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厂技术课程培训总结

电厂技术课程培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25 21:58: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厂技术课程培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厂技术课程培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04-03

云计算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并行发展的产物,它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数据存储和资源共享的方式,并以其使用的廉价性、资源的高度共享与丰富性、获取服务的方便快捷性以及系统的高性能性等优势风行于当前的商业界。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与技术结合的先锋队,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资源分布不均、教师素养偏低、教学方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云计算的应用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研究云计算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对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我国宏大的教育事业都有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

1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等传统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包括三层结构,即: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简单地说云计算就是把数据存储、计算能力、应用软件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用户只要购买廉价的服务就能拥有几乎无限的存储空间、超强的计算能力和自己所需的最新版应用软件,享受到以前只有超级计算机的拥有者才享有的特权。接受云服务的用户端设备不需高配置,只需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请求,云端就会有成千上万台计算机提供必要计算能力进行需求处理,并把结果返回给用户端。正如教育技术专家黎加厚教授的比喻,“云计算就好比以前的发电厂,很久以前小城里用户要想用电,必须自己购置电池或者发电机作为电源”,后来,“所有的发电厂向国家电网供电,所有的用户向国家供电局购买电力——你不清楚也不必知道你使用的电力来自哪一家发电厂,发电站也不用关心自己发的电供给哪一家用户”。

总的来说,云计算打破了传统的资源共享方式,在资源分配、技术和软件更新方面表现出了很多突出的优势。

首先就共享性而言,由于所有的资源都储存在云端,用户可以随时把自己的资源与别人分享。在云端数据只有一份,但用户只要能接入互联网,就可以使用任何终端同时访问同一份数据。

其次由廉价性来言,用户只需要一台能接入互联网的简单设备就可以尽情地享受云带来的优质服务,包括软件服务、计算服务、存储服务,而接受服务的终端无需高配置就能拥有几乎接近超级计算的性能,这些就能真正实现用户的低投入高回报的效应,并且用户不再需要为不断更新的软件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因为云的那端有专门的高素质技术团队来帮完成这样的工作。

再次,资源丰富性也为云计算突出的特点。在云端有丰富的资源,包括用户共享的资源和云服务商提供的资源,这些资源都是由云服务商统一管理和调度的,而且这些资源对已购买服务的用户来说都是免费的。

最后,云计算的高性能也表现得很突出,在云的那端有几万台甚至几百万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群可以为用户提供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几乎无限的存储空间。如由谷歌、IBM等专业的网络公司搭建的云终端,具有高稳定性,并且规模宏大,仅Google的云计算就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2 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云计算的优势就直接决定了其在商业界风行一时的地位,但它对教育界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处于教育与技术结合上位于先锋地位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更加深刻的影响。然而现阶段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却处于一些窘境当中,所以要把云计算的优势很好地运用于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当中,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与存在的不足就显得很重要。笔者利用2011年暑期社会调查之契机,对江西省鄱阳县十几所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再加上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

2.1 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

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发达地区与落后的边远农村及山区学校在师资力量、实验室和电脑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2.2 有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专业水平还需要提高

在调查中发现,正规的本专科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只占了很小一部分比例,绝大多数是由其他学科比较懂计算机的教师来担当。笔者在对这十几所中学的42名信息技术任课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专业信息技术教师6,所占比例为16.76%;其他学科教师兼职36,所占比例为83.24%。

没经过教育技术系统、专业学习或培训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会缺乏相应的认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相当于计算机教育,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提高这些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显得很迫切和很重要。

2.3 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还需完善

在一些中学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机房里计算机数量多,上课时只能把学生分成两组或几个人共用一台机器。有些学校即使计算机的数量够,但计算机的配置很低,有些甚至是被淘汰的机器,无法满足现在课程的要求。再者,在软件方面,有些软件早已被淘汰或急需升级,但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致使这些陈旧的软件依旧被勉强地在教学中使用着,使信息技术教学跟不上时代。所以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4 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已经初步拥有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修建了诸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硬件设施。但首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不具备维护、管理、利用设备等方面的能力,一段时间后设备损坏或功能降低,使媒体自身的功能不能完全地表现出来;其次,学校在课程及时间安排上限制了学生只能在上课时间才能使用这些设备。

