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

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24 12:03: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

篇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电子化传递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实物运输方式,移动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图书馆出现在广大高校的视野中[1]。“移动图书馆”主要是指依托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与补充。

《西北师范大学移动图书馆应用现状调研》是在西北师范大学刚推广使用移动图书馆服务时对全校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研究。主要调查西北师范大学各院学生对移动图书馆的态度和期望、移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影响西北师范大学移动图书馆应用的因素以及为了促进西北师范大学移动图书馆的应用所采取的措施。旨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移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和学生对移动图书馆的态度和期望,以期为西北师范大学移动图书馆的日后完善建设提出建议。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网上问卷的方法,面向西北师范大学22个学院,从每个学院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问卷作答。在问卷星和SPSS中,以本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形成《西北师范大学移动图书馆应用现状调研报告》。

调查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方面:报告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星网站平台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定性方面: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和研究。两种调查方法结合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1 调查概况

1.1 调查对象、方式和时间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西北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他们是图书馆最频繁的使用者,也是对新技术反应最为敏感的群体。问卷调查自 2013 年5月12号开始,6月15号结束,采用网上问卷填答的方式,发放问卷241份,收回问卷241份,其中有效问卷236份,有效率为 97.93%。

1.2 调查内容

问卷以选择题形式调查为主,并辅以开放式提问。问卷由四部分组成:(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情况(学院、年级、性别);(2)调查对象是否了解西北师范大学移动图书馆(是否了解移动图书馆、了解移动图书馆的渠道等);(3)调查对象对西北师范大学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情况(调查对象的选择心理、访问率等);(4)调查对象对西北师范大学移动图书馆的期望。

1.3 问卷样本属性

调查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有效样本中调查对象年级分布情况如图1:

图1 年级比例分布图

图1反应了本次参加调查的学生所属的年级分布情况。其中大三学生最多,有113人,占有效样本总数的 46.89%,其次是大一和大二学生,分别有 70 人和 34人,占样本总数的 29.05%和 14.11%。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知晓度

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知道移动图书馆,这反映了移动图书馆在学校内的宣传和推广较为成功。从图2的用户知晓移动图书馆的渠道中可以看出,38.71%的学生是通过学校的公告通知知道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其次20%的学生是通过同学介绍知道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网站的公告通知是宣传移动图书馆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在进一步改进完善移动图书馆后我们采用的宣传方式应当以学校的公告通知为主。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知道,学生对移动图书馆的知晓率虽然比较高,但真正使用和熟知移动图书馆功能的学生较少,将近1/4的学生仅仅是浏览过移动图书馆。这就告诉我们在宣传移动图书馆时还需加大对移动图书馆功能和作用的宣传力度。

图2 用户知晓移动图书馆的渠道

2.2 用户对移动图书馆使用情况

2.2.1 用户访问移动图书馆时使用的设备情况

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大多是使用智能手机访问移动图书馆,其次是通过电脑或上网本访问移动图书馆,仅有极少用户使用普通手机访问移动图书馆。

以调查对象访问移动图书馆时使用的设备为自变量,以影响调查对象使用移动图书馆的因素为因变量做交叉分析,得出影响学生访问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因素是无线网络没有覆盖校园,而且使用手机访问移动图书馆是需耗费大量的流量,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所以,从这方面建议学校在某些教学区域覆盖无线网络。

图3 访问设备与影响因素交叉分析图

2.2.2 用户访问移动图书馆时间段及频率分布情况

图4 用户访问移动图书馆时间段分布图

从图4可以看出,超过1/4的用户集中在晚上9点半到12点访问移动图书馆,为了方便用户快速方便的访问移动图书馆,使用其中的功能,建议在此时间段扩大网络带宽以求提高访问速率。

2.2.3 用户对移动图书馆功能、优势评价及其带来的影响

图 5 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有用功能评价图

大部分学生认为移动图书馆的以下三个功能对他们最为有用:1)馆藏书目查询;2)学术资源下载;3)预约、续借图书。由此看出,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的功能仍然集中于传统图书馆已有的功能,而移动图书馆的特色功能(书签功能、图书收藏等)却极少被使用,这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闲置。

相对于传统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尤为被用户认可,同时支持资源共享与互借、支持云阅读以及支持收藏家和书签功能也为部分用户接受采纳。

图6 移动图书馆的优势及其带给用户的影响交叉分析图

鉴于移动图书馆的众多优势,带给用户最主要的影响是用户获取信息非常方便,减少了去图书馆的次数,节约了用户的时间,从这一点很好的印证了移动图书馆方便快捷和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

2.2.4 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的目的和资源类型构成情况

图7 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的目的和资源类型交叉分析图

调查表明,调查对象访问移动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文献资料查阅、馆藏书目查询、预约、续借图书以及学术资源下载,这与前面用户对移动图书馆得有用功能评价相吻合。使用的资源类型主要集中在文档和电子书,对于移动图书馆特有的资源类型(有声读物、视频课程以及图片资源等)利用率不高。因此建议在安排移动图书馆资源类型时能够尽可能的将文档和有声读物、视频等结合起来,一方面不会造成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资源类型。

2.2.5 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期望

在移动图书馆已有的功能服务基础上,用户希望进一步获得的服务如图8所示。

从图8中可以看出,个人借阅情况查询、短信提醒服务以及新书通报服务最被用户所期望,在以后移动图书馆的改进与完善中可以优先考虑增加这三项服务,以最大满足用户需求。

3 对移动图书馆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结果,结合用户对移动图书馆建设所提出的期望,提出以下改进与完善移动图书馆的策略。

3.1 功能方面

用户需求程度最高的功能便是移动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馆藏书目查询;2)学术资源下载;3)预约、续借图书。以上3项是对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可以在今后对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中,进一步完善上述功能。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59.35% 的用户认为移动图书馆的最大优势是方便快捷。可见,方便高效性是建设移动图书馆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建议移动图书馆建设能包含以下服务,从而实现更人性化、合理化。

(1)实现短信提醒服务。用户在提供真实姓名和学号的基础上,移动图书馆可以设置借阅到期提醒、预约到馆提醒等功能,对应的短信将会发到用户注册时登记的手机号上,这样避免了忘记还书或不能及时借到自己所急需的书等情况。

(2)提供新书通报服务。在图书馆增加新书时,可以向用户以邮件或者公告的形式提醒用户,这样就会方便用户及时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图书是否已到。

(3)设置讲座活动通知。包括图书馆举办的各种活动及讲座,这样用户就可以及时的参与这些活动或讲座,进一步增加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了解程度,更好的使用移动图书馆的功能。

3.2 性能方面

移动图书馆的终端设备包括手机、PAD、笔记本等。这些终端设备大多具有屏幕小、传输速率低、耗费流量等特点。终端设备的这些特点对移动图书馆的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的评价情况,移动图书馆在今后的完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本身的性能及网络建设。

根据调查,40%的用户是通过手机访问移动图书馆,而手机的屏幕小、流量有限,在一个页面上能够显示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移动图书馆的页面必须要简洁,用有限的空间呈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通讯费用的增加对用户是否愿意使用移动图书馆服务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调查表明,广大用户期望无线网络可以覆盖校园。所以,在建设移动图书馆时,学校应尽量在部分区域覆盖无线网络,减少用户的流量费用。

4 结语

篇2

一、国内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与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的研究论文可谓汗牛充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由表1可以看出,2013年―2015年近三年期间,国内就先后有数十个高校图书馆运用Kano模型与LibQUAL+ 的修正模型进行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问卷调查研究。从2013-2015年已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或调查报告看。这些实证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规模的使用者调查;一类是小范围的探索性指标调研。可以看出,国内研究者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已开始从定性过渡到定量阶段,尤其关注图书馆文献资源使用者对所获得的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其中绝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提及LibQUAL+ 修正模型,少量文献探讨了适宜我国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的分析方法。

