引进一批优质外地企业参与“三特”产业开发,对已进入我镇的注册“金太阳”、“宏毅”等企业给予一贯的政策扶持,促进龙头企业的形成,加快土地向优质企业的流转,推进形成“企业+基地+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力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借助微信平台、电商渠道等互联网+平台,吸引外地客商到我镇上门收购水果,扩宽需求市场,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二)以举办“桃李鲜花节”为契机,突出抓好生态旅
(一)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稳定增效。完成农作物播面123500亩,其中:粮食作物完成75400亩(青稞30140亩、小麦16460亩、豆类3500亩、马铃薯25300亩);完成经济作物53800亩(油菜26000亩、蔬菜15000亩、药材7100亩、食用菌700亩、水果5000亩)。
2020年全县各类牲畜存栏14.2万头(只、匹),各类牲畜出栏3.6万头(只、匹),出栏率为18%,;牲畜出售总量2.7万头(只、匹);出售率为13%,肉类总产量0.3万吨,奶产量0.55万吨。
(二)特色现代畜牧业有新发展
一是完成种畜改良4598头,其中牦牛改良1840头,黄牛改良479头,生猪改良2279头,新增养殖中蜂培育户5户,标准化养殖小区(改)扩建1个,引进优良牦牛100头。二是成立了《县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能职责。深入到尼措、八美片区开展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向各餐饮企业发放宣传传单200余份,要求餐饮企业遵守禁渔期相关规定,不销售河流流域鱼类。
(三)绿色农业发展有新成效
一是组织调运各类农用物资439吨、108件。其中:各类农作物种子3吨,肥料436吨,农药20件、乙草胺除草剂60件、三唑酮拌种剂18件、油菜专用除草剂10件。二是加强和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工作,在协德乡下租赁土地2亩,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工作。三是做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构建了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数据库、建立了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编制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四是强化土壤防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5万亩,绿色防控20000亩,实施农牧民补助政策,完成2020年度实施禁牧补助139万亩、草畜平衡奖励422万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5%,秸秆综合利用率89.04%,农膜残膜回收处置达到80%。
(四)脱贫攻坚实现新成就
整合资金1亿元完成美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建设,流转土地6138亩,大力发展三青莴笋和马铃薯、春油菜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6910.5万元;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新建粮油基地2000亩,建成格村苹果干、苹果酱小型加工厂、美德园区冷藏仓储农产品初加工设施2座、热瓦村马铃薯、国道350油菜科技示范基地2个,改建麻孜乡畜禽标准化养殖1个,新增农机动力335.95千瓦;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举办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培训班6期,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172人;通过电商平台、展销会等方式,推广紫皮马铃薯、大葱、高原菜籽油、黑青稞、黑青稞糌粑、青杠黑木耳、野生菌类、高原蜂蜜、藏香猪肉、小番茄等优质农特产品21个,销售额达812万元。对照州目督办下达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专项任务11个子项目,我县已有9项完成年度任务,其中推广农特产品和新增农机动力超额完成任务。培育运行机制健全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0个已完成7个、创建1个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两项按序时进度推进。
(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局良好
一是试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完成麻孜乡菜籽坡村、德尔瓦村、韩家沟村3个村203户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兑现补助资金119万元。二是投入800万元完成户厕新建及改造4027户,(其中新建户厕326户、改造3701),新建公共厕所4座、改建2座、新建旅游厕所1座;三是今年我县实施四个乡村振兴试点村,投入资金100万元在八美镇中古村扶持集体经济发展;投入资金41万元在各卡乡龙普村建月牙瀑布、水沟整治、堡坎、步游道和健身设施、文化墙、忘忧草试种基地、改造户厕22户,目前完成项目工程量的95%;投入资金150万元在龙灯乡拉日村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成垃圾转运站1座、配置垃圾箱25个、建设村级污水管网,配置垃圾转运车1台,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100%;投入资金1250万元在甲宗镇兴岛科村建连户路1公里、新建旅游连接公路2500米、供电线路1800米、供排水管网6000米、生态停车场3000米、标识标牌、垃圾收集设施、消防系统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截止目前完成基础灌溉工程量的45%;
