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生考察材料

学生考察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30 02:49: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生考察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生考察材料

篇1

[2]《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张兴荣,章远庆.江西医学教育史[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

篇2

在新课改时期,高中语文作文考试题目在逐渐加强对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考查,其中很多地方已经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进行了广泛的考察。为什么当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么流行呢?主要原因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对于事件类和事理类方面的材料引用非常广,已经具备了非常成熟的考察体系,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能力能起到很好锻炼效果。另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按照传统的作文考察方式进行教学,否则会出现学生应考能力不足,作文卷也就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时,应该打破常规,教会学生合理进行发散思维,给学生提供思维迁移空间,鼓励学生多元的思考事件或者材料说明的问题,做到立意角度创新。同时要求学生整理好卷面,字迹要清楚。做好细节工作。

 

1.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考察方向分析

 

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最近是比较流行的,我们可以结合新课标全国卷的作文要求看出许多新变化和新的考察方向。首先,在材料作文的考察上都注重通过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用具体的任务导向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全国卷甲卷和乙卷的材料作文要求上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新课改对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察倾向,并且在学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需要仔细思考其中的任务型指令,确保自己的作文思路是和主题相符合的,还要注意自己的写作是否能和材料吻合,增强写作的目标和针对问题的态度的阐述。学生通过阅读任务材料不仅能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还能考察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心理认知能力。学生能在关键的情境中明确概念和关系,才能在比较多的角度中选定符合题意的能进行较好说理的角度进行作文写作。如在高中语文全国新课标甲卷中就通过"女儿举报"事件的材料让学生了解了关于举报的信息,学生在作文时就要和生活中子女、长辈的相关关系,当事人心理、自己的认知等角度去思考,确立自己写信如何才能在情理之中,而自己要谈论的东西却又能在事件以外,若是就事论事则不能取得谈问题、讲道理的最佳效果。

 

2.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分类

 

结合作文写作对能力方面的不同要求和角度,作文题型从材料的主体意境方面包含了阐释型作文以及任务驱动型作文。阐释型作文的主体结构在于学生要在作文时确立"材料——阐释——话题"的结构,作文材料方面介绍的是相对固定的主题,学生的写作思路和中心基本上确定了范围,学生想要在这类作文中取得好成绩需要充分调动自己储备的知识,结合证明的思维结构,把丰富的素材和论证资料充实的作文中。在此过程中则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和破题,然后在论证中考察学生的立意是否正确,论证展现是否一致。而在任务型写作中则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能否在阅读材料中审准任务指向和任务写作能否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两部分。其中要求学生重点要能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提取适合自己写作的信息,也就是要根据材料和任务指向理解材料。学生要掌握足够的材料信息,结合自己知识储备,确立准确的写作方向,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同时针对自己发表议论的主题需要和材料中的某些主题是完全吻合的,比如找准论题里的中心词,关键语句,然后去立意和论证,这样才能确保写作不偏题。另外,要充分阅读材料,提取最准确的读后有感的方向,从而才能在任务指向中把读的内容和感受到的信息结合,实现作文出自材料而又高于材料,真正做到作文的突破。

 

3.高中语文任务型材料作文写作的指导策略

 

3.1平时要加强阅读,以读材料锻炼学生信息感悟力。任务型写作的关键在于学生读懂材料,理解材料中蕴含的知识信息和主题思想,提高认识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有针对的去概括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3.2题材要广,训练积累不能少。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内、课外的不同的阅读素材都应该加以利用,在环保阅读、时事话题、教育科技等的方面都要加强材料的使用。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阅读材料进行议论,让学生学会发散性分析素材,学会积累创新的话题。

 

3.3树立发散、创新思维。在上课时教师对于学生身边发生的的事要多参与分享,以电脑学生讨论各类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思维。在写作的模式上可以进行"引-议-联-结"等模式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

 

3.4实践活动不能少。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借助不同地方的真实考题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材料阅读分析,然后进行写作练习。比如:这几年的全国卷大部分作文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引-议-联-结"等模式实战训练,甚至可以让学生针对相同的材料写出新的立意角度。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102-01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向前推进,在各地区语文中考中,综合性学习题成了“家常菜”,但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却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这种题型确实考察的是学生的真功夫、硬实力,应试教育下那种语文教法无法应对这种题型了,忧的是这种题型“像雾像雨又像风”,总是让广大师生捉摸不定,疲于应对。顾名思义,从“综合性”这三字就可以看出这种题型富于变化,且难度很大。对“综合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

一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广泛、全面,这种题型一般提供几则材料考察学生的阅读概括、比较筛选、分析推理、拓展探究等能力;二是材料本身类别五花八门,有的材料具有地域色彩,如徐州就曾考过“汉文化”;有的材料具有时代印记,通常考察最近国内外发生的时事热点让学生探究;有的材料考察语文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各地都考“汉字的魅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还有材料之间就具有复杂的逻辑关系:有的互为因果,有的互为矛盾,有的个性、共性难分,有的以图表形式考察,等等;三是考察的题型角度千变万化。最常见的有材料探究类、设计策划类、活动调查类、口语交际类、语言运用类等一系列挑战性很强的题型。综合性学习题是难度大、分值高、学生怕老师忧,它就像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拦在我们面前。但车到山前必有路,万物皆有定法,纵然你有三头六臂,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语文的特点以不变应万变去寻求破解之法。

一、要注重语文学习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1.在平时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诵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教师一定要把课本教材里的文章当做材料案例来解决,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质疑归纳,教师要学会放手,学生要学会放开。

2.要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少讲,学生勤讨论、交流、思考、归纳,并加强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怕上课时间不够,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总是越俎代庖,讲得唾沫星子满天飞,学生听得是昏昏欲睡,能力根本得不到提高。

