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06:09: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生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政治热情不高,理想信念淡薄调查结果显示有36.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60.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完全是浪费时间”。通过调查也发现,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调查显示,“对十报告的学习”,“非常愿意参加”的学生仅占10.35%,“因为对组织和老师的尊重参加”的学生有6.28%,这种相对消极的政治参与态度,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集体观念不强,道德标准个人化调查显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但是道德的评判标准不一,不能用一些人的道德标准来束缚另一群人。在问及“你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32.37%的学生回答“清闲舒适”,63.43%的学生认为“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能开除90后的学生在追求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也在注重工作工程的享受。但是他们在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上,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当问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有何选择”,48.67%的学生回答“尽量两种利益趋同”、10.67%学生回答“视情形而定”。这也表明,他们虽然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标准,但一旦发生了违背公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又是暧昧的。(三)组织纪律性不够,行为方式情绪化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及“对上课迟到你怎么看”时,58.8%的学生认为“迟到总比旷课好”,仅有9.75%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是缺乏组织纪律性的表现”;在回答“对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你怎么看”时,有65.26%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自由”,30.8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3.26%的人认为“应该注意大学生的形象”。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大都以快乐自己为原则,推崇时尚,思想前卫,喜张扬、好独立、爱自由,追求感性满足,行为方式情绪化。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造成艺术类学生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无外乎三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类学生先天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性和他们的专业特点,使他们极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侵蚀的影响,自媒体时代的今天,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简单,信息获取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获取时间越来越短暂,社会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形成了即时性和面对面的局面,缺乏辨别力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容易形成人云亦云的状况,并且受到深深的影响。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在高职类专科学校中,由于很多学校因为社会需求,艺术设计类学院的成立时间短,加上艺术设计大环境长期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学科,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重技术教育,轻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来说一般比较优越,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育偏向于开放化,学生获得大量的书本知识,兴趣爱好广泛,学生特长比较突出,但是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可能比较淡薄,造成很多学生养成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他们追求享受,消费观念大胆并且习惯于以眼前利益的实现,代替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价值取向实用化、功利化。
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途径探析
(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党的十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同时还要求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引导,实践育人,将新媒体的运用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建构的虚拟空间不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割裂的独立空间,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是现实社会的拓展与延伸,展示了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与整合。要避免学生沉溺新媒体娱乐不可自拔,就需要将新媒体的运用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新媒体、投身现实的实践教育活动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学生在新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隶。通过引导与教育,让学生通过新媒体实践提升自我素养,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体悟自己的价值。
(三)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不仅包括内容上的丰富,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建立职业指导、咨询、服务机构,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测评,系统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开展心理、求职、政策、创业等个性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增强自信心和耐挫心。为学生收集整理和提供就业实习岗位信息,组织企业宣讲招聘会,提供就业或创业服务等。同时还应包括授课方式上的丰富,主要体现在分阶段的引导式教学手段的设计,团体辅导、个性化辅导、素质拓展、专家讲座、现场实践等等。
四、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加强职业道德引导教育的一些做法
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以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为切入点,开展了多项同学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分项目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立了不同类别的分项目活动,也在致力于把每个分项目都打造成精品活动。用“团队文化节”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用励志视频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用访谈类活动表达同学们的心声,用“世界日”为同学们普及节日知识,用“学习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染学生。
(一)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制作了多块宣传画,在学校学生公寓,进行德育引导。
(二)选出学院内获得重大比赛奖项或者有特殊表现的同学,制作访谈节目。把有代表意义的现场采访片段和访谈节目制作成视频到微博、人人等学院公共网络平台上,大范围传播,让同学们相互转帖、跟帖,以便我们扩大了解,深入探究。
(三)主要以真实的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为切入点,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手法拍摄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励志微视频,拍摄各种大学生优秀行为习惯及不良行为习惯制作成类似于公益广告的宣传短片,上传到学院人人网公共主页、学院微博平台、学校贴吧等,让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更好地宣传效果,目前已经拍摄六个短片。
