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审计学习计划

审计学习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18 04:46: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审计学习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审计学习计划

篇1

1、有机化学同系物就是在分子结构上相差若干个CH2官能团。

2、同系物有两大特点:1同通式。比如烷烃通式CnH2n+2,任何烷烃都位同系物。2同结构。主要看是链状还是环状。符合上面两个条件就可以了。

3、简单判断:相差的分子质量相差14,且同结构,组成元素相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要求较高的人体素描基础和人物动作速写能力,对色彩构成基础要求一般。

篇3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食物为我们提供营养;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能量;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汽车上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等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发生的化学变化.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变化现象,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在长期跟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

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课堂,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化学实例,积极开发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广泛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衣.我们的衣服布料多种多样,它们是如何制成的?人们喜欢穿的羊毛衫和羊毛外套,也不都是出在羊身上的“羊毛”吧!课本一开始就在“奇妙的化学”中提供了几个让学生感兴趣的疑问,其中一个就与“衣”有关,“以石油、煤炭等为原料是如何生产出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的衣服、塑料制品的”.这些足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学好化学,解释身边的有趣现象.

2.食.在炸油条时,向面团里常加入纯碱和明矾,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发明油条的人可能并不懂得化学,但是他不自觉地利用了三个化学原理,才得到受人喜欢的油条.做油条的第一个反应:Na2CO2+H2O = NaHCO2+NaOH.第二个反应是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气化碳:2NaHCO2

Na2CO2+H2O+CO2 .两个反应结果使面团里形成了许多充满二氧化碳的微小气室,气体受热会发生膨胀,所以在炸油条时,油条迅速膨胀起来.上面两个反应结果会产生较多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巧在发明油条的知道用明矾,来中和氢氧化钠的碱性.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盐酸),保护胃壁黏膜,因此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原理,食的学问很大.通过学习化学,可以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又是如何供给我们身体活动的能量的.

3.住.我们居住的房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由原来的茅草屋变成了现代的高楼大厦,与化学也是密不可分的.建筑用的水泥、钢筋、砖瓦,装修用的油漆、木板,哪一样也离不开化学.那么,这些东西是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制得的?需要什么原料?这又给学生出了难题,原来化学这么有用!

4.行.汽车上哪件物品不是化学制品;我们穿的拖鞋、凉鞋,不也是化学的成品吗?

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新的化学课程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人与环境、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意识.因此,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习知识,也要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学生可利用日常用品做家庭实验,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从而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从丰富、生动的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三、有效组织、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和

篇4

(一)审计职业道德概述

对审计职业道德之本质和内涵形成客观认识,有利于提升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水平,进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审计人才,对审计品质与职业素养的促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而言,审计职业道德被视为社会公德在审计实践中的一种体现。可以说,在特定领域中,审计职业道德与行业公德的作用等同,但又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公德不同。这是因为,审计职业道德是通过审计人员的职业团体,比如行业协会、审计组织等通过明确的条文加以颁布的。审计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之间又是紧密相关的,审计职业道德应借助自我评价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式进行,并借助广泛的社会实践才能够得到检验与提高。按照审计事业的发展脉络能够看出,审计职业道德一直处在动态的变化当中,按照审计服务对象进行区分,审计职业道德关系到服务的社会、任务和人群,服务方式也会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二)审计职业道德的共性

审计职业道德具有特殊的公正性、独立性、客观性等属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公正性被视为审计职业道德最为基本的标准。在这一属性下,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正直和诚实的品质,不管出于任何原因都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也不能主观上让任何一方受益,即要寻求经济学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此外,公正性一直被视为审计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唯有保持公正才会让审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审计目标才能够得以顺利实现。第二,独立性被视作审计职业道之灵魂所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独立性,其思想和行为都不应受到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影响。并且能够独立编制审计规划、独自取证和进行审计检查、独立进行审计评价和给出审计结论,在提出审计意见时,能够与利益相关者保持“绝缘”,发挥出审计监督的法律效力。第三,客观性被视为审计职业道德的标准所在。对审计人员来说,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对相关审计事项做出正确、科学、公正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做出需要客观的调查与意见表述,讲求以客观事实为参照,坚持实事求是。

二、经济学视角下审计道德滑坡问题分析

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审计事业的期望值持续提升,强化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是审计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审计工作程序复杂、环境多变,涉及到市场经济中的诸多领域。对审计人员来说,能否坚持审计道德,防止道德滑坡,事关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审计人员置清正廉洁和奉公守法于不顾,致使审计行业的信誉、形象和未来发展受到了显著影响。

(一)监管不力

在失信却不被惩罚的环境中,就会失去独立审计的价值。在我国,由于征信体系正在建立当中,在本质上我国还属于非征信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监管不到位,使得审计实践中经常出现政策多变、寻租与腐败的现象,使得政府职能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在审计工作中也经常由于道德的滑坡而呈现出错位、移位和缺位的情况,让包括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内的人群无法形成稳定的预期。而从行业监管的角度讲,我国会计市场是以计划经济为背景发展起来的,政府一直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包括审计市场在内,其运行往往处在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之中,这就使得审计行业的自律和自我约束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审计道德的滞后也就可想而知。比如,与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一同造假的多家上市公司都在不同时期违规行事,但该会计师事务所能幸免于难,几次都顺利通过了证券执业许可证年审。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我国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督方式滞后不无关联。

