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21:32: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经验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 :工作过程;虚拟商业环境;应用;建议
一、传统会计教学实验方式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多数企业不愿也无法接纳人数较多的实习生,因此,开展校内模拟实训成为各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主要方式。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种方式:(1 )进行单项的模拟手工实训;(2)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业务模拟实训。然而,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一)实训内容静态化,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传统手工实习方式,实训内容静态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按部就班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学生做完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时,学生就不能随机应变提出解决方案,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实验定位脱离职业需要,难以符合现代社会人才要求
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传统手工实训往往是按照课程进行的单项实验,利用电算化软件也主要进行的是财务流程的简单模拟。因此,实验的定位也限制在了实验课程的内容设计和知识的综合上,在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实训严重不足,这样的人才很难适应财经与管理领域的职业需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由此可见,传统会计教学实验方式亟需改革。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在会计教学及实践中的优势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理论是德国20 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的要求,近年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应用型教育模式开始受到关注,而基于工作导向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平台希望通过对不同形态组织典型特征的抽取,营造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让受训者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现实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结合教学设定的业务规则,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可进行宏观微观管理、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是一个可以满足多专业学习与实践一体的实训平台。该平台在会计教学及实践中的优势主要体现为:
(一)解决目前财会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缺失与不足
该项目倡导的是将企业搬进校园,通过标准化的企业业务流程,建立全仿真的商业社会环境。解决现有校企合作困难,业务类型单一、学生出行困难的问题,在校园内也能进行高质量的实习。
(二)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会计学专业的教学由于任课教师自身认知体系等原因,存在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各自为政,部分课程甚至出现关键内容缺失的现象,财会院校可以以该实践教学平台为契机,将目前课程教学内容相互整合,课程之间形成关联,优化课程设计,使课程体系更完善。
(三)解决现有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实训内容静态化的缺陷,增强实训内容的综合性、设计性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虚拟商业社会实践平台,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业务流程的特点,自主进行判断,增强学生对于各课程的整体把握以及对课程之间联系的理解,以充分应对复杂的商业环境的需求。
(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商业环境教学实践平台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融合,以任务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和实验的操作,通过任务的实施改变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造条件,也与目前的各类会计职称资格考试相衔接,符合未来会计职业技能教育的要求。
三、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的若干建议
(一)虚拟商业环境平台应与现有软硬件设备进行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目前,绝大多数高等财经院校均建设有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及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建设应充分考虑院系现有软硬件资源,合理规划设计,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例如,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手工模拟阶段可以利用现有的手工模拟实验室加以合理改造;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信息化处理阶段,可以在原有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基础上增加必要的模块或是进行体系重构等。
(二)虚拟商业环境平台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应同时进行基于该平台的课程体系重构
基于工作过程及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应注重基于该平台的课程体系重构,重点体现课程之间的关联,重新规划各门课程的核心能力培养方案,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进而能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达到全面体验岗位职位要求,胜任岗位工作的初级目标。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培养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三)应同时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信息化处理能力的教师队伍
目前,高等院校师资队伍中拥有信息化技能的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而该实践教学平台对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同时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信息化处理能力的教师队伍是该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技术保障。建设该平台的院校可邀请各专业领域的教师参与教学实践平台的调研与设计,使其充分了解各模块功能,从而提高专业教师信息化程度。
课题名称:
本文来自于湖北省教育改革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本科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建设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飞星.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与会计教学.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5).
