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13 08:56: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师说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师说教案

篇1

    本案件的争议在于,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规定,玮玮因交通事故已构成了七、九、十级伤残。可玮玮的伤残程度却“超出”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是否可以免除支付伤残保险金的责任呢?

    法院认为,保险公司将意外残疾限定在所制订的范围之内,但是无论是保险公司、投保人、被保险人,均无法排除意外伤害危险的发生,或者预知会发生何种意外伤害后果。若一旦发生约定范围之外的伤残,必然会引起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的争议。

篇2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涉及魏晋两朝帝王、将相、隐士、僧侣等一千五百多个人物,全面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其语言质朴、意味隽永、表达传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吸引我的是,与传统的正襟危坐的经史子集不同,《世说新语》生气淋漓,嬉笑怒骂皆跃然纸上,展现的人物立体丰满,特别容易让人亲近。

二、《世说新语》阅读困境

困境之一,是与当下学生语言系统的几乎决裂。中学界尚流传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的望洋兴叹,更何况是语言积累更为薄弱、理解能力更为浅白的小学生呢?对他们来说,蕴蓄着中华传统精神风骨的文言文更像是一种已经失传的古老语言,而非延续在我们血脉里的精神密码。

篇3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教学的目的,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引入一个具体的事件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或集体合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案例教学法不仅适用于金融学硕士的培养,而且非常必要。

1.1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新型的金融专业人才 案例教学法则是启发式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自主分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案例没有标准的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而这些正是新经济环境下,金融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条件。案例教学法为金融专硕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

1.2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案例教学是基于案例推理,从个案中得出的规律性原则。案例教学法需要更为优秀的师资队伍,需要综合素质极高的教师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而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这样可以大大促进教师去积极寻找反映现实金融活动的各类有代表性的案例,编写和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并不断地进行案例的更新。这必然促进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1.3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处于较被动的地位。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前学生要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资料,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结论,并与他人进行辩论,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案例教学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金融学专业硕士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

2.1 启发式―实证型案例教学 启发式―实证型案例教学指在教学中为了说明某些观点或原理,而列举现实事例,通过对实证案例的介绍,启发学生思考案例中的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案例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及对产生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在这种案例教学中扮演启发激励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紧跟现实问题,更能生动灵活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金融理论和金融观点,让学生对金融知识更加直观掌握和记忆。

2.2 讨论式―分析型案例教学 讨论式―分析型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利用知识来讨论案例,最终以小组形式展示讨论结果。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也能相互取长补短,更加深入地了解金融知识。教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扮演总管理和总指挥的角色,因“组”制宜,对每个小组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

2.3 操作式―模拟型案例教学 操作式―模拟型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的实践活动,这适合金融学中的证券投资,公司理财等需要真实操作的课程讲解。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投入,教师亲自实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操作,更好地掌握金融运作的实际情况。

2.4 报告式―信息型案例教学 报告式―信息型案例教学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让学生自主地去搜索相关信息,并以报告的形式递交自己的研究结果。这种案例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收集能力和整理能力。教师布置好需要查找的知识信息后,指导学生如何分析信息,并将信息总结成报告形式。这种教学法能很好地展示每个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 金融学专业硕士案例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篇4

首先,学术界对专业学位的本质属性基本达成了共识,专家学者们普遍将职业性看成是专业学位或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属性、本质属性。比如,别敦荣等(2009)认为,专业学位具有自身的特征,具体表现为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和教育的实践依赖性。翟亚军等(2006)认为,“专业学位具有鲜明的实践取向,其本质是职业性学位,职业性作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其他学位类型的本质特征。”刘国瑜(2005)认为,“专业学位中的‘专业’二字就是’职业’,专业学位在国际上的通行叫法是职业学位。”但同时,专家学者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专业硕士教育的“职业性”是建立在“专业性”基础上的,不能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同于一般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专业学位虽然与职业领域密切相关,但这种职业领域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内涵以及专门的职业素养。换言之,专业学位对应的职业领域的专业化都是非常高的。

其次,从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文件精神中也可以看出专业学位教育的“职业性”特征。1996年7月2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2002年初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有类似的规定,“专业学位,或称职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相应的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

