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乡镇卫生院医生总结

乡镇卫生院医生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17 17:42: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乡镇卫生院医生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乡镇卫生院医生总结

篇1

一、基本情况

长山乡乡辖区12个行政村,总人口28939人,0-6岁儿童近1700人。

二、完成情况

1、免规督导情况:

我院一年来对12个村14个接种点分别进行了4次免疫规划督导,每季一次,督导12个村,全年覆盖全乡所有村和接种点,有督导计划和督导表,对村医进行了考核和接种率调查。

2、安全接种工作

各村卫生室接种点按照定点接种加上门服务的形式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主要以定点服务为主,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规范的工作要求,对接种儿童进行规范操作,一次性注射器进行了销毁,并作有记录,接种点14个,安全注射覆盖率100%,全年无接种预防接种事故发生。

3、免规培训工作:

2018年1-12月对全乡计免村医进行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培训,其中免疫规划专题培训二次,免疫规划常规培训十次,针对免疫程序、安全注射、预防接种副反应处理、卡证核查、冷链的管理以及报表的填写等内容进行培训,对免疫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了专门培训,专题培训则对参加培训的村医进行培训内容的知识测试。  

4、免规宣传工作:

在2017年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进行预防接种知识宣传,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包括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预防传染病方法,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进行防病知识的讲解,使群众真正地领会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计划免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宣传国家计划免疫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儿童计划免疫及传染病预防工作;同时进行了“世界肝炎日”等主题日进行了宣传。

5、冷链设备管理工作:

冷链管理:专人负责冷链管理工作,冷链设备建立了档案,每天进行了冰柜、冰箱温度记录,冷藏包、冰排、疫苗、一次性注射器严格发放登记,签名发放,严格做到帐苗相符。

6、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工作:

(1)AFP监测:为进一步搞好AFP监测工作,2018年开展了对AFP主动监测工作,1-12月报告无AFP病例。

(2)麻疹监测:2018年1-12月本地报告无疑似麻疹,监测到位,落实措施迅速,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7、新生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

按照卫生局和疾控要求,今年共查验二次,查验学生600余人次,做到应补尽补,此项工作已完成。

8、免疫规划其它工作:

各项工作指标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在进行实施、正常运转中。

三、存在的问题:

1、村医报怨上级经费投入不足,给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2、村级免规人员报酬低,不安心工作,加上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村医年令高,工作不能落到实处。

3、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流动性大,加上多数流动儿童来源于计划外生育儿童,家长不配合接种,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明显受到影响。

四、今后工作打算:

1、防保人员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便于指导村级开展免疫规划工作。

2、加强村防疫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前后进行考试并评价培训效果,对年高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的,给予配人协助,防止给工作造成损失,造成免疫空白点。

篇2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5.001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5-000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wareness rate of TCM knowledge, the application,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Chinese appropriate technique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of Hunan Province;To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Methods 50% of the training doctors were adopted randomly from 4 training course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in Hunan Province. The student number of each course was 49, 51, 53, 53, respectively. Self-designed questionair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206 training doctors. Results 168 (81.55%) doctors’ degrees wer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degree and college degree;186 (90.29%) doctors’ professional titles were physician assistant and physician;The awareness rate of TCM knowledge was 63.83%;Different study backgrounds of doctor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ate of TCM knowledge (χ2=42.42, P=0.01). The using rates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were all lower than 30%. 96.60% of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hope to learn one or more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o help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 Conclusion The degree, professional title, mastery of TCM knowledge, and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were not optimistic. The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showed strong desire for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he health department should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and develop targeted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 words:health clinic in towns and township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ntinuing education;countermeasure

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夯实农村和社区的中医药基础,积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一批标准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规划中还提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了更好开展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中医继续教育,笔者所属研究团队选择2013年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培训班医生206名,开展中医知识知晓率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及需求情况调查,以探求有针对性的中医继续教育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2013年10-12月接受湖南省卫生厅统一举办的“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班”医生206名(每家卫生院1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1.2 调查表设计

本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经过5位相关专家(3位教授、2位副教授)论证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医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学习背景;②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调查,题目为闭合式,共10个题目,内容主要涉及中医药基本知识,如中医藏象、五行、八纲辨证、六、辨时给药、中医养生等知识,答对赋分为“1”,答错或不答赋分为“0”,超过2个题目未回答者视为无效问卷,满分为10分;③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及需求情况,内容包括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情况、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等。

调查均采用封闭式提问,调查前进行预调查,一般10 min可完成答卷,根据预调查反馈的信息,调整问题后,Cronbach's α系数为0.84。

1.3 调查方法

调查前,统一培训10名调查员,根据每期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人数的50%随机现场发放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当场填写并检查后回收;若发现未填写或缺项,则当场要求补填。共调查4期,每期调查人数分别为49、51、53、53名,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回收率100%。10 d后随机抽取15位乡镇卫生院医生重测,重测信度为0.8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P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的206名医生,年龄20~54岁,平均(34.52±6.60)岁,基本信息见表1。

2.2 中医药知识知晓率

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答对的题数/总题数)为63.83%,其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均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无差异(P>0.05),但其学习背景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有差异(χ2=42.42,P=0.01),见表2。

2.3 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

乡镇卫生院医生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不容乐观,仅有20.39%的医生经常采用中药治疗疾病,不足20%的医生经常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见表3。

2.4 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

不同医生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不一,大多数医生希望学习针灸、推拿、敷贴、拔火罐、刮痧等操作协助治疗疾病,96.60%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希望学习一种或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来帮助诊疗疾病,见表4。

3 问题与对策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但本调查发现,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院校毕业的医生仅占21.84%,接受过西学中培训的医生为18.45%,说明中医培训及中医继续教育的范围太窄。本次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医生具有“四低”特征,即低学历、低职称、低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低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学历和职称是反映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指标之一,本次调查的206名医生中,81.55%的医生学历为中专和大专,90.29%的医生职称为助理医师和医师,这与同类调查的数据[1]较为接近。另外,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仅为63.83%,且具有中医背景的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要高,由此可见中医院校教育及中医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低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前提下,仅有少部分人经常采用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众所周知,中医适宜技术在治疗疾病方面不仅能够节省医疗费用,且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适宜技术不仅可以配合西药较迅速、较长时间地控制血压,还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不适症状[2]。因此,不少乡镇卫生院医生希望学习一种或多种中医适宜技术以帮助诊疗疾病。

基于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四低”特征及乡镇卫生院医生迫切希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情况,建议卫生主管部门为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中医继续教育的机会,使乡镇卫生院医生提高学历、职称、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降低基层医疗费用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3.1 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及对口援助,拓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渠道

