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05 20:55: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篇1

为了帮助大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理念和生涯设计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职业观,发掘大学生的潜力,激发其自主择业的信念,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所以我系在全系学生中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

一、活动目的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核心就是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此次,职业生涯设计演讲比赛旨在通过职业规划的形式,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使同学们在大学生涯的起跑阶段就构建一幅清晰、明确、合理、规范的人生规划蓝图,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采取积极行动,将职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职业能力培训,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与“自主创业”,让大学生赢在职场起跑线,成为抢手的职场新人。

二、活动意义

参赛者在演讲台上畅谈理想与未来,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会使同学们更认识到21世纪大学生职场竞争的激烈性,更清楚的知道成功要靠自己拼搏,要从现在开始做准备,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拥有自己理想的天空。会使同学们认识即要愉快地学习,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又要锻炼好自己的体魄,好要有愉悦身心的活动,同时还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经受挫折的能力,给自己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会提高同学们的主动能力和操作能力,有助于同学们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更好地给自己以后的道路做好铺垫,更积极、更勇敢地面对以后的学习或者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相信只要目标正确,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努力,每条路都会通向成功

2、目标职业分析

①目标职业名称

生物科技公司的市场总监

②岗位说明/工作内容

组织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及营销费用、内部利润指标等计划;组织研究、拟定公司营销、市场开发方面的发展规划;组织拟订营销业务管理的各种规定、制度和内部机构设置;组织编制并按时向总经理汇报每月资金回收情况、资金需求预测情况;负责研究和拟定营销线的新项目的开发;组织开展市场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

③任职资格

优秀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备一定的商务谈判能力及商务合作相关经验等等,具体公司具体规定

④工作条件

在生物技术产品的市场中,会有比较多的工作时间需要出差,见客户,做市场调研等工作条件不稳定,属于奔奔波波的类型,其次就是在条件比较好的办公室办公。

篇2

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0万。面对愈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高校就业难已经成了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大学生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共同的课题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担负起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区别

1.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学生教育的“时限”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项工程,是应从大学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贯穿始终的。而就业指导则更倾向于解决学生遇到的求职问题,因而,就业指导是具体的,灵活的,短期的,具有“即时性”的。

2.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在对学生教育上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于事物,而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因。因此,人的发展源泉在于其自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自己来主导。但是每个人的能力、性格类型、知识和技能、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成长环境、社会背景、职业生涯目标、价值观、对成功的评价标准等不尽相同,因而不同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会相同,个人的规划只能是个性化的发展蓝图。

3.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不同。现如今的社会,职场变化瞬息万变,竞争压力逐年增加,很多大学生就业后会选择“跳槽”,寻求更好的就业岗位。由于以往的就业指导只是结合具体的求职活动进行,很难让学生对决策过程有深刻的体验,而学生在就业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忙就业的经历并不能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变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重心应向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转移

1.高校就业工作应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机构。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熟悉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着重了解学生的就业观念,以时代为导向,准确把握现如今的就业形势,成立集教育、管理、规划于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引导、鼓励大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创新就业指导工作,从单一的就业指导向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转化。

2.应努力培训一批业务精、专业性强、有责任心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现如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高校没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老师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此类辅导老师要真正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需,把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总之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乐于奉献,时刻抱有为同学服务的信念。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质素,当今的大学生,思想开放,眼界开阔,职业生涯规划不循规蹈矩,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3.在就业工作中要引入心理专员,及时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予以辅导和纠正。如今,大学生找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焦躁心理、依赖心理、矛盾心理、虚荣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等。凡此种种,任何一种心理作怪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高校要着重引入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心理辅导老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找回自信,调整就业心态,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克服不良情绪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努力实现就业。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能评估自己的个性。很多大学生发现毕业后找工作难,或者是频繁换工作,还有的为得不到提升而苦恼,更有甚者,得到提升后却无施展才华的机会,等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这些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是否适合该工作,就业专家指出:要想知道去哪儿,你必须先知道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是谁。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充分评估自己的个性、性格特征和优缺点,即彻底剖析自己的基础上,分析自身所处的环境,了解下一步的发展空间,才可能计划自己的职业。

2.职业生涯规划能评估自己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朔造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老师指导和学生自身努力,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能力,等等。任何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这就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随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就业中真正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合理匹配”,即实现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岗位所需能力相适宜,而且在精神上也匹配,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达到和谐的境界。

3.职业生涯规划能评估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当今的大学生,进入“象牙塔”后,往往就“与世隔绝”了,整天过着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对社会没有太多的了解,他们大多数都是理论上的“富豪”和实践中的“乞丐”,“高分低能”现象十分普遍。而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会让学生尽早的社会实践,通过亲自观察和体验,对社会现实有全面和真实的了解;学生可以领先一步进行职业定位,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促使自己及早就业;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成功率;学生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习向工作的转化,加速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检验理论知识水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工程,要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开始着手对学生进行培训和引导。高校应转变就业指导模式,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工作的核心和创新点,集合高校优势教育资源,加大师生配合力度,不断开拓,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和就业率,为其将来实现人生价值,造福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156-03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最早出现在美国生涯理论家舒伯1957年出版的《职业生涯心理学》中,20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欧美传入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对自身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并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是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的一个综合管理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表现为,通过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科学合理的求职择业方法,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充分做好就业准备,自觉规划和设计好自我成长发展的轨迹,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历练品德,培育健康身心,积极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为自己求职择业、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在大学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坚实。

