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04 22:52: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网络信息资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网络信息资源

篇1

因特网的出现为人类开辟了新的更加广阔的信息空间。它的无国界性和使用的便利性,使它迅速地集聚了亿万以上的各种各样的用户。人们利用它发邮件、聊天、消息和广告、文件传输(FTP)、发表文章和各种作品、远程登录(Telnet)、购物、交流思想等,随之而来的就是网络信息资源的爆炸性增长。据统计,1995年4月―1997年8月,因特网上的信息量增长了100倍。以后每100天翻一番。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因特网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广域网。因特网对已有的信息传播和管理方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它将无比丰富的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带给人类。如何让海量、无序的网络信息资源为人类服务,这就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1 因特网的信息资源

1.1 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下面简称网络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包括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管理和传播的软硬件设备、人员以及网络信息内容,狭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则指网络信息内容。本文所论述的网络信息资源仅指狭义的概念。

从字面上讲,网络信息资源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具体地说就是指经数字格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加以利用的信息资源。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指放置在因特网上的信息内容集合。

1.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许多新的类型和特点,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复杂等。这给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下面从5个方面来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

1.2.1 内容丰富,数量大

网络住处资源内容十分广泛,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数量巨大,增长迅速。上至宇宙,下至地理,只要你想得到的内容,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其中大多数是免费提供的。每天网络上的各种语言的信息不计其数,没有人可以全部浏览。

1.2.2 多媒体、多类型、多语种,传播范围广泛

网络信息丰富多彩:文本、数据、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声音等,应有尽有。宽带技术广泛使用后,从网络中下载音乐、找网络游戏、下载电影都轻而易举,人们能通过不同类型的载体来认识这个世界。此外,各种语种的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获得,一条信息到网上只需数分钟便可以传到地球的其他地方,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

1.2.3 信息构成复杂,缺乏管理

因特网提供信息的机构数不胜数,信息的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信息格式不统一,质量上良莠不齐,没有“把关人”,缺乏必要的管理。网络上不仅有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也有许多垃圾信息、违法信息,缺乏必要的管理,对未成年人十分不利。所以,需要过滤、甄别、筛选,对未成人上网给予积极的引导。

1.2.4 交互性强

与传统的媒介相比,交互性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传统的媒介的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而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却是双向的、互动的。人们有了查询的意愿后,可以主动上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向网络输送信息或通过网络与别人合作一项工作。网络信息资源使不同国家的人真正凝聚在一起。

1.2.5 分散性和动态性

信息分散存放,纷繁无序,可随时修改,动态性和时效性强,尤其是新闻类的信息,可能过了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这条信息就经过时了,网络中信息更新或淘汰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的媒体。

2 网络信息资源的宏观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赖于存在的因特网是一个松散、没有专门机构进行集中管理的网络, 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自由发展模式: 自由连接, 自由信息, 自由扩展, 自由增加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是自由发展造就了因特网, 从而也最终形成了网络信息资源, 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问题(有关内容已被广为讨论, 在此不再赘述)。为解决这些问题, 将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导向更合理的未来, 采取一定措施对网络参与者的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与控制并辅于相关的技术手段势在必行。

2.1 网络法规的建立

利用法律的力量解决网络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信息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规范和约束人们的信息行为已成为全球呼声。信息法律通过规范网络活动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解决矛盾, 达到疏通信息渠道、保护信息产权、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交流的目的。以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为例, 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和极大的自由度, 给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困难, 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网络信息的正常交流。因此, 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受到各国关注。美国在《N II:行动计划》这一纲领性文件中十分强调网上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的保护, 英国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委员会知识产权工作组的最终报告以及台湾资策会制定的《多媒体节目著作权法修法建议》都是有代表性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这些法规明确了网络信息产权保护的范围及信息利用者的义务和规范, 促进了网络信息交流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2.2 建立健康的网络伦理

网络伦理指在网络信息活动中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守的道德标准。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伦理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一些专门的研究组织纷纷成立,并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活动。有的机构或组织还制定了约束网络行为的“网络守则”。健康的网络伦理有助于人们正确回答诸如“应在网上何种信息”、“如何复制网上信息才是正当的”、“可否在网上窥探他人的隐私”等类的问题, 从而推动网络信息资源的健康发展。

2.3 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的使用是控制网络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如开发特殊的网络软件用于过滤或删除含有黄色、暴力、种族歧视等不健康内容的网络信息, 利用防火墙、电子密钥等技术保护信息安全等。因特网在技术方面存有的缺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安全、利用及其它方面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但它本身是现代高技术的产物, 许多问题还得靠技术的手段加于解决。

3 网络信息资源的微观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微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把握需求,合理组织、协调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般由具体的政府部门、网络信息机构、公益性机构或企业等组织负责实施。

3.1 基层组织

网络信息资源整体上的混乱与无序并不说明它缺乏任何形式的组织, 而是说它已有的组织程度对满足各种信息需求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Internet 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许多信息查询工具(或服务功能) , 它们对网络信息资源构成了一定程度的组织手段。如A rch ie 可自动地查询FTP 服务器, 将其中的文件索引创建到单一的、可搜索的数据库中。该数据库就是A rch ie所能查到的所有服务器中文件目录数据的索引。用户只要给出希望查找的文件类型及文件名,A rch ie 服务器就会指出在那些FTP 服务器上存放着这样的文件。然而最神奇的还是WWW 系统, 它是一种基于超文本方式的信息查询工具, 能够将位于全世界Internet 上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 使用户能够在Internet 上查找已经建立的WWW 服务器站点(Site)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WWW 把各种类型的信息(静止图像、文本、声音和影像) 天衣无缝地集成起来, 并提供图形界面下的快速查找, 使用同样的图形用户界面可与Internet上的其它服务器对接。但是, 上述工具所提供的主要是方便地浏览网上信息的手段, 并不能提供从茫茫的网络信息资源中迅速找到特定信息的方法。搜索引擎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信息查询工具, 它对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二次组织的作用。

3.2 搜索引擎的二次组织作用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 是一种在互联网产生后伴随着网上用户快速查询信息的需求而产生的能提供网上信息查询服务的系统, 即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其工作原理是以自动或人工的方式收集Internet 中的信息资源并提供一条检索途径。概言之就是将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做一完整的集合、整理、分类, 从而便于用户能轻易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不同的搜索引擎可能会有不同的检索界面, 不同的侧重内容,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就是它们都有一个庞大的索引数据库。这个索引库是向用户提供检索结果的依据, 其中收集了因特网上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主页信息(网站和网页信息) , 包括该主页的主题、地址、包含于其中的被链文档的主题, 以及每个文档中出现的单词的频率、位置等等。为了获得这些索引信息, 每个检索工具都配备有自动检索程序(Robo ts 或Sp iders) , 随时都会顺着超文本之间的链接跟踪网上新加入的主页、节点, 为其建立索引, 并送回集中管理的索引数据库。可见, 搜索引擎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作用十分明显,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网上信息的控制, 在逻辑上序化和优化了网络信息资源, 为充分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