一、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现状
本文调查了6所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发出调查问卷120份,收回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并对课程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根据调查和访谈的数据分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现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任务繁重,师资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公共英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其中大部分的院校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60%的教师周学时在16学时以上,而且有部分教师需要承担1-2门的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公共英语教师团队以青年教师为主,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比例较低,其中副教授以上教师占13.8%,研究生以上学历占47.5%。由于公共英语教师队伍缺乏学术带头人,没有形成良好的梯队,制约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
(二)教师来源单一,双师素质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大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而且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少在企业实践的经验和行业工作的知识。这些教师虽然在英语语言方面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对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实践知识十分匮乏。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公共英语教学应该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岗位相结合,单纯的语言教学不能满足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行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提高公共英语教师的双师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行业背景知识和企业工作经验,才能更好的满足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研活动滞后,科研能力薄弱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教学观摩、互相听课、评课等活动。大部分教师采取独立备课的方式,许多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虽然学校有要求,也往往应付了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改革和提高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教研活动存在滞后的现象。由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年轻化趋势,虽然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但缺乏教研和科研的实践经验,单独从事科研工作还有较大困难。能够主编教材、主持省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的人数非常少,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进修学习的途径有限
学历:大专
工作年限:2-3年
期望薪资:3000-5000元
工作地点:广州-天河求职意向:教师
工作经验(工作了3年,做了3份工作)
广东省普宁市场部小学
工作时间: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1年]
职位名称:英语老师
工作内容:在场部小学主要负责三到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
广东省东莞市海东学校
工作时间: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1年10个月]
职位名称:英语教师
工作内容:在海东学校,分别教过一学年的四年级,五年级英语课程,在教学上,所带的班级都能超出学习所设定的教学能手的目标分,多次获得教学能手奖工作上,能够按时完成领导下发的任务,与同事友好相处,得到领导的认同,多次评得优秀教师东莞市黄江镇翰杰小学
工作时间:2016年9月至2016年11月[2个月]
职位名称: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师
工作内容:主要负责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所带班级都能达到年级前一二名
教育经历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面对较为繁重的交际压力,与外国友人进行深入交流,如果学生对外国文化知识不了解,就很容易在交流过程中冒犯他人,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为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者应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外国文化知识。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希望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商务英语交流需要
从事商务工作的人员需要与多领域的人群进行交流和合作,在此过程中就会接触大量的外国人,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较多,而且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交流过程中不能将英国的文化当做是所有英语国家的文化,从业者需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系统的了解,从而在交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待。
如果从业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不仅会造成交流障碍,还容易冒犯他人的文化,影响双方关系进一步拉近。在商务合作过程中,双方必须保持良好的合作氛围,不能出现彼此冒犯的情况。
(二)教学改革工作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一直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数从事其他工作,真正进入商务领域的人少之又少,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英语语法、词汇教学,对外国文化并不深究,学生获得的文化知识就随之减少,这一情况导致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降低。某些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与外国宾客交流存在较多的障碍,双方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商务合作的可能性也就随之降低。为此,相关院校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通过案例教学将现实的商务环境引入课堂
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案例将商务交流的环境带入课堂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将外国文化知识融入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和有利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当注意案例应当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凭空捏造,否则案例的作用就会削弱,同时案例应当具备一定的普遍性,在商务交流过程中经常遇到。此外,案例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时代性,过时的案例不应当出现在课堂中,教师要选择对学生帮助最大的案例资源。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学生掌握外国文化的能力会明显增强。
(二)提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文化素质
许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对外国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些教师在学习阶段没有到外国深入研究,其了解的外国文化往往来自于书本和想象,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文化素质较低。现实情况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自身不完美的地方,例如可以在暑假、寒假期间到外国去访学,高职院校要给予教师适当的资金支持,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外国英语教师的交流,从外国友人的口中学习外国文化,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2]。
