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计算机网络专业

计算机网络专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9 06:27: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计算机网络专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计算机网络专业

篇1

中图分类号:TP393-4

在一体化改革的路途中,以岗位定专业,岗位定课程,以生为本,以学生能力和技术培养为导向,重新审视当前技工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首先找出计算机网络专业哪些是基础课程,哪些是必修课程,哪些是能力拓展课程,学了哪些课程后能从事哪些工作,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工作的细分,岗位的清晰定位,我们培养的不是万能人才,而是精通某一项技术的人才,那网络专业不能再是传统的软硬件通通涉及,而是细分网络专业,针对岗位培养专门的人才。

1 计算机网络专业改革的原因

原因1:当学生踏入学校,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大部分是朦胧、模糊的,也未给自己定位,大部分是走一步算一步,基于此现象,第一个学期培养兴趣,选拔人才,“试用服务”帮学生尝试,然后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原因2:现在的企业并不需要全能型人才,所以学生需要精通一门技术,然后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即可,有需要再深入学习。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范围较广,包含了软件和硬件知识,学习内容虽然非常丰富但是并不利于学生精通一样技术;同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限的,例如有的学生比较喜欢网络,那学生的心思就是想专研网络技术,对网站、软件相关的知识提不起兴趣,也无心思钻研,那上相关课的时候便无精打采,犯困;还有部分学生对网站建设、软件这方面非常感兴趣,非常投入,但是对网络、计算机硬件方面,不大感兴趣,虽然上着网络课,心里想的是网站代码。其实这是对老师的心血的浪费,也是对学生的时间的浪费。基于此现象,为了更好的教育,希望能给学生一个机会判断自己的兴趣,然后专攻某项技术的时间。

2 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流程

图1

专业改革流程图说明,参考图1

第一步:专业介绍:介绍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础课程、能力拓展课程、核心课程。发展方向介绍:学了这些课程后能为社会产生的价值和做的贡献是什么,你将来能从事的工作有哪些。通过专业介绍和发展方向的介绍,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比较感兴趣,或者愿意尝试从事此专业相关的工作,就报读计算机网络专业

第二步:进入“试读”期间,第一学期,分别学习网络专业的基础课程-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网络技术),服务器(windows,linux,unix),计算机软件的基础课程: ①静态网页-html,②网页布局div+css,结合自身兴趣与学习结果,定位自己的将来发展方向,教师针对两个方向分班设计试题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和学生自身兴趣将进行网络和软件分班

(2) 选择计算机软件仍然需要细分四个岗位方向,计算机软件服务,计算机软件测试,计算机软件开发分为两个方向-应用软件和web网站,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兴趣选择最终的发展方向,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随时转换为计算机软件服务,计算机软件测试这两类门槛稍低的方向,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有能在自己的领域发挥所长。

(3)针对特殊情况,例如一小部分能力很强的学生,软硬件学得非常好,则课专门设置一个时间段为选修时间,根据自己兴趣在选修班选择软件或硬件

第三步:专业分班后,将进行网络和软件核心知识培训和核心能力拓展,

计算机网络,核心课程培训:路由交换-各种服务配置,网络安全,综合布线

计算机软件服务,核心课程: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系统操作分析,流程分析,心里分析,流行语言,框架的熟悉,project管理工具的使用

计算机软件测试,核心课程:数据库使用,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白盒测试,黑盒测试

计算机应用软件,核心课程:数据库,报表,java,框架,android系统

计算机动态网站开发,核心课程:div+css,javascript(jquery),php,mysql,ps工具使用,flash

3 计算机网络专业改革的优势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改革,通过针对该专业的介绍,试读,再分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色,清晰的定位,充分而集中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真正的为社会培养精英,而不是博而不精,让学生的就业方向清晰且有竞争力

4 结论

计算机网络专业改革是针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提出的修改。专业与课程无高低贵贱之分,正如古人云: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把每一个课程或专业做到精细,做到极致,让学生学得扎实,和深入,为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真正的毕业而能从事对应的工作,于学生,于社会均是一大幸事。

人性化,合理化的课程改革,是我们今后的趋势,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特长,特色,培养实实在在的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篇2

Abstract:the network curriculu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because of differences of students,the school based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ditions,teachers'teaching method,make the most of the professional students feel that learning is very difficult,and after graduating,practical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is poor.This paper isbased on many years engaged in computer network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discusses some experience in the teachingfrom the teaching objective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the hope can make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professional,can succeed,can trulyfeel the professional value.

keyword:situation of modern;computer network;teaching experience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的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本人长期担任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现将多年的一点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如下,对于现代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有本人担任所以计算机网络专业。

一、高职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比较差,选择学习计算机网络专业很大原因是出于对游戏的热爱,所以当学生进入这个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时,如《Linux服务器管理与配置》、《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等核心课程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第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有些学生只知道学习理论知识,不会应用到实践中去;第三个问题是学生感觉学习这些命令比较枯燥,对这些命令学习起来兴趣不浓厚,第四是有些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还没有达标,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提供给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很多学生毕业后,缺乏对组网、管理网络系统等实际操作的技能,对各种网络设备的参数和接入方法不熟悉,学生毕业后,水平还是停留在只会使用浏览器“上网”,玩游戏等初级阶段。而现在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大多是操作型人才。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经验

1.正确的教学目标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总体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组建网络和管理网络的基本能力,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撑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理论知识,以利于他们以后的知识更新。所以在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等课程是他们的核心专业课程。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学懂,学好。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有些比较抽象,学生一接触可能就会产生畏难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学生才会将学习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例如在讲授ISO/OSI网络参考模型时,我们可以用它来与信的传递过程来做类比,并让学生分别扮演信、发信方邮箱、接信方邮箱、邮递员等各种角色,完成一封电子邮件的游园过程,从中引出参考模型中不同的层次,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3.制作形象生动的PPT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图像、动画讲解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

例如在讲解数据通信交换技术的时候,学生对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太容易理解,我就把这三种交换技术制作成Flas形式,感觉效果非常不错。