3.3 更高级的组织形式

目前的搜索引擎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是在建立资源索引时针对性不强, 面向大众的资源覆盖面广, 而面向科学技术的则相对非常少; 另外, 检索结果中包含大量相关性很小的内容, 用户必须花大量时间进行剔除, 检准率很低。搜索引擎所能达到的组织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针对学术性资源的专业性较强的深度信息需求。而且, 网络中的各种检索系统虽然功能十分强大而易于使用, 但它们对资源不具有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对网络信息资源更高级别的组织仍然需要图书情报机构在信息分类编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美国图书馆界的许多单位已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 典型的做法是用机读编目格(MARC Fo rmat) 来组织和整理网络信息资源。

在我国, 一些图书馆和情报单位利用搜索引擎筛选网上信息资源, 在交通、军事、医学等领域建立了专业性的网络信息资源主题指南。

因此, 根据条件和需要, 对因特网上某领域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有序化的资源重组, 建立为特定用户群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指南系统, 是提高管理网络信息资源能力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曹树金,罗春荣.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篇2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包括开发和利用两个方面。这里的开发是指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并通过网络提供检索、下载服务。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是指,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并且按照某种体系结构建立导航数据库,为用户迅速获取所需信息资源提供引导。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开展信息服务的物质保障。

一、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经济障碍。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信息资源引进的费用,二是网络信息资源研发的费用,三是网络环境及海量存储设备的费用。这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它们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好坏将严重影响网络信息服务的质量。

2.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随着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和扩大,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识产权问题日益突出。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要注重数据库版权的保护,以免在网络信息资源使用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对版权的保护一方面是对原著的保护,一方面是对数据库特殊权利的保护,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开发时一定要先解决好知识产权的问题。

3.信息服务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上级信息服务机构,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拥有强大文献来源和信息服务保障,在信息处理技术上也据有一定实力,这为地方信息服务机构带来巨大压力,建立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是唯一能与之抗衡的砝码。

②同城信息服务机构,虽然在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上有所区别,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品的生产不断扩大,原有的区别越来越模糊,加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产品的生产,才是战胜对手的法宝。

③信息资源提供商,这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它既是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也是信息资源的服务者,对于信息服务机构来说简单的原始的信息服务(检索服务)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信息服务的更高阶段――知识服务。

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1.加大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进行统计分析,按照资源利用情况、服务范围和学科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经费和存储环境,有针对性地调整文献布局,重点引进权威、方便检索利用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资源。

2.建立信息服务合作机制。一方面是建立与国家级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级信息服务机构的文献资源和服务,补充和完善地方资源的实力;另一方面是与省市级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利用各省市级信息服务机构地方特色资源和服务模式,建立省市级信息服务机构间的资源和服务合作机制,是信息资源和服务手段的重要补充。

3.建立资源导航系统。利用数据导航技术,按学科专业分类建立数据导航系统,由服务人员从网上查询选择获取相关专业学科所需要的网址或信息,经过简单加工后,再按照某种体系结构将这些物理上分散的大量原始资源信息进行整合,从逻辑上联系起来,并且通过导航手段,为读者迅速获取所需信息资源提供引导。导航系统不仅为用户提供其需求的情报源,还要负责辨别和确认情报源,同时也提供与其共同工作的情报网中的其他服务项目。

篇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各级各类图书馆根据用户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的活动。

1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未来图书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必由之路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关于这一点已经达成社会共识。这是由于:

1.1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已成功地加入了WTO,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进行重新定位,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的与日激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于信息容量相对较大的每一图书馆来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况且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的浪费极为痛心。例如我校图书馆自97年以来购置的数10万元的学术期刊光盘,极少有人问津,但是,相对迫切需要此类信息资源的其他用户,只能望而兴叹。还有就是用户普遍需求的同类信息资源,各图书馆竞相购置,以满足当地用户的需要,造成目前这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购置的局面。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1.2实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用户的迫切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反映在要求所需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如果每个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

2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2.1积极因素:

2.1.1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Internet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及中国信息网的开通与互联,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Internet网成功地采用了TCP/IP(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采用的互交换技术,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任何计算机只要采用TCP/IP协议与因特网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通信,都有可能成为因特网的部分,进行大规模的网络互联,自由地选择利用各种网络服务,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1.2部分国家或地区图书馆相继协议协作,不断推进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的“开放”思想,在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从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批准公布《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起开始的,但那时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处在萌芽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注入了虚拟图书馆和跨行业通过网络协作的特征。如1999年1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召集,全国各行业系统的图书情报机构在北京发出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并共同签署了《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

2.2不利因素:

2.2.1管理体制的滞后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体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因素,起着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的作用。图书馆的管理决定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能力、规模、形式和效益,一个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规章制度、馆藏特色、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也极大地影响着其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水准。网络环境孕育了崭新的管理观念,并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但是从我国目前图书情报系统的状况来看,仍处在无章可循的状态,传统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纵向管理体制极大地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

2.2.2部分馆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理念的滞后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去伪存真,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以健康有序的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但在我国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从事图书情报及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新的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一些领导思想认识不足,对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缺乏积极支持等,比较严重地阻碍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进展。

2.2.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局限性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的一些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计算机及其配件市场比较混杂,升级换代频繁,给信息技术工作者的选择带来困难;通信线路传输速率低,尤其是在传递多媒体信息时更显能力不足。集成管理系统缺乏标准化,如在多平台技术方面,多数未采用C/S技术,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不支持字符终端;在网络功能上,多数未采用Z39.50协议、HyperLink技术。各级种类图书馆发展不平衡,有些图书馆还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还有诸多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正当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信息霸权主义能否消除、紧缺的图书馆经费能否得以保障等。

3网络环境下如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

3.1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即将出台的我国《图书馆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3.2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

我国图书馆界分成公共、科研、高校及工会等几个系统,管理松散,不利于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最好建立统一协调、条块分割、布局合理,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全国性信息资源管理职能机构,负责全国信息资源建设、布局、共享及优势互补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对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统一协调管理,对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与发展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横向上,在省一级加强各省学会的功能,以便协调和统一各类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纵向上,各系统加强领导。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目前实施的CALS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按学科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并达到共有、共建、共享的目的,由此带动整个高校图书馆事业健康良性地向前发展。

3.3普及使用新技术

21世纪,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将由传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用户要求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跨地域)、任何时候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是信息资源真正共享的“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这就迫切需要各图书馆积极投入普及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所有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及其他广大科技人员应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In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3.4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首先,应建立一个全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其次,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参考文献

1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

篇4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直升机;资源利用

1可利用的直升机信息资源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纷繁复杂,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覆盖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信息资源。根据网络资源现有形式及直升机图书馆馆藏特色,网络中可利用的直升机信息资源大致可分为五种。

