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精细化管理论文

精细化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09 08:24: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精细化管理论文

篇1

(2)提高素质,稳定人员。饭店人员的高流动率是饭店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难点,人员的不稳定,使得饭店的精细化管理不能够真正的落实到位,这样就使得饭店的成本一直减不下来,不利于饭店的长远发展。因此,饭店管理时应该适当地加大对于饭店人员的报酬,从而不断地稳定饭店人员,另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得需要,饭店也应该定时的对员工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满足员工对于自身素质提高的要求,从而使得精细化的饭店管理理念落实到实处,提高饭店的综合竞争力。例如,在传统的饭店管理中饭店的服务员一般只为顾客提供点菜、上菜的服务。然而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上升,这种服务已经不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了,他们需要更加细致的服务。这样精细化的管理就可以不断地对于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不断地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就满足了员工对于自身发展的需求,稳定住了员工,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精细化的饭店管理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饭店人员。

(3)健全组织体系。传统的饭店管理过于粗放,很多的管理环节存在缺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解决我国饭店管理的瓶颈,精细化的饭店管理有着天然的优势,它可以健全饭店管理的组织体系,完善饭店管理的结构,促进饭店管理的水平的上升。精细化的饭店管理并不是岗位越多越好,业务流程越复杂越好,而是应该精简不必要的流程,因事设岗,因岗择人,让饭店组织更加的完善,提高饭店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实现责任到人,从而促进整个饭店的管理更上一层楼。例如,在传统的饭店管理中,我们对于采买做饭材料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只是根据经验进行采买,但是我们进行了精细化管理之后,就可以在这一环节上,对于材料的购买的量以及质,甚至是交通等,都可以进行精细化的数据分析,从而选择最优的方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这一环节因为组织不健全导致的浪费。因此精细化的饭店管理能够健全饭店的组织体系,从而促进饭店的支出的控制,有助于提升饭店的竞争实力。

2、精细化饭店管理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就是要求实施涵盖饭店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及过程的管理,涵盖了“事”与“物”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饭店经营的各个方面,分化影响饭店效益的各个因素,然后采取措施针对饭店的特点进行管理。其中这些影响饭店效益的因素,从不同的视角可以进行不同的规划,从业务性质来说包括前台管理以及后台管理,从管理的范畴来看分为内部管理和对客服务的管理。

(2)可操作性原则。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运用到饭店管理中,必须要具有可操作性。精细化的管理是通过具体的数字进行调查、分析得来的,而不是通过凭空进行想象的。因此在进行精细化的饭店管理时,我们所采取的措施一定要符合饭店的具体特点,根据饭店的特点将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进行改造,从而促进饭店管理中各个环节按部就班的工作。

篇2

二、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我们事业处关系着城市的和谐发展,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我处的管理还存在着管理不科学、不规范、效率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处的工作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就要引入“精细化管理”这个概念。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确化。

根据 多年的工作经验,XX作为班长,摸索出了一个套新的管理方式。这与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不谋而合。

(一)推行安全“1+1”管理模式

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问题。因此,要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单位的管理方法。安全“1+1”就是一名班组成员加上一个安全生产帮扶对象。工作中通过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把生硬的工作帮扶形式变的亲情传递。这样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我们班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建立设备日志,设备分级管理

设备是我们生产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把设备纳入日常管理,做好设备的保养、维修、更换等工作,能够有效保证生产的安全性、高效性。这里建立的设备日志,即是为设备建立详细的“健康使用薄”,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记录,有利于设备的日常保养。设备分级管理即是根据设备维护内容和维护频率分为巡检保养、常规保养、重点保养三个等级,并建立相应的保养台账,确保有迹可循、有例可看。而且根据设备的重要性质分为日常保养和重点保养两方面。

篇3

通过培养员工的工作素养形成员工的规范化意识,同时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达到员工职业化的目的。工作素养即工作理念和意识,而工作技能包括能胜任工作的各种专业技能,工作行为包括工作中与人沟通协调及语言等。例如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对老员工的业务熟练培训等都是培训专业化的“人”,经过专业化培养后,员工能够按照精细化流程的要求一步一步的去完成“事”,那么班组精细化就有了职业化“人”的储备。

1.2制度与流程有机结合

编写精细化工作流程单,梳理并细化操作流程,同时将工作量化后开发电子信息系统使之电子化。完善的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步步为营,日益完善,先从维护制度到值班制度,再从排故流程到应急流程。然后通过设计软件程序做到制度与流程之间的智能对接,事半功倍。

1.3过程控制流程化

正确的过程必然会产生正确的结果,精细化管理要求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是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通过这四个“凡事”做到事事都闭环处理,即体现在工作流程单中的每个步骤,包括事件安排、人员值班、进程控制和绩效考核等,事事有人负责监督,事后整理归档可查。班组精细化过程控制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和细节,即精致性,通过细化工作步骤,将每个步骤过程流程化,使之成为一个个无缝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操作,既可以杜绝了“错、忘、漏”的发生,又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2班组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2.1具有清晰明确的班组目标

实现班组精细化管理必须有清晰明确的最终愿景,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和途径来达成目标。首先要明晰权责,通过赋予的权责来管理整个班组,做到奖惩分明,藉此来凝聚班组的向心力,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班组长的管理水平。其次,提出班组目标,如将班组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或者打造一流服务质量、一流的思想作风、一流技术水平等目标,此外,不仅需要工作目标清晰明确外,而且班组还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目标,循序渐进,统筹考虑人与实际工作的需求,将他们合理分配,否则难以实现目标。

2.2科学的管理制度

整章建制是班组精细化的一条必经之路,制定并整合工作流程和台站制度是基石,只有在确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才可能真正构建科学的班组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基石,增砖添瓦,促进班组工作方式科学化的进程。分局各台站已经建立了QSMS、SMS等手册,这是我们科学化管理的保障和依据。

2.3管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班组是空管最小的一个组织,直接负责一线安全保障任务,一般都配置了三个方面的管理资源:第一,拥有专业实力强的员工,即职业化员工,按照工作需求配备一定数量的职业化员工直接关系到班组工作的完成效果和工作目标的执行能力。第二,配备了工作所必需的设备。班组的各项工作与设备保障紧密相连,必须对设备状态和信息熟记于心,设备信息会直接影响设备保障和检查排故的工作效率。第三,整洁的值班现场。保持值班现场的整洁有序,有利于培养员工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由于这些资源在班组管理中是有限的,因此在班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只有将这些资源的功效发挥到最大限度,才能达成工作目标,实现班组愿景。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是班组精细化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班组精细化管理的思路

3.1学习新管理理念

因为知识都是不断增加和变化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进化和完善。从理念层面上来讲,管理一个班组再也不能一直禁锢于单一种管理思路上,必须虚心求教,学习和吸取成功者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充实自己的管理知识,克服惯性,形成积极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再结合班组实际,借鉴成功经验,营造自己的管理理念,其中“6S”管理和分层管理都是针对不同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工具。