二、国内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未能充分体现中国实际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实践的演化和发展,其实质反映出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本质的研究深化与发展。评价指标和问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对服务质量实质内容的理解之上。什么样的指标能够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本质?这是调查是否有效最重要的前提,也是防止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失真的重要前提。而目前国内关于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大多是直接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并没有结合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实际,这样得出的研究结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颇。因此,我们需要在借鉴国内外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科学地能够反映中国特色的图书馆服务评价理论体系。

(二)调查的实施过程缺乏科学、合理地事前规划

现有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调查研究中关注指标设计较多,但对整个实施过程的其他环节关注较少,如发放问卷的地点、问卷发放时间的选择、被调查对象的选择、问卷调查前是否需要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培训等。除此之外,现有研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普遍比较简单,缺少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整体上研究还显得比较粗糙,由表1分析可知,绝大多数研究都仅仅使用Excel简单描述性统计,鲜有文献使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

(三)调查的实施缺乏持续跟踪机制

绝大多数研究者都仅仅是尝试一次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使用者调查,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难以验证改进工作的效果。并且各个研究者自行修正的评价指标体系互不相同,缺乏一个统一的标杆数据库,无法进行横向比较。此外,调查研究中获取的样本量普遍较小,还有部分研究被调查对象存在严重倾斜的现象,如超过97%的被调查对象为本科生,缺乏研究生、教职工等使用者显然是不科学的。

三、未来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问题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研究课题,展望未来,我们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尝试。

(一)构建包括“核心指标+特色指标+可选指标”的指标库

要通过广泛的用户调查,结合图书馆工作的现实与未来发展需要,借鉴图书情报学理论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基于图书馆文献资源使用者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要分层次、分对象地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的丰富的指标体系,例如可构建包括“核心指标+特色指标+可选指标”的指标库。其中,核心指标是评价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指标,不同类型高校的图书馆都可以适用该指标。特色指标则是反映某一类型图书馆特定需要的评价指标,如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综合类高校图书馆、理工类高校图书馆等都需要构建适合自己的特色评价指标。可选指标则是根据每个图书馆的特定需要,反映图书馆服务不同侧面的可以自由选取的指标。

(二)评价指标“内容表现形式”的优化设计

采用调查问卷研究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需要运用严谨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中的相关专业术语只适用于研究人员和业界内部的沟通和交流。当调查问卷展现在被调查对象面前的时候,每项评价指标应当以最通俗易懂的内容表现形式呈现,避免由于指标模棱两可或难以理解而导致被调查对象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问卷调查的可靠性。所以,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当站在广大教师、学生等使用者的视角,尽量使用师生最容易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要实现这个目的,在设计问卷时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反复修改、试调查,不断优化内容表现形式。

(三)持续跟进服务评价与结果跟踪

篇3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in Database Construction

Problems of University

――A Case Study of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GAO Zhen

(Library of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electronic resources has become a major information resource, the database is the main way to obtain the resources which is authoritative. In this paper, taking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problems which exi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database to be analyzed, meanwhile, the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to be proposed.

Key words database construction; reader survey; electronic resource utilization

0 引言

电子信息资源作为新型资源,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易于保存等优点,已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馆电子资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一种电子资源都有其特有的功能,各个电子资源协调作用,才能更好为教学、科研服务。因此,合理配置电子资源在高校图书馆中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图书馆在采购电子资源后,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评估其效益,这样可为后期续订工作提供更好的参考。

1 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情况问卷调查与分析

1.1 调查方式及内容概述

统计数据可反映出电子资源的使用频率,读者对电子资源的评价可反映出其偏好,调查问卷是评估电子资源使用情况及使用效益的有效方法。本次调查问卷以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的电子资源为依据,针对学校各个不同层次的读者,本着更好地为师生服务的原则,经过精心设计而成,包含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了解情况和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情况两部分内容。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回收192份有效问卷,学生问卷165份,教师问卷27份。

1.2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考虑到学生与教师对电子资源的使用及需求情况不同,因此将结果进行分类统计。

表1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概念比较模糊,大部分学生查找学术资料首先想到的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只有一部分学生使用图书馆网站上的学术资源。教师大多数对图书馆网站比较了解,并通过图书馆网站获取学术资源。由此可见,学校投入人力、财力为师生购买的数据库资源在学生这个读者层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表2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使用期刊数据库和读秀数据库的占多数,他们使用这些数据库的目的是撰写毕业论文、做作业。而那些可以提供其他服务的数据库都被浪费,如:包含丰富英语知识的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此外,学生在使用电子资源的过程中存在不会使用数据库、不会选择数据库、不会筛选检索结果等问题。教师对数据库比较熟悉,他们主要用来撰写论文、做科研。他们建议学校多购买一些数据库,同时希望学校能够采用新技术,使他们在其他地方也能检索数据库。

2 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率的方案

整合上述调查结果可发现,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提出如下几个解决方案:

2.1 充分发挥文献检索课的作用

为学生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这门课程很有必要,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检索图书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此外,理论学习和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机操作这个环节不容忽视。有了这门课做铺垫,学生对图书馆资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利于数据库培训讲座的开展。

2.2 图书馆应该做好电子资源的宣传工作

有些同学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一无所知,这说明宣传工作还不是太到位,因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仍需要加强。图书馆应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宣传的途径,如郑州师范学院会每周在图书馆二楼大屏幕、图书馆网站上播出有关本周数据库培训的通知,同时以短信的形式通知在校每位老师本周数据库培训内容;在电子阅览室门口张贴数据库相关的海报,同时提供数据库使用指南手册。采取多方面宣传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3 高性能的硬件设备

部分读者在使用电子资源过程中,遇到检索速度慢、网络不稳定等问题。如今已是大数据时代,电子资源占用的空间较大,数据如何更好地存储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很好的存储设备。此外,服务器与存储协调起来,并在网络的支撑下才能访问电子资源。因此,强大的网络、稳定的数据存储、高性能服务器,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电子资源服务的硬件保障。有了这些硬件做保障,才能为电子资源提供更好的平台,进而才能为读者检索数据库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2.4 检索方式更加简单

有些读者不会选择数据库,这说明这类读者对数据库不太熟悉,对每个数据库的特色不清楚,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加强数据库培训工作,培训过程中着重介绍每个数据库各自的特色,并向读者介绍该数据库的主要用途;另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建立一个统一检索平台,所谓统一检索平台就是在一个检索界面下实现对多个数据库的检索,这样的平台下,读者进行资源检索时便可省去选择数据库这一过程。此外,有部分读者反映检索结果不知道如何筛选,建议图书馆将期刊资源分类整理。

2.5 使用范围更宽广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读者希望数据库使用范围不单单局限为学校范围内,他们希望在校园外仍可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解决此问题,可通过VPN隧道技术,即虚拟专用网络,它是一种能在公共网络上建立虚拟网络的新技术。

2.6 终端覆盖范围更广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终端设备不再局限为计算机,手机、ipad等设备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如何将电子资源移植到其它终端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移动图书馆是一种新技术,其可在手机、ipad等设备上使用,这样读者便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议高校可以采购移动图书馆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张小艳.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宁波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1):22-23.

