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26 22:12: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篇1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233-01

1.信用管理背景与现状

1.1 信用管理的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日渐成熟,现代市场经济已迈入信用经济时代,信用体系已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主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如何更好的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将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1.2 国网公司信用管理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持续开展主体的企业信用评级,获评“AAA级”的最高信用等级,评级展望为稳定,并积极推进电力行业信用建设,公司部分下属企业也有自行开展企业信用建设。但是均仅针对各企业本体的信用建设,缺乏对客户、合作企业、内部员工的信用管理,依旧存在电费回收、供应商履约等各类经营风险。

1.3 信用管理信息化的可行性

国网公司现已建有一体化信息平台、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实现各项业务的深化应用与融合,以及企业级数据资源的全面纳管和高效应用,在此基础上开展公司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企业信用管理的提供有力支撑,无疑可以更加规范高效地开展经营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控制,助力企业的精益化管理,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

2.信用管理系统简介和架构的探讨

2.1 系统简介

公司信用管理系统可涵盖公司信用体系、客户信用、供应商信用、内部员工信用等多方面应用,对公司主体、公司下属企业、员工、客户、工程建设企业、供应商的信用信息统一进行采集、整理、存储、分析,通过合理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做到事前评估、事中管控、事后评定,有效减少或规避经营风险。

2.2 系统架构

信用管理系统可采用统一建设,二级部署,多级应用的架构,为每个国网公司的下属企业都建立自身的信用管理系统,同时上级企业可以查看下级企业的信用建设情况,达到多级应用,纵向贯通,信息共享。

2.3 数据交互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而完整规范的信用信息是信用管理的基础。信用管理系统建立完善信用标准化体系,规范信用信息数据管理。

系统将对国网公司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抽取,通过财务、人资、安全、生产、营销等多套系统采集所需数据。

除了内部的数据交互,系统还可与社会上的政府各级信用管理系统、第三方征信平台等进行互通互认。从而获取外部企业、客户以及公司员工的社会信用信息,也可将客户缴费与欠费信息反馈于外部信用管理平台。

通过公司与内部以及社会征信平台的数据交互,建成公司的信用数据中心,纳入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统一管理。

3.信用管理系统功能与作用

3.1 大数据助力企业提升信用等级

信用管理系统通过数据交互,根据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要求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从人资、财务、安全生产、企业文化等各系统取得企业自身信用评价所需要的各项信息,进行集中展示,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

建设企业内部各级单位的信用体系评估机制,实现内部评估功能,及时通过大数据以图表等直观的方式展现各单位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掌握薄弱环节,从而针对性的提升企业信用等级。

3.2 与社会征信互认提高电费回收

公司信用管理系统可通与过CRM、营销管理等系统以及外部社会征信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实时跟踪客户信用变更,实现客户资信评估,对电能交易实施全过程的信用管理,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

将电费缴纳、偷电窃电纳入社会征信系统,与企业或个人信用挂钩,类似行为将影响企业或个人的信贷业务的办理。而从社会征信平台中获取的客户信用情况也将纳入公司客户信用档案,从而影响客户的用电业务办理,也可为不同的信用等级的客户制定不同的服务方案,有效的提高电费回收率,将电费回收带来的经营风险控制在企业经营的可接受范围内。

3.3 供应商征信档案规避经营风险

国网公司每年有大量的工程建设以及物资与服务采购,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影响着工程进度与质量。因此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通过技术与商务来判断,还应该加入对其信用的评估。

建立统一的供应商信用档案,使用一套评估体系,与内部供应商管理系统、社会征信平台进行动态同步,对供应商企业信用进行评级,将其信用等级做为评标的一项重要标准,进一步规避项目采购的进度、质量、资金、廉政等各类风U。

3.4 员工信用管理践行诚信价值观

“诚信”作为国网公司核心价值观中的第一项,早已深入公司员工的内心。公司可以通过信用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信用管理融入员工日常的工作行为中,以制度约束行为,进一步增强员工的信用理念,提高诚信意识。

通过人资系统建立每位员工的信用档案,建立员工信用等级评级机制,采用内外结合、动态管理的方式管理每位员工的信用等级。

内部方面,国网公司已有安全工作、员工行为、保密工作、供电服务等各类奖惩管理办法,再结合公司其他的一些廉政行为、违章违规、离职审计、弄虚作假、文明督察、图书借阅等行为,将这些措施融入至员工信用等级评级机制。外部方面,将社会个人信用以及违法违纪、交通违章等方面带入公司内部参与评级。

员工的信用等级将与员工的评先评优、职位晋升、人才选拔、岗位应聘、年终绩效等各方面挂钩,信用良好者机会优先,信用不良者甚至遭遇一票否决,在企业内部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

3.5 多措施健全失信监察惩戒制度

利用大数据分析、随机抽查、重点督查等手段加强对失信行为的发现。通过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实现企业内部跨部门、跨公司信用联动,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篇2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1-0058-02

为了缓解借贷双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和化解借款人较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促进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增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率先将信用评分技术引入小企业贷款业务中,使用数据对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准确度量,准确快速地识别“好客户”和“坏客户”。目前小企业信用评分模型已广泛应用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上,并在大量授信实践中丰富了信用评分的内容,使该项技术日趋成熟。我国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开发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一、小企业信用评分及其作用机制

小企业信用评分是将小企业的数据转化成对一个小企业还款能力可量化的、客观预测的数学(统计)过程。信用评分模型使用统计方法对同类贷款申请者的特点进行分析,识别出影响偿还贷款的最关键指标,并根据其与信用风险的关系赋予一定的权重,预测企业拖欠贷款可能性。信用评分包括一个特定范围内的分数,评分越高,表明该小企业的信用度越高。若小企业得到高分,银行将批准申请,反之则拒绝申请;若小企业分数处于分数线左右的“灰色”区域,那么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将使用传统方法对该申请者进行评估,并到该企业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信用评分可以运用于采用简单的接受/拒绝规则的贷款审批程序中,也可以运用于采用更为复杂的风险定价规则和信贷额度的贷款审批程序中。当银行将信用评分引入自动审贷程序,并运用它来积极管理战略和银行风险偏好时,信用评分的效力就变得更加强大。美国富国银行集团为了降低费用,同时也是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于20世纪90年代将信用评分技术引入小企业贷款业务中,利用信用评分卡直接发放小企业贷款。美国富国银行将小企业贷款定义为向销售额小于200万美元的企业发放的最高额度为10万美元的无抵押循环贷款。新的贷款方式运行第一年就贷出20亿美元,贷款余额也由4亿美元猛增到10亿美元。2006年,富国银行拥有230多亿美元信贷额度和90亿美元余额,其中90%属于非抵押贷款。而且,小企业贷款业务赢利10年来飞速增长。

信用评分模型的运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首先,定量衡量贷款风险,提高贷款标准化程度。其次,提高贷款操作效率,降低经管成本。再次,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信贷政策。此外,自动化的贷款程序也使得电话或者信函贷款申请方式变得可行,因此,即使在其网络未覆盖的地区,银行也能够发放大量小企业贷款,提高了放款规模。

