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9 15:25: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互联网创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与相关企业联合,向不同社区服务延伸,形成跨行业、跨区域的联合,具体包括面向社区居民、周边企业的不同服务业。如深圳的长城物业通过旗下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房地产经纪公司、老年服务公司、家政服务公司等形成了专业的社区商务服务体系。再如深圳市彩生活服务集团,通过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一种新的物业服务模式——“彩生活模式”。该模式是建立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物业管理、服务与运营模式。通过创新推出的彩空间社区体验店、彩之云、彩付宝(社区支付平台)等社区服务载体,将信息、资源与新媒体进行整合,建立起线上线下、有形与无形、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互联网时代的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运营模式。同时,住宅物业管理也可以和居家养老等服务结合起来。如上置物业通过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推行“长者居家养生”,创新社区物业服务新模式。“居家养生”包括生活护理服务、应急求助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娱乐活动服务等多个方面,由家政服务人员上门全程服务、客服管家单项特色服务、志愿者单项特色服务和助推服务中心等四种基本形式组成。物联网平台的启动和长者居家养生俱乐部的成立,受到了广大业主的欢迎,物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综合服务的技能得到提升,整体物业服务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与此同时,商业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更大,物业服务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商业企业形成三方互利共赢的模式。如SOHO中国与北京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了房地产开发商与运营商合作的全新模式,面向SOHO中国楼宇租户,北京移动提供了4G明星终端和4G无线上网等产品的独家优惠,并为办公的中小企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满足办公固话、宽带上网及手机电话通信的综合需求。这表明与互联网合作,能做好商业物业经营管理创新,顺应时代潮流。
(二)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减少管理成本
物业管理行业应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技术,探索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模式。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许多新建住宅大量采用新技术,如管理上的智能楼宇自控系统、综合保安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卡技术的运用,家庭智能化技术如防盗报警、火险报警、家庭电器设备远程遥控,社区无线信号转发器应用,数据卫星通信技术等,都为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基础。建立物业管理网络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对于大型物业服务企业来说,是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经之路。这样就可以运用信息与网络科技和自动化技术,把建筑智能化系统与计算机物业管理系统集成于一体化的自动化监控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实现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动态性的信息化物业管理服务。如陆家嘴物业建立的以物业服务为主体的“96916”呼叫中心,用电子平台实现了“一个电话,五大功能”,即报修、应急抢修、投诉、家政服务、租赁中介。
二、高级阶段——物业企业成为集信息、物流、物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企业
在未来,物业服务企业必须突破现有的传统管理与服务模式,做好对物的管理和对人的服务两个方面,物业服务不再是简单的房屋及其设备的管理,更要提供信息,针对不同家庭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成为小区居民真正的“管家”。
(一)打造物流企业终端,做好社区“大管家”
未来,物业服务企业可以考虑与物流企业合作,在相关社区区域内建立物流终端,引进先进设备,如安装自助快递收发终端,规范管理整个社区的快递收发工作。同时根据物业服务企业所掌握的居民情况和居民提供的信息,为居民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这样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就交由物业服务企业全权负责,一方面物业服务企业代替居民和物流企业进行沟通,提高了沟通效率;另一方面规范了公共秩序管理,保证了社区安全。
(二)采集大数据,做好居民“小管家”
数据的采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物业服务企业建立的网络平台上,居民所需的生活服务都统一在这个平台上,会留下大量的数据。对于不同业务类型的公司,大数据的用途各有不同,那么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大数据就是居民的画像。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够充分了解居民的基本信息、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及各种潜在的或现实的需求。有了这种居民数据,一方面方便了物业服务企业对居民提供“私人定制”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提高日常经营管理的效率和居民满意度,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集成社区服务供应商和社区周边各类商业实体,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逐步形成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企业管理理念面临的挑战我国的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前没有企业管理,改革开放以后有企业管理但是没有自己的管理理论,我国的企业管理理论基本上都是学习西方的,从上世纪20年代学泰勒的科学管理,到后来的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理论。然而互联网时代并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互联网时代管理理念变革最大的特点是“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在网上表达诉求,谁能够满足用户的诉求就能赢得客户。但当今仍有很多企业没有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仍然以企业自我为中心,进行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等;也有许多企业将“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实际运用到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营形式、管理方法中去,并实现战略转型。由于互联网时代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因素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致使这些不能及时转变管理理念的企业不能很好地契合市场需求,从而导致一部分企业被市场“淘汰出局”,即便是曾经辉煌的柯达、诺基亚等也不能幸免。
(二)企业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束缚,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在制度方面缺乏一定的创新,这也使得很多企业管理中的人员一直很难消除掉计划经济体制的“紧箍咒”,从而最终导致企业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不够彻底,企业管理机构较为繁宂,不能与互联网时代快速、高效的市场需要相适应。
(三)企业组织形式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企业的组织架构大部分仍然沿袭传统的金字塔多层级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也面临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要想在这情况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并作出迅速反应,传统的金字塔形多层级组织管理模式恐将越来越难以适应。在传统组织结构中,信息与决策需要层层汇报与传达,这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应变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从而错过最佳市场机遇,丧失战略优势。
(四)企业人才管理面临的挑战当身边一切都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时候,企业的人才管理也站在了机遇和挑战的十字路口。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往往强调对员工进行严格的管理、监督和控制,认为员工只有靠管、约束才能将工作干好,这种管理往往建立在管理者对员工不完全信任的基础上;同时,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决策机制往往是经过漫长的层层传递,最终由管理者集中决策,表现在管理行动上就是集权,管理者想,员工干,员工仅作为一个具体执行者,较少为工作贡献自己的智慧,这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实际及时代的要求。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使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间互动沟通成为可能,而且很方便;同时咨询大爆炸的时代让每一个基层员工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信息、捕捉市场动态、加强学习,并形成自己的想法,这就迫切需要人才管理方式发生根本变化,重视与员工沟通,给员工一种信任,同时尊重群体智慧,群策群力。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措施
(一)管理理念创新——从“以厂商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在传统经营理念中,企业管理者往往以厂商为中心,并追求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大规模促销和低成本竞争。互联网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不取决于企业,而取决于用户,用户的需求正日益呈现出碎片化、个性化、体验化的特点。为此,企业就必须突破原有的商业模式,对市场、对客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在互联网时代,新的管理理念提出了开放、融合、协同、共赢的新要求,实现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由以厂商为中心的,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和精准化服务的模式,并使企业与员工、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者甚至竞争者等相关方成为利益有机体,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有效协同和共赢发展。