3.要重视社会实践课的开展。不要轻视社会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学校开展社会实践课只是贴在墙上为防备督查,其实还是搞得应试教育那一套,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试想对社会一知半解只知闭门造车的读书郎们怎么应对综合性学习题?真正的中学生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4.应培养学生广泛而又健康的兴趣爱好,这有助于学生成长为感情丰富的人。当下的学生们被各种作业“捆绑”在教室里,放学后又被各种辅导班、补习班束缚,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

二、综合性学习题虽然变化多端,但有规律可循

1.根据材料综合运用语言的方式。这里出现的材料就相当于阅读里的文本,只是篇幅稍短小,所以其考察的还是阅读教学里的几个基本能力:概括、筛选、提炼、整合。教师只要抓住文本材料,认真阅读比较,抓住关键词和重要信息要素,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地去解决。以徐州市中考题为例,2009年:仔细阅读一段文字,从中选出四个最能体现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和文化底蕴的关键词(四字短语)和2010年: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主标题都是这种题型的具体表现。

2.专题综合性学习题。其实这就是个语文实践课程,要求学生能为一个个专题设计方案,这种题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形式主要有给“民间采风、传统节日、读书活动、热爱自然、绿色环保”等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活动方案,如徐州市2008年的中考题“学校开展‘魅力徐州’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以下两个板块的主题活动”。这种题型最让学生望而生畏,其实我们国家正在关注这些社会焦点问题,学校也正在开展这些积极、健康的社会实践课程,解决这种题型也不在话下。

篇4

[作者简介]杨华(1976- ),女,山东济南人,江苏大学艺术学院装饰设计系,讲师,主要从事装饰设计专业教学、壁画研究与制作。(江苏 镇江 212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58-03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是由多领域、多元化的不同专业相互交叉、渗透、纵横联系在一起的设计科学。①材料与工艺是装饰设计的物质基础和客观主体。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装饰设计中所涉及的材料及相关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装饰艺术创作设计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针对不同的设计目标进行合理的材料及工艺选择制作的能力。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材料与工艺的实践成了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形式,并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一、材料与工艺实践教学的现状

1.装饰设计专业学科定位模糊影响课程建设。这是一个影响实践教学的上层问题,也是一直困扰装饰设计艺术专业发展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出现萎缩甚至消失,但相关的教学资源,例如,师资队伍仍然存在,各高校根据现有资源进行重组建设。由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而来的装饰设计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却一直处于矛盾中。大部分院校将装饰设计艺术专业归并在设计学范畴,也有部分院校仍将它归置在艺术学范畴。问题在于设计艺术学有着很强的实用设计本质,设计主体明确。装饰艺术设计与其他设计专业相对比,设计对象范围广且模糊,设计内容不能明确地体现。再加上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课程涉及面广,要进行不同材料与工艺的实践,使之呈现杂而乱的表象,造成了装饰设计艺术专业一直处于学科建设的边缘,不被重视。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学科建设,配备师资和实验室,相关课程被拆分重组,甚至取消。专业建设远远滞后,甚至是处于停滞萎缩的状态。

2.新材料与工艺发展迅速,传统材料与工艺的实践仍是教学的主体。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各艺术门类飞速发展。装饰艺术是一门涉及众多材料工艺的学科,在各艺术门类相互交叉、多向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新材料和工艺不断被推出。艺术家不断探索创新,将新技术引入到装饰艺术设计实践中去。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教学涉及的材料与工艺基本以传统材料与工艺为主。在这方面,各院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师资、实验设备、材料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相对当代艺术家活跃的艺术实践,院校的实践教学发展迟缓,创新意识弱,对新材料和工艺的探索滞后。

二、建立科学的材料与工艺实践教学体系

科学的教学体系关系到学科的有效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它的建立是要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和目标。课程的建设是教学体系的最重要部分,围绕课程展开的实践内容是课程教学的有力延伸。在这套体系中,课堂内的实践内容与课堂外的实践内容有效渗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材料与工艺专业的学习有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1.专业理论教学。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了解设计活动和设计风格的历史演变, 开阔学生的设计视野,从而更好地借鉴传统并汲取设计灵感,并打下扎实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的理论基础。相关的史论教学,是指艺术及设计历史和理论,分为艺术通史部分,如中外美术史、社会文化史;专类史部分,如工艺美术史、设计史;艺术和设计理论部分,如设计概论、美学、艺术哲学;材料与工艺理论部分,如材料艺术与工艺、材料艺术学。这四部分是一个阶梯式的理论教学部分,应遵循它们的科学性,有序地进行。我院的装饰设计专业的史论体系如下:中外美术史、工艺美术史、美学、材料艺术与工艺(按开设顺序排序)。

2.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在掌握一定了理论基础之后,学生对专业涉及的材料与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加上一定的专业基础训练之后,有针对性的材料和工艺专业课程成为他们学习的重点。我院开设的课程包括“综合材料绘画”“纤维设计”“漆艺设计”“金属装饰设计”等。学生在课程中详尽地学习各种材料与工艺的知识,并进行设计制作。这部分课程是专业课程的重中之重,涉及多专业领域和学科。各个专业领域的装饰艺术设计, 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 既有共同的艺术设计规律, 又有不同的专业指向。在这部分艺术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除了进一步讲授相关史论知识和设计要点,还要进行实践操作的示范和详尽讲解。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对材料与工艺有更直观和实际的掌握认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材料特性和工艺技巧,将其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而不是固守材料与工艺的本身,失去艺术探索的根本目的。

3.综合课程实践教学。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在涉及不同材料和工艺的专业课程结束后,学生对材料与工艺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经验。接下来是综合实践课程,实践内容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如“综合材料艺术”“装饰壁画”“装饰雕塑”“公共装饰艺术”。这些课程针对一定的载体(如壁画、雕塑),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选择合理的材料与工艺进行设计制作,从而有效地进一步巩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这一阶段的学了要求学生进一步地掌握材料与工艺的审美特性,并将其融会贯通在作品中,还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将新的材料与工艺引入设计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综合课程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验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室配套设备和人员的管理与建设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例如,实践材料的配备、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教辅人员的实践经验、实验室场地及配套设施等等方面(详细内容在文章第三部分有论述)。