4.利用Internet环境和实例来教学

学习网络主要的目的是用来服务于网络,本人平时在教学中主要利用了几种网络环境:第一,建立QQ群,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群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可以随时在线解答学生的提问。第二,教师和学生可以将自己发现的比较好的学习资源网站共享出来,让大学一起在线学习。第三,实例教学,例如我们可以打开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网站来讲解http协议,利用QQ聊天功能来讲解网络上的数据传输。

5.改进实训条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正所谓熟能生巧,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更是如何,当老师完成了知识的讲解、演示后。学生对这些内容还只会有个模糊的认识,要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熟悉起来,关键的一步就是要用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从实践到熟练,从实践去创造成果。特别是对于网络设备等方面的课程,多上机,多实践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6.教学课程课时安排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将课堂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并且最好是两者要相互穿插,做到理论完后有实践操作,操作完后能总结。例如讲解水晶头的制作方法,如果老师讲完了制作步骤,然后自己演示了制作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做一根双绞线,这样就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带动了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7.教学考核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与其它专业的课程有一定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网络专业重视实际操作,所以我们在进行期末考核的时候要使用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另外,实践操作也会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本文初步探讨了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希望对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山雪.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9(21).

[2]卢加元.“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报,2006(S1):92-93.

[3]王璐,肖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6.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二十一世纪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核心主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顺应时代的要求,很多高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安排了“计算机网络”的选修课程。同时,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现在被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列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六门核心课程之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教学难度大。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又有着教学学时偏少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讲透讲深,而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际网络技能是每个任课教师的一个艰巨任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应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转变过时的教育观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以往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手段单一、知识讲解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方法落后等问题,我们从注重实用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强化素质教育入手,深入进行了教学改革,将人才培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强调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并重的模式上来。近几年来,笔者在任课的班级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尝试,并结合“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收获。

1注重网络实用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高年级的选修课,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之前,通过大学前几年里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及计算机网络的实际使用,就对如何上网很熟悉了,学生每天都在感受着网络技术的变革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且抱着对计算机网络的浓厚兴趣选修这门课程;而对于这门课程,单纯按照课本知识填鸭式的教学,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工作原理到应用这样的教学安排,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是因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等内容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学生就会感到很困惑。学生从一开始感兴趣到逐渐失去信心,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种状况,可以采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自顶向下”的教学方法,以Internet的应用入手,在课程的开始阶段,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上网时遇到的实际问题、疑惑,操作中出现的技术故障,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在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传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网络技术进行讲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对知识获取的好奇心。使学生对理论课的内容同样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学生兴趣的引导和激发是我们进行教学时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双方的互动性。笔者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即以实验和实践来带动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先让学生进行上网冲浪熟悉网络操作,然后针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比如:通过调查了解到,高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计算机,学生们对如何组建局域网、进行网络共享、配置网络、配置路由器、网络安全、建立各种网络服务器具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并且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遇到大量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加强了课程中局域网络的组建与配置这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简单设备来建立以宿舍为单位的局域网,指导他们学习使用各种网络软件,切实提高网络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介绍各种网络服务的组建和配置。

2调整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计算机网络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互联网络、无线网络、网络安全等领域内的新技术、新概念、新协议层出不穷,往往教材、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料的更新难以跟上技术的发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跟踪国内外经典教材,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调整。

教学内容调整的另一个重要依据是针对不同专业在未来工作科研方面的实际需要展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懂、建、管、用”网络。“懂”是理解网络原理、相关协议和标准;“建”是掌握组建网络的工程技术;“管”是学会管理、配置和维护网络;“用”是在学会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将网络作为信息和管理的平台。结合以上目标,给各不同专业教授网络课程时以TCP/IP网络体系结构作为主线,以Internet作为实例来讲解网络原理和应用。使学生应用从网络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为目前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提高应用网络的能力。

3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灵活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着重介绍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能够分析和解决有关网络及其应用问题,初步设计有关网络系统解决方案。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多、覆盖面宽、系统要素多、各种协议实体交互复杂等特点,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动画演示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课程中涉及到的组织结构、工作原理和信息流程等较为抽象的概念通过Flas、仿真软件进行演示,把采用传统方法需要几十分钟才能讲清楚的内容,采用动画解析后只需3~5分钟,就可以讲得更清楚透彻。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动画演示教学法,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提出任务(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析任务引出新教学内容讲授新概念、新知识、设计项目总结评价动手完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延伸到课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能力。

(3)“大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网络工程案例引入到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以校园网为“大案例”组织教学,融合项目管理的系统理念,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按照大案例项目的展开而在课程中循序递进,逐步扩张到有关深层原理、概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创新精神。在日常教学中,课程组教师经常将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各种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同时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或校园网中心,在现场给学生演示如何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等,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的原理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将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和思考题与实际工程案例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开设了一些工程性和创新性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配置网络设备,组成网络系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 虚拟实验先行教学法: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通过校园上的思科网络及锐捷网络培训模拟实验软件以及网上实验课堂,让学生在模拟软件及网上实验课堂先熟悉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和过程,最后才让学生到实验室,在真实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上进行配置实验。这样节约实验教学时间,提高了实验室使用的效率。

4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开启“学网用网”的局面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全程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通过大量的动画演示软件、网络软件和网络工具,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园网上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学习网站、网上虚拟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进行查阅和学习,充分利用网络的电子邮件、BBS论坛、网络模拟实验室等各种功能带来的便利,学生作业通过网络递交,达到“学网用网”的局面,使“计算机网络”教学变得内容充实、生动形象,使学生学有兴趣,理解全面,记忆深刻,提高了教学效果。

5改革考试方式、评价依据多样化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的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我们改革考试方式,将课程考核融入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平时成绩和创造性的作品在总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得总评成绩既反映了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又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以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提高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并且鼓励学生在期末可以自愿提交自己的作品来提高总评成绩。鼓励有创造性的、对网络兴趣浓厚的学生组成项目小组,让他们自主查找文献资料与利用网络工具,积极动手设计自己的作品来提高自己最终的课程成绩。这对提高学生的课程综合素质,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6结束语

“应用”是非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由于课程内容和学生个体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方法、采用新思路,不断去探讨更加切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志萍.基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08(22):12-13.