(二)管理模式创新——从“生产要素管理”到“知识要素管理”传统的企业管理往往关注采购物料、成本、库存、生产、销售渠道、结算方式、配送等环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需要从物料生产转移到以智慧为基础的服务,传统的物料生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随着有形资产的消耗而出现生产要素“报酬递减”;相反地,知识要素因其可以通过在其自身作用下,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流程再造等方式,发掘和创造市场需求的“蓝海”,引起并产生更多的创新,从而达到“报酬递增”。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利用“大数据”支持、采集和分析,将信息技术和科研、运营、管理深度融合,对上下游产业链、客户需求、成本管理、生产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管理手段更新,提高研发效益,增强研发能力;促进企业管理方式从“生产要素管理”向“知识要素管理”转变。
(三)组织架构创新——从“金字塔式等级制垂直管理”到“网状扁平化水平管理”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依靠原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促销和低成本竞争来获得利润,做大做强,因此企业管理一直沿用按职能分工、条块分割形成的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但在互联网广泛应用和普及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是靠在第一时间对新发现的市场需求作出反应,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专业研究、专门销售和咨询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沿用那种传统的金字塔型层级结构,就无法对外来信息做出快速反应,因此企业管理层次必须减少,把原来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化。多年来一直被提及的“网状扁平化管理”概念在最近渐渐成为一种组织结构新趋势,它没有统一强制的中心,每个小单元拥有高度自,单元之间彼此紧密相连,点对点之间的影响不断扩散形成网状,这种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比传统的“金字塔”更适应当今互联网时代。首先,信息传递迅速,直接对接市场;在新的技术背景下,互联网可以取代中层,直接对接市场和用户,进行搜集、传递、分析和处理信息等工作,以用户驱动企业,企业可以迅速了解用户、市场的需求,从而迅速做出反应。其次,消除层级,加快决策;与传统企业根本不同的是,这样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每一个普通员工都可以与千里之外的总部直接沟通,接受、传递信息,相比传统管理需要层层集中信息再层层贯彻决策的做法,这种新的组织结构一下子去除了许多层级和诸多请示汇报的环节,加快了企业信息的反馈速度;第三,员工自治,提升主观能动性;“网状扁平化”管理下的企业,每一个结点都是创新的源泉,其成员既是项目的参与者,也是利润的分享者,这样的结构一方面极大地刺激了每一个结点的创新,在经营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消除了金字塔型等级制的官僚作风,取而代之的是平等、开放、协作的互联网本质。
[3][5]张硕:《中国城市老年人电脑/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调查》,《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7期
[4]张硕:《让老年人从互联网使用中获益》,《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2月25日
[6]Cutler,N.E.(1997)TheFalseAlarm andBlaringSirensofFinancialLiteracy:Mid
dleAgersKnowledgeofRetirement.Generations21(2):34一41
[7]王兵兵,宫军:《老年人对互联网的需求及应用研究》,《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第12期
[8]《老年人市场将成移动互联网创业的金矿》,《中国老年报》2015年1月19日
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已翻涌五年,创业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曾经“现象级”创业项目的商业逻辑在新的市场格局面前,已不再成立,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面临着生死抉择。五年前,中国拥有智能手机的用户不到2000万人,一个几百万日活跃用户的APP足以受到资本追捧。五年后,中国智能手机终端从2000万台发展到十多亿台,市场已逐渐吸收了技术带来的新鲜感,并开始提出新的需求。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如何甩开竞争对手,成为行业领域的独角兽?商业大佬的建议或许能给你以启发。
柳传志:抓住创业机遇,需要长远布局
国家政策的变化,或者某一门行业技术的创新、业务模式的创新,都会给其他行业(或者本行业的企业)带来机会。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机会到来了,就像那句话“一阵风来了猪也会上天”,这是机会。但是抓住这个机会以后,能不能待得住,这本身是能力的问题,就不仅是机会的问题了。
这个能力中,有抗击打、不断向前的能力。同时,又有根据形势怎么调整自己的战略、怎么凝聚队伍,这些是创业者必须要认真学习的,也躲不过去的。不然,机会一过就会掉下来。
在我战斗的时候,坚决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想要有中国人自己品牌的电脑,而且能站在世界的前列。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计算机是非常落后的,完全不知道PC机为何物。所以当我后来有机会能够把PC机做大,做成中国第一,跟国外的大品牌相比,能够在质量上、数量上都能占据优势的时候,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所以,假设我们那时候打不过人家(也许会败),但是我会重整旗鼓再来,那就变成我的一个愿景。
创业者能不能变为企业家?实际上,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还有没有更高的追求。企业家和创业者的不同就是在于此,企业家要不停地有追求,还要能禁得住击打,能禁得住击打,能有追求的人失败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更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学习能力(有智商、有情商)。知道遇到什么事情该怎么调整自己、怎么制订战略、怎么带好队伍。
中关村最开始的时候,被人说成是骗子一条街、倒爷一条街。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以后,资本进来了,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资本认识到了重要性,中国的资本进来以后,吸引了大量的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进来,这样配套了以后才成功的。过去中国连模式创新都没有。我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中国坚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让民营企业充分发挥作用,中国的技术创新是会走到前列的,只不过是时间没到而已。
王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前行
独角兽本身寓意为“不可思议”,创造奇迹的企业家们。既然是独角兽,应该就是年轻的。独角兽除了代表希望、未来与不可思议之外,它还有一个逻辑上的财务价值的概念,至少它的估值达到了10亿美金。
1988年,万科进行股份制改造,准备发行股票的时候,我们的净资产是1300万元,当时是按照净资产1块钱一股来估算的,那时候没有资本市场,根本谈不上未来期望多少钱。而在万科20周年(2004年)的时候,我们的营业额是80亿元,按照当时的汇率相当于10亿美金,这10亿美金已经意味着我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万科20周年的时候(2004年)又对30周年的营业额进行了预计――会达到1000亿元。从80亿到1000亿元,99%的人都觉得吹牛,也包括我。10年过去了,万科现在的营业额是2000亿元。我们现在预计第4个十年是1万亿元。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可持续增长要比“翻番”增长更重要,所以要有耐心、要想得长远。
作为一个企业家财务自由太重要了,但是“财务自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金钱绝对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结果,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所以我想跟大家说:第一,不要为大而大,成为独角兽只是一个结果。第二,成功不成功我们要有参照系。第三,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往前走。
李开复:人工智能崛起,中国很有机会
未来十年,出现最多的独角兽公司,肯定是人工智能公司。在未来十年,世界上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尤其是助理、翻译、保安,这些工作真的都会被取代。
为什么人工智能比移动互联网还要伟大?因为它影响了很多行业。哪些领域会最先呢?一定是数据最大、最快能产生价值的领域,比如金融领域。哪些是对人类最有意义的?一定是医疗领域,癌症的检测、切片,基因个性化的治疗,还有教育等等。
毫无疑问,美国是全球互联网创业的第一阵营。而由于制度、理念、法律、文化差异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不同,加上美式自由理念下的价值观传达,在崇尚自由和创新的互联网上,我们更需要对这些新思潮和新领域有过充分了解后,再去探求其是否适合国内的互联网环境。
除了我们熟悉(或者至少听着熟悉)的Yahoo、Google、Facebook、Amazon、Twitter、Youtube在美国,还有那些网站和应用服务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们的服务是如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更为关键的,已经成为国内创业者效仿新发地的的美国生活类服务互联网,究竟有那些特质?
更精准的细分市场
不仔细探察一番,你很难想象美国的中小型生活服务类网站和应用已经细分到什么程度了。一位在拥有全美Top5计算机学院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软件工程博士学位的学姐,在做了相关方面课题的论文调研后曾感慨说:“中国的主流商业网站已经不弱,但各个行业发展程度较美国都有较大差距,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缺少整个生态链上的无数小公司。”
拿我们最熟悉的电子商务市场举例。从规模上,eBay、Amazon等大型网站家喻户晓,但也有成千上百的中小型电商获得很滋润;从细分品类上,比较著名的有经营中高端服装和饰品 Macy’s、专攻3C产品的新蛋、主打游戏领域的GameStop、主营珠宝首饰及家居用品的JCPENNEY正是这种基于全产业链形成的互补及积聚效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方便,同时也创造出了万亿美元的营收。
饮食方面,全球火红并引爆低门坎copy的Groupon是本地服务类型的团购领跑者,被Amazon 收购的livingsocial也鼎鼎大名。此外还有提供24小时随时预订高级美味美食餐厅的定位服务的Opentable;可以协助你在附近商店找到你要买的商品并就近取货的“Loal based service”型电子商务网站Milo;为体育场或演唱会等活动现场提供“外卖送到座位”的服务的Mangia;结合LBS地理位置的功能和对餐厅菜单与菜色的评论的网站Foodspotting 以上这些还都是已经非常成功的网站。遥想两年前团购概念火爆时,国内一时间涌现出数千家团购网站,其实美国的团购网站也并不比这个数字少多少,但问题是,它们大部分都活下来了,且几乎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更“自由”的产品设计
在崇尚科技与自由的美国,极客精神一直备受推崇,一些网站在产品设计上的别出蹊径,只能让人感叹一声:这难道真是个“遍地黄金”的国家?
