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

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16 12:22: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

篇1

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地方教育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扩大幼儿园保教人员培养渠道,开展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培训体系。

这些年来,在在职幼儿教师素质提高方面,无论是幼儿园本身,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培训工作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继续教育幼儿教师是与小学教师一起培训,培训内容基本是小学的,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针对性就比较差,当然效果就不尽人意。还有一些幼儿园虽然有园本培训,但不规范,没有形成制度,使得很多培训形同虚设,实效性差。

一、调查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按照目标,云南省将于2012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城镇高度重视0―3岁婴儿教育。具体指标是:2012年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0%,2020年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5%,学前两年受教育率达到88%以上、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80%以上。要实现目标,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我们在2011年4月对云南省民办、公办、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分层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0份,回收率93.2%。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曲靖市)35份、昆明市32份、文山州33份、西双版纳州32份、怒江州35份、昭通市33份。

二、调查的分析与思考

表1 幼儿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情况表

表2 幼儿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的效果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而且有46%的培训效果一般,甚至不好。

表3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

表3表明,绝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参加专门的培训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其次是园本培训和自我反思。可见幼儿园第一线教师是非常看重专门培训的。

过去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式主要是集中学习一些课程,而现在教师专业发展强调在职培训,强调个人的参与。教师间合作、学校与大学合作、专业培训机构、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评定等形式越来越广泛地被认可,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格局。

(一)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体系。

我国的各级继续教育中心和教育学院等都直接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课程。这种依托“教师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基本上是“逐级的”培训模式,即一组培训者培训一群人,逐级传递一些关键信息,它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系统支持自上而下的方式。近年来,以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依托的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提高我国教师整体素养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由于覆盖面小、成本较高及组织者的关注点(培训教师还是赢利)不同,也受到不少非议。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将在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因此,要建立国家、省、市、县各级培训网。尤其是农村,农村的特点就是资金短缺,加之教师工作繁忙,不可能经常组织外出培训。为广泛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农村幼教师资培训,可建立以县/市、乡、镇中心园为资源中心的骨干幼儿教师培训网,骨干教师既是被培训者,又是培训者。在培训时要注意下面几方面。

1.要培训目标要明确,端正培训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9.5%的幼儿教师认为参加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41.5%的幼儿教师认为培训是为了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更新;29%的幼儿教师把培训作为一种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途径,而不仅仅是为服从学校和上级的安排,完成任务,为评职称而培训。

2.了解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确定培训的内容。

表4 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表中幼儿教师认为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次是缺乏专家引领;知识结构狭窄;教学方法单一;教育观念陈旧和教研意识能力薄弱。

表5 目前幼儿教师比较欠缺的知识

目前幼儿教师比较欠缺的知识的知识是依次信息技术、多媒体和课程整合应用知识;学科专业前沿知识;教育科研方法;对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新教材的理解;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策略。

表6 教学中最亟待提高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最亟待提高的能力是: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分析处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园本课程开发能力。

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目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需求和能力的培养最迫切,但也反映了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不到位。

3.选择恰当的培训的方式方法。

表7 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调查表明幼儿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方式方法依次是:观摩教学;专题讨论;系统讲授;课题研究;读书指导。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但没有引起幼儿教师的高度关注。

在选择培训内容和方法时既要考虑到一线幼儿教师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学者专家的意见,由专家来引领幼儿教师发展的方向,纠正幼儿教师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二)有效开展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在克服经费困难、解决交通不便、缓和师资紧缺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园本培训的开展可以不拘形式和规模,由幼儿园自发组织,以园为本,形成“专业对话”的良好氛围,促成教师互帮互学以至共同提高。同时,还可以仿照园本培训,发挥区域优势,开展“村本培训”“乡本培训”“县本培训”等。

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是经验性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具体的教学、评价、观察和反思,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由“被动性进修”向“主动性、参与性进修”转变。校本在职进修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表8 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到当前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已经深入人心,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园本培训,但有的幼儿园只开展观摩教学、课堂教学竞赛,这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幼儿园没有形成制度。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强园本培训。

1.幼儿园应加强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一种成本低而有效的培训。园本培训是幼师的在职教育,是利用专业领域提升幼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幼儿园可以找准切入点,通过园本培训,如组织业务自主学习、科研沙龙学习和骨干教师讲座互动等,来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师徒结对和专家名师指导等途径,提高实践教育专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岗位进行实时实地的练兵,如案例研讨式、头脑风暴式、主题辩论式等。园本培训对幼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因园施训,加强园本培训,从而促进幼师专业发展。

2.开展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

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都是在幼儿园中,基于幼儿园,为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前者是以幼儿园为本,基于幼儿园内部,幼儿园自身实际的保教工作的实践问题,以促进幼儿园和幼师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旨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研究活动。后者是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基于本园的一些教育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揭示规律,进而有效地改善幼儿园保教管理质量,以幼儿园、幼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园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而开展的研究活动。

3.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

环境对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改变虽隐而微,但是却深刻久远。良好的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每天生活的场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开门办园,积极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保证幼儿园及教师群体能紧跟时代步伐,保障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幼儿园集体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在这样的组织里,学习是前提,思考是基础,创造是灵魂,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下,教师不仅能勤奋地工作,而且能聪明地、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享受工作中不断向自己的智慧、人格、智力发出挑战后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鼓励教师参加幼师专业学历教育。

教师的学历水平也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幼儿教师的学历偏低,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弱,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历水平偏低。因此,高师的专业学历教育要具有形式灵活、层次多样的特点,满足各种层次幼儿教师提高学历的要求。这些学习形式不仅会增强教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水平,而且会起到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园际交流,发挥示范园的作用。

可以采取园际互动和园际交流的形式来弥补“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的不足。园际交流,既可以密切教师间的关系,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使幼儿园之间达到优势互补,扩充可利用资源。特别是我们有很多的各级示范幼儿园,它们的办学条件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强,应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一般幼儿园的发展。

(五)探索“对口”服务新模式。

政府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经济开发中的援助政策,鼓励城市条件好的幼儿园、幼儿师资培养培训单位及相关科研单位开展无偿或低酬的“对口”支援,可以是资金、设备的援助,也可以是业务指导或职业心理辅导,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我国,随着教师博客的大规模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以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了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课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现已使用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是覆盖全国城乡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教师网联的任务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全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教育、非学历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课程培训,进而大幅度提升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七)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

随着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现介绍几种常用的反思方法。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于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或教训,既可以减少自己盲目探索的功夫,又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灵感顿悟和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也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因此,我们平时要善于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以便为事后回顾反思提供原始的素材。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对话反思法类似于我们平常用的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其操作程序为:第一,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第二,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第三,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第四,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3.行动研究法。

篇2

【关键词】

园本培训 幼儿教师 反思能力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具备各种能力,才艺、管理能力等等,而反思能力在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不仅对幼儿对教师本身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反思能力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园本培训则是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一种重要途径[1]。在园本培训的基础下,教师会更加积极,并根据他人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结合培训内容来总结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问题。

但是目前国内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在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现存在一定的问题。

