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五笔实训总结

五笔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08 03:57: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五笔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五笔实训总结

篇1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设计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有效教学”的理念最早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才开始慢慢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有效教学的‘有效’,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中英文打字》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中、英文打字技能。那么,面对如今的中职学生,如何让学生成为中、英文打字高手呢?从事《中英文打字》教学几年来,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内容”有效性

经常会有学生问:“老师,怎么样才能打字快呢?”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练出最快的速度,我们必须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中英文打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授《中英文打字》时,不能只是一味的布置文字录入软件中的操作任务,过于单一的练习学生会感到厌倦,笔者认为,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应合理分配实践比例;如在一节实训课中,指法练习占10%,英文练习占20%,中文练习占60%,综合练习5%,自由练习占5%。实践课中不断纠正学生在打字中遇到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手脑结合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打字水平一定能得到较快提高。同时要提高《中英文打字》课程的有效性,应采用模块化教学,本着“先教会,后弄懂,再提高”的教学理念,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训为主的模块教学。我把本门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基础训练模块、五笔输入操作训练模块、其它输入法操作技能训练模块,在每个模块下还会分为子模块,如《中英文打字》课程中着重对五笔字型输入法的介绍,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多,各个环节在技能训练中作用不同,又相互关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五笔输入法实训环节一一分解,我将它分为五笔字根练习子模块、五笔键盘分布练习子模块、键名及成字字根练习子模块、码别码编码子模块、单字编码练习子模块、词组编码练习子模块及中文文章练习子模块,在实际模块教学过中,将基本技能训练贯穿于实践课的全过程,使之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不断提高。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确保课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中职学校需要训练学生的打字技能,有效的开展学生打字技能的教学,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保证“有效教学方法”得以实施。由于中职生自我学习与控制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在课堂上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时,耐性较差的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做出一些违纪的事情;长此以往,学生甚至会厌恶这门课。笔者总结了多年实训课的经验,总结出本课程的一些教学方式及方法如下:

1、采用讲、训结合,以实训为主的方式

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中英文打字》课而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合适的。要培养学生的素养和提高学生生存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重在实践的原则。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有些计算机相关知识不需要教师一个不漏地全讲一遍。教师只教给学生一些基本原理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打字的方法,大力采用示范教学、经验教学;教师通过指法练习及指法成绩可以快速地对一些学生做出有益的指导和评价,教师要投入极大的热情,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与交流,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得到快速的提高,这对每个学生都很重要,他们会觉得老师注意到了自己的成绩,形同一种浅在的压力促进学生进步。这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布置的打字练习软件中埋头练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2、采用“小组合作,组间竞争,勤练加巧练”的方法

每次上课前,教师将设计好的登记表发给每个组的学生,在一般情况下,每次上课的任务不同,设计的表格也有所不同,笔者会按照机房的布局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将一堂课的内容分成几个实训模块,每完成1部分将进行1次练习。每完成一次模块练习就按设计好的表格进行登记,对先完成练习的学生进行考评,对于打得较好的学生可安排其去辅导组内打得慢的学生。第1次练习结束后,每组抽查一名学生并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将其成绩在班上展示,统计打字的正确率与错误率,然后发动其向组内其他成员总结出自己在文字录入中的经验,结束后教师再登记剩余同学的错误率,并进行评讲。对于练习时小组内没有充分进行互助而造成被抽查学生存在较多没完成或较多错误的情况,教师要提出改进说明,并安排同组较优秀的学生对其进行辅导。

除此之外,打字课不能只是死气沉沉的练习,它要求有教学气氛和竞赛氛围。有时可引进打字软件中的打字游戏进行组间竞争,如:学习指法练习时,刚开始兴趣高涨,但在真正练习时,却又感到枯燥、不耐烦。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金山打字通”打字软件中的“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打字游戏,由每个小组内自行安排打字游戏,在全班选出最优秀的打字高手进行游戏竞争,这样即增加了打字的趣味性,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在乐趣中同学们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让学生对实训课保持兴奋状态,提高他们对技能训练的投入,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最终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3、将考核和多样化、个性化实训内容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能凭一次上机考试来判定,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结合教学内容,用个性化、多样化的实训内容来替代一次性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每次上机必一有考核,考核必有一成绩,上打字实训课时,教师需要学生用打字软件中的成绩评价来反应上机练习的情况。因此可根据模块练习,对每个模块练习进行测试积分,到学期结束后模块练完了,总积分也就出来啦。这样也利于老师对学生各个练习的效果有更快,更清楚的把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练习的比率就会不断升高,他们会慢慢品偿到成功的经验,会越学越自信,因此学习的动力就会越强。这样没有压力的考核更受学生欢迎。

三、确保《中英文打字》课程“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管理好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础,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种类复杂多样,课堂常规再完善,仍然可能会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管理”呢?作为任课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素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只有首先“管”好自己,才能进而“管”好学生。其次要面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班级的学生,教师在上实训课前提出课堂行为规范及机房管理条例,学生有意识的按照规范和相关条例的要求,约束自己,要求自己,形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要控制好课堂,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关注每位学生,采取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巧,这样才能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实训过程中要勤于走到学生中去指导,教育学生时,多用积极引导的语言,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良打字行为,更要指出改进建意,从正面引导学生的发展;稍有进步就表扬激励他们,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自信需求。要在实训课中形成竞赛氛围,课堂环境不能过于舒松,这容易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及做事拖拉的坏习惯,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学生把注意力投入学习状态。

《中英文打字》是中职学校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实训课程。根据该课程特点,笔者从“内容有效” “方法有效”和“管理有效”三方面出发,对本课程有效教学进行实践研究的经验之谈。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更好、更适合的方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篇2

五笔字型输入法的教学准备应该同其它内容的教学准备一样,教师应从内容、重点、难点、疑点入手,根据五笔字型的输入法的特点,从教学的具体实施进行,精心做好教学计划,做好课时安排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计划合理配置,做好教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二、五笔字型输入法的教学方案

1.键盘指法及字根的教学(4课时)。

与英文打字教学一样,五笔字型输入法教学也必须建立规范的键盘指法,五笔字型的指法与英文打字的指法是一样的。五笔字型是一种纯字形的编码方案,它是由130个字根组成字或词,重码少,键盘布局经过精心设计,有较强的规律性。五笔字型的字根是区分组织的整个键盘26个字母除“Z”键是万能键外,根据起笔分成横、竖、撇、捺、折五个连续的区,每个区再根据次笔的笔画或者起笔的重复个数分成五个键,这是总的字根编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根据这个规则对每个键上的字根进行逐个讲解,或者由学生进行逐个标对,就可以解决字根的编码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要求学生按照每个键去记忆这个键上分布的字根的。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每个字根去确认对应的键。因此字形编码的字是用字根进行编码的,字根再映射到键盘。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就会记住每个键上的字根。偶尔有不能用这条规则解析的只是少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单独记录,反复记忆,在讲解了字根的编码方法后,让学生上机操作练习。

