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05 17:58: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药品经营与管理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13-02

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2009年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成立,目前全国各高校中尚没有相近的专业,属于新升起的朝阳专业。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是一个多学科、宽口径的应用性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招生和培养按理学学位和农学学位二类进行。强调开放式选课,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本专业以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物、昆虫、微生物上的应用为目的,培养和造就能从事生物资源利用、食品、医药、生物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与设计、应用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此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培养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较强的社会需求性人才,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应证和巩固,重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目前的实验教学仅仅局限于辅助教学形式,对学生的综合性、创造性和研究性等方面训练不够[5,6]。为提高学生的全面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对本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以下几点改革,并初见成效。

一、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实验课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范式结构,它既包含着一定的教学理论,又包含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其中,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还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具体安排,它是实现教学目标追求的具体途径[1]。杜威的“做中学”教学模式,以及现代的建构主义理论均强调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原有的经验和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实验课具体的改革实施细则

1.让学生走近自然,走进自然,上专业的“第一课”。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实验课是让学生认识菌物界,了解食药用菌生境、习性,熟悉菌种制作和一些常见的食药用菌的栽培制作等。启发式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理论课程。因此开展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之前安排一次野外实习[7],让学生亲自去采集菌物,给菌物照相,认知和感受菌物世界。通过与小小的蘑菇接触,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

2.走进食用菌企业,了解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野外实习后,安排学生走进食用菌企业观摩学习,使学生们了解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的简单流程,了解从母种制作,二级种制作,三级种制作到蘑菇管理出菇的全过程,使学生了解到目前规模化生产的大概情况,使学生明白自己今后学习的实验课程在生产实际上的应用和重要性,增加他们的学习责任感。为今后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规范专业实验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计划应明确规定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包括设备、仪器、药品等),从而减少重复性,体现连贯性,实现整体性。它既可作为实验教学检查的依据,又是实验室建设的蓝本。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尽可能做到少单一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实验;少演示性实验,多操作性实验[8-10]。为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应开设综合性的试验。经过专业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训练之后,结合着专业的特点,组合一些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分小组后,各组独立操作完成。组合综合性试验内容必须具有探索性的有机组合,但综合试验也不宜过多。因此,我们根据专业的物力财力,尽可能多地安排设计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

4.走出课堂实验教学限制,汇报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很好的配合理论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理论结合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等。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做到结合着应用生物科学(食用菌方向)专业的特定,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例如,食药用菌栽培实验教学课程受到季节性的限制,只有让学生走出课时限制,改掉以往的只有实验课程才能做实验情况,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实验教学的学习。结合理论课程开展定时和不定时的学习,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选择每组所感兴趣的栽培品种,独立进行从母种制作,二级种制作,三级种制作到出菇管理整个生产过程。实验报告的形式以汇报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汇报后其他的小组可以对自己不明白的或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任课老师给予指导。实验课程的成绩由各个小组间相互打分来评定实验报告的成绩。这种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实验,去发现问题到自发的去解决问题。

三、结语

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是新型的学科,不断在摸索中前进,实验课程的改革路程很长,务必积极探索和实践,才能不断的创新。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改善实验条件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保证。我们将孜孜以求,尽我们所能来促使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上一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志如.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1,(1):52.

[2]陈立杰.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3,(4).

[3]全永富.建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1).

[4]广东,朱庆玲,陈艳婷.高职院校微生物学实验课教改初探[J].教材教法,2007,(2).

[5]马英玲.“森林病虫害防治”实验课教改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0,(5).

[6]蔡婀娜,李夏兰,陈宏文.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教改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0,(4).

[7]秦芸,张敏,成泽艳.“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改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1(4).

篇2

从产品结构看,我国的化妆品市场与世界各国相似,以护肤产品为主。护肤产品约占36%,美发产品约占31%,美容产品约占18%,在可预计的将来,我国市场将仍以护肤品为主导。化妆品目前在国内的销售渠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商场形象专柜及超市专柜、货架销售;

2、 区域商及终端渠道销售;

3、 化妆品专卖店及化妆品连锁超市;

4、 美容院销售及整店输出销售模式。

专卖店的产生和发展

专卖店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独立化阶段、专业化阶段、成熟化阶段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 独立化阶段

最早开设店铺的是手工工匠,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专门从事店铺经营而不从事商品生产的商人出现,独立化的专业商店开始出现。