(三)开设汉语文化课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不仅要开设外国文化课,还应当开设中国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现如今许多学生对我国的文化了解非常少,反而对外国文化比较热衷,这导致学生在认识本民族文化时存在较大的偏差,容易将东亚文化认为是中国汉语文化。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从高中阶段提升至大学阶段,让学生学到更深入的汉语文化,在区分汉语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同时才能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同时传授中西两国的文化知识,促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间的异同,必要时可以组织汉语文化专家为学生授课,或者让学生参观汉语文化的精华成果,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接下来一个阶段要开设与文化相关的课程,如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礼仪和商务英语翻译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在今后的交流过程中,尊重外国的文化,实现双方的尊重互信。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渠道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学工作也可以借助科学技术的优势,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不应当仅局限在课堂内,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与外教及国际友人用英语交流。或者与外国的学校进行联合,开展互联互视交流,让身处两国的学生能够通过视频进行交流,双方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文化的精华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让我国的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还可以让外国学生了解我国汉语文化,可谓一举两得[3]。
总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工作很多年来一直坚持落后的教学理念,学生虽然学到了专业的英语知识,但是对外国文化所知甚少,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会经常冒犯对方,影响双方进一步交流。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学生学习外国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文化精髓。涉外商务活动的成功,除了必需的英语知识外,还要专业的文化知识进行辅助,这是一种内在的交流模式。高职院校要培养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涉外商务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实用性技能型外语人才,并将此作为一种长期目标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面对较为繁重的交际压力,与外国友人进行深入交流,如果学生对外国文化知识不了解,就很容易在交流过程中冒犯他人,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为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者应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外国文化知识。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希望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商务英语交流需要
从事商务工作的人员需要与多领域的人群进行交流和合作,在此过程中就会接触大量的外国人,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较多,而且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交流过程中不能将英国的文化当做是所有英语国家的文化,从业者需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系统的了解,从而在交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待。如果从业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不仅会造成交流障碍,还容易冒犯他人的文化,影响双方关系进一步拉近。在商务合作过程中,双方必须保持良好的合作氛围,不能出现彼此冒犯的情况。
(二)教学改革工作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一直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数从事其他工作,真正进入商务领域的人少之又少,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英语语法、词汇教学,对外国文化并不深究,学生获得的文化知识就随之减少,这一情况导致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降低。某些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与外国宾客交流存在较多的障碍,双方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商务合作的可能性也就随之降低。为此,相关院校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通过案例教学将现实的商务环境引入课堂
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案例将商务交流的环境带入课堂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将外国文化知识融入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和有利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当注意案例应当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凭空捏造,否则案例的作用就会削弱,同时案例应当具备一定的普遍性,在商务交流过程中经常遇到。此外,案例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时代性,过时的案例不应当出现在课堂中,教师要选择对学生帮助最大的案例资源。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学生掌握外国文化的能力会明显增强。
(二)提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文化素质
许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对外国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些教师在学习阶段没有到外国深入研究,其了解的外国文化往往来自于书本和想象,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文化素质较低。现实情况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自身不完美的地方,例如可以在暑假、寒假期间到外国去访学,高职院校要给予教师适当的资金支持,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外国英语教师的交流,从外国友人的口中学习外国文化,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2]。
(三)开设汉语文化课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不仅要开设外国文化课,还应当开设中国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现如今许多学生对我国的文化了解非常少,反而对外国文化比较热衷,这导致学生在认识本民族文化时存在较大的偏差,容易将东亚文化认为是中国汉语文化。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从高中阶段提升至大学阶段,让学生学到更深入的汉语文化,在区分汉语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同时才能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同时传授中西两国的文化知识,促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间的异同,必要时可以组织汉语文化专家为学生授课,或者让学生参观汉语文化的精华成果,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接下来一个阶段要开设与文化相关的课程,如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礼仪和商务英语翻译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在今后的交流过程中,尊重外国的文化,实现双方的尊重互信。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渠道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学工作也可以借助科学技术的优势,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不应当仅局限在课堂内,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与外教及国际友人用英语交流。或者与外国的学校进行联合,开展互联互视交流,让身处两国的学生能够通过视频进行交流,双方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文化的精华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让我国的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还可以让外国学生了解我国汉语文化,可谓一举两得[3]。总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工作很多年来一直坚持落后的教学理念,学生虽然学到了专业的英语知识,但是对外国文化所知甚少,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会经常冒犯对方,影响双方进一步交流。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学生学习外国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文化精髓。涉外商务活动的成功,除了必需的英语知识外,还要专业的文化知识进行辅助,这是一种内在的交流模式。高职院校要培养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涉外商务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实用性技能型外语人才,并将此作为一种长期目标坚持下去。