(二)价值取向扭曲

在当今社会中,社会关系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对注册会计师来说,由于受到多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其行为中就会出现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不顾职业道德的要求。而依据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倘若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无法发挥“验钞机”的作用,或者把假币视作真币,把虚假会计信息认定为真实的信息,将虚假的审计报告视同客观的审计报告,不但会消减审计的效果和效率,还会对信誉好、质量好的会计师事务所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使之被迫脱离审计市场或者被动降低审计质量。这样一来,审计市场就会发展成为充斥低质量审计报告的“柠檬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上,无论是提供过高质量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其他会计公司,都会处在道德滑坡的质疑之中。

(三)审计关系错位

在以股东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中,期间产生的审计关系较为复杂——资源所有人一般掌握着对资源管理人的监督控制权,而注册会计师需要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以便对资源管理人做出的虚假陈述和粉饰报表的行为,以及损害所有人利益的活动予以客观深入的审查与揭示。可是,当社会组织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股权分散性越来越高、资金流动性不断增强时,越来越多的股东就会“搭便车”,这对审计关系造成了消极影响,注册会计师出现道德滑坡就成为可能。在世界范围内,以股东为核心的企业正朝着以经理为核心的治理结构转变。这样一来,基于契约关系的资源管理人就从审计对象成为审计委托人,这种不均衡的博弈让审计关系高度错位,所有人就会因此而面临管理体制人与审计人的道德风险。

(四)失信成本低

从本质上讲,审计职业道德滑坡属于典型的失信行为。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会不会选择失信,一般要对失信成本和收益进行衡量,如果前者大于后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就会更加“客观”,如果后者大于前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会趋向于“主观”,即违背审计道德而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比如,几年前,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出具了虚假报告被除名,但是在改头换面之后以另一事务所分所的身份出现,而这一分所的所长就是原立华事务所的负责人。由此可见,由于失信成本很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会铤而走险,甚至会通过违规操纵以及欺诈的形式作出对自身有利的安排。在我国,虽然该方面的法律法规正在建设当中,但因为参与共谋遭受查处与责令赔偿损失的几率极小,使败德者无法得到应有的惩罚。

三、经济学视角下遏制审计道德滑坡的对策

审计道德能够向社会公众展现审计人员的专业品质和道德情操,在外界的交往中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因此,在遏制审计道德滑坡的过程中,有必要依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注重审计法规制度建设的同时,重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普及和后续培训、净化社会风气、加强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并建立信用诚信及信用评级机制,实现行业内外共同监督,借此促进审计人员对审计道德的遵守,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审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一)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普及和后续培训

在开展审计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全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树立和市场经济相一致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借此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感和时代责任感。其次,应注重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在审计实践中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严格筛选,以实际工作测试的形式让合格的人员上岗,以此抬高审计行业的准入资格。最后,应构建起审计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再培训制度,保证审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补充和更新审计知识、审计技能,始终与时代的发展步伐和诉求保持同步。

(二)强化对审计职业内涵的深刻理解

实践表明,审计工作具有深刻的职业内涵和鲜明的职业特征,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要求十分特殊。不但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注重协作和分工,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自觉,能够承担责任,规避风险,在获取利益和维护公正之间做出正确的权衡,而不是简单地掌握知识和查账技术。在审计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审计人员的道德培养变得十分重要,要通过审计教育,使之在从事审计工作时,始终将“为公服务”视作自身的工作精神,将“天下为公”看作自己人生向上的目标,甚至要将审计职业看作是自己毕生的事业,在追求学问、补充道德、追加责任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成就社会。

(三)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

对审计人员来说,学校和社会是其成长的熔炉和实验室,需要以此为平台不断扩充知识和增加信息储备,在理论深造和观念传输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审计人才。因此,对审计人员进行教育或者培训时,要注重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以操守为重、以诚信为本,将独立性看作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在教育实践工作中,注重审计人员业务判断能力、合作精神、协调水平与沟通意愿的培养和锻炼,深刻理解审计的职业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胜任审计工作,使积累的审计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对审计工作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四)净化社会风气,加强审计法规制度建设

在遏制审计道德滑坡的过程中,审计部门需要依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让审计人员全面、严格地遵守审计职业道德,以便达到审计真正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为此,基于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最大限度地排除源自行政权力、舆论和上级部门、同行的各类压力,确保审计人员无后顾之忧执行审计任务,不必担心因秉公执法而得罪他人,发自内心地维护审计的声誉和形象,以客观、公正的形态开展审计工作。这是新时期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与审计水平的必由之路。

(五)建立信用诚信及信用评级机制

篇5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01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马芳芳(1989-),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杨镜(1987-),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0 引言

美国成人教育学家Mezirow所提出的转化学习理论,其本质就是成人深度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这一理论,人们可以深入认识深度学习发生的整个过程。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深度学习中的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并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在众多思想中作出分析和判断,迁移和运用新知识并解决问题[1]。而从Jack Mezirow的转化学习理论来看,转化学习就是人们通过理谈即具有批判性的反思对话引发对其自身已有的意义结构进行批判性反思以至于完全改变原有的意义结构,从而建立新的、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区辨性的意义结构,并以此来指导个人的行为。因此,显而易见,转化学习本质上就是深度学习,用转化学习理论来指导深度学习的设计是有意义的。

1 问题的提出

1.1 共同体成员学习现状

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者由于所处的网络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有着巨大的不同,网络学习课堂环境中没有传统学校教育中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表、固定的学习环境和固定的人际关系,因此学习者的学习呈现出非理性的状态,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相较于传统课堂更难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加之,许多虚拟学习共同体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等)仅仅注重知识内容组织、网络课程设计、学习资源提供等,而忘记了对学习者施加必要的学习监控和采取激励措施[2],由此导致目前大多数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被动接受知识,他们