目前,我国常用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渠道为各类研修班、学习班、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及脱产进修等,但我国乡镇卫生院医生数量少、日常工作繁重,加之高昂的培训费用等,导致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生无法离岗学习,进而影响中医继续教育的开展。而网络远程教育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乡镇卫生院医生可随时随地学习,能有效帮助其提升学历和职称,提高中医药知识知晓率,并可节省费用。另外,卫生主管部门可指定省、市中医院对口援助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定期选派中医药专家赴基层讲学,安排中医骨干到基层历练并指导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遇到的问题。

3.2 合理选择中医药继续教育内容

根据乡镇卫生院医生呈“四低”的特征和迫切希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现实状况,在进行乡镇卫生院中医继续教育时,应首先夯实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再开始加强中医适宜技术(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的培训,以实际满足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迫切需要。

3.3 以农村地区疾病为导向,创新中医药继续教育方式

据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循环系统疾病(50.3‰)和呼吸系统疾病(47.7‰)是我国居民2周患病率的前2位,我国农村地区2周患病率最高为呼吸系统疾病(50.4‰),按照疾病类别,农村地区2周患病前5位是高血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胃肠炎、类风湿关节炎[3]。对于这些疾病,正确选择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减少患者耐药性,降低医疗费用。因此,在中医药继续教育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针对农村地区2周患病率靠前的疾病,结合临床案例及科研成果总结疾病的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常用治疗方法并用于教学,以快速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世强,陈平,马渊俊,等.甘肃省积石山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卫生人力资源及其服务能力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3):39-41.

篇3

2008—2010年,利用三年时间,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以卫生适用技术和全科医学知识为重点的在职培训,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农村基层防病治病能力,逐步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并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使农村居民能够就近获得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和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提供人力支撑。

2008—2009年为第一轮培训周期,年度目标如下:

1、遴选10项安全、有效、成熟、经济的卫生适用技术,面向全市乡镇卫生院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推广。通过推广应用卫生适用技术,带动乡镇卫生院不断更新技术,增加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卫生服务工作深入开展。

2、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第一轮全科医学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培养其六位一体的全科医疗服务理念,使其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与基本内容,掌握常见病、慢性病的社区防治和健康管理技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二、培训安排

(一)培训对象

全市八县三区乡镇卫生院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

(二)培训内容、方式与时间

1、卫生适用技术推广

(1)内容:根据省卫生厅的安排,从卫生部第二轮“十年百项”项目中遴选确定10项卫生适用技术(见附件2)。

(2)方式:委托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负责卫生适用技术视频课件的制作,并借助其提供的视频教学管理平成适用技术推广培训任务。教学点设在个乡镇卫生院,卫生院院长为教学点管理员。每项技术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共计20学时。各教学点按照每周培训1次,每次4学时的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学习时间。

(3)时间: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工作进度见附3)。全市乡镇卫生院分5期完成培训,每期培训40-50所卫生院。

2、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1)内容:省卫生厅组织编写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教材。要求培训对象人手一册。

(2)方式:采用以集体自学、个别自学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方式进行培训。

(3)时间: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工作进度见附件3)。

三、培训经费

省卫生厅安排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适用技术项目遴选、课件制作、视频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教材编写、师资培训、考试考核及培训管理与督查等,并为学员提供一定比例的全科医学培训教材购置补贴。工作经费由各县区根据实际配套解决。

四、组织与管理

加强面向农村的卫生适用技术推广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应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指责与任务

1、市卫生局: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并配合省乡村卫生教育中心负责全市培训工作的组织、考核、督查等各项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导师资,根据情况适时组织技术操作演示教学。每个季度向省乡村医生教育中心报告各教学点培训和管理情况。

2、县区卫生局:各县区卫生局为培训组织的枢纽环节,应密切配合市卫生局,做好本县培训的组织、考核、督查和总结等各项工作。每月须按要求将各教学点培训和管理情况汇总并报市卫生局。

3、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为培训组织的基础单元,应提供专门场地和设备用于培训,实行院长负责制,严格按要求组织落实每项培训活动,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上站时间,召集乡村医生参加有关内容的培训与学习。

4、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负责与项目产权持有人联系课件制作和推广事宜。

(二)考核与监督

1、考核

(1)卫生适用技术推广的考核成绩包含2项:日常考核:30%,结业考试:70%。日常考核由视频教学系统根据学员考勤和平时成绩自动生成,结业考试采用随机抽题形式,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视频教学系统完成。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协助市卫生局进行成绩统计分析。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并授予省级继续医学教育Ι类学分5分。

(2)2009年8月,省乡村医生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全科医学知识考试,考试为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60分为合格,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篇4

(一)县(市、区)卫生局局长和业务股长集中培训。培训重点: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普查情况通报和中期评估情况讲评等。培训期5天。该培训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时间待省厅通知。

(二)乡镇卫生院院长集中培训。共培训6期,每期5天,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另行下达。

(三)乡镇卫生院卫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医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包括放射、b超、心电图和医学检验四类技术人员。根据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每个卫生院按照1名的名额分配,各县(市、区)卫生局可根据辖区乡镇卫生院的具体需求进行调节。在分配名额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派不出的可不派,不需派的不必派,派得出的可多派。分期分批进行,每期10天。由省医院协会负责组织实施。

(四)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骨干集中培训。以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为重点培训对象,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1名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重点培训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和应急医疗救治知识等。由市卫生局医学考试培训中心组织实施。

(五)乡镇卫生院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人员考前强化培训。培训对象为往年多次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未通过,2009年技能考试合格的临床类别考生。培训内容以2009年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培训。免费培训,教材自带,伙食费自理。培训期25天。由省农村卫生协会商省医学会组织实施。

(六)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内儿科专项技能集中培训。培训重点:内儿科专项技能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计划培训每所村卫生室1名乡村医生,培训5天,由县(市、区)卫生局组织实施,在2009年10月底前完成。

(七)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普训。按照《湖南省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组织有关卫技人员集中开展“三基”培训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训练。普训由各县(市、区)卫生局组织安排,年底前考核验收。

二、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培训安排

(一)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进修培训对象及要求:每所乡镇卫生院选送一名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参训,卫生院确无内儿科人员,可安排急需进修培训的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时间:130天(其中理论学习30天)。培训地点:集中培训设在市卫生局医学考试培训中心,集中培训后,中心卫生院医师安排到市级医院进修,其他卫生院医师由所在县(市、区)卫生局安排到县级医院进修。