(五)科技创新力度加大
进一步完善科技在线平台运管中心建设,优化提升平台功能服务,清理更新专家信息员数据库,提供有效咨询服务3500条,完成目标任务的368%;完成送科技下乡活动3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50%;完成科普宣传活动3次,完成目标任务的300%;完成科技培训4场次,共计培训农牧民398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947%。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
一是全县共完成各类畜禽免疫注射62.269万(头、只、羽、次),其中重大动物疫病免疫52.77万头,犬驱虫4.189万只。驱治体内外寄生虫22.5万(头、只、匹、次),圈舍和环境消毒达到48.5万㎡,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70%,畜禽因病死亡率控制在了牛0.82%,羊0.73%,猪1.5%,禽1%。畜禽屠宰监管率100%,兽药规范化管理率100%,培训村级防疫员和养殖户人500次,辐射带动农牧民学科学养畜、科技致富达6000人次。二是全县产地检疫畜产品185吨,禽5万羽;产地检疫生猪500余头、牛200余头,屠宰检疫牛700余头,审核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2份,审核办理兽药经营许可证一张;三是依法加强了对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的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发放如何购买放心种子资料1500份。共出动执法车辆15辆车次,执法人员50余人次。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四是我们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作为工作的重心来抓,出动小车一辆,抽派技术人员40(次),深入八美镇农贸市场、县农贸市场、城关大棚蔬菜基地、县城重点宾馆、饭店、路边饭店等进行蔬菜、水果抽样检测,全年抽检48次,共抽检样品228,检测合格225个,合格率98.6%。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申报认证工作,开展有机、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今年完成有机食品认证5个(黄瓜、辣椒、豇豆、莴笋、甘蓝);在全县范围内的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截止目前,我县5个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共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28张。
(七)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一是抓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了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数据的脱密。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数据入馆。二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今年我县农业承包地流转面积共计9978.98亩,流转的方式有出租或转包。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我县共有工商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有142个,13个家庭农场。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2个。目前已申报发展培育1个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及5个州级示范社。四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县20个乡(镇)共128个村的农村集体改革股权量化的成员界定、实施方案确定工作。
(八)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力有效
在县委、政府和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今年我县组织召开专题会议6次,下发文件3个。共宣传培训4期,85人(次)。发放非洲猪瘟科普宣传册150册、挂图20份、防控知识手册70份。到各类养殖场(户)14次,排查生猪1850头次,非洲猪瘟检测送样50份(全血、脾、淋巴),发放消毒液480公斤。做好了价值17.777万元的非洲猪瘟防控应急物资贮备工作。多次出动执法人员进行督导监管,调运仔猪189头,猪肉制品102782公斤(102.782吨)。
(九)农机安全常抓不懈