1.在园本培训中,许多教师只是在同事之间交流经验、反思结果。此外,幼儿园的琐碎事情比较多,教师的工作量大,负担重,参与培训的精力有限,则反思意识和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而最重要的是,许多教师对园本培训的认知和心态存在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园本培训是幼儿园开展职后教育的一种形式,将反思和交流理解为对教学工作中的不满或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作一个宣泄。许多教师明白在园本培训中能够获得别人的经验理论,或者其他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方案与他本身的经验相似,就直接接受别人的成果,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教师本身方面,园本培训的效果和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达到,从而流于形式,没有良好的反思氛围,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则受到限制。

2.园本培训没有达到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园本培训存在着问题。我国幼儿园的发展没有我国小学到大学那样完备的体制,因此在园本培训的制定方面没有一个好的实践方向指引[2]。园本培训计划和目标都是根据每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由幼儿园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各具特色。但是,在制定过程中,幼儿教师具有个体差异性,培训内容多为理论性,实际操作性不强。培训计划存在不系统不专业的问题,而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反思能力的提高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除园本培训计划缺乏系统化外,还缺少专家或园本培训带头人的专业引导。没有专家引导,在园本培训中导致的结果是,幼儿教师的经验交流及反思存在抓不住要点的现象,没有提点性的意见。

因此,在园本培训下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式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事情,本文结合实际给出以下几个方法建议:

一、创造反思的条件和机会

在园本培训时,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请专业幼儿讲师来幼儿园开讲座、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进行园本培训的合作等等,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使教师能在参与园本培训中体会到个人、集体以及有专业人员引领反思的好处,给教师学习观摩、研讨反思创造一个机会和平台。此外,在简短园本培训时注重时间的把握,确保教师有足够的精力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教师就有更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最终形成一个反思的习惯。

二、树立反思意识

园本培训时,培训者在培训前腰强调培训意识,将教师接受培训的被动位置转为主动位置,发挥教师主体地位去研究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做的则是加强自身的学习,切实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反思意识,将教育理念转为教育思想、教育行动。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学的当天遇到孩子午休效果不佳的问题,培训者可以及时开展一个简短的园本培训,在培训中给教师3至5分钟时间思考有关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午休这一问题,并进行案例举例反思,最后总结中再次强调教师树立反思意识非常重要。

三、营造反思氛围

氛围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反思氛围。有研究指出,反思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一个群体智慧的结晶,它需要群体的帮助。而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力教师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幼儿园在园本培训中也要注意教师反思氛围的营造。例如,在培训中,培训者专门设定教师反思时间,并要求得出反思结果。教师进行随机分组讨论,讨论结果以发言形式呈现或以书面形式呈现。最终达到教师之间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经验得以有效传播的效果。在每个人都反思的情境下,形成浓厚的反思氛围,教师的反思能力得以逐渐提升。

四、 进行反思训练

在园本培训中,教师通过培训总结经验,逐渐培养反思能力。而反思能力的提高则需要不断地训练。培训者在每节培训课上,加入反思环节,形成一个反思模式,除去教师经历的幼儿教育问题,另外提出假设性问题训练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管提出什么方案,培训者都予以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进行了反思训练。幼儿教师从培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并和他人进行交流,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幼儿教师的工作虽然繁忙,但是定期空出时间进行思考进行总结远比重复教学中的错误要好。多反思,有利于在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进行园本培训时多看别的教师怎么做,多和别的教师说一说幼儿教学时的问题,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修养并在实践中多进行操练,进一步实现幼儿园的发展。

【结 语】

幼儿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园本培训中非常重要,它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就反思能力的提升,除了,外在的园本培训的制度氛围等,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幼儿教师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3

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渐在教育理论界达成了共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离专业化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对幼儿教师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障碍进行思考分析,明晰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找出差距,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指出努力的方向。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一)学科和专业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点的最重要的依据。L.S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可见,幼儿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情景教学的复合性知识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快速思考和探究,根据现场的情况调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作出创造性的行动。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朝夕之功,是教师经常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由权威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是关键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由此看来,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幼儿教师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包括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2]可见,随着《纲要》)的颁布,学者们的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由权威角色向平等角色转换,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过渡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合作精神与反思能力是重要保障

幼儿教师除了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提倡教师的合作学习。他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在团队中学习,通过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家庭与社区也是幼儿教师合作的重要对象,《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利用家庭、社区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良的大环境外,还要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幼儿在园所获得的经验能延伸到家庭中;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能在园中得到共享。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就要对一日生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批判反思,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方面是笔者结合《纲要》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些特征能否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得到体现?根据笔者多年幼儿教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是和教育理论脱节的。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Liu&Feng,(2005)认为,近20年来中国幼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是一种由上至下的改革,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脱节。(2)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改革脱节。(3)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教改与现实情况脱节,现实条件并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5]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际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抛却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低这些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外,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有哪些方面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主要从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一)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

1.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欠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园长、保育主任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权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6]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及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清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有由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的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层层制度所包围起来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事务性的忙碌中,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不能自由安排教学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成了僵化制度的实施者、秩序的服从者,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个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转贴于

2. 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工作后,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7]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更无法保障他们培训的权利。即使在一些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幼儿园,培训效果也值得商榷,往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目标,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业务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不起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教师个人意识及能力层面

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8]尽管学者们满怀振兴幼教事业的豪情来大声疾呼教育科研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实践中的很多幼儿教师却意识不到科研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仅凭有限的经验应付各种问题,漠视实践中的情景性的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总结与提升,所以就很难探究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更谈不上用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并做出行动。这种状态导致他们研究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其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对幼教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也造成了现实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2.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职业倦怠突出。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应该对幼教工作有着深入理解与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幼教事业中,明了幼教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致力于改善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教师不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到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幼儿教师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勤于钻研及反思探究的敬业精神,无法灵活机智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少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3. 家园合作与团队学习流于形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低水平影响了其与家长们的合作关系。由于无法对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与思考,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无法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家园合作”只停留在诸如向家长谈谈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午休情况等形式主义的合作上。同样的原因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准备教育活动的内容,所谓“团队学习”只不过是讨论如何将计划好的教材内容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这种脱离了幼儿,只是单纯“准备教材”的合作也流于形式主义,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幼儿园要改革内部管理,唤醒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注释: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J].早期教育,2009,(3):7-9.

[2][8]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1-52.

[3][9]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0-62.

[4]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40-42.

