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9 10:03: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创意美术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美术教育是以幼儿美术为手段,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重要学科,是促进幼儿心理及其整体素质发展的良好途径;同时,幼儿美术的本质特性即在于求新求异。这里通过对一节大班美术活动的方案研析,可以看到对幼儿美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班美术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感觉画
教学目标:1、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引发幼儿的联想、想象,并用画笔表现出来;
2、幼儿通过讲述画面内容,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幼儿欣赏世界名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示范,摸箱内的物品,并讲解怎样联想、想象;
3、幼儿分组摸箱内的物品,然后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4、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二、专家点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文馥教授,对本次美术教学活动进行了点评:
新时代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需求动向应定位在求新求异上,即突出它的创造性和创新教育功能,并强调开发幼儿智力潜能和唤起情感的作用。
本次活动中,教师开始尝试打破临摹示范画、教授技法、机械模仿、亦步亦趋的旧的美术教学模式,引导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进行自主性绘画,从而达到幼儿能主动表现自我并不断创新的目的。
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1、设计载体有问题,触觉对幼儿发挥想象有局限性;2、教师在开始部分不应给幼儿路线性引导,应给予幼儿足够的启发,尽量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励其要有自己的创新,不一味模仿别人;3、幼儿的讲述能力不够,局限于生活经验,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及技能技巧。
三、通过以上案例,可看到对幼儿美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在幼儿美术中进行创新教育,不仅让幼儿体会到美术所特有的生动的形象性、灵活的操作性、给幼儿其乐无穷的愉悦性、令幼儿身心舒畅的宽松性,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可以大显身手的创新性,创新教育可以启迪幼儿创造的灵感,培养幼儿创新的能力。
1、在幼儿美术创新教育中,能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在幼儿美术创新教育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发挥,按自己的想像去创造;在美术活动中充分的进行自我表现,这种表现不是机械的、模仿式的,而是由他自己心灵活动的参与或主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策划者、组织者,是引路人,幼儿是主动的角色,用他们的自主性来表现知识、经验、思想和情感。
2、在幼儿美术创新教育中,能培养幼儿大胆而浪漫的创新精神。
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是最大胆、最浪漫、最富童趣的表现新异的群体。幼儿虽然缺乏经验,缺少知识,但就是他们的无拘无束、童心童趣,才成就了大胆的创新。对幼儿美术进行创新教育,让幼儿用自己特有的眼光去理解和看待世界,所以被他们表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心灵折射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美术作品,就变得神奇而风趣,同时将更有效地发挥美术的创新教育对幼儿潜在创新能力的启迪作用。
3、在幼儿美术创新教育中,能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并预料自己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状态,无论成人或幼儿,对待自己面临的事情如果缺乏自信,是不容易做好的。如在上面的案例中,有一个叫欣欣的女孩,在绘画中一直用手盖住自己的画不让别人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那是因为欣欣只会模仿画,当要求她自由地进行创新画时,她就不会了,也不敢往上画了,教师看时,欣欣又怕别人说自己画得不好、不象,所以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在平时的绘画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如有的幼儿会直截了当的声称:“我不会画”“老师没教过”……显然,这些幼儿是模仿画“出身”的,离开老师的画样,离开老师已经让临摹过的画,他们就一筹莫展,更谈不上自想自画的信心了。也有一些孩子愿意做新的尝试,但是他们拿起笔来却无从下手,或犹豫不决,或有开头而无继续画下去乃至画得好的信心。然而,对幼儿美术进行创新教育,用科学的自主性绘画来启迪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发挥幼儿自己的特长,重视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尽量避免让幼儿体验遭遇挫折感的滋味,经过这样的培养,幼儿对待用绘画表现事物、表现生活、表现自我就能够胸有成竹、充满信心。
对幼儿美术进行创新教育,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为培养幼儿的创新素质打下良好基础;在幼儿美术的创新教育中,让幼儿说画、讲画的过程,就是自己加深认识、加深理解的过程,在幼儿美术创新教育中,打开了幼儿的心灵之窗,启迪了心智与情感;融德、智、美等多元素多学科为一体,让幼儿美术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1.本课亮点在于乔老师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要求,并进行加工、整理,将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变化方法与课堂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相整合,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了变体美术字的趣味性和创意美。
乔老师先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头作为导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出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再通过“猜标志”游戏,将学生带到教学轨道上来;然后以“变体美术字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切到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这一知识点上。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歪”“点”“高”三个字的小动画,让学生自己观察与分析,找出其基本变化规律,并进行初步的设计尝试。在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时,乔老师讲解了变体美术字几种常见的变化方法,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意灵感,并且通过“想创意”“说创意”“画创意”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在作业点评环节,教师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同时教师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信乐观的态度。
2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还有一些小缺憾,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作业设计新意不够,学生对变体美术字的学习中规中矩。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基本变化方法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字进行创造性的、深层次的加工设计。比如,设计自己的名字或者老师的名字并制作成徽章,或者设计学校的名片,等等。以学生熟悉的文字作为表现内容,既贴近学生,又能使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表现出更多新颖的创意作品。
其次,在“画创意”环节,教师可以让两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创意设计,同时让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进行设计体验。这样一来,全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而不至于出现有的学生无事可做的尴尬。 最后,教师还应启发学生,设计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绘画,还能运用剪、刻、贴等方式,体验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和材料,让学生在设计的同时,感受创作变体美术字的乐趣,发现变体美术字更多的形式美。
点评二(于敏江苏省新沂市合沟中学)
看完本课教学案例,笔者有一些看法与乔老师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可取之处
(1)教学环节层层相扣,起承转合,疏密有致
本课共设置了七个教学环节,不难看出乔老师在设计过程中花了很多心思。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动画片片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重点知识技能的教学做了铺垫。教学环节三、四、五是本课基础知识讲授部分,教师用直观感受、重点分析、实践练习等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教学环节六是本课重点,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以说、想、画的形式,充分展示他们的创意思维,既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2)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易到难、深入浅出
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状态下进行的。从知识的传授到技能的训练,由易到难,逐级完成,对学生来说容易掌握。其中,对于技能目标(创作出富有含义和趣味性的美术字),教师在内容安排上沿着“看一说一想一画”这一主线进行,让学生观察、表达、想象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含义深刻、触动心灵的作品图片,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从而逐步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值得推敲或有待改进之处
