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班教育论文

大班教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25 04:23: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班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班教育论文

篇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度依赖课件,板书的使用频率大大减少,师生忙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太多思考的间隙,教师把目光移向课件内容的顺利衔接,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学生课堂上记笔记也有相当大的难度,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很容易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学习质量下降,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2.课件制作耗费时间较长,占据教师大量精力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得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制作过程上,而有可能忽视了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由于多媒体提供的多种功能,教师都想把课间做的更加漂亮,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会反复修改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殊不知这些细节的设计都是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的。课件的建设也不令人满意,偶尔也存在着“电子板书”也就是书本搬家的现象,课件没有起到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足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3.课堂活动学生参与性不高

在合班授课模式下,课堂上往往会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但效果也不甚理想。人数多,就会有惰性,总有人偷懒,只要本组里有人“挑大梁”即可。即便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师利用多种手段来设计授课任务,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有些学生也爱理不睬,不愿听课,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因此,学生在课上由于缺乏交流而没有得到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4.学生缺乏团结合作精神

合班授课下,学生人数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式”教学。问题是小组合作时,参与程度不一,往往是能者多劳,不能者不劳。组员之间缺乏沟通交流,难以以团体精神作为支撑来完成实际学习任务。没有得到语言锻炼的同时,也没有加强和培养团体合作精神,缺乏集体荣誉感。对于教师布置的小组课后作业,完成效果就更差强人意了。上课坐在一起,下课便挥手道别,各学各的,毫无团体合作意识可言。

二、建议与解决办法

1.严格课堂管理

针对人数众多的课堂,首先,教师要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旷课,迟到,早退都要有相应等级的扣分,来约束学生,达到最基本的上课要求。如果授课过程中,睡觉,玩手机,讲话等现象出现时,也要有相应的对策处理。比如说,最为普遍的玩手机现象,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教师暂时保管手机几日(SIM卡学生自留);把他正在浏览的内容或者玩的游戏用英文解释出来;接受教师课前就准备好的惩罚措施(表演节目,大冒险抽签等)等等。针对那些上课讲话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加以制止,不能放纵不理,否则不但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还会影响教师的授课情绪和教学效果。然而,大学生自尊心更强,更要面子,即便他犯了错误,教师最好也不要直接当众批评,可采取委婉的说法和手段来提醒其错误。经常提问是个约束那些爱讲话学生的好办法,既顾忌了学生的脸面,又适时地制止了他们的不恰当的课堂行为。

2.课件与板书结合,控制课堂授课进度

多媒体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利用课件的频率相比之下更多,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授课时以板书为主。为了课堂内容衔接顺畅,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有可能翻阅课件的速度过快,导致学生无法记下笔记,没有思考机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必要的授课环节中,教师应设计一些板书内容来放缓课堂节奏,教师在黑板上写的时候,学生可以思考并记录。不建议把所有授课内容都放在课件中展示,要有的放矢,量体裁衣。

3.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大班授课,对于设计课堂活动的要求更复杂,更具体。如果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学生的积极性应该不高,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影响教师授课心情,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那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冲动,是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重点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可在小组活动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每个学生使用英语与自己的组员进行沟通来解决实际问题和任务。另外,活动设计上也要新颖灵活,经常变换,比如角色扮演,模仿演讲,学习英文歌曲,经典台词模仿等,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式,都能得到该有的锻炼。

4.构建团体合作精神

在多媒体环境下,以小组形式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的最佳方式。通过共同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尤其是用所学的语言。他们没有看到,语言的主要功能在于交流。也就是说,外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知识只有在不断使用和交流过程中才会被消化吸收并内化为活的语言机制。形象地说,只有通过才能熟练掌握语言知识。不交流、不运用,不可能学好语言。为了构建团体合作精神,教师可设置一些相应的惩罚措施,具体为:如果因为某人的原因,小组没有完成任务,整个小组接受惩罚。这样的话,就会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5.多与学生沟通,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学岗位了工作了这么多年,相信教师们都会发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无论一名教师你有多努力,教学水平有多高,你都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因为作为教师,必须要和你的学生多多交流。要是不和他们交流,就不知道他们的想法,跟不上他们思想的步伐,只有和他们做朋友,学生会慢慢喜欢你,了解你,才会更喜欢上你的课,教师的授课计划才得以完成,教师才能更好地灌输他们所需的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合班授课的学生人数多,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机会就会减少,因此,教师更要注重课上课下去了解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授课方案。

篇2

2、隐性的沟通共同体氛围。另外,我认为在情景语言活动中合作也很重要,对大班幼儿来说,合作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从他们个人经验来说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而通过有意义的共享和协调,则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在情景中孩子运用语言交流合作,在协商中、在运用中语言得到提升,应有效地把握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活动中应注意观察和倾听幼儿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有关信息表现出高度的敏感,这不仅是教师创设良好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基础,也是幼儿获得更合适的语言学习条件的重要保证,在具有支持性的语言环境中教师和幼儿构成了愉快学习和相互沟通交流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允许幼儿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如何使用语言,并在幼儿有需求时给予帮助,适当的教师也要在幼儿中营造一个非竞争的学习共同体,如设置一定的障碍或矛盾,这样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相互分享和协作的学习共同体。

二、关注新旧语言经验之间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与周围生活的接触已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丰富的经验,在以往的学习中,孩子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感受事物,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前要认真考虑他们的先前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使幼儿在有经验的前提下充分地进行语言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幼儿有意义的吸收新的经验。让语言教育的内容作为新知的生长点,也就是说让孩子在有经验的前提下成为语言学习的主动者,打破传统的教与学,让孩子在自然流露中感受、接受、内化。和孩子讨论的内容应该是孩子经历过的,有一定印象的,在这个基础上深化幼儿的记忆,帮助幼儿提炼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新年的压岁钱》这个话题,孩子们本身对压岁钱的概念就是过年了大人给的钱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成人也没有对幼儿进行指导,所以孩子对此比较模糊,在这里,我先了解幼儿的想法与看法,家长的想法,找出问题的症结,引导幼儿理清概念。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支持幼儿挖掘问题作为活动的刺激物,使语言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如孩子在进行成语故事表演的语言活动中,孩子们自由结合,自由选材进行一系列的准备表演中遇到对个别成语不理解或找不到合适的代替品的时候,教师及时地出现,没有直接提供答案,而是提供启发、示范和咨询,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和表演,在小组的反复推敲及协商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鼓励幼儿主动反省和思考