3.2提高班组自我管理意识

自我管理意识,是指整个班组成员能够自觉的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欲望和冲动,在日常工作能够主动去落实这些规章制度。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员工更新管理理念,而且还需要具备在日常工作及设备维护下运用精细化流程的能力。如果没有形成自我管理意识,那么员工就不会主动学习并接受精细化管理方法,制约了自我工作效率的提高。

3.3夯实规范化管理

日常设备维护中规范化工作是以维护工作中的技能和操作实践相结合为基础,对其中的重复性工作经过量化,制定出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经过审核和完善后形成规范化标准手册。毋庸置疑,没有规范化管理,就没有进一步的精细化管理,就不会得到更长的安全保障周期。整编工作流程和台站管理制度可以运用QSMS手册中的方法或专家分析法等工具,通过对班组中的各个操作环节,每个巡视流程,日常值班规定制定出十分详细的规范化制度,做到整个过程标准、精准,使规范化管理最终可以形成精细化的工作流程单,更好的实现班组目标。

3.4整合“人”和信息

班组精细化管理需要依靠现代信息化技术,而信息化技术又基于信息流程化,通过对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取样并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手段去实现工作信息化,在如今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越来越重要,各个大数据中心的设立,预示着数据信息已成为了大家不可或缺的资源,在目前环境下,想要掌握主动权就必须及时掌握信息,否则会因为信息闭塞而导致挫折。因此信息意识是班组长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同时需要运用规范化制度去充分保障班组的精细化管理,而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然要充分的保证规范化制度的落实。更进一步说,正是规范化的制度保证了“人”和信息能够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人”通过获取信息不断去完善制度,通过制度又可以精细化管理到“人”,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必然是科学的,有序的。“人”始终处于第一位,只有培养出职业化、专业化的“人”,那么班组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的完成,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也就达成了。

篇4

0前言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在不断的进步,电网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的存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好处,造福于全人类,通过电网,以前的传统模式的管理化方式已经不被人们所认可,我们将逐渐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不但简单明了,更加提高了速度和质量,但是电网的普及,必须要精细,一旦过于简单化,就会造成数据的不准确性,令管理方面出现漏洞,所以精细化的电网运行方案我们要明确的做好。

1精细管理的现状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个公司都想生存下去,甚至更好更快的发展,然而一个公司要想发展好,必须要有管理模式的严谨态度,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部分的工作,并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严肃的处理,如公司的成本问题以及资源的优化问题,一旦在管理方面上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那么将会令公司的成本大大的降低,并且令公司的资源得到优化;然而目前其精细化的方式是初级阶段,虽然对人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万事开头难,对于现在接受新事物,适应性不强的人们来说,其管理方式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想要改变现状,就要解决目前的难题。

2精细化的管理方法

若将电网的精细的运行,我们必须将其技术进行了解,其中主要的技术包括精细化的运行方式、标准化的数据以及其他的变量的选取等等[1]。因此要想将此项任务做好,必须将其详细的了解。

2.1标准化的数据

若出现错误的数据,就会对线路的运行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核心;因此,必须将数据进行细致的展示出来,若将数据直接的进行增大或者减小,就会对电网造成极大的危害,然而不是数据不可以更改,由于线路的电流以及对应的容量、电压都是人工设计的,所以可以根据特殊的要求进行更改,用以达到最好的方案,最好令其的在不同的环境下运行的最好,其运行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2.2特征变量的选择

管理的精细化方式和特征变量紧密相关,变量的增大或者减小都将影响管理的效果,然而变量并非一个单纯的变量,它们之间的数据繁多,一个数据的变化,对整个数据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众多变量中,若全部选取,将是一个繁大的工程,所以对于有些陈旧并且使用率低的线路,我们将不选取他们作为特征量,由于他们长时间不被人们多利用,因此对于电网运行的影响微乎其微,并且经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之后,数值就会变得很小,几乎没有影响,可以将其忽略;同时我们将选取一定的方法将变量进行的归类,在很多的变量中寻找一些代表性大的数据,将他们归为在一起,同时还可以运用三角函数的方法对一些相似度大的进行分类,同时对特征变量的角度之间进行总结,这样就可以选择出部分强线性的线路,而且还可以通过欧姆式的方法找出漏选的变量;特征变量的选曲方法很多,我们要选择选取方法之间可以互相验证的方式,不但可以验证,还可以提高选取变量的准确性,将变量的选择不要出现漏选,多选的现象,要达到一个精选的效果。

3改良和整顿电网精细化管理的方案

3.1有效的管理电网

精确的管理方案需要积极的执行能力,将细致的管理方法融入到电网的管理中,通过定量的方式进行严格的执行,以免在管理的制度上出现马虎的现象,这样会影响精细化的模式良好的发挥,同时完善运行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管理模式的核心[2]。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良,这样才可以保证管理体系的良好进行。

3.2保证电网正常运行

电网对于人们是非常重要的存心,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切近似完美的管理以及良好的系统,都是会存在意外的因素,出现不可想象的突况,所以在对电网进行管理时,必须将预警的机制建立起来,它是其核心,必须将其工作做好,党出现任何的情况,我们都可以保证电网正常运行;在此期间,必须针对性的进行测试,将出现的一切问题进行总结,以免造成极大的损失,为人们的电网机制提供最强有力的保证。

3.3培养电网管理人才

电网运行工作多而复杂,一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决定此项工作的成败,影响效率和质量的因素有:敬业的精神和专业的人才,二者确一不可,没有专业文化的人才,会使人们对电网的了解甚少,只有专业的人才才可以解决出现的任何问题,从中选取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案[3]。同时,若没有敬业的素质,那将是国家的蛀虫,即使在拥有专业的知识的基础上也无法将知识发挥到最大的作用,甚至不如普通的职员;因此我们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4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精细电网的管理模式,国家要注重培养管理人才和职业素质,同时融入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一个企业和国家的发展,时刻要学习它人的长处,取其中的精华,去其糟粕,时刻学习如何将管理体制做到最好,并且时刻对自身进行总结和思考,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及时做到准确的改善,同时,要想真正融入到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必须对电网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找出存在的纰漏,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进行改良,由于电网的工作收复杂和繁多的,并且还要进行精细化的研究,因此必须将可忽略的变量进行撤除,留下重要的数据信息;为了中国事业的不断发展,认为精神的不断进步,电网的管理式方式已经在人们身边普遍存在,我们要做好准备,以崇高的激情和斗志昂扬的精神迈出这最坚实的一步。

作者:许晓康 王志英 李晓志 单位:国网威海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篇5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财务职能的转变