几乎每天,美国互联网都会冒出一两种新模式,其产品设计往往天马行空而让人耳目一新,在一些在线展示平台上获得粉丝的支持后,这些产品便能很快启动,如果天使投资介入,科技博客一报道,加上车库、极客、设计师等概念这几乎是一个典型的科技企业初创故事。
目前生活服务类互联网的应用都是新创和在初级时期,最后的脱颖而出的业者主要就在资源整合能力和对服务业的管控能力上。而这两大竞争力需要O2O业者的良好经营力和需要有经验的管理层有长远的规划和布局团队架构,能为商家提供真正的产品和服务规划带动营收。
而美国创业环境和融资环境的极度成熟,使得创业者在这方面的顾虑少了许多。毕竟一个好的孵化器不仅能在资金上给与最初支持,在运营和管理上的帮助也很大。如专注O2O领域的孵化器可以协同旗下企业或合作伙伴,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平台后台,对积累的客户和商户以及客户评价进行分析,提供后端销售行为信息以协助商家做出因应的营销和活动诉求,而带动合作厂商营收的成长。
正是这些“福利”,使得创业者们有更多的精力打造自己的idea,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拍案叫绝的产品方案。
更接地气的服务
在美国,打造信息供应链的思路被各路创业者贯彻得淋漓尽致。当下流行的web—influenced—transaction,即促成交易的互联网模式,整个市场的规模大概是在线零售交易的的5~6倍,这还不包括房地产、旅游、药品的交易量。
事实上,生活服务类在线化,互联网提供的是工具,和连结与购买手段,其商业的价值,在如何针对服务业非标准化、具备时效性、容量有限、库存不能太久的特点,提供商家有效的服务以拓展更多营运商机,并提供消费者便捷的服务。如果能让消费者在使用O2O业者服务时,让消费者享受便利和实用有效率的服务时,感受不到互联网的痕迹。实现在线服务和线下实体生活 无所不在的无缝连结,那是最好的。
这就有赖生活服务类网络业者的idea开拓,以创造网络业者、厂家和消费者三营的局面。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高校电子商务学生带入了创业热潮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国家推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振兴战略计划,在国家各项政策支持和财力扶助下,全国各地的高校大学生们创业热情高涨,许多大学毕业生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新兴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成就了人生梦想。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互联网新经济的浪潮下,凭着专业本身具有的创业优势,也纷纷选择自主创业。但是,据报道,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左右,即便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仅4%左右,这个数据结果让高校教育者和大学生创业者们不得不冷静思考。
2当前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创业教育出现的主要问题
2.1热衷于各项创业比赛,忽视了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从各级政府部门、各地企业到各大高校纷纷举办大大小小的各种创业比赛,旨在通过比赛挖掘有价值的创业项目和优秀人才。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些部门、单位、教育者却让这些比赛变了“味”,创业比赛成了教学评估的硬性指标,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和老师都要加入创业比赛的大军,学生们“创业”的过程主要做的是反复地修改创业计划书、做PPT、背演讲稿,根本没时间开展实际的业务、接订单,没精力做产品,没有时间根据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去补充专业理论知识和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由此,慢慢偏离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的本质[1]。
2.2创业模式单一,缺乏创业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
中国电子商务在近十多年来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绩,众多互联网公司崛起,“到网上开店”成为了今天最为普遍化的创业形态之一。鉴于此,许多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纷纷模仿,照搬网上开店模式在本校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创业,鼓励学生们开淘宝店、做速卖通。这种主要靠老师有热情、学生被牵着赶着走的形式主义创业教育并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容易让学生对创业教育产生应付心理,对后期创业的深入实践、探索更合适的创业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弊端。实践证明,在互联网上发展,关键是商业模式创新,与原来企业规模的大小无关。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2.3创业多数停留于计划层面,未能积极持续地深入实践
创业是“动口容易,做起来难”。许多高校的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在落实到项目实践上的时候,比较多的就是一个创业计划,大部分都只停留在计划的层面上。特别是有些创业比赛作品可能都是利用老师或者网上找到的半成品来进行包装和加工,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积极持续深入地实践,难以落实。
3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创业教育的新对策
3.1创业教育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
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的专业要针对本校及专业实情,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不同的目标。
3.1.1以专业教育为主,创业教育为辅
国内的电子商务专业目前主要的是分两个方向:一个是管理方向,一个是技术方向。在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初期,管理方向的创业教育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技术方向的则可以侧重偏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中期,可以是创业项目的模拟;在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后期(也就是深入期),最好是创业项目的实战,也就是真正地成立创业的公司。由此可见,最重要的还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专业教育为主,创业教育为辅[2]。
3.1.2以创新教育为主,创业教育为辅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推动“创新驱动经济”战略的元年,“创新发展”位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是鼓励一部分人创业,大部分人创新。高校的改革中也一直在倡导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创业值得鼓励,但不能鼓吹,更不能搞“”运动。创业是有条件的,一方面创业者要具备某方面的特长或技能,另一方面创业者要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和抗风险的能力,当然还应该有创业导师的指导。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高校的使命应该是鼓励一部分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投身创业,对于大部分学生应该进行的是创新教育。
3.2善于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创业教育的实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热潮下,高校的教育者需要更多冷静的心态去面对,要牢记教育是本职,要善于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基本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与创业教育相结合。
3.2.1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实践教学活动。首先教师提出项目的任务和目标;然后学生学习小组根据任务和目标进行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最后师生对项目的结果进行最终评价。项目式教学法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学习氛围。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每个学期专业核心课程可以选择一个真实的项目布置给学生,这个项目可以与校外企业合作,也可以是大学生的创业公司。根据实践效果来看,真刀真枪的实践项目会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2.2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当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或兴趣倾向,以科学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几组能力相近的群体,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全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在电子商务本科的创业教育中,分层教学法是承接着项目教学法的,也就是说在实施实战项目的过程中,项目小组中每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这些角色所需要的知识重点、技能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甚至兴趣不一。分层教学法的形式,利用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一个同学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
3.2.3弹性教学法
弹性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个教学方法实施的前提是教师认识到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愿意以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学。根据树立的个体最近与最远发展区,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而教学。电子商务本科的创业教育中的弹性教学法,主要的是“精英教育”,对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强且正在创业同学,与他们共同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师给他们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料,帮助他们快速地成长。这种教育法监控的要点是根据学生创业的企业经营状态,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布置弹性化作业,鼓励学生写专业性研究论文,多做自我评价。弹性教学法模糊了课堂教学的时空特性,扩大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时空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化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3.3重视创业项目的持续深入,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中的专才
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旨在培养既懂得现代化企业管理,又熟悉互联网信息技术技能操作的新型复合人才。创业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在边学习边创业的状态下消化和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更重要是让他们在创业体验的过程确定自己的专业专长,锻炼社会生存技能,培养良好的企业家素质。所进行的创业项目不是毕业离校后就随之结束,而是应该让下一届学生继续承接,把项目的运营深入下去。
4结语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的渗透改造,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的兴起,让未来互联网这个新经济体变得越来越成熟,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极好机遇,向高校的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大众的创业热潮,大学生们和高校教育者唯有冷静思考,才能从容应对。
作者:刘丽君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信息与统计学院
“云适配通过结合当前火热的HTML5技术,在企业网站中植入一段代码,就能让企业网站在网址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不同设备的同等浏览体验。”云适配创始人兼CEO陈本峰说。 云适配创始人陈本峰
“信息化发展了十几年,在PC端开发了海量网站和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在向移动端迁移的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重新投资一遍,那样成本太高。”
谁也不记得从哪天开始,用手机浏览器搜索各种政府或企业门户网站时,移动端展现出来的再也不是别别扭扭的“无法显示”或是混乱页面,而是刚好贴合屏幕尺寸的舒适体验。
这些悄然改变,都是传统经济体在移动互联网的裹挟下或主动或被动的转型。不过,这果真是纷纷砸重金重建了一套移动终端系统吗?