篇3

一、作为基层电大的兵团电大红山学院实际情况

学员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学习志趣高低不同,思维能力强弱不等,生活、工作阅历深浅不一等;他们大多来自乌鲁木齐市各层面或是乌鲁木齐打工人员,从事着各行各业,他们的年龄从二十岁到五十多岁,跨度较大。他们大多有理想,有热情,但不够勤奋努力,没有刻苦精神,缺少学习所需的毅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容易退缩,这是由于学员大多迫于社会对学历、知识储备的需求及迫于生活生计的压力,同时又担负着多种生活角色,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学习准备,往往会出现种种困惑。[3]电大开放教育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对大多数学员来说,相对于他们曾经的在校学习经验会出现新的学习方式、作业完成、自学能力等方面的新问题,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空间的改变等都需要做出新的心理适应与方法改变。电大教育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条件下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部分学员会由于对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的生疏与不适应而产生畏惧,直接影响学习信心与学习追求。要让学员在参与电大开放式教育中能够学习好、工作好,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克服畏难心理,保持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提高学习质量,班主任工作就起着牵一发动全身的枢纽作用。

二、开放教育班主任具体工作策略

第一,深入了解学员动态,掌握学员反馈信息。电大开放教育管理中班主任要面对新的管理群体了解清楚学员家庭、学历、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对学员做出学情分析,以利于根据学员不同差异进行学习指导及心理沟通。开放教育学员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学员,他们采用业余学习的方式,他们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学习地点、学习时间不统一,所以班主任不能仅仅做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更应该做好学校与学员之间的“桥梁”,及时准确地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传达到学员中。第二,明确电大开放教育班主任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努力提升班主任自身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学习并熟悉关于学员管理的教学、教务的业务要求,学习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学习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计算机等现代媒体的操作技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向学员及时发送短信,使用qq群与学员沟通信息,具备在网络形势下指导学员完成作业及了解学员作业进展,进行成绩评定等工作的素质与能力。第三,参考《开放教育手册》《学习指南》等,指导学生在开课前先从思维、心理、学习方式等方面了解开放教育的学习要求及管理制度,了解开放教育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过程。第四,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过程引导。班主任在抓班级管理和常规教育中,通常要处理学员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很多学员对这种教学模式一时还不太适应,他们大都习惯于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不知道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有的还不知道如何上网。对于这些问题,班主任都要对新学员进行上网培训,教学员如何上网浏览教学资源,如何上网注册,对个别缺课学员,进行补课和个别辅导,使学员都能掌握上网技能,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第五,有效建立与学员互动交流的良好师生互信关系,提高基层电大开放教育班主任工作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及时了解学员心理困惑、学习疑难,甚至家庭、工作中的困难。虽然网络是一种学习工具,但班主任与学生平等温暖的交流,能有效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第六,适时组织联谊活动,增加学员之间相互了解的机会。远程开放教育的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多种行业,平时接触少,除集中面授辅导和小组活动外,大多数时间都互不来往,学员们一学期过去还互不认识,这就需要班主任为学员创造认识交流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利用节假日或集中面授时间,组织一些联谊活动,让学员加强交往,彼此熟悉,增进了解,加深情谊,也有利于学员间开展更多的协作学习。综上所述,电大开放教育其实就是在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班主任自身素质与能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使命感,找准工作的角色定位,适应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并渗透人性化的沟通与交流,在国家教育多样化方针与基层电大教育目标、学习梦想追求之间,起到铺桥搭路、春风催绿的承上启下作用,就是以班主任工作优质的服务,为国民素质的提升献出绵薄之力。

作者:赵莉 单位: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

篇4

一、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他《语言》一书中写道:“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一个由于自身特征不同而与其他集团分开的集团,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该社会整个文化的基础,文化对语言反过来又起着制约作用。因此,在大学的西班牙语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译这几项基本技能而忽视外语文化教学,在西班牙语的教学中注重文化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西班牙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实践意义

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对文化传授重视不足,历来一说到外语教学,人们往往只谈及语音、语法、词汇知识等语言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纯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的讲授,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不同的语言间的文化差异,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发音准确、语法知识牢固,但是学生往往弄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致使说出来的外语经常令人费解,甚至造成误解。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故而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西班牙语教学从语音、语调、词汇到表达都无处不渗透着异域文化的色彩。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和了解其文化知识的过程,难以想象一个缺乏对异国文化知识背景的人能这一国家进行正常的交往。正如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曾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El abad lo que canta yanta.”这个西班牙语句子,看上去是个很简单的句子,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最著名的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一句著名谚语,如果不了解文化上的内涵,而仅是单纯地从语言的角度去理解,也只能懂得句子词汇的表面意义和语言结构,而无法真正了解这句话的意义。

因此,针对当前大学西班牙语教学中重视语法、忽视文化教学的现象,以及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文化休克现象,西语教师要明确地认识到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己任,全面提高西班牙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所以,在西班牙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渗透有着不可低估的实际意义。

三、西班牙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方法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大学西班牙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要攻克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造成的障碍,在大学西班牙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首先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的主要方面密切联系,对于那些干扰学生交际的文化因素,要详细解释,多做练习,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其次,课堂上文化的导入尽量与学生所学的教材相结合或是教材内容的适度拓展,采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见缝插针地进行文化渗透,从而使语言教学更富吸引力,更加生动实用,也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