(1)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本课第二环节“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放在第六环节“创意空间”的“说创意”中。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而本课动画片片头的导入已达到这个目的,因此,教师可以直接实施本课的第三、第四和第五个教学环节。此外,“创意空间”中的“说创意”和“想创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结合“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体会“创意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更高层次的审美要求,然后再围绕创意的巧妙、创意的内涵进行分组讨论、解说和想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2)课堂提问需有深度和广度
教师在教学环节三中提问:“对比一下这些字的原形,能发现这些美术字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此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这一基本知识。但教师只让学生分析了事物存在的现象,并未让他们思考这种现象的本质。当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要趁热打铁,接着问:“为什么要这样变,这样变出来的字你认为怎么样?如果给你一些字,你会怎么变?”以此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变体美术字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为后面的学生自主实践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点评三(张梅杰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老虎滩小学)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因此,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遵循的正是这一发展规律。乔老师的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该课案例精彩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原则。教师在课的第一、第二教学环节中,以游戏和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助力下积极主动地开始知识的建构。接下来的“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实践练习”环节,是引导学生建构新知、应用新知并对学习效果作出反馈的过程。学生把对生活中美术字的记忆经验,与变体美术字的基本设计方法重新组合,从而初步建构新知;到了“实践练习”环节,教师让学生运用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并结合运用的结果,使学生形成对“变体美术字基本变化规律”这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完成新知的建构。
在“变体美术字常见的变化方法”环节的学习中,教师以“协作学习”的形式,来解决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关键问题。学生在与同学、老师的共同讨论、交流中,自主发现并归纳出字体变化的方法,然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应用,共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这种过程不断进行,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创意空间”环节中的“说创意”“想创意”“画创意”三个层层深入的小环节,正是在引导学生不断运用所学到的美术字的设计方法来解决问题,进而实现自我反馈。而教师自己也在打开学生创作思路的同时,又一次完成了知识建构的过程。
点评四(熊擎字湖南省汨罗市三姊桥中学)
五四制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一课有一定难度,但乔老师的课堂教学恰到好处地破解了这道难题。纵观全课,有下述可圈可点之处:
1.三维目标准确
该课的教学目标符合“新课标”关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表述。
2.课堂鲜活高效
乔老师先以动画片片头导人新课,引导学生进行字体对比,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再通过“猜猜看”游戏,让学生知道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运用对比手法,使学生了解变体美术字的基本规律。接着,教师安排学生从六个字中任选一个字、限时3分钟进行设计练习(因为学生在上一课已学习了黑体、宋体美术字的基本特征和书写方法,所以教师略去对美术字的书写步骤的讲授是合乎情理的)。这个小练习符合该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之后的“创意空间”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乔老师在教变体美术字常见的变化方法时,出示“水煮鱼”“寿”“雪”等图片,图中字的变化都与汉字“六书”的表征相呼应。
在“创意空间”环节,教师没有让学生直接进入变体美术字的创意练习中,而是设计了“说创意”“想创意”“画创意”这三个循序渐进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飞”字的变化时,从他们的语言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感受到了学习变体美术字的快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整个教学过程中,乔老师能够做到以问题导学,以学施教,创造了互动高效的教学情境,凸显了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勤学、善思、实干、创新的教研风格。
好课不厌百回磨,“同课异构”和“一课多轮”是教学研究的常见方式,在此笔者也提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1.教师应当把“变体美术字常见的变化方法”这个问题讲透。
笔者认为,在本课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了解到,常见的变化方法主要有四种:①变化字的外形。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把字变成长、扁、圆、波形、梯形、斜方形等,也可以根据字义、字形进行联想设计。②变化字的笔画。不同类型的变体字,通常有不同的笔画,如粗、细、尖、圆、方,以及曲线、字意造型等变化。③变化字的结构,如连笔、夸张等。④运用色彩表现、立体阴影等手法来装饰字和背景。
此外,教师还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能把这四种变化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变体美术字的形式将更加丰富。
2.变体美术字虽然形式多样,但它必须符合统一、完整、易于辨认的原则。过分强调变化则“乱”,过分注意统一则“呆”。为了防止学生变出荒诞、怪异、难以辨认的美术字,教师应在学生“画创意”时,提醒学生注意“变化与统一”这一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并能够在实践中把握好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点评五(陈超君上海市三灶学校)
看了乔老师的《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教学案例,有一些感想与各位同道分享。
1.可取之处
(1)本节课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通过欣赏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等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对变体美术字的认识和创意的能力。
(2)乔老师上课很轻松,整个教学流程非常清晰,逐层深入,循序渐进。整堂课学生都在老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3)乔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也很有特点,既突出了重点,又解决了难点。小游戏“猜猜看”的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有效引导了学生的思路。播放“歪”“点”“高”等字的动画视频,形象生动地呈现出字的变化过程。这些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建议
(1)在“说创意”环节中,师生只讨论了“飞”字的不同的创作意图,而变体美术字无论怎么变化还是得让人看明白这是个什么字。因此,教师需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在创意设计时必须抓住字的特征。例如,“飞”字无论怎么变化,“”这一笔都得存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之后的“想创意”和“画创意”环节的学习。
(2)评价环节不能流于形式。如果教师在评价之前先回顾作业要求,请学生从同学的作品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结合作业要求说一说喜欢的理由或者值得学习之处,那么,学生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就会有更明确的指向。此外,教师在点评学生作品时要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从而使教学评价落在实处。
(3)在“想创意”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展示各种素材,如线条、花纹等,请学生上台选择需要的素材,设计、组合出有创意的“面”字,还可以请几位学生上台,现场进行组合创作,并要求他们的创意应当与前一位同学的创意不同。这既可以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又能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4)作业方式可以更多样化。例如:可以为自己的名字进行创意设计;也可以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素材(线条、花纹)进行拼贴,组合出自己喜欢的变体美术字;还可以让学生运用绘画与拼贴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变体美术字,等等。这样,学生呈现的作品形式可能会更加丰富多彩。
点评六(秦绪春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
《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一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体的教学理念。