作者:刘文 单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作为实习教师,工作经验比较欠缺,除了探索教学外,我不断的向资历深厚的教师虚心请教。并以听课的形式到课堂上去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与经验,来丰富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教法,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来解开一些教学工作的迷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养成学习习惯。不断吸取知识甘露。丰富自己知识营养,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并走向成熟。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自我总结,找出不足。另外,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融入到学生。
二、合格教师的必经之路
在指导教师及学生的建议下,我积极参与讨论、设计教案等等。使我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案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讲解清晰、教态自然。在讲解词汇和句子时,选择的例子有说服力,深受教师的好评。当然在刚开始讲课时,由于经验不足和临场应变能力不强,课上会出现一些诸如:“讲解重要不突出,讲课顺序不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和板书条理不强等问题。针对出现这些问题时,指导教师要求我多听课。并面对面的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帮助我修改教案,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语言语调、节奏感,选择有说服力的例子,解释各种语言现象,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当学生有疑难时,热心解答、帮助差生。
三、成绩与不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81-01
高职类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性人才,但商务英语现阶段的实训教学还有待提高。英语实训教学应完善教学体系与教学环境、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加强英语专业知识与英语运用技能。
一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实训教学现状
1.英语实训教学体系不完整
实训教学应该实现课堂理论到实际工作的过渡,在教学体系设置上,注重专业与岗位的融合。实训教学测评方法,对学生在商务英语技能应用上得到正确的评价。传统的教学测评方法还停留在布置作业与考试分数上,无法得知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应用水平。传统的测评方法抑制学生的分散性思维,使得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师经验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年轻化比较严重,缺乏教学工作经验,多数由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或应届毕业生来担任,虽然理论知识强,但专业性与实践能力弱,达不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标准。虽然有些教师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但通过一些年限的教学工作后,会形成教学的模式化,减少对社会的发展认知,教师本身对商务英语的应用技能也降低了。
3.教材不完善
教育的发展让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性人才,但在教学方面,教材建设不完善、教材内容落后等都不能完全展现高职类院校的特点。因此,各高职院校要统一商务英语大纲,统一完成实训教材,增添实训内容、模拟训练、和教材辅助材料。如果没有统一完善的教材支持,各校闭门造车,不能及时获得社会信息和一些实训活动,势必大大降低学生的商务英语的应用能力。
4.设备不完善
学生学习商务英语需要广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同时需要增加商务活动的模拟教室。由于缺乏实训活动,各院校应合理配备多媒体教室,要不断更新、维护多媒体教室的素材内容。目前为止,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实训活动方面的投入不够,抑制了实训教学的发展。
二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基础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
1.建设合理的实训教学模式
实训教学在高职英语专业应体现“实用、够用”,强调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教师理论教学达到了学生语言基础能力的需求,语言运用能力需要靠教师的实训教学,实现理论基础到模拟实训的发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课堂与实训的双重学习更好地运用商务英语这项技能。
2.加强教师专业力量
教师是学生在对知识、社会、人际、技能等方面的构建者,院校可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学历、建立教师团队的职称、整顿教师专业素质,组织教师参加学历升级培训;进行院校之间的教师学习;到知名企业进行专项培训等。也可模拟商务活动课程,聘请大型企业或政府部门的专业人员来担任商务英语兼职教师。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组织建设合理、可适应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优良教师团队。
3.充实实训教学教材
教材是培养学生最直观的材料。教材为教师提供大量的语言资料,学生清楚了解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教材应具备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做到“因材施教”。编写教材需具备语言性、岗位专业性和学习性,使学生在学习教材后既能拥有基础知识,又能达到实际应用能力。
4.创办实训室
创办实训室增添模拟实验设备,加强学生的对比、分析和模拟演绎等方法。同时院校应建立更多的实验基地、举办更多的实验活动,如建立英语超市、英语餐厅,也可与商务酒店进行模拟谈判与模拟会议等,增加学生说英语的机会,把更多的实训内容增加到实际岗位。
三 结束语
新世纪的高职类院校进入了一个展新的局面,商务英语教学既要满足英语实训教学的条件,又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学生只要拥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在进入社会后更好地服务大众。
参考文献
[1]陈剑懋.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初探――以桂林航专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为例[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20~222
[2]徐爱华.高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1~44
根据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概念,所谓“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包含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本文采用教师效能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问卷,以高职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论证来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整体教育素质,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水平。
2测试结果及分析
测试表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因学历、教龄、性别、职称等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特征。测试对象中50%以上的英语教师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备的英语专业知识足够,对自身知识水平比较有自信,因此个人教学效能感也较高。据分析,教龄长的教师教学效能感一般要比教龄短的教师高,但也随着教龄的变化呈现高—低—高的趋势;而职称越高的英语教师其学术功底越深厚,对英语教学的研究越透彻,教学经验也更丰富,因此教学效能感也越高;同时,女性教师和男性教师在教学工作量上相同,学历也没有显著差别,教学能力也不逊色,且女性教师对存在的细微差距也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因此性别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不大;此外,职业态度对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也较大,教学热情高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付出的精力较多,所以,得到的反馈也更积极,其教学效能感也较高;值得一提的是,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和掌控能力相对于经验少的教师教学效能感要高得多。
