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4 05:31: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餐宴会礼仪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2-0110-01
一、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中餐宴会座次排位是市场营销專业商务礼仪课程中商务宴请的准备工作内容之一。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做为一名市场营销一线人员,通过参加宴请工作的组织与参与,是对个人必备人际社交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目标
基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商务礼仪课程目标。明确本单元的目标为:“三知、三习、三修”三个方面。知识目标为:理解中国古代宴会的传统礼仪、掌握中餐宴会座次文化、了解国际商务宴会的位次礼仪;能力目标:掌握宴请座次礼节中如何体现“尊重”的礼仪核心原则、中餐宴请桌次布置的方法、中餐宴会座次排位的方法;素质情感能力:提升职场伦理的审美能力、提升礼仪文化修养、提升团队合作。
(三)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筵席布席之礼与现代商务宴会中餐座次礼仪,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类型的场合(小型、中型、大型宴会)进行商务宴会的中餐桌次排列,根据不同情境(社会角色)进行商务宴会的中餐席位布置。
(四)学情分析
课程教学对象是市场营销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交欲望,但欠缺规范的行动。此前已经学习宴请准备中的场地选择与组织人员分工,由于对宴请礼仪文化背景的挖掘能力不足,并对商务宴请活动接待服务实际的经验不足,无法将所学的礼仪知识系统、灵活地运用到中餐宴会座次礼仪中。
(五)教学重难点
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学情分析策划教学的重难点:古代食礼座次礼仪、现代国际商务宴会座次礼仪国际惯例、现代国际商务宴会座次礼仪的灵活应用。
二、教学策略
(一)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学生的能力起点和这堂课的目标将教学过程按能力建构的梯度分为下面四个阶段,以此来逐级实现教学目标。知礼:理解古代传统中餐宴会中的位次礼仪文化;懂礼:判断现代商务宴会的中餐桌次排序方法;习礼:掌握正确的中餐座次礼仪审美原则;行礼:现代国际化商务宴会中餐位次礼仪综合应用。
(二)教学要素设计
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进行能力的建构;教学手段:使用信息化课堂教学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效率低和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有效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各互动之间的思维互动、资源互动等,通过有效的互动达成学生能力的构建,实现堂教学目标;教学资源:采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比如图片、动画视频可以高效率地突破难点;教学方法:采用多触觉感知(动、视、听、说)的教学方法,如任务法、引导文法、可视化法、互动法、启发教学法、讲授法、调查法、粘贴板法等,以适应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有利于能力的建构。
三、教学实施
(一)知礼
课前,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下发任务单调查学生对宴会中座位“尊重”的理解,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中,教师采用动画视频的互动,引导学生与中国传统宴会礼仪文化的知识点进行链接。
(二)懂礼
解决难点问题的理解环节,教师通过新闻视频再现场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随机抢答和点将法的方式分析难点。学生在互动中掌握宴会座次礼仪的运用方法。
(三)习礼
突破难点问题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学生掌握座次排序方法运用的规范性、针对性、灵活性,教师采用“G20视频”的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训练,用手机将成果拍照上传,让每组的成果都可以展现在大家眼前,高效率实现生生、师生的成果互动。
(四)行礼
课后,教师通过信息化学习平台下发视频资源、布置任务单。
四、教学效果
与传统课堂的效果相比,在信息化课堂里逐一得到改善,如:(1)知识点概念由抽象化转变为可视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同时教师通过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知识传授的准确度;(2)课堂氛围由可控性差转变为学生自主积极性高,创建了一种参与和互动的学习环境;(3)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教学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的及时反馈使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许赟,方法林.基于高职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信息化课堂赛项教学设计探讨:以《客房迎接服务中的手势礼仪》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3):91-92.
中餐用餐礼仪1举办中餐宴会一般用圆桌,每张餐桌上的具次有主次之分。宴会的主人应坐在主桌上,面对正门就座;同一张桌上位次的尊卑,根据距离主人的远近而定,已近为上,已远为下;同一张桌上距离主人相同的次位,排列顺序讲究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在举行宴会时,各桌之上均应有一位主桌主人代表,作为各桌的主人,其位置一般应以主桌主人同向就座,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人就座。每张桌上,安排就餐人数一般在10人以内,并且为双数,人数过多,过于拥挤,也会照顾不过来。
在每张餐桌上位次的具体安排上,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每张桌上一个主位的排列方法。
每张餐桌上只有一个主人,主宾在其右手就座,形成一个谈话中心。
2、每张餐桌上有两个主宾位的排列方法。
如主人夫妇就座于同一桌,以男主人为第一主人,女主人为第二主人,主宾和主宾夫人分别坐在男女主人右侧,桌上形成两个谈话中心。
如果遇到主宾身份高于主人时,为表示尊重,可安排主宾在主人位次上就座,而主人则坐在主宾位子上,第二主人坐在主宾左侧。
如果本单位出席人员中有身份高于主人者,可请其在主人位就座,主人坐在身份高者左侧。
以上两种情况也可以不做变动,按常规予以安排。
中餐用餐礼仪21、中餐上菜顺序
标准的中餐,不论何种风味,其上菜顺序大体相同。通常是首先上冷盘,接着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喝汤,最后上水果拼盘。当冷盘吃剩三分之一时,开始上第一道菜,一般每桌要安排十个热菜,宴会上桌数再多,各桌也要同时上菜。
上菜时如果由服务员给每个人上菜,要按照先主宾侯主人,先女士后男士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进行。如果有个人取菜,每道菜应放在主宾面前,有主宾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取菜。却不可迫不及待地越位取菜。
2、用餐时如何使用毛巾和餐巾
正式宴会前,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条湿毛巾,它是用来擦手的,不能用来擦脸、擦嘴、擦汗。宴会结束时,再上一块湿毛巾,它是用来擦嘴的,不能用来擦脸、擦汗。正式宴会上,还为每位用餐者准备一条餐巾。它应当铺放在并拢之后的大腿上,而不能把它围在脖子上,或掖在衣领里、腰带上。餐巾可用于轻抹嘴部和手,但不能用于擦餐具或擦汗。
3、用中餐的礼仪要求
由于中餐的特点和食用习惯,参见中餐宴会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上菜后,不要先拿筷,应等主人邀请,主宾拿筷时再拿筷。
取菜时要相互礼让,依次进行,不要争抢。取菜时要适量,不要把对自己口味的好菜一人包干。
2、为表示友好、热情,彼此之间可以让菜,劝对方品尝,但不要为他人布菜,不要擅自做主,不论对方是否喜欢,不要主动为其夹菜、添饭,以免让人家为难。
3、不要挑菜,不要在共用的菜盘里挑挑拣拣、翻来翻去、挑肥拣瘦。
取菜时,要看准后夹住立即取走。不能夹起来又放下,或取回来又放回去。
中餐用餐礼仪31、吃中餐首先要注意筷子的使用。
中式餐饮的主要进餐工具是筷子,标准的握筷姿势。过高或过低握筷,或者变换指法握筷都是不规范的。在使用筷子夹菜时不要在菜肴上乱挥动,不要用筷子穿刺菜肴,不要将筷子含在口中,不要让菜汤滴下来,不要用筷子去搅菜,不要把筷子当牙签,不要用筷子指点别人。需要使用汤匙时,应先将筷子放下。
