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程师评审个人总结

工程师评审个人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28 20:46: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程师评审个人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程师评审个人总结

篇1

  

part ⅰ:项目管理方面:

  

1.参与研发过程,评审、结项、跟踪项目进度、项目文档检查与整理。

进入公司以来,接手rt-9100、rt-9600、rt-6100、rt-200c plus中文双机版和英文版共三大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参与项目阶段评审、整理项目会议记录并定时跟踪检查落实情况、项目文档检查与整理。详情见《各个项目相关文件夹》。

  

目前,我只在项目结项时参与到文档整理中来,但是从4月份的tuv外审中就可以看出,我们研发的项目从一开始就没有注意做好文档的整理,也没有做好项目流程管理。可能很多人觉得在项目一开始没有必要拘泥于什么文档,认为这些都是形式上的东西,对研发项目没有实际效用。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好的项目管理不仅可以加快项目进度,而且可以提前设定诸如项目评审计划等要点,按时做好阶段评审以确保产品各部件的质量,提早避免风险问题的出现。

  

 2.参与tuv外审工作,并按照iso13485的要求改进项目管理流程。

熟习iso13485等管理体系要求,参与tuv外审的资料准备工作,按照外审要求整改项目文件,改进产品项目研发流程。详情见《rt-9100外审资料准备》等。

  

part ⅱ:技术设计工作:

  

1.负责公司所有产品标贴的绘制与更新。

  

负责公司所有产品的标贴,包括logo标贴、机种型号标贴、后背版标贴、外箱地址标贴、外箱环境标贴、贴膜键盘、工作区贴膜等以及少量部件丝印的设计、cad工程图纸的绘制与更新。

  

part ⅲ:部门质量管理工作:

  

1. 研发部内部文件的撰写,针对实际工作情况管理并整改现行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以及各类表单。

进入公司以来已编修过的文件如下:rt-dwi-a15《工程更改输出作业指导》,rt-dwi-a19《工程更改会签评审规范》,《研发少量样品采购作业流程》、《工程更改与设计记录表》等等,规范了工程更改的作业流程与研发部采购作业流程。

接下来,会根据实际研发程序修改rt-dqp-01《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软件评审作业指导书》等文件。

  

2. 工程更改发出前的检查与落实,工程更改在研发中心各部门之间的会签与质量问题的反馈,根据工程更改的内容编修bom清单。

  

进入公司以来共负责检查并发出工程更改174份,从dXX0207001至dXX0620174为止;整理并统计了各产品及零部件进行工程更改的具体情况,整理并统计出研发部工程师发出工程的数量与质量,详情请见《工程更改登记本》。根据工程更改的内容,编修产品的bom清单,以确保工程师在最新版的bom清单中作修改。

  

工程更改的会签与分发是一个繁琐且重要的工作,虽然我只是顶替郑琳的工作,在其中充当一个传阅信息的人。但是我个人认为,工程更改在各部门的会签过程中,可以让我了解做出一份工程更改,公司各个部门考虑的方向,如客服部会着重考虑该份工程更改是否会影响已售产品的维修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研发的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经常忽略的。研发工程师不能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设计者,每个部门的会签者分别代表着不同环节、不同客户的声音,他们的声音是强而有力的。

  

3. 研发部各类会议的记录及情况跟踪。

  

进入公司以来曾多次参加各类型会议如项目会议、部门内部会议、质量会议等,并撰写多份会议记录;会议后根据时间安排定期进行会议遗留问题的跟踪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与有关部门,详情请见《各项会议记录与问题跟踪》。

  

撰写各类会议记录、技术文档是我一个比较薄弱的地方,追究原因其一是我每次参加会议之前都是稀里糊涂的,不知道会议召开的目的和意义,其二是本身对技术会议中提到的技术知识不了解,从而导致我只能作为一个基本的会议记录人的角色参与其中,撰写出来的会议记录质量自然也不高。有见及此,我希望日后在多了解产品技术知识的前提下,对所参与的每个会议的目的与意义都要明确把握,弄清会议召开的缘由、会议希望解决的问题,学习技术文档撰写的技巧,技术会议记录的要点等。

  

4. 处理日常的《质量问题反馈单》、《技术文档反馈单》以及来自公司各部门对研发部工作的反馈意见。

  

每天及时处理来自公司各部门提出的《质量问题、技术问题反馈》,即时联系相关的工程师处理解决,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问题的处理办法,敦促工程师定期完成问题整改,并定期把共性的质量问题反馈给部门经理,以促进部门工作质量的改进。详情见《质量问题、技术问题登记表》。 【1】

公司新人个人工作总结计划相关: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从目前收到的《技术问题反馈单》中可以看出,问题主要集中在硬件部分的图纸中,绝大部分的问题反应是说:图纸与实物不符或图纸关键参数没有描述清楚,导致品质部无法检验。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出现在硬件工程师身上,所以图纸在发出前要把好关,工程师确保图纸的正确性与完整性是十分重要的。

  

5. 研发过程中,新物料的采购,包括:与供应商联系、议价、沟通送货细节并报销审批;物料到样后的登记入库、整理封样、样品及供应商资料的整理。

  

自从3月底开始,研发部自行采购少量的研发样品后,本人承担起研发部少量样品采购的责任,已成功形成并完善了样品购买申请审批流程、与供应商沟通联系细则、打样报销流程,编修了《研发少量样品采购作业指导书》并对部门工程师进行了详细的培训。

篇2

二、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

1、从国家“985”工程高校、中国科学院系统引进的聘任满1年以上的高层次教学科研人员,与我市高校按照原单位聘任的专业技术,签订3年以上期限聘用合同的,及时报送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确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海外留学回国的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办企业或与我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期限工作(聘用)合同,在国外已取得与国内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及时报送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确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比照国内同等资历人员首次申报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因申报时间等因素与各系列(专业)年度评审衔接不上,不能及时参加相应系列(专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的海外留学回国来我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及时报送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门评审委员会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取得以下执业资格之一,可申报在我市组织评审的与执业资格专业相一致或相近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建造师;

(2)注册城市规划师、土木工程师、化工工程师、环保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公用设备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测绘师;

(3)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5﹑取得前款所列职业资格之一,但申报评审专业与执业资格专业不一致或不相近的,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方可申报:

(1)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大专及以上学历;

(2)在正式出版发行的省级以上本行业刊物、大学本科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或大专学报独立发表3篇以上本专业学术论文;

(3)在设区市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过个人本专业专著(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

(4)在所申报专业领域,工作实绩得到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表彰、奖励。

6、不具备相应系列(专业)职称申报评审的学历、资历要求,但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具有比较突出才能,取得较好业绩,做出较大贡献的特殊人才,可以根据从事专业、研究方向、实际工作需要等,申报参加相应系列(专业)和等级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1)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属单位专业技术骨干,并取得一定专业工作业绩的人员,可以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2)参加专业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取得设区市及以上部门专业技术成果表彰或认定的,可以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3)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有特殊才能,取得突出业绩、做出重大贡献的特殊人才,以及在海西人才高地服务或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更加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方案的通知》﹙政办[]106号﹚选派到企业服务,且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方面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突出成果的人员,可以委托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门评审委员会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职称聘用的绿色通道

1、从“985”工程高校、中国科学院系统和海外引进的,在原单位已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在报送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确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同时,聘用单位可以先按其原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聘用到事业单位的,可按首次岗位聘用的规定,聘用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

2、根据我市人才引进目录引进的我市急需紧缺人才,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及时确认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同时,可以先按其原有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聘到事业单位的,可按首次岗位聘用的规定,聘用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

四﹑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的工作程序

1、个人申报。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对照申报条件,申请参加相应系列和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2、单位考核推荐。单位对申报人所提交的申报材料和有关证件进行认真审查,并在复印件上签字盖章。同时应对申报人的业务工作经历、职业道德、学术(专业)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科研成果和业绩贡献等进行全面考核,形成书面考核推荐意见,并进行公示。

3、主管部门审核。县(市、区)和市直主管部门在用人单位考核推荐意见的基础上,对用人单位所报送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

4、资格审查。市、县(市、区)人事职改部门负责对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

5、评委会评议。评委会通过正常的评审程序对申报对象的品德、学历、资历、业绩、成果等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以评定申报对象的实际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五、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申报人员需提供的相关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一式3份);

2、《评审简明表》(高级一式25份,中、初级一式20份);

3、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在国外所取得的学历、学位应提供学历认证证明)、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任职资格证书、业务工作总结各1份;

4、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的专业经历证明、业绩成果、论文论著等材料原件各1份;

5、评审文件规定的其他材料。

六、其他

1、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按现行的程序和权限规定执行。

篇3

(一)完成示范工程中期演示验收。

截止2019年5月月底,已完成示范点电气设备的安装及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系统联调工作。

2019年6月11日,国家工信部已组织进行了示范点中期演示验收。

2019年10月份,已完成示范点部分设备的拆除、返厂改造。

(二)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修编。

已于2019年5月27日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修编、、实施。新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增加了安委会的职责、分包商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内容,以及安全生产奖惩条款等内容。

二、主要工作亮点

(一)顺利通过示范工程中期演示验收。

2019年6月11日,国家工信部组织进行了示范点中期演示验收,对中期演示现场验收结果表示满意。

(二)积极做好EPC总承包项目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在修编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同时,采取各项风险管控措施,大力加强现场施工、调试风险管控,确保项目的安全。到目前为止,工业园区示范点工程进展总体顺利,中期演示验收顺利通过,工程质量优良,无重大或一般安全事故发生;

(三)完成10kV高压线迁改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顺利投产送电。

经多方努力,10kV高压线迁改工程EPC总承包工程于2019年8月份完成工程施工任务,产芋施工任务,并于顺利投产、送电。

(四)完成多项110KV输变电工程的设计评审工作,开拓业务新模式。

下半年,我院在做好设计工作的同时,积极抽调业务骨干,开展设计评审业务。在激烈的竟争中顺利中标110KV输变电工程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评审。下半年至今,已完成20多项110KV输变电工程的设计评审工作,有效拓展了我院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盈利能力。