即财务职能由记账算账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财务工作由先前的全部事后管理型转变为事件全过程、全方位、全频率的事前、事中控制及少量的事后总结型;财务管理工作从高层管理型转变为全体员工参与型。通过“三个转变”,可以提高广大员工的生产、管理、节约积极性,从先前的被动管理到现在的主动管理,并且可以增加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比重,同时,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事后管理向事前、事中管理的转变,可以真正对风险进行预测,并认真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从而规避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企业效益。

(二)拓宽财务管理领域

通过分析、细化及整合财务管理内容,对不断深化企业管理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内部的“大财务”战略即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针,是指通过拓宽财务管理领域,制定出以“计划-分析-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为准则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真正将财务管理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并且将企业中的各部门紧密团结、同心协力为企业创效益,提高员工整体凝聚力。

(三)以增加企业效益为目标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体现于企业效益上,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地拓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横纵范围,深刻挖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潜在价值,并且追求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带来的高附加值,着重树立“大财务”观念,将精细化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细节,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三、企业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不断推行精细量化预算管理理念,实时建立大预算管理平台

财务精细化管理,应将预算的精细化作为首位。针对预算设置编制、考核、控制、评价以及审计监督等岗位,并对企业中涉及的各类业务的预算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设置专岗专员,指导各项目预算的编制,细化项目预算指标,将各项目细化后的预算汇总得出具体的预算指标,并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审核后进行逐级下达。各单位根据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进行逐级分散下达,通过公司、部门、下属单位、科室、最终落实到个人这样一个层级过程,形成全公司专人专岗、专项专责的指标落实模式。从而保证单列指标的相关工作到位。在考核和控制环节中,建立了相应的监察和考核机制,从基本支出的细化和项目编制、以及编制过程中本级财务批复预算的到位率均配有科学的标准以及公司以往月度计划作为依据,以此为依据制定各下属部门的耗费标准,在耗费标准内限额控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行动态的预算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预算考核指标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时优化调整。

(二)加强目标作业成本管理,落实精细化成本费用管理

通过加强目标作业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注重“标杆的力量”。加强财务职能管理部门与作业部门的沟通,深入了解作业流程,充分调研市场,确立作业部门内部作业的耗费标杆,并据此重视产品研发与设计,改善作业流程达到目标成本。同时,在核算成本费用过程中,以最小颗粒作为核算单元,将成本落实到部门、科室、个人,强化成本责任意识。对于公共消耗的、需要分摊的成本费用,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合理确定各收益单元之间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有许多企业都在运用精细化财务管理,但是其管理成效并不是特别显著。尚未建立健全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是精细化财务管理成效不显著的重要原因。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相应的成本费用精细化核算管理制度、细化预算考核指标制度、细化预算编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搭建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平台,从制度上和流程上保障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落实成本责任制,辅以预算考核指标,引导企业做好精细化管理。健全的制度体系有助于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有效化,流程化的管理,有助于企业各个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促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现。由此观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搭建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必要条件。

(四)健全企业的内控体系,保证及时管控风险

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内部保证,是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先决条件。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企业内部情况为始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并借助内部评价、内部审计加大对企业管理的监管、督促,从企业内部的视角去有效地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

(五)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运用财务专业知识去指导业务,加大财务对业务支撑力度,保证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落实在业务的各个方面。提高人员的素质,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主要措施如下:严格准入条件,在企业招聘选拔和任用财务人员时,除了要求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品德也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强化内外部培训。创造财务人员内部培训机会,拓宽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面,普及前端业务知识,使其能更好的运用财务知识,去指导业务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当然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实行传帮带,让有经验的资深财务人员,对新入的财务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在更短时间内能胜任财务管理工作。与此同时,积极组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员工进行外部培训,更新现有财务管理知识,与时俱进,学习科学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从而提升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水平。

篇6

2强化源头控制,确保物资供应质量

2.1加大物资监察力度,严抓质量源头卡控,构筑运输生产安全屏障

2.1.1加强采购源头控制。严格按照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相关文件精神,本着“谁采购、谁验收、谁保管、谁使用、谁签订合同,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铁路总公司、路局物资招标管理规定,制定段内物资集采、自采管理规定,从提高物资技术和质量标准的编制水平、强化生产厂资质审核及产品质量把关入手,保证招标程序规范,确保物资采购供应渠道安全,从而保证物资质量安全。2.1.2严抓物资入库复验管理。对影响行车安全的配件(如A类配件等)执行严格的入库验收制度,坚持“谁验收、谁负责”的质量责任制度。认真落实入库物资的产品质量有效期及有效技术证件,通过验收室、质检车间及材料库三层把控,筑牢动车组关键配件入库的第二道质量屏障。2.1.3建立健全相应台账。在计划提报、实施采购、合同签订、验收、收发、保管、配送、使用、技术合格证的管理等各环节做好登记和记录,妥善保管档案资料。同时,按要求及时填报质量调查表、供应商考核、评价等信息,实现质量信息全过程可追溯。2.1.4严格质量问题产品退货、召回、索赔制度。因产品质量问题对运输生产造成影响的要进行损失鉴定,根据合同约定,按照规范程序开展退货、换货、召回、索赔等工作。

2.2强化故障待料处理,提高物资供应时效性,确保运输安全生产需要

2.2.1实行物资人员量化工作指标制。物资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为运输生产服务的宗旨意识,并根据个人量化指标情况,积极深入车间现场进行写实记录,同车间班组职工进行沟通探讨,及时解决生产中“突发性、不确定性、紧迫性及多样性”的问题。2.2.2建立待料信息销号处理制度。设置专人每日对各车间的故障待料信息进行统一收集、更新、跟踪,对已解决的故障问题及时进行销号处理。同时,建立一周一次的待料专项会议制度,由技术科、质检车间、生产车间、动车综合车间共同参与,汇报一周故障信息收集、处理情况。针对现场暴露出的未处理故障待料信息,制定待料紧急应对措施,协调主机厂及关键配件生产厂家给予配合解决。另外,加强同路局物资处、物资供应段的沟通联系,完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机制,确保应急物资供应,不断强化为运输生产服务管理水平。

3加强中间过程控制,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3.1加强物资计划管理

站段内部计划管理制度要明确本单位物资计划管理的职责、权限、流程。在当前计划管理模式上,合理分劈采购预算,严格内部物资计划审批制度,采用计划提报准确率、临时计划率、计划品种覆盖率等多个指标进行过程控制,建立起对应的工作考评机制,经层层审核,从源头控制,提升物资计划提报的规范性、及时率及准确率。同时,通过建立需求计划闭环管理机制,对计划的受理情况进行实时追踪,确保及时响应、及时受理、及时沟通、及时兑现。