单向性接受信息。如观看在线学习视频、电子教材,学习成为简单的阅读,共同体中学习者的一切思维活动都被牢牢锁定在固定的答案、固定的教材上,很明显,这种缺乏探究和创新的学习方式违背了虚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初衷。

1.2 研究的可行性

由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提出是针对成人学习的,因而国内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趋势是其对于成人教育的一些启示以及一些教学策略的提出。中国成人教育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面授与远程指导自学两种形式,其中成人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进入社会的成人群体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继续学习的需要,满足这种终身学习的要求,深度学习是成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因而,如何在虚拟学习环境下让成人学会深度学习,转化学习理论无疑可以提供有力的指导。

虚拟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在线学习组织形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互动性,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可以实现学习者的深度参与,而这恰恰是深度学习的前提。

转化学习理论中所阐释的转化学习是一种具有社会性和互动性的深度学习过程,因而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契合度非常高;另外,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之间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这点对深度学习过程的维持非常有利;最后,深度学习过程的推进需要以批判性思维、不断反思为动力,因而成员间的理性对话和交流更能够促进成人进行批判性反思。事实证明,虚拟学习共同体运用转化理论,在引发、促进、实现学习者深度学习的问题上,相对于其它在线学习方式而言,有其先天优势。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构建了一个虚拟学习共同体,学习者就可以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学习者上升到深度学习层次进而改变、完善、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虚拟学习共同体自身有要求,即深度学习的发生需要设计引导。

2 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是以在线学习的方式去学习知识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获取新信息的源泉,但目前的问题是,共同体也仅仅成为来源,共同体中缺乏经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学习者还是助学者都更加难以意识到知识结构中所存在的知识观念扭曲,这些观念会阻碍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学习者原有的不完整的理解、错误观念或是自身对某些概念的天真解释都需要设计一种学习机制来暴露这些问题,最终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达到深层学习的目的。

2.1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知识意义的重构方式

深度学习最终要求实现知识意义的重构,所以首先要了解共同体中学习者如何进行知识重构。参照Mezirow的观点,意义重构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主观重构与客观重构。Mezirow认为:客观重构是对于他人在完成任务或者某个事件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假设(他人已经形成的想法)进行批判性反思,是个体作用于他人,引发他人意义结构的变化,而自身并未发生转变;主观重构是对于个体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假设进行批判性反思,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可能是将对他人所遭遇的事件情境中的反思运用到自身经历、工作或者是人际关系上,个体的意义已发生重构。两种方式的区分标准在于批判性反思的最终结果是否作用于自身。

(1)客观重构。这种方式表现为个体对他人所传递出的信息进行单向处理。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具体体现为对其他成员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回复他人的帖子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仅仅帮别人解决问题,提供建议而未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所思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方式下相对于自我的另一方即他人的知识结构发生了解构或者重构。

(2)主观重构。主观重构方式下的信息流有两个方向,一种表现为自我反思流,是显我与隐我的沟通,是个体接受信息并内化的过程;另一种则是由于他人的作用而引发个体对他人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最终融入自身的过程。

总的来讲,虚拟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交互性,信息传递一般呈现双向性,所以理想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会得到不断的解构和重构,甚至是转变个人意义观点或思维习惯。转化学习的发生需要一个触发事件,这一事件会引起学习者的迷惘。

2.2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

在了解引发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本研究应当思考的是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深度学习的发生应当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在深度学习发生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外部条件来支持。下面就对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进行探讨。

2.2.1 必须考虑的几个难题

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以下几个阶段是深度学习发生所必经的阶段:学习过程中遭遇迷惘困境;反思自身现有的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的思维方式等;制定解决这个困境的行动计划;确定完成这一计划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寻找相关资源进行学习;尝试用新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或新思维;整合,在此基础上继续参与学习。在这样一个深度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个难题必须加以考虑:

(1)迷惘困境的出现。转化学习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的几率并不大。转化学习的发生一般是由于个体的成长、心智的成熟或者是知识经验的积累引发对以前形成的天真想法的质疑。在共同体中,不能静等转化学习自己发生,迷惘困境是这一学习过程的导火索,因而主动寻找有建构意义的主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学习者参与公开质疑和讨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观点。Mezirow认为转化学习的关键媒介是理谈,即在人的交流学习中,要质疑已经断言的东西的可信性,或他人陈述的可信性。 他认为,所有行为和陈述都要公开质疑和讨论,这是转化学习的假设条件之一[4]。转化学习的发生并没有理论上所描述的那么简单,转化过程对人们来说其实是一个伴随着种种痛苦和危机的过程,这一过程会让人们感到极为不舒适。作为个体的人会习惯于维持现状,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即使遭到质疑也会尽力维护原有观点,不会轻易作出改变。因而,即使个体产生困惑,并尝试作出探索,也会因过程中的不安、焦虑等消极情绪而中途放弃。因此,个体需要共同体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心理氛围,支持人们对自己的质疑,支撑人们经历完整的转化过程,从而完成转化学习。

(3)维持整个学习过程。转化学习的结果是个体的原有意义结构改变了,转变才是最终结果,没有转变就不可以说转化学习发生了。正如麦基罗所说:“这些挑战是痛苦的,它们经常质疑个人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并威胁我们的真实自我感觉。”这样一个对学习者来说饱受危机痛苦的学习过程很难完整地经历过来,这就要求研究如何维持共同体中整个深度学习过程。本研究认为有必要构建一个反思性对话模型来维持共同体中的学习者逐步深入学习而不会中途放弃。

2.2.2 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

基于以上思考,构建如图1所示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并提出支持深度学习的几个条件,即真实的社会存在感、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并行的领导力、共同的学习任务,这些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3 结语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支持“以知识建构和意义协商”为内涵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可以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学会批判性反思,引发个人认知模式和知识结构的深层次转变,这一学习过程可以产生新知识,激发学习者的创新。然而当前虚拟学习共同体环境下,许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未有实质性提高,因此,研究如何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就成为一项现实的课题。

图1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深度学习发生机制

本文以美国成人教育的学习理论之一——转化学习理论为指导,介绍了一个深度学习发生机制的设计,由于缺乏实践验证,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在后续研究中将重点探讨该理论的实践应用问题。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王丽,谈云兵.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研究——以苏州教育博客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4043.