(一)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队伍水平
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充满人文气息、体现生命意义的人性化教育关怀。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是人文关怀的最直接体现。教师的关怀将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端正他们的医药职业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乐观向上的职业态度与情感,以达到建构关怀能力的目标。因此,要实现人文关怀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高度职业道德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前提。只有教育者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人文关怀。
(二)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应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医药行业是以人的健康和生命为服务对象的特殊行业,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必须把人文关怀精神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相结合,强调在医药工作中服务他人和尊重患者的认知,通过换位思考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通过生命关怀的讨论提高奉献社会的责任感。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了解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职业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药工作者的使命。
(三)拓宽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高校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医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观念,使之形关怀理念。医药行业是关系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除了课堂教学,还应在专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等环节中渗入职业道德教育。如在专业课中加入人文关怀教育;举行医学生宣誓仪式,强化医药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通过走访调查医药企业,了解医药事业发展前景;通过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通过在专业实习中强化人文关怀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敬业精神。将以人文关怀为主线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实践和专业学习的始终,既有利于促进教育实践和专业学习的开展,又有利于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四)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职业道德教育是面向医药专业大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认知和职业行为的手段。在职业道德评价上,应与多途径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相适应,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除了由职业道德课程任课教师对职业道德课进行考评外,还要积极尝试其他的实践性考核方式,如论文、实习单位的职业道德评价、社会实践总结评价等,赋予这些评价方式不同的分值比例,最后对不同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此外,医药职业道德教育应注重对人文关怀精神的理解和认知,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增加对职业道德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更为客观,能够使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显著,培养出适应医药行业发展的大学生。
检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操作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显得极为重要。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实现本科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写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学术前沿、接触现代实验设备、培养科研能力的机会。通过毕业论文环节的训练,可使学生了解相关领域里的研究前沿,搜集资料并提炼出研究观点,激发其研究的兴趣,从而更好地锻炼和培养其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业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1]。我校检验专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学制为4 年。在两届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1 重视论文选题,拓展选题的范围,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比较2009 届和2010 届的毕业生的选题方向,2009 届毕业生所选择的题目多数都和临床微生物检验有关,其他方向诸如临床生化检验和临床血液学检验等很少涉及。而2010 届学生的选题范围就比较广泛,涉及了检验学的各个方向,有些选题方向甚至涉及了当今发展的前沿。另外,还鼓励学生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中,让学生选取科研课题的小部分进行研究,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科研能力。比如,2010 届就有2 名学生参加了其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
2 落实本科生导师制,提高教师素质
检验专业作为小专业,学生人数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实施了本科学生的导师制。本科生导师由副高以上职称以及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临床教师担任,每名导师指导学生3~4 名。
从两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来看,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加强导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师素质,采取措施让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能力逐步提高,从而保证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快速提升。
3 院系合一的教学指导模式
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检验专业在硬件教学改革的同时,“软件”的改革也在同步的实施。根据检验学的特点,我专业采用了院系结合的教学指导模式,检验专业的教师将医院临床工作和学校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教学中就有目的性的介绍相关专业的学术前沿,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从实习开始就定期的开展科研课题的讲座,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转贴于
4 规范和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行之有效的流程[2],由二级学院负责监督并保证流程规范严格执行。根据本科论文写作特点,对论文流程进行结构化设计,将具体流程划分为选题、开题、实验、论文书写、指导教师评阅、定稿、打印装订、答辩评审等阶段,并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具体的质量标准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
提高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中,以重视、提升大学生毕业论文水平为平台和突破口,是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3]。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其中毕业论文工作必须抓好。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刻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从各方面进行努力,以推动我们的工作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医学职业也不例外。由于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是身心痛苦不堪的患者,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都对医务人员及其后备力量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寄予厚望。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出现了严重滑坡现象。如何尽快扭转这一趋势,并从根本上确保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已成为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巫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从多角度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1重新确立培养目标,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指明方向
