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09:51: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母爱的诗歌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
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
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写给母亲的诗》
冰心
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是血与脉的相通相融
是儿女的福母亲的痛
母爱
犹如春天的风
她轻轻拂过
大地才会一片绿色
母爱
是天上的云
总让烈日
先从她的身驱穿过
给大地呼风换雨降祥和
母爱
是雨后的霞
总让清洗过的大地
不弃的躺在怀里
把七彩人生梦谱写在高高的天际
2:母爱
是血与脉的相通相融
是儿女的福母亲的痛
母爱
犹如春天的风
她轻轻拂过
大地才会一片绿色
母爱
是天上的云
总让烈日
先从她的身驱穿过
给大地呼风换雨降祥和
母爱
是雨后的霞
总让清洗过的大地
不弃的躺在怀里
把七彩人生梦谱写在高高的天际
3:母爱
犹如春天的风
她轻轻拂过
大地才会一片绿色
母爱
是天上的云
总让烈日
先从她的身驱穿过
给大地呼风换雨降祥和
母爱
是雨后的霞
总让清洗过的大地
不弃的躺在怀里
把七彩人生梦谱写在高高的天际
4: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5:不为什么
只为我们的爹娘
父母为我们操劳一生
而现在
他们
却孤单一人
父母生病了
却无人照顾
父母想念我们了
却没有儿女回家
而今
他们
日日守望
夜夜思念
你可曾想象
每天
他们站在村口
遥望我们的身影
歌颂母爱名言(第一段)
1.母爱是一个巨大的火轮,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给我们享受不尽的温暖。
2.幼小的心灵,是一棵棵幼苗,唯有母爱的浇灌,才能茁壮成长。
3.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那么母亲就是天才的臂膀。
4.谁都不会为一个人花费心思,然而母亲却可以那样无私!
不准参加玩伴聚会
不准在学校里卖弄琴艺
不准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
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不准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
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和小提琴
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新年伊始,亚裔“虎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制定十条家规、采用高压手段管教女儿的故事,引发了中美育儿理念的大讨论――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国母亲的严格教育方式似乎更见成效。正在素质教育之路上蹒跚起步的中国母亲们则开始困惑:宽松的家庭氛围,不是更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吗?
我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文/蔡美儿
有些词语看上去很严厉,其实我是想幽默地表达这个育儿的过程
我对女儿要求严格,她们有时受不了,背着我叫我“母老虎”、“伏地魔”。我先生杰德觉得我过于苛求,认为我的要求太高太强硬,让家里太紧张,不自由。他们不满时或开玩笑时,就喊我“虎妈”或“伏地魔”。我喜欢这称呼。
最初,一家报纸报道了我严厉教育女儿的事。我的邮箱收到了300多封信,其中不少是指责我的教育方式极端残酷的。1月8日,美国一家纸媒将标题做成了“为什么中国妈妈比美国妈妈更优秀”。再后来,《时代》又发文分析称美国父母是不是该思考自己是个“失败者”。
其实,这不是我的初衷,媒体的有些报道是断章取义,让大家误读了我的教育观。最近我一直在澄清:我是一位华裔妈妈,用我所受的中国式教育管教了两个孩子,并记录了这个育儿经历,仅此而已。其中所使用的一些词语,看上去有些严厉,其实我是想幽默地表达这个育儿的过程。
你是否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没有,请配合我
我给两个女儿制定了10条清规戒律。在学习上,我不准她们任何一门成绩低于“A”。
我的大女儿索菲娅五年级时,有一次乘法速算测试得了第二。接下来我每晚让她做20张试卷,每张100道速算题,我在一旁掐着秒表计时。一化训练后,索菲娅次次稳拿第一。小女儿露露有一次没做考试加分题,我告诉她家教良好的孩子都应做加分题,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分数将优秀和平庸区别开来。从此,露露再也没放弃过加分题。
在美国社会,按照中国人的方式教孩子,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冲突,这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
我在家里并不占优势,我丈夫杰德就是一个有犹太血统的美国人,要求我不要太严。我和他签协议让他不要干预我对孩子进行中国式教育,我问他:“你是否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没有,请配合我。”
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索菲娅18个月就认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开始弹钢琴,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露露练小提琴,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有人称她们是“音乐神童”。
成年后,露露改打网球,裁判评价她“是那种不付出110%的努力决不罢休的小姑娘”。
当她已经长大时,我应该把一些选择权还给她,让她做真正喜欢的事
有人对我不让女儿参加同伴聚会不理解,其实,我指的是不参加玩伴聚会,是因为时间很宝贵,会耽误练琴时间。有一次,索菲娅一直央求说她想参加最好的朋友的生日聚会,我心一软就答应了。可第二天早上她到家,很累,焦躁,也没心练琴了。一盘问才知道,她一整晚都在听一位同学谈论对性的神秘尝试。我后悔让孩子接触这类糟粕聚会。我认为,没必要让孩子犯了错误再学习。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她们抵制学习、练琴这类枯燥的事。
我和露露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一个天寒地冻的下午,那时她才3岁。我要求她练琴,结果她连打带踹,又哭又闹,我忍无可忍地将她拖到门外。也许是为了表示反抗,索菲娅还偷着将钢琴咬得到处是牙印。当她们不好好练琴时,我会威胁她们不准吃饭,要烧掉其所有的绒毛玩具,骂她们“垃圾”。
我每时每分都得软硬兼施,用尽了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一切办法,让她们做一些现在不乐意、但将来有益处的事情。
有一次我们到俄罗斯旅行。在一家咖啡馆内,我让露露尝一粒鱼子酱,她不同意。面对我的坚持,她发疯似地说我令人恐怖,要她做的这一切实际上是为我自己!她讨厌小提琴,憎恨这个家,并抓起玻璃杯砸碎在地上,发誓称如果我不放过她,她就要砸掉所有的杯子!