另外,从专业学位设置情况来看,美国是世界上专业学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其专业学位学科结构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专业学位主要分布于满足社会现实需求的应用类学科,如工商管理、教育、医疗卫生和临床科学、工学等学科。美国在其所授予的专业学位中,授予量最大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和教育,其次为医疗卫生与临床科学、工程、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等专业。在我国,作为纯学术性的哲学、历史学和理学等学科,没有设置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学位,而具有明显职业指向的应用性学科如教育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每一个学科下都分别设置了几种专业学位。

从我国和美国的专业学位设置情况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只有具有鲜明的职业指向性的专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更加明显,也才更加有必要开展专业学位教育。

二、基于职业性的课程体系的思考

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2012年制定的《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中明确阐述了审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系统掌握现代审计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较强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与解决审计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门人才。”

与此相适应,培养方案中对课程体系做了比较具体的说明,指出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应当包括公共课、专业核心课、方向课、任意选修课和实践五个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目录中列示了包括3门审计相关课程(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法律研究与案例、审计史)的共6门课程;方向课目录中列示了包括至少7门审计相关课程(如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计算机审计、审计职业道德、舞弊审计、审计管理等)在内的共15门课程。

教指委的课程目录广泛而具体,涉及了审计实务的诸多领域。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审计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发现一些培养单位在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应具有职业导向性

专业硕士的“职业性”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应当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即更加注重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更加注重社会实践培养环节,使学生在掌握现代审计基本理论和相关领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审计实务和所需相关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具有较强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与解决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绝大多数招生院校设置的与审计实务直接相关的课程都捉襟见肘,甚至专业核心课中基本上只有“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一门课与审计实务直接相关;方向课更是难见“审计”二字,情况稍好一点的院校最多也只是设置“审计专题”、“经济效益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等有限的几门课程,而且课程内容大多偏重于审计理论;社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只有毕业前学生自主实习,因此也几乎演变为学生找工作的过程。审计专业硕士培养的职业性仅以“案例教学”来体现,而“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几乎使得专业硕士的“职业性”成为空谈。

另外,培养方案中提倡体现各培养单位的培养特色灵活设置相关课程,这一规定使得各招生院校对审计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无论是专业核心课还是方向课,很多招生院校的审计专业硕士课程与会计专业硕士课程并无本质区别,甚至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来说也是“换汤不换药”。笔者搜索了十几所第一批招收审计专业硕士的著名高校的网站,结果发现没有一所高校公布审计专业硕士的具体课程设置情况;即便是对会计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有非常详细说明的院校,也是对审计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只字未提。从中可以管窥审计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2.课程体系应具有全面性

审计工作按照其主体不同有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之分;按照其目的和对象不同,审计至少包括财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经营审计等很多种类型。不同主体、不同目的和对象的审计工作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对审计师有着不同的要求。基于专业硕士的“职业性”,审计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不应当只涉及注册会计师审计,也应当涉及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不仅应当培养学生的“侦查”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咨询服务的能力。当然,要在两年的学制当中要求学生全面地了解各个审计体系也并不现实,因此每个招生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优势,分别设置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审计方向,并开设相应的方向课,但应注意的是对于审计体系中的每一个分支,所设课程都应当有一定的系统性。

但是根据笔者的了解,大多数院校都是以“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为主打课程,而该课程基本上是以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包括美国和国际相关准则)为蓝本进行展开,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几乎没有涉及;其他课程主要是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开设,随意性比较大,尤其是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缺乏系统的课程安排,使学生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审计实务的全貌,甚至误以为审计专业硕士教育就是培养注册会计师专门人才。这也使得学生无法胜任未来审计职业的不同需求。

三、基于职业性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思考

教指委在审计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要求,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情景模拟等方法。受多方面原因的制约,现场研究和情景模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较少运用,各招生院校都着重强调案例教学。