篇4

本研究的对象农村民办幼儿教师指的是在县级以下(不包括县)乡(镇)以及行政村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而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以课题组自编的问卷对河南省的郑州、新乡、平顶山、南阳等农村地区的460名民办幼儿教师作了调查,发放幼儿教师问卷460份,回收426份,其中有效问卷414分,有效率为90%。问卷包括师资基本情况、教育教学、继续教育、专业发展意识、职业的满意度、园所的支持状况六个方面。同时对一线幼儿和幼儿园管理人员进行了个别访谈,并采用观察法以了解幼儿教师教师工作的实际状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历层次偏低,专业能力欠缺

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及其以上学历”。调查资料显示农村民办幼儿师资中42.8%的学历为高中、职专,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为15.5%,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不足20%,本科学历的基本没有,甚至有些幼儿园园长的学历仅为高中或者其它的中专。同时70%以上的教师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有些教师还认为有没有资格证无所谓。而且进行过职称的评定教师几乎没有,在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自己工作多年从来没有进行过职称的评定。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教学中能注重幼儿的发展、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中有灵活教育机智的幼儿教师很少,大多数的教师教学中不讲究教学方法,不关注幼儿的兴趣,对教学中幼儿生成的课程视而不见,就连最基本的家园合作会有些教师也感到难以招架,对他们来说能把孩子看好不出事就行。可见,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基本功如基本的唱、说、跳、画等不够扎实,学历不达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反映在专业水平上则是专业能力欠缺。这直接导致了民办幼儿教师观念上的陈旧、教学目标上的片面、教学方法的呆板、评价手段的单一以及教学设计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继续教育机会少,培训实效性低

在职进修培训己成为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进修培训不仅能够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知识,促进个人专业技能的成长,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调查中67.9%的幼儿教师希望通过各种进修培训以及外出学习来“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方式”。但是事实上只有4.6%的教师表示幼儿园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与进修,30%的教师表示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一结果表明农村幼儿教师虽然希望外出学习,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参与培训学习的机会甚少。在培训的内容上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理论占培训课时的37%,家长工作和团队合作方面的内容不足10%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和职业规划设计在培训中涉及很少。而接受访谈的教师普遍希望能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课时比重,增加诸园所文化、特色课程、活动设计、环境创设、团队合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培训主讲教师和培训内容也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在讲课中有些教师往往不按计划中课程设置的要求,而是另起炉灶。在培训的形式上,采用最多的是专家讲座、园所交流、听课评课、外出观摩等形式,而像“案例研究”、名师具体指导、专家与教师同时点评、走进教育实践现场进行现场研修的活动较少,培训形式虽多种多样,但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不能充分满足不同学员的专业发展需求。

(三)幼儿园所缺少支持,教师发展失去动力

幼儿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幼儿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园所的支持与帮助。统计资料显示79.9%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有影响,但是73.4%的幼儿园领导比较关注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较少关注教师的基本生活与专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消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1.教师工作负荷大

农村民办幼儿园为了使得利益最大化,往往采取大班额或者提高师生比的方法,造成了教师劳动强度与工作压力加大的局面。调查中了解到民办幼儿教师每日工作时间8个小时以上占63.5%,18.3%的教师每天工作达到10个小时以上,绝大数幼儿园没有严格按照《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的要求实施“两教一保”,而是实行包办制,甚至不配备保育员。这样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无疑过多占用了教师个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疲于应付,根本就没有时间与精力来考虑自身专业发展的问题。

2.资金上缺乏有力扶持

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把资金投入到硬件设施的改善上,讲究外在的光鲜漂亮,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师资队伍建设,调查资料显示有80%以上的幼儿园不能为教师的进修培训报销任何的费用,也不希望教师因为进修学习影响教学工作。这就使得本身工资就比较低的教师虽想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但是由于资金降低了继续教育的可能性与积极性。

3.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在没有资金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的情况下,以园为本开展“园本培训”和教学研究不失为是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调查资料显示:81.8%的幼儿园能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进行业务学习。但是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枯燥。学习形式多是由幼儿园领导对教师工作的总结、评价和请园内外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教师进行业务的培训,内容多涉及教学技能技巧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上。但有些教师反映这样的培训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收效不大。

4.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对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目前,大多农村民办幼儿园虽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但很多只停留单一的“罚”上,这种不良的激励机制,造成教师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动力。

(四)专业发展意识淡漠,教学反思能力缺乏

自我专业发展是指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过去、现在有一个清晰意识,对未来专业发展有明确的规划,这种意识与能力能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教师自觉地把外在发展的要求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能使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一种自觉自主的行为。但在调查中46.9%的幼儿教师从来没有确立过自己的发展规划,当问到为什么没有规划时,他们的回答是“谁知道能在这个岗位上千多久呢?过一天算一天吧”,“工作太忙了,顾不来”等等。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在问及什么是“反思,如何反思”时,很多老师回答是“思考”或者“思想”,反思的概念还不十分清楚。所以,有19.5%教师从来没有进行过反思,也不知道如何反思;51%的教师偶尔反思过。可见,缺乏规划与自我反思的能力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五)职业满意度低,师资队伍不稳

职业满意度取决于这一职业带来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满足程度,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态度。调查结果果显示:20.7%的幼儿教师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42.8%的教师表示还可以,36.5%的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可度较低;30%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前景不是很乐观,还有20%左右的教师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而且一些教师在工作中的成就感与效能感较低。在问及一些教师“如果有好的职业要选择”,他们毫不犹豫的回答要离开这一职业,原因在于教师本身无编制、工资、基本的社会福利、医疗等待遇得不到保障。调查显示:教师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占所调查人数的54.9%,30岁以上的教师只有17.6%,教师队伍年轻且教龄普遍较短。这也说明民办幼儿师资队伍更新较快,优质师资资源严重缺乏,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幼教师资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也是引起了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三、对策与建议

教师的专业化是教育质量的保障,专业化的教师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评估行动及决定可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力,这种专业化的教师对幼儿长远的发展,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规范教师管理制度

首先,政府应该统筹规划,将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到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在资金上给与—定的扶持,改善其办园条件。在教师的培训上,应和当地的公办教师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的支持,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到省内外高水平的专业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促进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着力解决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争取在3—5年内能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让所有的民办幼儿教师轮训一遍,特别是那些学历不达标和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的教师,要出台相关措施,促使其限期达标;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政府应出台相关奖励措施,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幼儿教师充实民办幼儿教师的队伍,以起到对年轻教师的引领作用。其次,在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政府应给民办园一定的指导。认真落实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的相关精神,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并将其纳入到幼儿园的考核中;逐步为幼儿教师办理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可由单位、个人和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担,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以解决幼儿园的资金困难和教师的后顾之忧。

(二)营建支持性的园所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荷

从调查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中我们看到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的工作负荷已经远远超出她们承受的范围,一个人身兼多职,既是教师又是保育员,根本无暇顾及到教学的准备与组织,方法的选择与环境的创设等。为了幼儿的发展,为了教师的进步,幼儿园领导不要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降低成本而牺牲了幼儿与教师的利益,要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为每个班级配备两教一保,确实减轻教师的负担。

2.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民办幼儿园由于资金的局限,可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园本教研”,园本教研获可采用同伴互助“结对子”、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影子教师、案例分析等形式,在经验丰富教师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的学习、研讨、反思与实践,一方面可以使新手教师迅速成熟,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时幼儿园应建立合理的园本教研评价机制度,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给教师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助合作的氛围。另外,针对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低,专业能力欠缺的特点,幼儿园领导在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学历提升等方面应给与资金上的支持,切实保障这些教师能安心参加学习,并把学历达标、教学成效、技能掌握、学生发展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教师进修培训期间的费用园所可根据实际情况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以激发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1.培训形式灵活多样