3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1)社会传统:社会传统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是显著的。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目前,全社会更是大力弘扬“尊师重教”,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各高校纷纷提高了教师的薪酬待遇和生活福利,与此同时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大量的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学生家长对子女英语学习的重视,也在不断抬升高校(包括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社会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校园风气和管理:学校的组织结构和教学氛围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也较为明显。科学有序的校园管理,可以提升教师对自身教学水平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风气较本科有很大差距,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更有难度,这也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当一个英语教师认为学校的管理科学合理,学校重视英语教学并且注重自己的教学结果时,便会不断地、有意识地提高教学效能感。
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教学效能的“剂”。当一个教师处在一种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时,便能够与周围的同事和学生都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可见,“教学相长”会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获得提升。
4)性别与职称: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衡量男性是否成功的标准往往是其工作业绩及其社会地位,所以在一般教学效能感上,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男性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一般随着职称的提高而出现高—低的变化态势,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受职称影响出现高—低—高的变化态势。
5)教龄:教龄在5~10年的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得分要低于5年以下、10年以上的教师效能感得分。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教学积极性较强,教学精力相对集中,对教学本身有很大的热情;而6~10年教龄的教师处于职业倦怠期,并受家庭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效能感有所降低;而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则通常兼具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资格日益成熟,家庭等因素也趋于稳定,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和教学水平都较高,因而具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
6)职业态度:调查显示,从教材处理、教学效果、师生交流和教学策略及职业态度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发现非常热爱教学的教师与只是将教学当成工作需要的教师相比,其教学效能感更高。
7)自我定位:自我定位较高的高职英语教师,通常会表现出更高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热情,并且会借助各种力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其教学效能感较高。而自我定位较低的高职英语教师,认为只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即可,自我提升意识较弱,其教学效能感较低。
4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教学效能感高的被测对象一般主观幸福感也强,自我评价更正面,教学心态更积极,即使遇到挫折和突发事件也能对教学方法和个人心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应对;相对应的,教学效能感低的被测对象则存在较多消极情绪,遇事敏感,容易放弃,对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水平信心不足,课堂掌控力较弱。提高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能感。从整体平均水平而言,高职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较高,多数高职英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
5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由于高职生源质量较本科院校相差很大,英语基础非常薄弱,教学难度大,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职业倦怠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很大。教师的工作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就会产生紧张情绪,长时间的积压会导致身心疲惫,容易产生消极思想,教学成就感相对较低,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比较自信,面对问题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能有效调节自身情绪,受职业倦怠的影响较小,职业倦怠感较轻;而职业倦怠感较强的教师,往往具有消极的情绪,遇到问题容易逃避退缩,很少能感受到成就感,相应的教学效能感也较低,同时还需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保证工作完成效率,所以职业倦怠感也会随之增强。
6提高效能感的建议与对策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影响。重视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提高教师地位:国家可以通过出台政策,制定措施从社会层面提高教师尤其是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福利待遇,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要为教师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对学校产生亲近感和安全感,以教师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学校基础环境建设,对教师施以细致关怀和引导,改善校园人际关系,让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从而为其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效能感。
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首先,对于缺乏教学实践,教学经验少的新引进英语教师,学校可以为其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传授教学经验,加强归因指导,增强新任教师的教学自信。其次,要完善高职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习制度,理论联系实际,更新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丰富其专业知识,推动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心,激发教学热情,培养教师对困难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降低职业倦怠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4)完善社会支持系统:首先,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减轻工作负担、改革管理措施的方法帮助教师减轻职业倦怠,深化高职院校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将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岗位职责和薪酬相挂钩。其次,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高职英语教学比赛和师资培训进修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对英语教学课堂的掌控能力,加强教师自身的成就感。第三,学校还可以从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定期举办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最后,鼓励教师的家人朋友对教师的工作给予精神支持,在教师需要倾诉时做到及时关爱,保障教师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情绪,从而减轻其职业倦怠感,提高教学效能感。
5)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一部分出身自师范类教学体系,既要加强其学科专业性训练,也要提高其教学技能。在实践中,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机会有限、实习时间短、实习平台较窄,不能满足日后的教学需求。学校应该从教学理论出发,搭建完善的教学实践平台,让他们在正式开始教学生涯时就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提高教学效能感。
6)教师的自我调节:虽然教师能够通过接受技能训练和经验传授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但只有不断积累教学实践并进行反思才能使其教学水平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只有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才可以产生创造性体验,提高教学成就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激发工作热情,主动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变化和发展;遇到问题时用乐观和理智去面对压力,增强自我意识,提高教学效能感。
永远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兴趣。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小组竞赛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二、充分备课并要求学生预习