一是今年共完成机耕作业面积77700亩,机播作业面积34300亩,机收作业面积49500亩,推广农机拖拉机4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台,进口约翰迪尔1台,旋耕机6台,三铧犁1台。二是进一步规范拖拉机无牌无证、黑车非驾、超速超载、违章载客等现象。全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4台,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5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开展各类农机安全大检查6次,现场整改农机安全隐患3次,查处违章50起现场批评教育50起,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19份;签订农机安全生产承诺书600余份,截止目前全县无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实施必须按照程序办理,项目建设施工期短,按照程序实施拖延时间较长,加之受地理、气候影响,这就导致部分项目启动缓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建设进度,部分项目虽然启动,但建设进度迟后;部分项目实施乡镇配合不力,导致项目难以落实,收集基础资料时间长,这就拖延了项目实施工期;二是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不配套,农业标准覆盖率还不高,农业投入品主要是农药的使用难以完全监管到位,对无公害产地环境质量监管不力,缺乏系统的、动态的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控和有效的监管手段;
三、2021年工作思路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促进全县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抓提升。一是引进有实力的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凝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驱动力。二是根据市场需求“订单式”生产,产品销售到北上广等市场,产品的经济价值明显提升。同时通过完善物流、实验、展销、孵化配套产业,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的有效嫁接,带来产业融合的经济乘数效益。
(二)抓优化。一是种植业优化品种出特色。着力稳定面积、优品种、出特色,提升粮食、蔬、菌品质。结合市场效益、技术程度和土地种养结合等实际需要,确定高原三青莴笋、马铃薯、高原春油菜三种主导产业,力争种植规模万亩以上。按照以销定产模式,将产品销售到北、上、广、昌都等11个城市的学校、大型超市,稳定的销售渠道。二是养殖业优化结构找增量。着力强治理、优结构,找增量,控制各类牲畜出栏总量在4万头以内,做强家禽产业,加快发展草食动物。
——2019年工作总结
一、卫健方面
公共卫生。以“健康德清”工作为总抓手,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签约率45.89%,有效签约率43.96%;大力推进居民健康体检,完成老年人体检人数3814人,完成率60.42%;率先完成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工作,接种4430人,接种率50.42%。实施新市健保集团东部康复大楼项目建设,已完成结顶开始室内装修。组织开展春夏两季无偿献血活动,共采集血量72300ml。
爱国卫生。全力巩固省级卫生乡镇创建成果,开展“回头看”活动3次。完成百富兜村省卫村创建申报工作。结合农村环境全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月系列活动。完成全镇30户健康家庭创建工作。建设打造百富兜朱家漾健康步道,舍南村健康元素进文化礼堂。
人口发展和妇幼健康。积极开展计生协“5.29”系列活动,实现全镇9000余户“卫健宣传到户”全覆盖,创新实施生育关怀大讲堂活动5次、青春期园地活动3次。落实流动人口有效管理,创新组织“卫健服务进企业”活动,共服务企业16家,受益职工达800余人。共办理生育登记223人,再生育审批6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覆盖率达104.88%,新婚对象婚检率85%。开展妇女病免费筛查工作,检查人群1056人。
医保方面。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县医保局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上级部门分配的各项任务,目前,我镇医疗发票报销共191件,报销金额338094.07元。
卫健特色工作。一是结合“三进三服务”和“五联五心”,开展“新安镇好孕计划”行动,为孕产妇带去健康和服务,开展各类活动11场,共上门服务120余人次,发放宣传品170余份。二是创新优化生育登记服务工作,APP申请率达32.3%。
二、食安方面
以“厨房革命”为抓手,优化整治模式,强化宣传力度,落实食安宣传“抬头可见”。对创建的1家大型餐饮店、4家学校食堂、6家农村家宴中心、6家小微型餐饮店进行集中指导提升,通过互学互比、交叉检查的方式,按照创建标准逐一进行整改。17家创建单位已全部通过县局验收。对明年创建的25家“厨房革命”餐饮单位进行平台入驻。联合开展小餐饮、流动摊贩、小作坊、农贸市场、种养殖基地等检查整治30余次,通过联合执法关停无证小餐饮12家,整治流动摊贩、夜宵摊点8个。牵头市场监管所、卫生院为餐饮服务人员免费办理健康证。对农村家宴中心厨师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明,持证上岗。完善市级乡镇(街道)食安办规范化建设考核。
三、残联方面
规范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53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27人)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全面完成摸底调查工作。完成残疾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补助61人。完成742名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完成14名残疾儿童教育补助、3名残疾人学生助学补助和2名残疾人大学生学费、住宿费减免。完成残疾人康复工程27人。积极开展文化助残“五个一工程”,开展残疾人农趣运动会、参观博物馆、文艺演出、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等活动,实现受益残疾人253人。举办残疾人电商知识培训1次,培训人数67人。在“助残日”开展“三社联动 四级结对 五联五心”活动,结对困难残疾人130余人。金华夏实业残疾人之家完成星级评定工作。