“当然不会!技术创新的本质在于提高效率,我们要走捷径。”陈本峰告诉记者,“我们的创新点在于,只要在客户网页源代码中加入‘一行代码’,就可以让网页具有即时适配的能力。也就是说,当用户用手机打开PC端页面时,这项代码技术就会对它重新排版,变成适合手机屏幕的尺寸。”
2017年2月20日,记者一路追踪,终于在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的午休当口,采访到了陈本峰。这位从硅谷回来的海外创业精英,曾是微软美国总部IE浏览器核心研发工程师,全球知名的IE 404页面正是由他开发。
而云适配是他和校友共同创立的技术型企业,但你很难想到,让这家拥有众多500强客户的企业最终立足于互联网创业潮头的国际专利技术,其实是陈本峰硕士期间的一项研究成果。
恩师指道 电脑与手机双屏切换内容是趋势
2004年左右,还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也没有3G、4G的说法,还是诺基亚直板手机一统天下的年代。“但那时候,我在香港科技大学的硕士导师就跟说我,未来人们有可能会用手机上网,你去研究一下怎么把电脑屏幕上的内容转移到手机上来的技术吧。”陈本峰说,一旦大屏幕变到小屏幕上来,就要重新进行排版和格式转化,而这一研究方向不仅让他获得了由万维网联盟(W3C)设立的研发奖学金,也成就了他的硕士论文,拿到了一项重要的国际专利。
“硕士导师是万维网联盟(W3C)亚太区主席,在技术层面给了我很好的前瞻性指导和布局,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国际视野吧。”陈本峰的回忆中不无感慨。原本打算硕博连读的他,被微软和谷歌的一次跨国招聘改变了人生航向。由于美国劳工局出于对当地就业率的保护,本国大企业的跨国招聘要承担每个名额近20万美金的成本,“而我的浏览器研发领域在当时就很热门,在微软和谷歌当中,我选择了前者――那时互联网领域毫无争议的老大。”
在微软那五年,陈本峰接触到了全球最顶尖、最核心的浏览器研发技术。“虽然现在国内做浏览器的企业很多,但真正的技术内核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比如IE、火狐、苹果。就像生产汽车、我们只是生产了外壳一样。”那五年的意义,就是让陈本峰掌握了能让自己的科研种子生根发芽的尖端栽培技术。
但如果2007年滩妓姑挥写唇ㄆ还,并且之后的安卓系统没有普及,陈本峰的研究恐怕也只能是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所以说,创业成功本就是一项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陈本峰说。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敲开机会大门、嗅到未来商机的,往往不是政策主导者而是产业中的实践者。尤其是,在双创之风刮遍全球的时代,手握国际技术专利、又站在“风口浪尖”的精英们不出来做点事,恐怕自己跟自己都交代不过去。
只有俩人的创业种子 在微软孵化器里发芽
在成功开发了IE8、IE9、IE10系列之后,在硅谷的陈本峰逐渐看清自己的研发领域在市场上的广阔空间。2011年,他决定从微软离职回国创业,并把最初的落脚点选在了熟悉的香港。
“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市场大小很重要。香港总共700万人口,还不如海淀区大。”但是绕道香港除了囊括一项香港特别行政区“优秀人才”的荣誉外,最重要的收获是找到了创业合作伙伴。2011年,正逢香港科技大学校友高婧从美国哈佛商学院学成回国,一个手握尖端科技,一个深谙财务和市场规律,两个“不安于现状、总想折腾点事”的年轻人一拍即合。
2012年,陈本峰和高婧一脑袋就扎进了北京中关村。事实上,“北京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城市,再加上常年在国外,对国内现状并不熟悉。”不过,在他们眼中,中关村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唯一能与硅谷媲美的创新高地。于是,云适配在起步期便将“家”安在了微软孵化器。“当时整个公司就我们俩人。”陈本峰笑着说。
“心理落差还是有的。”毕竟在微软总部时,拥有偌大的独立办公室,出入都是最高标准,且从不为与研发业务无关的琐事操心。但创业就大不同了。尽管项目出众、融资不发愁,但招聘人才却不容易。
“毕竟这里大企业云集,再说中国人普遍喜欢选择大公司,图个心理踏实。”所以,陈本峰也像所有创业企业的CEO一样瞬间变“全才”:去海龙大厦淘机器、买鼠标,去宜家买桌椅板凳。上能研发尖端科技改变时代,下能采购做账帮员工定外卖,常常一块钱掰成两半花。
“离职之前,我觉得创业是一项未竟的夙愿,是即使位居要职也难以磨灭的遗憾;而创业之后,我觉得创业是一种挑战自我、实现价值的追求,向往舒适生活的人最好远离。”陈本峰说。
“一行代码” 激活双屏迁移海量需求
从整个行业发展的时间节点看,云适配的时机切入得很准。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移动信息化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出台数量也逐年增加。中国移动信息化正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移动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众多企业迫在眉睫的转型需求。
“智能移由璞赣涤蟹浅C飨缘挠攀疲比如随时随地可接入性、设备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以及强大的用户黏性等。这些特性让移动设备非常适合应用于各种工作场景中。”陈本峰向记者分析,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以业务为导向的移动化应用已成为企业的首选目标。
企业环境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技术范式从传统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技术变革,技术更换周期缩短;市场进入超竞争模式,使竞争优势难以持久;行业动荡与融合加剧,企业经常需应对棘手的行业外对手。这些变化使环境不确定性成为一种常态,给企业产品创新带来巨大挑战,因为不确定性常态化意味着计划的失效,而超竞争意味着依靠某一产品建立起的市场竞争优势在转瞬间就可能消失。竞争优势难以持久、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在这种环境中,产品生命周期更短,对顾客的需求更难把握,产品失败的风险加大,企业对未来和市场难以做出有效计划与预测,这便要求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产品开发与创新。
一、 从敏捷迭代开发到迭代式创新
敏捷迭代开发,又称迭代式开发(Iterative Development),是兴起于互联网及软件行业的产品开发模式。它在开发逻辑、工作流程上与软件行业的传统产品开发模式--瀑布式开发截然不同。在瀑布式开发中,产品开发人员假设环境相对稳定,市场变化可预测及客户需求能够精确定义,开发过程严格遵循“定义需求、设计、实现编程、测试”的流程,力求在一个流水型长周期内开发出客户所需的系统或软件。瀑布式开发曾是软件行业最为常用的产品开发模式,但随着市场、技术的剧变,加之软件产品本身的系统性、复杂性与固有的不确定性,该模式难以保障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延长了开发周期,也给产品项目带来较高的失败率和缺陷率。瀑布式开发问题的根源在于它是一个基于稳定、可预测的线性过程,而这种开发逻辑不仅难以匹配新的环境要求,也违背了软件项目的本质。迭代式开发将产品开发周期划分为几个小周期,即多个迭代(Iteration),每次迭代均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程和测试的完整过程。与瀑布模式相比,迭代式开发更加灵活,能够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更符合软件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开放性、持续性、容错性、及时的反馈和改进是迭代式开发的重要特征。