(二)培训日期和参培人员名额分配

第一期:5月29日-6月27日,5月28日报到。

参训单位:北湖14人,桂阳39人,宜章27人,安仁23人,汝城20人,共123人。

第二期:7月17日-8月15日,7月16日报到。

参训单位:苏仙17人,资兴26人,永兴23人,嘉禾18人,临武23人,桂东18人,共124人。

三、培训经费

省卫生厅对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安排了补助经费,补助标准为县(市、区)卫生局局长集中培训140元/天·人;乡镇卫生院院长集中培训120元/天·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骨干培训4000元/人(含集中授课培训费2000元/人);乡镇卫生院医技和检验人员培训60元/天·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集中培训30元/天·人。实际发生费用的差额部分,属于市局培训的,由市卫生局负责;属于县级培训的,由县(市、区)卫生局负责。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普训所需经费由卫生院自行解决。

农村卫生人员短期集中培训的食宿费、培训费等费用在培训补助经费中列支;乡镇卫生院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人员考前强化培训的住宿费、培训费和进修培训的进修费、住宿费、资料费等费用,从培训补助经费中列支,伙食费自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培训基地以及受委托的单位不得向学员收取上述列支费用。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经费务必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

四、培训要求

(一)加强领导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安排专人全程负责每一个培训项目,保证规定的培训时间、内容、师资力量、培训质量和效果。市卫生局成立郴州市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王东任组长,副局长谭明仁、钟庆红任副组长,周勇、姜首晴、钟茜园、邓晖、刘春林、廖甲新、张志红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志红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市直及县(市、区)有关医疗单位要认真做好培训进修任务的承办工作,安排好师资,为学员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各选派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选派思想好、能安心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人员参加培训,并保障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有条件的酌情给予一定伙食补助。

(二)制定方案

篇5

(一)县(市、区)卫生局局长和业务股长集中培训。培训重点: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普查情况通报和中期评估情况讲评等。培训期5天。该培训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时间待省厅通知。

(二)乡镇卫生院院长集中培训。共培训6期,每期5天,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另行下达。

(三)乡镇卫生院卫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医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包括放射、b超、心电图和医学检验四类技术人员。根据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每个卫生院按照1名的名额分配,各县(市、区)卫生局可根据辖区乡镇卫生院的具体需求进行调节。在分配名额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派不出的可不派,不需派的不必派,派得出的可多派。分期分批进行,每期10天。由省医院协会负责组织实施。

(四)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骨干集中培训。以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为重点培训对象,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1名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重点培训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和应急医疗救治知识等。由市卫生局医学考试培训中心组织实施。

(五)乡镇卫生院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人员考前强化培训。培训对象为往年多次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未通过,2009年技能考试合格的临床类别考生。培训内容以2009年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培训。免费培训,教材自带,伙食费自理。培训期25天。由省农村卫生协会商省医学会组织实施。

(六)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内儿科专项技能集中培训。培训重点:内儿科专项技能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计划培训每所村卫生室1名乡村医生,培训5天,由县(市、区)卫生局组织实施,在2009年10月底前完成。

(七)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普训。按照《湖南省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组织有关卫技人员集中开展“三基”培训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训练。普训由各县(市、区)卫生局组织安排,年底前考核验收。

二、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培训安排

(一)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进修培训对象及要求:每所乡镇卫生院选送一名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参训,卫生院确无内儿科人员,可安排急需进修培训的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时间:130天(其中理论学习30天)。培训地点:集中培训设在市卫生局医学考试培训中心,集中培训后,中心卫生院医师安排到市级医院进修,其他卫生院医师由所在县(市、区)卫生局安排到县级医院进修。

(二)培训日期和参培人员名额分配

第一期:5月29日-6月27日,5月28日报到。

参训单位:北湖14人,桂阳39人,宜章27人,安仁23人,汝城20人,共123人。

第二期:7月17日-8月15日,7月16日报到。

参训单位:苏仙17人,资兴26人,永兴23人,嘉禾18人,临武23人,桂东18人,共124人。

三、培训经费

省卫生厅对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安排了补助经费,补助标准为县(市、区)卫生局局长集中培训140元/天·人;乡镇卫生院院长集中培训120元/天·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骨干培训4000元/人(含集中授课培训费2000元/人);乡镇卫生院医技和检验人员培训60元/天·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集中培训30元/天·人。实际发生费用的差额部分,属于市局培训的,由市卫生局负责;属于县级培训的,由县(市、区)卫生局负责。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普训所需经费由卫生院自行解决。

农村卫生人员短期集中培训的食宿费、培训费等费用在培训补助经费中列支;乡镇卫生院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人员考前强化培训的住宿费、培训费和进修培训的进修费、住宿费、资料费等费用,从培训补助经费中列支,伙食费自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培训基地以及受委托的单位不得向学员收取上述列支费用。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经费务必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超级秘书网:

四、培训要求

(一)加强领导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安排专人全程负责每一个培训项目,保证规定的培训时间、内容、师资力量、培训质量和效果。市卫生局成立郴州市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王东任组长,副局长谭明仁、钟庆红任副组长,周勇、姜首晴、钟茜园、邓晖、刘春林、廖甲新、张志红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志红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市直及县(市、区)有关医疗单位要认真做好培训进修任务的承办工作,安排好师资,为学员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各选派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选派思想好、能安心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人员参加培训,并保障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有条件的酌情给予一定伙食补助。

(二)制定方案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按照我局

篇6

1、总体目标:建立适应我县实现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我县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农民健康和卫生事业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2、具体目标:以乡镇为单位,到*年和2010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达标率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

二、服务对象和内容

1、服务对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为我县的常住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和外来流动人口(指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下)。

2、服务内容:现阶段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等三大类十二项内容(详见附件一)。

三、机构职责

1、卫生局成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项目业务工作方面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包括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有关实施方案、细则的制定;建立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基层卫技人员服务能力;对项目工程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管;组织对项目业务工作的考核评估;整理、收集和汇总、上报项目工程的资料、信息。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儿童免疫规划、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精神病人的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质检测、除“四害”等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有关人员业务培训、项目业务工作督查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核实、统计、分析基层上报的有关信息,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3、县卫生监督所负责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和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有效处置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准确上报相关信息。

4、县妇幼保健所负责项目工作中的孕产妇与儿童系统管理、妇女病普查、婚前医学检查等保健工作有关人员业务培训、项目业务工作督查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核实、统计、分析基层上报的有关信息,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5、县级医疗机构负责本院内健康卫生知识普及、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诊疗与报告、新生儿免疫接种与疾病筛查、就诊孕产妇登记建卡与报告、高危孕产妇筛查与追踪管理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6、乡镇卫生院(包括中心卫生院,下同)负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具体实施。确定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向辖区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组织对责任区工作督查指导和考核,原则上每两个月召开辖区责任医生工作例会,听取各责任医生工作汇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帮助指导责任医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准确上报项目工作信息。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为农民家庭实行健康教育、体格检查、社区巡查和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并分步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为农村妇女、儿童、60岁以上老人以及困难群体分别提供系统保健、预防接种、妇女病检查和定期随访等服务,对农村结核病、爱滋病、精神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医疗机构、企业、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等进行检查。

