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0 07:45: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院院长健康扶贫工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竞争力强了,效益提高了,医疗环境搞好了。如今的封丘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急救、医疗保健、疾病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政府办非营利性综合医院,设置有内、外、妇、儿、五官、中医和影像、检验等临床医技科室23个。年门诊量17万余人次,医院诊疗工作辐射全县各乡镇及周边县乡。该院引进有美国GE公司产全身螺旋CT、DR机、日本东芝彩超、日本700型电子胃镜、美国HOITER心电动态检测仪和心电工作站等大中型医疗设备80余台(件)。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医生救死扶伤奠定了硬件基础。
《中国医院院长》:广东省卫生系统用十年时间铸建起防疫大堤。面对新疫情,此防疫大堤如何发挥拦截作用?
姚志彬:“非典”十年来,广东省卫生系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广东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卫生应急机制体制建设全面加强,医疗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推进,粤港澳以及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
可以说,过去十年是广东省卫生事业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群众受益最广的十年。
就传染病疫情控制而言,传染病防控非卫生部门一家之力,需要政府多部门协调,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现在,政府多部门的合作机制已经建立,社会参与的自觉性提高。其次,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渐完善,对疫情早发现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再有,随着卫生应急机制体制的建设健全,发现疫情后的反应速度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防疫大堤在一次次实战中不断加固。2006年,广东省成功处置了4起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在流行病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应急处理以及医疗救治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2008年手足口病肆虐期间,将防控重点聚焦于死亡、重症、聚集性病例等一系列的控制策略,有效遏制了疫情进一步扩散。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广东省全国最早提出在全省实施对病例治疗、学校停课、检测权限等进行地区分类管理的策略,果断试行“轻症病例社区隔离”、“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的措施,并全力推进疫苗接种。2010年,东莞市发生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广东省及时发现疫情、准确诊断,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为应对新发传染病提供了成功经验。
《中国医院院长》:“非典”后政府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投入,疾控体系筑起了疫情早发现的哨所。广东省疾控体系的建设完善有哪些具体体现?
姚志彬:2003年以来,广东全省各级疾控中心新改扩建项目109个,包括省疾控中心、21个市级和87个县级疾控中心,新改扩建面积达74.81万平方米,总投资30.9亿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办公楼的落成,标志着2003年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后,历经近十年,广东省覆盖省、市、县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建成。
我们做了相关统计,2012年全省疾控中心办公和实验场所占地面积合计22.5万平方米,办公和实验场所工作用房面积70.0万平方米,分别比“非典”前的2002年增长了85%和105.8%。
同时,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探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省疾控中心和湛江、韶关、潮州、佛山等市疾控中心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大部分市、县级疾控中心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逐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21个地级以上市的疾控中心都已实现财政全额拨款,疾控机构的公益性得到体现。
而且,疾控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近十年来,全省各级疾控中心人员数量总体上升,硕士研究生以上及大学学历等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大幅增加。
此外,广东省还投入大量资金更新疾控机构的实验室设施,购置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建成了广东省传染病应急和监测实验室网络,2010年又将网络扩大到泛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验室网络的建设,还增强了广东省疾控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农业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疾控中心、荷兰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国际组织和国外权威传染病防控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医院院长》:十年间,广东省应急体系如何逐步健全完善?
姚志彬:首先是卫生应急机制不断完善,省疾控中心、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职业病防治院应急办先后成立。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目前国内第一家省级应急医院,应急大楼已于去年启用。截至2012年11月,全省共有16个市卫生局设置了卫生应急机构,有14个市疾控中心设置了卫生应急机构。
第二是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健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制定卫生应急预案900多部,包括《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等总体预案,以及《广东省流感大流行卫生应急预案》等单项预案。“横到边纵到底”的预案体系已经建立,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
第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更加完善。逐年加强诊断试剂、血清、特效解毒剂、药品、防护装备等物资储备,现库存储备药械近4000万元,并建立了应急物资配送的绿色通道。在特大洪灾和低温灾害救灾防病中,全部救灾防病物资能在24小时内安全运达灾区。在印度洋海啸救援和汶川地震救援中,我省大胆采用包机、专列等方式,第一时间将救灾物品发送到灾区。
在卫生应急人才队伍方面,广东省有60名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队员和40名突发急性传染病类卫生应急队员,随时承担国内外卫生应急任务。同时还有318名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的卫生应急专家库,成立了覆盖传染病、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抗洪救灾等专业的省级专家队伍12支。暨南大学和广东药学院分别开设紧急医学救援和卫生应急管理专业,提供可持续发展人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康明眼科医院院长杨连静,用实际行动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她的爱是一种大爱,既有对患者的怜悯与关爱,也有对事业的无私奉献。杨连静有一句话深深印在大家的脑海中:“只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分钟,就能到达梦想的地方。”做为一名眼科医生,她在不断完善业务的同时还一直致力于爱心事业、慈善事业,先后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太原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全国优秀女企业家”、“太原红十字会理事”、“晋中市人大代表”。
2003年8月,正值盛夏,太原康明眼科医院在省城诞生,成为我省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防盲治盲为一体的首家专家型眼科医院。在杨连静院长的带领下,以其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专家团队为省城以及全国的眼科界做出巨大的贡献。康明眼科医院始终以“专业领先、医德领先、服务领先”为目标,不断引进国际一流的医疗设备和专家技术,无论贫富贵贱,使每位有眼疾的患者都能享受到眼健康的权力,享受到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眼科医疗技术成果。