4.实践考察与调研。校外的考察调研与校内专业课程的教学是渗透交叉进行的,两者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要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课堂上的内容及时在实践考察中得到有益补充,考察调研的收获又能反馈在专业教学之中。以下是我院开设的考察课程。“专业认知实习”是结合课程进行的专业认识实习内容,例如在“木雕装饰设计”课程中穿插为期3~5天的木雕考察,以浙江东阳为实习考察基地。使学生深入工艺制作的第一线,真切的感受课程的知识要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进实践教学的效果。而“漆艺”课程的专业认知实习则会到扬州进行专业认识学习。“民间艺术考察”是以传统民间工艺为考察内容的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之后,在综合课程实践教学之前。目的在于学生对单项专业课程有一定学习后,对考察目标会有综合的认识,便于之后的综合设计课程的教学。例如,我院建立的皖南民间美术考察基地,综合木雕、石雕、漆艺等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全面感受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华。“现代艺术考察”是以现代工艺和艺术为考察内容的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在所有课程之后,毕业设计之前,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现代艺术的魅力,开拓眼界,鼓励实践创新。实习基地建设,在以上的考察课程中,都建立相应的考察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是艺术设计学科重要的实践环节,基地的确定要经过周密的实地论证。通过与校外实习单位建立互动合作联系,资源共享,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实践运用,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5.科研项目实践。一是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学术科研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都有针对学生的科研立项项目。大学生实践性科研立项,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研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使学生在科研项目中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设计竞赛、自主创业等其他实践的渠道中进行全面锻炼,从课堂之外获得实践体验,并从取得的成果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教师科研项目。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也是一位教师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应该积极申请与教学相关的科研课题,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研究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鼓励教师以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形式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并且在科研项目中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教师应该给学生在方法上提供有指导性的建议,使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从中得到更深的学习体会。三是校企联盟。将相关企业的设计部门引入校内,或者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双方在人力资源、场地设备、市场等方面资源共享,相互支持与合作。使学生在了解相关企业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使培养的学生在满足企事业所需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生存发展能力。

三、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从科学的学科建设角度来分析面临的问题,及时建立解决方案,并积极有效地推行方案,是专业带头人义不容辞的职责。首先,加强艺术学学科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树立品牌与特色意识,是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②装饰设计专业面对众多的方向,必须要主次分明,抓住重点,建立有特色的专业发展方向,树立品牌专业。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其次,面对不同的矛盾问题要理性地分析,并分析整合问题的关键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一系列问题,为专业的实践教学铺平道路。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要面对课堂之外更多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归纳如下:

1.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实践性教学师资知识结构与教育职能部门的职称评定导向存在矛盾。装饰专业教师必须在专业领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一名具备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必定要把精力花在设计的具体实施中,其知识结构也必然与实践紧密相连。但是实践成果却很难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中得到认可。实践教学岗位的教师的理论水平相对较弱,面对以学术论文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职称评定,两者的知识结构有着很强的差异。装饰专业教师要么放弃职称评定,从事专业实践;要么放弃专业实践,认真研究学术理论。无论哪种选择,对于教师和专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作为教育的相关职能部门,尊重各个学科的规律,制定不同的职称评定制度,是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发展各个学科,“一刀切”只能产生反作用,如同“拦路虎”一般限制着专业的发展。第二,实践性教学师资的进修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政策存在矛盾。鉴于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装饰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许多高校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面对以实践为主的装饰专业教学,许多高学历教师却无法胜任一线教学岗位,急需进行专业的进修学习和实践锻炼。但是学校的人力资源部门的 “唯学历、唯文凭”的教师培养观念却很难适用于设计专业,在这样的教师培养模式下,专业教师读研读博的渠道是畅通的,但是问题在于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这样的人才完全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要。相反,教学急需的实践经验学习的道路却是坎坷的,因为这些实践单位没有学历和文凭, “学历与文凭”又成了教师进行实践研修的第二只“拦路虎”。学校从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把实践水平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

2.实验室建设。一是实验场地的建设。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的快速增长,相关的配套设施却不能及时跟进。材料与工艺的实践需要一定的实验空间,各门实践课程所需配备也各不相同,例如“漆艺”课程,在胎板制作、髹涂研磨、彩绘镶嵌的过程中需要各不相同的专用实验室,室内要配备换气吸尘设施,用水便利。工作环境封闭、清洁、没有灰尘。而“金属装饰设计”课程实验室则要求空间大,区域划分合理,设备布局合理,用电便利安全。二是设备的维护与更新。装饰专业实践的设备使用损耗率高,相应的管理和维护跟不上就会影响教学,往往因为一个钻头的缺失导致一堂课无法顺利进行。例如“金属装饰设计”课程中,众多的电焊机、电动工具,及配套的磨片、钻头、焊条等易耗品都要及时维护和更新。实际管理中,复杂冗长的设备购买和维护报修制度,影响了维护和更新的效率。简化手续,务实操作才是管理之道。三是人力资源的配备。除了硬件设施的配套,相关实验的管理人员,如技师、管理员的配套服务也显得尤为重要。一名好的技师可以胜任实践的任何一环技术环节,以丰富的经验弥补专业教师在技术实践环节的不足。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责任心可以保障教学各环节顺利进行。

3.材料库建设。为了实践教学更顺利地进行,应建立配套的完整齐全的材料库。材料库可大可小,小的材料库起到材料和工艺的展示作用,除了材料的样本外,还应该把相关的信息一同展示,例如生产厂家、购买渠道、优劣对比、应用实例。这些展示便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材料和了解材料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大的材料库除了具备以上的功能,还是一个材料仓库,学校可以大批购进相关材料和工具,便于学生使用,因为很多装饰专业涉及的材料和工具,市场的保有量很低,小批量地购买存在一定困难,且成本很高。

