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硕士生自我鉴定

硕士生自我鉴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1-27 18:33: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硕士生自我鉴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硕士生自我鉴定

篇1

一、引言

建设类的在职研究生主要是指面向建设行业培养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产学研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现今我国已设立38个专业学位类型,这其中与建设行业有关的有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工程管理等硕士层次和2011年新增设的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其中工程硕士中又有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等8个属于建设类的研究领域。我校作为省属高校面向本地区开展建设类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有以下策略:首先是明确目标,培养目标是核心,是设定培养过程和进行培养评价的依据,具有指导作用。其次是教学培养,培养过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其中又涉及课程教学、学位论文工作、实践环节等几部分,各部分均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第三是培养评价,评价是对培养过程的监控,是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最终环节,其中包括教育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二、明确目标,制定和修订培养方案。

明确目标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专业学位是与学术性学位并行的另一种类型的学位,两种类型学位的规格不同,各有侧重。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因此,两种学位教育对招生的办法、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论文的要求、师资队伍的要求以及质量评估的标准也不同。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导向,正确认识和把握专业学位,深化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改革。在各类专业学位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坚持独特的培养理念是专业学位发展的根本所在。对于我校来说,必须整合内外部教学资源,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制定和修订合理的培养方案。

三、精心设计培养环节,确保培养质量

1.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设计课程体系和每门课程教学内容时,要立足基础理、突出实践性、加强选择性。充分听取企业导师意见,紧紧把握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现代科技知识的掌握;理论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必要的选修课,供学生根据各自的基础和知识结构进行选修;还要兼顾行业任职资格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理论、新成果、新案例及时纳入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将案例研讨和试验模拟与传统的课堂讲解结合起来;邀请企业导师来校做前沿知识讲座,甚至承担部分理论课程的讲授;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建立网路教育平台,将课堂搬到网上,使因工作关系耽误课程的学生能够随时补修;加强教材建设,尽量选择教指委推荐教材,鼓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编教材或学习指导书。

2.整合内外部教学资源,配备校内外师资。

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打破学院系所之间的壁垒,将校内优质资源整合利用,聘请其他院系的老师作为研究生导师或是课程教授,弥补自身师资不足的缺点,如:我校工程硕士中的工业设计工程领域有个景观设计方向,就是以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学学科为主,将农学院的风景园林学和美术学院的设计学的部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另外,我们也积极动员校外导师承担部分理论教学任务,如: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现代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就是邀请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和优秀的项目经理来讲授,并为他们配备了相关专业的年轻老师做助教,大多数青年教师,是直接从硕士读到博士,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师给在职研究生上课,就知道讲什么、如何讲,就能够讲授有关本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以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成为最受工程硕士生欢迎的好老师。这种校内外教学团队每月要开一次研讨会,在一起说课和交流。

3.面向生产实际开展论文工作。

在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首先应把好选题关,传统工学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多局限于科研课题,在相当大程度上从属于研究生导师的科研方向;而工程硕士论文的选题来源于生产实践,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实用价值,应结合本单位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生产关键,或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等课题,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或是大项目中相对独立完整的部分。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在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下实行密切配合的双导师制,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由学校导师负责,在做课题时,由校方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这种联合指导方式不仅有利于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而且是学校教师再学习、再提高的好机会。在论文选题时,除了研究生必须撰写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外,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工作评议小组对选题进行审议,并对实验条件、经费、工作进度等进行审议。论文评价方面,工学硕士的学位论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的质量以“研究项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成果的先进性,独立的研究开发能力”,“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评价。[1]

四、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保证培养质量。

在职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体。其中,社会作为评价主体,可以包括各种社会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专业评价组织等,个体作为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家庭以及高校自身。他们各自对在职研究生教育有不同的需要,各自从自身需要出发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

在我国目前社会机构评价还未起步,政府在公共责任方面对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起着价值引领的作用。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政府在推行资质评估、质量分析和跟踪调研、培养质量评估制度等质量保证措施的同时,由全国工程硕士教指委、领域教育协作组、质量分析组及培养指导组构成宏观监管组织,就各院校的培养特色、课程教学、学位论文、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实行不定期检查和考评;结合市场的动态需求,制订整体招生计划,在不同专业学位及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总体协调。