7、村卫生室等村级医疗机构要接受村“两委”、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主要承担责任区域内的人口出生死亡、流入流出、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改水改厕等信息收集、登记与报告,常见病的初级诊治,健康宣教,协助上级单位做好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爱国卫生等工作。

四、主要工作与措施

1、建立健全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

乡镇卫生院与乡镇防保站、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员,以乡镇卫生院为龙头,整合乡镇预防保健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根据当地实际,推行联村医生、驻村医生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制,建立“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服务人口每1000-2000名农村居民(或1-3个村居)的标准,确定1名责任(驻村)医生,使每个农民家庭都有自己的社区责任医生,建立与服务对象一对一的亲密关系。

乡镇卫生院负责各自辖区责任医生的聘任,责任医生原则以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为主,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为辅,如果单位现有卫技人员不够,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或委托社会素质好的执业(助理)医师,充实社区责任医生。责任医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人员;

(2)具有注册乡村医生资格的人员;

(3)在本县注册的执业护士。

责任医生做到定期家访,平时有求必到,积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实行每月有7-10天时间在责任区服务,按时参加卫生院召开的工作月会,及时向卫生院汇报、分析责任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要有专门的服务日记,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建立起动态健康档案,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不同健康状况人群实行分类归档,重点对结核病、爱滋病、肝炎等传染病和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类管理,制定个性化治疗和健康促进措施,真正使农民的健康档案成为实施健康促进和提供服务的有效载体;协助预防保健人员做好计免、妇保、儿保工作;配合协助卫生监督员对“五大卫生”的监督管理;宣传发动组织责任区村居开展改水改厕、除“四害”、环境卫生整治等爱国卫生运动。

责任医生个人照片、通讯联络方式、免费服务内容和上门服务收费标准及基本职责向责任区居民公布,做到人人认医生,医生识人人。责任医生基本职责:

(1)掌握责任区内服务人口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妇女病检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

(2)建立和管理责任区内所有家庭的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肿瘤等重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3)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责任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及传染病等,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4)协助开展责任区内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饮水卫生检查及管理;

(5)对责任区内的卫生村创建、改水、改厕及除“四害”等爱国卫生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参与卫生检查与评比活动;

(6)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7)按照规定的预防保健服务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上门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2、深化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

择优聘用乡镇卫生院院长,采用多种形式在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聘、选拔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担任院长,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实施“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改革用人制度,推行人员聘用制和人事制,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实行档案工资制度,推行以岗位工资制为基础的绩效工资制。在核定的分配方案范围内,可根据对职工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等进行综合考核,自主确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分配,并向社区责任医生和业务技术骨干倾斜,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3、加强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

按照规范化标准和高效便民的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积极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成为合格的社区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努力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连续、有效、上门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农村居民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向农民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及时救治。

5、加强农村基层卫技人员服务队伍建设

严格农村卫技人员的准入与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卫技岗位上没有执业资格的人员进行逐步分流、清退。鼓励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从业人员比例。强化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全科医学知识转型教育和乡村医生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引导有资历的医生通过培训转型为全科医生并参加全科医生职称晋升,严格执行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至少每5年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一次,时间不少于3个月,进修内容以提高常见病临床、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为主。使乡、村两级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处理直接面向农民的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6、规范预防接种保健工作

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通过正规渠道采购疫苗,规范预防接种行为,预防接种点必须达到合格以上,其中规范接种点达到50%以上,积极创建示范接种点。

实行乡镇卫生院(防保站)预防接种点定点接种制度。偏远山区、学校可以按照程序到现场定点接种。

社区(驻村)责任医生一般负责组织工作,偏远山区可以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村卫生室或者社区(驻村)责任医生负责接种。

7、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

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就诊的孕妇资料,应当及时转到辖区卫生院,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作用,力争提高早孕建卡率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率,重点落实外来人员、经济贫困地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妇女、儿童系统管理技术服务应当由妇产科或者妇幼专业医生承担,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协作。

儿童体检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在预防接种的同时开展儿童健康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8、加强健康档案管理

充分利用参合农民的健康体检等资料,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对健康体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存在的行为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扰措施,重点开展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体力活动等的干预指导。对查出的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病人,落实随访,要求每年分别达到4次以上。

9、突出重点疾病管理

结核病管理实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对艾滋病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美沙酮替代治疗,对公共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在羁押的吸毒、等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筛查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对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套的放置进行监督检查,在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系列工作。

10、强化卫生监督管理

卫生监督所根据“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开展餐饮业、食品生产加工业、学校食堂卫生监督检查。

认真落实县政府“食品药品安放心工程实施方案”有关卫生监督职能任务;全面加强对食品、企业、学校、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卫生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广泛深入开展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对从业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相关卫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1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发动与指导卫生村镇创建活动;结合“千万农民健康饮水”,积极引导农村开展卫生安全改水;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教育基本做法:

(1)建立纵横向健康教育网络,各村居、单位有专(兼)职联络员;

(2)建议乡镇政府村村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刊出卫生健康科普知识,宣传资料由各乡镇防保站提供;

(3)责任医生上门宣传,户户发放宣传资料;

(4)各村居每年举办一期健康知识培训或讲座;

(5)结合每年不同的卫生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6)督促指导每所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

12、落实农村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与公安、人口和计生、教育、人事保障等部门及乡镇政府之间流动人口信息交流,掌握流动人口服务对象。

各医疗卫生机构把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常住人口管理,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把来自本乡镇辖区以外本县内的流动人口纳入本乡镇常住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做好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

13、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报表工作

报表工作职责分工如下(报表内容见附件二):

(1)县疾控中心做好全县健康资料户覆盖率、计划免疫接种率、肺结核病规范管理率、精神病人综合管理覆盖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到位率、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规范报告率、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率和重点传染病监测合格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2)县妇幼保健所做好全县儿童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和妇女病检查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3)卫生监督所做好全县从业人员体检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4)乡镇卫生院做好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老人、困难群体保健体检率及农民满意和基本满意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5)财务科做好全县专项资金使用的统计和上报;

(6)县爱卫办做好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统计和上报。

局有关职能科室各自做好报表统计工作的督促、指导与核实。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老人、困难群体保健体检率、农民满意和基本满意率由医政科负责;专项资金使用统计由局财务科负责;其他的由局卫生监督科(爱卫办)负责。

