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化学经验总结

高中化学经验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28 00:22: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化学经验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化学经验总结

篇1

一些发达国家对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比较深入,美国、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推广探究性教学。如美国《现代化学》中的“实验计划”就列出了22个技术创建者与问题解决实验,这些实验强调科学探究,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也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一些实验探究教学活动,如华中师范大学姜乐仁教授主持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项目;苏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师生也发表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论文。虽然新课改实施试点已近10年时间,但由于受到教师素质以及教学实验设备等影响,使得我国化学教育界关于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际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显著,大多数只是在理论上进行论述,而对理论的实践,尤其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资源性开发设计、策略运用的着重点、探究教学的突破口及实例论证报道较少。

2.广西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西在2012年首次实施新课改,在基础教育如此薄弱及教学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开展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困难:实验条件不足、工作量大、课时紧、高考压力大、教师怕麻烦等。虽然有关性探究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实验教学还缺少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针对教学实践中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上述背景的分析,我市提出“高中化学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的新课题,侧重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了解、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和学习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对策,反思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师生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并利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辐射推广,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1)聚焦课堂教学,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努力建构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和典型的探究方法,汇编成校本教参,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2)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课例与实验教学论文,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研究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丰富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大胆地开创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2)将课题的研究成果辐射推广到其他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为推动本市及全省系统地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3)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建议与方法,同时,以点带面为教育部门及教育者提供一些教育理念及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进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广西能更好地实施新课改。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研究内容

以课题组成员任教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教材,以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课题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研究重点

(1)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

(2)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两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8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材料,召开研讨、协商会议,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和内容,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2月。

根据课题制定的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开展工作并定期汇报。在此过程中,对实施方案不断补充、完善。

(1)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备课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教师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开设研究课、示范课,撰写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论文,并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交流。

(3)通过学生反馈、观摩课教师评课,总结经验,编写典型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逐步构建独具特

色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4)在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调整方案,实施二轮实验,初步构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5)课题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研究情况实施监控。

利用2013年9月~2014年6月和2014年6月~2014年12月两个阶段进行中期评估,分析、归纳、反思、总结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全面分析、总结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构建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形成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系统。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完善实验数据、文字资料、教学视频等结题素材,系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攻关和努力的方向,完成课题结题申请表和论证书。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我市高中2012级、2013级260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针对目前化学实验探究课存在的假探究、脱离实际等重大问题,研究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探究的校本教材、学材和习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测验法等

五、研究基础与理论假设

1.研究基础

(1)本课题成员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其中课题负责人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是市级学科带头人之一,曾获得“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称号以及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成功负责两个课题的研究,并获得相关奖项,所撰写的论文有2篇在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3篇获得省级论文评比奖,并多次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及丰富教学经验,已参加过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此外,组内多位成员参加过省级的新课改培训,拥有1~2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有着充分的了解,积攒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是课题研究最重要的软件基础。

2.理论假设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Pattern Building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

WANG Dahui

(Shaanxi Xunyang Middle School, Ankang, Shaanxi 725700)

Abstract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form sha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eds, while providing a good spiri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heir own quality development. Cooperative learning classroom is intended to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to better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mprove student's own desire for knowledge, to better develop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 cooperative learning; orgination form and pattern building

高中化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打破传统教学单向化、孤立化、被动化的教学模式,其组织形式和模式构建不但应当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科学合作精神,同时更应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方面促使教师以高品质、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吸取知识,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愿意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不但获得知识,更加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的良性发展。

1 创立更多的课堂情境

1.1 教学模式的转变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经验总结,其包含的内容非常的丰富、生动、有趣,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展示给同学。例如:在化学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出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美丽的焰火、胶体的丁达尔效应、金属的锈蚀、橡胶老化、塑料的降解等,这样既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又形象直观,又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钢铁生锈的演示实验,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实验的过程在几分钟内直观地展示出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化学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多课堂学习的模式都是以单向性为主,即教师讲课,而学生就只能坐在那里被动接受,课堂上很少有留给学生提问和反馈的时间。课堂情境的创立可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互动,一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新型教学结构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信息技术)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不是机械地、简单地堆积在一起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工作时,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而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化学教师更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充分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把它完美地融合到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中。