我国传统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以疾病为中心培养诊断一治疗型医学人才.因而出现重医学专业轻人文科学、重医疗诊治轻预防保健、重技术轻职业道德培养的倾向,这也是造成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滑坡的一个深层次原因。进人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医学教育也面临着重大转变。这一转变首先表现在培养目标的重新确立上。根据新形势,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应确立为“以患者为中心”,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预防一诊断一治疗,康复型医学人才。按照这一新的培养目标,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抬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生要把患者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同情患者、尊重患者、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树立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对工作认真负责,为医学事业奋斗终生的理念。可见,新目标的确立必然为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指明方向。
2严把医学生入学关.为医学生的职业遭翻培养盆定基础
医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因而对其也应有特殊的要求。作为医学生,必须有医生的崇高感,即学医、当医生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救死扶伤。此外,还应有一定的社区服务经验,比如在社区卫生机构、养老院、街道组织等做义工,这不但会积累一些服务经验,而且也是体现爱心的一个标志。有了医生的崇高感和一定的服务经验,医学生便会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认识,也会对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产生共鸣。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招生并未体现医学生的特点。有的学生之所以报考医学院校,并不是为了救死扶伤,而是为了挣大钱;有的之所以要到医学院校读书,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有的根本不喜欢医生这个职业,之所以来学医,是因为父母让念的等。有上述想法的学生,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不适合学医的。这也说明把住医学生人学关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医学院校势必要扣探寸考生学医动机和服务经历的考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严把医学生人学关,提高新生的质量,这样才能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增设医学人文课程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西方国家医学教改的新趋势。如1987年英国的医学院校就将医学伦理学贯穿在整个医学教育全过程中,并在临床见习、实习中按一定时间间隔由医学以外的专家进行跨学科的伦理教育;1995年美国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人文课程。总体来说,现在西方国家的人文教育是以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为特征的。与国外医学人文课程相比,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偏少,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够,以致我国的医学生文化底蕴薄弱,医德素质不高。要改变这一状况,有必要增设医学人文课程,并把它作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
4强化专业课德育功能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应仅仅依靠德育课教学,而应把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中。医学院校除了增设人文课程,改进德育课教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发挥专业课的载体作用和渗透作用,在专业教育中拓展道德教育的空间。比如在讲解尸体解剖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对死者尊重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往往更生动、更深刻、更具震撼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深化实践中的德育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关键途径
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讨论中,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加以深化。一是在课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深化德育。比如,鼓励学生走进医院,贴近患者,为患者提供义务服务;走进社区,走人农村,帮助残疾人和弱势人群;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义诊(由具有医师资格的教师带队),搞科普宣传,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做贡献。在这些课外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生动而深刻的医德教育,使其逐步树立起“治病救人是医生的神圣职责”、“对患者要一视同仁是做医生的起码标准”等理念,这些对于医学生将来的从医生涯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二是在临床实习阶段深化德育。临床实习既是医学生通过临床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生接触社会、服务患者、强化医德信念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医德教育跟不上,那么,前期的德育成果就有付诸东流、毁于一旦的危险。特别是在目前医德滑坡的背景下,医学生进人实月期势必受到来自不同渠道的负面功利因素的濡染,造成理想戈现实之间的落差和心态失衡。如有的学生看到医生收受“红包”,得到了“实惠”还没受到惩罚,于是就由原来对收受“红包,鄙视,转化为害怕、羡慕、收受,甚至素要;有的学生对患者缺乏同情心,为了增加临床经验反复给患者检查,加重了患者的身心和经济负担,其对此不但不感到内疚,反而觉得理所应当;还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不过是在实习,对自己要求不严,随便迟到,早退,甚至延误治病救人的时机,而他们还不以为然,在心目牛根本就没有把患者当回事等。这些都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要针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边的非道德现象,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思想,严肃实习纪律,使医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
6设立专门辅导机构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途径
首先,在教学中要有促使学生积极树立人文意识的抓手,要将人文精神的意识贯穿在医学知识的传授与整个医学实践中,实现医学与人文的机能性融合,从而在传统的医学教育理念中注入新的人文内涵,让医学教育理念人文化。
其次,调整课程结构,增设相关人文课程的课时数,增设社会学、心理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还可结合医学专业特点,选择性地开设人文课程。
再者,要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将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贯穿到学生的思维当中,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术研讨、课外阅读、撰写论文,甚至参与教学等,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各种人文实践中去,让他们在现场中触摸到人文精神与职业道德的内涵。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学校教育有别于一般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一定组织手段的正规教育,教师在教与学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作为传播知识和道德示范引领的载体,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在授课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人文价值的魅力,展现师德修养的感染力。学校在重视对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担任与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有关课程教学的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取长补短,促使专任教师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成为保障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教学质量的高素质教师;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树立教学标兵、师德标兵等形式,引导教师严于律己、以德施教,形成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高质量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专任教师队伍。