早在路易十三时代,就有一些游商告别浪迹生涯,在城市中开小店铺,与工匠为邻。到十七世纪,受商店自身规模、店主的经营能力和当时商品丰富程度的限制,一般商店都以主要经营一类主要商品为主。

2.专业化阶段

十八世纪,西方零售业的主要形式是杂货商店,常采取物物交换和赊销的形式,提供日常所需用的物品。十九世纪上半期,是西方专卖店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但大多以小店铺为主。城市的发展,使城市居民产生了对特定产品的选择性需求,各类专业化销售应运而生。

随着工业化浪潮的兴起,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大有变化,专卖店随之发生了分化。一部分成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专业店,例如:肉店、面包店、鞋店、帽店和食品杂货店;另一部分成为满足人们新潮消费的精品店,例如:时装店、珠宝店、首饰店、香水店、化妆品店等。

3. 成熟化阶段

随着零售业发展多样化,百货公司、超级市场等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商店愈来愈多,商品种类也琳琅满目。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脱颖而出成为赚钱的关键,集中销售专一领域的商品、提供相关深度产品的新型专卖店,适时抓住了市场的脉搏获得很大发展。

从营销学的观点看,专卖店是大型卖场中的产品经过市场区分之后再加以细分化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专业商品向高档化方向发展。提起专卖店,在人们脑海中已不是肉铺、菜店和粮店,而是时装店、香水店、电器店等,甚至有的专家将满足人们日常需要的商店排斥在专卖店之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大型百货商店为了与各类自选市场竞争,放弃了过去价廉货全的特色,开始突出专业化,并提高商品档次,重点经营女用饰品和装饰用品,每个商品部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商店。这样使百货商店走出了困境,但使专卖店受到极大冲击,特别是一些世界级名牌时装专卖店,品质牌单一、顾客有限,只好靠开拓其他高利产品维持经营,这也是许多时装店老板兼做香水生意的重要原因。

综观海外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各类不同专卖店已存在多年。我国国民收入逐年增加,专卖店的前景亦随之拓展攀升。

而随着商品经营形态转变,坐在雅致的服饰店内享受悠闲的下午茶已成为趋势;咖啡店内各种精美的摆饰也都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诸如此类采取多元化经营且各具巧思的复合店,已逐渐取代传统单调而缺乏规划的商店。

专卖店的定义类型

专门经营销售特定商品,这些商品具有极强的关联度,或者同一个品牌的商品,或者一个系列专门的商品的商店,其特征为,非常讲究店面装饰,给人以精品的感觉。

专卖店必须具有这样几大特征:

1、着眼于特定顾客群的需求。

2、商品成系列、紧凑,且有品质保证。

3、实施特色经营,讲求个性化。

4、与顾客有较强的联系,并能加以控制。

5、专业化的服务包括提供购买建议、实施概念营销、售后服务等。

6、售货员有丰富的商品知识,有较强亲和力。

专卖店主要有以下类型:

1、贵重品专卖店。包括专营钟表、皮革、金银首饰、手工艺品商店。

2、耐用品专卖店。包括专营电视机、电风扇、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商品商店。

3、规格型号要求严格的商品专卖店。包括专营五金、电料、药品的商店。

4、花色品种选择性强的商品专卖店。包括专营棉布、丝绸和服装的商店。

5、生活用品专卖店。包括专营粮、鱼、肉、煤炭等商品的商店。

6、信息类产品专卖店。这类专卖店特意列出来主要是因为这类专卖店随着IT产业的发展,发展极为迅速,像电脑专卖店、软件专卖店与各种耗材专卖店。

化妆品专卖店的兴起

中国的专卖店模式大约是从1980年前开始操作的,它在日本运作得非常成熟,比大百货渠道做得还要好,来到中国以后,这种经验慢慢的被逐步移植。专卖店作为一个崭新的销售渠道出现。

在中国,化妆品专卖店还是一个新业态,所占市场销售份额微乎其微,70%的化妆品仍然是通过商场专柜或超市货架的形式来销售的。

专卖店在中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这种新的模式却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势必会对传统的化妆品专柜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在屈臣氏、莎莎等国际化妆品连锁专卖在国内市场进一步推进的同时,“娇兰佳人”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动作激起了鲶鱼效应,众多国内品牌纷纷自建渠道,广东和江浙部分中小企业也纷纷跟进,大力开拓化妆品连锁专卖店渠道。

专卖店的兴起使许多传统的商、经销商不敢小觑它的实力,他们纷纷进行转型,以直营店或供货渠道与专卖店结盟合作,直接导向终端。

炙手可热的化妆品专卖店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但其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并没有减少。在与商超大型卖场争夺客源、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化妆品专卖店还要面对同行之间本区域、跨区域的竞争,谋求自己的发展之路。