我最终想清楚,当她已经长大时,我应该把一些选择权还给她,让她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这样的事情以后还有很多次,比如说,我同意露露辞去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改打自己喜欢的网球。
我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有人问,是什么原因令你对女儿如此严格?我想有两点:一是我自小接受中国式教育,我认为,这种严厉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我害怕两个女儿走下坡路。
在美国,亚裔移民有“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一代移民终于实现了“美国梦”,会省吃俭用,将所挣的每一分钱和巨大的精力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第二代移民因父母的巨大投入而相对优秀,但他们教育孩子也因此不太严厉了。第三代移民的生活很舒适,有一群成绩B+的朋友,认为个人权利受宪法保护,不愿付出辛苦,就会走下坡路。
我是移民二代,我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我父母对我很严格。当时也经常抱怨,我的事为什么他们老做主。这事在我申请读大学时得到了解决。父母坚持让我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说离家近,可以住家里。我想摆脱“虎笼”,于是就瞒着父亲,伪造了他的签字悄悄申请了哈佛大学并被录取。父亲为此折腾了整整一宿,一边因我违抗父命大发雷霆,一边又为我考取哈佛而骄傲。
现在回头看,我很理解、也很感激父母。我相信,我的孩子最终也会理解我。
西式教育过于强调“创意”,排斥纪律、刻苦等旨在培养毅力的东西,中国教育过于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
有人担心严苛的教育会夺走孩子的快乐童年。事实上,我们还有其他快乐时光。练完琴后,我们有很多快乐的话题,会趴在床上读书,会一起做有创意的中国菜。我丈夫会带领一家人骑车旅行,教孩子们游泳、玩扑克,朗读文学作品。我们一家到过伦敦、巴黎、罗马等几十个国家和城市。当然,根据“家规”,我会提前预约好琴房,以免孩子们生疏了琴艺。
西方父母在意孩子的自尊和心理感受,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过多要求。中国妈妈看重孩子考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会为孩子报很多课外班,督促其超过其他孩子。西式教育让孩子自由,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但也直接造成孩子关注吃喝玩乐、看影碟电视、不勤奋上进、遇到问题退缩等种种问题。中式教育方式能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孩子强化意志力,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觉得,我这种外人眼中有些严苛的教育,实质上是掌握孩子人生的最初“选择权”。孩子年幼时,不了解社会,也不可能会有明智、成熟的选择,需要家长为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要负起这个责任,督促孩子去实现这个“选择”。随着孩子逐渐成熟,有了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家长就应该放手给孩子。
西式教育过于强调“创意”,排斥纪律、刻苦钻研等旨在培养毅力的东西,中国教育却过于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现实中,双方都把这个关系摆成了“要么/或”的关系,其实,这是一个“既/和”的关系,两种教育方式应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孩子才会长成我们期待的那样。
(摘自《京华时报》)
不是我们太强大而是他们太谦虚
文/陈鸣
在成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之前,蔡美儿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她的祖先最初从中国移民到菲律宾,1960年,也就是她出生前两年,父母才移民到美国。
和所有初来乍到的移民家庭一样,奋斗和每日上进是家庭的主旋律。“我的父母刚到美国甚至穷到没钱交取暖费,夜里不得不抱在一起度过整个冬天。”她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男生一边模仿她英文单词Restaurant的发音一边哈哈大笑,当时她就发誓要改掉中国口音。
蔡美儿的爸爸每晚工作到凌晨3点,一双鞋子穿了8年。她妈妈是典型的“中国妈妈”,永远觉得她做得不够好,哪怕今日蔡美儿被各地邀请演讲,妈妈依然会批评她语速太快。
严厉的家教营造着这个移民家庭的主要氛围。她们姐妹3人在家中都要说汉语,如果一不小心说出英语单词,就会必遭父母筷子敲桌的待遇。父母能够接受的女儿的学习成绩只能是A,蔡美儿曾要求父亲出席一次获得第二名的颁奖庆典时惹得父亲大怒,并警告今后不许再这样羞辱他。
“当朋友们听说了我儿时的故事,他们经常会想象我的童年很痛苦。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在这个奇特的家庭里我找到了力量和信心。”蔡美儿这样说。如今,蔡美儿可以用自己的成就――一个受普遍尊敬的职业来证明这种教育方法的可行性,并且,她打算在自己的女儿身上继续实践这样的教育方法。
(摘自《南方周末》)
■
“虎妈”不代表中国教育方式
文/廖雁
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书《“虎妈”战歌》,使西方社会对中国式严管教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也使得媒体对蔡美儿的关注度甚至一度超越了奥巴马。而不久前出现的上海“猫爸”,更是引发了家庭教育方式的大讨论。“猫爸”现身说法,他对自己女儿从小实施“民主”管教,跳舞、学习不操心,孩子照样考进哈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表示,家庭教育不应剑走偏锋,而应该因材施教。“‘虎妈’也好,‘猫爸’也好,都不是绝对的。也许‘虎妈’的方式到‘猫爸’那儿行不通,‘猫爸’的方式到‘虎妈’这也行不通。”
朱永新说,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他说,最关键的是要根据教育的规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教育。在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孩子的性别、个性,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做到父母亲与孩子一起成长,用自身的榜样,用自己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行为影响孩子。
朱永新曾经提出家庭教育的八个观念,其中之一就是父母亲要和孩子一同成长。“因为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他说,父母亲都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做父母比开汽车要困难多了。开汽车还要有一个驾照,做父母不需要领照,但还是应该学一点教育,学会懂孩子。父母自身的学习,对孩子的成长是最关键的。很多教育成功的家庭,往往与父母亲善于学习、以身作则有很大关系。
朱永新并不认为“虎妈”代表中国的教育方式。“西方媒体是盲人摸象,他们看到一个虎妈就认为是中国的教育方式。”他认为,总体来说东方的教育偏严格、重管理,而西方的教育偏自由、宽松,“但这是总体特征,中国不也是有‘猫爸’吗?‘虎妈’不也是在西方出现的吗?”