1.从词汇入手,努力挖掘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词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般两种语言的常用词汇中意义完全对等的情况比较少见,表面意义对应的词,也许表达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大学西班牙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留意挖掘、搜集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经常对比、归纳和总结这些词汇与我国文化的差异。

举例来说,在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方面,西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就相当明显。猴子在中国文化里颇受青睐,它是聪明伶俐、活泼灵巧、追求自由的象征。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猴也有很高的地位。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猴”与“侯”同音的说法,“侯”为中国古代的爵位之一。《礼・王制》中记载:“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自此以后,五爵虽有变化,但历代都有侯爵。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秦汉时代的封侯拜将,人们希望加官封侯,于是封侯使“猴”更增添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中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使得猴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得以大幅提升,而在西班牙语里,猴子则带有“微不足道、滑稽可笑”之意,在与猴子有关的习语里多为贬义。

另外,在颜色词汇的文化附加义方面,两种语言的差异也不小。西班牙语和汉语中对绿色这个色彩词汇在语用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比如,西语中的ponerse verde de envidia翻译成汉语就改变了颜色,意为“害了红眼病”或“眼红”。另外,在西语中的verde还可以用来表示“生的,未煮熟的(专指食物)、不成熟、知识浅薄、缺乏经验”等类似的意思,例如:“Ese baloncestista es bastante joven y está aún un poco verde.”(这个篮球运动员相当年轻,经验还不足)。还有,西语中的“verde”又是还可以表示“风流的,好色的”的意思,例如,“viejo verde”指“老色鬼”,“libros verdes”意为“黄色书籍”。让学生在掌握了西班牙语词汇的特殊文化背景之后,他们对“sangre azul”(贵族血统)、“ponerse rojo”(感到害臊、难堪)、“oveja negra”(害群之马)、“un día de perros”(糟糕的一天)、“comer pavo”(指在舞会上,没有被人邀请跳舞的女人)等词汇也就不难理解了。

2.从西班牙语国家的特有节日入手,进行文化渗透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西语国家大多节日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以西班牙为例,每年约有200多个节日。除了国庆节、元旦、圣诞节、复活节、圣周等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外,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节日。比如在教授《西语国家概况》这门课程时,教材中提到了西班牙世界闻名的两个节日,奔牛节(San Fermín)和西红柿节(Tomatina),这是教师可以把握这一时机,在课堂上通过展示PPT课件和播放在西语网站上下载的与这两个节日相关的新闻报道、广播音频,向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介绍节日的地点、由来和庆祝方式,以及相关词汇表达,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词汇量。

3.对比西汉“熟语”表达差异

西班牙语和汉语中都有相当多的习惯用语、谚语、成语和俗语。西语中的这些语言现象统称“熟语”(modismo)。它们是一个民族特有的历史背景、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心理情绪等的具体反映,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大多语言洗练、寓意深刻,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时一般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大学西班牙语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实例讲授习语的文化背景,并进行适当地知识拓展,逐渐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西班牙语中有大量来自《圣经》和西方神话的词汇,比如“apocalíptico”(取苦难、恐怖之意)、“diluviano”(形容历史久远的事务)。

另外,熟语的产生源于人们的劳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他们常用浅显鲜活、生动简练的语言,高度地阐述了人文习俗、思想好恶,并体现其民族的独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因素,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灌输非语言交际知识

人类交际往往强调语言交际,却忽略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非语言交际是人类在语言之外进行交流的所有符号。莫然(Genelle G.Morain)将非语言文化交际分为三类:

人体语:与他人交往时所使用的移动、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目光接触、人体接触、人体距离。

物体语:与他人交际是所使用的标志、图案、实物、服装和个人饰品。

环境语:颜色、亮度、建筑、空间、方向和周围的自然环境。

虽然非语言文化内容不太直观,但它同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容忽视。例如,在一节外教课上,西班牙籍教师在课堂上向一位同学提问,学生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指着自己的太阳穴,表示“他需要想一想,考虑一下”,而西班牙外教却因此而生气了,因为这个手势在西班牙表示“alguien está pasado,loco,ido,chaveta”,即“某人做事情做得过份了或某人丧失理智、疯了”。如果教师在获知这种情况后,能够及时地准备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讲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手势的不同含义,这样既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又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汉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大学教师教授的西班牙语背离了它的文化内涵,就会只剩下一个空壳了。优秀的大学西班牙语教学必须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由始至终地贯穿于外语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西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尽力挖掘教材本身的文化因素,利用各种机会、不拘形式地向学生们灌输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和灵活运用西班牙语。

参考文献:

[1]常世儒.西汉口译实用理论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唐民权.西班牙语习语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孟宪臣.街头西班牙语习语[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8.

[4]孟宪臣.街头西班牙语俚语[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5]赵士钰.汉语西班牙语双语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篇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对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研究,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促进了幼儿智能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班幼儿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已经有很大的发展,根据幼小衔接的特殊性,大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主要通过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等.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不是被动接受者,所以,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幼儿的生活,寻找最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契机.经过多年大班的数学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生活化的大班数学.

一、大班幼儿数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强调寓教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使生活的过程时时含有教育的意义,即“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现代教育观也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行理解和应用.例如,在数学活动“糖果店的秘密”中,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把数学学习与社会经验相结合,满足了纲要中数学生活化的要求.活动中从孩子们喜欢的果汁入手,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供的学习材料牛奶糖、跳跳糖、棒棒糖等也都取自生活中幼儿所熟悉的食物,能够吸引幼儿兴趣的东西开展数量统计.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只有选择合适的、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孩子学有所得.例如,数学活动“住高房”中,从“小动物们搬新房”的话题聊起,创设了较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在为小动物们安排房间的过程中,激起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探索操作中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规律.也正是在接近生活的故事教学情境中,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改造.幼儿通过主动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也会为幼儿快乐学习提供了可能,能让幼儿充分感受探索的乐趣、数学的乐趣,会让幼儿自愿、愉悦地走进数学世界.