2.5 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和课堂纪律相对较差。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发展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教师没有抓住课程的特性,仍然采用以讲授为主、自主练习为辅的单一授课方式。笔者在对这十几所中学的信息技术课授课方式的调查中发现:讲练结合法所占课时比例为80.56%,任务驱动法所占课时比例为1.54%,其他授课方式所占课时比例为17.9%。这样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吸引力,学生对其失去兴趣,加上课程地位低和教师不专业的原因,导致信息技术课堂纪律较差,成为网页浏览、网络游戏、在线聊天的自由放松课。

3 云计算在中学信息教育中的应用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那些不足严重影响了其发展,所以找出一个针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方案就显得很必要。基于本文第一部分对云计算的特点的分析,不难发现云计算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笔者通过对大量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后,构建了一个针对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是基于云服务的,提供了邮箱、即时通讯、资源共享等服务。用户(主要针对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只要拥有一个能接入互联网的终端,就可以访问该平台,继而享受该平台提供的优质便捷服务。

总的来说,该平台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解决中学信息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分布不平衡、被闲置的问题

由于云计算把计算能力、软件、基础设施作为服务,学校只要定制服务按需付费就可以尽情地享受云提供的优质服务。“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是基于云服务平台的,所以对于已加入“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的学校而言,它们就不用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购买基础设施和软件上,只要定制廉价的云服务即可满足信息技术正常教学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因为云计算对客户端的性能配置要求不是很高,学校的设备只要能接入互联网就可以尽情地享受“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带来的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不仅如此,学校也无需为软件升级或硬件的更新而担忧,因为在云的那端有专门的团队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只要按需付费,然后享受服务即可。

“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可以统筹全国各种优质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为广大学校师生提供合适的、优质的、可重复使用的资源。由于使用“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的学校都遵循同一标准,各学校间资源及信息共享就变得很容易,与此同时,发达地区与落后的边远农村及山区形成对接,实现资源对等。落后的边远农村及山区的学校可以共享到发达地区的学校在“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上的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为落后的边远农村及山区的学生进行远程交流、授课、辅导。

由于“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的各种资源都储存在云端,由云服务商和相关教育部门提供,所以不会存在一些学校有限的资源被闲置而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3.2 提供海量的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关的资源,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的学习

在“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里,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把自己成功的课件和课堂实录进行分享,主持“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的有关教育部门也可以提供许多优秀的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资源,信息技术教师不用管资源的来源,只要充分地利用这些优秀资源进行专业学习即可。不仅如此,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进行交流,促进各自教学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提供了许多可以供教师之间方便快捷地交流的方式,如平台的邮件服务、论坛服务、即时通讯服务。

3.3 开展合作学习、协作学习和项目学习,解决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单一和课堂纪律相对较差的问题

合作学习、协作学习和项目学习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就会认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课堂纪律就会相对较好。

无论是合作学习、协作学习还是项目学习,重要的是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以及资料作品的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可以帮助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很好地实现这两项内容。

利用该平台,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把各自的资料上传到该平台的资源共享区,也可以让小组一位成员在该平台中新建一个文件,再把该文件共性给小组其他成员,每位成员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放到该文件中。这样小组成员间的资料共享问题就能很方便地得到解决。

利用该平台的交流工具可以把小组每位成员的交流过程记录下来,这样教师评价时就可以把小组每个成员参与程度作为参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该平台的论坛服务建立一个讨论区和作品分享区,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作品展示的效果也会增加。

对主题网站制作服务,教师可以制作与学习内容关联的主题学习网站,再在该网站里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或者将学生的作品进行传阅,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

利用该平台的即时聊天服务,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给那些不听课的学生发消息,这样既能维护课堂纪律又能兼顾学生的尊严。

4 总结

云计算的诞生符合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需求,它改变的了数据存储和资源共享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是基于云服务平台的,它继承了云计算的很多优势,在解决现阶段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上表现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该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与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有关的问题,不断地突破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种种瓶颈,为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推动信息技术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小华.云计算在教育中的应用:以Google协作平台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9):71-74.