本课亮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根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乔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所选择的创意美术字既有特点,又便于学习和模仿。教师通过设置“说创意”“想创意”等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
2.本课教学注重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禾口拓展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时,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展示。在这样创新开放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同时舒展了身心,抒发了情感,展现出了创造力。
基于锦上添花的思考,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1.学生的练习时间是否可以增加
从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第一次的练习时间为3分钟,第二次的“画创意”练习虽然未说明具体练习时间,但从整体设计上来看,时间也不多。综合来看,本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稍长,而学生真正动手练习的时间不够,这样势必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充分掌握,电无法完全达成教学目标中的“创作出富有含义和趣味幽的美术字,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的要求。
2.师生共同研讨的部分略显不够
乔老师显然是一位善于交流的老师,思路很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设置的教学环节也很能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个人感悟,因此,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但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告诉”明显多于师生“共同研讨”。例如,在“猜猜看”环节,教师让学生先“思”的过程明显不够,而且本部分的重点应该是美术字“如何变”,而不只是简单了解这个字是什么。教师所举的例子不一定要多,但深入研讨却是必不可少的。
3.作业目标稍有偏离
在“画创意”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分层作业。尽管按照教师的说法,这是一节创意课,但是必要的练习学生还是要完成的。譬如,有的学生容易过于关注“变体美术字”中的“变”,而偏离了目标意图,把“字”的特征变没了,如“爱”字的变化。此外,教师对多数学生的作业情况没有更多地涉及和评价。笔者估计,有不少学生未能在课堂内完成作业,从而使课堂作业效果打了折扣。
点评七(黄华 山东省淄博市杨寨中心学校)
1.本课优点
(1)“问题”教学富有引导性
乔老师设计的问题恰当、到位,对教材、教法把握熟练,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成度也比较好。
(2)结构设置呈梯度性
本节课教师以“知识导人一了解应用一规律掌握一深入探究一生成评价”为线索,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明方法、晓规律、善探究、会创意。
(3)活动开展突出探究性
无论是对变体美术字与黑体字的比较,还是对变体美术字的部位变化、规律方法的探究,或是对—E”和“面”字的不同创意变化,教师都能立足学生实际,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
(4)知识生成注重拓展性
教师围绕“创意”这一探究主题,有效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生成,进一步巧妙拓展延伸,为学生的创意设计起到铺垫作用。从课始的认识变体美术字及其生活应用,到掌握其基本变化规律等,都能尊重学生个体,让他们在大胆思考想象的同时,拓展和应用所学知识。
2.改进建议
(1)调整内容设置
①本节课让举生反复观察、探究和思考,探究量太大,干扰学生的关注点和教学进度,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在“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环节,教师可以简化对“世博会”等四幅图片的讲解,让学生有所了解即可。“创意空间”环节的三个活动的设计十分新颖,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究,不过,笔者还是建议将这三者整合为一个探究活动,调整为“想创意、说创意、画创意”三步骤,为的是能够腾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能进行自主探究实践。
②教学环节五“立体阴影变化”中,展示“土”字图片不够恰当,不如改用“建筑”“石”字更加直观。
③课堂结尾对图16的欣赏可以放在教学环节五中用作拓展延伸,能达到升华提升的效果。
(2)改进教学策略
①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适当布置一些探究作业,让学生好好地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美术字。这样能有助于提高教学环节一至环节四的教学效率,比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做演示灵活多了。
②加强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在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字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现场演示、范作展示、幻灯片演示等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对“点”“高”“歪”三个字的变化方法进行剖析时,可以抓住每个字的变化要点进行现场设计示范。通过授课技巧的变通,既能生动直观地强化知识点,又让学生感受到变体美术字的趣味性。
③树立反思和质疑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在教学环节六结束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本课重点知识掌握得如何,设计思路是否已经打开。只有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信息,才能有效地实施并调整教学方法。
(3)完善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成果展示评价缺乏表现力,只是小范围的点评,形式也较为单一。教师既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考虑评价策略的灵活性;不仅要指出优点以资鼓励,还要提出建议以求改进。在作品评价交流时,可以加大学生间的评价交流。在小结评述时,教师不能以“虽然有些同学没有完成,但你们能表达出创意就是成功的”草草了事,而应把学生作业中所体现出的造型表现元素纳入教师评价的要点之中。
点评八(白云云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
认真拜读并思索了这篇课例之后,我想就其中的些许令人激动之处及其所引发的一些个人的感慨谈谈看法,这也是“点评”所带来的乐趣与进步。
1.可取之处
这是一节很规范的课。教学目标的设定,重点与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学流程与方法的选择,均是保证这节课稳扎稳打的前提因素。其中,围绕着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与“变化方法”展开的课堂,尤为自然流畅。而且,乔老师还巧妙地将一些心思花在“点亮”课堂的几处关键点上,比如,运用“猜一猜”游戏等方式来说明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的价值与应用,既提升了课堂活力,又深化了该课人文内涵。
2.值得商榷之处
本节课的重点是发现并归纳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字形、笔画、结构”的变化,而教学难点在于运用这些变化规律、并且在设计新的变体美术字时表现出“创意”。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对重点的设计与对难点的分析,也让教学的实施有的放矢。而且,乔老师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很好的衔接与平衡:在找到“变化规律”之后,教师适时提出“练一练”,请学生在提供的字体中结合所学做一些尝试;在探究了“变化方法”之后,教师又给出了逐步的练习方案,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但推敲再三,我还是感到,在探究如何运用“规律”来“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差那么一口气”。
比方说,在明确变体美术字的三种变化规律之后,为何在探讨“变化方法”的时候,对本该反复强调的“规律”却提得很少呢?
再比如,关于“象形变化”,教师出示了“水煮鱼”的例子,学生也很容易发现这几个字的变化,但接下来,教师在总结归纳时,却只是强调“把图形穿插在字形之中”能够起到明确主题的作用——为什么不能点一下“这正是变体美术字‘变化规律’中‘笔画’的变化”呢?
教师随后出示的例子,也是集中在“用与文字相关的物品图形”或者情境的相似之处来激发创意这一点上——这不禁使人纳闷:如此一来,不就仅仅是强调装饰手法了吗?难免会让人觉得此处有些突兀,因为这又是一个与前面教学内容毫无关联的新知识点。试想,如果在欣赏范例时,教师能够先肯定这是属于哪一种字体变化规律,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在此基础上所运用的装饰方法是什么,再对其加以欣赏与练习,那就会显得更紧凑了。
点评九(李胜凯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乔老师这节课充实饱满,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充满了现代美术课教学的气息。整节课由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从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的美术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变体美术字的创意设计有了一个较为立体的认识。
变体美术字的设计变化规律和方法多种多样,如何在40分钟内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一定的“创意”。乔老师根据学生知识吸收的情况和实际的学习需求,设计了两个练习活动:先是一个3分钟的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新知,使他们对变体美术字字形、笔画、结构三种变化方法有了比较深入的感知;第二个练习则是围绕象形、装饰和立体三个变化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经历了“感知一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的认知过程,整节课体现了一种和谐、秩序的教学之美。
关于本课,我也有几点建议在此与乔老师商榷。
1.选择范例时应考虑正面的导向性
本课第二环节中,教师展示网络游戏“梦幻西游”的Logo让学生欣赏,从作品的美观度、艺术性以及学生的熟悉程度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让对网络游戏免疫力较低的学生欣赏这一幅图片是否合适?这是否会再次勾起有些学生刚刚戒掉的游戏瘾,甚至意外引起学生对该游戏的兴趣而误入歧途?