2.一级简码的练习(1课时)。

一级简码就是25个汉字(一地在要工,上是中国同,和的有人我,主产不为这,民了发以经),为提高输入速度,人们将最常用的25个汉字称为“一级简码”,即“高频字”。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取几张纸,在报纸上圈出一级简码字,然后校对24个一级简码字,找出遗漏的一级简码字,这个练习对熟悉一级简码字很有效果。然后笔者要求学生上机用练习软件作一级简码字打字练习。通过练习,学生的键盘定位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拆字规则的教学(2课时,课外2课时)。

在学级简码字前需要先学习拆字规则。学生熟练运用五笔型汉字拆字方法,根据汉字的四种类型:单、散、连、交,按照以下原则:能散不交,能连不交,兼顾直观,取大优先,进行拆字。教师可以举例讲解每种拆字原则的实际运用,主要还是要落到练习上来。在使用练习软件练级简码的过程中,大部分字学生都可以正确拆解,但是有少部分字不能正确拆解,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逐个记录到纸上,并查出正确的编码,反复练习。

为了熟悉二级简字的范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报纸上尽量圈出二级简码字,练习应该从每次查找一个区的二级简码字开始,比如从找出的横起笔的二级简码字开始,这个练习不要上机,可以随时练习。

4.词的编码规则及多码字编写规则教学(17课时上机练习)。

为了提高输入速度,五笔字型输入法里还采用常见的词组来进行录入。“词组”就是指由两个及两个以上汉字构成的汉字串。这些词组有二字词组、三字词组、四字词组和多字词组,取码规则因词组长短而异。教师可举例说明编码规则,然后让学生采用报纸等实际材料上机练习,要求能用一码字的尽量用一码字,能用词的尽量用词,能用二码字的尽量用二码字。总之,灵活运用五笔字型输入法,需要上机长期练习。

三、重视基础训练,突破盲打关

盲打是计算机录入员的基本功。不会盲打输入汉字,练的时间再长,也只能是一个汉字输入的初学者。不会盲打的原因是:在开始学习阶段,拆字要占一定的时间,初学者会感觉盲打输入汉字很慢,而看键盘输入汉字的速度稍快一些,很容易习惯地看键盘。但是在以后的打字中眼睛将在原稿,键盘和屏幕之间“穿梭”来往,不但增加了眼睛的负担,浪费了视觉转换的时间,而且很容易造成串行、漏字、找不到内容等问题,对提高打字速度和正确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学生的初学阶段训练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盲打训练,特别是在指法训练和英文录入训练中,要循序渐进。教师首先要注意规范学生手指分工和坐姿,不要急于追求打字速度和正确率,对于已经养成看键盘习惯的学生,可以采用一些补救措施进行矫正,如让学生在键盘和眼睛之间加一个硬纸板,既可遮住自己看键盘的视线,又不影响自己击键的手指的灵活动作,迫使学生只能看原稿。其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脑记键位,不能只为练指法而击键。最后,教师要加强学生看原稿录入训练。现在有的打字软件,在键盘练习窗口有幕提示,为了达到让学生养成只看原稿也能完成打字的目标,教师可以用物体将这个提示部分遮住。教师可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训练,让学生在熟悉键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手指的键位印象,对原稿和屏幕上的每一个视觉信号,做到能迅速地反应成手指的动作,从而形成手眼并用、眼到手到、得心应手的打字技巧。

四、加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3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社会对计算机普及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但是,计算机专业就业市场一方面是企业急需大量普及应用型人才,却难以选择到满意的求职者;另一方面是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大多难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对口专业就业率持续走低。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及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日益膨胀,中职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人才,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2.计算机普及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范围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当前市场需求量大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站设计与维护、电脑动漫艺术设计的应用型专门性技术人才,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网站维护、动画设计、网络营销的中坚力量。也可升入高职院校深造或自主创业。

3.计算机普及应用型人才的标准

中职学校计算机普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有哪些基本标准?学生应该具有哪些基本能力?应该具备哪些综合素质?应该学好哪些专业课程?应该掌握哪些专业技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直与用人单位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认真研究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的动态需求。由此,笔者认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普及应用型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素质的标准要求:

3.1 公共基础达标要求。

3.1.1 德育:主要内容为职业道德、哲学与人生基础、卫生法律法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政治经济学基础等知识,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制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1.2 语文:除正常课程外,主要内容有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3.1.3 数学:主要内容为通过对中职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公式的运用、空间立体感,通过数学与计算机的关联性,促进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3.1.4 英语:主要内容为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阅读计算机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3.2 专业技能达标要求。

以计算机普及应用型人才需求为标准,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并能顺利通过计算机技术人才资格考试。

(1)掌握本专业能力要求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技术,具备快速录入汉字的能力。

(3)熟练掌握文字排版、电子表格处理、幻灯片制作等基本技能。

(4)具备图片处理、网页制作、动画设计、网站维护的能力。

(5)具备独立组装计算机及对计算机一般故障排除的能力。

(6)具备局域网组建与管理、服务器调试等能力。

3.3 综合素质达标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态和职业素养。

(2)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3)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礼仪礼貌及行为习惯。

(4)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达到二级乙等标准普通话能力。

(5)具有再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6)具备使用互联网络进行信息处理能力。

(7)具备阅读计算机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4.计算机普及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训)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具备专业知识的基本应用能力。在企业应用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知识。实践出真知,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压力的驱动下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对专业课程的理解与实践。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其实用性及可操作性,以学生实训为主、教师教学指导为辅,每一门课程都要有相应的技能考核要求。计算机专业所开设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训要求如下:

4.1 五笔字型:通过掌握正确的键盘输入指法及五笔字型汉字拆分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快速录入汉字的能力,要求学生录入速度能达到每分钟60个汉字以上。

4.2 Word排版:熟练掌握文字编辑、文档格式化、图文表混排等技巧。

4.3 Excel电子表格:熟练掌握表格管理及数据处理、常用公式使用、根据电子表格制作数据图表等。

4.4 PowerPoint演示文稿: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幻灯片的制作。PPT的教学重点为自定义动画,在自定义动画内容教学中,本人认为除教授添加动画的基本技巧,还可借助一些形象生动的个案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各种动画效果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真正学好PPT目的。