2、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吃相。
进餐要文雅,不要狼吞虎咽,每次进口的食物不可过大,应小块华 夏 酒 报中国酒业风向标小口地吃。在品尝已入口的食物与饮料时,要细嚼慢品,最好把嘴巴闭起来,以免发出声响。喝汤时,不要使劲地嘬,如汤太热,可稍候或用汤勺,切勿用嘴去吹。食物或饮料一经入口,除非是骨头、鱼刺、菜渣等,一般不宜再吐出来。需要处理骨刺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放在自己的餐盘或备用盘里,勿置桌上。口中有食物,勿张口说话,如别人问话,适值自己的口中有食物,要等食物咽下后再回话。整个进餐过程中,要热情与同桌人员交谈,眼睛不要老盯着餐桌,显示出一副贪吃相。
中餐使用餐具礼仪1汤盅
汤盅是用来盛放汤类食物的。用餐时,使用汤盅有一点需注意的是:将汤勺取出放在垫盘上并把盅盖反转平放在汤盅上就是表示汤已经喝完。
水杯
中餐的水杯主要用于盛放清水、果汁、汽水等软饮料。注意不要用水杯来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需注意喝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再吐回水杯里,这样是十分不雅的。
牙签
牙签也是中餐餐桌上的必备之物。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扎取食物;二是用于剔牙。但是用餐时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不行时,要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来的食物,不要当众“观赏”或再次入口,更不要随手乱弹、随口乱吐。剔牙后,不要叼着牙签,更不要用其来扎取食物。
餐巾
中餐用餐前,一般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这块湿毛巾的作用是擦手,擦手后,应该把它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而宴会结束前,服务员会再上一块湿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这块湿毛巾是用于擦嘴的,不能用其擦脸或抹汗。
中餐使用餐具礼仪21.筷子
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须成双使用。用筷子取菜、用餐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个“小”问题:
一是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是不是有点倒人胃口?
二是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舞着筷子。
三是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因为这种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时候才用。
四是严格筷子的职能。筷子只是用来夹取食物的。用来剔牙、挠痒或是用来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
2.勺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有时,用筷子取食时,也可以用勺子来辅助。尽量不要单用勺子去取菜。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在舀取食物后,可以在原处“暂停”片刻,汤汁不会再往下流时,再移回来享用。
暂时不用勺子时,应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让它在食物中“立正”。用勺子取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它倒回原处。而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烫,不可用勺子舀来舀去,也不要用嘴对着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凉了再吃。不要把勺子塞到嘴里,或者反复吮吸、舔食。
3.盘子
稍小点的盘子就是碟子,主要用来盛放食物,在使用方面和碗略同。盘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
需要着重介绍的,是一种用途比较特殊的被称为食碟的盘子。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暂放从公用的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的。用食碟时,一次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看起来既繁乱不堪,又像是饿鬼投胎。不要把多种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们会相互“窜味”,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吃的残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应轻轻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时候不能直接从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夹放到碟子旁边。如果食碟放满了,可以让服务员换。
一、前言
进入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中国与东西方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并且由于地区差异, 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餐桌礼仪也就成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餐桌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在现代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餐桌礼仪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日本、韩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同中国一样,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日本人和韩国人对于礼节的重视程度比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将从座次安排、餐具使用、就餐氛围等方面对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进行比较,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从而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二、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1.席位安排礼仪
(1)中餐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座位的设置十分讲究。《礼记》 中讲“天地位焉”,意为天地万物各有其位, 不容紊乱。在我国, 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传统做法除以南北为尊卑外,在民间吃饭,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 但当有前辈、领导、师长等或年龄比主人高或认为是重要的客人时,首座必须请最长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 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然后是左为上,右次之,再后的排列顺序是左右,以次类推,逐个排列下去,最后一个是背对门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或者买单的人坐,这样买单时进出就不会影响其他的客人。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男性往往与女性分桌,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若家中请客,女主人往往在厨房和餐厅之间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2)西餐餐桌礼仪。
西餐宴会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其中女性一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晚宴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之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以右为尊,左为次。入座方式为从左侧入座,男士应拖拉餐椅,协助女士入座,以显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若家庭宴请,男女主人都应始终陪同。就餐者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边沿。在正式宴会中,英美和法国排位法不同。英美排位法为:左右两端为男女主人,男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边,女主宾坐在男主人的右边。男女主人的左边是次宾,陪客一般坐在中间位置。而法式长桌的排坐法正好相反,男女主人坐在中间,对坐。女主人右边为男主宾,男主人右边为女主宾,男女主人的左边为男女次宾,陪客尽量坐旁边。正式宴会中,坐席座次的高低依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左高右低。男女交叉安排,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
