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师值周总结

幼师值周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23 15:08: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师值周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师值周总结

篇1

首先、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即要求学生做到仪表美、语言美、心灵美。强化要求学生执行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衣着整洁,佩戴好红领巾,不穿拖鞋上学,结合评比扣分制度,促使学生自觉自悟,现在同学们都已经养成了这个良好习惯。在语言行动上,同学们懂得讲文明礼貌,无论在何时何地,他们见到老师都很有礼貌地叫声“老师好!”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其次,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二年级的每个同学的集体荣誉感比较强,上次跳绳比赛,同学们都为自己的班级争光,每个同学都在拼命的跳,记得李婷婷给我说过这样的话:“自己没有表现好,害得红旗要没有了。”同时还不停的用小指点自己的胸口。从这里,我就看出一份纯真的童心。

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常常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虽然他们有时候也会淘气一些,但是我还是从心里深深的喜欢他们,在我眼里,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幼师每周周记总结二一周时间过了,孩子们又要向往常一样天天来圆了,为了让我们中班的孩子能在欢乐轻松的环境中体验幼儿园的欢乐,并培养愿意来园的心情,我园特地安排了快乐一周的内容。

我门在室外安排了许多有趣的活动器械,孩子门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玩伴、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场地,游戏的内容,尽情的欢笑和玩耍。孩子门还聚在一起观看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动画片,感受动漫的神奇,孩子门看的津津有味,一个个都进入了漫画的世界。

在活动中,孩子门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教师进行游戏、玩耍,再每个班级中教师们都为孩子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孩子可以自由的去尝试。

今年的“快乐周”活动,我们既保留了以往的节目,还在不同年龄班中开展了形式各异的活动:中班开展了画吧和手工制作吧,大班的的哥哥姐姐带着小班的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还把自己做的礼物送给弟弟妹妹。

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做到的,需要老师们用心感悟,孩子们从内心中自然流露的才是真实的。“二期课改”后,对于老师观念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与孩子们共同策划喜闻乐见的活动,真正意义上消除孩子开学“恐惧症”。

幼师每周周记总结三车子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而现在购买私家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汽车已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孩子们对车子的兴趣也随即越来越浓厚。

因此,我们选择了生活中常见又吸引幼儿的主题——车子,叭叭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一周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参观了汽车城,认识了解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倾听了《谁还要上车》的有趣故事,孩子们对公共汽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上车要遵守秩序;此外,我们还和孩子一起玩车,开着纸箱车到处去旅行,分享了玩车、坐车的经验……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的道理。

活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小朋友认识了好多的汽车标志,带动了其他孩子对汽车标志认识的强烈愿望,一时间,“广本”、“标致”、“现代”……成了孩子口中奔出的最多词汇,而殷老师的汽车“标致307”更成为了孩子们口头经常谈论的话题。此时,我们的孩子俨然已成为了一个个的“小车迷”。

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往往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获取的知识、经验也更牢固。

幼师每周周记总结四一、会议、检查、教研活动。

1、参加了行政会、校干会。明确了整体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五项工作。布置了教学工作:七条要求和完成一校一品创建方案的拟定。

2、迎接了进修学院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检查。以查促进工作的改进。一是幼儿园教学教研工作的改进;二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改进。三是作息时间的规范。进一步召开幼儿园工作会,积极改进。

3、积极参加去进修学院开展的“小学语文主体式对话教学批读文的专题研究”教研活动。

a、活动中明确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些大方向问题。

一是语文教学要处理好言语内容语言与形式的关系。教改学生言语的智慧(即表达的能力)。关键是表达。二是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关注的是语言。

b、同时语文教学要努力做到三个一:

确立一个恰当的目标。做到一课一得。

围绕目标努力把握一个训练点(表达点、批读点,要有所取舍)。

努力找准策略点。给学生留足学习的时空。如:学习卡。

二、认真落实相关工作。

1、对所负责的一校一品的体育项目,积极的落实人员拟定创建方案。

并与其他两个项目负责人明确了该项工作。

2、积极理清工会工作。校务公开,五必访,活动资料的手收集等。

3、严格按照招生工作日程安排,完成了资料的上交、上传。小学毕业生工作方案,小学生基本信息表,小学毕业生志愿表,朝阳地区外教职工子女审查表和汇总表。

4、积极协调六年级教师的课程安排。

5、完成了六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测试,完成了英语结构成绩统计表。

6、童心路资料的补订。111份。

篇2

G613.7

传统的主题性教学活动通常是以集体活动为主,由教师掌握教学时间、材料和场所,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与自主性,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活动特长。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尊重幼儿在学习方式、发展潜力、能力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因生施教,从而使每一位幼儿都可以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因此,幼儿园必须倡导探索性教学,而主题性区域活动正好满足这一要求。所谓“主题性区域活动”,就是指幼师根据主题活动目标,针对性地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区域活动情境,让幼儿们在区域范围内按照个人意愿及能力,以独立操作为主要方式来进行学习,并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有效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一、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的必要性

1.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愉悦幼儿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结构理论”,并认为儿童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操作而获得的。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因其独特的个性、鲜明的特色等,深受幼儿们的喜爱,他们自由学习、快乐游戏、解放天性和提高能力,因此每一位幼儿都可以在自己原先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新主题下达后,幼儿们会立即自发分成多个小组,并在幼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区域活动有哪些?如何创设区域环境?主题材料有哪些?……在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幼儿们能积极地、快速地投入到游戏之中,让他们乐于探索不同等级的主题材料,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幼儿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探究并快乐着。

2.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满意家长

开展多样的主题性区域活动,可以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有所化,并逐渐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具备的社会修养、道德品质等非智力营养在课堂学习中无法进行汲取和开发的。只有通过参与主题性区域活动,才能实现尊老爱幼、保护同伴等诸多情感目标。幼儿通过表演或模仿方式获取到的直接经验往往要比课堂说教中的间接经验更有效,而且更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长们也由刚开始的被动状态转变为积极参与,进而使主题活动顺利实施。此外,对于这种新领域的开发、组织和引导,家长们也纷纷各抒己见。

3.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激励幼师

在区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幼师都表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经验无法适用于主题性区域教学,无论从《教学纲要》还是各类教学辅导书籍,他们总能找到理论参考,但实际操作与经验却只能依赖于教师的自我摸索。首先,幼师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观察者、指导者和学习者,结合具体的主题材料制定出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接着,创设活动区域,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状况和发展情况,并作出及时的调整;最后,在这一过程中应不断激励幼师严格审视、纠正教育行为,才能寻找出其优缺点,提高教研能力和职业成就感。

二、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的具体策略

1.合理地设定并解读主题

要想充分发挥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效能,就必须合理地设定主题。任何主题都具有中心思想,只有活动主旨具有“承载量”,才能将与主题有关的内容汇聚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开放性,能够获得一些生活经验,才能符合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要求。倘若不具上述条件,是难以进行实施的。此外,在解读主题内涵时,我们不能只侧重主题名称,还需要解读隐藏于主题背后的信息,这是因为有些主题名称仅仅是主题的切入点。待确定主题后,我们应寻找并构建主题拓展链,进而细化主题。

2.以材料投放与环境创设共同促进主题发展

材料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载体,幼师在实施区域活动前应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以此满足每位幼儿的学习需求。皮亚杰认为:操作是儿童一切智慧的源泉。而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就在于通过不同难易程度的操作材料来达成教学目标。另外,环境作为一种静态的教育资源,其对幼儿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主题性区域活动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幼儿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幼师通过自主设计教学方案,为每位幼儿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尤其是各类活动材料,从而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