篇6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工具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存储介质、核算形式及系统内部控制制度随之发生了改变,形成了由人、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与程序等有机结合的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使会计工作的重心从核算转向管理。会计工作中所发生的这些巨大变化使得审计工作环境、审计工作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线索等基本的审计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因此,开展计算机审计,实施审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

二、构建审计信息化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由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更加普及,使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逐渐凸显。高等院校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机关及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已经开始采用计算机介入审计业务。然而,我国多数开设审计、会计等相关专业的高校仍然没有开设审计信息化的相关课程,仍然传授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这对学生的培养极为不利,也不能满足实际应用与审计工作发展对审计人员的需求。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开设审计、会计等相关专业的高校,迫切需要开设审计信息化的相关课程。

(二)学生就业的迫切需要

审计信息化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有在职审计人员的优势在于熟练掌握审计业务,但绝大部分人员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使用人单位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需要很迫切。因此,高校开设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随着毕业生逐年增多,学生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专业化人才,也是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三)适应经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趋势

我国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经济管理专业信息化技术的管理人才的基地,这些年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体系,并开设了以ERP教学为核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训教学体系,达到了提高学生素质、推动学生就业、锻炼师资队伍、促进校企合作和扩大社会影响的多重效果。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高校构建审计信息化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三、审计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传统的审计教学目标比较单一,只要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可,但随着审计信息化的应用与普及,以及审计信息化人才的缺乏,要求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将信息化技术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并应注重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育综合型人才。

基于上述认识,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审计信息化教学目标:

1.建立扎实的审计基础理论知识,为今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审计信息化是集会计、审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税法、经济法、经济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的实用型学科。它能使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审计课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审计信息化知识。其次,审计信息化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化的工具来解决实际审计工作中的各类问题。由于实际审计业务复杂多样,而审计信息技术又是日新月异,要使学生今后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授课时,不但要讲授审计信息化知识,还要讲授学习方法。因此,审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要讲前沿、讲要点、讲思路、讲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搜集资料。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审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常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还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以适应大型审计项目的需要。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从大一的基础课做起,四年不断线地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操作、维护及开发能力。同时,要转变思维方式,由过去的“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形成大视野、大容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引导学生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传统的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内容单一,许多开设计算机审计的高校,教学内容就是审计软件的操作和简单的系统开发过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单位采用不同的会计系统软件,信息化程度也不同,并且数据库有单机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和大型数据库之分,不但其数据库中数据存储格式不同,而且数据库中的数据量相差也非常大,要求审计人员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并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审计人员无时无刻不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审计业务和工作。

因此,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内容应在传统的单纯以计算机审计为主体的内容上,加入相应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为科学系统论、计算机财务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数理统计等内容,使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由于传统的计算机审计教学模式封闭、教学内容单一、软件功能简单、主体流程清晰,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在审计信息化教学中教学模式开放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软件功能复杂化,流程盘根错节,通过黑板和演示的方式往往很难讲得清楚,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基础理论学习的前提下,侧重于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和深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保证教学效果,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可以通过建立审计信息平台的方式向教师和学生及时提供较为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系统地进行业务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实际业务流程的了解,缩短工作磨合期。同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实务训练和创新交流的平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形成实践中心的特色,即实践体系合理化、资源共享化、实验仿真化、设计场景化。

四、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使审计信息化教学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确定好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

审计信息化教学内容体系复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就会造成教学体系内容的混乱,讲述了很多内容可是什么内容也没讲明白。既不能重复,也不应脱节,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避免的。

(二)选择好的教学软件作为教学工具和手段

审计信息化是理论和实践性极强的新兴学科,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选择好的教学软件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更好地实践所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学生上机实践的关系

要想使学生很快掌握教学内容,就必须多上机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和理解教师所讲授的操作方法、步骤,不能一味地课堂讲授,也不能只进行上机操作,不讲授其原理和方法,只有边讲边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演示之间的关系

审计信息化与计算机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由于有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有的教师就全部依靠软件教学,不再进行课堂教学,这是不足取的。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也达不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效果。如果单纯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演示,有时会使学生走马观花,感到眼花缭乱。因此,在教学中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该讲授的用理论讲授,该演示的用多媒体演示,这样才能实现完美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玉军,邵波.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8).