2.要更关注教学设计的人文性质
本课的设计已体现了一定的人文性,但是变体美术字这一学习内容与中国汉字的发明创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本身就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有些汉字稍加变化就是一件艺术作品。教学中如果能结合汉字的会意、指示以及字义联想做做文章,这节课中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就能更加紧密,课堂中蕴含的人文性也就更加浓郁了。
3.可以适时合作,以进一步提高美术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有了好的创意但是画不出来,有的学生画得好但是短时间内想不出好的创意。如果在学生第二次作业时,教师能够提出“如果需要,可以合作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的要求,同学之间就可以互通有无,通力合作,作业呈现出的形式和效果也会更加精彩,也能让学生更真切地体验到美术学习的快乐。
4.教学的面可以再宽一些
变体美术字的设计对象除了汉字,还有字母和数字。相对于汉字而言,字母和数字的创意设计要形象得多。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对字母和数字的设计介绍,并提示学生创作时除了可以对汉字进行创意设计外,也可以对字母和数字进行创意设计,还可以将汉字和字母、数字组合设计,这样,便有助于学生对变体美术字设计的认知更深一层。
点评十(江沙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第二小学)
这堂课,教师在讲授知识和方法时,让学生看了很多美术字,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创作的技能技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课件与课堂教学融合得很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本课知识进行了充分学习。
细细品味这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商讨:
1.课堂导入的设问很重要,针对《喜羊羊与灰太狼》片头变体美术字和黑体字的比较,我觉得把“你更喜欢哪一种”这个问题改成“它们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会更好。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能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变体美术字,进入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在讲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时所出示的图3,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变化规律(笔画、结构、外形),对于刚刚接触变体美术字的学生来说是难了些。如果将图3和图4的出示顺序调换一下是否会更好呢?譬如,教师先出示图4;然后,按结构变化、笔画变化、外形变化,出示三组变体美术字,让学生观察讨论,也许能使他们更容易看出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图3,说一说图上的字分别用的什么变化规律,以此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3.教师在教学中尽管已经提到了设计变体美术字既要追求美观,也要切合字的含义,可是,我还是建议应该更加明确地点出设计变体美术字应遵循的原则:①要与内容及应用场合相符;②注重可读性;③讲究整体装饰效果。这样的话,学生在接下来的实践环节中,会考虑得更加全面和深刻,作业效果也会更好。
点评十一(方红 山东省泰安师范附属学校)
1.可取之处
(1)导入环节,教师采用对比法,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了变体美术字的生动有趣、新颖活泼;在学习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常见变化方法时,采用了学生喜爱的做游戏、看动画片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乐中探索、乐中发现、乐中提升,以较强的趣味性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当前社会现象,不但教书,而且育人。如在欣赏作品时列举了上海世博会会标,在讲授变体美术字知识的同时还传达了“欢聚、合作、和平”等理念。此外,在本课的延伸拓展部分,教师让学生欣赏变体美术字作品的同时,渗透了安全、环保、爱国等理念,将教书育人落到了实处。
(3)作业的布置没有“一刀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和发展。此外,教师在讲授象形变化、装饰变化、立体变化之后,适时地提示学生,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还有很多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形成了开放的学习平台。
(4)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信,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现代剪纸和民间剪纸为抓手,在课程设置中着力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引导教师具有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正确的价值取向。课程中以师生的“发现和创造”为宗旨,在课程中渗透民族文化精神。注重对传统的技法进行分析,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又要发展。更要引导、激励学生在现代剪纸活动中发现适用的新的技法,新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引导他们对形式感产生兴趣,适度激发他们对技法探究的热情。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技法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现代剪纸的过程中得到的是艺术感悟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作品展示、专题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各种
形式全方位展开,层层推进。争取在现代剪纸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
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知识与技能
接触中外优秀剪纸作品,知道剪纸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感受剪纸的艺术美、体会剪纸的作品风格的丰富性,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剪纸作品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会选用合适的美术工具、材料,发现
剪纸造型简单的新技法和新形式,并用剪纸的方式创造“现代儿童剪纸作品”。
■ 过程和方法
通过作品欣赏、资料查询、课堂实践等途径,通过“看、想、议、画、评、玩”等基本方法,了解剪纸的知识。利用刀刻、手撕、剪刀剪等方式表现剪纸作品。学习有创意地布置绘画作品,尝试学习成果的展示、评议及学习心得的交流,培养良好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热情主动地参与“现代儿童剪纸”的美术拓展课程活动中,了解祖国灿烂文化,能欣赏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增进民族文化的自尊自强的情感。具有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欣赏国内外名家的现代剪纸作品,培养学生对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信仰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精神。
课程重点:
1)正确的剪纸审美观的培养。
2)“刀味和纸趣”的探索。
课程内容:
1、 欣赏。
2、 现代剪纸的创作。
课程进展步骤:
1、兴趣的启蒙
2、体验创作的快乐
3、剪纸作品的创作
4、剪纸作品的展示
课堂教学实践:
1、编写教材、教案
2、实施教学计划
3、进行课后反思
4、书写课堂实录
5、实践总结
课程成果展示:
1、教案及课后反思
2、课堂实录
3、交流课
4、展示课
5、学生作品展示
课程评价方式:
1、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作品制作的师生互动中很深入很有效
很个性化地进行的。
电脑与现代生活各个方面存在密切联系。对于电脑设计的学习和思考,是艺术设计应用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电脑平面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工作效率和审美意识,电脑平面设计是人机之间一种有益的互动和交流,因而显得十分重要。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电脑平面设计主要内容是以国外电脑软件如PHOTOSHOP、PAGEMAKER等课程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较少强调设计创意,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以讲授软件的工具、菜单、命令为主,然后再进行案例制作。这种教学模式一直沿用,缺少目的性和实际设计创意的培养。电脑平面设计施教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作品品位、审美的认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电脑平面设计教学应完善其体系,更多的是诉诸于思维和行为,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创意、进而受益于设计,获得初步的设计审美、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等能力。高校艺术设计的教育飞速发展,电脑平面设计课程,虽然早在1995首都师大就将电脑设计课程引入教学,一直都是讲授工具、菜单、命令为主,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至今没有大幅度的更新,只有软件功能、工具的更新换代。软件再怎么发展终究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水平,随着教学改革意识、创新教学观念的加强,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在各高校及社会教育机构已相继展开。依据高校设计教学特点,围绕电脑平面设计教学的综合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量化电脑平面设计课堂。“不管学校的其他功能及目的是什么,教什么的问题是学校的核心问题”这就涉及课程怎么实施。如,培养方案的制定、大纲的更新、教学进度的更改、实践教学的引导、教案的撰写等。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涉及到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课时和学分的分配,高校艺术类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不同,方案不同,课时数和学分数千差万别,这就要根据专业总的学时数来安排实践和理论教学时间,合理分配,比如,视觉传达专业要求电脑平面设计课程较多,可以在实践上多安排一些学时,在操作中和老师理论指导下学会创意;服装设计专业电脑设计实践的较少,在理论上尤其是审美理论上多安排一些学时,当然,这并不代表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发生冲突,我们要根据课堂上电脑平面设计的案例加入审美理论的指导。以前的电脑平面设计的教学中,教学大纲往往注重电脑技巧、快捷键、制作效果,创新观念和创造思维的教学没有列入教学大纲中。其实电脑技法也只是一个工具,始终不可以代替思维和想象,可以把创新性和创意思维的方法在教学大纲的理论块面做教学课程的补充内容,为今后顺利开展专业技能课程提供一个衔接和基础。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进度要有连贯性,通常电脑平面设计教学进度是按照大纲的要求,参考教材目录来完成的撰写工作,基本是以菜单、工具命令、浮动面板等等的介绍和使用来编撰。在改革方案明确后,可以通过整改来完善教学进度内容,使课程以创意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每一个阶段的进度要有目标,完成什么样的设计作品,作品中利用了哪些设计规律及美学规律。有目的的开展课堂教学。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要有针对性,可以通过实例来分析作品中的创意点在哪里,可以利用课堂案例来分析作品的创新,如:福田繁雄的海报招贴的设计案例,其所呈现的电脑平面设计实践方案和图形创意点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绘制完成设计作品。