二、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陈鹤琴先生明确指出:游戏是儿童的工作,儿童的工作就是游戏.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是童年时期的主要活动.因此,要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能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因此,我们在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坚持运用数学,体验数学.例如,

(一)在一日生活中,体验数学

(1)点名报数:顺数、倒数、两个一数、五个一数,今天来园孩子是多少,几个没来;(2)分水果.今天吃哪两种水果,每种水果有几个.

(二)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1)扑克牌:加法运算;(2)丢瓶盖;(3)超市游戏;(4)餐厅游戏.

(三)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

(1)打电话;(2)做记录;(3)玩具分类;(4)看电影;(5)分餐具.总之,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渗透数学内容,让他们轻松、自然、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有能感知生活中使用数学的乐趣.

三、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和孩子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通过日常沟通、QQ群、微信群、微课掌上通等途径,让家长了解到,幼儿的数学生活化教育在幼儿园实施,在家庭里同样也可以进行.家长带领孩子在生活中真正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更有实效性.通过家园合作,更能让幼儿感受来自日常生活的各种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好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篇6

近年来,随着传统出版的转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出版社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推动出版业进入融媒体时代,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出版业融合发展。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2015年3月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教育产业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比如,201了年9月起,北京、天津等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区、市)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阶段,新一届高一学生将在三年后采用“3+3”的高考模式。河南省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将开始实施新的学考办法。在社会新环境的影响下,传统教育出版社应自觉担负起出版创新的历史责任,在提供内容更加优质、服务更加精准的传统出版产品的同时,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平台,使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能长期、有效地融合发展。

在新技术不断创新、新思维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教育出版社必须进一步适应和把握融合发展新常态,积极寻求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的大象出版社(其前身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就非常注重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近年来,在出版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大象出版社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数字教育产品生态圈,打造了多种产品体系。这些产品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除传统教辅图书外的高附加值服务圈0 2016年11月,大象出版社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郑州)重点实验室;2016年12月,“大象e课”被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主办方授予“出版与教育行业创新融合品牌”荣誉称号。进入新时代,出版业跨入融合发展这一历史进程,出版社应积极搭建融合发展平台,提升传统教育出版的服务价值。 二、教育出版融合发展重在实践创新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of Large Classroom Teaching in Economics

Based on Babanski Optimization Theory

WANG Jie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AbstractLarge classroom teaching econom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more comm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and learning based on Babanski process optimization theory, a large classroom of economics problems, causes and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economics; large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大课堂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学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对于经济学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来说尤其如此。通过对经济学课程大课堂教学和小班授课的对比可以发现:同样的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大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逊于小班授课。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假设――理性人。理性人的特点是追求自身行为的最优化,即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回报。作为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实践理性人的做法,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本文将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原则的基础上探讨经济学大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策略。

1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简介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是指从若干可行的教学过程方案中,有意识的选择出一种在教师和学生付出合理的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最有效率的完成学生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的方案。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需遵循两个基本准则:(1)每一个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优、良或者及格);(2)教学过程的参加者(即教师和学生)只应付出必需的最少精力来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据此,借鉴经济学中的求解最优化的方法,可以列出一个抽象的方程组来表达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在(2)给定的情况下,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力求使得方程(1)达到最大值。

另外,巴班斯基还提出实际运用教学过程原则时需要具备四个前提:(1)教师必须整体把握教学的基本目的或任务,同时突出主导性任务;(2)教师应当根据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连贯性以及可接受性原则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3)为了保证有效的教学,教师需要激励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初步的学习动机;(4)最后,教师应依靠教学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和直观性等原则着手选择教学的方法、手段和形式。

2 经济学大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经济学大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学过程不仅没有达到巴班斯基所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准则,且在同等条件下甚至比小班授课效果要差很多。结合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来看,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2.1 经济学大课堂授课的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弱

课堂教学需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然后依据教学目的设计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因材施教非常重要。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安排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其表现形式,如案例教学等。

在经济学大课堂教学中,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经济学的基本教学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能借鉴所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情况。但是对不同专业学生而言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有的属于专业基础课,有的属于专业选修课,所以基本教学目的下的具体教学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应当有所差别。

然而,在经济学大课堂教学中,由于同时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并且学生人数众多,有时甚至达到百余人以上,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素质,也很难做到按照专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案例来讲解。这样的结果可能造成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不高。

2.2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损

这表现为:(1)课堂纪律稍差。学生迟到、早退、上课说话、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等发生的频率会高于小班授课。(2)对于教师提问等互动环节,学生的参与率偏低。

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必须要善于指导学生,这既表现为课堂上的直接引导,也表现为课后的间接引导(比如批改作业等)。但每个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范围有限,在大课堂教学中尤其如此,因此更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表现。师生联系相对于小班授课要松散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被忽视的心理,也较容易产生散漫的意识,影响学习的责任感或使命感。

巴班斯基认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两大类――兴趣动机和责任感动机。在大课堂教学中这两者均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最终导致教学过程无法实现最优化。

3 提高经济学大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策略

针对上述影响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因,在不增加学生和教师时间和精力负担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促进经济学大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1 明确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加强学生树立学习经济学的责任感

在第一堂课时向学生灌输学习经济学对学生而言的重要性。大学毕业后学生的去向主要是:(1)就业;(2)国内攻读研究生;(3)出国深造。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报考国内外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生而言是必修课程,也是今后学习的基础。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国家的经济政策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经济学有助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国家的经济政策,利用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好的做出决策。明确了经济学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2 教学内容设计突出经济学主要的、本质的内容

最优化理论的方法论原理就是突出一切活动的主要环节。对于经济学教学过程而言,就是教学内容必须突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不同专业出于不同目的修习经济学的学生而言,掌握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和研究方法都是必须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当把注意力集中于此。这样才能在教师和学生付出特定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3.3 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施经济学教学