可以肯定的是: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作为一名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多学多听多问多研究多总结是快速成长的必经之路,本着负责的态度,不论是通过各种工具查询还是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教师都应确保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准确无误,同时要会选择,把握好重点,要想做到这一点高质量的备课准备便成为了前提。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预习并找出疑难问题。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永远都是他的症结所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迅速成长进步。同时,学生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大大提高了个人听课效率,而且他的问题很有可能也是其他学生的问题,这样便可以扩大受益面,调动起整体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
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点,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学”为重心:摒弃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从而促使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被否定且取代,《高中新课标》特别强调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我的观点是,一个老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除了要有很好的敬业精神外,还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要使自我修养不断得到提升,要有能让学生喜欢你甚至欣赏你的资本,这样你的一言一行才能起到感染和榜样作用,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只有每一个教与W的参与者都主观愿意去完成一节课的任务,且为此做出了有效的努力,才能将教学工作做好。让学生爱上你的课会使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只有他们愿意去做这件事了,一切才能顺利进展。这样一来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关键。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
五、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教者要探索和构建创新学习的模式,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我们的平时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上,我们好像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在这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中,我们成了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而新教材理念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与结论。
六、关注学生,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学习、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和情感都要渗透到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和谐作用,尽力使其合力走向良性循环。教学中还要正确估量教师的态度、价值和个性对学生和学习的影响,着力教师的自主发展,把自己的经验思考转变为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思考,有效地提高教学行为的反思水平,增强自己对真实英语的语言应用意识,把自己在新理念下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创意及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运用于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步。
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8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及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高职英语是一门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为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及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课程。”由此可见,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学生所学的英语在相关建筑领域工作中能够达到“所学够用,所学有用,所学实用,所学致用”。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高职教育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随着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高职各专业实施工学交替,过分强调了能力本位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英语课的课时被压缩,公共英语课程出现了被边缘化的趋势。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涉外业务的增多也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了要求。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此时应该把握机会,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适应形势,迎接挑战,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了解相关教育文件,分析总结建筑行业特点,结合建筑院校学生水平和就业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行业服务能力积极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二、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现状
(一)英语教学职业能力
1、教育理论不足,职业素质不过硬。目前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大多数是非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因此缺乏相关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教育理论及语言理论,这样就无法准确地了解教育的规律和语言的规律,无法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使我们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培养学生在工作情境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并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缺乏创新精神。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还停留在原有的陈旧的教育理念水平上,对当前的教育政策和信息不敏感,对教育改革关注不够,思想保守,眼光狭隘,缺乏同行间的沟通交流,对国内外最新的语言教学研究成果不了解,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忙于日常教学而忽视了知识的积累,对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分类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更新较慢,缺乏创新精神,采用以传授语言点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一堂课一块黑板一个人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
3、科研意识薄弱。不了解科研理念,不懂得科研方法,也不知科研从何下手,也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搞调查研究。有些英语教师搞科研目的是为了职称的晋升、个人的考核或者工资的提升,而不懂得科研的真正意义,因此无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无法态度端正地研究相关科研理论著作,写出来的论文没有营养,做出来的课题也是闭门造车的结果。
(二)建筑行业服务能力
1、缺乏建筑专业知识、建筑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传统知识的积累。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大多由英语专业教师担任,大学期间没有跨学科的建筑专业学习经历,工作后忙于教学工作,无暇学习建筑行业的相关知识,甚至对于专业术语、专业名词的理解也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只能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学如隔靴搔痒,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缺乏“专业针对性”和“职业实用性”,公共英语教师的行业服务能力有限,无法为学生就业提高竞争力。当然,有些院校设有专业英语,建筑专业英语课教学由建筑专业教师承担,他们在建筑专业知识方面有优势,但是英语技能、英语语言规律和英语教学水平上又不尽人意。缺少精通建筑专业的英语人才,无法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的。