残联特色工作。一是完善“智慧助残”服务平台,增设助残政策法规、最多跑一次、辅具共享、残疾人双向就业模块,得到了省残联的肯定和推广。二是创新开展分级康复服务模式,让残疾人康复工作更加高效、精准。
四、红会方面
积极响应号召,为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的英雄家属募捐,共募得善款23099元。开展“提篮会市”新安特色产品义卖活动,义卖所得款项1811元全部捐给县红十字会。完成红会定向捐赠50000元,完成博爱人人捐32000元,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6例。抓好世界红十字日主题宣传活动,成立党员应急救援队伍,发挥“第一响应人”作用。开展应急救护培训3场(进文化礼堂2场)、救护员取证培训1场,培训人数160余人。为全镇1089户家庭发放医疗急救包。成立“新安镇巾帼红十字协会”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活动8场。与山鹰救援队合作进行水上应急演练,被国家级媒体报道。参加县红会举办的红十字救护员现场应急救护技能竞赛,荣获个人三等奖。在舍南村建立红十字宣传阵地。
五、民政方面
积极开展社会救助等基础性工作,2019年共发放低保救助金 2724264 万元,救助186户,发放临时困难救助金 3.4 万元,救助 12 户。严格落实低保户“进出”动态管理,每月按时召开工作例会,对全镇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支出型贫困及困境儿童名单进行了情况复核及调整,2019年共计调整人次 49 人。完成全镇 35 户困境儿童的入户调查及慰问工作,下舍村困境儿童徐佳瑶“我想成为太阳,用我的光照家人!”的报道经省市县媒体报道后,全镇社会对特殊家庭的关注度得到提升,对民政工作进一步认可。完成全镇双失老人调查工作,新增双失老人8 人,下一步有第三方进行评估认定。落实老年证的简化办理,共办理2300张老年卡,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积极开展三社联动,提升村居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城头村幸福邻里中心开展各种活动32余次,以关注垃圾分类、乡村振兴、助残关弱等形式切实发挥社工作用。舍北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指导,成功创建浙江省农村引领型社区,百富兜村也在积极创建浙江省农村引领型社区,目前正在审核阶段。百富兜村与益众社工相联合,以“百姓百富、百姓百福”为主题,已完成百富兜村幸福邻里中心建设,打算于元旦后进行运营。同时全镇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出台激励措施,鼓励镇、村(居)、事业单位干部报名社工证考试,183人次积极参与,其中2人通过中级考试,其余14人通过初级考试。积极加强公墓管理工作,完成全镇住宅式公墓的排查工作,及三沿五线治理工作。加强工作创新,计划在勾里开展树林生态葬工作,目前正在准备招投标工作,年底前建设完成。积极开展移民管理工作,配合镇综治办做好三峡移民稳控工作,实施城头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孙家桥村韶塘线至李家湾公路大中修工程、舍南村文化礼堂装修项目工程,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目前舍北村示范型养老服务中心也在建设中,争取在年前投入试营业。
民政特色工作:以构建新型乡村治理机制为目标,以增强农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动力,把舍北村、百富兜村打造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加强基层政权管理与服务,围绕“百姓百富,百姓百福”为主题在百富兜村新建幸福领里中心;为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舍北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六、教育方面
加强教育设施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新桥、百富兜、西庙桥美丽村幼教点改造提升建设。服务民生,切实办好下舍幼儿园及下舍中心学校停车长建设这两项2019年政府民生实施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成。推进学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加强教育管理,强化绩效考核,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中学第一批录取18人,第二批录取47人,达到普高录取分数线以上共76人。加强与全镇5所学校的对接工作,中小学抓教学质量、食品安全,成校幼教创特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并围绕垃圾分类等中心工作,在5所学校开展“爱分”行动,目前各学校已开展垃圾分类活动30余次,“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效果取得成效。
七、文化、体育、旅游方面