3.2建立应急保供机制

结合上级应急预案对应急物资的供应要求,建立健全站段内部物资需求预算、采购、仓储等系列应急管理预案,进一步明确有缘操作程序、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确保应急物资供应保障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不影响现场应急需求。同时,适当增加影响行车的重要物资和进口件、单一来源渠道物资库存,建立应急保险储备。物资管理人员要熟悉应急采购程序,确保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3.3强化物资消耗定额精细化管理

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运用、定检车间的物资消耗定额管理,规范物资审批、领用、出库流程,坚持实行物资有权领料、限额发料、预警监控制度,严格落实“无计划不采购,无预算不发料”的管理原则,严格物资消耗过程控制,加强车间物资核算管理,确保物资支出有序、可控。

3.4优化物资储备结构

通过对消耗数据的系统分析,摸索动车组物资消耗规律,关注年度生产任务计划及年度下达的物资储备指标,提前跟踪,充分预想。根据路局下达的年度储备量,按照保障重点、满足应急、优化结构、分级储备的原则,及时对年度物资储备定额进行科学、合理调整,确保物资供应。同时,结合物资全面预算管理及消耗定额管理,按量储备,控制消耗,在保证满足现场生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支出,减少库存物资积压率,将库存金额控制在路局下达的定额指标内。

3.5推行内部精细化物流配送管理

根据现场生产的需要,以单个作业项目作为基本单元,制定段内物资配送组织和运输工作方案。以作业工位为交接点,由库房根据生产计划直接配送至工位,实现用多少送多少,建立物资中心库与现场作业工位的有机结合、无缝对接,防止现场车间、工班物资积存、混淆,实现源头数量卡控,防止现场作业人员错、漏、混装,促进站段物资供应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3.6推行物资信息化全面管理制

一是要适应路局物资管理信息化要求,建立站段内部相应系统安全、维护、管理等制度,并配齐必要的设备和人员,不断夯实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二是规范信息系统应用管理,提高应用质量。在充分实现计划网上提报、物资收支存管理、账料单网上传递、物资核算、目录管理、统计等功能的基础上,借助于其他信息系统开发平台,将信息化系统延伸至物资管理各个环节,如修旧利废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现场工具管理等,实现物资管理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提升工作效率。

3.7大力开展增收节支活动

一是加强物资采购预算管理,严格实行采购预算控制和物资消耗定额控制的发料制度,加强对物资动态信息的监控与统计分析,防止超预算、超储备,严格控制物资采购成本;二是严格控制动车组运用修维修费用。严格执行物资交旧领新制度,控制重点物资的消耗,实行定量管理;三是加强修旧利废工作。科学合理确定修旧利废品种和范围,制定修旧利废作业流程和标准,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攻关活动,不断拓宽修旧利废范围,做到“能维修、不买新”,最大程度地降低动车组维修物资消耗成本。

4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物资管理行为

4.1加大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以站段物资管理体系为基础,借助于各类物资信息管理平台,使物资管理计划、采购、仓储等各类信息共享,实现信息透明、公开化,便于物资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对物资管理全程的实时监控,提高科技防控能力。

4.2坚持常态化廉政风险教育

将廉政教育贯穿于物资管理过程中,结合各岗位的业务性质,针对重点时期、重点人员,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定期开展典型启示、案例警示、条规明示、重点告示等廉洁从业教育,不断提升物资人员廉政风险防控意识。

篇7

高等学校从其性质和社会职能上讲是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基于这一属性,高校按照上述范畴发生的“三公”支出往往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因公出国(境)费:对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因公出国(境)主要工作任务为考察、交流、访问等,防止过高的因公出国(境)费用的目的是控制公款出国旅游等不良社会现象。然而对高校而言,教师学生在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发生的参加各类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师资培养培训、合作办学、公派学生交流等出国出境活动应当与上述现象有着本质区别。这些对外交流活动往往是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不能简单定性为“三公经费”的支出内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该费用一般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一定级别官员专车和工作人员用车发生的相关费用。对高校而言,除了正常的公务用车费用外,还存在着因多校区办学发生的校区交通车辆的购置与运行费用,以及在教学计划内的教师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比赛、科研学术交流、生产实习及社团活动等日常发生的车辆运行费用,这些费用往往也是和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相关的,应当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支出,并非是公务用车的范畴,但高校在会计核算时往往不易将此部分支出从车辆运行费中分离,因而导致了公务用车费用的虚增。公务接待费:高校的综合发展需要在各个方面拓展生存空间,教学、科研、学科、实验室、招生就业等等;此外各类评比、检查等活动也始终贯穿于高校的日常管理事务之中,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增加了高校在公务接待方面的支出。

(二)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的隐蔽性

高校日常各项经济活动均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避免的出现一些应当属于“三公经费”范畴内的支出被“包装”成教学科研的业务支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各类会议转移部分招待费用,从会议费科目列支应当属于公务接待的支出。2.差旅费用中往往包含公务车辆运行的费用,从差旅费科目中列支部分公务用车运行费用。3.通过各类培训班、科研项目变相转移部分应当属于“三公经费”范畴的支出。4.通过虚假的经济事项或票据隐匿部分属于公务接待的支出,最常见的有购买电子产品作为礼品、购买消费储值卡换开为“办公用品”发票等等。此外,部分高校还通过下属科研院所、经济实体等关联单位转移支付“三公经费”支出,这一类的行为往往更加隐秘,难以被发现并归集到“三公经费”支出之中。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高校“三公经费”的公开,仅仅是对已经发生的相关支出的分类汇总统计,只能片面的反映高校“三公经费”的真实情况,缺乏从预算到核算、决算、公开、监督这一过程性的管理,“三公经费”公开的质量和可信度都不高。

二、推进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有效监管和控制“三公经费”

(一)做好预算编制精细化,从源头控制“三公经费”。

预算编制是高校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控制“三公经费”的第一道关口。目前,大多数高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采用“经验主义”,通常在以前年度预算数和决算数的基础上简单加加减减,带有很多主观性,缺乏对各项预算支出进行科学的合理化测算。笔者认为,高校首先应当将“三公经费”从基本支出预算中分离出来,按照项目支出编制预算。这一点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是部门预算中将“三公经费”单独预算,目前各高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是将校内预算与部门预算接轨,也单独安排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与运行、公务接待等三项支出,杜绝“两张皮”的预算。其次高校应当根据学校发展的工作计划和切实需要,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三项支出精细化测算。例如:因公出国(境)费用,可以根据因公出国(境)团数和人数详细测算出国(境)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签证费、其他杂费等;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应当分别测算车辆购置及运行两部分费用,其中运行费可根据公务用车数量测算车辆保险费,根据行驶里程历史数据测算燃料费及安全奖励费,根据车辆年限测算维修费等等;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参照国务院颁布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结合当地物价水平,根据预计的公务接待的次数人数,合理进行测算。总之,高校“三公经费”从预算的环节开始就应当做到有理有据,有账可查。