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之一是要有高质量的审计案例。案例应当是以实例为基础,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案例应当有一定的层次,从案例涉及内容的范围大小,可以分为知识点案例和综合案例。无论审计课程的理论部分还是实务部分,各章节都有若干个知识点,围绕某一知识点编写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综合案例则是跨章节的案例,其中涉及不同章节的多个知识点,实践性更强,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案例提高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有教学价值的审计实例并不少,但保守商业秘密的限制影响了这些案例应当发挥的作用。本人在多年的审计教学中深感审计教学案例缺乏,已有的案例远远不能满足诸多教学内容的需要,且大多零散而不够具体深入,更难以针对教学内容形成体系。国内鲜有专门的案例教材,一些教材在章节内容之后虽附有相应案例,但多为知识点案例,而鲜有综合案例。一些以实例改编成的案例更多是进行描述性的介绍,缺乏详细的数字和相关资料,也缺乏问题设计,这些案例的作用更多是让学生了解相关实例的基本情况,而不能让学生以主角身份进入案例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受教师经历等因素的影响,课堂上使用的案例资料大多都是带有标准答案的,而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资料大多不受任课教师的欢迎。这些带有标准答案的案例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完全不能体现出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另外,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由于受课时、学生人数等因素的影响,难以让学生真正成为案例分析的主角,教师通常在短暂的启发、分析之后给出标准答案,这样的“案例教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眼球,缓解教学枯燥教条的问题,但不能真正让学生了解、体会审计实务的真实状态,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多大作用。

要搞好案例教学,首先要解决案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拓宽案例建设的渠道,案例不能仅由理论界人士、高校教师来设计,应当集思广益,鼓励更多的实务界人士著书立作,参与案例教材的编写,或者将个人工作经验和体会编辑成册,作为教材的必要补充。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层次性。知识点案例是最基本的形式,内容也比较简单,可以针对单个知识点加以设计,通常有标准的答案,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审计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有一定作用。综合案例则难度较大,通常跨知识点、跨章节内容设计,实践性更强,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通常没有标准答案。对于专业硕士教学来说,应当更多采用综合案例。

搞好案例教学的另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提高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对此将结合下面内容加以分析。

四、基于职业性的师资建设的思考

专业硕士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师资水平,无论是课程体系设置还是案例教学等非传统教学方式的运用,都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保障。教师缺乏审计实践经验成为制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和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瓶颈。

审计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硕士的职业性决定了审计任课教师仅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不足以胜任审计专业硕士教学的。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任课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既没有审计实践经验,由于诸多原因也很难进行必要的调研与实习,对于审计工作实践可以说是十足的“门外汉”。师资队伍的短板就决定了招生单位无法开设具有职业导向性的全面、系统的审计课程;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即使有丰富的案例资料,任课教师也很难让学生通过案例真正了解审计实务工作的要求和状况,也就出现了国内教材中常见的审计案例配备标准答案的现象。没有答案的案例很难作教学之用,因为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对案例资料做出深入细致的分析判断,这也不是教师能够通过查找资料、翻阅文献能够真正解决的,何况现在能够真正全面深入介绍审计实务工作状况、总结实践工作的书籍很少。

让审计课程教师接触审计实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近年来,发表文章、出版专著成为衡量很多高校教师工作能力的主要标准,教师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攻读学位、进行理论研究上面,这固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但教师因此也很难有精力和积极性去接触审计实践。高校应当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审计机构或部门调研或实习,并在各项考核中对到实务部门调研或实习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倾斜。

篇5

二、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比较

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作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代表,为科学理解专业硕士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清专业硕士作为应用型研究人才在创新人才中的特色,比较分析两者的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成为我们以点带面理性而全面认识专业硕士的有效途径。

(一)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的比较

我国进行应用心理硕士和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的学校主要有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各高校都有细化的研究方向。例如西南大学的培养方案为:应用心理硕士有4大研究方向,分别是司法与犯罪心理、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健康与临床心理、学校心理学。[2]而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有8大研究方向,分别为现场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与管理心理学、美学与服装设计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用社会心理学、教学策略。[3]

以司法与犯罪心理和现场心理学为例进行比较,司法与犯罪心理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罪犯心理与行为矫治、罪犯人格重塑以及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识别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罪犯心理分析、现场心理识别等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而现场心理学主要研究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再现及利用问题,它涉及到犯罪学、刑事侦查学与心理学、法学等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笔者发现,这两个研究方向都涉及到了犯罪现场心理等内容,所不同的是,司法与犯罪心理注重培养学生开展应用实践研究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更加关注的是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场心理学则更关注学生的科研能力。

