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积极分子发言稿

积极分子发言稿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24 02:54: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积极分子发言稿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积极分子发言稿

篇1

2012年对移动通讯业来说是改朝换代的一年,三星2011年在智能机以20%的市场份额夺冠后,2012年三星再以手机出货总量29%的市场份额超过诺基亚24%的市场份额终结了诺基亚在手机行业连续14年的霸主地位。从2007年到2013年第一季度诺基亚由手机出货总量和智能机出货量双双过40%的市场份额跌到手机出货总量为14.8%,智能机出货量为2.9%,排名下降至第十名。诺基亚市值从2007年的1000多亿美元暴跌至100多亿美元,短短5年时间诺基亚市值缩水近90%。与此同时,评级机构穆迪将诺基亚股票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芬兰巨头落到如此惨淡的境地呢?本文从研发投资战略方面对此进行剖析。

一﹑诺基亚研发投资战略简介

进入21世纪,诺基亚在研发投资战略上大体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2000年到2008年主要投资研发塞班操作系统手机,并在2005年高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maemo,但进展缓慢,也没有引起诺基亚足够的重视;第二时期是2009年到2011年,在继续研发投资塞班的同时2009年与英特尔合作开发的meego;第三时期是2011年至今,诺基亚实行差异化战略,2011年放弃meego,2013年放弃塞班,单一研发投资WP系统手机。三个时期、两次研发投资的战略转型伴随着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败,其研发投资战略是导致其衰败的主要原因。

二﹑诺基亚研发投资战略分析

(一)研发投资战略转型僵化,错失真正的“智能机”时代

诺基亚拥有智能机已经近十年,即大家熟知的塞班系统手机,但从2007年苹果第一款IPhone和谷歌研发出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后,智能机被重新做了定义。而诺基亚依旧沉浸在塞班的辉煌中,在与新出现的安卓和IOS对比中,塞班的各种缺点暴露无遗,操作复杂,多任务性差,兼容性差,经常死机,应用较少,下载不便等。因此2007后很多支持塞班的手机终端厂商如摩托罗拉﹑三星等逐步放弃塞班平台而转向安卓操作系统。当谷歌主动找诺基亚合作时,诺基亚没有与谷歌合作选择投资安卓系统,错过了后智能机时代的投资先机。之后两三年时间在安卓和IOS的迅速扩张中,塞班市场份额急速下降。安卓市场份额由2010年的25.5%上升至68.8%,塞班系统则由2010年的36.6%降至3.3%。随着诺基亚塞班系统的销售份额萎缩诺基亚公司逐步陷入困境。从2007年到2012年年末,短短四年时间诺基亚主营业务收入逐年下降,销售净利率逐年下降,净利润从盈利72.05亿欧元到亏损23.03亿欧元。诺基亚战略转型缓慢,没有把握好最佳投资时机,公司逐步陷入困境。

(二)单一投资研发Windows Phone手机,研发投资战略方向失误

2011年初诺基亚开始意识到智能机领域的落后与公司面临的困境。因此诺基亚开始选择新的操作系统,符合条件的有安卓和WP系统。对比两种操作系统,在2010年末,安卓的市场份额达到25.5%,其应用数量达到150000个,而WP市场份额仅为2.8%,其应用数量仅为11500个。截至2013年WP系统在市场份额,应用数量和质量以及开发者支持率方面与安卓有着巨大的差距。安卓的应用数量已经达到了80万个并且开发者的支持率达到了83.6%,而WP的应用数量仅有13万并且开发者支持率仅为14%。

诺基亚本着差异化原则选择了WP操作系统,这是令人不解的选择。当前手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功能硬件的竞争,操作系统竞争力和其生态系统成熟度直接关系到手机的综合竞争力。然而诺基亚选择了各方面都不成熟的WP系统。无论功能机时代,还是塞班风靡的智能机时代,诺基亚的市场份额长达14年雄霸世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其精湛的手机工艺设计和制造,当时所有的手机厂商都生产功能机和塞班系统智能机,消费者会选择抗摔,质量过硬的诺基亚。但是诺基亚没有利用好这一点,使消费者不得不在操作系统和硬件上做一个选择,以至有些诺粉买了诺基亚手机后刷上安卓操作系统。有人做过调查如果诺基亚有安卓手机会购买吗?绝大多数人回答肯定购买,因为诺基亚优秀的硬件工艺再加上成熟的安卓系统,诺基亚有巨大的群众基础,销量当然会很好。不得不说一个公司让潜在的大量消费者买不到你的产品,是一件可悲的事。结果证明了诺基亚选择WP对其的不利影响。诺基亚智能机市场份额和名次逐年下降,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12%,降到2012年的4.3%,2013年第一季度的2.9%;名次从2011年的第三名,下降到2012年的第七名,2013年第一季度的第十名。同时诺基亚库存现金储备,随着连续六个季度的亏损骤然下降,从2011年70亿美元下降到2012年56亿美元,2013年第一季度36亿美元。

更为关键的是,这是恶性循环,手机销量过低,开发者没有动力来开发WP系统的应用,应用数量不增加,消费者又不会来买手机,销量依旧上不去。要改变困局,需在软件开发上有更快提高,但这需要时间,对一个陷入亏损的企业究竟还能再等多久?诺基亚难道非要单一研发投资WP系统吗?三星、HTC、中兴、华为同属于安卓阵营,也都在开发WP系统手机,其他公司可以在选择安卓和Windows两个系统,为什么诺基亚不行?诺基亚质量好,返修率低,在消费者心中有极强的群众基础,开发安卓系统手机与三星竞争应该没有问题。因此诺基亚的单一研发投资WP到目前来看,不得不说是一个错误。

(三)研发投资效率较低

诺基亚在2011年总计投资了56亿欧元用于产品研发,但该公司2011年的总营业收入才386.59亿欧元,研发强度为15.91%,相比之下,苹果2011年的研发投资为19.06亿欧元,而2011年营业收入却达到了857.84亿欧元,研发强度为2.22%,大大低于诺基亚,其研发投资在总营业收入的占比也更低研发投资更具效率。2012年这一状况还在延续。诺基亚2011﹑2012年开始了历史上少有的亏损,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单一投在了WP上并没有使诺基亚摆脱困境。

(四)研发投资细节把握不准

当今时代早已不是生产商生产什么消费者买什么的时代了,而是生产商必须生产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会很快被市场淘汰。

1.研发投资细分不够。现在诺基亚在高中低手机布局中无论比起竞争对手三星,还是以前的诺基亚都显得不够完善。各种手机款型极其有限,不能满足各种消费群体。市场覆盖不足导致大量潜在消费者流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诺基亚的出货量。

2.错失研发投资大屏智能机。智能手机用户越来越喜欢购买大屏手机,而诺基亚却几乎没有一款5英寸及以上的智能机。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驻伦敦分析师弗朗西斯科·杰罗尼莫说,“人们目前都在以不同方式使用智能手机,通过高速移动网络消费媒体内容。5英寸的智能手机屏幕拿在手里刚刚好。”杰罗尼莫表示,5英寸及以上屏幕的智能手机销量去年达到2970万部,而一年前却仅为120万部,而诺基亚却没有从中获利。

3.错失研发投资双卡双待智能机。据调查中国和印度双卡双待手机有着巨大的市场,三星、HTC摩托罗拉,中兴,华为,联想,酷派等几乎智能机厂商都有双卡双待智能机,但是诺基亚至今也没有一款,以至于当我想买一款诺基亚的双卡双待的智能机时不得不放弃诺基亚。一个让本来想买自己公司产品的消费者因为公司没有此产品而投奔自己的竞争对手,不得不说这也是诺基亚在研发投资方面做得的不够好。

三﹑诺基亚应对策略及启示

(一)把握好研发投资战略战略方向

方向很重要,在对公司至关重要的战略项目投资上一定要方向正确,如果发现方向错误应该及时改变。诺基亚为什么试一下安卓,并不是放弃WP,而是在WP的同时也去开发安卓手机。不要怕同质化竞争,要知道诺基亚的优势在硬件设计和工业制造上,这也是在非智能机时代诺基亚成功之处所在。如果诺基亚放弃了安卓系统的优势,而竞争对手都在拥有这一优势,那么这也就变成了诺基亚的劣势,过硬的手机硬件质量和广大的诺基亚粉丝这就是同质化竞争中诺基亚的优势。