太原康明眼科医院建院6年以来始终热心公益事业,致力于爱心事业。早在2003年12月3日的“国际残疾人日”,康明眼科医院就在太原市福利院启动了一个爱心工程。福利院的孩子好多都是孤儿、被遗弃的孩子和残疾儿童,眼疾孩子比较多,杨连静院长亲自为一个叫党乐乐的孩子做眼睛检查。福利院的所见所闻深深感染了杨连静,坚定了她建立一项眼病救助基金的愿望。在2004年初夏之交,杨连静院长捐资百万,开展了一项名为“康明眼病救助基金――健康光明行”的红十字行动,著名表演艺术家侯耀华先生出任爱心大使,并主动为山西的父老相亲捐款10万。这项基金针对太原市10个县、市、区,有100名病人全免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有300名病人减免1000元手术费用,为600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近视眼患者进行奖励性的减免手术。这样的眼病救助基金,堪称全国第一例,这次“健康光明行”红十字行动只是杨连静院长和太原康明眼科医院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开始。
因为有爱,所以壮大
2005年4月26日,由中国残联、卫生部与国际狮子会合作开展的全球最大规模防盲治盲工作――“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太原市“创建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市”工程正式启动,太原市政府、省市残联及太原市各区残联有关领导、各大新闻媒体参加了启动仪式。“视觉第一中国行动” 于1997年7月在我国启动,内容包括在中国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发展手术复明机构、培训眼科技术人员等。它是当前一项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建设和谐社会的德政工程、形象工程、光明工程。太原康明眼科医院被指定为此次活动的定点医院,在启动仪式上,杨连静女士深情地说:“扶助残疾人是一项人道主义的事业,也是一项崇高而又光荣的事业,更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事业。” 作为“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定点医院,杨连静院长说:“我们康明眼科一定不辱使命,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好的专家、最好的设备、最优质的服务,为达到2020年人人享有看见的权利做出最大的贡献!”。
在这项工程活动期间,太原康明眼科医院持续几个月配合社区部、医疗护理各个部门进行了深入10个县、市、区的普查工作,共筛查病人3000多人次,实施白内障手术500例左右,在专业领域及社会各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有关省市领导亲自到康明眼科医院慰问活动中受益的白内障患者,对于医院的公益行为、专业技术、医疗服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使得此项活动圆满完成,使得康明眼科在社会上有了更大的影响力,深入了每位患者心中。
2007年1月20日,太原市慈善总会正式成立,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市长张兵生亲自担任名誉会长,袁高锁副市长任会长,龙城并州兴起“慈善”热,社会各界纷纷奉献爱心,杨连静带领的太原康明眼科医院慷慨捐赠150万元帮助那些生活在黑暗中需要复明救助的白内障贫困人群,成为本次慈善热潮中金额最高的捐资冠军。]
2007年5月9日,由太原市慈善总会和太原市残联组织实施的“太原慈善康明行动”正式启动,这是一项惠及全市贫困白内障患者的爱心工程。这次活动为那些失去光明的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信心!对来院接受治疗的贫困患者,康明眼科医院还为他们付出了特别的爱心,像阳曲县和娄烦县等特别偏远的贫困山区来的患者,医院还特地为他们提供食宿,并有专门的医护人员照顾他们,其中有好多的感人事迹。
从2007年4月到2008年11月康明眼科医院的医师、护士和相关工作人员下乡普查30余次,普查3000余人,其中有1198名白内障患者在康明眼科医院接受了术前检查,有547名患者符合手术并接受了免费复明手术治疗。
“太原慈善康明行动”已经普及了太原市的10个县市区,接受复明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都很好,没有一例失败,100%成功。
杨连静院长说:“扶助残疾人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的事业。我们对这项事业充满热情,也充满信心,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将付出全部的努力来做好这项工作,让每一个患者朋友享受光明!”
除此之外,今年国家“二八”工程还针对我省儿童先天性疾病给予就医补助,我省贫困白内障患者可持当地开具的贫困证明,到定点医院实施手术,随后就能领取800元的补助,太原康明眼科医院成为国家“二八”工程定点救助医院。
35岁的义香娥来自太原市阳曲县杨兴乡,多年来深受妇科疾病困扰。
义香娥和丈夫老实本分,一家五口人仅靠几亩薄地维持生活,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特别困难,平时生病都是硬扛着,实在挺不过去,就买点妇科药吃点,但是却没有效果。
今年9月22日,太原华晋医院组织专家来到杨兴乡开展了“慈善关爱送医下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华晋医院对前来咨询的义香娥进行了全面的体检,发现她患有宫颈癌前期病变征兆。通过对义香娥做TCT检查和宫颈活检,确定了病情,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华晋医院考虑到义香娥家庭特别困难,决定予以免费治疗。为此,华晋医院为义香娥安排了专门的单间病房,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免除了包括手术、住院、治疗等在内的所有费用,帮助其治疗疾病,度过难关。这次活动经过初步筛查,共有14名特困患者有手术指征,已全部通知来院复诊,华晋医院表示,一经确诊核查后,将全部给予免费治疗。
1998年,孟庆刚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离断废弃指急诊再造手指,从2000年开展全省首例拇(足)甲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指的手术以来,始终保持着省内领先的技术水平;2009年在国内率先提出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010年在国际率先提出应用外固定架及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解决三度小腿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碾挫缺损的实际问题,缩短了治疗时间并获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一等奖;2010年在国际上率先改进了掌背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应用于复杂受外伤的修复获得了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一等奖。医疗业绩先后被收录于《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现代名医大典》《中国当代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词典》等辞书中。
开拓创新 打造品牌
2013年2月,孟庆刚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在第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提出了“敬业、管理、绩效、创新”的要求。同时根据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办公会议和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重点进行了做大、做强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工作部署,制订了医院三年工作总体思路。结合当时医院的实际情况,从制定奖励机制,树立“人才强院、技术兴院”理念,加强医院品牌建设及整合资源等方面入手;同时从制度、质量、服务、特色、信息化、竞争力、绩效、品牌方面提出了16点具体做法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打造医院品牌;培养“一、二、三”工程;引进顶尖、短缺人才,壮大学科;扩大知名度,开展高新技术;与北大、哈医大建立教学医院,成立硕士班,将哈尔滨市第一医院16位科主任送去医大读研,提高学位及理论水平;建立博士、硕士培养点及博士后工作站;发展2个―3个省及国家级重点特色专科;重点培养一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增强外联,实现网络医院。注重科技创新。鼓励发表科研论文、科研课题及成果等。通过三年多的不断努力,医院由原来32个科室增加至65个科室,填补医院空白科室15个,编制床位由783张增至1438张,诊疗数量大幅增加,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医院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细化服务 人文关怀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从硬件设备,到就诊环境,从诊室格局,到环境卫生,处处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在黑龙江省内首家实行节日里给患者送饺子、汤圆、粽子、鸡蛋、月饼等吃食、为住院过生日的患者赠送生日蛋糕、在卫生间投放厕纸和干洗手消毒液。这种建立在“满意服务”基础上的人性化互动式服务,让很多患者感动的同时,沟通了医患之间的情感共鸣。医院下一步还拟成立“出院患者回访中心”,不仅对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及生活起居、饮食规律等给予健康指导,同时深入了解出院患者想说的“真心话”。为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医院支付宝签约,在东三省率先成立互联网医院,专家24小时在线咨询,方便百姓,成为东三省首家国家卫计委12个智慧医院试点单位之一。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为哈尔滨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现代医学技术评估中的几个伦理学问题 达庆东