[2] 郑良斌,何薇.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5 (8):33-34.

[3] 刘鹏,夏士雄.谈以“兴趣引导”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J]. 煤炭高等教育,2005(1):120.

[4]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 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05-03

一、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的相关计算机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收高职生。近年来该专业从学校的重点专业降为一般专业,招生人数持续下滑,存在着课程体系设置不能紧跟时展、不能彰显专业特色、缺乏双师技能型人才等问题,专业发展处于瓶颈阶段。下面从影响专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等因素进行分析。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通常本专业的导读是放到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周进行的,可以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办学特点、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专业学习要求及就业前景等信息。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就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其属于全校性开设的通识课程,主要是以就业规划、个人简历书写、面试技巧等内容为主。而对于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前景和规划则没有针对性指导,特别是到了三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后,对经济社会发展、职业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这时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再进行专业化的、以行业发展为基础的针对性辅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纪律。

(二)专业课程设置滞后

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的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和课时量近几年都没有改变,而市场上所需的互联网+、云计算机、物联网等方面的用人需求,没有及时体现到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办学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多年的课程体系一直没有变化,没有跟上当前技术发展的进度。图1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

虽然后来也加入了某些网络安全和云计算机的内容。但整体的符合当前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人才技能要求的课程体系结构没有形成。

(三)师资队伍能力不足

专业的教师队伍面临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普遍会采用通过进修培训或到企业半脱产式的挂职锻炼的方式,几年的发展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老师去培训目的性不强,有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培训内容和自己的研究专长不符或者是培训的内容本身实践性不强。一个专业的发展,师资结构要合理配置,需要不断更新教师队伍,新技术的实践需要青年教师,高职称的教师更多是在理论与经验上的指导,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这样的技术发展快速的专业。

(四)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双赢”模式,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挥行指委的指导作用,密切高职教育与产业的联系,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使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2016年统计的我院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数据(见表 1)表明,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校企合作没有铺开,学校走不出去,企业不能融入,深入合作将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创新思路

《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加快云计算机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措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云计算工程,大力提升公共云服务能力,引导行业信息化应用向云计算平台迁移”;云计算、大数据作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据工信部统计预测,未来3年将是我国云计算产业人才需求相对集中的时期,每年将呈现数十万的产业人才缺口,届时人才缺口将超过数百万。因此,针对我校网络专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云计算”专业群发展的概念,建设以实现云计算技术要求的课程结构基础,涉及云计算机中的PasS、IasS、SasS三个技术层次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提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校企双方功能需求和资源相互融合的创新思路,以构建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结合的创新课程体系。

三、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探索

将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云计算”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在于技术知识的转变升级,还应注重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专业发展的内涵建设更要突显校企双方需求和资源互利互助,依托行业,以岗导学的办学思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长效化

上好大学的第一堂课,即入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首先上好第一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第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主要以介绍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和简单认识专业框架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早做好职业生涯及专业规划,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紧迫感。这个阶段的课程在学生刚入学时开设最佳,同时授课形式上要做出改变。可以开展由专业负责人主持的新生专业教育讲座,专业教育应包含两环节,一是专业介绍,从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实训室、主要就业面向的岗位群、专业学习要求、安全教育等方面来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的生活特点和基本要求,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适应和角色转变,同时基本了解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教学计划、主要课程、专业学习中的一些特殊要求、未来的就业方向等。二是邀请在校学长介绍专业学习经验和对专业的认识。主要介绍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中要注意的事项,对专业的认同和对学校、学院的感受。也可邀请相关企业和行业的佼佼者,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

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课程安排上要改变固定在某个学期开设的模式,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设相关课程,并分散到每个学期进行短期授课,内容包括了解自己、认识社会、熟悉企业的用人需求方式、工作方式等,包括行业企业内的沟通能力培养、抗压能力训练等。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第一至第五学期都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门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面向云计算的课程体系规划

云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平台、云存储和大数据挖掘分析等主要的云应用。学生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掌握云计算技术基础理论、云计算平台规划设计、云平台搭建、虚拟桌面、大数据挖掘分析和云存储等多种云应用部署、运维和开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改革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是以实践技能为培养本位,注重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并更多地要重点凸显实践能力这个中心。因此,教学模式改革在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更多地采用企业真实项目驱动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活动。

新增云计算机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不能紧跟时展步伐,学生所学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不能满足现代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需求,是目前毕业生就业率低,不能到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中就业的主要因素。要想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接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邀请相关的企业或是行业专家一同讨论,这样才能更好的让课程设置紧跟行业发展需求,课程计划、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也应该根据企业需求订制,以企业真实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表2为新增云课程列表。

新增云课程实训课时比重。本专业原有的计算机专业理论课比例仍然显得过高,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引入云技术课程更需要操作能力的训练,加大实训课课时量。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协调,减少理论课时量,更多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应该开设更多的技能实训课程或者教学做一体课程,参考企业员工培训中项目驱动的形式,给学生逐级派发任务单,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三)面向云计算机的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培养。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半脱产或全脱产挂职锻炼,每年选送新入职的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了解云计算机技术目前的生产、技术等现状及发展趋势,将老师培养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技能人才。

专业老师的引进。如何解决云计算专业“双师型”师资短缺的问题,一是提高课酬,聘请更多相关企业的兼职人员到学校任教。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委培单位和 IT 培训机构的资源,聘请企业培训讲师或者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师;二是从周边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聘请计算机行业专家、一线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三是聘请区内外知名高职院校或(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06页)研究所的“双师型”杰出专家为客座教授,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强有力地支持专业转型与发展。

近年学院迎来了新的大发展时机,在重视民族化和国际化办学特色的前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转型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后期我们将着重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云计算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培养适应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要求的有一定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胜.基于项目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陇东学院学报,2013(3)