再以专业硕士中的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和学术硕士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为例,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主要围绕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EAP的实际问题等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人力资源测评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招聘、任用、考核、培训等形式来有效调配相关人力资源。该方向是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同时它也涉及到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通过对这两者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无论专业硕士还是学术硕士在人才培养中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但两者研究的重点不同,应用心理硕士直指实践,研究特色是偏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研究着重于应用研究,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的研究特色则是立足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相关学科的思想,偏重于前沿性和应用性的研究,研究着重于学术或理论的研究。通过研究方向的内涵还可以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的职业指向性比较明显,研究方向立足于实践领域分类,着重培养学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而应用心理学硕士则直指学科各分支,主要立足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学科体系,偏重于对学科体系的学术研究。

(二)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目标的比较

应用心理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各职业领域要求、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2]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规定学生要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要能够在上述四大研究领域开展应用工作。应用心理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修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晓心理学的应用知识与技术,能在各级科研、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业、咨询机构等从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3]

比较二者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应用心理硕士是为社会各职业领域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满足社会职业领域对心理学应用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是为各级科研和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业、咨询机构等培养从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这些在对二者的具体要求中都有体现。应用心理硕士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硕士则要求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综观二者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我们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着眼于为社会各职业领域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着眼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科研型人才。

(三)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设置的比较

篇6

截止到2006年,我国每年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约180人,历届毕业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在就业激烈的大背景下,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据2007年的一份就业调查显示,教育学硕士毕业生普遍认为就业较难,而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09届职业技术教育学毕业生为例,24名同学普遍认为工作尤其难找,竞争激烈,要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而这一情况在其它院校中也较为常见。

一、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一)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以及严格的职业准入要求:首先,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尤其是招收研究生层次人才时,都会提出“只限男性”或者“男性优先”的要求,而在职业技术教育学方向的研究生就业中这种现象也存在。在此专业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严格的性别限制使得许多毕业生在工作面前无能为力,遭到拒绝。其次,在生源方面,由于此专业的研究生多是文科功底学生跨专业报考,之前专业与职业教育联系较少,所以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显得捉襟见肘,在应聘时鲜有显著优势。再次,用人单位诸如“政治身份必须为党员”、“本科毕业学校必须为211工程院校”的要求将一批优秀学生拒之门外。

(二)毕业生质量下降及就业意愿的集中:在传统高校培养机制的影响下,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等方面,注重培养学术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削弱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职业技术教育学毕业生选择沿海、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事业单位以及知名企业,而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小企业则被排除在就业意向之外,择业观念的局限性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二、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对策分析

(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为了缓解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解决人才供需失衡,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合理制定招生规模,不应一味追求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缓解本科生就业压力而盲目扩招。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提供优越待遇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以及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支持全国职教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要完善培养机制:首先,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师资、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合理规划招生人数,力求做到导师与硕士研究生的最佳搭配。同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遴选治学严谨、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教授相关课程,积极引进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或者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人才。其次,在生源方面,应出台政策鼓励有工程学科基础以及职业院校出身的考生前来报考,以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特点。再次,作为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其课程设计的逻辑核心应当是工作实践,我们应当从工作结构而不是学科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即转向“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以工作实践为逻辑核心重构职业教育课程框架。把学生职业实践置于课程的中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通过职业实践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2]

篇7

为了提高对学科课标的整体把握,灵活驾驭教材,打通学科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精准教学,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华师教育研究院培训内容,学校研究决定举行主题为“把握课标驾驭教材精准教学”暨胜利小学教师“一册三研”说课比赛,特制订本次比赛方案。

一、说课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

二、参加人员

原则上全员参与(不参与的向学校说明原由)

三、比赛流程

1. 周一上午放学前将自己的“一册三研”课件以级部为单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打包上传给杨立元。(周五已上传的不再重复上传)

2. 周一下午根据上传名单,确定说课次序。(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排列,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按班级顺序排序)

3. 自周二下午开始根据安排表依次说课。

4. 地点:3号楼二楼会议室

四、组建评委

五、考核评价

1.凡参与说课的教师基础分为2分,所有选手不分学科按4:6评选一、二等奖,一等计2分,二等计1分。

2.根据学科要求择优推荐,在11月30日接受华师教育研究院专家的指导点评,被推荐者量化计2分。

附1:

说课时间

序号

姓名

学科

年级

备注

11.17下午1:30

1

2

3

4

附:2

说课时间

序号

姓名

学科

年级

得分(100)