医疗质量督查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王杰宁
我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情况和体会 马晓伟,李继光,史玉环
几种常见皮肤病住院质量分析 张国毅,彭玉兰,金小惠
对上海市区县以上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分析和评价 陈晓勤,王敏怡,高恪
关于医院病理送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王亚平,金玉,王志刚
胆管结石病人平均住院日分析与建议 朱云峰,季高琪
试论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环境条件 季惠斌
医院后勤服务衽总金额承包改革的绩效评价 周兆明
谈医疗废弃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刁兆光
医院代金券使用管理办法 崔明远
我院衽总量控制 结构调整的措施 罗一凡
口服脊髓灰质炎液体疫功项目的经济评价 陈英耀,陈洁,吕军
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本分析 信亚东,陈洁,罗春燕
从社区医疗的实践探讨健康促进的途径与发展 田淑琴
医院床位利用模型的设计与评价 胡德奎,朱士俊,王晓钟
技术专家当院长的利弊 孙树源
性传播疾病的管理 王怀秀,刘建荣,周安方
加强老年疾病防治工作的措施 詹鹰,初兆荣
医院在岗位练兵中应把握的四个问题 李京力,王立平,尹晋雯
谈深化医德医风建设 郑道博,陈耀平,魏萍
关于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唐明生
整体护理实施中的难点与对策 朱晓燕,张玲娟
整体护理质量评价的做法 陈欣怡,周素鲜,马继红
提高软护理技能的思考和实践 刘雪琴,周佳,周宗芳
从门诊患者咨询内容看护理管理趋势 张晓明,徐超,肖梅
卫生扶贫要讲实效 韩树堂
乡镇学校卫生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王献安,王连文
提高基层中医院的理代化意识 周明易
面对知识经济的思考 肖蓬,张正华
临床教学工作中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爱中,贾氢,石可诚
上海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股份合作制的现状 赵丹丹,张刚,陈晓明
我院人事管理改革的探讨 赵凤喜
深化医院改革的几点思考 罗桂技,徐焱成
我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与改进 张亮金,陈桂芳
整形美容外科病人的心理特征与对策 张华昌,王光升
医疗保险制度的社会心理调查 项扬,路薇,龚方方
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后医院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史金兰
山区"二甲"医院院长素质调查 谭峰源
军队医院参与社会大病医疗统筹的做法 刘向真,张念华,安莉莉
浅议医院自身放射卫生防护管理 王力平,刘亚玲
病理科在综合医院中的作用 张振国,徐苗厚,于孙浩
加强对县级中医医院药剂工作管理
对高学历人员培养教育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孙方敏
地市医院对进修教学的管理 张永,黄群平,王晓南
对卫生专业技术干部测评的思考 李彦兵,韩同喜,王甜
医院综合效益十年纵向评价及分析 温星来,冯伟勋,韦素芬
提高对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认识 常文虎
影响医院领导班子团结的因素分析 张多来,王秀娥,李遇春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防范医疗缺陷 鹿均先,张道义
67所医务室卫生资源和服务调查 姚仲玲,孔若玫
我院职工门急诊用药管理的做法 刘国祥,李书章,杨孝忠
加强门急诊管理的做法 赵金相,魏海龙,吴凤祥
对意外伤害病人实施责任制急救的效果 黄抗美,王志海,王炳臣
对医德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差异的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
自我护需求的应用进展 磨琨
县医院护理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刘素贞
浅谈护理标准化管理 李培霞
谈减少病房护士的非护理时数 陈李丽
意大利医院经济管理模式及特点 张铎,胡翔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肖蓬,张正华
浅论社区卫生服务 甘筱华,石永发,刘光远
1 000名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及社区卫生服务意向研究 申一帆,李曼春,张宏星
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几点思考 杨怀杰
社区卫生服务规范管理的探讨杜雪平 张晓林,刘静
对医院实施医药分开管理和分别核算的分析 卞正鹏
深化医院改革的几点思考 黄幸青
我院试行后进淘汰制的做法和体会 白建华,马俊
对医院管理体制当前存在问题和改革的思考 全钰平
我院适应改革需要调整功能的做法 朱元春,张爱华
谈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的管理 林峰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我院的影响与对策 郭建伟,聂银龙,卢宛中
试论医院审计工作 陈杰
医院的成本管理与决策 严伯荣
对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处理医疗纠纷的不同见解 陈栓青,王松芳
医院如何选好HIS产品 渐枫
医患关系的法学分析 李东晓,杨天存,陈会敏
依法维护医疗机构权益的探讨 王云虹
医院应设立法律顾问制度 张威廉,罗小庆
关于医院后勤工作社会化的几点思路 周兆明
组建医用被服洗涤中心的做法与体会 龙盱西,臧继全,丁森
强制戒毒的方法与管理 罗诗彬,刘庚卯,杨杏弟
自愿戒毒管理的自身建设 王锁柱,郭庆玲,杨征
临床药房的现状与未来 周筱青,任浩洋
上海涉外医疗市场供求矛盾及对策分析 祝延红,夏葳,陈新乐
社会公众急救培训和组织管理 费国忠
广西百余所医院急诊科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唐召力
国际互联网上Medline数据库的检索 任成梅,张梦生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年引文概况分析 吕军,高维平
建国以来医院管理的历史经验 董炳琨
我区卫生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钱颐,朱永俊,林萍
基层医院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何敏
开展整体医疗服务的做法 钟麟,韦福康
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后药剂科工作的探讨 高业栋,周述香
谈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医院的影响与对策 刘忠奇
对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流动的思路 黄建明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培养高素质人才 姚军,袁云娥,夏蕾
对进修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 张居洋,郭大斯
谈医学查新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黄正东,高月,曾艳彩
谈我院临床教学工作的体会 牛敏国,张国梁
谈院长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丁书琴,黄建明,何丽华
加强技术引进 促进科技进步 张秀芬,张京敏,梁红
完善医院科技管理 提高临床科研水平 孙自敏,陈昆洲,张兰海
科研课题半途而废的原因及对策 徐海涛,魏海龙,刘东会
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思考 诸葛立荣
社会评议行风 促进医院建设 谭申生,李维维,林发雄
实行所长负责制 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王秀兰
谈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瞿延利
影响精神科青年医护人员生活质量的因素与对策 马建东,王志敏,孙敏
临床医师抗生素知识的调查分析 苗小平,王英保,何权瀛
社区人群多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样本的设计与实施 吴惠杰,汤哲,项曼君
105例医疗纠纷浅析 王勇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赴港考察报告 董炳琨,张仲明,江耘
医院综合竞争力作用机制初探 高岱峰,王向东,张鹭鹭
论医学科技进步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白常凯,王向东,张鹭鹭
非营利性区医院建设的思考 何国斌
卫生人力资源层次界定的定性研究 邢茂迎,张鹭鹭,陈尧忠
医院大型医用设备利用效率现况分析 肖海汀,张鹭鹭,王向东