[2]朱景锋.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01)

[3]曹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J]. 职教论坛,2012(25)

[4]李丽,王艳阁.“项目驱动”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研究及实践――调查分析报告[J].电子商务,2010(7)

[5]戴微微,王大明.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5)

篇5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新型技术产业,它的发展和变化与日俱进,每一个时间段都有自身的特点。据调查,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有很多老教师,他们的知识体系较为陈旧,观念思想落后,对计算机的理解也较为片面,跟不上技术更新变化的速度,学习能力也一般。原来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培养出的只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不强,动手操作水平不强的学生。经过市场调查显示,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较低,企业接收的对口学生也很少,很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的都是最简单的计算机销售工作和售后工作,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进入知名企业,从事计算机的网站开发和安全等岗位的工作。这些问题从侧面表明,我国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专业在教学中不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专业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中职教学是高校教育的补充,对于整个社会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经过多次的教学改革与尝试,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必须坚持创新,掌握教学的重点,完善教学体系。但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生理论知识基本过关,可是实践操作能力却较差,他们无法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网页设计、图像编辑等操作性强的工作,学校在硬件和软件配备上也远远不够,资金投入较少,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

2.教学缺乏专业特色,学生的技术能力较低

随着现代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也应该不断更新。受到传统教学思路的限制,目前市面上很难找到专业特色鲜明、教学内容全面的课程,大部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材实践课程不足,缺乏实用性,知识的更新赶不上企业的岗位要求。没有专业的教材做支撑,学生必然无法提高技术操作能力,陈旧的知识使得学生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3.教学目标与市场用人标准不适应

市场用人标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目标,要改变就业率较低的问题,必然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对全国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从事的都是网站维护、软件组装等的基础性工作,自身的实践能力较差。从根本上而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学培养出的学生不适应企业用人需求,教学目标不够科学和完善。

4.教学过程评价不够完善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全过程和教学质量的评判,受到固有教学理念的制约,我国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衡量的标准依旧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重学生课外的表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减退,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水平也得不到提高,学习氛围不好,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将得不到提高。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面临的严峻考验,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打破这些限制,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革的有效办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完善教学。

1.教学方法坚持教、学、做三位一体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所谓的“行动导向教学”,就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和辅助为辅。坚持教、学、做三位一体,先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表象认识,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实践完成理性认识,最终回归到社会实践中去,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中的操作真正地结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师在教学PPT制作之后,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在中秋节来临之际让他们设计节日PPT。通过加强教、学、做三方面的提升,注重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教学方法的重点。

2.开发适合中职生学习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全面、完整的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基于中职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经过市场调研后,组织优秀的教师编写教材,开发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同时,教材的内容还要全面,并及时进行更新,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做好开发应用,在教材中加入实践内容,为他们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3.促进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平稳对接

中等职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以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专业、合格、优秀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只有根据企业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和教学,才能使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与企业更好对接,才能使本专业学生与企业有良好的循环发展。从当前的本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来看,企业普遍反映实践操作能力差,不能及时解决公司所发生的问题和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学生学过的知识相比较都是陈旧的,不能在短时间内胜任本职工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工作。因此,只有以就业为导向,形成校企合作的学习模式才能有效地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为了完成这样的转变,首先,从实际出发,加强校内外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硬的软硬件技术本领;其次,积极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利用示范项目、联系项目、实训项目依次升级,贯穿整个项目教学过程。

篇6

摘要:提出结合实际,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阐述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 :网络技术:职业资格:项目化:课程体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7-0064-04 中图分类号:G642

第一作者简介:鲁恩铭,男,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14760774@qq.com。

0 引言

随着3G网络、4G网络、物联网工程、云计算和云存储等技术的建设与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大量企事业单位通过网络开展工作,进行服务,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商业价值倍增,企业对高技能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生源近几年呈直线下降趋势。

2014年6月,第三方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成为最不看好的黄牌专业之一。人才供需市场出现如此悬殊的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专业定位和市场需求差距大,专业方向不够明确,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最终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就业方向模糊。因此,如何让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如何使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更好地和市场需求接轨,如何更好地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建设,适应新的形势,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值得研究的问题。

1 结合实际,调整专业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专业的建设应该从职业资格的研究出发来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见表1。确定专业建设目标,并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确定专业建设方向,从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职业课程改革的要求,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教学情境与工作岗位的高度吻合,并最终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一致,教学模式从学科型体系向工作型体系转变。

2 研究职业资格,明确专业建设目标

高职网络专业人才属于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我们对本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大力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岗位竞争能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适应社会发展、深受企业欢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为了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先后走访长沙卓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长沙极客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迈威信息技术公司、长沙欧柏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等20余家企业,与长沙卓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湖南迈威信息技术公司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并先后到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调查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和就业情况,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习实训指导,签订“联合办学,双向培养”协议,进行深度校企合作。

通过企业行业调研,我们确定高职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岗位有计算机操作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网络安全及硬件维护人员、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网站编辑人员、网站架构和开发人员、网站广告销售人员等。

根据这些职业岗位,我们分析高职网络专业所需的关键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研究职业资格,比照现有教学标准,找出需改进之处,形成基本思路。同时,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的企业、行业发展现状和学院本身发展的需要,制定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岗位标准,最终科学定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新型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管理、维护与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与编辑,网络营销等职业技能,能够从事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安装、调试等技术服务与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网站编辑及网站广告销售等工作的新型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

3 基于工作岗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基于工作岗位,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基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我们确定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际工作过程有组网一管网一用网,依据3个工作过程,根据职业学院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确定以“网络应用”核心能力为主线,组网一管网一用网为模块的“一主线、三模块”的课程体系架构思想;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要求,确定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最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重构见表2。

针对每门核心职业课程,我们按照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项目课程为主体,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分解成项目和任务,以学习型的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将核心职业课程全部转化为项目化的课程,实现专业学习职业化、职业课程项目化、班级项目团队化,从而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项目化之后的项目课程目录结构如图1所示。