(二)注重研发投资效率和速度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研发效率关系到公司的盈利,速度关系到产品尽快抢占市场,进而关系到公司的盈利,最终都关系到公司的生存。诺基亚应尽快提高其研发效率和速度,尤其是关于智能机业务。

(三)研发投资一定适合市场需求,把握研发投资细节

只有适合消费者的研发投资才能赢得市场,获得利润。今后诺基亚尽快完成在高中低端领域智能机布局,设计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功能的手机,赶上大屏机、双卡双待智能机的步伐。

如果诺基亚能够在研发投资的战略方向,效率速度和细节上做出一些改变,相信诺基亚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在研发投资中一定要把握好研发投资的各个方面,以此为鉴,管理运营好企业。

参 考 文 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

篇2

高分子材料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工业、人民生活、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有广泛应用,是现代社会中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不可缺少的材料[1]。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是高分子专业研究的重要主题,相应助剂对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效率、加工性能、使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助剂行业的发展,助剂品种日益繁多[2]。《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就是面向高职、高教学生开设的一门高分子专业课程,通过多年本门课教学,笔者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

1.讲明本课程在高分子专业知识构成中的作用

合成与加工成型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研究的两大主题,其中加工成型离不开高分子加工助剂相关专业知识,因为对助剂的品种和性能不了解,成型加工的工艺设计与控制难以进行[3]。助剂在配合塑炼和基本成型过程中起这样的作用:加工过程中改善聚合物的工艺性能,影响加工条件,提高加工效率;改进制品性能,提高它们的使用价值和寿命。概括起来说,助剂和聚合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聚合物的研究和生产先于助剂,但只有在具备适当助剂和加工技术的条件下,它们才有广泛的用途。

因此,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是高分子专业知识构成中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学生应形成这样的概念: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过程的工艺设计和控制工作离不开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的相关知识。

2.本课程教材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有不同教材可供教学选择,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老师应相应选择教材。笔者选用方海林主编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该教材面向本科生教学,通过教材学习,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加工中常用助剂的概况、作用机理、品种合成、性质及其应用等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通过具体工艺及配方学习,认识它们对材料的工艺和性能的影响,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由于教学过程中课程设定为32学时,老师可根据学生学习兴趣适当取舍,如第九章剂、发泡剂、着色剂、发泡剂的讲解可以适当缩减一些,而第二章增塑剂内容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

3.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3.1多媒体结合板书

信息拓展展示以多媒体为主,重点问题讲解以板书为主[4]。对于《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突出应用:(1)当涉及大量信息拓展或者多种形式的直观展示时,以多媒体为主,如各种助剂的外观图片、合成助剂的工艺流程图、同一类助剂各种典型的化学结构式展示等。(2)对于大量公式推导、文字描述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比较准确完整地反映同时节省大量授课时间。板书的引导会带动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更容易将一个知识点讲透。如讲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的作用机理时,通过板书讲解与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容易将难点讲透。

3.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中研究问题,从而形成认识、发展能力、升华情感,并借助情境与问题实现教学目标[5]。对于《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课程教学,工厂已经采用的一些助剂配方设计实例都是鲜活的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大量引入配方实例,通过对配方实例的分析,告诉学生各种助剂在配方中起什么作用,在配方设计时遵循什么样的设计规律,为学生将来从事配方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3课后在线答疑

现在学生几乎达到人手一台电脑,学生对电脑的常用操作基本熟练,特别是一些交流工具,如电子邮件、QQ在线聊天甚至视频对话等,笔者认为借助互联网进行学生课后答疑是一种教学辅助方法。学生在课后学习,如在做课后作业时遇到问题,借助电子邮件向老师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当然,这种答疑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如果老师每天进行大量邮件答疑会增加教学负担,这时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方法如建立QQ群,在指定时间内在线群聊进行答疑等。

4.成绩考核与评价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考核可以选用考试、小论文、大作业等方式进行,由于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将来运用相关知识时需要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为用小论文考核更符合这门课的学习规律,因为写小论文本身就是学生一个再次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查阅比较多的资料,将内容很好地组织,还要形成自己的认识及评价。布置完小论文题目后,一般会提出以下写作要求:写作紧扣论文题目、不出现偏题、有学术性;写作条理清晰,内容安排有序;写作重点突出;写作参考资料充分、全面;写作中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写作字迹清晰、工整,表达流畅,字数3000左右。批改小论文的时候按学生对以上写作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分。学生最终成绩按学校、系部要求进行,结合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分。

5.教学效果与评价

通过本课程学习,需要实施培养专业面宽、知识面广和工程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这一课程教学目标,绝大部分学生应掌握常用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的作用机理、结构、特点、性能、用量,并具有初步设计聚合物材料配方的能力。从已经毕业的学生反馈看,学习这门课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学生进入工厂后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满足岗位要求,从事聚合物配方设计及工艺设计、控制等工作。

目前,新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不断被研发出来,知识更新非常快,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也有时代特征,如何上好《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这门课需要不断探索、持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周鹏.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科技创新,2015(11):69.

[2]冯嘉春,郑德,陈鸣才.我国高分子助剂研发现状及思考.透视,2007(2):33-36.

篇3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由于相关分析数据获取途径有限,本文只选取了武汉地区25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将其2011年的财务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拟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绩效评价。

(二)指标选取 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为了全面的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本文选取了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自筹能力、资产绩效和产业绩效等5个方面共18项分析指标。具体指标如下:X1为教师人均科研经费,X2为生均事业支出,X3为校产上交及经营收益年增长率,X4为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重,X5为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X6为学生生均设备值,X7为校办产业投资收益率,X8为师生比,X9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X10为学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X11为教职工人均获取经费额,X12为学校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X13为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X14为固定资产年增长率,X15为学校其他投资收益率,X16为学校融资收入占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X17为校办产业资本金利润率,X18为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

三、实证分析

(一)KMO检验与Bartlett检验 依据原始数据,对上述18项指标进行了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见表1)。本研究的KMO值为0.769(大于0.5), 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637.880(P

(二)相关阵的特征值与累积贡献率 通过软件计算,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有五大特征值,即3.949、2.208、1.877、1.537和1.135,它们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283%,这意味着前五个因子可以提供高校绩效水平的足够信息。如表2所示:

(三)公共因子的经济解释 表3给出了经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对X8师生比、X2生均事业支出、X6学生生均设备值、X11教职工人均获取经费额、X13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和X5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的载荷系数较大,可将其概况为教学绩效因子,该因子可以反映总体25.983%的信息;第2个因子对X1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和X18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有较大的载荷,将其定义为科研绩效因子,该因子反映总体的18.790%的信息;第3个因子在X12学校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X10学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和X4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重载荷系数较大,可以概括为自筹能力因子,反映了总体的15.456%的信息;第4个因子在X14固定资产年增长率、X16学校融资收入占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和X15学校其他投资收益率有较大的载荷,我们定义为资产绩效因子,反映了总体的12.730%的信息;第5个因子在X3校产上交及经营收益年增长率、X7校办产业投资收益率、X17校办产业资本金利润率和X9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载荷较大,可以概括为产业绩效因子,反映了总体8.324%的信息。

相关因子分析模型如下:

X8=0.955F1+0.091F2+0.042F3+0.009F4+0.320F5

X2=0.952F1+0.104F2+0.062F3-0.022F4-0.237F5

……

X9=0.392F1+0.101F2+0.260F3+0.568F4+0.693F5

(四)财务绩效综合评价 由表2可以看出,5个公共因子分别解释了25.983%、18.790%、15.456%、12.730%和8.324%的信息量。为了进一步获取各个因子对高校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将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求得高校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

w2=0.2241,w3=0.1843,w4=0.1638,w5=0.1218。

故,高校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为:

将各高校因子得分代入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综合得分情况,并按得分大小进行排名,将得分大于0的划为第一组,将得分小于0的划为第二组。结果发现,共有14所高校得分大于0,归为第一组;剩余的11所高校得分小于0,归为第二组。

(五)结果检验 表4给出了此次判别分析的分类结果。最后SPSS统计软件对回代判别的情况进行了评价,即财务绩效较差的高校正确率为100%,财务绩效水平较高的高校正确率为92.86%,总判别正确率为96.00%。此外交叉验证中,财务绩效较差的高校正确率为100%,财务绩效水平较高的高校错判个数为2个,正确率为85.71%,总判别正确率为92.00%。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此前的因子分析分类结果较为合理。

四、实证分析结果与结论

通过对武汉25所高校财务绩效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影响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因子主要有五个,按照其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为教学绩效因子、科研绩效因子、自筹能力因子、资产绩效因子和产业绩效因子。可见,影响高校财务绩效水平的核心因子为教学绩效因子和科研绩效因子。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基本工作和首要任务,其不光影响了高校的财务绩效水平,更影响着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为此,为改善高校财务状况,需要把工作重心放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上,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高校才能长期稳定发展。同时,影响高校财务绩效水平的其他三个因子,即自筹能力因子、资产绩效因子和产业绩效因子,更多的是表现为高校教学、科研的产出效益。其中,自筹能力反映的是高校自我发展的能力,资产绩效因子反映的是高校资产、办学条件的状况,产业绩效因子更多的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产出效益水平。

篇4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不同的数据和检验方法来实证检验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分别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采用博弈方法对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文献比较缺乏。本文在参与人为有限理性的条件下从动态的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高管股权激励下研发投资不足的形成机理进行博弈分析,结果可以为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水平,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二、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下的研发投资不足演化博弈分析

1. 模型的假设。假定一个高新技术企业的股东雇佣高管人员来经营企业,高管人员的报酬由股权报酬和固定薪酬组成,股东给予高管人员的固定薪酬为S0,给予高管人员的股权份额为?准。在给定的总报酬水平下,高管人员的其中一种策略选择为: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稳固自身地位,尽可能规避风险性的研发投资,从而导致研发投资不足。因为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体现为企业研发支出的增加,但研发投资风险大,其带来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失败,高管人员则会面临收益低(因为高管人员的固定薪酬通常与经营业绩挂钩)甚至被解雇的威胁,因此,短视的风险规避的高管人员会减少研发投资,形成研发投资不足。高管人员的另一种策略选择为:以股东长远利益为第一,积极寻找合适的研发投资机会并进行相应的投资,形成充足研发投资。针对高管人员的策略选择,股东的策略选择分别为监控和不监控。

假定高管人员采用充足研发投资策略给企业带来的净现金流入量为C0,采用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给企业带来的净现金流入量为C1,根据高风险高收益的原理,C0>C1。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私人收益(自身地位的稳固等)为?啄,假设股东监控时发现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的概率为p(p>0),一旦发现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即给予其惩罚(罚款)f(f>0),股东监控的成本为v(v>0)。

从以上基本假设可以得出,当高管人员进行充足研发投资时,无论股东监控或不监控,高管人员的收益均为:S0+?准C0;在股东监控的条件下,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的收益为:S0+?准C1+?啄-pf,如果股东不监控,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的收益为:S0+?准C1+?啄。对股东而言,若高管人员进行充足研发投资,股东监控的收益为:C0-S0-?准C0-v,股东不监控的收益为:C0-S0-?准C0;若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股东监控的收益为:C1-S0-?准C1-v+pf,股东不监控的收益为:C1-S0-?准C1。股东与高管人员的收益矩阵如图1所示。

2. 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假设高管人员选择充足研发投资策略的概率为x,股东选择监控策略的概率为y。

根据上述假设,高管人员采取充足研发投资策略的期望收益为:

E(x)=y(S0+?准C0)+(1-y)(S0+?准C0)

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的期望收益为:

E(1-x)=y(S0+?准C1+?啄-pf)+(1-y)(S0+?准C1+?啄)

高管人员充足研发投资和研发投资不足混合策略的平均期望收益为:Ea=xE(x)+(1-x)E(1-x)

①式为高管人员的复制者动态方程:

■=x[E(x)-Ea]=x(1-x)(?准C0+ypf-?准C1-?啄)①

股东监控的期望收益为:

E(y)=x(C0-S0-?准C0-v)+(1-x)(C1-S0-?准C1-v+pf)

股东不监控的期望收益为:

E(1-y)=x(C0-S0-?准C0)+(1-x)(C1-S0-?准C1)

股东混合策略(监控与不监控)的期望收益为:

Ep=yE(y)+(1-y)E(1-y)

②式为股东策略选择的复制者动态方程:

■=y[E(y)-Ep]=y(1-y)(pf-v-xpf)②

3. 演化路径和演化稳定策略。

(1)高管人员的策略选择演化稳定分析。若y=■,式①等于0,表明此时所有的x都是稳定状态。当y≠■时,求解式①可得出x*=0、x*=1为可能的两个稳定状态。令F(x)=■,由策略选择演化稳定的性质可知,若F′(x*)

(2)股东的策略演化稳定分析。当x=■时,式②等于0,表明所有的y都是稳定状态。当x≠■时,求解式②可以得到y*=0、y*=1为可能的两个稳定状态。令B(y)=■,以下根据B′(y*)的符号对股东策略选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当pf

(3)股东与高管人员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由式①、②构成的动态系统共有五个均衡点(1,1)、(0,0)、(1,0)、(0,1)、(■,■),其中0

J=(1-2x)(?准C0+ypf+-?准C1-?啄) pfx(1-x)-pfy(1-y) (1-2y)(pf-v-pfx)③

根据雅可比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方法,对五个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表1为稳定性分析结果。

可见,由式①、②构成的系统有3个稳定的局部均衡点(0,0)、(1,0)、(0,1),对应的演化稳定策略为: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股东不监控;高管人员采取充足研发投资策略,股东不监控;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股东监控。此外,系统还有一个不稳定点(1,1)和一个鞍点。

4. 参数分析。当?准C0>?准C1+?啄时,也就是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的收益较充足研发投资时的收益更小时,由表1可知,此时高管人员会选择充足研发投资策略,同时股东选择不监控策略是唯一的演化稳定均衡。因此降低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总收益,增加其在充足研发投资中获得的收益,能够有效降低高管人员的研发投资不足水平。要实现?准C0>?准C1+?啄的目标,给予高管人员的股权份额?准,高管人员分别采取充足研发投资与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给企业带来的净现金流量C0与C1,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私人利益 均是重要决定因素。若?准=0,而?啄>0,?准C0>?准C1+?啄不成立,因此,为了使得高管人员采取充足研发投资策略,对高管人员实施股权激励,给予高管人员一定的股权份额非常必要。降低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私人利益也能起到抑制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水平的作用。

当?准C0

三、 结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市场需求变化迅速,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挑战日益加剧,只有拥有自身的创新力和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上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保持长久的竞争实力,从而长期稳定的发展。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过程中,研发费用的投入是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最基本的动力,研发投入充足与否关系着企业研发创新的成败,充足的研发费用投入是研发成功的保证,研发投资不足将影响研发进程,使得研发活动难以持续下去,从而导致研发失败。因此,充足的研发投资是非常必要的。但研发投资具有高风险性,长周期性的特征,如果缺乏恰当的激励机制,股东与高管人员的利益冲突会影响到高管人员的创新动力,从而导致研发投资不足。

篇5

引言

盐渍土作为地区性特殊岩土,在世界各国均有分布。由于盐渍土在盐的胶结作用下具有其独特的工程特性,天然状态下,强度较高;但遇水后,易溶盐的溶解,土体结构容易破坏,造成承载力与沉降性能显著降低;另外盐渍土的腐蚀性、溶陷性及盐胀性对高速铁路路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伊朗高铁项目阐述对盐湖内盐渍土地基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线位穿越干涸的盐湖,属湖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表层土为盐渍土,属现代盐渍土,现代积盐过程仍在进行,盐渍化明显,具盐壳、松胀等现象。根据地勘资料显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含黏土级配不良砂、含黏土级配不良砾,一般厚度11~24m;湖积层低液限黏土等,覆盖层厚度大于70m。地下水位埋深0.65~11m之间,具有强腐蚀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场地类别为Ⅲ类。