(二)做好内部控制精细化,从制度上约束“三公经费”。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是降低“三公经费”支出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高校应当制定约束“三公”行为的相关制度,明确相应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建立预警制度,完善监督机制。例如:对于因公出国(境)行为,经过学校决策机构审批同意后,由外事部门对外出事项与任务、外出人员、目的地、外出天数、经费预算等信息进行校内公示,事后再对每次出国(境)发生的所有支出明细进行公开,据此比较是否有超预算范围的支出发生;对于公务用车,应当由相关职能部门扎口审批,对用车事由、用车时间数量、行驶里程等信息做好备案登记,防止未经审批用车、超审批范围用车甚至公车私用等行为;对于公务接待,也应当由相关职能部门扎口管理,避免未报批接待、超标准接待等违规行为。此外,对于三项经费的支出,财务部门可以建立预算执行预警制度,当支出总额度达到预算额度一定比例时,应当提醒学校管理部门和决策机构。

(三)做好会计核算精细化,准确归集“三公经费”。

笔者前述已经提到,现阶段高校“三公经费”的公开仅仅是一个事后反馈,是对已经发生的相关支出的汇总统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弹性空间。高校财务部门应当在进一步明确“三公经费”内涵的基础上做好核算过程化管理。首先,应当在财务系统中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明细设置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等四个二级明细科目,实现和预算的无缝对接。其次,财务人员核算时应当仔细甄别,避免将与教学科研等活动相关的支出归集到“三公”支出,人为扩大“三公经费”。具体实务操作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经济事项:将各类学术会议、评奖比赛中的工作餐归集到公务接待费用;将教师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教学用车费用归集到公务用车运行费;将出差过程中发生的伙食补贴标准限额下的餐费归集到公务接待费;将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教师学生出国交流的费用归集到公务出国境费用等等。最后,财务部门在核算过程中应当仔细审核“三公经费”支出的审批权限和支出明细,杜绝缺审批程序、超预算超标准的“三公”支出从财务报销付款;同时应当强调预算执行的刚性原则,严禁在会计科目中相互调剂,严禁在其他预算经费中列支“三公”支出,变相隐匿“三公经费”。

(四)做好信息管理精细化,及时监督“三公经费”。

首先,高校应当尽快推行公务卡结算,实现支付信息的电子化,有利于财政部门将公务支出信息统一纳入财政动态监控的范围。其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利用校内财务信息管理平台,授权校内相关机构部门,例如审计处、监察处等,或者相关人员,例如学校纪委委员,工会代表、教代会代表等实时查询“三公经费”支出的权限,做到真正的动态监控,也能有效遏制“三公”支出。

篇8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设10个净化手术间,其中腔镜手术室3间。2014年住院总手术量7000多台,腔镜手术就达1000例以上。

2.管理方法

(1)人员管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手术护士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让每位护士意识到细节就在身边,充分认识细节的重要性。安排责任心强的护士专人管理腔镜器械,熟悉腔镜器械的结构以及性能,制定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登记簿,记录腔镜器械的厂家、名称以及器械的使用情况等,做好器械管理档案,设立腔镜器械使用交接制度,对经常发生器械缺漏者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予以处罚,以提高大家的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

(2)专科培训:2014年,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分科分组管理配合手术,开展全员知识技能培训,以提高专业素质及业务技术能力,特别注重对新入科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对于腔镜器械的使用、仪器的调试等基本技能,专科组长配合护士长逐一过关考核。新购进的仪器设备应立即请厂家工程师讲解器械结构、功能、如何拆卸、清洗、组装、何种方式灭菌,使每位护士除能掌握相关的腔镜器械专业知识,正确使用、规范操作。除了定期保养外,还能排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般小故障。同时也对相关专科医生进行必要的培训。

(3)细化管理流程:①建立各类手术腔镜器械准备卡和手术医生偏好备案:组长将各类腔镜手术所需器械一一列出整理成器械准备卡,收集各专科医生的使用习惯和特殊偏好,记录后整理成册。器械准备护士按腔镜器械准备卡和手术医生偏好卡内容逐一准备,无一漏缺。根据手术需求新增加器械时,及时加入器械准备卡。②腔镜器械存放管理:在无菌物品室设置腔镜器械架、各科专用腔镜器械框,按不同手术用途分为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骨科等,定位放置,醒目标识。③腔镜器械的术前核对:手术当日洗手护士检查、核对该手术间所需的腔镜器械用物,发现有问题,及时与器械准备护士联系。④腔镜器械的术中使用:手术开始前,检查仪器、器械的性能与完好性。术中传递器械准确、轻柔;用完后及时收回,切忌随意置于手术野周围,以免摔落造成损坏而延误手术进行。操作中,尤其是镜头、摄像头等贵重、易碎物品要轻拿轻放,最好单独拿取,传递镜头等器械应询问医生,得到肯定答复后方可松手。手术医生夹取组织出套管时,尤其是体积大、韧性强的组织,组织钳头不能合并,不要暴力进出套管,以免损坏钳头。护理人员应监督术者,提醒其不适当的使用方法,减少器械损耗。⑤细化腔镜器械的清洗与保养:有研究表明,彻底清洗可以降低3-4个对数值的细菌数,而正确的处理过程又可以减少再生医疗手术器械受损及延长其使用寿命。将各专科的腔镜手术器械组成制成照片,并附上文字标识,装订成册;同时将器械的清洗、保养、灭菌方法、注意事项等编制成操作流程并制成塑料卡片,放在固定手术间及清洗间,便于护理人员及时查看,护士长对各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⑥细化交接核查制度:手术结束及时检查所用器械钳齿吻合是否闭合、绝缘部分有无损伤,螺丝有无松动,密封圈是否老化等,随时处理,清洗完毕再次检查是否齐全,做好与供应室及器械准备护士的交接。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施腔镜精细化管理后,设备、器械使用不合格率低于实施前(P<0.01)。随机抽取20位腔镜手术医生进行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医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施腔镜手术器械精细化管理后,手术医生对腔镜管理的满意度为(96.4±3.17)%,高于精细化管理前的(91.3±5.83)%(P<0.05)。

三、讨论

篇9

1.1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所谓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指的是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岗位员工都能够实现明确的职能分工,并通过明确的职能要求来划分每一个工作岗位中的责任,并以精简、严谨以及细致的工作原则实现对企业员工工作的划分,从而有效的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与此同时,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和量化考核细则,真正使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精细化管理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相比,具有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责任分工比较明确,能够清楚的让企业员工知道自身的工作范围与责任,不会在工作中出现责任与业务重叠的现象;二是精细化的管理具有非常完善的监管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的各个部门与业务更加的准确、严谨的运行。1.2精细化管理的注意事项。首先是行动的一致性,由于精细化管理并不能靠短时间内形成与实现,它是管理水平的不断升华的表现,同时也是企业内员工的思想理念与统一行动的具体体现,需要把管理的思想融入到管理的实践当中,并在企业内持之以恒的贯彻好精细化管理,深化管理;其次是管理的细致性,在企业内部实现精细化管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降低自身运营成本。精细化管理不仅比粗放型管理细致的多,而且比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法要全面,因而需要在企业内改变管理理念,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手段与方法;最后是信息的一体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能够使得企业结合实际适应发展的要求。