我校重视开展建立企业及学员的评价反馈机制,定期与企业交流,采用向企业发放问卷,向企业征求需求意见等方式获得反馈意见,评价院校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及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或者通过企业对参与学习的学员的评价来间接评价院校的办学状况。学员是工程硕士教育最直接的受益主体,他们更注重学校教育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因而学员评价对院校的借鉴意义也更为直接。学员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在接受培养期间,将学员过程评价作为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参考依据;在学员回归企业后,通过跟踪调查的结果评价来改进院校培养思路与培养模式。[2]

另外,高校的自律管理也十分重要,高校要不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鉴定、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自主调节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等诸方面以及其间关系的平衡。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我校建立包括专业硕士领导小组评估检查机制、学术委员会监控机制和学员监督反馈机制在内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严把质量关。将管理人员与老师的职位晋升、薪酬待遇、荣誉授予等与学员评价、校友反馈以及社会舆论评估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注重把教育在操作性、务实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等方面的成效与激励约束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在相关主体的监控、评价下,不断完善,自主发展。

五、结语

培养在职研究生既要考虑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在职攻读的特殊情况;既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又要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既要按教育规律办事,又要考虑企业工作性质及工作的总体安排。也就是说培养在职研究生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走校企合作培养之路,集高校雄厚的人力资源、先进的设备与企业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一体,达到资源优势互补,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受到聊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科研立项的支持,是课题的最终成果。本文提出的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策略在目前我校的在职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满足了学生对于建设类知识的培训要求,学员对课程设置满意度较高,为以后的全面开展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工作和成人教育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篇2

博士生助教,又称为博士生兼任的助教,是指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为增长学识、提高技能,按照有关规定受聘,帮助主讲教师完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教学或教学辅助工作。博士生助教制度是对于博士生助教的管理规范。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一些高等学校,为了促进人事制度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开始用博士生从事助教工作并最终过渡到完全取代现行的助教制度。实行博士生助教制度是一项十分有益的高校综合改革的举措,值得推进和坚持。

一、博士生助教制度的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实行研究生助教制度,此后教育部相继出台一些文件进行推广工作,最先试行博士生助教制度的是清华大学,继清华大学之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许多高校也试行博士生助教制度,很多高校一直延续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强管理,不断推进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纲要》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为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战略规划,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博士生助教制度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增大,高等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就业问题的出现,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怀疑,在高等教育内部教学方式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都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要求。博士生助教制度迎合了时代的需求,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对促进高校进行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各方面都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题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博士生助教相对与硕士生来说,业务水平比较高,辅导质量比较高,能够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提供后备师资力量

博士生助教是大学教师发展的后备力量,助教的工作经历为他们今后从事教学积累了经验。面对大学教师资源紧张的状况,试行博士生助教制度,充实了教学第一线的力量,缓解了教学人员不足的现状。博士生助教通过担任教学实践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能力,积累教学经验,为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做好职前准备。

(三)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博士生助教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教师,这有利于增强其责任感,改善工作态度。作为学生,博士生助教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又要履行好工作职责,对教学和学生负责。担任博士生助教不仅能扩大知识面,更能够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毕业后能更好地融入工作之中。

(四)有利于教学方式改革

本科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助教博士生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本科教学方式改革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动性的发挥。对于一些专题研讨课,进行小班化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形式,但受到师资缺乏的限制,小班化教学很难在所有课程中得到采用。而博士生助教制度的实施为进行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本科教学方式的改革。

三、博士生助教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助教制度的发展已相当完善,如哈佛大学在19世纪末,就已经建立了研究生助教制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助教管理制度,很值得借鉴。我国博士生助教制度起步较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博士生助教认识不到位

目前很多高校对博士生助教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助教作为培养和考核博士生的重要内容。另外高校对博士生担任助教缺乏信心,担心因其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而影响本科生的教学质量。而博士生助教作为今后大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博士生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应重视博士生助教的重要作用。

(二)博士生助教岗位设置不完善

保证每一位在校博士生都有相应的岗位,是贯彻博士生助教制度的基本前提。随着博士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博士生助教岗位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总量不足和在各院系之间的分布不均衡。因此,要求高校一方面充足博士生助教岗位的总量,另一方面,对于博士生助教岗位较少的院系,可以采取“接力”的方式,第一学期由一部分博士生担任助教,第二学期则由另一部分来担任,保证每一位博士生都有担任助教的机会。

(三)博士生助教培训机制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