2 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的得到重视。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展系统而全面的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认清自己,制定出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知己之长短、知环境之利弊、扬长避短、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正确掌握人生方向,运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发展自己的内在潜能,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

(2)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

(3)使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

(4)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5)引导大学生理想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兴的或有发展潜力的职业机会。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解决对策

3.1 全面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理念

要想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前作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对大学生来说,提升职业规划意识与认知能力,首先要接触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再根据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评价,借助职业兴趣测验, 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分析自我的优势与劣势所在;其次对人际关系和环境进行分析,对自身有个全面的了解。只有把自我因素和社会条件做最大限度的契合,才能在现实中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现实意义。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时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如果不能合理的认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就会出现偏差。

3.2 明确职业生涯目标,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关键。因为有了职业目标才有事业的方向和追求成功的动力。短期目标一般是能力素质的提升,包括学习目标、职业目标、收入目标、名望值和成就感。长期目标一般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定点和高点。目标的设定要有弹性,长短配合恰当准确,通过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最终实现长期目标。大学生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要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加以设计,要择世所需,看清现实社会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关注人才需求的动向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要择己所长、择己所爱、择己所利充分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追求个人幸福最大化。通过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明确实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完成目标的优势和困难,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载体

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载体。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实训活动,达到了解就业形势、职业特征和岗位性质的目的。通过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体验和预谋,大学生会切身感受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在实践中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培养服务意识,锻造吃苦耐劳品质, 练就职业素养,缩短自己的社会适应期,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

3.4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加快课程体系

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有具体的指导部门及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学生入校时开始,全面推行并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一年级注重加强职业意识教育, 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初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二年级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职业素养与能力,并根据职业志向拓展个人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三年级对大学生开展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辅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完成职业目标的修正与完善;大四阶段引导学生将职业规划付诸于实践,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是教会大学生如何进行学业规划、设计职业生涯路线,通过开展自我评估、机会评估,从而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并付诸行动,最终帮助学生成功就业,实现自我发展。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为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教师的培养工作非常关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职能。这就需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含金量,打造一支科学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通过开展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使其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 同时还可以从社会上引进专业人士充实到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中,切实提高职业指导教师整体的能力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形成必需的职业素养。

3.6 引进职业测评体系,选择科学的测评工具

篇4

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长,虽然我国正逢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是此时也正是需要大量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来推动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但是,现在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是“结构性失业”。即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单位招不到人。可见,造成大学就业难的大部分原因是大学生没有对自身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诸多因素,主要还是大学生自我因素的调控,本文通过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影响因素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1 样本来源说明

此次调查样本主体是对北京市八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书面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正式调查中,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92份,其中有效问卷418份,占总问卷数的83.6%。其中男生185名,占44.3%,女生233名,占55.7%。

1.2 因子分析

对所得各影响因素统计数据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程度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家庭、社会因素没有明显差异,而个人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有明显差异。因此得出结论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导因素是个人因素。应用SPSS软件对个人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如下。

运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首先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以确定数据的适用性。(如表1)

Bartlett's球形检验x平方分布为2141.258,自由度为153,显著性=0.000

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选取原则确定提取公因子数量。

确定提取的公因子数为5个,方差累计解释量为63.708%,说明问卷的效度构建良好。

运用主要成分分析法,采用标准化正交旋转,得到各因子的载荷矩阵如表3。

根据每个因子的相关因素大于3的原则,提取1、2、3、4四个因子,因子5由于包含的题目数量2

根据该分析结果,结合问卷设计问题,可以知道在个人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中,4个主要因子影响最大:目标理想、学业规划、目标效能、社会实践。

1.3 方差分析

1.3.1 控制变量的方差分析

(1)性别在职业生涯规划各因子上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职业生涯规划各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

表4结果表明,二者在学业规划、目标效能、社会实践、目标理想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

(2)年级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各个因子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将年级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一、研二、研三七个组。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5。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在目标理想和社会实践因子上差异显著。在社会实践上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01,在目标理想上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41,但不同年级在目标效能及学业规划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3)生源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各个因子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将学生的生源分为城市、乡镇、农村共三类,不同生源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6。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各因子上表现不同,其中在目标效能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相比于农村,乡镇的学生目标效能更强;而在学业规划、社会实践及目标理想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4)大学生是否加入学生社团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各个因子的差异性分析。

不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7。

结果表明,在目标效能、社会实践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学生会的学生目标效能高于其他学生;在学业规划和目标理想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

1.3.2 方差分析结果讨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因素的差异分析。总体上来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年级、生源和参加社团情况上都有显著的差异。