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知识,有了示范,还需在教学能力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一名优秀教师,能将艰深的讲课变得浅显易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既要在丰富教学内容、有效组织教学上不断努力,在了解和熟悉学生实际的前提下,钻研大纲,吃透教材,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对课堂结构、内容安排、时间安排等等都应做到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做好“导";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发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道德的体现者,所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肥沃土壤,教师应尊重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才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能动作用。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特点,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要促使他们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依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教育活动,独立地提升自身素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培养自觉意识,提升自我需要。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其主体性,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接受能力出发,真正把学生的人文关怀、道德修养发展置于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医者的使命和人性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培养服务意识,增进人文素养,将病患所需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二是鼓励参加实践,促进知行结合。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使学生尽早在临床实践中接受锻炼和熏陶,加强学生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教育,引导学生遵循人文精神,增强人文关怀,提升人文境界和人文情怀,达到尊重病人、理解人性、完善人格的目标;发挥社团优势和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增加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院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常”“长”结合
首先是论文的题目非常引人注意,使人联想到当时医患关系的紧张局势。媒体常对医生是否有同情心表示怀疑,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在于医生没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没有对病人疾患的同理心。“在美国医学界,人们对个人成就的渴望已使人们忽视了护理及医生与病人建立密切关系的价值。技术不断进步,然而代价是牺牲医患关系”。(第246页)医生究竟是软心肠还是硬心肠 本文通过非常专业但又有趣的研究方法给出了答案。通过询问男性和女性对权力、成就与人际联系的看法,即认为它们是相互冲突的还是协调一致的。作者沿用暴力说明恐惧这种设定,通过分析主题统觉测验以及访谈中呈现的成功和失败、亲近和孤立等主题,来研究成就和人际关系间的联系。研究的对象是医学院三年级的学生。
通过对4幅暗示成就与人际关系之间的一些联系的测试图片,不限时间,对男性组和女性组分别测试,方法是让他们对图片编一个有趣而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从男性组和女性组不同的故事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是男性编的暴力故事比女性多。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将危险与亲密关系联系起来。相反,没有女性将危险与亲密关系联系起来。研究结果揭示了对关系的两种不同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帮助了解医生对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心理,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可以加以运用。帮助医生克服在从医面临的重压下变得麻木不仁,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作出努力。毕竟,“权力、成就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所有从医者所共同追求的”,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国。
作者简介:
何妍莹,女,广州易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康达信医院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咨询师。
论文摘 要:为了提高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需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从多个层面、多种方法和途径,分阶段、有计划和目的、循序渐进地实施。
卫生职业院校教学中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学生教育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需从多个层面、多种方法和途径,分阶段、有计划和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卫生职业院校职业道德培养是多重性的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首先是理论上的,要明确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体系。职业道德理论课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一种最主要、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它的任务是在理论的层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树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其次是感受体验到的,通过日常教学活动的渗透、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切身感受体会到的职业精神。再者是实践上的,在学生实验、实训课教学中,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以自身所具有的职业道德水准,自我约束,自我反省,提升自我,使自己的职业道德不断得以升华,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二、卫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途径
1.在具有专业特色文化氛围中熏陶
要有意识的营造卫生职业院校人文文化环境,处处体现医学特色、医学文化,使学生自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被浓浓的医学人文文化所包围,要让卫生职业院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育人的功能。像校园里可以有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邀、李时珍的雕像,有雕刻着历代医家医德格言、历代名医医疗活动及医学生誓言的文化碑廊。充分发挥校园现代网络的强大作用,开设“名医名家”、“医学科普”“大医精诚”等相关网站。
2.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
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善、喜、好、恶等言行和情绪直接影晌学生的认知水平。医学实验课有很多是由动物代替人做实验,如阑尾切除术,教师在实验中把动物比拟成病人,对它的呵护关爱,会深刻的印记在学生脑海中,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息就能完成的,教学活动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特点,更易于学生接受,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