2 场地性质

盐湖段盐渍土以氯盐、亚氯盐为主,其次为亚硫酸盐~硫酸盐。土层中均含有盐的结晶,特别是表层0.3~0.5m为盐壳层,表面硬,下部比较松散。易溶盐平均含盐量在0.83%~3.57%,属于中~强盐渍土。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强侵蚀性,地下水位较低的细砂层地段考虑液化影响。

3 主要地层简介

根据地质钻探显示盐湖段一般是砾质冲积-冲积扇土上有石膏的积累;其下的湖积-湖积层有易溶盐性盐类的积累[1]。盐湖段主要地层指标如表1所示。

4 设计要求

为满足高速铁路有砟300km/h的要求,路基稳定性及地基条件需满足表2设计要求[2]。

经计算分析,盐湖段路基稳定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含盐团地层与虽然承载力满足要求,但遇水后会产生崩解,不满足沉降要求;低液限黏土承载力与沉降均不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需对以上地层进行地基处理。

5 盐湖地基处理方案

对于盐渍土地基处理,首先在线位方案选取过程中,优先考虑绕避方案,因即使采用相应工程对其进行防护,考虑盐渍土的腐蚀性,对工程的长期耐久性仍会有影响;另外盐渍土地段路基应尽量以路堤的形式通过,减少水对路基基床填土浸蚀的影响,并保证不发生次生盐渍化的要求。结合盐渍土的类型及特性与高速铁路对地基承载力与沉降的要求,本项目主要采用以下措施对盐渍土地基进行处理。

5.1 换填法

对地表盐壳层,具有高溶陷性的含盐团地层,将其挖除换填含盐量相对较小的粗颗粒土或非盐渍土填筑,并在施工过程严格控制压实质量。换填深度一般控制在0.5~3.0m[3],否则工程造价太高,不经济。

5.2 隔断层与护道

水是危害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盐分的迁移积聚,都是水直接影响的结果,因而排水设计尤为重要[4]。本项目沿线填料匮乏,完全采用非盐渍土填料填筑,几乎不可能,另外高速铁路对沉降变形控制要求严格,因此对基地土进行换填的同时,在原地面以上0.6m与基床表面底面设置了两道复合土工膜(两布一膜)隔断层,并在两侧路堤边坡设置3m宽,1m高护道;从横向及纵向上做好防水措施,并加强排水设计,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将,以尽可能减少水对基底影响范围填料的危害。当换填填料为非盐渍土时,可不用设置隔断层与护道。

5.3 复合地基

对于深厚松软土、细砂液化层含盐量较高,属于中~强盐渍土,且地下水位高,强腐蚀性,采用常规的地基处理方法无法满足承载力、沉降及长期耐久性的要求,因此针对以上不良地质段落,分段采用了预制方桩与振动沉管碎石桩法进行地基处理。对于深厚软土采用C50混凝土预制方桩处理,桩间距横向2.5m,纵向2.8m,并设置桩帽,混凝土采用抗侵蚀水泥拌制,桩端进入压缩模量相对较大的硬塑状粘土或中粗砂持力层;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考虑盐湖地质条件与侵蚀环境的特性性,CFG桩的成桩与抗侵蚀性效果可能不理想而没采用。对于砂土液化地层,主要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进行处理,通过强大的振动,可以给地基土以振动挤密、排水减压、置换加固和预振效应,从而提高砂土的抗液化能力和承载力,桩间距1.1~1.3m。

盐渍土地基还可采用预浸水法、化学治理法[5]、强夯法、强夯置换法、水泥搅拌桩及桩板结构等进行处理,具体工程措施的选取应结合工程性质、技术要求及工程造价综合考虑。

6 结束语

本文依托此高铁项目,对盐湖段地层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不同盐渍土类型地基处理的设计思路及工程措施,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洪萍.盐渍土的工程性质及防治[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2.

[2]TB10621-2014(J 1942-201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3]王国欣,谢雄姐,黄宏伟.公路隧道洞口滑坡的机制分析及监控预报[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2):268-274.

篇6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4?0053?03

Self?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 for non?Gaussianstochastic distribution systems

QU Yi, MU Li?ning, LAI Zhan?chi

(1. Department of Electri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anyang 712000, China;

2.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 China)

Astract: Based on dynamic and static mathematical models, a self?adaptive adjustment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racking control of the non?Gaussian stochastic distribution systems, and the algorithm steps are introduced. The analysis result shows that the systems output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follows the target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index is not more than a specified upper bound.

Keywords: non?Gaussian stochastic distribution system; self?adaptive control; mathematical model;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0 引 言

近十几年来,经典的随机控制前提是假设系统中的变量服从高斯分布,通过选择控制量,使系统获得较优的追踪误差[1?8]。但是,在实际系统中,许多系统变量不服从高斯分布,经典的随机控制策略,很难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1996年,Manchester大学王宏教授提出了输出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形状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是控制随机系统的输入,使系统输出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形状尽可能地跟踪给定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形状,可有效的解决动态随机变量不服从高斯分布的问题,并在线实现了的造纸过程样机运行实验[1?2]。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输出概率密度函数控制已经形成了一个逐渐完善建模及控制理论体系。

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输出概率密度函数模型建立之后,接着就需要设计合理的非高斯随机分布控制算法。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自适应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的目的就是选择合适的控制输入[u(t)]使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输出概率密度函数尽可能追踪目标概率密度函数[γg(y)] ,同时满足规定的性能指标。

1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

1.1 模型建立

假设[v(t)∈[a,b]]是一致连续有界随机过程变量,表示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的输出;[u(t)∈Rn×1]表示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的控制输入,控制变量[v(t)]的概率分布。在任何时刻,[v(t)]可通过其概率密度函数[γ(y,u(t))]来表示,其表达式为:

[P(a

式中[P(a

假设定义区间[a,b]是已知的,概率密度函数[γ(y,u(t))]是一致连续有界,使用B样条函数逼近,则系统输出概率密度函数的表达式为:

[γ(y,u(t))=i=1nvi(u(t))Bi(y)] (2)

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的动态部分由连续时不变系统表示,则其表达式如下:

[V(t)=AV(t)+Bu(t)+w(t)γ(y,u(t))=C(y)V(t)+L(y)] (3)

式中:[A∈R(n-1)×(n-1)]和[B∈R(n-1)×m]是未知的参数矩阵;[V(t)=(v1,v2,…,vn-1)]是状态向量;[w(t)∈Rn-1]是外界干扰;[C(y),L(y)]的定义如下:

[L(y)∈b-1nBn(y)∈R1×1C(y)=C1(y)-Bn(y)bnbT=(B1(y)-Bn(y)abBn(y)dyabB1(y)dy,B2(y)-Bn(y)abBn(y)dyabB2(y)dy,…,Bn-1(y)-Bn(y)abBn(y)dy abBn-1(y)dy)∈R1×(n-1)]

记:

[f(y,u(t))=γ(y,u(t))-L(y)] (5)

对于[y∈[a,b]],可进一步可获得

[V(t)=AV(t)+Bu(t)+w(t)f(y,u(t))=C(y)V(t)] (6)

假设存在一个正定常数[δ],满足如下表达式:

[w(t)δ]

1.2 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

在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控制中,控制算法设计的目的是选择合适的系统控制输入[u(t)]使系统输出概率密度函数跟踪目标概率密度函数[γg(y)],即:

[limt+∞γ(y,u(t))=γg(y)] (7)

为了实现系统输出概率密度函数的追踪目的,假设目标概率密度函数可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γg(y)∈Ω=ff=i=1nwici(y)] (8)

式中[ci(y)]是基函数向量[C(y)]的第i个元素;[wi(i=1,2,…,n-1)]是定值。这就意味着存在一个已知向量[Vg∈Rn-1],使目标概率密度函数[γg(y)]可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γg(y)=C(y)Vg]