从化妆品专卖店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现有的生存状况得到极大的挑战。由于品牌结构和层次的丰富、化妆品专卖店的公信力、品质得到较大的提高,消费者对化妆品专卖店的认可度、忠诚度、信任度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顾名思义,作为专卖店,就要体现一个“专”字。经营者就要在“专”字上下功夫,一方面以专业的美容咨询,专业的皮肤护理来抗衡商场超市的冲击,另一方面可考虑形成精细化的品类专卖店,如彩妆专卖、眼部用品专卖、男士化妆品专卖等。

化妆品专卖店现状与特性

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二大、全世界第化妆品市场,行业内品牌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日益成为集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1980年代中期化妆品专卖店蓬勃兴起,并于1990年代中期达到鼎盛时期,然而199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大卖场、连锁超市等新型终端的强势挤压下,化妆品专卖店生存空间日趋狭窄。并面临新的危机:比如消费多极化导致客源流失,比如恶性竞争和劣质服务引发顾客信任危机。

于是,化妆品专卖店面临发展征途中新的转折点:单体化妆品专卖店和连锁化妆品专卖店将面临向具有“服务品牌”的品牌专卖店转变。规模比较庞大、网络比较健全的大型化妆品专卖店将逐步挤占单体化妆品专卖店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经销商自有品牌和独家专卖品牌也在专卖店,特别是连锁专卖店中,成为争夺市场的一个重要角色。由于许多化妆品连锁专卖店有着自己比较庞大的销售网络、较强的销售能力,他们在实现由普通专卖店向具有“服务品牌”专卖店的转变,需要提供不可替代性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护和巩固自己的市场。

目前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上,中高端市场基本上被外资、合资企业所占据,本土企业无一入围。欧莱雅、宝洁、资生堂、雅芳等几家国际巨头形成了寡头竞争之势,这其中又数欧莱雅的市场份额最大、实力最强。仅剩的低端市场则由几千家本土中小企业瓜分。

化妆品专卖店模式未来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化妆品企业的专卖店经营比重极小,只不过刚刚起步,化妆品专卖在国内市场潜力仍然深厚,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在企业的组织形式上,今后我国化妆品连锁专卖店将发展到各种零售业态上,如: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卖店面、商业街、商业中心地区、仓储商场会成为化妆品企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根据不同的目标顾客设立不同层次的专卖店。

化妆品专卖店在我国会有长足发展。它们会在化妆品的品牌、经营方式、规范服务等方面形成自身的风格。其中一部分精品店、名品店会进入到大型百货店中设址;化妆品专卖店将进一步向个性化的发展。随着化妆品专卖店的扩张,今后要不断的增加化妆品专卖店的网点,逐步摆脱地域概念、规模扩大、集中程度提高,出现一批优质的、服务好的化妆品专卖店面。体现化妆品专卖店的层次感、时尚感,引领时尚变化的潮流。

随着化妆品国际化的竞争,化妆品行业越来越快的变化,在化妆品企业的规模扩张过程中,化妆品连锁专卖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大型具备实力的化妆品企业,通过连锁专卖店的营销方式发展速度最快,业态创新成为化妆品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篇3

印刷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印刷产品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制造产品并为产品提高附加值的同时,该行业也毫无例外地面临了环境、资源等问题。如何走环保和效益双赢的道路,已经成为一个行业长盛不衰的关键。

从2007年7月到2009年2月期间,笔者一行对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影天印务有限公司,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宁波三和印刷有限公司,宁波厚业印刷厂,宁波翰诗印刷有限公司,温州海宝印刷有限公司,温州龙港信睿印刷厂,义乌雅昌印刷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走访,并在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影天印务有限公司,宁波三和印刷有限公司,宁波翰诗印刷有限公司进行了实习。

1浙江印刷工业现状概述

改革开放之前,浙江省印刷企业共有300余家,总产值约2亿元,利税约4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已有各类印刷企业20575家,数量居全国第二。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297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7666家,从事年画挂历专项印刷的企业125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5633家,复印、打印、影印企业6854家。浙江印刷企业年产值约450亿元,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6%,从业人员36万人[1]。从《印刷经理人》最新公布的“2007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来看,浙江有13家企业进入排名,数量位居广东与香港特区(29家)、上海(19家)之后的第三位。其中,10家为包装印刷企业,3家为报纸及出版物印刷企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浙江印刷工业蓬勃发展的现状,而且,在温州、宁波、义乌等地,印刷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