1.2 课堂主题的深化

课堂情境的创立作为高中化学课堂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和模式构建的一个主要方面,可以更好地明确课堂主题,活跃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大大地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课堂情境模式是为了打破传统模式中师生缺乏合作的现象,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和场景,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使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共同的化学场景中,从而使双方都能够更好地课堂的主题所吸引,提高双方的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分类》这一课程时,我们可以创立有效的情境模式,利用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物体,建立“经验情境”,然后教师在这个情境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情境”来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如“胶体有的在外观形态上也很像溶液,用肉眼难以分辨,该用怎么样的方法来区分他们”等问题来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打破传统模式中师生之间的“僵硬”关系

2.1 倡导互动的师生关系

高中化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模式构建还需要打破传统模式下师生之间“僵硬”的关系,在这种组织形式和模式构建下,师生之间已经不是简单地“领导”与“被领导”,也不是简单的知识“授”与“受”的关系,双方之间成为互动的,共同的主体。教师在整个化学课堂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而不是以往模式中单一的领导者,而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探索者,学习者,创造者。高中化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模式构建就应该倡导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处在一种更加融洽的关系当中,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了解,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局面,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面对的是同一个“工程”,他们需要共同面对来探索和解决求知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难题。建立师生之间新型的关系是开发高中化学课堂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和模式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联系他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共同的知识体,更是在这个模式下各种不同的环境和问题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这种紧密的联系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发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行及时地更正和引导。

2.2 建立合作的课堂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因为有教师在旁及时的信息反馈,从而能够很好地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速度,感受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变化,激发自己更大的学习热情。课堂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和模式构建应该建立在这种氛围之中,这样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化学中的实验安全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来组织有自己特色的课堂关系,而不是仅仅罗列教材中的安全问题,同时,这个主题也能够很好地引入学生自身在实验时的经验,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思考,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究,从而能够更好地归纳总结学生自身目前的学习状态。

3 总结

高中化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模式构建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意识,课堂情境是高中化学课堂学习的外在环境,师生关系之间的调整是课堂学习的内部环境,两者缺一不可。外在环境可以促使内在环境的有利发展,而内在环境的提高又可以营造更加有利的外在环境。组织和构建这种模式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课堂情境和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并积极开展这两个方面对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模式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目前,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历和经验总结,对于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我有以下一些看法和理解。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的意义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学习科目。对于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对于化学性质和一些反应原理的理解可能很困难。学生学习实验的过程,就是对化学知识不断地探究的过程,同时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反过来作用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开发,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

通过最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对于化学中实验探究题目的考查越来越多,对于一些实验检测,开始有定性向定量转移。对于实验操作的考查,开始以教材中的常规的操作方法的考查变为非常规的实验方法的考查。这些都意味着,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探究意识和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要,也是高中化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关注,也是正确引导高中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方式。通过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渗透,学生就会逐渐意识到探究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高中化学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精神。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地意识到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问题的质量,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经过一定的思考,能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有所感悟和深思。比如,在学习氯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考虑:HClO怎么发挥它的消毒功能的?这时,可能会有学生说HClO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然后,教师就问学生次氯酸的氧化性的强度,并引导学生联想与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氧化还原方程式。同时,对比次氯酸与其他的化学物质的氧化性。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对次氯酸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掌握了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多以引导为主,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现实的问题来引进一些比较新奇的教学元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不是在讲台下一味地接受,要让学生试着品尝探索知识的奥秘的乐趣,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创新。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最好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如果学生能够自己操作实验,就会更好地体会实验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学生会在动手操作实验时,举一反三,不断地开拓思维。比如说,在做Fe置换CuSO4的实验时,要首先通过讲解,让学生大致知道其中的化学原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而产生思考。通过给学生介绍含有+3价的Fe和+2价Cu时,加入Fe后会发生怎样的反应,然后用实验来证实。借助这样的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学到的知识也能够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次,教师要利用化学自身的规律,充分利用教材,认真地分析考试大纲,打牢基础知识。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牢记把握教材,这样学生在进行探究时才不至于会跑偏,学生在掌握了教材知识时,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变得很高。教师要加强对最近几年的高考考查的分析。从高考的实际考查出发,就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高考试题,通过做题,学生就会切身领会到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培养探究精神。