2、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和教学组织能力。建筑类高职学生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因此建筑类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加强在建筑领域实际工作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工作情境中可以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自如、熟练地进行英语文字材料的阅读和翻译。这就对英语教师的实践教学提出了要求,而大多数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没有一线的实践经历,缺乏建筑领域相关经验,不了解建筑行业的工作流程、操作程序、工作方法、行业规定等知识,无法透彻深刻地了解建筑专业知识,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法将书本知识和建筑行业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无法深入了解工作岗位对学生的需求情况,无法真正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整课程的目标和教学的方法,无法在教学中运用工作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照本宣科。这些因素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与“用”无法衔接。
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方向
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该全面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以提高建筑行业服务能力为发展方向,做既有扎实的英语技能又有丰富的建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教师,满足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培养建筑行业专业知识过硬又有英语底子的综合人才。
(一)提升英语语言专业素养,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提高科研水平。建筑行业英语有别于公共基础英语,它注重建筑类专业知识的渗透,它也不同于建筑专业英语,它侧重的是建筑历史、文化及人文传统的介绍,而非简单建筑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这需要英语教师在平时多下功夫,多读书,扩大知识面。
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该端正态度,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各种研讨活动,观摩教学公开课,参加培训,加强同行交流,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我提升并主动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与时俱进,不断钻研适合当今学生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加强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努力实践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提升建筑行业文化素养。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2005年11月7日,总理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发展中建设“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结合专业需要与区域内有产学合作关系的建筑企业联系,有计划地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使教师充分熟悉建筑专业实际工作,融入行业,熟悉行业文化氛围,领会行业文化内涵。这样既可以补充专业知识和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相关的行业背景知识,又掌握了实践教学的一手材料。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行业需求和工作要求,结合原有的纯语言教学,单一的技能训练,将行业文化导入英语教学,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建筑行业的历史与文化,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及行业文化适应能力,提升职业素养,积累社交礼仪、谈判技巧等行业背景知识。这种潜移默化的行业文化导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能够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这种方式好比是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作为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也可以提高建筑行业的服务能力。
(三)革新教学方法,突出职场模拟英语教学。
通过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专业实践中的英语实践练习,构建英语学习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相关实践活动,强化学生课外英语交流实践练习,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语句、语法、英语文化知识等系统英语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和课外练习得到运用和巩固,并通过亲身感受从内心获得新的体验和真切的领悟,使理性认识得以运用和升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英语素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邀请有国外工作经验的专业工程人员、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编写场景模拟材料,如工程招标准备会、施工现场察看、地基挖掘、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养护以及工程完工验收等场景的英语教学讲义材料,结合专业背景与行业特色,按实际的工作内容设计案例,让学生模拟职业岗位角色,根据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具体操作,使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巩固并扩大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在学生模拟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场景模拟进行现场录像,录像资料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影像资料。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到实实在在的行业英语,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做到了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从编写讲义、介绍背景知识、安排讨论、现场模拟到现场录像,教师的行业服务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为了推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成才,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一、教师知识结构的含义
知识结构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特定知识体系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本保证。教师知识结构是指教师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伴随着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国专家学者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研究。早在19世纪初,美国教学研究专家舒尔曼教授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研究,提出了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框架,其组成成分为: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环境的知识、教育理念及价值观的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特征的知识。我国学者任少健将教师知识结构定义为教师所拥有的各方面知识,及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不同学者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定义,可以看出中西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研究有着共同的诉求,即寻求教师在教学中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可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学科内容知识。