2精细化管理在输油管道运行中的具体运用

2.1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成因。目前在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有内、外泄露,设备缺陷,外部破坏等,这些安全隐患的出现,不仅影响着管道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可能引发一些安全事故造成次生灾害,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隐患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输油管道安全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对输油管道的安全管理的不重视,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很容易引发输油管道的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完善的输油管道安全管理制度,对石油企业外部环境约束力度不够,都将影响着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行。2.2实现精细化管理确保输油管道安全运行的具体策略。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符合现阶段发展要求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事故的预见性,并对可能要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与解决,从而有效的避免因出现输油管道安全事故而造成的巨大损失。2.2.1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式。首先要从事后查处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型的预防管理,其次是要由传统的粗放型的管理转向技术型与专业化的管理,随着科学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当有效的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不断完善,例如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以及办公系统的智能化,通过构建的网络信息平台,有效的满足现代石油企业发展的需求。与此同进,还要不断推进管理体系的创新,例如在企业内建立起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不断的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好人员的编制,通过建立的纵横交错的安全管理网,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并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预测性与指导性;除此之外,还要实现管理制度的改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不断的完善与更新企业的管理制度,从而促进企业能够适应日益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2.2.2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工作是指导石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作业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立起安全长效机制的最佳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进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提高现场的质量标准化水平,从而夯实石油企业的安全基础工作。当然,在做好规范标准化的安全工作之外,还要加强对新建和改造输油管道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工作,避免因施工原因造成对输油生产运行带来的安全隐患,从而实现对整个输油运行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有效的保证输油生产安全。2.2.3严格遵守输油管道的规章制度。首先在企业内应当建立起健全的输油管道巡检制度,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的巡检,如果在巡检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有危害管道安全的情况与安全隐患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及时的报告,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解决;其次是建立起对输油管道进行定期检测与维护制度,从而有效的确保输油管道能够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对于容易发生安全风险的区段与场所进行重点的检测与维护,并采用有效的措施杜绝输油管道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如果发现了输油管道存在着安全隐患,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排除。同时还可以定期的组织专项的整治活动,不断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与现场的管理水平,从根源上杜绝输油管道运行中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

3结束语

为了能够使得石油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精细化管理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企业,通过实现精细化管理,不仅促进了企业更快、更好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够有效的规避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石油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正确理解精与细

“精”是指确立符合客观规律、正确的、切实有效的目标,“细”是指制定详细的规则制度。如果把“精”视为做正确的事,“细”则是正确地做事。如同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始于对目标的确定,正确地做事要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精细化则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规则。

(二)善于使用管理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图表等高效实用的管理工具来进行管理关键点的控制,可以使管理变得简单、规范、实效。

(三)建立沟通机制

只有加强沟通,员工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过程改善,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四)考核监督的公平性

事先详细规定工作的标准、流程、考核方式等,事后对照评价,可以提高规则的权威性。不公平的考核监督会损伤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合作,破坏团结。

(五)精细化管理的长期性

精细化管理的深化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任何组织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时,不能指望一蹴而就,需要建立长期性的持续改善观念。

二、学习中心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探索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逐步革新管理机制,积极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可以使学习中心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如何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成为学习中心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学习中心工作大部分工作属于例行性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精细化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把管用的钥匙,可以通过建立、优化流程等精细化管理方式提高绩效。

(一)精细化目标管理

目标是组织希望经过努力后实现的预期成果,组织活动以目标为指引,并通过目标使员工个体与组织保持一致。通过科学的决策,员工的参与,制定出明确的、可量化的、有时限性的、具有挑战性的、同时也是现实性的即经过努力可达到的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都起不到对招生工作的指引和促进作用。考核目的是实现被考核者工作质量的改善,要结合组织发展阶段,选用简单、直观、便于应用且实用的考核体系,并且确保其公平性。1、建立相对合理的目标体系在精细化目标管理和考核理念指导下,结合学习中心实际情况,2010年起尝试根据人员工作岗位的不同,拟定具体的个人绩效目标,配套以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期提升员工服务能力和学习中心的竞争力。2、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拟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个管理者到位,尽职,做到人人有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确定实行控制的标准。在工作过程中,根据标准衡量执行情况,纠正实际执行中产生的偏差,使工作状况始终处于受控制的状态,保证各项活动向目标方向健康发展。3、做好结果考核及激励工作工作过程中做好基础数据记录工作,在每季工作结束时进行总结,统计出各类人员的绩效指标,然后向全体人员公布,并根据年初制定的指标及时兑现奖励,对调动人员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4、总结调整目标体系每年根据最终工作数据和人员完成任务及变化情况,微调人员分工及绩效指标。为确保各类人员既努力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能发挥集体协作精神,2014年激励指标体系时中又增设了团体及个人奖励门槛,即只有团队数和个人绩效达到设定指标,才能对个人实现奖励。一旦超过奖励门槛,可以在一定弹性幅度范围内以不同的奖励标准进行奖励。经过4年的运行,学习中心在校生规模及学生满意率逐年增长,体现了目标的有效拉动作用。