三、在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深化实验教学并进行拓展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恰当地发挥实验的教学作用,以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让学生深入思考,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实验操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实验中,教师不能害怕学生提出疑问,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交流、讨论、学习,这样才能在深化实验教学的同时拓展化学教学。对于学生实验中提出的一些新奇的想法,鼓励学生自己去想办法,找答案,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探究学习精神。有时,学生自身提出的新奇的想法恰巧就是教师需要进行扩展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由学生提出,然后师生共同探索答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很容易接受的,并且能够在精神上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将是我们广大的高中化学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教师要在自己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的模式,立志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让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如冶.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8-9:3.

篇4

1.1.1 科学素养 

OECD即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做出这样的解释:利用前沿的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未解决方案提供支撑力量,从而可以使人类更加客观的理解自然的改变,并处理以自己的结论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素养。 

1.1.2 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学科优势。利用化学课程特别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素养的内涵、并将科学素养的内容在高中化學课程中进行细化,是利用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1.3 化学教学再设计 

是为了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合理,并且依据理论知识、合理的宣传手段,利用系统的思想处理遇到的问题、设置合理的目标,策划处理方案进行筛选,之后实施方案,依据所得结果对方案进行评估修改的一系列过程。 

1.2 课题界定 

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研究,以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准确解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化学教学再设计科学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探寻化学教学再设计实践操作的方法、原则和策略。 

2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校是吴江区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本课题的研究是从我校及兄弟学校化学教学实际出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总结课例诊断的要素、方法、类型和化学教学再设计的方法、原则和策略。实现:(1)为高中阶段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2)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思想,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有助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并掌握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对国家、社会真正有用的创新性人才。 

3 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3.1 研究内容 

本课题力求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发挥创造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化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能够对与生活有关的理化生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利与弊,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从而为将来有可能成为科研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研究重点 

通过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分析原因,从科学素养教育与化学教学再设计的内在关系,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的特征、要求和原则等方面,切实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其作用有:(1)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2)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3)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4)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4.2 问卷调查法 

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4.3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把教师的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切实关注课堂实践,关注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筛选与研究采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以研究促行动,提高行动效益,加强行动改进。 

篇5

谈到化学,特别是高中化学,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化学方程式太多,记不住。而有效记忆并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是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关键。高中化学方程式种类繁多,很多学生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死记硬背,或者强行记忆,这样就导致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了的结果。记不住化学方程式就导致学习化学非常困难,从而影响了化学成绩的提高,最终对化学这门课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记忆化学方程式呢?根据本人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记忆高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希望对广大高中生有所帮助。

一、分类总结记忆法

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掌握此类方法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酸、碱、盐及氧化物这几个概念。同类物质一般都具有相似的性质,记住一个方程式也就记住了一类方程式。如CO2能和NaOH反应:CO2+2NaOH=Na2CO3+H2O,对这个方程式我们不能只把它看成一个方程式,要从分类法的角度去看它,其中CO2属于酸性氧化物,NaOH属于碱,这个方程式代表一类方程式即: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如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因此他们都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3+2NaOH=Na2SO4+H2O。

2.根据元素的位置记忆

如在周期表中处在同一列的主族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具有相似的性质。如第一列的碱金属元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卤族元素单质都能和氢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等。