(摘自《北京晚报》)
从“虎妈”身上看到父母苦心
文/佚名
前不久,在“虎妈”还没有到访伦敦之时,其制定十条家规、采用高压手段管教女儿,并取得相当成效的故事,已经在全球传得沸沸扬扬。
“虎妈”一到伦敦,即刻成为各大媒体追捧的座上客。虽然她在《“虎妈”战歌》中记述的故事均发生在美国,但也引起了同样面临中西式教育问题的英国华裔家庭的兴趣,成长在这类家庭中的孩子们又是如何看待“虎妈”的育女方法的呢?
就读于英国帝国学院本科工程学专业的中国女孩Liz刘,4岁时随父母从中国举家迁徙到英国。父母目前都在英国的传媒机构工作。
Liz刘通过BBC英伦网表示,读了《“虎妈”战歌》,感觉自己就生活在一个类似“虎妈”教育方式的中国家庭。
她说:当初是在妈妈的推荐下读这本书的。刚开始,感觉“虎妈”的做法和妈妈的做法很相似,但我妈妈没有“虎妈”那么严厉。
“我小时候,我妈也不让我在同学家过夜,也要求我每天坚持弹钢琴和拉小提琴,而且要求我一定要学好数学。但是比起‘虎妈’,我妈的政策还是怀柔了很多。比如,我妈并没有规定我每门功课必须得A,也不会规定每天的弹琴时间……”
Liz刘说:“小时候总感觉我妈对我要求太苛刻了,因为小孩子都喜欢玩嘛,要你不停地学这学那,然后还有一大堆的规定,肯定过得不开心。
但是现在长大了,渐渐明白父母的苦心,已经能够体会到他们当年对自己严格要求,完全都是为了我长大后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但小时候是体会不到父母的这份苦心的。”
(摘自英伦网)
父亲带女儿去旅游,乘船回来。父亲正给女儿削苹果是,船猛地摇晃起来,刀掉在地上,父亲赶紧去拉女儿,没站稳也摔倒在地上。那把到刺进父亲的胸膛,血一下浸红了衣服,女孩吓的大哭。父亲忍痛拔出刀,按住伤口。微笑着安慰女儿。那以后的两天,父亲依然陪着女儿玩,而他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当船靠岸时,父亲躺在甲板的躺椅上,一手搂着女儿,一手支撑着抬起身子,当他 终于在人群中发现妻子时,他艰难地亲了亲女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后来人们发现,那把刀扎破了父亲的心脏,按常规,他只能活几个小时。是父爱,让他支撑了两天,直到女儿安全的回到母亲身边。
NO.2男孩犯了错误进了少管所,母亲一直没有来看他,男孩恨极了母亲。一天,母亲终于来了,男孩倔强的不肯叫一声。花白了头发的母亲哭着抱住了儿子,颤颤地把一个袋子塞给他,男孩一脸冷漠。回去后,男孩打开了袋子,呆住了,那是一袋剥好的葵花子。他突然想到是母亲一人支撑着一贫如洗的家,他仿佛看到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一粒粒地磕着瓜子,却舍不得吃一粒。这一粒粒瓜子仁凝聚着母亲全部的爱和思念啊。男孩泪流满面,向着家的方向跪了下去。
爱父母,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人格内容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皆无结果,到后如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样办?”“那怎么办吗?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爷爷,爷爷,你把船拉回来呀!”
那老船夫不明白她的意思,还以为是翠翠要为他代劳了,就说:“你不拉回来了吗?”
“我就回来!”