近两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企稳回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对部分核心职业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我们将在今后更加深入地推进“一主线、三模块”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和实践,使得该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4 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要求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必须做出相对应的改革,建立以项目评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考核中心的考试观念,实施与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将以往以知识为主的期末试卷考核转为以项目实践为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体现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体现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体现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中,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从事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5 共享教学资源,建好网络教学平台

建好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教平台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优质公开教学视频、微课程、慕课、实验指导书、学生作品、毕业设计和毕业作品、课后习题等。由单向的教与学变为多向的教与学,教与学得到扩展;由传统的受局限的师生交流变为随时随地基于资源的、多元化的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合作研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思维的多样化和能力的培养,更好地适应于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更好地适应翻转课堂;用图像化、微课程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解决高职学院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没兴趣、没看懂、没印象的问题。

6 结语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给每个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建设应该从研究职业资格出发,分析职业岗位和职业现状,然后基于工作岗位,确定专业建设方向,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适时动态地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培养出合格的、顺应时展的、适应工作岗位的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百峰.试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6): 120-121.

[2]滕荣华,谢晓燕.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J].科技广场,2011(3): 246-248.

[3]雷超阳,刘军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114-115.

篇7

计算机操作属于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普及,且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尤其是当今社会对计算机的大力需求,都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与价值。如何高效整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应用教学模式,让广大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实践与实践过程中获取最大效益,这是当今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W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在提升学生想象力与好奇心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传统单一化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不仅鼓噪乏味,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后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不但丰富有趣,而且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助于引导其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这对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同时,课程内容更为多样的实践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其创新素质与技能。

(二)提升教学的整体成效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一系列的弊端,如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设备不够健全、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升等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满足现代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就必须进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整体成效。

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实践基地相对匮乏

开展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基地的支持,即要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充足的实践平台。然而,建设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基地通常需要大量的经费支出,这对当前多数高校经济比较紧张的情况而言是很难落实到位的,由于缺乏足够的建设资金,使得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基地较为匮乏,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就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而言,主要以理论型的师资力量为主,实践型教师资源比较匮乏,这种不均衡的师资队伍建设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同时,多数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规模较少,一名教师往往需要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课程,这种“僧多肉少”的师生比例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路径

(一)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目标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过于单一,多数实验课程以操作为主,这种实践教学内容根本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充分提升广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能力,必须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与分析,制定出多元化的实践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兴趣,这对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培养具有非常好的激励作用与辅助作用。

(二)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创建“双师型”队伍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实际教学成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而言,相关院校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提升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如鼓励教师参与到校园网络的建设工程中,提升教师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组件能力,以及对大型网络设备、网络形态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要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素养等。

(三)选用优秀教学案例,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计算机网络专业具有显著的专业性特征,缺乏丰富的趣味性,易于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为增加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兴趣与积极性,学校应科学选用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教法,并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不断丰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手段。具体可供选用的教学手段包括项目教学、实物教学、目标教学、虚拟实验教学、分组教学等等,不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教学方式,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要实现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就必须不断优化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设置,建立健全网络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推动网络实践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升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更充足的实用型与应用型人才。

篇8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加大,究其原因,科学技术创新速度加快,若国内科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则会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范围内的地位与经济实力,也同样会制约国家发展与进步。为此,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必然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要想培养出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大部分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都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并且确定了该专业建设方向与目标。

1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已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但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状况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工程在实际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绝大部分高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并不健全,而且教学规划并不科学与合理,物联网技术方面的师资严重不足,甚至在实验室设备方面也有待完善。以上问题都对国内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教育以及培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并不重视,形式化严重。根据上述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这也是国内计算机人才缺失的根本原因。为此,要想实现高等院校对物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确保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得以科学合理地建设,就必须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效采用正确方法,不断增强高等院校观念与意识。因为高等院校是计算机专业人才集中的场所,因而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以保证学生能够更主动地探索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途径,实现该专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路径

2.1物联网发展方向的确定

物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物联网技术当中包含互联网技术,同样也包含射频标签与传感器网络技术,有效地实现了物和物以及人和物之间的智能化沟通与对话,同时构建现代化网络信息系统[2]。以物联网技术为切入点展开分析,要想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就一定要有计算机设计作为重要基础,因为计算机学科是推动物联网知识完善的前提。站在物联网技术结构角度分析,物联网技术可以细化成三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实际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更关注对学生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的引导,通常都是将设计和搭建作为核心,营造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氛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并未得到充分运用,反而是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更为突出[3]。所以,要想将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那么专业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知识以及资料,同样也应确定物联网技术未来发展的具体方向,正确认识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补充应用层以及感知层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专业人员还需要合理借鉴传统计算机网络工程具备的优良特点,有机融入物联网技术,进而不断调整并改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内容,全面培养物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

2.2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局势变化速度较快,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各方面人才培养,特别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已逐渐成为国民关注的重点。但是,因为不同高等院校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因而在计算机网络工程教学方面同样存在不同之处[4]。在这种情况下,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时,教育部门必须要构建更为健全的教育教学机制,同时配备充足软件设施以及硬件设施。另外,因物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范围较广,所以高等院校在计算机网络工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分析物联网技术,同时构建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必须保证计算机网络工程教学形式改革的合理性,并且因地制宜,才能够更进一步创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保证调动起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学。这样一来,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并培养专业人才才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

2.3网络工程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健全

要想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高等院校则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更加完整与健全的网络工程培养模式。根据实践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网络工程的培养模式的具体组成有四个部分,即人才专业地位、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以及知识结构[5]。而在以上四个组成部分当中,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占据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高等院校只有全面创新自身的思想观念,才能够与时展需求相适应,进而构建更具特色优势的网络模式,正确指导并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也只有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更加完善,才能够及时发现高等院校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弥补。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某高等院校为例,其内部设立了“食品营养与安全”以及“工业发酵微生物”等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并且在食品科学以及生物工程等相关领域取得了理想的研究成果。基于该院校所具备的优势学科,即食品与生物工程,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就可以将食品安全和生物发酵控制物联网作为应用领域,与食品学院以及生物学院中的专业教学资源相互结合,拓展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方向。而在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基础上,将轻工行业物联网的应用作为主要特色,构建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机制。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优化策略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并不仅局限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样可以将其融入到其他专业当中。为此,各高等院校应积极构建更具特色与优势的网络工程建设培养系统[6]。与培养的实际状况以及资料数据相互结合,确定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培养目标,全面创新课程体系。除此之外,还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发生的变化,适当调整计算机教学大纲,有效补充传统教学方案内容,以保证为学生创造更加理想的学习条件,确保教育教学的特色,在毕业以后学生能够彰显自身实力,提高就业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实力。