4.5 photo shop:使学生熟练掌握图片的处理技能,以适应日后工作的需要。

4.6 Dreamweaver8:要求学生达到初级网页设计水平。

4.7 Flash8:要求学生达到初级动画设计水平。

4.8 Corella:掌握工具、基本矢量图形的绘制、商业插画的绘制及表现、产品包装的制作及表现、空间平面效果图的制作及表现。

4.9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掌握计算机硬件及选购、计算机拆装实验、计算机安装与维护、计算机常见故障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

篇4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关系到高校教学目标能否高质量实现,因此必须及时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措施,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单一,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标。目前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机房实现,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基本操作流程后,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实践教学任务进行操作,教师在一旁指导,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锻炼学生实际动手的操作技能,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学生单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操作。除此之外,实践教学还有毕业实习等教学方式,但由于实习教学基地缺乏,基本上流于形式;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大多也是从网上下载相关内容,很少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纸上谈兵的味道很浓,文章质量参差不齐。

(二)学校对实践教学虽然很重视,但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软件与硬件欠缺,实践教学难以开展。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思想观念指导下,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弱化。虽然近年来各大院校开始侧重发展实践教学,但仍然存在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设备数量严重缺乏或陈旧落后的现象,根本无法满足金融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很少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为了完成实训任务,不得不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教师不能跟在学生身边随时指导,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另外,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没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是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事务繁重、保密性强,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担心学生影响他们工作;另一方面,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金融机构,教师又不能跟在身边随时指导,无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无法完成实习任务。

(三)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有两种,一种是闭卷考试,纯粹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局限于客观题的考核,很少涉及到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动手方面的考核。这种考核机制只能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思考分析和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种考核方式为学生写实践报告,实践报告本来是对实践过程的总结,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都是从网上下载相关内容来敷衍过关,很难看出学生真正的操作体会,很难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科学的动态评价。

(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金融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社会体验与实践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队伍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质量。实践教学教师普遍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目前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在于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没有受过职业技能训练,缺乏实践经验。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绝大部分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从理论到理论,没有参加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实践工作,缺乏行业从业经验,欠缺金融从业背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金融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二、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并进行有机组合改变以往单一的案例讲解模式,可采用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练习法等。例如:在教学如何点钞、捆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相关内容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也方便学生课下也就是教师不在身边时自己练习。在讲授银行业务时,可以使用3D银行系统,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银行员工角色,熟悉银行所有的业务。在讲授金融工具时,教师可以将这些金融工具直接拿给学生看,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到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促进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增加经费投入,建设完备的校内金融模拟实训室,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设完备的校内金融模拟实训室以及校内实训基地是完善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校内金融投资模拟实训室的建设,购置较完备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让学生高度仿真地模拟股票、外汇、基金、期权、期货等的交易,从而理论与实践切实融合到一起,学以致用,最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可与有意向的金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学生学习的某一个阶段去金融企业实习,让学生能够提前近距离接触社会,进行各种金融业务的实地操作,体会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工作特点,从而将在校期间所学习的金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融合到一起,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如何进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是各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实践教学考核不仅要重视静态的实践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的考核机制,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测评,体现“教、学、做”相结合的特色。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提交实践或实习报告以外,还可以增加以下几种考核方式,多种考核方式并用,能更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学习成效。

1.口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整个实践操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手工操作考核。比如,点钞考试、五笔录入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上机操作考核。实践教学要摆脱在教室单纯授课的方式,多采用上机方式,让学生真正去模拟操作与金融相关知识的操作。

4.专业技能比赛。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各种金融专业技能比赛,如点钞技能比赛、五笔录入比赛、全国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

(四)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有赖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学作风好、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才能使金融实践教学环节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第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极快,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并形成制度,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将专业教师定期派往金融企业进行学习和挂职锻炼,让教师熟练掌握各种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增强实践能力。同进积极听取各类金融实践讲座,强化教师自身的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第二,各大高职院校可以从金融企业聘请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者请他们来为师生开设讲座,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优化教师结构,以弥补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切合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总之,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关系到高校教学目标能否高质量实现,因此必须及时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措施,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单一,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目前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机房实现,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基本操作流程后,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实践教学任务进行操作,教师在一旁指导,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锻炼学生实际动手的操作技能,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学生单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操作。除此之外,实践教学还有毕业实习等教学方式,但由于实习教学基地缺乏,基本上流于形式;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大多也是从网上下载相关内容,很少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纸上谈兵的味道很浓,文章质量参差不齐。

(二)学校对实践教学虽然很重视,但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软件与硬件欠缺,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思想观念指导下,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弱化。虽然近年来各大院校开始侧重发展实践教学,但仍然存在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设备数量严重缺乏或陈旧落后的现象,根本无法满足金融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很少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为了完成实训任务,不得不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教师不能跟在学生身边随时指导,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另外,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没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是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事务繁重、保密性强,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担心学生影响他们工作;另一方面,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金融机构,教师又不能跟在身边随时指导,无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无法完成实习任务。

(三)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

现有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有两种,一种是闭卷考试,纯粹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局限于客观题的考核,很少涉及到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动手方面的考核。这种考核机制只能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思考分析和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种考核方式为学生写实践报告,实践报告本来是对实践过程的总结,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都是从网上下载相关内容来敷衍过关,很难看出学生真正的操作体会,很难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科学的动态评价。

(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金融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社会体验与实践经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队伍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质量。实践教学教师普遍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目前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在于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没有受过职业技能训练,缺乏实践经验。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绝大部分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从理论到理论,没有参加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实践工作,缺乏行业从业经验,欠缺金融从业背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金融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二、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并进行有机组合改变以往单一的案例讲解模式,可采用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练习法等。例如:在教学如何点钞、捆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相关内容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也方便学生课下也就是教师不在身边时自己练习。在讲授银行业务时,可以使用3D银行系统,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银行员工角色,熟悉银行所有的业务。在讲授金融工具时,教师可以将这些金融工具直接拿给学生看,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到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促进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增加经费投入,建设完备的校内金融模拟实训室,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建设完备的校内金融模拟实训室以及校内实训基地是完善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校内金融投资模拟实训室的建设,购置较完备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让学生高度仿真地模拟股票、外汇、基金、期权、期货等的交易,从而理论与实践切实融合到一起,学以致用,最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可与有意向的金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学生学习的某一个阶段去金融企业实习,让学生能够提前近距离接触社会,进行各种金融业务的实地操作,体会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工作特点,从而将在校期间所学习的金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融合到一起,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如何进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是各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实践教学考核不仅要重视静态的实践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的考核机制,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测评,体现“教、学、做”相结合的特色。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提交实践或实习报告以外,还可以增加以下几种考核方式,多种考核方式并用,能更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学习成效。1.口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整个实践操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手工操作考核。比如,点钞考试、五笔录入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3.上机操作考核。实践教学要摆脱在教室单纯授课的方式,多采用上机方式,让学生真正去模拟操作与金融相关知识的操作。4.专业技能比赛。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各种金融专业技能比赛,如点钞技能比赛、五笔录入比赛、全国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