迭代式创新脱胎于迭代式开发,实现了从产品开发层面到产品与技术创新层面的超越,是对信息网络化时代创新模式的精炼总结,“迭代”一词反映了这种模式的核心特征。腾讯、小米、360等公司以及许多成功的互联网创业企业正是依靠这种基于快速试验、反复试错、不断调整的创新模式,推出颠覆性产品,对传统行业与企业形成巨大冲击。迭代式创新得到业界人士的推崇,创新工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将之定义为:首先针对一小批用户,做出产品雏形,以最小成本快速验证产品价值,然后滚动发展,增加或整合更多的产品功能。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迭代式创新是“一边开发一边与用户交互、一个用户参与试错的过程”。
二、 迭代式创新研究进展
现有研究通常认为迭代式创新植根于互联网时代,例如美国学者Tidd等人(2009)认为互联网带来的高度动态性促使创新以快速迭代与试验的方式开展。
Schlesinger(2012)指出迭代创新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创新策略。关于迭代式创新的内涵,Fitzgerald(2011)指出迭代式创新是运用迭代方式将创意市场化并基于市场反馈快速调整。Furr(2011)认为迭代式创新是与传统方法不同的线性过程,创新者利用迅速、不断试错的方法实现创意、发明的商业化。基于中国企业实践经验,我国学者亦陆续开展了对迭代式创新的相关研究,分别涉及内涵特征、过程机制等内容。关于迭代式创新概念内涵,罗仲伟等(2014)认为迭代式创新是将创新活动始终置于一种持续、开放、协同状态,充分利用已有成果、紧密追踪潜在适用技术,细致分析用户需求,在每一次迭代中实现功能或技术升级,通过大量的微创新组合实现颠覆效应。孙黎(2014)指出,迭代式创新是需求在尚未完整确知之前,产品的开发工作就迅速启动,每次循环不求完美,但求不断发现新问题,迅速求解,获取和积累新知识,并自适应地控制过程,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然后将未成熟的产品交付给领先用户,通过反馈来进一步细化需求,从而进入新一轮的迭代,不断获取用户需求、完善产品。他还提出迭代式创新的四种特性:问题先行、快速试错、微创新、用户参与。关于迭代式创新的过程,董洁林(2014)认为其是一个开放创新、客户参与、不断迭代的过程。朱晓红(2015)分析了迭代式创新过程中企业与用户间互动机制,提出迭代式创新是一个动态、循环的创造过程。迭代式创新与传统创新范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创新源和创新演化本质两个维度,创新源体现为用户的深度参与,即迭代式创新使创新逻辑从企业主导发展为用户主导,创新演化体现为迭代式创新是一个非线性的循环演化过程(朱晓红,2015)。
迭代式创新既非渐进式创新,也非突破性创新,在连续性、频率和速度上,它与渐进式创新相似,但在改变程度和应对不确定能力方面明显高于渐进式创新(如表1所示)。改变程度高意味着迭代式创新可以使企业超越现有技术轨迹。迭代式创新是一种“干中学”式的创新模式,不拘泥于制定完善计划,而是采用积极试错方式去验证方案可行性。迭代式创新使企业能够以低成本并行开发多种产品,如果一个项目失败,企业可以迅速转换到其他项目,直到找出符合市场的产品。迭代式创新减少了企业失败的风险与成本,提升了企业应对网络时代不确定性的能力。
五、 结语
迭代式创新是对互联网时代一类典型创新模式的精炼总结,是一个包含用户参与、快速试错、多次迭代的非线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新者不求一次性重大突破,而是通过一次次迭代积累出具有颠覆性效应的产品。交互性和超前性是迭代式创新的两个基本维度:交互性,即通过与用户持续、深度的交互获知需求、创意和解决方案;超前性,即每次迭代都是对现有设计、技术轨道和用户的适度超越。迭代式创新对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归纳为三点:组织文化、组织能力和组织结构。与高度重视计划的传统线性创新模式相比,迭代式创新更能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提升了企业在超竞争与不确定环境下的创新成功概率,有利于企业更快打造出竞争优势。迭代式创新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创新范式,它为转型中的传统企业提供了一种方法。随着“互联网+”大潮以及“供给侧改革”到来,迭代式创新在我国必然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那些希望采用、推动迭代式创新的企业则应打造新的组织能力与文化,适时进行组织变革。
但任何工具、方法也都有其适用条件,迭代式创新植根于互联网行业,由于网络优势,互联网企业与顾客的市场距离很近,开发团队可以快速从顾客那里得到反馈以做出及时调整。另外,互联网行业产品生命周期短,硬件的更新符合摩尔定律。然而对于高度重视产品稳定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固定投资的行业,迭代式创新的应用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LARMAN C.Agile and Iterative Development: A Manager's Guide[M].Boston: Addision Wesley Professional,2003.
[2] TIDD J, BESSANT J.Managing Innovation[M].New York: John Wiley&Sons ltd,2009.
[3] SCHLESINGER L A, KIEFER C F, BROWN P B, Just start[M].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2012.
[4] FITZGERALD E, WANKERL A, SCHRAMM C.Inside Real Innovation: How the Right approach Can Move Ideas from R&D to Market and Get the Economy Moving[M].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Hackensack(NJ),2011.
[5] FURR N, AHLSTORM P. Nail It Then Scale it[M].Nisi Publishing, LLC,2011.
[6] 罗仲伟,任国良,焦豪,蔡宏波,许杨帆.动态能力、技术范式转变与创新战略――基于腾讯微信整合与迭代微创新的纵向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14,(8): 152-168.
[7] 孙黎,杨晓明.迭代创新:网络时代的创新捷径[J]. 清华管理评论,2014,(6):28-38.
[8] 董洁林.迭代创新:小米能走多远[J].清华管理评论, 2014,(6):48-53.
[9] 朱晓红.迭代过程中的企业――用户互动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学位论文,2015.
[10] RIES E.The Lean Startup:How Constant Innovation Creates Radically Successful Businesses[M].London: Penguin Group,2011.
而所有的颠覆性创新都是从微创新开始的。 什么是颠覆性创新?