(3)日韩餐桌礼仪。
日本人在用餐时,通常要摆上一张矮桌,然后男子盘腿而坐,女子则跪坐。韩国人非常重视餐桌礼仪。而韩国的一般家庭使用的为矮脚的小桌,用餐时,宾主席地盘腿而坐。若与年长者同坐,坐姿要端正。而且在长辈面前应跪坐在自己的脚底板上,绝对不能把双腿伸直或叉开,否则被认为是不懂礼貌或侮辱人。在韩国较传统的用餐习惯中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说法,即男子和女子如果超过七岁就不能坐在一起。中国和韩国作为崇尚儒教的国家对这个都很重视,这也是男女有别观念的体现。
2.餐具的使用礼仪
(1)中餐餐具的使用和摆放。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盘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盘右上方。筷子是吃中餐最常用的餐具。使用筷子也是有讲究的,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也不可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也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筷子使用过程中,运用的是以中指的关节作为支点的杠杆原理,通过食指控制筷子的运行,在协同中完成整个的吃饭过程。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筷子作为一种文化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
(2)西餐餐具的使用和摆放。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 叉子、 碗 、盘子、 碟子等。都有各自的用途。用餐前先把餐巾打开平放在大腿上,用餐结束后把餐巾大略折好放在桌子上即可。在西餐桌上通常摆放不只一副刀叉,原则上是从外向内取用,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刀用来切割食物,叉同于送食物入口。据游修龄教授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的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人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仍然用刀切割肉食。而且西方人用刀叉也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如:手里拿着刀叉时不能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等等。
(3)日本餐具的使用和摆放。
日本人对餐具很讲究,除使用陶瓷、金银、木制器外,大量使用漆器。日本人注重美感、餐具形状也是多姿多彩,有高有低、百八角形、有叶状等。日本人吃日餐、中餐时使用尖头筷子,吃西餐时使用刀子和叉子。筷子是日本人使用的主要餐具,日本筷子的起源还不太清楚.据说是弥生末期.筷子已进入日本。在用餐中,日本人对筷子的用法很讲究,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或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横向码放在饭碗的前方。同时,在日本筷子的使用也有很多的禁忌:有“忌八筷”之说,忌舔筷,忌移筷,忌插筷,忌掏筷,忌跨筷,忌别筷等。在与日本人用餐时给憋人夹菜要用公筷子。用完餐后,要将用过的筷子放回纸套中,并放在架子上
(4)韩国的餐具使用和摆放。
韩国传统食具包括筷子和匙。筷子以金属制成,多呈扁平而长;匙亦多为金属制。特别的是,韩国人一般吃饭、喝汤都用匙来进行,筷子多用以夹菜作为辅助工具。
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碗吃放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吃饭的时候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左手就必须放在桌子下面。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的吃任何东西了。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等,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他食器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
3.就餐氛围和餐桌话语的差异
(1)中餐的用餐氛围
中国餐饮一般采用圆桌共餐的形式,这种就餐方式往往能够制造和谐融洽的气氛。古往今来,中国人也非常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感情。孟子曾经说过,“食色,性也。”可见中国人常以食为人生之乐, 讲究排场,并追求热烈的气氛。当然这种大声喧哗的就餐方式已经日益为现代就餐礼仪所摒弃。在用餐过程中中国人喜欢在酒席上劝客人进食,生怕客人吃不饱、吃不好,不断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盘子里夹菜,还不停地说:“多吃点, 多吃点”, 这样才能表明主人的热情和诚意。在宴请结束时,主人往往会说:“今天没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请多包涵,等等。”不难得出,中国人遵循 “贬己尊人” 的原则。可见,从餐桌礼仪可以看出中国延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2)西餐的用餐氛围
西方人用餐习惯是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每人各自点菜,各持一份。餐食在厨房被分装到每一只餐盘中,由服务员从厨房端出,再快速礼貌地送给每位客人。用餐时他们一般是轻声细语,低声交谈。他们举杯喝酒时,也要说祝酒词,但一般是利用上菜间隙致祝酒辞,祝酒时力求做到话语简短、幽默诙谐。所以在西餐厅, 很难看到大声喧闹。用餐时,不替他人取菜, 不吸烟, 不劝酒。西方盛宴一般只有四到五个菜,以恰好吃完或者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这样是大家喜欢她做的菜,对她烹饪手艺的一种认可。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
(3)吃日本料理的用餐氛围
在日本,人们大都是份儿饭。而且,日本人在用餐之前及之后都要高声表达两种感受,用餐前要说“いただきます”“Itadkimasu!, 意思是欣赏这顿饭食;用餐后要说“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 “Go - chis o - samadeshita!” 意思是感谢款客者预备这顿极美味的饭食。用餐时,日本人一般不给人夹菜,不管是客人还是家里人,自己吃自己的。日本人的用餐礼仪看起来很严厉,但日本人容许狼吞虎咽式吃法。例如, 吃寿司,日本人习惯赤手拿着寿司浸一浸豉油, 然后直接放入口中他们不会用筷子吃寿司;又如,吃面,日本人直接从汤碗把面吸啜入口,且必会发出声音,应为这表示面食味道很美,也是对厨师表示赞赏。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讳客人吃饭一碗就够,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一般来说,日本人认为将上桌的饭菜全部吃净是想对方表示礼貌。
(4)吃韩国料理的用餐氛围
韩国人在吃饭时长辈先拿勺筷,晚辈再拿勺筷,和中国人遵守严格的座次一样,都是等级观念的反映。喝泡菜汤时不要端起碗,用勺子舀汤时不发出声音并且要慢慢喝。喝水和茶等饮品时也尽量不发出声音。打喷嚏和咳嗽时要避开,用手或毛巾掩着。长辈还在用餐时不能离开座位,筷子不要放在饭碗上或桌上,要等长辈吃完之后才能放下,一块吃完后要说“我吃好了”。而且,用餐时还要注意在和别人一起吃饭时,不能吃的太快或太慢,要和别人保持同步,并且在吃饭时不能随意中途离席。这种礼节给人展示出韩国对别人的关心和照顾。
三、结语
东西方各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文化习俗。而他们不同的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东西方各国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加深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还可以使得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 能够做的得心应手,待人接物恰到好处。从而尽可能的避免文化习俗的不同带来的不便,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 维萨.餐桌礼仪:文明举止的起源[M].北京:新星出版社, 2007.