1.1新闻信息

网络信息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及时性,这主要体现在新闻信息上。互联网新闻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但比较杂乱,大都为非一次文献,须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整理。

1.2竞争情报信息

信息传递迅速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加快了各企业之间的互相了解,包括企业规模、研发能力、产品谱系、成本价格和发展动向等。而这些信息将作为研究竞争对手的重要资料。

1.3专业数据库资料

通常就某类学科或出版类型提供全面的内容信息。一般由http格式加上数据库构成,具备站内资料全文检索功能,并提供资料全文内容,但大多以收费形式提供,如万方数据、CNKI等。

1.4电子全文资源

外文杂志作为直升机文献资源的重要部分,是直升机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的主要来源。某些杂志的官网会提供整期杂志电子版下载,相对纸本杂志的滞后到馆,在信息及时性方面具有优势,且电子版大部分为原版原式,对今后外文杂志的数字化有所裨益。

1.5各种多媒体资源

图片与视频信息资源具有直观的表现形式,相比于传统文字为主的文献资源,将极大地丰富馆藏。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中可获得大量图片和视频,但由于数量庞大,需要制定规则进行筛选和整理。

2各种常用网站内容及其优势分析

互联网数据浩瀚无穷,只有熟悉网络资源才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并充实馆藏。下面是在工作中搜集的常用直升机相关网站,并对各网站的优势进行分析。

2.1国内国防领域国家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

作为国防各领域的信息中心,一般由最权威的国家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主办,国防新闻、图片、视频更新迅速,并提供大量的国内外国防各领域文献数据库。

2.1.1中国航空工业信息网

依托于航空工业信息中心,其是国内最大的航空科技文献收藏与服务中心。网站内容包括行业内各类专业咨询、评述及深度解读等,也可定制推送需求。

2.1.2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

中国最权威的国防科技信息专业门户,由国防科技领域六大行业的七家国家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联合主办。内容通过新闻、访谈、专题、数据库、文献资料和电子期刊等多种信息渠道有关航空、航天、船舶、核、兵器和军事电子等方面的信息。

2.2国外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是最具指导性的部门,其官网发表的相关信息都预示着政府部门在相关领域的管理重点和方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成立目的在于改进航空飞行器性能,保持美国航空航天技术的领先地位。网站中NASA最新新闻、项目任务时间表放在显要位置,内容按照航空航天技术、空间站技术、宇宙科学和地球科学等进行分类。

2.3国外直升机企业

门户网站是企业对外宣传企业产品和企业文化、展现企业研发实力的最好平台。通过企业门户网站,能够从规模、产品、文化等方面了解该企业,掌握该企业的基本信息。网站主要架设企业概况、动态信息、产品展示、企业文化、组织机构等版块。以下为部分常用直升机企业网站:1)波音公司;2)洛克希德•马丁公司;3)贝尔直升机公司;4)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5)俄罗斯直升机公司。

2.4国外协会组织

协会组织与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与企业不同,它们更专注于技术本身的发展,注重全世界各国专家的技术交流。该类网站提供大量会议信息和文献资源。

2.4.1美国直升机协会

美国直升机协会(AHS)的网站,主要AHS组织的年会、专家会议以及其各国有关垂直飞行的会议信息,另外也会提供一些AHS有关直升机方面的出版物的相关信息。

2.4.2美国航空航天学会

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专业学术团体,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和防卫系统的专业学会组织。其网站上信息内容较为丰富,不仅提供AIAA的各种会议信息,还提供连续性出版物和图书出版物的在线阅览或文摘信息。

2.5航空报刊杂志社

航空报刊杂志网站与官方网站不同,不仅大量提供各种直升机信息,有些网站还提供当前各型直升机及其设备的价格、市场导向以及各种数据统计。信息量大,更新迅速,并有大量图片和视频信息。

2.5.1航空在线

航空在线隶属于中航传媒集团。集团包括《国际航空》杂志社和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国际航空》、《航空世界》、《无人机》等多种刊物。网站内容涉及航空运输、航空工业及防务动态等内容。另外,还提供杂志的全文信息和多种航空数据库。

2.5.2《国际飞行》杂志

《FlightInternational》杂志的官方网站,该杂志是世界一流的宇航周刊,深入广泛报道世界各地航空航天领域的各个方面,著名的目录出版物和飞机结构图是它的特色。网站具有丰富的新闻信息、图片与视频资源,同时提供飞机结构图的查看与下载。

2.5.3谢泼德集团

谢泼德集团是直升机和无人机的权威杂志出版商,其杂志主要包括《DefenceHelicopter》、《Rotorhub》、《UnmannedVehicles》等,涉及的航空领域不是很广,但很专业、有深度。网站除提供大量有关直升机的信息外,还免费提供每期杂志的全文电子版下载。

2.5.4简氏直升机市场和系统

简氏直升机市场和系统是简氏公司报道当年直升机市场和系统信息的连续出版物,在业界享有权威。网站内容涉及世界直升机市场和系统的发展趋势、各型直升机交付数量,各型在售、在研直升机的基本概况、研制进程、研制经费及当前市场价格等。

2.5.5飞机价格蓝皮书

飞机价格蓝皮书是详细报道各型飞机价格、价格发展趋势等的刊物,数据丰富,参考性较强。网站内容涉及当前及历史各型飞机和直升机价格数据,并详细说明各种价格计算的条件,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飞行器的价格波动情况。

3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各种数据库

除专业数据库外,网络资源都是各种未经筛选的信息,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挖掘深层价值,以形成具有利用价值的各种专业数据库,下面将通过来源、内容结构及应用效果等方面提出建设各种数据库的设想[1]。

3.1直升机新闻资源数据库

互联网提供大量又及时的新闻素材,远比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信息获取方式快速且信息量大,为利用这些新闻素材,挖掘隐含价值,可建立新闻数据库。

3.2直升机多媒体资源数据库

多媒体资源是互联网资源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包括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相比于文字描述能够更具体、更形象、更直观地描述问题,获取方式相比于传统杂志、电视媒体要方便[2]。

3.3直升机竞争情报数据库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随着企业越来越走向国际化,中国低空空域也逐步开放,国内外各直升机企业之间势必会进行激烈竞争,竞争情报将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

4结语

网络信息资源尽管具有一些传统信息资源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搜集利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网络信息资源可信度不高,在搜集利用时应根据渠道并结合自身专业辨识信息真实性;第二,其搜集过程是纷繁复杂的,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定制策略,实现快速有效地获取,避免在搜集过程上花费过多精力;第三,其来源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必须对所搜集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利用,并加工整理形成本地数据库或产品,让网络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型号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勇.浅谈我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9):128-129.