篇2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理念,明确实践教学地位

为了构建良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我们确定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为其基础和核心,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理念,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采取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中,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把实践教学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地位,促进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构建以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合理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多次对相关企业和部分兄弟院校的调研,了解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相关企业生产和技术应用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嵌套递进、自学创新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构建出了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以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形成了由单一到综合、由独立到融合、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三层次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3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3.1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创造新型开放实验环境,给学生提供工程实践和自学创新的环境。增加实验环节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实验环节的课程所占比例增加到70%左右,并且将实验环节的课程学分设在0.5~1.5学分之间。实验教学体系按基础性、专业性、综合性三个层次构建,以实验技能和目标整合为实验模块,每个模块的实验项目又按基础、设计、应用三个层面构建。为了保证学生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最近几年,本专业实验室建设本着综合性、开放性、先进性和可扩展的原则,陆续改建了电工电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微机/单片机实验室等;新建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电力自动化及继电保护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增加师生到实验室的机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性,我们逐步改建或新建3~4个具备智能管理功能的高标准开放型实验室。

3.2实习环节

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与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可促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实习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强劳动观念和事业心、责任感,获得本专业相关的实际知识,巩固理论知识,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本专业的实习主要有专业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两大模块。专业认知实习(一)安排在第一学期,由专业负责人带领学生参观专业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如电子工艺实训中心、工程训练培训中心等);专业认知实习(二)安排在第三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如华能珞璜电厂、重庆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等)进行参观学习。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判断技术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最后两周,其形式采用集中组织和分散自找相结合的模式。目前,集中毕业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湖北宜昌葛洲坝电厂培训部和重庆铜梁威斯特电梯有限公司。

3.3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完成的一项综合性、创造性、设计性的大作业,对学生的工程概念、系统概念和系统设计能力以及提高工程基本素质,培养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目前我校本专业安排了8门主干课程设计,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设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均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选题,1~3人为一个小组,2周内完成。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各仿真和硬件实验室,做到软、硬件有机结合。努力开设综合性、系统性的课程设计,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让学生自主完成选题、方案论证、系统设计、器件选择、组装调试、编写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

3.4毕业设计环节

整个教学中最后一个综合性的,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毕业设计。它是学习知识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效果的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较高的职业能力。在整个毕业设计中,我校本专业要求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动学习的模式,只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设计资料,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指导教师进行适当提示,增强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来选题,对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同学,允许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缩短其适应工作的周期;为了保证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和质量,限制了每个教师所带学生人数,并聘请了部分有工程背景的外校老师,规定了每周与学生见面指导的次数,同时采取电话、微信、QQ、E-mail等辅助方式进行随时指导。

3.5第二课堂环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活动的重要补充,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学术社团、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等。通过组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社团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科技创新实践社团在本专业已蔚然成风,并在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成绩斐然。科技社团成立教师指导团队指导学生、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以自拟项目或参加竞赛等方式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打造了全方位的创新实践平台。社团的学生们既能在学生中有条不紊地自主组织和推进各项创新活动,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又能与实体的企事业单位联系,争取活动赞助经费,承接小型科研项目,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项目引导、竞赛驱动的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参与各种项目和竞赛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了他们动手、创新、协作,积极进取,学以致用,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技能。学生从立项到收集资料,从确立方案到动手制作、组装、调试,从一次次失败到最后成功,带给学生的是坚持和自信,为他们今后面对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6“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还需要一支理论水平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和教科研活动,以及“老带新”方式来不断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每年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工程实践,要求青年教师每年至少有15~30天时间到校外参与实践,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技术与科研、工程技能与经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增强教学、实践科研能力。同时,鼓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合作企业中积极参与或独立承担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具有较高“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