在系统输出概率密度函数追踪过程中为了获得好的动态性能,权值向量[V(t)]应逼近参考目标权值向量[Vg],[Vg]可从如下参考模型中得到:

[Vm(t)=AmVm(t)+Bmr] (9)

式中:[Am∈R(n-1)×(n-1)]和[Bm∈R(n-1)×m]是已确定的矩阵;[r∈Rm]是已确定的常量。

[Am]是稳定矩阵,使下列表达式成立:

[limt+∞Vm(t)=VgAmVg=-Bmr] (10)

这就意味着选择系统控制输入[u(t)],使[V(t)]尽可能的逼近[Vm(t)]。

定义:

[e(t)=V(t)-Vm(t)]

则,可得到误差动态系统:

[e(t)=AV(t)+Bu(t)+w-AmVm(t)-Bm] (11)

为了使误差动态系统式(11)渐近稳定,可构造如下控制算法[1]:

[u(t)=Q(t)(K(t)abD(y)f(y,u(t))dy+r)] (12)

式中:[K(t)∈Rm×(n-1)]和[Q∈Rm×m]已确定的自适应调整增益矩阵;[γ(y,u(t))]是可测的系统输出概率密度函数,[D(y)∈Rn-1]是定义在区间[a,b]上的函数向量,控制输入[u(t)]与概率密度函数[γ(y,u(t))]的积分相关,定义系统的性能指标为:

[J=ab(γ(y,u)-γg(y))2dy] (13)

该性能指标依赖于系统输出概率密度函数[γ(y,u(t))]的权值积分。

为了简化表达式,定义:

[Σ=abD(y)C(y)dy∈R(n-1)×(n-1)] (14)

存在两个常数矩阵[K0∈Rm×(n-1)]和[Q0∈Rm×m],使下面的条件成立:

[A+BmK0Σ=AmBQ0=Bm] (15)

由式(3)和式(12),可得非高斯随机分布闭环系统为:

[V(t)=(A+BQ(t)K(t)Σ)V(t)+BQ(t)r+w(t)] (16)

由式(11),式(15),式(16)可得到误差动态系统:

[e(t)=Am(t)V(t)+B(Q(t)K(t)-Q0K0)ΣV(t)+BQ(t)r- AmVm(t)-Bmr+w(t) =Ame(t)+Bm(K(t)-K0)ΣV(t)+Bm(Q-10- Q-1(t))u(t)+w(t)] (17)

定义:

[?(t)=K(t)-K0ξ(t)=Q-10-Q-1(t)] (18)

则式(11)进一步可表示为:

[e(t)=Ame(t)+Bm?(t)η(t)+Bm(t)ξ(t)u(t)+w(t)] (19)

式中[η(t)=ΣV(t)]。

由于[V(t)]是不可测的,[e(t)]也是不可测的,则[e(t)]不能在自适应调整算法中使用。必须构造一个信号可在自适应调整算法中使用,则构造的信号为:

[ε0(t)=abD0(y)(f(y,u)-g(y))dy∈Rm] (20)

式中[D0(y)∈Rm]是一个已确定的函数向量,则可看出信号:

[ε(t)=ε0(t)-Σ1(Vm(t)-Vg)] (21)

是可测得定义:

[Σ1=abD0(y)C(y)dt∈Rm×(n-1)]

则式(21)可表示为:

[ε(t)=Σ1e(t)] (22)

误差动态系统可进一步表示为:

[e(t)=Ame(t)+Bm?(t)η(t)+Bmξ(t)u(t)+w(t)ε(t)=Σ1e(t)] (23)

式中除了[e(t),?(t)]和[ξ(t)]外,所有参数信息都是可测的。

2 参数[K(t),Q(t)]的调整规则

在建立非高斯随机分布误差动态系统(23)之后,接着就需要设计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的控制算法。为了设计[K(t),Q(t)]的调整规则,首先考虑在噪声干扰不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文献[1?2]中的定理1直接引出[K(t),Q(t)]控制算法。

定理1:假设式(10),式(15)成立;矩阵[Am]稳定和满足[w(t)=0];存在定义在区间[a,b]上的函数向量[D0(y)]和一个正定矩阵[P],使表达式:

[ATmP+PAm=-In-1BTmP=Σ1] (24)

成立,则自适应调整规则:

[K(t)=-ε(t)ηT(t)Q(t)=-Q(t)ε(t)uT(t)Q(t)] (25)

成立,式(23),式(25)中的参数变量一致连续有界且:

[limt+∞f(y,u)=g(y), ?y∈[a,b]] (26)

当定理1中的条件满足时,非高斯随机分布闭环系统是全局渐近稳定,可实现式(7)的追踪性能指标。

自适应调整控制算法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选择[D0(y)]使条件式(24)满足;

(2) 采集控制输入[u(t)],和由系统输出获得概率密度函数[γ(y,u(t))];

(3) 利用式(5)计算[f(y,u)]和参考模型输出[Vm(t)];

(4) 利用式(21)计算[ε(t)];

(5) 利用式(25),计算增益[K(t),Q(t)];

(6) 利用式(12),计算[u(t)]。

3 结 语

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控制是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标就是通过分析系统特性来设计、优化控制算法、确保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收敛性能。本文针对系统追踪控制问题,首先建立系统输出概率密度函数模型,动态数学模型,通过定理1提出自适应调整控制算法,并给出该算法的实现步骤。通过分析可知该算法能够实现系统输出概率密度函数追踪目标概率密度函数,并满足规定的保性能指标。

参考文献

[1] WANG Hong. Bounded dynamic stochastic systemss: modelling and control [M]. London: Springer?Verlag Ltd, 2000.

[2] GUO Lei, WANG Hong. Stochastic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s design [M]. London: Springer?Verlag Ltd, 2010.

[3] 屈毅,李战明,李二超.随机分布系统的神经保性能控制器的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18(11):2515?2521.

[4] QU Yi, LI Zan?ming, LI Er?chao. Fault tolerant control for non?Gaussian stochastic distribution systemss [J]. Circuits System Signal Process, 2013, 32 (1): 361?373.

[5] GUO Lei, WANG Hong. Observer?based optimal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using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Singnal Processing, 2006, 54(10): 3712?3719.

篇7

在食品包装及接触材料中,高分子类材质占比非常多。在日常实际检验监管中,不同高分子材料对应不同的理化检测安全限量指标,在抽样和监督检查工作中,核实并快速鉴别材料类别,对于做到精准检测、做好执法把关工作意义重大。高分子材料种类繁多,从常用的通用塑料到工程塑料、橡胶、纤维树脂等,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独特的化学构成、微观结构,也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能。本部分围绕部分特定的几类常见高分子材料,重点研究并总结其快速鉴别方法。

1.红外光谱技术在快速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本部分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对相关的食品包装材料进行快速鉴别。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形成这一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不停地作振动和转动运动而产生的,分子振动是指分子中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相对运动,多原子分子可组成多种振动图形。

按量子力学的观点,当分子吸收红外光谱发生跃迁时,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即振动能级是量子化的,可能存在的能级满足下式:

E 振 =(V+1/2)hn

n :化学键的 振动频率; V :振动量子数。

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用波数表示)

其中:K为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m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也可以作为表征和鉴别化学物种的方法,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征性。

1.1 试验处理及准备

实验仪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Varain 670IR

对食品包装材料表面进行溶胀处理,其目的是尽可能地去除食品包装材料里的添加的其它的成分,其方法是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对样品进行浸泡或回流处理,使样品溶胀。将样品表面溶胀的部分刮下,去除溶剂,粉碎后,按红外测定的溴化钾压片法制样,上机分析,适当扣背景,并与标准红外谱进行比对分析。

1.2 聚丙烯材料红外光谱检测

从红外谱图1分析可以看出:2900-2850cm-1是甲基和亚甲基伸缩振动的吸收峰;1702cm-1是测试方法引入的C=O的伸缩振动的吸收峰;1469cm-1-1431cm-1是CH2、CH3面内弯曲和面内弯曲反对称的吸收峰;1378cm-1是CH3面内弯曲对称振动吸收峰;经比对表谱,和聚丙烯的相似度较高。产品的主成分聚丙烯树脂。