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深受中西方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及其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势。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而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综上,中西礼仪千万种,以下是我对餐桌礼仪的一些浅析方法。
一、出席时间的差异
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西方人是单一时间观念的人。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说来,时间多样化模式的中国人更倾向于迟到半小时之后到达,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准备,通常会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安排些其他节目,如打牌,喝喝茶,聊聊天等,让一些先到的客人们消磨时间。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者不礼貌的行为。在西方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很不礼貌的,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十分钟后不到者,将会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二、座次安排的差异
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南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种至高无尚德象征,代表了地位和身份。因此,常常见到一些食客在宴会上推推让让,面红耳赤,原来只是为了谦让座位次序的缘故,在中国的大多数宴会上,为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座并坐首席,这是因为中国人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作为排座的标准,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儒家以君、父、夫、长为尊,为先,以臣、子、妻、幼为卑为后,进而形成了贵贱有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的思想。而西方人则将女士优先,尊重妇女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同时也作为宴会上其他行为的标准,在安排座位时,先把宾客的性别列出名单,再据此安排座位的形式和详细座位,如果是有男女共同参加宴会,则由男主人共同主持须将男女宾客分两个名单,通常的座次安排形式:男主人与女主人正对面,男主人的左右两侧为女主宾,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朝外排列一位。
三、餐具的差异
两种不同文化影响下的民族在餐具上的选择也不同,中国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
中国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喜欢和平与安定的生活,由于团结与和气;而西方人一般都是用方桌受用刀叉,则给人一种杀气冲冲的野蛮之感。
不过,随着中西经济交往的发展,餐具的使用已没有明显的分别,很多西方人学着使用筷子喜欢吃中餐,而中国人也常入西餐厅和使用刀叉了。
四、进餐礼仪的差异
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表示宴会开始,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当有新菜上来,请主人、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传统美。
而在西方的餐桌上,还有那么一些细节是中餐桌上无法得到体会的。
如:1.使用刀叉进餐时,应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握住食物,右手用刀将食物切成小片,再用叉送入口中。用刀时,刀叉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形,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叉朝向自身,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拿在手里而无需放下。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手势时应该把刀叉都放下,千万不可手持刀叉在空中挥舞。也不可一手拿刀叉一手拿餐巾纸,也不可一手拿纸巾一手取菜,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内而另一端放在桌上。
2.西餐桌上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若汤过热,可先等稍凉再喝,千万别吹汤。喝汤时,用汤勺将汤从外向内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中,匙把指向自己。
3.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食物时,不要用叉子插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再放入口中。
4.面包一般需用手分成小块再放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或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分成小块再抹。
5.欧美人多以鸡胸脯为贵。吃鸡腿时应先将骨头用力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要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再吃下层鱼肉。要切一块吃一块,切不能切得过大或将肉都切成片。
(1)座次安排
正式宴会,一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参加宴会者入席时井然有序,同时也是对客人的一种礼貌,非正式的宴会不必提前安排座次,但通常就坐也要有上下之分。安排座位时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以主人的位置为中心。如有女主人参加,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为上,依次排列;二是要把主宾和夫人安排在最主要的位置。通常是以右为上,即主人的右手是最主要的位置。离门最远的、面对着门的位置是上座,离门最近的、背对着门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边是第二号位,左边是第三号位,依次类推;三是在遵从礼宾次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相邻者便于交谈;四是主人方面的陪客应尽可能插在客人之间,以便与客人交谈,避免自己的人坐在一起。