看完经典的讲述颠覆性创新的教材《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我发现颠覆性创新一点都不神秘。很多时候,颠覆性创新都是马后炮式的总结。没有哪个人某天做一件事,然后说马上就要颠覆某某公司了,几乎所有颠覆性创新的例子,在刚开始做出来的时候都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一些改进,然后持续不断的微创新。少则5年,多则8~10年,你会得到两种结果:一种是很不幸,实在运气不好,公司完蛋了;另一种则是运气很好,找到了市场中一个针尖一样的突破点,你也熬到了时候,持续的微创新产生了足够的积累,最后形成颠覆性创新。
事实上,很多颠覆性创新在刚开始的时候连发明者本人往往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颠覆,他只是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对手们则看不懂、瞧不起。《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里讲到一个例子,所有格局的改变,不是敲锣打鼓来到的,都是以一种噪音的方式来到的,要耐心分辨噪音里哪些是代表未来趋势的信号,哪些是代表繁杂的噪音。
另外,颠覆性创新在刚出来的时候绝不是一个完美的产品,完美的产品是大公司做的,它通过改良做出没有缺点或者缺点很少的东西。但是颠覆性创新刚出来时候,缺点满身,有太多的毛病,以至于没有人敢投资,以至于大公司看不上,但是它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它在体验上有了一个巨大的优势。
我不是特别推崇所谓的蓝海战略,我认为蓝海是你的一种心理状况,如果一件别人做了很多年的事情,你改变一下,换一种做法,你可能就会发现全新的机会。你仔细研读一下乔布斯,他干的都是别人干过的事情,只不过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换了一个做法。 颠覆性创新的两种模式
颠覆性创新有非常重要的两点,用最通俗的话说,一个是在体验上创新,一个是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如果把话说得再白一点,克里斯坦森在书中是这样定义的:把一个很贵的东西做得很便宜,把一个收费的东西做成免费的东西,把原来一个很难获得的东西变得很容易获得,把原来一个很难用的东西变得非常简单,这些就是构成颠覆性创新的重要特征。
体验创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iPad。大家都在感慨iPad对笔记本的颠覆,但 iPad 真的很完美吗?不,它其实有非常多的缺点,没有鼠标和键盘,你拿它做Excel表格的话肯定会很痛苦,此外,它还有很多不能做的事情。但是 iPad 有一个优点――便携,人都是懒惰的,你扪心自问,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用户,你出门的时候喜欢带什么?你能带 iPad 的话绝不带笔记本,这就是 iPad 在体验上的创新。iPad还有一个优点――简单。你给一个3岁的小朋友或60岁的老人一台iPad、一台安卓Pad和一台Windows电脑,3分钟之内他们能学会使用哪个?
iPad不怕有缺点,只要满足用户更方便、更容易使用的需求,它就能赢得用户拥有市场,很多公司愿意把应用移植上来,于是原来的经济链条就被颠覆掉了。所以苹果在体验上的颠覆非常重要,而供应链、消费模式都不是革命性的。当一个产品在体验上有了一个巨大的优点,它在其他方面的很多缺点用户也能忍受。
而商业模式的颠覆更容易,你看看巨头们的优势,你就跟它反着来,别人收费你免费,别人封闭你开放。商业模式的颠覆是对手很难抄袭和反击的,因为当巨头成长到一定规模时,它对收入往往很在意,如果让它放弃收入是很痛苦的。当年淘宝打败eBay,360改变国内杀毒业,用的都是免费这种打法。这是一种典型的颠覆方法,它不需要发明什么专利,也不需要特别复杂的策划。
另外,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不一定只是免费模式,也有可能是将免费变为收费,比如美国的HBO频道在所有电视频道都以免费节目加广告的模式运营的时候,它说我没有让大家厌倦到换台的广告,全是电影,但是对不起,因为全是电影,所以收费。它照样成功了。
让用户体验变得更简单和收费模式上的逆向操作,这两种模式中我最喜欢的是免费,我觉得这个武器经常无往而不胜,可以让巨头陷入两难境地。
所以颠覆性创新一点都不复杂,很多时候不是天天琢磨怎么干颠覆性的事,但它也不是一句口号,对每个产品经理来说,不管大创新还是小创新,死活都要创新。 关于创新的价值观
我们谈了很多创新的方法,并且全国上下都在谈论创新,但其实中国是一个很难创新的国家。巨头的垄断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整个产业缺乏创新,这不是一个人、一家公司的罪责,而是每个人从小到大存在于心中的价值观带来的。我们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我们负有什么责任?
创新是一定会失败的事情,是一个屡败屡战的过程,因为你在不断寻找最佳的用户体验,在不断调整各种商业模式,于是绝大多数的创新都会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人很怕也很鄙视失败,公司越大我们越崇拜,而失败过的人往往都会被遗忘。在这种价值观下,创业者虽然渴望别人支持自己创新,但对失败的恐惧会让他们犹豫不前,大公司也害怕失败,于是他们觉得等小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我再跟进比较稳健。
如果中国一直是这样的社会氛围,那它永远成不了一个创新的国度。大家都很崇拜乔布斯,因为苹果成功了。但还有一个很牛的人叫马克・安德森,关于他有一个段子:他曾经很骄傲地跟别人说我是马克・安德森,是Netscape的创始人。别人问他,Netscape是什么?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个浏览器,就没有大家今天在做的很多事情,没有Netscape在微软冲击下的失败,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硅谷的很多繁荣。
一.高校经管类实验中心面临的问题
高校经管类实验中心作用日益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与建设两个方面:
对于观念问题,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忽视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应有的作用,只是把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教育补充”或“教学手段”,认为实验教学只是强化了专业技能的训练,甚至等同于“低层次”的熟悉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实验教学设计脱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标,片面追求实验教学的技术手段,实验教学内容不是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出发进行建设,而是过分依赖实验软件的功能,实验项目的设计简化为软件操作的训练,实验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能有机衔接。
对于建设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实验教学建设中重硬轻软。具体表现为重设备设施投入,轻教学设计投入;重实验条件建设,轻实验资源开发;重实验教学项目数量规模;轻实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重实验平台工具装备,轻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其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成为制约实验教学改革乃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瓶颈。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专职化和专业化实验教师严重缺乏,进而影响了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三,缺少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现有的实验教学评价指标,缺少根据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基本实验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验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提出的需求去制定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难以确定实验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进而难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网络化教学,学生可以在上课前通过网上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知道实验过程;进入实验课教学环节中,学生能自主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与教师在网络进行交流,上交作业。实验课程的网络化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学生在网上或由老师提供的专题网址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评价实验结果。因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实验教学内容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二、经管类实践教学综合平台建设思路
为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落实“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的指导思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武昌工学院教育部高校实践教学装备研究中心创建了“经管类实践教学综合平台”,提供跨专业仿真实习,构建校内实习实验基地。该平台的构建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
教学装备研究中心深度挖掘了各专业必须开设的实验、实训课,按照武昌工学院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建成完整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盘点并整合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会计学院具有的所有资源之后,历时一年多,着力打造了适合经管类各专业学生使用的经管类实践教学综合平台,通过不断调试和完善,2015年现阶段开始进入一期运行。目前平台访问浏览使用量已达三万九千多人次。
三、经管类实践教学综合平台内容