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
祖父把船拉回来时,见翠翠痴痴地坐在岸边,问她是什么事,翠翠不作声。祖父要她去烧火煮饭,想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哭得可笑,一个人便回到屋中去,坐在黑黝黝的灶边把火烧燃后,她又走到门外高崖上去,喊叫她的祖父,要他回家里来。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皆是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故不上岸来。只站在船头告翠翠,不要叫他,且让他做点事,把人渡完后,就会回家里来吃饭。
翠翠第二次请求祖父,祖父不理会,她坐在悬崖上,很觉得悲伤。
(选自沈从文《边城》)
【阅读手记】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边城》主要探讨湘西文化母题。小说将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与下层人物的形象三者合一,描写出一种淳朴恬静、美好和谐的诗境,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无法忘怀的悲剧感。虽然小说写于1934年,当时的中国大部分地方因为战乱已千疮百孔,但沈从文善于从衰败中找到美、表现美,偌大的中国,随处可见的堕落,沈从文终究找到了能表现环境美的“桃花源”。这“桃花源”便是小说中描绘的一个叫茶峒的湘西的小山城。
沈从文的《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行文如潺潺流水,充满诗意。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沈从文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从语段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充满诗意的环境描写。而这些描写都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热闹相比,翠翠是那样的孤单、寂寞。“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正是这样的景物描写,衬出了翠翠心中“薄薄的凄凉”。同时作者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描写也很成功,翠翠过着无忧无虑的清平生活,只有当爱情的潮水汹涌而来时,她才觉得彷徨不安,这恰恰是她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标志。沈从文写翠翠的精彩处,便是以其特有的诗意笔触,捕捉并描摹出了翠翠灵动微妙的情思流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温婉腼腆和炽热多情相融合的山村少女的形象。
【提升空间】
1.《边城》的作者把人物糅进一个浓厚的风俗环境中,利用风俗来铺排故事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湘西原始古朴的民族风俗,令人神往。请你根据你家乡的风俗写一段反映你家乡的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字。(字数不限)
2.阅读语段,请你简要概括一下主人公翠翠的性格特点。
因为梦见你离开
我从哭泣中醒来
看夜风吹过窗台
你能否感受我的爱
等到老去那一天
你是否还在我身边
看那些誓言谎言
随往事慢慢飘散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因为梦见你离开
我从哭泣中醒来
看夜风吹过窗台
你能否感受我的爱
等到老去那一天
你是否还在我身边
看那些誓言谎言
随往事慢慢飘散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当所有一切都已看平淡
是否有一种坚持还留在心间
呼哦 哦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歌颂母爱名言(第一段)
1.母爱是一个巨大的火轮,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给我们享受不尽的温暖。
2.幼小的心灵,是一棵棵幼苗,唯有母爱的浇灌,才能茁壮成长。
3.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那么母亲就是天才的臂膀。
4.谁都不会为一个人花费心思,然而母亲却可以那样无私!
十二年前的那个冬天,你们用泪水与兴奋,换来了我的诞生。可是,你们的臂膀上又多了一项沉重的任务——照顾我。小时总以为你们照顾我是天经地义,现在,让我用一颗“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来向你们感谢。
水滴感激大海,因为大海让它永不干涸;花朵感激绿叶,因为绿叶使它如此艳丽;小鸟感激蓝天,因为蓝天任它自由翱翔……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们的关心,才会有了我们的回报。
我无法将你们对我的爱与恩情用这支笔记录下来,也无法说你们为我做的哪件事恩情最大,因为你们对我的恩情是不存在最大与最小的。因为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你们对我付出的爱都是平等的……
谢谢你,我的母亲。我刚上幼儿园时,曾哭着闹着要母亲给我买一包彩色笔,母亲给我买来了,我却拿着它乱涂乱画。您却默默无闻的擦着那已被彩笔糟蹋的墙壁。母亲,你还记得吗?又迷上了足球,缠着母亲买足球,买了,却把邻居家的窗户踢破了,我在一旁大吃大喝,您却在为我赔礼道歉,母亲,您还记得吗?下雨天,您来接我了,雨伞总是往我这边,我还理所当然的边说边笑,不管您那已经湿透了的肩膀。母亲啊,母亲,只有你对孩子的爱没有变,只有你对孩子的深情还是永恒。你不要我们的回报,你是上帝派来的,是慈祥,最美丽的天使,你对我们每一位儿女永远怀有仁慈之心。您脸上的皱纹,是为劳的痕迹。你手上的茧,是为劳的痕迹。可是您还揣着一颗爱子之心,为您的儿子担忧!
谢谢你,我的父亲。从小到大,您打过我,骂过我,那是对我的爱。呵护过我,疼过我,那也是对我的爱。做什么事,无论对与错,总会发现,您在我的身后一直默默的跟着,从不说一句话。您与母亲一样,对我一直是默默的收拾,帮我清理“战场”。谢谢您,父亲。您那双大手已经粗糙,那是您对我的爱。谢谢您,父亲,请您休息吧!