报表上报时间:有关单位和局职能科室在每半年度结束后4日内上报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再由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上报市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五、考核办法

建立县、乡二级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到位情况和农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每半年组织检查、绩效评估,年终进行全面考核。

1、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考核评价

卫生局制定对38个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核细则(见附件三)。

对乡镇卫生院考核组织形式(另定)。

2、乡镇卫生院对责任医生考核评价

农村社区责任医生考核细则由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根据局对乡镇卫生院的考核细则,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辖区责任医师的考核细则。

对社区责任医生考核的结果与年终经费补助挂钩。

六、奖惩机制

卫生局设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奖励资金。对考核分名列前若干位的乡镇卫生院极其领导给予经济奖励;对考核不合格(暂定小于70分)的,在全县卫生系统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单位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告诫、降职、免职等处理。

七、项目经费补助

卫生局拨付乡镇卫生院项目补助经费:根据卫生局抽查考核最后确定的得分情况,结合服务人口与区域差别拨付项目工作补助资金。

各乡镇年补助经费=服务人口数×乡镇补助标准(见我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考核得分(%)。

乡镇卫生院对责任医生经费补助:每位责任医生年补助经费=每位责任医生服务人口数×责任区补助标准×责任医生考核得分(%)。

责任区补助标准由各自乡镇制定。

八、加强组织领导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是政府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享有更好的卫生服务和卫生安全保障;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重要举措,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务必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取得实效。

篇7

建阳市位于闽北中心,总面积338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8个镇、3个乡、两个街道办事处,190个行政村。2009年底,农村户数68899户,农村居民人口数267315人。我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1个,其中中心卫生院2个、一般卫生院9个;目前,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357人,核定人员编制333人,实际在编人员234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0人;临聘、返聘人员16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5人。

2 主要工作措施

2.1 坚持大服务,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目标

我市科学制定工作目标,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采取以乡镇为单位,以村为起点,成熟一村,开展一村的办法,积极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8年,我市先在将口、崇雒、书坊三个乡镇开展试点,重点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老年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社区医生进家庭等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农村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卫生应急、急救等镇、村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9年,我市在试点成功、取得实效的基础上,加强各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职能建设,在全市11个乡镇全面推开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确定完成“三个60%”的目标,即:以乡镇为单位完成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建立达60%;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的系统化管理率达60%;每年度四次以上入户健康追综随访率达60%。明晰可行的工作目标,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为稳步推进我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把好了基调,把准了方向。

2.2 挥洒大手笔,加强公共卫生的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市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医疗单位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潜力。2004年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和省“年百所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已实施并完成的项目有11个,总投入825万元,完成了10个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设备更新,有效改善了基层卫生院诊疗设备短缺的状况。同时,切实落实各项财政补助政策,市政府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折不扣安排工作经费,确保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据统计,近四年,市政府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保基金、免费婚检补助、村级防疫妇幼人员津贴、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突发性应急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等项目。通过加快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防疫妇幼工作的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财政补助的提高,为我市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必备的工作条件。

2.3 着眼大覆盖,构建三级共享的服务网络

农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基层卫生工作的新课题,为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2009年初,我市各乡镇卫生院成立了公共卫生科,设置人员编制3-5人,配备交通、办公、宣传、基层巡回、信息管理等工作经费,在全市各乡镇安装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软件,确保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力保障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正常开展。针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信息收集面广,健康追综系统化管理具有可变性,健康教育具有区域性、行业性、生活习性及语言局限性等特点,我市通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模式将市、镇、村三级卫生网络有机结合起来,把村卫生所的建设作为医疗卫生工作向农村基层延伸的重点。网内医疗卫生机构配套联动,做到“通院”“通诊”和“通技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协作和业务合作。实行市镇村三级卫生机构“管、帮、带”制度,加强全市乡村医生的规范培训,对承担防疫妇幼工作的村卫生所人员实行补贴,对收集村民基本健康信息的乡医进行每户补贴3-5元奖励,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4 倾注大热忱,拓展农村卫生的服务功能

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是我市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大亮点。我市各卫生院将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分村、分片挂点,指定相应的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经常性下村指导乡医,为村民提供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系统化管理,对老年性重点人群的健康干预和药物治疗指导,向广大村民提供无偿卫生服务指导和健康教育,向村民发放卫生院责任医生、责任护士联谊卡,以方便村民日常性卫生咨询和应急救治联系。充分发挥村级卫生所作用,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建档,居民健康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乡镇卫生院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并已完成数据库录入工作,定期体检,随时掌握他们病情的动态变化,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建立专案;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对其制定随访管理计划,进行系统管理。系统化管理的慢性病人到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时,还可享受减免挂号费、治疗费,实行药品零价格服务。对需做医技辅助检查的项目,乡镇卫生院按收费标准的三分一收取成本费用。

2.5 立足大实效,健全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

为推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开展,我市积极采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管理、督促和制约机制,在制度上加强完善。一是实行一票否决。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乡镇卫生院院长任期目标管理的重要考评内容,未完成工作目标的乡镇卫生院,年终不参与全市乡镇卫生院考评,并与评先、评优和绩效考评挂勾。二是纳入目标考评。制定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综合目标考评细则,市卫生局从年终对乡镇卫生院综合考评的300分中,单列出100分按组织领导、社区卫生诊断、健康教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农村社区居民满意度五大块内容综合点评各乡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是强化工作督查。实行定期通报和季度追踪督促制度。经常深入农村基层,督促各乡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

3 几点成效

3.1 强化了健康理念的转变 我市11个乡镇全部实施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于村民而言,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教育的普及,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让农村村民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一样卫生服务,缩短了城乡医疗差距,推进了医疗均衡发展,有效提升大家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养意识,有利于推进我市城乡居民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3.2 实现了服务模式的转换。 农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理念,从传统的“院内服务”、“坐等服务”模式转变为走出院门“主动服务、综合服务和终身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把传统的“医疗”服务功能转变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服务模式的转变,带给农民群众更大的实惠。

3.3 推动了医疗机构的转型 我市立足于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放在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转型上,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为适应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医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起全科医学的服务理念,为村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从专科向全科的转型,卫生院要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型,村卫生所要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转型。

3.4 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转化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市实行医务人员主动作为,上门服务,从服务流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方便病人,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赢得患者的欢迎、理解、信任和支持。医患之间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增进感情,化解矛盾,营造了高互动的医患和谐氛围,促进医患关系向更加和谐转化。

4 存在的问题

4.1 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 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但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特别是个别项目单位对公共卫生工作依然认识不到位。工作配合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4.2 服务队伍素质不高 基层单位防保人员紧缺,68%的人员未经全科医师培训,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