对于男女生而言在个人因素各因子上没有明显差异,男女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表现大致相同,但是实际上女生的就业情况远不如男生的就业情况。这表明在当今时代仍然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在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初入学的新生,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想象,在内心为自己人生做了一个完美的计划,但是很少从实际出发,所以此时的大学生具有很高的目标理想。因此对大一新生应给与更多的现实教育,培养他们树立目标理想的同时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去了解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为以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经过时间的积累他们往往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不知所措。在这一阶段应该更多的给予学生关怀与希望,同时应该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适时地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方向。到了大四更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找到一份价位合适的工作,但也极有可能有一些同学到处碰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应该帮助学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加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生源上的差异不是较为明显。农村的学生在个人因素的各因子得分上均表现较差,可能是由于教育方式的差距以及家庭环境和培养方式的不同,让农村学生难以融入社会或者说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更多的是不自信,所以农村学生往往在理论上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往往认识比较深刻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相比乡镇、城市学生略显不足,尤为在自我效能方面农村学生的表现更加不尽如人意。但在目标理想、学业规划因子上没有明显差异,尽管经济基础与培养方式的不同,但是对于未来都有所规划。

在参加社团的差异符合预期情况,参加社团的同学相比而言其社会实践能力已目标效能显著高于没有参加社团的同学。大学时代的社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但是如果过多的投身于社团工作也会影响自身的发展,毕竟作为一名学生而言学习应该放在首位。

2 对策与建议

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年级、生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特提出以下建议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1)自我认识。充分的自我认识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那么就对应着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因此,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对此做好充分的认识与准备,进而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2)在实践中自我提升。大学环境对于大学生而言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从学校生活到社会生活的一个过渡区域。作为一名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但在课余时间应该尽量的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3)目标确认。在对自己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首先确定自己的适合的职业发展道路。其次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为自己制定更加符合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学习计划,以适时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在实践加以不断的重新学习,巩固自己知识。

(4)建立自信心。自信是每一件事成功的一个影响因素,作为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才能对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加以修正。

(5)抓紧大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的师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指导工作队伍是同学们的热切需求。对于适应能力差的同学而言往往到毕业来临之际也未能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这就在就业问题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因此他们迫切的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

参考文献:

篇5

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承受着就业难的困扰。截止到 2012 年,全国民办高校已达到698所,民办高校毕业生人数也达到505.7 万人,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失

当前,我国民办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遍薄弱,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为自己的四年学习和生活做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最终导致毕业即失业的局面。

(二)民办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重视

与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丰富经验相比较,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刚刚起步,民办院校就更加落后。许多民办高校根本不关注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认为学习过程中有实习,毕业有工作推荐,完全不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三)民办院校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教师,尤其缺乏具有职业资格和实际指导经验的心理辅导老师。民办院校中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甚至有不少是"半路出家“。

(四)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目前很多民办院校缺乏专业的评价体系与工具,很多学生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学生未能全面的了解他们自身的优劣势,也不能从学校获得有效的工作发展建议和指导。

二、我国民办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层面

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中诸多限制,是影响民办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突出原因。民办院校的政策环境不好,例如:在招生指南中,民办院校的必须注明民办,在排名上一般排在公办学校后面,大大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即使在就业、公务员招考等方面不再对民办院校学生加以限制,但依旧存在不公平。总体上看,国家对民办院校的支持力不足。

(二)学校层面

民办院校自身教育环境的不合理是影响民办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1)物质投入不足。学校的实训场地仅供参观或应付评估,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实训场所提升学生的技能,学生也从无进行准确的职场定位。 (2)学校没有开展足够的指导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作,从大学生入校时起就应对其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许多民办院校仅仅是在学生大三的时候才开一两次就业指导课,这并不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学生层面

民办高院校学生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低,不能正确客观地全面评价自己,导致职业现状与自我需求不相符合。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从而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三、解决民办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政策扶持

首先应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列入到学校发展就业工作当中去,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培训工作。其次,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程,形成学分制度,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最后,民办院校加大物质投入,包括实训基地、机器设备以及专业的评测软件等。只有配备良好的硬件,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形成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要从新生一开始就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另外,要加强和其他各个学科的联动,形成多管齐下的职业生涯规划局面。只有利用多个学科,多个部门的联动,让学生加深对自身情况和所学专业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团提升职业技能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它具有自主性、多样性等特点。学生在开展社团活动过程中,可以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同时可以接触外面社会,激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学生社团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生存空间,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提升自我职业技能。

(四)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首先,必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的知识水平不仅仅是数量,更多的是结构合理。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大学生要根据职业的具体工作要求与发展趋势,形成符合职业需求的知识结构,从而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

其次,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缺乏大量技术性员工,因此在民办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中,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刁欢.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10(5)

[2]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9(9)

[3]邹农基,郭峰.影响民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性因素[J].维普资讯,2009.