3.利用幼儿反馈来推动主题发展

幼儿是主题性区域活动的主体。幼师通常会费劲心思地将所有知识传授给幼儿,但有时达到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倘若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探索,当他们集中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时,那将是接下来主题的一个分支。这样形成的主题内容不仅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而且也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解决了幼师们长期苦恼的问题。每一位幼儿都是主题教学中的“活点子”,幼师应将注意力放置于他们身上,细致观察并记录,进而找到解决的答案。

4.积极反思与总结

在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之后,必须进行积极地反思与总结。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一切无反思的经验都是狭隘的,是不存在生命的。”因此,必须采用自我反思及集体总结的方式来增强区域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侧重区域活动过程来决策教学行为、凸显幼儿活动成果等。反思主题是否恰当,材料投放是否合理,幼儿兴趣何在等问题成为决定下一步的发展导向。

三、结束语

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丰富的实施价值。实践证明:主题性区域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认知水平和增强求知欲,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传情达意,从而争做活动的小主人。幼师、家长在活动教学过程中也能加强交流与合作,并最终推动着幼儿园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师的个人能力和整体素质,会对整个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成果起决定性作用。在社会对幼师的培养中,非智能因素的培养是提高幼师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把非智能因素的培养理念深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非智力因素的科学内涵

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是相对的一对概念,智能因素是指人认识世界过程的一些能力因素,主要包含人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注意力等方面能力。而非智能因素是指人认识事物积极性的一些心理因素,只要包含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感情、意志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互作用相互制约进而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生活态势。一定程度上,非智能因素会决定智能因素的发挥,同时也能帮助智能因素有限的个人的生活活动。非智能因素虽然对个人活动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它对个人活动有一定的推动和调衡作用。从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可以看出,在一个人前进的过程中,个人成功并不是单单由智力因素决定的,个人兴趣爱好、意志力、理想抱负等也会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们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充分提高个人智力因素的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其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对知识结构和价值判断尚未完善的学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如此。

二、学校对幼师生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现状

虽然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生活发展影响作用比较大,但是很多学校对幼师生物理教学中非智能因素培养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个社会的人才质量。

1.教学观念陈旧,忽略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现在很多的中专高职院校对幼师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观念陈旧,只注重对学生课本知识的灌输,而大大忽略了像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这导致幼师学生只是单纯的为了学习而学习,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对他们以后生活学习方式影响重大。在对师生的理教学中,这种现象更加突出,物理学本身知识系统庞杂,知识内容晦涩难懂,很多人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还需要有浓厚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而很多对幼师生的物理教学中,单调无味,只注重学生对知识单纯的理解和记忆,而不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情感和个人体验。

2.把教书、育人两个概念分开,忽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品格养成

众所周知,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和育人是相应而生的两个概念,教师的目标就是在完成基本的学科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便形成其独立的人格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但现实对幼师生的物理教学中,老师只是单纯的物理知识讲解,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的听讲,这种只是为了学习成绩而学习的现状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阻碍巨大,这也极大影响了学生非智能因素的发展。

三、对幼师物理教学中非智能因素培养的策略

1.改变陈旧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幼师生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幼师专业的教师必须转变“教学只是单纯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传统观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能因素。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传授知识、情感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全面结合起来,促使幼师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例如,在讲解一个物理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总结,还可以用教师对某物理学家的崇拜和敬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把一些物理知识的诞生过程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让其对物理的无限热爱和执着坚持的精神感染学生,以便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只有教师本身学识渊博,讲课与实际相吻合,富有感染力,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才会对学生的非智能因素培养起到渗透作用。

2.激发幼师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

自我认知、学习目的、学习能力、态度兴趣、生长环境和世界观等都会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产生作用。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则是学好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因此,在平时物理教学中,老师要加强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每一个细节中注重幼师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可以让学生善于思考、多多观察,拥有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在课件的设计上,应该让物理教学内容和幼师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认识物理知识。此外,要使学生多参加与物理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物理实验,让他们自己亲身感受到物理的重要作用。这样才可有力地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师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对幼师生性格品格的培养

俗话说“性格决定成败”,一个拥有良好性格品质的人才有可能走上成功的巅峰。而顽强的毅力不仅是一个优秀者应该具备的品格,也是学生非智能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影响学生的平时学习和未来的生活工作。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科学系统的对幼师生进行顽强意志力的渗透和培育,如可以让幼师生明白学习物理对世界发展和自身前途的重要作用,提升物理学习的学习目的,才能激发学生的意志力和奋斗力。另外,也可以在平时教学中,注重作业、实验过程,老师在这些细节中要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做好指导、检查和评价工作,这样也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4.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观念中,老师的形象都很威严,但随着科学民主观念的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观念已受社会的热捧。一个新型教师不但要拥有丰富博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拥有亲切、负责、热情、幽默等方面的优秀品格,这样才会深受学生的喜爱,他的教学活动才能感染影响学生。从以上分析可得知,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彼此尊重、信任和理解。这要求老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注重和学生之间的生活情感交流,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生活态度。这也是教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个方面,这也会影响到幼师生物理教学的的质量。因此,在对幼师生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总结

非智能因素对幼师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影响巨大,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加强对幼师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结合,幼师生才会拥有全面的素养和才能,才会在学前教育中把这些理念和方法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才会担负起为祖国培养优良的下一代的责任。

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94

“准幼师”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是指在基本上完成学校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与专业技术课程之后,学生到幼儿园等专业对口的现场,全面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过程中,提升幼儿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顶岗实习是“准幼师”培养的重要环节,实习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因此,如何提高“准幼师”顶岗实习的实效,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从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而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促进“准幼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反观目前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在职幼儿教师,却几乎找不到“准幼师”如何运用教学反思这一手段提高顶岗实习质量,进而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则从学校、幼儿园及“准幼师”自身三个层面,对“准幼师”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反思行为进行了相关探析。

一、学校层面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和能力。特别在“基本理论”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了对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并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可见,反思已经成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之一。因此,作为对“准幼师”进行系统培养的高校教育,理应注重对其反思习惯和品质的培养,以便“准幼师”掌握反思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在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一)“准幼师”在校学习期间,注重反思能力的培养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入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专业人才质量的构想,它应顺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幼儿园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强调幼儿园教师应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和能力。可见,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能力,已成为一位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必备素质。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具备这项素质,首要的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入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并把反思能力培养的相关要求细化到课程教学计划之中,以便反思能力培养目标得以落实和实现,而其具体实现过程则需要高校教师根据各自所教授课程的特点,有意识的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反思教育。

2.教法课程渗透教学反思知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对于“准幼师”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仅靠各门课程在教学中渗透反思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教育反思知识和能力的掌握,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专业话训练才可以更好的实现。然而,有些人则认为在校“准幼师”没有真正进入幼儿教育实践中,不具备进行教育活动反思的土壤。笔者则认为,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课程中渗透教学反思知识是可行的,主要是因为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五领域教学法课程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学习中“准幼师”会接触到实践中的教学活动素材,并学习设计、组织和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这就为其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基础。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课程教学中培养“准幼师”的教学活动反思能力,可通过实施活动化的课程方案,为学生创设反思情境来实现。一方面,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渗透幼儿园教学反思方面的知识,让“准幼师”掌握幼儿教师反思的方式、方式及内容等基本反思知识。另一方面实施活动化的课程方案,可采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观摩幼儿园优质课程教学视频、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等途径。引导“准幼师”结合所学教学反思相关知识,采用独立反思或相互讨论合作反思的形式,对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进行思考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加强高校教师的反思引导与示范,使“准幼师”在多次练习中,进行系统的反思训练,培养其教学反思能力。