篇5

1.1 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原因

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是指网络信息资源中情报的有效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衰减,利用率逐步降低。这与传统文献的老化一样,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因素很多,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信息资源的增长。情报学家M.劳恩曾说过:“文献增长得越快,文献的半衰期就越短。”信息资源的增长和老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信息资源的动态变化。众所周知,网络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极其惊人。以我国为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2002年12月31日,全国网页总数为157,091,220个,字节总数为2,877,754,095KB[1];2003年12月31日,全国网页总数为311,864,590个,字节总数为6,059,431,526KB[2];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网页总数就达到了650,682,300个,字节总数增长到20,537,214,718KB,与2003年相比,增幅分别为108.6%和238%[3]。

(2)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载体形态、数据组织方式、网址等外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所含知识和情报在内容上的变化。1998和1999年,Bar-Ilan和Peritz对信息计量学领域网络信息的生命周期研究表明,在6个月内近50%的网页发生了变化[4];而Wallace Koehler的观察结果更为显著,他发现97%的网站6个月内会发生变化,如观察时间为1年,则比例上升为99%。对于网页而言,这组数据分别为98.3%和99.1%[5]。应该指出的是,网络信息资源更新并没有引起网络信息资源总量的增长。

(3)网络信息资源的消失。网络信息资源的消失是指网络信息资源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被从系统中删除,不能再被访问和利用。文献[4]表明,68%的网页1年内将被从网上移除;而文献[5]发现,有12.2%的网站和20.5%的网页6个月后不能再被访问到。1年后,分别上升到17.7%和31.8%。并且,每周有0.5%的网页和网站消失。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不同,网络信息资源的消失意味着网络信息资源总量的减少。

(4)替代性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随着人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运动规律认识水平的提高,原有的知识不断被完善和突破。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信息需求的共同推动,网上信息的加工深度越来越大,原有的知识和情报被包含在新的知识和情报之中,因而,原来不完善、不全面的陈旧信息资源逐渐不再被利用。替代性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原有信息资源的更新和消失,而表现为网络信息资源中,蕴含新知识和情报的信息的出现和信息总量的增长。

(5)网络信息资源的吸引力。网络信息资源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信息资源所揭示和反映的对象所处的发展阶段。处于诞生和发展初期的事物,相关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往往呈指数增长,老化遵循负指数函数关系。进入成熟期后,信息的增长速率变小,老化曲线也变得平缓,半衰期加长。当对该事物的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出现质的飞跃,相关信息的增长进入新一轮的指数增长阶段,相应的,老化曲线也恢复成负指数曲线。二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受关注程度。对于网络信息资源所揭示和反映的对象而言,受关注程度越高,往往意味着知识更新越快,半衰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自身而言,其受关注程度遵循“Winner takes all”法则,受关注程度越高的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越短,也就是说信息更新越快,质量和数量也稳步提升。

1.2 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特征

网络信息资源老化与传统文献资源老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的差异,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

(1)非累积性。传统文献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存在的永续性,即使这些载体上的知识和情报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它也不会消失。原有信息的修正与更新、替代信息的生产以及新信息的产生必须依靠新的载体。因此,传统文献资源从数量上来说,总是不断增长的。而网络信息资源则不然。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是介于产生后永续存在与即刻消失两种状态之间的第三类信息,它的更新和消亡是其存在和运动的常态。在网络环境下,新信息的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信息总量的增长,而且,相当一部分信息在丧失其使用价值之后会彻底消失,引起信息总量的减少,呈现负增长状态。所以,我们认为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非累积性,这表明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研究往往只能基于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难以系统地回溯其历史状态。

(2)动态性。动态性与非累积性是内在统一的。任何信息都是外在形态与所含内容的统一体。记录信息的载体和信息的组织方式是信息资源的外在形态,而内容,即其所蕴含的知识和情报才是核心。传统文献资源的外部形态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因而必然具有累积性。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外部形态和内容可以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载体的形态、信息组织方式、网址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内容可以不断更新,甚至删除,这就体现为它的非累积性。众所周知,半衰期、普赖斯指数的测定都是依据特定领域文献资源的被利用情况,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性使其老化规律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对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生命周期的研究。

(3)不完全性。传统文献,的生产和传播是受控的,由相关机构统一审核和管理。因此,在传统文献资源老化研究中,研究对象的范围一般相当清晰,在数量上也是可数的。而在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研究中,研究对象的不完全性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上信息的基本上处于不受控制的状态,因此,任何研究者都无法确知网络信息资源的精确构成和分布状况,在研究特定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时,也就不可能准确地划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和数量。二是网络信息资源的非累积性和动态性造成了研究对象在时间维度上的缺失,因此,在研究中也就难以系统地回溯研究对象的历史状态。

2 衡量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状况的指标

根据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原因及其特征,我们从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生命周期和网络信息资源被利用情况两个方面,建立衡量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状况的指标。

2.1 网络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

网络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反映的是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老化状况,可以采用半衰期和生存期两项指标衡量。

2.1.1 半衰期

半衰期源于物理学领域,原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我们借用这一概念,将网络信息资源的半衰期定义为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构成元素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根据是否考虑网络信息资源的增量部分,网络信息资源的半衰期又可以分为静态半衰期和动态半衰期。

(1)静态半衰期。静态半衰期是指在不考虑增长的情况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构成元素有半数发生变化(含消失)的时间。例如,以网页为基本构成元素,考察网站A的静态半衰期。假设网站A有10000个网页,每个月有1000个不同的网页发生变化,并且有100个网页消失。根据上述定义,网站A的静态半衰期为10000÷2÷(1000+100)=4.55(月)或0.38(年)。

(2)动态半衰期。动态半衰期是在考虑增长的情况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构成元素中较新的一半产生于多长时间内。例如,在上例的基础上,假设网站A每个月新增500个网页。根据动态半衰期的定义,网站A的动态半衰期为10000÷[2×(1000+500)-(500-100)]=3.85(月)或0.32(年)。

当然,半衰期的计算在实际研究中情况会复杂得多。首先,网页不会匀速地发生变化、消失和增长;其次,一个网页可能连续多次发生变化,由于我们考察的基本元素是网页,因此只能将其计为一次;第三,在计算动态半衰期时必须认识到,新增网页也会发生变化;最后,出于研究的需要,我们可能会选择在信息组织上比网页粒度更细的单元作为基本构成元素,譬如知识单元、网络链接、单词等。

2.1.2 生存期

网络信息资源的生存期是指特定网络信息资源的URL存续时间。如同人的遗传密码一样,URL是区分不同网络信息资源的唯一标识,因此,我们认为URL是判定网络信息资源生存期最理想的依据。根据该定义,只要URL保持不变,无论内容如何变化,都视为同一个网络信息资源。在极端情况下,特定URL所对应的网络信息资源内容甚至可以为空反之,即使内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要URL被改动,我们就视为原信息资源“生命”的终结和新网络信息资源的诞生。当然,如果特定网络信息资源及其URL同时被删除,同样也意味着该网络信息资源生存期的终止。

