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主体教学

课堂主体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24 23:07: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主体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课堂主体教学

篇1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小学语文“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构想

(一)实验目标

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制定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五个步骤。

三、研究实施

(一)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实施教学

1、乐学新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自读质疑 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细读研讨 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自我回顾 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5、练习运用 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训练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

(二)“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模式。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适应具体课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

1、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2、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3、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四、研究结论

篇2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16-01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爱因斯坦却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构想

1.实验目标。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2.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制定。“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包括“新知导学—自读质疑—细读研讨—展示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

三、研究实施

(一)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

1.新知导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延伸作准备。

2.自读质疑。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提出质疑。这就提出了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预习时间,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优等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细读研讨。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明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因此自学能力也会有差异。通过组织讨论,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思维互补,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体味学习的乐趣。有的学生在讨论中还能与其他同学进行争论。

4.展示回顾。包括自我展示以及学生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展示并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这也是学生总结提高的过程。例如,在学完《学弈》这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写出本节课的收获,好多同学都能联系实际,谈到课文的主题: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5.练习运用。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

6.开拓延伸。有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来自课外。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1.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2.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3.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例如《丑公主》这篇课文属于话剧,在教学时运用分角色朗读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再好不过了。

四、研究结论

1.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教师应主动改变角色意识,把与学生的“你我”关系置换成“我们”,其次,改变教学形式,教师由“主角”转为“配角”。

篇3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36-01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呢?

一、兴趣导入,要有先声夺人之势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就像一快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教学Christmas with Jenny.时,我用多媒体放映有关圣诞节的图片和音乐,一开始,学生就被这些鲜活的画面所吸引,兴致百倍,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

二、多项互动,让学生全员参与

为了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组织形式:

1.讨论式:各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每个组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由报告员向全班汇报。根据课文的重难点组织小组讨论。

例如:学习Sports and good health.时,围绕课本重点“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s?”设计以下问题让各小组讨论:

Do you like sports? And why?

What sports do you like to play?

What sports are easy to play? Why?

What sports are hard to play? Why?

Are you a good basketball player?

这种讨论形式,着重强化学生的主置,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轻松而具有挑战性的氛围中接受文化、思想教育。在这种氛围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又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扩大词汇量。

2.表演式: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情景创设,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学习Shopping in Beijing.有关购物的话题时,教师让小组创设商店购物情景(事先准备好不同型号、颜色、款式的衣物),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练习以下有关购物的交际用语:

A:What can I do for you?

B:I’d like…for my son.

A:What size would you like?

B:Size ……

A:What about the blue one?

B:Yes,this one looks very nice.Can I try it on?

A:Sure.

B:How much is it?

A:Fourty yuan.

B:I will take it.

在英语课堂适当采用表演式教学,不仅可以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增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为学生提供用英语交际的平台,有效的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性,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活学活用书本知识,达到切实、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语言。

3.探索式:教师先提供给各小组一些词汇、短语或图片,让学生据此做出反应,在交流反馈后,再组织学习新的语言材料。

例如,学习Change of season.时,各小组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四幅图片和一些关键词,对季节的变化过程先进行探索式的语言描述,经小组交流,全班达成共识后,再以集体授课的方式学习该课的相关内容。

4.竞赛式:课堂教学复习阶段,我按组准备自制记分牌,每组指定专人记分,各组互相监督。然后用投影分类打出竞赛题,可依次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相当于知识竞赛,这种寓游戏于一体的竞赛测试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做到有效的查漏补缺,对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并能及时掌握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除以上几种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同桌问答、role-play等形式、双人活动、横排、纵队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活动量、参与面和语言实践。

三、沟通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好坏跟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他们喜欢上一位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上他的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在课内外要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努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经常找学生谈心,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并精心设计学生们的作业,认真批阅,努力做到一切为学生着想,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睐,爱屋及乌,学生们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英语。