二、情境记忆法

人们在记忆时,总是对图像、声音或故事即有一定的情境更印象深刻,也就是说记忆化学方程式时不能单纯地记忆,而应把它放到一定的情境中记忆。例如在记忆Na和H2O反应时,可以结合实验现象这个情境来记忆,如钠与水反应时水面有响声说明有气体生成,最后溶液变红了说明有碱生成。又如我们在学习Cu和稀HNO3反应时,记忆Cu和稀HNO3前的系数3和8时可以结合一个节日“三八妇女节”,可以想象一下“三八妇女节”比较稀少,一年才一次,因此就记住了铜和稀硝酸反应前面的系数是3和8。

三、“特征反应”记忆法

此类方法适用于有机化学中方程式的记忆。记忆有机化学方程式关键是记忆官能团的特征反应。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每一类有机物都可发生其对应的特征反应,抓住这些特征反应,就有利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比如烷烃可发生取代反应;烯烃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卤代烃、醇可发生消去反应;醇、羧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等等。这些特征反应实际上是由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决定的,抓住了官能团就抓住了特征反应,也就容易记忆方程式了。

四、做题重现记忆法

篇6

化学是高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化学习题课在化学教学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也逐渐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所以作为化学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地深化教学方式和内容,使高中化学习题课的开展卓有成效。

一、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习题课教学目标不明确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开展,首先一点就要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现在高中的化学习题课中明显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老师对学生应该注重哪些知识的学习巩固,学习什么样的技能,习题教学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没有给出正确的指示以及有效的引导。这样就导致学生在习题课中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更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所以要想使得化学习题课的开展行之有效,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

2.习题课内容脱离课本知识

目前,在社会中与高中化学相关的习题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化学习题课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涉猎范围。但是,其中也包含一些非正规的、不够完善的材料。这样就导致了老师在选择这些习题内容时显得比较盲目,一些习题集涉及的内容更是脱离课本内容,一味地追求高、新的内容,而忽视对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练习这些习题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达到实际的效果,这样就使习题课的教学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3.习题课教学忽视了知识实践性

在一些高中的化学习题课教学中,老师总是习惯性一味地让学生埋头于题海当中,逐渐地使学生习惯于在纸面上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对知识学习的实践方面。而往往我们学习化学知识都是依靠大量的试验和社会经验总结而来的结果,所以习题课的开展不应该是大量的题目的堆积,而应该包括足够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避免使化学学习变得单调而乏味。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方面,我们更要注重其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对知识的实践探究中去。

二、化学习题课的改进策略和措施

1.增强习题课的针对性、目的性

所谓加强习题课的针对性、目的性,实际上就是要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习题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的具体情况,不能超越学生的能力范畴,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化学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对知识性内容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专业技能操作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习题学会的不仅仅是对现有结果、结论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求知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目的。

2.习题课内容的选择要优化

由于化学知识的特殊性,使得我们的化学学习必须要依靠习题来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巩固和加强,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围绕着习题为中心来展开。所以说习题的内容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工作的效果。我们的习题内容的选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题目的立意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脱离课本的知识体系和涵盖范围。题目中的信息一定要紧随科学前沿的内容,并且能够与社会实践内容相结合。(2)习题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研究价值,问题的答案要力求准确。通过对这些优化的、精良的习题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有效地改善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现状。

3.习题课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7

课堂正在经历全新的模式改革,大多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模式和探究,以满足新课标要求的“自主、探求、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这个思想的前提,具体要求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提炼知识的能力。我认为,学习过程确实不是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过程,不仅仅是老师传授书本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通过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积极吸收并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可见兴趣是这一系列过程的引导者。化学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若培养化学学习的兴趣,就能逐渐达到新课标“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的要求。因此,兴趣的培养,无论是根据经验还是理论对化学学习过程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如何培养化学学习兴趣呢?接下来我谈谈体会和认识。