篇4

本研究以温州市高校资源为指导,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市民英语教育,促进温州市民外语素质发展。研究主要采取实验与推广相结合,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一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相关研究

目前,社区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相当普及,并成为教育制度、学习方式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理论研究,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将学习社会看作是未来的教育模式和社会形态。199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圣吉彼得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提出了以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模型理论。在实践方面,不同国家走过不同的历程,体现了不同的特色,形成了对社区教育的不同理解。如北欧的民众教育、日本的社会教育、美国的非正规社区教育服务等。正是这种依托社区来举办的各种教育,在发达国家的实践中已证明了其优越性,对发达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2.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自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生教育体系改革”。2004年4月教育部职成教司下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在国内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对定义的研究,对功能的研究,对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文化教育、城市化建设等领域关系的研究等。

所有这些现有的研究为本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追踪和讨论可以看出,研究大多还局限在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缺乏对典型地区的社区教育样板的理论剖析和实证研究。(2)对社区教育与高校资源等领域关系的研究较少。目前仅见谢广生(2004)等研究了社区教育与高校建设的关系。(3)对社区外语教育的研究极为缺乏,目前仅见常芳、张志刚(2008)对大连社区外语教育做了研究。但尚未见有依托高校资源发展市民外语素质的调查报告和研究。

二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提高市民外语素质,具体内容有五个方面。

第一,在梳理和评述已有关于利用高校资源提高市民素质研究的基础上,横向考察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利用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素质的实践,提出温州居民外语素质发展方式及建议。

第二,发放1000份问卷调查表,了解温州居民对提高自身外语素质在数量方面的需求和质量方面的要求。以温州市鹿城区安澜、五马、春秋、富荣、墨池等15个社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调查对象年龄9~83岁。根据调查相关数据资料,对居民外语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希望高校提供的资源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第三,对高校资源对于居民外语素质提高的方式、有效性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高校图书馆、在职教师、离退休教师,英语专业学生及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访谈。

第四,对温州市高校资源(外语在职师资、离退休外语师资、学生、图书馆等)指导社区教育进行实证研究。开展讲座,授课,联谊活动等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市民英语教育,促进温州市民外语素质的发展。

第五,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调查问卷)及定性分析(访谈),对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并从政府、高校等不同层面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三 研究方法

1.设计问卷调查和访谈

对高校及社区居民设计问卷调查表,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征求他们对问卷设计的意见与建议,在修改和完善问卷设计后,对确定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2.联系调查单位和对象

选择温州市鹿城区安澜、五马、富荣等社区及居民进行深入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对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等高校进行可利用资源调查。对温州市高校资源指导社区外语教育的方式及有效性进行研究。

3.数据统计与系统分析

对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和统计分析结论进行总结梳理,形成最终的研究结论。撰写调查报告及论文。

四 研究结果

1.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涉及鹿城区15个社区的居民,年龄跨度从9~83岁。回收问卷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以观察各年龄段居民对社区外语需求的不同。年龄段:25岁以下(以学生为主)总人数:497人。年龄段:25~50岁(以在职工作人员为主)总人数:335人。年龄段:50岁以下(以离退休老人为主)总人数:168人。

通过对497名年龄层次在25岁以下的市民调查,我们了解到这个年龄段的市民英语水平一般,能用英语进行简单对话和阅读。无论是出于升学升职的动机,还是日常生活的需求,65%市民对于英语学习有兴趣,89.8%市民认为英语学习对于现代人来说十分必要。

通过对335名年龄在25~50岁市民的调查,显示此年龄段约70%的市民目前的英语水平是会简单的会话和阅读,约15%市民精通英语。该年龄段的市民是参与工作的重心,说明社区市民的英语基础较好,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对该年龄段的市民开展英语活动比较容易。此年龄段市民中认为学习英语有必要和有需要的比例大于90%,说明此年龄段的市民对英语的需求相当大,加强社区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必要性。

50岁以上年龄段的市民有76.1%的人表示完全不会英语。该年龄段的温州市民英语大都处于较低水平。63.1%的人认为英语学习完全没有必要,但同时却有高达 76.1%的居民认为外语学习对提高自身素质有一定作用,而他们所在的社区却很少提供给他们学习外语的机会,将近40%的人表示如果社区提供学习外语的机会,他们将会参加。显示了大学外语资源辅助社区外语教育以提高温州市民外语素质研究的可行性和真实意义。

2.高校可供社区外语教育的资源调查

本研究以访谈的方式调查了温州市三所高校的外语在职师资、离退休外语师资、外语专业及非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图书馆等,对以温州市高校资源为指导的社区外语教学的可行性、内容、形式等进行实证研究。

离退休及在职外语教师、外语专业及非外语专业的大学生都认为有必要提高温州市民的外语素质。大家认为高校资源进社区可通过讲座、开办兴趣班、聘请小区老师、建QQ群、集中播放外语影片等方式进行。除了离退休老师因身体健康等原因外,其余在职教师和学生们都乐意抽出周末的休息时间为社区外语学习出一份力。

高校图书馆主要有图书,包括考级、考研类书籍,原版和中英对照名著,外语杂志等。图书馆工作人员认为无法替社区的外语教学提供资源,高校外语类图书的难度较大,对于社区一般市民英语学习帮助不大,而且存在流通回收等问题,因此不能提供辅助。

3.社区外语教学的个案研究

在以上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本研究小组与安澜社区、下吕浦安富社区联系,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外语学习答疑、外语影片欣赏、讲座及社区教学等活动。

本研究小组首先深入社区宣传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并张贴公告告知居民社区外语教学的时间及方式,鼓励市民自愿报名参与。根据报名市民的年龄、兴趣及英语水平,组成不同小组进行活动。研究发现参与教学活动的多为儿童及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非常欢迎高校师生进入社区。每场的教学活动均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及积极参与,但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的关系比较欢迎英语入门水平的一些初级讲座及双语影片的欣赏。但各年龄段的居民均认同高校资源进入社区的意义,希望能有长期的英语活动以保持居民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及连贯性,最终达到提高居民素质的目的。

4.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高校资源方面。温州市目前退休外语老师较少,而且由于年龄健康等原因,能帮助社区进行外语教学的师资非常缺乏。采访到的在职教师都愿意为提高市民外语素质贡献力量。但因为现在在职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除了周末平时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尽管调查表明在校的大学生有热情也有精力为提高社区居民的外语素质服务,但由于外语水平等原因仍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外语资源如图书,包括考级、考研类书籍,原版和中英对照名著,外语杂志等。但高校图书的难度较大,对于社区一般市民来说难度太大。

(2)社区方面。社区方面也非常认同外语学习提高居民素质的有效性,但由于场地、经费、人员等因素,目前无法为居民提供外语学习的机会。

综上所述,尽管市民对于英语学习热情日益高涨,但是提供外语学习机会的社区却寥寥无几。市民对外语学习饶有兴趣却苦无机会,绝大多数原因是出于居民所在社区极其缺少外语学习资源。如果大学外语学习资源进入社区,将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调查结果还表明,外语图书音像资料和教师讲课,对他们自身的外语学习最为有效,但目前他们的外语学习方式却不固定。在如此匮乏的外语学习资源环境下,大学外语资源辅助社区外语教育对于那些十分渴望提高自身外语水平的居民无异于雪中送炭。

基于此现状,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途径来帮助社区英语教育:(1)建议政府部门重视市民提高外语素质的重要性,拨专款为社区设立外语学习点。(2)鼓励离退休以及在职教师进社区讲座,指导居民英语学习。(3)鼓励在校大学生到社区讲课,和居民结对,帮助解决居民日常英语学习的问题。(4)发动高校图书馆及高校师生,为社区捐赠外语学习书籍及音像资料等。(5)高校师生帮助社区办外语角、外语黑板报、送英语电影到社区播放等,营造社区外语学习氛围。(6)社区可充分挖掘本社区外语水平较高的居民参加社区外语学习指导活动。

参考文献

[1]常芳、张志刚.大连社区外语教育的现状与策略[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3):187~189

[2]陈乃林.文化环境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5~10

[3]黄云龙.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38

篇5

数字型文献的出现,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电子期刊在期刊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使得图书馆纸本期刊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由于军队院校的独特性及总部对图书馆的要求,纸本期刊不会一下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但是纸本期刊订购的种类在逐年减少,这也就对图书馆纸本期刊的订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纸本期刊订购的现状

武警沈阳指挥学院(以下称沈指学院)图书馆,2014年订购期刊425种,放在17个期刊架上,分为军事架、教育架、马列和哲学架、时事和政治架、心理和法律架、电脑和体育架、经济和艺术架、文学架、摄影和旅游架以及时尚和娱乐架。订购方式有三种:一是与北京海天华教合作订购大部分国内期刊,二是通过邮局汇款订购军事期刊,三是与其他学校进行期刊交换。425种期刊中有149种是核心期刊,在电子期刊与纸本期刊共存时期,对于关注度低的类型期刊我馆采取尽量避免电子期刊与纸本期刊的重复订购,只订购这类期刊中的核心期刊。