开展专项教育和专题讲座,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前集中对学生进行医疗行业的服务宗旨、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实习规则的教育。请医务工作者劳模、科研带头人及医疗服务明星畅谈爱岗敬业的思想,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献血活动、为敬老院老人体检、为社区人群做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中了解人民群众所需,切身体会医者的责任,服务社会,培爱心,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在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活动中通过前辈们的言传身教,自己的亲身实践,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职业生涯的职业道德养成打好基础。
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
1.入学教育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入学教育是医学院校常规议程,旨在倍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医务职业的了解,树立职业崇高感和责任感,对自己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一职业要求有一初步认识。
2.医学生誓言
医学生入校宣誓仪式,是卫生职业院校独特的入学仪式,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真谛,涪养了医学生的职业神圣感和职业光荣感。通过入校宣誓仪式首先培养的就是他们对生命的重视、对病人的关爱。热爱生命是学生职业素养、医学道德品行的核心,关爱生命和维护生命是学生人文执业技能不可或缺的精神。
3.专业渗透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如语文课中的“仁”、“爱”教育,德育课中的儒家仁爱伦理思想,专业课中举例示范医家学者的高尚情操…..。医心仁爱表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责任与道德境界。因此诚信教育、科学世界观教育等都是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
4、结合临床实践
医德教育需要医院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和发展,确保医德的实际效果,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学实践的起步阶段,也是其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通过积极倡导和组织实习生加入到医院创建医德医风示范活动,实习医院应该选派品德好医术精的医生任教学老师,教师的高尚医德潜移默化地塑造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使他们在实习中得到深刻的启发。对医德优秀的医务人员应给予表彰,树立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促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献身、文明行医”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在医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医学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医学生在将来可以迅速成长为既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具备高尚的医德品质、崇高的敬业精神的现代化的医务人员。现代教育学观点认为良性的医德心理和医德观念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医德教育环境和氛围,临床医学教师可以运用感染、暗示、趋从等教学手段来引导医学生医德心理发展和医德观念的形成[1]。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即为医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高尚的师德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同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医学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计划性的优势,使医德教育不仅体现在道德知识的传授上,更重要的是有良好医德教育环境的建立及环境课堂的研究与应用上。
1临床教师职能
作为大学附属医学院的一名医学教师,在课堂面对济济一堂的大学生通过讲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述临床工作中的奇闻轶事,填充着大学生对临床的向往。该研究认为临床教师有如下职能。
1.1医学理论的讲授者
与其他专业的专职老师一样,作为临床医学教师,也必须具备深厚而透彻的医学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发展的前沿,让学生们能接触到最新的医学理论知识。
1.2专业技能的领路人
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培养的很关键过程。在临床医师的带领下,具备了一定医学常识的学生们要在这个过程中接触患者,对学生们来说既新奇又充满挑战,他们既跃跃欲试,又手足无措,需要临床老师悉心指导。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医学生们逐渐适应临床工作,还培养了神圣的职责使命感。但如果老师认为实习同学的到来仅仅是又多了个干活的帮手,带教过程敷衍,让同学们产生挫败感,可能会影响到将来的职业选择。
1.3医学人文的身教者
医学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自然科学,医疗过程中,需要接触患者,患者的家属及其他一些可能影响疾病转归的自然及社会因素。专门知识的系统学习始终是高等教育基本的、核心的任务,但它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领[2]。一个德才兼备,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临床带教老师的每一举手投足都会深刻映入每一个医学生的心底。《医学生誓言》对他们来说是空泛的,在身边带教的老师才是他们将来的楷模。
2影响医务人员临床教学工作原因
而同时作为一名医生,在医院还需面对着繁重的临床工作,各项考核,以及科研论文等。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既要做到一个让“群众满意的医生”,同时也要成为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老师”。在目前的医学教学过程中,下列因素影响医务人员潜心临床教学工作。
2.1多重身份属性
目前附属医院临床医学教师同时拥有医生、科研人员、教师等多重身份,承担着教学、科研、医疗等3项基本任务。因此个人时时都面临着需要平衡医、教、研3项工作,作为每个非专职教师,首先定位是服务于患者的医生,其次才可能是教师。不像专职教师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授课准备,繁重的医疗任务挤占了教学准备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教学效果。
2.2教学与科研的平衡
医疗行业中科研工作能力和质量是衡量一个个人及单位的重要标准。在教学医院,各级课题、科研成果及SCI论文等成了医院考核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职称评定和晋升。而教学工作的成果很难被科学评价,也不能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尤其是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青年医务工作者更是认为,参与教学工作只是锦上添花的行为。
2.3学生数量与质量的变化
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国的医学教育也不是像欧美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导致医学院校学生数量迅猛增加,同时,由于对医学职业的不认同,很多品学兼优的高考生没有选择进入医学殿堂。当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已不同以往。进入临床实习期间,学生常常将宝贵的临床实践机会让位于找工作与考研复习,这也严重影响了的医务人员的临床教学热情。
2.4教学环境变化影响临床带教
在法治日益健全的社会,一系列的法律及部门规章陆续出台,规范了每一个医疗活动都需要相应的资质。而且,现阶段的医患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实习医生们无法获得更多的动手机会,而临床带教老师迫切需要的是书写病历的学生,这些学习环境的改变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临床技能培训不能得到落实。
2.5人生价值的迷失
受到市场经济的激烈冲击和深刻变革,医务人员的价值观朝着更加自由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3]。医学生的职业理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致使一些人物质利益观念增强,而奉献思想弱化。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道德无序现象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医学道德观念,影响着医生与医学生的医学道德评价标准。