(四)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有赖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学作风好、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才能使金融实践教学环节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第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极快,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并形成制度,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将专业教师定期派往金融企业进行学习和挂职锻炼,让教师熟练掌握各种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增强实践能力。同进积极听取各类金融实践讲座,强化教师自身的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第二,各大高职院校可以从金融企业聘请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者请他们来为师生开设讲座,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优化教师结构,以弥补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切合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总之,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在总结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在各个专业都推行模块化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已形成较为系统的模块化教学思路。

1.课程设置模块化

课程设置模块化就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将各专业的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门化方向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后两者又称为“活动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子模块组成。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求学和工作夯实基础,一般包括办公软件、常用工具软件、文字录入、组装与维修、数据库、平面、网页、网络、语言等模块。专门化方向技能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深入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铺宽就业道路。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门化方向主要有4个:办公自动化、专业排版、信息管理、设备维护与营销。针对不同的方向可以设置不同的模块,如办公自动化方向可以包含文书与档案管理、现代办公设备应用与维护、多媒体应用等模块。专业排版方向可以包含常用排版软件使用、印刷设备使用与维护、美工基础等模块。信息管理方向可以包含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ASP动态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等模块。设备维护与营销方向可以包含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计算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IT产品营销与策划等。综合实践模块可以根据学校特点有选择性地开设,例如我学校一般开设以下模块:军训、入学教育和学校特色教育、社会实践、岗前职业素养培训、专业拓展课程、顶岗实习等。

2.教学内容模块化

教学内容模块化主要是指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依据专业特点,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又由一系列的教学项目组成,每个教学项目下设多个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模块化主要表现为“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专业技能为核心”,这是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核心,它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核心,结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文字录入模块,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为键盘及指法、常用汉字输入法、五笔字型或拼音输入法、综合提高等4个模块,每个模块设有结业的考核标准,教师根据情况对每个模块设计项目或任务,随着每个项目或任务的完成,所有项目达到标准后,这个模块就结束了,最后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再对模块进行综合考核或认证,给学生颁发该岗位的上岗证。

二、我校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初见成效

(1)模块化教学可以使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分阶段逐步提高技能,逐步达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行业技能标准。专业课教学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把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法引入专业课教学中,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把期中、期末考试分解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讲解完一个模块,学生练习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把该模块的考核作品上交,教师逐一评分。在教师评分之前,学生可以拿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的作比对,从中发现不足,通过相互切磋进行改进。学生也可以随时更换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将好的作品上交,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学生考试没有压力,在自然状态下完成,这最能体现学生的水平。模块考核分项目进行,每个项目都对学生进行考核,没有集中考试,每一次项目考核都是对学生的检验,变集中考核为分散检测,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不敢马虎。

(3)与以往实训课相比,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了,模块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实训任务,都能交上合格的作品。特别是将学生的作品放到展示柜中,让学生对比和评价,这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学习效果大幅提升,专业素质明显提高。模块化教学实施集中学习,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体现教学的目的性。

(4)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教学模块的设计中,教师需要了解企业当前的能力需求,这就需要教师经常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情况。在指导学生进行模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示范操作,讲解操作要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本模块的内容,达到熟练技术工的水平。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实施造就了一批即是师傅又教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我校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对文化课的影响较为显著,特别是这学期11级把下学期的教学模块提了上来,模块实训的时间较长,挤占了文化课的教学时数,影响了文化课的教学进度。而且各专业的模块实训时间不太一致,级部的文化课教学进度较难统一。

(2)师资不足,模块化实训教学时,专业部从安全和效果的角度考虑,要求两位模块实训教师都同时在场,而我校大部分专业课教师1周课时达20多节,很多教师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所以建议学校多招聘专业课教师,能保证4位教师带一个模块,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实训教学

(3)个别家庭条件好又不爱学习的学生很难管理,就业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压力,技能学不学也没有多大关系,考试成绩对这部分学生没有意义,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在实训室打闹影响其他学生,这给模块化实训的教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4)模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周,因为我校学生多,实训班级较多,轮转之间没有总结的时间,一个班模块结业紧接着就是下一个班级的实训。建议模块每班改成2周,2周结束后中间间隔1周,用来评定学生的模块成果,修正模块实训内容,完善模块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准备下一个班级的模块实训。

(5)没有制定明确的处罚制度,个别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服从模块教师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学生违纪处理方案,根据企业需求和学校的纪律要求形成严格的模块化实训教学制度,对于学生不服从管理的行为,教师严格按制度执行。

四、完善模块化教学的改革建议

(1)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一致,学校需要不断地创造条件,通过让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到企业调研、与企业沟通等多种方式,将企业所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地补充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真正与生产实际保持一致。

(2)进一步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职业学校大多面临师生比例小的问题,加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难度大,好多专业课教师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抽不出专门的时间到企业去锻炼,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也缺乏在企业实践的经历,因此学校应制订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保证“双师型”教师的有序培养和健康成长。

(3)模块化课程体系要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将企业实际需求的岗位职业技能转化为专业课程来开设,对应课程的设置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考取某种岗位资格所必需的能力,二是根据从事某专业岗位所必需的能力。

(4)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充足的实训设备是实现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障,要保证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无缝衔接,就需要使用现代企业正在应用的生产设备进行教学,这就对学校的实训平台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例如我校与济南海水有限公司合作的“动漫班”,学生在该公司参与动漫作品的开发。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开展校企合作,对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请企业的技师带学生进行技能实训。例如我校与安顺电子联合成立的“安顺班”,就是由企业的技师负责学校学生的理论与实训教学。与企业的联合办学不仅解决学校建设实训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保证所有设备和技术都是当前最新最实用的,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培养了专业实训教师。

五、结束语

模块化教学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不少良好效果和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困惑,有待于广大职教同仁共同探索与研究。