为离世父母拍纪录片,
三兄弟走进父母的世界
47岁的申长明是河南省新乡市人,家有兄弟姐妹五个,大姐申留云、二姐申留枝、哥哥申长云和弟弟申长久。两个姐姐出嫁后,家里便靠三兄弟撑着。从小到大,三兄弟感情一直很好,由于都爱摄影,便共同出资在县城开了一家婚礼摄影工作室。
2005年3月24日,在外拍摄的申长明突然接到哥哥电话,老母亲突发脑溢血离世。那一瞬间,申长明脑子一片空白,连摄像机砸在脚上也毫无痛感。葬礼上,兄弟三个哭得像孩子一样。亲戚朋友都劝他们:“老人活着的时候,吃也吃了,喝也喝了,你们照顾得比谁都好,她走了,你们也别太难过。”可再多的安慰也弥补不了他们不能陪在母亲身边的遗憾。
安葬了母亲,三兄弟回到了母亲的小屋,壁橱上还放着针线,碗橱里还有没吃完的饭菜,一切都好像母亲还活着一般。可他们都明白,母亲走了,彻底走了,此后他们回家,再也没有人跟他们唠叨,再也没人喊他们小名,也没人能给他们做一碗杂酱面。申长明坐在床上,红着眼圈说道:“爸去世得早,这些年妈一个人太不容易了,我们总说忙,很少有时间陪她吃几顿饭,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这些年妈一个人是怎么过来的。她平日里爱干些什么,我们一点都不知道,我真怕这少许的记忆会慢慢消失。”老二的话让大哥和弟弟都深有感触,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三兄弟都未能走出母亲突然离世的阴影。
2007年3月24日,母亲去世两周年忌日。弟弟申长久萌发了一个念头,为逝世的父母拍一部纪录片,走访父母活着时的生命旅程。他真的很想知道,这些年,爸妈曾走过什么样的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弟弟的提议得到了两位哥哥的一致同意。第一站,他们找到了母亲的娘家人,希望从母亲年轻时生活的地方开始拍起。
17岁那年,经人介绍,母亲认识了比自己大九岁的申连成。善良质朴的母亲以自己种的第一把棉花作为嫁妆,嫁给了他们的父亲申连成。勤劳踏实的夫妻俩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栽种他们的生活。1956年,申长明的大姐申留云出生了……随着舅舅的叙述,这些尘封的记忆一下子都活了过来。
蹲守父母曾工作的地方,
才知道你们活得多么不易
母亲出嫁前的故事拍好后,下一步便是成家后的故事。申长明三兄弟一直听老邻居说母亲结婚后过得很辛苦,干着男人都干不了的活,可究竟多苦,在他心里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他想去母亲曾经工作的厂里看看。
来到妈妈当年工作的厂子,申长明看到一位正在劳作的工人,干的是和妈妈当年一样的活――拉灰。
为了更好地了解母亲当年的辛劳,申长明主动提出帮忙拉灰,一分钱不要,就是白干活。干了一个星期拉灰的活,申长明手上起了好几个大水泡,有时候累得都想哭。
2008年的冬天,大雪漫天。三兄弟开车去山西小姨家探访母亲的故事。哪知道,雪封了路,三兄弟差点被困在车里,最后还是好心的山民找人来帮忙铲雪才救了他们。他们觉得,这是父母在天上护佑着他们。
关于母亲的前期拍摄告一段落后,三兄弟开始着手拍摄父亲的部分。当年,父亲凭借自己的踏实认真,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当上了砖瓦厂三车间的瓦机段长,负责管理劳保用品。每天早上父亲都早早起床,清扫家门口通往工厂门口的那段马路。他觉得,路上通坦了,工作的心也就跟着舒坦了。几年后,父亲被评为新乡市劳模,还当选了河南省的人大代表。
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父亲,在1989年患上脑血栓,行动迟缓,吃饭的时候连嘴巴都不能很好地张开,申长明和家里的兄弟姐妹轮流照顾他,1994年,病情加重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他最爱的妻子和孩子。
73岁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比以前沉默了许多,也不怎么爱笑了。1998年,最小的弟弟申长久结婚了,母亲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几个孩子相继长大,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作为母亲,她心里的牵挂慢慢也就放下了。
2011年,是父亲生前工作过的砖瓦厂倒闭前的最后一年,必须加快纪录片的拍摄才行。兄弟仨商量后,为了更好地拍摄父亲在砖瓦厂的生活细节,在砖瓦厂分厂当会计的大哥申长云跟领导申请,调到了父亲当年工作过的总厂,干起了父亲当年最辛苦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还原一个最真实的父亲。
不能忘却的爱,
献给去往天堂的咱爸咱妈
烧砖的车间里温度高达60多度,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半个月后,申长云皮肤黝黑发红,晚上回家整个脸生疼。
听说大哥受了伤,申长明和弟弟连夜赶来看他,他们希望能取代哥哥,继续“卧底”拍摄父亲曾经的工作场景。申长云没同意:“厂子有厂子的制度,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再说,只有这样,我才觉得自己离咱爸是如此的近。”
此后一年,申长云都干着这样的工作。每天下了班,他都会到父亲最爱去的那间澡堂子泡个澡,哪怕只是静静地坐一会儿也好。他似乎能听见父亲的大嗓门,依稀能看见父亲发脾气时的模样。
拍摄纪录片的过程比兄弟三人想象的要辛苦得多,三人的拍摄经验并不丰富,而这部本来是作为母亲十周年忌日的纪念片,也渐渐成了对父母当年对待家庭态度的解读。不管多忙,他们都尽可能地多陪陪家人,这份遗憾,他们不想再重演。
2015年3月24日是母亲去世十周年忌日,申长明三兄弟决定先从素材中剪辑一部关于母亲的生活片段来祭奠母亲。忙了几个通宵,剪辑拍摄了8年的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改版了5次后,送给母亲的26分钟的纪录片《不能忘怀的爱》终于录制成功。老三申长久还特意设计了一款海报,贴在父母当年居住过的家属区老院里。到了晚上7点半,银幕亮起,申家姐弟和父母当年的老同事、老领导、老朋友一起观看了这部纪录片。当银幕最后出现申连成和李文英的合影时,申家三兄弟早已泪流满面。
随后,这部纪录片被放到了优酷、爱奇艺等各大视频网站上,一时间好评如潮,点击量迅速突破十万;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等国内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了此事。有网友留言说:“从小到大,我的照片贴满了一面墙,从出生那天起,爸妈就为我拍各种照片和视频,可回头想想,我又为他们做了什么?如果有一天他们突然离世,或许我会哭死,也会遗憾死。趁现在,他们还活着,多为他们做点事,不为别的,只为自己能心安。”
夫妻离异撇幼子六年,可爱天使罹患血癌
今年7岁的王博文出生在沈阳新市民。他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矛盾不断的家庭带来多少欢乐。父亲王洪学有些大男子主义,性格急躁。而母亲郭丽丹则比较内向,非常反感丈夫的这种派头和性格,夫妻俩常为一些家庭琐事争吵不休。
2001年2月的一天,小博文患了重感冒,高烧不止,郭丽丹急忙抱起孩子赶往附近的医院。晚上8点,王洪学跑完长途运输,饥渴难耐地回到家里。他发现锅碗瓢盆全都空着,便冲妻子大发脾气:“你到底是干什么吃的?这么晚了,居然连饭都没做,太不像话了!”