篇7

二、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时间

2012年3月份

四、活动内容

一、做好学雷锋活动的动员工作,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书。

1、3月2日利用周一升旗仪式时间向全体师生讲述雷锋同志的生平事迹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倡议书(发表在我校德育博客)。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课余时间浏览学习。

2、各班召开一次以学雷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写好本班活动计划。

3、以“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创编一期班级黑板报(3月19日评比)

二、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把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把三月份作为我校学雷锋活动月,要求每位同学至少为社会为学校做一件好事。

2、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为社会献爱心”活动,3月17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学生到学校周边主要街道清理垃圾和社区老人活动中心打扫卫生。

篇8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本质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绝非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要以化学课程为出发点,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方法的根本性变革。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化学课程,使“教”与“学”趋于一致,使化学课堂教学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既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操作步骤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时尚,但大部分教师对实施整合的步骤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原则并不是很清楚。

通过平时的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根据“教”与“学”的一致性要求,可以得出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通常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情景导入;(2)探究并提出问题;(3)自主学习中分析问题;(4)讨论学习中解决问题;(5)深入研究问题。同时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真实的学习任务或学习情景的原则;(2)活动性原则;(3)交流、对话原则;(4)巩固探究性原则。真实的学习任务或学习情景是指教师利用知识的背景知识把知识表现为有意义的形式,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趣、导学的作用,是教师主导作用最为重要的体现。活动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有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活动,它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成为现实。交流、对话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是教师检查、反馈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促进学生高级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实施整合过程中不但需要先进教学理论的支持,更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此提出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教学技能,更包括体现教学艺术的技术。掌握计算机技术是基础;掌握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技术是关键;掌握体现教学艺术的技术是整合得以升华。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特别是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最新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正在国际上迅速流行。建立在行为主义、信息加工理论基础上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成为现实,因而支持建构主义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知识分类技术。

克服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盲点

(一)模拟实验无法替代科学实验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可以把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过程以虚拟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这样可以把一些难于观察的、抽象的、微观的、危险的化学过程模拟出来,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了许多繁琐的讲解过程。然而,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在科学性、趣味性上都无法取代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二)屏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板书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把各种媒体信息加以整合,展现给学生生动形象、富于启发、促进思维的画面。但这决不意味着传统板书被淘汰的时代的到来,相反,传统板书的某些作用是屏幕无法替代的。传统的板书往往是老师思维过程的再现;是教师课堂教学随机应变的体现;是教学过程中突出重难点的重要手段。

篇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07-03

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需要丰富灵活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方便快捷的服务。因此,利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已很难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需要。基于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性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岗前、在岗和转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城乡居民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契机和可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形成终身学习社会创造了条件。

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及其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学习环境的定义不尽相同。Wilson(1995)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在其中进行的相互合作、支持,并且使用多种工具和信息资源相互支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的场所;何克抗(2002)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也有学者认为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周围因素及其组合。分析以上各学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学习环境是一种空间场所,其包括物质的、社会活动的、心理的空间,既有丰富的资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这些因素有机组合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服务。简而言之,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利用资源生成意义并解决问题的场所。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一种非物理存在的但是能够为人们所感知和控制的电子现实空间。李克东教授认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网络学习环境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在国外,数字化学习环境(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研究起步于20世纪末,重在模式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应用于学校教育,员工、专家培训和特殊教育等领域。

依托数字化学习环境,利用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能满足社区教育对象广泛性、学习内容多样性、学习需求多层次性的特点,是有效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韩国、加拿大等,目前已有超过20%的企业培训都采用在线模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网络教育产业。2007年占美国培训业29%的市场份额。在我国,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宽带的普及和3G无线网络的推广应用,数字化终身教育模式的优势和需求正日益显现,但由于先期技术研发投入大、软硬件运营成本高、教学资源标准不统一、缺少统一的招生入口等因素,使国内教育机构难以开展此类业务。部分专注于远程教育领域的教育培训机构,则建立封闭式的“网校”,不愿开放技术平台,而仅仅为自身课程服务。

二、基于数字化环境的终身学习体系与运行机制

目前,主要依托广播电视大学搭建省、市、县三级社区教育组织体系的趋势在全国基本确立,运用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创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组织体系

在长三角地区基本建成了主要依托广播电视大学搭建省、市、县三级社区教育组织架构,并依托乡镇化技术学校在乡镇设立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终身学习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充分利用全省电大系统和乡镇成校的成人教育资源存量,建设以市、县(市、区)级电大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成校为骨干,辐射所有社区和村庄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投资少,见效快。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嘉兴市等地区以此模式开展社区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以乡镇(街道)社区教育机构为支撑点,依托电大搭建省、市、县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上下联动的社区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社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数字化终身学习体系

运用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创建的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形成了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终身学习创新体系,主要从框架和过程两方面研究并解决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相关问题。

1.数字化资源整合与共享体系。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给学习资源的建设、应用、共享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以及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去实现这种可能性。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创新体系主要从资源的积聚、共享和服务环境等方面研究并解决全民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问题。利用当下已有学习资源、开发新学习资源,并积极引入第三方学习资源提供商,集中到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上,建成课程库供各方共享,以减少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大量浪费现象,在短期内实现课程学习资源的快速积累,减少投入成本和投入周期。

社区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后台菜单从平台已经有的所有课程中选择本社区所需课程,自行设定网站界面,快速建立独立的社区教育网站和课程库,并随时根据需要,对课程进行增删管理。开设自有网络课程,同时对人员进行学分、学习情况等管理。

2.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社区教育机构和乡镇(街道)化学校,以数字化学习中心的运作模式来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构建遍布城乡、社区(乡镇)、企业、部队的数字化、集成化、终身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环境,探索适合社区成员学习特点的,满足个性化学习和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以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促进职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三、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架构与功能

(一)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架构

基于数字化环境的社区教育需要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支撑,支持泛在学习的资源、服务及其门户设计,技术架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完善性,直接影响社区教育的发展。长三角地区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立的社区教育组织架构和电大已有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为搭建省、市、县三级数字化学习平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的总体思路是以省级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作为一个开放式基础服务平台,在市、县或企业生成机构子网站,机构子网站拥有与省级平台相一致的信息交流子系统、共享学习资源子系统、学习支持服务与管理子系统。通过基础平台和课程资源的共用,大幅降低机构用户学习平台的建设成本,并通过多方资源的对接与整合,变单方推动为多方共赢,形成一个良性、繁荣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机构子站是系统为机构用户生成,机构用户可与管理信息动态,自定义界面,可选择、整合多层次且多样化的资源,以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题材广泛的学习资源。