总之,让学生成为英语教学课堂的主体,除了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外,还要与学生建立一种了解、尊重、严格、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自学和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对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新课标倡导的素质教育思想使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教师在课堂上多以灌输式来传授知识,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课堂外学生只是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无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所有的教与学都是为了应试,忽略了学生“德,智,体,美,劳,技”全方面的发展。

篇5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人文和基础的综合学科。语文学科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于老师提问的问题,没有积极回答的主动性。对于课堂习题、课堂问题,以及练习的内容都不是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脱离学生内心真实感受,使原本应该充满趣味的课堂变动乏味无趣。因此,针对传统教学中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应该给予摒弃。改变以往教学模式,用创新的思维教学,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关于研究模式的构想

1.实验的目标

小学语文的主体为小学学生,小学学生大多还不能独立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需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师生共同努力完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民主教学,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力解决问题,掌握学习知识,使其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2.笔者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预习――导入新课――预习检查――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完成新课。

三、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课前预习。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新课的好习惯,乐于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提前将不理解的词、句标出,以便在新课讲解的时候更能深入理解!

2.讲解新课。教师在新课讲解的过程应注重多样化,引入典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人入胜,让学生能快速接受新课内容。

3.预习检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将学生预习的情况加以了解,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学生识字的效果。

4.学生交流。学生可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学习,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之间多沟通,多交流。

5.教师点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作为教师应加以指导,在交流过程中,补长取短,教师加以点播,引导。

6.完成新课。教师对新课内容加以整理,总体讲述,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归纳总结,完成讲解!

四、“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课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相宜的模式,因各个学生的认知或其他因素的不同,我们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基本策略,开展更为灵活多彩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语文基本的规律下,设计基本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授课情境遇到问题时调节变通的方法。

1.基本模式里各个年级的教学操作及方式可以随着学生年纪的不同而逐步增加或递减学生自己学习时对疑问的表达等问题。教师可以在教低年级学生时适当增加字符提示与表达指导,选择增加相关的教学操作内容;而中年级的学生应侧重于选择增加较为复杂的如背诵、复述等项目;高年级的学生就该着力于更加复杂的结构段与篇,以及对语句字词的领悟及体会等内容。

2.基本模式里各个教学目的的教学操作及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文章内容等进行调节变通。例如:要想体会文章内的情感思想,就要增加对语句内涵的了解及对文章的朗读欣赏等;若是想提高对文章的认识,就需要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加以理解以及对文章主题集中心的把握等;而如果是想侧重文章结构及联系,就要增加对段落篇幅等层次的关系。

五、研究结论

1.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则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时刻以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主动进行角色改变,注意交流中的用词,要说“我们”而不是“你我”。另外,教学形式的转变,教师应尝试担任配角,学生担任主角的教学形式。

2.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以人为本”是现代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他们的主导位置,允许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造性的全面发展。“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注重学生自我意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潜能的发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学生学习独立性和自发性的目标。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93-0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体现教育民主思想,把学生真正摆到课堂主人的位置上,由教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方法上,以及其他方面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从四个不同的层面探讨分析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体现。

一、体现课堂教学民主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已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再次做到环境宽松。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二、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

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其次,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在学习内容上,给学生留有探索的余地。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最容易上成“闷课”,就是教师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学生“昏昏然”情绪处于低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就不要讲,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教师集中精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大量的问题还要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己解决,教师做到“举一”精神,引导学生“反三”自学、自练,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这样把探索的机会让给学生,学生就不可能昏昏欲睡,既学到了应有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以下几个方面:(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2)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3)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112-01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以后的学习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诞生的,其具备以下特点:

1.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是学生主体性能充分发挥的课堂。

2.是一个活动型占优势的课堂,都有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非常重视活动的精心设计,要让学生动起来。

3.是一个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主,基础知识习得为辅的课堂。

4.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学得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身积极探究所得。因此,是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的良好示范。

5.构建了广泛交互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平台,以便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注重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环境,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运用三案六环节模式教学时,要达成下列目标:

自学质疑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问题、点拨学习方法。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正确把握课本内容的知识点尤为重要。如在教学牛津英语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中的Reading 的教学时,要求学生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a.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interview?

b. Hong long has Mr. Chen lived in Sunshine Town?

c. How many times did he move house?