遭到丈夫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郭丽丹终于忍无可忍:“你讲不讲理啊?孩子都病成这样了你知道吗?我刚从医院回来,哪有时间给你做饭?我实在受不了你了,我要和你离婚!”个性刚烈的王洪学万万没有想到妻子会提出离婚,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他想都没想就立即同意了:“离就离!你以为没有你,我们爷俩就活不下去吗?别忘了,你还靠我养活呢!”
夫妻俩就这样僵持住了,两人都憋着一口气,虽然并不是真的想离婚,可谁也不愿先服软。于是,在一气之下办了离婚手续。而那个时候,小博文才13个月大,郭丽丹因没有工作和任何收入来源,儿子给了王洪学。
好端端的一个家转眼间破碎了,郭丽丹不禁心灰意冷:原来王洪学从来就没有在意过自己,在他心里,她就是―个靠他养活的无用之人,难怪他如此对待自己。想到再也不能每天陪伴着儿子,郭丽丹决定南下广东打工,与其守在这个城市忍受着与儿子近在咫尺却不能在一起的煎熬,不如彻底离开这个伤心之地,等有了钱再将儿子接到身边。然而,几经辗转在广东一家鞋厂找到工作的郭丽丹,每月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
离婚后,王洪学也感到很难过:自己累死累活就是为了一家人过得舒服,没想到郭丽丹并不领情,他觉得妻子太狠心!王洪学将小博文交给了自己的父母,从此常年在外地跑长途运输,很少回家,他心想,只要多挣点钱让父母儿子吃穿不愁,就是尽了一个男人最大的责任。
在小博文的成长记忆里,只有特别疼爱他的爷爷和奶奶,难得一见的爸爸和妈妈在他的记忆中只是―个模糊的影子。而在爷爷奶奶眼里,小博文活泼、可爱、懂事、乖巧,简直就是―个小天使。
小博文上幼儿园,总是爷爷和奶奶轮流接送。一天放学,老师奇怪地问小博文:“文文,你的爸爸妈妈呢?他们为什么不接送你?”奶奶正欲解释,小博文却说:“爸爸妈妈很忙,没有时间接送我。不过,您明天就能够见到他们。”奶奶不知道孙子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心里直犯嘀咕。谁知回家之后,小博文就央求他的大姑、大姑父:“爸爸妈妈,明天你们送我去幼儿园吗,我不想人家说我没有爸妈。”听完此话,大家的都抓紧了,大姑眼泪汪汪地答应了。从此,大姑和大姑父就但当起爸爸妈妈的角色,经常接送小博文。
2006年8月初,6岁的小博文突然高烧不止,腿痛难忍,无缘无故的流鼻血。爷爷奶奶急忙背着他去202医院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小博文患了―种罕见的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
医生说:“孩子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否则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然而住院需要一大笔费用,两位老人一筹莫展。他们想通知儿子王洪学,但他们根本不知道他在哪里。
医院得知小博文家里情况后,决定让他先住院治疗。经过几天几夜的紧急救治,小博文的白细胞总数终于降下来了。
绝症男童最后心愿:爸爸妈妈看我一眼吧
看着孙子痛苦地蜷缩在病床上,脸上毫无血色,爷爷和奶奶肝肠寸断。但小博文特别懂事,从不哭闹,反而不停地对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我不会有事的。”
一天,小博文看见病房里的一位小朋友躺在妈妈怀里睡得很香,十分羡慕,他问奶奶:“妈妈长什么样子啊?我想看一眼妈妈,我也想让妈妈抱……”孙子的话让奶奶心如刀绞,她紧紧地抱着小博文,声泪俱下地念叨:“博文他妈啊,你快回来看看孩子吧,否则孩子再也看不到你了……”奶奶知道孙子渴望被妈妈抱,便将小博文抱在怀里让他感到有人疼爱。然而,当周围的人谈起妈妈时,小博文总会难过地低下头。奶奶这才明白,她永远代替不了小博文的妈妈。