二、 读者文献需求分析

为了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阅读需求,我在2014年读书节期间对沈指学院的读者进行了一次关于期刊阅读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为国防生学员、轮训干部和教员。本次调查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向读者发放纸质问卷(问卷内容包括阅读习惯、经常阅读期刊类型和推荐期刊等)300份,其中教员50份,国防生140份,轮训干部11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一)读者阅读习惯调查

从表2-1数据来看,单选择传统纸本阅读的读者比例为29%,教员居多,原因是绝大部分军事期刊都是内部资料,没有电子版,还有就是长时间看电子期刊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单选择电子阅读的读者比例为43%,国防生居多,原因是沈指学院的国防生以训练为主,每天超负荷训练,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到图书馆学习。

(二)期刊类型关注度调查

表2-3对沈指学院图书馆各类期刊关注度进行排名统计,关注度最高的是军事类,这与我院重点学科紧密相关,也是我馆的特色馆藏重点建设的方面。其次是时尚娱乐类,学员认为这类杂志让他们不会因为长期在军校生活而与潮流脱节。然后就是心理类,关注度高的原因是他们可以通过自学来缓解学习和训练压力。抓好军事、文学、时尚、时事政治等期刊的订购是图书馆期刊订购工作的重点。对于关注度低的类型我们也要重视这类订购的质量,进而提高这类杂志的关注度。

(三)不同类型读者阅览情况调查

轮训干部阅览量最大,其次是国防生,然后是教员。现在学院正处于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型中,我院每年任职教育培训学员人数高于国防生,而且他们的学习训练负担不重,所以来图书馆的次数高于其他类型读者。

轮训干部期刊阅览的种类中,时尚类和时事政治类明显高于其他类,原因是任职教育学员,可支配时间较多,再加上平时在基层很少接触到如此多的时尚类和时事政治类期刊;国防生阅览军事类和心理类期刊高于其他类,他们来馆时间相对较少,集中在每学期期末论文撰写期间,主要阅览的也都是与学习课程和论文撰写相关的期刊。教员阅览军事类和政治以及时事政治类这三大类明显高于其他类期刊,这与指挥院校教员承担着培养全国指挥类干部教学任务息息相关。

以上的统计、分析中,清晰地了解到武警指挥院校读者的期刊阅览需求特点和规律,对于科学把握本馆读者期刊需求和本馆期刊订购方向提供了有力依据。

三、完善期刊订购的措施

(一)做好读者多样调查,及时调整期刊订购计划

可以用召开不同类型的读者座谈会或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并做好会议记录和调查报告。全面了解读者对期刊的需求情况,听取他们对已订期刊的反馈意见和对未订期刊的出版发行信息。

(二)做好期刊内容调查,防止内容与需求不符

在订购期刊前,应对期刊内容和期刊变更信息进行调查。只有了解掌握期刊的相关信息、价值与图书馆读者需求的符合程度,选择恰当的期刊,才能对提高期刊订购的针对性有较大的作用。

(三)做好期刊阅读统计工作,掌握期刊阅读动态

建立期刊相关数据的录入及统计,数据应以期刊上架量为主,便于收集与统计,上架量更接近于读者的真实阅读量,可以更直观准确地反映图书馆期刊阅读量的状况,了解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四)加强期刊其他获取方式,丰富、充实特色馆藏资源

加强期刊其他获取方式,可以增加一些无法购买到的军事专业期刊,丰富、充实特色馆藏资源,同时,也可以增进同其他单位之间的业务来往与信息交流。

(五)加强期刊订购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保证重点馆藏的连续性

增加新的期刊品种要考虑今后能否继续订购、有无必要长期积累。删减原有期刊品种要考虑今后是否确实没有继续收藏的必要。所以订购期刊时要进行现刊分析和过刊分析,掌握这些数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重点期刊和特色馆藏的连续性。

(六)缓解经费,降低电子期刊与纸本期刊的重复率

要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要求、文化建设和图书馆的自身特点订购些相适应的纸本期刊。对于一些非重点收藏的期刊有电子期刊就不订购纸本期刊,而对于娱乐、时尚类期刊,受读者喜爱,但保存价值不大,只订购纸本期刊即可。

综上所述,通过对武警沈阳指挥学院期刊订购现状和读者需求现状的分析,旨在完善期刊订购的措施,为武警院校的教学、科研及训练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更好的服务读者。

篇6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88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in Langfang

GUO Jihua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Library, Sanhe, Hebei 065201)

Abstract University Library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the community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boost region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e research in Langfang area of university library to carry out the status quo of social servic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college library; social service; investigation report; Tangshan City

1 调查目的

了解廊坊市各主要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基本状况及各图书馆馆员、在校学生老师、社会潜在读者的观点、意见等。

2 调查方法

项目组分派小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走访了廊坊地区几所高校及其周边,分别是:廊坊师范学院、防灾科技学院、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华北科技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燕京理工学院,对上述几家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中依部门抽样各选取1-2人发放问卷请其填写,并做重点访谈调查,继而对到馆读者随机抽取8-10人、对校园内的大学生随机抽取4-5人、对校外的社会人员随机抽取4-5人,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课题组成员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

3 数据统计和分析

3.1 高校图书馆馆向社会开放的认同度较高

此项调查显示,超过80%的人都支持高校开展社会化服务,然而却只有12.5%的人所在学校或地区的图书馆对当地社会开放了服务(见表1)。这表明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已成大势所趋,然而真正实施的话,仍然面临很多令管理方疑虑重重的问题与困难。

3.2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具备的优势

本项为多选题,受访者选择比例最高的前三名选项依次为“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料”、“专业资料集中查找方便”、“完善的信息设施”,由此可见公众最倾向于高校图书馆的专业性(表2),高校图书馆保存着极其丰富的文献资料等信息资源。我们分析,这也正是绝大多数受访者支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原因,因此也正是我们高校图书馆在输出社会服务时的主要着力点。同时,此结果对各公共馆的未来发展建设也极具参考价值。最后,从本项调查结果显示,“环境优雅”被选择率也占比不低,这表明当代人群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清晰、鲜明,因此要求我们图书馆的建设必须软硬件兼顾,全面发展,否则很难达到读者满意。

同时,具体来讲,不论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是图书馆读者(含潜在读者),对图书馆的环境满意度最高,其次是文献信息资料,这从侧面反映出图书馆的服务都方式、服务水平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图书馆发扬优势,补齐短板,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3.3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高校图书馆主要提供公益,服务对象为本单位内部的持证读者。高校图书馆的运行管理机制与地方的企事业单位甚至公共的图书馆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都没有在商业化背景下运行的经验,因此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也就没有什么经营意识,更谈不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市场、经营“商品”(文献及其相关信息服务)了。由于缺少上述相关经验,所以问卷结果得到“管理复杂”选项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运营成本增加,再次是知识产权问题。由此我们看出(表3),这些都属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过程中的难点。

3.4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途径

本题结果表明(表4),大多数读者(包括潜在读者)都倾向于享受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很大一部分人非常中意图书馆的环境。因此,不论对高校馆还是公共馆,打造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都是有效提高图书馆利用率,为图书馆创造更大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

3.5 公众对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的期望

本题旨在考察被调查对象具体希望提供或接受何种方式的高校图书馆服务。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表5):较大比例人群倾向于提供或接受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项目,即书刊借阅、文献传递、电子阅览(其比例分别为67.5%、52.5%、50%)。相较而言,一些需要将文献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组织加工,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项目,被调查者普遍选择不多,例如专题信息的选择结果占比24.17%,科技查新占22.5%。但信息咨询则占到48.33%。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方向应该集中在自身的传统优势方面,并积极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方便读者查找、利用信息,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3.6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专业资料是公共图书馆所不具备的,因此这正是各类型读者所最青睐、最肯定的方面。基于此项结果(表6),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对于提升当地居民文化素质、营造地区学习风气,定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4 结论及思考

笔者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廊坊地区及周边各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和读者普遍能够意识到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既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同时还可以满足廊坊市民的精神文化追求,有利于廊坊市公民素质提高,促进廊坊市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