篇6

一、引言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引起各高校的重视,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就业、择业,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纷纷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立足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是实现梦想与理想的自我管理。然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给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较大的盲目性,更使当前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为将来的顺利就业增添了障碍。为此,我们对低年级大学生的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了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旨在积极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分析

2013年7月至12月,以山东理工大学的大一、大二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同学聚会、大学校园等场合发放问卷200份,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基于本次调查的目的,问卷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程度”,用以了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程度及目前的学习热情;第二部分为“对自我的认知程度”,用于分析大学生对自身的个性、能力及职业倾向的认识程度;第三部分为“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通过对社会实践态度、就业前景、就业意愿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对毕业后工作前景的关注程度;第四部分为“职业期望状况”,用来掌握大学生的就业标准、就业期望等情况。该部分又分为职业规划意识、对职业规划的了解、现状及需求。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目前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情况。

通过数据分析与研究,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情况如下:

(一)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程度

1.对所学专业的喜欢程度。对所学专业的喜欢程度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影响到将来的职业选择。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基本满意,其中自主选择目前所学专业的学生占47%,调剂到所学专业占30%,通过家长或老师选择专业的占10%。通过调剂的学生中近半数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继续学习所选专业,仅有30%的人会选择转向其他专业,但有45%的学生会以第二专业的形式学习调剂前所选专业。

2.考研的目的。部分同学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有利于职场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产生了读研不如早工作两年积累经验的想法。不可否认,现在部分学生确是为了文凭而考研。调研表明,57%的考研学生希望通过读研究生提升学历,从而有利于将来职场发展,另有8%的人希望通过考研改行。

(二)对自我认知程度

调查表明,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技能、爱好、职业倾向缺乏一定的了解。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测的,经过一定的努力和拼搏可能实现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呈现多样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实际,要求当代大学生客观实际地认识自我。通过个人或他人分析把握自我,准确定位,了解自己的性格,培养自己的兴趣,确立自己的优势,认清自己的差距,并以此开发自我、提升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对职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所学专业不同,学生对职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相对热门专业的学生,冷门专业的学生平时能积极关注就业去向、薪资水平及发展方向等焦点问题,积累了更多的职业信息,毕业时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更容易就业,工作期间也可准确定位,实现了“冷门专业热就业、热门专业就业难”的大逆转。可见,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准备工作和对职业的重新认识。调研表明,大约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四)职业期望状况

绝大多数大学生赞同“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在首次就业时,未考虑自己的兴趣、职业定位等方面。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先就业,再择业”成为多数大学生面临的现实。尽管如此,大学生的职业期望仍然偏重于以下两点:(1)过于追求国企或外企,片面看重就业单位的名气与实力,未与自身实际相结合。调查发现,国企甚至央企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最大的吸引力,约占总人数的70%;(2)在就业地区方面,就业区域倾向过于集中,比较看重就业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倾向于如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及其他沿海城市。而选择中部地区就业的比例较小,选择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则更少。另外,大学生普遍对薪酬的预期过高。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成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及运用业已成熟,但在我国起步较晚,尚处于完善探索阶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无法实现对学生的细致指导;同时,整个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尚不到位,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欠缺、无法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2.片面追求职业的经济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过去人们评价职业优劣性,往往以职业收入、单位的知名度和地位为评价标准,这容易催生大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

3.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还无法摆脱“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非公不选”等狭隘意识,对学生择业产生不恰当引导,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家庭原因

我国城乡居民在生活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差异明显,导致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一。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受传统观念和落后思想的限制,缺乏职业规划意识。与农村学生父母相比,城市学生的父母更有帮助孩子规划职业的意识。

(三)自身原因

1.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追求自己的兴趣而从事收入较低的行业还是放弃兴趣而屈从于高薪工作,也许是许多大学生心中的困惑。大学入学时的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接纳或较勉强,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甚至影响择业。

2.自身重视不够。某些大学生进入高校府后,对自己放松要求,将时间过多花费在上网、玩游戏或者感情上,很少顾及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还有部分学生只认准考研,或者频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将职业生涯规划束之高阁,匆忙就业,并且不注意及时调整。

3.社会实践较少。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大部分时间在教室度过,缺少社会经验,仅对少数职业有所了解,缺乏职业规划的宽广眼界,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偏差,使得本来就不清晰的职业规划变得更模糊。

4.自我认识不足。某些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有的自认为专业技能精湛,就业不成问题;有的自认为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突出;有的缺乏竞争意识,对进入社会信心不足,等等,使他们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与建议

(一)学校方面

1.学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教学与职业规划相结合,逐步引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对许多低年级学生来说,好似比较遥远,因此重在逐渐培养。学校应整体规划,将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让学生从入学伊始就了解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知识和内容,然后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地进行专业辅导,最后在实习阶段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构建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2.从实际出发,整合优化资源成立专门部门,将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相结合,学生在校的四年内可邀请专家定期举办相关讲座,积极营造职业规划的校园氛围,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贯彻“校企联合”思想,加强与校友、行业规模企业的联系,发挥各地校友会的作用,通过活生生的案例促进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二)学生自身

1.准确定位,做好自我评估,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大学生需准确把握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以及潜能等自身特点。当然,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因此在自我评价时还应善于采纳别人意见。

2.正确的职业环境分析与及时反馈调整。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受制于职业环境。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需要适应职业环境,适应社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能。个人要评估和分析好职业环境的特点、发展变化的趋势、与职业环境的关系及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明确处于一定职业环境中的个人应该采取的措施。同时,现实社会错综复杂,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实际情况与预设目标有所偏差,因此学生应不断地调整规划目标,修正行动方案,经过数次的反馈、修正与调整,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符合实际,而不致流于形式。

3.调整就业心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企业人士普遍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问题是调整就业心态。而从调研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地区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有共同的愿望,即“经济发达一线城市、待遇高”仍对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由于“僧多粥少”,将愿望变为现实的大学生很少。某些大学生为很少的职位展开激烈竞争而错过其他职位,加剧大学生就业难。因此,大学生必须调整好心态,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等方面降低要求,适当扩大就业面。

五、结语

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乃至人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是高等院校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通过职业规划课程或指导,大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当然,计划虽好,职业规划只是思想认识方面,真正的实效需要大学生通过真才实学落实在行动上。目前,现实情况复杂多变,制定的职业规划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大学生必须具备清醒的头脑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应对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不断学习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适时、客观地做好自我评估,及时调整心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5(81).