篇7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实际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学校教育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至关重要。学校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会计分录编制是考核的主体,但是教学中应该用实务中的记账凭证填制来代替会计分录,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学习与职业岗位零对接的技能。笔者多年运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于《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中。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可以把本课程设置相应的项目,包括:认知职业、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清查财产、编制会计报表这些单个项目。最后再设置一个综合性项目把之前的单项进行综合串连。“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项目中,以此项目导入原始凭证这一块的内容,可以“经济业务的载体”作为导入,给学生呈现一些常见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以此项目与任务让学生明白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的最原始证据,是此作为会计活动的起点,才产生后续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始凭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填制与审核各种原始凭证、明白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等。“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项目中,以此项目导入记账凭证这一块的内容,可以“原始凭证所体现的经济业务如何录入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导入,给学生呈现一些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将这些经济业务进行记账。首先让学生选用相应的记账凭证(收款、付款与转账),然后在选用的记账凭证下进行填制。通过教学与训练,让学生明白记账凭证在整个账务流程中所起的作用、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与审核的方法要点。“登记会计账簿”项目中,以此项目导入会计账簿这一块内容,可以“大量分散的会计凭证如何进行归类与汇总”作为导入,给学生呈现一些会计凭证,要求将这些分散的凭证进行归类与汇总,即登记账簿。通过教学与训练,让学生明白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

2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

会计专业课程都具有一定操作性,纯粹的讲授式教学的结果就是任课老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们不买账,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体一体化情境教学,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并且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基础会计》“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这一学习情境为例,首先在导入环节,对上次课“填制原始凭证”内容进行复习,展示经济业务发生时形成的原始凭证;展示账务处理流程图,引出本次课的内容“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情况引例:ABC公司收到转账支票一张,如何填制记账凭证?(展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实物)。其次,在新课环节中,第一,展示会计工作过程与岗位对照表,明确记账凭证在会计岗位及工作任务中的地位;第二,知识与技能准备,包括记账凭证的概念和分类、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填制方法、审核与装订;第三,职业判断与业务操作,针对本学习情境引例,提出操作的方法;第四,典型任务举例,以ABC公司某月发生的五笔经济业务为例,分析演示对应的记账凭证如何填写。再次,进行练习与训练,以顺达公司某月发生的六笔经济业务,要求学生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并进行装订;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训练,由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完成,老师巡查;完成后,小组自我评价不足和收获,老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填写学习情境评价表,作为过程考核的主要依据。最后进行本学习情境的总结、布置作业。在本次课的教学中,应用了实物演示法、案例引入法、启发式讲授法、动画演示法、视频演示法、分组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先进,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操作性,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良好。

篇8

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只学技能不学理论知识,或认为所学的专业技术没多大作用就不学了;有的在实训中意志薄弱,怕脏怕累;有的利用实训的时间玩游戏和聊天。要想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训教学的现状要求我们对实训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以适应时代要求。而以往的计算机实训课教学方法大多是讲授、演示、启发式等教学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对大多数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强的中职学生来说很难奏效。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学生能否自觉主动地积极投入社会生活、学习工作,并踊跃地参与社会竞争,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具有竞争意识。所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竞赛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中职学生10多岁年纪所具有的强烈创造欲望、好表现自己,总想成为胜利者的这种心理,有计划、有目地把竞赛机制引入到实训课教学中。在课堂中通过各种竞争手段,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张扬个性,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弥补了以往计算机实训教学中的缺陷。

二、竞赛式教学法概述

竞赛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将教学目标和内容任务化,通过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手段来转变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环境转为赛场环境,以竞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动机很明确,就是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拼搏精神,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不断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竞赛式教学法顺应新课程标准这一要求,从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从接受学习转为探究学习,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三、竞赛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实施

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运用竞赛式教学法,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好竞赛内容,确保能达到教学目标,要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计划表,使得教学步骤和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还要注意对竞赛进行归纳总结,对每个同学和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反馈评价,面对“胜”与“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挫折,从而使学生维持他们的上进心,促成后劲,否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失落感,失去竞赛的激励意义。

1. 明确目标,灵活应用。竞赛式教学法可以在一节课的某个时段进行,比较适合课前引入或复习应用。如在汉字录入与编辑技术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词组的输入方法前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单字输入的竞赛,通过课前几分钟的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竞赛之后深刻的意识到词组输入法比单字输入法更快,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赛式教学法也可以在一节课的整个过程中采用,如按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关于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的技能鉴定规定,初级每分钟不少于60个正确的汉字,中级每分钟不少于90个正确的汉字,高级每分钟不少于120个正确的汉字。参照这一标准,在整个课堂上利用五笔教学软件来组织竞赛。先设定初级目标,然后依次递增,每次公布分别达到3个级别的人员名单,通过竞争使每个级别学生的差异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训练,但要注意对差生的辅导和鼓励,调动学生的激情和竞争意识,进而扎实操作技能。

2. 构建竞赛平台,以赛促学,以赛带训。如计算机中级操作员考证课程,考证试题和答案是公开的,只要按照试题汇编中的操作要求和样文,大量练习后,通过考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对于中职生来说,掌握所有的操作难度不大,只要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基本上每一道题目都会做。但如果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完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课程教学,势必会使学生陷入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当中,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练习的速度。

如果在某个单元的阶段性学习之后,不定期地举行课堂大比武竞赛,使用竞赛教学法则可以使反复的练习变得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以赛促学的目标。竞赛的模式可设计为二种:一种是学生之间的竞赛,赛前首先明确比赛的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然后指定该单元某一套题目,利用考证模拟系统进行比赛,最高分者作为本期“擂主”。另一种是“挑战”赛,当学生熟练某个单元的内容后,可以向上期“擂主”甚至向老师发出挑战。课堂竞赛之后,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和反馈。此外,师生同场竞技对学生来说非常新鲜有趣,并且有了教师的速度作为目标,学生就会不断地加强练习,速度就会不断加快。

篇9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基础比较差

要学好会计电算化课程应具备最基础的会计知识及计算机操作能

力,我们专业把会计电算化课程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只学过《基础会计》,部分同学具备基本的会计知识,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对会计知识掌握不够,导致在操作过程中无法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期末结转中把损益类科目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从专业处理要求,收入与支出分开结转,生成两张凭证,但是很多会计电算化教材都是将所有损益类科目同时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生成一张凭证。针对这种情况,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的同学就很难理解这样的处理,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结转,结转的数据是怎么得来的。