11.17下午1:30

1

篇8

一九九五年,上海女作家王安忆出版了长篇小说《长恨歌》,在文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认为王安忆此作直逼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更有人认为《长恨歌》是比张爱玲还张爱玲的小说。一时间,王安忆的名字被频频与“张爱玲”三个字联系在一起。本文从王安忆的《长恨歌》出发,在其背景环境的描写、人物与时空的关系、虚无与现实的叙事等三个方面作一比较,以期对这两位同样出色的女作家有更清楚的认识。

一、背景环境的描写

翻开《长恨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长达几万字的背景环境描写。“弄堂”、 “流言”、“闺阁”、“鸽子”以及紧随人物命运的“片场”,后来的“爱丽丝公寓”、“邬桥”,一个新的弄堂“平安里”。

这些背景环境描写把读者引入了作者营造的特殊气氛之中,犹如身临其境,引领读者视线,为其迅速走入王琦瑶的内心世界打下了基础。除此以外,和小说主体的联系也是比较紧密的,很多描写看似随意,却与后来的故事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是暗含在文本中数不清的伏笔之一。比如《鸽子》一节:“许多无头案,它们都是证人。它们都是证人。它们眼里,收进了多少秘密呢?”“当天空有鸽群惊飞而起,盘旋不去的时候,就是罪罚祸福发生的时候。”这些都和结尾一节《碧落黄泉》相互照应,使前面的描写不流于无谓的堆砌,而是形成镜子般的对照。

《长恨歌》的背景环境描写是王安忆对于张爱玲写作风格的一种承袭与超越。张爱玲最擅长的就是将叙述人、读者与故事的人物远远的拉开距离,将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成功剥离,从而形成一种旁观、张看的全知视角。作为对张氏风格的一种沿袭,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同样试图使用这种手法,只是不如张爱玲那样明显。“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物化的“制高点”,其实就是全知视角的象征。这和张爱玲的“在云端看厮杀”其实是相同的目的。《鸽子》中又写道“前边说的制高点,是我们人类能够企及和立足的呢?”这里“鸽子”同样成了一种“上帝视角”象征。作者通过“制高点”的过渡,力图将全知视角贯穿文本始终,有意无意地将笔下的鸽子变成了张爱玲在《沉香屑》中写的香,在《倾城之恋》中写的咿咿呀呀的胡琴,在《金锁记》中写的月亮,贯穿文本始终,充满了象征的色彩。然而在某种程度上,王安忆的这种叙事相对于张爱玲有所超越。张爱玲对上海特色的描述是零散的、往往贯穿于小说的细节之中,是为将读者引入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而渲染气氛,侧重于在深度上的展现。而王安忆对上海从宏观角度的整体描写,起到一种既能通过直观写实引领故事开场,又能表现出整部小说沧桑兴衰基调的作用,侧重于在广度上展现。从这一点看,王安忆的开篇描写更符合长篇小说叙事的要求,也体现了她超越了张爱玲略嫌狭窄的文化视野。

二、人物与时空的关系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空间都有着一种被限定的拘束。她的小说一般来说,都有一个主要的活动空间,如果有变化也只是那么一次,然后又回归于那主要的活动空间。因此,她的小说的叙述空间是封闭的。而因为叙述空间的封闭性,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时间也是静止的,凝滞在那里的。因此,几乎可以说,在张爱玲的小说叙述中,是不存在历史时间的,历史在她的叙述中是不存在的,而且时间因素由此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也有被空间化的倾向。

在这种封闭、静止的时空观中,产生了张爱玲笔下的那一部部都市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如流苏、曼桢、烟鹂、娇蕊等,皆形象鲜明,令人过目不忘,而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在张氏小说中,这两者却是各自存在、不甚相干的。上海之于张爱玲,就像鲁镇之于鲁迅、北京之于老舍、湘西之于沈从文,仅是作为一种地域色彩浓厚的现实背景而存在的。她笔下那些女子的悲欢离合,虽说是在上海这座城市里上演,但上海并不能够左右她们的人生,上海对于她们而言,只是一个偶然的落脚点,而换了别的地方,她们的故事也一样还要上演。可见,在张爱玲的笔下,人物与时空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二者是各自独立存在的。