在职培训是目前解决农村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欠缺,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农村民办幼儿园和教师的具体特点,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如各乡镇可选派优秀幼儿教师送教下乡,开展支教活动、可采用“脱产顶岗置换”、采用名师带教等形式,以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尽快提升专业素质。也可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进行短期的集中学习和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定期聘请幼儿专家来园对幼儿教师做专业培训,加强教师与专家的交流与合作,解答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的困惑。对于新手教师则采取与优秀教师结对子的“影子教师”方法,全方位进行培训与学习,以便尽快熟悉幼儿教育工作。

2.培训内容注重实效

制约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与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的设计。所以,培训学校应加强专业思想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克服以往培训中重知识轻操作、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的发展。

篇5

随着幼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培训层出不穷,“远程研修培训”对于幼教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有特色、最实实在在的一项培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真实的视频,让我明白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积累、学习、反思、研究、沟通、总结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需要具有研究幼儿、研究教学、研究环境、研究家长的能力和设计教育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成为最有智慧的幼教老师。

2015年10月至12月,我通过网络参加了远程研修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等课程研修培训。专家结合实际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我收获颇丰,领略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情怀,感受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深邃和魅力。每听一次讲座,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成长与进步。这些讲座,对于我们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这些讲座由面到点,基本覆盖幼儿园教育关注的各个方面和细节,有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解读和拓展,有对新时期幼儿教育形势和专业发展的前瞻分析,有对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分享,有对幼儿安全、保健、良好习惯、社会化的探讨交流,有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等教育实践提升能力的方向指导,有对“家园共育,合力施教”的内涵探讨的真知灼见……他们每个人的语音,是那么的温柔和蔼可亲,可想而知,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不可少的一点。因此,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不足和责任重大。“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

一、研修的收获、主要体会、反思

(一)以德为先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幼儿教师的高尚品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好像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是他们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一个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取决于启蒙者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为人处世都要做幼儿的表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正面教育,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同时幼儿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管理艺术,丰富的情感,随时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衡量教师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是文化知识和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能力为目标,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乐于学习,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尊重幼儿并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意识,才能为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启蒙教育作用。

(三)敬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幼儿园教师能否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是反映能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和引导者,承担着为祖国培育花朵和希望的重大职责。因此,必须具备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幼儿、爱幼儿园、爱幼教事业,要有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要不计个人得失,对孩子要有像慈母般的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做到爱生如子、女,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努力奉献自己的能力。

(四)认真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方法。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综合性工程,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而是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体,要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家园共育,和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借助家长,社会的力量,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网站、幼儿园宣传板报、老师和家长的微信群等。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方面的信息和方法,做到家园共育,共同教育孩子。

(五)随着远程培训学习的逐步深入,我意识到自己专业上还需学习,成长、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后续学习和整理、反思、总结、提炼的东西也还有很多很多。蓦然回首,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在“国培计划”――宁夏幼儿园转岗教师园本研修能力专项培训中,我又一次完成人生破茧化蝶的瞬间,未来定格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二、对幼教工作建议

由此可见,培训对幼儿教师提升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将远程研修培训纳入幼儿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中。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教师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不断推进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必发.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郝秀英.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2014.12.27.

篇6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师;教师培训策略

一、引言

从现在来看,社会上对于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度大大提高,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的培训计划,在这一背景下培训的力度越来越大,培训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二、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基本理念

对于农村幼儿教师来说,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最终要反映在教育实践情景里,所以要重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这一基础上要重视教师教育实践智慧。教师教育实践智慧就是要在教学过程里快速处理一些突发状况,除此之外还要通过规范化的程序开展教学,使用人性化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在培训的过程里,要重视提升教师教育实践智慧,满足教师的实践能力增长需求。由于现在农村对幼儿教师得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要进一步规范幼儿教师得保教行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在开展培训的过程里,要重视教师专业化标准的作用,重视幼儿教师的应知和应会技能。在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时,不仅要传授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更新农村幼儿教师得观念,在工作里可以实现自我成长,在脱离培训氛围以后,依然可以主动学习,实现自我发展。在培训课程里,要教授农村幼儿教师如何查阅相关资料的知识,教授其怎样开展教研活动,等等。

三、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创新策略

第一,按照前期的培训经验,设置模块化的课程,通过政策的引导提高教师的保教能力。在课程模块里,要通过观念的引导提升理论境界,提高教学技能,在这一基础上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其一,要科学设置专业普修模块。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幼儿教师认为培训主要是教授如何备课、如何开展互动、进行课后评价等,主要是一些实用技术的培养;其二,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的特殊性,要开展对其音体美等多项专业技能的训练,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其三,农村幼儿教师在培训时要学习婴幼儿心理和教师心理健康等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里更好地展开教学;其四,在培训时要按照专题进行呈现,按照培训的次数科学设置专题,把专题内的知识进行细化,按照教师的实际素质状况,进一步调整课程模块的深度,优化教学的呈现模式;其五,要加设实践课程的板块,选择一些有特色的幼儿园作为开展实践的基地,进一步选择一些高素质的、学科技能较好的教师进行指导,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一起备课和讨论,观察记录好相关知识,在指导教师的作用下,提高教学质量,将学习到的理论和实践课堂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性;其六,要设置合理的选修课程,按照教师的个性需求实现教学技能和教师素质的有机结合。在选修课的作用下,教师的知识面得到拓展,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第二,在进行培训过程中,要按照师资队伍的素质进行区分,各个地区的检验员和有关专家是第一梯队,为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解读相关政策,引领其学习专业知识。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是第二梯队,通过理念和实际状况相结合,落实好教育教学实践模式。通过将上述两个梯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调研结果显示,农村的幼儿教师比较信赖的是幼儿园的一线教师,认为他们的经验丰富,授课模式比较实用,可以复制到实际教学过程里,所以他们偏向于把专家团队定义在第二梯队,更加重视实践性和应用性。不论是哪种设置方式,只要通过有层次的师资队伍进行培训,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的有机结合,为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第三,在实际培训过程里,要通过培训对象的力量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培训人员组成小组进行反思性学习,发挥学员的实践智慧。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第一,要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教学主题的研讨,按照培训目的的差异设置科学的研讨主题,之后要汇总研讨结果,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总结汇报。第二,在小组内部形成一对一的互帮互助群体,通过结对学习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在结对时,要把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经验不足得教师进行配对,把高层次的教师和低层次的教师进行配对,把专业技能较好的教师和专业技能较差的教师进行配对,进一步发挥教师主动学习得能力,进行个人反思,有利于提高培训得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可以大大提高农村孩子的知识水平,为农村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各个级别的培训机构来说,要通过有效率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水平,锻炼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实现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真正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农村骨干幼儿教师队伍,为中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提出了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创新的策略,为相关的农村幼儿教师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李剑威 陈红梅 单位: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国平,夏宇虹.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3):20—22.

[2]谢秀莲.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44—47.