2.2 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周期

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周期的计量依据是其被利用的状况,这与传统文献资源老化规律的研究思路基本相同。文献半衰期的研究可以分为学科文献的半衰期和论文的半衰期。学科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专业)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论文半衰期是指引用这篇论文的全部其他论文的二分之一是在这篇后的多长时间内发表的。需要强调的是,学科文献的半衰期是相对于被引文献而言,而论文的半衰期是相对于引用文献而言的[6]。与此相对应,我们仍然以“半衰期”为指标衡量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周期,并按研究对象分为宏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和微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

(1)宏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根据学科文献半衰期的概念,我们将宏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定义为某主题领域网络信息资源所含链接的链宿所指资源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产生的。例如,如果我们说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是1.2年,就表明在我们进行统计研究的那一年里,在网上的网络信息计量学文献中的链接所指资源的50%是在最近1.2年内发表的。

宏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的研究是基于网络信息资源中的链接。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中的链接与文献的被引文献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事物,因此,在借鉴其研究思路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自身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必须明确链接的目的,也就是链源与链宿之间的关系;第二,当链宿的时间晚于链源所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时应当如何计算;第三,是应该采用网络信息资源中所有的链接,还是只考察出链;第四,从理论上来说,我们需要获得该主题领域的所有网络信息资源,并提取其所含有的链接。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不完全性,研究结果可能与客观实际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

(2)微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参照论文半衰期的概念,微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是指指向该网络信息资源的全部其他网络信息资源的二分之一是在其后的多长时间内出现的。例如,网上某文档的半衰期是1.5年,就意味着该文档所获得入链的链源所在网络信息资源的50%出现于其后的1.5年内。

与宏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的研究相比,微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研究所面临的问题相对较少。根据上述定义,微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的研究不涉及自链,并且基本不会出现入链的链源所在资源的时间早于研究对象出现时间这样的情况。因此,需要考虑的问题中最主要的就是解决或尽量缩小网络信息资源的不完全性。尽管有研究表明,网络链接的使用动机与文献引用动机存在巨大差异,但笔者认为,无论处于何种动机,网络信息资源获得入链就意味着其使用价值的实现,我们在计量其半衰期时不必做过多的区分[7]。

3 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研究展望

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研究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增长、分布与利用研究共同构成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对丰富与完善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学科体系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同时,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研究的成果也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和利用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研究才刚刚起步,所见文献仅有2004年王宏鑫和邱均平在《情报理论与实践》第4期所发表的《关于网络信息老化研究的若干问题》一文[8]。因此,在现阶段应该借鉴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在充分认识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文献资源所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建立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为探索网络信息资源老化规律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2002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cnnic.net.cn/html/Dir/2003/11/22/1393.htm

2 200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cnnic.net.cn/download/manual/report20030330.pdf

3 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cnnic.net.cn/download/2005/2005041401.pdf

4 Bar-Ilan, Peritz B.C.The life span of a specific topic on the Web: the case of "informatric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Scientometrics. 1999, 46(3):371-382

5 Wallace Koehler. An Analysis of Web Page and Web Site Constancy and Perman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1999, 50(2).

6 邱均平编著.文献计量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篇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在给用户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安全管理方面的风险。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了如今网络安全探讨的重点。如何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增强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性能,防止网络信息在通信过程中被入侵和破坏,为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1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安全技术问题

1.1 网络信息资源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隐患

信息网络最大的优势便是其提供了开放互动的平台,开放性是互联网络的显著特点,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发展必然趋势。但开放性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网络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首先,目前网络实名制并未完全实行,互联网络使用人群的身份判别存在难度,同时由于如今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开放性极强,而泛在化互联网络的使用成本并不太高,因此对于使用人群来说,便利地传递信息资源固然能提供方便,但也会对互联网的稳定维护带来隐患;其次,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大环境之中,难免会存在对网络安全管理具有威胁的不轨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是针对于互联网软件中的漏洞,或是针对于互联网网层结构中的传输协议。既有可能是出于炫耀目的的本地用户,有也可能是其他国家或组织的黑客。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安全技术问题,不仅关系每个用户的信息保密,还涉及到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网络安全防护问题。因此网络安全问题不仅仅是行业性安全保障问题,更是一个世界性的安全保障问题。

1.2 计算机操作系统漏洞带来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运行平台,用户通过操作系统得以正常使用计算机以及安装其他软件程序,同时还能针对计算机内部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计算机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而言,操作系统能够帮助用户迅速进行管理和使用,但如果在软硬件程序之中存在漏洞和问题的话,如果没有及时解决,极有可能造成系统崩溃以至于直接影响对于计算机本身的整体使用。导致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漏洞的重要原因在于允许使用者自行创建进程,并且还可以支持远程激活。这样的特性一旦被有心的不法分子利用,则会给计算机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带来威胁和隐患,甚至会出现被他人远程控制的情况,这将有可能对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损失。

2 主要网络安全技术

2.1 内部防御安全技术

针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内部防御安全技术主要是防火墙和漏洞扫描这两种类型。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基于预先已经定义好的安全规则之上,针对于计算机的内网与外网之间的通信行为进行强制性检查和防范,加强内外网之间相互通信的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需要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针对计算机外网的访问权限进行限制,防止非法和违规行为通过外网进行入侵,以此来保障计算机内部的网络信息管理的安全,另外也需要针对计算机内网之间的访问行文进行规范,以此来优化内部防御安全技术,从而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程度。

另外一种技术类型则是漏洞扫描。这是一种通过打补丁的方式针对计算机本地的主机或是远程设备进行整体安全扫描,发现安全漏洞的同时进行修补,从而达到保障整体系统安全的目的。在漏洞扫描过程中,扫描程序通过对TCP/TP相关的服务端口进行扫描,从而监控主机的系统,同时通过记录相应的相应情况来收集相关的有效信息,以此通过漏洞扫描来对整体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隐患进行整体把控,从而增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安全性,同时也能降低安全风险值,提升系统防御性能。

2.2 外部监测安全技术

维护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外部检测安全技术包括入侵检测行为以及可视化的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是基于审计大数据的收集和整合,以此来分析网络通信和安全日志相关行为的安全性,判断整个计算机系统中是否存在被攻击和被入侵等不法行为。如果存在入侵行为的可能性,那么入侵检测可以在系统被攻击之前进行拦截,这是一种针对于外部监测的安全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比较积极的防御功能。这项入侵检测技术是针对于就是外部攻击,同时也会对内部攻击进行监控,因此能起到增强计算机安全性能防护的作用,但同时也不会对计算机本身的网络通信性能造成影响。这同时也是入侵检测技术的优势所在。