3.7实践教学教材与教学大纲建设

实践教学教材与教学大纲建设也是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构建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赋予了新内容以及实验室引进了新设备等情况,我校本专业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较高水平的实验、课程设计教材和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学校提出严格的要求,由学校安排校内专家进行审核,保证了实践教学大纲的科学合理性和适用性。我校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教材基本上是教师的自编教材。教材直接针对我校的具体设备和实践要求,并且随着它们的改进而不断修订实践教材的教学内容。

3.8实践教学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工程素质,需要加强监控和严格考评,建立一套多层次、多阶段的立体实践教学监控和评价体系。多层次包括学校、学院、教师、学生以及相关单位等多个监控和评价主体,各层次主体各司其职。学生如何体现作为监控和评价主体之一呢?例如改革对课程设计、实习的成绩评定方法,制定多元化的综合考核方法。即采取平时考核(占40%)、设计/实习报告(占40%)和综合答辩(占20%)来评定学生成绩。答辩整个过程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由学生组成答辩委员会,由学生自主完成答辩过程中的组织、提问和评价等工作。这样既考核了掌握知识情况,又考核了综合能力,更注重培养了创新精神,极大地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对不合理的方面提出见解。而对实验环节则采用“学生签名—学生做实验—老师检查实验—老师点名”的管理方法,杜绝了学生偷懒、不动手、抄写实验报告等现象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果,也相应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98-02

当今就业市场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毕业后能否直接就业而不是再培训才就业,这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类院校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教学改革方面必须要加大脚步。“数字电子”作为电力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须改革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现在讲授的“数字电子”课程是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中澳合作办学、由澳大利亚提供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对于一门使用英文教材、英语试卷的课程,如何让学生能够克服语言问题,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是任课教师需要思索的问题。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言问题

这是在其他课程中完全不用考虑的问题,到了合作办学中,就成了教师和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英文的专业课教材,怎样使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语言而是放在电子学科上,这需要老师的指导。

2.教学内容是否得当

教师拿到一本教材,首先应该对教学内容做好规划:在有限的学时里,怎么安排这些内容?是全部都讲,还是取舍一部分?比如澳方提供的教材里,附录很多,这里的附录大多是芯片的原版说明书,这和传统的中方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按照笔者原来的习惯,附录是很少花时间在课堂上讲的,会让学生课下自习。但是在这里,全部舍去不讲,估计就不会有多少学生在课下去阅读英文原版的说明书。再比如澳方的教材中,前后内容跨度有些大,并不像传统中文教材那样细致,那么教师该如何衔接这些内容,也需要思考。

3.教学手段不够先进

过去的教学往往是黑板+粉笔,然后是PPT课件。但是随着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真正能把这个与传统方式有机整合的并不多。教学课件不能是简单的图片或动画演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怎样有效融入课堂,引起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是教师该思考的问题。

二、分析岗位需求,进行教学改革

1.就业岗位对学生在这门课程的需求

根据多年来对于我校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学生的跟踪调查,大部分学生在电力公司、发电厂、自动化生产部门就业。对他们而言,“数字电子”课程只能算一门工科的基础课程,它主要为后续的“PLC”、“继电保护”等相关课程服务。“继电保护”是学生在就业时的核心课程,所以“数字电子”的主要任务是给这门课程打基础。对于数字电子的基础知识,就要求够用为好,能理解一般组合逻辑电路即可,过于复杂的电路没必要占用课堂时间。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也给学生说过该课程的地位,那这样的话,还怎样在40个学时的时间里,能引起学生兴趣,学到一些东西呢?教师培养学生,不仅仅培养其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能适应今后的就业岗位。所以分析清楚这些要点之后,就可以清楚定位本课程该如何教学。即掌握基本知识要点,而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记忆,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综合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的培养。