3教学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作为临床医学教师,既有丰富的临床实践,是医疗活动的主导者;也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的言行对培养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从事医疗职业的决心会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医学美德是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支撑和体现[4]。因此,作为教师的临床医生,应该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3.1掌握高等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实施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学理念
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教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问题发现为课堂学习的起点,以问题探究为学习的进程,以问题解决为学习的归宿。从知识中心转向能力中心,教师要使知识充满活力,这也是创新教育的核心问题[5]。
3.2提升个人素质整体水平
医务人员是临床教学的执行者,是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医学后备人才的“工程师”,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医生基本职责是治病救人,而教书育人则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所以更应强化临床医生也同时需要具有教师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使临床医学教师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职业情感,把教学带教工作,放在与临床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探索提高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师职业道德精神及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3.2.1努力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及专业修养
高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博爱的精神对待每一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思想及行动的榜样。
3.2.2强化教师的反思与自我激励精神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教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修炼、自我激励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呈螺旋型的上升,没有顶点,只有更高点。刚走上讲台的临床医学教师更应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揣摩教学方法,品读人格魅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生热爱的教师。
3.2.3培养个人的“叙事”能力
医师和教师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医生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必须有良好的叙事知识和叙事能力;而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全面的交流,也必须懂得叙事知识,提高叙事能力[6]。具备良好叙事能力的教师,既可以有效地与学生交流,同时可以将晦涩的医学知识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呈现出来,还能传达医疗行业的正能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坚定他们的职业选择,也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有助于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沟通技能。
3.2.4提升个人人文素质
医学教育应以培养同时具有高水平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人才为目标,传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7];丰富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强烈的敬业精神及高效的医患沟通技能[8]。而作为教师的临床医生,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人文素质培训,对患者、学生具有同理心,于教于无形地感染着医学后备人才。
3.2.5持续学习的能力
医学科技及医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临床医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学对象的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停发生改变,教学方式在科技的推动下也更为丰富,所以临床医学教师应该具有吸收、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
3.3协调好临床与教学工作
作为临床医生,医疗服务任务本来已很繁重,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备课、命题等教学任务。而且,部分临床医学教师走上讲台的动力并不完全契合于教学工作要求,由此常会导致医务人员对教学工作难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学、科研、医疗有机组合,部分释放临床医生的压力,让有兴趣的临床医生能更投入到医学教育过程中,使临床教学成为医务人员肯定自我、施展个人才能的另一片舞台。而作为医学院校,也应加强师德培训、完善考评及监督机制。借助多种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师德培训活动,向学生、教师及社会传递正能量,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每一位高校教师在无形中感受到身为教师的光荣感及使命感。同时,要不断完善对教师的考评和监督机制,将师德纳入考评范围,通过各种奖励和惩罚的形式激励教师践行良好的职业道德[9]。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将要继承和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卫生行业健康发展的步伐,关系到整个社会持续地进步和发展。而作为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临床医学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患者的不理解、抱怨,各种媒体对有关医疗行业纠纷的报道也会不断刺激医生的神经。将要走上医学之路的医学生也会在这种形式下对自己的最初志愿产生动摇,甚至会导致他们在毕业后放弃医疗工作,所以,作为临床医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真善美,用仁爱之心观察社会,用慎独之心要求自己,用责任心回报社会对医学的信任,用良好的医学职业精神推动医学教育事业[10]。医学大家裘法祖院士以“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自省,终身以治病救人和培养人才为己任,深获医者敬仰。临床医学教师要深刻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需要不断加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医学教育特点,了解医学生的需求,培育出更多适应当前人民需求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孙华峰,鲁超.论内隐学习对医德教育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6):77-78.
[2]方红萍,张继平.论学生本位的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J].继续教育研究,2013(9):4-7.
[3]肖冬梅,李嫩柳,钱瑞卿,等.市场经济下医务人员价值观的现状研究与实施策略[J].现代医院,2013,13(10):1-2.
[4]何翠媛,杨耀防,郑美蓉,等.医患冲突升级背景下对医学美德论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5):651-654.
[5]肖莉华,杨素清.,曾庆良,等.影响教学医院医务人员临床本科教学积极性的因素与解决思路[J].临床医学工程,2010,11(17):153-154.
[6]满强,杨晓霖,王宏.临床医师的基本功:叙事医学知识和能力[J].医学与哲学,2016,37(6A):32-36.
[7]俞春利,冯修猛,王志刚,等.新时期医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5):452-455.
[8]瞿秋,计畅,高璐莎.浅谈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5):12-1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始频繁的关注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操守问题。医患关系s问题被生生的放在老百姓的饭桌上被谈起、说起。2005年12月4日的《焦点访谈》把医患关系问题再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550万医疗费患者家属披露天价医药费账单”。 这是一项“中国之最”:一位老人在医院住院66天,住院费用139.7万元,平均每天2万多元。而病人家属又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550万元。题目就让人觉得震撼,什么病在国内居然花了550万人民币,患者到底遇到了什么?