另外一种安全技术便是针对于网络安全而衍生发展的可视化安全技术。它是基于内部防御和外部监测安全技术之上,将计算机网络中涉及到的系统数据以及网络结构以可视化的图像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这也是实时动态监测,为计算机整个网络通信使用过程保驾护航,一旦出现安全漏洞或潜在风险,会以某种特定方式提示用户,同时还能为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处理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而提供帮助,促进针对性地处理安全风险问题,从而增强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和智能管理。

3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策略

3.1 培养专业的网络安全维护人才

目前对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存在潜在威胁的攻击行为大多集中在人为性的入侵行为方面。无论是针对于有目的性的黑客入侵或是计算机网络犯罪,大多属于人为入侵和攻击的范畴。而这种人为攻击分为两个类型,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者区别在于是否对截取到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更改,前者会利用不法行为来更改截取到的信息以达到误导信息接受者,而后者则是对传输的信息资源直接进行截取和破解,但这两者都对信息的安全保障造成了重大风险和威胁,极易为组织和单位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这样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形式,需要从人员上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安全防护的技能,培养专业的网络安全维护人才,从而在加强现有网络监测和维护力度的基础上,对网络信息的安全发展未来趋势进行专业性地判断和预测,从而帮助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工作往更加智能和可把控的方向去发展。

3.2 加强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安全管理

首先就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而言,最基本的是需要营造安全的计算机运行环境,对于电压稳定,防火防潮,防虫蛀等外部风险进行把控,降低外部环境对计算机硬件运行的风险影响。同时还需要相关安全技术性管理人员针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定期进行问题排查,另外还需要对相关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更换计算机硬件进行规范规定。其次是对于计算机的软件而言,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利用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对软件进行病毒查杀和和漏洞修复。对于威胁到系统安全的计算机病毒或是其他风险,需要及时下载补丁进行修补和防护,以增强系统软件的安全性,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重要的相关网络信息资源需建立有效的备份机制,以防止在系统出现安全风险时造成数据丢失等问题。

4 结语

在如今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新兴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工作和交流,从中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因此针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隐患和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能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向更为安全性的方向发展。这需要不断加强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意识,同时需要通过培养专业性安全维护人才来提高相关技术,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为计算机的整体安全运行提供稳定和良好的大环境,能够更好地为用户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晖.网络安全技术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v.15;No.20522:44-45.

[2]史亚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

[3]梁宏斌.基于SMDP的移动云计算网络安全服务与资源优化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篇7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与之前的传统信息资源相比,有着许多的不同,其有着其本身许多的无法替代的特点。下面我们就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这些特点来进行一些了解。首先,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媒介就是网络。传统的信息资源的传递大都是存储与光盘、磁盘、磁带或是纸张等载体之上来进行传递的,而网络信息资源的传递则是以网络作为载体,以一种虚拟化的姿态来展现出来的。这样人们就能够更加方便简单的进行信息的传递,同样其也体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与社会性。其次,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非常的巨大并且还以一种异常迅猛的姿态在逐步的增长。在目前,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然突破了亿的大关,互联网上的域名及网站也已经达到了百万之数,这就说明网络信息资源已被多数的人所接受和使用,我国的互联网发展状况也相当的迅猛,网络信息资源也在不断的充实与发展。再者,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也已经实现了数字化。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信息资源已经由纸张之上的文字信息逐步的转变为了磁性介质之中的电磁信号以及光介质之中的光信号。这就使得信息的存储、传递以及查询变得更加的方便与快捷,并且,信息的存储密度高、容量大,所占空间小还能够无损耗的去反复的使用。这种以数字化形式所存在的信息,能够被计算机进行高速的处理,还能够通过网络进行长距离的传送。还有,网络信息资源的表现形式也越加的多样化。传统的信息资源大都是以数字或文字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而网络信息资源的表现形式则有图像、文本、声音、视频以及数据库等等。网络信息资源的涉及领域从艺术,经济,科研,教育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包含的文献类型从新闻报道,电子报刊,书目数据库,商业信息,电子工具书,文献信息索引到统计图表,数据,电子地图等等。最后,网络信息资源还具有实时性。在互联网中,信息的传递速度相当的迅猛,只要将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之上,信息就能在短短数秒之中将信息资源传递到世界各地,非常的快捷方便,能够让人们更早的同步的知晓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大事。但与此同时,网络信息资源的良莠不齐也就体现了出来,大量的不良信息充斥与网络之上,同样给人们造成了诸多的困扰,故而我们必须要去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力度,以求网络信息资源的清新及合理。

篇8

网络信息资源是一种新型数字化资源,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它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和信息传播的固有程式,省去了以往编辑出版这一关键性的信息质量控制环节,使得网络信息来源极为广泛,信息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恣意传播任何信息。这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非控制性:因特网是一个多网络、无中心、无主管的分散型互联网结构,网上信息资源具有分布式特点,处于一种无中心控制、混乱无序的分布状态。

(2)非均衡性: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学科专业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差异很大,数量和质量的差别也很大。

(3)异构性:因特网信息资源在形式上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和结构,处于非结构化状况。

(4)动态性: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分散无序,变动和更换频繁,更新周期不一。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存在着以上特点,我们有必要对检索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目前,国内外在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得出成熟的公认的成果。我们可以参照和借鉴传统的印刷性文献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并结合网络信息的自身特点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包括第三方评价法、网络信息用户评价法和网络计量法。第三方评价法及网络信息用户评价法主要是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相关指标权重和赋值以及评价的方法和过程往往具有不可克服的主观性,从而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网络计量法是目前正在探讨和研究的一种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它采用“Web引文索引”法及统计网站访问量等客观方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最好的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方法是运用批判思维能力不断的反思所遇信息的有效性和质量,并结合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教学

由于网络信息存在着缺乏指导方针、缺乏监督、缺乏代表性以及网络信息自身的特点,教会学生批判的分析、评价网络信息资源是必要的。许多教师都注重交给学生使用不同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方法,却忽视了交给他们如何对所找到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析、评价。事实上,利用搜索引擎键入关键字所查找到的信息往往并不是完全符合我们的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搜索引擎只是充当了网络资源发现的辅助工具,并不能对信息质量进行鉴别。所以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重要性,掌握分析、评价它的方法。

在开始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教学前,首先要确定一个学科领域,该领域应涉及到教学研究活动的各个方面。例如:如果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活动大部分是在网上进行的,那么讲授社会科学的教师就要承担起讲授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主要任务,此外,其他学科的指导教师也要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教学工作,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的意识。

另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学生应该从几年级开始学习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相关内容。一般情况下,当学生需要成为一个独立的网络航行者时,就应该开始对他们进行信息资源评价的教育。当学生第一次被允许自由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检索和获取信息时,他们就应该有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的观念,学校就应该设置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课程,并注重把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教学内容与各学科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能力的教学可分四个阶段进行。