会计电算化专业所开设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不多,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基础只每周4节课,在第二学期也没有开设有关计算机课程,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很生疏,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不知道怎么开机、关机,比如关机的时候直接关显示屏的电源就以为关机了,对软件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些简单的问题就更没办法解决了,比如:数字锁定键关掉了,无法往电脑里输入数字,学生面对这情况也是措手不及。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用五笔打字,用拼音打字时拼音很不标准,结果导致打字速度很慢,有时两节课打不了50个字,这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操作速度较慢,很难完成教学内容。

学生间差距较大,教师难把握教学进度

由于专业知识及计算机操作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学生之间操作进

度差距较大,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很难学进度。根据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情况,一般是把一节课的内容按以下步骤完成: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总结,提出学生的错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错误纠正。但由于学生操作进度差别大,所以当教师讲完一部分内容后由学生操作时,操作快的同学完成任务后就问下一部分内容;操作慢的同学迟迟不能完成任务。当老师继续讲后面知识时,部分同学就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这种情况持续越久,学生进度差距越大,教学进度就很难统一完成。

(三)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也受到实训时间、实训室、教师业

务水平等各种因素影响,电算化教学中,教师一般还是采取以“教”为主,一般是先由教师讲解理论及操作,而后学生上机实践,在上机操作时,由老师讲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这样导致学生在缺少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机械地去听,往往听不进去,即使听了,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在教学中,经常是教师刚刚才讲的问题,学生却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但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并没有真正掌握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的操作及相关理论知识。

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分析

合理安排课程,加强学生计算机操作及专业练习

根据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这种情况,本人认为要加强基础

课程学习,特别是一年级第一学期是从国庆后开始上课,《基础会计》才每周6课时,根本无法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专业学得不够扎实就影响到学生后面专业的学习,包括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学习,所以《基础会计》应该设8课时,同样道理,第一学期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才4课时也较少,很多学生是从乡镇中学过来的,以前没接触过计算机,在短时间内很难了解电脑基础知识。除此之外,我们所设的专业是“会计电算化”而非“会计”,所以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工具,学生应掌握一至两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如Visual Basic语言或C语言等。会计上的大部分数据采用数据库的形式存放。随着网络的发展,也需要掌握大型数据库(如SQL Server等)的基本知识。会计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学好,会计电算化课程就很容易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也就学得比较扎实了。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班学习,制定不同学习标准

我们所教的学生是要适应社会的工作岗位,所以要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分班学习,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比如:有些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按以前2年的教学计划,很多学生无法学好会计专业知识,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基础会计都没学好。而有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受到同班学生进度的影响,并没有更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就业。面对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班学习,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侧重于学习不同的内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从事会计、出纳、收银员、文员、服务员等工作,那么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以考取助理会计师为培养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会计、出纳工作。对于基础、接受能力一般的班级学生,应该侧重于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收银员及计算机操作等考核,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收银、文员、营业员等工作。根据三亚是旅游城市这特点,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除了学习基本专业课外,还有深入学习酒店专业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熟悉酒店服务工作。

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会计电算化是要求动手能力非常强的课程,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今电算化的教学。在传授知识及操作时,可以采用“六阶段教学法”,每次操作前先讲明操作任务,鼓励学生根据教材等相关资料自己进行操作。在学生操作遇到困难时,如果是个别情况就单独辅导,如果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由老师统一分析讲解。学生再根据教师的传授进行操作,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再结合学生所完成的操作任务,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分析,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最后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可以单个完成,也可以分组完成。学生所练习的综合资料要与基础会计的手工账实训资料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把专业知识系统的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知识运用能力。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让操作快、好的同学辅导操作慢及不懂操作的同学,以这样的方法缩小学生操作间的距离,更好的帮助提高较差学生操作水平,也能够让基础好的同学知识得到巩固。同时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沟通情操。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对学生的错误不要训斥,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时应当耐心听取,对他们的意见不要评论孰对孰错,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

另外,职业教育更应该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会计电算化在教会软件操作的同时,要传授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思想,因此对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能力要求很高。作为该专业的教师应定期参加会计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更新完善自身理论知识,树立会计新理念,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同时,也应该多参加相关财务软件公司组织的培训,专业进修,或是到企业进行实践,进行自身实践技能的培养,利用课余时间多上机操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技能,以防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等问题的出现。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在高速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计算机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图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不懂计算机早晚要被现实淘汰,作为新现代大学生,必须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这项技能。那么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肩负着这样的任务,所以这门课程也就成所有专业必开的公共基础课。目前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以证代考的形式,本文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教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例,谈一些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1 现状分析

1.1 学生分析。

(1)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学校、地区和学生基础的差异,所以层次差别很大。我所带的一个班级有40人,均为90后,有1/3人家里面有电脑,这部分学生“懂”计算机,觉得没必要再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所以他们有时候不想好好去听课;而其他学生,则感觉这门课程很难,听不懂,更不会做,甚至连最基本的指法都不会,更谈不上Word排版等操作。所以这部分学生想听课却听不下去,索性也就不听。所以这些学生上课的时候要么用手机玩游戏,要么用电脑玩游戏、聊天等,这些情况就也给教师教学也带来一些挑战。

(2)经对我校部分学生的调查,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1)期末考试有复习题,考前突击一下。2)现学专业不都是自己所选,所以不感兴趣。3)不是自己喜欢的课程。4)不喜欢该课程的老师。

1.2 课程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应该说在计算机教育体系中处于最底端,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没有什么差别,全部都是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开设的。

课程内容设置上较旧,很难跟上市场的节奏,理论部分的讲授内容较多,占课时的比例较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少,虽然计算机课程教学在设计上已经做到了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平均分配,但教学计划仍然按照章节来组织实施,适用性较差,有时候就会出现脱节、偏离实际情况的问题。

课时安排较少,学生感觉老师每堂课都是在念书、没有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效果就不好。那么这就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老师们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首当其冲的应当保证理论讲授的课时,这样就挤占了学生实践课时,结果学生一个知识点还没有完全理解或熟练操作又要继续学习下一个知识点。

2 教学中凸显的问题

2.1 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专业针对性不强。就大部分学校而言,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所有专业使用同一教学大纲的是个非常普遍现象,这样就不能按学生所学专业来对口教学相应的计算机知识,结果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产生质疑,就会消极学习,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这门课程。