4.1 树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意识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至今,高校图书馆应逐步敞开大门,向社会读者开放,同学校一道共同建设无围墙的大学。在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竭力发挥其作为区域文献信息中心的价值,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4.2 政府需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并制定相关法律维护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涉及到资源,知识产权等问题。

4.3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循序渐进

我市的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进行开放服务前,要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起步时应量力而行,将开放程度尽量控制在图书馆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后续逐步根据开放运行情况适当调整对社会开放的条件,包括服务对象、提供文献资源的范围、开放时段、服务方式等。开放一段时间后,通过调研论证,尽快出台配套的相应服务条例与规章制度等。同时,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开展信息服务时,还应着力研究社会用户的需求特点,按照不同用户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4.4 转变传统观念,加大宣传力度

篇7

Keywords America library; personal finance and investing; training service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纵深发展,图书馆已经成为大多数美国人的亲密伴侣,95%的美国人认为图书馆扮演了社区中心的角色,帮助他们提高了社区生活质量,催使图书馆在社区服务方面不断创新,密切关注社区居民的需求,推出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并广受好评。本文拟以美国图书馆针对社区的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服务情况为例进行解析,以冀窥一斑而知全豹,为国内图书馆界提供借鉴。

1 美国图书馆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服务概况

很多美国人的个人理财和投资状况堪忧。据《the National Financial Capability Survey, 2012》调查报告, 56%美国人没有建立应急储存基金以应对经济危机,49%在过去的一年花光了积蓄,19%入不敷出,61%成年人对基础金融知识所知甚少[1]。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一直笼罩在经济萧条的阴影中,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美国家庭陷入生活窘迫的困境,而缺乏个人理财投资意识和知识则使家庭经济“雪上加霜”,这种状况亦会延缓社会经济的复苏。

美国金融行业监管局的投资者教育基金会(the Financial Industry Regulatory Authority (FINRA) Investor Education Foundation)和美国图书馆协会(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联合创办了针对社区的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补助项目――Smart investing @ your library,旨在提高社区大众的理财投资素养,为他们收获美好生活保驾护航,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始于2007年,至今已投入820万美元到全美范围的112所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大学图书馆的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服务,在美国图书馆界颇具影响力。项目提供给每所图书馆的补助为5000~100,000美金不等,时效为12~24个月。获得补助的图书馆须采取各种措施为用户提供有效、无障碍的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服务,并和中小学、高等院校、地方政府以及各类非盈利机构广泛合作,扩大影响。该项目的重点受众是青少年、退伍军人、边远地区农民、在校大学生、老人和幼儿以及低收入家庭,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参与长期投资或日常金钱管理的理财培训。ALA主席芭芭拉?斯特里普林认为:“该补助计划与图书馆服务不断改革创新的性质相吻合,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作为社区创新者的作用,帮助社区家庭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为他们迈向成功奠定基础。”[2]

2 美国图书馆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服务解析

2.1 项目管理

在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项目的管理模式上,美国图书馆实行民主的团队协作管理。例如,锡康克公共图书馆鼓励馆员对培训项目运作方案踊跃提供意见和反馈,互相分享培训体会,交流思想,项目负责人米歇尔?加里奥深有感触:“团队协作是成功管理运作项目的最有效方法。”[3] Camel Clay公共图书馆每月都会召开项目团队会议,量化考核目标,以明确权责、分享用户反馈意见,并及时修改培训计划[4]。里奇兰图书馆集思广益,注重吸引年轻馆员加盟项目团队,为少年儿童开创生动、活泼、有趣的培训形式,团队成员从中收获了巨大的乐趣,并鼓励少年儿童馆员把个人理财和投资知识嵌入到传统服务中[5]。此外,美国图书馆特别注重和热心用户、当地学校、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非赢利机构展开合作,吸收他们的可取建议,以增强项目管理运营的实效性和社会关注度。

2.2 需求评估

高品质的服务必须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精细的调查分析之上,美国图书馆非常注重用户需求研究。理财需求评估的重要参数指标是受众,生活层次不同,人生阶段不同,人们的理财需求也不同,另外用户的性别、兴趣、实际需求、教育背景、利用图书馆的习惯、信息接收方式等等都会影响评估结果。图书馆往往通过问卷调查,自由讨论,或与市场调查公司合作进行用户需求研究,深入了解用户的理财投资素质和培训需求(时间、方式、地点、内容等)、利用图书馆的经验、信息获取渠道,依据评估结果确定、细分目标对象,进行培训规划,使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例如约姆堡镇图书馆通过发放线上问卷收集收据,综合分析三个年龄段(14~18岁)、(26~43岁)和(44~62岁)用户的理财素养,认为14~18岁用户的理财需求更接近该馆的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目标,同时结合该馆的青少年参考咨询服务优势,将培训的目标对象确定为14~18岁用户[6]。柯蒂斯纪念图书馆通过广泛的调查了解到,87%的女性对图书馆的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感兴趣,其中63%迫切希望了解退休金储蓄、退休后的预算编制等知识和技巧[7]。

2.3 实施主体

美国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服务的实施主体有3类人员:(1)图书馆教学馆员,这是主体,多是作一些基础性金融知识的培训。为了增强馆员的业务能力和自信心,多数图书馆非常重视馆员金融知识测验和培训。例如,埃姆斯公共图书馆、Timberland 区域图书馆开展问卷调查测定馆员的金融素养,为培训馆员提供依据。圣塔克拉拉县公共图书馆与 “Info people” 网站合作开设了在线自学课程,提升馆员的个人理财和投资知识及.培训技巧[8]。(2)自愿者,锡康克公共图书馆、马特诺莫县公共图书馆由具有资格认证的金融管理培训师自愿讲授部分培训课程;佩勒姆公共图书馆组织的“Reality Check”活动中,杰斐逊社区学院的300多个学生自愿者给予了援助[9]。(3)资深的金融从业者,多数图书馆与专业金融机构携手合作,这些机构的金融专业人士或直接给用户授课,或担任理财顾问,或参与活动策划,使图书馆的理财投资培训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

2.4 服务内容

获得项目补助的图书馆采取各种措施开展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计划,运用先进的技术工具提供虚拟服务,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巧妙设计和策划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马特诺莫县图书馆在其网络门户开设了个人理财网页,除了筛选和集成丰富的免费互联网资源并提供相关链接给读者,提供馆藏理财资源及培训信息以供在线查询,还举办免费的社区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活动[10]。Ada社区图书馆为吸引20~30岁用户开辟了“Stash Your Cash”移动门户,在培训活动中进行激励抽奖;同时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Money Story”趣味故事活动,并为活动提供点心,吸引了大批小读者[11]。切萨皮克公共图书馆开发了一种个人理财网络游戏“$ave $teve”,幼儿、青少年和成年人均可选择与年龄匹配的游戏等级,成功完成游戏可赢得“钱币”存进“猪形储钱罐”,然后晋入更高的游戏等级,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金融知识,锻炼了投资眼光[12]。劳伦斯公共图书馆在格拉斯县高级社区中心开辟“金融健康诊所”,开展债务、信用卡、个人消费和攒钱计划等议题的理财咨询[13]。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为成年人开设了六个关于个人理财和投资的培训研讨会,研讨会结束后再分组座谈,每个小组均配备金融专家顾问[14]。

多数图书馆加盟了ALA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芝加哥分行合作推动,旨在提升个人理财投资能力的公共意识运动――Money Smart Week@ your library,它是Money Smart Week(始于2002年)活动在图书馆领域的扩展,每年4月5~12日期间,全美范围的七百多个图书馆联合金融机构、学校、政府部门和其他金融专家提供海量金融信息和举办形式各样的免费个人理财培训活动,帮助社区大众学习如何较好地管理个人财务,涉及内容包括信用卡和债务管理、小孩和金钱、退休计划、精明购物等[15]。