一、保持一颗好奇心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因为好奇接下来可能带给我们求知的欲望,这是人类的本能。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对陌生的事物存在探究的渴望和兴趣,这种原始的冲动需要我们捕捉并保持,因为它是兴趣的源泉。化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它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和变化,有些可能看上去令人匪夷所思,就像魔术一样,这些纷繁的要素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令他们产生质疑和好奇,驱使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当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之中,其获取知识的欲望就愈加强烈,记忆知识的程度就更高,需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并获得知识的解答。这时,若有位负责的老师配合这一过程,就会使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工作事半功倍。认证负责的老师能够认真解答每一位好奇的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并引导和启蒙学生从中学会从有趣的化学现象入手学习化学课程的知识原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将其引向了正确的学习方向。

二、把握好化学中的实验机会

化学是一名实验课程。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将其“兴趣”进一步进行“化学反应”,变为牢固的知识并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试验通常是先有老师在课堂进行操作示范,为学生展示实验工具、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学生除了会对老师操作产生兴趣之外,也是学习化学实验知识的最佳时机。随后,老师在完成试验展示之后会将化学原理、化学式、详细的现象描述教授给学生。如果学生带着兴趣在观察和思考,接受的速度就会十分迅速。最后是学生亲自参与化学试验操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已经通过之前的过程了解了基本的原理和试验操作方法,那么不仅对化学实验知识有了初步了解,还积攒了好奇心,并以此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和自己动手实践的兴趣。最后学生参与化学实践,将会给这次的化学课程完美的结尾。因为拥有一定的兴趣并亲自参与验证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并解答疑惑,学生在解决完自身兴趣带来的问题后就会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和方法产生深刻记忆,并且化学试验往往能够造成“一个问题的解决却导致更多问题产生”这种状况,会延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可以加深知识理论的理解、学习试验操作、解决和验证自己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将化学带进生活

虽然化学既枯燥又难学,但是它胜在趣味十足。虽然它有许多概念公式需要记忆,化学试验必须大动干戈,但是它又胜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学、可用。日常生活处处发生化学变化,很多化学知识都是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归纳总结,因此化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从生活乐趣中入手。教师需要对初入化学学习门槛的学生进行引导,在授课过程中列举一些化学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应用,比如防锈、消毒等这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将化学课堂和生活日常加以联系,学生很快就能列举并利用刚学或者已经学到的知识分析现象、解析化学原理并抽象出化学方程,更进一步者可以以化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此看,只有学生发现课堂的生活趣味,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化学兴趣,才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化学学习如果用不一样的心态对待,学习过程和学习的效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带着好奇心且主动参与化学课程的学生,兴趣就会带给他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化学课堂;带着兴趣进行化学实验,或许实验会完美地验证和解答你的兴趣问题,但是会带给你更多的兴趣;无论身处课堂还是课下,校内还是校外,化学无处不在,兴趣更是无处不在。只要兴趣存在,生活处处就是化学的课堂。兴趣不仅是化学学习最好的老师,而且是化学学习中最大的乐趣。

参考文献:

篇8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从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部分教师认为化学探究性提问只需紧扣探究话题和主体内容就可以,并且忽视课题探究的外延知识和深入的探究环节,部分教师将学生觉得陌生的或者不懂的知识点引入,课堂出现一片茫然;课堂提问要有质量,就是一个问题能引起课堂的一片哗然,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又能说明主要问题,这就说明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尤其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一个升学阶段,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知识点的掌握对教师来说都面临着一个挑战,因此,仅仅一个问题的提出其实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

二、提问的特征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有时问得学生一脸无知,这明显是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及基本概念知识理解不到位,这就是低效提问。这种情况出现往往是因为学生对某些生活实际经验不足,不能确切的明白教材当中出现的实例。例如,课堂上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化学学习源于生活,比如洗衣服要用洗衣粉或香皂,这些洗涤用品当中含磷、含氟的问题,此时如果进行提问:我们衣服上的汗菌用食盐可以搓洗是什么原因?提问会让学生感到茫然,也许紧接着还会出现很幼稚和无知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其实直接泯灭了我们化学问题提出的最初目的,没有层次的化学问题学生怎么可能从问题的提问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呢?这样的化学课堂又何来效率可言。这里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其相关的特征:

(一)知识关联度高。什么是问题关联度,就是所提出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的程度。问题是通过与已有的知识相互比较才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本身不会诞生出新的问题。打个比方,硝酸是一种强酸,可以完全电离,得到结论判断它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进而我们进行试验,实验结果如实验描述石蕊溶液变红,然后我们得出结论硝酸具有酸性,但一会儿颜色变淡甚至颜色褪去。我们进一步探究,根据这个实验现象分析会不会H2和NO2的化学性质导致这样的实验现象呢?进而如果在浓硝酸钠溶液当中滴入两滴石蕊溶液又会出现什么现象?进一步推测,这种实验往往和H2以及NO2有关,一系列前面提出的问题随即迎刃而解。

(二)目的预设性强。对于高中生而言,化学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全面掌握知识点也较困难,而课堂提问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具有重要帮助。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目的预设性较强,可为学生提供多个解题思路,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具实际效益。例如,在讲解酚的性质和应用内容时,事先学生已经掌握了与乙醇相关的知识点,可初步了解苯环、羟基等重要基团的内容,对此章节的学习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教师通过自然界的酚类化合物,让学生掌握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提出与“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是醇”相关的设想类问题,接着借助活动探究,让学生积极动脑猜想苯酚实验最后显示的颜色、状态与气味,并提出“苯酚如何保存才能发挥最大效用”相关问题,并与实验结果做对比分析,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他反应。

(三)信息传递性广。高中化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注重培养学生课堂联想、实验探究能力,课堂提问教学方法需要与其相关特性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信息传递性是高中化学提问教学的重要特征,可直接明确问题的有效性,便于更好地展开后续学习计划。例如,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中,立足于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基础概念,利用动手实验活动,向学生提出“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否使得溶液的H浓度相等”、“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中H2浓度有所不同”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归纳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增强化学问题的单一信息传递能效。

(四)思维创造性深。硝酸具有氧化性,该性质与硝酸中哪些粒子有关?问题体现出关联、预设目的性质就不免为一个有效问题。发出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并且一步步推进来提高问题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当中的整体效益,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分析、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问题设计策略

(一)课堂上的问题设定往往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从学生本身的实际能力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抓起,给学生设定积极、有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个比方,为什么工业上要用二氧化硫来做漂白剂?而问题是我们明知道二氧化硫的漂白会产生含硫的化学物质,容易分解,其性质不稳定,会分解出有害物质,但是工业上还要用它做漂白剂,像纸浆等都是用这种方法漂白,思考,是不是营销商心太黑,欺骗消费者呢?

(二)我们身上穿戴的银质金属饰物是银色的,而为什么硝酸银试剂瓶口分解得到的銀是黑色的?提问一出来,就能瞬间激起学生的思考兴趣,顿时一大部分学生陷入沉思,进一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氧化静置得到的物质分别是白色和灰黑色的,为什么颜色差别会这么大?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刻激起很多学生的思考,说明教师的提问有层次,当即让课堂轩然,相反,问题无效根本提不起课堂氛围。另外,如果问题难度太大会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望而生畏,因此,教师要观察学生,根据实际来预设问题,积极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结语

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其核心内容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实现其趣味性,并达到一定的目的,展现教学模式和教学知识的灵活化,帮助学生挫败学科难点,这是突出表现在化学教学工作当中的重点内容和教学任务,且刻不容缓。

作者:丁海嵘

篇9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科学探究是一种有效且顺应时展的新型学习模式,高中化学是一门拥有大量实验内容的基础学科,而实验课程的基础则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科学探究。基于此,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提高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最终目的。