2.原版教材语言问题的克服

由于合作办学引入了英文教材,所以对于大部分同学,如何读懂教材成了第一个问题。真正的电力专业英文词汇数目要远远少于日常英语词汇数的,掌握了常用的电学词汇后,再了解一些科技文章句式的特点,基本问题就不大了。

电学词汇需要学生记忆,教师可以将常用词汇总结以帮助学生学习,并且每节课都复习几个词语,逐渐累积起来词汇量就够了。科技文章语句时态单一,只要对于长句、被动句、否定句掌握其翻译特点,能大概理解意思就行,并不需要学生翻译得很严谨,只要大概能看懂就行了。弄清在语言上的目标之后,一般经过5~6次课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要注意,这是一门电学基础课,而非英语课,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电学知识而不是英语语言上。

3.教学内容的把握

(1)原版说明书的充分利用。纵览课本,可发现澳大利亚提供的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附录占的篇幅比较大。中方传统教材中也会有相关芯片的说明书,但大多只是真值表或内部接线图,很少有完整的说明书。这里提供的都是生产厂商的原版完整说明书,这其实是很好的素材。学生工作后如果需要一些资料,在网上查找资料时,很多都是英文原版的,如果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话,会觉得很困难。但是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花一定时间在说明书上,只要很仔细地讲解1~2个,学生就会掌握方法,继而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对照说明书,把里面每个参数都看一下,会发现弄懂说明书中的参数并不那么容易,为什么要设置这些参数,这些参数对于实际应用有什么影响,怎么理解,这都是从实用的角度来讲的,而不仅仅是一个真值表能涵盖完的。

根据就业岗位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笔者通过说明书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实际应用芯片需要考虑的多方面问题,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能更多地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2)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要求。澳大利亚提供的教材另一个特点是,前后内容跨度有些大,并不像传统中文教材那样那么细致。这该怎么办?首先要求教师敢于增加或删减里面的内容,觉得不讲学生就理解不了的地方可以增加教学内容,或者给学生印讲义,或者指定参考书相关章节,务必使得该懂的学生一定要懂,不能含糊;觉得内容过难,用处又不大的地方,删掉或一带而过即可。

该教材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数制、基本逻辑门、电路化简、组合逻辑电路、电路故障查找、LED显示器及其译码电路、LCD(液晶显示器)、DAC和ADC。在讲授基本逻辑门时可任选一个芯片的说明书进行详细讲解,通过讲解说明书中的参数来分析该芯片的全部特性,侧重实用性。在讲授电路故障查找、LED显示器及其译码电路、DAC和ADC时,注意运用Multisim软件(下面会谈到该软件);讲授LCD时,原理内容一带而过,加入现在各种屏幕的特点对比等内容,增加实用性。

该教材里数制和基本逻辑本、组合逻辑电路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不用讲过多过深的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电路化简、电路故障查找、LED显示器及其译码电路这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课堂上需尽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动手环节加强团队合作,以小组评判为主。LCD(液晶显示器)、DAC和ADC内容要多锻炼学生自学能力,鼓励他们查找资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4.仿真软件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学中的视听结合提供了可能,将多媒体合理引入课堂,利用视觉、听觉多种感官,并加入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果。上课仅仅利用PPT或者图片展示,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随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将Multisim软件引入数字电子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使教师在讲述理论的同时,利用Multisim进行仿真、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消除对理论知识的“抽象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的教与学在良好互动的同时更生动直观,达到学生对逻辑电路的基本理论易于理解,对拓展应用的认识更加深刻的目的。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美国NI公司提供的理念,“把实验室装进PC机里”,“软件就是仪器”,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该软件。