(2)宾主礼仪
主人的礼仪
应该说,宴会的成功有赖于主人的热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细致周到的组织安排。从礼节上讲,主人的职责是使每一位来宾都感到主人对自己的欢迎之意。主人举办宴请,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主人都应提前对客人发出口头或书面邀请,并依照客人的习惯、特点安排好请客时间、地点等事宜。礼仪性宴请礼节更隆重讲究。在宴会开始前,主人应该站立门前笑迎宾客,晚辈在前,长辈居后。对每一位来宾,要依次招呼,待客人大部分到齐之后,再回到宴会场所中来,分头跟客人招呼、应酬(家庭便宴比较随便,主人不一定在门口迎客,可在客人到达时趋前握手招呼)。主人对宾客必须热诚恳切,一视同仁,不可只注意应酬一两个忽略了别的客人。入席前,烟、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务员代劳递送,主人应尽可能地亲自递烟倒茶。上菜后,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说一些感谢光临的客气话。此后每一道菜上来,都要先举杯邀饮,然后请客人起筷。要照顾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时调换菜点或转动餐台。遇到有特殊口味的客人要及时调换菜点。席散后,主人要到门口,恭送客人离去。对那些在宴请中照顾不多的客人,应说几句抱歉和感谢之类的话。对走在后面的客人,可略为寒暄几句。
做客礼仪
作为应邀参加宴会的客人,如时赴约,举止得当,讲究礼节是对主人的尊重。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服饰。客人赴宴前应根据宴会的目的、规格、对象、风俗习惯或主人的要求考虑自己的着装,着装不得体会影响宾主的情绪,影响宴会的气氛。
(2)点菜。如果主人安排好了菜,客人就不要再点菜了。如果你参加一个尚未安排好菜的宴会,就要注意点菜的礼节。点菜时,不要选择太贵的菜,同时也不宜点太便宜的菜,太便宜了,主人反而不高兴,认为你看不起他,如果最便宜的菜恰是你真心喜欢的菜,那就要想点办法,尽量说得委婉一些。
(3)进餐。进餐时举止要文明礼貌,不马食,不牛饮,不虎咽,不鲸吞,嚼食物,不出声,嘴唇边,不留痕,骨与秽,莫乱扔。面对一桌子美味佳肴,不要急于动筷子,须等主人动筷说请之后你才能动筷。主人举杯示意开始,客人才能用餐。如果酒量还能够承受,对主人敬的第一杯酒应喝干。同席的客人可以相互劝酒,但不可以任何方式强迫对方喝酒,否则是失礼。自己不愿或不能喝酒时,可以谢绝。
(4)夹菜时,一是使用公筷;二是夹菜适量,不要取得过多,吃不了剩下不好。三是在自己跟前取菜,不要伸长胳膊去够远处的菜;四是不能用筷子随意翻动盘中的菜;五是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可很少地夹一点,放在盘中,不要吃掉,当这道菜再传到你面前时,你就可以借口盘中的菜还没有吃完,而不再夹这道菜,最后你应将盘中的菜全部吃净。进食时尽可能不咳嗽、打喷嚏、打呵欠、擤鼻涕,万一不能抑制,要用手帕、餐巾纸遮挡口鼻,转身,脸侧向一方,低头尽量压低声音。
(5)参加宴会最好不中途离去。万不得已时应向同桌的人说声对不起,同时还要郑重地向主人道歉,说明原委。吃完之后,应该等大家都放下筷子,主人示意可以散席,才能离座。宴会完毕,你可以依次走到主人面前,握手并说声谢谢,向主人告辞,但不要拉着主人的手不停地说话,以免妨碍主人送其他客人。
(3)其他礼仪
①筷子的用法。筷子虽然用起来简单、方便,但也有很多规矩。比如:不能举着筷子和别人说话,说话时要把筷子放到筷架上,或将筷子并齐放在饭碗旁边。不能用筷子去推饭碗、菜碟,不要用筷子去叉馒头或别的食品。其它用筷忌讳还有:忌舔筷--不要用舌头去舔筷子上的附着物;忌迷筷--举着筷子却不知道夹什么,在菜碟间来回游移。更不能用筷子拨盘子里的菜。忌泪筷--夹菜时滴滴哒哒流着菜汁。应该拿着小碟,先把菜夹到小碟里再端过来。忌移筷--刚夹了这盘里的菜,又去夹那盘里的菜,应该吃完之后再夹另一盘菜。忌敲筷--敲筷子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另外,筷子通常应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放在碗上。在用餐时如需临时离开,应把筷子轻轻放在桌子上碗的旁边,切不可插在饭碗里。现在有些宴席实行公筷母匙,那么,你就要记住不能用个人独用的筷子汤匙给别人夹菜舀汤。
②餐巾的用法。如今很多餐厅都为顾客准备了餐巾,通常,要等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后,你才可以取出平铺在腿上,动作要小,不要像斗牛似的在空中抖开。餐巾很大时可以叠起来使用,不要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所以只能用餐巾的一角来印一印嘴唇,不能拿整块餐巾擦脸、擤鼻涕,也不要用餐巾来擦餐具。如果你是暂时离开座位,请将餐巾叠放在椅背或椅子扶手上。用完餐,将餐巾叠一下放在桌子上,可千万别揉成一团 弃在那儿,好像一朵被你摧残过的花朵。
③一般餐桌上会为每位用餐者准备茶水饮料和酒水,通常茶水饮料酒水在右侧,饮用时尽量不要用错。
④作为主人(特别是陪同人员),宴会进行期间可能为客人斟酒上菜,应该从客人左侧上菜,从客人右侧斟酒。
服务顺序。服务人员侍应,要从女主宾开始,没有女主宾的,从男主宾开始,接着是女主人或男主人,由此向顺时针方向进行。规格高的,由两名服务员侍应,一个按顺序进行,另一个从第二主人右侧的第二主宾至男主宾前一位止
(4)自助餐礼仪
自助餐的特点是不设固定席位,可以任选座位,站着也行,形式活泼,很便于彼此的交流。菜肴、食品连同餐具都摆设在桌上,任由客人自取,喜欢什么,量的大小,完全自主。在这种场合也要注意礼仪。一次不宜取太多的食物,不够可以再添,以免让别人笑话自己没吃过东西,没见过世面,如果吃剩下一堆,就更失礼了。另外,要把骨头、鱼刺等拨到盘子一边。吃完自助餐,不能将食物带出餐厅。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如何上酒?
正确方式为酒杯只倒二分之一满。
不论宴会是在住家或餐厅举行,如果你提供的是珍品佳酿,务必把酒瓶拿出来给客人瞧瞧。
如果你提供的只是普通酒类,请事先把酒倒在有塞子的玻璃瓶内,玻璃瓶不用放在垫子或银盘上。
许多品酒师都觉得,加重酒精浓度的葡萄酒,应先倒进有塞子的玻璃瓶,再端出款客。
款客的红酒温度应相当于室温。如果你的红酒太冰,可建议客人用手暖酒。
宴会前请先把白酒摆在冰箱至少两小时,或放人装着冰块和冰水的冰酒器20分钟。记住,白酒品质愈好,降温所需时间也愈短。如果忘记预冰,请把酒瓶放进冰室15分钟。不过,不管你将它放在哪儿,千万别忘了取出来!
许多人偏好整晚只喝自己喜爱的某种酒,所以一个用心的主人会同时准备红酒和白酒。虽然隔热器放在桌上不好看,但在盛夏夜晚用来保持白酒冰度却相当实用。