4.新材料与工艺的引入。传统材料和工艺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相关的资源配套比较齐全,管理经验也丰富,教学进行起来得心应手。而新材料与工艺则缺乏有效途径进入高校的实践训练,在课程设置和管理机制上缺乏对新材料与工艺的有力支持。如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师生进行新材料的实践,对引进新型材料与工艺的教师进行一定奖励。

四、结语

以上阐述的建立科学的材料与工艺实践教学体系的观点,是从实践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总结而来。科学的教学体系,最终的实现与完善都需要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从尊重学科发展特点的角度出发,给予专业建设和改革更广阔的空间。

篇5

0 引言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都要求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以下简称英语B级考试)。然而,由于词汇量的直接限制,阅读理解这一项的得分整体偏低。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目前,国内许多院校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阅读策略和快速阅读技巧的角度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王雨在《新课标下的英语阅读理解技能与训练技巧探讨》中提出,阅读技巧的训练包括:训练以语义为单位的阅读技巧,训练快速阅读技巧、训练基于语境信息的推断能力和训练阅读整个语篇的能力。Walzcyk的研究表明,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能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成正比,阅读速度加快,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提高。然而,基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考试大纲中对阅读理解考察内容进行剖析的研究还比较少。

1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阅读理解考察内容分析

高等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考试大纲中阅读理解对学生的要求如下。测试考生从书面文字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总阅读量约为800词。本部分测试的文字材料以一般性阅读材料(科普、文化、社会、常识、经贸、人物等)为主,也包括简单的应用性文字,不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性材料;其内容能为各专业学生所理解。

阅读材料涉及的语言技能和词汇限于《基本要求》中的“阅读技能”与B级要求相应的技能范围和“词汇表”B级(2500词)的范围;阅读材料涉及到的应用性内容限于《基本要求》中“交际范围表”B级读译范围,如便条、通知、简短信函、简明广告、简明说明书、简历等。主要测试以下阅读技能:①了解语篇和段落的主旨和大意。②掌握语篇中的事实和主要情节。③理解语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④了解作者的目的、态度和观点。⑤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生词的意思。⑥了解语篇的结论。⑦进行信息转换。

以下为近几年B级考试阅读理解的题目,研究结果如下。阅读理解的五道题中,其中有第一和第二大题是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即根据所给阅读材料设五个问题,主要考察语篇和段落的主旨和大意,掌握语篇的事实和主要情节,以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根据2009年12月到2011年6月阅读理解题第一和第二大题考察内容的数据分析,如上图所示: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细节题的考察高达80%-90%,单纯的考察语篇阅读能力的,如单个句子或者单词的意思以及文章主旨只分别占了10%。由此可见,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只需关注题目中细节题所给的重要信息,训练关键词的查找和相关信息的转换就可以顺利得分。

阅读理解的第三和第五大题的类型分别是填空题和回答问题,要求均是用不多于三个单词来作答,答案均来自所给材料,不需要考生自己归纳。而这两道题目主要是考察掌握语篇中陈述的事实和主要情节,且文体比较特殊,有图表、广告、投诉信、推荐信等文体,若考生能结合自固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答题,效果更好。由于两道题主要考察文章的细节,即信息的查找,如数字、年份、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根据此类文章的特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预测、skimming(略读)和Scanning(寻读)的快速阅读技巧。

2 如何实施阅读策略和采取相应的阅读技巧

2.1 明确英语B级的阅读目标和任务

首先,先用两学时介绍英语B级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考察要求和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在阅读中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和效果。通过讲解分析题目的类型,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理解心理障碍,为接下来的阅读策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2.2 分析学生原有水平和存在的阅读困难

接下来的两个学时中,将会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阅读水平,克服阅读中由于读不懂而产生的焦躁情绪以及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阅读习惯。通过两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大部分学生具备拼读英文单词的能力,能翻译一些基本的简单句,能听出并复述生活场景用语。但是,由于薄弱的基础以及缺乏有效的阅读训练,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B级阅读理解得分普遍偏低。词汇量的限制,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不高,这也是造成阅读困难的根本原因。其次,不少学生缺乏阅读策略,且文化知识面狭窄,这是造成阅读效率不高的客观原因。此外,部分学生有出声朗读、回视、拼读以及用手或笔逐字阅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就影响了阅读速度。

2.3 快速阅读的策略的提出

快速阅读策略是阅读过程中读者在确定阅读目的后,有意识地、积极并主动地采用阅读技能或方法来有效完成阅读任务。在和学生分析了英语B级考试阅读理解的考察内容和要求之后,在接下来的两个学时提出针对不同阅读理解的短文类型采用不同的快速阅读理解策略,同时分析影响快速阅读的因素,帮助学生走出快速阅读理解的误区。

2.4 真题实战,训练快速阅读技巧的运用

由于阅读信心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做阅读理解Task3&Task5的时候直接放弃答题。为了克服这一点,接下来的六个学时,针对阅读理解Task1、Task2、Task3& Task5这三个题型反复地训练预测(Prereading),略读(skimming),寻读(scanning)等阅读技巧。

3 课堂测试和访谈的结果

测试使用了2011年6月的B级真题,课堂测试时间为25分钟,共完成4道阅读理解题。参加测试人数为87人。两个比照班在测试中各个分数段得分人数如下表所

示:

表1 经过快速技巧培训的两个班级测试结果

表2 未经过快速技巧培训的两个班级测试结果

经过对学生分班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后,尤其是阅读理解Task3&Task5这两道题,提升的空间很大,7-8分区间从之前的4.6%提升到74.4%。从数据不难看出,快速阅读技巧的培训对学生的阅读成绩的提高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抽样访谈,学生对篇章该使用什么样的阅读技巧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且乐意采取积极的阅读策略去提高阅读理解。然而,提高阅读理解速度的同时,阅读正确率还不能成正比的提高,特别是英语能力较弱的同学,尤其是考察信息的转换,他们的理解能力就停留在字面而不能经过本身固有知识或者根据文章有关提示进行有效推断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快速阅读技巧的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始终还是面向英语B级考试的应用,若能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通过快速阅读策略,使他们更方便、更有效地获取英文的信息,补充了信息获取的来源的同时,更感受到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一种魅力,那才是阅读本身需要达到的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Walzcyk J et al Time Limitations enhance reading com-prehension [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9(24).