1.3 聚苯乙烯样品材料的红外光谱

从红外谱图2分析可以看出:3081cm-1、3060cm-1、3025cm-1是芳环骨架振动的吸收峰;2923-2850cm-1是甲基和亚甲基伸缩振动的吸收峰;1943、1871、1799cm-1是芳环骨架泛频的吸收峰;1703cm-1是测试方法引入的C=O的伸缩振动的吸收峰;1658cm-1、1544cm-1、1451cm-1是芳环骨架振动的吸收峰;1373cm-1是芳环的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722cm-1芳环-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经比对表谱,和聚苯乙烯树脂的相似度较高。产品的主成分聚苯乙烯材质。

由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多样性及构成食品包装材料的材料复杂,使得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对相关的食品包装材料进行快速鉴别时,进行前处理时时间较长。但是当选择合适的试剂后,试验证明,分析结果比较理想,快速鉴别应用技术科学可靠。

2.基于理化性能差异的快速验证鉴别方法

2.1 观察法

各种聚合物都具有各自的外观性状特征,可以依据这些特征对聚合物进行初步的鉴别。塑料薄膜主要有PE、PP、PVC和PET(聚酯),粘胶纤维和醋酸纤维膜等六种。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下:PET薄膜:其特点是较硬,拿在手中快速晃动能发出哗哗的响声,受力折叠以后易留下折叠痕迹。PVC薄膜: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普通悬浮聚合聚氯乙烯由于单体残留较高而不允许作为食品包装。不过允许单体含量较低的本体聚合聚氯乙烯用物食品包装。仔细比较可以发现:聚氯乙烯薄膜比聚乙烯薄膜稍硬,但是最准确的鉴别还是燃烧法。PP和PE薄膜:目前主要是以高压聚乙烯(即低密度聚乙烯)制作的食品包装膜。聚丙烯薄膜由于其结晶度较高而表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粘胶纤维膜和醋酸纤维膜(俗称玻璃纸):前者是天然纤维素经碱化以后再与二硫化碳反应生成水溶性的纤维素黄原酸盐,最后在硫酸浴中通过狭缝成膜;后者是纤维素经乙酰化以后采用溶液法成膜。粘胶纤维膜是一类最传统、最安全的糖果包装透明薄膜。它的特点是没有PE膜那么柔软,与聚酯薄膜相比较粘胶纤维薄膜在不怎么受力的情况下也很容易起皱纹,整理过程中同样能发出声音。燃烧试验能够闻到与燃烧棉纤维类似的气味。

2.2 燃烧试验法

不同种类聚合物具有不同的燃烧特征和气味,依据此特征可以有效鉴别聚合物,下面列表予以比较。

2.3 溶解试验法

篇8

1 前言

目前高精度三维地震偏移剖面上反射波的主频已经可以达到30-40Hz,频带宽度也达到10-60Hz。但是大批老三维资料的分辨率还是很低的,有些资料主频只有20Hz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精细勘探和开发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第三系陆相沉积的碎屑岩薄互层的识别和储层描述,利用过去的低分辨率地面地震资料是很难取得成效的。因而利用多种提频方式,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是已经非常迫切,其中在已知地层品质因子情况下,利用反Q滤波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比率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方式。本文通过修改滤波算子,对地面地震数据进行叠前反Q滤波,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

2 原理

当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非完全弹性效应,会造成高频能量的衰减和波散,从而影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目前补偿地震波频率衰减最常用的方法是反Q滤波。反Q滤波通过补偿地震波的频率衰减和振幅损失,达到增强反射波能量,拓展信号高频成分,提高分辨率的目的。

在研究子波变化时,岩石的吸收作用是通过岩石品质因子Q来描述的。Q被定义为波动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后,原存储能量与所消耗能量之比(Aki 和Richard,1980)。即

为了适应实际资料中地层Q值随深度的变化,我们设计了时变反Q滤波程序。可以将地震记录根据地层Q值变化,划分若干个时窗,每个时窗内取一个Q值,分别进行反Q滤波。时窗之间采用平滑连接内插过渡。

主要的处理参数包括Q值、时窗参数、最高频率、频率采样间隔、频谱两侧平滑点数、反Q算子长度等,需要通过试验选择。

3 垦71三维资料试验效果

对垦71高精度三维地震共炮集进行了反Q滤波处理。处理中所采用的Q值是根据垦71-检41井VSP直达波求出的实测值,因此是更为准确合理的(表1)。

由于是原始资料,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因此必须利用平均速度和炮检距,逐道计算时窗范围,然后进行时变反Q滤波。在处理之前可以先切除直达波。

处理后不仅分辨率明显提高,而且深层的振幅得到了补偿。从振幅谱看,很好地保留了低频,增强了高频能量,60 Hz附近的高频能量提高了1-2倍。从而有效地拓展了信号的频宽(图1)。

4 结论

(1)反Q滤波器是一个指数增加的高通滤波器,需要经过修改以改善反算子的稳定性。采用时变反Q滤波可以适应地层Q值变化的实际情况。

(2)理论记录与实际资料证明,反Q滤波可以压缩子波,将地震信号主频提高5-10 Hz,将高截频提高10-15 Hz。

(3)利用VSP资料所取得的本区Q值,对垦71井区的高精度三维资料进行反Q滤波,得到了较好的频率和振幅补偿的效果,分辨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克服了生产管理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检修、运行工作,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我厂完成节能降耗任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细致地检查分析车间的事故隐患并逐一消除,防止新安全隐患的出现,从以往事故的经验和教训里寻找启示和控制办法,使人人都能看到危险。让职工知道安全事故是什么,怎么把不利因素转化为可控因素。通过事故案例教育大家,使职工的安全思想不能松懈。

面对氧化铝的提产任务,我车间员工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安全、高标准的完成了提产前的各项工作,使生产没有因我车间而耽误。使公司的提产计划没有在我车间受阻。在技术方面改进工艺流程。提出了多项技改方案。通过认真研究分析,提出了用新蒸汽冷凝水加热管道化第五层的技改方案,以充分利用新蒸汽冷凝水的余热。每组每小时可节省2-10吨的新蒸汽。

在工艺指标上,我们在严格执行溶出工艺条件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检查管道化出口温度、保温罐满罐率、管道化酸洗等的准确情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严格执行溶出工艺条件,使工艺指标进一步稳定。在指标控制上,车间对四个班组进行评比,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评比促进指标控制,要求每个人都能够熟练掌握生产流程知识,精心操作每一道阀门,严格执行厂部下达的指标考核准则。在生产工作中,充分的调动了生产技术骨干及员工积极性,把各个指标层层落实到每个班组,每个岗位,每个员工。考核与班组奖金、岗位奖金、员工奖金挂钩,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要想生产安全稳定运行就要有一批强有力的职工队伍,所以我们组织职工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使人人都有经验,特别是年轻工人,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次数和培训力度。通过提高业务操作技术,促进规范操作技能。

技术培训要抓牢,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更是不能少。我车间始终与公司保持高度一致。在注重职工学技术、学业务外,更注重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让职工进一步了解并适应公司各项制度,车间组织人员每月学习一次公司下发的有关文件,要求学员谈出心得体会,以此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整体水平。让职工充分的理解严格执行公司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感,让职工们都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以严格精细化管理为基础,规范各种管理行为,狠抓人员管理,杜绝散乱现象。严明劳动纪律,教育职工转变散漫思想。用制度说话办事,避免工作中出现麻痹大意现象,仔细做好细节问题,杜绝了严重违纪。我认为发生违纪的主要原因是平时对各项通报以及《员工手册》学习不够,思想上没有牢固树立时刻遵章守纪的意识,思想麻痹,最终导致违纪现象的发生。我们车间现在经常组织全车间员工认真学习以前的各种通知、通报,并组织职工共同学习《员工手册》,以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时刻牢记在心。9月份我们通过详细全面的研究讨论并报厂部同意实行了针对车间每一位职工的绩效考核,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与个人的奖金直接挂钩,使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不劳者不得,改变了以往岗位相同,不管干与不干奖金就相同的大锅饭制度,充分调动了每一个班组和个人的积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要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坚决杜绝违章违纪现象的发生。

请公司领导和厂领导放心,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先进集体一定会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出佳绩,再创辉煌。继续保持和发扬团结一心、努力工作、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吃苦耐劳、苦干加巧干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劳动竞赛场面。在工作中发扬“求严务实、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公司精神,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过程中注意挖潜节约,杜绝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多创效益。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我相信,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我们全厂职工齐心协力的艰苦奋斗,10年氧化铝厂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值此新春虎年佳节来临之际,衷心地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欢乐,事业红红火火,生活甜甜蜜蜜!