[2]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患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3]燕明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J].高教研究,2013(11).

篇7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根据主客观条件拟定出合理可行的一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就其学科发展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研究30年前在美国诞生,之后被引进各个国家并得到快速发展。我国从第一部系统阐述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专著问世到现在仅仅几年时间,现在国内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还比较少,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尚处于启蒙时期,但其核心理念已被一些先进企业接受并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热点。相比之下,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可操作性强的技巧与方法。然而思想认识的觉醒必将推动这项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入发展,相信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春天会很快到来。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特征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大学阶段也是大学生个体学生生涯的关键期和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呈现出多种特殊性:

首先,从“职业性”角度分析。美国著名学者金兹伯格(E Ginzberg)率先提出了“职业性”概念,即“人的职业能力和对职业的认识之类的特征是发展的、演进的,是一个不断成才、不断成熟的过程”。[2]这种“职业性”决定职业选择及其正确、成功与否,成为人们迈入社会生活、完成社会化的动力与导向系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大学生的“职业性”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对外部职业的认识与了解仅仅以其所学专业为基础,往往忽视了职业的真正内涵和职业选择中所蕴含的职业兴趣因素和职业能力要求,而随着其“职业性”的发展,必然带来其职业行为及意识的变化,导致与先前不同的职业选择。

其次,从生涯认知角度分析。涅菲卡门波(Knefelkamp)和斯列皮察(Slepitza)从认知学说出发,提出了认知发展的生涯发展模式理论,[3]发现在社会人的生涯发展历程中,有九大认知项目发生变化并对个人生涯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项目是:控制信念(locus of control)、分析能力(analysis)、综合能力(synthesis)、语意结构(semantic structure)、自我处理(self processing)、开放及有弹性的见解(openness and alternatives)、负责任(ability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扮演新角色的能力(ability to take on new roles)和自我冒险能力(ability to take risks with self)。按照这九个项目所构成的变量,该理论把人的生涯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和九个阶段,认知发展层次则呈现出从模糊到清晰、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状态。从大学生的生涯认知实际考量,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个人智力水平、人格特征等将会影响他们职业发展的九个认知项目产生不同的甚至相差甚远的发展水平,使他们的生涯认知程度自然地“散布”在各个时期的各个阶段,并且这种认知还会随着时间、经验、受教育程度而改变,使得他们职业的选择与调适成为一种个性化的连续性过程。在大学生实际的职业发展中,可以通过调控、改变这些影响因素来发展自己的生涯认知。

再次,从“职业锚”角度分析。“职业锚”理论最初来源于美国管理学家爱德加・薛恩的“职业生涯系留点理论”,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作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4]也就是人们选择或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目标。由于以上所述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性”“生涯认知”及对外界环境的认识有盲目、不准确之处,他们现在所持有的就业动机与职业价值观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并受到客观实践的矫正,才能够正确、清楚地显现出来。

有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要求

罗素说:“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深思熟虑的筹划,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1.树立崭新的思维理念。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由低级向高级层次递进。而所有这些需求实际上都要通过职业生涯活动来满足,尤其是高级人生需求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职业生涯进展状况。换而言之,每个人都希望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所成就,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大学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差别就在于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说,大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和即将面对的世界是非常广阔的,职业生涯规划正是要帮助大学生在憧憬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选择好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因此,每一个大学生都应立足眼前,着眼未来,牢固树立“职业生涯在于规划”的基本理念。

2.把握具体的规划要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对职业目标、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行动策略的规划。其中职业目标的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它们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等条件为依据,要求必须清楚、合理。对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规划,通常要考虑“想往那条路线发展、能往哪条路线发展和哪条路线可以发展”[5]三个问题,并对此进行综合分析,准确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到大学的各个年级层次,应设计为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的提升职业素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行动策略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教育、训练、人际发展、晋升等操作,这些措施的规划也要特别具体。