浙江印刷行业主要以民营印刷企业为主,无论是在报刊印刷、商业印刷还是包装装潢印刷,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区域分布不匀、产业园区分散的现状,浙江印刷行业积极发挥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致力于产业区块的建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壮大产业链结构。

1.1杭州以出版物为主

“亚洲包装中心”2003年3月落户杭州,这是一个集制造、科教、研发、信息、贸易、会展、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世界性产业中心。该中心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包装龙头企业的集聚,形成了集成效应和集聚辐射功能。国际资本和行业巨头也纷纷抢滩浙江,使浙江印刷业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巨大亮点,培育了一批世界品牌和跨国公司,形成了资源共享、产业集中、科技领先的整体优势,带动了浙江乃至全国印刷产业的飞速发展。

2003年杭州市工业兴市大会上,市政府提出了杭州要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口号,确立了五大重点产业,印刷产业位列其中。

随着2008年浙江义务教育教材综合出版生产基地的成功建设,完善了以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书刊出版物生产基地,使杭州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出版物综合生产加工基地。同时,也造就了浙江影天印业有限公司、杭州富春印务有限公司、杭州钱江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杭州东联印刷有限公司等众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新生代印刷企业。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浙江曙光印业有限公司、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在2006、2007两年入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

1.2宁波以文具、纸塑、扑克、邮件票据为主

目前,宁波已形成以宁波市区、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为四大核心区域的五大特色产业区块,即:以宁波市区、北仑、大榭、镇海区域为主,形成了纸箱包装和塑料包装印刷区块;以鄞州区、宁海县区域为主,形成了文具印刷区块;以慈溪市、宁波市区、奉化市区域为主,形成了扑克牌印刷区块;以鄞州区、余姚市、慈溪市区域为主,形成了邮件、票据印刷区块;以宁波市区为主的金属印刷区块。浙江广博集团有限公司和宁波亚洲中华纸业有限公司成为2007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的上榜企业。

1.3温州以食品包装、商标印刷、挂历、笔记本为主

印刷产业是温州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企业规模以中、小型居多。全市从1998年开始在印刷企业较集中的县(市、区)建设发展印刷工业园区,并凭借“中国印刷城”提升区域品牌。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建成数个印刷园区,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企业单体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问题较多、发展周期较长和印刷业务来源不足等问题。有“中国印刷城”美誉的龙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截至2005年,包装印刷已经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34.4%,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行业结构。1997年以来,先后规划和建设了苍南县包装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区、城东综合工业园区和塑编工业园区。其中,包装示范印刷工业园区规划5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一期项目,用地560亩,19家入园企业全部建成投产;二期用地330亩已经开工建设;三期550亩,正在加快园区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城东综合工业园区一期、二期、三期项目2300亩用地,正在开工建设,入园企业已达41家。小包装印刷园区用地205亩,有180多家企业已迁入生产[2]。总之,包装印刷已经成为龙港镇的第一大行业,该地区的新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立可达包装有限公司成为2007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的上榜企业。

1.4金华义乌以年画挂历、包装装潢、文化用品、工艺品为主

伴随着中国小商品市场的稳步发展,也推动了义乌及周边县市的服装袜业包装、纸制品加工、挂历印制等印刷市场的发展。据统计,目前金华地区拥有大小包装印刷企业3000多家,包装印刷企业数量和包装印刷业产值都在逐年持续增长。无论是在平版印刷、柔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及标识印刷,还是在数字印刷、纸业及其他特种印刷方面,发展都相当均衡。义乌目前拥有828家印刷企业,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值达60亿元[1]。印刷产业已成为义乌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并成功取得了“中国商品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的称号。

2浙江印刷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印刷产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许多的环境问题。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印刷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006年9月,日本印刷界率先审定绿色印刷工厂的标准,并使用绿色GP(GreenPrinting)作为绿色印刷的认定标记。相比之下,我国在这一方面相对比较滞后,目前还没有形成一部专门的法律条文,来控制印刷污染物如挥发有机物等的排放。浙江印刷产业在不断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比较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下几点是笔者对浙江印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初步探讨。