2.5 项目实施效果

据项目管理机构的调查报告,77.8%图书馆提交过中期评估报告,66.7%提交过项目结果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会在管理机构的网站上公布,方便社会成员及时了解相关情况。ALA研究和统计办公室了《数据收集方法菜单》,指导图书馆收集反馈数据进行项目效果评估,在众多方法中,发放反馈表单和调查问卷最常用,此外还有分组座谈、个体访谈、测验、讲师评估等其他方法[16]。

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综合运用分组讨论、会议评价、网络调查、用户反馈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进行项目中期和结果评估,鉴别个人理财投资培训是否达到预设目标,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为改善和提高后续服务提供依据[14]。爱荷华州公共图书馆通过培训前和培训后的用户调查发现,能够约略估计退休储蓄需要的增加了27%,形成投资概念并有投资风险评估意识的增加了36%[17]。柯蒂斯纪念图书馆的项目结果评估显示,95%的女性用户认为如何管理个人财务和生活质素密切相关,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非常实用[7]。

2.6 项目推广

获得项目补助的图书馆利用补助资金绞尽脑汁地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业务,在当地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做广告,同时非常重视Face 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网络的宣传作用,还发动馆员口头及发电子邮件传达信息,积极与社区居民互动,进行全方位的市场推广,吸引更多社区大众眼球。例如,绍姆堡镇图书馆在当地电视台播放该馆馆员采访金融专家关于如何处理债务、储蓄、日常财务管理等问题的节目[6]。有的图书馆非常注重与当地学校的合作,积极向学生和教师推广个人理财和投资知识。例如切萨皮克公共图书馆帮助当地41所公立学校的教师使用在线培训模块,在中小学推广个人理财和投资知识,带动家长参与其中[12]。里奇兰图书馆组织策划了一部由当地一支儿童摇滚乐队、图书馆用户和金融专业人士联袂表演的理财投资情景剧“Lunch Money”,在当地小学举办读书竞赛活动,即在活动期间,儿童读者每借阅一本投资理财图书且按时归还就可以积“1分”,累加起来积分最多的学校可赢得一次“Lunch Money”的免费表演机会,这个活动获得了很好的反响[5]。

3 美国图书馆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服务带给我们的思考

3.1 注重效果反馈,保证服务质量

美国图书馆的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非常重视服务效果的用户反馈,在项目申请之初就要求申请机构申明效果评估计划。效果反馈是保证项目服务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该培训项目通过要求用户填写反馈意见、调查问卷,或者其他有效方式了解服务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现实依据。同时,还借助管理机构进行宣传推广,使更多图书馆和社会成员了解和参与进来,提升社会影响力,推动个人理财培训业务精益求精,更上层楼,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服务意识强化,需求引领服务

个人理财和投资素养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深远,尤其在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若善于理财则令你游刃于困境之外,否则就可能束手无策,甚至陷入泥潭。美国图书馆服务一直非常重视人文关怀,视社区大众的需求为开展服务的引擎,在经历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美国民众的个人理财需求尤为迫切,特别是部分获取理财信息渠道狭窄的弱势群体更加依赖图书馆,图书馆开展的个人理财和投资培训可谓是贴近民心民意,而且在提供服务时进行认真细致的用户需求研究,细分服务对象,巧妙策划有针对性的个人理财计划和活动,增强了培训业务的用户黏度和实效。

3.3 增强合作意识,拓展服务外延

篇8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2-0133-03

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国民的阅读行为发生了嬗变,传统阅读、网络阅读、移动阅读、社会化阅读等阅读形态并存。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的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增势较为明显;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1]。

大学生作为国民阅读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阅读行为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出发点和依据,相关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张卫、邓香莲从阅读时间、文献来源、阅读媒介等方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2]。陆波在分析在校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干预和引导学生阅读的措施[3]。王建军对上海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4]。此外,另有较多的学者对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进行了重点研究,如:钱鸥、李翔翔从阅读时间、获取方式、阅读内容、阅读便利四个方面研究了用户手机阅读行为特征[5];李武从使用年限、使用频率、使用时长、阅读场所、阅读方式、付费方式、读物类型和依赖程度等8个方面揭示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使用状况[6]。

1研究方法

笔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现场发放问卷和在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征集样本数据。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对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考察,主要包括阅读认知、阅读意愿、阅读目的、阅读频率、阅读方法、阅读内容、阅读媒介、内容获取渠道、阅读场合、阅读障碍、到馆目的及到馆频率等方面;另一部分用于对大学生主体特征的考察,主要包括用户性别、学历、专业背景。

本次调查于2015年4月开始,历时1个月。现场调查的对象为南京邮电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4份,其中有效问卷357份;在线问卷调查通过E-mail邀请大学生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获取有效问卷141份,合计收集到有效问卷498份。在有效问卷样本的调查对象中,从性别来看,男生218人,女生280人;从学历层次来看,大一本科生159人,大二本科生120人,大三本科生98人,大四本科生74人,研究生47人;从专业背景分布来看,理工科专业学生259人,文科专业学生127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104人,其他专业学生8人。

2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2.1阅读认知

大学生课堂教育的重点是传授让大学生成为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而课外阅读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知上,有264名受访者(比例为53.1%)认为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很重要,有194名受访者(比例为38.9%)认为一般,仅有40名受访者认为无所谓(比例为8%)。数据表明,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较为清楚的认知。在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的264名受访者中,有185名受访者会经常性地在空闲时间选择阅读课外读物,有76名受访者有时会在空闲时间选择阅读课外读物;在认为课外阅读一般重要的194名受访者中,有10名选择经常阅读课外读物,有79名选择有时阅读,有102名选择偶尔阅读课外读物;而对课外阅读持无所谓态度的40名受访者中,有21名选择不会在空闲时间进行课外书籍阅读。由此可见,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服务时,不仅要注重服务的形式和规模,更要从源头上想方设法提高读者对课外阅读的认知,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引领作用。

2.2阅读动机

动机是决定思想和行动的重要因素。课外阅读有别于课堂阅读,课堂阅读是为了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阅读动机呈现较高的一致性;而课外阅读因用户兴趣、习惯等个体特征的差异表现出多样性。笔者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在477名愿意选择课外阅读的受访者中,有38.8%的受访者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为增长见识,有31.5%的受访者的目的为提高修养,有16.9%的受访者的目的为休闲娱乐,另有12.8%的受访者的目的为精通专业和应对考试。由此可见,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多为内在性动机,主要是为提升修养和增长见识。

2.3阅读媒介

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与其他阅读群体相比,大学生因其年龄、学识等因素,对新媒体更容易接受,其阅读方式也由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介阅读拓展为使用网络、手机等进行数字阅读。受访者的阅读媒介选择方式及数字媒介中各阅读载体的选择情况如表1所示。

2.4阅读时间与场合

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频率、场合的调查情况如表2所示。56.4%的受访者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每月课外阅读图书数量上,有20.8%的受访者超过3本,有47.8%的受访者为1~3本,阅读量远超2014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在阅读场合选择上,图书馆仍然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阅读场所。

2.5阅读内容

从受访者喜欢的图书类型来看,通俗小说、文学名著、生活励志和历史传记类图书最受读者的喜欢,选择比例依次为23.1%、16.8%、15.9%、14.0%,而自然科学、宗教哲学、经济管理等相关图书的选择比例较少,宗教哲学类图书的选择比例仅为2.7%。由以上数据可见,当前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图书类型以人文阅读和休闲性阅读为主,以专业性和学习性阅读为辅。

在阅读内容选择影响因素调查中(见图1),因教师和朋友推荐从而进行阅读选择的比例最高,为25.1%,而经图书馆推荐进行选择的比例仅为13.8%,说明大学生社会网络关系对其阅读选择的影响较大。

在阅读内容获取渠道方面,有49.7%的受访者选择从图书馆获取阅读资源,另有29.5%的受访者选择电子书或在线阅读,仅有20.8%的读者选择自己购买图书,数据表明图书馆仍然是大学生获取课外阅读资源的主要途径。

2.6图书馆使用情况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传承和文献信息服务的中心,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优美的阅览环境、多层次的服务内容,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场所。