2.2 先理论后实践模式教授学生。由于多媒体课件集合了视频、图片、声音、图形等多种媒体,具有了图文并茂功能,使课程内容更具表现力,受到老师的青睐和学生的欢迎。目前,在大多数学校中,基本上都有多媒体教室,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都采用了多媒体理论授课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同时也有一些弊端,因为这种方式仍然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被动听,这样听完就忘,时隔几天进行实训时,却无从下手。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就造成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

2.3 上机时诱惑太多。在他们心里,到机房上课就是放松,就是玩游戏,由于部分学生在上机实践时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在机房的电脑上安装一些游戏,或用智能手机上网看电视、电影,小说等做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而学生年龄又小,自控力很弱,所以这种心理及行为对正常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教师在正常授课的情况下,还要用大量的精力去维持课堂秩序。从而在整体上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2.4 教学目标的偏差。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但实际教学却围绕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MS考试展开,计算机应用能力被计算机等级证书取代了。其实学生对计算机课程还是很感兴趣的,只是我们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目标的偏差,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方法出现偏移,对计算机知识死记硬背,只求等级考试过关,不求会实际应用。

3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3.1 学时的重新安排。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那么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学时为60课时,一个学期完成,在学时分配上具体见下图,很明显实践学时远远大于理论学时,目的是为了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内容顺序重新排序。一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编排顺序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Word 2010的使用Excel 2010的使用PowerPoint 2010的使用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每章都是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教学。一开始就以大量文字性的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应用、软硬件系统理论等,基本上没有什么演示和操作,几个星期之后了,学生还不能使用计算机做点具体的事情,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基本上被概念性的知识抹杀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对教学内容重新排序,让学生一开始就投入到有兴趣的操作当中去,再去学习硬件、软件的使用,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可能要下来,那么再继续学习新的操作知识,再次提起学生的兴奋点,接着再去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进制转换等。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内容可以这样安排Word 2010的使用计算机系统Excel 2010的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PowerPoint 2010的使用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

3.3 案例教学+班级分层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告诉学生去怎么做,而不关心内容的实用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案例教学法是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要自己去查阅、搜集、思考、创造,这样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使得枯燥的事情变得生动起来。在案例教学的后面阶段,每组发表就本小组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进行讲解,一般应在10 分钟以内完成,之后发言人或本组其他成员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并作出相应的解释,通过这种方式的经验交流,可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虽然使用案例教学法,既生动具体、直观易学,又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使头脑风暴法得到充分的应用,但是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因为案例的编制不但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要短小、精悍、实用。

在给新生上第一堂的时候,教研室或老师会采取现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爱好、性格、所学专业的看法、对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将来打算。通过这些信息,老师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一份关于学生的基本情况报告,根据报告对此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次,形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那么老师在编制案例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

3.4 按专业情景教学。在完成相应的基础理论模块教学外,在实践教学中,模拟该专业学生在将来工作岗位中的实际情景,通过对知识点进行提炼成知识原子,以及相应知识原子的操作技巧融合到自行设计无缝对接的实训题目当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具体的实训操作,了解计算机的相应操作技能和知识点,同时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兴趣、工作带来便利。比如:财会金融专业增加Excel 表格的高级操作中的财务函数,调用现有模板创建企业财务报表、打印工资条等专业内容;人文科学系增加计算机录入(五笔输入法)技巧,制作简单的Word文档及表格,熟练的进行长文档的排版和图文混排(如报纸),会制作简单的Excel 图表并能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硬件的识别及安装,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安装上多花点时间。

3.5 考核方式改革。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评价教学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很好地促进教与学。为了实现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平行发展,本校对该门课程采取了考证的方式才能毕业,但是也没忽略这门课程的期末考核。为了督促学生要有个学习过程,不能因为考到证书而忽略了平时的能力训练过程,所以本门课程的成绩主要由“过程化”考核构成,取消了期中考试,实行单元考、月考、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再加上期末考试,按照权重进行综合,这样就形成了最后的综合成绩,好处在于有利于分析、概括每个月、知识单元的学习情况,及时的查漏补缺,使喜欢考试前突击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好每节课。通过这种考核设计较好地解决了应试教育和能力训练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3.6 定期举办计算机知识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可以促进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进一步优化计算机课程设置,考察高职学生在计算机硬件安装及调试,办公软件使用等方面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查参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施能力等综合技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水平,引导专业教学内容及方向调整。

所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处于优势位置。然而在现实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结束以后,学生便没有了压力,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基础竞赛,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学生能获得各种荣誉和成绩,加强和促进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取得班集体荣誉,班里基础好的学生就会主动帮助基础差的同学,另一方面学生获奖的情况也会在广大学生中产生较大影响,起到榜样和导向作用,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能自觉学习计算机知识,特别是在参加的全国性的计算机比赛中获奖,影响会更大。同时对于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老师而言,也有利于提高其计算机水平,促进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

4 总结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既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又是人才素质教育。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不但要跟上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多多参加计算机方面的培训与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此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改革,充分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以后的自我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一帆.有关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思索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

[2]汪同芸.浅谈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1.

篇11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对就业形势的正确认知是学生对其自身就业心理进行调整的前提,学生就业心理状况通过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就可反映出来。对于目前就业形势总体的看法,持“积极乐观”态度的有96 人,占总数的26%;有228人表示“比较担心”,占总数的61.7%;有22人选择了“消极悲观”,占总数的5.9%;还有23人表示“无所谓”,占总数的6.2%。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就业充满信心的学生只有五分之一左右,而对就业形势比较悲观的学生有近三分之二。总体来看,高职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悲观心理。

1.缺乏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意识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有49.2%的学生表示自己“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有21.3%的学生表示“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早就做了职业准备”;有29.5%的学生表示“有比较模糊的职业发展目标,但不知道怎么实施”。这些数据表明,多数高职学生漠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就业意识淡薄。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就业压力,72.3%的学生表示自己“毕业前从没关注过相关用人单位的招聘启事,不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条件”。基于此,这部分高职学生很难将大学期间个人所要培养的能力、素质等一系列条件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匹配起来,导致他们撰写简历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捉襟见肘,无从下笔。

2.忧虑恐慌心理

调查显示,41.2%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出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的状态,并伴随有亢奋情绪,严重时出现失眠、做噩梦等生理变化。毕业生在此期间体验着理论与实践的相对脱离,承受着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巨大压力。

3.攀比心理

63.7%的学生在求职时会相互比较,产生了盲目攀比心理。部分高职生认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是优势,在求职过程中坚持提出等同于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导致求职受阻。还有一部分高职学生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符合实际的选择,总想找到一份超越别人的工作,一定程度上错过了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