以LED译码电路这一节为例,笔者运用仿真软件,在教室构建出实验室,做出共阳极七段LED的译码电路图,为74LS47芯片的各输入端接入不同电平,输出端接显示器,对照说明书中的真值表一一验证,并设计不同问题和电路故障启发引导学生,完成该任务的学习。

三、结语

为了培养应用型实用人才,需从一个专业的每个课程着手,对于不同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数字电子”这样一门基础性课程,笔者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了汰旧补新,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与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时,突出澳大利亚TAFE教育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融合中澳双方的教学优点,培养出符合就业市场的毕业生。

篇4

安全学科是理、工、文、法、管、医等学科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土木工程也涵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地下工程等近十个专业。因而,土木安全技术与工程要求学生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非常广泛,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传统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中最基本的“懂技术、会管理”,而且要求具备土木安全工程的实践技能,即综合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安全技术人才。由此可见,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必须贯彻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伴随着现代化实践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专业教学领域中日渐广泛的运用,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也开始萌生、发育与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土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实践教学的特色办学理念

实践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通常,实践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在高等教育强调重基础、淡专业、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下,安全工程的教学培养体系中,学生四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学习公共基础课、人文社科类课程。同时,安全专业要求必须开设的安全类基础课和平台课也需要大量理论学时,由于受到本科教育年限和总学时的限制,特色专业技术类课程学时安排非常紧张,很多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实用和现场特别紧缺的技术课程无法开设,课程设置困难,顾此失彼,课时捉襟见肘。

安全科学的交叉性造成了学生需要几乎所有科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在教学课时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专业课程设置受到限制,而且相应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等内容无法跟上,违反了教学规律,学生学习后达不到希望的效果。[3]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土木安全工程培养模式中,确立了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将实践教学模式贯穿课堂、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实习环节、毕业论文以及课外活动之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抓基础、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促进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实践教学,在学习中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实战性演习。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应用

如何在利用好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建立更为“接近土木施工现场安全”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摆在我校安全工程系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客观问题。而且只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办出特色,专业才能得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以实践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实践、课程设计实践、实习环节实践和毕业设计实践四个关键模块。

1.课堂教学以实践为导向

贯彻实践教学特色理念,首先是把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办学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安全工程通过生产活动中各种事故分析为途径,应用自然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识别和预测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一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非常强的工程学科。

在教学中,结合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管理学”、“安全学原理”等部分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图文影像纪录片、事故案例分析教学、事故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授课,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学习和考察等实践性活动,加强对事故理论和现代安全管理思想理念的掌握,建立和运用实践教学思想,吸引学生将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有效克服安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枯燥脱离实际、泛泛空谈、学而无用的被动局面。此外,鼓励学生自导自演DV小品,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

在“土木安全工程”、“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爆炸安全技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等课程中,教师采取动画演示、网络互动视频教学、事故案例分析教学,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感官刺激,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的实践性活动,加强对土木施工和工程灾害发生的原因、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消化理解,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式、自主式学习,强调教学的引导与互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设计以实践为检验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完成某一课程理论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知识综合应用,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实践性延伸。在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是一个最基本的集中实践环节。开设安全类及直接相关课程设计的课程包括“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土木安全工程”、“应急结构工程”、“消防安全工程”等。

为了使课程设计形成体系,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计大纲中拟定了指导性设计题目和设计方向。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兴趣特长,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结合真实或虚拟、简化的生产现场实际,独立地展开设计工作。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让学生就土木工程现场简单施工机械工具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对工具结构、尺寸、形状、不同工作环境下使用的安全性、便捷性、作业效率等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加装、改装安全保护设施、防止事故的报警装置等,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拓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土木安全工程”课程设计结合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及施工技术进行,如进行高填深挖路基、深大基坑、岩质高边坡、桥梁加固、隧道支护结构等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对施工提出安全专项方案,还可结合特殊不良地质、病害工程结构物、既有结构改扩建等进行设计。