[2]马红,林建强.快速阅读策略:理论与实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3).

[3]王美敬,王建华.如何做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8,6(3).

篇6

发展语感能力,培养语文素养,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语感,是一种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素养。语感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决定性因素。文言文,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规范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强化文言文教学评价,对于发展语感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语感培养的文言文教学的评价范畴

基于语感培养的文言文教学的评价,主要应该考察语感构成的五种能力,即感悟语义的能力、感悟语脉的能力、感悟语韵的能力、感悟语势的能力和感悟语势的能力。

1.考察语义感。语义感,是对文言文文字表面意义及其隐含意蕴的感受能力,它是语感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阅读语言材料,首先感知和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义。在此基础上,将对文本关键词句的处理直接指向语义感的培养。“一词一境界,一语一乾坤。”“一句话惹人跳,一句话惹人笑。”这都说明关键性的字、词、句的在文章中的重要价值所在。众所周知,人有人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文有“文眼”。所谓“诗眼”、“词眼“、“文眼”,就是就诗、词、文中最精炼最传神的的字词句,它们是诗文的灵魂所在。一般情况下,诵读文言文时,如果能捕捉到文言文的“文眼”,也就能抓住文言文的主旨内容。文言诗文的关键词(“文眼”),或许是一个字,如《登岳阳楼》中的“悲”;或许是一个句子,如《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考察学生的把握文言文的语义感,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寻找“诗眼”、“词眼“、“文眼”,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2.考察语脉感。语脉感,是对文言文构成的脉络线索的感悟。语脉,就是文言文的架构脉络与逻辑关联线索。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铺垫”、“自圆其说”、“前后呼应”等都属于语脉范畴。考察语脉感,就是要考察学生对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关系,对文本信息的逻辑联系的把握和感悟能力。如果说语义感的培养和形成更多依赖于即时的直觉思维,那么语脉感除此之外,更需要逻辑思维积极参与。诵读文言文往往随着文本内容(故事情节)的发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一词一句到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联系而产生的意义越来越丰富而深刻。比如,通过《口技》的诵读,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抓住表明时间概念词汇的提示,可以考察学生对叙事文一类文言文语脉的把握;通过《核舟记》的诵读,按照内外远近、上下左右、主次顺序等词汇的提示,可以考察学生对说明文一类文言文语脉的把握;通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诵读,按照抓论点、找论据、寻主题句或中心句等途径,可以考察学生对论说文一类文言文语脉的把握。

3.考察语韵感。语韵感,是对文言文语言节奏、韵律的感悟,感悟语言的准确性和韵律的和谐性。对文言文准确性的考察,关键是考察语言的分寸感。它可以体现在众多文体的文言文诵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词语辨析、选词填空之类的考察形式,检测学生对文言文准确性的把握。至于对语言节奏与韵律感的考察,可以通过古诗词的诵读活动进行。教材中的古诗词,往往是语言精练、意象生动、节奏明快、韵律和谐、朗朗上口,具有诗情美、诗意美、诗韵美的特点,容易背记,属于学生最为喜爱的文言文读物。文言文较之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提倡“涵泳工夫韵味长”,采用“吟唱”方式诵读诗文。如今虽不要求“吟唱”,但要求学生读出语调、理解文意、体悟情感、感受意境、展开想象,仍是文言文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诸如《木兰诗》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一唱三叹式的诗句,富有形式美、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

4.考察语势感。语势感,即对文言文文字表达的语调、气势、风格特性等的把握。语势,指的是语言表达的语调气势。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可以让学生学会揣摩咀嚼出语言文字的语调气势、风格特性。比如,考察《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晏子的语气与神态,模仿晏子的语气神态来朗读晏子的话语,并让学生说明理由。结果发现,学生诵读的语气语调会出现多样化的倾向。比如,有人认为,晏子其实在讥讽楚王,故以讥讽的语气读之;有人认为,晏子对楚王充满鄙视,故以鄙视的语气读之;有人则认为,晏子具有绅士风度,故以慢条斯里的语气读之;等等。如此这般,按照文言文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角色的身份背景、性格特点等,甄别与揣摩人物语言特点,然后依据其身份背景、性格特点,分角色、分人物进行“舞台表演式”的诵读,就可以考察学生的语势感。

5.考察语味感。情味感,指的是能披文入情,品味语言文字材料所蕴含的情感意味,犹如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情,乃思想情感;味,乃审美情趣。文言文作为一种符号载体,在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同时,也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审美意趣。而这种情感和意趣在语言文字中并不是明白直露,一目了然,往往是将其奥妙之处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需要诵读者依据语言文字的表述进行想象,进行品味,进行咀嚼,才能感知与获取。对文言文的这种隐含、暗示的情感与意趣的感悟与领会,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感能力。考察学生这种较高层次的语感能力,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情感意味的揣摩咀嚼能力。《岳阳楼记》、《蜀道难》等篇什,就是一些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文言文作品。考察这类文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表情有节奏的诵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读出情味,读出韵致,读出气势,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契合。

二.基于语感培养的文言文教学的评价策略

读中悟,悟中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考察文言文教学效度的有效途径。通过诵读方式检测文言文教学效度的方式很多,诸如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小组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角色朗读、表演式朗读、多人交替读、快读、慢读、高声读、轻声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甚至摇头晃脑的唱读、指手画脚的吟读,等等。