医院院长应强化的十个意识 许苹,王向东,张鹭鹭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院经营之道 高居忠
适应医疗市场需求 搞好结构调整 吉琳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几个问题探讨 周良荣
营销观念与医院管理 温佰胜
对县级医院发展的几点思考 申敖齐
营利性医院的产业性内涵及其负面影响 黎东生,许少英
论新形势下医院门急诊的地位与作用 王耕晨,刘敏,肖湘泉
浅谈门诊工作人员的观念 李自立
建立大城市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的意义和实践 程传苗,黄伟灿,孟垂祥
试论合理用药咨询门诊的开设及其功能 浦金辉,宋述强
门诊患者候诊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李晓滢,王渭莲,梁红
儿童肾病综合征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李晓红,郭丽钧,蒋玉麟
脑外科手术感染专率监测结果分析 孙玉兰,郑友,俞月琴
社区卫生服务中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杨玲明
综合医院病理科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方法 张云东,苟正权,何以瑚
加强医院消毒剂质量管理的探讨 王鲜平,曹力,段红
建设医院信息系统的问题与对策 黄江华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要与医院改革相适应 王虹,励建安,唐晓玲
当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方法 史百高,黄松华
思想政治工作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朱有志
建立护理科研基金的实践与思考 王建荣,韩忠福,牛小林
中医院护理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范德兰,刘继芬
72所乡镇卫生院456名医生书面知识考试成绩分析 王光荣,江明,龚幼龙
在农村开展农民医疗保险势在必行 李东辉
上海市卢湾区社区特困老人医疗服务的社会救助研究 孙才坚,徐静罡,周裕智
一、强化服务意识,热衷公益事业。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服务于患者,构建和协医患关系,不定期的发放住院病人意见征询卡,采用病人的合理化建议,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于答复或解决,通过调查走访,病人满意度大大增加。作为政协委员,我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南岗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争取到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健康扶贫工程的资助,共同开展历时一年的免费“**区妇女病普查”工作,关爱妇女健康,本着“妇女健康,普查普治把关”的原则,预计参检为5.5万人次,免费检查项目包括:1、一般妇科检查。2、乳腺检查:红外乳透仪。3、盆腔脏器检查:阴式B超检查。4、宫颈检查:数码电子阴道镜。5、阴道分泌物检查:常规化验检查。6、病理检查,费用约200元,真真正正的为的广大妇女健康带来福音。
二、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健全医院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医疗质量方面,着重抓好三级医师查房、典型疑难病例讨论、术前术后病例讨论等基本制度的落实,确保安全行医。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推行整体化系统护理服务制度,病人一入院即知晓自己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主动配合治疗。对出院病人实行回访制度,如妇科、内科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治疗效果及病人对医院的意见。在检查、用药方面,规定各科室都要严格按照病情合理实施检查,必要的检查一项不能缺,不合理的检查一项也不能查,既要保证检查质量、又要减轻病人负担。用药要贯彻有效、质优、价廉,先国产、后进口,先一线、后二线三线的原则,合理用药,切实为病人减轻负担。
三、狠抓行业不正之风,将反“商业贿赂”进行到底。真正做到取信于民,服务于民,以实际行动实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院严格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把“纠风”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真正把“纠风”工作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重点抓了在药品和医疗器械购销中收受的回扣,在医疗服务中“开单提成”、收受“红包”和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力争实现全程优质服务。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我院在此次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成立了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研究制定了《哈市第九医院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并打印下发到各科室。
2、加强舆论宣传,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我院在门诊大厅悬挂活动宣传条幅,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向全院职工公布了区卫生局党委设立的举报电话和区卫生局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以及省卫生厅设立的“治理商业贿赂指定银行账户”;在门诊大厅向患者公布了院内举报电话;医院与各科室签订了《医疗药品购销不正之风责任状》,与各医药公司签订了《药品购销质量协议书》、《要上代表行为约束合同》;各病房均设有“严禁医药代表和器械商入内”的标志,坚决杜绝要上与医生直接接触,从而形成科较为广泛的监督制约机制。
3、加强职工学习与教育,杜绝腐蚀思想入侵。组织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市卫生局下发的《医疗卫生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读本》,坚决以科室集中组织学习和个人业余时间自学相结合;利用各种方式,有计划地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组织全院职工分两次收看了**月**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以医药界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为内容的焦点访谈节目录像。广东省江门新惠区人民医院和四川省平江县医院的两个典型案例,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使职工受到了震撼,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
二、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健全医院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医疗质量方面,着重抓好三级医师查房、典型疑难病例讨论、术前术后病例讨论等基本制度的落实,确保安全行医。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推行整体化系统护理服务制度,病人一入院即知晓自己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主动配合治疗。对出院病人实行回访制度,如妇科、内科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治疗效果及病人对医院的意见。在检查、用药方面,规定各科室都要严格按照病情合理实施检查,必要的检查一项不能缺,不合理的检查一项也不能查,既要保证检查质量、又要减轻病人负担。用药要贯彻有效、质优、价廉,先国产、后进口,先一线、后二线三线的原则,合理用药,切实为病人减轻负担。
三、狠抓行业不正之风,将反“商业贿赂”进行到底。真正做到取信于民,服务于民,以实际行动实践“xxxx”的重要思想。我院严格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把“纠风”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真正把“纠风”工作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重点抓了在药品和医疗器械购销中收受的回扣,在医疗服务中“开单提成”、收受“红包”和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力争实现全程优质服务。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我院在此次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成立了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研究制定了《哈市第九医院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并打印下发到各科室。
2、加强舆论宣传,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我院在门诊大厅悬挂活动宣传条幅,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向全院职工公布了区卫生局党委设立的举报电话和区卫生局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以及省卫生厅设立的“治理商业贿赂指定银行账户”;在门诊大厅向患者公布了院内举报电话;医院与各科室签订了《医疗药品购销不正之风责任状》,与各医药公司签订了《药品购销质量协议书》、《要上代表行为约束合同》;各病房均设有“严禁医药代表和器械商入内”的标志,坚决杜绝要上与医生直接接触,从而形成科较为广泛的监督制约机制。