2.1印刷材料污染2.1.1油墨

油墨是印刷的主要原料,油墨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目前印刷工业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目前,世界油墨年产量已达300万吨,每年由油墨引起的全球VOC污染排放可达几十万吨。我国油墨工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每年约为22万吨,居世界第4位。油墨中大量采用有毒的芳香类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作为稀释剂,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印刷作业场所VOC超标,危害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挥发到臭氧中的VOC与NOx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刺激人体肺部,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甚至形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另外,残留在溶剂中的某些有毒物质会从食品包装物迁移到食品中,间接损害人体健康。

除VOC之外,油墨颜料中不溶于水和介质中的铅、铬、锡、汞等金属的毒性也不容忽视。

2.1.2胶片及显影液

虽然目前已有许多企业采用了CTP(Computerto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和数字打样技术,但是,在绝大多数的地区,为数众多的企业仍然在沿用传统的CTF(ComputertoFilm,胶片制版技术),照排机还是占据着印前制版的主要市场。而照排机中银盐胶片的使用必然会带来环保问题。定影液中的银离子随废液排出后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尽管业内有少数人在做定影液回收工作,但回收的总量却相当有限。显影剂中的对苯二酚等也是对人体有害的药品,长期接触容易造成毛发脱落、皮肤发红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引起眼部疾病。

2.1.3承印材料

纸张是最主要的承印材料,目前造纸业广泛采用工业造纸法,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造成水土流失、气候变差,而且需要大量采用烧碱、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液等,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近几年来,塑料包装材料的用量在不断上升,也对环境构成了威胁。

2.1.4印刷及印后加工工艺

胶印凭借在阶调层次复制方面所独有的优良性能,以及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在我国整个印刷工业生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事胶印的企业需离不开相关的化学药液,环境压力日渐突出。主要的危害来自油墨、润版液、调墨剂和清洗剂等,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加上这些物质大多是专利配制的产品,其化学成分一般不会在原装容器上标明,所以对环境的污染更不容乐观。在美国,行业规定截止到2008年1月清洗剂在使用过程中挥发的有机物不能超过100gL[3]。凹印不仅油墨挥发性强,而且塑料、装饰纸等主要的凹印产品都需要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工艺,如装饰纸的浸胶工序,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损害。丝印油墨种类繁多,有了丝印,印刷品的色彩效果可以用“惊艳”来表示,但究其制作过程,却是付出了辛酸的代价。

印后加工所使用的覆膜材料、上光油材料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2.2设备噪音污染

在印刷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如印刷机、折页机、模切压痕成型机,与直接制版机相配套的空气压缩机等,都会产生噪音,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噪音有损听力,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和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目前,噪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公害,许多国家已把噪声治理列入劳动保护的重要内容。

2.3废品、产品回收污染

现在,消费者对印刷产品的外观装潢要求越来越高,塑料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

在书刊印刷和包装印刷中,人们广泛使用覆膜工艺,来提高印刷品档次和商品附加价值。覆膜确实可以有效地提高印刷品的外观效果、表面光泽度和强度,还可起到保护作用,使之具有一定的耐高温、防水、耐磨、耐酸碱等特性,延长印刷品的使用寿命。但是,大量采用覆膜工艺造成的结果是,在废品回收处理过程中,由于无法很好地将纸张和塑料薄膜进行分离,特别是即涂型覆膜材料,造成回收困难,再生率低,加快了资源的消耗。另外,塑料不溶于水,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如果不加任何处理便直接抛弃,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废弃物就近烧毁,就会产生大量的毒性气体,造成环境恶化。

总之,与塑料相关的印刷产品基本上都是固体污染源之一,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对象。

3印刷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分析

浙江印刷产业借助经济强省、市场大省和文化大省的平台优势,以及处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有利条件,近十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但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广东、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相比,浙江印刷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环保治理方面亦是如此。

3.1市场工价偏低,环保投入不足

浙江省的中小印刷企业数目偏多,低水平印刷能力相对过剩,高水平印刷能力相对不足,导致了低水平平台上的激烈竞争。而竞争中的主角就是价格。由于同质化现象司空见惯,差异化却因专业人才的溃乏而十分困难[4],直接导致了价格大战愈演愈烈,印刷工价越来越低,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在这种企业为了生存相互肉搏的情况下,绿色印刷的推广必定会遇到重重的困难,毕竟,为环保买单势必就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许多印刷企业为了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不断削减预算,从而导致了污染治理的投入不足。

3.2技术设备落后,污染超标普遍

浙江的众多中小型印刷企业,由于受企业规模、技术设备、生产成本、人员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未能及时引进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前沿的生产技术,技术设备落后。这些传统的、繁琐的、落后的印刷工艺,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印刷过程中有毒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和排放。