在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教师只有掌握了必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演示活动,并更好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在和传统的教师知识结构要求相比较的前提下,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呈现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只有全面分析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推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二、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更加突出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首先,要求学生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倾向,即由只注重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知识掌握转向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其次,从语言学习走向文化意识,由能说、能写的层次上升为语法正确、语用贴切的高度;再次,从机械学习走向快乐学习,从简单要求掌握、记住即可,发展到扎实掌握,并且在愉快的学习中习得;最后,从语言习得走向思维发展,由简单的听说读写练习发展为采取西方的思维方式进行英语学习。新课程标准既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更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师应具备所任学科的知识,需掌握精湛的听、说、读、写技能及熟练的语法知识;教师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口语规范,语音标准流畅、清晰自然,能使小学生对学习英语具有持续的兴趣爱好,并在学习中潜移默化接受纯正的英语发音。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的教授对象是将英语视为第二语言的小学生。小学英语教师不仅应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还应以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为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明确低龄学段学生心理的特殊性,正确掌握学生心理发展方向,运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手段及符合学生自身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有效地运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目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研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教师应适当引申,教授给学生语言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努力发展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宽视野,使学生乐于了解异国文化风俗。通过学习,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小学英语教师要熟悉小学英语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有独到见解,对课程资源创造性利用,争做创新型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扩充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摒弃陈旧教学理念,更多地去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新内容,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来适应教学改革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的诸多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促进小学英语教师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1)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英语学科,作为一门非母语类的语言学科有其特殊性,教师必须扎实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掌握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而且要具有扎实而深厚的英语知识功底,这是成为一名优秀小学英语教师的基础,也是符合小学英语新课标要求的首要条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拥有“一桶水”,而这桶活水仅仅靠在高校学习中所获得的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再学习、再深造。小学英语教师要有扎实的英语学科知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及语言示范能力。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精通听、说、读、写、词汇、语法、语音、语调、语感等基础知识。此外,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这会给处在启蒙阶段的学生以良好的语言示范效果。
(2)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一切教育都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熟知教育学、小学儿童心理学及现代教育理论等当今流行的教育理论知识,遵循教育规律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应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掌握现代语言学理论、现代英语教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系统的儿童教育理论知识,根据新课标来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施。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特别掌握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能迅速与之相结合,理解素质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概念,教学重心向学生转移,采用开放式的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系统的教学法知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思想,将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步骤,掌握小学英语学习的一般学习规律和基本理论的依据,才能更快地推进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全面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故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课程与教学法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真正共同参与活动的平台。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避免了教学弊端,充分体现出自主学习及创新精神,使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地运作起来,真正体现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4)广博的教学技能知识。英语教学技能是英语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指小学英语教师在准备教学过程、授课过程、教学评价期间,为顺利达到教学目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及有关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工作经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它是特定的操作流程的技术要领,也是规范化行为的总和。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需具备小学英语课堂导入能力及板书设计能力、提问技能、答疑解释能力,这样会更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具备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因课堂需要而灵活创造台词,并扎实掌握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的必备知识及表演、绘画、唱歌等能力, 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均可体现教师的基本技能。小学英语教师如果掌握以上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可使课程内容呈现得更加精彩,更快地推进新课标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诸多要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小学英语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系统的教学法知识和广博的教学技能知识,才能促使教师自身的素养全面提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衷克定,申继亮,辛涛.论教师知识结构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
[J].中国教育学刊,1998(3).
[2]孙军秀.新课程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要求[J].湖南第一师范
学院学报,2008(8).
[3]金立畅.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框架构建[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
[4]孙宇.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报,2013(1).
[5]蒋丽萍.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的策略[J].教
育与职业,2006(9).
[6]任少健.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刍议[J].语数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