[3]吕苹.浙江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07(8):91—94.

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下一步的学前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并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据这样的指导方针,2011年5月至10月间在笔者的主持下,在全区范围内的40所公办和民办幼儿园进行了调研。本文将对此次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把它作为解读我区当前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科研现状的切入点,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被试。

在自治区范围内选取了9个盟市,分别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满洲里市,在公立和民办幼儿园中以好中差各一所或两所进行被试对象的选取,最终选取了40所幼儿园,其中22所公办幼儿园,18所民办幼儿园;调查教师883名;发出问卷883份,收回849份,其中有效问卷849份,有效率96.15%。

2. 工具。

自编《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和《幼儿园教师教学情况调查统计表》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三个维度:教师自然状况、教师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态度、教师对幼儿教育科研及培训的认识和需求。同时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的几个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走访,对个别教师进行了访谈。

3. 研究程序。

请相关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评价,删除重复、模糊及易造成歧义的项目,形成正式问卷。由各盟市教研部门负责幼教工作的教研员到幼儿园亲自发放问卷并进行回收和统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幼儿教师自然状况。

此项调查将公办和民办幼儿教师进行了数据对比。

由表一可见: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6~40岁之间,占到教师队伍的36%,而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年龄多在25岁以下。

从学历来看,公办幼师的学历层次以本科和大专为主,两种学历总和达到了52%,其中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达到了40%,足见近几年公办幼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相比公立幼师,民办幼师的学历层次以大专和中专为主,明显低于公办。从数据来看,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历专业都是以学前教育为主,但仍有近15%的教师所学专业是与教育无关的专业。

调查中还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占大多数,其中公办幼儿园达到了57%,这说明我区学前教育办学越来越正规化。在职称评定方面,公办幼儿园已评定职称的教师达到了42%,占教师的主体,而民办幼儿园已评定职称的教师仅为5%,而未评定职称的教师占12%,成为教师主体。

从教师的工资待遇上看,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在2001元以上占44%,占教师主体。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在2001元以上占8%,1001~2000元占14%,占教师主体。所以,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明显低于公办教师,这已成为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

2.教师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由表二可见:教师在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认识上,有57%和38%的教师选择了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培养良好习惯。但也有占9%的教师选择了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有近4%的教师选择为上小学做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有56%的教师认为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应该是幼儿的实际情况,有69%的教师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6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但仍有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教学;有71%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很重要;有40%的教师确定自己有能力解决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但也有31%的教师需要看情况来定。

而在幼儿教师对幼儿影响的问题上,有17%的教师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持不赞同或迟疑态度;有13%的教师对教育和教师的作用持怀疑态度;有14%的教师有时候对驾驭课堂存有困难。

3.教师对幼儿教育科研及培训的认识及需求。

由表三可见: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有32%的教师认为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不足;有30%的教师认为缺乏实施学科教学的策略;29%的教师认为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力方面不足;27%的教师认为缺乏教育教学理论;21%的教师认为学科专业知识不足;20%的教师认为不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

在科研研究方面,29%的教师没有参与过任何课题研究;只有10%的教师主持过课题研究。

在对待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态度方面,52%的教师认为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育教学理论培训需求方面,对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与技能的培训需求分别占到45%;其次是名教师成功教学经验和现代教育技术分别占到38%和29%;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心理学的需求占到25%和23%。在这其中77%的教师认为师德教育的培训对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明显的帮助,其次是教学策略与技能、名教师成功教学经验和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分别占到51%、46%和40%。

对于教师培训方式,61%的教师喜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其中学科专题研修班、园本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班是教师认为培训效果较好的几种培训方式分别占到37%、35%和33%。

在教师专业交流活动方面,优秀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是教师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占到59%;其次是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幼儿园教师论坛及小规模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分别占到29%、29%和28%。(如表三)

四、结论

1.与公办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教师在年龄层次、从业资格和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我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年龄呈现年轻化,成熟度不够。

我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其中2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12%,占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主体。年轻老师具有活力,容易与幼儿拉近距离,但是,幼儿园的工作不仅是天真快乐,更多的是幼儿带来的麻烦,工作繁琐,而年轻老师不够成熟的特性,使他们在面对幼儿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时,容易失去耐心和爱心,思想容易产生波动,就会出现流动现象,教师队伍不够稳定。而31~40岁的教师多处于经验丰富,思想成熟,并且大多已完成结婚生子阶段,家庭负担不大,能够较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也应该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在调查中发现,我区民办幼儿园该年龄段的教师只占到2%,可以说这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也无法成为公办幼儿教育的有利补充。

(2)我区民办幼儿教师从业资格与公办教师还存有一定的距离。

由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一定要具备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知识和掌握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同时,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规定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

从调查中发现,我区民办幼儿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仅占19%,学历层次也明显低于公办幼儿教师。仍有4%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民办幼儿园已评定职称的教师仅为5%,而未评定职称的教师占12%,是教师队伍的主体。这些数据说明我区民办幼儿教师的师资在从业资格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不利的。我区民办幼儿教育的质量也很难保证,也无法保证民办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我区民办幼儿教师待遇不高,工作积极性不足。

从教师工资待遇上看,民办幼儿教师工资在2001元以上的仅占8%,这与公办幼儿教师占44%有很大的距离。通过与一些民办幼儿教师的访谈也了解到,大部分教师没有与幼儿园签订劳动合同,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有跳槽经历,占到教师队伍的34%。这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这样的状态下,民办幼儿教师的工作信心严重不足,无法良好地推动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

2.我区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仍需提高。

只有教师对幼儿教育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高质量。此次调查显示,有17%的教师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持不赞同或迟疑态度,有13%的教师对教育和教师的作用持怀疑态度。说明教师对自身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信心不足,容易忽略幼儿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能否解决幼儿在学习和生活的问题上,有31%的教师需要看情况来定;在对能否驾驭课堂问题上,有14%的教师有时候对驾驭课堂存有困难。这说明幼儿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不高。

教师对教育的认识态度及教学能力将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教师工作努力度和教师情绪。我区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和个人教学能力的不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自己的工作态度。

3.我区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上还十分欠缺。

在调查中发现,29%的教师从没有参加过任何课题的研究。参加过的老师也多以参与为主,由自己主持某一课题的研究的教师只有10%。这说明,我区幼儿教师主动承担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明显不足,同时,给幼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机会也不多。在教育教学研究的数据中可发现,32%的教师认为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不足,这样就会导致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无法得到很好的总结,也很难使教师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4.我区幼儿教师在培训内容上仍有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

在在职培训需求方面,对教学策略与技能的培训需求占到45%,虽然有45%的教师也表示了对最新教育教学理论的需求,但51%的教师认为教学策略与技能的培训对他们最有用。幼儿教师的这种观念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多地注重教学的技能和技巧,而忽略了教育理念的指导和其他的教学策略,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