第一次上酒时,作主人的可以亲自为所有客人倒酒不过记住,依逆时钟方向进行,从坐在左侧的客人开始,最后才轮到主人自己。客人喝完一杯后,可以请坐在你对面的人(也就是二主人)帮忙为他附近的人添酒。如果你同时准备了红酒和白酒,请把两种酒瓶分放在桌子两端。
绝对不要让客人用同一个杯子喝两种酒,这是基本礼貌。
除非技巧炉火纯青,否则倒酒时请在瓶颈垫上一条毛巾防滑,而且瓶口尽量朝上,免得酒洒出来。
有时你需要一个装酒瓶的篮子,酒瓶以近水平的斜面放置,这样瓶中沉淀物就不会和酒混在一起。
每一种膳食都有菜单,中国菜当然也不例外。不过,中国菜不象西餐或日本料理那样,由特定的材料或调理法来决定出菜顺序。
其实,菜肴的选择与出菜顺序都有基本原则,只是不以菜肴的种类来限定顺序罢了。中国菜的大致出菜顺序是:开胃菜---主菜---点心。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盆组成的大拼盘。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最具代表性的是凉拌海蛰皮、皮蛋等。有时冷盆多之后,接着出四种热盆,常见的是炒虾、炒鸡肉等。不过,热盆多半被省略。
西式饮食文化中的“文明”的饮食礼仪让国人耳目一新。《清稗类钞》对此有详细的描绘:
“席之陈设,男女主人必坐于席之两端,客坐两旁,以最近女主人之右手者为最上,最近女主人左手者次之,最近男主人左手者又次之,其在两旁之中间者更次之……及进酒,主人执杯起立(西俗先致颂词,而后主客碰杯起饮,我国颇少),客亦起执杯,相让而饮……食时,勿使餐具相触作响,勿咀嚼有声,勿剔牙。进点后,可饮咖啡,食果物,吸烟,(有妇女在席则不可。我国普通西餐之宴会,女主人之入席者百不一觏)并取席上所设之巾,揩试手指、唇、面,向主人鞠躬致谢。”
有人把问题归结于中西餐有别,但看看国内外媒体批评一些国人用餐“衣着随意,高声喧哗,抢菜浪费,满桌狼藉”,就可以看出用餐不文明与吃中餐还是西餐是没有关系的。
也有人说我们餐桌文化的传统就是“热闹”。一些有关文明礼仪的书籍上这样写道:“我国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中国是礼仪之邦,饮食礼仪由来之久”。类似这样的阐述不在少数。但我们在将美食佳肴一代一扬光大的同时,把老祖宗的一些优良传统也遗忘的差不多了。
“热闹”不是中餐的文化传统。战国时代就有“食不语,寝不言”的说法。更早的《礼记》记述了孔子的话“夫礼之初,始于饮食”(饮食礼仪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直白地说就是“讲文明有礼貌从吃饭做起”。其中“毋抟饭”(别抢着吃)、毋诧食(咀嚼时不要出声)、毋刺齿(不要边吃边剔牙)等诸多告诫,千年之后似乎还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徐淳)
专家点评
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李柠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03.2
1引言
宴会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它是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目的,以特定的主题,按一定的规格礼仪,用与之匹配的食品、酒水和环境来款待客人的一种高品位的社交性聚餐活动。传统的宴会多在宴会菜点配置及宴会服务方面下功夫,而不重视宴会现场环境的设计。但现代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宴会这种聚餐活动不再只是满足宾客进食的基本需要,更多的是满足宾客的精神需求,因此实用美观、突显主题、富有创意的宴会现场环境的设计逐渐成为成功举办宴会的关键因素,受到餐饮经营者的高度重视。
2中餐主题宴会现场环境设计的要求
2.1满足客人的需求
随着人们社交活动日益频繁,举办宴会成为生活常态,目的也各不相同,这决定了宴会环境设计风格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设计,满足客人的需求是设计的根本。因此,在宴会举办前,需要多与宴会客人联系,充分了解客人举办宴会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客人的需求来设计宴会的现场环境。
2.2凸显宴会的主题
一般客人举办宴会都有某种目的,因此设计宴会现场环境,首先要为客人确定一个既能反映宴会主办者举办宴会的意图,又能表现对宴会举办者祝福的宴会主题,然后利用宴会现场使用的装饰品、灯光、色彩、桌椅、花草树木等围绕主题展开设计,从多方面展现宴会主题。
2.3利用特定环境烘托宴会气氛
独特良好的环境气氛,可以增强客人宴饮时的愉悦感受;反之,会令客人在宴饮时索然无味。布置良好的宴会环境,利用特定环境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定的环境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选择:一是直接选择自然环境作为宴会举办场地,如草坪、海滩等。二是选择特定风格的宴会厅,将其布置成符合客人审美心理的宴会举办地。
3中餐主题宴会现场环境设计的方法
3.1宴会现场环境装饰的设计
3.1.1宴会现场光线的设计
光线是宴会现场设计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光线能够决定宴会场地的格调,体现宴会的风格,影响宴会的气氛。在设计时,应根据宴会的档次、宴会场地的空间大小等,以调节宴会气氛为主要目的,合理巧妙地配合各种光源形式,营造一种优美温馨的就餐环境。如晚宴,为了凸显温馨浪漫的气氛,多采用柔和的烛光。此外,还可配合宴会进程调节灯光的颜色和强弱,形成不同的宴会气氛。一般现在宴会厅常用的光线主要有白炽光、彩光、烛光等。
3.1.2宴会现场色彩的设计
色彩是宴会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色彩的运用对宴会的成功举办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设计人员用来创造心境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能表达宴会的主题思想。如红色是我国表示喜庆、吉祥颜色,因此在中国传统节日多采用红色为主要的宴会色彩。色彩的搭配是多方面的,主要从宴会厅的台布、椅套、窗帘、家具、花束、地毯、灯光、服务员的服装等组合色彩来渲染宴会的气氛。另外,色彩的使用还与季节有关。寒冷的冬季,宴会厅使用暖色可给顾客一种温暖的感觉;炎热的夏季,绿、蓝等冷色的效果最佳。
3.1.3宴会现场背景音乐的设计
音乐可表达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是宴会用餐不可缺少的助兴工具。音乐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适宜的音乐能愉悦心情,提高兴奋点,起到增强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一桌丰盛的佳肴,配上优雅舒适的环境和轻松愉快的音乐,会使宴饮活动锦上添花,给予宴者带来美的享受。音乐的选择要与宴会主题相一致。如生日宴应选用《祝你生日快乐》,婚宴应选用《婚礼进行曲》。另外,宴会音乐的选用还应考虑客人的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而且音量应适中,以宾主既能听到乐曲又不影响交谈为宜。