交流展示环节:预设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方案。本环节要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互动探究环节: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如在教学牛津英语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中的Reading时,可以针对这个城市的哪些变化进行探究,同时,能对文中的基本语法结构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精讲点拨环节:准备教学重点突出的方案和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案。要注重对学生互动探究后仍然不能弄清的知识难点进行突破。要注意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矫正反馈环节:针对所学内容,编选适当的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要设计好反馈途径、反馈问题,收集反馈信息,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

迁移应用环节:精选习题,要设计部分联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课后练习。所选题目要精典,注意培养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点的拓展能力。能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相关技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教学中,对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启发性和引导性。对教案要在设计时要突出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对巩固案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有试题,也有活动任务,还有拓展迁移;作业量适当。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究课堂教学艺术,精心实施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实施教学模式,可以在一课时或多课时内完成。

(2)注重课堂实效。向课堂要效率、要效益、要效果。

篇8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于这种观点,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获取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荷兰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也认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因而学校的教学必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法。“探究——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益尝试。

2、“探究——主体参与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意义。

开展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特点需要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因此,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去“发现”重要的数学事实和结果,如公式、法则、定理等。由此可见,“探究——主体参与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很积极的意义。

3、“探究——主体参与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与策略。

“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材料,主动地探究发现,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导、学、探、议、练”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结构不失为好的尝试。

“导”——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

“学”——就是指学生“自学教材”。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按教材或教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的学法指导自学教材。

“探”——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探”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学生在自学完教材后自己做练习,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索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规律探究、方法探究、条件与结论探究、方案探究等活动;二是学生进行自该教师探索和自该教师纠正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三是要求学生能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或有创新思维的问题供全班同学讨论。

“议”——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议”的本质是生生之间的探究、是师生之间的探究。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互相议论,引导学生同伴互助。教师只在关键处给予客观地评价或补充更正。

“练”——指“当堂训练”,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让其通过自该教师训练形成能力,这样,课堂教学的过程就真正变成了学生自该教师学习、自主探索和自该教师实践的过程。很好的渗透“导、学、探、议、练”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来观察分析身边世界的能力。

篇9

【关键词】英语课堂; 发挥; 开放式;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68-01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传播者,解惑者,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被教师占为己有,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新的英语教学观,即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作用,重新审视和定位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必不可少。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 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新信息与日俱增,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法日趋多样,教师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可满足学生需求的知识,因此,我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主题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应定位为: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发挥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鼓舞者和学生的伙伴和作者。我觉得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要求,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组织起生动活波的课堂教学活动,真实地展示自我,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不妄自尊大,同时经常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尊敬和接受的态度,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彼,并且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既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错误不轻易批评,而是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所错之处。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他们日后的深入学习和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先进的理念还是丰富而新颖的内容,真正要在课堂上落实好就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最重要。我经过多次假期教学实践认为,我们现在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应该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必须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必须是学生主体能充分发挥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首先重视这一点;

二. 应该是一个活动型占优势的课堂,都有学生感兴趣乐参与的活动,因此,教学设计中要非常重视活动的精心设计,要让学生动起来;

三. 是一个以学习能力为主,基础知识学习为辅的课堂;

四. 构建广泛交互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平台,以便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我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是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10