(二)“准幼师”在顶岗实习期间,加强教学反思的指导

顶岗实习是对“准幼师”进行系统培养的重要环节,期间学生要到幼儿园等实践基地全面履行其实习岗位的职责,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过程中,提升幼儿教育专业实践能力。顶岗实习期间“准幼师”独立承担幼儿保教工作,是进行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此阶段,高校不能因为学生到了幼儿园而弱化对其专业的指导与引领,反而应抓住学生全面接触实践的大好时机充分开展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教学反思能力是“准幼师”应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对其后续的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学校应在“准幼师”顶岗实习期间,加强对教学反思活动的指导。一方面,学校可制定“准幼师”顶岗实习教学反思制度,对其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反思行为做出制度性的规定。笔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准幼师”实习期间会安排学生写实习日志等实习材料,而鲜有对教学反思方面的要求与规定。高校要求学生写实习日志,无非是借此引导学生深刻了解实践,思考实践问题。而事实证明,“准幼师”写实习日志,更多的流于一种形式,不仅花费了其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并不理想。如果学校能够制定相应的顶岗实习反思制度,引导“准幼师”把写实习日志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实际保教工作问题的反省和思考上,这样对其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更为有益的。

另一方面,要想教学反思制度其实得到落实,高校应在“准幼师”实习期间,指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其教学反思进行指导和引领。

二、幼儿园层面

(一)提出教育活动反思的要求

“准幼师”顶岗实习所在幼儿园,应配合学校完成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任务。因此,学校在制定了“准幼师”顶岗实习反思制度的同时,幼儿园方面也应制定“准幼师”顶岗实习制度,配合学校对教学反思行为提出具体要求。目前,虽然相当一部分幼儿园都会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而鉴于“准幼师”特殊的身份,对在园实习“准幼师”的教学反思则缺乏制度性的要求与指导。幼儿园提出教学反思要求,相对于高校,更方便对“准幼师”教学反思行为的监督、检查与指导,有利于切实落实“准幼师”教学反思制度,提高“准幼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掌握及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教育活动反思的支持

1.选派指导教师,指导“准幼师”开展教学反思。

“准幼师”顶岗实习时,往往有幼儿园指导教师,对其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指导。要落实教学反思制度,不仅需要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幼儿园指导教师的直接引领。相对于学校指导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更熟悉幼儿园实践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更清楚实践中的问题如何解决,尤其是对自身也进行教学反思的指导教师而言,他们更清楚教学反思应该如何开展,他们的指导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组织反思教研活动,提升“准幼师”教学反思能力。

为提高“准幼师”教学反思的实效,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反思教研活动,指派教学反思方面有经验的教师,组织“准幼师”开展教育反思活动,指导他们就所遇到的反思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与研究,为“准幼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反思氛围和支持。

三、“准幼师”自身层面

(一)树立积极的反思态度

态度不仅决定人的行为倾向,还进一步决定了其行为的质量与水平。即,态度在决定行为主体会不会实践这一行为的同时,也决定着实践这一行为过程的主体参与程度和行为的有效性程度。“准幼师”的教学反思行为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使行为主体会由于种种原因付出实践行为,例如,他们能够按照学校的相关实习反思制度每周上交教学反思材料。如果他们认识不到教学反思行为的价值,甚至对反思行为本身持抵触或否定的态度,那么他们的反思行为就是低效,甚至于无效的。

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种认知成分与情感成分相互作用的过程,反思是一种“比逻辑的理性的问题解决更为复杂的过程,涉及直觉、情绪和激情,在反思里,理性与情绪交织其中”,这决定了反思行为相对于其他一般行为而言,是更需要情感参与才能产生实效的活动,有效的教学反思更离不开“准幼师”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因此,要切实提高“准幼师”教学反思质量,首要的是“准幼师”要充分认识顶岗实习过程中对自己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的价值,并树立积极的反思态度,就对自己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的反思。

(二)掌握教学反思内容

“准幼师”进行教学反思,其中关键是要知道如何反思,反思哪些方面。因此,对于反思内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准幼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反思活动。

1.反思教育活动因素。

(1)教育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一次教育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准幼师”对教育活动的反思首要的便是反思教育活动目的适宜性及实现程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相关反思:首先,反思本次教育活动目标的选择与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和适宜性。其次,需要反思通过活动的组织相应活动目标是否已经达成,自己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促进了目标的达成,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应该如何改进等。

(2)教育活动准备。

教育活动准备是否充分与适宜,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效果如何,因此它也是“准幼师”对教育活动反思的重要方面。具体而言,“准幼师”对教育活动准备进行反思可以从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和物质材料的准备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准幼师”应思考幼儿活动前的知识经验基础方面的准备是否充分,自己所组织的活动,是否充分联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本次教育活动内容是否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是幼儿现阶段发展需要的、能够掌握却没有掌握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物质材料的准备是教育活动顺利完成的保障,是实现教育活动目标的关键,所以在反思时也应思考自己所组织教育活动的物质材料准备方面是否充分,玩教具选择和提供是否充分和恰当,是否能够调动幼儿兴趣并有效支持本次教育活动的需要,如存在问题,应如何改善。

(3)教育活动过程。

教育活动过程的质量,是教育活动目标实现的关键,是“准幼师”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对于教育活动过程的反思“准幼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思考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各个具体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效的促进了活动目标的达成,在各具体环节中分别采取了哪些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并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过程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等。

(4)教育活动延伸。

为了保持教育活动的完整性、连贯性,从而更好的保证幼儿发展的完整性与连贯性,教育活动一般会有活动延伸部分,它虽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环节,却存在重要价值。很多教师对活动延伸部分往往是一带而过或根本不用心去考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所以“准幼师”在进行反思活动训练时,应思考教育活动延伸部分的设计与实施是否科学,是否采用了恰当的延伸方法,是否有效的巩固并提升了本次教育活动的效果,延伸活动设计存在哪些需改进与完善之处等。

2.反思幼儿方面因素。

(1)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准幼师”应思考所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否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对此活动是否感兴趣,分析幼儿对本次教育活动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是教育内容本身吸引了孩子,还是活动的方式、方法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在调动幼儿兴趣方面教师做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可取与不足之处,以及在后续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如何改进等。

(2)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发展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价值也是“准幼师”反思的重要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首先,本次教育活动是否实现了促进幼儿的发展的目标,具体促进了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其次,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是主动发展,还是被动发展的,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方面教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可取与不足之处以及在后续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如何改进等。

(三)掌握教学反思方法

教学反思活动是教师对自己设计与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省与思考的过程,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准幼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才能有效的开展。笔者认为对于刚走上幼儿教育保教工作岗位的“准幼师”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1.录像反思法。

录像反思法,即“准幼师”把自己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用视频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事后再进行观看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录像可以真实、直观的再现“准幼师”在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情、动作、言语等各种表现,可以使“准幼师”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他们在组织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发扬优势,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从而改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法,主要是指“准幼师”把自己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思考与分析以日记的形式呈现。对于“准幼师”而言,用反思日记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自己对一整天的教育活动进行集中反思,而且“准幼师”顶岗实习过程中,同时具有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用笔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反思行为,可以让幼儿园及学校的指导了解的他们的反思心理历程,对于他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指导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并给予恰当的指导,这样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

3.教学后记法。

所谓教学后记法,主要是指“准幼师”在教学活动后,对自己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的方法。这种方法更为方便,易于实施。目前很多幼儿园对于教师教学活动教案材料中,一般都会有教学后记一项,方便教师及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及对活动的总结与分析。“准幼师”进行教学反思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后记的方式,对自己所设计与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反省与思考,对其中遇到的问题或不足,进行系统分析与探究,例如,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后记中做出分析与总结,并就问题向指导教师请教,从而尽快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不断提升教育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91.