笔者对受访者到图书馆的频率进行调查,有26.6%的受访者每周到图书馆的次数多于5次,有33.4%的受访者为3~5次,有34.2%的受访者为1~2次,另有5.8%的受访者从不到图书馆。数据表明,图书馆仍然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按个体特征对使用图书馆的受访者进行细分发现,性别对受访者到图书馆的频率没有明显影响,本科生到图书馆的频率高于研究生,经管类和人文社科类学生到图书馆的频率高于理工类学生。

受访者到图书馆的目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利用图书馆优美的阅览空间进行自习或阅读,成为受访者到图书馆的主要目的。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不再是用户查找信息的唯一选择,用户到图书馆的目的也由图书借阅、信息查找等延伸到图书馆空间使用。

3大学生阅读特征

3.1不同媒介的阅读呈现差异,图书阅读仍然是大学生阅读的首选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大学生带来了即时、互动的全新阅读体验,手机阅读等新媒体阅读成为大学生阅读所偏好的方式之一,并且手机阅读在大学生阅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大学生对自己的阅读需求有着清晰的定位,并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为了增长见识和提高素养,他们仍然把图书作为阅读媒介的首选。

3.2阅读场所多元化,阅读空间成为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的主要目的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用户实现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阅读提供了可能,户外成为用户阅读的一个重要场所。但对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活多集中在校园内,各种生活设施和活动场所的物理位置相对集中,大学生在户外进行阅读的比例较低。图书馆仍然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所,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图书馆是他们阅读场合的首选。结合受访者到图书馆的使用目的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成为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原因,享受图书馆空间服务已经成为用户到图书馆的主要目的。

3.3图书馆仍是大学生获取阅读资源的主要途径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不仅拥有丰富的纸本资源,还包含了各类电子数据库,在满足大学生学习和科研需求的同时,也基本满足了大学生的其他阅读需求,成为大学生获取阅读资源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受图书馆采购流程限制,仍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去书店获取最新的出版物信息,满足阅读的新颖性需求。通过对阅读内容与阅读媒介的关联分析,还可以看出经典图书和专业图书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介来阅读,而休闲类和信息获取类内容主要通过新媒体媒介来获取。

4总结与建议

4.1优化阅读环境

图书馆应通过营造阅读氛围、美化阅读环境,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行阅读;可以通过开辟专门的阅读空间供读者阅读交流;通过构建移动阅读平台、提供馆内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为大学生新媒体阅读提供保障;可将二维码技术和图书推荐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多途径的阅读资源获取渠道和阅读心得交流途径。

4.2优化采访质量,加快图书上架速度

虽然新媒体阅读对传统媒介阅读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但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图书馆的资源仍然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阅读的主要来源,图书馆要在保障专业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基础上,实现纸质文献,尤其是人文学科文献采访的质量,实现文献采访的个性化、层次化及精品化,让读者通过高质量的阅读体验,发挥阅读的价值。

4.3利用社会网络,拓展推广途径

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服务工作时,不仅要依靠馆内工作人员,还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及虚拟社区的作用。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推广主题活动、定期推荐经典书目、开设读书心得交流区等方式引导读者阅读。对此,图书馆要加强和大学生社团的联系,关注大学生的虚拟社区,通过社团成员的社会关系网络将阅读服务辐射出去,扩大阅读推广的范围。

4.4加强阅读分析

进行用户阅读需求及阅读行为的分析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的根本需要,是实现阅读服务效果提升的必要途径。图书馆可以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来实现对用户阅读需求及阅读行为的分析,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嬗变,图书馆应该发挥主体功能,通过服务平台融合、阅读资源拓展、服务模式创新等途径,促进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深化。

参考文献:

[1]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新阅读方式正在形成[EB/OL].[2015-04-22].http:///zt/zt_xkzt/zt_wxzt/2015sjdsr/sjdsrzqmyd/201504/t20150422_1596633.shtml.

[2]张卫,邓香莲.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阅读现状实证分析[J].编辑学刊,2012(5):33-36.

[3]陆波.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干预[J].图书馆杂志,2012(3):58-60.

[4]王建军.上海大学生阅读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3(6):93-98,80.

篇9

班级:

学号: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某某大学某某校区

调查对象:

某某大学某某校区100位在校生

调查方式: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发放100份有关大学寝室文化的调查问卷,回收后通过分析数据的方式获得结果

大学生寝室文化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寝室是高等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建立寝室文化,对优化高等学校育人环境,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有重要保障作用。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寝室文化进行了研究,了解了当前状况,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寝室文化调查报告问卷调查和谐

调查过程:

1.第一阶段:利用互联网获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当前大学生总体的寝室文化及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

2.第二阶段:结合实际,通过我们小组研究讨论再拟定一份调查问卷。

3.第三阶段:我们通过自身的关系网向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

4.第四阶段:从回收的问卷中整理分析统计出当代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概况及反映出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前言

大学生寝室文化是大学生在寝室空间所表现出的种种文化意识和行为,如生活作风、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水平,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寝室是住校学生主要的交流,娱乐和学习场所之一,寝室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寝室中朝夕相处,长期共同生活,因此寝室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影响,我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走访了学校自习室和辅修教室,把100份问卷发给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我校在校大学生,经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有以下问题!

1、你平均每天在寝室度过的时间是(除睡觉外)

a2小时以下b2-4小时c4-6小时d6小时以上

结果分析如下图所示

2、你喜欢在寝室学习吗?a喜欢b不喜欢

3、你认为你寝室的学习气氛如何?

a很好b还行c一般d很差

结果如下图所示4、由于生活习惯不同,是否与室友产生过不快

a产生过,而且严重b产生过,较轻微

c从来没有

结果如下图所示

5、你在寝室做的做多的是什么(除睡觉外)

6、你们寝室经常谈论的话题是?

a学习问题b时事政治c娱乐八卦d书籍电影

结果如下图所示

7、容易因为以下哪些方面而产生不快

a睡觉时间b说话方(口气,礼节)

篇10

调查时间:2018年11月20日

调查人员:10级动画1班

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更好的塑造良好的学生形象,创建文明的校园。

调查对象:武汉工程大学全体同学。

调查形式:问卷形式(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69份。)

调查内容简介:调查大学生自身的文明礼仪程度和对本院大学生整体文明礼仪的看法。

调查过程:

①确立调查主题

②确定调查人员

③撰写相关调查内容

④向校内发放相关调查问卷

⑤回收调查问卷,并总结调查内容

⑥叙写调查感受

⑦撰写总结性调查报告

人们常说大学校园是“象牙塔”,“净土”,大学生是“社会骄子”、“时代精英”,而一些大学生却因多元文化的“污浊之气”的窒息而感到迷茫和消沉,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带进了大学校园。石河子大学举办了一场“污损图书展”活动,共展出了200多册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如油浸、水浸、乱涂乱画、撕页、“开窗”等。据介绍,污损图书现象在各大学很普遍。根本原因是缺乏公共意识。面对着眼前一本本破烂不堪的图书,任何人都会问,这种毁书的不文明行为为什么会发生在大学校园中?反省与审视一下自身,应当肯定,我院的绝大多数同学是积极进取、要求上进的,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可贵品质。但也不可否认,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言行等方面还存在较为不足,有一些不文明的陋习甚至恶习还存在,与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修养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我们的校园里也确实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因此,我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关于校园文明的调查。

以下是问卷调查统计

1.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所,你会注意小声说话吗?

(很注意90%,有时会忘记10%,经常忘记0%,从来不在乎0%)。

2.碰到老师会不会主动问好?

(总是35%,熟悉的老师会60%,偶尔会5%,不会0%)。

3.上完课或下自习后自己的垃圾会不会带出教室?

(一直是55%,有时会35%,有人提醒会5%,不会0%)。

4.离开图书馆的座位时会主动将椅子和取下的书放回原处吗?

(总是会80%,记得时会10,有人提醒时会8%,没这个意识2%)。

5.对于大学生普遍的在公共场合的亲密行为,你的看法如何?