二、我国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开发的策略构想

我国中小企业既是一个数量庞大、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又是一个相对处于弱势的群体,普遍存在融资难题。借鉴国际小企业信用评分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实际,我们认为应加快我国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进程,改进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一)合理确定进行评分的细分市场

开发评分系统的第一步是明确需要使用评分模型的客户和产品类型。这一决定最好不是由一个管理人员或部门单方面做出的,而是从那些可能接触到信用评分的职能部门(如信贷风险、贷款操作、市场营销、IT、咨询)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小组来做出。工作小组还要推动整个机构对评分系统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二)精心选择信用评分模型类型

信用评分模型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统计型,根据经验从历史贷款数据中推演而出。二是专家型,由专家判断和机构经验构成。三是混合型,由统计方法和判断方法交错形成。统计型评分模型用于预测单个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它所拥有的精确度使其成为在风险管理、定价和计提方面最有力的评分模型。专家型和混合型评分模型用于对借款人的相对风险进行排序,分数越高风险越低。

开发信用评分模型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可获得历史数据的质量和银行的未来战略。在选择小企业信用评分模型类型时一般需考虑四个因素:一是有关好贷款和问题贷款历史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如果银行拥有大量的历史交易数据,且对特定细分市场经验丰富,应选择统计型信用评分模型。如果银行缺少历史交易数据,应选择开发专家型信用评分模型。如果银行拥有部分历史交易数据,具有相关细分市场的丰富经验,应选择混合型信用评分模型。二是评分针对的细分类别与原有客户和产品的相似程度。如果银行所期望的未来业务与过往业务比较相似,但以前没有收集过未来业务的信息,可以推导出混合型信用评分模型。三是机构内部具备的建模技术和顾问咨询成本。如果银行内部建模技术较先进,就能够自行开发程序,并更新和调整信用评分模型,降低项目成本。如果银行内部建模技术有限,就需要聘请外部咨询顾问,无法专有知识产权,而且要指派懂行的人员管理供应商,从而增加了成本。四是信息技术(IT)系统的局限性。如果银行拥有先进灵活的信息技术系统,能够更容易与信用评分模型相结合,存储和获得评分数据,生成信用评分报告。如果银行在信息技术方面能力有限,需要升级硬件设施以匹配信用评分系统,延长开发信用评分系统的时间,加大信用评分系统的成本。

(三)科学设计信用评分模型

信用评分模型设计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定义,规定什么是坏账。第二阶段是发现,找出对风险影响最大的特征。第三阶段是开发,确定哪些因素的组合能使回溯测试获得最佳效果。

如何定义好客户和坏客户会对计分模型的开发结果产生影响,不同的定义可能产生不同的评分卡,这些不同可能表现在特征项的分数权重不同或最终出现在评分模型中的特征变量不同。在开发统计型信用评分模型时,对坏客户进行准确、量化的定义能推导出每一种风险衡量因素和坏贷款之间的数化关系。在开发专家型信用评分模型时则无需对坏客户进行精确定义,而只需对其有一个一般性定义,以便于测试和验证。

对于统计型信用评分模型来说,发现特征变量指对所有可获得的与坏客户变量有关的借款人和还款数据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银行使用一系列的分析技术,得出一个可以考虑纳入信用评分模型的特征清单,以及对每种特征与还款风险之间关系形态的基本了解。在开发专家型模型时,在“发现”阶段不需要使用先进的统计知识或软件。银行组成一个由信贷决策人组成的专门小组,来讨论影响他们当前信贷决策的因素。一般是根据影响信贷决策因素在决定客户信用度中的重要性,对信贷审核过程中所使用的风险因素进行排序。混合型信用评分模型结合了统计和专家判断技术。例如,它通过统计分析识别出一组主要特征,并可能在此基础上加入由专家小组所建议的与还款风险关系密切的其它因素。

发现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是结果汇报。工作小组将一份潜在记分模型清单提交给高级信贷决策人,由他们来对每个因素与还款风险之间关系的强度与相关方向进行审查、核实或质疑。

(四)严密组织信用评分模型的测试、实施和管理

所有信用评分模型均须通过(下转第25页)(上接第59页)的第一个重要测试是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回溯测试。回溯测试结果能成为制定评分政策的关键工具。

成功实施信用评分模型除了依赖于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还更多地取决于管理层和信贷官员的认同度、获取数据的准确度、审慎的信贷政策和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等一系列因素。将信用评分模型投入使用的第一步是进行试验测试。在现代银行中,信用评分系统的配置是十分容易的,只需作为一个附加模块放入现有的软件平台中去即可。在整个信用评分系统应用过程中都应该不断地提供培训。

信用评分系统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银行机构应持续地收集、存储和定期监控信用评分系统数据和其他借款人信息,这样,才能对专家型信用评分模型进行验证,从专家型或混合型模型过渡到全统计型模型,提高统计型信用评分模型的预测能力,或为其它细分市场开发出信用评分系统。

参考文献:

篇3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会计信息系统是指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存储、加工、传输会计数据,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用以为企业管理、分析、决策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它的发展历程包括: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其中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会计恒等式、会计循环、会计科目表、分录和账簿,其缺点是:处理会计数据易出错、效率低、信息孤岛、丢掉了非财务信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之中,该模式正逐步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横向扩展。最后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纵向发展并按职能结构可分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而E化标志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它的核心是集成业务处理、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管理决策,称其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和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相比较来看,二者的循环程序基本相同,但二者差别在:

(1)存储能力及其介质不同。会计数据处理均须借助于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来完成,但在手工数据处理会计中采用的是订本、活页、卡片等账簿,其存储能力有限,且查找较困难;而计算机会计采用磁盘形式的账簿,存储能力大,查找容易。

(2)受人工干预程度不同。计算机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数据一旦进入处理系统后,整个处理过程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干预;而人工出具处理会从原始凭证审核开始,知道编制亏埃及报表均须会计人员完成。

(3)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同。人工数据处理会计对一些特殊事项,可以依据合理性和合法性确定其会计处理方法,而计算机会计则无法识别这些非经常、非惯例项目的处理。同时人工数据处理能不断适应新情况,如会计改革,但计算机会计则必须投入较大的人力修改程序才能适应新情况。

三、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石。所有者的目标函数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说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总是背离股东的目标。这种背离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股东在做出采取何种监督与激励的具体方法时必须依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否则肯定会导致决策的失效。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无论股东还是其他利害关系者,都会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极为关注,这些结论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行动。实践也证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的成效。

2.会计信息系统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服务和运用会计管理的科学方法,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有积极地作用。现阶段会计管理同以往相比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会计管理方法的运用,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制订经营目标、控制经济活动、预测经济前景、进行经营决策等提供经济信息。

3.有助于完善CEO 以及执行董事的激励机制和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监控,有效的遏制管理低效率的状况。CEO和执行董事的报酬如何与公司的绩效相匹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是公司制度中倍受瞩目的课题。一般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短期激励应以会计盈余为基础,长期激励则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所以,会计盈余的计量也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基础之一。