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案的撰写要合理,教案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电脑平面设计教案的撰写是依据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和教材来完成撰写的,是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创意设计的理念合理地融合到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的内容中,教案的更新会顺理成章得到推进,关注教学大纲和进度的协调性来完善教案内容,为专业课程的提高提供保障。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应注重社会参与,就是与社会对接,要从日常教学中提倡课程与社会接轨,如组织学生参与展览、文化活动、校企合作等。通过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实践和设计的提高,还要有创造和审美的认知,引导他们将创造设计的原理和思维方法运用到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实践中,落实到设计作品的艺术表现中,有助于提升设计水平和作品价值。除此之外,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还涉及到教学环境、学生、教师、院系等其他因素影响,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来有计划地实施,是高校的电脑平面设计改革共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应规划课程中审美和实践教学方案,强调学生在懂得使用软件的同时运用设计创意,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审美品味、鉴赏能力。通过高校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审美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引导他们将审美原理和思维方法运用到电脑设计实践中,落实到作品中,有助于学生提升设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和更新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不同模块的学习实践体验中,获得实战经验,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实践起到实际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莉雅.关于电脑辅助平面设计教学的思考[J].发展,2006(9).
[2]姚长庆.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
[3]沈涵.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9).
二、教学方法改革设计的能力培养目标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指的是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含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其中以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在学生就业后的职业生涯中显得尤其重要,是职业核心能力,或者说是职业关键能力。传统的理论讲授、照本宣科式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尤其是对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这两种职业核心能力和培养较为欠缺。那么,上述教学方法改革的设计,将使学生的这三种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一是专业能力。对于美术教育专业,有些人认为绘画能力和美术知识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能力,其实对于面向中小学培养美术教师的专科层次美术教育专业来说,专业能力不仅是指绘画能力和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美术教学能力。上述的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编教材、写教案、做课件和试讲,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美术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美术教育能力得到了训练。这样的训练是以就业为导向、与就业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密切相关的核心专业能力的训练。二是社会能力。这里的社会能力,主要是指沟通、协作和组织能力。本项教学方法改革是以小组方式进行的,这就涉及了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商量协调以及分工合作、组织领导等问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解决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对未来在职场上与同事沟通交流、相处合作的一种锻炼。通过试讲、点评、评奖、组织活动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和合作的理念、集体荣誉感以及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在训练专业能力的过程中,社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同时,以小组的方式完成一个章节内容的任务,还是一种集体备课的训练,为学生在以后从事教育工作中采用集体备课这一备课形式奠定了基础。三是方法能力。方法能力在职业发展中极其重要。教育部提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的终身学习、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就需要方法能力。方法能力主要指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创新革新等。本项教学方法改革,摆脱了教师灌、学生听的被动方式,转而由学生主动查找资料、主动学习的方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使学生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学会信息处理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同时在资料运用的基础上,通过自编教材、写教案、做课件,学会创新革新和数字应用的能力。有了这些方法能力的训练,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必然会大大加强,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影响是巨大的和终身的。从以上分析看,本次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而且使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都得到了极好的锻炼,是切合高职教育理念的。值得指出的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就以上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训练。本次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使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在资讯日益发达和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三、教学方法改革在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设计,改变了理论课传统的讲授法形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实践性,由于这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尝试,在实施时需要注意质量监控、课堂控制和积极性调动等问题。一是质量监控。质量控制是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如果不抓质量,教学方法就会流于形式,不仅不能产生实效,反而浪费了学生学习的宝贵机会和时间。由于这一教学方法突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使学生的惰性受到了挑战,因此,学生在认识上可能会产生情绪,不予配合,积极性不高,加上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有限,会出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会从网络上或其他途径胡乱弄点资料交差了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质量上严格把关。质量控制的要点是要提前1-2周检查学生的教材、教案和课件,在教材编写的合理性、教案的格式、语言的规范、教学设计的创意、课件制作的严谨美观上严格要求,对于达不到标准的,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要学生重新修订。对于抄袭资料糊弄交差的要严厉批评,返还学生重新做。同时,学生在课堂试讲时,也要从衣着、神态、声音、语言等方面严格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要重来,这样形成高标准的要求,学生就不会应付了事了。除了严格要求外,还应让学生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并让学生在不断的反复训练中理解要求、掌握方法,这样才能产生好的质量。二是课堂控制。课堂控制是本次改革的难点。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做合一的课堂,主要是以学生试讲为主,但由于内容多、时间有限、学生经验缺乏等原因,课堂往往难以控制,一方面是时间上不好控制,另一方面是内容和效果上难以控制。在时间上,教师要严格限定每位学生的试讲时间,并根据课堂进行的具体情况适时地引导、调整,做到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在内容上,对于偏离教学目标的内容要及时地引导,发现学生在试讲时出现的知识错误要及时纠正。此外,内容的控制还包括课堂的内容不应完全由学生讲,教师应对漏掉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对可以延伸的知识点予以引导,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要扎实。三是积极性调动。正如上面所述,由于本项改革是一种新的尝试,学生的认同度不一,加上学生基础较弱、知识有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学生试讲的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教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评价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也要有相应的评价方式改革作为配套,评价方式可作以下改革:(1)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本学期的成绩,这样学生就会变成应试教育的投机者。而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学生在试讲过程中的分数占成绩的大部分比例,这样学生就会重视过程的参与了。(2)变教师评价为师生共同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教师“一言堂”,分数由教师定,学生没有发言权,而改为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评价占分数的一定比例,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变单一评价为多样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有成绩这种单一的形式,其实除了成绩之外,还可设置例如最佳教案奖、最佳教学设计奖、最美课件奖、最佳教具奖、教师风采奖等单项奖,给予精美小礼品作为奖励,以此增加学生参与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管多么优秀,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感到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变化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民族艺术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博物馆去现场讲解。