武昌工学院经管类实践教学综合平台开设了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经管综合实验实训系统、开放性实验课程系统、学生自主学习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和学科竞赛管理系统6个系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校内经管类综合实验实训系统。
1、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此系统主要是是由教师管理员通过管理人培体系管理计划设置年级对应的课程体系,学生在此系统里查看自己大学期间所开设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在课程结束后保存课程实验报告,教师可查看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并进行操作和成绩管理。
2、经管类综合实训平台
经管类综合实训平台创新性整合了经管和会计学院现有的二十多套软件,分设经济类、管理类和会计类三大模块五个层次,包括认知平台、实操平台、综合平台、拓展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师生通过不同模块和平台的分类,能看到所有的教学软件,并进入所需教学软件系统。该系统有效地加强经管类专业学生各方面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手工操作技能,还包括电算化能力,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能力,以及综合性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专业技能能力、专业综合能力、跨专业拓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系统里还添加了实验课程简介,方便学生提前了解所学课程相关内容,做好实验课程预习计划。
3、开放性实验课程系统
该系统与经管类综合实习实训系统-实训平台功能基本一致,但该系统是面向外网的,所以只放置可以提供外网访问的平台应用。学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校内还是校外,都可以一键登录课程学习软件,初步实现了校内实验对学生的远程开放,有利于促进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学生自主学习系统
该系统设置了经管类所有专业的简介,方便学生了解大学期间学习目标和要求;提供播放各类公开课示范课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还提供出适合学生课程自学和科研学习的网络资源信息查询,如我校参与的“慕课”平台,万方学术期刊站,知网,以及经管类全部校级精品课程网站。
5、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此系统主要功能是对每年的毕业项目里的毕业设计进行操作。老师可以在该系统里进行选题的录入,学生自主选题后进行毕业设计填写,老师对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进行打分提交或退回修改,最后由教研室对老师提交的毕业设计进行审核并统计结果。
为了规范学生毕业论文排版,武昌工学院教育部高校实践教学装备研究中心为平台特别研发了论文排版软件,保证学生最后的定稿正确符合学校教务处要求,受到师生们一致好评。
6、学科竞赛管理系统
此系统主要展示竞赛和获奖通知信息,为有兴趣的师生提供学科竞赛报名信息宣传,促进学风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经管学科竞赛。
四、结合平台的实验教学方法研究与创新
1、研讨式教学法。在实验前,由实验教师选取实验耗材及案例,提出有关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就实验的不同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实验完成后,让学生自己介绍经验,并在平台上保存自己的实验报告电子版,利用平台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从而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2、仿真模拟式教学法。仿真模拟式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平台上对应的实验课所用软件进行角色体验,学生通过岗位角色扮演、角色互动、协同训练、创新实践等实验教学环节,真实体验实验情景,再现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流程。
3、开放式教学法。平台上的开放性实验课程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开放和自由的实验环境,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利用平台资源共享由学生自己有步骤、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自己去设计实验内容,自己去完成某一个具体的项目或任务。
4、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只给定实验任务,结合平台软件提出实验要求,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安排实验步骤,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五、平台进一步完善
该平台建设思路清晰、理念先进、技术合理、体系完整,实现了经管类校内实践教学的综合管理及信息化管理,适应了信息化与高等教育的充分融合和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学生应用型能力发展的需求,项目达到了湖北省内经管类实验实训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先进水平。一期建设已经完成,武昌工学院教育部高校实践教学装备研究中心拟进一步完善《经管类实践教学综合平台》,打照跨专业仿真实习,收集企业资源构建创业案例库,构建校内实习实验基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期项目建设发展计划如下:
1、案例数据库建设
本平台拟进一步通过第一阶段教学,探索进行《经管类实践教学综合平台》设计所需的数据资料。此阶段需要学院组织经管类专业教师分组到不同企、事业单位采取所需数据形成多个数据库,同时由实验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积极收集互联网创业案例、上市公司资质、主营业务和对外具体的企业财务报表等,组合成为完善“经管类实践教学综合平台”所需的创业案例库资料。然后由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进行软件开发和数据信息整理,将不同数据库融合到案例之中,形成完善的《经管类实践教学综合平台》创业案例库。平台提供学生企业案例库相关资料,安排学生撰写“生产―市场―资本动作”三个阶段的纪实性心得,对参考企业成败得失进行评论,然后要求学生模仿不同企业的案例创建一个企业,在一定限制条件下模仿进行自主生产、采购、销售、收益分配等活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案例数据库建设成功后可支持平台外网用户访问,学生通过外网网址和学号即可在寝室或者家里登录平台,学习了解相关创业模式,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思维。
2、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进一步完善
中心计划在《经管类实践教学综合平台》自主学习平台,重点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由实验技术人员通过电脑技术建立经管类各项实验操作演习平台,由计算机自动演习各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的操作过程或者录制视频,讲解各步骤操作技巧,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学;其次介绍各专业前沿动态与最新专业工具,各类经济,金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相关信息和科学创新,让学生始终站在专业前端。三是收集补充录制各类可提高学生创业创新思维的视频,公开课,示范课等,到《经管类实践教学综合平台》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平台获取专业技术知识,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科研和创新学风建设。
中心拟通过《经管类实践教学综合平台》未来发展完善,使全部学生可以在“一个中心一个网络一个平台”里面完成四年大学期间所有经济与管理类实训工作,并能在平台的引导下实现科研和创新能力提高。中心建成完善的平台后,拟通过云技术,将《经管类实践教学综合平台》向全国各高校进行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和宣传交流。同时,将经验加以总结,结合其他学院的各自特点,开发推广更全面更灵活更综合的综合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研发管理的宗旨
作为面向市场竞争激烈的现代化企业、研发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盈利,其研发成果的形式随不同企业业务、产品类型而异。
2.研发成果类型分析
专利、产品发明、重大技术论文、技术营销产品包、实用方法总结、著作、软件成果、基础创新成果、标准化模板等;只要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给公司生产带来效益的研发目标经过投入的技术经济分析都应该给以立项。
3.现代科技型企业研发管理现状与问题
研发管理(Reseach&Development Management)是构建创新型企业的基础活动,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研发管理是持续活动、又是时效性很强的活动,研发如果没有信息化平台,研发项目的前、中、后三阶段的无法总体决策把控、研发成果很难精细化的管理、大量的纸质文档也会带来成本浪费、评审工作的深度与人员精力也无法保证。
(1)创新课题研究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学术浮躁是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当前社会很多技术人员对待实用创新没有耐心,总想立刻实现,且实用创新必须有基础创新作为理论支撑和体系化引导;这就导致创新不可持续,企业领导、员工怀疑创新活动的效益,员工创新活动得不到奖励和认可就会进入创新活动的恶性循环。且创新成果缺少应用的跟踪分析和持续改进机制。自然就看不到对市场开拓、业务收入提升的直接价值。
(2)专利研究发明专利奇缺、缺少正确方向指引和支撑