3.3管理人才欠缺,资源利用率不高

中国政府提出,力争在2010年把中国建成“全球重要的印刷基地”。中国印刷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就是人才的培养。浙江印刷业同样面临着人才紧缺的严峻考验。印刷企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发展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德国高技能的技术人员一般占印刷企业员工的40%,在中国却不到5%,浙江的比例尤其严重编低。相对于浙江省印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言,存在着很大的人才缺口,尤其是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在印刷行业的应用,更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5]。生产管理水平低、技术水平落后、新技术推广困难等因素,将直接导致印刷生产工艺中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生产资料的过渡浪费。

3.4企业环保理念不强,员工环保意识淡薄

一个企业的理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性质与方向,规范着企业的生产行为,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许多企业只顾着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却忽略了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将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液未经处理,就肆意地排放到江河、湖泊中,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企业长期保持这样的理念,势必会影响到员工的认知水平,使员工的环保意识淡漠,并在将来的生产过程中形成恶性循环。

3.5行业管理不到位,未发挥应有的监导作用

全省各级印刷行业管理部门,尚未颁布和实施切实有效的行业管理制度,行业协会也未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缺少对浙江印刷行业的整体化、系统化调控。由于他们对生产过程中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没有进行详细调查、劝导并上报环境局和政府部门,从而滋长了这些企业的侥幸心理。

4实施绿色印刷的发展对策

以上是我对浙江印刷工业中存在的诸多环境污染问题的简单探讨。那么,作为印刷的主体,印刷者应该担当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我们又应该为改善环境、减少污染做些什么样的工作呢?就这两个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印刷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提供一定的参考。

4.1发展新型油墨,提高环保力度

油墨在印刷中必不可少,而且用量很大,如何减少油墨对环境的影响,关键在于开发、使用无污染的新型油墨。目前的环保油墨主要有水性油墨、辐射固化油墨、生物油墨、醇溶性油墨及其它新型环保油墨。例如,水性油墨以水和乙醇为溶剂,VOC的排放量极低,对环境污染性小,对人体健康无危害,是目前所有印刷油墨中唯一经美国食品药品协会认可的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利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使油墨从液态变为固态,并成膜干燥,这种油墨的污染物排放也几乎为零,绝对是节能环保型的绿色材料。

国内的印刷企业可以借鉴美国生态印刷公司(Ecoprint)的做法。该公司在长期的探索中,通过与油墨生产商、造纸厂和其它一些材料供应商的协作,创建了自己的生态油墨生产线,从油墨中去掉了危害环境的成分,并开发了无污染的润版液替代品。

4.2推进产业进步,加大技术改造

印刷企业如何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印刷质量的同时又能兼顾环境保护,关键在于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按照新闻出版署制定的“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精美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大力发展CTP、直接成像印刷、数字印刷等前沿技术。尤其是CTP技术,与传统印刷技术相比,减少了生产程序,缩短了工艺流程和作业时间,使印刷生产更加绿色化,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而且,企业从现有的CTF走向印前全数字化的CTP,技术上并不困难,只要有专业人员在改造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指导即可。高校与企业联手,就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子。

4.3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循环利用

印刷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资源不合理利用(如油墨、纸张、溶剂等)的情况,某些落后的生产工艺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品废料,如何减少这些废料的数量,有效地提高重复利用率、回收再生率,有效地降低废料的处理费用,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尺度之一。无论政府或企业都应该对资源回收再利用工作给予重视,如日本为了强化容器包装回收利用法的实施,除成立了容器包装回收利用协会外,凡是与容器包装相关的行业和产品也都建立了协会等机构[6]。

印刷企业回收物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收使用。对于包装材料,如木箱、编织袋、纸箱、纸带、捆带、捆绳等,都可以直接加以回收利用。

2)回收后再生使用。对需要再生利用的排放物,印刷企业可以直接将其分拣、出售,由物资回收企业收购后进行统一的再生处理,重新制造原物品,也称回炉复用。比如印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印品;纸张、塑料、金属等各种承印材料经裁切加工形成的切屑;使用过的印刷版材;报废的机器设备等。在日本等印刷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印刷厂的废料、废水和垃圾都得到了很好地再生和利用。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可在厂内循环使用;下脚纸是100%再生使用;各种垃圾分类集中后由厂内的废品处理站进行处理。如果这些设施能够在设计工厂时就一次到位,势必会后惠无穷[7]。

4.4贯彻环保理念,规范企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