教师应当考虑根据每堂课的核心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在讲解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一原理时,可以先引入一个案例,然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归纳出这一规律。这一案例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口述法(如讲解日常生活中吃多个包子的事例)呈现,也可以是用一段相关视频(如陈佩斯表现的小品《吃面条》)采用直观法展示出来。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4 灵活选择不同教学形式区别对待学生

针对全体学生、班级、小组和个别学生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对教学效率有不同的影响。巴班斯基比较了全班、小组以及个别学生的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中的比较效率,见表1。

据此,经济学大课堂教学可以主要采用针对全体学生这一教学形式讲解重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在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配合班级、小组、个人等多种教学形式。比如,课堂上可以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还可以布置课堂练习让每个学生单独完成。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经济学原理结合自己的专业独立撰写课程论文,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分析某个小型经济问题并撰写调查报告等。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大课堂教学集中教学的优势,又可以利用小组、个别的教学形式弥补其不足。

表1

综上,经济学大课堂教学有别于小班授课,可以借鉴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采取相应策略在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编号:PHR201007291――2009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团队》

篇8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伴随性动作表达方式 语法 辨析 硕士论文

一、对外汉语语法辨析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选择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性论文写作来作为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探讨这一类论文写作的核心指导思想、写作方式、论文思路、价值和意义等等一系列问题,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方向的教师有所启发,对学生有所指导。

在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各项研究中,语法辨析研究最具有典型意义,它涉及到二语习得的过程考察、偏误形成的原理分析以及汉语本体的规则细化。我们用下面这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1)*我们看着电影吃爆米花。

这是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碰到这种问题,最简单的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纠正偏误,判断其为表达结构使用不当,应当改为:

(2)我们一边吃爆米花一边看电影。

问题是,这个偏误有没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值不值得研究?是一个偶然的失误还是有其必然的原因呢?我们发现造成偏误的主要成因有二:第一,目的语规则不明。汉语“VP1着VP2”可以表示两个动作相伴随发生,例如“听着音乐做作业”“哭着说”“躺着看书”。而汉语中还有其他方式来表示动作相伴随发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一边哭一边说”“做作业的时候听音乐”“看电影的时候吃爆米花”等等。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VP1着VP2V”和“一边VP1一边VP2V”以及“VP1时VP2V”“VP1的时候VP2V”这些表达格式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互相替代?在什么条件下不能相互替代,而是必须各司其职?教材、词典中都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母语相关规则不明确。第二,教学误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的材料可以加以参考,因此可能进行随意的解释,形成典型的教学误导性偏误。在这个分析基础上,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问卷调查,看看我们收集到的偏误材料是否是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如果经过针对性调查测试,发现问题确实广泛存在,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确实是难点,这就增强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必要性,说明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研究题目。

目前很多现代汉语本体问题再次被提到研究视野中来,就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了上述类似的情况。由留学生习得汉语时产生的偏误提出的这些问题,说明目的语的规则还很不清楚。

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中,“V起来”和“开始V”之间的比较,“不能去”和“去不了”之间的辨析,“继续V”和“V下去”之间的辨析,“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之间的辨析,这些辨析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不是简单的两个词,而是语法结构完全不同的两个表达式,这些表达式出现频率极高,意义极其相似,很难习得和掌握,而相关的语法规则又不够细致,很容易引发泛化使用现象。

同时,语法辨析还包括那些句法功能强大的同义词辨析。如“朝”“往”“向”的辨析,“在”“于”的辨析,“还”“更”的辨析,“马上”“立即”“立刻”的辨析,“就”“才”的辨析,“里”“内”“中”的辨析,“全”“都”的辨析,“可以”“会”“能”的辨析,“短时体”副词“就,马上,立即,迅速,即”的辨析等等。

这类选题意义在于:一是直接面向对外汉语教学。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问题,回归到本体研究,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将到教学实践中去验证。二是把该类格式看做一个特殊系统,这个系统内的成员均具有共性、相互重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替换,又各自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功能。三是尝试对该系统从句法、语义、语用角度加以阐释,运用多种方法来全面地展开对比分析,使得其最后结论能够真正具备应用价值,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二、语法辨析性硕士论文写作程序

(一)提出问题与综合分析

怎样发现并提出研究问题呢?我们从下面这个例子谈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时,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遇到这么一个句子:

(3)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老师一般会解释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

(4)他吃饭的时候看电视。

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把“一边VP1一边VP2”临时看作“VP1的时候VP2”。这个解释在中国人来看是再自然不过的,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此解释则隐含着一系列问题。

第一,“一边VP1一边VP2”等于“VP1的时候VP2”吗?这个目的语知识点相当不可靠,因为没有人对此进行过论证,隐含诱导偏误产生的潜在危险。

第二,“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等义吗?对于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就得像马真(2004)对“还”和“更”进行辨析、刘月华(1980)对“V不得”和“不能V”进行辨析一样,只有通过辨析,才能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

第三,“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可以自由替换吗?现有的词典、教材都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释,也没有现成的成果、结论供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和编写教材的时候来加以参考使用,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碰到这一类问题就只能是凭借自己的语感和经验来应对。

第四,“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的辨析到底属于一个什么问题呢?应归属到什么范畴?本体研究到现在为止没有给出可供对外汉语教学参考的满意答案。

就我们目前收集的部分相关偏误语料来看,作为目的语的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的规则阐释得不够清晰,各项格式的特征分析还不够深入细致,相关词典和教材在解释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时都不是很透彻,经不起推敲。因此,要解决与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相关的各类偏误,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完善目的语知识,要系统、深入、细致、准确、完整地挖掘整理出一系列相关规律,用以杜绝目的语规则泛化引发的偏误,杜绝目的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凭语感的任意解释、教材编写理论依据不足等现象。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系统中的各个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在特定条件下互相替换之后仍然能够表达相似意义,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成为相互印证和相互解释的手段;但是在许多条件下,各个格式之间又不能互相替换,更不能作为相互印证与解释的手段。