随着病情加重,小博文对妈妈的思念之情越来越强烈。在病房里,其他小朋友经常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每当此时,小博文总是默默地在写字板上写这样一句话:妈妈快回来……
小博文的遭遇打动了不少好心人,大家纷纷为他捐款,到2006年11月底,沈阳市的好心市民共为小博文捐款3万余元。一位姓宋的女士得知小博文的心愿后,找到他的奶奶说:“让我来做小博文的妈妈吧,虽然这是个谎言,但我希望他快乐起来!”奶奶紧紧握着宋女士的手,感激得热泪盈眶。但她转念一想,虽然小博文不记得妈妈的样子,但妈妈一旦出现,他肯定不会让妈妈再次消失的。而宋女士毕竟是个“假妈妈”啊,她有自己的家庭,不能一直陪在小博文的身边,孩子能承受得了吗?一旦承受不了,孩子的病情会不会再恶化呢?想到这里,奶奶婉言谢绝了宋女士的一番好意。
2006年12月初,在外地跑长途运输的王洪学,得知儿子患白血病的消息后,急忙赶回沈阳。六年来,他从未问过儿子的冷暖,如今儿子得了绝症,他的心一下子被撕痛了。他跑进病房,抱住儿子失声痛哭:“文文啊,爸爸对不起你,爸爸没有照顾你,爸爸该死啊……”
小博文虽然觉得爸爸和记忆中不太一样,但见到爸爸的那份喜悦早已抹去了所有的陌生感,他紧紧搂着爸爸的脖子不愿松手,生怕爸爸再次离开自己:“爸爸,我好想你和妈妈,你们快回来吧!”小博文的话,又一次撕痛了王洪学的心。王洪学点了点头说:“文文,你放心,爸爸一定给你把妈妈找回来!”
经过四处打听,王洪学终于从郭丽丹的一个同学那里得到了她的联系方式。于是,他当即打电话把儿子的病情告诉了郭丽丹,希望她尽快赶回沈阳。撂下电话后,郭丽丹放声大哭,她万万没有想到6岁的儿子会得可怕的白血病1
2006年12月30日,郭丽丹从广东赶回沈阳。走进202医院儿科病房,看见儿子脸色苍白、有气无力地躺在病床上时,她扑过去将儿子紧紧搂在怀里,撕心裂肺地号叫:“我的文文啊,妈妈回来得太晚了,妈妈让你受苦了……”小博文安静地躺在她的怀里,一把一把地为妈妈擦着眼泪。
小博文终于看到妈妈了,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他显得异
常兴奋。从那以后,他整天围着妈妈转,生怕妈妈再次消失。看着儿子这样,郭丽丹既高兴又心痛。为了弥补缺失六年的亲子之情,郭丽丹每天都不知疲倦地把儿子抱在怀里,而小博文常常把自己的小脸贴在她的嘴边撒娇:“妈妈,好好亲亲我,我最喜欢让妈妈亲。”每当这时,郭丽丹都会泪流满面地把嘴唇紧紧地贴在儿子苍白的小脸上……
尽管母子亲情在不断升温,但小博文还是很担心,他不停地问妈妈:“妈妈,你还走吗?”郭丽丹的心如同被鞭子抽了一下,潸然泪下:“妈妈不走了,再也不走了,妈妈要治好你的病,陪着你长大。”
爸爸妈妈快点复婚儿子来当证婚人
自从有了妈妈的陪伴,小博文就成了病房里最快乐的孩子。他什么事情都让妈妈帮他做,哪怕是最简单的洗脸,他也要央求妈妈:“妈妈,你给我洗吧。”郭丽丹知道,这是儿子在跟自己亲近和撒娇。
每当妈妈陪他玩时,小博文就会招呼王洪学:“爸爸,你也来嘛!”如果王洪学站在那里不动,他就会跑过去强拉王洪学过来,非要三个人一起玩不可。每逢此时,他都会把爸爸和妈妈的脖子搂住,让爸爸和妈妈的脸贴在一起,然后哈哈大笑说:“看我的爸爸妈妈多亲近啊!”王洪学和郭丽丹面面相觑,只好尴尬一笑。
一天,郭丽丹外出办事,很晚都没有回来。小博文想到妈妈回来后肯定要吃饭,就央求爸爸泡一袋方便面。郭丽丹回到病房后,小博文说:“妈妈,你饿了吧?爸爸早就为你泡好了面,快点吃吧!”王洪学吃惊地看着儿子。郭丽丹端起那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感激而心酸地对王洪学说:“没想到啊,你现在也学会疼人了。”王洪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第二天,奶奶偷偷地问小博文:“文文,告诉奶奶,你是不是想让爸爸妈妈和好啊?”小博文点头说:“我想和别的小朋友一样,有一个既有爸爸又有妈妈的家!我要让爸爸妈妈复婚!”奶奶高兴地对他说:“那你就做他们的媒人吧,我的乖孙子一定能办到!”