(二)精细化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对工作现场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1、坚持例会制度,加强沟通通过例会形式,强化内部沟通,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计划,对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得出改进方法,相关人员积极参与改善、调整过程,使各项工作做到迅速、准确,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尤其对于招生工作,谁最先抓住瞬息变化的信息,及时反应,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根据历年数据,学员咨询报名的集中度非常高,体现在每年3月和9月的报名高峰,数据处理量大,极易出错。3月、9月坚持每天早会,分析前一天的数据,汇总出现的问题,提醒需重点关注的事项,做到每天处理好当天的咨询报名数据。其余月份,则以周会形式进行。由于每个员工能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累积许多宝贵的知识与经验,通过集中讨论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不仅可以小范围进行改善工作,也可以发现市场动态,快速抓住机会,取得成效。工作质量在有控制基础上不断改善,每天都在前一天基础上有所进步。新员工经过例会培训可以逐渐了解、熟悉、胜任积累固化的工作标准,保证团队目标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提高团队战斗力。2、工作流程的梳理再造在工作中,从全局思想、从整体角度重新组合各要素、调整招生流程,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从而寻求绩效的改善。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是通过重新设计组织的业务流程,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方面内容最小化,从而获得绩效改善的跃进。首先,拟定各校招生政策信息表,各校招生信息录入流程,各校收费标准等,积极收集学务中反映出的注意事项,在招生入口处规范调整,使招生、学务对外保持一致性。其次,将各种信息及时准确地告知每位相关工作人员,避免因岗位不同造成对相关信息的不了解、错误,影响工作效率。2012年前新生报名后要先等待集中入学测试,再到学习中心缴费注册。经调整报名流程,逐渐实现了随到随考,极大地方便了报名学生,减少到校次数,降低了流失率。再次,为了准确记录、收取学生学费,从2014年春季起使用学校财务系统收取学费和教材费,充分利用其统计功能,将管理人员从以前繁重的录入、核对等工作中解脱了出来。日常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尽量减少流程中不必要、重复的工作,实现效率最大化地提高。通过各种小细节的改善,保证衔接顺畅,快速反应需求,突出团队合作,减少无效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3、日清日结通过关注现场的每一个细节,对各种工作数据做细致的记录,每天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才能掌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同时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人的思想意识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反映到工作中,现场最能反映员工的思想动态,反映个人的性格、特点、品质等基本信息,通过现场关注,可以为调动员工积极性提供依据,便于更加有效地利益人力资源。4、精神上的团结合作以团队精神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把行为科学和企业文化原理运用到现场管理中。根据具体工作实际,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将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说服教育和疏导教育、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理顺思想矛盾,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精细化营销管理

精细化营销也称为精准营销,是现代营销学的著名学者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他认为,其业需要更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需要制定更注重结果和行动的营销传播计划。其本质是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的需求和期待出发,运用各种可利用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地点、渠道去满足和创造客户的需求。1、服务精细化学习中心提供的产品是服务。如何做好服务,改进服务是学习中心努力探索的核心问题。包括服务标准精细化来增强基础服务能力,以讲座、培训、联谊活动等增值、延伸服务来提供学员的满意度,提升学习中心口碑。通过进一步树立“学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自觉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使整体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2、宣传方式精细化宣传推广形式可分为直接面向市场的网络推广、其他广告、人员推广;面向学员的老生带新生、新生带新生及专科续读本科;面向行业企业的上门推广等三种形式。宣传推广中强调沟通的有效性,使学员可以通过方便、快捷的渠道了解学习中心业务。根据市场具体情况结合学习中心自身特点合理分配资金、人员,应对市场变化,选择合适的招生推广形式,对招生宣传效果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四)精细化管理工具

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秉承“用数据说话”的管理思想,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记录下数据的分析,来揭示问题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图和表是管理中最简便、使用最频繁的用来控制和改善工作质量的工具。通过数据的汇总,可以很快找准问题并做有针对性的调整改善。1.工作中不断设计、优化日/周/月控制表、招生咨询、宣传、报名等各种报表,并定期填写各类表格,记录下工作中的原始数据。通过对日常数据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筛选、分类,从学校、专业、层次、报名时间段等多个层面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后续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必要而有效的支持,同时对量化指标进行有效控制。2.运用ABC类分类法,即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多数但对事物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目的是加强对重要的A类重点事物的管理。通过对历年工作数据的分析找出关键工作,对团队人力、物力投放进行方向性的调整,主抓重点的合作学校和人数集中的专业,很大限度地释放了管理人员的精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篇11

根据业主的一级、二级计划编制三级设计计划,其中包含项目WBS中包括的各专业的主要活动,一般详细到WBS的第5级。编制过程中与各专业负责人进行对接,落实人力资源的配备情况,设计进度能否满足计划的要求,如不能满足,落实专业之间能否通过加人加班等措施来完成,否则与业主进行沟通对计划进行微调。编制可行的项目进度计划,往往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这一过程旨在确定项目活动的计划开始日期与计划完成日期,并确定相应的里程碑,最终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计划。专业进度计划由专业负责人根据三级设计计划编制,用于控制设计各专业工作进度。内容包括:项目设计的主要里程碑及其进度,主要设备、材料请购单进度,专业间资料委托关系,参与装置设计的各专业进度及时序关系。专业负责人应按时填报进度完成情况监测报表,与计划工程师编制的专业工序进度测量标志和项目测量基准曲线进行比较,对设计进度进行动态管理。在设计实际进行中,各专业负责人应认真严格执行设计主进度计划,如有调整应征得设计经理和业主的同意。在不超过业主一级和二级计划的前提下,尽量压缩专业之间的委托时间,来调整计划,满足设计进度的要求。

1.2计划跟踪的精细化

1.2.1加强工作流控制

工作流系指各个专业的工作进程。工作流程控制以各专业负责人为主,设计经理对出现的专业间的矛盾予以协调和处理。计划工程师应及时跟踪工作流的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工作流出现的问题,确保工作流进行顺畅。对于某些难点问题,设计经理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并明确各专业的职责范围,以保障计划的实施。

1.2.2加强信息流控制

信息流系指专业之间的委托资料交付和传递。各专业按照委托资料交付进度计划确定的日期及时提交委托资料。计划工程师先期提醒,延期催促,后期确认,全程跟踪。作为精细化管理,计划工程师应该及时跟踪各专业之间的委托资料的走向,及时提醒各专业及时处理已经收到的委托。对于需要会签的委托资料,计划工程师应及时联系通知各专业人做好准备会签,全程跟踪会签资料的进展情况和处理会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工艺专业工艺委托之后,重点关注管道、设备和土建专业,尤其是一些涉及专业之间往复关系的委托资料。例如反应器基础委托,管道专业提交反应器偏载和裙座高度委托资料给设备专业,设备专业在收到后编制本专业反应器的基础委托资料提交给管道专业,管道专业在设备专业委托资料的基础上加上标高和定位后委托给土建专业,这样土建专业才能设计反应器的基础图。

1.2.3加强交付成果流控制

交付成果流系指存档资料以及满足现场施工需要提供的预发图。对于现场施工急需的图纸,设计应提前提交预发图,满足现场施工需求。设计各专业根据存档资料交付进度计划,按时存档。计划工程师先期提醒,延期催促,后期确认,全程跟踪。

1.2.4加强人工流的控制

人工流系指设计人力的投入。专业负责人根据各专业人力投入计划,及时安排设计人员参与工作,从而保证工作流,信息流,交付成果流的顺畅。如因人工流不足影响设计工作按计划进展时,专业负责人、设计经理逐级与有关专业室和项目管理部协调。作为计划工程师应了解装置设计人的具体情况,了解每个设计人负责设计的区域和负责设计的设备,及时了解各设计人的设计进度以及出差等情况,在有影响设计进度因素出现的情况下及时给予协调并向项目经理汇报,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设计进度。