(反感,认为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25%,无特别感觉,但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60%,比较认可他们的行为0%,无所谓15%)。

6.上课你会把手机关机或调静音吗?

(一定会95%,重要的课会0%,老师提醒会0%,经常不会5%)。

7.在食堂中是否会自觉排队打饭?

(当然会85%,人少时会5%,有时着急会插队10%,从不会0%)。

8.宿舍中有同学休息时会不会注意保持安静?

(很注意60%,有人提醒时会5%,兴奋时会忘记35%,不会0%)。

9、看见水龙头及厕所中水流不止会主动让其停止吗?

(会100%,心情好的时候会0%,忙的时候不管0%,不会0%)。

10、看到别人丢失的饭卡你会怎么办?

(尽力找到失主并交还25%,交到失物招领处70%,放到原处不理他5%,占为己有0%)。

关于这次调查,我们想说:

从统计这69份问卷中,我们看到了我校大部分同学的文明礼仪是很好的,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们的文明礼仪需要改正。

由于教室或自习室内人往往很多,所以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相信这样的经历你不陌生,经常能有手机铃声此起彼伏,而且铃声还都很有个性,比如“老公,接电话”、“宝贝,来电话啦”,要么就是突然冒出一段和弦的歌曲或几声动物的怪叫。手机铃声虽小,但足以打破课堂或自习室里原本的安静,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或学习环境。

如果你常去图书馆自习室,那你是不是了解这样的情形:人没到,有纸条、书本“占”着座位,后来的同学只能“望座兴叹”。有时候晚自习都快结束了,不少被“占”的座位却还一直空着。“占座”事情虽小,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较大。很多同学对此感到既窝火却又无可奈何。

如果你经常去上课,相信这样的现象你几乎每堂课都能看到:常有同学迟到、早退、上课中间拎着书包大摇大摆走出教室,也有同学在课堂上大肆睡觉,大声地聊天,收发短信,接打电话,玩游戏,听mp3,吃东西,翻阅与课本无关的读物,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地睡大觉。这样很不雅观与有礼的行为对老师和同学都是伤害和不尊重。

有一些宿舍的卫生状况实在不敢恭维,如果你可以做好准备大胆地走进去体验一下,看看那脏乱差的样子,闻闻那莫名其妙的气味,然后你就可以豪不迟钝地想到宿舍的那些主人翁们行为的不作为和不应该的行为了。没准你还能在里面发现一两个很坦然地蒙头大睡的人呢。宿舍“小地方”的卫生虽小,但反映出来的个人素质尚待完善。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那你会在公共场合看到吸烟的行为,男女过分亲昵的行为,拖拖鞋,穿背心进入的行为,随地吐痰的行为,随手扔弃废物的行为,一样还可以在公共设施上看到被人涂写刻画的文字和图案。

篇11

    学生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学生整体信息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学生大部分时间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图书馆利用率低,仅局限于读期刊杂志和借阅小说,专业书籍的阅读量过低,且仅集中在期末考试阶段。而对于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在牡丹江师范学院300份调查报告中仅有2人知道并使用过,而且2人均为大四毕业学生,通过咨询毕业指导教师获知途径;而牡丹江医学院300份问卷全部为大一和大二学生,无一人使用过本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其二,学生对图书馆功能认识有缺陷。通过问卷调查和笔者在图书馆的观察,很多学生对图书馆内丰富的信息资源了解过少,尤其是大一新生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知之甚少,甚至在调查问卷中有18名学生从未去过图书馆,有34名学生去图书馆只是上自习和看期刊杂志,87%的学生对图书馆提供的海量电子资源信息从未访问过,他们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电子预览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浏览新闻、聊天、游戏和娱乐,通过图书馆主页提供的数字资源进行论文检索和科学研究的人数相当有限。其三,信息教育制度不完善,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单一。调查发现,两所高校开展的图书馆教育形式基本为新生入馆教育。两所高校实际开展的图书馆教育仅为大一新生入学时,而且也仅局限于图书馆使用须知等基础知识,对于信息检索、信息素质教育等都未开展或开展得过少。而且图书馆新生入学教育由于学生过多,讲解人员过少,很多新生又都处在刚开学的兴奋期,教师普遍反映培训效果不理想。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大一新生的80%还是通过在书架上找书、询问同学等方式来借阅书籍,而不会通过计算机检索进行图书分类、索引等服务。95%的大一新生不知道学校图书馆主页,更不知道图书馆提供的电子数字资源,遇到教师留的科研问题,只是通过图书或百度等搜索引擎来查找资料,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率非常低,两所高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绝大部分是本校教师在使用。其四,信息素质教育与课程合作情况不理想。目前,两所高校都在大一新生时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在课程中也将信息利用与文献检索纳入课程体系中。但在与教师的座谈中了解到,由于受到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和教学单位协作配合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有部分老师甚至因为授课时数的限制而对这部分内容一概而过。其五,信息道德明显缺乏。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整个信息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4]在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对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文明上网等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学生都有过在网上随意宣泄自己情绪、不文明发言等行为,还有个别学生曾有过试图用黑客软件进入他人电脑盗取资料等行为。

    信息素质教育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合作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该从计算机应用教学转变为计算机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也正迎合了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的目标,即全民化教育和基于资源的学习特征。信息素养教育进课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渗透于专业课程,通过专业课堂实施潜移默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另一方面是渗透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很显然,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途径和上述过程是完全吻合的,既有独立的基础课程,又渗透于各专业课。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堂拥有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天然优势。信息素质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决定计算机基础教学更适合信息素质合作教育模式。信息素质教育的特性是教育对象具有全民性,其获取途径在于接受基于资源的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很好地将这两个特性整合在教学中。而且计算机基础课是在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如果具备了信息素质,将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受用无穷。将信息素质教育与计算机基础课程合作具体可表现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应用、常用软件介绍等几部分,课程分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内容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中详细列出学生应具有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根据该标准,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使信息素养教育显示进入课堂,并在实践课中逐步实施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结合校园网络强调学生基于资源的学习,达到信息素质的合作教育。计算机基础课每周都有2学时的实践课,计算机实验室都有网络,实践条件完备。笔者在2010和2011两个年度的牡丹江师范学院新生中挑选2个系作为实验对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利用课堂多媒体教学环境讲授信息获取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并结合本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比较,以讨论式教学法讲解电子信息的使用,并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信息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实践课上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信息检索和下载等工作。为弥补笔者信息素质知识和学生相关知识的缺乏,在两个实验班级中又分别邀请了图书馆专业人员和学生的专业教师讲解了图书馆文献检索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获取及利用情况。学生以实验报告和本专业论文的总结形式作为学习反馈,通过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的座谈和学习成果的检验,在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教育方面,实验班的学生明显优于未参与实验的学生。

    信息素质合作教育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

    信息素质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合作模式的确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未来信息素质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许多实际问题。第一,课时少,教学计划可能无法按时完成。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有限,所以在教学计划中仅给计算机网络安排2个学时,而这2个学时介绍网络的应用时间都很紧张,根本无暇顾及信息素质教育的讲授,这也是在与牡丹江两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师座谈时反应的最大问题。笔者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就不得不利用一些业余时间进行学生信息教育的辅导。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和与同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来进行适当地弥补。第二,缺少配套教材和相应的课程规划。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合作还处于摸索探究模式,没有相应规范的权威的配套教材,笔者也正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如果制定规范的课程规划,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就可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学生也相应地会提高对信息教育的重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注重相关单位的配合和教学团队的培养。信息素养的良好培养离不开图书馆、计算机教师、网络中心以及相关专业教师等方方面面的合作,不同单位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功能的实施化、相互配合的紧密化才能最大限度地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在这方面,教师团队的培养很关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团队建设,吸纳更多优秀的教师,发挥团队优势,使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实施得更顺利、更深入。第四,注重教师进修培训工作。在与教师座谈中,普遍都反映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进修与培训工作,而两所高校也没有将高校专业教师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培训纳入相应的计划之中,这也相应地妨碍了专业教师在授课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但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既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