4.会计信息系统的全过程、全方位核算特点,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企业如果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而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则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为现代企业管理中强化内部约束机制服务。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协调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抑制“失效控制”的目的。

5.信息系统在预测、决策中的应用。管理会计的预测领域分为: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和筹资预测,应用了信息系统后,企业就能够很好地做出这些预测。预测方法分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依据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的分析,靠的是“专家系统”功能;定量分析法是指在比较完整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处理,靠的就是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的运算能力。短期经营决策是指决策的结果只对企业近期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经营决策。具体可以概括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两大类内容,因而分析工作主要着重于对现有资源和条件的充分合理利用,以便发挥企业各项资源的效能。只要设置好基本参数,就可以应用信息系统来进行短期经营决策了。

长期投资是指投入大量资金,获取投资报酬的持续期间在一年以上的投资。“租赁与借款的决策选择方法”可以说明信息系统完全胜任在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功能中的应用

6.信息系统在预算管理、控制及考核中的应用。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工作始于预算的编制,结束于预算的执行分析,所以要做到预算的事前编制、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同时对各单位的功过是非作出恰如其分的考核评价。信息系统在全面预算的过程中起到两大作用:一是公文的审批和流转;二是预算的编制、控制和分析。

只要建立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各地的配件工厂都直接通过专线与之相连接,比如在北京的一个仓库仅仅要发掉一个电池,都会通过专线直接在总部的库存中扣除库存,这样就可以通过预测和计划,控制住全国的配件库存。可以让信息系统支持多种考核方法,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员工分别按照: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收入中心、投资中心来考核。比如可以制订:“上游只将标准成本或费用传递到下游,从而实现相对独立的考核这一基本规则”,然后通过信息系统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不同的考核。

参考文献:

[1]陈书勤.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精要[M].2002-10-24.

篇4

一、引言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集团企业必须准确、完整、及时地掌握以会计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对集团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实施集中管理、控制和配置,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集团企业发展至今,虽然制度建设趋于完美,但对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如管理模式与管理工具不匹配,无法及时获取子公司的财务数据,报表管理系统滞后,财务信息监管难度大,预算管理职能弱化,内部结算难度大等问题,如何解决诸多问题,提高集团企业管理水平,促进集团跨越式的发展前进,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特点

(一)建设目标高管理难度大

与单体企业相比,集团企业产生方式多样化,针对集团企业的多行业、跨地区、股权结构多样化、全球生产经营等特点,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主要会有以下特点:公司布局分布广,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长;组织层次复杂,会计主体多,股权结构复杂,各单位管理水平差异大,需求受当地市场影响;下属单位涉及行业众多,业务核算模式多样,财务业务一体化难度大,系统整合难;数据信息安全性要求高;集团内部交易多,合并报表编制复杂等。集团企业总体目标是为了建立一个集权式或掌控下的分权式管理的集团会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共享。而集团企业的具体目标是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针对某一环节、某一部门,某一体系、某一项目处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这两个目标的的指导下,推动集团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进程。为完成上述目标,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难度都很大。

(二)对高端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大

为了适应集团企业自身的运营特点,集团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多半采用自行开发或与软件公司合作二次开发的模式。因此,相关人员需要非常专业的电脑硬件和编程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精通会计相关法规制度,了解本集团及分公司业务内容和财务流程。从日常使用和维护的角度来看,财务人员需要对集团企业经营活动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控制和调节,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管理信息及决策支持信息,全面提升企业集团的经营效率。因此,无论是系统开发还是系统日常运行与维护,都需要拥有一批属于自己的既熟悉财务知识又了解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系统运行环境要求较高

相较而言,单体企业由于组织结构简单、涉及行业少,并发用户少,所以单体会计信息化运行对硬件支持的依赖性低。与此相反,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对硬件要求较高,由于采用集中式的会计信息系统,所以服务器集中存放在集团总部。如果考虑到集团企业信息量大,超过服务器负载均衡和数据库服务器双机热备的话,可以酌情多增加一些服务器。集团企业下属单位比较多,并且并发用户较多,需要着重考虑服务器的配置和性能,所以集团企业信息化运行需要很高的维护成本。

三、集团会计信息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与管理工具不匹配

现如今,大部分的集团企业已经建立了会计信息系统,但这种应用多半只是简单地解决了会计核算问题,缺乏从集团企业总体角度上对会计工作进行网络化建立,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依然是事后核算管理,网络也基本上局限于财务部门内部,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会计报表信息管理缺乏有机联系,没有真正地实行财务一体化,更没有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尤其集团母公司要对集团下属各个产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管理,而现有的信息系统由于信息系统的不统一,无法贯彻集团公司的会计核算标准和财务管理制度。

(二)公司间因系统差别导致财务数据获取不及时

由于集团内各个单位使用独立的财务系统,在纵向和横向上存在多个信息孤岛,集团公司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各个产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无法及时获取真实的财务数据。如在一些中外合资公司中,一方采用SAP管理软件,另一方采用Oracle信息管理软件,Oracle应用系统11i版本是真正完全基于互联网INTERNET架构,并且采用开放的JAVA语言和技术标准进行编写的应用软件,而SAP软件的主体部分还是完全用其私有的ABAP语言编写的,学习和使用都很困难且与INTERNET或网络应用WEB技术不兼容。两款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和工具不同,导致两公司间的财务信息传递需要一个转换的过程,以致无法及时获取子公司的财务数据。

(三)财务信息监管难度大

从信息化制度建设上来看,由于财务信息系统是分布在各下属单位的,而整个公司没有建立标准流程和统一的标准数据体系,在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和指导的情况下,总公司对下级单位增加监控力度,可能会干预到下级单位正常的营运状态,打消下级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之,总公司对下级单位减少监控力度,容易产生财务漏洞滋生腐败,无法满足集团公司对下属各个产业单位的监管要求。从信息系统维护上来看,财务信息化日常的运行流程和人员管理缺少有效管理,更是增加了集团公司对下属各产业单位的监管难度,还可能引发集团商业机密外泄,给集团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集团公司没有有效的手段对其加强监督和控制,这不符合现代集团企业集中式管理的趋势。

(四)预算管理职能弱化

集团总公司对下属各产业单位的制约从两方面可以体现:一是下属单位定期上报单位本期发生的财务信息,总公司可以通过查询分析财务数据,防止下属单位滋生腐败虚假业绩;二是下属单位和部门制定预算,合理严谨的预算体系可以有效的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现如今多数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仅限于基本财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职能的财务预算、分析、预警等系统没有应用,现有财务信息系统无法贯彻执行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无法实现有效的预算管理控制。