3.1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基于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应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作为重要对象,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保证学生可以在毕业以后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轻工行业、科研单位以及信息产业中,成长为更具专业行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过程中,需有效培养学生的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能力,以实现系统化地集成和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提高自身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水平。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掌握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网络工程等方面的理论以及方法,并具备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2)全面掌握传感器技术以及无线通信等相关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术的知识以及技能;(3)具有各种类型网络系统运维能力,并具备较高水平的分析、开发以及设计的能力,同时软件编程的能力要突出;(4)可以从事轻工行业中物联网领域的科学研究;(5)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技术标准,熟悉与掌握资料查询以及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合理运用获得所需信息内容,并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7]。

3.2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

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而言,其物联网方面的课程设置应将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重点方向,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其创新思维。而学生则能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和物联网基本理论与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网络分析以及设计方法,同样具备灵活应用物联网的技能。在物联网当中,感知层的作用就是感知并采集现实世界当中的信息,所以,网络工程专业的物联网课程设置应将当前计算机物理层课程作为重要基础,有效结合通信原理、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无线通信等多方面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与物联网感知层相关的理论知识。而针对物联网的网络层,在传统网络工程专业中,已涵盖大部分知识内容,只需将无线传感网络与自组网的理论课程融入其中,即可有效增强学生对于物联网网络层的理解与认知。对于物联网的应用层,其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考虑各个行业发展的具体需求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充分结合行业应用的具体特点,集成相关的内容服务。与应用层特点相互结合,各个院校能够与自身的优势学科相互结合,进而设置具有独特行业特色的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应用程序设计以及无线自组网的应用等相关课程教学[8]。与物联网安全技术相关的课程并不仅仅包含物联网中的三个层次,同样也包含嵌入式知识课程内容。综合性考虑既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物联网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网络程序的设计、物联网应用程序的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物联网安全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网络系统的集成、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射频技术和无线通信等。

3.3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验

通过设置专业实验,能够全面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学习与开发能力,并构建综合性平台,以保证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使其更加熟悉与了解网络工程以及物联网原理与实践应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主要包含了五个部分,即毕业实习阶段、计算机基础练习阶段、课程设计阶段、生产实习阶段与毕业设计阶段。而对于专业实验而言,则主要有面向对象课程的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设计、物联网综合应用课程的设计以及数据结构和C语言课程的设计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联网时代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当中,而人才培养是推动该行业发展的根本要素,所以,要想满足物联网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有必要深入分析并探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同时应有效结合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和学校内部优势学科,在有机整合跨学科专业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成立更具行业特色的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物联网人才培养目标、主干课程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方式以及培养模式评价机制展开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了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样也使得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与合理。

参考文献

[1]帅军.探讨物联网技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J].科技展望,2015,25(29):7.

[2]熊聪聪,畅卫功,刘尧猛,等.物联网技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2(4):9-11.

[3]沈广东.物联网技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电脑迷,2016(6):126-127.

[4]许浒.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教学设计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3):7933-7935.

[5]邓春晖,余小华,蔡沂,等.网络工程专业下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方向课程设置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3(10):87-89.

[6]包永锋.刍议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6):2387-2388.

篇9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素质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大,同时也对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中国高职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方法不新颖,教学手段落后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相对落后,适应不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1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定位不当,与企业需求脱节

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大多数是由普通教育改制而来,教育强调以学科的理论知识为主,对实际的操作技能进行选择性忽略。并且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当前情况下,企业希望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能够有能力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的组装和维修,而我们当前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都以软件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

1.2 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特色,针对性不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特色,而我们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教育所学的知识过多,范围太广,没有针对性培养,造成学员就业针对性差,适应能力降低,无法从事专业水平较高的任务。并且计算机行业是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而我们的高职计算机教育不注重开发,课程一成不变,闭门造车。所以,我们毕业生感觉好多所学内容与实际存在差距,不能胜任专业技术的工作。

1.3 教学方法与途径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与学校所施行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途径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纵观世界上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无不在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上进行了较大的创新性改革。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独特性,照搬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还不足以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无法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出现重复教学状况,教学成果不明显,教学效率较低等一系列“水土不服”现象成出不穷。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途径过于单一,严重偏向于理论教学,社会企业实践机会太少,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方向,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严重影响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阻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4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过程评价

在我们当今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中并没有检查老师教学效果,并能有效地提供教学改进的依据。现在我们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教育还是停留在以一次考试得出的结果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一次考试决定教学评价的方法很难检测出老师的教学效果,更不能有效地提供教学改革。

2 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2.1 教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贴近社会与企业的需求

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在慢慢推进。但就目前而言,该专业教学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对学科的分工要求越来越细,当今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目标显得过于笼统,专业的定位不明确,教学目标太模糊。所以我们首当其冲的要解决教学目标和定位问题,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要贴紧社会与企业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

2.2 教学内容以能力为主导、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根据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的发展缺乏特色,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能力高低,和就业的岗位对人才知识的需求来整合我们的高职教育,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并且教学应着重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这样学生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这样的学生就业才有竞争力并且就业后在工作中也能够有更大的发展。

2.3 教学方法以行动为导向,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积极创新探索是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的高职教育老师应该尽可能去改变以前被动的教育方法,去迎合这种新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且,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生产一线专业人才,是一种面对企业的定向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能否适用于企业的需要是判断高职教育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必须贴近企业,让教学与生产紧密联系起来。校企合作的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进方向。