结合实际要求,我镇文体旅工作做到“三有”。建设施,重投入,确保文体旅活动“有阵地”。体育上,成功完成5个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分别为舍西中心村全民体育休闲公园、舍西村社区多功能运动场、舍南村笼式足球场以及舍西、舍南2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旅游上,按照村庄景区化工作要求,城头村成功创建AA级景区村庄,舍西村、孙家桥村、勾里村成功创建A级景区村庄,舍南村、下舍村于11月15日通过实地考核(文件还未公布)。接地气,重效果,确保文体旅活动“有特色”。一镇一节重参与,吴越文化节上,开幕式表演、“最美”系列颁奖、稻田争霸赛、捕鱼等一项项活动都能看到新安群众活跃的身影,展现了新安人昂扬向上的气质,奋发有为的信念。村落文化承民俗,我镇10个建有文化礼堂的行政村,立足本村实际,均成功举办村落文化节和村晚,重点展示了舍北村酥糖文化、城头村年糕文化、舍西村野米饭文化、百富兜村端午文化和孙家桥村冬枣文化等各村文化特色,为乡村振兴厚植文化根基。体育活动有趣味,我镇相继举办了机关登山活动、机关迎新趣味运动会、老年人佳木斯健身操展示活动、万名老年人健步走——美丽乡村欢乐游活动、残疾人“五一”农趣运动会、乡村振兴篮球赛、水上运动会、垃圾分类亲子运动会和农民丰收趣味运动会等13个体育活动,不断创新的体育赛事吸引了全镇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旅游活动重推介,今年我镇两个重点旅游节庆活动——房车旅游节和民俗文化节,将新安的绿水美景、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展现给广大群众,进一步提升了新安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扣时代,重创作,确保乡村文艺作品“有影响”。结合垃圾分类工作,创编了快板《绿色生活一百分》,并在全镇文化礼堂巡回演出。为庆祝建国70周年编创舞蹈《中国心》,获得了2019年湖州市群众广场舞大赛银奖。为宣传美丽乡村新发展,编排的村歌表演《舍北情》获得了2019年湖州市村歌大赛金奖。
八、慈善方面
全年对64户家庭实施了慈善救助,申请发放慈善救助金19.6万元,组织舍东村、舍西村、孙家桥村参与县慈善村工作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全镇12个行政村(居)开展了慈善法学习活动。今年的慈善“一日捐”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共收到捐款120余万元。
——2020年工作思路
1、卫健。公共卫生上,加快推进东部健保集团康复大楼装修和绿化工作,进一步巩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势;爱国卫生上,加大镇容镇貌、环境卫生、公园公厕等整治力度,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管理巩固省级卫生乡镇创建成果;人口发展和妇幼健康上,普及母子手册的使用,提高绑定率和注册率;以“健康德清”建设为抓手,继续关注慢性病防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2、食安。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镇平安工作大格局,充分发挥专职网格员作用,提升村(居)网格化管理。继续深化实施“厨房革命”和“放心厨房”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创建目标任务。
3、残联。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做好困难残疾人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到应保尽保。探索无障碍社区创建。结合东部保健集团康复大楼建设,加强与县残联、卫健部门对接,力争成立东部残疾人康复中心。
4、红会。进一步发挥基层红会组织力量,结合“一镇一品”特色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力争打造一个集“展示、教育、活动”为一体的示教育工作。
5、民政方面、继续做好低保、低边等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及动态管理工作,强化救助资金管理。做好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生态公墓的日常管理工作。完成一个幸福邻里中心建设,强化舍北村、百富兜村综合性示范社区管理工作。
1、提高三个新认识。即:(1)在贯彻落实扶贫和移民政策怎么想上有新认识;(2)在努力提高扶贫和移民工作水平怎么办上有新认识;(3)在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民生怎么干上有新认识。
2、完善三个新机制。即:(1)强化专项政策扶持、行业部门支持、社会力量帮扶新格局;(2)健全扶贫和移民工作绩效考评、监督管理和工作考核新机制;(3)加快扶贫和移民工作法制化进程。
3、掀起三个新。即:(1)掀起舆论宣传新;(2)掀起政策培训新;(3)掀起深入调研新。
4、树立三个新形象。即:(1)在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扶贫和移民干部队伍上树立新形象;(2)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上树立新形象;(3)在坚持廉洁自律、反腐倡廉上树立新形象。
5、开创三个新局面。即:(1)开创推进新阶段扶贫和移民工作科学发展新局面;(2)开创落实新阶段扶贫和移民惠民政策新局面;(3)开创促进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新局面。
主要任务:
一、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1、打响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攻坚战。2、打响加快贫困地区“三农”发展攻坚战。3、打响扶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攻坚战。4、打响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攻坚战。5、打响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自我发展能力攻坚战