(四)做好EPC总承包工程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

在EPC总承包工程物资采购、施工分包队伍的选择方面,项目管理部严格执行我院总承包工程管理制度和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坚持“阳光采购”,对相关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廉洁风险教育,确保各项采购工作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纪检、监察部门的审计。

第二部分 形势分析及主要问题一、部门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部门人员配置严重不足

从已发文的项目管理部职责上来说,项目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负责设计项目和总承包项目的计划安排及组织实施,对项目开展各环节中的工程设计质量、进度、费用、安全、资料归档等实施全过程管理,对外加强沟通,对内促进部门协作。项目管理部主要有两大职责,一是主网输变电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二是总承包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这两方面都需要相应的人员。

目前项目管理部仅有人员7名,包括副主任1名,项目经理(拟任)4名(包括其中借调的一名),文员2名。项目管理部没有持证上岗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没有专职的负责物资方面的采购员、履约管理员、品质控制员,没有专职的项目管理员(包括质量工程师、信息管理工程师等)。在EPC总承包业务管理方面,可以说人员配置明显不足,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另外,项目管理部部分项目经理也同时承担着设计评审工作任务,以及部分主网项目的设总、校核、设计工作,任务较重。如果要同时承担全院主网输变电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建议增加部分专职设总(项目经理)及相应的配合的文员。

(二)办公环境方面

目前项目管理部和综合能源部合并办公,项目管理部7个人(含文员),分别在406办公室和三楼的变电部、一楼的配电部办公室办公,不方便部门的统一管理和沟通,降低管理效率。

二、困难解决办法

(一)将项目管理部人员配置列入设计院人力资源计划,尽快招聘相关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并配置相应的采购员/履约管理员/品质控制员、项目管理员,使之与EPC总承包业务相对应.

(二)在变电部和输电部内部选拨优秀的有经验的人员到项目管理部当项目经理(大设总),使其能承担对应的主网输变电工程的全过程管理职责,以及胜任设计评审工作。

(三)改善部门办公环境方面。做到部门人员统一办公,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部分明年工作计划一、做好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确保按期完成3个示范点的建设任务。

(一)、做好示范点建设工作,确保按期完示范点的终期建设任务。

(二)、积极推进数据中心示范点和办公及生活园区示范点建设工作。

(三)积极做好项目的创优工作。认真做好项目的创优策划工作,并严格落实到位;全面提升工程总体质量;做好创优过程资料的收集、提炼,图片、视频的整理等等,为以后申报电力优质工程做好准备,力争项目获广东电网“安全、优质、文明”样板金质工程、南方电网优质工程,力争总体工程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中小型)。

(四)按照新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50358-2017),对项目部组织机构、人员分工进行调整,使之与新的总承包管理规范相适应。

二、做好10kV高压线迁改工程EPC总承包工程的收尾工作,完成工程的结算任务及进度款申报工作。

积极做好10kV高压线迁改工程EPC总承包工程管理的收尾工作,完成工程的竣工资料、结算任务及进度款申报、分包工程款支付工作。

三、做好主网输变电设计评审工作。

(一)主动与各供电局联系,进一步开拓主网输变电设计评审业务,提高市场份额。

(二)认真总结主网输变电设计评审经验,梳理主网输变电设计评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评审质量。

四、做好主网输变电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准备工作。

(一)对项目经理(设总)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对变电、输电专业设总的交叉培训,使其掌握主网输变电工程全过程管理的知识。

(二)推动项目管理部人员的考证工作,包括注册安全师、一级建造师证的考证。

(三)编制、善主网项目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

(四)完善管理部人员配置,争取明年上半年实现主网输变电工程全过程管理工作。

五、做好院安全管理工作

(一)争取配备持证上岗的专(·兼)职注册安全工程师。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157-05

众所周知,管理人员和用户需要专业的开发人员,他们应具有可信的、专业化的能力,能够完成承诺的工作;同时开发人员也在寻求更愉快的、有开发经验回报而又满足专业要求的工作。因此教育工作者最应该关注和培养社会需要的这类人才。

个体软件过程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是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开发的关注于个体工程师的过程实施及改进框架。Watts S. Humphrey先生自80年代末开始研究如何指导个体工程师对工作进行改进,并在95年和97年先后针对高校教学出版了两本著作[1,2]。著作[1]具有很强的学术性,适合高校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使用。而[2]作为[1]的精简版,可供低年级学生或社会工程师学习使用。之后,为进一步在社会上推广PSP的应用,2005年他又针对软件工程师出版了著作[3],并带领其团队开发了完整的配套教学材料,目前已经在SEI网站上已经了V4.1的版本。同时SEI推出了PSP知识体(Body of Knowledge,BOK),将PSP的知识主体分为7个能力域,再将每个能力域的内容细分为概念和技能两个部分,使PSP的知识体系更加结构化,更利于学习。同时PSPBOK也作为软件工程师取得SEI官方PSP Developer资质认证的主要参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所自9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对个体软件过程的研究和推广[4],并组织翻译了多部PSP著作[2,3]。我们的团队多年来在研究PSP的基础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开设个体软件过程从课程,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得到很成功的反馈。同时为软件企业提供培训,以达到产学研最好的结合效果。在近十年的PSP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更加实用的教学和实验大纲、课件及练习,同时开发了配套工具。经过教学实验的结果分析,这个体系不但适合学校教学也适合对企业的软件工程师的培训,较好地达到产学研结合的目的和效果,培养了社会需要的人才。

正如Watts S. Humphrey在2005年的PSP著作中讲到:在这几年中,成千上万的软件开发人员接受了PSP课程,成百上千的TSP团队已经在他们的项目中使用了PSP方法。这个结果已经远远超出我的预料[3]。

1个体软件过程PSP简介

个体软件过程是一个自我改进的框架,它提供了一个稳定、成熟的个体软件过程,并定义了过程中所用到的表格、标准和规程,帮助个体软件工程师控制、管理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指导工程师估算和计划自己的工作,满足承诺,处理不合理的承诺压力,同时PSP向工程师展示如何收集用于持续的改进工作的生产率、质量和可预测性的数据,改进个人过程[3]。

PSP通过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来引导学习者学习PSP的工程方法,如图1所示。学习者通过在每个步骤中编写一个或多个模块级别的程序,学习如何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使用这些结果来改进个人性能。其中,几个主要的PSP等级所关注的问题如下:

PSP0:建立一个度量的性能基线

PSP1:制订规模、资源和进度计划

PSP2:实践缺陷和效益(yield)管理

软件产品规模日益增大,使得产品的开发必须由团队完成。学会PSP后,必然要将PSP应用到实际开发的项目中。SEI开发了团队软件过程TSP(Team Software Process)用于支持在开发工程中使用PSP,并解决软件开发团队所面临的承诺、控制、质量和团队合作等问题。

2造就专业软件工程师的过程

2.1从个体软件过程到软件产品工程过程

软件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软件产品生产过程的影响。软件产品工程过程作为软件产品生产的核心过程,定义和集成了软件工程中的各项活动。因此,软件产品工程过程的性能将直接影响软件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个体软件工程师是软件产品工程过程中最重要、最不稳定的一环。只有参与过程的每个工程师都了解过程的执行并遵循过程进行工作,过程性能才能够得以保证。PSP是大型软件工程过程的一个缩影,通过PSP的学习,可以使工程师掌握好抽象、晦涩、不易实践的软件工程理念和方法,提高软件专业人员的责任感,为成为称职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习并实践个体软件过程是软件工程师了解、掌握和融入软件产品工程过程的一条捷径[5]。

2.2从编写简单小程序到开发大规模软件

PSP课程按由浅入深、程序规模从小到大,从基本度量到综合分析的策略渐进展开。虽然要完成的练习程序均为代码行数仅在几十到数百行的小程序,但是PSP所提供的一系列开发及管理方法,如规模估算、构件重用、进度跟踪、代码和设计评审及度量知识和应用等,都是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通过完成一些精心编排的小程序,在练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PSP的工程方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大型软件的开发时能自觉管理好自己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任务。PSP的真正目的是让使用复杂软件工程过程的大型软件开发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规划和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具有稳定和高效的个体过程性能,从而使得整个开发团队具有稳定、高效、受控和可预测的过程能力,最终有能力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大量的实际应用表明,PSP完全可以胜任实际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6,7,8],并具有很好的改进效果。也有研究表明,PSP可以和一些比较新的工程方法结合使用[9]。PSP诞生已经有十余年,在SEI的大力推动和不断更新下,越来越提高了适用性,并与CMMI中最佳实践相结合进行实施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3PSP所涉及到的工程方法和规范

PSP不仅告诉了个体工程师应该做什么,还详细说明了应该怎样做。所以,PSP中包含了大量的工程方法和规范,它们大多来自业界的最佳实践。这些方法在PSP知识体中都有详细的描述。表1列出了PSP中所涉及到的工程方法和规范以及引入的PSP等级。

3教学程序概述

Humphrey在文献[10]中提到,推广PSP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系统,SEI也在PSP的授课和培训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工作。我们结合多年PSP教学研究,参考SEI材料,为北航计算机学院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设计了全套的教案。课程共9周,授课18课时,实验18课时,包括了课程要求、课程讲义和作业说明、评分标准及其他相关材料,并自主开发了教学辅助工具,结合企业应用针对性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跟踪学习效果,及时总结和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形成了一套精炼而完整的课程体系。

3.1教学策略

PSP教学内容包括授课环节和实践环节。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授课使学生对课程所涉及到的软件工程知识在应用方面有进一步的理解,而丰富和有效的课程实践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实践能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同时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体会,更彻底地认识到以前不良的开发习惯,提高质量意识。