2.4 教学评价从注重结果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

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我们认为用传统的一次或者两次的书面考试、操作考试作为学生的成绩好坏的标准是行不通的。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加强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取得高职教育发展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95-02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教学难度大。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又存在教学学时偏少、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总结以往授课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计三方面谈一谈改善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科学选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作为高职院校,应遵循“淡化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应用”的原则,不照搬本科院校的教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网络操作系统应用、TCP/IP协议、接入Internet技术等,不求全求多。

教学内容不按OSI参考模型层层展开,而是以局域网组建为核心,从局域网拓展到互联网。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来说,网络的设计、组建、管理和维护不是他们毕业后的主要岗位群,因此基础理论知识简要介绍,将重点放在操作技能的培养上。

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意与专业相结合。例如,对于机电、电子与自动控制技术类专业,不仅介绍商用以太网,还介绍工业以太网;不仅介绍网络操作系统,还介绍嵌入式网络操作系统。这些专业的工作岗位里经常用到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和嵌入式系统,学生需要知道两种网络及嵌入式和非嵌入式的区别和应用领域,从而更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一)类比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很多抽象的、晦涩难懂的概念和术语,这就需要经常使用类比教学法,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化枯燥为生动,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下面介绍两个使用类比教学方法的例子。

例1:对计算机名、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关系的理解,可类比为日常生活中的信件投递过程。

1.信封上收件人名字相当于计算机名或物理地址。如果信是给本班同学的,则在信封上仅写名字就可在班里投递成功,因为范围小,大家都认识他。这就像局域网中两台计算机使用计算机名或物理地址(不用逻辑地址)也可以通信一样。早期局域网NetBEUI协议就是使用计算机名作为地址通信的,而IPX/SPX协议则使用物理地址通信。

2.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就相当于逻辑地址。如果信是寄给外省的同学,为保证信件的投递成功,要在信封上写上详细地址、名字和邮政编码。邮政编码含有省、市、区等层次信息,有了邮政编码就知道信件应送往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区了。同理,范围较大的网络通信不能仅使用计算机名或物理地址了,要使用逻辑地址,如IP地址。IP地址像邮政编码一样含有网络号和主机号两个层次的信息,根据IP地址就知道要与哪个网络的哪台主机进行通信了。

例2: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过程可类比为不同的通信方式。

1.对讲机通信相当于集线器通信。当每个人在同一栋宿舍大楼里但在不同房间时,可使用对讲机进行通话,特点是一个人说话时其余人都能听见,说话和接听不能同时进行,同一时刻只能一个人说话,如果两个以上的人同时说话就会发生冲突,这种工作模式就是半双工模式。这就像用集线器组建的局域网,集线器信道是共享的,某一时刻只能有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集线器简单地将某个端口收到的数据“广播式”转发给所有其余端口,只有目标计算机才会响应。

2.内线电话通信相当于交换机通信。使用对讲机这种半双工模式不方便,所以同一栋宿舍大楼里的人可使用内线电话进行通话,特点是点对点通话不用广播,允许多对电话同时通话,说话和接听同时进行,这就是全双工模式。这就像用交换机组建的局域网,每部电话相当于交换机上的一个端口,电话簿相当于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当某台计算机要发送数据时,交换机读取数据包中的目的物理地址,根据“端口号/MAC地址映射表”转发到相应端口,这就是点对点通信。交换机允许多对点同时通信。

3.外线电话通信相当于路由器通信。当两个人不在同一栋宿舍大楼里时,要通话就必须拨打外线,总机负责把电话转接到目的号码,总机就相当于路由器。这边的总机负责找到对方的总机,并将内线号码转成外线号码,这就相当于路由器的路由寻址和网络地址转换NAT功能了。

(二)使用工具软件辅助教学

除了类别教学法,充分利用一些工具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一般的工具软件是幻灯片、Flas和教学影视片段等。这里要介绍的是使用虚拟机和Sniffer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的例子。

例1:使用虚拟机演示局域网组建和网络操作系统配置

通过虚拟机软件在一台电脑上组建多台虚拟机,每台虚拟机运行单独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干扰。有了虚拟机,我们就可以在虚拟裸机上演示如何安装网络操作系统;演示在多台虚拟机之间或虚拟机与真实机之间搭建对等网和C/S模式的局域网;演示Internet连接共享的配置;演示Windows Server 2003的活动目录、应用服务器的配置等。图1所示是使用Vmware软件构建的虚拟网络环境。

具体形象的操作演示使得局域网组建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学习不再空洞,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得到真实感受。

例2:使用Sniffer软件学习分层和协议簇

Sniffer是一套获取、分析和产生网络数据包的软件,Sniffer可以在各层协议上进行解码,每一层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对于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进行协议分析并不是课程的重点,但协议分析器在说明局域网工作原理和通信流量、通信内容的构成、网络安全、网络病毒攻击等方面,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生动的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Sniffer对数据包的分析解码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分层和协议簇的概念。

方法是在Sniffer软件中设置捕获访问某网站(如)的数据报文,选取其中的HTTP数据报文,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应用报文是如何从应用层到传输层再到网络层接着到链路层逐层进行封装,并且可以看到各层中相应协议规定结构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三)网络教学法

由于互联网信息丰富,所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查阅常用网络产品的性能和参数,对学生学习网络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很有帮助。例如,上网查看市面正在使用的交换机的图片、类型、参数和价格,学生就能产生感性认识,明白所学知识在选购交换机时的作用,增加对交换机性能和价格行情的了解。又如,对域名的认识,除了介绍域名结构、域名解析原理外,还可上网搜索查看域名申请过程、域名和IP地址的绑定和域名价格等。上网搜索所需知识已是获取知识的最快捷有效途径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教会学生上

网搜索知识的技巧和培养学生上网主动学习的习惯。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实验环节,可以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然而,由于网络设备价格高等原因,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无法建设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利用虚拟机和Sniffer软件来架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网络实验可开设如下:(1)使用虚拟机软件学习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2)将两台虚拟机组建成对等网;(3)将两台虚拟机组建成C/S模式局域网,并配置FTP服务器、Web服务器、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和防火墙;(4)使用Sniffer软件捕获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的交互信息,分析所捕获的数据包数量、数据包类型和数据包内容,从而掌握子网掩码、网关、ARP协议、ICMP协议的作用和工作机制。

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后原本晦涩难懂、抽象空洞的课程变得形象易懂、真实可见,学生好学,教师好教,“教学做”得到了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黎明,李玉龙.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96-97.