[2]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4.

篇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幼儿期是人类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学家认为幼儿一般都能在1-6岁的时间里,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习得母语。在幼儿园,语言是幼儿教师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幼儿美好心灵的重要载体,因此幼儿教师能否掌握与使用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与幼儿语言发展的成效。幼儿师范教育是培养幼儿师资的专业教育,普通话是幼师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也是其必须具备的职业用语。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已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纳入师范生教育教学及职业技能训练,纳入学校管理常规,把普及普通话同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以促进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以提升幼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从而增强幼师生职业语言素养已成为目前广大幼儿师范院校亟待思考与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夯实普通话理论基础

提升普通话水平,首先要掌握普通话的理论知识,认清自身语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达到实质性的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应明确普通话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为幼师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应充分利用为提升幼师生语言素养所开设的“现代汉语”、“教师口语”等课程,系统的传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使幼师生掌握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相关理论。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以语音学习为主,词汇、语法学习为辅的三要素兼顾原则,明确语音的改变是普通话水平提升的首要任务,并将语音教学中的声、韵、调以及语流音变等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语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普通话的发音与正音的训练。在普通话语音教学中,教师应从语音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普通话声、韵、调及语流音变做系统的分析与发音规律的总结,使学生对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形成一定程度的认知,并通过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的讲解与示范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形成规范发音的意识。并指导学生参照所学理论进行自我语音诊断,找出所使用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才能有的放矢,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强化训练,有效做好方音的矫正,从根本上解决不同学生的发音差异,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切实达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在实践训练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目前,广大师范院校已将大力推广普通话、在课堂教学与校园日常交际中使用普通话,从而营造语言规范的校园环境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应重视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师生普通话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把所学到的普通话知识理论转化为语言表达与运用的实际能力,使幼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实践训练是普通话理论教学外的“第二课堂”,亦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阵地,幼儿师范院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幼师生普通话的培养落到实处。每年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普通话的“推广周”,幼儿师范院校应抓住此契机做好普通话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等醒目位置张贴推广普通话的海报、宣传画及倡议横幅,聘请普通话测试人员做相关知识讲座,并可在校园内公开选拔“普通话形象大使”,为普通话在校园中的普及与推广营造良好氛围。同时,为强化普通话的表达及运用能力,可借助学生社团的力量,在学生戏剧协会、歌咏协会、朗诵协会等人员招募及协会活动、演出中,将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标准来执行,并在校园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绕口令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乐趣中逐渐实现普通话水平的真正提升。

三、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满意成绩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为加快共同语普及进程、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而设置的一种检验应试人员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促进了普通话的培训与推广,同时普通话的培训和推广又是提高测试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为提升幼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使其在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幼儿师范院校应定期举办考前辅导班,帮助幼师生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程序与内容。按照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对测试的内容与评分标准进行具体的讲解与说明,使幼师生了解测试的过程、标准和要求,充分做好考前的心理准备,从而保证测试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考前培训的过程中,对于应考学生要提出明确的达标要求(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外教育单位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为考生指明现实目标与努力的方向。在测试的几项内容中,提醒考生尤其要注意命题说话这一环节,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因此,考生应时刻注意个人在自然会话状态下所呈现出的语音面貌,按要求说满三分钟即可,口头写作的水平并非考查的重点。其次,为确保考生考出真实、满意的成绩,学校应抓住考前培训这一关键时期,开展考前模拟测试,并做好测试后的成绩评定工作,使学生对个人的普通话水平与努力整改的方向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促使幼儿师范院校的普通话培养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结语

幼儿师范院校担负着为祖国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作为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幼儿师范院校应积极探索有效提升幼师生普通话水平的培养策略,夯实幼师生的从教技能与从业素质,为祖国的幼教事业培育与输送合格的幼教人才。

[本论文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幼儿师专普通话培训策略的研究――以黑幼专为例》课题号HWZC2013-11]

参考文献:

1、孟广智.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09

篇6

目前,中职幼师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学生的生源情况不容乐观。他们来自不同地区,英语水平相差较大。大部分报读幼师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此外,还有少部分是想报读高中,但落榜后才报读幼师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不错,这就形成了两极分化。所以,常出现差的学生听不懂,好的学生觉得教得太少、太慢的现象,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学校对幼师专业的英语课程不太重视,有的学校英语学科周课时只有2~3节,且没有统一的幼师教材,这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师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日益纷繁复杂,幼师学生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如何开展中职幼师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教学的质量,如何适应社会对幼师英语人才的需求等,都值得思考与探索。结合幼师英语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点渗透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呢:

一、渗透幼教意识,激发学习动力

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园老师,读幼师的学生带有明确的专业意向。目前,不少幼儿专家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提出,幼儿阶段是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提倡幼儿园开展双语教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已开设了英语课作为兴趣班或作为办学特色,幼师生如果一专多能,既能掌握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懂电脑、英语等技能技巧,必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多一些取胜的“筹码”,容易受到园长的欢迎。为此,老师可与学生一起交流在幼儿园听英语课的感想、体会,向学生介绍幼儿园英语教学现状,在见习和实习中要求学生观察、了解幼儿园英语课的语言环境,了解教材、教法、教师的上课形式,或记下一些课例,写下听课心得、认识,并及时总结、归纳,增加感性认识。学生在见习和实习中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希望自己语音正确、词汇丰富、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以便将来能适应幼教工作的需要。例如:某幼儿园大班的一堂英语活动课,课上幼儿复习有关动物的单词,有几个单词连我们的学生以前也没学过,如giraffe(长颈鹿)、ostrich(鸵鸟)、kangaroo(袋鼠)……学生听完课,感到自己词汇欠缺,决心下苦功扩大词汇量。

二、结合幼师专业特点和学生将来工作的需要,优化幼师英语教材运用

随着幼师招生制度的改革,幼师生源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报读幼师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有的甚至连26个英语字母都没有系统地掌握,这就增加了英语教学的难度。目前,幼师英语还没有材,学生暂用的英语教材不仅难度偏大,而且与今后的工作需要联系不紧密。因此,要想使学生学有所用,就必须制定一套符合幼师特点和将来工作需要的幼师英语教材。

所以在幼师专业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在以下方面的教学能力:

1、过好语音关。学习语音是学习语言的向导,学生不仅要发准48个音素,还要掌握26个字母的读音规则。学生音标过关就保证他们掌握了单词的正确发音,同时也有利于单词的记忆和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2、掌握常用生活日常用语。我校的英语教学内容除必要的浅显英语语法外, 内容尽量贴近生活。重在引导学生掌握互相问候、相互介绍提供帮助、接打电话等常用日常生活用语。有时我们还把搜集整理的幼儿园常用词汇和语句打印出来,要求学生重点记忆。

3、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注意结合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积极开设奥教、蒙教课堂,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幼儿园教学理念。课余时间多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幼儿园考察、实习,让学生尽早熟悉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和办学模式,从多方面提高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运用模拟情境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用实物创设情境。实物有很强的直观性,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些实物包括报纸、杂志、广告、照片、漫画、地图、电影海报等。用生活中的实物创设情境呈现教学内容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说英语。例如,在教学“How much is/are…?”时,我们可以用超市广告为学生创设一系列和超市购物有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广告内容复习学过的单词,呈现本课的新句型,学生从讨论买什么商品到模拟超市购物,整堂课都围绕着这份普通的超市广告展开。