课程教案分两部分:开发过程策划和质量管理。第一部分侧重于讲授个体过程规划,使学生学习软件的估算与度量方法,还讲授如何将统计学方法用于计划管理和预测,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解自己、计划自己和管理自己的能力。第二部分是缺陷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讲授如何识别和管理缺陷,通过设计评审策略和方法以及代码评审的讲授,给出软件质量方法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指导,学生通过评审自己的设计和程序,发现缺陷,提高个人质量的责任感,不断提高产生无缺陷软件的能力。与之相配套的8次练习也具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及重用关系,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如何通过历史数据和重用来更准确地规划自己的工作和提高产品质量。8次练习之间的层次鲜明,其重用关系如图2所示。

与练习相配合,给学生补充一些轻松的小游戏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掌握PSP中的工程方法。如填字游戏,用于讲解PROBE估算方法;代码评审游戏,用于提高学生的代码评审技能以及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情景测验,选自NASAC的一份月球生存测试,用于辅助学生体验小组评审的方式和效果。通过课堂游戏和练习,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并巩固了教学效果。

3.2教学的国际化

PSP开发者认证是SEI推出的目前唯一针对个体软件工程师的资质认证,自05年至今已有数千名工程师获得该认证。我们的教学紧密联系认证的指导材料:PSP知识体,对相关知识点加以重点讲解,并鼓励学生参加认证考试,获取PSP开发者资质,推动国内软件开发者同国际接轨。

3.3教学辅助工具

在PSP教学中,学生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诸多数据采集任务,加上难于随时指导,会导致无法方便地得到所采集到的数据的直观反馈[11,12]。由于缺少自动化工具的支持,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而使PSP课程失败。

针对PSP的教学及应用,我们自主开发了PSP辅助工具PSP CASE Tool(PSPCT),对PSP 0~PSP 2的过程元素提供全面支持,如图3和图4所示。PSPCT能够帮助使用者管理自己的项目,采集过程中的时间、缺陷、规模数据,辅助规模估算和项目计划,并提供分析支持、过程支持等高级功能。PSPCT大量减少了学生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工作量,及时课后分析授课情况,分析学习效果,有效辅助了教学工作的进行。支持学生自己分析所采集的数据发现和改进个体过程中的问题,有效地预防问题再次发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同现有其他工具[11,13],PSPCT具有更强的教学指导作用,更具有开放性,对环境和使用者的要求更低,并且具有投入商业化应用的潜力。

4教学效果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过程结束后,对教学所产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纠正理论及实践上的错误,及时对自己过程进行改进,同时也使得授课人员能够了解学生们的状态,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并在课程结束后对自身的教学过程加以改进。图5为近两年教学所采集到的学生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的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和估算准确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表2显示了学员在各方面的提高情况。可以看出,经过PSP培训后,学生的改进是显而易见的。

5结论

大量的数据证明,对大学高年级学生和企业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进行PSP训练,是塑造合格的、专业化的软件工程师的有效途径,也为建造高效的软件开发团队培养人才,从而满足软件企业的人才需要和业务目标的需要,达到缩短软件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和改善软件产品质量的目的。这将对于提高软件产业化、加速与国际接轨、建造名牌产品具有重大意义。

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和过程,争取组织学生集中完成实践环节以给予即时的指导和反馈,并把重点放到如何将PSP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研究如何以TSP为切入点,把PSP和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给予学生更加实际的工程指导,使PSP教学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

Training qualified individual software engineer using PSP

ChaoYing Wu, Chao Che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PSP principle and methods, and illuminates how to teach students from personal process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 and how to get a foundation of large-scale software development by practicing module-sized programs in detail. Then it analyzes the student data collected during our teaching activity.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PSP method is of benefit for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s, and is capable of improving student’s personal process. At last, this article gives a summary to results and findings, and points out the future works.

Key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 Software Process,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Team Software Process, Process Performance

参考文献

[1] Humphrey W. S. A Discipline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M]. Addison Wesley, 1995.

[2] 吴超英等译著. 个体软件过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3] 吴超英等译著. PSP:软件工程师的自我改进过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4] 车向东等. 个体软件过程实验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98, 8(24): 426-429.

[5] 程超等. 个体软件过程实验及分析[J]. 计算机科学, 2007, 34 (9A):119-123.

[6] Morisio M. Applying the PSP in Industry[J]. Software, IEEE Vol. 17, Issue 6, 2000 P.90 C 95.

[7] Kamatar J, Hayes W. An experience report on the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J]. Software, IEEE Vol. 17, Issue 6, 2000, P.85 C 89.

[8] Stark J. A, Crocker R. Trends in software process the PSP and agile methods[J]. Software, IEEE Vol. 20, Issue 3, 2003 P.89 C 91.

[9] Babar A. Adapting the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PSP) to Formal Methods[J].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Australian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005.

[10] Humphrey, W. S. The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tus and Trends[J]. Software, IEEE Vol. 17, Issue 6, 2000, P.71 C 75.

篇5

1.明确标准。2010年5月,公司了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管理标准,明确了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的选拔范围、条件、原则、职数、待遇、选拔程序和动态管理办法等。规定岗位的设置数量按照集团公司规定的职数设置,进行总量控制。首席工程师、资深工程师、首席技师和资深技师从公司各专业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中选拔产生,主要向重点专业领域中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倾斜。各岗位设置在分部或班组,由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兼任,其行政管理权纳入所在分部或班组管理。已有行政职务的中层管理及以上人员原则上不参加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的选拔,如已担任行政职务的人员要参加选拔,要求先辞去原有行政职务,再参与选拔。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按公司生产经营部副部长对应岗位薪酬等级的起薪档执行薪酬标准;资深工程师、资深技师按公司综合维修分部主任对应岗位薪酬等级的起薪档执行薪酬标准。

2.申报及测评。公司在2010年9月底完成人力资源整合阶段的竞聘上岗工作后,即开始接受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报名,共有36人次(共29人)分别申报汽机、锅炉、电气、热工、燃料、金属六个专业的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资深工程师、资深技师岗位。其中,申报首席类岗位人员占公司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含高级技师)人数的20.83%,申报资深类岗位人员占公司工程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含技师)人数的13.06%。

2010年12月1日,公司对申报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进行了素质测试。测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主要是测试申报人员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对所申报专业目前的重点、难点等内容的掌握程度。共有28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素质测试(其中1人缺考),35人次均通过了素质测试(28名通过测试人员,其中有7名人员申报了两个岗位)。

3.答辩与评审。为了确保选拔的公正、公平,公司邀请了9名外部专家评委参加评审工作。其中集团公司总部2名专家评委,其他专家评委分别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深能源公司、珠江电厂等单位。在汽机、锅炉、电气、热工4个专业的首席类岗位选拔评审时,外聘专家人数达到1/2;在6个资深类专业岗位选拔评审时,每个专业都有2名外聘专家全程参与。经过答辩和评审等程序,共推荐了18名员工作为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的推荐人选。

4.考察与决定。公司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分别对18位被推选人进行了组织考察。2010年12月21日,公司党委对18位申报人的素质测试、答辩、专家评审、专家推荐、组织考察等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意推荐这18位申报人担任相应的专业技术或职业技能职务。

5.公示与聘任。在公司党委研究确定聘任人选和岗位后,将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选拔情况和岗位聘用情况,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经集团公司备案同意后,对拟聘用首席工程师、资深工程师岗位、首席技师和资深技师的人员,在公司内部进行7天上岗前的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公司统一聘任并颁发证书上岗开始履行职责。

第二步:职工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的管理

1.月度考核管理及应用。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月度考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工作岗位对应的月度绩效考核;另一部分是对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的月度考核。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工作岗位对应的月度绩效考核按照《公司薪酬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应规定执行。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的月度考核按照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的月度考核结果执行。

公司每月要对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的履行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总结,每月2日前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要提交包括月度培训授课和指导技术人员或带徒等的履职情况统计表,同时提供与考核内容有关的材料等。公司进行汇总并于每月5日前在公司网页上对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月度培训授课情况、指导技术人员或带徒、解决技术问题、和编写技术方案等方面完成情况予以公布接受职工监督。

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日常考核管理小组在审阅其月度履行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并按照公司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月度考核评分表的标准进行评议、打分。按照月度实际得分,对应表1,确定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月度考核等级和考核系数。

表1 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月度考核等级和考核系数对应表

等级 首席工程师

首席技师 资深工程师

资深技师 月度考核比例

A(优) 得分≥90 得分≥90 +10%

B(良) 80≤得分

C(合格) 70≤得分

D(基本合格) 60≤得分

E(不合格) 得分〈60 得分〈60 -100%

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的月度工资按照《公司薪酬管理办法》(试行)中职工月度绩效考核办法和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的月度考核比例合并核算得出。工作业绩优秀的,可以按照对应的比例予以奖励;工作业绩达不到要求的,则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

2.年度考核及应用。首席工程师、资深工程师、首席技师和资深技师在聘任期内每年考核一次,年度考核时间为被考核对象履职一周年的时间。公司人力资源部在每年1月(2011年已实施),统计全年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资深工程师和资深技师岗位人员的年度和期满考核名单,制定考核方案并组织考核。

年度考核程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各位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岗位人员准备年度履职总结和述职报告向考核专业评审小组述职确定个人年度绩效考核专业评审小组向考核领导小组汇报情况考核领导小组评分综合汇总得分考核结果确定。

年度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分-90分为称职,60分以下为不称职。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资深工程师、资深技师当年考核为优秀的,在下一年度(尚在聘任期内)在对应的岗位薪酬等级内提升一档工资。首席工程师或首席技师当年考核不称职的,将予以解聘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职系职务,并不得参与下届同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系列职务的竞聘。

篇6

第二条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以下简称“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满足《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开展鉴定评审工作,对鉴定评审结论负责。