认真的看完不过二十分钟的报道,做为一个从事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我来说,怎么也坐不住了,我开始反思着自己的工作。我们学校是国家211重点工程的大学,是湖南省医学卫生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我从事的更是其中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医学类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做为今后中国医学高层次人才的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是从医者必备的。现在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医学科技是把“双刃剑”,如何去用好这把“双刃剑”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科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毫无疑问,现代医学科技蕴藏着为人类造福的无穷潜力。但是,稍一不慎,不仅会破坏伦理道德,破坏生命的自然发生发展规律而且可能会对社会及人类产生严重后果。医学研究生是医学科研的有生力量,他们毕业后将是医学科研及新技术开发利用的主力军,所以加强对医学研究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他们的伦理观念,要使每一位研究生都懂得医学科学研究的根本价值、作用及对社会的责任,把医学研究的出发点和人类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由于我国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医学职业道德课,而且许多研究生上研之前没有得到系统的从医职业道德教育,由此决定了强化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俗话说:“医者心,父母心”。做医生的,看待自己的病人要像父母对待子女一般,要充满仁爱之心,无私的为病人服务,以“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如何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而又不违背职业道德,这是摆在每一个医学生教学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本人就此问题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 注重培养医学类研究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职业道德的基础是道德。从字义上讲,“道”主要指外在的规范要求;而“德”则偏向于人的主观方面,主要指人内心的精神思想的规范要求。[1]首先应该加强学生思想健康教育,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正如我们的医学生誓言当中所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2]这其实就是,行医者职业道德的核心体现,学生只有知道、了解了,才能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对人的生命健康负责,对病人家属负责,对全社会负责,这就是我们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点。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有责任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医生手上掌握的就是病人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他是弥足珍贵的。把病人的健康和安危放在第一位,这是作为医生的天职。
2 注重培养医学类研究生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能力
做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仅有高尚的医德,具有“仁爱”之心是不够的。医学不仅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同时它又是一门“人学”。它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专心为病人服务,说话亲切,态度和蔼,待人诚恳有礼貌。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医务工作者应该努力钻研医术,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多多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帮病人解除烦恼。因此崇高的医德不仅表现在自觉履行职业的责任感,还表现在完成职业的过硬本领上。同时,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还应注意相关横向学科的发展,如医学与社会,医学与法律, ,医学与理性,医学伦理与人道主义等。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因为没有“仁爱”之心,正是因为缺乏将职业道德与现实相结合的观念,缺乏用职业道德去分析具体问题的意识的行为。因此,必须注重培养研究生将职业道德与具体问题相结合的观念,重视对现实问题及新出现的问题的认识,提高对医学职业的敏感性,将“职业道德”体现在具体的医疗实践中。
3 注重培养医学类研究生处理好利与义的关系问题
现在有些医务工作者不顾患者的利益,随意开大处方,让患者做各种不必要的检查,甚至收受礼物,这时的医德就受到的社会风气的严峻考验。医生在执行职务时,确实有很多权利,如开处方权、病假权、体检证明权等等,如何使用好这些权利,这也是医德问题。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要处理好科技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利与义的关系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主张利不能废,义更不能丢。义第一,利第二,义先利后,义利统一的观点。在“500万天价医疗费”事件背后,作怪的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利益毒瘤。某些医生利用患者想看好病的心理,放肆的开好药、开贵药、开高回扣药。一个感冒明明几块钱的感冒药片就可以治好,确在医院花了几百块。某些医者职业道德的缺失,是造成高药费、看病难的关键。我们培养的是下一代的医学人才,在他们的起步阶段做好职业道德教育是很重要的。
4 注意把医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医德教育要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要通过营造具有医学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生动感人的校园文化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来完成。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的整合系统。对医学生进行医德品质培养和医德教育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医学院校,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医德教育的内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实现二者的双向沟通和相互支撑,全面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增强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我国著名心内科专家陈在嘉教授在谈到当今医德教育时,语重心长的说道:“医德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救死扶伤,施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我们的医德,它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总之,医学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其素质综合教育的重要一环。搞好医学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中医研究生职业道德意识
医学研究生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是未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关乎生命、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调查研究发现,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主要侧重于医学技能教育,人文教育明显缺乏,医德教育受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再加上我国现行医疗体系还不完善,导致医患关系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和工作积极性,也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障碍[1]。因此,加强对医学研究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学素质的教育尤为关键。
高校方面不仅要开展促进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升的理论学习,还要重视典型示范教育以及加强医德临床实践教育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学生了解医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最终成为具备良好职业精神与高尚医德的高素质人才。
二、立足中医专业知识教育,确保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