5.我区目前学前教育的培训方式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目前,我区学前教育的主要培训方式以理论培训为主,主要目的是提高我区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这个方针是没有问题的,但从培训效果来看,收效甚微。可见问题在于培训的方式上不适合教师。在调查中发现,61%的教师喜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而其中优秀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是教师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占到59%;其次是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幼儿园教师论坛及小规模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分别占到29%、29%和28%。由此,可看出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不受教师的欢迎,教师更渴望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更多地去观察、实践与交流。

五、思考与建议

1.加强我区民办幼儿教师的师资建设。

幼儿教师是儿童的启蒙教师,其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儿童接受教育的质量好坏也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尤其在我区公办幼儿园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民办学前教育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民办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区民办幼儿教师的师资建设。

(1)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待遇,保证他们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政府部门应确保民办幼儿教师的基本生活保障,并力争以法律的形式保证民办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社会保险,尽量减小民办幼儿教师与公办幼儿教师待遇上的差距。

(2)完善民办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

我区民办幼儿教师评定职称率低的现实证明,确保民办幼儿教师与公办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享有同等资格与条件,是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2.改变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我区幼儿教师的教科研素质。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单靠职前培养是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因此,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目前我区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看,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应作如下改变:

(1)加强幼儿教育理论的培训。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经验不够丰富的时候,组织活动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准备上,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不能根据儿童的思维特征和心理特点组织活动,这样的活动未必适合幼儿或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应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幼儿心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组织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打下基础。

同时,日益更新的教育科学理论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学前教育事业。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接受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

(2)培训方式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适合教师的需求。

篇8

(一)非正式制度的潜在影响

1.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认同度不高

由于幼儿自理能力差需要照顾,幼儿教师的劳动比较琐碎辛苦,在“学高为师”、“体脑分工”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不少人将幼儿教师视为高级保姆,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护孩子,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这种偏见降低了幼儿教师的本职认同感,消损了专业发展的动力,容易滋生职业倦怠。

2.对幼儿教师队伍的社会评价走低

专业化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终身化”,意味着从业年限越长、经验越丰富,价值就越高。现实中,幼儿教师待遇偏低,难以吸引、留住高素质人才,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大量改行,幼儿园只好频繁招收刚毕业的学生,弥补教师流失造成的师资不足。另外,劳动法要求为从业达到一定年限的教师购买保险,一些民营幼儿园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规避劳动法的相关要求,常短期雇用年轻的幼儿教师,加剧了幼儿教师的流失。基于以上原因,幼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非常不合理,呈现出过分年轻化的特点,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占比很低。这容易留给社会一种印象:幼儿教师是吃青春饭的职业,不需要经验,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对幼儿教师低评。评价的偏低又反过来会影响教师专业学习的热情。

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淡薄

缺乏社会认同的职业地位与工作待遇,造成教师职业荣誉感和专业归属感的缺失,难以将幼儿教育当成事业来追求。同时,教师自学、重构知识的能力较差,缺乏自我反思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二)正式制度的显在制约

1.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不严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幼儿教师持证上岗,但各种违规人事安排仍然存在:通过多种途径随意摊派幼儿代课老师;随意抽调合格幼儿教师到小学代课;为降低教育成本,幼儿园往往不愿录用高学历或正规幼师毕业生,而雇用一些低学历的教师。现在,农村幼儿园主要由镇(乡)、村小学开办,实质上是小学的附属机构。小学管理者对幼教不熟悉,往往对幼儿园不闻不问或无暇顾及。农村幼儿教师部分从小学抽调,部分由学校自主招聘。前者往往是工作不胜任的教师,势必也不能带来幼儿教育的高质量。因此,农村幼儿教师中真正具备幼儿教师资格的人少之又少。

2.缺乏相对独立的职称晋升体系

职称作为教师专业化水平认定和评判的标尺,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地位和经济利益,幼儿教师晋升职称走的是小学职称系列。在各级教育中,学前教育是唯一没有独立职称晋升系列的教育体系。“幼儿教师职称晋升及其独立性的丧失,不仅意味着幼儿教师专业资质的丧失,更是整个学前教育专业属性的丧失。”伴随机关与事业单位后勤部门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公办园的公办性质也在不断弱化,有些还被完全“改制”(公有转为私有),幼儿教师的事业编制也基本不再增加甚至不断压缩。幼儿园以合同工形式招聘教师,幼儿教师成为流水般的“打工者”,根本没有职称评聘的资格。职称晋升通道不畅,自然会挫伤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可以说,职称晋升体系的缺失,带来的是幼儿教师专业自的丧失。

3.幼儿教师评价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师评价制度主要还是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制度。这种评价制度存在着以下弊端:其一,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的依据,教师不能坦白解剖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其二,这种制度的动力来自行政自上而下的推动,教师内在动力不足,难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三,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通常会采用他人评价的方式,自我评价缺失或流于形式,缺少自我反馈,不利于教师根据评价标准调整和规范自身行为和角色内化;其四,缺少信息反馈和双向交流,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未能实现。

4. 教师培训制度建设滞后

培训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总体来说,幼儿教师培训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着教师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幼儿教师培训机会较少,层次相对偏低。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由于教育经费紧张,民办园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但他们又是亟须专业提升的群体,因为民办园教师学历和职称层次较低。同时,由于规模小、教师配置少,幼儿园根本没有搭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平台。教师只能在没有专业分工的“看孩子”层面上辛劳地忙碌,很少有与主流教育者交流学习的机会,逐步丧失了发展的可能性。所幸,近三年来在国家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受到同度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2)培训课程设置单一,存在着“城市化”倾向。很多地方把培训等同于高质量讲座,争先恐后地邀请学前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开展讲座,讲座的质量不可谓不高,参训者听着激动,回去之后却实效性不强。在当前的幼儿教师培训中,城市幼儿教师和农村幼儿教师“混培”现象非常突出,课程设置是以城市优秀教师为参照对象而设计的,不符合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针对性较差。

5. 幼儿教育科研制度缺失

教育科研的自觉与否,是区别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良好的教育科研制度,有利于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升他们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探索和研究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当前幼儿园教育科研制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1)科研制度缺失或不健全。目前很多幼儿园“缺失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② 很多幼儿园教育科研缺少规划,随意性较强,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针对性。课题来源主要靠上级下放,幼儿园自身开展课题研究的内在动力不强。在科研组织上,大部分幼儿园都缺少科研机构和组织,由教研室充当教育科研管理的职能。长期“重教研轻科研”使科研工作边缘化,属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部分,教育科研成了装点门面的“装饰品”。

(2)幼儿教师科研意识及能力不强。许多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更多依靠经验,很少对自身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与提升,也难以运用教育理论进行理性思考和深入分析。这容易导致幼儿教师对教育问题失去敏感和兴趣,宝贵的实践经验得不到及时的总结,使幼儿教师错失各种专业发展契机,使教师的自我提高“心有余而力不足”。

(3)科研存在“虚假繁荣”。一些幼儿园为了追求科研课题的数量,热衷于申报课题,却不能认真展开课题研究,而将主要精力放在课题申报和结题上,研究过程缺失。很多科研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从统计数据上来看,课题很多,但这种虚假的研究是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贬低与亵渎,对目前与未来的幼教实践有害无利。