鉴定评审工作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高效的原则进行,严禁在鉴定评审中弄虚作假、牟取私利。

第三条鉴定评审机构应当主动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应将鉴定评审程序、鉴定评审细则等材料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备案。

第二章鉴定评审机构和人员的条件

第四条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10名以上考核合格的鉴定评审人员,且每个评审项目至少有3名鉴定评审人员。

(二)鉴定评审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有5年以上特种设备相关工作经历。

(三)具有必要的办公场所、工作设施、文件资料保存设施等工作条件。

(四)建立与鉴定评审工作项目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手册、工作程序和指南,建立人员管理、文档管理等制度。

(五)具有满足鉴定评审工作需要的相应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

(六)不得从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以及销售活动,不得与被鉴定评审单位存在资产、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利益关系。

第五条鉴定评审人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熟悉特种设备安全质量管理,掌握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了解与鉴定评审项目相关的生产、检验检测工作管理要求、工艺流程、检验试验方法。

(三)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与所从事鉴定评审项目相关的特种设备生产、检验检测或安全管理工作经历,了解国家和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相关规定,能够根据鉴定评审情况做出符合性判断。

机电类鉴定评审人员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具有电气或机械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国家承认的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或者具有电气或机械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国家承认的高级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

(四)鉴定评审组长应当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并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压力管道安装单位鉴定评审组长由具有3年以上评审经历的人员担任。

(五)不参与特种设备生产和维护保养等经营性活动,能够保守被评审单位的商业秘密。

(六)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七)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作风正派。

(八)符合《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大纲》等其他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三章鉴定评审人员的聘用

第六条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鉴定评审人员申报的依据、条件、程序、提交材料及其他要求。

第七条申请从事鉴定评审工作的人员,可以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荐两种方式申报。在职的人员,需经本人所在单位同意并推荐(鉴于鉴定评审工作需要占用一定的工作时间);非在职人员(含退休人员等),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的方式报名。

申请人员只能申报一个鉴定评审机构,对申报信息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鉴定评审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由鉴定评审机构推荐,参加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考核。对于不合格的,应书面告知理由。

第九条考核合格人员,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公布。鉴定评审机构与其签署聘用协议后,将其纳入鉴定评审人员专家库。

第十条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完善鉴定评审人员管理制度规定,加强对鉴定评审人员的管理。

第四章鉴定评审工作程序及要求

第十一条申请单位应当在取得许可受理后,约请鉴定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

第十二条鉴定评审机构收到约请后,应当对提交的资料进行确认,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当场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齐补正的全部内容;符合规定的,应当与申请单位商定具体的鉴定评审日期,作出鉴定评审的工作安排。

第十三条申请单位采取随机抽取的形式,抽取选定鉴定评审人员。

鉴定评审机构应完善鉴定评审人员随机抽取机制,采取信息化等手段,确保鉴定评审人员抽取工作的公开、公正和随机。

第十四条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在鉴定评审实施日期的7日前,向约请单位寄发《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通知函》,并抄送市局及相应区县局、分局。

第十五条鉴定评审工作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工作程序应包括预备会议、首次会议、现场巡视、现场评审、情况汇总、交换意见、总结会议等。

第十六条鉴定评审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鉴定评审记录。

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结束,鉴定评审组应当向鉴定评审机构提交鉴定评审工作报告、鉴定评审记录及其相关的见证材料,并对鉴定评审工作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七条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在实施现场评审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出具鉴定评审报告,送交行政机关。

第十八条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在鉴定评审时,向申请单位发送鉴定评审工作征求意见表,以便了解、分析、改进鉴定评审工作。

第十九条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加强对鉴定评审工作的管理,确保鉴定评审工作能够按照鉴定评审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准将鉴定评审工作转给其他机构进行。

(二)不准聘用无资格的人员进行鉴定评审工作。

(三)不准对接受约请的申请单位进行有偿咨询。

(四)不准利用鉴定评审之机盗取或者泄漏申请单位的商业秘密。

(五)不准超出国家有关规定收取鉴定评审费用。

(六)不准参与申请单位特种设备生产、销售等经营性活动。

(七)不准借鉴定评审之机推销产品。

(八)不准借鉴定评审之机要求申请单位将型式试验、监督检验、无损检测等工作委托本机构进行。

(九)不准违反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擅自增加或者减少鉴定评审内容,擅自提高或者降低鉴定评审要求。

(十)不准超出确定的范围从事鉴定评审工作,或者不按照受理的许可项目进行鉴定评审。

第二十条鉴定评审人员从事鉴定评审工作时,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准接受申请单位赠送的任何有价证券、礼品和现金。

(二)不准要求申请单位报销应当由个人支付的票据。

(三)不准参加任何由申请单位付费的经营性娱乐活动。

(四)不准以个人名义向约请的申请单位提供有偿咨询。

(五)不准泄露申请单位的商业秘密。

(六)不准参与申请单位的特种设备生产、销售等经营性活动。

(七)不准借评审之机推销产品。

(八)应当与申请单位没有利害关系。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可以派代表赴现场监督鉴定评审工作过程,但不得参与鉴定评审工作,不影响鉴定评审结论。

第二十二条申请单位对鉴定评审过程、结论有异议时,可以向鉴定评审机构书面提出。鉴定评审机构应当予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告知申请单位。

申请单位对鉴定评审机构的调查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书面提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予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告知申请单位。

篇7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4-2

1 基本概况

2002-2015年,全集团公司累计上报“五小”成果15691项,参与评审的11179项,在集团公司获奖的2338项(其中,一等奖214项;二等奖670项;三等奖1453项)。有42638人次,参与“五小”竞赛活动,7346人次受到集团公司表彰奖励,221人被授予集团公司“青年带头人”称号;成功申报国家专利产品1134项,其中发明专利产品405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729项。在集团公司13年大发展,也是“五小”竞赛活动贴近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发展最迅速、取得成果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深远的井喷期。参与单位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2002年17家递增到2015年25家,数量从2002年的269项递增至2015年1042项;成果来源、种类趋于多元化,呈现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从2002年单一的矿井到2015年的矿井、电力、选煤、房地产等主产业与新产业并存,从2002年单一的煤矿安全生产成果到2015年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企业管理、选煤管理、社会和谐等创新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尽心尽力、心系企业、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结果,体现了“人人都是管理者”的企业主人翁精神,很多成果在安全生产、瓦斯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据估算,13年来累计为集团公司创造经济价值超过30亿元。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主体,规范活动程序

①从集团公司层面上来讲。

由仅作为团委的一个单项活动上升到集团公司重要工作之一, 2011年上升到经理层工作报告。从原来开会口头通知到下发指导性文件,并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6月修改管理办法,不断规范,成立由工会主席、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各单位总工程师亲自抓活动落实;从以单一精神激励到精神与物质双奖励,标准特等奖高达10000元,最低的三等奖1000元;申报材料必须齐全,数据真实,技术资料齐全并符合归档要求,包括研究总结报告、技术指标测试报告、有关设计图表、安全与经济效益分析、维修及操作性等。必须经单位总工程师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汇总上报,凡是未签字确认的一律退回,实现三级(基层科区、矿处级、集团公司)评审。

②基层层面来讲。

一是组织领导机构逐步健全。各单位均成立以单位工会主席、总工程师为组长,各专业副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单位的活动领导小组。

二是评审、申报程序进一步规范。改变各单位每季度、半年、年度评审等各自不同周期,统一为一季度一申报;申报材料、表格等格式由原来的杂乱无章逐一规范制式表格和材料格式;申报程序进步规范,如勘探工程处规定,凡推荐上报的“五小”成果,一律由基层工区技术副区长、技术主管把关,报矿处团委汇总整理,由生产技术部门初审。再由总工程师牵头逐项评审,对质量不高、不具备应用推广条件的坚决不予以申报。

三是问责力度进一步加大。如顾北矿实行总工程师例会通报制度,分别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总工程师例会上通报上季度各专业组“五小”成果完成情况。安装分公司加强垂直监管责任,把“五小”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分管、副总以及基层单位党政正职和机关职能科室领导和负责人年度综合考核范围内,对专业口、基层单位、机关有关安全技术职能科室活动开展不力的,追究责任,并给予年度内“五小”活动开展无成效的单位或个人的相关领导、技术人员相应经济罚款。

2.2 加码成果收益,强化宣传引导,紧盯基层一线

①上下两级单位,不断加码获奖成果奖励标准。

从集团来讲,奖励力度加大,如《青工“五小”竞赛活动管理办法》(集政〔2010〕128号文)明确:每年对获奖项目和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一次奖励,特等级奖励10000元,一等奖奖励3000元,二等奖奖励2000元,三等奖奖励1000元,“五小”带头人奖励3000元,优秀组织单位奖励10000元。未取得技术员专业技术资格,但具有专科相关专业学历,且在管技岗位连续工作3年以上,获得集团公司及以上自主创新成果奖或获得集团公司青年“五小”带头人称号的,可破格申报助理工程师专业资格。基层单位也是如此。如谢桥矿、顾桥矿、潘三矿、电力公司、选煤分公司等单位给予优秀“五小”活动参与者、带头人给予500-5000元不等的物质奖励;潘一矿、顾北矿给予每项1-3万元奖励,张集矿特等奖奖励高达10万元。

②强化宣传引导力度,加大选树先进典型力度,形成浓厚氛围。

上下两级充分利用表彰会、网络、电视、报纸等对“五小”竞赛活动进行泛深入宣传,深挖典型的人与事,使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激发了广大员工提合理化建议的热情,激发了广大员工善于动脑、勤于动脑、不断创新的激情。如谢桥矿坚持每年年初召开一次“青年知识分子座谈会”, 选取部分“五小”带头人代表发言,传授好经验,好做法。