在学习“艺术的起源”这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举行辩论会。在学习文学这一艺术种类时,可以组织学生举办朗诵会。此外还可以举办观影会、演讲、小品、情景剧等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强。总之,教学实施过程中,会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应积极应对,及时调整策略,使教学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四、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效果可以从课堂效果、学生实际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就业单位反馈3个方面检验。课堂效果: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的开始阶段,学生由于不适应和缺乏经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但是随着反复的演练,学生理解了目的和要求,掌握了方法和技能之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活跃,形成相互竞争的状态,并出现了较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经过了站在讲台上试讲的经历,学生在实习时能较快克服紧张的情绪,在着装、仪态和声音上都显示出训练有素,在临场发挥和对突发状况的应变上,也能应付自如和积极应对,可以说通过本次教学改革的实践训练,为他们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就业单位反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获得了实习单位的肯定。有些就业单位请学校推荐毕业生,要求到岗后能马上胜任教学工作,在这一点上,学校和学生本人都具有较强的信心,其原因即在于通过本次教学改革的实践训练,学生具备了相关的能力,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1. 教学设计上的“加”法
美术课亦是一种文化,美术课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性。美术课的教材内容的编写非常精炼、概括,具有可塑性。在《有趣的哈哈镜》教学中,课本教材非常简练提供了数句的文字和几张图片。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需要有一定创意与发现,还需要借助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设计上的“加”法。
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后,理清思路,将教学过程初步设计成“用实物观察引入哈哈镜――美术课堂中的‘哈哈镜’――怎样制作――展示”四个环节。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能帮助学生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并有序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体验看到哈哈镜变化后的奇特画面所带来的快乐感受。
根据上课的需要,我添加一个课前预习――快乐体验环节: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用不锈钢勺子当镜子照照,观察勺子中自己的样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添加课前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玩的过程中体验照哈哈镜的快乐,感受其带来的新奇感,同时也激发他们探索镜子变形的缘由,从而将“哈哈镜”这个知识点通过课外渗透到学生身上,以此体现出美g课的文化性。
2. 教学设计上的“减”法
上课前,我添加了课前体验:照哈哈镜。目的不仅是创设一个学生亲身体验并探索答案的情境,同时也是有目的地减少课堂中过多地解释哈哈镜成像原理,也为学生理解哈哈镜原理之后的制作环节节约了时间。
在课堂中,我直接导入课题“哈哈镜”,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为什么哈哈镜照出来的样子会变形?”这时课前体验和探索开始发挥作用了,学生很快地总结出:“我们把勺子当作哈哈镜,勺子的表面是弯曲的,所以照出来的样子会变形。”
在弄明白哈哈镜的成像原理之后,我讲道:“圣诞老人和小女孩,他们也想像小朋友一样照照哈哈镜。”从而巧妙地将课题过渡到折纸添画的方法上。我以变魔术的方式展示学生喜欢的圣诞老人和小女孩的折纸添画后,抛出问题:“这样的画有趣吗?有趣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画这样的画?”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
二、“加”与“减”灵活运用
一、有效备课并反思
1.读透教学参考书,抓准教学目标、重难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教学参考书对每一课都有详尽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解决重难点的要点、评价建议,以及优秀的教案范例,而且经常附有大量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教学光碟。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省去了教师毫无头绪的泛泛的查找资料和制作课件的大量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参考书中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改进,详尽的备课,抓住重难点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设计。
2.充分借鉴教学参考书及网络上的优秀案例,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现代网络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大资源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搜集下载网络上的优秀教学案例,汲取其中的精华,借鉴其成功之处,学习成功案例的教学理念,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设计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3.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力量,集中智慧。我们学校一直都秉承这一优良传统,哪怕是上校内公开课都集体备课,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才会共同进步。有些问题自己一个人可能想不到,但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却常常会突然发现,甚至豁然开朗。
4.建立每一课的资源包,方便再次备课,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扩充。曾经在以前的备课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源,但由于资源保存不当,导致再次进行相同授课时,找不到已有资源,然后从头查起。因此将每一课搜集到的资料建立成资源包,不但方便下次授课时使用,还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扩充,最终形成系统的资源库,在授课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呈现给学生,实现资源的共享。
5.二次备课,加强实际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虽然课前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但这也仅仅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在实际的教学生成中会出现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问题。但预设与生成中存在着意想不到的差距,及时的反思、改进就能够弥补备课中的不足。
二、有效讲授并示范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而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美术课堂同样离不开讲授,如果这个讲授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那这个讲就能“画龙点睛”,即孔子所谓的“不愤不发,不悱不发”。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大步向前去。”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同学们你心中春天的景象是怎样的呢?在同学介绍后教师又满怀深情地说,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用心感受发现,四季的更替、朝暮的变化,景色都很入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心底接触自然。这样讲授既符合当时的季节特点,又切合学生学情和实际。
教师示范在美术课中是必须要有的,意即美术课的示范很多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意思意思,事实上教师的课堂示范对学生学习是否有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预制范作法:一幅好的范画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教材中精选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各个时期的艺术家的作品,还包括一些学生作品,但毕竟比较少,不能满足美术的要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前做好“预制品”,教师自己的范画和前届学生的优秀作业等。
三、有效准备并实践
美术是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一大区别就是常常需要课前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而且不仅教师也要准备,学生要准备;另外课堂上准备让学生实践的作业,教师就要在课前先实践,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例如本课《以刀》,我计划让有兴趣的同学把城中河栏杆板上雕刻图案中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拓印下来,那天我先去尝试,开始用的是铅笔,结果因为画面较大,印得很不清楚,后来我就用水彩笔,但效果也不太理想,颜色又太淡了,在几次实践后我才想到用油性记号笔。同样有关材料的问题,最初用的是石膏板,发现太容易碎,经过多次尝试和准备,才决定采用橡胶板。我想这可能有点类似于中考学科提出的口号:“让学生走出题海,教师先走进题海。”所以课前我们应多问自己:我准备了吗?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准备什么?仔细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遗憾,无不与我们的准备不到位有直接关系。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公开教学为什么给人的效果要好一些,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准备充分罢了。再如我校每年举办的艺术节活动,更是由于师生共同有效的充分准备而取得圆满的成功,这是艺术节活动时学生为广泛发动所绘制的宣传海报。
四、有效作业并评价
美术有别于其他学科课,常常以精美的教具、精彩的示范、精心的设计吸引人。但是美术课必须是名副其实的“美术课”,都必须立足于本学科专业特征,以美术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底线,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规划教学设计,灵活地掌控教学过程,切实提高美术课的效率,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美术课如何科学规划教学设计,合理掌控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科学规划教学设计