从句法层面上来看,格式不同,句法当然有差异,不同格式的替换实质上就是不同句法形态的转换,其规律有待挖掘,就像“把”字句和一般陈述句的转换规律一样,也是有很多限制性条件的。从语义层面来看,不同格式在一定限制性条件下可以表达相近意义,而在一定限制性条件下不能表达相近意义,发现这些限制条件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从语用上来看,即使是在一定限制性条件下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格式A或者格式B或者格式C,但是放到特定语境中去看,又会有一些超出句法语义层面的新的制约条件,这有待于深入研究与发掘。

在确立好问题之后,第二步就是做综述。笔者认为,前期文献综述是考核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一项最为重要的标准。一般在撰写硕士论文中,很多学生都是简单地将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罗列,没有达到写综述的要求。真正要写好综述,就要把前期的相关成果进行一个系统的评论,哪些规律经过验证是可行的,哪些规律可以用来指导教学实践,哪些规律论证不充分、覆盖率不强、例外太多,说明不了问题,都应详细说明。

综述的写法不是简单罗列,而是对相关观点进行梳理,看看关于某一个问题都有哪些观点,最早提出该观点的是什么时候,由哪位学者提出,再看看后来的学者对该观点进行了怎么的修正和补充。

辨析型论文的综述写法要更加复杂一些,那就是往往进入辨析研究范围的几个单位(词、短语、结构)先要分别加以阐述,再将辨析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然后对这些结论进行考察分析,看看先行研究成果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研究虽然是从两三个近义语言单位入手,但是在撰写综述的时候,就不能局限在两三个语言单位的对比上。例如所举“一边V1一边V2”与“又V1又V2”的辨析研究问题,实际上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可以进一步挖掘到一个系列的问题,这个系列我们可以暂时命名为“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伴随”又常被解释为“同时”。所谓“伴随发生”,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行为在同一时段相伴发生的情况,最为典型的格式就是“一边VP1一边VP2”,它还包括:“一边VP1一边VP2”“连VP1带VP2”“VP1的时候VP2”“即VP1又VP2”“VP1、VP2”“VP1着VP2”“一VP1就VP2”“VP1和VP2”等等。这些格式所表达的语义都是“伴随发生”的行为,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功能相似,类似于近义词,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近义结构。因此这些内容也应该在综述中加以说明,才能够真正凸显文章的理论价值。

(二)近义语法单位辨析的多角度思考

近义语法单位辨析的最好方法当然是转换分析法,例举转换矩阵图,如:

1.“一边VP1一边VP2”“VP1的时候VP2”

(5)他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着圈内的趣闻。 他们喝咖啡的时候聊着圈内的趣闻。

(6)他现在一边打工一边读自考。≠ *他现在打工的时候读自考。

(7)这堆人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拐进了一条小胡同。≠ *这堆人说说笑笑的时候拐进了一条小胡同。

2.“VP1的时候VP2” “一边VP1一边VP2”

(8)他喜欢吃饭的时候看电视。 他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9)小张看书的时候,认真地把重点打记下来。 小张一边看书,一边认真地把重点记下来。

(10)开车的时候聊天会影响注意力。 一边开车一边聊天会影响注意力。

(11)投篮的时候眼睛给防守队员打了一下。≠ *一边投篮眼睛一边给防守队员打了一下。

(12)急停的时候崴了脚踝。≠ *一边急停一边崴了脚踝。

(13)我吃饭的时候,爸爸正在看报纸。≠ *我一边吃饭,爸爸一边看报纸。

(14)他笑的时候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 *他一边笑一边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

只要矩阵图一列,好多问题就一目了然了。“去不了”与“不能去”的对比也是如此。

(15)我生病了去不了。≠我生病了不能去。

(16)他喝不了二两酒。≠他不能喝二两酒。

(17)放心,放冰箱里坏不了。≠ *放心,放冰箱里不能坏。

“开始V”和“V起来”也都可以通过转换分析的矩阵图来展示它们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就很容易发现其背后的规则。

(18)我们开始喝吧。 我们喝起来吧。

(19)明天上午8点开始上课。≠ *明天上午8点上起课来。

(20)我们是昨天下午开始比赛的。≠ *我们是昨天下午比起赛来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辨析语法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转换分析法。从动作行为延续的时间条件来设计转换矩阵,从句型条件来设计转换矩阵,从意义搭配角度来设计转换矩阵,甚至从语用环境角度来设计转换矩阵,就是说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来设计转换矩阵。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察不同表达方式为什么有的能互相转换,为什么有的不能互相转换,寻找其中的限定性条件,进行归纳和整理。例如,在“伴随性表达格式”中,我们就可以从动作行为的时间长度、连续性特征、主次关系等方面找到一系列限制性条件。

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而在一定条件下则转换不能成立。例如“一边VP1一边VP2”和“VP1的时候VP2”之间就有下列情形:

(21)吃饭的时候聊天。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22)打球的时候崴了脚。

*一边打球一边崴了脚。

格式“一边VP1一边VP2”和“VP1着VP2”也是如此:

(23)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

听着音乐做作业。

(24)一边填土一边聊天。

*填着土聊天。

可以看出这些格式在表达意义上有时差不多,有时则差很远。实际上,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系统中的各个成员相互之间都可以构成类似关系,各个成员就像一个排列组合一样可以配对成为研究对象,共同隶属于一个系统之中,既有很多相同点,也有不少相异之处。各种“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的特征和规律的发掘,可以帮助预测二语习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误,据此再进一步研究对策,指导教学以及教材的编写。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一般有:有针对性地建立小型的相关偏误语料库,进行一些问卷调查,注意收集测试、作业等。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把能够最后具备应用价值的规律一一列举,运用造句方式来检验这些规则实用程度。将各种格式互相进行对比辨析,挖掘细致的差异,凸显不同格式的特征,找出有应用价值的制约条件,尝试探讨不同格式背后隐藏的认知原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更丰富的解释。因此,对比分析法、转换分析法、分布分析、统计调查等等方法都需要熟练使用,最后提炼出最有实用价值的观点。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硕士生来撰写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方面的论文,基本上可以遵循下列步骤来进行:

a.从偏误中去发现哪些现代汉语近义语法单位最容易混淆,最难学。

b.验证相关偏误是否具有普遍性、典型性。

c.一旦确定偏误成因是现代汉语近义语法单位的使用规则不够清楚仔细而导致的,就可以进一步调动逻辑思维,来预测哪些现代汉语相关的语法规则可能会诱发偏误的产生。

d.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研究成果,看看是否找得到足以区辨近义语言单位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充分,就确立自己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e.在语法辨析过程中,要以转换分析方法为核心,从句法、语义、语用3个层面来设置转换矩阵,充分挖掘和厘清各项转换细则。要充分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和理论来进行辨析和分析,包括对比分析法、转换分析法、分布分析、统计调查等方法,包括传统描段、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等理论。

f.对区辨性条件加以提炼,凸显各自特征,用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目的语中近义语言单位都存在容易混淆的特征,语音、文字、词汇、短语、句子各个领域都有,都可以去研究探讨,撰写硕士论文。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语法方面的论文写作,于其他领域的研究也有借鉴作用。

(湖南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YBB169。)

参考文献:

[1]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刘月华.可能补语的研究[J].中国语文,1980,(4).

篇9

到会的嘉宾有: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计算机教育》杂志编委会主任李未院士;福州大学校长、全国高教学会常务理事吴敏生教授;《计算机教育》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周立柱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主任蒋宗礼教授;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袁开榜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主任、软件学院院长傅育熙教授;台湾铭传大学资讯学院贾丛林院长、杨健贵学务长和国际学院王立天主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倪明选教授;《计算机教育》杂志总编焦金生教授。

另外到会的《计算机教育》杂志编委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马殿富教授;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何炎祥教授;国家级名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吴文虎教授;中国石油大学计算机系陈明教授。

开幕式上,李未院士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计算机教育》杂志出色的组织工作和福州大学细致的准备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本次论文获奖者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真诚的祝贺!在接下来的热情致辞中,李未院士详细解读了党的“十七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深刻内涵,指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在计算机教育领域引发的强烈震撼和深远变革,对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做了纲领性和前瞻性的预测。李未院士高瞻远瞩的精辟论述举起了计算机教育界的一面鲜明旗帜,引发了台上台下各位老师和同仁的强烈共鸣,引领着各位教育工作者坚定和执著于自己热爱的事业。

福州大学校长吴敏生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福州大学建校50周年来为福建的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所做的杰出贡献,肯定了计算机教育论坛的举办对福州大学计算机学科领域的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对计算机教育的促进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带来的巨大福音。

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袁开榜理事长在致辞中重点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机遇下计算机教育所必须经历的改革创新发展阶段,号召大家深入探讨计算机教育。他倡议:让我们中国计算机教育的航空母舰永远航行在世界计算机教育的前列!

《计算机教育》杂志焦金生总编向大家介绍了本次论文的评比过程,并宣布获奖名单。本次论文大赛共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5篇、优秀奖36篇。在隆重的颁奖典礼上,主席台的嘉宾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奖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希望他们能够踊跃参加《计算机教育》杂志组织的每年一次的论文评比活动,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为我国计算机教育迈上新的台阶作出自己的贡献。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张铭老师代表所有获奖作者发表了获奖感言。

开幕式后,精彩的大会主题报告正式拉开帷幕。李未院士的《科学发现的逻辑验证》、上海交通大学傅育熙教授的《构筑校企合作体系,全方位促进工程教育的实践》、清华大学吴文虎教授的《我爱教书,乐自讲堂来》、天津师范大学王立柱教授的《十年课程改革有感》、北京工业大学蒋宗礼教授的《瞄准定位,科学施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殿富教授的《研究型学院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香港科技大学倪明选教授的《香港科技大学的人才观》、台湾铭传大学贾丛林教授的《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与经验》、武汉大学何炎祥教授的《IT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浙江大学何钦铭教授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实施方案与改革实践》、北京大学张铭教授的《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课程改革思路》主题报告陆续展开。每位专家聚多年研究之精华,集毕生经验之大成,为与会者奉献了一场独特新颖、热情洋溢的专业演讲大会,论坛迭起,反响热烈。

在第二天的分会场上,各位老师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分别在“专业组”、“基础组”和“职教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武汉大学何炎祥教授、青海大学黄维通教授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关俊良教授分别担任各分会场主持人。

苏州大学徐云龙教授、复旦大学高峰教授、黑龙江工程学院孔宪君教授、四川大学陈杰华教授、台湾铭传大学王立天教授、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系David M. Arnow教授、北京大学张铭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周艳明教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常理民教授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关俊良教授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引发大家的思考。因为报告都很精彩,很多老师在三个分会场之间“紧张地转换”,希望能够多听几个报告,接触更多更新的思想,开阔眼界。

值得一提的是,基础组王立天教授的《上一门不用教科书的课――运用5段教学法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和David M. Arnow教授的《CodeLab and Teaching――The Craft of Programming》分会场报告视角独特,贴近教学,引发了与会代表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提出问题,希望现场得到两位老师的解答,为自己的课程内容或课题指点迷津。王立天教授应老师们的强烈要求,在主题报告后又做了《通识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小报告,演讲结束后还被很多老师簇拥在中央,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育问题。David M. Arnow教授的演讲刚刚结束,就被几个教师请到会场外,共同交流中西方教学的异同及计算机程序教学的体会,并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便于继续合作,交谈十分融洽。分会场讨论一直持续到中午仍在继续,大有意犹未尽之势。