③始终紧盯基层一线,突出大学生和一线能工巧匠。

创新的目的在发展,发展靠的是活力,而活力的源泉则在基层。“五小”活动的开展始终盯基层一线,尤其是2002年以来大学生和经验丰富的熟练工。各单位纷纷结合实际,采取了有效形式,如潘二矿成立抽排区、机电工区、西风井工区、通风区4个“五小”竞赛兴趣小组,采取年初定、季度促、年终报的方式进行重点攻关。

2.3 重点明确,广泛征集,纠偏认识,有序延伸

首先,明确申报范围及重点,夯实内涵基础。如新修订管理办法明确申报范围除运用先进技术、特殊工艺、精巧设计填补集团公司在该项目上空白的成果;改进生产工艺,改进劳动工具,提高设备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及节能降耗的成果;优化系统设计,增强安全系数的成果;促进技术更新换代及开发新工艺的成果;将被有关部门或单位采纳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的其他成果作为有效扩展。

其次,纠偏认识,拓展外延。打破专业界限,纠偏“五小”仅是技术小改小革的片面认识,经营、管理、政工等专业等都可参加。如集团公司《关于加强生产矿井下专业化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建设的通知》(集人资〔2011〕146号)规定,教师自行开发的培训教材或教案、课件,被集团公司推广使用的,可参加技术创新成果、“五小”成果评选等,由原来单一的技术革新不断延伸、拓展到现在经营、管理等。倡导哪怕只是一条小小的管理建议都可以,在青工中培养自觉、自主的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人人可为”的良好氛围。

2.4 创新推广,推广创新,着重推进成果应用最大化

创新的要义在于应用,不具备推广的成果是没有生命力的。从调研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获奖“五小”成果在推广应用上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集团来讲,不断缩短评审会周期,在过程中实施,规定每季度对各单位申报的“五小”竞赛成果逐项进行评审,初评出具备推广应用的项目,经总工程师审定具备推广条件的,以现场会的形式在全矿区进行及时推广。

从基层单位来看,不断创新推广形式,多措并举,见缝插针。利用各种平台、资源,尽最大力量推广应用新成果。

如张集矿开展为“五小”找婆家,潘二矿、勘探工程处、谢桥矿、丁集矿等单位每季度召开“五小”成果评审推介会,顾北、丁集把历年获奖“五小”成果印刷成册进行推广等。促成多项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2.5 严格质量,重视培养,成果与成才有效集成

13年磨砺,品质递增。13年来一大批优秀“五小”成果在矿区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年节约成本、创造经济效益达5000多万元,淮南矿业也是近13年未发生过瓦斯重大事故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在瓦斯治理、利用,薄煤层开采,环境修复等都走在行业前列,甚至很多标准上升到行业标准,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五小”竞赛活动。

如谢桥矿综采一队的《采煤机液压油冷却系统》、张集矿的《半自动皮带切割机》、潘三矿的《尾悬挂装置的改进及应用》、矿业公司的《负荷电缆自动移位装置》、潘二矿的《煤巷锚网及U型棚支护可移式激光架》、顾北矿的《提升斜井挡车装置安全联锁设计》等近1500多项优秀“五小”成果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有的也已被同行业应用,受到一致好评。

13年坚持,人才成长。“五小”竞赛活动作为青工发挥自身智力优势、增强创新能力、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的重要途径。培养了一批如陈军(集团公司十佳青年,淮南市青年五四奖章等)、杜雷(“十佳青年”、地质勘探工程处技术创新先进个人)、朱亮(集团公司授予第一轮大发展“功臣”,技术拔尖人才,安徽青年五四奖章)、高艳忠、武斌、何礼品、陈斌优秀青年才俊。

3 问题及建议

3.1 “五小”竞赛活动氛围还不够浓厚

虽经历多年培育,但氛围仍不是很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需从增强创新意识入手,营造浓厚的创新范围。重点从消除两个误区:

一是认为“五小”竞赛活动是各级团组织的事,没有形成各职能科室齐抓共管的机制;

二是认为“五小”竞赛活动高深知识,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事,望尘莫及与自己无关,从“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人人可为”的理念氛围等出发,见缝插针,积极发动各级部门和人员,通过会议、活动不断加强宣讲,同时通过选树先进典型、表彰等树榜样,做表率,引导青年。

3.2 单位之间、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如张集矿、谢桥矿、潘一矿等单位活动开展规范、起步早、效果较好,电力公司、地产公司、物流公司等活动起步晚、相对较弱,需迎头赶上。采煤、机电运输、一通三防专业“五小”成果多,掘进、开拓、修护、经营管理专业相对较弱;主体矿井专业开展较好,新产业相对较弱。采取小型活动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先进带后进,加快步伐;督促新产业单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强推,稳步提升。

3.3 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数量轻质量等不良现象

篇8

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以下简称《计价规范》),于200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建筑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2008《计价规范》的实施,有利于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业主控制投资、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有利于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工程量清单计价充分体现了工程造价“量”与“价”相分离的原则,是工程造价的国际惯例模式。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将有国外大投资商进入中国来争占我国巨大的投资市场,我们也同时利用入世的机遇到国外去投资和经营项目,入世意味着必须按照国际公认的游戏规则动作,我们过去习惯的与国际不通用方法必须做出重大调整告诉,但与此不相协调的是推行工程量清单的配套环境还不完善。因此,在全面实施新的计价模式过程中,必须以工程量清单为切入点,加强与之相配套的外部环境建设。

行业主管单位和协会应加强组织和指导性工作

加强对企业定额的管理

企业定额是由建筑安装施工企业自行编制的定额,用于企业内部的施工生产与管理以及对外的经营管理活动。反映某个企业在完成合格产品中必须消耗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同时也代表了该企业的生产水平。行业协会要强调企业定额的建设,施工企业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情况,在行业主管单位和协会的指导下迅速建立起企业自己的定额和报价信息库,并不断完善工程量清单数据库,提高报价的水平和技巧,并力求快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使自己在工程量清单招标中占有优势。工程公司和咨询公司也应如此。

2、 进一步改革评标办法,加强评标管理。

工程量清单计价不同于以标底为衡量标准的投标报价办法,它采用的是合理低价中标原则。清单计价中商务标评标方法还不够完善,只是规定在商务标原则上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并经评标委员会确认合理的最低价为满分,这容易造成评标专家只看报价高低,不看其价格构成,投标报价严重失真也能中标;也给投标单位相互围标、串标,给投标者“暗箱操作”提供可乘之机。另外评标专家结构配置也不合理,目前,一般以设计、监理、施工等技术方面专家较多,缺少造价工程师。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评标工作的深度和质量,造成评标专家难以把握、比较标书内容,特别是对投标文件商务标的审核不够仔细,因此,行业主管单位和协会应尽快完善与之相配套的科学评标办法。第一,必须坚持最佳经济效益和保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制定评标办法。如改变以往的单一总价评审方式,而是对总价的组成即分项工程量报价、措施项目报价、主要材料报价、主要项目清单综合单价等4项要素进行多层次合理性评审;第二,建立评标软件,采用电子评标。每名评标专家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投标单位进行评审,保证评标的公平与公正。工程量清单招标运用计算机完成评标中复杂的评分运算过程,确保工程投标报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源头上杜绝少数评委评“关系分”、“人情分”等违规现象的发生;第三,建立询标制度。为确保中标价的合理有效性,应该建立询价制度,即在开标之后、评标定标之前,必须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监督下,由、招标人、中介机构对投标人进行询价。通过询标排除可能存在的欺骗性、过分偏激以及明显低于成本的不合理的报价。避免“只看报价高低,不看其价格构成”或“投标价严重失真也能中标”等现象的发生。询价制度的建立,还能给招、投标双方提供一个对有关问题互相解释、澄清的机会,保障双方合法的权益。

造价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素质

工程量清单的实施,标志着工程的造价将主要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职能也将体现在“预测、控制、评价和调节”,由此可见,工程造价将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造价人员的地位也将随之大大提高,但同时新的形势对造价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造价人员个人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提高自身素质:

多交流、多总结、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交流主要指造价工程师之间要多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总结主要是自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建立数据库主要是对自己经手的工程项目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储存。

多学习,包括各种技能的学习。现在的造价管理模式要求造价工程师全过程参与项目管理。从行为科学的观点看,既然是管理人员,就应该具有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文技能和观念技能。

除了每年参加有组织的继续教育外,还要积极参加专业培训。

对各级主管造价工程师的部门,应通过以下几点去协助造价工程师提高综合素质:

1、承担起为造价工程师提供交流平台的义务。

2、应积极配合各出版社,尽快出版一些造价管理方面的书籍。

3、在选派人员出国或到外国公司去工作学习的同时,适当引进有国外公司工作经历的优秀造价人员。

4、多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和研讨班,给计价人员提供学习园地和学习机会。

加强合同管理体制的建立完善

工程量清单是一份与技术规范相对应的文件,其中详细说明了合同中需要或可能发生的工程细目及相应的工程量,工程量计算一旦错误就会给业主带来损失,这就要求尽快完善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相配套的合同管理措施。

1、应该制定配套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标准合同文本。一个好的施工合同标准文本,有利于建设双方以及有关方面管好工程,全面反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明确界定有关各方责任、义务、权益。

2、要改进工程付款办法,取消工程预付款制度,并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同时规范工程进度款支付办法。

3、要尽快建立工程保险制度,并结合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大力推行。

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33-02

1、前 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服务外包业务,给软件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中小规模的软件企业。软件企业在承接软件外包业务时,面临软件的工程规范和技术规范及软件质量管理等人才短缺的困境。我国软件人才的现状如下:

(1)层次结构。按国际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公认的最合理的人才搭配比为1(高):5(中):50(低),常称为“金字塔”。从我国统计数据来看,现在软件人才的结构呈“橄榄型”,非常急需两端人才,能进行项目研究和管理的领军人物,及训练有素的编码和测试蓝领。同时,每年各种软件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数量很大,但就业率和对口率较低,其中,中端人才的低端化使用导致软件行业基础人才不稳固,而高职类低端人才因缺乏训练而入职难,这其中不乏培养失衡等多种问题。