1.课前,导读提示,引导主体探究。课前,强调学生自学,因为自学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自学才能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学,笔者便精心地编制学案供学生自学时使用。学案既包括知识结构,也包括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外辅导助资料,而重点是设计了章节知识体系。在此,笔者注重两方面,第一,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打破常规,对教材知识点进行科学的梳理,打破章节的框架,注重上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大字小字的结合、中外历史的比较,把史实、历史概念和基本规律更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养成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的学科习惯,增强学生知识纵横联系、比较概括等学科能力。第二,笔者在设计知识结构时,只是列出有关这一知识点的思考角度,如涉及到“”这一知识点,笔者便列出背景、推动机构、时间起止、口号、内容(前期、后期)、评价等角度,至于每一个角度的具体内容,就要求学生自学时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查阅教材、练习册和其他学习资料。除此之外,笔者还穿插设计一些问题,目的就是以问题为主导,激发学习积极思考。笔者认为,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求知欲,常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现有认识水平与将要达到的认识水平的距离使他们产生疑问,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因此,笔者便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出难易适中、典型性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启发性和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诱惑力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自学中不断思索,并且不断有了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无疑会大大地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2.课中,点拨释疑,促进主体完善。学生在自学环节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于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就化传统的教师讲授为学生自由发问,学生的提问最初仅停留在对知识结构角度的具体内容和学习提纲设计问题答案的思考方面,而后逐渐就会提出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笔者在作答时,不是停留在一般性的解释和阐述,而是注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分析历史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当然,这一环节成功实施的关键是要善于创设师生交流的氛围,善于调动学生发问质疑的积极性。

3.最后,反问与总结,推动主体发展。笔者在解答学生因自学而产生的问题后,并没有就此满足和停止,而是趁热打铁,结合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对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反问,这些反问,大多是学生在自学时忽视的,这些目的性极其明确的反问,可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让学生以历史当事人的身份,融入历史事件中去观察、思考,继之以判断、推理、选择出最佳的答案,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而最后教师进行简洁必要的总结,一方面可弥补这前学生质疑、教师反问、师生对话这些环节的某些不足,另一方面,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章节知识的理论升华,促使学生思维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二、主体参与教学的策略与要求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是一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帮助、激励作用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为载体,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参与教和学,有一定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的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参与”和“发展”两个方面,“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积极地投入思考,广泛地进行交流、商讨、争论,“发展”是指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实践中确实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培养了创新精神。

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对教学方向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程的控制、教学结果的评价等都承担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要在实施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教学的作用,教师必须处理好如下关系:

1.处理好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整体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来指导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本条件及学习基础,教师应始终牢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备课中不能光备教材,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方法,设计习题应该由浅入深,保持一定的梯度,注重启发性。此外,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回答学生的质疑,还是教师的反问和最后的点拨、总结,均应把握好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把其余时间交与学生质疑、思考,这样可避免陷入“以导代学”的泥潭,又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感悟。

篇11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束缚,长期以来,学生被当作教育的客体加以塑造而不是当成社会的主体来培养,强调学生对家长和老师机械式地服从和顺应,忽视了作为主体自身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而培养出来的人也就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拼搏精神,缺乏主体意识。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则是一种以知识为主体的教学。这是一种大量体现技能训练的过程,往往容易出现填鸭式、输入式、鹦鹉学舌式和死记硬背的现象。它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在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的主体。这是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上述的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它们的本质特点在于:教学双方的关系不是建立在人格平等、自然和谐的基础上,而是缺乏连接心灵的情感纽带,造成了人性的扭曲和人伦的异化。从现象上看,也许课堂上的气氛是平静的,而实际上师生的心理距离和心理对峙足以随时撕破这种表面的平静。即使教学能够在“高压”下安然维持下去,但它对教学造成的损失已无可挽回。学生主动进取、自觉追求的激情减弱了,带有个性特点的志向和兴趣冷却了,应该受到鼓舞的自主意识被消极、冷漠、少有乐趣的被动学习所取代。久之,作为能动主体的人格力量也削弱了,一切只是围绕教师这个中心旋转。

二、实施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面对的初中生是处于生长发展过程中的儿童,他们的主体意识、主动作用于客体的能力都相对于成人较弱,应该说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待进一步开发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需要培养、提高和引导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通过英语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很有必要。

三、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的创设

1.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构建自我表现机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就要求教师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教师要克服以前的陈旧的思想观念,真正做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而英语是学生认识、学习及掌握的对象,是客体。学生是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并非一切任务都结束,而只是做了第一步,接下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表达意义服务,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只有在这种服务和结合的过程中,才能使learning (学)和doing(做)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更多学生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

2. 精心设计主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