《长恨歌》把一个女人的一生与一个城市的历史交融在一起进行描写。小说从20世纪30-40年代“十里洋场”的上海、50年代“”的上海、60年代“”的上海,一直写到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上海。王安忆通过对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书写再现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时代变化,在她的笔下,不同时期的上海对主人公的命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长恨歌》当中,叙述时间是流动的,王安忆有意完成了人物与时间的融合。除此之外,她的叙述空间是开放的,与张爱玲的故事通常发生在一个封闭的房子或家族中相比,《长恨歌》显然具有开放性。故事不单单是在上海这一个地方发生,中间还穿插了邬桥这个地点,同样是在上海,根据王琦瑶人生的不同时期,王安忆为她安排了不同的居住场所,而正是由于居住场所的变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种开放、流动的时空观恰恰与张爱玲那种封闭、静止的时空观相反。可见,在王安忆的笔下,是以人物来书写时空变化的。

三、虚无与现实的叙事

张爱玲曾经这样评价《红楼梦》:“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这段话同时也表明了张爱玲的小说观与人生观。

张爱玲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不管如何眷恋,过去的好时光都已经无法挽回。透过繁华的世相表面,张爱玲体验到孤独和寂寞的刻骨铭心。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更使她感受到个体的渺小与孤寂、生命的虚无与幻灭。最终促成了她悲观虚无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从而反映在她的都市小说叙事中。张爱玲对日常生活,并且是现时日常生活的细节,怀着一股热切的喜好。同时,她又不由自主地要在可触可摸的俗事中藏身,于是,她的眼界就只能这样的狭隘。所以,张爱玲的人生观是走在了两个极端上,一头是现时现刻中的具体可感,另一头则是人生奈何的虚无。

而王安忆刚好相反,在她看来现实与虚无之间其实有着漫长的过程,就是现实的理想与争取。她的叙事观是现实的,这一点在《长恨歌》中有着明显的体现。王琦瑶的一生完全是按照她自己的选择来过的,她是自我的,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而不必有所顾忌。但是在张爱玲的笔下,女性人物在作出选择时总是有重重顾忌,而且由于不敢直面现实,她们总是选择向生活妥协,将自己束缚起来。这一点无论是在《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还是《半生缘》中的顾曼桢身上都有所体现。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读者看不到时代的影子,也没有具体鲜明的空间位置,所有的目光都只集中在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上,所以不免产生一种虚空感。王安忆则与此形成相反的对照,她不仅赋予了人物鲜明的时代特色,还敢于将人物最终走向死亡的血淋淋的过程描绘出来,这一点在张爱玲的笔下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所以王安忆比张爱玲现实的多,最起码她比张爱玲更多了一份勇气,即使前边是虚无的,她仍然要过去看看,直面现实而不是逃避。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将王安忆与张爱玲相提并论是不无道理的。她们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如果细细品读她们的作品便会发现她们终究是不同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位作家会写出完全相同的作品。相信在未来,她们之间还有更多的异同之处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参考文献:

[1]王安忆.长恨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篇9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如何开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这是我们交管宣传工作中经常探讨的问题,宣传的渠道四面八方,报纸、刊物,电视、电台,网络。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且生动活泼:如歌曲、相声、小品、公益广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这不能不证明如此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为维护交通安全秩序、和预防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对交安宣传工作基本上还是个门外汉,但凭着多年在政法战线工作中的实践观察,对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小有一些认识和看法,简作两点论述,权作抛砖引玉吧:

一、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重在以案说法,因势利导。

三年前的一天,笔者曾在基层法院旁听了一起交通事故案件的庭审审理实况,当时的庭审实况使我至今不能忘记。韦某是*县*村人,好吃赖做,而且又爱贪杯,当妻子对其进行批评时,韦便拳脚相向,妻子受不了这种气,便带着儿子回娘家去了。20__年间,*镇五花八门的三马车拉客盛行,他听人说三马车搭客能捞钱,于是从叔父那里借了五百元钱买了一部报废三马车,在六道路口的一个修理处简单修了一下就上路了,20__年5月7日下午3时许,韦某在一无驾驶证,二只有半桶水摩托车驾驶技术的情况下上路拉客了,当天是六道街圩日,韦某拉着四名赶圩的农村妇女从六道路口往*方向驶去,当摩托车行至300米远,在与对面来车相会时,韦某操作不当,摩托车撞到了同方向行驶的大东风车车尾上,造成一死三重伤的恶通事故,韦某本人也撞断了左腿,后经交警认定:韦某负该事故的全部责任。半年后,韦某伤愈,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受害人家属及村民约三百人到庭参加旁听,法庭上被告人韦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没有否认,但是对于受害人请求的民事赔偿,认为无能力偿还。并说;“如果法院许可,他愿意到被害人家做牛做马顶工赔偿,否则只有去劳动改造。实在对不起受害人了。”经公诉机关查明:韦某家中确也一无所有。巨大的赔偿金额对韦某来说简直是水中捞月。在法庭上调解时,死者父母哭得死去活来,好不悲惨。韦某跪在受害人家属面前久久不敢站起,法庭上出现了过激情绪,法警费了很大的劲才使秩序泠静下来,公诉机关借此作了法制宣传教育,公诉人分析了韦某犯罪的原因、和后果,评述了韦某之所以犯罪是因为不遵守交通法规所致,结合本案的情节,以案说法,且公诉人由溅入深、有理有法的剖析和解说,曾经哄闹一阵三百多人的旁听席上顿时鸦雀无声,使被告人本身听了悔恨交加以外,给旁听的人心中也欣起了很大的震动,一位参加旁听的中年男子是韦某一个村子的,他说“我原来也想搞部三马车去拉客捞钱的,今天看见老韦这样的结局,听了公诉人的教育,我不能蛮干了,不按交通法规办事是要吃苦果的。”可想而知,这堂法庭上的宣传教育课,效果是十分良好的,活生生的案例,让旁听者至少明白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二、因地制宜用本地典型案例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进行宣传教育效果显著。

一位从事司法宣传多年的老同志说过,“任何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都要有骨有肉,法规是骨头,案例是血肉,两样都要有,宣传起来才能栩栩如生。”我想,我们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大概也是如此,否则就会空洞无物。因此在开展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时,应从当地的一些交通事故案例中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制成宣传资料,可以运用图片,也可绘画漫画,配上说明,以案说法,时行巡回展览,一来本地案发生在当地,群众容易接受,有效强的说服力,二来有效大的真实感,事故的发生确实是实,不是交警乱编。用当地案“现身说法”群众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听而不厌。对本地驾驶员有“旁敲则击”之作用。为此我们在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中不一定要“贪大求洋”因为我们的宣传经费有限,条件有限,远水难救近渴,用土洋结合,搞一些因地制宜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生动活泼,花样别致,能联系实际的宣传形式,我们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必定大有成效。

篇10

\[2\] 詹向阳.网络资源库的可用性指标设定及其评价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3\] 黄克斌.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5).

\[4\] 严哲.网络信息资源绩效评价刍议\[J\].图书情报工作,2010(9).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63―04

引言

南国农教授曾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教育技术学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本科专业224个,硕士点83个,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这是一个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是选拔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门槛,考试内容对人才的选拔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2006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初试从2007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门类的二级学科,需要按照教育学的招生考试方案,但是教育技术学具有不同与教育学的学科特色,因此在招生考试科目方案设置上,出现了分歧。[1]部分高校改变此前的自主命题方式,采用了教育部统一命题的教育学综合考卷,学科门类为教育学(代码04),另外一部分高校仍然沿用自主命题方案,按理学(代码07)招生。从2007年至2009年,这种新的考试方案已经实施了三年,那么这两种方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育学综合的考试方案是否适应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选拔的需要,这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1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变化情况

通过调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教育部主管)公布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对2007―2009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2007年全国内地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单位共有85个(同一个学校不同院系的硕士点按不同单位计),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招生单位有40个,占总数的47.06%,自主命题的有45个,占总数的52.94%。2008年招生单位是84个,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6个,占总数的42.86%,自主命题的有48个,占总数的57.14%。2009年招生单位数量与2008年相同,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4个,占总数的40.48%,自主命题的单位有50个,占总数的59.52%,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与自主命题单位数量之比约为3:5。整体趋势如图1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减少,而自主命题单位的数量则在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育学综合考试方案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招生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2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笔者统计了西北地区七所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高校2007-2009年的招生情况。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是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从招生结果来看,如表2所示,2007-2009年间,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实际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基本上都没有满足招生计划,个别学校只能通过调剂争取一部分生源,有的学校实际招生人数甚至为零。而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这三年间实际招生人数较为理想,有些学校甚至爆满,单从数据上看,实行自主命题的学校实际招生结果比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学校普遍要好,这与招生考试科目设置方案改革前各高校基本都能招满计划,录取余地相对较大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诚然,招生数量受学校知名度、学科实力、导师团队能力、地理位置、就业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招生考试科目是筛选优秀学生的过滤器,也是影响生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这两种考试方案产生的不同招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科目。