3、加强职工学习与教育,杜绝腐蚀思想入侵。组织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市卫生局下发的《医疗卫生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读本》,坚决以科室集中组织学习和个人业余时间自学相结合;利用各种方式,有计划地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组织全院职工分两次收看了2月27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以医药界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为内容的焦点访谈节目录像。广东省江门新惠区人民医院和xx省平江县医院的两个典型案例,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使职工受到了震撼,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
发展篇:杏林奇葩 绽放异彩
东风公司总医院(东风总医院)前身是武汉市第一医院,建院已有80多年历史。1969年,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将当年武汉市一医院全迁鄂西北十堰,组成了在鄂西北地区首家正规的大型医院。东风总医院在建院初期就会集了国内一批中医名家,形成了医院独具特色的各科诊疗体系,在十堰市、鄂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0多年的沐风栉雨,沧海变桑田,如今的东风总医院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91亿元,现已发展成拥有在职职工1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医院作为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等高校的教学医院,共有临床医疗科室(医技)46个,下设一所专科医院(十堰市东风口腔专科医院)、一个医疗分部,建有肝脏外科、器官移植和心血管疾病三个研究所。在东风总医院内,还拥有对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模、全国“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戴宗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享誉国内的专家、教授,以周文波、魏涧、陈欣为代表的学科带头人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已经形成了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格局。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1994年,东风公司总医院被国家首批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被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联合授予“全国百佳医院”;2000年又被湖北省消费者协会授予“医疗消费信得过单位”;2004年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06年被省、市物价局授予“价格诚信单位”;2007年被省卫生厅授予“三级优秀医院”荣誉称号;2004年-2008年三次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2009年度被中国医院协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前进中的东风公司总医院,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湖北省继同济、协和、中南、人民医院之后,集医疗、教学、科研、防保、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长期以来,不仅担负着为东风公司近20万职工、家属医病疗伤的历史重任,而且医疗辐射全国各地,成为鄂、豫、渝、陕周边地区2000万人民的医疗中心、疑难病会诊中心、科技辐射中心。
医疗篇:特色专科 彰显实力
医疗技术是医院服务的基本手段,多年来,东风总医院重视学科建设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把提高医疗技术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创新中发展,积极发挥各专科特色优势,根据医院内涵建设的要求,以医疗质量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医院综合处理能力为依托,使技术水平这一核心竞争力有了新的增长,适应了百姓健康的需要。目前,东风总医院开设近50个专科专病门诊,拥有一批省、市级重点学科。
东风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十堰市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学科团队之一。该科于上世纪80年代独立成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是医院重点学科,承担着市、区心脏系统疾病的医疗和重大心脏病突发事件的防御和治疗任务。科室现有大型1250mA血管造影仪、64导生理记录仪、IABP、心脏除颤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及肯定。2009年12月5日,由该院心内科、心外科、心导管室、心脏结构与功能科、心血管医学影像部、心研所等整合成立的湖北医药学院心脏病中心正式挂牌,使该院心血管内科学科规模、硬件设施、开展项目在全市同类医院名列前茅。
作为十堰市最早成立的脊柱外科,早在1984年,十堰市著名外科专家刘开评就独立开展了前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了成功。1999年,东风总医院脊柱外科在十堰地区最早开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病;2002年,东风总医院脊柱外科在十堰地区早期开展特发性脊柱侧弯钉棒系统三维矫正术;2003年,东风总医院脊柱外科开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数量达到第一、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数量第一;2005年,东风总医院脊柱外科在十堰地区开展前路椎体切除人工椎体重建技术,达到了脊柱外科技术新高峰……2010年,东风总医院开展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填补了十堰地区此技术的空白。
1992年,器官移植研究所在东风总医院正式成立。从此,器官移植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面对肝病高发的十堰山区,东风总医院的专家们将器官移植领域不仅仅局限于肾脏,他们向难度更高的肝脏移植发出了挑战。于是1993年4月,东风总医院攻克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其难度大、涉及面广、操作复杂被称为外科手术之最,也标志着该院器官移植尖端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据统计,自1979年东风总医院开展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以来已有500余例,其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11岁。东风总医院副院长袁房均说:“东风总医院器官移植工作在湖北省属于领先地位,移植肾1年存活率高达95%以上、5年存活率近75%——80%,70%的患者在术后具有工作能力,在移植专业领域创出了自己的特色。”
在东风总医院,还有连续6年零事故零纠纷的肝胆外科,连续10年获得省级重点专科称号的普外科等特色专科,特色专科的医务人员们凭借自己高超的技艺,谱写了一曲曲生命赞歌。
建设篇:各展所长 齐头并进
医疗行业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各项建设工作,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建工作一直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把党建工作的基础建设得更加牢固,东风总医院党委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四强四优”以及党内主题竞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最佳党日活动和公关立项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医院中心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活动,设立了党务公开橱窗,广泛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使得基础工作更加扎实。不仅如此,院党委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治理腐败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廉洁文化建设为重点,强化了对党员干部和医务人员的廉洁自律教育。
东风总医院党委还坚定地认识到,学科建设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此医院从未放松对创建省市重点专科、科研立项和技术创新的追求。医院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组建实验中心,搭建总医院科研平台,加强对科研课题的跟踪服务。正是如此,五年时间里,医院获得了国家卫生部器官移植准入资质,有14个科室先后被评为省市重点专科,其中普外科连续三届被评为湖北省重点专科。医院还实现了国家自然基金零的突破,有200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等部门立项,有56项成果经鉴定获奖。