科学地规划好教学设计,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我们在设计美术课堂教学时,应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准确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这充分说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预期达到并可以测度的学习结果及具体规格。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核心与灵魂。在一节课中,教师准备教什么?希望学生学到什么?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课堂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如:浙美版第三册《好大的向日葵》,有些老师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向日葵的基本特征。2、感受向日葵有大有小的画面风格3、鼓励小朋友用多种颜色画出五颜六色的画4、通过观察向日葵花盘、叶子的形状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我觉得该目标过于笼统,不好界定,而目标3的主体对象是教师,目标4更是空洞,课堂上很难达成该目标。因此根据教材的安排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认识向日葵、欣赏向日葵的美;2、了解向日葵的各个部分,感受向日葵变化多端的花瓣,饱满的形象、以及向日葵丰富的色彩;3、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来表现半命题画《—――的向日葵》,培养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任务明确,也容易达成。还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内容合理
老师们在上公开课时,有时为了展示课堂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往往将两课时的内容压缩到一课时中,于是,课堂教学上就出现了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的现象。到了学生做作业的时候,老师们催促声不断:“好了没有”,“快一点,抓紧时间了”、“还没完成的同学先放一下” 更有甚者,学生水粉颜料刚调好,下课的铃声就响起,只好把作业放在课外,课内就不能很好地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给课堂教学留下遗憾。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当考虑学生最需要的什么,时刻提醒自己该环节对于目标的达成和重难点的突破有无帮助,一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和话语都应尽量避免,尽可能的在有限40分钟内,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
(3)教学形式适度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的确能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过于花哨的课堂只会令学生忙得不亦乐乎,热闹过后却什么也没有学到。例如有一位老师在上《线条的魅力》一课,开始时,请大家欣赏一段flas,短片内容很新奇,引得学生哈哈大笑,看似把课堂气氛调节得很不错。可短片内容跟本堂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而后的作业展评环节,教师更是别出心裁地运用了花瓶拍卖会的形式。立刻,孩子们情绪高涨。然而,静心细想,这样的形式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到底有没有帮助?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环环紧扣,更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适度地把握教学形式,切忌过度包装。
二、合理掌控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不是单纯地实施教学方案,它是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的一个再创造过程,是师生思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的机会。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在学科、学生、教师、师生互动等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关注教学的全过程:抓住学科特征,凸显主体地位,适度留有空白,关注动态生成等。
(一)抓住学科特征
美术,“美”即“审美”,“术”即“技术”。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美术教育必须包涵审美教育和技术能力的培养。而美术审美教育和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只能通过美术的手段来实现。比如课堂上教师的示范,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他们清楚地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而且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上《椅子设计》,教师课堂上亲自折纸,展示了不同的椅子(如图),这种示范,使学生在通过直观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的过程,掌握了椅子基本的制作方法和创造方法,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正如上海师范大学胡知凡老师所说的:“美术老师不要忘本,自己的专业是美术,专业素养与专业以外的东西如何把握,这是教师们需要好好考虑的。希望老师把课堂教学落实到实处,认认真真地上课,扎扎实实地上课,还美术学科的本位是十分重要的。”
(二)凸显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总是围绕着教师的表现,教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就算是偶然关注到了学生的行为表现,也都被当作是教师“教”的效应,或者是教师“教”的反馈。而教师更多的也只是关心自己的教案能否顺利完成,根本无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共同感悟、讨论和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多多关注学生的需要,将“主人”的地位归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掌握学习的方法。如:就拿一年级的《东南西北》一课来说吧,东南西北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时候就会折了,那么,我们不妨就请会做了的小朋友上来示范,教师只要从旁提醒一下注意要点即可。这样一来,既让该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其继续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其他孩子的一种激励,让他们也能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
(三)适度留有空白
“留白”原指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技巧,即在创作时为了充分地表现主题而留出空白的艺术行为。欣赏者则凭借显露出的“冰山一角”进行想像、联想,去补充那些空白,领悟作品的内涵。“留白”能营造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借鉴“留白”手法,把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
1、示范留白
教师示范是美术教学中最为直观、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完整的示范却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且又浪费时间。因而,示范时,教师不一定每幅画都画得那么具体、详细,只要抓住关键,抓住要点、难点,选择局部来进行示范,通过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让学生掌握创作方法的同时,留给学生一点探索的机会和创新的空地。例如在执教的《齐白石笔下的蔬果》一课,我用毛笔蘸藤黄色加一点赭石色,用中锋一笔勾出半个琵琶,再用同样的方法勾出另一半。其他的如勾蒂,侧锋两笔画叶子,浓墨勾筋,画枝,则没有画出,而是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示范留白使学生既感受到教师精彩的技法演示,又能创新表现,作业异彩纷呈。留白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天地,激发创新热情,激活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2、知识留白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学生没有疑问的课并非一节好课,教师可以留下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探索思考,带着问号结束新课,从而促使他们课外继续观察和发现,把课堂延伸至课外。如在执教《做做陶艺》一课,在欣赏《唐三彩马》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这匹马造型非常逼真,非常精美,但为什么尾巴这么小,和生活中的马尾不一样呢?”这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中有没有谁知道?”这时一个学生说:“是为了节省材料。”另一位同学说:“马尾巴的毛掉了。”“马尾巴受伤了。”教室里哄笑一片,其实没有谁知道真正的答案。我并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同学们,而是让学生课外先观察家里或商店里卖的唐三彩马,它的尾巴是不是都是很短的,然后查资料或调查,下一次课来一起交流。课中留白,促使学生课外探究,到生活中去观察和思考。
“留白”是美术课堂常用的艺术,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能给学生创造自由翱翔的空间,并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地参与探究、学习和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留下教学空白,又要利用好留白,做到实处含虚,虚处探实,激活课堂。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创新思维。
(四)关注动态生成
平时我们的课堂大都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预案的忠实执行者,不允许学生“旁逸斜出”。若有学生超出了教案预设的答案,教师就会努力“引导”其“回归正轨”。殊不知,教师和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和教材、教案的不断碰撞,往往会闪现出出人意料的火花,灵感和创意随即迸发,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1、及时捕捉生成,演绎课堂精彩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动态的、精彩的生成资源,而这个精彩总是在那一瞬间激发。因此,发现这一瞬间、把握这一瞬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剪拉花》时,正要示范其制作方法时,突然发现有个学生已经开始在下面动手了。我用眼睛的余光斜视了一下,没有批评该学生不认真听讲,反而还请他上来当小老师。只见他动作娴熟,而且一边做,还一边提醒大家哪些要点是要特别注意的。没料,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个个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一眨眼而错过了学习的机会。生成性资源也许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但它往往是隐蔽的,需要我们老师目光敏锐,并及时地捕捉和利用,从而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2、机智处理意外,增添鲜活色彩