(五)内部结算难度大

集团企业内部交易和事项可划分为分公司之间、分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内部产品、劳务互供等类型。分公司之间的内部产品、劳务互供可细分为中级核算中心之间、基层核算中心(成本控制中心)之间以及中级核算中心与基层核算中心(成本控制中心)之间内部产品、劳务互供三种形式。这些内部交易实际是成本、费用或资产在不同核算单元之间的转移。目前,多数集团公司采用分权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很能在集团层面上统筹内部交易,无法对集团各产业单位的内部结算进行统一信息化管理,以达到强化各单位的现金管理意识,增加资金回收力度,降低资金风险。

四、完善集团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想

(一)实现管理模式与管理工具统一

实现管理模式与管理工具的统一,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集中:

1. 数据集中:集团下属各个产业单位的业务数据统一存放在总部,便于系统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便于集中进行数据备份;

2. 核算集中、管理集中:整个集团公司建立一套账,下属各产业单位都在一个账套中进行核算。通过对各单位操作员职责和权限的统一分配,既满足各核算单位日常的账务处理要求,又满足集团总部对标准数据、标准流程、职责、权限的统一设置和管理,以及集团总部对所有核算单位的实时查询分析的要求;真正实现集中核算、统一管理、实时查询分析;

3. 决策集中:由于信息系统的良好支持,集团公司决策层就可以实时地获取各产业单位真实的业务数据,有了这些数据的支撑,集团公司决策层就可以及时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就可以在整个公司层面进行企业战略规划,进行集中决策。

(二)增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兼容性

由于集团企业是从战略角度来考虑信息化的问题,所以集团整体规划的统一性更加凸现出来。集团企业的涉及行业多,跨领域经营等特性决定了其下属各产业单位分属不同行业,各行业由于使用的会计制度不尽相同,其核算特点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必须要建立一个可以进行多会计主体、多行业核算的财务信息系统,才能使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流、信息流得以通畅运行。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还应该支持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语言、多币种的情况下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在统一的集团企业财务核算标准及流程下,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可以使得财务数据维护更新更加便捷,也可以进行统一授权控制财务数据。

(三)加强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监管

通过建立标准核算流程和统一的标准数据体系,对各个下级单位的核算流程以及核算标准进行管理。可以建立规范的内部交易流程、费用审批流程、预算审批流程等标准流程,提供对科目、往来单位等标准化数据的管理,在整个公司建立了标准的流程和标准数据,总公司才可以加大对下级单位的监控力度。从信息系统的维护上来看,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以保障系统安全、有效,正常地运行,通过授权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建立信息安全与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具体措施:

(四)完善集团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集团预算管理功能

集团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应支持预算从编制、执行、监控、事后分析及业绩考评的全过程管理,支持自上而下及从下而上的多回合协商、多种编制模式和编制过程。集团预算管理体系应包括两个层次:总公司预算管理体系和基层单位预算管理体系。总公司预算管理体系主要从宏观上对公司总体以及各下级单位运营状况进行控制和协调;基层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则是在总公司总体预算计划下对本单位的资金、成本、收入等进行预算控制。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提高预算编制效率与可实践性,可以加强预算的执行控制与管理,可以方便预算的执行情况反馈与分析。

(五)统筹内部交易,强化内部结算

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可以实现财务和经营业务同步管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与财务票据的有效整合,应最大限度地做到各种数据信息的共享,不仅局限于财务信息,而且要扩展到业务信息,做到财务与业务协同发展。集团企业下属涉及行业众多,且行业关联性较大,因此必须建立起内部交易处理平台,对于内部交易在内部单位进行凭证处理时就进行内部往来的对账,并且记录详细地核对信息,可以在整个集团公司随时查询内部往来信息,避免内部应收款和应付款的不匹配。同时引进内部银行的资金核算职能于集团会计信息系统,来充实和完善集团会计信息系统内部交易结算。

五、结束语

集团企业集中化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之后,会压缩核算层次,理论上取消了日常报表上报和接收,实际工作中也仅需要在分析过程中,对部分在标准化方案中没有设计的少部分内容进行上报,从各个方面减少了分析总结对基层单位的依赖性;规范了财务管理的流程,实行统一的标准化方案,将各行业间的差异降低到最小,提高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加快了数据形成的效率,为集团企业的安全运营和正确决策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采用高度集中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对基层单位的监控力度从实质上和形式上进行了强化,有效地保证了集团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财务安全和资金链条的完整,为集团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实行集中化会计信息系统,只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方面,要以财务集中化会计信息系统带动其他行业的信息化进度,提高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程度,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效率,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春升.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1:(04)

篇5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企业需要协同工作、综合以及集成化的解决方案来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以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随着网络的出现以及不断的普及应用,目前已经成为解决企业由于物理距离造成信息交流不畅以及协商沟通不便利的办公瓶颈问题的最佳途径。企业网上办公自动化通过闭环整合各办公的自动化要素,实现了工作流、信息流、知识流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整合管理,由于为企业办公提供了一个科学、开放以及信息的精细化平台,从而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及远程办公或在家办公。企业应用网上办公自动化后,将员工从繁琐、无序以及低端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去从事其他关键的核心事务。不仅有效提高了单位的办事效率以及对信息的可控性,同时还有效的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执行力,并使得管理更加趋于完善。本文主要分析并研究了企业OA系统的开发应用情况。

1 概述

办公自动化是一个新兴的、复杂的、综合性的领域,它以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同时涉及到自然科学、管理学、社会学、系统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实现办公自动化可以极大地提高办公效率以及办公质量。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快速迈向信息化社会,而信息系统在此时也凸显的越来越重要。各级政府、大公司以及大企业为了提高办事效率以增强市场竞争力,都先后建立了高质量以及高效率的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及适应信息革命的要求,也正在打算或正在建设符合企业特色的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较差、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以及计算机软件硬件配置较差等,不能大量投资建设信息系统。这是本来讨论的重点。

2 中小企业如何建立自动化信息系统

2.1 用户需求分析 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以确定系统目标。虽然中小企业需要的规模较小,但是对系统功能的要求还是十分全面的。大体分为两方面:第一,通过收发电子邮件为主的方式与其他员工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第二,面向公司办公业务方面的业务管理功能,除了提高个人办公效率外,同时实现群体协同工作。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软硬件配置较差且资金实力不雄厚,因此,为了既不花大量资金添置软件,又使得员工容易学会应用系统,应当在考虑投入/产出比的基础上,尽可能较低的要求硬件的配置以及使用日常的办公软件。由于一般的商业软件无法满足以上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为了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以通过二次开发的方式来实现。

2.2 系统设计

2.2.1 实现办公规范化和制度化。由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自动化起步较慢,在提高个人办公效率方面还停留在没有联网的计算机和MS Office系列应用软件上,没有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更没有实现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的办公方式。因此,中小企业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就是为了使办公方式规范化和制度化。即企业办公基于工作流,完全采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办公业务,使得内部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共享交流信息,在提高个人办公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群体的协同合作。此外,通过迅速以及全方位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由于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促进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

2.2.2 管理多种数据类型。虽然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但是系统包括了整个日常的办公和部分企业业务。从而导致数据量少于大型企业,但是数据类型没有减少。除了包括日常办公产生的各种数据外,还包括业务办公的各种数据,甚至还涉及大量的图形数据,这些数据类型既有规范的结构化数据,又有不规范的非结构化数据。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此系统应当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以实现各种数据的无缝联接。