从此,小博文就当起了爸爸妈妈的媒人,不停地为他们穿针引线:“爸爸,早点回来,妈妈说等你吃饭。”“妈妈,爸爸说你好辛苦,要你注意身体!”……
起初,王洪学和郭丽丹还真以为对方在牵挂自己,当他们知道这是儿子在搞鬼时,心灵更受触动:这么小的孩子都知道用真挚的情感去温暖人心,自己当初怎么就不知道体谅自己的另一半呢?否则,儿子就不会这么不幸!
一天下午,郭丽丹从外面回来接替王洪学照看小博文。王洪学刚要往外走时,小博文拉住了他的手:“我想让你们一起陪我。”王洪学笑着说:“乖儿子,爸爸要出去筹钱呢,让妈妈陪你吧。”小博文说:“我想每时每刻都能看到你们!”说着,小博文从枕头底下拿出一部让奶奶借来的相机,调皮地举在爸爸妈妈面前:“看!我要给你们照一张合影贴在我的床头,这样我就能随时看到你们了。”两人这才醒悟过来,但还是无法放下面子坐在一起。于是,小博文上前强拉着他们,让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坐在床上。然后,他一边打开相机,一边指挥着:“近点,再近点,手拉着手,拉得再紧点!”等爸爸妈妈摆好姿势后,小博文满意地调侃道:“嗯,这才像一对夫妻嘛。”儿子的一句话说得两人都红了脸。
第二天,王洪学和郭丽丹的合影就被小博文贴在了床头。看着照片,郭丽丹和王洪学百感交集:应该给儿子补偿父爱和母爱,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啊。然而,六年的隔阂让两人谁也不好意思先开口,还是小博文善解人意,他把爸爸妈妈的手拉到一起,恳求道:“爸爸妈妈,你们快点复婚吧,我好想有个家!”儿子的话,震撼了王洪学和郭丽丹的心:“文文,爸爸妈妈对不起你,爸爸妈妈早有这个想法了。”两人决定尽快复婚,竭尽全力延续儿子的生命。
2007年4月初,小博文的病情再次恶化,医生告诉王洪学:“孩子病情十分危急,一旦发生感染或出现耐药情况,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想要彻底痊愈,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干细胞移植,而手术费用至少需要20万元。”医生的话让王洪学眉头紧锁,他到哪去弄这20万元啊。小博文知道家里的情况,便一个劲地对爸爸说:“我不想化疗了,化疗太难受了,还花钱!”王洪学忍着泪说道:“儿子,爸爸一定要治好你的病!只要能筹到钱,爸爸做什么都行!”
一天晚上,小博文同病房的一位小朋友因为医治无效停止了呼吸。他的父母紧紧地抱着儿子的尸体哭晕过去好几次!特别是医生要将那位小朋友的遗体送进太平间时,孩子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号更是让人揪心。小博文紧紧依偎在妈妈怀里低声问道:“妈妈,我也会死吗?如果我死了是不是再也见不着你和爸爸了?我好害怕,我不想离开你们!”郭丽丹紧紧地把儿子搂在怀里,在他的额头上深深地亲吻着。她泪流满面地说道:“文文,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在呢,你不会离开爸爸妈妈的,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然而,先后七次化疗已经让小博文的身体虚弱不堪,每动一下全身便撕裂般疼痛。小博文眼里充满了对父母的依恋,一连几天,只要父母不在身边,他就会趴在病床上偷偷地画画。虽然常常画不了几笔便因为疼痛不得不放下笔,但他一直在坚持着。4月11日,他将终于画好的画交给妈妈:“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这是我送给您的生日礼物,等我病好了,您和爸爸也这样牵着我的手回家好吗?”妈妈接过画一看,泪水顿时流了下来,画中,一对夫妻一左一右地牵着孩子的手,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在小博文的催促下,王洪学和郭丽丹于4月18日办理了复婚手续。再次拿到结婚证,郭丽丹感慨而伤感地说:“为了孩子,我们就好好地过下去吧。”王洪学接过话说:“是啊,我们过去太不知道珍惜了,是孩子教会我们怎样去爱一个人爱一个家。孩子如果走不出医院,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话没说完,夫妻俩已哭成了一片。
爸爸妈妈复婚了,小博文在病房里高兴地对奶奶说:“这回我有家了,爸爸妈妈再也不会走了!”夫妻俩回到病房后,小博文拉着他们的手说:“爸爸妈妈,你们去照一套婚纱照吧,婚纱照可漂亮了,这可是我的另一个愿望啊。”爸爸说:“没问题,我愿意。”妈妈说:“我也愿意。但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家,婚纱照里可不能少了文文啊!”小博文乐得手舞足蹈:“太好了,爸爸妈妈要带我去照婚纱照了!”王洪学的兴致也高了起来:“文文,你还有什么愿望吗?不管是什么,爸爸都会满足你的!”小博文托着小腮帮想了一会儿,脱口而出:“你们举办婚礼吧,我要当你们的证婚人!我想看看婚礼是什么样子,想看到你们手牵着手结婚!”夫妻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当即决定:“办,一定要办!”
4月22日上午,王洪学一家三口准时来到婚纱店。王洪学换上了一身灰白色的西装,显得格外精神;小博文则换上了一套蓝色的套装,俏皮可爱;化了妆的郭丽丹更是漂亮了许多。第二天上午,摄影师就为他们送去了一张全家福,并将它悬挂在小博文的病房内。大家一抬头,就能看见一家三口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