建立健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更加有效和规范地进行。

(一)理念先行,推动非正式制度建设

非正式制度更多地表现为理念、价值观等,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引导社会对幼教专业化的认识,提高幼儿教师待遇,营造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强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专业化意味着不可取代,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展示了幼儿教师不可替代的专业性后,社会才能予以认同。要搭建幼儿教师自我展示的平台,产生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统筹兼顾,构建科学的正式制度

1.建立幼儿教师的资格认定和注册制度

建立规范的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作为幼儿教师准入的基本依据,对拟进入幼儿教师队伍的人员进行资格认定,严禁未经认定的人员进入幼教队伍。针对幼儿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各地可允许中小学教师或者其他岗位的教职工进入队伍,但必须经过系统的转岗培训和严格的准入考试,以保证幼教队伍的专业性。

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度,推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注册制度。在终身制背景下,一旦获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便没有了任何约束力,缺乏对教师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为不断推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教师资格每5年注册一次,教师资格证届满时,由本人提出申请,除特殊承认的教师外,申请教师需要接受一定学时的教师资格证更新课程培训,课程修满后可予以注册,未完成培训任务、教育教学能力不达标的教师不予注册。

2.确立独立的职称评聘制度

在幼儿教师职称评聘方面,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探索设置独立的幼儿教师职称评审和晋升的专业标准体系,确立并制定符合事业发展需要和我国实际情况的幼儿教师资格标准,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和职业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渠道;二是参照其他行业,将民办幼儿园教师也纳入职称晋升通道,发挥职称的专业约束和激励功能。

3.实施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

就目的而言,有两种不同的教师评价制度:以奖惩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制度。前者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制度,根据对教师表现的评价结果,作出绩效奖励、职称评聘等决定。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立足点是教师的未来发展,将评价视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种手段”。③ 因此,应实施发展性幼儿教师评价制度。

实施发展性幼儿教师评价应注意:一是评价与奖惩脱钩,否则会使绝大多数教师对之怀疑和惧怕甚至抵制,可能影响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团结。二是全员参与、全面评价,评价应面向全体教职工,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也不能游离在外,否则,教师易产生被监督和驱使的感觉,影响他们对评价的接受。三是要全体参与、民主公开,鼓励领导、教师同行、幼儿家长、教师自己参与评价。四是要保密,确保教师评价材料及结果的保密,只有评价者、评价对象、明文规定的负责人才有权接触这些材料,未经教师本人同意,不能泄露教师的评价信息。五是要注重信息的反馈,需要向幼儿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总之,要秉持“平等关系”“过程参与”“结果质询”等理念,去实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4.优化现有的教师培训制度

(1)确立培训的经费保障制度。增加幼儿教师培训经费,在确定期限内实现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2)研究和制定幼儿教师编制标准。为每个片区幼儿园预留一定的编制指标专门用于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以保证幼儿教师有时间、有能力参与培训。教师培训期间,工资不低于所在幼儿园教师的平均水平,培训费予以报销,差旅费给予补助。

(3)实施质量监测和评估制度,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建立教师培训的全程监测机制,引入社会中介机构评价,确保评估的公正性。政府通过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价。建立培训效果的跟踪问效制度,培训结束后进行跟踪,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4)大力推行“园本培训”制度。“园本培训”应立足幼儿园工作实践,针对性强,与脱产培训优势互补,实现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统一。“园本培训”的有效性依赖于组织者对幼儿园情况的全面诊断和对幼儿教师的发动,否则,培训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5.建立科学的教育科研制度

教育科研是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相互结合推进的一种行为,“是上有所呼下有所应,同时也是下有行动上有所行的。”④ 这种特殊性为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便利,因为它是学校肌体内部的需求。要建立科学的教育科研制度,用制度引导科研,用制度管好科研。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能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诊断,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随着问题研究的深入,学习、反思成为必然,教师的知识被拓宽,经验得以丰富,教育智慧得以启迪。在制定教育科研制度时,要注意与教学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的联系,使各项制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既受外在因素的制约,也有内在机制的作用。外在因素作用强大,但过度强调外在制度则会漠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内在动力。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影响因素,因此还要探寻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制度框架内,隐含着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直接对话,而且是一种‘在场’的、活生生的‘相遇’。”⑤建立民主平等的管理文化,实现制度框架内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直接对话,让幼儿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体验民主、自由、平等,学校制度的功用发挥和学校决策的执行力度就会随之增大。通过对话,强化幼儿教师内心的专业认同感,培养其专业发展的信心,实现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之间的相互理解,实现幼儿教师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融合,才是解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关键。

总之,一方面要搭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平台,另一方面也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在沟通和对话中达成共识,幼儿园的价值追求才能内化为幼儿教师的价值追求,学校制度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激发,幼儿教师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① 贾建国.关于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分析——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教育探索〔J〕,2011(10):120

② 刘岩.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探析.当代教育科学〔J〕,2010(1):36

篇9

一、幼儿教师的哲学素养

幼儿教师的哲学素养是指幼儿教师自觉运用哲学来思考、探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诸方面问题的一种综合性的素质与修养。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对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应对幼儿园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着极大的帮助。自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又称“国十条”)颁布之后,把学前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前教育已经进入了大多数人的视野,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学前教育的春天来了。”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的学习者,笔者深切体会到我国学前教育到了发展的关键时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的规律,作为幼儿教师,要深切地领悟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把握住其中基本的哲学观点,以解决日常生活及教学中的难题。

二、幼儿教师哲学素养的重要性

1.促进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

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素养,能够使他们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理论方法论武装自己,对教师个人的成长与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是幼儿教师自身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通过哲学修养的提高来提高幼儿教师的自身的发展。幼儿教师自身哲学素养的提高将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适应这个职业,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总体来讲,幼儿教师通过提升自己的哲学素养,将会直接带动幼儿教师的全面发展。

2.提升幼儿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不仅可以扩展自身的知识体系丰富幼儿教师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还可以使幼儿教师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习得了哲学的方法论,直接提升幼儿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

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实事求是方法、调查研究方法、辩证法、矛盾分析法、群众路线方法等等。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将幼儿最真实的表现和发展状况反馈给家长。“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一个哲学常识,在众多的现象中存在很多假象或者不能反映本质的现象,要想解决好问题必须要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前提。

3.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幼儿园的领导层更应该具备哲学素养,运用各种哲学观点来对幼儿园进行管理,确保幼儿园的各种决策的科学性。若想提高幼儿园的办法质量紧靠专家学者们的学术研究成果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幼儿园的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本园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创办符合幼儿的具有原本特色的幼儿园。哲学中的各种方法论对应于问题解决时策略的制订有很大的帮助,只有综合各种方法才能更透彻地剖析问题,才能制订出有效的策略。综上,幼儿园的管理者和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直接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哲学素养