2.2.3 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开发出来时,在技术上一定要能够代表当时办公自动化系统系统的先进水平,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建成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因为技术的落后而做大规模的调整,并且为了能够保持整个系统的先进性,还要求能够逐渐升级。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较弱,并且面临经营规模经常变化以及人员流动的情况,因此,系统对计算机的硬件要求不能太高,并且系统还应当具有可扩展性、易升级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以适应企业的不断变化。

3 网上OA系统开发前景

在现代化的社会,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我国的政务信息化进程大致分为三阶段:第一,以桌面字处理工具为代表的个人办公工具软件阶段,此阶段有效提高了个人工作效率;第二,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并以C/S体系结构应用的阶段,此阶段基本上实现了处理部门间数据和公文的自动化;第三,基于符合Internet/Intranet技术标准的平台应用阶段,此阶段不仅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且应用范围扩展到了行业/系统内部,乃至跨部委跨系统。下面对此展开分析。

3.1 网络在OA系统中的应用 在Internet应用方面,政府部门虽然陆续建立了自己的Web服务器和网站,甚至可以网上办理一些简单的业务,但是,由于技术的差异和欠缺经验,因而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很多政府部门甚至在规划建设、管理维护以及安全性方面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从页面制作、审批、更新,流程管理,应用开发,安全性保证,与后台应用系统(如OA和业务系统)集成的以及客户支持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运营方法和技术平台。

3.2 支持协同工作和移动办公 日常办公的协同工作,需要花费办公人员大量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意见,然后做出某些决策。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以及网络论坛等异步协作方式以及网网实时会议的同步协作方式正在取代人们面对面的开会。由于它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办公室外的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拨号或登陆出差地的网络,通过电话线或广域网络的方式就可以达到随时随地访问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移动办公”,它为办公室外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办公的手段。此外,办公人员还可以选择“离线”的工作方式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减少费用,但是事先需要将处理的信息下载到本地便携机上,然后切断连接。此项工作完成后,再通过连接发送自己的工作结果同时下载新的待办信息。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网络应用系统应提供用户协同工作支持和移动办公支持。

3.3 应有完整的安全性 办公自动化系统得以投入使用的先决条件就是具有安全性控制功能。一般机关办公自动化的安全性控制包括:权限控制、电子签名、防止非法用户侵入以及存储和传输加密等。这些手段除了方便使用者掌握和利用外,还应当具有难以被攻破以及灵活等特点。

3.4 能集成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和Internet 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与Internet相连接后,除了沟通机关内外消息和对外宣传机关单位外,还进一步发展网络服务而实现电子商务与参与电子社区。“数据存访中心”的概念从用户使用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应用系统的易用性和友好性。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成为这样的存访中心,且只有它能承担这样的角色。

4 结束语

减轻员工的工作量已经不再是现代化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是将员工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并用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更重要的事情,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效率并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在此模式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简化,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从而不仅明确了各个部门甚至各个员工的责任,决策层还能通过综合各方信息而制定企业的战略决策。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或一种工作,更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因此,通过应用OA系统实施的交互式网络,除了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传递信息外,更是通过扩展办公手段而提高了办公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康荣,贾迪,张瑶.基于Web系统测试的应用研究[J].中国测试技术,2006(06).

篇6

作为一个典型的应用领域之一,信息技术同样被广泛地应用到宝钢的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它的应用不仅涉及到生产、输送,分配、监控,以及减排当中,而且全面覆盖能源的计划、统计、分析、预测、评估,还有日常管理。在宝钢看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场生产设备的应用,这个方面的应用各个钢铁企业在各个方面都有自身的尝试;第二个方面是系统生产管理的应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对生产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预测、为系统管理和整体决策服务,以达到优化生产,完善系统的目的。

给大家汇报一个案例,就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系统。现在讲的宝钢是现在宝钢集团的宝钢分公司,就是过去的宝钢,后来因为上钢和煤钢合并之后,原来最早的那个宝钢,现在是宝钢股份下面的宝钢分公司。今年预计产钢1600万吨,非常典型的一贯制的钢铁企业。

从能源中心管理系统来看,我们经常说的EMS,在提高能源系统的管理效率、优化能源平衡、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功能质量、完善消耗评估技术方面提供一个成熟、有效和使用方便的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一套先进、可靠和安全的能源系统运行、操作和管理平台。

它的重点是宝钢在能源管理能领域,从传统的装备节能向同时重视系统节能转变,以改善和优化结构。EMS涉及三个类型技术,第一是涉及能源的工艺技术,包括能源的平衡模型,节能调度还有信息技术,包括传统的经常说的数据库,系统集成,现代网络。包括我们的现场总线,涉及一些数学工具,还有一些模型,诊断技术,把几种技术综合起来,结合软硬件平台,构建能源中心的管理系统。这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的管理系统的一个示意图,这个左下角的弧形的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的一个集中监控中心,控制宝钢所有的能源,水、风、电、气各种能源都在宝钢的能源中心监控下。

这是系统结构的一个简图,上面这个方框是能源中心的设备的配置情况。下面所有的设备都是连接到现场的所有的设备。负责数据的收集和现场的监控。

转贴于

汇报一下能源中心系统的作用。在线监控,平衡调整,采用综合监控技术,实现对能源系统运行状况的及时监控,并且结合节能调度的措施,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高炉在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煤气,如果消化不了就放出去,大概很多同志看到过去钢铁企业都烟囱上冒火,都进入到大气层当中造成污染。第二作用是能源系统实现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针对管理的要求,在公司层面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满足能言工艺系统特点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第三减少能源的管理环节,优化管理流程。第四,减少能源系统运行管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这个能源系统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现场的管理,运行成本,还有检修量大,通过能源中心的建设,可以减少日常管理的,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第五,加大能源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提高对全厂性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所以处理异常事故的时候,效率会非常高。第六,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第七,进一步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加工、进行处理。能源中心系统的作用,提高能源的管理水平还有整体管理水平,还有能源系统的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的质量。

第三能源中心系统的功能和任务,我不详细报告了,第一能源主设备的集中控制,操作调整,能源系统的快速采集,分析处理。

第四方面汇报一下能源中心系统的技术的要点。第一是现代自动化及信息技术。第二是节能调度技术。在能源系统里面,结合了我们的能源工艺的技术,这个所有的涉及到的节能调度技术的内容,涉及到宝钢有各种各样的能源设备。以客观信息为依据的基本的能源管理技术,基本的钢铁企业是一个粗放的管理,是基于一种经验性的管理,但是宝钢通过这个系统的运行,把粗放的经经验性的管理,事后的管理做了根本性的转变。然后是无人值守管理技术,在现场有很多的重要的能源的是无人值班的,是实现扁平化的技术,有三个典型特点,显著提高劳动生产力,显著提高能源体运行安全水平,还有显著提高能源供需的动态平衡水平从而实现良好的平衡和节能减排效果。