不仅学科建设卓有成效,文化建设成效也是硕果累累。院党委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的政治理论教育,每月编发学习教育资料,组织职工学习,还利用《东风医林》,撰写时评,营造氛围,并加强了重点科室、核心技术的对外宣传工作。五年来,医院逐步完善了四级标识系统建设,提炼了医院理念,编印了医院《文化手册》,并坚持把医院文化内涵体现在医院各项工作之中。医院按照文化整体规划和总体布局,在重要通道、电梯、花园等处进行了布置,文化环境氛围日渐浓厚。最终,经过多方努力,东风总医院先后被卫生部、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协会等部门评为“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服务篇:以人为本 优化创新
“精湛护理,使我感到放心;问长问短,使我感到细心;态度诚恳,使我感到爱心;视为亲人,使我感到真心;为人着想,使我感到贴心。”这是东风总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老患者杨师傅写给医院的感谢信,“在这里使我感到如同回家,白衣天使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保护神。”杨师傅的话道出了广大患者的心声。而这些好评在前不久湖北省卫生厅开展的全省三级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得到证明,东风总医院从72所医院中脱颖而出,排在全省第八名。
优异的成绩与东风总医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分不开的。东风总医院副院长袁方均说:“活动开展以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明显增强了,病人满意度明显提升了,家属的信任度明显增加了,患者的抱怨明显减少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把东风总医院打造成了像家一样温馨的港湾。
无德不成医。东风总医院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医德医风这一重要内涵。东风总医院通过建立一整套管理机制,形成了来信来访、问卷调查、投诉处理等多途径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形成了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医院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形成了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奖惩机制,最终形成了教育、制度、奖惩并重的医德医风建设和医院服务改善机制,为东风总医院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五年来,东风总医院坚持每月开展医德医风学习、医德医风查房、问卷调查、评价考核,每年都要进行集中培训,聘请社会监督员,开展主题竞赛活动,先后开展了“优质服务年”、“服务能力提升年”、“服务明星评选”、“三好一满意”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和服务改善。东风总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以实际行动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5年,芜湖广济医院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2003年建院之初只有100张床位的小医院一跃成为拥有500张床位的二级综合性医院;从当初的一栋3000平方米的小楼到如今拥有6层门诊综合楼、17层住院综合楼各一座;2015年10月,广济医院现代化住院综合楼正式启用,软硬件全面升级。五年来,芜湖广济医院秉承“办百年医院,济一方百姓”的宗旨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五年来,广济医院积极参加社会各项公益事业,为残疾人、特困家庭免费救助、送医下乡精准扶贫、向各类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捐款100多万元,为促进社会稳定和解决百姓疾苦尽心尽力。
这5年,管理制度不断创新
管理理念在创新
广济医院积极探索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医院发展方向,在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2011年确立了“两个中心”的管理理念,一是以建立住院部新大楼为中心,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和施工管理。二是以医院运营和医疗质量为中心,在建设新大楼时期必须保证良好的医院运营和医疗质量。新大楼启用阶段,确定2016年为“服务提升年”,重点强化服务管理和服务创新;确定2017年为“医疗质量提升年”,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全院上下团结在以汪之初院长核心的领导班子周围,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转变管理理念,开拓进取,向着“办百年医院”的目标前行。
管理机制在创新
理念创新是前提,机制创新是保障。2015年医院重新调整管理组织架构,实行以董事长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执行院长为中心的内部医护管理体系,以总经理为中心的对外营销和运营管理体系,向管理精细化要效率、要效益。规范了行政、业务、医技会议制度和行政管理例会制度,强化了行政、业务、查房,建立了病人出入院沟通、出院回访机制,完善了控制非医疗开支、设备采购、后勤物资采购程序,落实了临床、医技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用人机制在创新
广济医院十分重视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把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选拔重用人才放在管理的重要位置.在制度上给予规范,在专业上给予引导,在事业上给予空间,在待遇上给予保障。2015年医院成立人力资源部,对人才队伍实行专业化管理。医院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兴院、科技强院、质量立院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打造名医、名科、名院“三名工程”;加快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锻造中青年骨干队伍,2017年举办首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发挥老专家传帮带作用,加强医疗、教学、科研三结合,全方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这5年,医疗技术不断创新
医疗技术是医生赖以生存的基础,医疗技术创新(新业务、新技术)则是医院发展的核心,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011-2017年,芜湖广济医院从20个临床医技科室发展成为拥有5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开展多项新技术。2011年率先开展微创治疗,引进多台腹腔镜、钬激光、电子胃(肠)镜、西门子多排螺旋CT等先进设备。2015年广济医院再上新台阶,巨资引进美国GE超导核磁共振、美国GE产科四维彩超。2016年巨资购进超强度超声聚焦肿瘤消融设备——海扶刀,在皖南地区首家开展无创治疗,通过海扶刀可无创治疗子宫肌瘤、腺肌症、胰腺癌、肝癌。2017年医院巨资购进美国GEIGS 330 DSA,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选送心血管介入团队至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开通双休日全国知名专家门诊,双休日定期邀请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知名专家来我院坐诊;开设血液透析中心,引进德国费森尤斯双极反渗水处理机,满足60个病人同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开展这些新技术,使医院的整体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力,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这5年,医疗服务不断创新
如今,医护人员既承载着治病救人的生命重托,又担负着优质服务的关怀责任。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服务水平高低成为患者就诊的重要导向。芜湖广济医院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探索医疗服务创新,多方面提高来院患者的满意度。在医院成立之初开创性地成立服务中心和医疗服务部。服务中心有十余人,分布在门诊和住院大楼,每天接待患者咨询、提供便民服务和投诉处理。
细节之处见真情。医院采用现代化设计理念来提升服务水平。新配置的气动传输系统,及时将药品和检查报告单传递到医生手中,为抢救生命治疗疾病争分夺秒。可移动病床方便了患者的出入,减少因移动而产生的不适感;对生命负责,床头柜的圆角设计,底盘的滚轮设计方便了患者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的安全度和舒适度。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每个年度开展的服务提升活动,一个个温馨的笑脸,一个个暖心的举措,都体现着广济医院对患者的满腔仁爱,对服务的永恒追求。
这5年,医院文化不断升华
不忘初心,以社会公益为己任