3.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首先,要准确评估自己的主观条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个人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地分析评价,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冷静面对自己的不足;既不要盲目夸大,更不能过分否定,力求客观准确地确定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其次,要客观分析所处的内外环境。要分析环境因素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环境对个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既要考虑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要考虑职业的发展前景,同时还要考虑竞争对手对自己可能造成的不利方面。再次,要及时修订自己的规划方案。由于自身“职业性”“生涯认知”的发展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在实践中加以修订,以更好地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4.施行有效的规划管理。这也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找准差距。分析目前自身的状况与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差距,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缩小差距的过程。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规划时,要准确认识到自己的“职业性”“生涯认知”水平的发展状况与所构建的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之间所存在的距离,认识到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与职业目标的要求之间所存在的距离,认识到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自我心理素质及其调控能力的状况等。同时,要根据发展目标的需要,创造所需要的条件,尽快缩小差距,提升个人职业潜能,这样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更好地促进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二是找对方法。在分析差距的前提下,方法是否正确,决定了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程度。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错误,事倍功半。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一生的规划,更需要借助科学、正确的方法,使其实施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特别是作为对职业生涯规划知之甚少的大学生,亟需增加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主动听取专家的讲解指导,自觉进行职业生涯咨询辅导,积极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体验,在遵循职业生涯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实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三是积极行动。歌德说:“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应用;仅有愿望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行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立即行动。如果没有切合实际的行动,职业生涯规划只能是一纸空文、纸上谈兵,就会失去其本来的意义。所以,务请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们,从现在做起,瞄准目标,充满信心,脚踏实地,按照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马上行动起来,那么,美好的一切将会真实而明确地展现在你的面前。

参考文献:

[1]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2]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039-01

一、职业生涯的涵义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与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与教育计划,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为方向、行动时间与行动方案的过程。

二、提出问题

大学生是当前社会就业群体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阶层。但是,随着最近几年高校逐年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这也带来了我国进入求职市场的毕业生人数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的现象,因此,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及高质量就业也就随之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然而,就目前高校的就业整体教育方式而言,仍比较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严重缺位。因此,如何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引导与组织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尤为重要,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面对严峻的当前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这对于学生自身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避免择业的盲从和失败,是很有必要的;对高校本身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社会进步与职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将加速职业的发展变化。职业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这就提醒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不仅要本着个人的意愿,更要了解社会的需求变化和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因此,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教育。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才能明确人生目标,在繁杂的众多职业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少走弯路,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二)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就业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打破了旧有的“国家统包统分”就业模式。以“市场导向,政府监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主导的新的就业机制已经建立,并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大学生就业面对着严峻的压力,也使得大学生择业、就业成为一个比较敏感和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面对这一现实,只有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促使大学生根据目标要求培养自身所需要的技能与素质,进而最终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事业之路。

(三)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期间,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多方面的内在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否良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人生理想规划、生活目标规划、学习目标规划和职业选择规划,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并通过职业生涯实现理想和目标。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现状来看,虽然许多高校逐渐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这项工作,但在实际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对于高校还是学生自身,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在思想上大部分学生忽视职业生涯的规划。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陷,以高考成绩为主导,遏制了大学生选择专业、选择职业的自由性。因此,在很多在校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人不多。更不能清楚的去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其他方面。

(二)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期望值过高。在现实中,社会上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现实主义等不良思想也悄悄侵入了校园。绝大部分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途径时,首先定位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是收入、福利待遇较高的单位,而不愿意去条件较差的地方或单位去,此外,还有一些学生不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些培训班或者职业资格证书上,弃本逐末的思想逐渐加重。

(三)缺乏基本的求职素养。在很多学生的就业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在寻找求职信息、面试、就业礼仪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过多地依赖学校老师和家长等,很少主动寻找就业信息;求职准备不足,求职不及时;在求职过程中,就业自主能力不够,缺乏求职技巧、方式不够有效;不懂就业政策,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此外,在与招聘单位沟通面试时,注重强调了经济利益,不考虑职业前景与自身的长远发展,

(四)忽视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系统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宏观上,它涉及到家庭、高校、社会、学生等方面;从微观上,它涉及到高校的就业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以及学院、班级、学生等多个环节。鉴于以上这些因素,如果哪一个节点缺失,都会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不充分性。

五、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制定实现目标计划是引导大学生在先前已设定的职业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制定大学学习生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步骤、措施,增强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使长远职业目标与大学学习有机衔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落实目标措施方面:教育、训练的安排;获得发展的安排;排除各种阻力的计划与措施;争取各种助力的计划与措施。

因此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正确考察要达到目标所需的要素特征及自身优势,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计划。

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确定了职业发展的方向,才会帮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实现职业的持续性发展,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中处于主动地位。

参考文献:

篇9

1、组织职业生涯设计,指组织根据组织现状与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及员工的现有素质、发展潜力与发展期望等,制订组织人才资源开发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设计落实相关计划的活动,旨在挖掘组织人力资源的潜力,同时引导、帮助员工获得最优发展。

2、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指个人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外界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机遇与制约因素发展变化的预测,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制订发展计划、学习计划以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行动的具体策略与进程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范畴,其观划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高素质、宽见识、年轻化、高期望值以及心智逐渐成熟等特点。

二、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分析

造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宏观政策、地区因素、家长因素、企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本人的因素等。本文浅谈一下学生和学校层面的因素。

1、学生缺乏基本的求职素养,缺乏对形势与职业本身的了解,就业十分盲目;

2、学生就业期望过高,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

3、学生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学校不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和落后的教育观念。