1.认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

学生不会天生就知道要对网络信息进行质疑,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他们在网上所访问的信息不都是正确、有效的,在因特网上没有对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的设备和机制,也没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来控制在网上的信息类型与质量。因此使学生认识到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教学的第一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组织学生对一些含有错误信息的网站实例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了解网上信息的不真实性,也可以把印刷媒体信息与网络信息进行比较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质量隐患,需要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批判的分析与评价,不可以不加分析的拿来就用。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对不同网站的相同主题信息进行比较,会发现这些信息的不一致之处,导致这种不一致可能会存在多种原因,通过比较分析会使学生认识到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的重要性。

了解不同个人或团体信息的不同目的也会帮助学生认识到评价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不同目的如宣传、广告、倡议、娱乐、教育和学术等,这些不同目的促使人们在信息时采用不同的方式和内容,这与我们经常在书刊杂志上看到的情形一样,所不同的是印刷媒体信息在出版发行前会经过编辑出版者的质量监督,而网络信息则没有。

2.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学习

当学生认识到需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时,他们就应该掌握对资源进行评价的工具和方法,以便进行实际评价。首先要使学生了解一些评价指标体系,可作为具体评价时的指导方针。这些评价指标包含一系列问题,以利于学生思考并判断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与价值。

在具体进行评价时,要根据个人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并给每个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除了选择一定的评价指标外,教会学生运用批判思维能力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价是评价技能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点。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技能,在各个学科中都有渗透,为形成和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学生需要不断的阐明和判断自己的观点,逐渐形成分析、判断、总结和质疑信息资源的能力,每一种能力的形成都对评价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评价资源时将首先运用批判思维能力分析作者信息的目的,用分析能力判断信息源是否可靠,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判断信息内容是否正确。另外利用评价网站所列出的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也是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学习的好方法。

3.评价技能的实践

学生在掌握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标准和方法后,需要有机会进行实际评价的锻炼。刚开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指定的网站进行访问,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学生访问的网站,对每一个评价指标都要至少提供一个正面实例和一个反面实例,鼓励学生在访问网站时对所遇信息进行质疑,并列出所作评价结果的原因和标准。

当学生能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对网络信息资源做出正确评价时,就应该开始独立完成整个评价过程。此阶段要结合一定的任务来进行,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确切的信息需要是什么?什么类型的信息资源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评价的目的将决定你所要选择的评价指标和不同指标的权重。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时,不要拘泥于具体的评价细节,应运用批判思维能力争取做到全面、迅速的对资源进行分析、评价。

4.对学生的评价技能进行评估

学生在成为一个独立的网络航行者前,还需要对他们的评价技能进行评估。评估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技能的调节和改善,要把评估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注意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把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

篇9

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对教育信息资源库中“自行设计部分”的教育资源定义了相关属性,该标准体系包括6大类26项子标准和4个跟踪研究项目,但由于各高校采用的制作平台不统一,导致该部分内容仍然缺乏统一性,给数据更新、交换与实现共享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在建设学习信息资源库的过程中,应依据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并注重利用先进的技术对资源库进行维护与管理。第五,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指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可更新性。网络学习信息资源库应该是动态的,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更新、丰富和完善。以英语研究性学习为例,其资源库应通过与其它资源网链接,实现互联网资源最大范围、最大限度的共享与互访,比如,链接到网上有关英语学习网站:如“英语爱好者”,“英语在线”,“新东方”等等;或链接到网上英语新闻报刊,如“英语沙龙”、“希望英语杂志”、“中国日报”等英语报刊网站。高校校园网学习信息资源库应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当涉及某个主题时,整个互联网都可以为之提供相关链接,从而获得比本校资源库多出若干倍的信息。第六,易检性。要合理分布网络学习信息资源库中的资源,使各种资源都有清晰明了的存储位置。根据资料内容或类型设置不同的文件夹,以便于资源库的使用、扩展和管理;提供尽可能详细的网站地址,建立起便捷的检索系统,当学生需要某些信息资源的时候,目录系统就能提供重定向的功能,将一个网站跳转到另一个网站。

二、研究性学习网络信息资源开发途径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052-02

1、网络信息资源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随着以因特网(In-temet,一个全球计算机互联网络,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料库,有亿万人参与共同享用着人类自己创造的财富即资源)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网络信息资源层出不穷,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网络化信息呈指数增长,造成信息过载,质量参差不齐,信息资源处于高度分散及无序的状态,极大的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资源的高度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与保障。因此,对网络信息资源实施有效的整合,以形成结构化、有序化的资源系统,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访问和检索路径,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1.1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采用数字化信息处理和集成整合技术,对多种来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有目的地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同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实现高效传播信息的一种服务方式。

1.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信息资源类型发生了根本变化,也促成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3 由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及用户需求所决

信息资源的多样化拓展了用户选取信息的空间,但同时也给用户利用信息增添了新的麻烦:不同载体形态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关联;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源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冗余;各种数据库之间缺乏允许内容共享与传送要求的界面。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将得到比较分散的网络信息一并提供给需要的用户使用,并且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者、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整合出网络信息既涵盖面广又内容完整,适合各方面人士的需求,解决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及综合性。

1.3.1 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丰富的网络化信息资源使得生活在不同地方的用户能够得到全球公开的平等的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权利。网络平台的提供使每一个信息的者和信息的使用者得到最近的交流方式,从而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1.3.2 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上网后,不仅可以及时提供给本地用户,而且可以提供给全球每个因特网的用户使用。但是,由于信息资源的繁杂,使得信息的使用者很难找到适合的信息。为此,因特网的网络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传播及使用方法有待提高。

2、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信息外在和内在特征的表征和序化,达到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目前,使用较为普通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2.1.1 文件整合方式

文件是一个具有符号名的一组相关逻辑记录的集合。我们所熟知的FTP就是以文件目录的形式整合信息资源,利用FTP文件传输协议所获取的就是以文件形式保存和组织的信息资源。

2.1.2 数据库整合方式

数据库是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例如,图书馆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开发具有权威性、使用性、可靠性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建立一些学科专题数据库,以方便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有价值的信息。

2.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2.2.1 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价值缺乏普遍的认同

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已经得到人们一致的认同和重视,但在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许多个人和用户的首选时,许多信息服务机构仍以传统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热衷于花大量的经费采购各种资源来加强机构建设,而对分散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有时只作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政府虽然对信息基础设施较为重视,但现实却是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导致目前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落后。

2.2.2 专项业务资金匮乏

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各信息管理单位多属于社会公益性机构,收集的网络资源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开发资金主要靠国家投资,缺少其他资金来源,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出来以后,其信息产品基本上在提供给那些信息收集者和信息需要者无偿使用。此种开发和运行机制,难以调动网络信息商的积极性,从而也影响了网络信息向深度发展。

2.2.3 专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网络环境下的现代信息资源管理人员不仅是纸质文献资源的管理员,而且也是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导航员。目前,管理网络信息的专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反映在诸多的网络信息资源中内容、文字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问题,网络信息专业人员的网络技术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亟待提高。