根据专利据统计,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已占全世界申请总量80%~90%,而发明专利美国和日本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了32.9件和98.3件,远高于我国水平:2013年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8件;发明专利缺少的背后是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潜在隐患;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也是主要原因,担心专利公布后被模仿是主因;另一方面企业如果没有在业务发展方向上注定专利研发指引也会使研发水平不高。
(3)软件开发缺少应用管理学理论创新指引
软件是信息化实现的工具,也是信息化的核心工作,但是软件开发必须以需求为
核心;需求分析的过程也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企业的具体的管理流程、信息协同的过程,其中信息流的协同是软件的关键成功要素。没有管理方法作为引导,软件开发就像无源之水,因此信息化软件研发。
(4)论文研发成果无法汇总掌握,风险无法掌控。
目前国内大多数期刊都是付费期刊,《中国学术评价机制调研报告》显示,大多数据为了满足职称评定、学位申请等需要在904位被调查学者中,有865位被调查者称,所在单位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职称评审或者业绩考核的条件,占全部学者调查对象的95.7%;大多数没有稿费,导致作者创作积极性不高。论文成果发表在外部刊物上员工通常会署名公司抬头,但是对于是否侵权期刊通常不承担责任,出现抄袭现象时往往是已经发表,引起被侵权方注意后,后者发起律师函要求侵权人登报声明并附带对公司要求民事赔偿,此种现象即影响了公司形象又打击了员工的创新热情;而所有的管控都是事后管控,无过程把控。
(5)缺少平台化、颗粒度大成果检索困难
企业的成果多为各种模式的套件,颗粒度大,一项研发可能产生技术观点、技术
方案、论文、著作、专利等多种副(产品)成果;如果不能汇总、检索,则“技术成果魔方”不可能完整转换成著作、技术宣传册、技术营销PPT等。一线工作、员工利用成果的效率下降;因此缺少输入则输出匮乏。
(6)研发活动缺乏趋势引领和主线重点突破
很多技术领域的背后其实巨大的市场空间,每项技术都有可能促进产业的升级和企业的发展,技术林林种种,企业的研发活动应找准哪些是代表企业发展方向的下一步应该做的研发活动,超前研发或者滞后研发都会浪费时间与成本;因此应该找准主线,比如说对于电信运营商面对OTT竞争时,电信咨询商应该研究什么?应该研究腾讯等企业的互联网创业模型并将其基因化,研究如何把这些基因移植到电信运营商;比如云计算,云计算要研究案例集,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其下一步的行业重点方向。
4.研发项目PDCA项目管理方法
4.1.PDCA闭环法
计划阶段(PLAN):技术战略与技术规划、技术研发指引;
执行阶段(DO):项目策划与立项阶段、项目开发阶段、项目结题阶段;
评估阶段(CHECK);成果利用与跟踪评估阶段。
修正阶段(ACTION):形成一下规划周期前的统计数据资料、后评估资料、市场需求反馈。
每个阶段都是后一阶段的输入,以此类推形成闭环。
4.2.P阶段:技术战略与技术规划、技术研发指引
4.2.1.制定技术战略与技术规划
企业战略分为三个战略层次:企业总体战略、企业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技术战略属于企业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如同企业有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等经营战略一样,企业也需要有技术战略。即是说技术不仅是影响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的重要因子,对待技术本身就需要有一种战略态度,要采取一种技术战略。本文把技术战略定义为:积累、开发、利用技术资源和技术能力,保持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
技术战略的目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通过技术提高企业的资源―能力价值,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技术战略明确所有可以开展的业务方向、预测市场潜在价值、市场竞争情况、结合企业优势和潜力、明确重点业务方向。技术战略至少是10年期技术战略。
技术规划依据技术战略制定年度计划;技术规划应按照滚动规划的形式制定3年期规划。按照“详细、预期、展望”的深度逐层制定计划。滚动规划要确定年度目标、参与职能、运行机制、企业投入预算和概算,效果后评估方式与体系,使规划在逐年螺旋循环中提升。
4.2.2 制定年度技术研发指引
(1)产业与技术生命周期
技术研发指引:现在社会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产品、技术方向选择性越来越多,1962年美国著名传播理论家Everett Rogers出版《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一书中提出技术应用的生命周期;迈克?波特(1997)在《竞争战略》一书中论述了新兴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中企业的竞争战略;这些理论为我们认识技术研发客观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代企业在多元化竞争中人员精力有限,根据“二八原则”,分类研究产业、技术的生命周期所处阶段是做好研发指引的前提。
技术生命周期与产品周期不同之处,技术在某个时间段内可能被过度期望、过度期望之后必然进入一个幻灭期,技术与产品不同,技术诞生之后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消失只会缩小或转移使用范围。以通信行业为例,下图是2012年底做的当时产业生命周期情况:
技术研发、产品研发、技术储备都是为了企业效益的提升,更好的服务客户为宗旨。踩错了市场节奏,过早推送过新的、没有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和设备就是“踏空”、早了一拍,市场、客户需求大规模出现时,这时才开始研发,此时大型项目早已被竞争对手拿走,就是“晚期”、慢了一拍。如果没有储备客户如何会相信你呢?市场不是以哪个公司的意志为转移,它是客观规律支配的。抓住市场节奏、抓住客户需求做技术储备才能赢得市场认可,而且现在产品、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对市场和技术没有预知、预判能力就会失去节拍。
(2)技术研发紧迫程度分级方法
在研发管理部门指定年度研发指引时需要给出以下数据:具体研发方向、每个研发方向的紧迫性、重要性、难易程度综合分星级,作为年度研发结题验收条件。
研发专业研发方向产业所处阶段技术所处阶段星级
星级的评价的作用:
(1)分类考核机制:对于星级较高的研发给以更多的支撑、更高的奖励机制。
(2)突出重点、引起重视:能够引导研发人员从多个研发方向中找到重点。
(3)节省研发精力:对星级高的技术方向再研发指引中给以重点说明,让大部分研发人员投入到重点领域,节省了立项评审、开发时间。
(4)先入为主的市场竞争策略:市场一般是先入为主,具体了该项产品、储备了该项技术时总能达到先入为主的优势。
4.3.D阶段:研发过程控制
研发过程控制涉及到立项申报、立项评审、立项批复、项目每周协调、项目结题。
项目开发的过程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项目研发过程的核心是目标控制。
(1)立项申报:申报部门、项目负责人、实际研发人、符合研发指引的条款、超出研发指引的说明。
(2)立项评审:立项评审应采用德尔菲法,即两阶段法,首先是根据立项申请各评委给出方向性的质疑和评价;协调组根据评审意见汇总成主要主要方向、内容、主要成果预期;立项评审全体评委委员对主要方向与内容投票决定,若项目负责人不接受则项目评审终止,若项目负责人接受则进入立项批复阶段。笔者参加了多次研发立项、结题评审,结果发现研发项目80%的问题都出现在评审阶段,主要表现在方向错误、没有实际研究价值。
(3)每周协调:项目负责人应每周将项目进展进行总结,难点进行汇总发起协调如在公司专家社区进行悬赏、协调跨部门的技术资源。
(4)项目结题:项目结题验收分为初验和终验,项目一次性通过是不现实的,总有一些问题,评委初验要对目标偏移率打分、指出课题错误处、课题目标成果进行审核。偏移率大于30%的课题应进入二次初验阶段,如此循环;终验主要是课题目标成果的验收,如产品发明、重大技术论文、技术营销产品包、实用方法总结、著作、软件成果、基础创新成果等。
4.4.评估阶段(CHECK)
研发活动最终的目标是带来效益,因此对于每一个研发成果的利用进行跟踪评估。成果利用的市场化推广途径包括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两种途径,一般可以通过产值贡献比例法进行估计。没有产业效益的研发活动暂不计入产值;研发效益分为A产值与B产值,研发活动完成到产生效益的时间差通过B产值解决。B产值是年度研发评价对研发成果的成本,A产值是在B产值之后每年产生效益的产值,没有产生效益的项目在下一年度从A产值中扣除B产值,年度扣除额按照投资回收期进行扣除。
即T0年产值:B=成本;投资回收期为t年
T1年产值:At1=A1-B/t
T2年产值:At2=A2-B/t
TN年产值:……
效益的评估采用市场人员评价法,即大部分研发项目通常是通过市场推广人员,成果认不认可、效果好不好以市场价值为评判标准。
激励考核方法:A产值直接奖励研发人员,奖励比例按照年度税前利润率比例计算,以最大化激励研发人员,提升研发成果;通常政府对研发活动成本可以计入税赋减免,减免额可以对照这一比例重复奖励;相应年度产值亦计入项目部门指标。
4.5.修正阶段(ACTION)
统计数据资料、后评估资料、市场需求反馈。形成“成果资料库”、“研发后评估简介”、“市场新需求”的反馈登记表。
成果资料库:作用是可以通过不同纬度进行筛选成果,比如发明专利维度、某个技术方向如无线专业维度、某个业务板块纬度如IDC维度。成果资料库在归档时通过研发管理人员选择已经设立的关键词进行录入。
5.总结
21世纪信息化时代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业务多元化运作,企业的研发活动比工业化初期更加丰富多元。通过采取PDCA循环式项目管理方法可以适用于提高科研项目质量,可大大提高我国各类企业科研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怀坤. 高新技术企业1T3M技术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A].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中国技术经济学会:,2014:9.
[2]侯艳,唐怀坤,魏贤虎. 提升通信工程质量的项目管理PIP协同机制与实施方法[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3:213-217.
[3]朱骁卒. 项目管理的发展及成熟度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11,18:122-123+126.
[4]朱岩,刘学济,徐元辉,连培生. 从国外项目管理方法及研究动向看我国的项目管理[J]. 科技导报,1998,05:14-17.
[5]马玉慧,白滨,马江舰,贾换锋. 运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协作学习过程管理[J]. 电化教育研究,2009,04: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