4.3 项目总体进展不平衡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涵盖了3大类8大项,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11个乡镇在农村慢性病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方面和农村食品、饮用水、职业卫生监督方面等方面进展不平衡。

5 几点思考

5.1 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规范经费使用 确保项目经费足额、及时到位,严格按照《福建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社保专户,实行专账管理。

5.2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针对基层单位防保人员、乡村医生整体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做好农村防保队伍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特别是预防保健人才紧缺,要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公共卫生技术骨干扎根农村服务,充实防保队伍。[1]同时要经常开展基层单位防保人员、乡村医生服务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单位防保人员、乡村医生整体队伍业务素质和技能,全面提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5.3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项目影响力 在开展项目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项目工作,要让群众充分了解、积极参与、享受实惠。

篇8

但在农村三级卫生网络还存在体制和机制不顺、无序竞争、整体功能失调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难以合作,相互竞争,且越演越烈。二是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才少、医疗设备缺乏、业务用房简陋,50%的乡镇卫生院无心电图、B超、X光机等基本医疗设备,60%的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下腹部手术和接生服务,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直接影响了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

二、业务合作目标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卫生机构业务合作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调动和发挥县级中心、乡镇“枢纽”、村为“网底”的作用,探索建立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分工明确、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业务合作机制,实现“政府主导、行业自律、县为中心、县乡联动、乡村一体”的合作模式,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

试点工作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二是试点先行,稳步推开;三是合作互利,共同发展。

三、业务合作主要内容

(一)县与乡之间的业务合作

发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指导中心的作用,加强与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合作:

1、县、乡卫生机构签订《业务合作协议书》,明确合作目标和合作双方责、权、利,县级医疗机构帮助乡镇卫生院建立规范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

2、县级医疗机构帮助乡镇卫生院建立和完善内、外、妇、儿、中医等基本科室和检验、影像等医技科室,根据业务开展情况确定合作双方的利益分配。开展业务合作一律按乡镇卫生院标准收费。

3、县级医疗机构派驻专业骨干,帮助和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手术和较疑难病症诊治,合作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实现利益共享。

4、经过集中统一培训,乡镇卫生院检查技术得到认可,在县域内实行检查“一单通”,实现技术通行、设备通用,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5、建立县、乡、村卫生机构的双向转诊制度。制定转诊程序、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明确各级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利益分配,在双向转诊中注重保证医疗质量。

(二)县对乡的技术指导

结合城市支援农村卫生活动,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和县、乡人员技术交流。

1、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相应计划,采取学术讲座、临床带教和免费进修的方式,帮助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和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2、设立县级专家库,轮流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巡诊、坐诊,定期有计划安排县级卫生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县级机构下派服务人员必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3、制定急救“120”统一协调管理制度,建立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实现资源共享。

4、利用县级医疗机构农村医疗巡回车,建立“流动医院”,开展巡诊活动。

5、县疾控和妇幼保健机构履行职责,指导监督乡镇卫生院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做好重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计划免疫、孕产妇及儿童系统保健的技术指导等公共卫生工作。

(三)乡、村之间业务合作

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管理为纽带,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级卫生服务的管理,建立乡村业务合作。

1、乡镇卫生院和本区域内的卫生服务站实行人员统一调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可以到村卫生服务站工作,乡村医生也可以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村卫生服务站承担农民常见病治疗、对危重病人提供初步处理、及时转诊,负责乡镇卫生院转诊病人的康复期治疗。

2、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制度深入村卫生服务站进行技术指导,采取选送进修、以会代训、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培训,规范诊疗技术操作,提高村级卫生人员整体素质。

3、通过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采购、收费统一标准,规范村级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行为,保障用药安全,降低医疗费用。

4、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服务站实行工作统一布置,共同接受县级卫生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完成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任务,宣传贯彻执行合作医疗政策。

四、实施步骤与方法

(一)准备阶段:

1、成立领导组织和管理机构: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协调管理委员会、技术督导组等。

2、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3、完成基本情况调查。包括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设备配置情况,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本身在开展合作中面临的困难等。

4、加强县、乡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用房条件,添置医疗设备,充实卫生技术力量。

(二)试点阶段:

1、选择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服务功能薄弱的5所乡镇卫生院先行试点,其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合作2个,县第二人民医院合作1个,县中医院合作1个,县妇幼保健所合作1个。

2、全面推开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以乡镇为单位,覆盖率达100%。

3、制定三级卫生机构业务合作相关文件。

4、试点工作的监督检查。

5、中期评估。

(三)全面实施阶段:

1、全面启动试点工作,县级医疗机构和功能较为完善的中心卫生院,根据一般乡镇卫生院在人员、设备、服务能力、服务人口,确定合作对象。

2、在医疗机构业务合作启动的同时,县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机构和乡镇防保机构建立以监督、指导为主的业务合作机制。

3、规范和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实现乡、村卫生机构的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

4、10月份对整个试点工作进行终期评估,上报总结材料。

五、主要措施

(一)成立业务合作试点领导小组

1、成立县、乡、村卫生机构业务合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卫生局长兼办公室主任

2、成立县、乡、村卫生机构业务合作协调管理委员会,实行行业自主管理

3、接受省试点工作小组的指导与支持。

(二)加大卫生事业投入

县委、县政府加大卫生事业投入,落实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各项卫生经济政策,加强乡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安排专项建设经费,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为卫生院购置生化分析仪、X光机、心电图等检查设备,配置两台流动医疗车的相关设备。保证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经费由财政全额供给。

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服务能力。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与管理。

政府加大农村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使全县8所中心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成为所在区域的中心,承担对所辖一般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17所一般乡镇卫生院达到省厅规定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实现房屋、设备、人才、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的完善配套。

(四)建立业务合作奖励与补助制度。

1、建立业务合作的奖励制度。为鼓励和支持县级医疗机构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根据年终绩效考核结果对工作突出,合作效果好的给予奖励。

2、建立乡村医生专项补助制度。鼓励和支持乡村医生从事计划免疫、疫情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全县311个行政村卫生服务站,每年各按1000元给予专项补助计31.1万元,补助经费由县财政予以安排。

(五)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尤其要完善家庭帐户与门诊统筹相结合补偿模式的试点,巩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建设,促进乡村业务合作。

(六)采取多种形式引进人才

篇9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7个县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467份,回收问卷464份,经过检验,有效问卷为464份,有效率为99.35%。对县卫生局分管领导,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医生进行深度访谈。

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农村居民的基本情况、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满意度、医生的信任度和对一体化的认知度等。

1.3调查质量控制

本次现场调查严格按照设计方案,采取统一的调查问卷及方法,由课题负责人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确保调查质量。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并检查有无缺项或漏项。