三、大学生成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分析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能成功就业的核心原因不在于没有需求,而在于人与职没有实现良好的匹配。根据个性与职业匹配的有关理论,我们认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前,至少需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正确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二是对职业进行研究,进行职业环境分析,了解职业现状、职业要求、发展趋势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因素与职业因素的匹配,调整个人的就业期望值,实现性格与职业、兴趣爱好与职业、能力与职业的匹配以及职业性向与职业类型的匹配。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能成功就业的核心原因不在于没有需求,而在于人与职没有实现良好的匹配。根据个性与职业匹配的有关理论,我们认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前,至少需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正确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二是对职业进行研究,进行职业环境分析,了解职业现状、职业要求、发展趋势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因素与职业因素的匹配,调整个人的就业期望值,实现性格与职业、兴趣爱好与职业、能力与职业的匹配以及职业性向与职业类型的匹配。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1、自我评估。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对自己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评估,明确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因此,自我评估是生涯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通常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内容。根据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发现自己是一个较为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并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如经济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擅长哪些技能,如分析、对数字敏感、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点,如抗压力能力、合作能力较弱、考虑问题深度不够、文字表达能力不佳等等。

2、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主要是指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它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环境特别是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的分析,以及对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职业路线的选择。

3、职业定位。通过自我评估、职业环境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应对自己的职业或目标职业进行定位。职业定位应注意①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生

职业旅程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命内容之一,它将影响生命的质量和色彩。而撑起职业旅程风帆,往往是从人最年轻的时候开始,特别是从第一次与社会接触开始。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意义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萨帕在他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理论中把人生的职业生涯分为五个阶段:即成长、认识阶段——少年时期;探索、学习阶段——青年时期;确立选择、安置阶段——中青年时期;升迁和专精的维持阶段——中年时期;退休阶段——老年时期。大学教育阶段恰好是职业生涯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个人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及大学生都应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生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早确定目标,早付诸行动,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和择业观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也是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有效的控制人才在市场上高流动的无序性,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今后的职业方向,发展自我,以便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处于不败之地。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走进大学,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使他们感到迷茫。面对大量的自由时间他们不会自主利用。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符合自己的目标,有计划的学习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正确认识自我

要想很好的自我管理,取得成功。首先要了解自我,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自我认识,明白自己处在哪一个阶段以及自己的特质。人往往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在受到别人表扬时,感到快乐,感到自己有价值;如果别人说你不行,你就会感到还有什么希望呢?完全以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来确定你的自我形象和价值,就好像把房子盖在流沙上,是靠不住的。

(二)立足自我特质,规划新自我。

不论你拥用有什么样的特质,你都可以把它孕育为重塑自我的能力。奥运会体操金牌得主玛丽·雷顿就是把她天生的热情发挥到了极致。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记者休·唐斯拥有的特质是他谦逊的态度,唐斯因此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广播界为自己开创了一片天空,并且还能维持谦谦君子的形象。而且要记住,坐而言不如起而行。1988年,美国超级企业家艾柯卡来我国访问。一位记者在采访他时说:“你对中国青年有何忠告?”他说:“我对他们不甚了解,但有些话普遍适用,那就是认定目标,不断追求。你可以制定一个5或10年的规划,然后每天都拼命的工作。请记住,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规划自我,必须就目前的需要来回顾过去的经验,下决心去学习去发展,并且决定是要坚守过去的原则,还是要尝试着改变。“管理自己”并不是自私的追求,而是使我们保持健康,有活力的一个必要步骤。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应该是一个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以后,。要规划自己的新形象就要从自我管理、他人管理、任务管理等这几方面入手,切实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目标计划。

(三)积极管理,走向成功

对于成功的判断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个人的判断和感受;二是根据社会的标准。对于大学生的成功应更多的关注其对社会的贡献。因此,作为大学生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必须从多个方面来塑造自己。

第一、由内在到外在的管理

首先,保存乐观积极的心态

劳埃尔。皮科克曾经说过:良好的心态是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志。如果他们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又是积极思维者,乐意接受挑战和应付困难,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可以说,成功是正确态度的结果。一个人能飞多高,固然有其他因素,但更多的是他自己的态度决定他的人生。我们的态度决定我们的人生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在刚开始一项任务时的态度决定了最后的成败。

其次,树立必胜的信心

信心是“不可能”这个霉素的解药。坚定的信心能够激发人的情绪和力量,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坚定人的意志,去完成任务、实现理想。甚至成就伟大神圣的使命。

再次,保持身心健康

良好健康的保持,有赖于身体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成功的取得,又有赖于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均衡发展。所以,我们对于体力和智力、身体和精神,都有兼顾并重。持续的工作和不断的运动是治疗赢弱的最好药方。

第二、内外兼修的管理

首先,制定适宜的目标计划

正确的思维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正确的思维只是成功战略的第一步。要取得成功,还必须制定目标。一旦你确定了目标 ,就应该将先后顺序排好,进而通过一步步坚实的努力,将既定的目标变成现实,将个人内在的能力及修养转化为成功的人生。制定人生目标未必能使你活到100岁,但必定能增加你成功的机会。

其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可以造就你,也可以使你身败名裂。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选择了什么职业,想获得人生的成功,你必须学会与人相处。如果你没有开展人际关系的天赋,你不要失望。边干边学,你的技巧就会提高。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二十源于他的努力,而百分之八十来自于他的人脉网。”这对于仍在象牙塔中拼搏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对其而言,知识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们缺少的是人际交往的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是更为紧迫的问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必然会对其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三、学习是成功之道