3.1.4宴会现场装饰物的设计
为烘托宴会气氛,增加宴会现场环境的吸引力,宴会现场环境设计必须对宴会场地进行适当的点缀和装饰。其主要方法有:一是在宴会厅内放置一些绿草花卉或盆景,营造大自然的情调,使宴会厅有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之感。这是现代宴会环境设计最常用的方法。运用绿草花卉来装饰宴会环境,要特别考虑花语应与宴会主题相吻合,并注意人们对花的禁忌。如婚宴应多使用玫瑰、百合、情人草,不能使用等。二是在墙面或柱子上挂置一些字画,以增强宴会厅的文化艺术氛围,能起到画龙点睛、烘托宴会主题之作用,如龙凤呈祥、寿星图等。三是放置切合主题的古玩、雕刻制品及其他工艺品,使宴会厅具有高品位、高格调、民族性之特色。四是利用色彩与灯光来渲染宴会主题,创造宴会的意境。五是考虑背景、屏风等的装饰。就艺术手段而言,围与透结合、虚与实结合是环境布局常用的方法。适当运用屏风等装饰物能产生较好的围透效果;宴会的背景可采用能播放烘托宴会主题视频的大屏幕,还可采用当前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可变换的背景,让宴会宾客有身临其境之感。
3.2中餐主题宴会现场台型设计
宴会场地有大有小,桌数有多有少,宴会规格有高有低,宴会现场环境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布置餐桌,科学设计台型。宴会台型设计是根据宴会主题、人数、规格、客人需求结合宴会场地的结构、形状、面积、光线、设备等情况,对宴会使用的餐桌进行总体布局设计。宴会台型设计安排应做到整体布局协调、整齐、美观、大方典雅,既能表现出主办人的意图,体现宴会的规格标准,烘托宴会的气氛,同时还要便于宾客就餐和席间服务员进行宴会服务。由于宴会现场并未设置固定桌椅,而是依照各种不同的宴会形式进行摆设,所以同一场地可依顾客不同的要求摆设成多种形式,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台型,都要符合礼仪要求,突出主桌,整齐有序,间隔适当,遵循“围绕主桌,先右后左,近高远低”的原则。即以主桌或主宾区为中心,从右到左,由近到远安排桌次。
3.3中餐主题宴会厅台面设计
宴会的台面设计主要是运用餐桌上的餐具、酒具、布件和装饰物品等,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结合就餐者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心理要求,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一个与宴会的内容、主题、等级和标准相适应的和谐统一的气氛,达到吸引宾客,增加食欲的设计目的。宴会台面的装饰效果不仅决定宴会的气氛,还体现了宴会设计者的水平以及整个宴会的服务质量,因此,受到宴会承办者的高度重视。具体来讲中餐主题宴会的台面设计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餐具、杯具设计。餐具和杯具是餐台上的主要物品,因此,餐台的设计首先要对餐具和杯具进行设计。餐具和杯具的设计一般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质地的设计,一般不同规格的宴会配用不同质地档次的餐具;二是件数的设计,餐具和酒具多少根据宴会的规格和进餐的需要而定,一般宴会的等级越高件数越多;三是颜色形状的设计,餐具和酒具的现状和颜色要与宴会的主题匹配,最好能与菜点的色彩相互衬托,形成色彩对比;四是摆放的设计,餐具和酒具摆放位置应根据餐桌大小设计,以台面整体协调美观,客人用餐方便为设计原则。
(2)餐台布件的设计。宴会餐台的布件主要有台布、装饰布、桌裙、餐巾、椅套等,设计时注意布件的质地、花型、颜色要与宴会档次、主题相符,与宴会厅的主体色调相符;餐巾折花的花形要与宴会主题相吻合。
(3)餐台装饰品的设计。餐台装饰品包括中心艺术品和其他装饰品。餐台的中心艺术品和其他装饰品是凸显宴会主题的关键,所有物品的选用都要围绕宴会主题展开。如用具有特定花语的鲜花装饰台面;用摆成各种象形或会意图案的餐具装饰台面;用符合宴会主题的工艺品装饰台面等。
3.4宴会现场环境设计的注意事项
(1)宴会现场环境设计要符合当地礼仪习俗,注意禁忌。现代人举办宴会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无论什么主题的宴会,人都是宴会活动的主体,因此对于宴会这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所有环节的设计都要依照当地人的审美,遵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礼仪,尤其要避免当地人的禁忌。因此,在进行宴会环境设计布置前,要充分了解当地的风俗禁忌。比如,花卉是宴会环境布置重要的元素,几乎所有的宴会都会用到,但不是什么花都可以在宴会上使用。
(2)宴会环境的设计要体现实用美观,注重成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举办宴会已不再是达官贵人的权力,平常百姓也经常举办宴会,这使得宴会成为饭店餐厅的常见经营形式。由于宴会相比一般的餐饮活动能给酒店、餐厅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既实用美观,又注重成本的宴会才会得到客人的青睐。因此,在设计宴会环境时,要保证宴会能实现其举办的目的,实用美观,同时更要控制好成本。
(3)宴会环境的设计要新颖,富有创意。现代人举办宴会无论目的是什么,都希望自己的宴会独一无二,因此,设计宴会现场环境时,要注意围绕主题,从新奇、独特方面考虑,尽可能为客人设计一个新颖独特的宴会,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宴会现场环境的设计要注意安全性。随着人们对宴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宴会设计者常常运用各种手段来满足客人追求新、奇的心理,但无论采用什么手段呈现宴会,都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基本上来完成,否则将会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
4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宴会主题及顾客要求进行现场环境设计,既能体现宴会的规格标准,烘托宴会的气氛,满足不同顾客的心理需求,又能促进主办宴会酒店的经营与销售,因此宴会现场环境设计成为现代酒店能否成功举办宴会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宴会环境设计的要素很多,舒适、优美的宴会现场环境是这些要素的最佳组合。
参考文献:
一:确定宴请的目的、名义、对象、范围、形式
1:宴请的目的通常是各不相同的,既可以是为某一件事而举行,也可以是为某个客人而举行,还有是为某一展览会开幕式或闭幕式,或者某一工程的开工或竣工而举行等。