(2)质量结构。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下,难以培养大量掌握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工程规范和技术规范的编码人才;也难以培养既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又熟悉软件过程管理的中层项目管理人才;更难以培养能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动态和趋势、熟悉软件工程管理、具有行业应用知识的专业化、复合化、国际化的顶层人才。也未能给软件从业人员提供一条明确、可望的职业成长路径。

2008年后,各地方政府推出了实施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的鼓励政策后,激发了中小软件企业参与CMMI评估的热情。通过CMMI评估,可不断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这不仅是企业发展壮大、在同行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软件企业资质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CMMI简介

CMMI由卡耐基,梅隆软件工程学院提出,源自美国政府和军工软件企业的一些成功实践,融合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为软件企业的过程改进提供了标准,为软件企业的项目管理提供了方向。CMMI是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现、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进程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它通过5个不断进化的层次级别来评定软件生产的历史与现状,帮助组织探索一个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工作效率的软件工程模式与标准规范。

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软件企业先后掀起了质量热潮,质量控制小组遍及全国,不断积累和分享过程改进的经验。印度在实施CMMI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软件业借助规范的管理进入国际市场,并逐步发展壮大。我国软件业在不断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参照CMMI规范,结合中国及企业现实,努力探索规范有效的软件开发过程,企业通过实施CMMI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促进了规范化管理、提高了项目控制能力和产品质量等。

3、CMMI在软件综合实训中的实施

3.1应用思想

软件过程是人员密集和设计密集的作业过程:若缺乏有素训练,就难以建立起支持实现成功软件过程的基础,软件质量的提高亦将难以取得成效。企业通过CIVIMI评估工作优化了企业开发流程,改善现有的工作方法,从无序的混沌过程向训练有素的成熟过程演进,这涉及到团队的每一个成员。

软件及外包企业实施项目过程管理和质量全程监控,需要员工能快速融入相应的管理模式中。软件专业毕业的学生若要到实施CMMI的团队中工作,他们缺乏要在什么样的过程管理中如何去开发一个项目的能力,不明确工程化、工业化和标准化开发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过程又是怎样的。学生需要教师引导思考工程化、项目化管理等相关问题,按照“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来学习”新职业教育理念,将学习目标和和工作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下起,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理解和应用CMMI的核心思想,解决工程化、工业化和标准化开发问题,在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过程中成长。

3.2实施内容

针对高职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不具备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的能力,工作按CMMI3的过程要求,删除需求开发、技术预研、系统设计、决策分析等过程,但强调需求变更的控制过程,由教师模拟客户在适当时机提出不同的变更,变更后的需求、设计等的修改工作由学生完成,逐渐培养其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学生用二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如OA系统、供应链系统、ERP系统等,教师提供需求定义、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项目编码规范、技术解决方案和CMMI的相关模板等文档,并提供需求变更等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过程真实的情景。

综合实训班级共30名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人,5名开发工程师和5名测试工程师,再在每个组中安排学生兼任配置管理员、质量保证工程师、度量分析师、需求分析师、系统设计师、界面设计师、数据库管理员、项目实施工程师岗位的工作,教师担任各组的项目经理。

3.3重点环节

应用CMMI于综合实训中,强调过程监控与管理,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和科学的课程实训方案保障了综合实训的质量。

(1)项目策划与监控。

让学生学会任务进度的分解、工作量的估计、项目计划的制订、按计划实施项目并周期性跟踪实施情况、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具体包括:团队共同选择生命周期,定义项目过程,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岗位和各自的职责;项目经理根据项目范围制定产品的任务进度分解,根据产品规模进行工作量估计;按分工岗位分别制订项目支撑的软件测试计划书,项目经理整合《计划书》;各成员正确填写《工作日志》,项目经理填写《工作周报》等,收集进度、工作量等数据,分析项目状况,纠正问题和控制偏差,周期性地跟踪项目计划的各种数据从而实施监控。

(2)项目支撑。

让学生学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配置管理、度量分析、同行评审及质量保证,规范开发过程。具体包括:配置管理员制订配置计划,维护项目的配置管理系统,分配权限和标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配置项和版本等,控制配置项的变更,提交《配置状态报告》等;度量分析工程师制订度量分析计划,定期采集数据填写《度量数据采集表》等,协助项目经理进行综合度量分析,填写《项目总结报告》,对定量化的过程加以理解、评估;质量保证工程师制订质量保证计划,进行各阶段的产品评审,执行过程检查评审,与项目经理一起组织同行评审,建立并维护质量保证记录,跟踪不符合问题及处理情况,直至解决,提交《质量保证周报》等。

(3)系统实现与软件测试。

让学生按规范化的方法进行软件产品开发,验证产品的功能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具体包括:软件开发工程师熟悉项目编码规范和技术解决方案等,并搭建开发环境,根据需求与设计文档进行编码,编写单元测试用例,对已实现

的产品进行单元测试,尽可能多和早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并编写《用户使用手册》;测试工程师编写《系统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工作,填写《BUG票》和《测试汇总表》,修复后再进行回归测试确认,保证产品的质量,最后完成《测试报告》。

(4)需求变更控制。

让学生认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求管理的重要性,需求变更时如何进行项目的各项管理,在保证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并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具体包括:教师模拟客户代表提出需求变更,在客户与开发方之间建立对需求的共同理解,需求分析师填写《变更申请单》,更新需求文档,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组进行需求变更评审;依据更新的需求文档,团队各成员对后续设计、开发、测试等工作产品进行相应的变更,并维护《需求跟踪矩阵》,保证需求与相关工作产品的一致性。

3.4考核与评价

按形成性考核模式对学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在考核中不仅是要求完成任务,更注重的是在每个阶段学生有效的提升个人能力,教师将进行针对性辅导。每个阶段活动95%学生达到合格标准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实施,直至项目完成。考核与评价以自评和互评为主,项目教师在各阶段帮助学生进行总结,通过总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职业化意识。

3.5实施成效

通过结合CMMI进行软件综合实训,学生掌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能认同和融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方式,树立项目意识、质量意识和工期意识,增强团队间的沟通及协作能力,能养成良好的工作规范、工作习惯、工作作风和工作意识,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掌握不断更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缩短企业的培训时间和成本,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就业,能更快的融入到企业的团队工作中。

4、软件人才培养的思考

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训练有素的准员工,进入企业后能与团队共同持续地进行软件过程改进,以适应软件企业所面对的动态环境。在人才培养机制上还应深化校企合作,注意处理两方面问题。

(1)学校不能对“企业培训最后一公里”过度依赖,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成本、政府扶持成本、企业用人风险,也难以系统培养适用的高素质人才。学校需要改变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工作过程导向”改造专业和改革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实践锻炼,逐渐积累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的经验,提高实战能力。

(2)企业应提供行业知识和项目经验,帮助培养师资、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安排学生实习,真正实现学校、企业的互联互动,探索产学研用结合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做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链接、相互渗透,创造学校、学生和企业多赢的局面。

由此可见,在软件专业按照“工作过程导向”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能力的阶梯性和学习规律的渐进性,学习过程从软件的单元设计到项目开发,最后到项目管理。而第五学期的校内综合实训和第六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学生通过CMMI的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软件开发积累经验,有利于实现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2009软件人才(成都)需求分析报告[R],成都信息化办公室,2009,(4)

[2]史秋实,论剑中国软件外包振兴之道[EB/OL],http://chinaso-urcmg.mofcom.省略/content2,jsp?id=58860,2009

篇10

[DOI] 10.13939/ki.zgsc.2016.28.101

1 软件测试重要性及KPI考核体系构建意义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一重要手段,其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IT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多,软件测试岗位迅速扩张。

基于软件测试人才需求旺盛的现状,推进基于KPI的多元化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模式并在试点企业中试行和同步改进,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工程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效率。此外,高校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往往注重知识的提升、技术的锻炼,而易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据企业测试人才绩效考核体系的要求,映射到软件测试体系化教学中,进一步优化软件测试教学体系,改进教学知识与技能架构,从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及实习就业质量,校企对接更加紧密。

2 软件测试KPI考核现状及应对策略

2.1 科学管理技能尚有不足

IT企业管理层往往为技术出身,具有技术背景和深厚技术功底做支撑,但对于企业管理、团队管理领域大多未经历过系统的学习,故在管理技能和技巧上较为欠缺。据了解,一些测试经理仅关注软件缺陷的发现与跟踪,在程序员提交完整系统后才开展测试工作,从而忽略了规范化的软件测试流程及需求评审、测试计划制订、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环境构建、测试实施、测试总结与评估等关键环节的管理与人员技能的考核,与一线岗位工作内容严重脱节。

2.2 不同岗位同标准导致KPI指标雷同

不同岗位工作内容及考查点存在差异,应依据软件测试工程师、自动化测试工程师、性能测试工程师、测试组长、测试经理等分岗位、分级别制定不同层次的考核标准。否则无法高效引导,指导各岗位履行岗位职责。

2.3 考核评价人的单一性与考核全面性欠缺

大多企业对于基层测试人员的KPI考核仅依靠直接领导的评价意见,此考核较片面,应全方位、多角度比较,同步综合直接领导、部门经理、同部门乃至同项目组员工等量化评分,并参考其他部门员工是否有负面意见等开展考核;亦应结合“员工自评”方式,给予自主辩解环节,进一步提高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使考核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

2.4 考核沟通机制与制度透明化不健全

就现状而言,多数测试工程师往往仅知被考核了,对具体考核指标及措施等全然不知,此状况不利于测试工程师改进和提升,也会降低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的信任性。