广济医院这5年,一直践行着精研医术、传承医德的院风,倡导诚信办院、济贫助残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仁爱思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5年来,向社会弱势群体、特困家庭进行医疗救助,减免医药费3万多例,减免费用500多万元,向各类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捐款100多万元。
2011年,我院为解决无为县菜农卖菜难问题,主动购买三万五千斤大白菜并免费发放给市民,在《大江晚报》头版头条大幅照片报道。
2013年,我院组织全院职工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一万两千多元。
2014年,在《大江晚报》报道“折翼天使”朱麟洁的出书梦想之后,我院一次性拿出37000元帮助其完成了出书梦想,并为其免费治疗和爱心救助。
2015年,我院慰问周边社区特困30多户,总计慰问资金15000元。
2016年,我院免费为近50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为2000多名农村适龄妇女进行免费妇科检查。
2016年,为响应省工商联“千企帮千村”活动,芜湖广济医院、芜湖六安商会结对帮扶送医下乡慰问五保户村民。为千余名65岁以上村民免费健康体检,并为104户五保户村民送去慰问金52000元。
2016年,我院妥善安置10户受灾人群至我院住院部13层。捐献近3万元救援物质和所需药品运往无为重灾区, 组织职工捐款12000余元......
公益,成了广济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济医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打造学习型医院
建立健全学习制度
坚持每周四下午“医院学习日”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开办健康大讲坛,邀请权威专家来院给青年医师授课。2017年,我院开设首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并举办首届护理培训班。2011-2017年外送进修学习100余人次。开展各项医疗、护理、院感质量检查活动,对病历、处方的书写,抗生素的使用执行情况进行认真评审,严格按照医院管理制度进行奖罚。加强18项核心制度的培训及考核。开展急诊急救的情景演练规范医疗行为。加大对药占比管控力度。从制度上保障学习型医院建设工作的有效推动。
打造学习平台,营造学习氛围
5年来,医院积极承办多项省市级继教班,开展多项学术交流活动。
2014年,西藏自治区公立医院院长代表团来我院开展学习交流。
2016年,安徽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年会在我院隆重召开。安徽省卫计委领导、中国医院管理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领导出席。
2016年,我院与弋矶山医院共同承办“脊柱退行性疾病诊治研究进展学习班暨美敦力脊柱沙龙”。邀请德国和韩国专家来院讲学进行学术交流。
2016年,我院与芜湖市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妇科肿瘤微无创治疗新进展”继续教育培训班,邀请上海知名专家、弋矶山医院妇产科专家、芜湖市二院妇产科主任、芜湖市医院妇产科专家来院开展学术交流。
2016年,芜湖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年会在我院召开。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47-03
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建国以来,我国公立医院的薪酬制度,随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先后经历了四次变化。但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当前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结构与水平与其行业特点不相适应,一定程度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公立医院行业特点,对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福建、安徽等地进行了现场调研,对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存在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公立医院行业特点
医务人员的天职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疗卫生工作直接服务于人的生命与健康,承担着救死扶伤的崇高责任,服务内容涵盖从生命孕育到死亡的全过程,服务对象惠及婴幼儿到老年人的全人口,服务时间实现不分昼夜和不论晴雨的全天候,履行使命不顾生命危险和环境恶劣的无条件。
进一步对公立医院的行业特点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服务对象属性上,其直接服务于人的生命与健康,关乎人们的生老病死,社会责任重大。二是从岗位属性上,胜任岗位要求需要较高的知识和技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和培训;必须对种类繁多的服务提供完善的技术规范,又必须针对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随机施治,技术难度大;工作中接触各种有毒、有害、有传染危险的职业暴露风险远大于一般人群,执业风险高。三是从劳动属性上,医疗工作带有救急性质,必须在第一时间实施救治,不可拖延,并且需要随时应对紧急情况,工作压力大。尤其大医院患者集中,医务人员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四是从社会属性上,其服务涵盖区域内的所有人群,承担着对社会、对公众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义务,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和稳定。具体包括:社会责任重、培养周期长、执业准入严、职业风险高、值班加班多、管理难度大等。
二、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水平低,增长速度慢
据全国劳动统计年鉴分析,扣除价格因素,2009-2011年医疗卫生行业(包括国有、城镇集体和其他单位)人均工资年增长速度为6.3%,低于社会平均水平(7.4%);2009年在19个行业中工资收入排名第7位,2012年排名第9位,处于中等水平,见表1。
与国外相比,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在各行业排位低于美国(22个行业第5位)和英国(25个行业第6位),与加拿大(9个行业第5位)和新加坡(12个行业第6位)相似。
(二)薪酬水平没有考虑知识、技能等要素的价值
主要表现在新入职医务人员起薪低,没有反映出知识、技能等要素的价值。一方面,医务人员培养周期长、职业准入严,个人和家庭投入多。另一方面,新入职医务人员基本工资起薪低,按现行标准,大学本科毕业转正定级后基本工资仅为741元/月,获得博士学位的医学毕业生转正定级后基本工资仅为953元/月,仅差212元。新入职医务人员奖金低,而且须常驻医院,工作时间长,劳动付出多,总体收入少。
据2013年美世薪酬调查报告,在医疗与制药类企业,一般大学本科毕业、工作1~4年薪酬水平约为8~22万;大学本科毕业,工作4~7年薪酬水平约为17~64万;大学本科毕业工作7年以上,薪酬水平约为23~138万。显然,医学毕业生选择到医药企业工作,其起薪水平远高于在公立医院工作。
(三)公立医院工资主要来源于以药补医机制
据《全国卫生计生财务年报分析报告》,2012年政府对公立医院财政补助1186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8.8%,其中县级公立医院占8.7%。离退休人员经费补助为184亿,占离退休费实际支出的66.7%。
由于补偿机制不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主要来源于医院创收收入,导致公立医院出现大处方、大检查等现象,甚至产生“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等违法违规现象,以药补医机制难以避免,医院内部考核也容易与经济收入挂钩。并且,不同地区公立医院创收收入差距较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东部地区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医生工资已经达到了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4倍,而欠发达地区医院特别是小医院的医生,其工资仅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医保支付方式不合理,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偿不足。目前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结构仍存在问题,技术劳务性项目收费标准(如护理费、手术费)严重低于成本。以挂号费为例,2000-2012年,县级医院次均挂号费仅增加了0.2元,城市医院也仅增加了0.8元,而同期人力成本支出翻了近5倍。以药补医仍然是医院生存发展所无法避免的选择。
(四)公立医院工资结构不合理
一是基本工资比例低,来自2012年《全国卫生财务年报》数据显示,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资总收入中基本工资占22.9%,津贴补贴占20.5%,绩效工资和奖金占56.6%。二是人员支出比例低。2012年我国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为29.8%,其中城市医院占29.4%,县级医院占30.6%。据调研了解,2012年北京友谊医院和朝阳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35%和38%。三是津贴补贴水平低。护士工龄津贴于1985年提出,从事护理工作满5、10、15和20年以上者,每月护龄津贴分别为3、5、7和10元,时至今日仍执行此标准。医疗卫生津贴1979年制定,最高标准每人每月15元,最低为4元,2004年提出不再出台标准,经费由各单位解决。医疗卫生津贴初设时占工资的比例在7.7%~28.8%,护龄津贴占到3.1%~10.3%。见表2。