一、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课程中,教师要事先针对实验方法和内容向学生进行示范操作,从而让学生可以在掌握操作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自身思维能力。以制取蒸馏水的示演为例,首先,教师要告知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操作步骤:在烧瓶容器内放入沸石,在烧瓶容器下方垫入石棉网,冷凝管的具体构造,以及冷却水的流通方向,等等。待演示完毕后,教师要随即向学生布置如下思考题:沸石为何能够收到组织液体暴沸的效果?(在沸石内部含有大量气体,可以为水蒸气提供足够的气化中心,进而将液体的沸腾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若在实验开始之前忘记加入沸石,那么在实验开始之后还可以补放吗?(不可以)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分散火焰)在对容器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应在什么条件下放入石棉网?(在应用玻璃容器且容器底部较大的情况下放入石棉网)为什么冷却水同水蒸气之间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在实验过程中,内管所流通的水蒸气同外管流通的冷却水之间需要由冷凝管的内部来实现热量交替,如果冷却水同水蒸气两者的流通方向一致,那么热度最高的水蒸气会最先同冷度最低的冷却水相接触,因而会导致冷凝管内管出现破裂且影响到水蒸气的冷凝效果)通过一问一答的过程,学生不仅全面掌握制取蒸馏水的试验方法,而且对其中的原理进行深入理解。

二、在探究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存异求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一项问题,即使是在完成教科书中的化学实验时,教育者也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首先,此次实验中材料的使用原理是什么?其次,在完成课本实验时,是否能够运用其他材料代替?最后,运用当前的实验材料,还可以验证出哪些不一样的原理?你会如何设计实验过程?

例如在比较卤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这一试验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掌握此次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出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方案。一些同学采用滤纸代替试管,并连续性地滴出试剂,从而呈现出很多不同的色彩变化,让整个实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除此之外,教师要尽可能多为学生留出更大发挥空间,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设想。例如在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法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教材基础实验装置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其他类型的实验装置。

三、在验证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验证能力

顾名思义,验证性实验所针对的就是学生的验证能力。首先,教师要针对课程中的验证对象展开详细论述,加强学生对此次实验课程的内涵和原理的了解和掌握;其次,让学生深入理解“单一变量”的深层涵义,学会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在勒夏特列原理的验证实验中,教师将装有N■0与NO■气体的活性针筒在10厘米的位置快速下降到5厘米处,在这里有一处教学难点,很多学生会将“任何情况下的浓度改变”错误理解成为“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若在此种理解状态下来继续实验,那么所能够得出的变量就无法满足单一变量的原则。由此可见,此次实验中应着重考虑到平衡常数与浓度商之间的关系比例。通过验证性实验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验证能力。

四、在定量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定量实验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定量实验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将事物的本质通过“量”加以反映;其次,教育者要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保留有效的数字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结果精确度的重要性;最后,教育者要运用有效数字的精度确定实验仪器,并通过在实验内容中加入数据运算法则的方式达到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我今天来,主要是向大家学习来的。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与时俱进,努力创新

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特级教师更应该保持永远清醒的头脑、时常新鲜的血液。

任教以来,我坚持不懈地潜心研究教学规律,自觉进行教学改革,从尝试单项、个别的微观课堂教法入手,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调控教学节奏”为线索的教学改革新路,使自己的教学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局限性,朝着科学化、理论化、整体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验总结《谈谈调节教学节奏》,被省教委有关领导誉为“节奏教学法”,多次在全国或省级交流并被多次节录发表。而后,进一步发展为“快乐教学、节奏教学、创新教学”的教学理念,发表了多篇论文,交流或获奖。

我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在陈培胜老师及化学组全体老师支持与参与下,自拍兴趣实验录像,用于辅助教学,被化学老前辈陈国欣老师赞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是全国少数最早使用flash制作课件的人,我曾经建立了三个化学网站,被许多化学搜索引擎收入,一些关于教育类的e网书籍也做了介绍,后因收费而停止。今年,我又建立了化学博客,才几个月,已逾六千多人浏览,并有本地及外地老师来信交流。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特级教师更需要保持“学高”、“身正”这一境界,要学知识,要学做人,修身养道。“学习,学习,再学习,终身学习。”这是我的座右铭。