2、用学生资源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也能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而且学生本身就是课堂教学丰富的资源,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设情境时用之不尽的源泉。例如在教学课题Friends and People时,我大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照片和在校参加活动的场景创设情境。学生争着谈论同学的外貌、特长和爱好。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意在课堂中介绍自己的情况和倾听他人的经历,学生的高矮胖瘦、兴趣爱好、个人资料、亲人朋友和生活经历都可以成为课堂中和同学一起分享的内容,这些可以为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用生活创设情境。贴近生活,让英语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英语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完成真实生活任务的同时进行语言的操练和交流,得到真实的生活体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在学习Helping Mum的课题时,我采用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上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习惯的培养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方面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新大纲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变英语教学观念,也就是从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转向注重培养能力;从重视单项技能的培养转向重视为交际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不能一味采取那种我说你听,我讲你做,我读你跟的方法,而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将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组织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语言的多向活动中都尽可能多听、多说,以确保他们在大量的语言操练中学懂语言并学会交际。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觉得如下几个方法还是比较行之有效。一种方法是“听力理解训练”。即在学习新课以前,先借助录音机,听课文的录音带。在学习了生词、词组和了解词义以后,再把课文中难以听清或听懂的地方提示一下,结合教师提到的几个问题,反复听几遍录音,看同学能听懂多少。接着教师结合学生所提的疑问讲解课文,学完后再听录音,让学生仔细回顾一遍所学知识点并加深理解。另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复述课文(即前面提到的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表演或课堂模拟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我们职业中学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容制作一些与幼师专业比较相符的课件(如幼儿动画等)到语音室里上课,这不但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工作的相关能力。

五、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听、说、读的基本训练

1、听的训练。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二是为了让学生将来能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听力训练的途径有三种:一是老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多使用英语课堂用语;三是老师用英语提问,学生用英语回答;四是听英语磁带,学生跟读。

2、说的训练。此项训练的目标是让学生不但敢于开口说英语,而且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活动。说的训练方法有很多,比如每节课前几分钟让值日生用英语作值日汇报;老师用英语就一些日常学习、生活、天气等很多话题提若干个问题,学生必须用英语回答;教材中经常有一些“speaking practice”的口语训练课, 我们可要求学生同桌或分小组进行后选出若干组在全班展示。

3、读的训练。主要是要求学生课内课外跟读磁带,读音素、单词、课文,甚至儿歌、故事等。在跟读完后,教师鼓励读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表演,或经常举行朗读比赛,以激励学生多听、多读,多模仿纯正的读音。

六、加强与幼儿教育一线的联系,客观评价学生的英语教学活动

幼师三年的学习是短暂而又紧张充实的,并给了学生大量的练习与实践机会。英语教师应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在这期间有目的、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英语教学,观察体验,丰富认识,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以用促学。逐步由教什么学什么上升到需要什么学什么的主动学习过程。这不仅增添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也正是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的呼唤。由于没有现成的幼师英语课本,教师除了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外,想要在教学上有所改革的最好方式是多去幼儿园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多到幼儿园听课,观察评价学生的上课质量,还应立足于幼儿园的现状与近期发展做课题研究,把实际所需和学校的英语教育结合起来。让幼师英语教育充满活力,以“就业为导向”的意识植根幼教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美国学者普遍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它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是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而不是教师。”因此,建立主动学习的机制,抓住幼师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学生的专业优势,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共同创建服务型英语课堂,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位英语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篇7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输入方法并且能够熟练使用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并加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及主动投入的学习精神,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函数的组成及参数定义。

掌握函数的输入方法,运用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难点:

函数参数的(区域如何选定)的运用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及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EXCEL2003中通过编写一些简单的算术公式来进行数据的计算,现在请同学打开桌面上的“幼师一班成绩表.xls”工作簿,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完成工作表相关数据的计算。

强调:使用公式计算应注意:

1.公式前面加“=”号;

2.用拖动的方式快速复制公式。

提问:如果在一个加法或是求平均值运算中参与运算的数据个数很多时,如何快速的计算出结果来?

导入新课:《EXCEL中函数的使用》 活动一:

桌面上的“幼师一班成绩表.xls”工作簿,计算表中的“总分”和“平均分”值。

活动二:

思考教师的提问,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理解函数

播放课件并讲授:

1.什么是函数?

函数是指用于进行某种目的的计算式子,是系统已经定义好的公式。

2.函数的作用:简化公式的输入。

3.函数的组成

函数由函数名、参数表及括号构成。通常,函数的格式如下:

=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以sum函数和average函数为例分析函数的组成,特别是参数的设定。 学生听讲,理解、思考

函数的输入方法一:直接输入函数

引入: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对sum函数和average函数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我们在使用该函数时可以采用直接输入该函数的方法。

说明:直接输入函数的方法(与输入公式的方法类似)

步骤提示:(1)单击欲输入函数的单元格;(2)向当前的单元格输入函数;(3)按回车键结束。

布置任务一:完成桌面上的“幼师一班成绩表.xls”工作簿中 “总分”和“平均成绩”的计算。 完成任务一:

利用直接输入函数的方法完成桌面上的“幼师一班成绩表.xls”工作簿中工作表中“总分”和“平均成绩”的计算。

(重点学习使用sum()、average()函数进行数据计算,注意参数的设定)

函数的输入方法二:使用插入函数按钮输入函数

提问: Excel中有那么多函数,函数的参数也比较复杂,要掌握起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提示来帮助我们使用函数呢?

引出:利用“插入函数”按钮输入函数(重点)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158――159)5.44在公式中使用函数,1、公式中使用函数的步骤,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问题1:如何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

问题2:如何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查找我们所需要的函数?

问题3:如何了解一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给予必要的补充,重点提示学生使用“帮助”信息。)

布置任务二(完成桌面上的“幼师一班成绩表.xls”工作簿中“总分”和“平均成绩”的计算。)

(允许学生讨论,适时的给予学生帮助,并请同学为大家演示其操作过程。)

活动一:

学生通过看书和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活动二:

打开桌面上的“幼师一班成绩表.xls”工作簿,完成工作表中数据“总分”和“平均成绩”的计算。

(通过使用“插入函数”对话框及自主学习max()、min()等函数的使用方法,一方面完成工作表中数据的计算,另一方面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其他函数的使用方法。)

板书设计 EXCEL中函数的使用

一、导入新课:《EXCEL中函数的使用》

二、函数的概念及用法

三、函数的输入方法:

1、直接输入函数

2、使用插入函数按钮输入函数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就是要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SUM函数和 AVERAGE函数的输入方法并且能熟练使用SUM函数和AVERAGE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总结本节课收获。

作业布置 列出教材P160――161中所有函数的功能及用法。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一个任务破解中展开,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识。首先,我通过展示函数的组成及用法,培养学生对函数的兴趣。然后再由最基本操作方法出发,让学生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使学生尝试到胜利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促进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我专门设计了本班的成绩表,让她们计算总分和平均成绩。这样,学生能在练习中找到乐趣,从而能主动去探究、去学习,能更好的掌握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函数的用法,并且做到一个问题几种操作法完成。从中收获与反思都颇深:

反思一:关于课前准备的反思

(一)在备课时,我首先对本节课的知识难易度进行了分析,也对学生前面两节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总结,从而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设计上做了精心的准备。