许多发现、发明很多时候是从意外中获得灵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意外情况,适时更改或增加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兴趣、引发好奇心、引发思考的有效途径。记得在教学《东南西北》的时候,我本意是想让学生学会东南西北的制作方法,并利用画、剪、贴等各种方式对“东西南北”进行夸张的再创造,从而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美丽的立体造型的“东西南北”(例如:小动物等)。可谁料,在学生创作时,一个小朋友突然“卡擦”一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你在干嘛呢?”我上前问道。“老师,你看,照相机!”她兴奋地举起手中的折纸玩具告诉我。“是呀,还能操作的,可真形象!”我很好奇,于是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做照相机的?”她什么也没说,只见她三两下功夫又折了一个,我恍然大悟,原来“照相机”的折法跟“东南西北”差不多,只是最后的几步稍微变了一下。就这样,课后,我给大家留了一个任务——根据“东南西北”的折法,试试还能变成哪些好玩的东西,看谁变得多。结果第二天早上,孩子们真的带来了好多小玩意儿,“衣服”、“裤子”、“手枪”……应有尽有(如图)。试想,如果我当时就遏制这个小朋友的行为,要求她必须做小动物的话,那样不仅可能会消灭学生的创作热情,更损失了这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财富。
可见,我们教师只要敏锐地发现课堂中出现的“生成点”,机智地处理好这些“意外”,它将带给我们更加鲜活而精彩的课堂。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们可以留出一定的“弹性区域”,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总而言之,虽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式呈多元发展态势,但美术课终归是“美术课”。美术教师必须牢牢坚守美术课堂的底线——科学规范地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目标准确,教学内容合理,教学形式适度;合理掌控教学的过程,紧紧抓住学科特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进行艺术留白,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从而扎扎实实地落实课堂教学规范,促进课堂教学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5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43-01
一、现状述评
基础课教学是艺术设计各专业在进入专业课学习早期的必修基础课。学生的基本功,设计思维的培养、开发成败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专业领域里能否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基础课程阶段的训练尤为重要。就素描、色彩这两门美术基础课程而言,当前我们国家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依然沿用过去传统的、美术学院里纯绘画美术教学体系,但是在新的时期职业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现在的基础课学习与将来的设计专业课彼此没有很好的衔接,基础课没有起到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现有的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创意思维训练和创意表现方法的培养,这应是基础课程所要承载的教学内容,而非进入设计专业课程后才要做到的事。
基础课程内容的改革主要在于强调适应性——基础课主动适应专业课程的需要,真正成为专业的基础。其次,还需要灵活教学的形式、开拓创新思维、建立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二、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第一项就是将传统的素描、色彩教学内容,改变为“设计素描与快速表现” 和“设计色彩”。把提高技能、训练思维、发展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思想,并以此构成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特点。课程内容重点突出在对学生基础知识、设计素描基础造型技能和设计色彩的运用能力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的训练,挖掘学生个性思维和潜在的创造能力,加强审美休养,提高视觉表达方法,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设计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换句话说,也就是为学生过渡到今后的专业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二项改革是将三大构成的课程合为一门“构成与设计”。这门课程重新整合和构建了以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等课程的内容,让三大构成的学习更有连贯性和整体性。主要围绕使视觉元素创作练习从简单到丰富、从形态美到构成合理而展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学生的设计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意义重大。
第三项就是将数码摄影有关传媒课程列入基础课程。增加数码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修养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高雅的审美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方法和手段上增强教学的互动性、直观性、实践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小传统教学方式,加大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图片的阅读和赏析。从目标式教学转型为过程性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力、领悟力及艺术个性和创造力。
再次,优良的教师队伍、全新的教学观念是基础教学更新的根本。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目前任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教师只有少部分是设计专业出身,基础课老师应积极主动地与设计课老师共同研究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形式、方法与手段,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但自己要有独立的个性,还应当培养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的选择。
具体方法:
1.强化学生在思维创意上的训练,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2.安排学生参观美术设计作品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开阔学生的视野。3.课堂中采用案例教学并使应用设计教学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展览。
4.加强教学环节的连接与整合,将理论讲授、信息收集、草图构思、讨论讲评、材料选择、作业制作、课程总结等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教学方法。
5.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体验,强调绘制大量的草图,多次快速方案练习,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综合性的设计制作等。
6.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使课程资源、内容等知识范畴的材料得以优化,使体裁、媒介、材料、技法等课题设计要素得以有机组合与巧妙编排,使教师的思路、教学程序与组织、教案编写与表达更为清晰。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养成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2、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已做好的会跳的玩具及半成品。
学具准备: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弹簣、乒乓球、弹力球、彩卡纸、双面胶、彩笔、剪等。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评价方式:作品展示、采用自评、他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齐举办一场有趣的跳高的比赛,不过,运动员不是你们,而是由你们亲手制作的会跳的玩具!
板书课题:会跳的玩具
二、欣赏感受探究方法
1、上这节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做了一个会跳的玩具,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你想看看这个玩具是怎么跳的吗?它是怎么制作的呢?。
2、请看视频,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够跳起来呢?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问题。
3、教师:对,因为这个玩具使用了有弹性的材料作为底座。那大家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有弹性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今天这件会跳的玩具呢?
4、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三、欣赏书中同齡学生作品,激发创作欲望。
1、同学们太棒了,竟然找出了这么多可用的材料.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会弹跳的材料拿出来。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你想用自己的材料怎样来表现会跳的玩具呢?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来想象,说自己的想法。)
2、刚才的几位同学的创意真好,现在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书中同学们们的作品吧,看看这些作品与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3、学生看书,欣赏书上示范作品
4、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四、实践创作,个性展现
谈了那么多,同学们一定非常着急想把你脑海中的玩具造型做出来。现在我们就看看这节课的作业要求:
1、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你们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制作一个会跳的玩具。
(2)大胆想象、细心制作,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3)利用彩卡纸、彩笔、小装饰物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4)注意安全,保持教室整洁。
2、学生个性化创作,教师适时指导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五、作业展评
1、小组内同学互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制作、跳得最高奖项的备选作品。
一学期来,认真参加本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进一步地完善自我。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这些学习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不断地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认真做好本职教学工作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及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堂及教学实际,力求让我的美术课堂为学生的视野开阔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课堂上认真传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注意发掘有美术天赋的学生,提高其欣赏及艺术感悟能力,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自己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在这个学期的宣传工作中,按时上岗,尽职尽责,为老师和同学们搞好服务。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来的工作,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