很多老师纷纷反映,“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加强了计算机教育界的交流和合作,拓展了计算机界与社会、企业和各方人士沟通的渠道,表彰、激励、鼓舞了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赢得了良好的行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

篇10

二、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坚持以“一切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家长的真心期盼”为办园宗旨,实施家园共育,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更新教师观念,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保教工作实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3、以抓实教育教学活动研讨为核心,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安排一日常规,优化区域游戏活动开展。

4、树立“以科研兴园”的教育理念,加强园本课程的培训与研究,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

5、开展迎“六一”活动。

6、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新《纲要》精神与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关键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来实现。针对我园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师资建设工作。

1、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活动,深刻领会和掌握《纲要》的基本思想,将《纲要》中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认真撰写教育论文,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2、对青年教师做到分层管理,分步培养,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评优和竞赛活动,不断发现新人,提供更多机会,为她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机遇,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

4、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教研要有新思想、新观念,要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全面贯彻教师与幼儿互为主体,提高幼儿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为主旨的要求。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亮点,多思考、找不足,初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1、根据我园实际,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周计划和班务计划,切实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日常的教学行为。

2、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鼓励教师勤于探索、着力创新,争取在教学改革的领域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好展示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要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3、园领导深入课堂,随堂听课,随堂评析,对教师组织的活动进行具体的、直接的指导,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根据《纲要》精神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内容,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适时适地的提出教学要求,帮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密切家园联系,共育幼儿

1、不断加强家园联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家园联系系列活动,如:家长讲座、家长会、全面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丰富家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改进工作;开展家园运动会、亲子游戏活动、家教咨询等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2、教师要经常将幼儿的各种成果向家长展示,增进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使家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发展。

五、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是做好两点间的交流,本期将利用教研这一阵地加强两点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互学所长,互补所短,促进思想与教学的共同融合。第二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交流互动中,纵向的看待孩子在大班和在一年级的共同与异性,思考教学的适宜性,探讨大班怎样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本学期逐月重点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召开全体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

2、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3、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

4、制定各班主题教学计划。

5、上好教研课。

6、幼儿园安全检查。

三月份:

1、进一步做好环境布置工作。

2、加强广播操的训练。

3、常规工作检查。

4、“三八妇女节”节日教育活动。

5、认真上好教研课。

6、教学工作检查。

四月份:

1、做好幼儿体检工作。

2、参加市幼儿园同题异构创新教学观摩活动。

3、坚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4、认真上好教研课。

5、准备庆祝“六一”的文娱节目。

五月份:

1、“劳动节”节日教育活动。

2、“六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筹划安排工作。

3、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4、开展紧急疏散演练。

5、组织幼儿参加体检。

6、上好教研课。

六月份

1、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2、结合夏季特征,加强安全教育和饮食卫生教育。

3、开展教研活动。

4、大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5、组织教师参加基本功竞赛。(演讲、简笔画)

6、检查教学成果,正确评价幼儿。

7、调查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教职工考核。

篇11

二、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坚持以“一切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家长的真心期盼”为办园宗旨,实施家园共育,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更新教师观念,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保教工作实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3、以抓实教育教学活动研讨为核心,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安排一日常规,优化区域游戏活动开展。

4、树立“以科研兴园”的教育理念,加强园本课程的培训与研究,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

5、开展迎“六一”活动。

6、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新《纲要》精神与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关键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来实现。针对我园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师资建设工作。

1、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活动,深刻领会和掌握《纲要》的基本思想,将《纲要》中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认真撰写教育论文,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2、对青年教师做到分层管理,分步培养,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评优和竞赛活动,不断发现新人,提供更多机会,为她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机遇,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

4、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教研要有新思想、新观念,要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全面贯彻教师与幼儿互为主体,提高幼儿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为主旨的要求。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亮点,多思考、找不足,初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1、根据我园实际,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周计划和班务计划,切实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日常的教学行为。

2、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鼓励教师勤于探索、着力创新,争取在教学改革的领域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好展示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要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3、园领导深入课堂,随堂听课,随堂评析,对教师组织的活动进行具体的、直接的指导,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根据《纲要》精神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内容,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适时适地的提出教学要求,帮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密切家园联系,共育幼儿

1、不断加强家园联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家园联系系列活动,如:家长讲座、家长会、全面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丰富家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改进工作;开展家园运动会、亲子游戏活动、家教咨询等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2、教师要经常将幼儿的各种成果向家长展示,增进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使家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发展。

五、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是做好两点间的交流,本期将利用教研这一阵地加强两点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互学所长,互补所短,促进思想与教学的共同融合。第二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交流互动中,纵向的看待孩子在大班和在一年级的共同与异性,思考教学的适宜性,探讨大班怎样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本学期逐月重点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召开全体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

2、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3、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

4、制定各班主题教学计划。

5、上好教研课。

6、幼儿园安全检查。

三月份:

1、进一步做好环境布置工作。

2、加强广播操的训练。

3、常规工作检查。

4、“三八妇女节”节日教育活动。

5、认真上好教研课。

6、教学工作检查。

四月份:

1、做好幼儿体检工作。

2、参加市幼儿园同题异构创新教学观摩活动。

3、坚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4、认真上好教研课。

5、准备庆祝“六一”的文娱节目。

五月份:

1、“劳动节”节日教育活动。

2、“六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筹划安排工作。

3、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4、开展紧急疏散演练。

5、组织幼儿参加体检。

6、上好教研课。

六月份

1、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2、结合夏季特征,加强安全教育和饮食卫生教育。

3、开展教研活动。

4、大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5、组织教师参加基本功竞赛。(演讲、简笔画)

6、检查教学成果,正确评价幼儿。

7、调查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教职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