建议就制定出的KPI考核体系,开展基层交流讨论、修订与完善、公示及反馈等环节;推广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应用,“个人”考核结果实现系统可视化,实现透明化的同时又明确了工程师改进方向;并行“阶段考核”及“年终考核”,且融入年终述职环节,增设“绩效面谈”流程,进一步调动测试人员的积极性,加强考核的行为导向作用。

3 软件测试KPI考核体系构建

KPI考核体系的构建,重中之重在于KPI关键业绩指标的选定,合理的KPI指标是企业绩效管理和改进的关键,本文重点结合企业软件测试核心工作流程对KPI指标进行选取及考核方式规划。构建测试工程师KPI考核体系如表1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测试执行”考核项:主要针对测试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细化为6项考核点:①提交有效BUG数量:基本考核指标,取被考评者所参与项目中当月或同一考核阶段中 所提交BUG数与当月总BUG数之比,本条计分方式为:10× (个人BUG数量/总BUG数量)。②提交BUG的质量:重要考核标准,无效BUG提交数量过多,说明员工测试基础欠扎实,本条计分方式为:10×(有效BUG数量/总BUG数量)。③提交BUG的严重等级比例:按公司质量规范中对BUG严重等级的分类,排序权重为A至E,权重越高、BUG比例越高,得分越高。④提交BUG的规范性:涉及BUG描述是否清晰且可否复现,BUG严重程度是否正确,BUG相关附件是否提交等。⑤回归BUG数量:考评期间回归BUG数之和。⑥执行用例数量:考评期间执行用例数之和。

二是“文档编写与用例设计”考核项:主要针对测试流程中关键文档的制定与测试用例设计质量进行考核,细化为4项考核点:①测试用例数量;②设计用例的质量;③外部文档制作规范性(用户手册、系统帮助等);④内部文档规范性(测试计划、评审报告、测试报告等)。

三是“专业技能”考核项:主要针对测试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及操作成熟度进行考核,体现为2项考核点:①测试工具掌握程度;②测试环境搭建能力。

四是“工作态度”考核项:非技术性考核指标,重点考核测试工程师职业素养与品质,细化为4项考核点。①工作积极性:工作的速度,完成工作的迅速性、时效性,有无浪费时间或拖拉现象。②沟通能力:与各方面关系协调,说服他人及人际交往的能力。③学习创新共享能力:改进工作的主动性及效果,主动研究新技术,并积极与团队共享。④执行力:对公司及上线领导的战略、决策、计划的执行程度。

五是“其他”考核项:为上述各项考核的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检验测试工程师日常基本工作规范,激励工程师具备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等,主要涉及出勤、奖励、惩罚3项考核点。

此外,对于软件测试管理层岗位,亦应对接日常测试管理及质量管理等岗位职责,分层制定KPI考核指标。①工作完成情况。涵盖本部门当月实际工作完成情况、部门人员工作分配与考核、工作日志等考核指标。②测试技术改进情况。涵盖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培训等考核指标。③部门配合协调情况。涵盖沟通协调、意见收集及反馈等考核指标。

4 高校软件测试教学体系优化与改进

以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为基准,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化软件测试课程体系,融入KPI考核中涉及的实战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培养要求。技术层面和职业素养层面,进一步提升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企业适应能力及职业素养。

5 结 论

篇11

开发框架

开发的系统中所应用的技术都是基于JavaEE,技术成熟稳定又能保持先进性。采用B/S架构使系统能集中部署分布使用,有利于系统升级维护;采用MVC的开发模式并参考SOA体系架构进行功能设计,使得能快速扩展业务功能而不会影响现有系统功能的正常使用,可根据实际业务量进行部分功能扩容,在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同时实现成本最小化。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系统功能隔离运行,保障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图1.开发框架与体系结构图

1.1.

web端技术栈

(1)前端采用elementUI/jquery/bootstrap/vue实现,前端和Controller交换数据基于json格式。

1.2

业务端技术栈

(1)

业务端基于springboot、springMVC、JPA、SpringData技术栈构建,对于复杂的系统则采用springCloud构建。

(2)

四层分隔:controller(Facade)/service/dao/entity,其中façade主要用于生成json,实现和前端的数据交换。

(2)命名:按照功能模块划分各层包名,各层一致。

2.

系统安全保障

2.1

访问安全性

权限管理是系统安全的重要方式,必须是合法的用户才可以访问系统(用户认证),且必须具有该资源的访问权限才可以访问该资源(授权)。

我们系统设计权限模型,标准权限数据模型包括

:用户、角色、权限(包括资源和权限)、用户角色关系、角色权限关系。权限分配:通过UI界面方便给用户分配权限,对上边权限模型进行增、删、改、查操作。

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策略根据角色判断是否有操作权限,因为角色的变化

性较高,如果角色修改需要修改控制代码。

而基于资源的权限控制:根据资源权限判断是否有操作权限,因为资源较为固定,如果角色修改或角色中权限修改不需要修改控制代码,使用此方法系统可维护性很强。建议使用。

2.2

数据安全性

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比较常用的是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层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在操作系统层面通过防火墙的设置。如设置成端口8080只有自己的电脑能访问。应用系统层面通过登陆拦截,拦问请求的方式。密码不能是明文,必须加密;加密算法必须是不可逆的,不需要知道客户的密码。密码的加密算法{

MD5--不安全,可被破解。需要把MD5的32位字符串再次加密(次数只有你自己知道),不容易破解;加密多次之后,登录时忘记密码,只能重置密码,它不会告诉你原密码,因为管理员也不知道。

3.

项目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本公司项目基于敏捷过程的方式组织,项目计划基于需求和团队反复讨论的过程。在开发系统时都经过了解需求,开需求分析会议,确定开发任务,推进开发进度,测试,试点,交付等开发步骤,其中具体内容有:

1,了解需求:跟客户沟通,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然后对需求进行过滤,最后整体成需求文档

2,需求分析会议:也就是项目启动会议之后要做的事情,对拿来的需求进行讨论,怎么做满足需求。主要对需求进行全面的梳理,让开发,产品,项目都熟悉整个需求。

3,确定开发任务:根据敏捷开发法则,需求变成一个一个功能点之后就是安排开发任务了。根据团队现有的资源合理分配任务,和时间节点

4,

推进开发进度:在开发的实际过程中,注意节奏的把控,注重功能点完成的时间点。

5,

每一个功能点完成之后都会有测试工程师进行单元测试。

6,试点单位进行试用,然后解决问题。

7,交付

4.

项目进度保障体系

4.1制度保障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强有力的开发指挥机构和开发保障体系,投入能保证开发进度如期实现的足够的开发队伍,实行专业化开发。建立从项目经理到各开发人员的开发任务,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地处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需求变更进行协调管理,对重大关键问题超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开发的公共类保证开发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强化开发过程的时间点把控问题,对开发任务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在时间点内完成开发任务。实行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使责任和效益挂钩,个人利益和完成工作量挂钩,做到多劳多得,调动开发团队、个人的积极性。编制科学合理的总体开发进度计划,运用专业管理软件,对开发计划进行动态控制;并在总计划的基础上分解明确的月及旬计划,项目经理抓住主要技术难点,严格按计划安排组织开发,重点抓好关键技术的开发。定期检查开发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对开发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开发进展和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不断优化开发的方案,保证各开发有条不紊的执行。

4.2开发进度开发工期保证措施

任务分发将利用一流的开发策划、高效的组织、科学的领导和动态的控制,用一流的运作与协调、一流的技术框架与技术、一流的团队素质等来实现一流的管理,从而通过过程控制实现最终产品的精品,满足客户对工期、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

完善的开发计划保证体系是保证项目工期的纲要,掌握开发管理主动权,全面而宏观的控制整个开发的过程,是保证开发进度的关键。通过完善的开发计划保证体系,采用先进的开发计划计算、设计软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进度计划。

1.

编制三级网络计划

在开发过程中中我单位将分级编制网络计划来控制整个项目的开发。

(1)一级网路计划

根据项目总工期控制项目各阶段里程碑目标。

(2)二级网路计划

根据各阶段分项业务的工期目标控制分解成分部目标。

(3)三级网路计划

主要技术使用控制周计划和日计划。通过对关键技术开发编制标准业务,建立计划统计数据库,利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工期进行全方位管理。

2.制定派生计划

根据总控工期、阶段工期和分项业务工作量制定出技术保障、商务合同、物资采购、设备定货、人力资源等派生计划,是进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最迟完成或最迟准备的插入时间原则,制定各类派生保障计划,作到各项工作有备而来,有章可循。

工期保证体系框图

技术保证体系

综合保证体系

组织保证体系

技术总监

开发组织设计

技术总监

开发人员

测试人员

试验室

项目经理

奖惩制度

岗位责任制

经济责任制

开发团队

单元测试

技术培训

测试用例

开发进度计划保证

月度计划

季度计划

年度计划

技术工作责任制

技术标准

设计文件

招标文件

技术规范

技术工作标准化

开发团队

实现工期目标

4.3施工进度三阶段控制措施

(一)开发进度“事前控制”

1.积极做好业务需求,业务流程等准备工作,为自己尽早投入开发创造好条件,把准备工作做细做充分,确保按时无障碍开发。

2.编制详细的开发进度计划,包括需求文档,业务分工计划,业务流程等。

3.关键技术或特殊技术编制相应的开发进度计划,制定相应的节点,编制节点控制计划。

4.编制开发节点实施细则,明确搭接和流水的节拍。

(二)开发进度“事中控制”

1.严格审核开发人员的进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并监督各人员按照已制定的开发进度计划进行开发。

2.在本项目开发期间,按开发进度需要,配备充足的开发人员,确保时间点的正常运行。

3.在开发期间,每周结束前,组织召开一次碰头会,协商解决当周开发过程中和第二周开发中将会发生的问题,应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延。

4.狠抓开发进度与质量,加强技术培训。只有在确保技术过关、质量的前提下才能求速度、讲进度、抓工期。

5.根据开发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和调整开发进度,并定期向客户通报系统开发进展情况。

(三)施工进度“事后控制”

1.根据开发进度计划,及时组织测试人员通过事先编写的测试用例进行分项测试与系统测试。

2.定期整理有关开发进度的资料,汇总编目,建立相应的档案。

5.