首先,不断拓展知识面

虽然作为大学生来说,其学习主要是专业性质比较强的研究性探究,但是要寻求更好的个人发展,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还要更全面的关注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各样知识,要在市场经济纷乱复杂的大潮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能够从容面对生活的艰难和事业的挑战,而不是跟不上时代的“专家”。

其次,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不等于要“样样通,样样松”,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做到术业有专攻 ,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自己谋得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

除去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是更为重要的,在吸收知识的时候,还必须加以组织和使用,借着务实的计划达成确切的目标。除非知识能针对某个值得努力的目标应用才能获益,否则知识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当然,这种能力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概念,我们也可以认为这种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等诸多方面。因而说,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人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动物。”人最本质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可是,自我实现需要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代大学生有着较高的自身素质,并愿意为成功付出勤奋和努力,但是成功仅有主观努力是不够的,关键是你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生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了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社会角色,进而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社会舞台上职业角色扮演得如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其实我们是可以把握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职业的规划者和耕耘者,为实现自我价值规划好发展蓝图,扬长避短,最终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全明主编:《职业生涯规划》,海天出版社2002年版。

[2]邱永汉:《创业与人生规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罗斌、王祖佩:《职业长青》,海潮出版社2003年版。

[4]任之编著:《成功求职99条法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菲力普。C。麦格劳博士著:《重塑自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6]张培德:《理性规划人生》,《成才与就业》2004年第3期。

篇11

向大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未来人生道路的判断和选择,从而最终影响到毕业生就业和其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因此,高校政工干部必须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新生入学教育、平时的党课活动、团主题活动、专业实践活动、毕业生教育活动周、形势政策教育特别是就业形势教育等,逐步引导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在思想意识上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让学生了解自我、提前准备、准确定位、科学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练兵场

校园是大学生四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将来步入社会适应就业环境的重要前期阵地。因此,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练兵场,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要围绕重大节庆、纪念日与重大事件开展校园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科技作品大赛,鼓励学生申报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三下乡”、“三进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外兼职和实习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增加知识储备,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在职场上施展聪明才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职业规划管理,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进行分期规划

1.大学一年级为试探期

(1)做好新生专业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在这一环节,可邀请各专业教研室负责人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做专业系列报告,开展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和主题班会,鼓励新生多和学长进行交流,尤其是向大四的毕业生了解就业情况。通过这些工作,让新生了解职业,了解本专业不同就业方向的社会需求情况、发展目标、培养目标以及人才素质要求等,从而制定职业生涯的初步计划。

(2)做好新生的自我评估和职业测评等工作。指导新生从兴趣、特长、性格、能力等方面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帮助新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准确定位。

(3)努力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着力培养新生学习兴趣,致力于抓好学风建设。要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快速从高中的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转变,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在广大新生当中实行晚自修制度,使他们从大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新生认识到大一要重点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尤其要注重英语和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引导新生积极参加校院各社团文体、艺术活动,提高自己的交流技巧、综合素质。

2.大学二年级为定向期

该阶段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个人目标,了解社会需求,认识自我,提高各种本领和素质。引导学生根据前期对自身的认识以及所学专业,有选择性地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团组织,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

在充分利用大学校园内各种资源的同时,我们应将目光转向校外。校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三进社区”及社会上各种重大活动、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都是学生在校期间极为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在兼职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帮助学生在此阶段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将来顺利步入职场增加筹码。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将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不仅要具有本专业深厚扎实的科学知识,还应了解环境、法律、经济、管理、艺术、历史、哲学、世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选修、辅修或选学第二专业(学位)。

学校还要对大二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介绍职业与性格相匹配、“职业锚”等方面的理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每个班级的学生配备一名导师或特聘教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心理倾向,帮助学生选择成才方向。与此同时,积极邀请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担任“职业导航师”,通过这些成功人士与大学生座谈成功经历,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选择就业的方向。

3.大学三年级为冲刺期

该阶段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职业适应,落实职业规划,通过具体的职业心理测试,深化对自我的认识,认真评估自己的中期学习目标,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思考。

大三可以说是四年中的黄金时期,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最快的时期。学生应当在此阶段有意识地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教学资源、浓厚的学术氛围等优势,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思考,力争做到活学活用。在进行科研立项活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在此阶段,除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外,还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参加社会上公认的较为权威的等级考试,比如剑桥商务英语BEC考试、会计师资格考试等,以检验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

因为临近毕业,学生在从事相关社会工作时更应注重针对性。在工作中,要注意不断学习、总结、体会,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基础知识结构、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注意随时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前沿的状况。除此以外,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和老师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社会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交谈,了解往年的求职和择业情况。

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准备TOEFL、GRE,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4.大学四年级为分化期

大四学生面临的是工作、考研和出国三种选择,主要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

(1)对大学前三年的准备作一个认真的总结,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从个人的学识、能力、优点、不足等方面进行评价,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确定一个更为具体详细的计划。该计划要对毕业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事情作出设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