1.2.5加强设计例会制度

每周召开装置的设计例会,及时发现各专业之间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协调。排除各专业存在的问题,保障设计工作流的顺利进行。在会上参照公司红绿灯做法,按照详细设计计划表,对于按计划完成的专业亮绿灯进行表扬,对于未按计划完成工作的专业亮红灯进行警告,对于下周要进行的工作内容亮黄灯向各专业进行警示。及时向各专业布置下周的作业计划,形成会议纪要,在下周的跟踪过程中,用不同的颜色的标记每天跟踪落实的情况,重点是亮红灯的工作内容,督促专业负责人尽快完成避免和减轻对下游专业的影响。

1.3加强周月报的精细化的精细化

每周每月及时完成设计周报和月报的编制,把设计进度以及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1)每周的设计问题滚动表,可以记录并跟踪问题的进展,明确责任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跟踪图纸,按照计划时间顺序,排列好各专业,各专业再分为设计、校对、审核审定等,便于了解图纸的动向,及时催缴图纸。

(3)项目长周期设备进度状态表:分装置、设备名称、台数、设备位号、MR计划提交时间、MR实际提交时间、询价文件标号。有利于文件的催缴和记录。

(4)长周期设备技术协议交流时间安排表按照月份时间、设备名称、参与人员做好会议安排。

(5)项目周月报,便于问题汇总,分为已完成的主要工作、下步设计计划安排、目前存在的问题等。

(6)会议纪要,安排明确的问题专题会及相关跟踪及解决责任人。

(7)及时的传真以及对传真提醒的再次传真及邮件。

1.4加强厂商返回资料精细化

订货资料能否及时合格是影响设计进度及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众多的石化设计中,厂商返回资料不及时不合格严重影响设计进度,这就要求项目组加强对厂商返回资料的管理。

1.4.1做好项目设备资料台账

项目组应分装置分单元做好项目设备资料台账,主要内容应包含项目名称、装置名称、设备名称、台数、设备位号、计划、实际提交MR时间、计划、实际交流时间、计划返回厂商资料时间、实际返回厂商资料时间(其中包含一版、二版、直到终版)、厂商资料确认意见表及返回时间(其中包含一版、二版、直到终版)、设备厂商、设备厂商联系人等,做到及时更新。公司在云南项目中首次制定并采用“厂商资料处理表”,专人负责接收制造厂商资料,并签发所需专业,明确“要求确认完成日期”和“返还制造厂商的日期”;制定“厂商文件评阅意见表”,所需专业编制回复意见并签署后由专人返回制造厂。该措施可以让相关专业对返回资料(特别是成套设施)提供书面确认意见,责任到位,避免出现以往返回资料确认不严谨,现场到货验收,缺少各种配件或接口条件与现场管道不匹配,造成现场被动修改等情况的发生。对制造厂返回的资料建立台帐,由专人跟踪,使返回的资料能够及时确认,加快了项目的进展。

1.4.2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对于设备厂商返回资料,项目组应该与业主、总包采购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确保沟通信息的顺畅和准确,通过正规渠道传递厂商返回资料。

1.4.3加强对厂商返回资料质量的管理

在详细设计的初期,业主或施工方为了现场施工开工,通常催促设计方尽快提交桩位图和基础图,而这时对于某些长周期或次长周期设备在没有采购方开标的情况下,就要求厂商提交返回资料,有时厂商返回资料还不止一家,要求设计方按照极端的条件进行设计工作。为此,项目组应该与业主和采购方积极沟通,催促其尽快返回合格的厂商资料,在设计出图之前按照合格资料再进行一次核对。在详细设计的中后期,会有大量的设备厂商资料返回,这时就要求设计项目组做好台账,同时还要加强设备厂商资料的管理,严把资料的质量关。经过项目组初审后的厂商资料下发各专业进行确认,计划工程师应及时跟踪确认的情况,在3到5个工作日内完成厂商资料的确认,并提交给采购方返回给厂商,同时要求厂商在收到确认意见之后修改资料返回,并将修改内容用云线圈出,以便设计人员节约时间进行二次确认。这样直到收到最终合格的厂商返回资料为止,以满足设计需要。对于某些关键设备由于更换厂商而造成设备资料严重变化,以至于导致需要重新进行设计,这时项目组应做好备案进行设计索赔,同时向业主或总包方索取设计时间,以便满足设计进度要求。

1.4.4图纸集中会签制度

在设备、土建、管道等专业大量出图需要各专业会签时,项目组应找好会议室召集各专业在一起集中会签,各别专业需要在电脑上看模型等也可以将图纸拿走会签,签完之后送回会议室,这样可以节约图纸在各专业之间流传的时间,加快设计进度。

2加强与业主的合作

2.1设计所需设计基础资料和详勘资料的催交

在详细设计的初期,业主应向设计单位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基础资料(如水文地质报告、气象资料、地形地貌图、原料数据等)和详勘资料,并对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设计组应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催促其尽快提交。

2.2业主采购长周期设备的厂商返回资料的催交

对于由业主负责采购的长周期设备的厂商返回资料,设计应积极和业主进行沟通,落实厂商返回资料,以便设计开展设计工作。

2.3积极向业主汇报设计进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详细设计中,项目组应积极向业主汇报设计进行遇到的需业主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避免影响设计进度。尤其是在业主召开的项目协调会上,这样业主才能重视问题,以便尽快解决问题。对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项目组应做好问题清单台账,每周进行梳理,以便进行问题解决销项。

2.4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络单的精细化

对于业主发来的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络单,项目组应及时发放给设计相关专业,计划工程师催促尽快完成答复,项目组还有做好此类文件的台账,以便加强对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络单的管理。

3加强与PC单位的合作

3.1配合PC单位采购工作

设计负责编制设备材料请购文件,内容包括设备、材料技术要求和明细表、设备单线图、技术数据表、采购说明书、适用的标准规范等,请购文件按校审程序进行校审,之后提交给PC单位进行开展采购工作。根据项目进行的实际情况,为了缩短采购周期,对于长(次长)周期设备提前落实订货(框架)协议,设计积极配合PC单位落实采购的阶段性文件;预先提交一些材料的60%(设计估算)作为备料单,以便PC单位开展采购工作。在采购招投标阶段,设计有关专业参加重要关键设备的技术谈判和厂商协调会,负责技术评标,落实技术问题。

3.2积极向PC单位催交设备厂商返回资料

设备供货厂商提供的图纸资料由PC单位催交,收到后交由设计相关专业进行确认,并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确认意见,对确认中有异议的图纸资料,经制造厂商修改后重新确认。对于重要设备的厂商返回资料(严重影响设计进度的)应积极加强向PC单位催交设备厂商返回资料。

3.3现场施工联系的精细化

设计应根据现场施工需求和设计进度计划,对于某些现场施工急需的图纸,设计应做相应的进度调整,优先出此类图纸以满足现场施工。设计人员应参与施工图会审和技术交底,对会审中提出的问题应有处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