软条件花钱不一定可以买的着,硬件是可以买的着的。

篇7

一﹑企业信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质量诚信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假冒伪劣、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缺斤短两、降低标准等质量失信甚至违法行为。企业失信可能在多个领域发生,不仅有在制造和市场环节的制假售假及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现象,也有采购、销售及财务环节的赖账逃债、报表弄虚作假等等。企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恶化了市场经济环境,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危害。

二、企业信用问题存在原因分析

企业质量信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质量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标准、兑现质量承诺的能力和程度。守信者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失信者未得到严厉的制裁,失信成本过低,是目前信用环境恶性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有利可图时,市场行为主体有可能选择甚至主动选择失信行为,失信现象就会大量发生;而当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无利可图,并可能给行为者带来损失和制裁时,市场行为主体就会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信行为,从而促进信用环境的好转。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大大提高市场行为主体的失信成本。只有让那些失信者因其失信行为付出难以承受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市场行为主体才会自动的约束其行为,达到有效的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目的。

三、运用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引导企业质量诚信行为

企业诚信应该包含四个层次的含义:法律层面,即遵守法律规范是企业最基本的诚信;道德层面,即企业要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商业伦理以及相关的行业规则等;经济层面,即企业应加强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防范,遵守市场规则,将诚信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经济收益;实践(行为)层面,加强诚信制度化建设,将诚信建设融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估和提升过程。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旨在加大质量诚信宣传力度,倡导“讲诚信、重质量”的质量观念,营造“诚实经营、以质取胜”的社会环境,帮助企业了解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对其“企业质量信用状况”的认识,督促企业提高质量信用水平,增强企业质量诚信意识,引导企业诚信自律。

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级,分别代表守信、基本守信、失信、严重失信四级信用程度。国家质检总局将整合检验检疫和质量技术监督诚信信息资源,建立完善统一的企业质量档案、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和质量诚信管理信息化系统,从而全面建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失信行为,促进企业增强质量诚信意识。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将以企业质量档案为基础,以建立质量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培育企业信用为重点,以质量信用信息化为手段,抓住企业质量信用信息记录、企业质量信用产品使用和质量失信行为惩戒等3个关键环节,从以下四个制度入手:

一是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处理技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资料的记录、警示、披露、查询体系,并根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面向社会,快速方便的要求,通过企业信用网站,电子档案、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体,向社会各界公示所有企业的信用状况(商业秘密除外),失信者是最怕在大众面前曝光的。

二是建立企业信用评比制度。要建立客观公正并具有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制定企业信用评价的规范文件,其内容包括信用评价的原则、项目、标准、等级、时效。要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信用评比结果,同时为诚信企业出“红榜”,为信用严重缺失的企业持“黑名单”。

三是建立企业信用奖惩制度。检验检疫机构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企业,在各个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和享受有关优惠待遇。对于信用严重缺失的企业,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统一公开,利用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惩处质量失信行为,对这种不诚信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

四是推行年检备案制度。在每个年度年检开始前,由企业主动申报,检验检疫机构则按照企业最近一年度内有无不合格产品及违法行为的记录,对其进行审核,且在信用系统中予以记录。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仅使部分企业年检效率大为提升,更可通过其示范导向作用,促动企业的信用建设工作更上台阶。

四、小结

质量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既是宏观问题,又是微观问题。通过科学划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客观地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并根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惩罚失信企业,奖励诚信企业,使良好的质量信誉成为每一个企业都珍视的无形资产和重要资源,从而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信用水平。

篇8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信息化工作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大大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通信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其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可通过通信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同时可实现电子收费、视频会议等,有效提高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1.1、企业信息化管理定义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企业为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以优化工作流程为基础,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将通信技术集成运用,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1.2、现状

“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将有很大发展,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全国27个省市、46个重点城市和近2000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基本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大部分实现初级企业信息化(CAD、CAM、DCS、MIS、ERP普及率、覆盖率30-50%);部分大型骨干企业向中级企业信息化发展(CAD、CAM、MIS、ERP、EC普及率、覆盖率60-80%);小部分培养成高级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CAD、CAM、ERP、EC普及率、覆盖率80-90%以上)。大部分中小企业推广单项信息技术,部分中小型骨干企业分期实现初级信息化,建立若干个中级信息化示范企业,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2.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应用方面

2.1、在优化企业内部信息结构的方面

我国企业的发展由信息与劳动力构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来说,企业整体作息化的改革有利于对企业信息的深度把握,对企业人力信息中存在的问题也有着优化的作用,因此信息化建设被大力引进到企业改革中去,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自身信息化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将企业的整体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从企业员工到企业经营,全面完善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

2.2、在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方面

企业财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关注部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精准的账目管理与准确的账本统计是企业进行优秀财务管理的必经之路,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革也是需要重视的部分,将企业账目信息分门别类,进行企业信息财务管理,为企业的根本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因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周期性与准确性,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的不良现象也能进行大力打击。

2.3、在全面完善企业经营信息化的方面

企业经营是企业谋利的重要方式,对企业来说,经营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将企业经营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点,由企业运营,利用现如今火爆的电子商务手段,对企业的综合经营进行信息化管理,将企业经营推进到网络商务中,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主要通信技术应用

3.1、远程登录

现在,远程登录已经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广泛地应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多、更方便的远程登录方式也会慢慢丰富市场,满足各种不同阶层、不同目的的用户需求。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每一位用户只需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甚至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远程登录系统办理业务,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效率。 例如,人们只要拥有一台黑莓手机,就可以远程登录企业信息化系统来管理企业中的一些办公事务。另外,也可以进行方便快捷的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物流管理应用等。目前,许多企业都已经引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网络办公,而远程登录技术在网络办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员工出差或在家时可以通过远程登录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查阅信息并及时处理工作上的事务;人们也可以登录一些大型企业的门户网站办理业务,节约了出行成本。

3.2、短信群发技术

短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变得司空见惯,并且被广泛应用于银行、企业、税务等各个行业,是目前最常见、最广泛,也是最简单方便的一种通信手段,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短信群发技术主要应用于办公自动化、应急指挥联动、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短信群发技术已日益成为企业信息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3、视频会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开拓局面不断扩大,不仅局限在一个范围内,如此就会带来管理工作的不方便。而通信技术中的视频会议,就可以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户地点之间举行会议,减小了空间带来的局限性。视频会议,可以实现声音、文字和图像等等信息的实时传送,参加视频会议的人,能够通过音频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可以看到视频中对方的一举一动和表情等等,甚至可以展示图片、实物、录像等,在跨区域的集团企业,不同地点的员工通过参加远程视频会议,可以很好地传达会议内容,对公司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了企业的会议效率,同时也为跨区域的集团型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差旅费开支。

3.4、手机定位技术

手机定位技术指的是通过对卫星信号的接收然后对手机位置进行准确定位的一种通信技术手段,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项技术使得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得到保证,所以,企业利用手机定位技术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手机定位通过号码可以获得人员的位置信息,主要应用于车辆管理、物流货物定位、外勤人员管理等方面。通过查询外勤人员的位置,可以判断出货物运输的状态:开始发车、途中、返回等;可以了解在目的地停留时长,判断工作执行情况;根据位置信息,实现对员工的合理调配;能够及时向客户解答关于货物配送的问题,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结束语

我国企业在不断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通信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早已得到彰显。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特殊作用无可替代,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在对公司内部的资料档案、人员管理等方面起到帮助作用。同时在提升管理层面水平、增强开发方面的能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合理利用通信技术改造自身低效的产能与管理信息化进程。这种信息化产物承担着企业利润与国际竞争力的双重责任,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所显现的作用更加突出与辉煌,使其保障企业稳步持久的和谐发展。同时,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前进!