[2]张玉珍,谢建平.非计算机类专业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编写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8,49.

[3]孙兴华,玉珏.比喻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17):153-154.

[4]刘洪涛,张纲,程良伦.基于Sniffer Pro的虚拟实验室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275-277.

[5]程向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1(14):28-32.

[6]吴俊强.构建虚实结合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245-247.

篇11

中图分类号:TP3-4

1 前言

现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庞大,网络的应用越来越繁多。在这网络安全变得愈发复杂的情态下,社会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网络领域内人才,本科教育在这其中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本科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到底应当包含哪些内容,理论需要学习到怎样的程度,实践需要掌握到怎样的程度,整个社会对本科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又有怎样的期冀和要求,又有哪一类岗位适合我们学生?这些个问题,促使我们不能够再循规蹈矩地采用嫁接人才的培养模式,而是需要富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的调研工作,需要掌握许多真实数据,许多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现在社会对本科高校人才的培养要求的数据。并以此数据来确定岗位能力标准,制定出合适的培养目标,再进行一些合理的定位,并确定出这个专业体系的结构,这就是建设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础。

2 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现状剖析

2.1 教学模式的落后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特点就是教和学的主体很明确,教师的职责是教,教师就是一个课堂的主体,作为学生就需要认真听教师们对知识的细致讲解,学生的能力获得方式就是从教师那获得所需的知识,然后再吃力地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这种转化的成功率很低的,尤其是在本科院校里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另一个不足是它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很难培养自己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很繁杂的,并会逐渐与其他的技术相互交融,教师们在课堂传授知识并由这部分知识衍生能力。这种能力不能很好地对接社会上所需要的网络人才的职业能力,而这种问题是需要用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来解决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这些必备能力的培养。

2.2 学科本身存在局限性

依照教育科学形成的规律,形成专业学科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经历反复的实践、不断额探索。但是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分化是非常迅速的,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形成完善并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十分不现实的。各个高等院校以迎合社会需要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按自己对计算机网络的专业教育的片面理解,制定出针对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而这些方案里,具职业特点的课程教育并不是很突出,缺乏职业的技能训练,并且实用性很差,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整体培养起不到应起的作用,就影响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3 培养目标很模糊

计算机科学这门技术,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与各个学科的技术间相互渗透和结合,由此衍生出来的学科分支间也存在着相互难以分割的联系,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计算机应用专业间领域内相互交叉的课程多,同时岗位的职业能力方面也有相同。比如说,网站开发与设计,从网络的专业角度出发,它是网络技术专业内核心岗位的重要职业能力,凡是网络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应具备这种职业能力,因此,许多本科院校设立的网络专业都有JSP和ASP等的相关课程。与此同时,网站开发与设计还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内核心的岗位能力课程,于是它们也相应开设了JSP和ASP等。

2.4 师资力量略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的本科学校在不断扩大规模,导致在校学生的人数一直在迅速增加。因为网络技术在不断地更新,计算机网络的专业课程也在相应地更新。这就是说,需要大量具备高素质的师资。受到经济的收入和分配等各因素的影响,在本科院校内,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质量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很多优秀的专家都在外资企业和国内的著名IT集团工作,本科院校是很难吸引到这些人才的。但若要培养出高素质的网络技术人才,那些优秀的具丰富经验的网络专家又很急需。最近的几年里,师资的情况虽有改善,但是师资的问题却一直都是制约着本科院校的网络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3 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思路

3.1 确定人才培养的定位

综合岗位和行业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培养方向大致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具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熟练的操作能力及网络管理的能力,可以从事网络的运维管理、网络的系统集成、网站建设维护等岗位的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

3.2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现今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层出不穷。其中有项目课程的教育理论、情境学习的教育理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行为导向的课程理论、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面向未来工作任务的课程理论,有虚拟化的教学法、理论与实际一体化的教学法等等。学校内主管教育科研的部门应当积极吸引先进理论、先进教学方法,同时在一部分班级里进行实验性教学,寻找出适合本区域内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经过调研和实践将其完善后在全校范围全面推行,再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时的修正。

3.3 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

网络课程实训室专业化、实验的设备数量充分化、实训的环境优质化是完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和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的最有力保证。网络课程实训室可依照网络专业课程的内容划分为网络安全类实训室、网络布线型实训室、局域互连设备的调试实训室以及网络语音系统的实训室,还有仅包含PC机的一般的网络基础型实训室。同时还能根据需要,配备一些多媒体教室,也可以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上述的各个具专业功能的实训室。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和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但是目前,专业课程的教师都普遍缺乏在企业内实践的经验,所以,本科学校急需完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一方面,以制定政策和措施为途径,鼓励每位教师去专业的培训机构里学习,并选择性考取专业领域的认证证书,再到企业内顶岗实践,一次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而另一方面,可以从企业引进一批具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成为本科学校内的兼职教师,以此优化师资结构。

3.5 建立职业能力的培养基地

对大学教育来说,最注重的应是培养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性教育的比重,加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再按“教、学、做”相结合的原则,在校内的实训基地、企业的生产现场内,开展以案例和典型任务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的学习,不再只局限在课堂内,而是教学延伸至课外,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4 结语

几年来,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对全面发展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网络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我们将会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计算机网络的专业建设。计算机网络的专业建设是任重道远的,我们不能裹足不前。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思考,才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才能够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建辉,袁晖.对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探讨杂志,2010,7.

[2]鲁志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