2:邀请范围是指宴请需邀请哪些方面的人士、什么级别、请多少人、主方请多少人作陪等。这些都需要事先从宴请的性质、主宾身份、国际惯例、双方关系以及当前的政治气候、经济形势等方面加以考虑。
3:邀请的范围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拟定邀请名单。注意名单上要写明被邀请者的姓名、性别、职务等,并适时按拟定名单提前向对方发出邀请通知。
4:宴请要确定以谁的名义邀请和被邀请对象。确定邀请者与被邀请者的主要依据,是主宾双方的身份应当对等。身份低会使对方感到冷淡、不礼貌。我国大型正式活动通常是以一个人的名义发出邀请,日常交往的小型宴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个人名义或以夫妇的名义发出邀请。
5:确定宴请的形式按照通常的惯例,正式的、高级别的、小范围的以举行宴会为宜,人多时则可采用冷餐酒会或茶会等形式。
二:宴会邀请
1:邀请形式
邀请有两种形式,即口头邀请和书面邀请。口头邀请就是当面或者通过电话把这个活动的目的、名义以及邀请的范围、时间、地点等告诉对方,然后等待对方的答复。书面邀请即给对方发送请柬(或称请贴),将宴会活动的内容告之对方。这样做,既是出于礼貌,也是对客人的提醒和备忘。
2:邀请的时间
各种宴会邀请时间一般以提前3-7天为宜,过早,客人会因日期长久而遗忘;太迟会使客人措手不及,难于如期应邀出席。
3:发送请柬方式
(1)请柬上要将宴请活动的目的、名义、邀请范围、时间、地点等都写在上面,然后送给客人。
(2)请柬发出后,要及时核实出席者情况,并做好记载,以便安排席位。
(3)请柬的书写格式,按规范要求应首先写明目的,正文不用标点符号,遇重大活动时要注明着装要求;要注意行文格式,文字措辞务必做到简洁、清晰、准确、及时。写名单时一定核对一次,不得将客人名字写错。
当然,我们相信读者朋友吃西餐时,绝不会(也不需要)喝下自己的洗手水。不过与中餐相比,吃西餐的确有比较多的规矩和礼节。读者朋友出国后,或者在国内与外宾交往时,可能会一起吃西餐。我们这里就吃西餐时应注意的最重要的礼仪礼貌问题,向读者简要介绍一二。至于更详细的内容,有很多这方面的专著,需要时读者可以去亲自浏览一下。
赴宴的时间
如果是到西餐饭馆用餐,尤其是前往比较有名气的餐馆,很多时候需要提前电话预约。如果是参加私人宴会,之前一般会收到正式的邀请――有口头的、也有比较正式的书面邀请。邀请信上如果注明了“RSPV”,意思是要求我们回信确认是否参加,以便宴会的主人准备和安排。邀请信上还常常会写明赴宴时对于着装的要求,例如是便装或者正装,请依照邀请信上的要求去做。
每一位读者朋友都已经知道,准时赴宴是基本礼仪礼貌,尤其是参加正式的商务或者外交宴会,迟到通常被认为是极为失礼的行为。不过准时赴宴,也有例外的时候。在加拿大和美国,如果外宾邀请我们到他们的家中赴宴,按照北美的惯例,一般我们要比事先约定的时间晚到15分钟到20分钟左右。如果我们准时到达了,没有问题。但是,提前到抵达举办宴会的主人家里,一般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因为主人这时可能正在为宴会做各种准备工作,我们如果提前到了,人家还没有准备好,厨房里乱七八糟,还不得不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陪着我们闲聊。
需要带礼物吗?
参加正式的商务宴会,一般无需带任何礼物,尤其因公交往中,无论对方是政府官员、还是生意人,北美对于收受礼物,有着非常严格的法律规定及限制。超过一定价值的礼物,必须上缴,否则就是受贿;送礼的人,送贵重的礼品本身,也可能会有行贿的嫌疑。大多数时候,送太贵重的礼物给北美外宾,对于双方关系的维系和发展,可能有害而无利。
赠送礼物最合适最得体的时候,是我们应邀参加外宾私人家庭宴会的时候。此时,不带任何礼物赴宴,主人不会计较,但是如果带上小礼物,你会发现自己很受欢迎。这时候,比较流行和得体的礼物,是送一瓶葡萄酒、书籍(例如我们的《如何与老外有效交流》系列丛书,呵呵)、巧克力或者一束鲜花等。在北美,朋友间也能送巧克力作为礼物,只要巧克力的形状不是“心”型的(“心”型巧克力是送给自己所爱人的,不要让外宾产生了误解);同样,只要我们不是上门求爱,就不要送红玫瑰给女主人,否则男主人可能会用猎枪来“欢迎”我们赴宴。北美朋友间,也经常送一些白色的鲜花,与中国人认定的“白花是献给死者的”,有着文化上的差异和冲突,请读者朋友注意和留心。常见的、作为礼物的鲜花,包括康乃馨(Carnation)、仙客来(Cyclamen)、香雪兰(Freesia)和郁金香(Tulip)等。礼物是心意的表示,不在于价值多么贵重,这如中国人所言: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饮食的含义
中国文化属于“高语言环境文化”,换句话说,人们真实意思的表示,很多时候不是依靠语言,而是依靠行为来表达;同理,判断别人的真实意思,也需要从别人行为而不是言语字面的意思去判断。以吃饭为例,如果中国主人“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招待客人,那么主人想表达的意思,远远不只是让客人吃饱而已,主人肯定是希望能与外宾建立更深层次的商务关系或者个人关系,但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频频设宴来表达和传递。
西方社会,尤其是北美社会,属于“低语言环境文化”,人们的内心想法,更多的是通过自己言词表达,当他们说“是”的时候,意思就是“是”。如果他们希望建立进一步的商务关系的话,他们会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所以,对于大多数外宾而言,吃饭虽然是社交活动的一种,但是并没有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更没有酒文化的含义。外宾对于早上大吃、中午大吃大喝、晚上再大吃大喝一顿,整天喝得天昏地暗,他们感到的只是负担和累赘,而非友好热情,更体会不出中国主人希望进一步建立关系的初衷。对大部分外宾而言,当他们看到中餐桌上陈列的大量珍惜野生动物时,外宾只会扼腕叹息,误以为自己梦游到了动物园,并且为死去的动物们惋惜。这是中餐与西餐不同的地方之一。
入席
在一些非常正式的西餐宴会上,男士们可能需要为女士们拿外衣、请女士们先入席落座,然后再入席落座;并且在女士起身的时候,男士们也要起立,以体现自己的绅士风度和修养。不过一般情况下,你不必如此,尤其是在北美赴宴的时候(欧洲人一般更讲究餐桌上的礼仪,我们以后的文章会谈到的)。女权运动在北美影响甚为深广,不少北美的女性,对于男士们为女士们让座等行为并不感激,有的甚至会反感,认为这是大男子主义的体现,或者认为这是性别歧视;而有些北美的女士,对此并不在意,甚至会表示赞赏。
笔者林达与何震建议读者朋友:无论是参加因私或者因公的聚会赴宴,观察其他外宾是如何行事的。如果他们邀请女士们先入座,你是位女士,就先入座,不必客气。大大方方地接受别人的服务和殷勤,也是一种礼貌和修养;如果你是位男士,就不要和女士们抢座位了。另外,宴会的主人一般会把每个人的座位事先安排好的。我们要按照主人的安排落座,不可以自己擅自决定自己的座位,否则非常不礼貌。看来,吃西餐好像很麻烦,还没有开始吃,就已经这么多规矩了。别着急,还有更多的规矩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