参考文献:

篇9

项目实施的关键是项目计划,在确定人员配置以后,项目建设以前,要根据项目管理的原理与原则制定项目计划,具体操作过程应按照项目计划进行,以保证整个项目建设协调一致。业务分析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前提基础,要求针对企业的管理现状、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等进行详细的业务调研分析,并编写调研分析报告。实施数据准备阶段非常重要,为后面系统试运行奠定基础。当然其它每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对项目实施成功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一、项目通用流程如下

1.人员配置;

2.项目计划;

3.产品演示;

4.实地考察、确定软件;

5.软件实施(配合业务、系统分析、实施数据准备、组织实施培训、组织安装及调试);

6.系统试运行;

7.系统验收;

8.后续工作(绩效分析、运行维护)。 ①项目建设开始,确定项目小组人员配置:

1.组织机构:项目实施小组;

2.构成:组长,组长成员;

3.如何参与实施:

制定系统的目标和要求;

参与项目计划编制;组织实施培训;组织系统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协调和解决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参与项目验收。

②制定项目计划,组织产品演示

项目计划制定后,按计划分别邀请几家软件公司进行产品演示,掌握软件商的资质,产品的功能、流程及缺陷等。

③实地考察,确定软件产品

根据软件演示情况,有针对性地实地考察软件商软件产品的缺陷,写出实地考察报告,根据考察结果确定软件。

④组织软件实施

业务及系统分析

制定详尽的调研计划,配合软件商针对企业当前业务(包括规则、角色、流程、实体、方法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结合系统的功能,提出解决方案。这个阶段配合软件商业务咨询、需求调研、需求分析等针对企业具体业务和现状的调研分析,项目实施工作的实质性工作已经开展。

系统分析设计,整理业务需求,根据管理模式,设计适合企业运行的系统管理架构。

实施数据准备

根据系统调查分析的结果准备相关数据,准确、完备的数据非常重要,为以后系统试运行奠定基础。数据准备是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是系统成功上线的保证,同时也是对系统设计和系统配置等工作与成果可行性的验证。此阶段需要为各业务模块提供各种运行准备数据,主要工作包括:数据整理、数据录入、模拟运行。提供一个快捷的整理数据的方法,一般企业都会有一个旧系统,从旧系统导出相关数据再修改确认。

人员培训,安装调试

制定各类培训计划、编写各类培训教材、组织各类培训(系统培训、维护培训、应用培训)。

1.数据准备结束后,组织实施人员培训,安装并调试系统,在系统中录入初始数据。

2.维护培训:技术培训活动针对企业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尽可能的进行网络、互联网、软件、数据库基础知识和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

3.应用培训:针对各部门,不同岗位的业务人员分别进行培训,既有整体的业务流程和整体业务培训,又有针对不同模块、不同岗位的操作培训。

⑤系统试运行

系统试运用应该是对全系统的测试,需要各个部门的用户参与。由软件公司协助将各种必要的数据录入系统,带着企业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组织实战模拟,提出解决方案,直到系统运行顺畅稳定。在试运行期间,及时解决系统暴露出的所有问题,包括技术、业务、人员和制度等相关方面的问题,为系统的正式运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一阶段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正确性进行进一步的核查,检查系统设置、期初数据、业务流程、数据类型、编码体系等工作的正确性。

⑥系统验收

系统试运行结束,须经过验收小组的验收,报最高领导的审批通过后,即可切换运行,所有最终用户必须在工作岗位上使用系统的客户端处理业务。与现有系统短时并轨运行。项目正式上线以后,结合项目最初对系统的期望和目标,对项目实施成果进行验收,并对项目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果作出回顾和总结,提交项目验收、总结报告,交流分享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系统正式投入运转及使用。

⑦后续工作

绩效评估

一个新系统被应用到企业后,实施工作并没有完全结束,还有必要对系统实施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判断是否达到了系统建设目标,从而为下一步工作确定方向。

而且,由于企业的发展,将会不断有新的需求提出,再加之系统需要更新换代,所以亦有必要通过对系统的绩效评估,制定下一目标,再对系统进行改进。

运行维护

需要软件公司协助系统维护和提供售后服务,有一下几方面:

1.技术支持: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确保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可用性。

2.需求变更:企业在有限范围内发生变化时,提供相关系统设定或实施服务。

3.改进优化:在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发现的系统缺陷、不符合企业的业务情况、使用习惯的系统功能,经过优化流程将得到改进。

二、项目资金预算

1、软件费用预算

软件费用预算,其它费用(包括考察费、劳务费、业务费等费用)软硬件环境购置资料

硬件环境

数据服务器(1台)预算。

应用服务器(1台)预算。

客户端预算。

软件环境

服务器

操作系统

数据库系统

软硬件环境购置资金合计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2-0119-01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带来的企业转型,企业开始纷纷将发展的目光转移到了企业的信息建设之上,以求在未来的信息大战中占有一定的优势。Java技术作为编程的重要语言,对其技术和应用的相关研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Java软件的介绍

目前,软件开发市场上的编程语言技术并不是很多,常见的编程语言主要有VB、VF、C语言等,但是,这种传统的编程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在编程时过于注重形式、概念,使编程工作变得僵化和复杂。Java软件作为新兴的程序编写语言,在程序编写领域中是比较流行的。它能够在较为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为软件编写提供技术支持,并且在普通程序的编写上也有着很大的优势。

1.1 框架性

编程语言具有框架性。Java在开发软件时运用的主要是程序编写框架,什么样的程序用什么样的框架是固定的,避免了传统编写语言较为复杂的情况。常见的C语言在编写程序时就需要繁杂的语法,不仅编写原理使人难以理解,编写程序的流程也比较复杂。Java编写软件自带强大的系统化功能,能够应对多种软件编写的环境,特别是在Web环境下,Java一直都是最好的选择。

1.2 多样性

传统的编程语言例如C语言都是以函数的计算为基准从事对软件的开发的,Java在对运算对象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函数运算模式,而且还向软件提供了类、包等服务,改变了传统模式下选择较为单一的情况。

1.3 安全性

Java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恶意攻击的问题,为此,程序设计者就在Java上添加了一种安全机制,这种防护机制有点类似于计算机中的防火墙,它在网络环境下有很强的防范能力,无论是下载类或者包的时候,都能够对其内容进行读取,以便发现其内部是否存在恶意代码。