(二)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本节课是在学习掌握了公式计算的基础上学习函数运算,重难点是要掌握如何使用函数向导找到所需函数,选择正确的计算区域得出结果,这里我以SUM和AVERAGE 函数为例讲解。

反思二:关于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提出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本节课要求学生先求出每个同学的总分,再求每个同学的平均分,这时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有的同学求平均分时的取值区域选择不正确,或是函数名输入错误,以致结果出错,我给予一定的指引: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数值区域的选择,即总分也在计算范围内了,同学们解决了问题。这样的过程远比演示如何去做好得多,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计算区域应如何选择。

(二)同学们在掌握了SUM函数、AVERAGE函数的使用后,会觉得利用函数运算很简单,也很方便。

(三)同学们虽然掌握了用函数进行运算,但是操作速度较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训练,提高操作速度。

篇8

心理学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之一,幼师心理学教学目标主要是要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与未来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如心理活动主要规律,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矛盾,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心理因素等;要使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幼师心理学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教师人文意识的培养,心理学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指导未来的幼儿教师教好书、上好课,还应该注重他们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之更多地关心爱护学前儿童的成长,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由于幼师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是理论深奥难懂,讲解枯燥乏味;但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却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指导性。幼师心理学教学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而不是培养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保证教学目的的师范性上来。对于刚刚步入幼师校门的初中毕业生来说,基本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他们来说是很抽象和陌生的。他们的认知及个性发展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抱着好奇的心态学习心理学,总想自觉不自觉地把心理学知识和自己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对于这些十五六岁的青年学生,如果不加以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他们内心体验的误差,或自卑,或自傲或是不系统,或是自我矛盾。可见幼师心理学的教学任务还应包括引导学生们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能力。

1 优化课程结构,让学生迅速融入教学过程

作为幼师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心理学,应做到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的纵向有序及同层次学科的横向结合和有机联系。要以快速高效地提高幼师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素养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材结构。教材的结构是幼师学生形成心理学认知结构的依据,教材的结构与现实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越接近,就越易使幼师学生将所学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比如紧密结合学前教育学、教材教法、幼儿园管理、幼儿游戏以及心理测量、幼教科学研究等学科,丰富充实幼师心理学的内容,真正能用科学理论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尽可能把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现融入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活思维,紧紧跟随科学时展的潮流,及时触摸心理学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沿,使学生能领悟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和价值。转变封闭式的教育观念,转变“重知轻能、重专轻宽、重智轻德”观念。要以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活动为主线,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机地组织起来,构建适合幼师教育的心理学的教材结构。这可以使学生形成完善的心理学认知结构。最主要的是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幼师心理学的积极性为目标,合理组织教材内容。要强化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典型的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幼师学生掌握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在设计课程结构时,要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典型的心理现象的解释、诊断和控制的内容,提高对心理学概念、原理阐述的可操作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纳入教学工作的日程中,针对幼师学生年龄小、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开展相关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加强学生自我修养以及人生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教育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

从幼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幼儿心理学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幼师心理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多看、多听、多想、多用,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即调查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形式,调查问题有哪些,调查步骤如何,结果如何分析等等,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不仅掌握了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还懂得了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提升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对幼儿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了解。遵循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用事实说话、用科学说话。帮助学生学会选择行为样本,进行客观测量和标准化测量。让学生从幼儿的活动中去发现一些有趣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现成的量表进行测量,也能根据一定的测试目的和要求设置和编制出简单的心理测试量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邀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成绩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学生介绍经验与成就,跟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沟通,取得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这种亲临现场、亲临其境、亲临教师的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提供了心理学中“教”与“学”背景知识的融合,而且锻炼了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了心理学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培养了学生初步应用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和方法来设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从而巩固、理解、运用和消化已学过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3 坚持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讲清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幼师心理学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在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以大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独立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向他们灌输知识。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难点,教师再给以重点讲解。在教学中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借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便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有效地做好知识的传递工作,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增设可操作性知识,如心理实验、心理测量等内容。在心理学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实验的内容,使心理学知识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通过心理实验内容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认知过程内容时,以往过于注重心理现象规律的介绍,导致学生只记住了规律的文字描述,却不会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引入心理实验后,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操作实验加强理解,实验结束后还要及时讨论总结这些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利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还要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课程学术报告,介绍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前沿和最新成果。以报告为契机丰富课程学习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积极吸引学生参加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4 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心理现象虽然复杂多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它终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心理学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数心理现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许多心理现象带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它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学习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后不断观察周围和反思自我,举一反三,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更有主动性,能学有所用。典型案例中心理现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典型性,它是在比较特殊的条件下产生的特殊心理现象,通常情况下是观察不到的;同时又能科学的解释心理学中最为基本的心理规律和现象。古今中外这样的典型案例很多,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和间接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文学作品是一种间接知识,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虚构的“间接知识”,经过选择,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近似的“典型案例”。在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众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及其行为表现进行心理现象分析,具有特殊的效果。引导学习者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或同伴曾遇到的心理体验或困惑作为心理学教学资料,充分提取过去的认知经验,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讨论和分析。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问题、感情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我意识偏差等问题都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重要话题,这不仅对学好心理学有帮助,同时对学习者本身心理健康成长起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怎样帮助学生解决由生理上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困扰,以及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理应成为我们心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 改革考试模式,让学生心理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改革考试形式,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方法:闭卷、部分开卷部分闭卷、开卷、论文、口试、实验、研究报告等。选择何种考核方式应根据课程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和应用程度来确定。幼师心理学对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可采取部分开卷部分闭卷的方式考核。对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采取部分闭卷考试,而对于要求学生实际应用的部分采取开卷考试。考试内容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整体化,既要注重学科内部的整合,也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注重试题与生活,与学生实际的联系;注重基础知识应用的测试。成绩的评定方式决定了教与学的取向,在对成绩评定方式改革时应以注重基础、注重能力、注重创新为指导,合理确定动态评分原则。要改变过去那种一门课程的成绩由一次考试决定的做法,强调过程考核。过程考核要细化成几个模块:课程参与情况+课堂互动+平时测验+实验(践)情况课后作业,每一模块有一定的权重,系统规划几个模块的评价体系。考核模式的改革是幼师心理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优化的幼师公共心理学成绩考核模式,应确立科学的成绩考核目标体系,建立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机制,建立系统的成绩考核的管理规范。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幼师心理学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正如巴班斯基所说:“现代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乃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决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中的任务。”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心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人生境界。另外,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基础学科,既具有自然科学的严格性、谨慎性、实验性,又具有人文科学的社会性、灵活性和生动性。因此,教师要在工作之余,开展学术活动,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扩充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一、幼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幼师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突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范特色,我们学校创新了幼儿师范教育的“合格+特长+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永州市培养了大量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等优点的幼儿园教师。

1、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质量为先是教育教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弘扬个性是现代学生观和学生成才观的重要内容,全面发展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我们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幼师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幼师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相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提高学生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相统一,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坚持“学生成才,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管理科学”的管理理念

学生成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家长满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民意基础,政府放心是学校办学的重大责任,技术先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手段,管理科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证。我们坚持“学生成才,家长满意,政府放心,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与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幼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载体,也是落实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幼师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被分割为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实践活动课等,这种分法会造成教学过程条块状现象,而职业能力培养也往往重视在某些技能课之中。我们认为,职业能力培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要重视专业技能课而且也要重视基础文化课,不但要重视专业理论课,更要重视实践环节,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培养幼师生的职业能力必须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1)合理组合和优化课程