4.丧失自信心理,效能感低下

长期在校园安逸、单纯的环境中生活,学生逐渐丧失了面对深不可测社会时的激情与勇气,常因偶尔一次的应聘失败或看到别人的成功,从此一蹶不振,自愧不如,开始引发心理上的动荡,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再加之并没有对求职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从而丧失了挑战的勇气,没有恒心和毅力去解决求职中所遭遇的困难。

除了以上几点外,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还表现在缺乏诚信、抑郁、盲目从众、追求完美、高期望值等方面。

二、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1.学生自身认识与能力不足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为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其次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单位软硬件环境、单位发展空间、个人升迁空间、总裁能力等。这样的结果意味着,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认知偏差,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2.学生自身心理矛盾突出

高职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断乳期”,情绪波动大,对失败没有心理预期,心理生理发展不平衡,不同步,很容易受到挫折并产生心理困扰。一方面,高职学生满怀激情,追求理想;另一方面,自身在知识、经验与面试技能上都有所欠缺,对客观现实不能做恰当的预估,容易使理想与现实相脱节。高职毕业生思想意识开始独立,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总是想尽快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管制与束缚,但由于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独立与依赖、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交织,容易使其产生心理问题。

3.学校的就业指导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

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但是在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很多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是由辅导员或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转岗而来的,在就业指导的专业技能上没有获得过任何资质,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方法和形式都很单一,仅仅是为学生搜集与就业信息以及组织招聘会,职业指导与就业脱节,缺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择业观、职业精神的教育引导。

4.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相背离

有关学者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专业设置状况、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学生的综合素质、工学结合的紧密程度、就业指导服务的有效性等六方面是高职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高职院校发展时间不长,其扩张速度又比较快,在教学过程、课程内容设置上不尽合理,教学方法方式上较为陈旧,还不能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匹配,并没有凸显学生的应用型和操作型技能,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困难。同时,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综合素质偏低,比如在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上有所欠缺,由此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三、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干预对策思考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发掘学生潜力

高职院校应当在学生入学开始就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的观念,敦促学生从大一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目标。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般可将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依照连续性和动态性分为三个阶段:大一为试探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大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及职业理想;大二为拼搏期,拓宽学生素质,注重能力培养,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帮助其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群、岗位群,引导学生树立切实的职业理想;大三为冲刺期,动员学生广泛参与实习实践,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侧重择业就业、创业立业,让学生择己所愿,择世所需。同时注重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因材施教”,学校应当运用科学的测评系统和工具,对学生的气质、性格、职业倾向、事业发展的阻力及助力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测评辅助学生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同时根据学生的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不同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就业政策及技巧宣讲,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增强就业心理韧性

由于生源特点,高职学生在择业时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心理困惑要比本科生多,一定程度上导致心理问题的增多。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可采用 16PF(16 种人格因素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UPI(大学生人格问卷)等测量工具对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并为每位学生建立其心理健康档案,确保后续服务;同时发挥朋辈互助效应,从学生党员、班委中选拔专业化的心理委员队伍,构建同伴支持系统。此方面的典型案例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雪绒花使者”,他们跨越了师生之间的“代沟”障碍,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在各学院发挥了“雪融化”的作用,以点带面地促进了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可以长期聘请心理咨询师,对高职生在情绪管理方面进行辅导。通过诸如团体辅导、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建立网上虚拟心灵空间、开设就业心理辅导课等丰富的形式使高职学生获得积极的正情感。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得天独厚的资源,开辟专门的心理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心理自助服务。将图书按照心理调适、创业立业、简历撰写、励志成才等方向分门别类,给学生充分开放的空间去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现阶段求职状态的读物,让学生学会在书中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探索心灵的解码。

3. 开展大学生面试求职心理技能训练,增强自我效能感

充足的事前准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现实的挫折带给高职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就业心理训练通过模拟真实的就业情境,有意识地使用心理训练的原则和方法提高高职生的择业心理素质,引导他们缓解面试中的恐慌忧虑心理,树立自信心,不再低迷自卑,坦然面对求职中的挫折,勇敢担当自己应做的求职准备。以下几种方法是常用的就业心理训练方法。

(1)简历诊断法。一份优秀的简历是高职学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学生将简历写出来后,可先自行修改几遍,然后找几名同学围绕这份简历进行斟酌讨论,再将其交给职业指导课老师进行专业的修改,最后汇总这些修改建议精心打磨出自己满意的一份简历,使这块“敲门砖”更有分量,真正做到“私人定制”。另外可以通过举办简历制作大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2)模拟面试法。缺乏面试技巧和面试能力是大学生求职失败的重要原因。学校可以建立模拟面试工作坊,邀请用人单位人事负责人对学生进行诸如一对一、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电话面试等多种形式的模拟面试,并将全程录像。面试结束后根据回放录像和录音内容请专家进行点评指导,让学生及早的发现面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弥补。

(3)社会实践法。组织学生在每学期末进行实习实训,到和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方去实地实践,观摩、交流,切身感受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使学生形成一些社会型技能和社会型品质;举办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往届毕业生与在读学生一脉相承,有很多相似性,在师生关系和生活环境也都有内在倾向性,让其介绍职业历程、成长成功的经验体会、失败的教训会获得更多共鸣,让在读学生在替代学习中提升自我的职业效能感,提炼出具有共性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4.凸显就业文化,营造就业氛围

将就业指导上升为一种文化,并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品味,打造核心竞争力,树立学校形象的一把利剑。这有助于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扎稳打,并取得长远的发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就业文化是大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重心应放在学生的择业观念树立和就业能力提升上。通过开展“就业文化节”“优秀学长进校园”“企业进校园”“就业文化宣传月”等品牌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就业氛围。发挥好社团的作用,成立专业技能型较强的协会组织,如五笔打字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点钞协会、艺术创意协会等。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把真实的企业背景引入高职院校,提前让学生感受到职场竞争。同时学生在组织和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对专业有了进一步了解并能更加热爱所学专业,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学用相长”。在学校设置富有感染力的校园景观及与就业相关的标语,寓情寓教,潜移默化地实现将学生观念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要使就业工作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一盘棋的整体布局下,合理规划就业文化方案,可首先从课程设置入手。在设置专业时广泛调研,邀请毕业生来介绍自己的工作岗位及工作范围,通过广泛评议、论证、审核,以工作岗位任务倒推课程设置,并切实围绕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实用化与操作化。教师队伍要实现“双师型”,使教师在博学的基础上强化自身技能,营造技能立足的氛围,使在授课时具有权威性。