“应急结构工程”课程设计以我校原铁道兵时期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国防交通应急工程学科前沿为导向,结合战时铁路和桥梁抢修、抢建及军事交通保障设施、抢险救灾、重载运输、大件吊装、桥梁架设等急难险重工程中的部分简单构件和结构进行简单化、虚拟化、验证性课程设计。

“消防安全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对高层民用建筑、地铁、长达隧道等重要结构进行消防设计,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高压给水、消防安全门、紧急电话等设施,提出设计方案及防火安全措施,使学生从设计实践中加深消防安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提升应用技能。

为了体现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际,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加大安全专业学生接触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度,除了开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外,将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实行交叉,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给安全工程专业,一方面体现淡化专业方向,使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更强,专业口径更宽;另一方面也利用土木工程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的特点和办学优势条件锻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快掌握和了解土木施工现场最新技术,更好的结合安全专业特点真刀真枪实干,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挖掘创造力。

3.实习环节以实践为主线

土木安全工程的实习环节由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构成,尤其是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实践训练环节,是学生面向土木施工现场的集中训练和全方位锻炼。目前不少高校由于学生扩招等多方面原因,联系实习单位较为困难,使实习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由于采取小班招生培养,加上我校与中铁建、中交、中航、等大型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管理制度上建立了严格的实习环节质量监控措施,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质量能够得到扎实开展,取得显著的实习效果。

专业认识实习借助石家庄周边条件和工、矿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内容包括危化、矿山、土木、铁路、电力、消防等方面,使学生对本专业性质、内容及其重要地位有所认识。如深入河北卫星化工厂雷管生产车间,学习参观危险化学品、爆炸器材生产、重大危险源监控、危险有害因素,炸药雷管等火工品库的主要防雷和防静电措施等;参观井陉、元氏等周边矿山企业,了解矿山开采、危险有害因素,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各种安全管理措施、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结合石太、京石、石武等周边项目参观土木施工现场,初步使学生了解土木施工安全技术、文化、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等土木安全的有关知识,了解土木施工工地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防护措施等。

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在修完专业技术基础课与大部分主干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安全技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生产安全技术应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过程中学生吃住在施工现场,跟班生产实践。为了挖掘学生用脑思维、用眼观察、动手操作的潜力,我们提出目标-调研-发现-讨论-论证“1+4”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施工现场安全是复杂的系统,人员、机械、设备、作业场所等均处于不断流动变化中,交叉作业多,临时工程多,安全隐患多,包括生产和施工技术安全、加工机具安全、供配电及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现场布置和材料加工堆放安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工伤保险等,为了提高实习针对性和深入程度,参加实习的学生自愿报名,按照特点和兴趣划分实习小组,划定生产实习中主要考察、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帮助施工单位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解决方案建议。

“1+4”实践教学模式的“1”即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开始提出实习目标,“4”即结合选定方向深入项目部和施工现场展开调研,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实习结束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答辩,实习学生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展开论证。这种实习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学生和单位的一致认可,能够以具体的实战演练代替抽象的理论说教,学生普遍感到安全专业知识实用性强,改变了以往那种对安全专业内容空洞乏味、泛泛空谈的偏见和错误看法,同时也受到了施工企业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效益。

毕业实习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阶段,收集、调研与毕业设计有关的现场数据资料,为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主要是结合具体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安排,多数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如隧道施工安全监测、施工安全评价,土石方工程爆破振动控制测试与监控等进行安排。

4.毕业设计以实践为核心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培养计划方案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将毕业设计的选题贴近土木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辨、实践,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进行一次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业务能力的全面凝练提升。