谢谢大家!

与本篇 2012年先进单位发言稿 内容有关的:

在年终总结表彰大会暨迎春团拜会上的讲话

迎春茶话会上的发言

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的发言

创建等级工商所基础材料整理交流发言稿

在2011年工作年会上的讲话

培训结业学员代表发言

篇10

中图分类号:TP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051-02

泥石流是在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的特点,会造成地面交通严重受阻、通讯中断,致使灾后短时间内不能进行人工现场勘查,无法获取受灾程度,灾害分布状况等重要灾情信息,在此情况下,遥感技术逐渐成为快速获取灾情信息,进行灾害信息提取、灾后应急和快速评估的有效手段。在利用遥感影像进行灾情获取和灾后应急救援的过程中,泥石流淹没区域的信息提取技术是准确获取泥石流灾情的关键。传统的人工目视解译方法费时费力,且遥感数据的大量信息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提取,难以满足泥石流灾害调查尤其是泥石流紧急救灾的急迫要求,计算机自动、半自动的泥石流淹没区域信息提取方法为灾后应急响应和灾情的快速评估提供了依据。遥感图像通常包含光谱信息和空间结构两大特征,该文基于PIE SDK(PIE(Pixel Information Expert)是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一款专业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提出一种综合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纹理和光谱特征进行泥石流自动化变化检测的方法。

1 数据预处理

对同源的前后期遥感影像(航空影像或卫星影像)的预处理为后续的泥石流淹没区域的变化检测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源。其中航空影像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影像格式转换与质量检查、图像增强、畸变改正等处理,以消除镜头畸变、地表起伏等引起的影像变形;卫星影像的预处理主要包括辐射校正、正射校正、图像融合等处理。

2 泥石流淹没区域自动化变化检测

对于经预处理后的前后期遥感影像,根据影像特点及泥石流淹没区域特性,首先进行特征提取以突出泥石流淹没区域;接着利用变化检测技术进行泥石流淹没区域的检测,生成二值检测结果;最后进行后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率,从而实现泥石流淹没区域的自动化变化检测。

2.1 特征提取

根据遥感影像的波段特点及泥石流发生前后影像的变化特征,可分别提取纹理和光谱特征。纹理是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主要特征之一,用以表示图像的均匀、细致、粗糙等现象。首先分别计算泥石流发生前后影像指定通道的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6类纹理特征(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局部平稳、方差)。影像数据的量化值为像素值乘以量化级别再除以影像在该通道的像素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这能减轻泥石流发生前后影像光照条件不同对变化检测效果的影响。每类纹理特征值均为0°、45°、90°、135°4个方向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值的均值,以去除方向对纹理特征的影响。

光谱特征,即通过原始波段的像素运算获得的,响应遥感影像中目标物的颜色及灰度或者波段间亮度的不同,光谱特征反映了是地物在不同的波段辐射条件下的成像特性。若遥感影像至少包含R、G、B和近红外4个通道,则分别提取前期和后期影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DVI是植物生长状态以及植被空间分布密度的最佳指示因子,与植被分布密度呈线性相关。如植被覆盖区域发生泥石流后已无明显的植被分布,NDVI变化较大。如果遥感影像至少包含蓝、绿、红3个通道,则分别提取前后期影像的色调。色调是指彩色的类别,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征,泥石流淹没区域前后期影像的色调可能变化较大,如居民区或植被覆盖区域。

2.2 变化检测

分别生成前后期遥感影像的特征向量的相关系数影像,并对其进行二值化,提取泥石流淹没区域。对每类特征进行归一化,其中归一化因子为前、后期影像的该类特征的最大值。归一化后的多个特征形成一个纹理特征向量,计算泥石流发生前后对应点的特征向量的相关系数,线性相关系数越大表明前后两期影像相应区域的纹理特征变化越小,即前后两期影像相应区域变化越小。对各特征值的归一化不仅去除量纲的影像,而且使各类特征对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的贡献因子是相同的。接着对纹理特征相关系数影像进行二值化,根据线性相关系数的含义可将二值化分割阈值设定为0.85,小于该阈值的为泥石流淹没区域。然后利用形态学开运算去除噪声,并提取连通区域,确定疑似泥石流淹没区域。

2.3 后处理

根据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泥石流发生后期和前期影像的泥石流淹没区域的灰度比值变大的特性,计算泥石流发生后与发生前的灰度比值,进而筛选连通区域,这可有效滤除虚警。筛选条件为连通区域灰度比值的均值不小于所有连通区域灰度比值的均值与平均变化绝对值的差值。这可有效消除因泥石流发生前后影像光照条件不同对筛选结果的影响。根据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泥石流发生后与发生前相比会变亮的特性,基于泥石流发生后、前的灰度比值进行区域生长。区域生长的种子点的值为其所在连通区域灰度比值的均值和所有连通区域灰度比值的均值的最大值,区域生长的阈值为其所在连通区域灰度比值的平均变化绝对值和所有连通区域灰度比值的平均变化绝对值的最大值。该过程考虑了前后两期影像光照条件不同的实际情况,不仅可提高检测率,还可抑制虚警的增加。对区域生长二值结果进行去噪和区域填充,生成泥石流淹没区域变化检测结果(见图1)。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图2(a)、图2(b)分别为泥石流发生前后的高分航空遥感影像,分别提取影像的色调和蓝光通道的6个纹理特征,其中计算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参数为:灰度级为16、正方形窗口尺寸为9、共生像素距离为1。图2(c)为泥石流变化检测矢量结果与泥石流发生后影像的叠加效果图。

由图2可知石流发生前后遥感影像的光照条件差别较大,泥石流淹没区域基本已被检测出来,检测率达到90%以上,虚警率在10%以下。

4 结语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泥石流自动化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遥感影像的纹理和光谱特征,避免了使用单一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所带来的片面性;对前后两期影像归一化特征向量的线性相关系数进行阈值分割,根据线性相关系数的含义使二值化分割阈值固定,避免人为设定阈值所带来的误差;根据泥石流淹没区域特性进行区域生长,有效提高检测率;该方法在实现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泥石流发生前后遥感影像光照不同的情况,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动化的提取泥石流淹没区域,其检测率达90%以上,虚警率在10%以下,这对于泥石流灾后应急响应和灾情的快速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但是对面积较小区域的泥石流还存在漏检情况,因此通过发掘影像的纹理、光谱等特征信息,进一步提高变化检测算法的检测率和减小虚警率是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篇11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目前我国研发的现状从(表1)中可知,从1995年~2004年,每年的R&D支出总量和R&D支出与GDP的比例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对比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的R&D仍然很低,经济发达的国家R&D支出与GDP的比例都在2%以上,这说明我国无论是绝对数上还是相对数上都与这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企业需要确实增加R&D投入,即现金投入而非名义投入。R&D投入有向特征,其所需的资金在企业中如何筹集,并且与那些因素相关,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内部资金相关性的理论与实地调研分析

(一)研发支出的具体内容度支付形式企业研发费用指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开发人员的报酬、仪器设备费、材料费、房产设施费以及其他费用。开发人员的报酬主要包括开发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及其福利方面的支出等;仪器设备费主要包括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过程中,所使用仪器设备的购置费及相关税金、日常的维护费、与仪器使用相关的费用等。材料费主要包括研发过程中,要进行各种试验而发生的原料和半成品耗费;房产设施费主要包括房产设施购建费、改建扩建费、维修费、房产使用费、土地使用费及相关税金等;其它费用主要包括资料费、日常水电费、印刷费、照明费、培训经费、技术咨询费等。高新企业的研发活动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在这些持续投入中,开发人员的报酬占了主要部分,因为高新企业需要聘用大量的开发人员,并保持长期的雇员关系,所以其采用的支付形式主要是现金形式。另外,对于仪器设备的购置费、房产设施的购置费等,由于不是企业日常经营业务,不大可能采用赊购形式,或者以物易物。因此,研发费用的支付形式主要采用现金支付。