1.4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校对,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农村居民的基本情况464名农村居民调查中性别为男性占56.53%,女性占43.47%;年龄结构中56岁以上占21.34%,36岁至56岁占43.32%,36岁至23岁占35.34%;文化程度中没上过学占9.7%,小学占18.97%,初中占41.81%,高中及以上占24.57%;职业中在家务农占56.03%,个体户占13.79%,外出打工返乡占3.23%,其他占26.94%;家庭经济状况中,贫困(年纯收入低于1000元)占23.92%,一般(年纯收入1000-3000元)占73.49%,富裕(年纯收入3000元以上)占2.59%;医疗救助对象占21.55%,参加新农合占91.18%。

2.2居民对乡镇卫生院服务满意度调查

居民对乡镇卫生院满意度发现总体上反映为满意,各组别均超过了80%以上,满意度与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0.05)

2.3居民对就诊单位设施和环境评价

居民对乡镇卫生院诊疗设施和环境评价总体上表现为一般和好评,年龄越大评价越高,文化程度越高评价越低,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程度间有显著性差异(2=23.61,=0.003,2=44.23,=0.000),其他组别无显著性差异。

2.4居民对乡镇卫生院医生信用度分析

居民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信用度的总体上反映为满意,不同组别之间居民对乡镇卫生院的信任度在60%左右,信任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2=20.086,=0.010),其他组别无显著性差异。

2.5居民评价村卫生室常见病诊治能力的分析

村卫生室能否满足常见病的治疗结果显示,66%-78%的居民认为基本能够满足常见病的治疗,各组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05)

3讨论

3.1居民对乡镇卫生院满意度总体较好

调查显示,海南省农村居民对乡镇卫生院服务满意度,就诊环境满意度均较高,村卫生室基本能够满足居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需要。主要是由于新医改方案出台后,明确了将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为工作重点的目标后,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医疗设备投入加大,就医环境和诊疗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时,海南省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提出也加强了省级和地方政府间的沟通,从政府的层面上加强了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管理。从行政管理上来看,县乡村一体化管理通过缩减行政层次提高了办事效率,体现了高效节能的行政管理服务体系。从业务管理上来看,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将县级和市级医院充分发挥了三级网络的龙头,将乡村两级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扶持落实到到位,有效的促进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诊疗水平,健全了村卫生室网底功能,防保工作得到有效落实[2]。

3.2满意度受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影响较大

从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文化程度上来看,年龄越大评价越高,而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评价下降。说明了居民对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受年龄和文化程度影响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文化程度也将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更高,乡镇卫生院的诊疗设施及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农业税的减免,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返乡务农,而这部分居民相对文化层次高,也接触了更多的城市文明,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相对年长者和从未外出的农村居民更高。因此,对于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不应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和诊疗设备的投入,还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基层医疗队伍不稳定,知识老化,人才缺乏,是目前制约和影响乡镇卫生院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养和建设应是现阶段的主要工作重点。

3.3居民对卫生院医生的信任度不高

随着文化程度越高信任度越低,文化层次越高对诊疗服务的期望值也越高,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高。其次,信任度还受年龄的影响,年龄越大对信任度越高,56岁以上居民信任度相对较高,信任达到72.04%,表示很信任的则仅有6.45%,36岁以下居民仅有55.56%是表示信任的。由此可见,整体上居民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信任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青壮年。然而,年龄和文化程度存在相关性,一般情况在56岁以上居民属于初中以下学历,文化程度是影响信任度的最主要因素。

3.4居民认为村卫生室基本能够满足常见病诊治的需要

调查显示,各维度中认为基本满足的均在70%以上,说明大多数居民认为村卫生室的满意度较高。村卫生室诊疗能力的提高除了诊疗设备的完善外,最主要原因的是实施一体化管理后,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业务上的指导加强了,每月定期对村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特别是在落实公共卫生知识技能的培训方面力度加大了。在对村医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村医认为通过参加培训,有效的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前不能诊治的疾病现在可以治疗了,也有能力更快更好的进行转诊工作,居民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也比以前提高了。

4建议

海南省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地优化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并且同国内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将县级医疗机构进行了合理地整合,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链接与联动[3]。同时规范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行医秩序,有效避免了基层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居民对乡镇卫生院服务满意度较高,医疗服务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满意度和信任度,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还应加强以下几项措施:#p#分页标题#e#

4.1加强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帮扶力度

乡镇卫生院是三级卫生网络的枢纽,是衔接、落实县级和村级卫生工作任务的重要渠道;村卫生室是网底,是落实广大农村居民公共卫生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加强和完善乡村两级的建设才有可能有效发挥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功能。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化,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诊疗设备配置已经基本完善,但是诊疗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政府要加大对乡村两级的帮扶工作,从根源上提高乡村两级的服务能力。由于目前的帮扶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流于形式,应建立一种长期可持续的帮扶制度和监督方案,落实真正意义上的帮扶制度,做到帮扶到位,落实责任到人。帮扶的形式可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例如县医院、县防疫站、县药品监督管理局选派一个医生针对乡镇卫生院某一个医生的指导,针对某一项业务的指导,帮扶结束后对其进行考核,做到帮扶对象有实质性的提高,帮扶的项目能够顺利开展。

4.2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由于乡村两级的医务人员学历普遍不高,而对医学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加之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复杂性决定了医疗工作的高风险、高责任、高压力性。因此,对于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当加大培训经费的补偿力度,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每年保证每所乡镇卫生院有一名骨干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定期对进修人员进行考核和制定奖赏措施,建立学分制,学分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坚持长期的继续教育制度,使得基层医务人员知识体系得到不断的更新,诊疗技能不断的提高,切实满足居民的就医需要,以提高居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4.3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

篇10

二、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建设薄弱

(一)乡镇卫生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不足

1.财务会计工作者专业素养偏低、职业舞弊现象常现。无异于城市环境,就算是乡镇,“利益网”依然笼罩,卫生院的人事招聘、业绩报告多少会受到利益牵制。财务会计工作者在上级领导、外界干扰、自身利益各方的多重影响下,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职业道德缺失、操守崩溃;个人主义过强,工作态度松散、拖延等现象不胜枚举。财务是单位链条关键部位,而处于这种工作岗位成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财务环节。

2.预算、风险评估系统不完整。在众多的乡镇卫生院中,财务部门的工作形式、内容单一,报账、做账成为主流,而不开拓更多重要的内容,比如预算、风险评估。由于财务工作计划、预算体系不完整,造成资金浪费、成本拉大、资金透支、滞后、专项资金挤占混乱等现象严重,阻碍业务部门的实际活动有效开展;此外,卫生院对于某些项目的风险评估、预警不重视,容易放松对项目开展过程的监督,降低处理突发事故的善后效率。