设计幼师专业课程既要考虑幼儿园的活动课程的需要,又要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立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幼师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职业选择需要。因此,我们可以把原来的课程结构设计为“专项知识和技能、通用知识和技能、基本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和选修课程”等模块,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体现实用、够用和会用的原则,将原有繁杂的课程整合为几门课程,并确立为艺术与技能、社会与适应、科学与能力、心理与健康、语言与交往、教育与科研、生涯与潜能开发等课程,从而突出职业能力教育要求。

(2)课程内容与教师资格证书结合

幼师生就业的主要目标是在幼儿园从教,这就要求幼师生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因此课程设计要把教师职业标准中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课程之中,同时要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并将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技能等级考试内容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总体教学计划中,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考试推动职业技能的培养。

(3)增加实践模块的课时量和课程类型

学生的职业能力只能通过不断实践锻炼才能提高。如弹、唱、跳等基本技能基础差,不增加这些技能训练时间是很难学到技能的。在这方面可开展一些课外兴趣小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实践课程的类型上,可开展各类见习、实习活动,还可针对家庭、社区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学前教育社会咨询、临时寄托办、亲子活动等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判断幼师专业建设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宗旨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并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从而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幼师专业应根据这一理念在开展普通话、弹琴等操作技能的等级考试外来构建得到幼儿园和业内人士认可的幼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3、建立以职场训练为主体的教育实习体系

教育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操作技能,而职场训练的主要目的则不仅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技能,而且在于帮助师范生全面把握职场中的教师职业。因此,幼师生的教育实习必须在开放的职场中得到实际训练。

(1)完善幼师生实习实训制度基地与建设

要积极开展与幼儿园的合作交流。近年来我校已与十多所幼儿园建成了合作关系稳定的幼师生实习基地。一方面,合作幼儿园可以为我校培养幼儿教师提供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促进我校进行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改进本专业的教学和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专业的发展。

(2)推行观察性实习实训

如开设学前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期间,可每周安排一定时间的见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深化认识能力的提高。职场训练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幼师生做好入职准备,所以在职场训练中,幼师生要对幼儿教育进行研究。学校应安排假期社会调查、教育咨询、办临时寄托班等活动,还可以提高幼教科研方法、撰写教学心得、邀请幼儿园资深教师来我校讲学并提供实习指导。

(3)安排幼师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

为了将职业能力培训活动贯穿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以加强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可组织学生深入幼儿教学课堂进行教育观摩和见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幼儿教学现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幼师生在毕业前进行实习,是一种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实习的成败和职业能力的达成度,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工作。

三、结束语

幼师专业是我校的重要专业,也是省级骨干示范专业,近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四段”渐进培养模式,即学习成型段、技能过级段、工学结合段、顶岗实习段。我们培养幼师生的职业能力,要实实在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要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支有志于此的有能力、有热情、有方法并热爱幼儿教育、能深入幼儿园并与幼儿园保持联系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李玉《由“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讨论课引发的思考》.教育探索,2008年第2期。

篇10

关键词:幼师教学;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建议

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幼儿开始,幼儿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幼师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其责任重大。从幼师学生将来成长为幼儿教师的需要上看,他们要针对幼儿学习情况不断钻研教材,选择最优教学方案和最优教育手段,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而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是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机械重复,要因地、因时、因每个幼儿的需要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所以培养幼师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一、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概念

要加强对幼师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得清楚的理解其概念。

创造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提炼、抽象加工,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和感悟,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思维方式。创造思维是人的创造性的核心,它是在已经了解的信息的基础上,带着目的去思考从而产生出的独特的,有代表性的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和非智力因素。

创新能力是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有所提高。近些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加大了在幼师教学的投资力度,特别在设备设施的建设上取得了新的丰收,教学水平质量也有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幼师教学中关于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主动创新意识不强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有的学生缺乏创新的欲望,头脑中未形成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有的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想超越现实,却又缺乏行动的信心;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在学习中又不够主动,缺乏创新的毅力,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不多。

(二)拓展创造思维的想法不够

创造思维是创新能力和方法的先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缺乏必要的启发教育和学习讨论,学生按照同一思维模式接受教师的教学观点和教学内容,在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在观察的细致性和全面性等方面比较欠缺,没有创造性思维的拓展。

(三)学生知识的缺乏导致创新能力滞后

中等职业学校的幼师学生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直接入读的,很多幼师学生的基础差,也不懂得使用学习方法,这不仅不利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掘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笔者曾在活动设计课上布置学生,以中国传统佳节为主题设计一次幼儿活动,要求有古代文人诗词作为烘托。不少学生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教案中的诗词文不对题,不知其意,错字连篇,闹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创新谈何而言,思维方式也只能一度的停留在模仿借鉴上了。

(四)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正确

幼师教学理念局限于传教相应的理论知识,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理论知识教学模式,缺乏必要的启发教育和学习讨论,学生按照同一思维模式接受教师的教学观点和教学内容,在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在观察的细致性和全面性等方面比较欠缺,不能拓展新思维。

三、幼师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中等职业学校幼师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和研究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不仅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与肯定,也关系着今后幼师学生的工作问题。笔者对于幼师学生思维创造和能力创新的培养给出几点建议。

(一)教师应有的理念

要有平等观,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与学生平等的课堂环境,也就是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才能开展“教学创新”,并将“创新”观念渗透到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要有互动观,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应改变以往从讲理论到评设计都是主角的“一言堂”状况,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产生互动,并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通过这种多方位多角度的互动,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材料,是创新活动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就要求幼儿教师知识结构做到“博”与“专”,还要“杂”。要博学、多识、要有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既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又要重视提高科学素养,还要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料,特别是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可以接触到大量现代教育思想,也对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有更多的了解,使学生在不断地总结和积累教育活动中的经验和广泛吸纳别人的经验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教育理念。

(三)参与制定活动计划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加以实现。幼儿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学生参与制定活动计划,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开始关注如何做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角度的改变,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实现学生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在参与制定过程中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加强实训课

幼儿教育是一项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它要求具备唱、弹、跳、画、手工制作等多方面的技能技巧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知道: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特性决定了幼儿只有在操作中才能获得经验、获得发展,才能使创新意识得以开启。因此,幼儿教师的自身操作能力在创新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模拟实训课,让学生们提前获得教学的经验,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创造出新的解决对策。

(五)多媒体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育媒体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已成为现代幼儿教师能力构成的重要成分,这也是教师创新的一个显现。在教学中培养幼师学生掌握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网上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幼儿教育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师教育,并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培养幼师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来增强他们今后工作的创新能力,这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广西贺州市技工学校;广西;贺州;542800)

参考文献:

[1] 孙玉雷,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中国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2011,(1)

[2] 刘永梅,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科学教育,2011,(4)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76-04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学前五年制大专男幼师生的培养已成为社会热点,对于男幼师生而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实践能力是其专业素质集中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所学理论知识消化应用程度的一个显著体现,这也是其日后在幼儿园工作的“看家本领”。根据笔者对学前五年制大专学生实习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所学与幼儿园实际存在脱节现象,即学生在校学习的是五大领域的分科教学,但在幼儿园开展的都是综合主题活动。很多学生到了幼儿园自己不善于设计综合主题活动,对于已经设计好的综合主题活动在具体组织实施的时候,也存在着机械模仿、照搬教育活动设计、对幼儿年龄特点把握不准、对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分析不具体细致等问题。

那如何提高男幼师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实践能力呢?本文通过对男幼师生这一特定主体进行研究,采用校内外资源精密合作,组建由学前教育专家、园长、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成员、师范学校专业课教师、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的2011级的30名男幼师生共同构成的合作教学团队,就基于团队合作教学的男幼师生活动设计实践能力提升作初步的探索。