二 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的原因分析

1 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轨

教育技术学虽然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但它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的前期研究工作,确定了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八门主干课程,即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基础、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教育技术项目实践,同时允许根据专业特色适当调整本科培养方案。[3]而教育学综合所考察的四个主要内容为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与教育技术学本科主干课程差异明显,其中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方法仅在一些师范院校作为公共课开设,而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这两方面内容一般不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课程内容,教育学综合中基本没有体现教育技术本科的主干课程,与本科教学严重脱轨。

2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不利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

由于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节,导致考生备考时,基本放弃了教育技术本科主干课程的学习,为了取得成功,从大三开始就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教育学知识,这无疑是削弱了考生对本科知识的重视程度,也加大考生的应试难度。[4]而通过初试的考生,也无法从成绩上体现对教育技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不用说反映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了。因此,许多考生放弃考教育学综合,选择自主命题的硕士点报考,使生源在院校间出现了不均衡,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适应教育学综合内容,直接放弃了教育技术专业的深造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对本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十分不利。

3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制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通过对西北地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进行网络访谈,发现有一大部分该专业的研究生来源于教育学或者其他社会科学专业,这一大部分考生基本上是应试型,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更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一点技术背景,而这些研究生所在学校的培养方案偏向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也基本是以计算机类为主的理工类课程,从本科到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知识结构差异明显,思维习惯并不一致,出现了不能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现象,部分学生,一直存在学习困难,无力完成导师分配的科研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显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仅要体现考生对本专业本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也要体现从事该专业研究的基本能力,因此科目的选择十分重要,关系到研究生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从以上三个原因,可以看出使用教育学综合考卷难以选拔教育技术学优秀人才,迫切需要新的考试科目设置方案。

三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选择方案

笔者对2007-2009年全国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参考AECT94定义中提出的教育技术的五个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把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方向分为教育技术学本体理论研究,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教学应用,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艺术,教育信息管理与评价四个大方向,[5]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方向。然后对自主命题的学校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四大方向的具有一些公共的考试科目,笔者对自主命题学校所有招生方向和考试科目进行统计了解的基础上,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原则,提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的两种考试方案,即:教育技术学统考或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两种方案。

1教育技术学统考方案

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客观性,顺应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趋势,笔者认为部分交叉学科应该突破二级学科按照所属一级学科统考的试行模式,体现两个交叉学科的学科特点,采用部分交叉学科统一命题方式选拔人才。教育技术学可以按照本科主干课程设置统一考试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网络教育应用、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这六门初试必考科目,自主考察的科目可以结合研究方向放入复试环节。这种统一命题方案使该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更具专业性,同时也能兼顾到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使通过教育技术学统考选的优秀人才更符合硕士研究生的能力要求。

2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

笔者将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归纳为四大类,依据现有自主命题单位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设置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如图2所示,矩形框内的科目为必选科目,椭圆形内的科目为可选科目,招生学校可根据自己具体招生方向灵活选择初试科目。

其中教育技术本体理论研究方向,其必考科目包括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而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论则作为可选;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化教学应用方向,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与网络,计算机应用基础,web及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教育应用和数学为必考科目,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和教育传播学则为可选科目;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方向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统计、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必选科目,而教育传播,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则为可选;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技术方向,电视编导,影视音乐制作和多媒体技术基础则为必考科目,而普通物理学,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三维建模三门则可作为选考科目;其它方向,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科目。

小结

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教育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6],因此,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方案不仅要体现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色,更应服务于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为教育技术专业选拔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媛等.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中的结构性缺陷及对策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 汤苗苗,王琴,王良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构想[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9):10-12.

[3] 茹宏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谈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38-40.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