1.通过熟读,考察感悟能力。语感能力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感悟能力。因此,培养语感能力,关键是强化b读,过好诵读关,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诵读和背诵是感悟语言的重要方式,通过反复朗读与背诵,通过口、耳、眼、心并用,逐步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之精妙。“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优秀的文言文往往是藏锋不露的,即所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只有通过反复诵读与想象,仔细揣摩,即可品悟出文言文中那富含深层意义的"七分"用意,从而感悟这“三分”语言之精妙。考察文言文教学,应考察吟诵,通过吟诵考察学生的句读、语气、语音、语调、语速、停顿、重音以及音准等等的把控能力与语言感悟能力。

2.通过研读,考察领悟能力。研读,带有思考揣摩意识不断反复地诵读。咬文嚼字,字斟句酌,是培养文言文语感的有效措施之一。考察学生对一些典范文言文的研读能力,可判断学生对语义感和语法感的把握。首先是考察诵读。一般平常注重文言文诵读的学生,往往会一气呵成地将一则文言作品读下来,而且还可以把作品的神情理趣,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表达出来,令听者能领略到语言文字的语感。其次是考察默读。默读有利于将精力集中于对作品的领悟。考察时,可以让学生运用文言文知识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揣摩、咀嚼。在考察默能力读过程中,要注意考察对作品细微处的把握,从而考察学生对文言文字词句的理性认识与把握。

篇7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对于电类学生英语能力,特别是在专业领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电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成为一个研究热点[1][2][3][4]。在专业英语技能中,阅读教学是相关教学的重点和基础。但是,常年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更为强调学生对英文材料语言、文字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技术材料其技术内涵的特征。这样的教学与实际工程实践对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存在差距。因此,可以考虑引入真实性评价进行相关教学。真实性评价是一种要求学生通过完成真实任务来展示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技能的运用能力的评价方式。真实性评价的关注点是学生能够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显然,真实性评价更关注的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评价。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是采用接近今后专业技术领域碰到的真实英文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教学。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显然需要按真实环境的要求进行评价。所以,进行真实性评价标准的研究是对电类英语阅读教学真实性评价的基础。

1. 电类专业英语阅读教学要求的变化

在国际工程教育的潮流中,工程认证逐渐成为工程高等教育的主流。我国于2006年开始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在我国工科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而且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这些都是以专业英语材料的阅读能力为要求的。

另一方面,所谓的电类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中称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主要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光电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这些专业具有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如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蓝牙的无线通信技术逐渐成为相关专业不可回避的技术问题。相应的,由于技术更新,专业英语阅读材料也会出现这样的更新。

所以,对于电类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专业词汇积累,而是一种应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进行专业交流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培养过程中应该尽量按工程实践中的要求进行相关教学,而相应的评价标准也应体现今后工程实践的要求。

2.真实性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

根据尽量接近真实工程实践要求的原则,在电类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真实性评价标准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评价标准的考察点必须是明确的。在真实性评价中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希望学生展现能够完成什么样的工作。这就是说,评价不是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而是通过阅读能够做什么工作。这样前提下,必须考虑学生通过英文专业材料的阅读能够完成什么工作,考察标准中考察点相对要扩宽。对于很多学生,可能通过阅读知道、了解了一些知识,但是无法将其运用的工作中,或者对工作帮助不大,那么这样的阅读在传统评价标准中可能由于重点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而给出较高的评分,这在真实性评价中是可以避免的。

标准必须是能进行量化的。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例如,按真实性评价的观念,考察学生阅读英文说明书的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能够使用相应的设备。考察内容中虽然包括对说明书的理解,但是重点在怎么使用设备上。那么对于同样开动设备的学生,要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程度进行相关量化评价,不能仅以会用和不会用进行简单的定性评价。

可考虑提供一些样例作为标准的一部分。在英文专业文献阅读中,考察评价学生通过英文材料阅读后应用相关技术的能力中,可以考虑对学生使用技术的不同程度给出一些样例作为评价的参考。

3.真实性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

在电类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真实性评价中,结合教学实践,在评价内容中可以考虑以下四个内容。

首先是语篇目标的理解。也就是对于整个专业英文材料在工程实践中有何应用有个明确的了解。如在实践中,对于产品说明书与产品广告能够有较好的认识。在使用设备时使用产品说明书和在选择、购置设备时使用产品说明书,阅读的重点也不一致。学生在专业英语阅读中,是否对语篇的目的有准确的把握是评价标准中需要考虑的首要内容。

其次是对语篇特征的关注。在整个阅读材料中,哪些是主要的特征点。学生是否足够关注。如在对一些芯片的技术材料中,有的学生英语基础好,能够对整篇文字进行翻译,但是哪些技术信息是对系统开发有用的却无法准确捕捉到,这就是一种缺乏对语篇特征信息关注的体现。

再次是对语篇信息的应用。在真实性评价中由于以真实工程实践为标准进行评价,那么在对于专业英语阅读,在工程实践中主要就是对语篇信息的应用。阅读材料前和阅读材料后,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是否有区别,是否能够运用相关信息完成一定的任务是真实性评价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

最后是语篇信息的评价。在工程实践中,英文材料的使用上除了接受相关信息外还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相应的评价。除了口头评价还包括书面评价。这在进口设备的调试、安装中尤为重要。通常的情况是,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一些英文技术文献,就要对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材料提出一些补充要求。因此,学生是否具备对相关语篇信息是否足够,是否满足技术要求的判断也是真实性评价必须考虑的内容。

4.小结

针对电类专业真实性评价标准,在介绍了电类专业对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后,从评价标准考察点必须明确、标准必须是能进行量化的、可考虑提供一些样例三方面分析了真实性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提出了语篇目标的理解、对语篇特征的关注、对语篇信息的应用、语篇信息的评价四个评价内容,这为在电类专业英语阅读教学开展真实性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隋传国. 电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4).

[2]姚薇. 电气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J]. 科技资讯,2009(33).

[3]沈姗姗. 面向电类专业的《电子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

[4]孙静, 张伟.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电类《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2012(29).