1.研读教育类的哲学书籍

作为幼儿教师,研读教育类的哲学名著是提升哲学素养所必需的。哲学发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罗马时期诸多的教育家的专著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柏拉图的教育名著《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母育学校》一书,在人类史上首次制定了6岁以下儿童详细的教育大纲,这应是幼儿教师必读的。还有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等,都是值得幼儿教师研读的,对于深化自身的教育理念有着极大的益处。幼儿教师只有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教育哲学名著,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思维能力,为修炼好自身的哲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职后培训来提高幼儿教师的哲学素养

笔者有幸参加了“四川省国培计划(2012)”中的幼儿教师培训的三个项目,对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实施层面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主要是针对专业知识和幼教技能的培训,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将哲学知识的普及与深化纳入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设置中,通过职后培训来提高幼儿教师的哲学素养,也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3.幼儿园有效组织幼儿教师集体教研共同提升哲学素养

幼儿教师的哲学素养的有无、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作为幼儿园,为了自身发展必须积极地支持组织全园幼儿教师关注哲学,并提升每位幼儿教师的哲学素养。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为幼儿教师安排具体的时间来研究探讨哲学素养,并从每位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剖析哲学对幼儿教师的作用,深入了解哲学的意义作用,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哲学素养,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习得有效的方法论,充分发挥每位幼儿教师的潜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38―01

从目前实际来看,幼儿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标准的要求。而且,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许多教师面对新课程、教材茫然失措,急需专业地、深入地、持久地、一对一地深度培训。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涵义

教师的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门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就是教师从非专业到专业的转化过程。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其专业化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幼儿教师通过专业教育拓展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使自己逐步发展成专业人员,使幼儿教师职业逐步走向成熟、专业的过程。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专业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专业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快速发展变革的教育现状的现实需要。“术业有专攻”,专业的本质就是各阶段教学各有其特殊规律及独特性。一些人简单地认为学前教育对象是一群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准学历比其他阶段低,这种偏颇之见忽视了幼儿教师知识的综合性、基础性和广博性特点。幼儿教师职业实践的对象虽是幼儿,可许多科学和经验都证明了幼儿时期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和易被忽视性。幼儿时期的生命特性使幼儿园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比其他任何阶段都更显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教师专业化正是幼儿教育特殊性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保存活力,永葆教育的青春。

篇11

(一)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现状调查的研究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相关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以某一位或某一个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生存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主要是归纳整理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生存环境,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如: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闫伟鹏(2010)通过对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揭示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专业发展匮乏、人际关系简单的现状,并指出导致这些现状的因素包括:社会关注不够、城镇边缘化以及教师自身因素;李晴虹、张智敏通过对31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承担的安全责任重大,教学自主性不高、工资低、福利差、专业发展受阻;丁同芳对安徽滁州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调查后指出:工作压力、工资待遇和职业满意度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状况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主要特点为: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农村幼儿教师极度缺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普遍偏低的学历水平、工资待遇之间的矛盾。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职业倦怠、精神生活等方面。苏刚(2011)指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度低;伍明辉、杨仕进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并认为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专业发展机会少等因素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悠(2012)的结论正好相反。李悠从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幼儿园、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整体不严重,他们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云亮在其毕业论文《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查》(2012)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生活状况的特点是:农村幼儿教师对总体生活状态相对满意,他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主要来自幼儿和家长),并且普遍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性格特征;王杰(2006)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状况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正常人并显著高于县城同行。笔者认为,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目前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普遍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李向玲在《延安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2012)一文中,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教师资格、编制、工资待遇、培养培训以及流失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认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极其艰难,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王雪芹(2010)认为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没有正式编制、身份特殊、工资待遇偏低,加之招聘录用的随意性导致农村幼儿园很难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且现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文化素质、理论修养、专业技能水平和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不适应;湖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肖晓凌(2010)通过对湖南省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状况的调查得出,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从2006年到2009年的4年间L县的农村幼儿教师的平均年流失率达到了22.3%,严重影响了整个L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流失的教师中,以年轻教师较多,且流失的教师并未完全就业;黄胜梅(2012)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情况调查发现2006年至2010年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率高,且呈现出:年龄偏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教龄大多在10年以下和以职业外流失为主的特点;王声平、杨晓萍(2011)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增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对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关注等措施,以减少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

(二)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关系着农村幼儿教师个人的幸福,也关系着整个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者发现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个方面。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研究中,关于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较多。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探究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含的具体内容。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专门性研究并不多,大多都是融合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研究中的。罗咏梅在《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一文中,从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方式以及专业发展环境五个维度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张元(2003)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归纳为: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郑建成(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专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陈亚芳认为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北京师范大学的庞丽娟教授(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全面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专业化的学习。《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将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从以上有关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来看,不同的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划分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他们划分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并没有质的差异。

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找出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郭健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支持体系构建》(2012)一文中指出:构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层面、两个主体、八项措施、五种保障,即以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政府和幼儿园为支持主体,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出发,在政府统筹、健全机制、创新实践、质量监督、舆论配合的保障下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乔中彦在《广州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之研究》(2011)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社会地位、幼儿园环境之间的相关极其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和0.499。窦丽丽在《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2012)一文中指出: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师资培训和幼儿园园长三个方面;王晓云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浅谈》(2010)中指出: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可分为社会政府方面、幼儿教师自身以及幼儿园管理三个方面。可见,研究者们通常会从政府、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几乎所有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最后都会探讨有效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陈思在《中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2010)一文提出了教育行政单位、教师培训机构、幼儿园和教师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时所需要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张超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调查研究》(2012)一文中指出:园本课程开发、教育行动研究和培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王杰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一文中提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①规范和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②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对教师的投入。③加强“培训”。④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家园合作;杨莉君,陈思(2010)的研究指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①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②构建符合农村世纪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③幼儿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④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另有研究者专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研究,认为继续教育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周端云在《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一文中指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条建议:①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②教师培训机构增强服务意识;③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④农村幼儿教师展开主动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林琳在《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2)一文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后也提出了四条策略:①行使政府职能,出台配套政策;②提高继续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③丰富继续教育形式;④加强继续教育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潘君利(2010)在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困难后,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强化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促进城乡互动和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以及推进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等几方面措施。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研究者们主要从政府、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去探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有关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在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已有文献中,有关职后培训的文献数量是最多的。张云亮等人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649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有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专业培训方面;培训形式以集体培训居多;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有近半数的幼儿园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并提出了建构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体系,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展幼儿教师培训形式,突出教师参与的主体性;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幼儿教师获得公平培训机会等建议;彭国平等人主要对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应遵循的五条原则:教学目的实用、课程设置巧用、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内容实在、培训阵地迁移。还有研究者主要就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教材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王玉珍主要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问题,就培训教材开发的意义、原则、过程等展开论述。还有研究者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了专门研究,如高媛在《陕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探讨》一文中针对陕西省职后培训的现状,提出了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包括:举行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升农村教师了解幼儿的能力等;田景正(2009)等认为要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多元的培训或继续教育体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幼儿教师资格引进优秀幼儿教师充实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并主张教师培训到农村开辟“幼教教师培训试验田”,举办讲座与示范课程;农村幼教机构建构学习型机构,强化园本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