1.4 多线程

线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象,是Java程序中的专有术语,线程作为Java编写语言中的最小单位,一线程就代表了一个控制流,而且这个控制流是单一顺序的,Java本身作为一个集合体,其内在程序是多线程的,运行时线程存在着一定的整体性。一般情况下,线程的连接是由类和对象两个方面构成的,在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程序编写时可以不必遵循普遍性的编写程序,其内部含有专门的编写方法,并且还能够对软件中的其他资源进行调用,有很强的综合性。

2 Java在企业信息系统之中的应用

传统的信息服务系统模式比较单一,应用到企业的信息管理之后经常会出现很多的漏洞。为此,将Java软件应用到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之上,能够很好的达到企业对系统管理软件的要求。目前,企业在应用Java进行软件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办公、商务、人力以及社交的管理系统,以满足信息时代下市场对管理的需求。

2.1 前后台模块的应用

2.1.1 前台模块

企业的前台模块主要是为了应对客户的,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根据客户的访问次数对客户的等级进行划分,常见的客户等级主要分为普通客户和会员两种情况,针对两种不同等级的客户,企业应该在信息服务上加以区别对待:在对普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时,提供较为普遍的企业信息即可;在对会员提供信息服务时,需要企业提供较为系统的服务管理系统,以满足会员的个性化需求。

2.1.2 后台模块

后台模块不向大众开放,主要是用于企业的办公而设计的。它能够对企业的实时信息进行更新,对企业的收益支出情况进行计算,对产品的销售渠道进行管理,对人力资源的调动情况进行记录,对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收集等,软件的设计基本涵盖在了企业运行的全程之中,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而且信息的反馈也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2.2 Java的四种应用技术

想要完成上述管理系统的应用更新,就需要Java提供先进的后台技术支持,下面笔者就对应用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4种Java技术进行介绍。

2.2.1 数据连接技术

企业的信息系统不仅应用到用户管理方面,而且人力、财务、供销等系统都需要通过软件得到实现,届时,企业的信息系统势必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果企业的信息系统的不能满足企业对信息处理的需求,就容易使系统陷入瘫痪,从而造成企业运营的停滞。为此,数据连接技术便应运而生,它能够为大量而且繁杂的数据提供连接,多种类、多层次数据的统一访问可以在这里得到实现,再加上该技术能够为软件设计人员提供统一的接口,所以设计人员在应对更为繁杂的设计环境时也能够做到应付自如。

2.2.2 Java Annotation技术

这就是本文开头所介绍的框架,当不同种类、不同内容以及不同参数的数据放在一起,软件编写的难度就会增加。如果采用这种技术就能够很好的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中,从而将数据与数据连接起来,达到整体的效用,企业信息的繁杂性,需要这种技术的介入。

2.2.3 Java Media Framework API技术

为了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成较为多样化的类型,不可避免的就需要在信息系统之中融入一些视频或者音频的因素,这种技术能够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美化,它可以利用音频或者视频的相关技术,将其转变为程序编写语言,然后融入到软件之中。也可以通过Applet技术的使用将其切入即可。

2.2.4 Java Remote Method Invocation技术

它是为了实现软件之中小程序的设计而应用的,它能够对Java中的一些数据资源进行调用,使程序能够稳定的运行。特别是在Web环境的整合之上,有着不错的效果。

3 结束语

就目前Java技术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应用来看,明显还处于一种摸索的状态,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应用都停留在初级的阶段,做好Java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1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生产与决策信息相融合的问题,它作为 SIS 和 DCS 的上层机制,以 DCS 和RTU 为基础,以经济运行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为目的,采用先进、适用、有效的专业计算方法,实现整企业厂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及厂级生产过程的实时信息监控和调度。它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有效、可靠的实时运行数据,为市场运作下的企业提供科学、准确的经济性指标。

二、企业IT 系统构成和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集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经营为一体的综合信息自动化新模式,即人们希望从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和控制过程 3 个方面实现企业的综合信息自动化。具体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过程控制层、支持层等 5 层以及 2 个数据库 ( 关系数据库系统和实时数据库系统 )。其中:决策层包括企业信息部门、经营辅助决策、关键业务指标和基础信息。管理层包括生产计划调度、分厂管理、供应采购、销售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成本、计量信息、人力资源、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环保。执行层包括实时数据监控、生产调度、流程模拟组、优化控制。过程控制层包括 DCS 控制、数据采集 RTU、传输、安全报警、在线质量检测等。支持层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环境 ( 网络、计算机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 )。其中管理层从关系数据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来帮助解决,而执行层和过程控制层从实时数据库中提取实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来管理和监控生产的正常运行,当然两者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相互交换,协同工作。由以上的层次结构图可以看出,各层次的功能模块相互配合,通过接口紧密连接在一起,完成信息集成的功能。IT 系统功能定位为厂级生产实时监控及管理信息系统,以企业负荷为中心,强调生产过程的经济性。IT 系统信息来源可以取自 MIS 或 DCS 与 RTU 系统,并应具有监视与控制功能。

三、关于 企业IT 系统的安全问题

企业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是值得重视的一项重要问题,特别是实时控制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调度自动化系统间的通信,以及不同系统间的互联网络通信已成主流。但在目前的形势下,基于 Internet 技术的网络通信,很可能受到各种动机黑客的攻击和感染病毒,这一点切不可忽视!非常可喜的是,企业的信息专家们早就重视了这个问题,并已初步采取了措施,防止不测。通辽盛发热电厂 IT 系统网络安全采用了网络安全评估分析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和防病毒技术等多层次动态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网络安全评估分析技术:用实践性的方法扫描分析网络系统,检查报告系统存在的兹点和漏洞,建议补救措施和安全策略,为最终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供技术手段。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功能是实时地发现网络中的入侵攻击和安全违规行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响应对策,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防火墙技术:从总体上看,防火墙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①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②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③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④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⑤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报警。防火墙是整体安全防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应将防火墙的安全保护融合到系统的整体安全策略中,实现多层次的安全保护。防杀网络病毒技术: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制定企业防病毒策略,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采取强制执行的管理策略,即在管理员为客户端配置好相应的防病毒策略后,必须将其锁住,客户端不得更改,以保证统一制定的防病毒策略确实在整个网络得到实行,确保网络的防病毒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等:《信息网络安全规划及实施》,《中国电力》,2003 年第 5 期。

[2]李若明等:《信息综合自动化的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年第 20 期。

[3]陆延昌:《用自动化技术带动中国电力工业的现代化建设》,《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年第 24 期。

[4]张恺,张华钦. 电力MIS建设的特点及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1,(21) .

[5]杨春雨,李连成,刘小丽. 企业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J]. 电气自动化, 2003,(01) .

[6]黄道,李光华.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的探讨与思考[J]. 中国工程科学, 2000,(12) .

[7]黄文斌,唐旭章. 新一代电力企业MIS框架初探[J]. 软件世界, 200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