一个架构与运作良好的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性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即基于Web的网络教育服务平台,可以对学习资源进行二次传播为用户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以及方便快捷的增值服务,为数字化终身学习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包括学习资源库系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继续教育项目管理系统、远程实践系统和评价测试系统,通过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等传输形式,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并由学分银行完成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通过这一平台搭建的生态化学习体系,使各种社区教育资源相互联结,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结合的共同体。整合多层次且多样化的资源,以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题材广泛的学习资源,满足社区教育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该平台,社区教育的信息和动态,使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系统相互联结,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结合的共同体,使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得到共享,使学习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学习。

(二)数字化学习平台功能模块

在功能模块的设计上,本平台为每个机构用户提供独立的管理后台,包括课程安排、E—learn-ing资源管理、学员管理等内容。学员选择课程后,通过电子支付完成报名缴费环节,在线进行E—learning课程学习,并在培训完成后,通过平台的评价系统,对教学进行评价。平台具有学习、管理、互动等功能,可实现学员电子档案管理、在线测试、社区互动交流。

整个平台在软件开发上,分成新闻子系统、课程子系统、用户子系统、在线学习、互动交流、后台管理等六大模块:

1.新闻子系统:应用在主站上,同时作为一个子模块应用在机构主页上。支持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前台支持搜索,支持新闻评论,支持图片新闻。

2.课程子系统:包含课程管理、课程展示(课程超市)、课程订购等三大功能。

3.用户子系统:用户分为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两大类,机构用户包括社区教育机构、专业教育机构等。

机构用户可以拥有自己的主页,设定自己的子域名,形如XXX.我们的域名.com(或开设国际顶级域名)。管理下属的个人用户,包括专家用户和内部学习用户:可以为自己的课程资源指定专家用户,由专家用户负责在线指导、互动答疑;也可以将课程资源开放给内部学习用户,链接查看内部学习用户的学习情况,包括获得学分、累计学习时间、学习历史。

个人用户可以使用学习管理、订单管理、学分累积等功能。

4.在线学习:用户登录以后,可以查看课程资源列表(已购买成功的课程、得到社区机构授权使用的课程)及学习进度、获得学分、累计学习时间。点击某个课程链接,使用课程学习、在线测评、互动答疑、学习心得、课程评价等多个功能。

5.互动交流: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可以自主组建学习小组,开展网上学习成果展示、读书交流等活动。支持社区与课程子系统、用户子系统的无缝链接。

6.后台管理:总站后台提供机构管理、课程资源审核、各类统计报表等功能。用户拥有独立的管理后台,具体功能依据角色的不同而不同。

四、运行机制

(一)资源汇集、转换机制

借鉴淘宝网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的模式,积极寻求和已有的各培训机构、在线学习网站的合作,汇集、转换市场上已有的各类教育资源,为平台运营奠定强大的资源基础。

(二)三级社区教育机构共享与互动机制

终身学习平台的建立,为各社区提供了在完善的在线培训、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方便、快捷、较低成本地生成社区网站成为可能,又便于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统一管理。借助终身学习平台,社区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后台菜单从平台已有的所有课程中选择本社区所需课程,自行设定网站界面,快速建立独立的社区教育网站和课程库,并随时根据需要,对课程进行增删管理。开设自有网络课程,同时对人员进行学分、学习情况等管理。

(三)与企业E—learning衔接机制

很多外企和大型企业都已建立自己的在线企业大学,但还有不少中型企业有建立企业E—learning平台的需求,但是苦于投入太大,资源不足。终身学习平台建立,一方面积极吸纳企业管理、员工培训等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这方面的用户。基于终身学习在线平台,企业用户可拥有自己的个性化界面、课程内容和分类等,只要在企业自有网站上做一个链接,企业的网络学习平台就成为企业网站的网络教育频道。而企业员工只需要到达企业网站,就能够进行课程的学习与测试,而不需要登录终身学习在线平台。

(四)与培训机构合作机制

对于目前尚未建立在线学习平台的大量教育培训机构来说,他们通过平台的支持,也可以拥有独立完整的网络培训网站,可通过管理后台,自行设定网站界面、开设自有网络课程,并可对本机构的课程安排、网络教育资源、班级与学员、学分等教学任务,对招生动态、机构介绍等宣传信息,对报名咨询、课程答疑等交互内容进行方便的管理。

(五)项目拓展机制

从培训项目来说,前期可以重点抓住一些政府培训项目、证书培训、行业培训项目等。从这些项目人手,第一,可以增加网站的权威性,扩大用户对网站的认知;第二,便于吸收培训人员,产生直接效益。通过平台的支持,各项目可拥有独立完整的培训网站,可通过管理后台,自行设定网站界面、动态招考信息、培训项目简介以及考试报名等内容。

(六)质量监控机制

通过对管理者、学习者和服务者的分布式、过程化的管理和透明服务,达到对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所有参与方的统一服务、动态监控以及全过程评价,从宏观上构建社会化和立体化的信息化教育服务与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建设和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2]蒋东勤.数字化学习港网上学习环境的研究与设计[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31—33.

[3]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7,(1):5—8.

[4]陈乃林.参与社区教育是电大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J].中国远程教育,2007,(2):15—20.

[5]杨孝堂,杜若,热哈提·努尔散.基于国家远程教育云的数字化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1):14—17.