二、男幼师生活动设计实践能力的内涵理解

实践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处理问题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质,它由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构成。一般实践能力泛指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通常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专业训练能够从事某种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门能力。

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男幼师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要重视知识的学习;二是重视知识的转化;三是后天习得,通过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实践体验、反思总结,再如此循环反复、逐步提升而获得的。[1]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了“幼儿园教师的七项专业能力,即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和反思与发展能力。”本文所指的“男幼师生”活动设计实践能力,特指学前教育五年制大专男幼师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

三、团队合作提升男幼师生活动设计实践能力

(一)制定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团队合作教学成员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男幼师生的活动设计实践能力定位在观察了解3~6岁幼儿,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特别是能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针对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积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来设计综合主题活动与组织实施。

(二)搭建实践能力的教学平台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实施者。组建由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成员、学前教育专家、园长和师范学校活动设计任课教师共同组成的团队合作教学,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理论优势、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优势和学前教育专家的专业引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障碍是人才培养过程和市场需要之间缺乏有效对接。学校和学前教育专家、园长及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领头人签署“男幼师生带教师傅”协议,并成立了5所附属幼儿园,在常州市、武进区大约20家幼儿园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这就在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连接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和组建团队合作教学开展幼儿园教学研究、教育观摩、教育见实习、科研课题研究等系列活动,既为男幼师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机会,又丰富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园男教师和一线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至为重要的是,通过搭建团队合作教学和合作平台,可以加强理论研究人员和幼教一线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人才培养方和人才使用方形成实践指导合力,不断提高幼教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构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常以教学内容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因此,培养男幼师生的活动设计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教学首先要审视师范学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材,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和幼儿园实际工作的需要,调整、重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教学内容,增大实践性知识的比重,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1.听发言。即由师范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园长、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成员一起听取幼儿师范学校的两位省级课题组长关于《学前五年制“男幼师生”培养机制》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团队合作教学的行为研究》的发言。

2.观行为。即团队合作教学成员围绕课题提出的研究内容,实地考察师范学校的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

3.齐号脉。即进入协作联动,互相交流的实质性环节。要求团队合作教学成员一起协作联动,深层交流:围绕主题发表观点、寻求良策。

4.达共识。即团队合作教学成员梳理以上考察、交流、讨论的内容,在原教材基础上,细化、扩充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的教学内容,补充“综合主题课程”(综合主题课程是指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组织课程,它打破学科和领域的界线,把学习内容融汇成一种新的课程体系)的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符合幼儿园实际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以应用性强、适用性广为原则,以能力标准为主线,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强调理论内容与实践应用的融合。

团队合作教学将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对教材进行重构,使其内容更具有发展性、指导性、实用性、针对性。强化与幼教工作实际的接轨,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把能够转化成能力训练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转化,从而一定程度上把教学内容进行了技能化改造。

(四)强化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学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常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且各途径发挥不同的作用。团队合作教学启用起航、诊研、浸悟三大教学方式来推进教学,改变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转向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调动男幼师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从“教”向“学”转变,“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转变。

1.起航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由团队成员根据自身优势承担相应的项目教学。如由体育特色幼儿园的一线骨干男教师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任课教师组成备课小组,完成健康领域中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教学项目。以“自助”“他助”“互助”相辅相成的互促形式,突破单个领域教学实践技术难关。在整个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在教师讲课中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的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教学中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网络、视频、摄像等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采用网络视频方式,组织男幼师生在教室里就能即时观摩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进行研讨和评析;拍摄制作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成员的教学活动录像,引入课堂教学,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等等。

2.诊研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强化男幼师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例如,一方面可以利用微格教学技术,在幼教模拟室开展单项技能训练,借助微格模拟室的录像、回放等设施,帮助学生在单一环境中反复循环学习,逐一练习掌握诸如集体教学活动、教学导入环节、教学过渡环节等单项教学活动的组织,为学生进入幼儿园半日见习、一周见习和实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参与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的研讨活动,到幼儿园现场,从观摩到参与,步步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在实施途径上“以团队合作集体诊断研讨”为载体,首先强调改善男幼师生的教学活动实施效果,奠定其专业发展基础。其次通过集体诊断及时解决男幼师生的实践困惑,快速促其积累经验并生成具有一定价值的、以教学策略为主的实践性知识。

3.浸悟教学。旨在提高男幼师生反思和教育科研能力,助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例如,可以先请幼儿园园长、教育专家进校为男幼师生做幼儿园教玩具制作、轻器械操、主题墙的创设和综合主题活动的设计等专题讲座,然后让男幼师生相互组队,参加这样的专项比赛。由幼儿园园长、教育专家、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组成评委团打分、评析。比赛结束后男幼师生撰写活动感悟,通过团队合作教学综合培训加强其自我剖析。经过这样的专题研讨、群体共策、档案回顾、知识分享,引导个体反思和群体互助反思。

团队合作教学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做合一。

(五)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管理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实践能力是一种复杂的高级技能,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团队合作教学合理统筹安排男幼师生的半日见习、一周见习和实习,从而为男幼师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机会。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必须加强对教育半日见习、回乡见习和实习的管理与指导,我们通过团队合作教学改革教育见习、实习过程、指导方法、评价指标和考核方式等,提高教育见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改变。变放养式教育实习管理为目标化教育实习管理。如团队合作教学成员一起制定男幼师生在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一年半时间里的各阶段半日见习、一周见习和实习的不同任务、目标要求及评价指标,将其写入学生实践指导手册,用目标管理引导学生的教育见实习过程,提高实践教学的任务意识;制定幼儿园见实习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要求和任务,强调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细化管理。

2.调整。调整教育半日见习、回乡见习和实习的评价方法。例如,每一次学生进幼儿园组织教学或开展主题活动都加上多视角评价环节,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对实践教学的准备、中间过程及结果均进行评价,从而对教育见、实习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和指导;改变评价主体,变过去单一评价为多主体评价,有本人自评、同学互评(下次实践的学生,即是对他人实践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将要实践的提醒)、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成员或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评价、师范学校活动设计任课教师评价、园长或学前教育专家评价,按一定的权重计算到学生的考核成绩中,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这中间,团队合作教学成员要把握三个关键点:第一,“眼中有人”。男幼师生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需求。要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给予自主交流、沟通、表现的空间,创设自主发展的教研文化。第二,“关注有效”。评价点要小而实,关注男幼师生的现状与实际问题,通过教学活动前后的追踪,科学合理的安排,多样多元的方式,以真实情境体验和团队教学互助为主,有效提高男幼师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第三、“逐步推进”。以往培养学生时我们总是急于要“给”,现在我们要适时而“退”,以团队合作教学互助研讨为主,使男幼师生有自己的思考力和行动力。

3.规范。规范实践过程指导。通过团队合作教学分工,明确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成员、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园长、师范学校活动设计任课教师和学前教育专家各自的职责、任务,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团队合作教学让学前教育五年制大专的男幼师生充分感受到合作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方式,使他们在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中,能掌握合作的全过程,形成合作的观念和习惯,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团队合作的教学过程,基于项目导向,开展情景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全员参与;利用多种资源,强化自主学习,使男幼师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幼儿园工作,这是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秦金亮,步社民,朱宗顺.全实践进行时――反思性幼儿教育实践者的专业养成[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11.

Th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Kindergarten Male Teacher-student Activity Design Ability Based on Team Cooperation Teaching

ZHANG 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