二、水库移民工作任务。
1、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2、推进移民后扶资金使用探索创新。3、提高移民示范村建设水平。4、做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5、加大三峡移民扶持力度。6、稳妥开展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7、扎实做好移民稳定工作。
三、自身建设工作任务。
1、加强扶贫和移民部门党的建设。2、加强扶贫和移民干部作风建设。3、加强扶贫和移民系统党风廉政建设。4、加强扶贫和移民工作制度建设。5、加强扶贫和移民工作宣传阵地建设6、加强扶贫和移民部门机关各项建设。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理思路抓项目 兴产业赣州发展老区不等不靠
1月30日,龙年春节刚过,江西赣州市146个重大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正式拉开了赣南新一年抓项目扩投入、调结构促发展的序幕。
目前,赣州仍有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8个,省级扶持贫困村1119个。这次开工的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民生工程等相关领域,投资总额超过350亿元,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将超过400亿元。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说,2011年以来,赣州市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不等不靠,只争朝夕,赣南发展振兴工作正呈现有序、高效运转的良好局面。
着眼于新一轮扶贫开发、促进赣南发展振兴,赣州把自2010年12月以来开展的“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升级为常态化、全覆盖工作。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春节期间,赣州组织市县乡三级万名干部深入一线,既让困难群众过上欢乐祥和的“两节”,也为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进行调研摸底、寻计问策。据介绍,赣州市将以此为依据,总结形成调查报告,为制定全市扶贫开发规划纲要提供重要参考。当前,赣州市还会同江西省,联合广东、福建两省,编制、推动“中央苏区振兴规划”,以加快老区发展。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实,赣州抓紧谋划推动一批重大交通项目。1月19日,历时近两年半建设的赣南大道宣告竣工。这条全长35.7公里的快速城市主干道,穿越11个乡镇20个村,串起了赣州中心城区、赣县、南康三地的同城梦想。而在广阔的乡村,赣州也于去年实现了全市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把现代交通延伸到各个村组。
为发挥工业产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赣州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延伸完善产业链,推动稀土、钨等矿产产业向生产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及高端应用产品升级。春节前夕,赣州市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顺利获得批复认定。其中龙南、崇义、全南工业园将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赣县工业园重点发展甜菊糖甙系列产品等生物产业。记者在赣南采访时了解到,江钨控股集团高铁滑线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高强度铜镁合金吊弦和承力索等6种新产品近日已经通过有关部门鉴定,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赣州孚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用锰酸锂电池,可承担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大巴车等车型的动力输出,技术水平亦处于世界领先。据悉,2011年,赣州新上类似高新技术产业项目24个,在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光电机一体化、绿色照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五大领域已形成较明显的优势产业集群。
项目、产业的良性互动,为赣南发展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2011年赣州市实现生产总值1330亿元,增长12.5%;全年财政总收入180.3亿元,增长40.5%,增幅创历史新高,居全省首位。
(经济日报)寻乌果业“华丽转身”为老区群众脱贫创造条件
寻乌大力“强果富民”发展战略,要按照“稳面积、提质量、创品牌、拓市场、深加工”的总体思路,以推进标准化生产及工厂化加工为抓手,全面提升果业产业化水平,力促果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果业面积50万亩,总产量达65万吨,成为全国重要柑橘类水果产区;产值超12亿元,实现年人均果业增收约2400元,是寻乌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