基金项目:

篇8

《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教学中,可以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寻找或创设作文情境,在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中引导学生收集、积累写作素材。在“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介绍事物”这一习作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寻找家乡有特色的事物或景物,并以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如下:

我爱我家――寻找家乡特色调查活动

亲爱的同学:

世界是美好的,我们的家乡更是美丽的。只要你拥有明亮的眼睛,勤于思考的头脑,你就能发现这些美。请选出具有家乡特色的事物,如景物、工艺品、建筑等为观察对象,利用周末进行观察研究,以观察作文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调查问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对习作素材的整理,又呈现了学生在观察中的体验感悟。在调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引入了父母的参与,实现了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除了填写调查问卷,还可以通过材料的展示、材料收集经验介绍等形式进行反馈评价。既是对学生材料准备过程的肯定,也有利于习作过程的调控。

二、写作过程和方法的评价

这里的写作过程指将准备好的写作材料整理安排成文的过程。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过程,将其简单地压缩为作文指导,教师将自认为重要的条条框框进行罗列、讲解,随后即让学生自由习作。可以说这一过程完全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可言。在发展性评价中,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是学生习作能力综合评价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我熟悉的人”这一习作训练时,笔者尝试着让学生自行组织、自我指导习作,在学生活动之前简单地出示了两条活动提示:

--------------------------------------------------

友情提示:

1.想:写谁?他(她)的什么事?他(她)说的、做的?

2.说:说想法;提建议。

--------------------------------------------------

学生按照提示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对各自的习作思路进行了评价调整。随后,教师又组织全班集体交流,师生共同参与,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交流评价时,一学生对邹X同学《爸爸的火爆脾气》的叙述,是这样评价的:他选择爸爸因为“我”语文没有考到优秀而大发脾气的事,反映爸爸的“火爆脾气”是很合适的。写这件事时,抓住爸爸“闯进门,猛拍桌子,握紧拳头”等动作和大声骂人的话,这是写人的好方法。把爸爸比作“怒吼的狮子”,用了比喻的手法,更是锦上添花……在这一过程中,既对学生的构思作了反馈评价,又为落笔成文作了有效的铺垫,可谓一举两得。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对学生习作过程和方法的肯定,是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篇9

由于受升学考试制度的影响,使学生普遍认为地理是中学课程中的一门副科,在中考中地理总分50分,远低于语数外三科。这使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就不重视地理,地理基础教育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自觉性成为地理教学的关键。而恰当运用时事材料则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学习我国民族风情时,我结合我县今年举办的元宵节等会,让前去观看的同学描述灯会盛况,谈观后感;在学习天气和气候时,可用当天的天气预报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前师生、生生间可进行三分钟左右的地理新闻交流。这样以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新鲜感,使枯燥的地理教学内容变得鲜活。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就会关心生活,喜欢地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的目的,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心理倾向。

二、运用时事材料,有利于更新学科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而我们的地理教材内容却数年不变,相对稳定。教材中的许多地理知识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

学习巴西时可播放2009年10月3日里约热内卢获得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时的视频,并补充如下材料: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奥运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里约热内卢将成为奥运史上首个主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城市,同时也是首个主办奥运会的葡萄牙语城市;此外,这次夏季奥运会也是继2014年世界杯后又一巴西体育盛事。

七年级地理下册中《极地地区》这一节,教材中介绍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黄河站四个考察站,没有讲述泰山站。我上网搜集资料,精心制作课件,利用PPT图片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泰山站的地理位置、架空式的建筑特点和基本概况:2014年2月8日上午11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坐标:东经76°58′,南纬73°51′,距中山站约522公里,距昆仑站715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年平均温度-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O,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不仅将成为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其名称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

通过这些视频、材料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实现地理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国内国际的地理新信息、新知识、新动向,不断增加知识的积累,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三、运用时事材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地理学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是一本很好的德育教材。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补充时事材料,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会使地理德育教育更加生动。

篇10

(1)从选择题看:1~3题及第5题都是非常基础的内容。如,选择题第1题,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关概念及特点等;第2题主要考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及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第3题主要考察物质跨膜运输中主动运输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等;第5题考察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群落的丰富度、能量流动等。

(2)从简答题看:29题、30题、32题等考察的知识点和设置的问题,除了个别空稍微难一点,其余都是非常基础的。如,29题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实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检测、有机物的相互关系、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等相关基础知识;30题考查了通过血糖调节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基础知识;32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恢复力稳定性和演替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恢复力稳定性等概念的理解能力等。

2. 注重能力的考查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1)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察。先从选择题看;如第5题,虽然从知识点分析考的是基础知识,但从内容看综合性很强,从种群密度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到群落丰富度,再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等等。

再从非选择题看:如30题所考察的知识点跨度大、综合性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必修一第四章的内容,而血糖调节是必修三第四章的内容,通过葡萄糖进入血液再进入组织细胞引起血糖浓度的变化把两处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道考题上,很好地测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尤其是选做题,更是综合性考察,过去的选做题(40题)一般来说只考一个章节,如2012年40题就是考查的是基因工程内容,但今年的选做题(40题)考察了专题一的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同时还考查了专题3的胚胎工程,综合性强。

(2)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如,选择题第6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正确地理解题意,如果能够把握题目的关键词“验证”,即要求学生回答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时,下列因素对实验影响最小的是什么。

又如,非选择题第31题,一对相对性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学生有较强理解题意能力,正确地理解“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和“偶然发现一只白花植株”的含义,就能正确写出第一题的答案。

(3)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如,选择题的第6题,考查了学生实验材料对实验影响的分析能力,又如第29题考查了设计实验探究思路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思路正确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能力。

(4)注重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第4题、要能读懂四幅图,第一副是逆转录图解,后三幅是曲线图,学生要从四幅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才能选取正确的答案。又如32题,题干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要能够分析表格的内容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才能正确地回答第二问“恢复力最强的和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什么”,以及第三问“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动物的分层现象将为怎样”。