3、我国网络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解决方法

鉴于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和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高度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源,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不同方式、不同深度的整理和加工,将其增值并以各种信息产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我们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有用信息资源,同时,这在当前信息资源采购经费普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非常有现实意义。

3.2 增加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投入

应该增加各种专项资金的投入,有计划的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设。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可根据数据库类型和规模的不同,利用社会集资或机构内部匹配资金,有计划地建设各种数据库。同时,也可以尝试多种开发和运行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是政府支持,无偿使用;也可以单位开发,有偿使用;还可以是商业投资,作为信息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通过这些模式和观念的改变,最终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3.3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应组建一支网络资源快速反应队伍,对有关的网络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筛选,并明确成员的责任。在收集网络信息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检索工具,利用各种资源发现和识别有用信息,并将它们记录和整理出来。当然,在收集网络信息资源时,还必须注意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不仅要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还要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的专业培训,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人才。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交叉性研究领域,它与数据库、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借助这些领域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结合知识工程,解决其中的关键技术和专业问题,改善网络资源的现状。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需要系统的、完善的信息整合方法的出现,这就需要网络信息的学者及专家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进一步揭示网络信息中的尖端领域,让人们享受既便捷又准确完整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充斥在网络环境中五花八门和精彩纷呈的信息资源将伴随着信息检索、电子商务、网络信息挖掘、企业信息门户中得到更好的、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金燕,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现代情报,2007(7)

[2]朱丰,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J],治黄科技信息,2007(4)

篇11

1网络信息资源编目工作面临的问题

1.1网络信息资源的无序化问题

网络信息大量出现,且呈现分散、无序、价值参差不齐、变化频繁等状况。无序扩张的网络信息,一方面使网上信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信息分布、信息组合错综复杂,信息污染严重;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用户面对如潮信息应接不暇,无法了解网上有多少信息与自己的需求有关,无法快速、便捷的获取所需信息。因此,解决网络信息资源无限扩张与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利用的矛盾,为用户提供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是网上信息资源著录的出发点和目的。

1.2著录标准移植和汉化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情报界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CNMARC中的一些适用网络信息资源著录的字段还没有进行修改或增设,尤其像USMARC中能表示与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856”等字段还是空白,其文献著录类型单一;适用于中文环境的元数据模式正处于引进和消化国外元数据方案阶段。

1.3网络信息资源著录项目不统一

网络信息资源著录项目的统一,是图书馆实行信息服务工作科学管理的手段,同时也是推进编目工作标准化的一个前提。在我国,虽然自1979年开始已陆续制订、颁布了近20项与编目工作有关的国家标准,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标准的实施情况各个图书馆参差不齐,造成的原因是:一方面各个图书馆对于各项著录规则的理解存在差异,对MARC格式各个著录单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造成数目数据质量高低悬殊;另一方面在编目自动化方面,由于自动化系统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其应用程度也不一致,很多图书馆并没有按照MARC格式著录。这种情况势必影响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编目,造成编目数据混乱,影响信息资源的检准率和检全率。

1.4编目人员素质问题

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的高质量首先来源于编目人员的高素质,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对编目工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网络信息资源编目人员也有了新的更高的素质要求: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的进取心;②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和较专的相关学科知识;③熟练地掌握编目规则、著录格式和标引方法,准确地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编目、分类和标引,加强数目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④具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和相应的实际应用能力,如要求编目人员具有网站开发或网络创作的能力;⑤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⑥具有接收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2采取的对策

2.1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利用

图书馆及各种网站应充分认识到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理的重要性,解决网络信息资源无限扩张与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利用之间的矛盾,为用户提供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图书馆,对揭示文献信息资源的特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应根据当前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地参考学习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编目方面的研究和经验,研究制作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目录,开展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和管理。目前,很多大学图书馆都在为本校用户下载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建立本校重点学科网络信息导航站,虽然只是建立了搜索引擎和链接,没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编目,但这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利用的有效尝试。

2.2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编目方案,解决好著录标准移植和汉化问题

对于CNMARC而言,我国图书情报界有必要参照USMARC格式,对CNMARC中的一些字段进行调整,增加文献信息类型的内容标识及代码,丰富著录类型,增设“856”等适用于网络信息资源描述和获取的字段,从而达到网络环境下的编目要求。

对于适用于中文环境的元数据模式,须在充分考虑中文信息资源特点的前提下,采用和参照现有的国际规范,引进和吸收各种成熟、规范的元数据方案中的元素,解决好著录标准移植汉化问题,保持与国际标准接轨和兼容,使中文元数据的编码、著录规范及相关技术与国外的元数据著录标准具有互操作性。

2.3制定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著录项目,推进编目工作标准化

鉴于目前的情况,加快制定出一套实用、面广、易于掌握的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编目著录标准已是当务之急。在制定统一的著录标准时,还应注意解决好如下二点:①采用最能满足信息制作者、用户等需求的著录数据模式;并且这种模式是最通行的版本。②根据图书馆预定的目标与任务,权衡著录项目“适用度”。既能满足当前需要,又能满足将来使用的需要;既不浪费人力物力,也不影响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控制。

2.4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著录标准

前面所述,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庞大,对此,图书馆应根据用户对网络信息内容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标准。MARC与DC都可以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二者之间互为补充,各有所长。由于MARC以及有关分编标准需要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去维护,其处理成本相当高;而DC因著录简单,使得未经过专门培训的信息提供者们有可能对自己创造的网络信息加以描述,成本相对MARC来说低廉。因此,对于网络信息不必费时费力用MARC去标引,而选用DC即可,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网络信息内容的重要程度,选取有价值的、符合用户需要的再采用MARC给予更精确的描述。

2.5适度简化网络信息资源编目标准,加速编目速度

目前,网络信息正以每12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向前发展,图书馆对其进行编目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然而编目条例越来越细,著录项目不断增加,使编目速度跟不上信息的生长,给编目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我国,许多图书馆要求机读目录尽可能详尽、全面描述信息,不同程度地向完整级编目靠拢,而不大考虑所增加的内容对用户检索有没有实际意义。由此,笔者认为,随着网络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图书馆在网络信息资源编目中应以信息最主要的检索点为依据,适度简化其编目项目,以有利于编目速度的加快,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检索信息。

2.6提高编目人员的素质

网络环境下,对编目人员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学历方面,要求编目员除具有图书馆专业的学历外,还要具有另外一个学科的学历的趋势,图书馆认为具有其他学科背景对建设特色数目数据库会有很大帮助。能力方面,除了要求编目员会利用OCLC等书目中心外,要求编目员具有元数据、都柏林核心集等电子资源编目所必需的知识;还要求编目元具有网站开发或网络创造的能力,以从事本馆或本部门的网站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1]蔡文彬.网上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兼论DublinCore.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2,(1):79-81.

[2]胡燕菘.论网络信息资源编目.图书情报工作,2000,(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