篇10

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必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一个有经营力的企业必是一个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一个有学习力的班级必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班级,可见,不管是一个国家、企业还是一个班级,文化都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应该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作用。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建立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能直接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

去年我新接了一个七年级班,开学初,我对教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布置:

在教室的两边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求知;张贴班训,让全班学生学有目标;悬挂国旗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办黑板报一展学生之长;增设读书一角,营造读书氛围;建立“每日一言”栏目,每天由一个学生摘抄一句名言警句,贴在栏目中,并对此句进行理解。每周让学生进行评比,评出“最佳寄语”奖。较有意义的是,制一棵“理想常青树”挂在墙上,让学生把各自的理想写在便笺上,贴上树,用以激励学生。

制定班级口号“走进三阳,走向成功”、“我爱我校,我爱我班”,增强学生主动性和凝聚力。这样既营造出良好班级文明氛围,又鼓励学生,同时学生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建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才能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鞭策后进、激励先进。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尊重学生意见,切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因此,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强加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

2、在组建班委员会时,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

3、班级公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

班级公约不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是第一周在班会课上,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从纪律、学习、文明、卫生四个方面,让学生以文字形式表达出“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最后全班讨论、修改、形成文字,一致通过后形成制度。这样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制定者,也是执行者,更是维护者。

4、建立和健全班级激励机制。

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建立标兵栏,每周选一次文明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把这些选出的学生名单和照片放在标兵栏内,以此来激励学生。

5、完善学生品格,鼓励自我发展。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大。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过剩,产生各种欲望和需要,诸如理解、自尊、自信、冒险、崇拜、虚荣、反抗等等心理。

如果想法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总是被压抑,就会慢慢形成挫折感,使行为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指向自己或他人的攻击行为。于是班级每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或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法制教育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将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6.积极开展小组竞争活动,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约束。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相互教育,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开展有益集体活动,努力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1、开展多种主题班会活动。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发展他喜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充分有效地利用班、队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好途径。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因而对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样既能确保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又能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求。主题班会课可以根据时间的不同、学生心理需求的不同确定内容,如 “火眼金睛寻找亮点” 、“天生我材必有用 ” 、“环保你同行 ” 、“平安知识进校园 ” 、“感恩教育”、“‘做男生好还是女生好’辩论赛”等,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要,建立交流、沟通与合作的平台,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2、开展多种课外文体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发明班级文化,才干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参与得愈广泛、愈长久,文化沉淀得愈丰厚,学生个体就愈能在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自然地融入班级这个精神家园。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体操比赛、田径运动会、诗朗诵比赛、文艺汇演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3.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班级活动也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活动中开拓视野,思考人生,增强学习动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红领巾志愿者义务服务,“送温暖、献爱心”,为残疾人、军烈属、退休教师做好事;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拜访大学生、 企业 家、劳动技术能手和慰问低保户等。

篇11

0引言

正常血管有完整的内皮细胞(EC)覆盖,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处于静止状态,为收缩表型. 各种致病因子、感染等可以导致EC损伤,释放大量刺激因子、炎症细胞,从而使VSMCs活化,由收缩表型转变为分泌表型,并由中膜向内膜迁移并增殖,促进炎症的发展,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AS),过度增生的新生内膜局部组织中金属蛋白酶被激活,可能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生[1]. 我们利用体外培养易损斑块血管组织来源的VSMCs,通过检测PAPPA表达及VSMCs细胞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探讨PAPPA与AS易损斑块里激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之间关系奠定实验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231培养基及平滑肌细胞生长添加剂(Cascade Biologics公司);Trizol试剂、RNA PCR Kit(AMV) Ver.3.0(TaRaKa公司);PAPPAPCR引物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鼠抗兔PAPPA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公司),免疫组化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公司);雄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解放军总医院动物所,普通级);PCR引物经参考文献[2]及GenBank资料自行设计,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βactin引物序列:正义:5′AACACCCCAGCCATGTACG 3′, 反义:5′ATGTCACGCACGATTTCCC 3′,产物全长为253 bp. PAPPA引物序列为:正义:5′AACACCCCAGCCATGTACG 3′, 反义:5′AACACCCCAGCCATGTACG 3′,产物全长为519 bp. 其余实验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方法

1.2.1兔主AS易损模型的建立用球囊损伤兔胸主动脉后高脂饲料喂养12 wk建立AS模型,以中华蝰蛇毒及组胺诱发血栓形成[3].

1.2.2兔胸主动脉VSMCs的分离培养常规无菌操作下取易损斑块模型兔胸主动脉,取不稳定斑块(肉眼可见附壁血栓、或表面有破溃的粥样硬化斑块)及正常胸主动脉;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于231细胞培养基中,放入37℃,50 mL/L CO2,湿度为95%~100%的孵箱内,静置培养60 h后去除组织块. 以下实验采用第2~3代细胞进行.

1.2.3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鉴定光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

1.2.4半定量RTPCR法检测PAPPA的mRNA分别取以上二种到对数生长期的兔胸主动脉VSMCs,用Trizol提取细胞总RNA. 各取5 μg总RNA,按RNA PCR Kit (AMV)操作说明合成cDNA. 采用1 μL的cDNA上样量,PAPPA与βactin扩增的PCR反应参数为:94℃预变性5 min,进入以下30个循环:94℃变性45 s,59℃退火45 s,72℃延伸45 s;循环完毕,72℃延伸10 min.

1.2.5免疫组化法检测二种细胞PAPPA的表达及表达部位按照SP法免疫试剂盒操作,一抗(鼠抗兔PAPPA)稀释最佳度为1∶2000. 结果判断:细胞质内有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

1.2.6细胞体外生长实验MTT法:收集对数生长期的2组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培养24 h. 每孔加入0.01 mmoL/L的MTT20 μL,继续孵育4 h. 加入二甲基亚砜150 μL,室温下振荡5 min,用BioRad酶标仪测A570 nm值.