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更应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勤勉踏实,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教育为荣,以学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从不挑三拣四,再多、再苦、再重的任务也乐于承担,这两年,由于二中化学教师不足,领导让我承担跨年段超课时的工作,我二话没说,义无反顾地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志诚诚恳恳,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是我的终身追求。

在信息化时代,人人都需要充电,特级教师更应注重本身素养的提高。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从理论到实践,我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发表了《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等文章,并被聘为“莆田市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巡回讲学团”成员,主讲的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受到了广泛的。

三、教好书,育好人

人们总是说:“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从我个人理解,就是教好书,,育好人。我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注释。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生涯中,我尽力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所谓“差生”,总是想方设法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春风化雨暖人心”。虽然我现在不当班主任了,仍然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在培养年轻教师方面,我能与年轻教师打成一片,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主动帮助年轻教师解决教学难题,很受年轻教师的。每当年轻教师开设汇报课或观摩课时,总是来找我当参谋,我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地提出最诚恳的意见,对教案、教具、教法、教态、教学课件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使年轻教师得到尽快的提高。

曾经被聘请为市化学科骨干教师上课,因此,有一些市骨干教师打来电话或通过伊妹儿求教;一些本地、外地化学老师,通过网络留言或发伊妹儿求教,本人均尽最大努力给与帮助。

篇11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我今天来,主要是向大家学习来的。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与时俱进,努力创新

在教学工作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特级教师更应该保持永远清醒的头脑、时常新鲜的血液。

任教以来,我坚持不懈地潜心研究教学规律,自觉进行教学改革,从尝试单项、个别的微观课堂教法入手,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调控教学节奏”为线索的教学改革新路,使自己的教学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局限性,朝着科学化、理论化、整体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验总结《谈谈调节教学节奏》,被省教委有关领导誉为“节奏教学法”,多次在全国或省级交流并被多次节录发表。而后,进一步发展为“快乐教学、节奏教学、创新教学”的教学理念,发表了多篇论文,交流或获奖。

我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在陈培胜老师及化学组全体老师支持与参与下,自拍兴趣实验录像,用于辅助教学,被化学老前辈陈国欣老师赞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是全国少数最早使用flash制作课件的人,我曾经建立了三个化学网站,被许多化学搜索引擎收入,一些关于教育类的e网书籍也做了介绍,后因收费而停止。今年,我又建立了化学博客,才几个月,已逾六千多人浏览,并有本地及外地老师来信交流。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特级教师更需要保持“学高”、“身正”这一境界,要学知识,要学做人,修身养道。“学习,学习,再学习,终身学习。”这是我的座右铭。

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更应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勤勉踏实,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教育为荣,以学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从不挑三拣四,再多、再苦、再重的任务也乐于承担,这两年,由于二中化学教师不足,领导让我承担跨年段超课时的工作,我二话没说,义无反顾地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志诚诚恳恳,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是我的终身追求。

在信息化时代,人人都需要充电,特级教师更应注重本身素养的提高。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从理论到实践,我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发表了《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等文章,并被聘为“莆田市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巡回讲学团”成员,主讲的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三.教好书,育好人

人们总是说:“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从我个人理解,就是教好书,,育好人。我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注释。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生涯中,我尽力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所谓“差生”,总是想方设法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春风化雨暖人心”。虽然我现在不当班主任了,仍然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在培养年轻教师方面,我能与年轻教师打成一片,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主动帮助年轻教师解决教学难题,很受年轻教师的欢迎。每当年轻教师开设汇报课或观摩课时,总是来找我当参谋,我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地提出最诚恳的意见,对教案、教具、教法、教态、教学课件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使年轻教师得到尽快的提高。

曾经被聘请为市化学科骨干教师上课,因此,有一些市骨干教师打来电话或通过伊妹儿求教;一些本地、外地化学老师,通过网络留言或发伊妹儿求教,本人均尽最大努力给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