1.深化中医经典的学习
中医经典是中医的理论渊源和学术精华所在,熟读中医经典是每个中医学子所具备的基本要求,目前由于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多照搬西医院校,在本科阶段,学生仅有1/3时间学习中医知识[2],由于学时有限,经典课程仅有少量原文要求背诵,以致学生经典知识匮乏,不够扎实,学完之后很多学生甚至都背不出经典条文。研究生阶段,由于科研课题、论文写作、临床实践等压力,使得目前中医研究生没有时间或者是不愿意花时间去研读经典,领会精髓,这样就很难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高校方面应根据中医院校自身的特点,本科阶段就应该加大中医经典课时量,并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老师方面应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素质,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知识的兴趣;学生自身方面要时刻保持学习中医经典的热情,熟读经典,掌握中医经典知识的真正内涵, 更好地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2.注重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高校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中医研究生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非常浮躁,认为科研素质的培养对临床医生以及将来的临床工作没有作用,再加上有些中医导师本身对科学研究的理解、运用以及指导并不深入,最终导致中医研究生不能踏踏实实做科学研究,普遍存在科研思维缺乏、科研能力薄弱、科研质量不高、发表国际学术论文数量较少的现象。
高校必须加强学生对科研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采取奖惩制度,以的质量和数量来评价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时严格考核毕业论文的答辩,以提高中医研究生对科研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一方面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多重视科学研究,形成科学的科研思维,更好的为中医研究生的培养承担主导作用。
3.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的操作
高校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目标是使其成为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级临床应用型人才,因此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评估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有些带教老师为减少医疗纠纷,很少给研究生临床操作的机会。据调查,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研究生主要是写病历、安排患者做各种检查等一些琐碎事务,再加上一些学生本身知识就薄弱,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对自己的临床技能没有信心,严重影响学生的素质培养。
高校和医院方面应将临床技能培训规范化,研究生中期考核、出科考核和定期临床技能考核严格化,建立明确的考核量化标准并严格实施[3],同时要规律开展床旁教学、示范查房等方法切实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导师方面应提高自身的临床中医诊疗水平,使学生在其言传身教下熟练掌握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四诊,同时多给学生创造临床操作机会;学生自身方面应扎实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勤于积累临床实践经验,用完善的知识结构武装自己,取得导师和患者的信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临床实践操作机会。
三、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提高中医研究生综合素质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作为全国工业之首的化学工业具有行业的独特性:能源消耗大、废弃物多、技术创新快、发展潜力大。基于这些事实,必然对化工行业中员工的职业道德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高专类教育中加强化工专业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
1.1职业道德的内涵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内涵。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成熟的阶段。
1.2职业道德的作用
(1)可以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职业道德规定了制造产品的工人要怎样对用户、社会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及家属负责;教师怎样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等等〔2一’〕。
(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必然极强,因此,职业道德能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3)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2化工行业对从业人员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_.1化工行业特点
在我国,化工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在工业增加值、销售收人、利润及利税总额等多个指标均居全国工业首位。归纳起来,化工行业有以下特点:
(1)产品种类繁多、有毒、危险。
化工产品种类繁多,大概有3万种。而每一种产品又包含很多原料,从几十到上百种,不一而足。化工行业的产品是连续的,而且有许多的联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化工产品具有有毒、危险等特性,产品专业性强。化工企业对原物料及产成品的管理相当严格。物料及产成品的任何闪失、任何差错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运作及生产的正常秩序。
(2)有许多特定的产品特性参数,各生产环节直接相互依存。
化工产品重要特点就是许多原料或产品有等级、发气量、水份等质量的区别,有些产品都要最后换算成国家标准计量方法或者行业标准计量方法。大多数化工产品,生产过程较长,需要从原料到配料、反应、提成和结晶,需要很多步骤。因此可以说化下产品生产管理流程相当复杂。
(3)化学工业排出的污染物、对水和大气都会造成污染,尤以水污染问题更为突出。
2. 2化工行业对从业人员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
(I)在爱岗敬业的基础上,重视节能增效、科技创新
化工生产过程受诸多因素如温度、压力等的制约,靠调节工艺操作参数实现,控制信息要求及时、稳定、可靠。流程工业存在着周期性全局停工检修可能性。其中重视节能增效、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
(2)重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努力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社会效益
3化工行业职业教育培养的途径
3.1从改变观念上的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
职业学校毕业生地位、待遇低下是职业教育总不能摆脱被“鄙薄”状态的最重要原因。如果注定职业教育只能是为弱势群体所不情愿、无奈接受的教育,其服务对象的出路也难以摆脱弱势群体命运的话,这种教育的前途在哪里?培养千千万万素质优良的劳动者又从何谈起?
事实上,处于高新技术领先地位的美国宣布,19%一2005年10年间,70%的新增岗位不需要大学毕业生;欧洲经济巨人德国,至今仍然是2/3的就业者来自职业技术学校。中国加人WTO,并不意味着告别制造业,相反,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有望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职业教育今日的兴衰将直接关系到相关产业明日的兴衰[4-5]。因此,职业教育有灿烂的未来。
3. 2培养节能、增效等科学发展观念
化学工业界许多人认为:“节能是企业生死枚关的大事。”面临当前的金融危机,改变产品工艺订立新节能目标的公司日益增多。日本生产高压聚乙烯的尤尼卡公司,从拥有最先进节能技术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引进了应用气相法制造聚乙烯的技术。把节能最大重点放在改变产品的工艺上。三井化学公司和东洋工程公司则研究出比原来制法可节约20%蒸汽的尿素新工艺,并制订计划,将全部能源消费量逐年削减。
3. 3科学生产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效益与杜会效益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工业发展要求广大从业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热爱工作,献身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荣誉感。要克服任务繁重、条件艰苦、生活清苦等困难,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刻苦钻研。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德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