1.2.7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对数生长期两组细胞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12 h后,按试剂盒说明书分别加入1×Binding Buffer 500 μL,Annexin VFITC 5 μL和PI 5 μL,避光室温孵育5 min. 流式细胞仪在激发波长488 nm条件下检测,每次计数5000个细胞.

1.2.8细胞迁移在80%融合的单层细胞表面划出一无细胞的细痕,用基础培养液漂洗3次后加入无血清的培养液培养48 h,计数迁移到划痕区的细胞数,每组设3个复孔.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LSD法.

2结果

2.1细胞培养结果鉴定光学显微镜下见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形状多样,为梭形、带形、三角形或星形,可见明显“峰一谷”样生长. 抗α肌动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可见细胞质内有粗大的棕黄色颗粒,色浓染、不均匀沉着,胞核为紫蓝色,证实为分离得到的较纯的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图1).

A: 兔胸主动脉VSMCs(原代)×100; B: 兔胸主动脉VSMCs抗α肌动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400; C: 兔胸主动脉VSM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阴性对照×400.

图1兔胸主动脉易损斑块VSMCs的鉴定(略)

2.2RTPCR检测PAPPA mRNA表达水平总RNA电泳图条带灰度用gel pro软件分析显示灰度值28 s∶18 s约为2∶1,5 s较淡,提示RNA提取质量好,无明显降解.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PAPPA和βactin,扩增片段大小分别在519 bp和253 bp(图2). 图像灰度分析,PAPPA与βActin条带灰度比值为细胞1∶1.996,细胞2∶0.

1: DNA marker; 2: 易损斑块VSMCs; 3: 正常VSMCs.

图2RTPCR检测2种平滑肌细胞PAPPA mRNA表达水平(略)

2.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APPA在不同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来源于不稳定斑块组织的VSMCs PAPPA表达为强阳性(图3),细胞胞质中可见粗大的棕黄色颗粒,色浓染、不均匀沉着,胞核为紫蓝色;来源于制模新西兰白兔正常胸主动脉组织VSMCs,PAPPA表达为阴性.

A: 不稳定斑块VSMCs; B: 正常VSMCs.

图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APPA在VSMCs的表达×400(略)

2.4易损斑块VSMCs的细胞生长正常VSMCs的A570 nm为0.78±0.10,易损斑块来源的VSMCs A570 nm为1.14±0.17,细胞相比(P=0.011)提示正常VSMCs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2.5易损斑块VSMCs细胞凋亡生长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两组细胞在无血清的基础培养液培养12 h处理后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发现易损斑块来源的VSMCs细胞凋亡比正常VSMCs细胞增多,提示为PAPPA.

2.6易损斑块VSMCs细胞迁移力易损斑块VSMCs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48 h后,每平方毫米划痕区内迁移入的细胞数为(203.6±28.7)个,而正常VSMCs为(146.5±15.9)个(P=0.000),提示易损斑块VSMCs运动能力显著地增强.

3讨论

AS易损斑块的破裂是ACS主要发病机制[4],BayesGenis等[5]发现在ACS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PAPPA含量明显增加,并且在最易破裂的斑块“肩部”表达最丰富,而在稳定斑块中不表达或仅有少量的表达,认为PAPPA在ACS机制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同时有研究证实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易损斑块的成因及最终破裂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进一步研究PAPPA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之间的关系对理解ACS发生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研究发现PAPPA仅在易损斑块来源的VSMCs大量表达,两种来源的VSMCs在细胞学功能上表现出明显差异. 初步认为是易损斑块中VSMCs细胞表型发生改变,成为分泌炎性刺激因子、生长因子等的分泌型细胞. 同时PAPPA在易损斑块中大量表达,促使局部IGFI增加,促进单核、巨噬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成并分泌促炎因子,增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等表达[6]. Resch等[7]发现人皮成纤维细胞中,TNFα,IL1β等能增加PAPPA mRNA蛋白的表达,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 Cheryl A等也发现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PAPPA水平的增加与TNFα和IL1β剂量呈依赖性[8]. 因此致炎症前细胞因子与PAPPA之间有相互促进并形成恶性循环的可能,从而最终使纤维帽变薄、易损斑块破裂. 同时本研究证实易损斑块来源的VSMCs在细胞周期中更容易调亡的特性,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对ACS研究中,现多数实验均采用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各种细胞炎症因子刺激PAPPA产生,然后进行药物或其它手段的干预,从而探讨PAPPA在其中的可能发挥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培养易损斑块VSMCs,发现PAPPA的表达差异及其细胞学功能改变,为揭示PAPPA在ACS的发生、发展及进一步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Bowles DK, Wamhoff BR. Coronary smooth muscle adaptation to exercise: does it play a role in cardioprotection[J]. Acta Physiol Scand, 2003,178:117-121.

[2] Chen BK, Overgaard MT, Bale LK, et al.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the IGFbinding protein4 protease system in human fibroblasts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inducible inhibitor[J]. Endocrinology,2002,143:1199-1205.

[3] 陈文强,张运,张梅,等. 外源性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导致兔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J].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3-47.

[4] Naghavi M, Libby P, Falk E, et al. From vulnerable plaque to vulnerable patient. A call for new defini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strategies:partⅠ and part Ⅱ [J]. Circulation,2003,108:1664-1778.

[5] BayesGenis A, Conover CA, Overgaard MT, et al. 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 as a marker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N Engl J Med,2001,345(14):102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