项目质量保障体系

5.1过程中的保证

依据项目的软件特点、合作方的项目实施要求,采取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模型设计,软件详细设计,单元测试设计,编写单元测试,系统培训,系统测试等一些列的措施在过程中保证项目的质量。

5.2技术方面的保证

公司研发人员均为国内高校分子计算机专业或招聘的高级技术人才,专业基础和工作经验扎实丰富,整个团队具有高级工程师、博士的人才搭配,具备强大的持续研发能力。

5.3软件质量管理责任分配

角色

职责

配置管理员

制定、创建和维护配置库,提供文档规范,并传达到各个部门。

QA(质量保证)

参与项目各个阶段的评审,进行过程评审和产品审计,检查文档和代码的规范执行情况

QC(质量控制)

软件测试是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测试人员进行软件的测试设计和执行工作

5.4工作产品和活动

活动

责任人

工作产品

是否可裁剪

项目立项

项目经理

项目计划

配置管理员

配置管理计划

QA

质量保证计划

测试人员

系统测试计划

需求管理活动

项目经理

需求调研报告

需求规格说明书

用户、项目经理

用户确认书

QA

评审报告

设计过程、决策分析活动

设计组

概要设计说明书

界面设计图

详细设计说明书

项目经理

决策分析评议表

QA

评审报告

开发编码、集成过程活动

项目经理

版本记录

QA

评审报告

开发人员

程序代码

系统测试活动

测试人员

测试用例、测试报告

QA

评审报告

项目结项、交付与维护活动

项目经理

培训教材

用户手册

安装手册

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经理、客户

用户验收报告

QA

评审报告

项目跟踪与监控活动

项目经理

项目问题跟踪日志

QA

不符合项问题跟踪记录表

项目跟踪与监控活动检查单

风险管理活动

项目经理

风险管理列表

QA

风险管理活动检查单

配置管理活动

配置管理员

配置状态报告

变更请求审批表

变更跟踪记录表

QA

配置管理活动检查单

评审活动

项目成员

评审报告

QA

评审活动检查单

5.5评审

评审是以一种正式的形式进行,如有正式的、事先定义好的有关职责的各种角色,并遵循组织规定的流程。

对于任何工作产品的审计,都会组建与之对应的专门评审组,包括作者、主持人、记录员以及陪审员若干。评审组的成员可以包括PPQA、项目组成员,但不能有作者的直接领导或者管理者。

评审小组先召开一个预备,作者会针对工作产品向大家做个总体的介绍,例如讲解一下本工作产品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其相关的实现

细节、开发标准等。应该允许甚至鼓励评审组成员动手查看工作产品,或者查看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检查单。

评审小组的主持人负责确定什么时间开始真正的评审会议,在预备会和正式评审会议之间,评审小组成员对工作产品进行彻底检查,并依据相关标准和准则评审工作产品。

在预定时间,评审小组成员以会议形式聚在一起,依次对产品进行检查,主持人负责对整个会议的进展进行控制,记录员记录下这个过程。

在工作产品中发现的每一个缺陷都会被认真记录下来,并被适当分类。

会议结束后,负责人需要分析相关缺陷,找出产生此缺陷的原因并加以修正。

主持人应确保所有的缺陷都会得到解决和修正。如果过程需要加以变更的话,应将相关问题移交相关的质量保证人员。

阶段

评审内容

评审时机

参加人员

是否可裁剪

计划阶段

项目计划

项目启动会议

项目所有成员

配置管理计划

项目所有成员

质量保证计划

项目所有成员

系统测试计划

项目所有成员

需求阶段

需求调研报告

项目评审会议1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设计阶段

概要设计说明书

项目评审会议2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UI设计图

UI美工、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详细设计说明书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决策分析评议表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编码阶段

代码检查(1)

项目评审会议3

开发组成员、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代码检查(2)

开发组成员、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测试阶段

系统测试用例

项目评审会议4

测试人员、项目经理、开发组成员、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系统测试报告(1)

测试人员、项目经理、开发组成员、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系统测试报告(2)

测试人员、项目经理、开发组成员、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阶段

用户手册

项目总结会议

项目所有成员

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所有成员

5.6质量保证(QA)

QA工作审计产品

文档

责任人

项目计划

项目经理

需求规格说明书

项目经理

概要设计说明书

项目经理

源代码

开发组

系统测试用例

测试组

系统测试报告

测试组

用户手册

项目经理

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经理

入最佳实践库的产品

项目经理

QA工作中需要审计的活动

活动

评审时机

项目立项

计划阶段

需求管理活动

需求阶段

设计过程活动

设计阶段

决策分析活动

设计阶段

开发编码活动

编码阶段

集成过程活动

编码阶段

系统测试活动

测试阶段

项目结项

阶段

交付与维护

阶段

项目跟踪与监控活动

每月一次

风险管理活动

每月一次

配置管理活动

每月一次

评审活动

每月一次

QA审计中的不符合项目问题

对QA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问题要写入《不符合项跟踪记录表》,以邮件的方式发给问题的相关人员,做好和项目成员、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之间的沟通,问题的上报流程:项目组成员沟通解决——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QA要对不符合项问题进行跟踪与监控,直到问题解决,QA验证并关闭不符合项。

6.

系统测试验收方案

系统测试验收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工作内容,分别是验收测试、系统试运行、系统文档验收以及项目终验。

6.1.

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即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依照双方合同约定的系统环境,以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设计满足建设方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并能正常运行。验收测试阶段应包括编写验收测试用例,建立验收测试环境,全面执行验收测试,出具验收测试报告以及验收测试报告的签署。

6.2系统试运行

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测试环节以后,可以开通系统试运行。系统试运行期间主要包括数据迁移、日常维护以及缺陷跟踪和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为了检验系统的试运行情况,甲方可将部分数据或配置信息加载到信息系统上进行正常操作。在试运行期间,甲乙双方可以进一步确定具体的工作内容并完成相应的交接工作。对于在试运行期间系统发生的问题,根据其性质判断是否是系统缺陷,如果是系统缺陷,应该及时更正系统的功能;如果不是系统自身缺陷,而是额外的信息系统新需求,此时可以遵循项目变更流程进行变更,也可以将其暂时搁置,作为后续升级项目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6.3系统文档验收

系统经过验收测试后,系统的文档逐步、全面地移交给客户。客户按照合同或者项目工作说明书的规定,对所交付的文档加以检查和评价;对不清晰的地方可以提出修改要求,在最终交付系统前,系统的所有文档都需要验收合格并经双方签字认可。

6.4项目终验

在系统经过试运行以后的约定时间,双方启动项目的最终验收工作。 最终验收的工作包括双方对验收测试文件的认可和接受、双方对系统试运行期间的工作状况的认可和接受、双方对系统文档的认可和接受、双方对结束项目工作的认可和接受。 项目最终验收合格后,由双方的项目组撰写验收报告。

7.

技术服务与支撑

我公司在合同有效期内提供免费维护期和长期的技术服务,向用户用户相关技术人员免费提供原理和技术上的指导和咨询,使用户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本协议的软件开发及测试成果。

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相关部门人员现状,一旦系统安装调试完毕投入正常运行后,卓安公司在交付本系统的一段时间内,专门指派若干名专业工程师为用户使用部门进行指导培训和维护,直到用户安排的技术人员能完全接管本系统的操作管理为止。

7.1.

现场支持

系统在售后期间,提供7×24小时的技术支持服务。如系统出现故障,将保证30分钟远程响应;影响生产的故障4小时抵达现场,并派出专业工程师在8小时内排出故障;不影响生产的故障8小时内抵达现场,并派出专业工程师在2个工作日内排除故障。如在2个工作日内无法解决,将在2日内向用户方提出详细解决方案及日程安排,交给用户方确认。

7.2.

技术支持

长期电话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和远程在线服务。用户可以随时拨打技术支持热线电话或通过远程协助进行有关技术咨询,专业技术人员会耐心解答用户的问题。免费提供需求预测、系统规划等支持。当用户需要对系统扩容、调整时,将免费协助用户准备预算、规范书、工程有关事项。

7.3.

常规维护

系统在售后期间,会安排工程师定期对系统进行运行检查。如有功能需求分析范围内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维护期后发现的在需求规格说明书范围内问题,同样及时进行修改。对用户提出的方便操作和易用等可用性方面的要求,尽可能满足用户要求,并保证在接到要求后两周内解决。用户提出性能要求,如属于软件编制因素导致性能较差,技术人员主动调整软件,以提高性能,保证在一个月内解决。

7.4.

变更管理

对系统的应用平台和开发、运行环境以及应用系统的变更和升级的详细资料第一时间提交用户。

8.

培训计划

8.1.1.

培训工作概述

用户软件系统项目建设完工后,为了使各个使用本系统的部门能熟练的操作系统,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来处理日常工作,本公司将对使用系统的相关部门员工进行一次全面的培训。

培训过程按系统使用部门划分,分别培训各部门使用的系统功能点及业务流程。另外为了用户管理需要,将重点培训2名系统管理员,培训系统管理相关功能。

8.1.2.

培训规范

由于培训过程涉及到时间、场地、人员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本方案所提及项只作为参考大纲。实际培训安排因由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并下文到各系统使用部门。

培训的效果与参与人员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客户各部门对参与人员要做好工作,引起重视。主管部门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在培训结束并且参与培训人员试用一段时间后,组织一次系统使用测验。

通过系统使用培训,达到以下目标:

Ø

使相关使用部门了解系统运作,熟悉系统功能。

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