(二)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控制存在问题

1.卫生院从医工作者医疗水平差。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的医学类院校多达600多所,其中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超280所,高等职业等级的学校超过350所,在校生接近180万人,每年这些学校向社会输送的医疗人才数量不在少数,但是学历高、专业技术强的医疗人员多流向城市或者发达地区,自愿回乡镇、支持农村事业的寥寥无几,这从根本上导致了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水平薄弱的事实。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是卫生院发展瓶颈之一。

2.卫生院全员缺乏内部控制意识,管理松懈。当前,有章不循、无章可循是乡镇卫生院凸显的不良工作作风,内部控制基础动摇。在实际问题处理时,“走门路”、“重情面”等投机方式屡试不爽,忽视规定程序,加大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难度。况且,乡镇卫生院普遍沿用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制度,习惯于行政指挥的“推动”领导,轻视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科学的管理办法和应有的执行力度,内部环境露混乱、散沙状,加速卫生院的恶化及老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受阻,其一是内控制度的制定考虑情况不全面,或者过分强调细节,操作难度大;其二是监督严格执行制度的机制不完整,导致“说一套,做一套,制度放空炮”,纸上谈兵在所难免。

三、乡镇卫生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科学制定内控制度首先,单位领导要重视更新观念。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根深蒂固的,一人行政万人听令的集体理念深入人心,但是在日益复杂、业务内容不断开拓的趋势下,一人的智商和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单位的发展,所以要充分给以大家话语权、监督权、管理权等,充分调动每一位成员的主人翁积极性,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再者,按照国家卫生部相关文件和指示精神,严格核查本单位的职能部门设置、由上至下的所有在职人员在职是否符合规定,特别是财务相关人员,因为卫生院的现金流量非常大,收支明细非常琐碎,每日清、事事清、账账清非常重要。所以卫生院必须完善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办法,以法防范、依法治人;最后,明确奖惩,公平分配福利,营造公平公正的卫院环境,塑造和维护和谐、纯净的工作关系,为卫生院内部控制建设开创一个好的开始。

(二)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需提高,从根本上强化办院条件卫生院的内部控制能否做出成绩,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被管理成员的配合。而综合素养好、职业道德高的从业人员必然会给卫生院注入正能量,积极敬业的工作态度也容易感染其他成员,所以卫生院要利用自身国有性质的优势吸引一些医疗技术精湛、德高望重或者有折服力强的相关专业人士以及通过某些合作方式获取技术扶持和培训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此外,某些乡镇卫生院工作环境过于简陋,洗衣房、消毒室等基础设施不合规,都会影响患者到院就诊,而选择“赤脚医生”,只有改善这种落后环境,才能变门可罗雀到患者就医的第一选择。当然,医院生意好,服务好,业绩上去了,员工成就感加强,从而又激励他们以更热情、更高的要求对待工作,那么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三)强调外界监督,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制度是静态成文的,是条条框框,有规范性、强制性的特征,如果其不被人了解,不被执行,那也仅是一纸空文,毫无价值。工作者被动接受这种约束,难免存在叛逆和惰性,钻空子,欲挣脱这种束缚,所以要加强内部控制,仅仅是依靠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监督力量来鞭策单位工作者严格执行。所以,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不仅可以依靠自身各部门相互督促和制约来规范单位工作成员的行为,部门间的举报、竞争等都可以成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助推器;此外,市县卫生局相关机构的监督也可以提高卫生院的内部控制效率。县卫生局、财政局定期对乡镇卫生院的行政、业务和财务进行审查,把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纳入管理目标和绩效考核,鼓励卫生院重视内部控制。

篇11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护理服务理念及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医疗体制的改革、竞争机制的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看病问题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迅速增加,对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乡镇卫生院现实状况,尤其是护理现状,存在诸多困难、问题,亟待解决[1]。乡镇卫生院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改善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强护理安全管理,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成为乡镇卫生院面临的切实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重医轻护的现象影响了护理专业整体发展不论是在人才培养或是工资待遇上,决策者一般都偏向于医生,这样一来护士的积极性不高,进修学习的机会又少,护士的素质不高,护理质量得不到改进。

1.2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配置严重不足,导致护理结构的失衡由于护理人力不足,护士长与普通护士一样同样倒班,日常工作缺乏有力监管,年轻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缺乏与患者之间沟通交流,业务技术水平有待高。

1.3护理人员培训机会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不稳定人员紧张,护士长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对护理知识的更新,工作的新要求、新标准知之甚少缺乏新的管理理念,护士长自身素质难以提高,导致乡镇卫生院高素质护理人才匮乏,队伍不稳定,整体护理质量难以提高。

1.4护士专业知识贫乏,继续教育不力,护理质量难以提高:护士大锅饭缺乏竞争意识,加之工作时间长,很少有护士抽出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谈不上写一些专业论文及一些经验总结性的文章。

2措施与对策

2.1以患者为中心,提倡人文化的关怀和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乡镇卫生院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尊重、理解、关怀患者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温馨、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重视患者的人格心理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通过方便、快捷、热情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2重视增高护士整体素质.优化护理队伍,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适当增加护士数量,满足临床护理工作,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避免过于超时间的工作,确保临床护理安全和需要。认真落实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护理技术规范,细化工作标准,规范护理行为。责任护士能够正确实施治疗处置,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与医师沟通,配合医师共同完成诊疗计划,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增进护患信任。

2.3尊重护理人员,加强护士培养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改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稳定乡镇卫生院的护理队伍,吸引护理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发展。人才培养护理部严格抓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安排、培训、考核及管理工作,选派业务程度高的护理人员带教,使实习人员圆满地完成任务。护理部组织人员对呼吸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电除颤机等进行学习。

2.4加强护理质量的定期检查考核,增高护理质量质量管理是乡镇卫生院永恒不变的主题,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是增高护理质量的保证。为了增高护理质量,护理长要不断完善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与考核细则,每月重点查,每季度普遍查的基础上进行不定期抽查、互查。

2.5全面履行护理职责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任务,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2.6加强安全教育,强化法制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和考核医疗法规知识,让护理人员自觉用法律来规范护理行为。只有学法、懂法,才能充分尊重和满足患者要求,减少护患纠纷。在尊重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也要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

2.7提高护士全科知识学习,当好健康教育宣传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不仅是护理操作者,而且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者,乡镇老百姓健康保健护航者。在工作中不仅要做好护理工作还要宣传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政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康保健知识,让国家的利民政策深入人心,让老百姓自身保健知识得到提高,减少乡镇居民疾病发病率,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