(五)公立医院内部不同岗位类别人员工资差距小
一是公立医院内部岗位之间收入差距小。根据本研究对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多数地区管理人员工资高于专业技术人员,倍数在0.7~1.99倍之间。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工资差距也较小,在1.2~1.9倍之间。医生和护士岗位的工资差距在1.1~1.96之间。根据以上分析,我国医务人员不同岗位间分配差距普遍在2倍以内,远低于国际上内科医生与护士(2.3~6.6倍)、内科医生与检验技师(2.4~6.3倍)的差距,知识水平、岗位职责、工作风险等要素参与分配体现不够。
二是医院负责人(院长)与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小。从本次调查数据看,12个地区医院负责人收入均未超过全院职工平均收入的2倍。从总体上看,医院负责人收入为全院平均收入1.15倍,为专业技术人员的1.12倍,为管理人员的1.11倍,为工勤人员的1.72倍。医院院长的收入与其承担的责任、风险等要素不匹配。
(六)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卫生人员收入低、待遇差,缺乏吸引力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较低,缺少激励作用,不足以吸引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按照目前国家对艰苦边远地区的津贴政策,到19省近1000个县(市、区)艰苦边远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乡(含乡) 以下卫生事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每级约差11元左右,两级仅差20元左右/月。最低职务和岗位等级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仅为65元/月。
三、完善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建立动态调控机制
第一,分类制定医务人员薪酬政策。既尊重现实又立足长远,依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及服务特点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避免“一刀切”。
公立医院的主体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除承担部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外,还向社会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公益服务,完成科研、教学任务,应由政府确定引导性的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进行宏观调控。落实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提出“向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可适当倾斜”的政策,公立医院的工资水平应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
第二,根据医疗卫生任务完成情况增加绩效工资总量。落实2006年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中“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事业单位,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的政策,绩效工资总额水平应与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发展、工作量增加等因素挂钩,对于完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开设双休日门诊、延长门诊时间等政府指令任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外向医务人员发放加班、夜班、值班等补贴。
第三,建立医务人员工资动态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社会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化等因素,动态调控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实现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突出医疗卫生行业薪酬结构特点,探索灵活多样分配方式
第一,充分发挥国家医疗卫生行业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的激励作用,提高津贴补贴标准。一是积极稳妥落实国家医务人员津贴补贴政策,按照工资、物价等水平适时调整医疗卫生津贴、卫生防疫津贴、护龄津贴标准,确保津补贴占工资的比例不低于当年设立时的比例。二是落实“对基层艾滋病防治一线人员给予特殊岗位补贴”要求,按《精神卫生法》规定,给予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相关津贴。
第二,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关键行为倾斜。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探索医疗卫生机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激励、监督相统一的分配机制。
(三)拓宽薪酬来源渠道,确保“公益性”与“积极性”的有效统一
第一,落实医改关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投入政策;县级公立医院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院长要切实将支出方向从基本建设转移到扩大分配上。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提高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重。
第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价格调整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工资性收入水平,合理调整医疗机构诊疗费用付费标准,提高能够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的挂号费、诊疗费、会诊费、手术费等,让医务人员能够靠技术服务获取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医疗服务的收入对医务人员劳动力价值的补偿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的不合理状况。
第三,地方政府对指定的双休日门诊、节假日门诊、延长门诊时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任务给予补贴。医务人员应该从科研项目、教学培训、多点执业、延时工作等劳动付出中获得其他形式的报酬。
(四)完善绩效管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考核体系
第一,健全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绩效考核应体现履行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能,承担支农支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等公益性任务和社会责任,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情况。
第二,完善公立医院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依据岗位职责,考核其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职业道德、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岗位业绩和成效情况。可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邱艳,欧崇阳,卢杨.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主要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9(6)
[2] 王延中,高文书.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卫生人才,2014(4)
[3] 杨筱倩,谭宇晴,龙娟.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制度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8)
[4] 代涛,何平,王小万.发达国家医护人员经济激励机制的特点[J].卫生经济研究,2007(7)
[5] 罗敬.公立医院医生工资及待遇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8(7)
[6] 李春梅,师东菊.医院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医院管理论坛,2009(9)
[7] 王忱,尹爱田. 我国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的现状、问题与策略建议.中国卫生经济,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