(二)研发投资的特点决定其融资来源以股权资金和内部资金为主 研发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但是研发领域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研发投资表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一不确定性也正是研发投资区别其他传统投资的特点,也决定了研发投资的融资来源。因此,分析研发投资的特点有助于掌握研发投资在多种融资途径中的选择原因,从理论上明确研发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研发投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研发投资的收益偏态分布。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研发投资与收益的关系的确呈现出偏态分布的结果。因为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和资金约束,不可能进行大量研发,而在这些有限的研发中,也只有少数可以成功,其余的多数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这说明了研发投资具有高风险特性。因此,研发通过负债形式取得资金相当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采取股权形式来筹集资金。二是,研发投资的积累性。研发投资是一个长期持续性投资过程,为了保持技术的领先,必须不断对原有技术改进,这就需要大量的后续投入,投入的停止意味着原有技术的过时和落后,造成企业竞争力的丧失。研发的阶段性成功与失败并不意味着投入的停止,这体现了研发的积累性。然而,投资者并不会长期对企业进行投资,这就使研发的资金来源从在开始阶段依靠投资者投资转为依靠企业的内部资金,即企业的经营所得。三是,研发投资的非契约特征。由于研发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过程的不确定和结果的不确定,因而在合作开发中,制定一个完整的契约以明确双方的权责是相当困难的。从融资角度看,利用合作企业的资金进行合作研发,实际操作上也并不可行。研发投资的这些特征,使R&D投入的资金来源变得十分狭窄,而企业又需要R&D方面的大量持续投入,因此,研发活动只能在企业内部开展,其融资的来源以股权资金和部资金为主,即从股权融资和利润中提取。

(三)企业研发投资的主渠道是内源融资本项目课题组在2005年8月~10月对广东省27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与电话访谈。这些企业大都是品牌企业,专门设有研发机构或技术中心,50%企业的技术中心经过政府机构认定,具有规范意义的研发资金来源及投入。向53家企业发了调查问卷,收回27份,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表2)的数据表明,89%的企业研发资金来自自身产品的销售收入,37%的企业研发还可获得国家扶植资金投入(尽管金额占投资项目的10%~20%),15%的企业研发还可获得获新技术转让收入,其他途径获得研发资金的数额则较小。

以上研发特征与实地调研说明,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实际使用的资金主要来源是企业本身的内部资金,并且从研发费用具体内容上看,其支付形式主要采用现付,因而研发投入与企业内部资金的从量上应该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国外企业研发投入与内部资金相关性实证分析概述

国外有关研发投入与内部资金的文献有很多,如Dietmar Harhoff(1997)对德国企业的研究,收集了1990年~1994年的数据,发现R&D投资和一般投资在小企业中对于现金流有相当的敏感性。Spiros Bougheas(2002)通过实证表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小公司主要依靠内部资金来进行R&D融资,而在日本、德国和法国中,类似的公司则通过银行贷款。同时,还发现如果银行乐意监督其客户的投资活动,那么银行贷款R&D融资则是可行的。CarterBloch(2004)对丹麦公司关于融资对于研发投资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公司的内部资金在解释研发投资中占主要的地位,表明研发强度高的公司受到融资上的制约。现金流量对于研发的影响对小型公司和资产负债率低的公司是比较强的。可以看出,国外对于R&D投资从融资角度已经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形成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结论,但这些结论体现了企业当时所在的融资环境,具有时效性与区域性,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的特点,对目前我国的企业R&D投入的融资进行相关的探讨。

三、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与内部资金相关性实证分析

企业R&D投入与内部资金之间的关系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多种新产品同时研发等,但对于我国高新企业来讲,内部资金成为了R&D投入的唯一来源,而且R&D投入占高新企业投资的相当重要的部分。可以推测,内部资金与R&D可能存在正相关性,可靠性如何。本文作设:H1:高新企业内部资金与R&D投入正相关。

(一)样本描述 本文选取2003年~2005年深沪两市信息技术业和医药、生物制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其数据来源主要是

证券交易所在网上公布的公司年报,选择这两个行业的原因是其研发强度高,是高新企业的典型代表,同时R&D数据并不是年报必须对外公布的项目,而这两个行业对R&D数据公布比较多,去掉异常数据,最后得到的样本数据2005年40家,2004年32家,2003年31家。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截面回归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收集到上市高新企业的R&D投入与内部资金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过程使用SPSS 11.0软件包完成。使用的经验模型如下:

RDit=b0+bl*CFit-1+b2*Sit-1h3*Cit-1+ei

(1)

其中,RDit是对于公司i在期间t的研发投资,CFit-1是公司i在期间t-1经营净现金,Sit-1是公司i在期间t-1销售收入,Cit-1是公司i在期间t-1货币资金,e是误差项。本文主要对研发投入与内部资金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选取了经营净现金(长期指标)和货币资金(短期指标)指标。选取这两个指标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费用的支出特征与管理经营者决策决策特性所共同决定的:研发费用支出的长期持续付现性体现长期决策特性;如果企业以货币资金的多少来决定R&D投入资金,则体现企业管理者短期决策特性。另外,销售收入指标并不是内部资金指标,由于许多企业在研发投入中,对其作为重要的考虑对象,因此也将其加入方程中。

(三)实证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有超过两成的企业在研发投资过程中,虽然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数,但仍进行了研发投资。可以推测这两成多的企业并不是以经营活动现金流为主要依据,这也同上述理论分析相矛盾。(表4)是SPSSll.0软件包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分别对2005、2004、2003年采用stepwise方法对自变量进行筛选。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中解释变量只有销售收入通过统计检验,而经营现金流与货币资金都未能选入并通过检验。反映了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经营净现金流和货币资金相关程度并不显著;但同时发现,在2005年销售收入的解释能力下降了。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我国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R&D投入与内部资金所作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高科技企业R&D投入与销售收入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比之下,与内部资金的关系则并不显著。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研发投入和内部资金(现金)没有显著性的合理解释是,企业进行研发投入时,主要参考的依据是并不是内部资金,而是销售收入(这一结论与目前许多企业对于研发投入是一致的,即每年根据销售收入提取一定比例作为下年的研发投入量)。同时表明,由于销售收入是按权责发生制入账,现金流是按现金应付制入账,按销售收入提取的R&D资金并没有现金保障,这样企业实际的研发现金投入少于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的提取数。由于研发支出作为特定的劳务、信息等费用支出,属于非生产经营,真实的研发支出应是现金支出。如果在企业销售收入中的应收账款比例高,这进一步证明企业实际的研发现金投入少

另外,对于经营活动现金流与货币资金这指标,笔者认为,对于较成熟的上市公司,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入,则长期决策更加突出,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作为其考虑变量,即销售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对于年轻企业和经营环境多变的企业,企业缺少稳定的经营性R&D投资,不但具有长期决策特征也具有短期决策特征,但这时短期决策更为突出,可以增加货币资金作为其考虑变量,即销售收入+货币资金。但从长期来看,研发投资不能依靠货币资金,因为股东不会一直投入,同时也应意识到,企业不会长期拥有大量货币资金,要充分利用其控制的资源获得收益。

综上所述,R&D投入通过使用双挂钩的方法,可以使研发在企业内部运作中得到更为切实有效的得到保障,有利于合理安排资源,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效益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陈海声(1954-),女,安徽无为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周维参(1976-),男,广东廉江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4300134),广东省第二批科技三项经费计划项目(编号2005B70101090)资助

参考文献:

[1]陈海声:《研发投资特征与扩大研发融资来源的基本措施》,《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陈海声:《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我省高科技企业研发的融资结构与提高融资效率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