二、对高三复习新突破的几点建议

1. 让学生自己动手夯实基础知识。第一轮复习要沉下来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没有扎实的基础,能力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材的基本内容已经在上新课时学习了一遍。如果还是像上新课一样的教法,恐怕学生认为炒冷饭,有厌倦情绪,影响复习的质量,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夯实基础知识,不仅让学生自己填写学案,整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整理每节、每章的概念图,同时对概念图进行评比,激发整理基础知识的积极性。

2. 让学生写考题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所谓理解能力,就是要求学生正确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准确地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正确地审题,对题目做出合理的解释、推理,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的理解能力培养局限于做考题训练,学生考后,老师评将试卷,不能激励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做罢考题后,老师先不讲,让学生对答案后,针对错题进行分析,内容包括该题所考的知识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自己理解的误区、今后学习改进措施等,长期坚持,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3. 指导学生把握实验探究的8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首先,复习时要给学生总结出实验探究考题,一般包括的8个环节:目的、原理、材料用具、预测、步骤、结果、分析、结论。

实验(探究)目的是实验探究的方向,是解决探究内问题的指南,必须搞清楚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实验探究的原理是实验探究的理论根据和方法,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还是做实验探究考题必须理解实验探究原理,这是做考题的关键;实验探究的材料用具是实验探究的媒介,从实验材料用具中可以找出设计实验步骤的信息;预测主要是用在探究性试验中,预测的结果要与目的相呼应;实验探究的步骤是实验探究8个环节的核心,要学生掌握变量控制的方法,采用科学的观测指标,依据实验的目的、原理几材料用具,写出正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即为实验的现象,(如果在实验室做实验应有9个环节,即在实验结果出来之前还要进行实验),一般实验结果应与实验预测相对照,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要准确;实验分析是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实验结果,当然也对不能产生预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是实验结论即该实验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说实验结论是对实验目的的印证,特别要引导学生区分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前者是实验现象,后者是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篇11

阅读作为吸收与理解书面信息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与途径,是高考英语的重点考察方向,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考试成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体裁多样,有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等,题材广泛有社会类与科学类,设题更为灵活,包括词义理解、概括、推理等,这些均为高中英语教师需重点关注的环节,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突破口。

一、主旨大意类题型,测试学生领悟归纳能力

在高考英语中主旨大意类题型,即为针对阅读材料的标题、中心思想、主题等,测试学生领悟文章带与概括归纳能力,常见的命题方式有标题类与主题类两种。这类阅读理解题的错误选项有干扰作用,不过标题具有鲜明性、针对性与概括性的特征。在解答此类阅读理解题目时,教师需提醒学生格外关注和重点阅读首尾两端,通常在文章开头、段首、段尾能够找到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特别是标题栏题目更加明显,这也是解答主旨大意类题型的关键,把握好首尾两端和段首、段尾对解题大有帮助。诸如,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1阅读理解中A篇,主要讲述简述珍妮・亚当斯、蕾切

尔・卡逊、桑德拉・戴・奥康纳、罗莎・帕克斯,这四位美国女性的相关事迹。其中第一题:What is Jane Addams noted for in history?A. Her social work;B. Her teaching skills;C. Her efforts to win a prize;D. Her community background。这是典型的主旨大意题,除正确答案A之外其它三个选项均为干扰项,可根据第二段中的首句(Anyone who has ever been helped by a social worker has Jane Addams to thank)明显得出答案。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抓住段首就能够轻松得出本道题的正确答案,且他们的领悟和归纳能力也可得以有效锻炼和培养。

二、细节理解类题型,考察学生是否认真严谨

在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中经常提到某个人物、理论或现象,以原文内容设计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细节的理解。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使用定位法与条读法快速阅读,根据题干与选项筛选信息,在原文中找到直接相应语句,然后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找到正确答案。偷梁换柱是这类题目中错误选项的一个主要特征,即为错误选择使用和原文类型的句型结构,或一些类型单词,在不引入注意的地方更换单词,从而改变句意。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需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阅读习惯,从“一点、两划、两标”着手,其中“一点”是一定要点出主语;“两划”是划出关键词,谓语动词及其后面的名词;两标是标出题号和信息出处,从而提升解题正确率。仍然以上述阅读理解为例,其中第二题属于细节理解题:What was the reason for O’Connor’s being rejected by the law firm?A. Her lack of proper training in law;B. Her little work experience in court;C.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D. The poor financial conditions。根据文章第四段“She could not find work at a law firm because she was a woman”可知,原因是虽在于对女性的歧视,所以正确答案是C。如此,学生通过对阅读细节的把握,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做到认真严谨,就不易犯错,很快找到答案。

三、推理判断类题型,考察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推理判断题也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一个常见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是否理解、逻辑推理能力如何,题目通常从文章结论推断,出处和体裁推断;写作意图、目的或作者观点态度推断。在解答推理判断类题目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字面含义,推敲出语篇中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个细节的暗示与信息,在字里行间中寻找到有用的线索与提示。并深入挖掘与加工文字表面信息,做到由特殊至一般、由具体至抽象、由浅极深、由表及里,通过综合分析与判断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借此推测作者的表达意图和理解文章含义,体会到作者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切忌以偏概全和就事论事,更是不能使用个人观点来替代作者观点。推理判断题中常用likely、might、mean、infer和learn等词汇提问,像上述阅读理解中的第四题: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women mentioned in the text?A.They are highly educated;B.They are truly creative;C.They are pioneers;D.They are peace-lovers。针对这道推理判断题,可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Addams became the first American woman to win the Nobel Peace Prize”;第三段第一句“If it weren’t for Rachel Carson,the environment movement might not exist today”;第四段第二句“… the first woman to join the U.S Supreme Court”;最后一段第三句“… kicked off the civil-rights movement”,可知四位女性都是历史上的先锋,故C正确。只有综合上下文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辑推理能力才能够找到准确答案。

四、总结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高中英语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需做好阅读训练工作,帮助学生熟悉高考中常见的英语阅读理解题型,明确命题趋势与考察方向,帮助他们运用科学适当的阅读技巧正确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