毕业设计题目设置要求每位指导教师尽可能结合科研课题、合作项目以及技术服务项目进行题目申报,教学虚拟题目必须由具有原型依托的企事业单位安排毕业实习,由系主任和学院对题目进行审批和把关,侧重以实践为核心。毕业设计环节已经连续完成4届,每年更新毕业设计题目,基本方向涵盖了土石方工程爆破安全设计、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危险源辨识与监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安全设计与风险管理、隧道施工安全监控、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分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安全卫生体系、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综合安全评价、特殊地质隧道施工安全技术、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病害隧道安全状态评估与整治、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施工现场应急响应与救援等方面。

在每届毕业生开始毕业设计的前一学期,通过讲座方式,组织每一位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所指导的毕业设计题目、选题要求和特色,让学生做好正式选题前的准备工作。所有题目网上申报,网上选题系统可以实现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同时也鼓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跨专业选报,以实现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优势互补。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安排下,协调实习企业单位展开毕业设计工作。如将隧道施工安全分析小组的学生派驻天衡山隧道工程现场,对在建隧道进行施工过程跟踪和安全监测,现场调研施工危险源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对策。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分析小组的学生走进英科特(宁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进行驻厂考察,对企业生产工艺、危险化学品和安全管理进行现状评价等。

以实践为核心,校企联合的新型指导模式是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的大胆改革与创新。新举措推行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培养土木安全工程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强调与工程一线和生产一线的实际相结合,促使指导教师真正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上下工夫,炼内功。无形中给每位指导教师施加了压力,增强了责任,提升了毕业设计质量,锻炼了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教学软环境

实践教学的软环境,包括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等,是保障实践教学模式顺利推进实施的基本切入点。

安全工程系将实验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突出安全工程技术技能培养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地位,将狠抓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列入专业发展规划。

在实践教学中加大投入,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技术,实现实验手段的现代化。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的网络化。全面开放实验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和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模式。对开设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对整合后的实验教学修订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规划合理、适用性强,效果良好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改革实验考试考核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考试考核对教学质量的双向调控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加快土木安全工程系列教材建设,从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出发,开发适合我校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或讲义,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编写了《土木施工安全技术》、《爆炸安全技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与评价》、《安全检测控制原理及应用》、《工程结构安全检测实验指导》等教材,满足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需要,下一步重点抓好修订和出版工作。

在课程建设中,借助申报《土木安全工程》省精品课的契机,以评促建,巩固加强实践特色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同时抓好“两个结合”,即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紧密结合:部分实验教学项目选题来源于科研工程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也利用实验教学平台,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从事创业研究、其中1人研究成果已获得专利,实践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四、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

自专业筹建之初,针对如何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多方面调研,确立了“建设层次系统化、工程化、开放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能解决土木工程现场实际安全技术问题的人才。因此,实验室建设也围绕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学会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灵活应用于工程实践,逐渐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近几年,我校为了夯实实践特色教学的基础,重点进行了实验室、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隧道与岩土工程研究所、桥隧施工地质技术研究所、岩土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岩土与结构实验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基础上,于2001年~2005年专门筹建爆破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实验面积达到200平方米,设备经费为250万元,直接服务安全工程系本科实践教学。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仿真实验室,满足了开展安全事故模拟与仿真等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目前,分院正继续努力发展和完善安全实验室的设备投入,加强实验室管理力度,力争使60%以上的专业课程开出相关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

为了拓宽学生接触学科前沿,开阔视野,参与工程技术实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我校拥有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实验室、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研究所、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振动与噪声控制实验室等的资源优势,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实践教学服务,形成了递阶层次系统化的实验教学平台。

在实习基地建设上,我们就学校周边条件建立认识实习点,包括石家庄市内高架桥、地道桥等市政建设工地、元氏煤矿、邢台煤矿、井陉矿区、市桥东污水处理厂、河北卫星化工厂、朔黄铁路、京广铁路、石家庄编组站、上安电厂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紧跟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北京地铁、天津地铁、京石客专、石武客专、石太客专等项目工地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四局、中铁二十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场所,与房山桥梁厂、河北金安、河北英博等企业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充足、优质的校外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场所,为土木安全工程实践特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